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精明的交易者就是利用市場的慣性來賺錢(轉貼)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8075.html

成為一個優秀的專業交易員十分簡單,只要你能樹立在市場上生存的正確原理,並堅持恰當地運用它。

我所關注的重點只是與趨勢有關的一切因素,正確的把握趨勢後,整個交易系統的勝算都已大大提高了。

不要試圖預測白雲明天的形狀和今天有何不同,你只需看到烏雲濃重時帶一把雨傘出門就行了。金融市場上的語言就是——趨勢真正突破時跟進!

輸家不但從數量上還是資金量都要遠遠超過贏家,便成為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正常運轉的前提條件。所以美國華爾街流行這樣一句話:市場一定會用一切辦法來證明大多數人是錯的。

技術分析只是研判趨勢是否能持續,是否會改變而已!

我很少受傷,因為我的最大原則就是避開風險而不是賺多少錢。

在下跌浪時,找支撐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下跌的速度比上漲的速度大3倍,因為,恐懼比樂觀還可怕。

我的自信來自於我的失敗,策略的目的在於讓我們可以控制風險,而不是獲取最大利潤。

金融投資是一項嚴肅的工作,不要追求暴利,因為暴利是不穩定的,我們追求的是穩定的交易。做交易的本質不是考慮怎麼賺錢的,本質是有效地控制風險,風險管理好,利潤自然而來,交易不是勤勞致富,而是風險管理致富!

傑出人物如牛頓、愛因斯坦、羅斯福都在證券投資中遭受挫敗。牛頓在事後說:“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

“策略重於預測”的觀念,非常非常重要,策略可以在你預測不准的情況下挽救你的小命。

要有好的心態,信自己的理念和模式(當然是被證明正確的),不為暫時輸錢而隨便改來改去,我們終究能慢慢向羅馬爬去。

勢不變則守,勢變則動。在一個下降趨勢沒有改變的時候,要堅守住自己的現金;在一個上升趨勢沒有改變的時候,要堅守住自己的股票;

所謂“趨勢”者,乃眾緣和合而生。緣聚則生,緣散則滅,如此而已(緣:各種促使、生成趨勢的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因素)。趨勢來時,應之,隨之;此趨勢去而彼趨勢來時,亦應之,再隨之;無趨勢時,觀之,待之。

投機市場生存的兩個基本原則:順勢交易、嚴格止損

事物的發展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就像船的轉向一樣,越龐大的船隻,轉向的過程就越緩慢,也越艱難。趨勢一旦露出苗頭,就會延續下去,即使是再次轉向, 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這就是慣性——趨勢的本質!在一個大範圍內,走勢具有極強的慣性,或者說連續性。當中長期均線開始轉向的時候,龐大的體系慣性將 使它延續這種趨勢。這就是市場中的確定性,精明的交易者就是利用市場的慣性來賺錢!

真正的利器是自己的感悟與思想,跟隨趨勢交易---永遠不被市場淘汰的技術。

我有手段儘快地終止錯誤和有辦法儘量地延伸正確。

聽說過技術分析誤區嗎?多數人過於關注細節的研究,以致忽略了大圖形的蹤跡。日常運動的預測不可能達到起碼的精確度,但是長期趨勢是可以判斷出來的。時間越長,趨勢越肯定,秘訣雖簡單,但多數人極難做到。不是他們不知道,而是因為人性的弱點。

你的意思是趨勢向上就無堅不摧嗎?是的,做股票講究的是恰當,而不是精確。

頭腦清醒的人善於審時度勢,他們明白真正的勇敢在於善於躲避危險而不在於征服危險。

介入的最好時機是等趨勢走順的時候才介入,什麼時候趨勢走順了,趨勢明朗了,趨勢的發展已成為必然了(上漲成為必然),這才是介入的最好時機!常勝將軍不一定都驍勇善戰,但是他們卻善於選擇形勢,對他們來說是必勝的時候才出擊!
=============================================================

本人感悟: 真正的利器是自己的感悟與思想,跟隨趨勢交易---永遠不被市場淘汰的技術,我有手段儘快地終止錯誤和有辦法儘量地延伸正確。頭腦清醒的人善於審時度勢, 他們明白真正的勇敢在於善於躲避危險而不在於征服危險,投機市場生存的兩個基本原則:順勢交易、嚴格止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

“搞汽车,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HTML_XV79TQA8C5E6.html


【核心提示:沉寂数年以后,身在美国的仰融突然高调现身,尽管他年岁已老,但是雄心和梦想分毫不减。仰氏整个宏大计划中:近三大家族,十个车型,300万辆设计产能,涵括从小型车到皮卡车的全线车型。相当于在美国市场上再造一个通用汽车。】

纽约当地时间6月30日凌晨2:00,在记者第一封E-mail发出12分钟后,仰融从加州打来了电话。

沉寂数年以后,身在美国的仰融突然高调现身,宣布将在美国本地开展300万辆产能的庞大造车计划。同时对中国市场也有300万辆产能的B计划。

当土地还是“生地”,发动机技术刚开始研发,工程设计公司还在招标,工厂的地基甚至还没有打下……仰融就大胆放话“要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并且瞄准奔驰,还声称要比奔驰做得更好。

尽管他年岁已老,但是雄心和梦想分毫不减。仰氏整个宏大计划中:近三大家族,十个车型,300万辆设计产能,涵括从小型车到皮卡车的全线车型。相当于在美国市场上再造一个通用汽车。

午夜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在谈到汽车和汽车技术时,就开始变得激昂。对于外界在仰氏方案技术上的挑战和种种疑问,在问答中,仰融用自己的理解和逻辑一一回答。

对于这个高度不确定性的宏大计划中,最为核心最为致命的命题:45亿美元资金的具体来源。他还无法用具体数字来回答。仰融只是坦承“需要高度的金融杠杆技巧”。仰融向记者描述了又一个让人击节而叹、令人匪夷所思的融资通路。这个路径比当年的华晨系更加天马行空。

一个半个小时的访谈收尾时,仰融特意提醒记者:“搞汽车是有很多困难。上天不会给你机会。搞汽车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三大融资方式

《21世纪》:从美国联邦法院找到的资料,在你公司的整个融资过程当中,想引入大量中国投资移民,用他们的钱进行融资造车?

仰融:法院资料不完全正确。EB-5是美国国会通过的立法。通过这种方式引入投资者。在城市进行投资,需要100万美元的投资者。在失业率较高的地区或者是农村地区,需要50万美元。都要求雇佣10个员工。但是现在美国国会又出台了区域中心法案,只要有经济学家证明某个项目1个直接员工可以创造几个不同间接工作机会就可以进行这种投资。

今年我在香港的香港远东金源 (01188.HK)已经收购了一家移民管理公司,ACFI移民中心,收购了80%的股份。——密西西比州项目收购的是海外中心。目前这家公司在法律诉讼中。

我没有说要吸引中国的投资移民。其实这个计划要吸引的是全球的投资移民。目前对美国最大的投资移民是韩国和俄罗斯。韩国投资者的纳税记录都很完整。

《21世纪》:这么庞大的计划,只靠吸引投资移民的钱来进行?

仰 融:我目前的融资计划是由三个部分购成的。第一个是我通过美国和香港的市场进行私募。第二,争取通过这个项目,拿到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 专项资金。这个是现在的热点项目,每三个月受理一次。第三个部分,则是这个个人投资者项目。如果有投资者比较看好这个计划的话。之前有很多到美国进行投资 移民的人,最后的款项都打了水漂。

我想如果有可能性,他们愿意投资我的项目,就是很好的一个项目,所谓“愿者上钩”,是自愿投资的。

在资本化的项目中,我认为我的这个项目也是比较好的。 我们最近在纽约和波士顿开推介会,包括很多的环保组织基金会。现在正和很著名的基金的策划者在讨论私募问题。这种引入的资金可能是以可转债的形式来进行 的,用CD的方式。看他们喜欢哪种方式的投资产品。包括未来是跟我香港的公司换股,还是用纳斯达克单独上市,这个还不能披露。

《21世纪》:债券是公司发行的高收益债券?

