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聊聊1388安莉芳​ 盲從是一種美德

http://xueqiu.com/5431450457/22312329
先談行業吧,內衣行業沒啥週期性,因此十分穩定,無論經濟情況如何變化,需求並不會有很大的波動,這點和女鞋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在國內內衣市場上第一集團的幾家份額都差不多,並沒有女鞋行業中百麗這樣的巨無霸。

從1388的報表來看,最大的特點是超低的周轉率,年年超過500天,但淨利潤率連10個點都沒到。從生意的角度來看,這門生意的投入產出比,並不怎麼樣。

主要的銷售渠道還是各地百貨公司專櫃,以專櫃面積銷售比來看,和服裝鞋類的銷售是不能比的。因此我判斷一家百貨店其實容納不了多少品牌,這也是為啥這幾年內衣市場的格局沒啥變化的原因之一。

領頭的幾家品牌,無一例外的都是實行多品牌的戰略,這點和女鞋的情況有點類似。

成熟品牌實行多品牌戰略,幾乎是必然選擇。在原有品牌增長放緩後,推出新品牌有利於擴大市場份額,並且能夠充分利用原有的資源優勢。
看看百麗吧,這家巨無霸企業把多品牌戰略發揮到了極致。

在沒翻安莉芳的報表之前,原本以為這是一家業務老化的公司,但實際情況倒並非如此。

安莉芳這個品牌最近5年的復合收入增長是19.5%,作為一家進入市場已經幾十年的老品牌,這個增速真不能說慢。

99年創立的芬狄詩品牌,最近5年的復合收入增長是32.3%。
從收入來看安莉芳對芬狄詩品牌的運作基本是成功的,既然公司成功推出了第二個品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日後可能成功推出第三第四個品牌。

在這裡順便提一下738利信達,這家女鞋公司各方面情況和安莉芳類似,也是高齡創始人,也是香港公司,也是走直營路線的。但副品牌推出十幾年了,收入仍然上不去,至今還是虧損的。他們的多品牌運作基本是失敗的。

安莉芳的E-BRA品牌創立於10年下半年,但這2年發展迅速,今年的半年報顯示,收入已經達到了0.72億,同比增長33.3%。看來有希望成為公司的第三大品牌。

公司的另一個品牌COMFIT上市以後,一直是不溫不火的,。但今年上半年突然提速,同比增長76%,達到了0.74億.

安莉芳目前的幾個品牌,發展勢頭都不錯,說明公司的多品牌戰略基本是成功了。
但有個地方需要指出,公司的同店銷售增長一直不高,近3年來都是在接近10%的增長。

安莉芳一般最讓人詬病的地方,無非是2點。一是銷售開支,二是庫存。

先說庫存。庫存高,周轉慢,這是內衣行業的特點。內衣的庫存周轉在服飾類行業和鞋類中是最慢的,倒並非公司庫存做了不好。
而且安莉芳5年庫存的增長是低於收入的增長的,5年庫存複合增長只有17.6%,而同期的收入複合增長則達到了24.2%。我個人覺得公司在庫存上,並沒有多大問題。

倒是公司的所得稅稅率,自09年以後,長期在32%左右,這是個挺讓人奇怪的地方。

銷售開支倒的確是安莉芳最大的問題所在,安莉芳的毛利很高,一直有80個點,但淨利潤率卻只有9.4個點。
利潤的絕大部分都被銷售開支所抵消了,安莉芳的銷售開支比常年在50多個點,去年年報更是創紀錄的60個點。
公司的銷售開支一般由三大塊構成,第一是商舖租金,第二是銷售人工,第三是廣告和裝飾支出。
商舖租金和廣告裝飾開支的幅度其實和收入的增長相差不大。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銷售人工上。
但公司報表目前只披露總人工,因為有製造業務的人工在內,我們無從推算銷售人工到底是多少。
但從總人工的開支上可以看出,5年複合增長33.6%,遠遠超出銷售收入的增長。
公司只在08年中報中披露過銷售人工的數字,當時銷售人工佣金是0.68億,對應的收入是4.89億。
按照公司銷售開支的增長幅度來看,公司支付的銷售佣金增長幅度應該是遠大於收入的增長,甚至要大於總人工的增長幅度。

這點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為啥銷售佣金的增長幅度會如此之快。

根據網上的一點信息來看,公司的管理貌似並如人意。從銷售開支的增長幅度來看,肯定是有問題的。
由於公司創始人年事已高,而且又是高控股的家族型企業。公司的管理層是否已經不求上進了?港資家族型企業的管理問題,其實一點並不比內地來的少。
特別是中層港資管理層,任人唯親,中飽私囊現象十分普遍。想想1386吧,那些超高的銷售費用幾乎要把這家公司給拖垮了。

我對這家公司最大的擔心就來自於此,公司的治理體系和管理上不太讓人放心。
如果這個問題長期存在,這家公司不但成不了優秀的公司,日後可能還會有不小的麻煩。

因 為管理上的問題,我不太傾向於這家公司有比較大的中長期機會。但目前公司的市場估值倒是在一個比較低的區間內,特別是PS估計只有0.7。由於內衣行業的 穩定性和這幾年內衣市場仍然處於一個不斷增長過程中,看看古今的數據就知道了。因此我覺得安莉芳現在的價格倒是一點也不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99

【一週高論】創造財富是最大的美德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698

鳳凰財知道 第130期 胡釋之

(原文摘編)財富不是天生的,是創造出來的。在窮的時候,大家對這個問題都不會有太大的認識偏差,都知道財富不是現成的,有現成的大家就不會都窮。現在富起來了,有些人忘記財富是怎麼來的,以為是那兒有一大堆現成的財富,還有一個管分配的人,別人比自己更富,就是因為那個管分配的人把現成的財富多分給了別人,少分給了自己。

財富當然是誰創造誰擁有。他若不創造就壓根不會存在,那他獲得他創造的財富不是天經地義的嗎?沒有任何人會因為他佔有他自己創造的財富而受損,他富不會導致別人窮。他創造他擁有,他才會去創造,不然誰會去創造?

否認誰創造誰擁有,那等於是說你有權擁有別人創造的財富。乍看這當然挺爽,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會願意你創造的財富,是別人有權而不是你有權佔有嗎?這不就是要你做別人的奴隸嗎?

如果你自己不願意當別人的奴隸,就不要指望別人會願意當你的奴隸。如果有人創富能力比你強,比你更勤奮更愛動腦,創造的財富比你多,這不能成為他人因此變為你的奴隸的理由。這樣一來,誰還會願意成為「強」者?怕只會願意成為「搶」者,結果就是個相互掠奪、共同貧窮的社會。

只有極度物質的人,才會覺得搶來的財富和自己創造的財富沒有區別,才會覺得有錢就會有快樂,而不管財富的來源。財富是美德的產物,只有道德地佔有自己創造的財富才會體驗到創造的快感和做人的驕傲。

【推薦理由】有兩個邏輯,市場的邏輯和強盜的邏輯。前者是說,每個人都從生產與交易中獲利,都因為滿足了別人需求、對社會做出了貢獻而獲得回報。後者是身體頭腦健全的人說,別人對我的生活負有責任,憑什麼別人就有錢我就受窮,這不公平,我有權「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當然,真正的弱勢群體也是有的,是那些失去謀生能力的人,社會對他們要關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98

默克爾:美德雙重間諜醜聞性質嚴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150

(圖見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6月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新聞發布會時講話,圖片來自美聯社。) 訪華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近日對德國情報人員同時向美國提供情報機密的指控性質“嚴重”,如果屬實,那顯然違背兩國應有的合作精神。繼去年斯諾登爆出竊聽門事件後,德美的盟友關系再次面臨考驗。 7月4日上周五,德國聯邦檢察機構通報,逮捕了一名31歲的德國聯邦情報局(BND)雇員。德國媒體稱,2012-14年,該雇員將200到300份聯邦情報局(BND)秘密情報存於U盤,提供給美國情報機構換取金錢。 德國媒體報道稱,該雇員向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泄露了,德國聯邦議院特別委員會調查美情報機構在德國活動的信息。該雇員用200多份文件獲取美方2.5萬歐元報酬。 德國內政部長托馬斯•德-梅齊埃接受德國《圖片報》采訪時說,這是一起非常嚴重的事件。他呼籲美國就這起間諜事件盡快並且明確表態。 德國外交部上周五召見了美國駐柏林大使愛默生,請求他“協助盡快查清問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要求美國政府對近期的“雙料間諜”醜聞作出解釋。 去年10月,前美國NSA雇員斯諾登披露,美國情報機構長期竊聽默克爾的手機通話。德美關系一度極為緊張。 此次雙料間諜醜聞進一步考驗德美外交關系。醜聞報道傳出後,德國媒體《明鏡周刊》調查發現,57%的受訪者希望德國在決策時更獨立於美國。 同時,69%的受訪者表示,雖然美國名義上還是德國的“盟友”,但他們對美國已經“喪失了信任”。 還有外媒稱,上述德國特工曾主動接觸俄羅斯情報人員,企圖同時與美俄兩家做情報交易。 美國白宮和美國國務院暫時拒絕對該事件發表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193

