📖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物流業 三年募資1800億元 電子商務正夯 台灣能否抓得住商機?

2014-01-06  TWM
 
 

 

電子商務大風吹起,從包材到物流,一連串的「電商產業鏈」已經成形就位,過去兩年,兩岸三地的物流業者大募資,超過一八○○億元的市場資金聞香而來,「站上風頭,連豬都會飛。」商機引爆,現在,才是序曲而已。

撰文‧賴筱凡、周岐原

「站在風頭上,連豬都飛起來了!」這是《今周刊》在專訪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張建鋒時,他如此形容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蓬勃發展。

這些年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爆發性成長,來得又急又猛,光是近五年中國電子商務的複合成長率就高達一二○%;根據外貿協會預估,一三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可望達到新台幣九兆元,這個數字在一二年的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報告中,還只有五.七兆元,不過短短一年時間就成長了五○%。

中國電子商務富了,不只中國消費者有感,連台灣消費者都感覺到了,但在這龐大的市場下,有一群人蠢蠢欲動,要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他們是物流業者。

過去三年來,兩岸三地的物流業都已經悄悄地在資本市場上募走了近一八○○億元,其中包括台灣上市公司大榮貨運的母公司||嘉里物流、台灣宅配通等公司,就連台灣街頭上隨處可見的黑色貨車,車身上寫著「SF」的順豐速運,也在一三年順利增資四百億元。

電商站上風頭

帶起ㄧ場物流新革命

物流業者不只積極從資本市場上募資,就連還沒上市櫃的公司,也吸引一堆創投捧著錢搶投資,看中的不是別的,正是中國電子商務起飛後帶來的一場物流新革命。

如果放眼全世界,一二年全世界的物流股股價都大幅成長,以全球前三大物流公司聯邦快遞(FedEx)、美商優比速(UPS)及DHL母公司德國郵政為例,全年漲幅分別是四到六成不等;一三年,還是看俏。

將此效應投射到台股,有數家物流與包材業者,股價已經開始反映。其中,隸屬香港嘉里集團的嘉里大榮,一二年稅後淨利達八億元,是八年來最好的一年,一三年前三季稅後淨利達六.八億元,獲利可能續創新高,也帶動股價再攀升,一三年下半年以來,股價已大漲近四成。

嘉里大榮百分之百持股中國的上海連運公司,一二年公司認列上海連運獲利○.二五億元,較一○年的五二八萬元增加了將近四倍。對此,元大投顧表示,物流業的獲利還在每年二位數的高成長階段,台灣業者的技術與系統穩定性,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大優勢。而一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嘉里大榮的母公司|| 嘉里物流在港股掛牌,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儘管目前股價在承銷價上下整理,但香港分析師仍給予「建議長期持有」的評價。

此外,在中、港、澳共有三十三個據點的台驊控股,則是極少數布局甚早的公司之一,台驊甚至在東協國家也已布局,可以連成一氣做跨國性的海空陸複合性運輸。近期股價已經逐漸反映,而董事長顏益財拉高格局,在一二年底將台驊轉型做一條龍式的控股公司,從報關、倉儲,到物流上下游整合,「未來電子商務的賣家,只要在台驊的平台上,下單物流服務,台驊將可提供全方位服務,直接送到跨國的客戶手上。」顏益財表示,台驊一三年要大幅提高資本支出,建立長期布局。

台驊、大榮

投資潛力足 股價看俏

而老牌運輸業者山隆,也是在物流商機中,業績值得關注的受惠成員之一。近幾年來,獲利逐年提升,由山隆持股六成的上海山通儲運,主要從事國際貨櫃運輸、中國境內貨運代理與倉儲業務;另外還成立重慶山德、鄭州山通貨運,一二年重慶山德與鄭州山通已小額獲利,未來仍有想像空間。

「電子商務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金流、另一個就是物流,你想讓消費者在網站上買你的東西,就得有最簡單的付錢方式,和最快的送貨速度。」在物流這個行業做了三十八年的前順豐速運副總裁曾玉勤不諱言,想在這將近九兆元的大餅上做生意,就得抓緊金流和物流兩大命脈。

不過,中國電子商務的金流幾乎已被「支付寶」綁死,「剩下的機會,在物流。」曾玉勤說。

在九兆元的市場上,今年中國需要被運送的包裹數,預估將達八十五億個,每個包裹從賣家手中出貨、運送到倉庫集貨,再到物流業者的中轉站撿單、分單,最後還要由每位送貨員快遞到消費者手上,這個流程快則四天、慢則一至二周,有時還得送到香港、澳門和台灣,每個環節裡頭都蘊藏了商機。

八十五億個包裹數,代表的就是需要八十五億個紙箱,光是所使用的膠帶,都能繞地球超過十二圈以上,這還不包含裡頭的保麗龍包材,或是一些保溫棒(用來維持溫度)等特殊器材。影響所及,包材業者榮成,今年以來的轉型成果也備受市場期待。這些受益於中國電子商機、營收、獲利上揚的個股,將有機會成為下一波的主流。

今年,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宣布退休,投身到一家叫作「菜鳥網絡」的新公司去,菜鳥網絡要做的,就是物流,為中國打造全新的智慧物聯網。菜鳥網絡成立的第一年,馬雲就大手筆地砸進了人民幣一千億元,預計未來還要再投資人民幣兩千億元,就是要織起一張足以撐起年交易額達人民幣一百兆元的物流骨幹。

在菜鳥網絡的背後,阿里巴巴持股四三%,中國零售大咖銀泰集團也投資了三二%,中國最大的民營控股復星集團也投資了一○%,就連中國喊得出名號的快遞業者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都有入股。

「很簡單,你看我們去年雙十一光棍節,各地都爆倉,這些問題,今年雙十一就沒看見了吧!」張建鋒話的背後,是中國許多電子商務業者積極耕耘物流下的結果。

那台灣的角色在哪裡?

