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經濟學人:股市為何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18

股市(沒說A股)2013年完美收官,若包括分紅在內,標普500指數投資者的回報率超過30%。美國經濟增長趨勢似乎印證了投資者對股市的樂觀,美國三季度GDP上修至增長4.1%(詳見華爾街見聞報道)。 經濟學人認為,即便如此,這幅美好圖景還是事有蹊蹺。經濟增長利好股市,因為健康的經濟應能提振企業利潤。但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企業利潤增長顯著放緩。美國三季度企業總利潤增長392億美元,遠不及二季度增長668億美元;而本土利潤增長127億美元,亦低於二季度的378億美元。 所以,2013年股市大漲的原因在於投資者對股市的重新估值,而非企業利潤的基本面原因。標普500成分股的500家企業,2013年總利潤很可能僅增長7.7%,遠遠落後於標普500指數的漲幅。 當然,股市投資者總是有遠見的,所以也許他們的樂觀情緒來自對2014年企業利潤的看法。理論上如此,但事實卻不同:分析師在整個12月份都忙於下修2014年企業利潤預估…… 鑒於企業利潤占美國GDP比重達到二戰以來最高,利潤增長放緩一點兒都不令人感到意外。但又引出另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點。新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教授(Robert Shiller)表示,從周期性調整後的市盈率這一最佳長期衡量標準來看,美國股票市盈率為25.4,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 這代表什麽?以個股為例,答案就很清楚:一家公司享有非常高的市盈率,說明投資人普遍相信該公司未來每股盈余將快速成長,以至數年後市盈率可降至合理水平。但美國企業身處於這樣一個時代:利潤已經處於歷史高位,但增長似乎正在放緩。 對於該矛盾最常見的解釋是美國的貨幣政策推動股市。美聯儲將短期和長期債券收益率維持在低水平,迫使投資者湧入股市。 2013年股市蹣跚不前的唯一時間點出現在夏季,那時美聯儲首次討論縮減QE規模。但到了12月,美聯儲真的宣布縮減QE規模時,市場已經消化了該“壞消息”。美聯儲QE縮減的規模頗小,且清楚表明,2014年將依然維持極低利率。 不過這又生出另一疑團。央行在貨幣政策上已經耗盡力氣,不僅是量化寬松,還有低水平的利率。過去3個世紀經歷過通縮、大蕭條和世界戰爭,但英國央行從未覺得有必要將利率降低至目前維持的低水平。這表明央行非常擔心自己國家的經濟前景。但投資者似乎確信經濟能複蘇,央行將維持利率在低位;所以,要麽是投資者的樂觀情緒錯了,要麽央行過度悲觀。 這表明2014年股市有受到沖擊的可能:也許經濟增長將令人失望,或者央行可能暗示,退出貨幣政策支持的速度要比投資者目前希望得更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92

【乾貨】《經濟學人》:亞馬遜20年立於不敗之地的秘密

http://www.iheima.com/thread-43465-1-1.html

1994年夏天,傑夫•貝索斯辭去了在華爾街的工作,與妻子麥肯齊•貝索斯一起飛往德克薩斯州的沃思堡,並在那裡租用了一輛轎車。在麥肯齊駕車開往太平洋西北岸的途中,傑夫在車上萌生了創立一家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售貨目錄零售公司。隨後,一個位於西雅圖郊區的車庫成為了亞馬遜的首個辦公場所。而在此一年以後,亞馬遜就售出了該公司歷史上的第一本書。

此後,全世界都見證了一家圖書銷售網站的崛起,並認為亞馬遜終究還是一家在線書店。然而,貝索斯的雄心卻遠不僅於此。圖書確實是進軍在線零售業的一個好渠道:一旦熟悉了在線購書的流程,人們還會購買更多的其他商品。亞馬遜將因此能夠抓取到關於消費者需求的更多數據信息。如果有人對所購買的商品發表了評論,此舉還會豐富其他購物者的購物體驗。貝索斯還發現了產業內的一個良性循環:低價格能夠提升銷量從而吸引客戶和商家,而高銷量反過來又促進了價格的下跌。只要公司將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那麼這一良性循環就能夠為公司帶來增長。貝索斯一開始將公司的名稱註冊為「relentless.com」(意為「冷酷無情」網站)。雖然這個名字多少欠缺些感情,但卻很好地突顯了貝索斯當時的雄心壯志。