美股跌幅收窄 美德國債受追捧 WTI油價再度大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32

周一,美國消費者支出反彈增加了美聯儲提早加息可能、香港時局或影響全球市場,歐美股市下跌,不過美股收盤時跌幅較早盤大幅縮小,美德國債受追捧。美元刷新4年新高後回落。美國經濟數據較強,WTI油價漲超1%。黃金漲0.3%。

標普500指數跌5.05點或0.25%,報1977.80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6.34點或0.14%,報4505.85點;道瓊斯工業指數跌41.93點或0.25%,報17071.22點。

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性指數(VIX)大漲7.61%,收15.98。

20140829_EOD4_0

周一,美股大幅低開,開盤後僅10多分鐘,道指迅速下跌150余點,跌幅近1%。投資者擔心香港時局或對全球市場有負面影響,此外美國消費者支出反彈增加了市場對美聯儲提早加息預期,都是美股走低的原因。此後,投資者逢低買入,美股自低位一路反彈。收盤時三大股指仍全部收跌,但跌幅遠小於早盤。

美國經濟數據方面,8月個人支出較7月負增長明顯反彈,增幅超預期,預示三季度美國經濟將繼續溫和增長;美聯儲關註的通脹指標PCE與核心PCE同比增幅均為1.5%,與美聯儲2%的長期通脹目標尚有距離。美國8月成屋簽約銷售指數環比跌1%,不及預期的降0.5%;同比跌4.1%,大幅不及預期的跌1.4%。其中,只有西部地區成屋簽約銷售增長,為連續第四個月增長。今日數據表明美國房產市場複蘇之路仍然崎嶇。

美債收益率下行,黃金上漲,WTI油價大漲。美股下跌,資金湧入美債避險。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4個基點,收於2.49%。2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行1個基點,達到0.58%,距離三年新高仍較為接近。美元盤中刷新四年新高,但隨後回落。美元高位回落和市場避險情緒增加並未讓黃金明顯走強,1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上漲0.3%,收於1217.5美元/盎司。10月份交割的WTI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報收於每桶94.57美元,大漲1.1%,為連續第二個交易日漲幅超1%。今日WTI油價大漲主要由於美國經濟數據較強。

歐洲股市普遍下跌。歐元區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11.4,預期-11.4,前值-11.4;9月經濟景氣指數99.9,預期99.9,創去年11月以來最低,前值100.6。歐元區經濟信心指數不佳表明歐洲央行迄今所有對抗通縮的刺激措施,均無法扭轉消費者和企業對未來悲觀的看法。德國9月CPI初值環比持平,預期-0.1%,前值持平;同比增0.8%,預期+0.8%,前值+0.8%。泛歐斯托克600指數跌0.38%,10年期德債收益率下行1個基點,達到0.96%。受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考慮舉行獨立公投影響,西班牙股市大跌1.5%。歐洲股市閉市後,西班牙國家電視臺稱,西班牙憲法法院暫停了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獨立公投。歐元兌美元小幅上漲。本周市場等待歐央行10月利率決議。

亞洲股市漲跌不一。中國央行宣布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歐元可直接交易。李克強提五點措施,以加強進口、擴大對外開放;或直指最近中國因內需疲弱而導致的進口下滑。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強調,農地流轉要尊重農民意願,堅持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不搞行政瞎指揮。滬指上漲0.43%,創業板指漲0.98%。船舶、ST、寧夏、食品安全、多元金融等板塊漲幅居前,基因序列、保險下跌。受國慶假期臨近和港股大跌影響,香港交易的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大跌0.4%,創兩周來最大日跌幅。恒指下跌1.90%,跌超400點,創近三個月新低,香港地產股領跌藍籌。

大宗商品市場走勢:

commodity

美債市場走勢:

treasury

外匯市場走勢:

forex

隔夜全球市場收盤情況:

標普500指數跌0.25%;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0.14%;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0.25%。

泛歐斯托克600指數跌0.38%,收於340.99點;德國DAX指數跌0.71%;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04%;法國CAC40指數跌0.83%。

日本股市漲0.50%,恒指下跌1.90%,滬指上漲0.43%。

美元兌歐元下跌,美元兌日元上漲。

1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上漲0.3%,收於1217.5美元/盎司。

10月份交割的WTI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報收於每桶94.57美元,大漲1.1%。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4個基點,收於2.4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67

【前瞻】中美德工業4.0大決戰,風起雲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21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4 10:33 編輯

【前瞻】中美德工業4.0大決戰,風起雲動!
作者:水木然

當“工業4.0”上升成為德國的民族戰略、由總理默克爾親自代言,並把這一概念迅速風靡全球時,中國工信部正在狠狠推動“中國制造2025”,總理李克強也擔任起了“中國制造2025”的超級推銷員,五次出訪累計帶回了近1400億美元大單。

與此同時,美國的科技業正在一旁虎視眈眈,準備隨時一網打盡……

這是一場德國人挑起的“科技競賽”,歷史真是讓人敬畏,兩次世界大戰均發源於德國,均來自於生產力的進步!當然,誰都不敢居心叵測的稱第三次世界大戰要爆發,那是唯恐天下不亂。

但是,這“工業4.0”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精彩的“大戰”,只因為以下三點:

1、它不會輕易動武

2、它需要一邊合作一邊競爭

3、它所有的成果都將服務於人類

這也是人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大到世界格局,小到人們生活,都將被徹底顛覆!
先說大的,工業4.0將產生一個什麽樣的世界格局呢?按照目前發展形勢,如果說未來世界是一個“人體”,那麽美國是大腦,德國是心臟,中國就是四肢。這里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世界加速一體化,以後誰也離不開誰

第二層意思:未來的競爭不再是誰滅掉了誰,而是誰必須從屬於誰

為什麽這樣說呢?

這就需要先來弄懂“未來工廠”的流程。

在未來,比如當你需要一輛汽車,你只需要打開APP,輸入你的定制化要求,信息就會發送給工廠,工廠將你表達的產品種種特性轉化成數據,然後通過計算來安排物料的配送,零件的打磨、以及機器的組裝。

最重要的是:這條流水線上每個元件都是按照你的意誌生產的,它有自己的身份信息,機器也會解讀這些信息,如果不符合馬上就調整,然後自動裝配。當然,這一過程中“人”是不參與其中的。

於是,可以這樣概括:工業1.0實現了“大規模生產”(蒸汽機的發明),工業2.0實現了“電氣化生產”(電力的廣泛應用),工業3.0實現了“自動化生產”(產品的標準化),而工業4.0實現了“定制化生產”,並且定制周期簡短,生產方便快捷。

在未來,你的香水是按照你的性格來調制的,你吃的藥是按照你的基因去配方的……這就滿足了當今人們對於多元化、個體化產品的追求!應該說這是一種世界潮流。

正是因為生產的定制化和多元化,“工業4.0”將產生海量數據,以德國安貝格工廠為例,其生產線上的在線監測節點超過1000個,每天采集數據逾5000萬個。

那麽,問題來了,“未來工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

第一:滿足這種定制化生產的機器設備很重要

第二:能夠使這種機器具備自我完善的系統更重要
  
第三:誰能監測並追蹤這些數據,然後歸納和分析,誰就掌握了世界脈搏。

看明白了嗎?工業4.0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以上三個問題。現在的問題是:誰都想搶占這條“未來產業鏈”的最高端。這些海量數據終究是歸屬於機器、軟件、或是終端用戶?這將是決定未來世界格局的關鍵問題。

德國工業4.0戰略

為什麽德國的工業4.0的焦點呢?不僅因為它是工業4.0的發源地,而且它可上可下,上可反抗占美國信息技術對本國制造業的入侵,下可壓制中國制造業的低成本競爭!

德國希望阻止信息技術對制造業的支配地位。一旦制造業各個環節都被雲計算接管,那麽美國就是最大的贏家。

德國電信副總裁萊昂貝格爾稱,假如汽車制造商不能掌握這些核心數據,那麽谷歌就會成為贏家,雲端平臺和雲包社區將使工廠淪為信息的附庸。

因此,為了避免被美國阻截性超車,德國正在全力以赴。


德國將工業4.0納入《高技術戰略2020》中,工業4.0正式成為一項國家戰略,而且正計劃制訂推進工業4.0的相關法律,把工業4.0從一項產業政策上升為國家法律。

德國工業4.0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了來自黨派、政府、企業、協會、院所的廣泛認同,並取得一致共識。

這個共識就是:德國要用“信息物理系統”使生產設備獲得智能,使工廠成為一個實現自律分散型系統的“智能工廠”。那時,雲計算不過是制造業中的一個使用對象,不會成為掌控生產制造的中樞所在!

美國工業4.0的挑戰!