約莫十年前,中國的物流業還是一片黃土,「簡直就像戰國時代,各地諸侯擁地自重,北宅急送、中大田、南順豐,瓜分物流大餅。」曾玉勤在大田物流、順豐都待過,他說當時還有台灣人卡位的餘地,不論是進入中國物流業做高階主管,或是在聯邦快遞、DHL等國際快遞業者獻策,都還有台灣人的身影。

○八年,美商UPS中國戰略計畫發展部董事總經理陳學淳退休,那時他幫UPS在中國創造出每年業績成長三○%的成績後,低調退休,成為深入中國物流業高層圈的最後一位華人。

冷鏈物流

台灣仍有機會切入

○六年,聯邦快遞以四億美元收購了大田物流,有些創投業者看到了中國物流的機會,也想投資一些區域型的小快遞業者,結果台灣的創投公司捧著資金去談,才發現排在他們前頭的人已經好一長串,人人都想買物流公司,「甚至排第一個的是荷蘭商天遞(TNT),你怎麼跟人家談?」曾玉勤說。

八年過去,如今,「順豐速運」幾乎統一了中國物流業大片江山,台灣就沒機會了嗎?勤跑大陸的工總常務理事、生華創投董事長胡定吾認為,「台灣還是有很多物流技術,是走在中國前面,像冷鏈物流就是其一。」所謂的冷鏈物流,指的就是低溫冷藏來運送貨物。「這一點,中國業者不比我們懂,甚至還來台灣取經。」胡定吾說的,其實就是中國正在崛起的新物流大咖德邦。

○九年,德邦物流董事長崔維星訪台,就是去參訪嘉里大榮,學習台灣物流業者的管理和技術。同一年,深圳經貿參訪團來台,那是兩岸交流大鳴大放的開始,來自中國各地的參訪團湧入,儼然是大拜拜的廟會。但在深圳參訪團的人群中,有一個人低調參觀了台北港等物流運輸的基礎設施,他是順豐速運總裁王衛。「他想看看台灣物流怎麼做,也想看看順豐在台灣還能做什麼。」低調拜會了王衛的曾玉勤說。

四年前的王衛,還願意低調來台學習之旅,但四年之後呢?如今的順豐速運,除了坐穩中國民營第一大物流公司之外,王衛也早已不是王衛,就連馬雲都難得見他一面,全世界的創投資金更是大排長龍想要入股,但王衛一律不見。

這一次,︽今周刊︾終於突破困難,成為首次進入順豐速運採訪的台灣媒體;也一窺這家號稱全中國最神祕的物流公司,在電子商務的旋風席捲之下,順豐速運內部究竟藏著多少祕密武器,以供應全年超過十億個包裹的平安送達?

電子商務大風吹起,從包材到物流,一連串的「電商產業鏈」已經成形就位,商機引爆,現在,才只是序曲而已。

中國電子商務大爆發!

85億個包裹等人送,兩岸三地物流業者搶卡位

2009年

總包裹數 19億個

2010年

總包裹數23億個

2011年

總包裹數37億個

2012年

總包裹數56億個

2013年預估

總包裹數85億個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市場資金搶投資物流業

——兩岸三地物流業者籌資近1800億元物流公司 籌資時間 籌資金額

(億元) 籌資方式

(籌資地)

德邦物流 2014年 未定 預計IPO(未定)榮成中國 2014年 未定 預計IPO(香港或A股)中郵速遞 2014年1月 499預計IPO(中)*嘉里物流 2013年12月 88 IPO(港)台灣宅配通 2013年12月 40 IPO(台)榮成紙業 2013年10月 10增資(台)順豐速運 2013年8月 400 私募(中)華貿物流 2013年5月 33 IPO(A股)唯品會 2013年3月 28增資(美)京東商城 2013年2月 210 第4輪融資(中)2011年4月 450 第3輪融資(中)東方精工 2011年8月 27IPO(深圳)台驊投控 2011年1月 2 增資(台)註:中郵速遞原先預定2014年1月掛牌,卻在2013年12月31日臨時撤件。

物流、包材業者未來前景看好股票代號 公司名稱 前三季稅後EPS(元) 收盤價(12/31,元)1907 永豐餘 0.18 14.90 1909 榮 成 0.93 14.90 2607 榮 運 0.41 20.80 2608 大 榮 1.39 46.40 2616 山 隆1.72 25.20 2636 台 驊 1.30 29.65 2642 宅配通 1.55 67.50 5604 中連貨 0.79 28.10 5609 中菲行 0.80 20.30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70

新興市場動蕩 發達市場hold得住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857

從上周晚些時候開始,新興市場出現了“無風起浪”的動蕩,以土耳其、南非、印度和俄羅斯等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為首的貨幣出現了大幅貶值,這不僅讓人想起90年代末橫掃亞洲的金融危機,當時亞洲危機的根本原因正是美聯儲加息導致的資本回流。在本周三美聯儲的FOMC聲明中,只字未提就在幾天前爆發的新興市場動蕩,繼續按計劃以每次會議100億美元的速度縮減購債規模,大部分分析認為,美聯儲覺得新興市場動蕩並不會影響美國經濟的加速複蘇。情況真的如此嗎?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對美國的影響的確非常有限(但歐洲和日本也經歷了資本的外流),但過去十幾年貿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高速發展,全球經濟體已經形成了一個相互依賴的網絡,90年代的經歷可能已經不具有任何可比性。關於新興市場動蕩對發達市場的影響,高盛作出了分析: 在貿易渠道上,發達市場對新興市場並沒有過高的敞口 新興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和發達市場出口的貢獻過去十幾二十年大幅增加是真的。但是,新興市場對主要發達市場經濟體的聯系仍然相對較小,部分是因為主要發達市場經濟體仍是相對封閉的經濟體。比如說,對新興市場的總出口量占美國GDP的比重不到5%。標普500指數企業的財報顯示,對新興市場的銷售敞口約占5%,美國經濟分析局估計,盈利的敞口約在6%。如下圖所示,歐洲在一定程度上擁有更大的敞口,雖然德國的高敞口部分反映了其在中歐地區的供應鏈。 (深藍色代表對新興市場的出口敞口占GDP比重,淺藍色代表剔除對中國出口的比重,從左到右依次為德國、新興市場、歐元區、發達市場、意大利、日本、西班牙、法國、美國、英國) 如果新興市場對發達市場商品的需求下降10%(這已經有90年代末出現的情況那麽嚴重),簡單地計算,這將削減美國GDP的0.44%,歐元區GDP的0.88%和發達市場的0.80%,雖然總出口敞口很可能高估了凈影響。而且這樣的下滑只有在一些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內需求出現巨大下滑的背景下才會出現。全球經濟已經成功經受住了來著新興市場國內需求增長的大幅下滑。我們預期今年新興市場國內需求增長只有4.9%,堪比2009年的增長低谷,但這只是比去年的增長小幅下滑,所以全球經濟已經經受住了從2010年8.6%增長的大幅下滑。很容易預期,新興市場國內需求增長可能進一步下滑。盡管如此,相對於過去的情況,貨幣貶值很可能更受歡迎,對很多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並不會象過去一樣帶來直接的麻煩... 高盛認為通過國際貿易渠道的影響有限,這也符合最近幾十年危機形式的進化——金融市場的動蕩引發經濟產出的大幅下滑。雖然根本問題還是經濟基本面,但鑒於資產價格的波動更大,經濟失衡造成的金融市場價格扭曲已經成為預判危機的最好指標。歐債危機是希臘國債問題通過銀行體系傳導的,08年金融危機是次貸資產問題通過銀行體系傳導的,可見當前金融體系對個別資產類型的價格波動極為脆弱。那麽,發達國家銀行體系能經受住新興市場資產價格波動的沖擊嗎?高盛繼續寫道: 更多的風險來自於金融渠道,但仍然可控 通過銀行體系的危機傳導可能是地區性問題轉化成全球性危機更快的渠道。但如下圖所示,發達國家銀行對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敞口看起來並不存在過大的問題。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發達市場銀行體系對新興市場的整體敞口約為5萬億美元,接近整體外部頭寸的20%。對最近成為市場焦點的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巴西、俄羅斯、南非、土耳其、印尼和印度)的綜合敞口估計約為1.14萬億美元,低於對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和希臘的綜合敞口。而最近因為貨幣大幅貶值而受到關註的阿根廷,已經被全球資本市場拒之門外好幾年時間了。 (各國銀行業對新興市場敞口) 在出現金融壓力的時候,發達市場央行也已經普遍變得更快地應對,提供流動性,同時,美國銀行體系下降的杠桿水平(歐洲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能比過去危機爆發時提供更大的緩沖能力。2008年的金融市場壓力已經導致部分新興市場銀行體系出現了杠桿和海外敞口的下降。 在大多數情況下,發達市場銀行體系的敞口看起來並沒有過分的集中。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顯示,以剔除中國的新興市場為基礎,主要歐元區銀行對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平均敞口分別只有1.5%和2.8%。美國和英國對這些市場也只存在類似的溫和敞口。西班牙銀行的確對墨西哥和巴西有巨大的敞口,但這大部分是有厚實資本和基於當地融資支持的子公司的。部分希臘銀行也存在對土耳其的較大敞口。但是,整體來說,新興市場風險是相對分散的。 中國銀行體系比大部分新興市場更為獨立。中國的大型銀行並不依賴於批發或外部融資,同時外匯儲備足以覆蓋任何可能出現的美元融資需求。雖然政策制定者尚未明確表達,如果金融壓力上升,會提供多廣泛的流動性和資本支持。中國的金融機構與世界的一體化程度仍然較低。部分位於美國和香港的銀行的確存在對部分中國企業部門的較大敞口,如果銀行間市場出現動蕩,它們可能會遭受信貸價格大幅波動的沖擊。但在全球範圍看,這些敞口並非非常大。 從單獨的數字上看,新興市場資產對發達國家銀行體系的潛在影響的確“微不足道”,但只看這些數字真的有意義嗎?但記住,希臘GDP也僅占歐元區總量的2%,但其主權債務問題卻引發了席卷整個歐洲的歐債危機,而且當時在希臘問題逐漸浮現的時候,許多賣方機構都發表了報告,希望證明希臘的問題是多麽微不足道的。千萬不要低估當前金融體系的傳染性,而看起來,最脆弱的仍是歐元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55