購物手機橫空出世

亞馬遜在今年6月18日推出了該公司首款智能手機Fire Phone,此舉再次對貝索斯的雄心進行了完美地詮釋。除了擁有纖細的外觀設計,Fire Phone還在多個方面擁有突出的個性設計,3D屏幕就是其中之一。而物體識別功能Firefly更是可以識別具體的物體、二維碼、圖像、聲音、視頻等信息,然後還可以指導用戶在亞馬遜網站上購買相關的識別產品。如果真如設計得一樣,Fire Phone完全有能力將手機變為購物的窗口。

亞馬遜總是能夠預知消費者閱讀和購物習慣的轉型趨勢,並及時做出反應。通過推出類似iPad的平板設備、電子書閱讀器和用於播放流媒體視頻的電視機頂盒等產品,亞馬遜開始與蘋果和谷歌展開直接競爭,而蘋果和谷歌也同樣向消費者提供硬件產品、數字內容和服務產品。亞馬遜希望其產品的功能和質量能夠成為主要賣點,從而讓該公司的硬件設備具有與在線商店相同的消費吸引力。然後,消費者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購買其他周邊產品。



根據零售媒體Internet Retailer公佈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在美國市場的在售商品種類多達23萬種,是沃爾瑪在售商品種類的約30倍。作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也擁有增速迅猛的在線業務。去年,亞馬遜的全部年營收為745億美元。不過,如果將其他廠商通過亞馬遜第三方交易平台Marketplace銷售的產品計算在內的話,亞馬遜的年營收還將接近翻一番。儘管已經成為全美最大的在線零售商,但亞馬遜的年營收增速仍然高於電子商務市場17%的平均水平。而在歐洲和日本市場,亞馬遜也同樣是頂級在線零售商,並開始佈局中國市場。按照去年的年營收計算,亞馬遜是全球第九大零售商。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Retail的預計,截至2018年,亞馬遜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零售商。

除了在網絡零售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外,亞馬遜還開闢了另外兩大具有顛覆性的業務。Kindle電子書閱讀器率先把人們的閱讀對象從紙質圖書轉移到了電子書,目前美國電子書市場的年營收規模在全美圖書市場的佔比已經超過10%,而亞馬遜也成為美國電子書市場的領導者。亞馬遜還在2006年推出了基於云計算技術的即用即付(pay-as-you-go)服務,而目前這款名為Amazon Web Services的云服務的年營收已達90億美元,並大大降低了公司成立和運營的技術成本。

亞馬遜還擁有令多數競爭對手羨慕不已的另一項優勢:非常具有耐心的股東。去年,亞馬遜實現淨利潤僅為2.74億美元,與其年營收和高達1540億美元的市值相比簡直是不值得一提。儘管在近期略有下挫,但亞馬遜的當前股價與去年每股收益的比率仍超過500倍,這一比率更是同期沃爾瑪的34倍。亞馬遜的核心零售業務盈利不多,淨利潤大多來自在亞馬遜第三方交易平台Marketplace上的獨立商家。

亞馬遜的成功也給自己樹敵頗多,其中就包括被其無情的低價策略擊垮的競爭對手,有些對手甚至直接被亞馬遜收購。亞馬遜曾因為壓榨倉庫員工以及在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避稅行為而備受指責。法國文化部長更是將亞馬遜視為「實體書店消失」的罪魁。對於身為傳統出版商Hachette股東的美國著名喜劇演員史蒂芬•科拜爾來說,貝索斯簡直就是「貝索死神」。

全力打造Prime會員服務



亞馬遜目前擁有約2500萬Prime服務會員,這些會員只需每年支付一定的年費(美國99美元,英國79英鎊)就可以享受全年購物免郵費活動以及更多的數字內容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商Channel Advisor的斯科特•維果認為,亞馬遜Prime會員的年消費支出約為非會員的四倍,並佔據亞馬遜平台上所有消費者支出的50%。

亞馬遜推出的很多活動都是旨在增強Prime服務的粘合度。今年4月,亞馬遜打包購買了美國有線電視公司HBO出品的電視劇集供Prime會員免費觀看,支付金額估計在2億美元到2.5億美元之間。今年6月12日,亞馬遜為Prime服務新增了100多萬首歌曲。亞馬遜還針對Prime會員自己開發節目內容,其中就包括數部兒童電視劇。如果擁有Kindle閱讀器或平板電腦,Prime會員還可以「借」書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這樣慢速讀者就再也無需為此付費了。

