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音樂141116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一)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1/16/%E9%9F%B3%E6%A8%82141116%E8%B2%9D%E5%A4%9A%E8%8A%AC%E5%B0%8F%E6%8F%90%E7%90%B4%E5%8D%94%E5%A5%8F%E6%9B%B2%EF%BC%88%E4%B8%80%EF%BC%89/

音樂141116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一)

蕭律師執筆: 名盤龍虎榜系列

 

貝多芬的創作大致可分三個時期。 1802年以前的作品歸第一期, 重要的是編號18的六首四重奏和第一交響樂。在這時期,他的聽覺還可以。1801年他開始被聽覺變壞困擾而情緒低落,並曾經想過自殺。其實他在廿六歲時(1796)已覺得聽覺有問題。

他的第二創作期約為1802打後十年間。 聽覺的毛病愈來愈嚴重,但創作風格卻愈趨成熟。 此期間是貝多芬生命最光輝的年代,他寫了第三至第八的六首交響曲、五首協奏曲、歌劇「費德里奧(Fidelio)」、「大公(Archduke)」三重奏和三首叫“Rasoumovsky”四重奏等作品。

 

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協奏作於1806年,*** 這是他生涯中收入最可觀的年代。 這首協奏曲題獻給他的童年朋友Stephan von Breuning,交給時年廿六歲的樂團首席兼指揮—- 當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位置,那時仍未創出指揮的翻動手勢—- Franz Clement演奏。 這首樂曲匆匆完成,根本在演出前很短時間才「交卷」,連排練時間也沒有,據說Clement在演出時要「視讀sight read」獨奏的部份!幸而由於Clement對獨奏部份的骨架曾向貝多芬提供過意見,所以還是能夠完成演出。 但是如此「蝦碌」,觀眾是看出來的,因而這首樂曲有頗長一段時間很少被選為音樂會演奏項目,即使名小提琴家Tomasini在1812年和Vieuxtemps在1838嘗試演出時也不成功。要到1844年才由一位天縱奇才的十三歲小提琴家Joseph Joachim將此曲目在倫敦及Dusseldorf上演,再加名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任指揮,演出十分成功,世人才開始對這首樂曲另眼相看。Joachim還為這首樂曲寫下自己的華彩樂段cardenzas。以後的小提琴家HenrykSzeryng及Leonid Kogan都採用他的版本。

 

到今天,任何一位專業小提琴家都要拉好這首作品,否則就不算是小提琴家。同樣,到今天,如果你連這一作品的唱片尚未擁有,那還算是聽古典音樂嗎?大部份發燒友都會擁有多過一個版本。由擁有版本的多寡可以算出「發燒指數」: 一個版本算一度,五度算你開始發燒,收集版本愈多,則表示「發燒指數」愈高。

你有幾高「燒」?我有十八度。

很多人以為擁有那麼版本是「黐線」—-貝多芬總譜只得一個,要一個版本來聽就已足夠。 知否演繹這回事?所謂演繹,說得簡單點,就是對一首樂曲的「感受」或「理解」。 對同一首樂曲,不同演奏者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猶如面對一樹繁花,有人覺得「花心愁欲斷」,也有人覺得「花開笑春風」!同是一景,因人生際遇與歷練不同而各有懷抱,演奏者何獨不然?

 

<David Oistrakh>

貝多芬的這首協奏曲有多少個版本可供選擇?協奏曲,當以選擇獨奏者為優先。但有一點要說明,同一獨奏者和不同的指揮與不同樂團配搭,應作不同版本看。十年前和十年後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都會有改變,甚至不同場合的演出也有影響。

相信大家立即想到的版本必是David Oistrakh/Andre Cluytens在1958年灌錄的版本。沒錯,如要投票,此版應獲首選。英國COLUMBIA編號SAX2315的藍銀版是正牌頭版,但價錢非常昂貴。如果你運氣好,能找到這錄音的德國COLUMBIA紅金版編號STC-91051也不錯,亦是頭版,價錢比正牌版差一大截。如果你要再便宜點,又要頭版,就買美國的ANGEL版編號S35780吧。但ANGEL版有紅/灰標貼版和藍標貼版兩種,同樣編號,但紅灰版是最早期發行的ANGEL版,又唱片封面印有金色的STEREO字為更早,不可不知。David Oistrakh在這協奏曲所用的華彩樂段是Fritz Kreisler所寫的,拉得精采絕倫,若貝多芬能聽到,相信也會鼓掌!