中證報:“查得緊”能讓中國經濟“穩得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059

7月經濟不及預期的背景下,高層可能會采取更嚴厲措施,狠抓政策落實。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在督查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下一步有關部門有望采取更加嚴厲的措施和更加有效的手段,嚴肅查處“不作為、不盡責”的部門、官員,力保各項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盡快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夯實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可以預期,相關督查工作將大大激發一些地區、行業的相關政策盡快落地、資金盡快到位、項目盡快開工。穩增長政策迎來新的換擋升級的時間窗口。

報道提到,最近江西、四川、陜西陸續出臺的一批穩增長政策,其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力度之強,在一定程度上已超過三四月那一輪各地各部門密集的穩增長政策。

而政策加速出臺也是事出有因。報道稱,國務院6月下發通知,組成8個督查組、分4個階段、19項內容,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了全面督查。

這次督查是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對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出臺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各方極為重視關註。其中,多項內容涉及簡政放權、棚戶區改造、鐵路投融資、城市基建、節能環保、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營改增擴大試點等,均是此前國務院發布的政策措施,也是穩增長“挑大梁”的措施。其中很多觸及到深層次矛盾和改革難度較大的領域。

目前督查已結束,問題已暴露,隨之而來的將是一次大規模整改落實,一批“穩增長不作為”官員或受到處分。

報道還提到,一批關鍵領域、重大項目將加快推出。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搶眼。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方案將很快發布。此外,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政策落地都將加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22

港股投資三要訣:搞得懂 分得散 忍得住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74&extra=page%3D1

港股投資三要訣:搞得懂 分得散 忍得住
作者:陳嘉禾

隨著滬港通漸行漸近,不少投資者開始考慮進入香港股票市場。但是,由於制度設計、歷史沿革、投資者構成等多方面因素,香港股票市場與大陸A股市場在許多方面完全不同。而投資者在A股慣用的一些投資手段也因此在港股很難行得通,更有可能導致一些投資者蒙受在A股難以想象的巨大損失。

這里,我們介紹三個在港股市場投資的有效策略。掌握了這些策略,投資者有較大概率能夠有效降低投資風險,取得超過一般水平的回報。我們把這三個策略簡單歸納為:搞得懂、分得散、忍得住。

搞得懂:

真正理解上市公司


不同於A股長期以來彌漫的題材橫行的市場氣氛,港股大部分股票的定價相對比較理性。舉例來說,同為啤酒行業,投資者認為增長前景比較明朗的青島啤酒(0168)當前的PB(市凈率)為4.2倍,而業務較為停滯的香港生力啤(0236)只有1.1倍。

這種主要以企業基本面為導向的估值體系導致在港股投資自己不懂的公司十分危險。一旦企業基本面背離投資者的預期,則股票的價格會發生極為巨大的變動,變動幅度往往超過A股投資者的習慣理解範圍。而反過來,當市場恐慌時,投資者如果能夠非常了解所涉及的公司,也往往能以意想不到的價格買到絕佳的便宜貨。

舉例來說,老牌香港大牛股思捷環球(0330),即著名服裝品牌Esprit的持有者,其股價在企業經營不善期間,迅速從2007年的94.7港元(複權,下同)下跌到2011年最低的6.8港元。而在2011年高鐵事故以後,中國南車(1766)遭到投資者拋棄,股價從10.5港元一度暴跌至2.2港元,但之後隨著中國鐵路行業的發展又漲回目前的7.2港元。所以在港股,真正理解一家公司,就能更好地避開風險,發現機會。

分得散:

精選15個以上股票


在港股,就算投資者能夠投資於自己熟悉的公司,並且持有足夠長的時間,也不一定能保證取得理想的回報,這是由於港股複雜的資本運作規律造成的。

舉例來說,港股大股東可以在股價低迷的時候對股票進行私有化,如已經退市的阿里巴巴(1688)在2012年所做的一樣。盡管不願意接受私有化方案投資者可以選擇繼續以少數股東的身份留在企業中,但是也必須蒙受喪失流動性、增加交易成本的代價。