仰融:个人投资者就是投资移民。然后把100万美元或者50万美元投给我。公司债券是可转股,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基本是私募。已经谈了好几个了。这个项目总计45亿美元。三个融资方式各占三分之一。

非常规的“当代工业理念”

《21世纪》:外界质疑你的方案太大,成本过高。

仰融:成本过高是常规思维导致,用传统的眼光看传统的问题,看过去的东西,所以容易被人误解。丰田的亏损,三大的倒闭就是明证。现在必须要把老眼光,老公式,老框框全部扔掉。

一期工程100万辆的话,应该要投资45亿美元,是比较合理的。我们现在的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并不意味着我要提高售价。这个又是一个误导。

事 实上用高新技术的时候,还必须要把成本降下来。我们的标杆是奔驰C、E、S和宝马3、5、7系。我们的动力、排放、节能都在他们同等级车之上,但是成本要 比他们降低一档。我们的E CLASS相当于是他们的C CLASS的价格。要做到这个效果。这才能给市场崭新的理念。这才叫“当代工业理念”。但是不是说把全部的技术放到一个车上去。

《21世纪》:动力总成技术这一块是你的整个庞大造车计划的关键。使用汽油/压缩天然气的混合发动机技术到底是研发当中还是已经研发完成的技术?这个庞大的造车计划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开始实施?

仰融:保时捷工程技术公司跟其它几家德国公司是全球一流的三大汽车工程公司。这几家工程公司都具有造型及其它的工程技术开发的能力。因为原有的项目公司现在处于法律争议中。我现在的(新)项目公司还在跟这些公司招标过程当中。

我们有几个体系。一个是天然气与电力的混合系统。另一个是天然气与汽油。再就是天然气汽油电力的系统。考虑到加州以外的州的加天然气情况。

《21世纪》:具体的制造工艺能详解吗?几个关键技术都在招标或者研发当中,不确定性是否太大了?

仰融:当代汽车工业都是“同时工程”。现在拿到现成的技术,等三年以后投产,都落后了,没有竞争价值。2012投放的车型一定是2012年的标准。我们找的研发公司在发动机的时间表上,已经有主机型了。

我 们第一个提出技术整合的开发概念。共轨直缸喷射,DVV-T技术,可变气门生成(VVL)技术,可变压缩比(VCR))技术,还有HCCI,稀薄燃烧技 术,再加上中度混合动力。7种技术放在一个主机型上,是我们独家。实验室仿真以后,我们已经达到2012年美国加州排放的标准,使用汽油时,CO2小于 130克/每公里,使用天然气时,CO2排放小于100克/每公里。最高值达到400匹马力,比 现在奔驰550的马力要大,车重减轻20%-25%。

技术突破上肯定会有困难。发动机当中我认为两级增压是技术难点,可能突破会花费一 定的时间。我们也仿真预算过,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可以得到解决。我们已经把这个因素考虑在我们计划里去了。变速箱是为混合动力专门开发的,7月份样机就出 来了。7挡自 动变速箱,全新概念,变速箱上有电机功能,在ECU控制系统中,在行驶过程中的剩余电能,以及在刹车过程中都有回收电力功能。

阿拉巴马州我拿到的是“生地”

《21世纪》:密西西比的工厂进度如何?阿拉巴马州又是如何?阿拉巴马州给你的优惠条件是如何的?

仰 融:密西西比原来Tunica这块地现在处于法律纠纷中,双方都不能动,政府在另外给我们安排一块地。阿拉巴马州我现在拿到的土地是5000多英亩。现在 还是“生地”。阿拉巴马州负责平整土地。每个州的优惠情况都不一样。阿拉巴马州的门槛还高一些,但是总体上南部州政策差不多。例如员工工资到一定额度以外 会给一定的补贴,各州不一样。州税前几年都可以免。工厂的物业税可以免几年(美国拥有土地后需永久交纳的税收,因土地价格较低,长年累积交纳的物业税常常 超过所获得土地成本数倍。记者注)。

《21世纪》:汽车制造是一个体系。供应链不可能凭空而造。阿拉巴马工厂是如何的?

仰融:我们选址的周围300英里范围有70%的供应链存在。现在是现成的。只是每一家都要再签合约。要看他们的资质来挑选。由设计公司来具体招标,具体工厂有待谈判。

《21世纪》:这么大的项目,业界认为设计人员不会少于200人。你现在招到多少个?设计人才会成瓶颈吗?

仰融:200人说少了。不少于500人。我现在还在招人。设计公司工作平台有了,但是岗位空着,要有人填充。我现在在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招人。现任CEO王川涛是通用汽车的。

《21世纪》:经销商渠道问题?经销商压库问题?

仰 融: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全新模式,因为这个汽车可以大量模块化。可以实现全部网上实时订购,直接进我们系统下订单,可以在电脑上完全看到车辆如何组装。第 二种,收购一个现成的全美的经销商网络,这个正在跟投行谈。具体某一家还是不能说。第三,招募美国私人资本,组建一个全新的分销渠道,招商授牌。土星跟我 们车体、文化都不同,所以不是我们的方向。

这工程要非常大的金融杠杆技巧

《21世纪》:为什么说全球的汽车厂都没有价值了,需要全新技术?你现在冲压是什么技术?

仰融:超薄高强度钢板热冲压成型技术。我们最近跟世界最好的冲压设备公司——谈判。但是通过四大工艺,如油漆、钢板成本等,调整其它成本,成本不会大幅增加。

《21世纪》:产能如何设定?通用汽车只有180万。再增加一个通用汽车,可行吗?

仰 融:通用汽车统计的只是轿车。但是我们是全系列十个车型300万辆。规划中三大车系各100万辆。每个车系的目标为30万起步,60万辆,100万辆。 2016年达到全部产能。车型包括小型车、SUV、CUV还有皮卡车。皮卡车通用汽车曾一年生产60万辆,每辆可以赚1万美元。所以我预计皮卡是未来赢利 大户。因为美国人喜欢SUV和皮卡。我们的发动机最高400马力,可以装在5吨皮卡车。轿车可能是三分天下。我曾经想过利用美国的产能,但是实际上不太可能。焊接、油漆等都是新工艺。

《21世纪》:现在手上的现金有多少?

仰融:现在这个不能说。

《21世纪》:如果要到大陆公开融资,你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前往?

仰融:我1992年前就是香港公民,92年移民美国,所以我家在美国,工作在香港,投资在大陆,是以外商身份进中国大陆投资的。我现在还是南大霍普金斯中美研究中心的董事。

2002年时,有携款外逃5个亿美元的说法,如果这真是一个大案,你有没有见过没有同伙的、没有政府官员涉入的这种案件?

《21世纪》:大陆省市政府方面具体招商情况如何?

仰融:大陆谈了有一年了。有些谈得比较深了。最近有新闻出来以后,到目前为止有9个省市政府通过媒体通过香港跟我联系。但是具体情况现在还不能透露。说实话,这个工程需要非常大的金融杠杆技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94

數碼就是科技股?-神州數碼(861)(稍稍更新,謝Soros兄及會計仔兄)


今日經濟日報某財經專欄竟然有些嚇人的文章:


  現時,筆者仍然認為曾於7月18日推介之神州數碼(00861)估值偏低,當時價5.38元,昨收報5.92元,帳面利潤暫有 10%,維持向上望挑戰6元,突破上望7元目標,止蝕5元。最主要原因是相較同類股份如金山軟件(03888)及金蝶國際(00268)預測PE已抽高至 14倍及15倍,但神州數碼只有7.7倍。據公司管理層早前披露,4月至6月份首財季業績還不錯,比較之下,神州數碼還是揸得較安心。


據小弟掌握的資料,她應該寫了幾年專欄,但對股票種類這樣無知,真枉為寫了這麼多年專欄:


據招股書稱,金山軟件(3888)的業務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924/03888_223251/C114.pdf


 


基於市場佔有率,本集團為中國一家主要軟件開發、分銷及服務供應商。集團利用本身一應俱全的軟件開發平台提供種類繁多的創新娛樂及應用軟件。本集團相信其擁有中國陣容最龐大的內部娛樂及應用軟件研發隊伍之一,專注娛樂及應用軟件的開發,....