亞馬遜非常在乎消費者是否擁有Kindle閱讀器和平板電腦設備。亞馬遜Marketplace主管塞巴斯蒂安•古寧漢姆表示,從使用台式機購物向移動購物的轉型是「整個電子商務領域的第二股大潮流」。而亞馬遜的電子設備正在努力抓住這一發展趨勢。

從剛開始只能閱讀電子書的Kindle閱讀器到可以進行購物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再到如今的Fire Phone智能購物手機,亞馬遜在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諾言。與競爭對手蘋果和谷歌的設備相比,亞馬遜的硬件設備非但毫不遜色,而且還具有價格優勢。亞馬遜並不想從硬件設備銷售中盈利,而是想把硬件設備與該公司的其他服務進行完美整合,使硬件設備成為進入亞馬遜購物天堂的載體。亞馬遜為Fire Phone購買者提供Prime服務一年免費會員資格,目的是鼓勵消費者熟悉亞馬遜的流媒體服務和免費寄送服務。

除了電子書閱讀器市場以外,亞馬遜在其他硬件設備市場的表現還很難讓人感到滿意。蘋果和谷歌的平板電腦銷量很輕易地就超過了Kindle Fire,其中的部分原因在於亞馬遜在線應用商店裡的軟件數量還遠不及這兩大競爭對手。不過,Fire Phone的推出表明亞馬遜並未放棄硬件設備市場。電子商務軟件公司Mercent的埃裡克•貝斯特表示:「對購物者的爭奪大戰將在手機端上演。」而亞馬遜認為在這一市場佔有一席之地至關重要。

亞馬遜的競爭對手正在不斷地將所有類型的屏幕變為展示其他商家商品的窗口。谷歌已經開始出售「本地目錄廣告」,旨在引導購物者去附近的商家購物,這種在線零售業務省去了倉儲中心和卡車運送的很多成本。谷歌甚至還為購物者提供類似亞馬遜網站上的圖片和價格,用以豐富自己的搜索結果。在谷歌發力在線零售業務以後,貝斯特已經注意到亞馬遜Marketplace營收增速的下滑趨勢。

成功源於始終堅持

部分業內人士將谷歌視為亞馬遜的最大威脅,但也有人指出擁有電子商務業務的沃爾瑪才是亞馬遜的真正敵人,因為沃爾瑪的電子商務營收增速已經超過了亞馬遜。而中國的阿里巴巴也將通過IPO籌集到大筆資金。社交電子商務初創網站Wanelo也成為新一輪網絡電商的佼佼者。而移動購物平台Instacart甚至已經推出了商品「一小時送達」服務。

面對來自市場的種種挑戰,貝索斯一直堅持亞馬遜繼續以「用戶導向」的發展戰略。貝索斯在1997年亞馬遜上市時就曾經致信股東,提醒他們亞馬遜只能採取長遠發展戰略。不過,堅持長遠發展戰略需要投入大筆資金。亞馬遜之所以在公司成立早期能夠與零售商合作共贏就是因為該公司當時沒有建設和維護倉儲的資金壓力。而目前大量倉儲中心和數據中心的建立也改變了亞馬遜的資金鏈關係。而現在龐大的實體倉儲能力則成為亞馬遜對商家的主要吸引力。富國證券分析師馬特•波莫指出,與傳統零售商相比,目前亞馬遜的資金支出依舊相對較少。然而,亞馬遜已經徹底告別了資金無壓力的時代。

波莫表示,在過去五年裡,亞馬遜的累計自由現金流達到100億美元,而同期的累計淨利潤卻僅為29億美元。對於一家市值高達1540億美元的公司來說,這點淨利潤確實是微不足道。然而,投資者卻一直寄希望於亞馬遜的快速增長能夠提升淨利潤水平。證券研究機構Wolfe Research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與龐大的營收數字相比,亞馬遜的股價有些低的離譜。

在去年接受電視台採訪時,貝索斯承認亞馬遜模式「總有一天會被顛覆」,但他希望這一幕不會在他有生之年上演。至少這一幕很難在近期出現,這倒不是因為亞馬遜總能做出正確的決策,而是因為貝索斯押注客戶、投資者耐心、科技和規模化的決定似乎已經收到了回報。而且,貝索斯一直選擇甘冒一切風險地始終堅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659