首先,美國是工業3.0時代的集大成者,工業3.0是信息技術革命,美國在這方面遙遙領先全球。而不僅是德國,乃至整和歐洲都喪失了全球信息通信產業發展的機遇。

比如在信息產業最活躍的互聯網領域,全球市值最大20個互聯網企業中沒有歐洲企業,歐洲的互聯網市場基本被美國企業壟斷,德國副部理兼經濟和能源部長加布里爾曾說,德國企業的數據由美國矽谷的四大科技把持,這正是他所擔心的。

工業3.0時期,全球信息產業蓬勃發展,但歐洲企業節節敗退。

當前,美國的互聯網以及ICT巨頭與傳統制造業領導廠商攜手,GE、思科、IBM、AT&T英特爾等80多家企業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正重新定義制造業的未來,並在技術、標準、產業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工業互聯網與成為美國先進制造夥伴計劃的重要任務之一。

歐洲及德國對新興產業創新能力及對未來發展前景表現出了一種深深的憂慮。


中國工業4.0的機遇

2014年6月24日,德國機械協會(VDMA)主席在日本說,德國和日本攜手應用中國制造業的挑戰,德國《世界報》網站也報道稱“中國機械制造業嚴重威脅德國!

德國對付中國制造業的法寶,則是用柔性生產帶來的成本優勢,碾壓中國的人力成本優勢。說到這里,我們得先好好剖析下自己,工業4.0時代中國的優勢是什麽?

有人認為中國的人才是優勢:中國科技人力和研發人員總數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並且每年還有大約700萬大學畢業生。而中國一名工程師每年的綜合成本 (3萬美元),僅為美國(30萬美元)的十分之一,猛一看這真是“物美價廉”!

但筆者認為,中國所謂的“人才”是用自己的尺子衡量的人才,這些所謂的人才在創新和主動方面,差太遠了。還有人為中國優勢是它有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場,這實在說不過去,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所有的需求都是大家共享的!

如果要論及中國在工業4.0方面的優勢,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根據美國《紐約時報》的調查:中國工業擁有世界最完整的供應鏈條。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國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小到螺絲釘等基礎零件,大至通訊、航天、高鐵,這樣就可以隨時就地取材,整裝待發。

第二:中國政府強大的組織能力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獨特優勢。

從《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到《“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編制中的《中國制造強國2025規劃綱要》,中國政府相關的規劃出臺的越來越緊密!

另外地方政府也已在發力,各地對於相關新興產業給予扶持,雖然我堅持認為這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圈錢和拉動GDP!

工業4.0,中國最缺的是什麽?是對科技的信仰、對創新的沖動!

絕大部分中國人的思想還停留在“小商小販”階段,在這個以錢多錢少來論英雄的年代。有錢的想辦法繼續撈錢,沒錢的整日疲於奔命,你要跟他談創新和科技,他肯定說你就是個傻X。

中國人目的很單純,活著就是為了賺錢,哪里火就去哪里,什麽熱門就幹什麽,時下最流行的“互聯網思維”,實際上就是用免費拉人氣、用刷單擠上位,用低價搶市場、用爆款搏利潤,還絲毫看不到工業4.0的影子。

有人說:工業4.0消滅淘寶只需要10年”,我看哪里需要十年,最多三年!工業4.0將重構消費關系和購物鏈,從而摧毀重建商業結構!

我不禁在反思:中國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未來戰爭

但是如果你懂歷史,就會發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內在原因就是工業1.0大革命,那時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得到解放,開始大規模生產。但是本國的生產原料又不足,只能去其他國家掠奪原料,就產生了資本主義國家瓜分世界的狂潮,然後分贓不均導致了世界大戰!

而德國,既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也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慘敗者。顯然這次不會剛拿到工業4.0大門鑰匙,就以挑選者的姿態站立出來,但是誰都不敢小看德國的野心。

如果非要提到“未來戰爭”。

以後不再誰能打敗誰的問題,而是如果你沒有能力,你連發動戰爭的機會都沒有!

因為你就是一個從屬者而已。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只垂詢強者、踩踏弱者。如果你不信,就再去翻一翻中國的近代史。

當然,和平和發展才是主流,未來的法則是在協作中謀競爭,在給予中謀回報,這是一種更為微妙的鬥爭關系:德國已是中國在西方最親密的夥伴,在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下,中德合作行動綱已面向全球發布,雙方都對美國信息技術的兩面性抱有疑慮。

和美國矽谷的公開戒備態度不同,德國仍然看重中國的商業機會和中國政府的合作態度。但私下里,德國人仍然把專利群攥出水來……

更何況,微妙面臨不僅只有德國和美國,還有日本和印度等等……難道在這個發展的大好時機,他們就沒有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嗎?所以,“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這是恒古不變的道理。


一個民族只有具備了憂患意識,懂得居安思危,才能長治久安!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688

美德分歧 默克爾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11

德國總理默克爾稱不會向烏克蘭政府軍提供武器,顯示美歐同盟就烏克蘭東部沖突如何應對俄羅斯存在裂痕。

默克爾本周六(2月7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講話並參與現場討論。她說:“我非常肯定沖突不能通過軍事手段解決,這也是我們決定集中精力通過政治途徑緩和危機的原因。”

默克爾說,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是歐盟與美國達成的共識,“但(平息沖突)進程不能通過輸送更多武器實現”。

當天,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美國副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克里、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和外長施泰因邁爾等政要出席默克爾演講活動。

美國政府當前正考慮是否向烏克蘭政府提供殺傷性武器,不過受到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等多個北約盟友反對。

一些美國政客指責柏林背棄盟友。參會的美國共和黨鷹派參議員格雷厄姆稱:“我對我們的歐洲朋友說,這(外交努力)行不通,你可以去莫斯科,直到你臉色鐵青為止。必須勇於面對謊言與危險。”

美國國務卿克里本月5日曾訪問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舉行會談。克里表示,目前烏克蘭局勢緊張,而此前達成的明斯克協議並未得到執行,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在綜合考慮各種方案,其中包括向烏克蘭提供防務支持。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盧卡舍維奇5日說,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現代化武器會導致烏東部局勢更加惡化,並對俄安全構成威脅。

默克爾計劃於9日訪問華盛頓,與奧巴馬就烏克蘭等問題舉行會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495

法教堂劫持人質嫌犯系IS追隨者 法美德齊發聲

嫌犯身份曝光 其中一人還在假釋中

當地時間26日上午,法國北部濱海塞納省省會魯昂(Rouen)一座教堂發生了人質劫持事件。2名兇犯持刀進入一間正在做彌撒的小教堂劫持一名神父牧師、兩名修女,以及兩名信眾。84歲的神父被兇徒用刀割喉殺死,還有另外一名人質受重傷。接到警報的法國特警采取行動,將兩名兇徒擊斃。

事件發生幾個小時後“伊斯蘭國”組織就發布了聲明,承認是由其兩位聖戰者發動的攻擊。

法國檢察官證實,其中一名19歲兇徒在案發時還在假釋中,案發時還戴著電子監察手帶。

有消息稱,19歲的兇徒克爾米奇(Adel Kermiche),被列入法國反恐警方監視名單。他去年兩度試圖前往敘利亞,第一次於3月利用兄弟的身份證明文件出發,因為家人向當局舉報他失蹤而在德國遭到扣留,第二次於5月利用堂兄弟的身份證明文件取道瑞士前往,但在土耳其遭到扣留,被遣返瑞士,再送回法國。

奧朗德:法國將竭盡全力打擊“伊斯蘭國”

事件引起法國當局高度重視,因為先前破獲的幾起恐怖襲擊事件或未遂事件均提到將天主教教堂作為目標。而且此次事件距離尼斯恐襲案僅兩周時間,法國媒體與公眾輿論高度關註事件進展。奧朗德總統與內政部長卡茲納夫均趕到現場慰問受害者與當地教會負責人。

法國總統奧朗德宣布,這起兇殺案是恐怖襲擊,兩名嫌犯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追隨者,是恐怖分子。奧朗德說,這兩名攻擊者犯下的是“懦弱的刺殺罪行”,法國將竭盡全力打擊“伊斯蘭國”。他說,“我們再一次面對恐怖襲擊考驗,恐襲威脅非常嚴重,面對“伊斯蘭國”組織已經向我們開戰,我們必須要在遵守法律的條件下,以我們所有的手段去迎擊。”

在奧朗德抵達現場時,前總統薩科齊在巴黎也發表講話要求政府深刻改變反恐策略。薩科齊稱,“我們必須要深刻改變我們反擊的局面、手段和策略。我們的敵人沒有禁忌,沒有底線,沒有道德,也沒有國界,我們就必然也要無情。”

法國總理瓦爾斯在twitter上表示:這是一起“野蠻的襲擊”;“整個法國和所有天主教徒都受到傷害。我們站在一起。”

美國:以最強烈言辭譴責這起恐怖襲擊事件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26日發表聲明稱,以最強烈言辭譴責當天發生在法國諾曼底地區的恐怖襲擊事件。美國向遇襲身亡的神父雅克·阿梅爾(Jacques Hamel)及其親友表示哀悼。聲明稱,美國人的心與受害者和當地居民在一起,為他們祈禱。

聲明稱,美國與法國均承諾保護宗教自由,26日發生的暴力行徑不會動搖這一承諾。美國贊賞法國執法部門做出的迅速、果斷的反應,美國將隨時準備為法國官方的調查提供協助。

德國:德國將堅決與夥伴國共同打擊恐怖主義

在近期接連發生暴力事件的德國,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也對此次襲擊作出譴責。“極端的仇恨如今甚至在教堂與信徒面前也不停止腳步。”德國將堅決與夥伴國共同打擊恐怖主義。“我們不會放棄我們的價值觀、自由與生活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24

