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杏樹林張遇升:掘金移動醫療的機會和秘訣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039.html

來源:i黑馬

整理:王靜靜

口述:張遇升

導讀:移動互聯網已經成型的領域你一定聽過移動社交,移動遊戲,但是你一定很少聽過移動醫療,在前有慈銘體檢和愛康國賓這樣的健康管理機構獲得資本青睞,後有春雨掌上醫生這樣移動健康應用崛起的背景之下,移動醫療逐漸成為移動互聯網關注新熱點。「由於體制、專業特性難以規模化和系統化,中國未能出現醫療的上市公司;中國醫療體制由服務提供者、患者、支付方三方構成,分別孕育了巨大的商機;醫生、醫院、患者、藥企、保險等成為付費者都是可行的商業模式;未來機會將在醫生的CRM、病人的慢性病管理、醫院信息系統移動化、微信應用、病人的實時監測等領域凸顯」這些都是杏樹林CEO張遇升在3W咖啡品牌活動《3W公開課》上做的精彩分享。

以下為張遇升口述

無上市公司:體制和人是核心

我之前是學醫的,在協和念了八年,後來又在美國做醫療的大數據和醫療技術戰略這方面的工作,工作了好幾年,後來從美國回來,做移動醫療的創業。自己當時在美國的時候,就感覺到這是一個浪潮,正在席捲當時美國的醫療體制。當時自己對中國的醫療也有一些瞭解,所以也覺得有一些機會,就跑回國來開始做杏樹林,做到今天我還是這樣感覺,這裡面的需求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旺盛,非常非常的大。但是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商業模式,還是比較的難。

我想用一個問題來開場,我想問一下大家,你們覺得中國的醫療互聯網,或者是健康互聯網也好,移動互聯網也好,這個領域裡互聯網企業裡面,為什麼一家上市的都沒有。在美國我知道的醫療互聯網領域,上市的企業都應該不下五家,日本至少有兩到三家,歐洲也有很多家,以中國這個體量的市場,我不敢說中國哪一天會出現,我覺得未來應該會出現,一定會出現。

如果我歸納一下的話,為什麼中國沒有上市的醫療企業,它不外乎就是一個大的外部的環境的原因,還有一個內部內生的原因。外部環境包括有政策的、有市場的,有醫療體制本身的,醫院本身結構方面的都有。內因就包括剛剛講的,我們在這個領域創業的人,就很少有能夠既懂醫療又懂互聯網,或者在一個團隊裡面,能夠把非常懂醫療的和非常懂互聯網的人放到一起,這樣的團隊非常少。如果有這樣的團隊,其實就做得挺好的了。所以我覺得人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視,我覺得想進這個領域裡面的學互聯網的人可能很多,但是學醫的人相對比較少,尤其是那些進了醫院工作了很多年,他就非常穩定了,很難跳出來,他在一個體制裡面。

體制三角關係:醫院患者與保險

下面我來講一下醫療體制,為什麼我要講這個呢?我覺得每次跟很多朋友在聊這個的時候,大家可能對於整個醫療體制不一定那麼瞭解,在這個產業鏈價值鏈上,到底你是為誰服務,賺誰的錢,到底這個關係是怎麼樣的,很難理得順。

其實中國醫療體制裡面,最核心的是一個三角關係,是醫療服務的提供方、患者和支付方,這個是整個醫療體制裡面,最核心的三個元素。患者不用說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患者,然後服務提供商,其實是醫院和醫生,在中國這兩個經常被混為一談,覺得就是醫院或者就是醫生,其實都不對,醫院和醫生,很多時候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在國外市場化的國家,醫生完全是我想去哪個醫院,跟醫院簽個合同就在那工作,我用你這個地方,並不是說我屬於這個地方的人。我帶了病

開付。在中國大部分的醫院是國有化的,所以醫生都變成醫院的僱員,你去看大家都會說,我們去協和看病,都說的是這個醫院的名字,其實協和裡面有哪個大夫的名字估計不太知道所以我特別把這個醫院和醫生分開,在將來的中國,你就看他這個人,然後他幫你解決問題,他幫你聯繫下一個醫院,他幫你想你該做什麼,而不是去看那個醫院。對於病人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找那個知道你最多的那個去醫生那裡去就好了。

接下來是保險。它控制著醫療體制的現金流,它決定哪個藥可以報銷、可以用。所以它是系統裡面的財主,它是最有錢的,權力也是最大的。這一塊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國保險基本上是政府控制,一般分為醫療保險,社保、新農合、城鎮醫保、公務員醫保這四個保險。90%醫療花消都是由這些政府控制的保險來報銷的,商業保險有一些,但是相對比較少。所以保險是一個非常大的現金與服務的控制方。

另外還有很多很多的產品和技術的提供方,他們是站在這三個之外,但是它都會影響和控制或者想去利用這三個方式,比如說藥企,中國的醫療花費有40%多的都是在藥物這個方面,高達一萬億人民幣,而且每年以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在增長,所以這個藥企是這邊很大的一個財主。還有醫療器械的企業,他們絕大部分也是提供給醫院的,讓醫院來使用,還有很多技術和產品的服務商,那些做電子病例的,那個也是一個產品,它也是提供給醫院的服務。甚至最簡單的幫醫院做後勤,做護工護理的也有很多的的提供商。這些服務商他們都是直接或者是間接的通過醫院、醫生為病人服務,或者是通過一些渠道,直接為患者服務。但是直接為患者服務的很少,大部分是通過醫院來提供。

社保在中國只有可能不到十年的歷史,而主要是政府來控制的。所以這一塊給保險服務的這些服務商,特別是技術的提供商、服務商,其實比較少,而且做得特別好的也不多。這一塊其實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所以有互聯網背景或者是數據背景,有技術背景的人,也可以多關注一下這一塊。