經濟學人:余額寶“危險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378

(原文載於《經濟學人》,華爾街見聞整理) 當阿里巴巴推出余額寶的時候,人們曾寄予厚望,認為這家電子商務公司將會在中國僵化的銀行業掀起一場革命。它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但過去一個季度余額寶的表現卻讓人們不得不擔心,余額寶已經跨入了一個相對危險的境地:收益率下滑,吸引力不再,投資策略更加冒險。 (上面左圖為各季度的余額寶資產不同期限資產的比例;右圖藍線為余額寶資金流入金額,褐線為余額寶投資產品的平均期限) 余額寶已經一歲了,過去一年它的增長令人艷羨。阿里巴巴去年六月啟動了這只貨幣市場基金,到今年二月份,余額寶的用戶就達到了8100萬。《金融時報》指出,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中國股市活躍賬戶數量7700萬。截至今年六月底,余額寶管理的資金規模已經達到5740億元,是中國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在全球也是最大的之一。 余額寶受熱捧的原因很簡單。中國政府對存款利率設有上限,但阿里巴巴有效的突破了這一障礙,讓儲戶的錢得以直接進入沒有利率上限的銀行間市場進行投資。從儲戶的角度來看,他們的選擇是顯而易見的:要麽把錢存在銀行里,一年期利率只有3.3%,要麽存在收益甚至高出兩倍的余額寶里。而且,余額寶存錢和取錢要方便得多。 去年,余額寶經理們的日子很好過。中國銀行業流動性吃緊,銀行間短期存款利率高企。這對於余額寶的成功有很大幫助,因為其可以很輕松的提供高回報和即時存取。但從今年開始,央行開始穩步向銀行系統釋放流動性,貨幣基金市場的利率從5%大幅下降至3%左右。 余額寶是如何應對的呢?正如上圖所示,它開始購買期限更長的產品。2013年三季度時,余額寶70%的資金投資於60天以下的產品,而到了今年二季度,這一比例下降到43%。與此同時,期限超過90天的產品在其資產配置中的比例飆升至33%,較一季度時的30%進一步增加。換句話說,為了繼續提供高收益,余額寶已經開始出現期限錯配的跡象。而這正是金融不穩定性的重要原因。 不僅如此,余額寶還開始越來越多地投資帶有回購協議的資產,中國銀行業常常通過這種結構投資一些高收益的表外貸款產品。一季度時余額寶投資該類產品的比例為3.5%,二季度飆升至9%。聯昌國際(CIMB)分析師Trevor Kalcic評價稱,余額寶“越來越像影子銀行了”。 即便采取了以上策略,余額寶的收益率仍然一路下滑,正如下圖所示: 余額寶的年化收益率已經從去年的超過6%下降到了如今的略高於4%,僅比正常的銀行存款利率多一點,而且相比於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再具有吸引力。 如今, 儲戶們又開始尋求其他的渠道。流向余額寶的資金開始萎縮。2013年四季度和2014年一季度分別有1300億和3560億元進入余額寶,但二季度銳減至330億。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去年曾放言,“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他們”。從這個意義上說,余額寶做到了。阿里巴巴不僅帶動其他科技公司推出“類余額寶”產品,還迫使銀行也推出了更多投資產品。在推動銀行更具競爭力方面,馬雲理應得到大家的掌聲。但如果余額寶自己陷入困境,掌聲可就沒法長久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33

《經濟學人》:全球最宜居的十大城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940

《經濟學人》雜誌經濟信息部(EIU)公布了本年度宜居城市調查的結果。本調查可以用作員工外派“艱苦津貼”的依據。(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很顯然,公司不需要為派往墨爾本的員工支付“艱苦津貼”。墨爾本連續第四年被宣布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這個澳大利亞的文化中心有著最好的醫療、基礎設施和教育。而其謀殺率為每10萬人中3.1人,遠低於全球6.2人的平均水平。

在對穩定性、文化和環境等因素進行打分後,墨爾本的總分為97.5。而排名第二的維也納分數為97.4分。除了文化和環境這一項,維也納和墨爾本在其他項目上完全同分。

前10名的名單自2011年以來沒有發生改變,經濟學人的調查針對全球140個城市。

10大最適宜居住的城市

1. 墨爾本

2. 維也納

3. 溫哥華

4. 多倫多

5.阿德萊德、卡爾加里

7. 悉尼

8. 赫爾辛基

9. 珀斯

10. 奧克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72

《經濟學人》:全球最不宜居城市Top1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84

《經濟學人》雜誌社下屬的經濟學人信息社(EIU)調查了全球140個城市,對各城市的醫療、教育、基礎設施、穩定性、文化及環境等進行打分,最終得出了2014年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調查結果顯示,越是動亂頻發的城市排名越靠後,因為軍事和政治沖突會影響醫療、基礎設施等其他宜居因素。由於旨在選出人們有意前去旅遊或居住的城市,調查事先排除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和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等沖突熱點地區。