本 集團的產品開發及支援營運部門專注於提升集團顧客的用家體驗上。本集團亦已逐漸利用互聯網作為推廣與分銷本集團多種現有和新推軟件產品的有效而相對安全的 渠道。雖然本集團的用戶主要在中國境內,但本集團亦在越南、台灣、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發售若干娛樂軟件產品,以及於日本、香港、台灣、澳門及越南發售部分應 用軟件產品。


據2008年年報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3/LTN20090403058_C.pdf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268)是中國軟件產業領導廠商、亞太地區企業管理軟件及中間件軟件龍頭企業、全球領先的在線管理及電子商務服務商。



金 蝶以引領管理模式進步、推動電子商務發展、幫助顧客成功為使命,通過44家以營銷與服務為主的分支機構和約1,400家諮詢、技術、實施服務、分銷等合作 夥伴為全球超過60萬家企業和政府組織提供信息化服務。金蝶連續四年被IDC評為中國中小企業ERP市場佔有率第一名、連續三年蟬聯《福布斯亞洲》雜誌的 「亞太區最佳中小企業」及「最具價值中國品牌500強」、2007年被Gartner評為全球有能力提供下一代SOA服務的十九家主要廠商之一。於 2007年,IBM入股金蝶國際,成為集團的策略性股東,並與金蝶國際組成全球戰略聯盟,共同在SOA、市場銷售、諮詢與應用服務、SaaS多個方面進行 了合作。


總的來說,前面兩家是做軟件的,不過側重各有不同,金蝶是偏重企業方面,金山主打網絡遊戲、翻譯及殺毒軟件。


但是神州數碼是由聯想(992)分拆出來的,業務是以硬件為主,主要不同的是它可以提供「一站式」採購、提供售後技術支援,及網絡遍佈中國,同類股應為偉仕控股(856)及新龍國際(529),但估值應較前兩者高,但因不具備高技術或專利,故應該較其所述的軟件股低,更不適宜和軟件股作比較。


http://www.digitalchina.com/aboutus/companyprofile.aspx

神州数码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应用,以科技驱动工作与生活的创新,推进数字化中国进程。为此,集团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中国最广大用户提供最为全面IT服务的首选供货商。
集团业务主要包括IT规划、流程外包、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硬件基础设施服务、维保、硬件安装、分销及零售等八类业务,面向中国市场,为行业客户、企业级客户、中小企业与个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IT服务。
集 团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19个主要城市设有区域中心。同超过100家全球顶尖IT品牌拥有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覆盖全国超过1万家代理合作伙伴,为中 国用户提供最优质便捷的IT服务。集团依靠多年经验积累的行业应用服务能力,在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的IT服务领域建立了领先优势。同时,神州数码亦在 IT产品分销领域保持了多年市场第一的地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308/LTN20010308028_C.doc



 

神州數碼集團乃由本公司成立,該集團於中國從事分銷外國品牌資訊科技產品、提供系統集成服務及開發及分銷網絡產品。神州數碼現時為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






由 於神州數碼集團之業務於與聯想之其他業務獨立區分後將更有利於經營,董事會相信,就聯想集團之整體角度而言,分拆該等業務並於聯交所獨立上市乃於商業上可 行並可帶來經濟利益。進行分拆建議之理據及利益乃載於下文「進行分拆建議之理據及利益」一節。分拆建議之確實架構正在考慮中,預期將包括可能將神州數碼之 股份分拆於聯交所主板上市,並視乎市場狀況,可能進行公開發售及配售。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為上市事項之保薦人。董事會已於

二零零一年三月七日


 

就該項神州數碼股份之分拆上市建議向聯交所進行排期申請。現時並不能保證能獲取有關批准,亦不能保證神州數碼能夠上市。於分拆建議實施後,聯想之股份將繼續於聯交所上市。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08/LTN20070808422_C.pdf

其後聯想母公司減持部分股權,予管理層及創投基金。

85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7/LTN20090617380_C.pdf

52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9/LTN20090409774_C.pdf

86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7/LTN20090617380_C.pdf

 

以最新的全年業績來計,新龍的營業額45億,偉仕220億,神州423億,盈利方面新龍4,180萬、偉仕2.61億、神州6.41億,利潤及規模來說,神州都是最大,估值應較高10-20%。

以 市值計,新龍P/E 8.33倍、偉仕6.07倍、神州9.51倍,但新龍財政穩健、偉仕較差、神州則在前兩者中間,故其合理P/E應是前兩者平均高10-20%,即7.92 倍-8.64倍,其估值約在5.28元-5.76元之間,現價其實已稍貴,但形勢上正向上,並破頂,實可繼續持有。

星期六補充: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780025


會計仔先生寫這些東西是make sense,他都說這隻是trading股,所以我認為,仍不可以用軟件股的估值,而是以未來的盈利,乘上這類股龍頭股的P/E溢價去計。

如下年增長20%,即做500億營業額,純利率提高0.5-1%,至2%-2.5%,即盈利是10-12.5億,乘上約7.92 倍-8.64倍P/E,即價值達79.2億- 108億,除以962,390,581股,即估值是8.23元-11.22億,即有約35-80%的上升空間,如以個人值博率來計,是可以買的。


P.S.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924/LTN20070924004_C.HTM


金山軟件和神州數碼都有聯想為股東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4

愈欺騙顧客就是對股東好?(留言回覆)


(註: 今晚或短期因太多業績,暫時沒時間再寫十友,真對不起! 暫以留言一部分替代。)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14529


一些無聊的生活細節,也想到一些關於股票的問題。


例如有時去快餐店下午茶,發覺大家樂(341)在著數方面是縮骨過大快活(52)的。

例如你個餐叫了粉麵,大快活可以加5元再選粉,但大家樂是不可以,又或是3時以後才有飯餐,目的是不想讓一些吃午飯的人轉吃下午茶,降低單價。

雖然對顧客來說不近人情,但是股東利益來說是有絕對有利。大家樂的好賺過大快活絕對有原因,但是大快活雖有人情,就賺得少,但是人吃飽重要,還是少數股東的利益重要?

我認為是前者重要,股東/基金經理賺少一點,又不會破產,但是人沒飯吃,隨時會死人。

所以我希望這公司在賺錢的同時,都是顧顧人性,不要只拿著算盤。只要不要蝕底給顧客,就是賺了,這是冷血的行為。

你是要提供基本生活需要服務社會,令人覺得超值,你又從中取利,你才有生存的價值,否則企業就不會存在。


所以有些公司就不是在年報捐幾十萬講你幾慈善,幾好人,令人受惠,但對米飯班主又多加限制,來賺多些錢。一方面幫窮人,一方面呃窮人,這個是互相矛盾的行為。

所以有時看到匯豐那些所謂幫人的廣告,想起之前為了省成本,令股東賺多些錢,就來裁員,使很多家庭損失家庭支柱,累了不少人。兩者的反差,令我對這些公司的所作所為令人作嘔。

匯豐的公關不要來找我說些甚麼偽善好話了,對我沒有作用的。

因為我知你們又拿些官方的話來答我的說話,所謂破鏡不能重圓,覆水也是難收,做了就是做了,不要不認。因為你們只是在局內的一員,你們是有利益的衝突的,所以說話也會不公正,故不值得相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6

低利競爭下讓市值成長21倍的「紅海魔術師」 群光林茂桂:經營不賺錢,就是罪過

2010-5-3  今周刊





群光,靠著三大紅海產品線,不跟投資人拿一塊錢,十一年內市值能從二十二億元變成五○八億元,而讓群光像擁有魔法般快速成長的,正是宛如「紅海魔術師」的 群光副董林茂桂。

撰文‧賴筱凡

一家公司從掛牌時的市值二十二.二億元,成長了二十一.八倍,到如今市值達五○八億元,這需要多久的時間?

