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外酷炫】蘋果發布會,3D打印小提琴,3D打印食物,藝術水龍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0/149312.html

文/蒲鴿

 

再說一說蘋果發布會

 

昨晚,蘋果終於在萬眾矚目之下召開了發布會。簡單回顧一下亮點:

 

 

Apple與HBO首次展開合作,Apple盒子僅需69美元。

 

12寸的MacBook Air采用視網膜屏,觸摸板較之以前更大,且配備四個感應器用於識別輕點和重按的不同功能。新的12寸MacBook Air為史上最薄款,最厚部分僅13.1mm,比現有11寸MacBook Air還要薄24%,重量僅2磅(約907克)。

 


厚度及重量的減少,必然帶來整個機身的改變。因此,鍵盤采用蝴蝶結構,一改往日的剪刀結構,減輕厚度的同時單個按鍵比之前更大。續航能力提高至9小時。無搭載風扇。

 

至於Apple Watch,並無太多驚喜。黑馬哥在前幾日以及昨天的《海外酷炫》欄目中已經提前對蘋果的這款新品進行了曝光。發布會只是一一贅述了一遍。如需回顧,請翻閱3月9日微信公眾號創業家雜誌《Apple watch的全型號曝光》及3月4日i微信公眾號《取代“錢包+鑰匙”,請在這里看看Apple Watch的野心》。

 

唯一和之前所曝消息不同的是價格。庫克在發布會上宣布的基本款起價$549較之前曝出的價格$649便宜,但定制版確實$10,000起價,而之前曝出的價格是$6999。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ResearchKit,這是蘋果全新的醫療數據平臺,依托龐大用戶基數及貼身實時不間斷監測優勢,目前已開發App監測糖尿病、帕金森、阿爾茨海默、乳腺癌、哮喘等病癥,旨在為醫療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以改善當前數據範圍局限時間間斷等問題。黑馬哥隱隱約約覺得醫療數據會因蘋果的加入而大為改善,里面蘊含大量的機會,未來的醫療模式必經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醫療數據,蘋果公司為保障用戶隱私不會對其進行截取,只是作為通道。這讓黑馬哥或多或少舒了一口氣,不過數據就像金礦,這麽一塊香餑餑放在眼前卻滿有情懷地視而不見,蘋果做得到麽?

 

 

蘋果就說這麽多。考慮到今天,大家會被蘋果刷屏,黑馬哥除了蘋果外,特意準備了些別的新鮮玩意兒,就當換換腦筋吧。

 

水龍頭上的藝術

 

水是一種液態的存在,但這並不能妨礙水流被塑造成繽紛多彩的形狀。就讀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中國學生邱思敏設計了一款水龍頭,不僅比一般龍頭節約多達15%以上的用水量,還能讓水流變得藝術,優雅地傾瀉下來。

 


這款概念水龍頭名叫Swirl(旋轉),采用雙渦輪的結構,噴嘴鑿有不同樣式的小孔。由於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旋轉著往下流動會帶動渦輪的旋轉,渦輪的旋轉結合噴嘴的不同小孔樣式便形成了不同形狀的水流。

 

參考來源:cnet.com

 

形狀奇特的3D打印小提琴

 

 

圖中的這個家夥像不像一個高科技武器?還真不是,這是一個靠3D打印出來的樂器--小提琴。黑馬哥能想象到你一副愕然的表情。

 

這個家夥不僅在形狀上與傳統的小提琴大相徑庭,連弦都從4根減到只剩2根。這樣的結構據說是為了用一種新的方式增強音效。

 

這款小提琴由來自Monad建築工作室的設計師和Eric Goldemberg和Veronica Zalcberg聯合音樂家Scott F.Hall共同打造,並將於今年4月16-17日亮相紐約3D打印展。

 

其實小提琴只是這一套3D打印樂器中的一員,其他成員還包括大提琴,澳大利亞土著木管樂,龍角號,單弦的中音電吉他。

 

參考來源:cnet.com

 

中風病人的福音

 

想要恢複中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漫長而艱巨的康複治療。不過近日,英國豪特福德郡大學研制出一款機器手套,旨在通過適當的運動幫助中風病人得到恢複。

 

 

這款手套花費了研發團隊三年多的時間才初見成效。手套綁在手腕上,並將部件與每個手指相連,通過一套特制的軟件遊戲,手套會帶動中風病人的前臂,手腕和手與遊戲進行配套運動。有的遊戲是通過讓病人彎曲手腕從而控制手掌,將遊戲中的魚兒吃掉。另外一個遊戲是通過移動手掌和手腕來控制鱷魚向左或向右繞過障礙物。還有一個遊戲是通過彎曲手腕和胳膊肘來控制小球穿越迷宮。

 

病人的表現會以數據的形式即時傳送給醫生,以便隨時調整或改進治療的強度和方式。

 

看著這些智能儀器,黑馬哥心里真是高興啊。讓科技更多造福人類吧。

 

參考來源:cnet.com

 

3D打印食物

 

對,你沒有看錯!

 

來自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畢業生Rutzerveld多年來一直研究3D食物打印。近日,他實現了3D打印的小花園,非常有意思,不過一口就可吃掉。

 

 

打印的過程是這樣的。用可食用生面團打印出一個圓形的鏤空架子,在架子的外面塗上一層煮脆的面團,架子里面是海藻膠質打印的供蘑菇等生長的“土壤”。幾日後,這些孢子便可發芽,然後整個小花園可被吃掉。

 

 

據Rutzerveld稱,考慮到食品安全和食物生產,這項技術對發展中國家尤為有利,不僅可以讓食物的生產速度大大加快,還能避免浪費,並且節省倉儲空間。

 

目前,這項技術還有很多難點需要攻破。除了有機物質的選擇外,如何設定軟件程序並結合3D打印的硬件制造將是最亟需解決的問題。當然,這項技術想要普及還需要10年時間。黑馬哥想說,這麽長的時間,應該夠養成人們吃膠質的習慣了吧。

 

參考來源:wired.com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