本年度宜居城市榜單上排名倒數的10個城市中,非洲占了6個。排名倒數第一的大馬士革因受敘利亞內戰影響,得分較去年評選時下降了7.8%,成為經濟學人宜居性調查“有史以來評分降幅最大的城市”。

十大最不宜居城市:

10.阿比讓(科特迪瓦首都,非洲)

9.的黎波里(利比亞首都,非洲)

8.杜阿拉(喀麥隆,非洲)

7.哈拉雷(津巴布韋首都,非洲)

6.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首都,非洲)

5.卡拉奇(巴基斯坦,亞洲)

4.拉各斯(尼日利亞首都,非洲)

3.莫爾茲比港(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大洋洲)

2.達卡(孟加拉國首都,亞洲)

1.大馬士革(敘利亞首都,亞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60

《經濟學人》:普京如何導演烏克蘭攻防戰大逆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69

俄羅斯,烏克蘭,普京,北約,NATO

很難說俄羅斯到底何時開始秘密入侵烏克蘭東部,那也是這種行動一個神秘之處。可這個秘密從8月14日起開始慢慢公開化。(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8月14日那天,烏克蘭政府聲稱,已摧毀一批運載彈藥的俄羅斯軍車。七天後,北約的衛星拍到,一批原駐俄羅斯瀕臨黑海城市Krasondar的部隊攜自行火炮正在行進,他們出現在貫通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與盧甘斯克州的公路上。又過了四天,到8月25日和26日,通往頓涅茨克的公路上也出現全副武裝的俄羅斯縱隊,他們魚貫穿越靠近烏克蘭東部城市Amvrosiyivka的邊境,還有些縱隊則是在去往亞速海沿岸的烏克蘭城市Novoaszovsk的路上。

從這個角度看,俄軍出動地面部隊的跡象昭然若揭,這些活動正是因烏克蘭東部的戰亂而起。今年夏初,烏克蘭政府軍打擊俄羅斯支持的烏東部非正規武裝連連獲勝。如今,面對一些顯然更專業的軍隊,政府軍節節敗退,上演了功敗垂成的戲劇性一幕。9月3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一改幾天前咄咄逼人的態度。他宣布,與此前視為死對頭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已就“永久停火”的條款達成一致。

普京的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無疑註意到波羅申科的絕望,卻駕輕就熟地否認了對方的說辭。佩斯科夫承認,兩國領導人確實曾經交談,談到了“為制止流血事件……應該采取的行動”,找到了一些共同的立場。可他說,俄羅斯當然並非涉事沖突方,所以很難介入停火協議。

而在幾天後,普京又宣稱自己有一套終結戰爭的計劃,說烏克蘭境內的多邊聯絡組(Trilateral Contact Group)應該在9月5日的明斯克會議上討論這套計劃。他口中的這個聯絡組由俄烏兩國政府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的談判代表組成。

利劍出鞘 直指黑海

普京的和平計劃需要烏克蘭政府軍撤離與烏東部分裂勢力爭奪的地區,那將證明波羅申科的部隊戰敗,也為頓巴斯獲得一定程度上自治的相關談判奠定基礎。頓巴斯是烏東部頓涅茨克州產煤區。俄羅斯希望引導該地區走上“自治”的道路,這樣一來,便可以讓烏克蘭大部地區盡由俄方掌控。同時,由於沖突雙方幾乎都沒有任何支持地面停火的暗示,烏克蘭東部的戰鬥還會繼續。

烏克蘭政府稱,烏東部的分裂武裝成功地從政府軍手中再次奪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附近的多個城鎮,他們得到俄軍四個營的戰術部隊支援,那些部隊共約1600人,裝備了現代化的重型武器和地對空炮彈。盧甘斯克機場此前堪稱烏克蘭政府控制區的橋頭堡,而今這一戰略要地又淪入分裂勢力的叛亂武裝之手。過去五個月爭奪戰期間,頓涅茨克機場大部分時候都在烏克蘭政府軍掌控中,如今那里可能也徹底淪陷。

不僅如此,烏克蘭政府還發現俄軍開辟了通往南部的第三戰線,意圖讓那些往更北方向攻打分裂武裝的烏克蘭政府軍分散兵力。8月27日,烏東部分裂武裝將政府軍趕出了烏東南端的邊境城鎮Novoazovsk。烏克蘭政府官員稱,對政府軍的攻擊來自俄羅斯境內。俄方官員否認這一指控。那些占領Novorossiya的叛亂分子自稱未來建立的國家名為“新俄羅斯”,現在他們的坦克上高掛Novorossiya或者“新俄羅斯”的旗幟,已經朝獨立的美夢邁進。