美德首腦會談:貿易分歧火花四濺 竊聽門成焦點

周五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熱情招待了來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隨後雙方在白宮進行了超過兩個小時的會談,並一同出席了聯合記者發布會。

會前外界普遍預期北約、貿易等問題將是最重要議題,背後也反應了雙方在執政思路上的差異。相對而言默克爾更加含蓄、務實,而特朗普則稍顯沖動、直接,因此兩國首腦的會晤可以說充滿了看點。

雙方的會面原定本周二進行,由於華盛頓地區突降暴風雪被迫推遲至周五進行。

特朗普與默克爾淵源頗深

早在2015年年底,默克爾當選了美國《時代》雜誌的年度人物,《時代》稱贊默克爾處理險些致歐盟分裂的歐洲債務危機、難民危機的表現。執掌歐洲最大經濟體十年的默克爾,作為全球最有權勢的女性,力壓“伊斯蘭國(IS)”極端組織頭目巴格達迪和美國共和黨總頭候選人特朗普等人當選。當時特朗普就對結果表達了不滿,認為默克爾正在毀滅德國。一年後,特朗普如願以償當選了2016年《時代》雜誌的年度人物,只不過評語也改成了“美利堅分裂國總統(PRESIDENT OF THE 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

北約軍費分歧有所突破

發布會一開始,特朗普首先表達了自己對北約的支持,但強調同盟國應該支付公平份額的軍費。特朗普隨後對德國承諾增加國防開支,並將本國在北約的軍費支出提升至GDP 2%表示贊賞。默克爾表示北約對德國意義重大,將履行軍費承諾,去年德國軍費增長8%,對美國在北約阿富汗行動中扮演的角色表示肯定。

貿易立場分歧難以彌合

特朗普表示不相信孤立主義,但美國在貿易協定中遭到了不公平對待。美國是一個公平的貿易者,希望看到全球人民因此受益。話鋒一轉,特朗普表示德國貿易談判專家在過去的貿易協定中取得了對美國的巨大優勢,希望以後雙方能公平競爭,我們的貿易協定不應該是導致大規模失業和工廠關閉的協議。

默克爾表示,德國感謝二戰後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幫助其經濟重新恢複。德國同樣追求公平貿易,看到“雙贏”局面。美歐貿易協定是歐盟而不是德國談判的,當然其中反映了德國的立場。目前美歐貿易協定在德國並不受歡迎。特朗普接受了默克爾的邀請,將出席G-20領導人峰會,這可能是特朗普首次出國訪問,傳統意義上美國總統傾向於將加拿大或者墨西哥作為上任後出訪的第一站。

特朗普強硬移民態度不改

特朗普其實也是德國後裔,1885年他的祖父從法蘭克福西南部小城卡爾施塔特移民來到了美國。不過他對移民的態度卻與默克爾大不一樣。特朗普1月曾炮轟德國允許百萬移民和難民入境是“災難性的錯誤”,而默克爾則對特朗普的入境限制令(禁穆令)嗤之以鼻。在1月28日禁穆令推出第二天的首次電話會談中,默克爾就提醒特朗普遵守《日內瓦公約》要求締約國向戰爭中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此次特朗普再次強調,“移民是美國給予外國公民的‘優惠’(privilege),不是權利”。

“竊聽門”意外成焦點

記者會上好事的記者再次提及了“竊聽門”,特朗普表示自己很少為推特上的言論後悔,堅持認為自己在大選期間被奧巴馬政府監聽了,並對一旁的默克爾說,“至少這可能是我們的共同點吧,也許”(奧巴馬政府曾監聽過默克爾手機)。

對於前一天白宮發言人斯派塞指責英國情報機構介入奧巴馬竊聽特朗普一事,美國方面稍早前已經向英國方面表達了歉意,並承諾不再提及。特朗普也趁此機會“打圓場”稱,斯派塞只是引用了福克斯電視的評論,沒有附加任何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01

麥肯錫:中國制造業對工業4.0更樂觀 遠超美德日

繼新加坡、德國亞琛、芝加哥以及威尼斯之後,麥肯錫北京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DCC)21日在北京落成,這也是麥肯錫全球五大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之一。該中心由麥肯錫與清華大學合作建立,旨在幫助中國企業在工業4.0時代通過數字化轉型成功實現制造業的升級。

“對中國企業來說,顛覆已成為新常態,但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也給企業領導者帶來了難得機遇,”麥肯錫大中華區總裁倪以理表示,“為了抓住顛覆性變革的紅利,即使是最成功的組織也必須不斷改造自己,而麥肯錫在清華大學設立的數字化能力中心正是對這一挑戰的回應。”

工業4.0包含了四個廣義上的顛覆——數據可用性和內在聯系的增加;分析和商業智能能力,包括人工智能;先進的人機互動,如合作機器人(在工作場所與人協作的合作型機器人);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如3D打印和4D打印。從客戶訂單到售後服務,這些技術將改變商業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

為 全 面 了 解 中 國 企 業 數 字 化 運 營 現 狀 ,麥 肯 錫 調 查 了 1 3 0 位 來 自 各 行 業 的 企 業 代 表 , 收 集 他 們 對 工 業 4 . 0 的 看 法 ,了 解 其 所 在 企 業 數 字 化 轉 型 的 進 展 和 計 劃。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兼中國先進行業咨詢業務負責人王平介紹稱,有趣的是,調查顯示中國制造商,尤其是私營企業,對工業4.0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期望。76%的中國企業相信技術革命將增強自身競爭力,比例遠高於美、德、日三國(美 5 7 % ,德 5 0 % ,日 5 4 % )。

中 國 的 私 營 企 業 最 為 樂 觀 ,8 6 % 的 私 企 認 為 技 術 革 命 有 利 於 提升競爭力,而國企和跨國企業相對保守,分別為68%和73%。中國企業相信此次革命 將新增至少15%的收入或削減15%的成本,所預期的經濟回報遠高於其他國家。

然而,中國制造企業也認為自己還沒有為工業4.0做好充分準備。只有57%的中國企業相信自己已經準備就緒,低於美國企業(71%)和德國企業(68%)。

“值得註意的是,只有44%的中國國有企業聲稱已為工業4.0做好了準備。相比於發達市場的企業,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方案缺乏明確的責任分配和清晰的路線圖。”王平稱。

麥肯錫調查顯示,僅有9%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所在企業對工業4.0有明確的責任分配;更是僅6%已有清晰的路線圖。盡管中國有一些領先企業達到了發達市場水平,但是很多企業仍然只是“追隨者”和“滯後者”,需要的不是“萬金油”式的工業4.0方案,而是量身定制的路線圖,抓住工業4.0的機遇。

王平表示,據估計,這些機遇可能在未來15年將中國的制造業勞動生產力增速提高到6.5%。隨著發展的加速,中國將可在未來20年內能抹去與發達市場將近50年的差距。

北京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由模範工廠和數字化技術展廳組成,是麥肯錫和清華大學合作成立的。該中心展示端到端全價值鏈轉型的前沿數字化工具,旨在為企業試水數字化技術提供現學現用的場所,中心也提供能力構建的體驗式培訓。

該中心位於清華大學校園。一樓為100平方米展廳,展示顛覆性技術和價值鏈上的各數字化模塊,如產品開發、供應鏈管理和采購,企業和學生可以親身體驗一家變速箱制造商的數字化轉型歷程。

另一層設有650平方米的模範工廠,配備了數字化精益生產線,模擬實際的生產環境提供了獨特的學習與試驗方式。

北京的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以提供開發突破性解決方案的集中地點、支持客戶轉型歷程的各個階段以及定制培訓模塊,幫助中國企業實現制造升級的願景。

北京的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是麥肯錫全球五大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之一,其余四家分別位於在新加坡、德國亞琛、芝加哥以及威尼斯。在充分了解各地區行業的需求和準備度的前提之下,中心可以幫助企業達到工業4.0的要求。五家中心皆與領先行業協會、政府機構或研究機構合作建立。

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李雙壽教授指出,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人才。在新技術新產業的大背景下,企業必須主動布局和深化改革,探索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DCC北京正是清華大學產學深度融合,讓學生真正走進產業的新著力點。

王平稱,為中國企業量身定制的北京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獨具特色,集技術展示、培訓和創新解決方案制定於一身。企業能夠快速學會如何應用數字化運營以及智能制造,並且親眼見證創新與效率的顯著提高。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兼亞洲運營咨詢業務負責人艾家瑞(Karel Eloot)表示,企業可以直接運用麥肯錫資深技術與運營專家團隊的豐富經驗。在完成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的培訓後,就可以將其所學應用到企業的運營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05

【制造業】萊茵河畔話“智造”:從ABB到SAP,中美德工業4.0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498&summary=

【制造業】萊茵河畔話“智造”:從ABB到SAP,中美德工業4.0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諾威工業展:威見證漢諾威2017,工業4.0走走向落地


見證漢諾威2017:聚焦實際應用業與解決方案,工業4.0走向落地我們認為,本屆漢諾威工業展有三大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