David Oistrakh最少曾用過七支由前蘇聯國家擁有的Stradivarius名琴。但他用得最多的兩支, 第一支是1702 Conte di Fontana Stradivarius,由1956起用了十年, 我們現在聽到的Oistrakh/Cluytens版本的琴聲就是由這支名琴發出的。第二支是1705 Marsick Stradivarius,1966年後他用得最多的是這支。至於琴弓,在1957年前他用Albert Numberger的製作。 1957年,兒子Igor送了一支由Andre Richaume製造的名弓,他說這是一生最大的滿足,後來在訪問巴黎時,還特意要和這位名弓製造者會上一面。

 

<Yehudi Menuhin>

Menuhin灌錄過這首樂曲多次,最經典的是和Furtwangler合作的版本,這版本原是單聲道版,但二手價也不便宜。 EMI曾將這單聲道錄音用電子分音,將單聲道變成身歷聲。我擁有一張,聽後覺得效果還是不錯。在1960年Menuhin和Constantin Silvestri灌錄了這樂曲的身歷聲版,由英國HMV發行,編號是ASD377,是「白金狗」版,這也是一個昂貴的版本。 此錄音也有德國ELECTROLA(英國HMV在德國的品牌)版。最令我驚喜的是東德品牌ETERNA在1967年以編號825450發行這錄音,聽過後覺得比英國原裝版音色更圓潤。東德版也先後發行過兩次,一個是綠白標貼版,另一個是黑底銀字版,同一編號,以綠白版為昂貴。

其實Menuhin早在1959年亦和另一位指揮大師Otto Klemperer合作灌錄了這作品,也是由HMV發行。照理此錄音和前述和Silvestri合作的錄音時間差不多,理應一如以往以白金狗品牌發行頭版。但不知為何,HMV將這錄音歸於編號ASD2585而用「半紅semi red」或「半圓semi circle」的紅黑標貼發行之。白金狗只用於ASD後三位數字的版本,用四位數字是沒有白金狗版的。所以「半紅」或「半圓」就是這錄音的頭版。有時追尋唱片的樂趣就在這裡。

在德國,這錄音以ELECTROLA品牌編號SME91621發行。這版本在美國發行的品牌叫CAPITOL,Full Dimensional Stereo彩虹版,唱片編SG7229,是最亷價的頭版。

 

我記得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記不起那一年了),Menuhin臨香港,和當年還是業餘的香港管弦樂團在大會堂演出這首作品,我當時是座上客。 樂團真是水準不夠—-當年任指揮的是Dr Bard,追隨獨奏者顯得乏力,毫無生氣。Menuhin演奏到第三樂章Rondo時,看來真是忍不住了,到獨奏樂段靜止後由樂隊接上時,他竟參與樂隊一起拉奏,隱隱然變了首席甚至指揮,只在沒有拿指揮棒罷了。整個樂團竟霍然而起,脫胎換骨,活力十足。樂團隨著Menuihin起勁地拉奏,在熱烈的氣氛下奏至終曲,全場觀眾站立著,掌聲雷動。這證實了「只有不好的指揮,沒有不好的樂團」的說法。Menuhin和樂隊的「即興」,竟合拍得絲絲入扣—-不要忘記Menuhin也是一位指揮家,曾以此身份替EMI灌錄不少唱片。Mehuhin在所有這首作品的錄音中都採用Kreisler的華彩樂段。

Menuhin用過很多支小提琴,包括最有名的Lord Wilton Guarnerius1742和Guarneri del Gesu 17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47

音樂141122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二)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1/22/%e9%9f%b3%e6%a8%82141122%e8%b2%9d%e5%a4%9a%e8%8a%ac%e5%b0%8f%e6%8f%90%e7%90%b4%e5%8d%94%e5%a5%8f%e6%9b%b2%e4%ba%8c/