在烏克蘭政府看來,入侵者訓練有素,配備重型武器,本國的政府軍不是他們的對手。二十年來,烏克蘭放棄了全球第三大核武器庫的資源,換來俄羅斯、美國和英國的安全保障,對國防力量幾乎毫無投入,難以組織有效的軍事打擊。直到今年3月,俄軍長驅直入原屬烏克蘭的自治區克里米亞,烏克蘭的國防部長才告知議會,國內可能僅有6000名步兵能隨時準備戰鬥。 目前烏克蘭參戰的兵力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總統波羅申科已經再次發出征兵令。可這個國家的軍隊不得不學習怎樣履行保家衛國的使命。而且,他們的大部分武器都是前蘇聯時期制造的“老”兵器。這支軍隊連防彈衣和醫療急救箱這類基本的軍需品都供應不足。

烏克蘭正規軍與誌願武裝之間缺乏溝通,頓涅茨克不遠處的城鎮Iloviask滯留了多支小規模的誌願軍。約7000名烏克蘭政府一方的士兵因此成為分裂勢力的階下囚。 “頓巴斯民兵營”(Donbas Battalion)就是受困於此的一支烏克蘭自衛武裝。該武裝的領導人謝曼申科(Semen Semenchenko)小有名望,他在Facebook上發帖公開指責烏克蘭正規軍的統帥,呼籲在首都基輔的國防部所在地門前舉行示威。他說:“就算功勛卓著的將領們放棄(我們營),我相信烏克蘭人民也不會答應。”事後,一千多名示威者的確齊聚國防部辦公樓外表示抗議。

戰或不戰?波羅申科騎虎難下

烏克蘭國內腐敗橫行,裙帶之風猖獗,國防系統也充斥無能之輩。烏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執政時期掌權的官員忠誠度可疑,引起國防部內部出現里通外國的“第五縱隊”傳言。今年春季曾在烏臨時政府任副國防部長的波利亞科夫(Leonid Polyakov)表示,新一屆烏克蘭政府尚未采取“果斷的行動清理門戶”。可是,烏克蘭的部長已經走馬燈似地連番換人,頻繁的高層人事更叠令本已無法正常履行職能的各政府部門更加混亂。

波利亞科夫認為,烏克蘭本國有足夠的人力投入國防,也有足夠的裝甲武器、輕武器和炮彈自衛。可關鍵在於,烏克蘭缺少一支現代軍隊的特征,包括安全的通信,空軍和空中偵察能力。英國智庫沖突研究中心(CSRC)的主管Keir Giles認為,俄軍不但訓練有素,而且最近經歷了現代化的洗禮,其精銳部隊第76空降師顯然是目前軍事活動的先頭部隊。面對這樣的俄軍,烏克蘭是在對抗自己無力匹敵的對手。

在缺少外援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烏克蘭公民行動起來,幫助重建本國軍隊。新一批募捐機構已經募集數百萬美元,用於購買從絕緣睡袋到急救箱等各類軍需物資,讓烏克蘭首都基輔倉庫的誌願者被派往前線作戰以前得到這些裝備。其中一家機構“鳳凰之翼”甚至開始籌款購買無人飛機及改裝那些被遺棄的飛機。今年8月30日,該機構資助的首架二手Antonov AN-26 渦輪螺旋槳飛機成功起飛服役。雖然表面漆得非常漂亮,但那架飛機已經是1979年出廠的“老爺機”。

在烏克蘭內戰前線,許多作戰任務都落在誌願軍身上。這些武裝力量也是雙刃劍。基輔研究機構Centre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Research的主管季姆丘克(Dmitry Tymchuk)說,這些準軍事部隊給烏克蘭政府軍帶來了“極大的鬥誌”。可那些戰士並不隸屬政府,他們自行購置武器和補給,名義上他們屬於烏克蘭的“國家警衛隊”,但他們的領導人都“根據自己的計劃”行動。

誌願武裝的愛國熱情使波羅申科的處境更尷尬。烏克蘭議會選舉將在10月末舉行。季姆丘克預計,各誌願武裝的領導者會成為對政治權力有各自設想的勢力。基輔一家智庫Razumkov Centre的軍事計劃主管Mykola Sungurovskyi認為,誌願武裝“在烏克蘭社會有很強的影響力”。