答案是十一年。「而且這十一年內,我們從來沒向投資人拿過一毛錢,從未現增過。」拿著掛牌以來的市值成長表格,群光副董兼總經理林茂桂相當引以為傲,因為 群光上市掛牌十一年,僅靠著盈餘轉增資,讓股本成長一.六倍、市值突破五百億元。

二○一○年對群光來說,是特別的。因為今年群光市值不僅突破五百億元,甚至不畏金融海嘯,交出連續三年獲利創新高的驚人成績,旗下小金雞更是羽翼豐厚,先 是光學元件廠新鉅科,掛牌第二天股價就衝破百元,而轉投資的觸控面板廠宸鴻,也將在下半年第一回台上市。

群光是怎麼辦到的?不僅躲過金融海嘯,獲利成績還不減反增。攤開群光的產品組合,電腦周邊產品︵鍵盤與滑鼠︶、影像光學產品和電源供應器「三分天下」的產 品線,看起來其實並不特別。不論是鍵盤、滑鼠、視訊網路攝影機(WebCam),或是電源供應器,都是競爭激烈、處於紅海市場的低毛利產品。但讓人驚訝的 是,群光單靠這些「蠅頭小利」的產品線,卻能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戰勝不景氣。

堪稱是「紅海魔術師」的林茂桂,變的不是魔幻的戲法,而是一步一腳印從銷售與節省工廠營運成本下手,才得以在紅海市場找到源源不絕的成長動能。因此,即使 是紅海產品,同樣也有驚人獲利的成長力道。

蛙王哲學

挑對產品才能當第一

雙手抓水,一個蹬夾腿,這是蛙王北島康介最擅長的蛙式,他也是林茂桂最欣賞的游泳選手。每周都要游上兩到三次的林茂桂,更從游泳中悟出一套經營哲理。「北 島康介為什麼選蛙式,不選自由式,因為他游蛙式能稱王,游自由式絕對贏不了西方人,西方人手長腳長,若一起比,游一趟自由式就輸人家二十公分,來回四趟八 十公分,就輸幾秒了!」看在他眼裡,北島康介在蛙式游泳能稱王,就像群光能擁有四項市占率全球第一的產品一樣,都是產品策略對了!「我們的鍵盤市占率全球 第一,視訊攝影機、NB內建攝影機模組、CMOS DV︵感光元件攝錄影機︶,統統都是全球第一。」這些產品能在全球爭霸,就如同北島康介選對蛙式,群光也是因為挑中對的產品策略。

捧著為日廠代工的攝影機,林茂桂一邊秀新產品的功能,一邊驕傲地分享群光亮麗的成績。對林茂桂來說,群光能有這一天,十一年前忍痛砍掉NB產品線的決策, 發揮了關鍵的效用,那是一段令林茂桂感到最挫折的過去,更是讓他現在講起來還咬牙切齒、無法忘懷的回憶。

紅海策略

市占第一加上不斷降低成本早在十多年前,群光不僅曾是NB廠,更做過主機板,「那時別說前五大,搞不好還得排到老六、老七去。」想起當時群光做NB,即使 林茂桂帶領的鍵盤產品線,市占率已拿下全球第一,每年營業額做到五、六億元之多,卻遠不及NB產品線燒錢的速度,「一年、兩年就算了,連續五年都虧錢 耶。」林茂桂講到激動處,忍不住揮動了雙手,即使帶領旗下員工全力衝刺,光鍵盤產品每年交出六億元營收,但遭到NB部門拖累,群光整年結算下來,卻賺不了 錢,有時還虧損,員工更別想要分紅。

對一名產品線的主管來說,縱使底下員工拚死拚活衝到全球第一名的市占率,卻因其他產品線的不賺錢,分紅、獎金就這樣沒了。「那是我最挫折的時候。」正因對 底下員工有很深的愧疚感,林茂桂當上總經理的第一個決策,就是裁撤NB產品線。

「經營公司不賺錢,就是一種罪過!」對林茂桂而言,當時錯誤的產品策略,拖垮的是其他產品線的獲利,更讓他深感一家公司要賺錢,選對產品絕對是首要關鍵。

然而,有了產品策略還不夠。「在藍海市場裡,想贏有兩個條件,一是產品策略要正確,二是技術要領先。」林茂桂舉了個例子,就像○二年群光率先切入NB內建 攝影機模組市場,當時群光苦口婆心說服NB廠,NB內建攝影機模組是趨勢。先見之明加上技術領先,群光花不到三年時間就拿下NB內建攝影機模組全球市占率 第一名。

不過,NB內建攝影機模組的藍海市場,也因眾多競爭對手的加入,掀起殺價割喉戰,而變成紅海市場。林茂桂為了要維持市占率寶座不墜,並持續獲利,於是將經 營重點轉向兩個領域:第一、強化業務銷售力;第二、不斷降低成本,維持競爭力。

在競爭激烈異常的高科技產業裡,即使是毛利率保五、保四的NB代工廠,都要爭得頭破血流,更別說是零組件廠,「以前擠進前五名才活得下去,前三名才能賺 錢,現在不一樣,經濟不景氣就是一種淘汰賽,只有做到全球第一才能不被淘汰。」總把「不景氣是修理不爭氣的公司」這句話掛在嘴邊的林茂桂,時時這麼叮嚀著 員工。

他指著投影片,條列著各家電源供應器大廠去年的獲利情況,圖表中,別家公司衰退一五%至二○%,只有一家正成長,那就是三年前林茂桂接手重整的群光電能 (高效電子前身)。

三年前,群光電能還只是微軟遊戲機XBOX排名第三的電源供應器廠。換句話說,第一與第二大供應商吃剩的訂單,才有機會轉到群光電能手上。

然而,才花了三年時間,群光電能靠著研發技術提升,從第三大供應商變成第一大供應商,XBOX超過七成的電源供應器都出自群光電能,就連未來兩年的新品都 已交由群光電能設計開發,這就是「第一」的魔力,也是群光電能在去年不景氣,獲利仍可成長九.八二%的關鍵所在。

但要做到「第一」豈是容易之事,成本沒有競爭力,客戶怎麼可能會埋單?所以,工廠如何順暢營運,讓成本降到最低,成了紅海市場致勝的第二大要件。

三十二歲就坐上光寶「最年輕廠長」的林茂桂,從光寶時代就是帶產線的高手。在他當光寶廠長的那個年代,只要是他帶的廠,每年成本下降一五%到二○%,被他 視為是基本門檻。於是,產品市占拚世界第一,工廠營運成本要最低,就成了這位「紅海魔術師」能帶領公司一躍而上的兩大利器。

貧寒出身

重誠信、重表現闖出一片天談起產品,林茂桂有講不完的生意經,但談起「人」,林茂桂也有聊不完的念舊情。出身嘉義農工之家的林茂桂,父親以做農具為生,只 能勉強溫飽,卻無法供他念書,所以林茂桂從小的學費都靠領獎學金來支付,「小時候窮得不像話,後來念台北工專,就是想要趕快畢業,早點出來賺錢。」出國留 學對林茂桂來說,根本不敢想,身為長子的他,比其他弟妹更有一份擔家計的責任。

畢業後就投身光寶的他,在光寶成績斐然,問他為何要離開光寶,林茂桂笑了笑,「因為誠信。」原來是當時群光董事長許崑泰力邀他加入群光,他口頭答應,過了 半年卻沒下文,當時許崑泰只講了一句話:「你答應要來又沒來,你沒信用啦!」為了誠信,林茂桂毅然離開光寶,更因為許崑泰的一句話,讓他在群光打拚了二十 年,「我跟他(指許崑泰)是絕配,他對我是百分之百的信任,而我的信念就是不讓他擔心。」林茂桂這種重信用、重表現的氣魄,讓他在科技圈裡有一票好朋友。 不僅前戴爾亞太區採購總經理、麥實管理顧問董事長方國健是與他一起潛水的好朋友,前摩托羅拉台灣區總裁、現任宸鴻總經理孫大明,也是與他一起游泳的好友, 更牽線群光投資宸鴻;此外,林茂桂與仁寶總經理陳瑞聰還是高爾夫球伴,他甚至還擔任華寶的獨立董事,就可知兩人交情匪淺。

即使有著一票大老闆的好友,但林茂桂卻和一般大老闆很不一樣,縱使如今他擁有上億身價,卻對坐擁豪宅絲毫不動心,「住豪宅有花園,我家樓下也有小公園 啊。」林茂桂笑稱,貧寒出身讓他始終謹記回饋社會的心,就像如今群光能有這般好成績,他也不忘照顧員工,因為沒有「人」,什麼都做不好。

看著群光一樓貼的三年後群光總部模擬藍圖,林茂桂說,在群光市值突破五百億元後,他對股東還是有承諾,這次他要變的魔法是,每年至少要有三成的投資報酬 率,未來三年營收、市值都要三級跳,挑戰一千億元大關。林茂桂要用表現看起來緩慢的蛙式,達到這個宏大的目標,速度勢必得加快才行。

林茂桂

出生:1950年

現職:群光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政大企研所企家班、台北工專

經歷:光寶廠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5

王彩樺:我就是很想賺錢!