此外,在港股市場存在大量業務不在內地的公司,如主要在北美主營保險業的宏利金融(0945)、在歐洲經營鋁業的俄鋁(0486)、在香港經營媒體業的星島(1105)等等,這導致投資者想要對這些公司有直觀的認識難上加難。

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投資者在港股市場投資時,面對來自各方的不確定性因素較A股大為增加。因此,進行大量的分散投資,就成為保護投資資產的最重要方式之一。這樣,即使有一些投資標的因為不可預見性的因素導致了出人意外的表現,投資者也不至於蒙受重大打擊。一般來說,經過精心挑選的股票數量最少要在15個以上,才可以勉強稱為分散投資,而有時間和精力的投資者不妨把投資標的的數量再增加2到3倍則更為穩妥。

忍得住:

港股估值波動巨大


相對A股來說,港股的股票估值範圍十分寬泛。一般來說,不太盈利的公司、或者投資者質疑其盈利前景的公司,PB多在1倍左右,盈利能力較強的公司則PB較高,最高可以到8至9倍,而持續虧損的公司PB可以到很低的水平,跌破0.5倍者比比皆是,甚至會低到0.1倍的水平。

可以看到,港股的估值水平差距十分大。這也就意味著,當一家港股公司業績轉好時,投資者可以看到遠高於A股的估值和股價表現。但反過來,當公司基本面下滑時,股票的表現之差也會出人意料。這就要求投資者在抓到確定性機會時,需要對盈利忍得住,不過早賣出自己的籌碼;同時在發現企業瑕疵時也要忍得住,不能因為價格的小幅折讓就過早的買入便宜貨。

總體來說,相較於A股,港股更註重價值,波動更大,資本規則更複雜,投資對手也更加專業化。因此,投資者在投資港股時,必須比投資A股更為謹慎,不能隨便利用A股現有的一些投資邏輯。凡事搞得懂一些,投資分得散一些,波動忍得住一些,才能夠更加穩妥地取得投資回報。

(本文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單位:信達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503

日元暴跌:人民幣扛得住麽?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827

日元暴跌:人民幣扛得住麽?
作者:Redevil


自從日本開啟大規模QE以來,人們對於日元匯率的下跌已經不再意外了。然而近兩周日元兌美元匯率再次出現快速下跌的趨勢,兩周內跌幅近4%:


日元如此迅速地大幅貶值,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其對於中國、對於人民幣會有怎樣的影響?

事實上,日元這種“不顧一切”式的瘋狂下跌,的確對外部國家產生了重大的負面影響。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提到過,一國貨幣匯率的主動貶值,相當於對別國財富的強制性掠奪。這一方面體現在外匯儲備貶值上,一方面體現在國際貿易上。由於日元在各國外匯儲備中所占比例不大,這方面的影響還不顯著,但通過貿易而產生的影響則是相當大的。

由於日元下跌,人民幣相應地對日元大幅升值,這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對日出口,擠壓了相關企業的利潤空間,進而影響國內的就業情況。同理,日本本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就提高了,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通過貨幣貶值將別國就業轉移到本國的過程。100日元兌人民幣從2014年初的5.78跌到最近的4.93,不到一年半跌幅近15%,這導致就業機會和企業利潤從中國流向日本,中國經濟承受著持續的壓力。商務部發言人去年底就曾表示,中國對日貿易的大幅下降與日元貶值有關。

更進一步地,日元匯率暴跌不但影響雙邊貿易,如果下跌趨勢止不住,還可能引起連鎖反應,造成區域性的危機。比如,日本也是韓國的重要貿易夥伴,日元對韓元的匯率也在顯著下跌:


韓國總統樸槿惠去年10月就公開提到,日元的疲弱會對韓國的汽車和電子行業構成傷害。然而日元並未停止貶值的腳步,韓國隨後不得不開始幹預匯率,制止韓元的升值趨勢。這就形成了一種貶值的“傳導機制”:韓國也貶值了,臺灣呢?東南亞各國呢?最終——中國呢?如果發展下去,不又是一次亞洲金融危機麽!

美國已經註意到這危險的苗頭。4月初美財政部的匯率政策報告表示其已向韓方施壓,要求其停止對匯市的幹預,並警示日本不要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從上圖可以看出,2015年初的徘徊之後,4月起日元又開始對韓元貶值。

然而這不是長久之計。日本並沒有理會美國的警告,繼續引導日元貶值。畢竟日本國內經濟也很不景氣,亟需提振。所以匯率貶值的傳導,其實也是經濟困境的傳導。說到底,如果日本經濟不能很快複蘇,難保不波及到周邊國家。而一次區域性的普遍貶值,將是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重大考驗。

人民幣怎麽辦

直到目前,人民幣都保持基本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因此過去的一年里隨著美元指數的上升,人民幣兌其它主要貨幣的匯率都在大幅上升,下圖是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剔除通脹,以貿易額對各匯率加權):


從2014年5月到2015年4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14.5%,而這段時間也正是國內經濟不斷走弱的時候,由於匯率的堅挺,出口沒能成為穩定經濟的有力因素。

為什麽人民幣要在美元大幅升值的情況下堅持盯住美元?最關鍵的原因恐怕是為了能在今年10月順利加入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基礎貨幣。如果此時貶值,無疑是給人口實:人民幣幣值不穩定,不適合作為儲備貨幣。加入SDR是人民幣國際化里程碑式的一步,是今年重要的政治任務,幾乎要盡一切努力去完成(詳細分析可見我上周發表在格隆匯的文章《十月大考:人民幣不能缺席的SDR牌局》)。所以除非經濟瀕臨崩潰,短期內大幅貶值的可能性是沒有的。

因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央行指導價)只在6.09到6.18這個極窄的區間波動,尤其近三個月以來,即期匯率(市場匯率)也維持在6.2一線波動極小,明顯受到幹預:


如果維持這種做法,人民幣面臨的壓力是非常大的。2-4月外匯占款持續下降,顯示出資金正在流出中國,央行需要在市場上不斷賣出美元才能保持匯率的穩定。前4個月進出口金額同比均為負增長,且出口下滑有擴大趨勢。而且不只是進出口,國民經濟的各部門都已出現全面的疲軟和下滑態勢。另外目前看來美國9月加息可能性很高,一旦美元進入加息周期,全球的資金都會回流美國,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勢必更加突出。