(1)專註於某具體技術到強調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能力,見證這幾年工業4.0從概念的提出到大量推廣落地的發展。漢諾威展會上,我們發現,與前兩年相比,大量的公司從專註於某一領域的硬件或者軟件的技術,上升到強調為各個工業制造領域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能力,更多地專註於為客戶提供點對點的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上。甚至很多公司的展臺從原來以所展示的技術為板塊來分區,變成以所擅長領域的全套的解決方案為板塊來分區,以最大限度地展示公司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的能力,也很大程度上見證了工業4.0從概念到大規模的落地的的發展歷程。


(2)重視對於工業數據的利用和雲平臺的建設,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正在構建。西門子、施耐德、ABB和KUKA等企業不約而同地把挖掘工業數據的巨大價值和雲平臺的建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海量的工業數據結合能夠連接一切的雲平臺,打造了離散與流程的平衡,使得企業為客戶提供一對一、點對點的個性化解決方案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西門子和施耐德強調的是通過工業大數據和雲平臺的有機結合,實現不同行業的流程優化以及柔性制造;ABB強調的是設備的後周期的管理,實現的是設備的實時監控以及全壽命周期的管理,以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而KUKA強調的是協調各戰略夥伴為客戶提供全壽命周期的、個性化服務的解決方案。但是不論是流程優化、柔性制造,還是設備後周期管理,工業數據的價值正在成為各大廠家深入挖掘的金礦。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公司積累的海量的工業數據,以及基於海量的數據積累下所形成的雲平臺的價值將成為這些工業4.0公司的核心價值。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正在開啟,更加柔性、更智能、能耗更低的生產正從圖紙正在走向現實。


(3)德國工業的專註與執著值得學習。電氣櫃制造商Rittal就是這樣一個專註與執著的優秀企業,公司是最早做電氣櫃的廠家,專註以機櫃為核心做各種不同的電氣櫃,專註於電氣櫃的整體解決方案。機櫃看似很簡單,實則不然,其壁壘在於承重性、防護等級和抗腐蝕性,Rittal公司把這個看似簡單的機櫃的通風性、散熱性做到了極致,這樣一個看似壁壘不高的產品能夠占據占非配電櫃的控制櫃的市場中德國的80%,歐洲整體的60%,實屬不易,甚至有業內人稱,世界上只有兩種機櫃,Rittal機櫃和仿Rittal機櫃。何等霸氣!期待中國制造也能湧現出一大批這樣專註並執著的優秀企業!



回顧主題變遷:業圍繞工業4.0展開,側重點不斷走向實際應用


業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主題圍繞工業4.0展開,側重點不斷向實際應用靠攏。“工業4.0”的概念由德國於2011年漢諾威工博會首次提出,並於2013年漢諾威工博會上發布《實施“工業4.0”戰略建議書》。2014年以來,漢諾威工博會始終圍繞“工業4.0”概念展開。


2014年漢諾威工博會的主題為“產業集成,未來趨勢”,專註於智能化、自動化工廠和能源系統的改造;2015年漢諾威工博會主題為“產業集成化——加入網絡大家庭”,格外關註了智能化生產、人機協作、創新型分包解決方案以及智能能源系統等;2016年漢諾威工博會主題為“產業集成——發現解決方案”,展會展出的解決方案運用範圍從機械改裝到完整生產線集成化,而大數據的捕捉和分析也為工業發展註入了新鮮動力,這標誌著工業4.0的重大突破,下一步就是商業化階段。2017年漢諾威工博會主題為“產業集成——創造價值”,已經有了很強的應用指導意義。



關註熱點更叠:硬件→軟件→大數據雲平臺→提供解決方案


2014年:柔性裝配,單一產線生產多種產品。2014年是德國“工業4.0”概念全面推開的第一年,漢諾威工博會展覽的參展裝備多集中於概念方面,其中又以柔性裝配最為搶眼。西門子推出“對話”生產線,能夠準確識別正在經過生產線的配件;博世旗下的力士樂以視覺系統為基礎,融合自身的機器人產品概念,推出能夠同時生產兩種差異化產品的生產線;菲尼克斯電氣公司展出了利用軟硬件結合的概念,能夠同時裝配6種不同斷路器的生產線;SAP展示了能夠在一臺裝置上生產16種產品的技術概念;柏林工業大學展示了能夠實現人工“教學”的工業機器人,可以通過一臺標準機器人“學習”這一組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的動作流程。



2015年:軟硬件企業聯合,機器人技術奪目。2015年漢諾威工博會聚焦於讓機器加入網絡,相互通信相互協作,實現定制化、短流程加工。由16家著名企業和機構共同參與研發的個性化名片盒自動流水線是這個主題的一個縮影,將人、物、機器通過網絡鏈接實現個性化定制加工。同時,各大廠商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取得了顯著突破,ABB展示了一系列基於互聯網技術工業所需的新產品和解決方案,旨在推進實現“物、服務與人的互聯”;ABB還展示了雙臂協調高精度仿真機器人YUMI,專門用於精密制造;庫卡展示了物流機器人Swisslog,能夠在倉儲物流中實現很高的精確度和靈活性;同時,各大廠商醫用機器人、快速拾放機器人、汽車裝配機器人、仿生袋鼠機器人等新型機器人等領域的技術實現了突破,發那科甚至推出了能夠制造機器人的機器人。



2016年:工業“生態系統”模式發力,互聯網融合物聯網實現彈性生產。2016年漢諾威工業展上,西門子展出了虛擬與現實融合的“生態系統”,大小企業均可參與其中,在同一平臺、統一標準下實現生態系統,大大降低研發過程中制造階段性新品的費用,可以有選擇地滿足單個客戶的需求。GE展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Predix,有效融合物聯網與互聯網雲計算進行大數據分析;達索系統展示了類似的虛擬現實平臺,能夠對產品部件進行有效優化,實現設計與產品的無縫接合;華為展示了物聯網解決方案,以車聯網為平臺,實現車輛的多種附加功能。



工業4.0新新動向:基於不同領域生產領域的解決方案走向成熟


業工業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能化,最終達到迅速、高效、個性化的產品供應。實現完整的工業4.0成果,總共需要三個步驟,即負責智能化、網絡化生產系統的“智能工廠”,涉及企業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3D打印等最新技術在生產和供應上應用的“智能生產”,以及通過物聯網、物流網和互聯網整合需求和服務匹配的“智能物流”。通過這些環節完成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的對接,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將信息化科技成果完美運用到工業生產,推動人類社會向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邁進。



柔性制造為表,數據互聯為里,縮短周期為魂。智能工廠的表觀要求,是能夠實現柔性制造,即在同一條生產線或數個企業通過數據互聯形成的聯合生產線上,實現多種產品的同時生產,同時滿足個性定制化生產,生產模式為小批量、多批次、個性化、定制化。實現柔性制造,要求快速改變生產線上的流程工藝,同一位置的生產設備(機器人等)需要前後面對不同類型的原材料或半成品,這就要求原料、產品與生產設備實現互聯;定制信息的輸入,需要生產設備實時接入設計網絡,不斷接受新的生產工藝指示,並將拆分的生產工藝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指令;工廠內物料的智能流動也需要數據互聯,AGV等搬運設備需要與物料實現有效精準識別;同時,倉儲數據互聯是高效選擇物料、分類存放產品的基礎。柔性制造、數據互聯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短周期生產,對於新產品,不再需要重新建設生產線,而是可以在原有智能生產線上直接生產,從而有效縮短產品周期,實現高效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根本目的。



互聯的可編程機器人實現同一生產線高效切換不同產品,我國產品缺口明顯。互聯的可編程機器人可以實現高效的數據寫入,執行多種運動指令,從而完成不同類型的生產工序。同時,機器人切換生產模式可以通過批量寫入程序實現批量操作,快速完成生產線產品轉變,相對於傳統流水線,不僅可以避免重新建設專門生產線帶來的資本投入,也可以有效節約工人培訓時間與財務成本。隨著智能工廠的建設,機器人使用需求將得到充分釋放,充分帶動機器人制造領域的需求。目前,我國機器人以能完成簡單搬運工作的機器人本體為主,缺少可以執行多種複雜工序的高端機器人。2016年,自主品牌機器人約有83%是三軸及以上產品,六軸以上工業機器人占全國新增裝機量不足10%;61%的機器人是上下物料搬運型機器人,高精度焊接與裝配機器人合計不足23.1%。



工業軟件:數據互聯的接口,我國處於起步期。工業軟件可以通過虛擬工廠呈現出企業所有經營活動的映像,可以進行各類計算、仿真、設計、預測、優化、決策等。工業軟件是實現企業級CPS的重要一環,可以在虛擬制造環境完成從產品設計、數字實驗到制造工藝參數和流程設計過程,並以數據不落地的方式進入實體制造環節,實現產品規範、制造計劃、物流配套的準確制定和無縫銜接。目前我國工業軟件多數處於基本解決方案階段,尚不完全具備良好產品形態,擁有專利及獨立知識產權的產品更少,這使得應用實施的效率不高。工業軟件市場基本被國際巨頭壟斷,SAP是工業軟件領域的龍頭,在ERP、BI、SCM領域均擁有超過20%的市場占有率。受國內工業4.0落地的巨大需求驅動,加之多重政策利好、知識產權管理不斷規範,我國工業軟件企業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時期。