Sungurovsky 還認為,對這些武裝來說,烏克蘭獨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假如誌願武裝反對停火,毫無軍方背景的波羅申科就很難在國內推行停火的方案,也難以得到現任總理亞采紐克(Arsenyi Yatsenyuk)的幫助。亞采紐克是波羅申科競選總統的對手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的盟友。他反對普京的和平計劃,稱它“企圖在北約峰會和新一輪對俄制裁到來以前迷惑國際社會”。

波羅申科也許很贊同亞采紐克的觀點,但普京可沒給他留下任何有利的選擇。普京本可以選擇任由親俄分裂武裝在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的據點內自生自滅,最終更有說服力地否認俄羅斯推動了烏克蘭境內越來越激烈的流血沖突,卻選擇了讓行動升級。普京已經全力以赴,他給波羅申科發出的信號再明確不過。

那信號就是:無論烏克蘭在戰場上怎樣努力,俄羅斯都會變本加厲還以顏色。這是一場烏克蘭人不可能贏的戰爭。8月29日,在與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José Manuel Barroso)通話時,普京聲稱自己的軍隊兩周就能拿下基輔。俄羅斯政府的顧問稱,這番話純屬西方媒體斷章取義,但他們並沒有提供任何語境能說明,普京這樣提到鄰國的首都也可能是合情合理的行為。

如果波羅申科最終選擇放棄他自認為很緊迫的停火,可能會陷入一場漫長的低水平苦戰之中,寄望於俄羅斯最後感到太過痛苦不堪,難以持續。美國弗吉尼亞州研究機構CAN Corporation的高級研究科學家Dmitry Gorenburg指出,這種疲勞戰術可能持續多年。假如這一戰術的目的是要迫使俄羅斯人知難而退,可能適得其反,反而導致烏克蘭沖突範圍擴大。

黨派分歧加大

假如俄羅斯支持的分裂武裝將勢力範圍拓展到目前控制區以外的地方,他們可能首先沿著克里米亞沿海地區,或者直入中部的烏克蘭腹地,那是是俄烏兩國國防領域爭奪的要地(迄今為止烏克蘭還未俄羅斯制造關鍵的軍用零部件。)這樣的動作會引爆一場黨派戰爭。它會為目前正在醞釀的戰爭鋪路。

在烏克蘭東部小鎮Novoazovsk西面距約半小時車程的港口城市Mariupol,烏克蘭誌願部隊“亞速營”(Azov Battalion)已開始為當地人提供基本的武器訓練,為上述戰爭爆發未雨綢繆。Mariupol這座城市內部已經四分五裂。該市的一些五金工人說希望分裂勢力統治,其他人又在挖護城河以防被分裂武裝占領。有些今年春季支持分裂勢力的市民現在又轉而支持烏克蘭政府,還有些當時力挺政府的卻恰好相反。8月31日,烏克蘭東部Bezimenne鎮臨近的海面上方燃起了滾滾濃煙,那是因為一艘烏克蘭海岸警衛隊的巡邏船被來自海岸的炮火擊中。

這種蠶食式的入侵還遠遠談不上全面戰爭。俄羅斯可能進一步擴大己方的軍事優勢。可那樣的選擇不會對普京有吸引力。建立一座經由Mariupol通往克里米亞的大陸橋需要動用數萬人的軍隊。派駐部隊守衛烏克蘭東部地區也太大動幹戈。即使普京的支持率高達84%,而且幾乎掌控俄羅斯全國的媒體,采取上述行動會產生的傷亡也不會讓他的影響力毫發無傷。

到目前為止,合並克里米亞和在頓巴斯發起戰爭並未影響多少普通俄羅斯民眾。在國家宣傳機器的煽動下,俄羅斯國民選擇支持戰爭。在他們看來,這就像觀看電視比賽時一邊暢飲啤酒一邊為最喜歡的足球隊叫好那樣簡單。在俄軍開始出現死傷以後,俄羅斯的輿論也開始轉變。代表俄羅斯現役軍人家屬的組織“士兵母親委員會”預計,已有約200名俄羅斯士兵喪生,其中100人來自第18步兵旅,其余都隸屬第76空降師。烏克蘭政府稱,在8月13日對一支俄羅斯車隊發起的攻擊中,俄方傷亡慘重。這是俄羅斯政府不希望報導的消息。瀕臨俄羅斯與愛沙尼亞邊境的城市Pskov的一位市政議員公開表示,第76空降師的士兵是因暴徒襲擊而死。