最合理的可能性

所以我認為,年內人民幣最合理的路徑是溫和貶值,不超過3%。目前人民幣的浮動區間是2%,而最近已有傳言可能提高到3%。如果傳言實現,可以看做人民幣貶值空間變相擴大1%。然後央行再適度下調匯率中間價,而且中國加入IMF的形勢正在逐漸明朗,IMF多位高官已表示人民幣匯率未被低估,G7財長會議也表示原則上同意人民幣加入SDR。而且如果人民幣匯率與美元始終保持一致,加入SDR也只相當於擴大美元份額,對SDR沒有實質貢獻。適度貶值有助於體現人民幣的特異性。

貶值不是洪水猛獸。溫和的貶值既不會影響到人民幣國際化的大局,又可以緩解匯率市場和國內經濟的緊張局勢,是眼下合理的政策選擇。而相信資金面和經濟基本面的穩定,也必定會給股市帶來積極作用。


格隆匯聲明:文章系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43

恒指跌了 房東穩得住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193.html

恒指跌了 房東穩得住嗎

第一財經日報 高育文 2015-07-08 07:23:00

在恒指跳水的同時,香港出現降價賣房迅速套現的現象;但對於香港整體樓市,業內依然看多

上周末,香港美聯物業元朗教育路分行營業經理陳鋒揣著幾萬港元,行色匆匆地趕往深圳見客戶。

客戶是一個很心急的內地賣家,他於2012年以316萬港元買入一套位於元朗朗怡居的房子,如今由於急需用錢,他要求陳鋒必須以不低於500萬港元的價格盡快賣出。

陳鋒在安排多名準買家看房後,這套面積552呎(約51平方米)的兩房單位最終以接近心理價位的水平一口價成交,平均每平方米9.75萬港元。

這位房東之所以這麽著急,是因為香港股市與樓市有一個奇特的相關性:往往股市大跌之後,樓市也跟著跳水。這幾天港股連續下跌,一向強硬的房東也開始有些焦慮。

有市場人士認為,近期股市波動,讓地產發展商擔心樓市也會受到牽連,於是想盡快甩貨套現。不過,由於港股暴跌尚未成明顯趨勢,由股市大跌衍生出樓市也將下跌的推論還為時尚早。

心急降價賣樓

陳鋒完成的這筆交易只是最近幾天賣家由強硬的態度轉軟的其中一宗。

據美聯物業另一分行經理鄧偉傑介紹,由於賣家對外圍經濟不明朗以及股市波動有所擔憂,在剛剛促成的一筆總價為664萬港元的交易中,業主主動降價26萬港元達成交易。

為什麽近來處在瘋漲階段的香港樓市,會有賣家在短短幾日內由原來的高姿態松口?

原來,在過去的兩個港股交易日中,港股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兩天。

7月6日,香港恒生指數遭遇了4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當日最多跌1314點,最終全日跌827點,跌幅達到3.2%,把港股自4月8日步入“大時代”以來升幅全部打回原形;7月7日,港股再次下挫260點,收報24975點。這兩日在香港主板超過2400只股票中,下跌的股票接近1500只,上漲不到200只。

李欣(化名)是一名香港普通職員,他和女友原本打算趁牛市撈一筆用作婚房首付,然而就在這兩個交易日暴跌中,他們的婚房基金瞬間蒸發40%,讓李欣離買婚房的夢想又遠了一步。

除了想買房的李欣,賣家也抱著惴惴不安的想法,在心理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都願意減價出售手中的房源。

而一手樓房方面,香港地產開發商也在盡快甩貨套現。香港地政總署資料顯示,6月份有3個新盤新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可以提供3137套房源,較5月份的15套房源大大提升,更創下了4年以來的新高,同時也帶動累計待批預售樓花同意書的單位數升至11376套房,這也是兩年以來的高位。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近期港股下滑,確實有個別業主減價3%~5%,但由於大部分業主都非常有實力,所以減價的情況並不算普遍,還未見到有大幅降價的現象發生。

香港股市與樓市淵源

香港人之所以對股市下挫之後樓市走勢如此擔憂,完全是因為1997年的香港樓市崩盤,給他們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點,隨著股市的大跌,加上1998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加大房屋供應,當時香港特區政府承諾每年平均提供不少於85000個新住宅單位,從此香港樓市一蹶不振。

據統計,香港樓價在1997年10月19日的最高峰後的一年間下跌了一半,並在2003年8月24日跌至谷底,在這5年10個月內,香港樓價下跌了70%。

與此同時,香港的負資產問題非常嚴重。香港金融管理局資料顯示,2003年6月是香港負資產問題最嚴重的時期,當時共有105697宗負資產按揭,占整體按揭的22%,涉及資金1650億港元。

除了1997年恒指大幅下挫外,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恒指也從高位持續下挫,同時香港樓價出現大幅調整,跌幅達到30%,但持續時間很短,2010年,部分香港樓價已經超越了1997年金融風暴前的水平。

剛需價格難跌

不過,歷史經驗並不總是正確。如今在需求遠遠大於供應的情況下,市場人士認為,接下來香港樓價還會進一步上漲,尤其是剛需盤。

仲量聯行香港董事總經理兼香港資本市場部主管曾煥平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盡管港股出現大調整,但由於目前香港市場對中小住宅的需求非常強,加上香港地產發展商的定價都很合理,所以香港剛需住宅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他預計今年中小型住宅樓價升幅將接近10%。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2013年香港共有55274宗登記結婚,較2000年高出96%。假設每宗結婚登記等於一個新的家庭設立,說明每年都有接近50000個家庭對房屋有剛需。

曾煥平稱,市場的積壓需求將繼續支持住宅的成交,尤其是中小型住宅市場,由於香港每年私人住宅的落成量將從今年的13000個,增加至未來兩年的每年約20000個,發展商需要為新的樓盤繼續提供折扣,並具競爭力的定價,以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

另一方面,香港特區政府所能提供的房屋進度也遠遠落後預期。根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最新的施政報告,政府未來十年計劃供應20萬個出租公屋單位及9萬個資助出售單位,而私營房屋供應目標則為19萬個單位,即從今年開始的每年都需要建造2萬個公屋和9000個居屋。

但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協會的最新預計,未來5年公屋及居屋落成量分別只有76600及19200個單位,落後進度約23.4%及60%。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75

暴風科技創始人馮鑫:互聯網創業九死一生,“熬得住”才有紅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942

馮鑫。 (馮鑫提供/圖)

創業是九死一生,打工是一死九生,甚至一死都沒有。所以我對創業者想說的是,樂觀地創想未來,悲觀到極致地去做計劃。

多琢磨,少動手。都說互聯網行業要快速試錯,這是一種誤導。如果你思考得夠多,就不需要試錯。

我在做產品功能改進的時候就關心兩個問題,一是你要影響的人到底是誰,二是影響的幅度能有多大。要麽這個功能的推出惠及30%的用戶,讓他們的體驗從0到1。要麽只惠及1%的用戶,但能把體驗從1拉到100。