音樂141122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二)
蕭律師執筆:名盤龍虎榜系列2

〈Zino Franciscatti〉
法藉小提琴家Zino Franciscatti在1961年與指揮大師 Bruno Walter合作演繹了這首樂曲,由當時新組成的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協奏。 這是Bruno Walter「重出江湖」之作,事緣請參看本刊的「細說真正的天碟(一)」。 這個錄音由美國Columbia(後來簡稱CBS,與同名英國Columbia有別)發行,編號MS 6263,六眼是頭版。 這錄音在英國和德國也有發行,但改了編號。 在英國發行的是藍label,在德國是用紅label。 可放心買,都是頭版,不會比美國版差,因為都是PHILIPS或DECCA廠做的。 Francescatti也採用Fritz Kreisler的華彩樂段。(Francescatti也曾和Eugene Ormandy合作演繹過這首名曲。)

〈Wolfgang Schneiderhan〉
德藉小提琴家Wolfgang Schneiderhan在1963年和Eugene Jochum灌錄了這首作品,由德國DGG以red stereo鬱金香版(時人不正確地稱為「大禾花版」,理由請參閱本刊「細說真正的天碟(三)」,唱片編號138999。
有西方論者認為Schneiderhan的第二樂章演出“寧靜、高雅、聖潔,無其他人可超越”。 這版本最特別之處,在於Schneiderhan演奏的華彩樂段,採用了貝多芬自己所作的版本。 但這版本絕少小提琴家採用,理由是該華彩樂段原本是寫給鋼琴用的。 1807年貝多芬將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改以鋼琴主奏,再加入華彩樂段,題獻給前述童年朋友Breuning的妻子。 這首「鋼琴」協奏曲被它的小提琴版本的光芒掩蓋了,少人選奏。 到了Schneiderhan手上,他將原鋼琴版的華彩樂段修改至適合小提琴演奏,再適當地加進timpani obbligato。大家只要留心這協奏曲第一樂章一開始的四下定音鼓聲,是貫徹整篇樂章力量的幼芽,是貝多芬一早構思好的策略。 這是Schneiderhan選取原貝多芬華彩樂段的心路歷程。

〈Jascha Heifetz〉
Heifetz早於1940年就曾和Arturo Toscanini合作灌錄過這首名曲,是mono版。至於現在我們聽到的身歷聲版是在1955年由RCA發行的,由Charles Munch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Living Stereo版本,編號LSC-1992,錄音頗能代表Living Stereo的最高水平。
Heifetz為這曲目編寫了自己的華彩樂段。由於版權關係,也多少基於面子問題,甚少小提琴家會採用Heifetz的華彩樂段,因為一般不會用「行家」所作的華彩樂段。如果無法寫出像樣的版本,不如索性用「古人」所寫的樂段,如Joachim或Kreisler的。

〈Leonid Kogan〉
Constantin Silvestri在1959年同時為Yehudi Menuhin及Leonid Kogan灌錄這首樂曲,不過用不同的樂團。 前者由HMV發行,後者由英國COLUMBIA以藍銀版首次發行,編號SAX-2386。 論Kogan現今藍銀頭版二手價,比David Oistrakh的著名SAX-2315還要貴許多許多許多(超過八萬港元一張,是否很誇張?),大抵Kogan版流通量少而事實上錄音的確非常標青。價值與質素並不一定成正比例。Kogan原裝頭版,是否靚過Oistrakh版十倍(Kogan版價錢是Oistrakh的十倍),請君自己評議。 如果你又好奇,又不想付出高昂價錢,可花僅數百元買張「復刻版」試聽。

Kogan是前蘇聯名小提琴家,比David Oistrakh年輕十六歲。他沒有David Oistrakh在臺上驚人的魅力,而且光芒常被David所掩蓋(也由於David被蘇聯力捧)。 但就演繹這首作品而言,可謂各有千秋,也是我個人第二喜愛的演繹。 Kogan在演奏這首樂曲時選用Joseph Joachim的華彩樂般

Kogan常用兩把意大利名琴:Guarneri del Gesu。一把是1726年ex-Colin,另一把是1733年ex-Burmester。Paganini、Heifetz、Mehuhin都喜歡用Guarneri多於Stradivaris。 Kogan用的弓是法國的Domonique Peccatte,不過這兩把琴都不屬他私人所有,而是前蘇聯國家「借」給他的;他可以終生使用,但國家隨時可沒收。這兩把名琴現值美金四百萬元!