2010-07-1  Smart





 

「我就是很想賺 錢,什麼通告都上,你要我扮醜、吞魚、玩遊戲都可以,甚至明明知道是不適合的話題也敢講!」堪稱最紅的B咖明星王彩樺說,每次通告費至多3、5,000 元,她曾經1個月跑70個通告,再加上演戲收入,曾經年收入破700萬元。

王彩樺坦承她就是愛錢,貧窮是她亟欲掙脫的宿命。

命 運多舛》父親背債、母親病故13歲就得到檳榔攤打工

父親經商不順,又多次被倒會,給家裡留下接連不斷的債務,母親為了撐起這個家,積勞成 疾,在王彩樺11個月大時病故了。從13歲開始,她利用放學時間在檳榔攤打工貼補家用,國中一畢業,就進入舞廳、酒店、甚至牛肉場裡,從事唱歌、主持的表 演工作。

辛苦賺來的錢,王彩樺都交給父親,連趕場作秀買麵包、泡麵果腹,都必須跟爸爸要錢。

長期住在租來的頂樓加蓋鐵皮屋 裡,每天忙著在歌廳、牛肉場辛苦走唱,王彩樺看盡人情冷暖與世道滄桑,20歲那年,她想給自己一份禮物,願望不大,只求有間自己的房子,讓一家人有棲身之 地。

她鼓起勇氣,開口向父親要錢,萬萬沒料到,父親花光了她辛苦賺來的錢,這些年來,她為了父親的債務、哥哥的學費、阿嬤的醫療費,每天辛 苦賺錢養家,父親卻拿錢去買古董,她非常氣憤,從此決定自己管理錢。

怎麼管?她沒有特別的想法,只知道努力存錢,「我很怕沒有錢,每一塊錢 都是我辛苦賺來的,因此我的理財就只有存錢,存摺裡的數字一直增加,才能降低我對金錢的不安全感。」

積極掙錢》5元麵包果腹、車上過夜省下 每分錢還房貸

湊到了20萬元的頭期款,王彩樺買下台南的透天厝,經濟負擔更大了,她沒有別的聰明辦法,只能更努力的賺,更拚命的存。為了多 賺錢,她經常在全台的歌舞廳和牛肉場間奔波,但她寧可少賺多做,也要堅持不脫衣表演。

為了多存錢,她以一個5元的波蘿麵包解決一餐;除了戲 服之外,衣櫥裡只有幾件T恤和牛仔褲;甚至後來開始上台北拍戲,捨不得花錢住飯店,就把車停在高速公路休息站過夜。

「我為什麼會命這麼不 好,在牛肉場唱歌賺錢,雖然沒脫衣下海,走在路上還是擔心被人看不起……」王彩樺說,讓她硬撐下去的動力,就是希望努力賺錢存錢,早一天擺脫貧窮的糾纏。

30 歲那年,王彩樺終於還清了台南的房貸,卻在還清房貸的隔天,她從小依靠的阿嬤也過世,她感受到一股複雜的情緒,最關心她的人從此不在了,人生的避風港突然 消失,但是人生的責任,好像也跟著解脫了,從那一刻起,不再有人關愛的王彩樺,決定要對自己好一點,她開始狂買少女最喜愛的「Hello Kitty」商品,只為彌補青少女時期的缺憾。

堅持守財》不碰股票、基金現金全投入房子和保險

幸運之神似乎在此刻開始眷顧 她,王彩樺在2003年加入三立電視台的鄉土劇「鳥來伯與十三姨」,一演就是5年,劇中,她飾演里長伯的媳婦米漿,因為角色俏皮討喜,讓她大受歡迎,演藝 生涯開創新局,穩定的收入也讓存款大幅增加。

雖然收入增加,但是看過人生百態的她,一直都有高度的憂患意識,有機會賺錢,一定要緊緊守住。 「對我們這種知名度還不高,會珍惜每個工作機會的藝人來說,演戲等於是賺辛苦勞力錢,不能輕易地花掉,更不能夠賠掉。」因此王彩樺不輕易投資,只要存夠現 金,她只會拿去買房子和保險。

「我投資的東西都是要看得到、摸得到,像是股票和基金都是看不到、摸不到,我會很沒有安全感。而房子最能夠帶 給我安全感。」王彩樺說,2004年她和朋友一起看上三峽北大特區的新大樓,用團購的方式和建商議價,以總價不到500萬元買下40坪的房子,由於她的工 作和生活圈仍以台北市為主,因此這間房子目前出租,用房租來付房貸。「這間房子其實進可攻退可守,如果哪天我在演藝圈混不下去了,還有這間小房子可以 住。」王彩樺說,她做任何事情,都會先想到最壞的打算,就連投資也不例外。

2007年,王彩樺又在三重重劃區買下一間透天厝,但是這次的目 的是為了自住。記者問王彩樺,為何不像很多演藝圈朋友,在南港、內湖等地區買屋,而且那時房價還未飆漲,如果買進,現在至少增值3成。

「我 不想要當屋奴,被高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心中總是忘不了貧窮陰影的王彩樺,不敢承擔過高的債務壓力,對她來說,存房子是存老本,只求不賠,並不敢指望要 趁機大賺一筆。

三重這間房子只要自備款100萬元,貸款1,500萬元,每月本利償還的貸款不超過8萬元,王彩樺覺得自己的能力還可以負 擔,而且只要身上有多餘的20、30萬元收入,她就會先拿去還本金,「A咖藝人要賺1,500萬元很容易,但是對我來說,卻是筆大數字,所以能夠把這筆房 貸還清,是我第一優先的理財目標。」

2008年金融海嘯後景氣低迷,演藝圈吹起了B咖風,王彩樺的收入不減反增,但是她看到身邊許多藝人買 股票、基金都慘賠,讓她更覺得「守財」的重要,因此她開始把暴增的收入都拿去買保單。「王彩樺把保險當成養老存摺,現在放進去的保費,在20年繳費期滿 後,就是她的養老金。」幫王彩樺夫妻作保險規畫多年的永達保經區經理林姿儀說。

嘗試轉型》計畫出書、唱片朝全方位A咖藝人邁進

最 近王彩樺曝光的頻率似乎少了點,因為出道27年,自詡要做「萬年B咖」的她,正在密謀轉型。

「我觀察王彩樺很久,覺得她已經具備A咖的特 質,只需要推她一把,就可以更上一層樓,」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于美人在去年底成立經紀公司,主動表達合作意願,簽下王彩樺。在于美人的規畫裡,希望王彩樺 的才藝可以多元發展,今年下半年將會出書、演舞台劇,甚至還計畫出唱片,企圖轉型為全方位的A咖藝人。

對於于美人的賞識,王彩樺感念在心, 但是轉型之路,首先要學會「把錢往外推」,必須婉拒通告費豐厚的購物頻道和商品代言,把時間和心力投入在其他的表演工作,這對於愛賺錢的她來說,簡直像割 心挖肉般的疼痛,「在轉型過渡期,收入難免會受影響,而我自己也會盤算應該要控制支出,減少不必要的花費。」王彩樺說,再苦的日子她都熬過來了,她已經不 再被貧窮所糾纏,那麼,心中的A咖夢,有沒有可能實現呢?或許很難,但是如果不敢勇敢跨出這一步,永遠沒有機會,誰又能想像當年那個在檳榔攤打工,只求溫 飽的小女孩,能戰勝貧窮枷鎖,贏得眼前的「好日子」。

延伸閱讀:王彩樺存房子養老

1989年台南七股透天厝購入價:320萬 元現況:父親自住

2004年三峽北大特區社區大樓現值:560萬元現況:出租收租金

2007年三重透天別墅現值:2,000 萬元現況:自住

2009年三峽北大特區一樓店面現值:2,000萬元現況:3人合資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38

市场本身就是麦道夫骗局---股市里绝对没有新鲜事 李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15bad0100kwi6.html

    不在证券市场里浸个十年八年,真能体会到“股票低估的时间远比你想象的长得多,股票高估的时间也远比你想象的长得多”这两句话中的“长”字的深刻含义吗?