2015年6月A股暴跌中,暴風科技(股票代碼:300431)的股價也一路下殺。

有個互聯網圈內的創業者曾篤定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暴風科技一定會有20個跌停。他說這話的時候,暴風科技已經連續五個跌停。也就在那天,暴風科技董事長馮鑫表示,將鼓勵員工購買公司股票,如果虧了,他個人兜底。這之後,暴風科技的股價趨穩。

直到7月27日,A股創下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暴風科技再次進入下跌通道。

馮鑫1972年出生於山西陽泉的一個教師家庭,跟百度老板李彥宏是老鄉。1993年,他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先是在雷軍的金山軟件公司做市場總監,後來在周鴻祎掌管的雅虎中國待過一段時間,2005年開始創業。

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暴風科技無論是公司體量、行業地位、影響力還是用戶規模,都只能算是一個二線甚至是三線梯隊的公司。但暴風的知名度卻讓很多江湖地位遠高於暴風的互聯網公司艷羨不已。

2015年3月,暴風科技在創業板上市,收獲了近40個連續漲停,市值一度超過一些在美國上市的一線互聯網公司。幾乎沒有股民不知道暴風科技這只神奇的股票。從它身上賺到錢的說它是神股,錯過它的罵它是妖股。

在暴風創富故事的示範效應下,眾多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紛紛啟動私有化,打算回歸A股。很多還沒有上市的互聯網公司,趕緊拆掉自己的外資架構(VIE架構),把上市目的地轉向A股。

馮鑫的一個朋友對南方周末記者總結了一大堆馮鑫的方法論,比如面對巨頭,打不過就繞過去,繞不過就跳過去。又比如極度思考,極致執行。再比如守正出奇,反者道之動。

而馮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認可兩句話。一是極致執行,二是反者道之動。

其中“反者道之動”出自《老子》,南懷瑾曾這樣解釋這句話:快要進一步發動的時候,反而會有相反的狀況。做事和做生意也一樣。生意稍稍失敗,就要熬得住,熬得過去,下一步就會成功賺錢了。

打工是一死九生,創業是九死一生

1993年我們畢業後,中國才開始進入一個商業崛起的時代。現在的大學生比我們幸運,趕上了一個創業時代。

很多人在創業,但大多數人還是在打工,在努力地賺錢,想讓自己的生活更安全,只不過他們沒有賺到太多錢。這些人基本是靠勞動獲取報酬,但有些人是靠創造,賺錢就容易多了。

大部分人在勞動中消耗了生命。很多時候是眼界決定了成敗,你覺得資源不夠,但其實很多社會上的資源,都可以為你所用。

創業者需要特別的安靜和謹慎。不能被沖動帶著走。要知道你需要面對那些隨時可能浮現出來的被掩蓋住的風險和苦難。

現在很多年輕人還是太沖動了,創業的聲音喊得有點高。創業是九死一生,打工是一死九生,甚至一死都沒有。所以我對創業者想說的是,樂觀地創想未來,悲觀到極致地去做計劃。

除此之外,還需要屁股坐得住。互聯網行業有句話叫做“熬出來的成功”,今天互聯網行業里十億美元市值和估值的公司比比皆是,但三五年前這些公司的估值才一億美元左右,五六年前的估值是一億元人民幣。

任何一個在互聯網行業卡住位置的創業者,三五年之後都會有至少五倍以上的增長。即便你只有一款產品,但你每天努力改進,做到了沒有人能把你的用戶弄走。

比如大眾點評網,當年大家覺得不行,熬到現在也成功了。這就是互聯網紅利,只要熬得住,就是贏。當然,這個紅利時代有些公司註定要被革命掉,比如在PC向移動互聯網遷移的過程中,有些PC時代的公司不改變就只能是死。

現在大家看不上人人公司,但我覺得只要他把校園市場卡住了,三五年之後依然能翻個五倍。很多人在熬的過程中把自己賣了,但你要是活得下去,為什麽要賣呢。除非你沒有卡住位,選了一個錯誤的方向。或者說你在卡位的過程中,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反複折騰,最終一事無成。

所以創業者一定要信仰互聯網,要是互聯網的信徒。

爭不到用戶的第一需求,那就搞定第二需求

早期暴風是做播放器出身的,現在的主營業務是在線視頻服務。所謂視頻服務,主要就是視頻內容的提供。目前內容確實是我們的短板,也是用戶的第一需求,那我們就選擇在用戶的第二需求上建立優勢,即讓用戶的體驗變得很爽。這個電影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但挑剔一點的用戶會在乎視聽體驗,比如3D功能和立體聲等。內容庫之外的感受市場非常大。

大家覺得視頻內容太重要,以至於忽視了運營的基本功。暴風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讓用戶在看視頻內容的時候更爽,然後去執行出來。這也就是我們內部提到的極致執行。

有了極致的行動,自然產生了創新和提升。對於內容的過度關註,形成了目前同行相對於暴風的優勢,但我認為這個優勢不可持續。燒錢投資內容沒有辦法培養內容的自制能力。而且燒錢的能力不用培養,什麽時候燒錢都不遲。他們搶內容的時候,我們在對產品不斷叠代升級。互聯網為什麽牛,就是因為產品可以隨時隨地升級。今天和明天得到的東西不一樣,這是互聯網產品的魅力所在。

盡管我們的產品黏性和用戶規模還不夠強大,但我覺得有一款好產品就很好了,偉大的公司都是一個產品走天下。除非我們覺得是一個方向,一個很大的機會,我們才會大力布局,比如我們做魔鏡和電視。

現在對我來說暴風最大的隱患是人才缺乏。尤其是做魔鏡和電視之後,感覺人才更是不足。所以我們上市之後做得最大一筆投資就是招人。

多琢磨,少動手,不要迷信快速試錯

產品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主營產品,比如百度搜索和淘寶。一種是產品生命的自然衍生,比如百度貼吧和支付寶。比如我們做立體聲功能和左眼高清,也是暴風播放器的產品延伸。

暴風上市之後,最大的變化是我們做了魔鏡和電視項目。但魔鏡和電視不是產品的衍生,是一種突破。

魔鏡項目是對戰略方向的把握,電視項目是對戰略條件的準備。我在公司內部有個提法叫做三板斧:目標、核心打法和關鍵手段。三板斧是我在金山工作的時候就有的,主要是雷軍教的。

我們做魔鏡,是因為看到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方向。前段日子Oculus開了產品發布會,發布了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有人評論說多年以後,這個發布會的意義將超過喬布斯發布初代iPhone,我覺得三年就夠了。