〈Isaac Stern〉
Isaac Stern原籍烏克蘭,後定居美國,以熱心提攜後進音樂家而馳名於世。 受他提攜的有大提琴家 馬友友、小提琴家Itzhak Perlman和Pinchas Zukerman等。美國CBS在1959年發行了由他演繹、Leonard Bernstein指揮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這首樂曲的錄音,後來再由荷蘭FONTANA(PHILIPS擁有)重新處理,製成了好聲的Full Stereo頭版。 這是他在身歷聲時代唯一的錄音版本。 CBS版的唱片編號是MS-6093;FONTANA版的編號是876001CY。 我認為後者的音色更靚、音域更寬廣,但較難找。

Isaac Stern像其他小提琴家一樣,擁有多支名琴。他最愛用的一支是Ysaye Guarnerius,其他還有Stradivaris的。真是沒有窮的小提琴家!單是幾支名琴已價值不菲。

〈Arthur Grumiaux〉
這位比利時籍小提琴家,三十年的藝術生涯,差不多全部為PHILIPS錄音。 他灌錄這首作品共三次。 第一次在1951年,由Eduard van Beinum指揮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伴奏。 第二次於1964年,由Alceo Galliera指揮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伴奏,唱片編號802719 LY。第三次在1976年,由冒起得很快的英國籍Colin Davis指揮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伴奏,唱片發行編號6500775。 後兩種編號,只要唱片標貼是紅底銀字,就必定是頭版(此時PHILIPS已不再發行Hi-Fi Stereo版了)。Grumiaux採用Kreisler的華彩樂段。

Grumiaux用兩支名琴:“玫瑰”Gusrmeridel Gesu 1744和“Ex-General Dupont”Stradivarius 1727。

我從前說過,PHILIPS是一個被發燒友嚴重忽視的品牌—-主要是受TAS清單所累,因為在清單中一張Philips的唱片也沒有上榜。***

〈Henryk Szeryng〉
Szeryng是一位在波蘭出生、但後來入籍了麥西哥的世界知名小提琴家,一生充滿傳奇。

Szeryng灌錄這首名曲共兩次。 第一次在1973年,由Bernard Haitink指揮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伴奏,由PHILIPS發行,唱片編號是6500531;第二次在1978在Hans Schmidt-Isserstedt捧下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以前者最多發燒友收集。 先後兩個錄音都採用Joseph Joachim的華彩樂段。

他擁有Guarneri del Gesu“Le Duc”和Stradivarius“King David”,前者是他在灌錄唱片用得最多的。

〈鄭京和Kyung-Wha Chung〉
許多發燒友對這位韓籍女小提琴家著了迷,差不多她所有的錄音都買。

有一段她和Itzhak Perlman競爭的歷史。 鄭京和本來想參加由前蘇聯主辦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大賽。 但由於冷戰關係,蘇俄與韓國緊張,無法參加。 她後來在1967年轉而欲參加美國的Edgar Leventritt大賽。 環繞她的人都勸她不要參加,因為參賽者當中有強勁對手Itzhak Perlman。 但她的經理人認為她必須參加,因為這一戰會決定她的藝術生涯。 她的小提琴老師Galamian也不想她參加,因為他的另一愛徒Itzhak Perlman也決定參加! 由於Isaac Stern的大力支持,Itzhak Perlman確是有較好的機會勝出。 鄭京和的母親把心一橫,賣掉了家居,將賣得的錢買了一支Harrison Stradivarius名琴送給她的女兒,全力一搏! 在首輪比賽後,在兩師兄妹之間,評判員無法分出勝負。評判之一Issac Stern要求他們再奏一次以決勝負。 豈知第二輪複賽後,仍無法分出勝負。 於是在Edgar Leventritt大賽歷史上,例外地判決雙冠軍,成為樂壇佳話。***

鄭京和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是於1978-9間的灌錄,由Kirill Kondrashin指揮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是數碼錄音,在歐洲由DECCA發行,唱片編號SXDL 7508;在北美洲以DECCA在美國的LONDON的品牌發行,唱片編號LDR 10010。