廠內/廠間物流與倉儲:我國市場增速快,物流機器人大有可為。智能物流是支撐智能制造的重要環節,自主決策、去中心化、離散控制的廠內物流裝備能夠實現智能工廠內差異巨大、變化多樣的物料運輸。智能單元化物流技術、智能物流裝備、物聯網技術以及智能物流信息系統是智能物流的核心。在工業軟件的統一調配下,CPS系統中接入物聯網、裝配機械手且有感知能力的AGV可以實現廠內極高效率與實時變動的物流要求。我國AGV市場高速增長,2016年突破11億元,新增AGV中超過85%為自主產品,AGV在汽車工業、家電制造中應用廣泛。但是國內高端AGV市場大多數采用的是科爾摩根的NDC系統,另外市場非常不規範,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也沒有形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產業生態圈,行業內部低價同質化競爭也比較激烈。我們認為,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物流機器人產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



硬件:龍頭持續完善布局,大數據運用創造價值


ABB展會出見聞:推出ABBAbility大數據服務,強化設備後周期管理


ABB展會見聞:ABBAbility大數據服務,精確有效地提供工業4.0解決方案。


ABBAbility是ABB推出的工業數據平臺,通過平臺來監控各個工廠的數據,根據數據進行比較,不但能進行縱向的比較,還能進行行業內的行業比較,也能進行跨行業的比較,匯總分析所有的數據。我們的設備上都有智能的傳感元件,我們的數據能夠深化到每一個部件,可以優化部件設計,也可以優化生產流程。ABBability是數字化的雲平臺。工業4.0的從概念的提出到落地,我們認為現在已經能夠實現大規模提供解決方案。




ABB:工業自動化四大板塊業務,收購貝加萊強化領導地位


四大板塊業務,歐美主導。ABB公司由兩家歷史悠久的公司——瑞典阿西亞公司(ASEA)與瑞士布朗勃法瑞公司(BBC)在1988年合並而成,總部設在瑞士的蘇黎世,是全球電氣產品、機器人及運動控制、工業自動化和電網領域的技術領導企業,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雇員達13.2萬。公司2016年全球營收高達338.28億美元,同比下降4.66%。ABB公司業務以歐美為主,2016年歐美合計營收占比達62%。2016年,公司機器人相關業務實現營收81.69億美元,占比24%。



ABB業務由四大事業部開展,分工不同又互為支撐。四大事業部是機器人及運動控制事業部、電網事業部、電氣產品事業部、工業自動化事業部。機器人及運動控制事業部是領先的工業電機和傳動供應商,客戶主要涵蓋制造商、原始設備制造商,電力公司,工業終端用戶,交通運輸及基礎設施運營商。電網事業部是ABB歷史悠久的主力業務,客戶涵蓋發電、輸電、配電和其它公共事業用戶;也包括工業領域,運輸及基礎建設領域的公司。


電氣產品事業部以中低壓電氣設備業務為主,客戶主要為經銷商、安裝公司、盤廠、原始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承包商、建築商、電力公司以及終端客戶。工業自動化事業部以產品與行業解決方案並重,涉及的工業領域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電力、化工和制藥、制漿和造紙、有色金屬、水泥、采礦、船舶和渦輪增壓。



收購貝加萊,進一步強化工業自動化領導地位。


2017年4月4日,ABB正式宣布將收購貝加萊,後者是專註於為機械與工廠自動化領域提供基於產品和軟件的開放式解決方案的全球最大獨立供應商。貝加萊的業務遍及全球70個國家,在規模為200億美元的機械和工廠自動化市場中,其2015-2016年度銷售收入超過6億美元。通過此項收購,ABB將進一步加強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領導地位,以更獨特的優勢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增長機遇。此外,通過將貝加萊強大的應用和軟件平臺、龐大的安裝和客戶訪問量以及定制化的自動化解決方案與行業領先的ABBAbility數字化解決方案相結合,ABB將在擴大其數字化產品組合上邁出重要一步。



全球機器人市場:“四大家族”寡頭壟斷,本土企業突破任重道遠


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市場占比近50%。。“四大家族”2015年全球市場份額達50%,幾乎壟斷工業機器人行業高端領域。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激烈,技術集中在少數企業手中,如系統集成技術,日本、美國企業擁有絕對優勢,運動控制是ABB的核心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安川電機更勝一籌;核心部件如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系統等也多被“四大家族”所掌控。



在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中,ABB營收規模最大。2016年,ABB公司實現總營收338.28億美元,是機器人“四大家族”另外三家——發那科、安川電機、庫卡營收之和的近3倍,單純看機器人相關業務,ABB的營收也是其他三家總和的2倍。在機器人領域,ABB有著絕對的龍頭優勢。ABB是典型的全球經營的跨國企業,其67%的收入來自歐洲以外,在世界市場上有著強大的競爭力。



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龐大、增速快、進口依賴度高,國產替代利好本土企業。中國是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在龐大的制造業規模的驅動下,中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高需求持續刺激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龐大,2013-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連續三年世界第一。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約6.86萬臺,占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27%。我國機器人高度依賴進口,大部分市場份額依然被“四大家族”占有。在巨大的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我國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有800多家(工信部數據),雖然90%的規模在1億元以下,但也湧現出新松機器人等龍頭企業,通過不斷自主研發、技術引進、海外收購等,逐步實現國產替代。近年來我國機器人進口額維持在8億美元/年以上,我國工業機器人制造業市場增量空間巨大。



軟件:龍頭強調數據的價值,萬物互聯的世界加速降臨


SAP展會見聞:強調挖掘數據的價值,專註提供全套個性化方案


SAP的“開放式集成工廠”有望成為工業4.0的企業級“操作系統”。SAP的“開放式集成工廠”,結合最新的數字化創新技術,為企業提供了從設計端到銷售端的整套解決方案,有望成為工業4.0的企業級“操作系統”而獲得廣泛的應用。“開放式工廠”可以有效避免企業陷入零散自開發的老路,幫助企業走出自開發和遺留系統形成的桎梏,實現向支持大數據和物聯網的平臺遷移。



打造虛擬現實的“數字化雙胞胎”,實現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本屆展會上,SAP提出了自己對“數字化雙胞胎”的理解,並在系統中廣泛踐行。SAP圍繞著“數字化雙胞胎”的概念,在日本三菱的機器人和德國雄克的夾具的基礎上進行虛擬世界開發,從需求管理(產品概念設計階段),到成本估算和機械設備、電子裝備、具體軟件設計(產品設計階段),都建立了完整地數字映射,同時建立了設計制造和交付過程的產品資產模型,以及產品的銷售過程和使用過程的數字模型,打造了一整套集成而連貫的產品數據管理體系,形成數據總線,由此來建立與物理世界對應的數字世界。



SAP:從ERP系統到雲技術,聚焦數字化時代


公司是ERP系統行業龍頭,深耕ERP軟件多年。SAP成立於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管理和協同化商務解決方案供應商,其主要產品為SAP企業管理系列軟件,全球188個國家的23.20萬家客戶正在從SAP解決方案中獲益,其中包括80%的世界500強企業及85%的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公司業務細分為雲訂閱與支持、軟件授權費、軟件技術支持以及其他服務四個模塊。2016年,公司總收入220.62億歐元,同比增長約6%。其中,主要收入來源為軟件技術支持服務,為105.71億歐元,占比48%。



公司戰略:基於雲平臺交互下的數字化商業框架2.0。SAP認為HANA雲平臺將是未來數字化商業運作模式的數字核心。通過雲計算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區域鏈技術、機器自主學習技術、雲平臺應用編程技術與物聯網技術,打造SAP數字化空間,使商務交易過程更為智能化。目前,公司除了保持企業管理系統ERP軟件開發的傳統優勢外,致力將ERP融入到HANA雲平臺系統中,並已經率先推出了一系列與雲平臺相關的應用軟件,包括用於費用差旅管理的Concur,人力資源管理的SAP Fieldglass與SAP Successfactors,電子采購平臺SAP Ariba以及用於市場分析的SAP Hybris。公司在今年重點推介的兩款軟件是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SAPLeonardo與賦予機器學習技術的軟件SAPClea。



SAP雲平臺數字框架使企業運轉更加靈活。工業4.0時代,企業面對的是更多元化的需求,所以需要更多信息以支撐決策,增加企業自動化率,以降低成本,提升企業效率,解決的辦法在於大數據化生產全流程,使之可追溯,這樣才能夠提升企業效率。SAPS/4HANA正是SAP基於原有ERP軟件所開發的雲平臺,支持物聯網、大數據、實時分析、移動商務、業務網絡和第三方系統等,能夠實時采集、分析、存儲海量生產數據,並進行分析、交易量管理,從而指導企業生產和運營。今年,SAP還推出了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SAP Leonardo與賦予機器學習技術的軟件SAPClea,更進一步豐富了雲平臺的框架,增加了對萬物互聯的支持。


圍繞SAPS/4HANA數字化核心,SAP提供了四大核心應用系統和四大支撐應用雲。


互聯產品——端到端的數字化研發與創新。SAP推出了“互聯產品”的解決方案,為了幫助制造商為物聯網進行產品設計和從智能產品采集數據供研發部門分析和使用,研制出新的更好的產品。該方案也是SAP擴展的供應鏈戰略的組成部分,將設計、制造、物流和服務等各個環節連接起來,實現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全盤管理。