這就是互聯網大格局。以前有人質疑我們做魔鏡是不是太早或者太快了,現在這種質疑聲音越來越少越來越小。

做電視的邏輯是,我們有了一個規模用戶群,然後衍生出硬件的商業模塊,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你需要先進去再說,然後再去考慮怎麽做過別人。

我認為三年後,前三大影響力的電視品牌一定來自互聯網公司。即便現在傳統電視機廠商依然在銷量上占據牢固優勢。這是未來的方向,誰也阻擋不了。所以我們看到格力的估值就是不如小米高,這是有理由的。

傳統的電視機廠商把電視賣掉之後跟消費者的關系就結束了,而互聯網公司把電視賣出去之後,跟消費者的關系才剛開始。

暴風殺入互聯網電視市場,面對的只有小米和樂視。樂視的電視有視頻優勢,我們也有。而且我們通過和海爾日日順的合作,取得了在線下渠道的優勢。日日順雲店營銷網有30000家體驗店以及社區服務網的17000個社區服務中心,可以給暴風TV用戶直接提供周到的服務。現在傳統的電視機廠商能在量上賣過互聯網公司,就是因為消費者往往是要在線下體驗之後再購買,要求有上門安裝的服務網絡。

我們不會輕易出手,我一直跟同事們說,多琢磨,少動手。人最怕的就是手帶著腦子走,人應該是腦子指揮手。都說互聯網行業要快速試錯,這是一種誤導。如果你思考得夠多,就不需要試錯。很多人懶於思考,勤於動手,這是人類一大天性。能成功的人,一定是能克服這個天性。

我的孩子最大的才三歲,我對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做個身心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更為重要。但對心性的修煉很難,要靜下心來琢磨事挺難的,我主要是靠打坐。打坐的好處是安靜,避開個人情緒,以一種旁觀的心態來審視自己幹的事,更容易讓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創業者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要培養勤於反省的習慣,不斷總結自己和行業,慢慢形成一些規律。

我的這個習慣是當年在金山養成的,金山的這個氛圍是從聯想學習來的。

最大教訓是對資本的忽視

我不是一個常走彎路的人,很少從教訓中學東西,大部分是不斷地總結。這幾年最大的一個教訓是對資本的忽視,融資上開竅比較晚。

在金山打工的時候經常是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工作,那時候提倡個人英雄主義,覺得在短缺情況下,能幹出產品來,就很牛。這幾年越來越明白,要學會使用社會資源和資本。現在我決定做一件事,非常註重條件是否給夠了。

想清楚事情值得去做之後,剩下的就是極致執行了。

我在做產品功能改進的時候就關心兩個問題,一是你要影響的人到底是誰,二是這個影響的幅度能有多大。要麽這個功能的推出能惠及30%的用戶,讓他們的體驗從0到1。要麽只惠及1%的用戶,但能把體驗從1拉到100。我們做語音搜索、左眼高清技術和立體聲,都是先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產品做出來之後,賣出去是王道。

銷售本質上是一個讓別人接受你的過程,跟談戀愛一樣。所以銷售的關鍵是場景,人只會在特定的場景購買你的東西。比如看球時候的閃光棒,只有在球場有比賽的時候,你在入場口賣,才會有人買。再比如我帶小孩去遊樂場,才可能會買吹泡泡的玩具。

另外,不一定是圖片精美就能帶來銷量,相反可能會讓消費者反感。比如一碗方便面,你做的圖片上都是大塊牛肉,但大家都知道方便面里的肉小到什麽程度,所以你看到這類圖片的第一反應就是“假”。

回歸A股要下百分百的決心

很多人關心我對暴風股價的看法,我想說的是,即便是前段日子暴風股價走到最高點的時候,我依然認為從未來的角度看,暴風股價不算高。

我們上市後,公司分成兩批人,一批是沒有股份的,一批是有股份的。很多人在公司做了三年以上,沒有功勞有苦勞,我們希望他們能有股票。這件事我們一直想做,正好碰到這次股災,我們就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

我敢承諾給員工持股兜底,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將要做的事情的價值有多大。我們要做的是圍繞一部分高質量的用戶群,做大娛樂的視頻內容。通過大數據將暴風的各項業務進行關聯,包括視頻、音樂、遊戲等。未來暴風魔鏡與暴風TV的內容也都會打通,可以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智能視聽體驗。

現在很多中概股在做私有化,還有很多公司拆除VIE準備在國內上市,很多創業者也在談論暴風的故事。我也看到有觀點說暴風催生了這輪中概股回歸和拆VIE熱潮。最近股市不太好,證監會暫緩了IPO,很多人又開始猶豫,我的建議是,決心就得百分之百地下。在A股上市對於一個公司品牌效應的拉動是千金難買的。我覺得光這一點就足以讓人下決心。

另外,互聯網公司在中國資本市場上還是很稀缺的,這種稀缺性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就算是有100家互聯網公司回到A股上市,我覺得這種稀缺性依然存在。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紅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53

拒入議會遭彈劾 賴清德還挺得住嗎?


2015-08-17  TWM

台南市長賴清德因台南市議會議長李全教涉雙重賄選案,兩百多天以來拒絕列席議會,遭監察院彈劾,成為首位被彈劾的直轄市長。彈劾案將送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而市長作為政務官,只能撤職、申誡擇一處置。

賴清德曾公開宣示,李全教官司未釐清前不進議會,試圖以行動改革地方黑金政治,憑藉其個人形象、聲望,一開始曾獲民意支持,但時日一久,「賴清德應進議會」的輿論漸起。不少法界人士亦認為,賄選應交由司法審判,府會運作不該為李全教一人所拖累。

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表示,依《地方制度法》,直轄市議員有權向市長提出質詢,市長有義務接受質詢,賴清德不進議會顯然違法;「討厭一個人,跟尊不尊重職位、職務,是兩碼子事。」李茂生直言。

賴清德的「官司釐清」之說,其實不無解釋空間,起訴、一審判決和全案定讞都可解釋為「釐清」。但李全教兩度提法官迴避,以訴訟手段拖過當選無效之訴一審須半年審結的法定時程,再加上偵辦此案的檢察官近來職務異動,戰線延長對賴清德已十分不利。

如今監察院已通過彈劾案,賴清德在抗辯之餘,或可藉此台階化解台南府會僵局,於九月審查年度預算時,順勢進入議會。

(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65

誰抓得住你的眼球?