    换句话说,持股人(持有低估的股票)与持币人(还没有参与高估之后还有更高估的击鼓传花游戏)不行动(卖出、买进),市场是不会惊天大逆转的。我常常说的lust and caution(色戒),现在可能还处于caution阶段。

    看到“不该被低估”的股票估值越来越低(跌),而“无厘头高估”的股票估值越来越高(涨),“皇帝的新衣”、“地狱发现了石油”的现实版本又在眼前了。

    相信相信皇帝穿衣的人会越来越多、编造“地狱有石油”谎言的人最后自己也会相信地狱有石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狱发现石油的故事

  一位石油大亨见上帝后来到天堂的大门口,很想让自己跻身于天堂这个灵魂向往的极乐世界。但天堂的守门人圣吉·彼得拦住了他:“对不起,天堂已经住满了开采石油的业主,没办法再安排你了,你下地狱去住吧”

  深埋在地下的石油从不曾难倒过这位大亨,于是他灵机一动,对守门人言:“请允许我在门外给天堂里的朋友说一句话好吗?”“好的”。守门人答应了他。

  “喂!地狱发现了石油”大亨对着天堂门里大喊一声。

  于是天堂里的人全部蜂拥而出,天堂一下子空寂下来……。

  彼得见状对大亨说:“哎呀,你老太有才了!请进天堂吧!”

  于是,大亨进到了空无一人的天堂……但过了一会儿时间,石油大亨发现那一群人并没有回来,心里开始犯嘀咕,“地狱是不是真的发现石油了?可不能便宜了那帮家伙,我也得去看看”,于是他放下天堂的快乐生活,也跑到地狱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50

黄光裕家族知情人士:贝恩就是绑定了国美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02/1623775.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郎振 发自北京
在黄氏家族与国美董事局对决的巅峰时刻,8月31日中午,黄光裕家族知情人士 (以下简称黄系知情人士)在北京一家咖啡馆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
大股东一直在争取机构
NBD:现在大股东是否与机构进行了接触和沟通?机构方面有什么样的表态?
黄系知情人士:一直在争取机构股东,现在机构的态度一直都很暧昧。大股东与很多机构都有比较良好的沟通,都很友好。但是我们相信,真正的决定还要等9月 28日 (股东大会)投票的那一刻。投资者都在关注这场纷争,不排除有投资者采取中立的态度,孰重孰轻投资者都会判断得很清楚。
NBD:贝恩资本作为财务投资者,已经明确表态要在9月28日之前将所持国美债务转股,如何看待贝恩这一做法?
黄系知情人士:我们与一些机构投资者交换过贝恩的看法,他们也都很不理解贝恩现在的做法。大股东对贝恩曾经有过这样一种判断,认为贝恩不会参与到大股东 对国美重组董事会的事件中来。但是现在贝恩要转股,说实话,具体转股的时间只有贝恩自己知道。我觉得贝恩也在看形势的,如果要转,9月26号转也是来得及 的,这个流程很快就可以完成。
贝恩就是绑定了国美
NBD:此前陈晓和贝恩的竺稼都表示,协议中仅有保护性条款,并没有所谓的“绑定”之说?
黄系知情人士:没有绑定的概念就是一份协议,是与公司签订,与任何个人都没有关系。但是在国美与贝恩的协议中,里面数次出现陈晓的名字,按道理,他的名字出现在签字的地方就可以了,几条最为明显的与陈晓的相关条款就是最好的例证。其实,贝恩就是绑定了国美。
在国美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股东都没有出席,但是贝恩去了。即便现在贝恩还不是国美的股东,而是一个债权人。贝恩可 以以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参加会议,但是中期业绩是管理层在向广大投资者和全社会来汇报自己成绩,如果贝恩不是在绑定国美,那么他为什么一边参加会议,同时又 宣布债转股呢?
NBD:如果贝恩在9月28日之前进行转股,那会对其自身有什么影响?
黄系知情人士:贝恩现在背离了自己的行业惯 例,直接进入到公司的纷争中来。将来他也会参与到其他投资当中,对方很可能会警惕,贝恩是否要侵占大股东的地位呢?实质上,债务投资者本身在一个公司管理 层上的介入程度通常都是非常浅的,但是贝恩作为一个债务投资者在董事会里面占了四个席位,因为协议里面有约定——有一个独立非执行董事是由他来指定的,这 个人是ThomasJosephManning,即国美现任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国美在协议里面向贝恩资本承诺,要促成贝恩任命的3名非执行董事及贝恩资本 在交割前提名的一名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并在股东年度大会上将其选为公司董事。
贝恩这样做让人难以理解,因为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是由他们推荐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应该是和所有的股东都没有关系,超然于公司股东利益纷争之外,他既然由贝恩指定,又如何做到完全独立?这个信息国美董事会始终都没有对外披露。这样的结果就影响其他股东的主张的表达。
NBD:您怎么看待这个条款呢?
黄系知情人士: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贝恩对于国美的各项条款是极其苛刻的。首先,在国美出现资金紧张的时候,以每股1.1港元的价格引入15.9亿元港 元,按照当时的权益来说,可以获得对应的10.81%的股份。也就是说,国美用10.81%的可能进行转换的股份换来了15.9亿港元的融资,这笔融资每 年都要付出相当的利息作为代价;其次,贝恩拥有一项可转股的权利;第三,贝恩绑定了陈晓、王俊洲和魏秋立三名高管,自己又派出了三名非执行董事;最后,他 们还要推举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国美明年的日子会非常难过
NBD:对于董事会做出的国美未来发展规划,您怎么看?
黄系知 情人士:事实上,我们认为明年国美日子很难过,从宏观层面来说,如果上市和非上市(门店)还在一起,那么全国性的布局还保留着。今年的规模增长严重受限 (关店过多),今年一定是在减少了很多投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个“粉饰”报表,他们选择这个时间就是为了争取投资者。投资者现在心里很清楚!
NBD:目前大股东黄光裕方面对于这场争夺有什么看法?
黄系知情人士:从现在来看,只有大股东可选择的路是最少的,贝恩也好、陈晓也好,都可以随时走,而黄光裕不行,一方面是作为创始人心理上不愿意走,另外一方面,也没有人可以接盘。国美股价低了,损失最大的永远是大股东。
NBD:如何看待372家门店的问题?
黄系知情人士:372家店是一个悬案,所有人都在议论。如果9月28日以后个别董事仍然留任,那么就不能再交给自己不信任的人来管理,这是大股东要提前说清楚的问题。讲清楚了以后,大家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讨论。
这不是大股东的胁迫,董事会可以不同意,但是大股东要表达自己看法。这可能会造成市场人为的割裂!其实在黄光裕的心里,没有上市与非上市的概念,全都是一样,品牌、团队都一样,只是在法理上有所不同。一定要划江而治吗?
NBD:国美方面认为,非上市门店不会对国美产生什么影响,对于大股东而言,要经营好非上市门店也将遇到很多挑战,您怎么看?
黄系知情人士:连体婴儿分离以后,说自己会更健康,不可能!即使分开以后,大股东要重新造一个系统,这对大股东不难,本身就有强大的基础,团队还在。
增发将损害所有老股东的权益
NBD:在特别股东大会之前,你们会做什么?
黄系知情人士:接下来,我们就是等。现在没有拜见太多的机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相信广大投资者会为了共同的国美做出理性而正确的选择。以大股东目前的能力和诚意,定能找到足够的支持者。
NBD: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黄系知情人士:对于大股东来说,目前最不可控的就是增发,增发将损害所有老股东的权益,而损害大股东的权益是最大的。如果执意要增发,他们为了“去 黄”,也是不惜损害所有股东的权益。大股东不同意增发,但如果增发也要参与,理论上来讲,增发是不应该排斥老股东的。供股是所有股东都可以参与的。
NBD:对于国美内部的高管倒戈,有什么看法?杜鹃出来了,是否会扭转局面?
黄系知情人士:目前国美管理层的局面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眼前利益;2.未来利益;3.5月18日是关键点,黄总判了14年,让他们看不到希望了;4.整体氛围裹挟了他们。
很有意思的是,在五个高管亮相之后,有高管找到媒体说,“我没说过共进退。”其中的高管在国美都是很多年了,同黄光裕和国美有着极其深厚的友情。分歧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会看得准确。
NBD:有没有想过9.28股东大会的结果?
黄系知情人士:全部通过、全不通过、部分通过都是有可能的。陈晓下来,孙一丁保留都是变数。但是我们相信,大股东发起的正当提议是能够获得通过的。
同步播报
非上市门店负债20亿?黄光裕方面:有人恶意操作
每经记者 谢晓萍 郎振 发自北京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国美非上市门店实际资产价值不容乐观,负债已经高达20亿元。针对上述信息,黄光裕方面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人恶意制造并发布这种别有用心的、来源不清的信息,其背后操纵人和目的不言自明。
黄光裕方面:门店负债之说有人恶意操作
据媒体报道,国美非上市门店负债20亿元,其中非上市门店的总资产为40亿元左右,而各类银行贷款和应付款达60亿元上下,即净负债约20亿元。在上述40亿元左右资产中,现金仅为8亿元,其他资产6亿,剩下的是不能立刻变现的25亿元库存。
该报道还引用一位 “核心人士”的表态,指出“黄光裕控制之下的372家‘非上市门店’与上市公司国美就是依附关系,非上市门店自身的财务状况很差,终止合作相当于‘自杀’。”
就在此前,黄光裕通过其全资控股的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向国美电器董事会发出《关于附条件终止“非上市托管协议”的书面通知》,称一旦9·28股东大会其要求罢免陈晓等动议未获通过,北京国美将从今年11月起,自行管理非上市公司资产。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人恶意制造并发布这种别有用心的、来源不清的信息,其背后操纵人和目的不言自明。”黄系核心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2010年上半年,国美上市门店数量为740家,销售收入249亿元;非上市部分门店共372家,实现销售额96.17亿元,其中北京国美是黄光裕运营非上市门店的公司。
“事实上,国美上市部分和非上市部分一直处于同一管理层的统一管理之下,为此每年还向上市公司缴纳最高可达2.5亿元的管理费。同时,国美非上市部分业务也要直接接受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统一审计,不存在报道中所说的这种情况。”上述人士称。
国美供应厂商:结款账期不存在差别对待
372家非上市门店是否真的负债20亿元?成为媒体所称的“大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依附品”?
《每日经济新闻》随后致电国美管理层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对该报道不发表任何评论,而对于《每日经济新闻》所咨询的有关上市门店与非上市门店的具体资产情况,该人士也表示不便对外透露。
根据国美电器借壳之初便签订的“非竞争协议”,上市门店和非上市门店之间以“划分区域”的方式共存,即其中一方在上市之前已经在“任何中国城市、直辖市、镇或其他地点”设立零售门店,则另一方不被允许在同一地点进行竞争。
黄系核心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当时黄光裕将优质的门店打包上市,就是为了照顾上市公司的利益,把一些利润低、市场还亟待培养的门店划为非上市部分,怎么又成了对上市公司的侵害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未上市的门店中的确存在上述情况,其中包括大连、吉林、宁波、咸阳等均为“培育市场”,而且门店数量也是个位数。
此外,外界质疑黄光裕以国美整体作为谈判筹码之后,还要求供应商给上市公司和非上市门店不同的结款账期,“比如上市公司需要在30天内结账,非上市部分就可以拖到60天。”《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多家向国美供货的厂商均否定了这一说法。
一位向国美供应空调的厂商代表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同国美合作并不区分上市与非上市公司,而且在谈判和供货上都是整体的,也不存在上市公司30天结账,非上市公司60天结账一说。
国美中层人士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也表示,结账时间没有问题,都是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期限,没有具体到30天的说法,不同的供应商可能会有所差异。
该中层人士表示,和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有可能是以整个大区(如华北大区)为代表,也有可能是各地分公司自己独立和供应商合作,“这也要看供应商的具体要求”。
前国美电器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兼经营管理研究室主任胡刚也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他在国美任职期间曾了解到,由于考虑到全体股东的利益,经常有非上市门店为上市公司做担保向银行贷款的事情发生,所以说非上市门店完全依附上市公司并不准确。
胡刚表示,非上市门店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和苏宁抗衡,对于目前的国美来说,一旦300多家门店撤走,将面临在与供货商、渠道商谈判时失去筹码的危 险,“一个千家级别的企业和一个百家级别的企业,谁更有议价权?”他警告说,将来合作企业在推新品、产品营销费用上势必也会逐渐向苏宁倾斜,这对国美是致 命一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15