我最後在這裡聲明,我不擬在這個「龍虎榜」像流行曲般作先後排名。這是毫無意義的事。我只羅列資訊,由讀者按個人喜好作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55

【海外酷炫】蘋果發布會,3D打印小提琴,3D打印食物,藝術水龍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0/149312.html

文/蒲鴿

 

再說一說蘋果發布會

 

昨晚,蘋果終於在萬眾矚目之下召開了發布會。簡單回顧一下亮點:

 

 

Apple與HBO首次展開合作,Apple盒子僅需69美元。

 

12寸的MacBook Air采用視網膜屏,觸摸板較之以前更大,且配備四個感應器用於識別輕點和重按的不同功能。新的12寸MacBook Air為史上最薄款,最厚部分僅13.1mm,比現有11寸MacBook Air還要薄24%,重量僅2磅(約907克)。

 


厚度及重量的減少,必然帶來整個機身的改變。因此,鍵盤采用蝴蝶結構,一改往日的剪刀結構,減輕厚度的同時單個按鍵比之前更大。續航能力提高至9小時。無搭載風扇。

 

至於Apple Watch,並無太多驚喜。黑馬哥在前幾日以及昨天的《海外酷炫》欄目中已經提前對蘋果的這款新品進行了曝光。發布會只是一一贅述了一遍。如需回顧,請翻閱3月9日微信公眾號創業家雜誌《Apple watch的全型號曝光》及3月4日i微信公眾號《取代“錢包+鑰匙”,請在這里看看Apple Watch的野心》。

 

唯一和之前所曝消息不同的是價格。庫克在發布會上宣布的基本款起價$549較之前曝出的價格$649便宜,但定制版確實$10,000起價,而之前曝出的價格是$6999。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ResearchKit,這是蘋果全新的醫療數據平臺,依托龐大用戶基數及貼身實時不間斷監測優勢,目前已開發App監測糖尿病、帕金森、阿爾茨海默、乳腺癌、哮喘等病癥,旨在為醫療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以改善當前數據範圍局限時間間斷等問題。黑馬哥隱隱約約覺得醫療數據會因蘋果的加入而大為改善,里面蘊含大量的機會,未來的醫療模式必經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醫療數據,蘋果公司為保障用戶隱私不會對其進行截取,只是作為通道。這讓黑馬哥或多或少舒了一口氣,不過數據就像金礦,這麽一塊香餑餑放在眼前卻滿有情懷地視而不見,蘋果做得到麽?

 

 

蘋果就說這麽多。考慮到今天,大家會被蘋果刷屏,黑馬哥除了蘋果外,特意準備了些別的新鮮玩意兒,就當換換腦筋吧。

 

水龍頭上的藝術

 

水是一種液態的存在,但這並不能妨礙水流被塑造成繽紛多彩的形狀。就讀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中國學生邱思敏設計了一款水龍頭,不僅比一般龍頭節約多達15%以上的用水量,還能讓水流變得藝術,優雅地傾瀉下來。

 


這款概念水龍頭名叫Swirl(旋轉),采用雙渦輪的結構,噴嘴鑿有不同樣式的小孔。由於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旋轉著往下流動會帶動渦輪的旋轉,渦輪的旋轉結合噴嘴的不同小孔樣式便形成了不同形狀的水流。

 

參考來源:cnet.com

 

形狀奇特的3D打印小提琴

 

 

圖中的這個家夥像不像一個高科技武器?還真不是,這是一個靠3D打印出來的樂器--小提琴。黑馬哥能想象到你一副愕然的表情。

 

這個家夥不僅在形狀上與傳統的小提琴大相徑庭,連弦都從4根減到只剩2根。這樣的結構據說是為了用一種新的方式增強音效。

 

這款小提琴由來自Monad建築工作室的設計師和Eric Goldemberg和Veronica Zalcberg聯合音樂家Scott F.Hall共同打造,並將於今年4月16-17日亮相紐約3D打印展。

 

其實小提琴只是這一套3D打印樂器中的一員,其他成員還包括大提琴,澳大利亞土著木管樂,龍角號,單弦的中音電吉他。

 