互聯制造——從從ERP到車間底層的縱向集成。在SAP商務套件的基礎上,SAP提供了另外三個組件:SAP Manufacturing Execution(制造執行)、SAP Manufacturing Integrationand Intelligence(制造智能與集成)、SAP Plant Connectivity(工廠連接器),幫助企業充分利用物聯網和工業4.0的原理,將傳統的集中式生產自動化架構替換成分散式網絡連接的高度柔性的靈活結構。


互聯物流——供應鏈執行。通過這套解決方案,SAP的解決方案可以支持對物理資產的移動和位置的連續監控,當資產在移動過程當中,無論是處於倉儲還是運輸環節,無論是處於哪一個業務合作夥伴內,都可以在物流生態系統中實現信息的透明。


互聯服務——預測性維修與服務。該解決方案基於SAPHANA雲平臺,提供了與物理設備之間的連接。從設備過來的數據被映射到對應的業務系統中資產的主數據上。接下來,SAP的預測性維修與服務解決方案對進來的數據進行監控,一旦發現達到或超過了關鍵的門檻值,就會發出報警。這些報警將會觸發接下來的動作。




SAP在中國:助力徐工業務轉型,打造世界級高端“智”造工廠


2015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中德雙方簽訂了行動綱要,宣布兩國將在工業4.0方向開展合作,標誌著工業4.0將成為中德未來工業合作的新方向。在兩國總理的見證下,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與SAP公司全球副總裁李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中德合作的第一個工業4.0項目。


應用場景1:雲端全球實驗室,讓協同研發更容易。SAP產品數據管理高效推進產品數據集中管理、物料標準化、產品變更管理、基礎數據庫、電子化審簽等。實現將研發資源部署在“雲端”,設計數據隨時全球連線,集合世界各地研發力量,最大程度調動最優資源、縮短研發周期。


景應用場景2:精益智能化,成就“魔法工廠”。通過以SAPERP系統為基礎,以MES生產制造執行系統為紐帶,實現智能設備全部聯網,對制造過程實行實時化監控和可視化管理,借助計算機模擬技術對監控數據進行分析、判斷、決策,大量使用焊接機器人、數控加工中心、自動化塗裝線以及裝配線等設備,智能化生產設備占比超過90%,成功實現自動化、柔性化和少人化生產。同時系統還實現生產單元間的積極協同,實現生產全過程數字化、可追溯,極大增強生產管理的科學性和靈活性,為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生產奠定基礎。


應用場景3:物聯網,實現全球服務零距離。徐工集團充分利用SAP,通過供方尋源、價格管理、訂單管理、合同管理、排程管理、消息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模塊,快速響應市場,讓供應商管理更加高效有序、透明公平。同時搭建全球物聯網平臺,實現設備與設備(車聯網)、設備與人、人與人的互聯互通,通過智能雲服務平臺促進徐工全球服務資源的有效整合,實現全球服務零距離。



新產品研發上市時間從一年縮短至3個月,產品設計周期縮短20%,生產周期降低62%,財務關賬時間從10天縮減至20小時,產品數據準確率提升30%,市場響應能力提升30%,生產計劃時間從2天縮短為40分鐘,交貨期縮短25%。


全球工業軟件市場:歐美主導企業底蘊深厚,國產廠商成長空間大


工業軟件產業主要由歐美企業主導,呈現“兩極多強”的態勢。SAP和西門子在各領域都有較高的市占率,而IBM、達索系統和Salesforce在各自專業領域形成了一定優勢。其中,ERP軟件產業格局相對穩定,SAP和Oracle兩家企業占據主導,屬於一線ERP軟件,Infro、Sage、Microsoft屬於二線ERP軟件;在CRM領域中,Salesforce占據全球CRM市場第一位,且發展迅速,其成功來自基於SaaS的雲服務模式;CAD產業的主導者是Autodesk和達索系統,且隨著仿真、設計技術與先進技術的結合,逐漸出現新的參與者;MES軟件具有較強的行業應用特性,與特定的行業關系緊密,需要大量行業領域知識的積累,因此,形成不同MES廠家占據不同行業的局面。



國產工業軟件份額極低,成長空間大。在國內市場,國產軟件企業在研發設計、業務管理和生產調度/過程控制三類軟件中均有一定市場份額,但在某些細分領域仍與國外領先軟件企業差距較大,屬於行業末端跟隨者的角色。國內市場排名前五位的國內廠商占據整體市場份額較低,且其96%的銷售在國內市場,全球份額不足0.3%。相對於國際軟件巨頭,我國軟件廠商體量小、底子薄、成長空間大,在高成長性的工業軟件市場中,有望隨市場實現較高的增長,同時自主軟件廠商更傾向於開發出更適應我國本土產業的工業軟件,在細分市場中不斷搶占國際巨頭的份額。


國際比較:工業4.0趨勢所向,中美德各有千秋


德國工業4.0:制造業體系提供支撐,產業集聚促進發展


德國工業4.0:自下而上推動,保持制造業領先。德國工業始終強大,企業自發解決痛點,自下而上推動工業4.0。“工業4.0”的提出是與德國工業界遇到的瓶頸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最大目的是建立一個與互聯網融合的智能化先進制造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加快反應速度。解決成本問題和TimetoMarket是德國提出工業4.0的關鍵,這兩點正是互聯網時代中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的集中表現。德國企業不斷主動推動“工業4.0”:西門子的“數字化企業平臺”系統為數字制造提供了載體;寶馬集團的虛擬手勢識別系統使得汽車制造再進一步;大眾用機器人制造汽車,實現了極高的人力替代效率;ABB強大、精細而全面的機器人產品在世界上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博世力推用於工廠智能化的射頻碼系統;SAP推動雲平臺互聯萬物,實現大數據支撐決策。


德國工業4.0戰略幫助德國保持制造領先優勢,提高有效生產。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政府正式宣布“德國工業4.0”戰略。金融危機後時代,全球經濟發展緩慢,德國外需疲軟,同時中美工業科技發展迅速,對德國出口形成進一步競爭。工業4.0戰略讓德國重新抓住工業發展主動權,保持“德國制造”的國際金品牌。德國工業4.0戰略的提出背景是全球產能過剩的嚴峻形勢,德國希望通過利用物聯網與服務網結合的方法,使產業鏈管理智能化,市場需求分析有效化,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德國是機械設備制造業強國。據統計,有近10%的歐洲制造業公司位於德國,德國制造業產品毛利附加值約占歐盟的30%。機械制造業是德國最為活躍的經濟部門,整個產業鏈上約有6419家公司和超過100萬的勞動人口,生產效率排在世界前列。同時,機械制造業是德國第二大支柱產業,也是德國最具創新的產業部門。2015年,德國機械行業生產總值為2300億歐元,占GDP總值的7%。該行業主要以出口為導向。2015年德國機械制造出口率高達66%,出口額約1510億歐元。按產品細分,2014年機械設備的產值最高,收入約195億歐元,電力傳輸工程與材料處理居二、三位,分別為174億歐元與147億歐元。



德國完善的制造業體系是行業不斷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二十世紀初,“德國制造”備受歧視,以低質量、高山寨的形象臭名在外。二十世紀中期,德國政府致力改善制造業發展,重視自主創新,追求工藝技術與技術密度型生產,並自成體系。行業參與主體是以家族企業為主的中小型企業,也被稱為“隱形冠軍”與“工匠精神的延續者”,不追求規模生產,以“精而專”著稱;監管上,德國采用“二元結構”,由政府和標準化協會等一系列非政府組織組成,二者分工明確。德國政府不插手企業經營,提倡競爭的市場經濟,促進科研創新與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的建立,保證行業可持續發展。各類標準化協會及行業協會負責標準化制度的制定、執行與監管,是德國質量最重要的保障和體系核心;從生產要素看,受惠於完善的教育體系,金融系統和政府合理引導(如德國工業4.0),德國老牌公司與中小企業擁有充足的高素質勞動力與科研潛能;高度分散化的產業群使得企業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不斷互相學習、增強產品競爭力。



德國工業4.0:產業集聚促發展,巴伐利亞高科技產業大步向前。巴伐利亞地區是以Fraunhofer創新研究所為中心高科技產業帶。巴伐利亞地區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擁有慕尼黑和紐倫堡兩座大城市。巴伐利亞地區區位優勢明顯,是歐洲東-西和南-北貿易通道匯集處,產品便於運輸到歐洲各市場。因此,許多外國高科技企業落戶於此,業務廣泛輻射周圍地區。2012年,德國政府發起“GoCluster”運動。經過4年努力,德國已經有100個創業產業園區,政府大力扶持並引導投資以鼓勵德國科技創新。該區域的核心研究所Frauhnofer-Gesellschaft為投資者與企業提供了新鮮的思路,是該地區的工業發展科創動力的源泉。



巴伐利亞產業群的各類新型高科技都處於德國領先地位,機器人巨頭庫卡位於該區。


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是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的所在地,庫卡是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近期被中國美的集團收購。目前巴伐利亞擁有19個高科技產業集群,包括生物技術、汽車工業、醫療技術、納米技術、環保技術、航天航空、衛星導航、信息與通信技術、能源技術、新型工業原材料、鐵路技術、傳感和電子電力技術、機電整合和自動化技術等。三分之一計入德國成分股指(DAX)的大型上市公司將總部設在巴州。此外,巴州的慕尼黑已經能夠成為僅次於法蘭克福的德國第二大金融中心,是巴州科技創新的堅強金融後盾。