升级最大的难题就是认识和观念――麦伯良 (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lcvt.html

前言:

    2010年5月19日,麦伯良总裁接受升级秘书处及升级宣贯专项小组的采访,并为升级宣贯专刊《升级·行动》欣然题写刊名。本次访谈持续数小时,同时也是麦伯良总裁首次为内外部刊物或事件的亲笔题字,以示对于升级的高度重视。

升级的背景

        升级是我提出的概念。02年之前,我们基本上是单一的集装箱产业集团,虽然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也是世界名牌,但怎 么说也只是集装箱单一板块,正常年份的规模大约是500亿,抵御经济周期风险和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是有限的,增长也遇到了天花板。发展到今天,我们已拥有多 个业务板块,总的业务架构基本搭起,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在加强,但基础还不实,还没有完全具备核心竞争力,有些板块还很弱小。
        中集一直是以全球视野去运营和比较的,我们的目标也是要做一个世界一流的跨国集团企业,这跟过去的中集是完完全全的不同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中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全面升级的过程,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所以,我们把这样一个行动定义为升级行动,一次战略升级行动。
        升级的核心是人。人的思想认识,对这件事情的参与程度将是这次升级行动成败的关键。如果还像过去一样,什么事情还要 等我来决定,什么东西看都不看就报给我,我们的升级就注定会失败。所以总部的各级领导和部门长,各板块的总经理,工厂的总经理,要真正承担起责任,该你定 的事情你去定,也要去承担你定后的结果,那是你的责任。解决这个问题,从集团层面,我们就要开始理清责任和权力。
影响深远的三年
        对于升级,我最开始说要三年时间,工作任务很艰巨。如果我们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整个战略升级规划,对于中集来说,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中集就会有条件、有机会走向3000亿的规模,这在世界上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都是一流的。
        但是,这个目标可不是说说就行的,以我们目前的组织能力,我们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我们必须改变,而改变的关键 就是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我们先不说3000亿,要能做到2000亿、稳定地盈利100-200亿,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竞争力就已经跟其他很多企业不一 样了,我们的多业务板块结构,抗御世界、行业、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强大,不会轻易倒下,除非我们自己出了问题。如果我们再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体系和机制、科 学的流程,效率和公平又能平衡好,这将可保持长期健康增长。中国人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能造就真正世界一流的企业,等走到世界的TOP100,那多牛啊。 这项事业,不管对民族、对团队、对个体都是非常好的。要说到技术,海洋平台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地位,下五洋捉鳖与上太空揽月同样高端。
        我们已经有这个宏伟目标的雏形了,如何把它变成现实,这不仅仅是一个梦想。