客戶的需求痛點:靠譜,創收,低賠付

靠譜的醫生才是病人終極的目的。如果我告訴你,你這個在你們家的哪個醫院,某一個大夫看這個病看的特別好他絕對去,然後他可能也不像協和的專家那麼忙,你好也掛不上,你就去找他,估計就沒問題。如果我是一個比較內行的人,你可能就真的會相信我,而且你去了,你覺得那個人真的把你看好了,你這個事情覺得會特別的值。所以我覺得,能讓病人看上靠譜的醫生,這是一件特別功德無量的事。

醫生他們的需求是什麼呢?能夠節約我的時間,第二和理合法的情況下,增加我的收入。然後能夠降低我職業的風險,就是不要被那些比較反煩的病人告了或者是打了,或者是迫害了,甚至被殺了。

院長的需求是你能夠第一是增加我醫院的收入。第二就是能夠在醫院專業科室評級上面,能夠評得更好,我原來是二甲我能夠升到三甲,第三個也是跟醫生一樣,降低我職業的風險。

保險的需求,就很簡單。對於商業保險是增加銷售,對於社保來說,當頭大事是你怎麼降低我的賠付,所以如果有這方面的解決方案的話,他們肯定是樂意使用和付錢的。至少我聊過的那些做社保的人,他們對於這個是最看重的.

對於藥企:他們想要賣更多的藥,要賣更多的產品,要讓醫保能夠來覆蓋,能夠向醫生更好的營銷。

商業模式關鍵詞:付費

在中國說我還沒有看到特別成熟的規模化的模式,所以這些都是國外的。包括醫生付費的,就是幫助醫生溝通的一個工具,有點像咱們的微信,但是它就只是讓醫生在上面用的,它賣給醫院,讓醫院付費,替代了醫生以前的BB機,那家公司也上市了。患者付費的也很多,包括很多慢性病管理的疾病管理的,都有很多付費的。藥企付費的就是ZocDoc,因為他牢牢的抓住了美國大概一半的醫生,所以藥企很多付費的。保險付費的就像i-Triage ,你只要能幫保險公司省錢,他就願意付費。

新機會:客戶關係 慢性病 醫院IT化

第一個 是醫生的客戶關係管理。就是醫生怎麼管理自己的病人,幫醫生把自己的病人管理得這麼好,而且還能夠為病人或者為醫生增加價值。這個是沒解決的問題。

第二 病人的慢性病的管理應用。我們有很多的慢性病,中國的慢性病人超過三億,這個人群就已經大到可以相當於一個頂級的互聯網產品的量級了。包括像高血壓就一億多人,乙肝一億多人,糖尿病八千多萬,三個加起來就三億,當然這裡面有重複的,我覺得雖然這些用戶很多是歲數比較大的人,不一定會那麼熟悉和習慣使用這些應用,但是我覺得你任何一個慢性病裡面,拿到上百萬的用戶,很活躍的用戶,專門的用戶,這個價值都是不可限量的。不論是廣告的OP值,還是真正的對於這個社會的意義的價值,都非常非常的大。

第三醫院信息系統的移動化 中國的電子病例或者(54:15),做得都不是特別的好,有很多廠商在裡面,然後廠商又特別的關係化,都得要去跑醫院,然後要跟領導喝酒,最後才能進醫院,結果做出來的醫院也都質量不高,醫生都不愛用,維護的成本和更新的成本也很大。我知道有醫院,比如上一個系統花一千萬,每年花一百萬維護,結果那個東西還經常的出問題。所以你如果是一個做互聯網的人的話你都會覺得,這樣的東西都能容忍嗎?但它真真實實在存在著。比如醫院裡面就出現過什麼,因為電子病例系統宕機,醫院一天不能開業的情況。我相信如果是在互聯網的話,絕對老闆直接第二天你不用來上班了。但這種確實都在出現,所以這裡面有很多很多的機會,有沒有這種通過破壞性創新的機會,可以從服務一些小的醫院,服務一些診所開始,做一些云端的東西,非常實用、非常好用,但是成本也很低,維護成本也很低。能夠讓他插上就用,慢慢的把這個東西做得用不著好,最後能進入大的醫院,這些我覺得都是有機會的。

上次我認識的一個家裡人,他得了糖尿病,就跟我說在哪裡可以找到一些靠譜的糖尿病的知識,我說你去百度一下試一試,結果百度以後,他跟我說,再也不敢去百度了。後來我就說假設有這麼一個微信的服務,如果能夠你去加一個微信,如果這個微信上,就是有一個像杜杜,就是杜蕾斯的微信賬號那樣天天可以來幫你解釋這個糖尿病的事,然後幫你去分享這些東西,然後你更瞭解這個病。其實像得了病的人也很需要這些服務,為什麼沒有人做一個微信,像杜杜這麼體貼呢這裡面的病人都是剛需,天天得了病的都想把這個問題搞清楚。這裡面確實需要很多的對醫療的資源,或者是醫療知識的掌握。所以需要有很好的團隊,一起來做病人的實時的監測,還有怎麼樣能夠實時的監測我們的心率、血壓甚至是電解質的一些情況,能夠幫我們預測未來的疾病,這裡面已經有非常多的創新了,包括特別是在運動方面,還有包括一些慢性病的實時的監測,都有很多創新的項目,但是也有很多沒解決的問題,因為它這個能夠積累到足夠在臨床上有意義的數據,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且病人的依從性也不是特別好。所以這也是一個挑戰。

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座的諸位,如果有這樣的抱負或者有的理想,能夠願意用的產品和技術,去改變人的生活或者生命的人,我覺得是在這個行業,應該是大有可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