2015-11-30  TWM

想想,我們一整天,有多少時間是花在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視上頭,想必你的眼球被這些螢幕黏著的時間,應該不少吧!事實上,這個演變也大大顛覆了品牌的經營之道。

《今周刊》「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邁入第八屆,雖然大部分領導品牌仍保持領先地位,牢牢捉住消費者的心,但行銷專家提醒,今年絕不可忽視消費者遊走在手機、平板、電腦、電視間的「跨螢」行為,唯有跟上趨勢,才能繼續跑在前頭。

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台灣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同時擁有四種裝置,在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正因消費行為愈來愈複雜,品牌主都必須思考在「哪個平台、哪個時刻」才能抓住顧客。

英國百年精品品牌BURBERRY就是跨螢行銷的高手,它是全球第一個用網路直播時裝秀的精品品牌,每一年都與時下最紅火的社群平台合作,讓遙不可及的伸 展台透過螢幕傳播到全世界。它同時經營網路社群,打造「虛實整合」的店面體驗,各種創新作為引起精品同業爭相跟進,連哈佛商學院都將其列為「數位化」經典 案例。

BURBERRY前任執行長安琪拉.艾倫茲(Angela Ahrendts)曾奉勸所有企業主都該及早建立「社群企業」,如今這股風潮已銳不可擋。W飯店在全球有四十七間飯店,但台北W飯店被總部認定社群經營最 佳;台灣歷史悠久的龍頭品牌台灣啤酒、華碩,也都找出新方法跟「跨螢」世代溝通,今年都有不錯的成果。跨螢品牌經營學,是一門值得大家深入探究的品牌課。

本期另一個封面故事《大確幸理財術》,講的是如何追求人生的大幸福感,現今台灣流行追求小確幸,一時小小的幸福感,或許很容易得到,但長長的幾十年人生,只有小確幸顯然是不夠的。

但,如何才能擁有大幸福?其實有方法可循,透過理財健檢,找出個人財務缺口及財務目標,並佐以一定的理財規畫,一步步前進,想要擁有人生大確幸,其實不難。

撰文 / 謝春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97

「潮州鯊」狠搶股權 王石擋得住? 萬科老董持股僅萬分之七 遭寶能奇襲

2016-01-07  TWM

中國房地產業龍頭萬科業績出色,營收連年逆勢成長,如此一家大鯨魚公司,為何成為有「潮州鯊魚」之稱的寶能眼中肥肉?這場經營權爭奪戰,堪稱中國商界二○一六開年大戲。

一家長期績效突出的龍頭公司,因為經營團隊持股太低,當突如其來的敵意購併叩關,霎時面臨尷尬、憤怒的易主考驗……。這不是台灣矽品與日月光之爭,而是中國房地產龍頭萬科的當前困境。

二○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萬科公告停牌,以籌備資產重組等重大事項。萬科早在一九八四年就創立,比上海、深圳交易所成立還早,A股代號「○○○○○二」。 身為天字第二號老公司,萬科眼中的重大事項,自然非同小可。原來是一家神祕投資公司,竟危及中國房地產龍頭的經營權!

資料顯示,由深圳寶能投資(以下簡稱寶能)控制的鉅盛華實業發展(簡稱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多次收購萬科股票,目前持有約二四.三%股權,正式超越持有萬科一七%股權的央企龍頭華潤,成為萬科的最大股東。

寶能一個月買下五%股權

另方面,先前連番在海外「掃貨」、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飯店等資產的安邦保險,也在近期快速吃下萬科七%持股;雖然安邦屢屢強調購股動作「純屬財務投資」,但仍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寶能的「一致行動人」。

由於寶能近期動作極大,竟然在一個月內,用成本甚高的兩倍槓桿、融資人民幣六十四億元(約新台幣三二○億元),一口氣吸納五%萬科股權。這場中國資本市場罕見的爭奪戰,令萬科股價接連暴漲,截至停牌,萬科在一年內大漲一○七%,達人民幣二四.四三元。

相較之下,與萬科並稱「萬保招金」的保利地產、招商地產與金地集團,股價仍未收復暴跌前失地,顯見這次萬科的籌碼流向高度集中。來勢洶洶的寶能,終於讓萬 科高層全力應戰,萬科董事長王石就在內部會議直言:「萬科不歡迎寶能當第一大股東!」寶能背後藏鏡人是誰?目前只知道,實際負責人是來自廣東潮州地區的姚 振華、姚建輝兄弟。他們自稱一九九二年創立寶能,從生鮮超市起家,業務橫跨金融、房地產、物流與科技園區。集團宣稱資產高達人民幣上千億元,但旗下沒有一 家公司掛牌,致富過程諱莫如深。中國媒體於是給了姚氏兄弟一個傳神的封號:「潮州鯊魚」。

萬科並不小,中國七十個大、中型城市,萬科在其中六十五個有建案;在一五年四月《今周刊》統計「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裡,萬科高居第七十二名,當時市值甚至超越中華電信、台塑石化。這一家大鯨魚,之所以成為潮州鯊魚眼中肥肉,理由很簡單:業績奇佳,防守奇差。

「萬科雖然穩坐市場龍頭多年,但在年輕人心中,對這個品牌的印象依舊很好,這也是萬科獲利的主力。」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張永河觀察,萬科的強項,是在市郊拿 下大面積土地,規畫適合年輕人、首購族群的中小房型社區;儘管通勤距離遠、戶數多,但萬科的建築品質好,物業管理周全,因此只要是萬科的建案,市場多半有 口皆碑。

從財務數據來看,近年中國房市降溫,銷售面積、銷售金額雙雙下降,惟獨萬科握有品牌優勢,仍然維持成長。年報顯示,過去三年,萬科營收從人民幣一○三一億元增加為一四六四億元,稅後淨利率約為一成左右,股東權益報酬率更維持在一八%上下。

即使業績傲人,但萬科大股東持股過於分散,是引發此戰的遠因。以靈魂人物王石為例,雖然年薪高達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長年是中國最高薪的上市公司老董,但 其持股竟只有萬分之七,遠遠低於其他上市公司。對照之下,同為地產大亨的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持股萬達商業地產六二%,對這家市值近港幣三百億元 (約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的公司具絕對控制權。

萬科態度轉變 不排除妥協另一方面,一四年時,集合萬科全體合夥人持股的「盈安合夥」,占比也只有四%;當原本最大股東華潤暗示,增加持股能力有限,寶能距離拿下萬科,似乎只有咫尺之遙。

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間,萬科緊急發表「歡迎安邦保險成為萬科大股東」的聲明;但值得留意的是,就在萬科發表聲明同一日的稍早,王石也公開表示:「我和萬科管理層不排除做出妥協。」安邦究竟是站在哪一邊,仍然是謎。

十二月二十六日,萬科發表最新聲明,強調「重組方案以能提升公司價值為底線」,這樁經營權大戰的後續發展,似乎還有得瞧。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