參考來源:cnet.com

 

中風病人的福音

 

想要恢複中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漫長而艱巨的康複治療。不過近日,英國豪特福德郡大學研制出一款機器手套,旨在通過適當的運動幫助中風病人得到恢複。

 

 

這款手套花費了研發團隊三年多的時間才初見成效。手套綁在手腕上,並將部件與每個手指相連,通過一套特制的軟件遊戲,手套會帶動中風病人的前臂,手腕和手與遊戲進行配套運動。有的遊戲是通過讓病人彎曲手腕從而控制手掌,將遊戲中的魚兒吃掉。另外一個遊戲是通過移動手掌和手腕來控制鱷魚向左或向右繞過障礙物。還有一個遊戲是通過彎曲手腕和胳膊肘來控制小球穿越迷宮。

 

病人的表現會以數據的形式即時傳送給醫生,以便隨時調整或改進治療的強度和方式。

 

看著這些智能儀器,黑馬哥心里真是高興啊。讓科技更多造福人類吧。

 

參考來源:cnet.com

 

3D打印食物

 

對,你沒有看錯!

 

來自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畢業生Rutzerveld多年來一直研究3D食物打印。近日,他實現了3D打印的小花園,非常有意思,不過一口就可吃掉。

 

 

打印的過程是這樣的。用可食用生面團打印出一個圓形的鏤空架子,在架子的外面塗上一層煮脆的面團,架子里面是海藻膠質打印的供蘑菇等生長的“土壤”。幾日後,這些孢子便可發芽,然後整個小花園可被吃掉。

 

 

據Rutzerveld稱,考慮到食品安全和食物生產,這項技術對發展中國家尤為有利,不僅可以讓食物的生產速度大大加快,還能避免浪費,並且節省倉儲空間。

 

目前,這項技術還有很多難點需要攻破。除了有機物質的選擇外,如何設定軟件程序並結合3D打印的硬件制造將是最亟需解決的問題。當然,這項技術想要普及還需要10年時間。黑馬哥想說,這麽長的時間,應該夠養成人們吃膠質的習慣了吧。

 

參考來源:wired.com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08

馮仁昭四圍超:王力宏拉小提琴老婆冧爆

1 : GS(14)@2014-12-09 14:00:11









王力宏前日喺台灣現身簡單生活節活動,佢仲請咗母校Williams College嘅恩師Andy Jaffe一齊玩Jazz,又拉小提琴,坐喺台下嘅老婆李靚蕾睇到好投入,唔知係咪沉醉緊老公嘅才華呢?王太事前話過唔會出席,但又突然現身同老公打氣。至於簡單生活節,其實係李宗盛有份發起嘅,06年開始舉行,每兩年一屆,內容集中喺音樂舞台、書友交流。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209/189624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29

小提琴家瀕死見天使 來回地獄咁詭異?

1 : GS(14)@2016-08-09 07:32:55

英國一位知名小提琴家多年前因主動脈破裂,手術期間心臟停止跳動34分鐘,之後陷入昏迷,外界看,那時他了無生氣地躺在病床上,但他聲稱期間感覺到死亡的安祥,又看到天使拒讓他進入天堂,之後化身成北極的狗等等,他把經歷寫成書,到底是真的上過天堂,還只是夢一場?55歲小提琴家羅伯森(Paul Robertson)是麥迪西四重奏樂團(Medici String Quartet)創辦人,已婚並育有二名孩子,他曾經歷過17次瀕死經驗,並將這些經歷都寫入自傳中。羅伯森8年前在倫敦接受一次手術,他寫道:「我躺在這等待,我感到自己已經死了--美麗地、欣喜若狂地、超然地。」其實當時他被醫生誘導昏迷,心臟停止跳動34分鐘,但三日後醫生仍無法喚醒他。他記得自己在昏迷三星期內看到多個奇怪景像,並深信自己遊走於天堂與地獄之間。他曾在一位亞洲女神的光環之中,聆聽她唱出印度古典樂曲,他又被一群大笑的天使擋在天堂外,而這群天使聞起來有鬚後水的味道。他一度相信自己一隻在北極苔原的哈士奇犬;又一度沉入水底一艘「死亡之船」中,之後目擊一場像中世紀的屠豬過程。羅伯森的奇幻經歷更與現實接軌,原來在他生病前,他的作曲家朋友曾向他透露,希望創作一首有關死亡的樂曲,但對方在他昏迷前因心臟病發在瑞士入院。當羅伯森醒來後首次聽到朋友這樂曲,頓覺似曾相識--跟他昏迷時所聽到的樂曲很相似。羅伯森後來花了長時間做物理治療,才終於可再次拿起小提琴,演奏朋友創作的音樂,他在書中寫道:「人生在世的時光很短暫,我僅希望給世界留下像小鳥的光芒。」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9/197292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99