德國工業4.0平臺是業德國工業4.0戰略的。實施主體。整個平臺的參與者可以分成三類:政府,公司以及教育科研機構組成的有機體。教育科研機構責為工業4.0的推進舉措和方向提供理論基礎;政府負責提供搭建政策框架與促進政府間合作;企業則是工業4.0的技術的具體實踐者。


政府:政策推動工業4.0實現智能制造。2006年和2010年德國政府提出《高科技戰略2006-2009》和《高科技戰略2020》兩個全國性的高科技政策,旨在提高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工業4.0是《高科技戰略2020》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為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CPS),指的是一個通過機械、電子零件、軟件、基礎網絡,運用信息化技術的整合控制網絡與工業物理世界,實現企業、工作人員、生產機器、產品、客戶等多方聯動、交互、組合式創新,達到智能制造、智慧運營的全新業態。德國希望通過工業4.0建立起智能工廠系統,實現智能制造,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利潤,預期德國企業帶來每年6-8%的制造效率提升。



德國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維持在30%左右,英美僅為20%。經歷了20世紀後期的數次產業轉以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去工業化”特征明顯,美國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70年的35.24%下降到2014年的20.69%,英國從1970年的42.10%下降到2015年的19.42%。相比而言,德國1970年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8.09%,2015年為30.49%,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中唯一工業增加值占比超過30%的國家。



德國人均工資顯著高於發展中國家。德國是典型“高工資、高福利”的“歐洲國家”,2016年人均工資高達326183元人民幣/年,約為我國的5倍、泰國的10倍。德國人均工資顯著高於發展中國家,這給德國制造業帶來了嚴重的成本問題,如果繼續高密度地使用人工勞動力,德國制造業價格競爭力將遠低於發展中國家。



德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高,緩解人力成本壓力,對我國具有指導意義。面對高企的人力成本,德國制造業“選擇”了使用工業機器人替代人類勞動力。德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遠超歐洲平均水平,2015年汽車工業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達到1143臺/萬人,與美日兩個汽車工業大國相近。相對於人類勞動力,特別是高福利下工作積極性偏低的歐洲工人,工業機器人加工效率高、可靠性好、生產持續能力強,一方面可以有效節約制造業企業人力成本,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實現產品質量控制。隨著機器人產品技術升級與控制系統的發展,機器人能夠適應越來越複雜的制造工藝與流程,能夠在更多的制造業領域替代人類勞動力。



工業機器人單價高,工作複雜程度相對較高。德國工業機器人進口均價與出口均價均處於主要發達國家主流水平,進出口均價均高於中國。德國使用的工業機器人定位相對高端,相對於仍具有一定勞動力成本優勢的中國而言,機器人的附加值更高,工業機器人替代的工作複雜度更高。



阿迪達斯:機器人成本壓縮優勢明顯,傳統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回歸。阿迪達斯正在德國建一個4600平方米的“機器人工廠”,起名“速度工廠”(Speedfactory),預計2017年投產。這家工廠只有160名工人,卻可以實現100萬雙鞋的年產能。阿迪達斯同時計劃在美國建第二家機器人工廠,之後在歐洲各地還會陸續建成類似工廠。阿迪達斯是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典型代表,其在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亞洲雇傭高達100萬名工人。而阿迪達斯以機器人工廠的形式使生產線高調“回歸”發達國家,是機器人壓縮人工勞動力成本的重要標誌。



美國重振制造業:提升制造業效率,推動工業複興


美國制造業空心化,政府主導複興制造業業,自上而下推動工業4.0。2002年起,為了享受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紅利,發達國家的制造業紛紛外移。2002年至2010年,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連年下降。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呼籲重新振興制造業,以實體強國。奧巴馬政府實行積極的產業政策,創造就業機會和鼓勵制造業回歸美國。2011年,奧巴馬總體推出了先進制造夥伴計劃(AMP)與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2012年,AMP針對制造業振興提出16調建議,包括成立網絡建設研究所與3D打印研究所。13年,美國在先進制造業方面了增加19%的預算,並成立數字制造和設計創新研究所。隨著美國經濟不斷回暖,出口與內需增加,制造業再迎春風。2010年起,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開始小幅攀升。特朗普新政對召回海外制造商態度強硬,預計美國制造將迎來新拐點。



美國通用提出“工業互聯網”計劃,倡導產業鏈效率提升。2012年,美國通用率先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與美國政府的“再工業化”戰略舉措相呼應,隨後美國制造業與IT巨頭紛紛抱團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工業互聯網”主要含義是,通過高性能設備、低成本傳感器、互聯網、大數據收集及分析技術等的組合,大幅提高現有產業的效率並創造新產業,其側重點主要在於借助互聯網的優勢,使制造業的數據流、硬件、軟件實現智能交互,通過大數據實現智能決策,提升美國制造業生產效率。經過美國通用測算,若生產效率提升1%,美國關鍵產業,包括航空、電力、醫療、鐵路和石油天然氣等,在未來15年內將節省2760億美元的生產成本。美國的“工業互聯網”與“德國工業4.0”本質含義基本相同,但側重有所不同。



中國制造2025:政府推動+企業參與,智能制造空間大


人口紅利喪失,我國同樣面臨著成本控制問題。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喪失,人工工資不斷上升對制造企業的成本端構成較大壓力。社科院發布的《藍皮書》指出,在2020年之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幅相對放緩,年均減少155萬人;之後一個時期減幅將加快,2020-2030年將年均減少790萬人,2030-2050年將年均減少835萬人。制造行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與勞動力人口的快速下降對企業的生存產生嚴重威脅,倒逼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生產成本的飆升正在蠶食著中國制造業在世界上的競爭力。美國咨詢公司BCG通過對全球前25名出口經濟體在2004-2014年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一些過去制造業成本較低的經濟體由於制造業工資、勞動力生產率、能源成本和匯率等因素,正慢慢在國際市場上喪失優勢,這其中就包含了中國。據數據顯示,中國在2004年到2014年之間,中國在成本競爭力下降了5%-9%,中國相對美國的工廠制造業成本優勢已經減弱到5%以下。



國內“機器換人”不斷推進,進一步利好機器人、工業軟件行業。人口紅利的消退,用工成本的上升,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以及東南亞低成本競爭的雙面夾擊,都不斷壓縮著我國傳統制造業的生存空間。為了降本增效,由政府力推、企業力行的“機器換人”潮正加快部署中,廣東、浙江、福建等制造業大省不斷從省級層面推動“機器換人”,完全由機器人來代替人工進行生產的“黑燈工廠”不斷湧現。“機器換人”的不斷推進,進一步加速我國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行業成長,對我國機器人、工業軟件企業形成利好。



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口依賴性強,中國制造2025推動國產替代。中國持續多年大規模進口工業機器人,2011-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口量連續5年世界第一,工業機器人進口額連續5年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工業機器人進口大國。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口量達4.68萬臺,金額合計8.05億美元。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為49臺/萬名工人,而全球平均水平為69臺/萬名工人,韓國則高達531臺/萬名工人。較低的機器人使用密度說明我國制造業自動化水平仍然較低。



基於國情提出中國制造2025,解決制造業現實困難。“中國制造2025”戰略在2015年兩會提出,與德國工業4.0戰略出臺時間較近,因此被看作中國工業4.0計劃。但兩個戰略差異巨大。從信息化水平看,我國信息化與工業的融合度較低,整體企業尚處於工業2.0到工業3.0過渡的時期。各個行業的信息發展水平不夠均衡,信息化程度存在較高差距。部分行業已經進入工業3.0自動化時代,而少數企業,如華為,甚至已經進入工業4.0時代。“中國制造2025”戰略不僅期望推進我國制造業進入工業4.0時代,同時也力圖改變我國低端、粗放、資源依賴性的制造局面,並加速我國信息程度較高的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升我國工業自動化程度。我國在2015年這個時間點提出該戰略,一方面是因為隨著發達國家對制造業提出更高要求,我國必須緊跟步伐;另一方面希望借助世界制造業複蘇的春風,不斷發展制造技術,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實現從制造大國轉身制造強國的夙願。



投資邏輯


預計我國“工業4.0”快速推進,工業軟件、機器人、物聯網、智能物流是四大投資主線。雖然我國處於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的階段,但我國制造業體系完備,工業產品市場規模大,我國2016年GDP高達74.41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0%。在我國,更加適應市場發展趨勢的工業4.0概念落地擁有廣闊的上遊、中遊、下遊與終端空間。同時,我國政府積極推動,推出《中國制造2025》等利好政策,我國“工業4.0”相關的工業軟件、機器人、智能機床、物聯網、智能物流標的將充分受益。



從工業軟件、機器人、物聯網、智能物流四大投資主線出發,我們建議關註國內機器人龍頭機器人率先布局物聯網智能燃氣表的金卡智能,提供整套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黃河旋風,重點布局智能物流的諾力股份。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