升级最大的难题就是人

        升级最大的难题就是人。只要我们的核心干部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说什么话、说的对不对都不是最重要的,他愿意积极参 与并坦诚建言,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就证明他关注升级这件事并在做着自己的贡献。这比一些人一句话不说,事不关己地坐在这个地方要好得多。我觉得有几 条主线要理一理。
        第一条主线是关键核心骨干团队,他们对集团为什么要升级、如何升级的认识,以及“我”在这里面应该做什么的理解和思 考。如果所有的核心骨干团队都在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起码成功了80%。做宣贯工作,关键是要解决重点问题。前段时间我一个星期都在看所有部门 长,包括总部的、车辆的、安瑞科的2009年考核,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对干部,或者说不只对干部,对升级这件事上的责任感是远远不够 的。我说的责任感是指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对这些干部的责任感不够,第二个是对中集这份事业的责任感也是不够的。
        刚才我说最大的问题是人,说到底是人要变,人怎么变呢?从个体来说,思想要变、认识要变、观念要变、责任感要变、职位要变,所有这些都要变。我首先从自己改变,如果说中集过去20年的发展主要靠我麦伯良的话,将来最大的改变,就是升级以后,主要就要靠大家了。过去做到500亿时,我还年轻,各企业我也很熟,大家少做点,打个勾同意,根本没看的文件就到我这里了,我就一字一句看,我还应付得了。以后就不行了,这样下去中集不走下坡路就谢天谢地了。
        怎么样才能升级呢?就是各级干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承担起责任。包括对职能、对人、对事业、对业务等方方面面都要承担起责任来。怎么样让他们承担起来呢?这是升级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升级是无从谈起的。
        所以升级的关键还是要抓住人,如何让他们真正承担责任,现在连关注的力度都不够,参与的程度也不够。我是有这个感觉 的。有些人好像事不关己,无所谓的态度,集团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想到了就发几句牢骚,说两句话就完了,还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关注他的事情。所以,我觉得 第一年,宣贯的重点是要把这些干部的认识统一起来,包括升级委员会的人,各大板块和企业的总经理,总部和板块的部门长。如果这群人有了共识,积极参与进 来,提高了认识水平,我觉得第一年的工作就非常非常地成功了,通过他们自然就可以往下贯彻。第二年,我们再通过宣贯继续向下宣贯。你们要去宣贯:为什么要 升级?升级有什么意义?这个主题是可以让大家去思考的。第一阶段还是把概念性的东西做出解释,进行定义,要统一语言,这也是个标准化的问题。
        我们现在有些人,事情没做好找了一大堆客观原因在辩护,这就是认识与观念的问题。所以宣贯要抓住核心,不求过于系 统,不求太细,把精力放在一些核心观点的宣导上。比如,怎么看责任?什么叫真正的承担起责任?怎么去考虑评价这件事情?把几个主要的名词、要点解释清楚。 事情做好了,你该拿奖金,做的不好呢,你该拿零吧。这些认知大家是不是一致啊?
        要真正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果工厂部门长以上的干部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升级就接近成功了,集团各大板块也就能蓬勃发展,逐步壮大起来,集团升级才能到位,将来1000亿、3000亿才是有可能的。
我自己也在转变
        我自己也在转变,具体的业务我不会过多参与。现在我的重点工作在体系的搭建和人才的培养上。为了理清9个板块,成立了升级委员会,让秘书处来帮我梳理。首先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下一步,我们的投资重点是人才。
        我会把90%的时间放在体系搭建和人才的培养上。对我来说,挑 战是很多的。有些板块很新,我需要去学习,从这个角度我需要参与进去。很成熟的业务我会降低参与度,有时候提出一点意见。不是说没有担心,但是变革是要付 出代价的,我要把一些人推到一线去,让他们真正地承担起来。他不在风浪里吃点亏,不交点学费,怎么成长成熟起来呢?我也在关注业务,每个月的报表我也在 看,我看到不对的地方或者说有重大问题的时候,我也会提出意见,有些想法我会找他们来聊。但是,我这样做,是从培养干部的角度来考虑的。看到你这个板块不 太对路了,或者我有更好的想法了,我会找他们来谈,但我不会直接去参与业务。

寄语核心干部

        对一些怀有高度事业心的人,想干事的人,不管年轻还是年长的人,这次升级给大家提供了宽广的施展人生才华的巨大舞 台,也会提供无数的机会。我相信每个干部都能找到自己提升的路线与价值。从一个单一的产业走向多元化的跨国集团,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服务延伸越来越宽广, 你看空间有多大啊!当然这是对愿意做事的人来说的。不愿意做事的人肯定不愿意看到这个变化,我劝他们明智一点,该干啥干啥,就是不要阻挡中集升级的脚步, 中集战略升级这个步伐是坚定不移的,是不可阻挡的。虽然有风险,有挑战,但是中集别无选择,必须这么做!
        我很想通过升级,给年轻人、想干事的人提供一个宽广的舞台。中集二十多年来,很多对中集做出历史贡献的人,激情不再 了,知识面跟不上了,也不想辛苦去学习了。有些人,比如像我这样比较傻的人,还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这次升级,说大一点,为了国家、民族在世界舞台 上更有价值一些。另外一点,是给中集年轻团队、想干事的人提供机会。我相信每个人只要担起责任,他一定会做好。从这个角度来说,相信自然规律,相信一代更 比一代强,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冲在最前面的责任到此为止了。下一步就是把人培养好,把框架搭建好。我觉得只要我做到这一步,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已经是 非常负责了。这就是我的历史使命,该交给年轻人做就交给年轻人做。当然事情非常艰巨、挑战很多,关键核心还是在人。所以我刚才说有些人不想干了,该干什么 干什么去。留在这里的,要积极参与,承担责任。这是我们升级要根本转变的东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84

錢多貨少,就是咁簡單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013

巴黎:

巴黎今天想談一談宏觀經濟,有Blog友可能會說:"巴黎不是說過不談宏觀經濟嗎?"

每件事情的發生,總有理由,巴黎不談圖表、不談宏觀經濟。是因為這些人是要去研究同一時間的種種複雜因素相互出現的可能、和它的相互影響的結果。那是一個2的N次方的問題,研究它、或以為昨天的圖就是明天、只會徒勞無功。

而今天我說的是2的零次方,其答案是一,是一定個一。

我時常希望Blog友能從我的Blog得到激發,所以今天我會言重小小刺激閣下,我說很多人到今天仍不知道什麼叫做"錢"。

"錢"只是一張紙,它的價值取決在它背後的信用,它的信用的來源有很多方面,而其中一個就是那個國家的產出---------產出者,貨物也!

最近我們聽到很多投資專家說"量化寬松"等等的專業名詞,我認為閣下大可以不需理會他們的解說,因為他們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說得太複習,說一大輪A影響B,B影響C...云云,然後乜乜物物物,又回到2的N次方。

我 的就很簡單,我是以微觀看宏觀,所以道理不會高深,同時亦很有說服力。如果一個銀號,貨倉只有100兩黃金(或100件任何的貨品),一張原來錢票換一 兩,現在銀號從原本一百張的發行,增加至二百張,那麼現在同一兩黃金,就要兩張銀票,原本的黃金(或貨品)仍是那一舊,但那張"銀"的紙,就不能比舊的那 張更有轉換能力了。

現在有6千億美元的新的"紙"流入市場,原來的"紙"的持有者的轉換力就被大幅沖淡。

我們投資人要怎樣做呢?

一如企業在未有盈利增長的情形下,以低價大發股票,原有股東的股東權益只有一條路-----被大幅沖淡。假如你是這企業的股東,在這低價配股時候,保護你的帳面的權益不被沖淡,只有一條路-----認購、越多越好。

而在大量新銀"紙"的流通下,亦只有一條路可以保護你的財富物不被沖淡-----買貨、越多越好。如果你問我買什麼貨才對,我認為你仍然未有參透"錢多貨少"的說話,我不是說要買貨少的貨嗎?

你認為市場上既長期賺錢、又便宜、又穩固的企業難找,還是賺錢但股價已很貴的企業難找呢?

不要見貨就買,花點時間做基本的分析吧,天助自助者,我也幫不到閣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