【旅遊籽】17.5萬一個小提琴 工匠手做兩個月

1 : GS(14)@2018-02-05 00:02:07

Michel是瑞士人,18歲那年從家鄉到意大利克雷莫納(Cremona)拜師學藝。

【旅遊籽:浪迹遊蹤】羅馬的工房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設有一塊偌大的玻璃,毫不吝嗇將工藝展現於人前,小提琴工匠Michel Eggimann也不例外。54歲的他蓄一把長髮,穿着西裝馬甲,渾身散發藝術家的氣息。他從小被小提琴的聲音與工藝吸引,18歲那年決定來到意大利北部克雷莫納(Cremona)拜師學藝,這裏在1555年出產最古老的小提琴,並孕育Amati、Stradivari及Guarneri三大小提琴製琴師家族。「克雷莫納聚集世界上最優秀的製琴師,我入讀國際小提琴工匠學院四年,畢業後就開設了自己的工房,後來在2007年搬到了羅馬。」


一個小提琴只會由一個工匠負責所有步驟,從選木、切割、磨滑、裝嵌,足足要花兩個月,工序繁複。要勾勒出小提琴優雅的f型音孔(fori a f),最難不是雕工,原來是要準確量度音孔間的距離,距離錯了會影響音色。小提琴最重要的部件是音柱(Anima),意大利語解作「靈魂」,因為它會左右小提琴的音質。「音柱像傳聲器,放得好聲音就會很動聽。音柱與琴馬的正確距離是以毫米計,稍微改變位置就會影響音質,季節及乾濕度也會影響音柱,因此客人會定期拿回來調整。」磨木又是另一門學問。Michel用羅馬尼亞及斯洛文尼亞的楓木,木紋是最美的,木質耐用,重量適中。「在木板刮出弧度,要感受它的柔軟度,不可以太硬、不可以太軟。一個好的工匠,只需要敲打木板,聽聲就能知道厚度是否正確。」

年輕人有興趣入行 十個學生得一個堅持 

做琴講究的除了手藝,更重要是個人感覺。「你要了解音樂家追求甚麼音色,然後按此調整做法,所以沒有一把琴是一模一樣的。」在過往做的二百多個提琴當中,他最深刻是與德國著名小提琴家Wilhelm Melcher合作,因為當時是他首次為世界級的音樂家做琴。Michel製作的琴每個18,000歐元起(約175,000港元起),他認為羅馬樂器市場不錯,亦不乏年輕人有興趣入行,然而一年約十個學生來拜師,最後一直堅持也只得一個。因為要做出完美的琴,每個細節也不能馬虎。


他曾為多個世界級音樂家做琴,最深刻是與德國小提琴家Wilhelm Melcher(左)合作。

每年約有十個學生學師,但最終能堅持的也只有一人,左為學生Fabrizio Fratocchi。

f型音孔的距離影響音色和音高,音柱則是小提琴的靈魂。


切割、裝嵌、鑲邊,所有步驟都由一個工匠從頭做到尾,需時兩個月。

Michel用羅馬尼亞或斯洛文尼亞產的楓木,木紋和材質都是最好的。



Michel Eggimann- Liutaio a Roma
Via di Montoro,13,00186 Roma, Italy


Travel Memo機票:乘國泰航空往羅馬,來回機票連稅約4,800港元簽證:持特區護照及BNO可免簽證逗留90日匯率:1歐元約兌9.2港元鳴謝:Central Group記者:洪慧冰攝影:王國輝(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4/202935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9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