總體而言,無論是俄羅斯軍方還是民間都不希望軍隊出現死傷。獨立民調機構Levada的調查顯示,俄烏發生軍事沖突時將支持政府的俄羅斯民眾占比已經由3月的74%降至41%,反對的民眾占比則是由13%增至43%。

調停部隊註定當炮灰

CSRC的主管Keir Giles認為,普京擁有更多的軍隊可以投入。俄羅斯的指揮官正準備組建一支強大的調停部隊。這支精銳部隊以空降部隊為基礎改編,共有5000人。普京希望以此向波羅申科施壓,迫使他盡快就俄羅斯提出的條款達成協議。俄羅斯政府顧問、國立高等經濟學院國際關系專業系主任Sergei Karaganov指出,俄羅斯政府認為,應該遏制西方軍隊和軍事與政治機構向俄西部邊境擴張。對許多盼望真正成為歐洲一分子的烏克蘭人而言,俄方的這種需求聽起來簡直不可接受,就是他們達成心願的攔路虎。

達成持續的協議需要密集展開外交工作。上月,俄羅斯與美國的專家和一些前任官員在芬蘭的一個島嶼秘密舉行會議,制定了一套初步方案。它包括24個討論的要點,展示了談判桌上可以討論哪些範圍的問題。

那場芬蘭會議的主持人之一、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負責國際和平的副總裁Andrew Weiss認為,即使俄烏政府達成一致,雙方的軍事力量還會體現不同程度的獨立立場,以及使用血腥暴力手段的觀念,這些都會最終導致協議難以實行。

無論是達成和解,承認普京定下的避免烏克蘭加入北約等紅色警戒線,還是像阿布哈茲(Abkhazia)與南奧塞提亞(South Ossetia)那樣,因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交戰導致當地出現 “凍結沖突”,普京可能都會滿意。而即便烏克蘭政府僅就俄方提出的一項條款做出妥協,烏克蘭國民也會難以接受,普京的和平調解活動將被迫中止。

這樣的僵局會給予普京無窮無盡的機會渾水摸魚,趁機漁利。烏克蘭智庫Razumkov Centre的主管Mykola Sungurovskyi認為:“我們在按普京的規則玩,在根據他的行動回應。那就是危險之處。”

原文來自《經濟學人》Reversal of fortun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63

經濟學人:沈醉資本市場盛宴 不覺世界經濟危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89

美國經濟走強似乎掩蓋了世界經濟放緩的真相。世貿組織(WTO)近日將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4.6%下調至3.1%,將2015年增長預期由5.3%下調至4%。

花旗銀行也毫不吝嗇地下調今明兩年全球GDP增速預期:

將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3.4%下調至3.3%,維持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2.8%的預期不變。

因預期巴西、中國、日本以及俄羅斯等國經濟增長前景疲軟,這已是我們兩個月來連續第二次下調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至此,我們對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已經由今年1月的3.3%下調至2.8%。

《經濟學人》認為,即便是在下修之後,WTO的預期仍偏樂觀。今年上半年,全球真實貿易量僅增1.8%,WTO的預期無疑已經假設了下半年貿易增長會反彈。

如下為上半年各地區的貿易增長數據:

亞洲出口同比增長4.2%,進口僅增2.1%,貿易比重繼續上升;北美相對平衡,出口增長3.3%,進口增長3%;歐洲相對疲弱,出口增長1.2%,進口增長1.9%;表現最糟糕的是南美地區,出口下降0.8%,進口下降3.4%。

總體來看,發達經濟體對需求的增長貢獻最大。發達國家進口同比增長2.6%,而發展中國家僅增長了0.5%。出口方面,發達國家份額繼續下降,同比增長1.6%,而發展中國家增長了2.1%。

自2010年出現顯著反彈後,世界貿易增速在2012年放緩至2.3%,並於2013年進一步放緩至2.2%。這一下降趨勢很可能在2014年得到延續。

世界經濟到底怎麽了?

新興市場增長放緩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高盛近日將中國2015年GDP增速由7.6%下調至了7.1%。部分地由於中國需求放緩,大宗商品價格普跌。自6月末以來,覆蓋22種基礎商品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跌幅高達12%。

當然,還有其他具體的特殊原因。一季度嚴冬天氣橫掃美國,重挫其經濟表現。4月初,日本時刻17年以後首次上調銷售稅,給經濟造成下行壓力。自3月以來,因為烏克蘭危機,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日趨緊張,雙方的制裁與反制裁打擊了地區經濟和投資者信心。

《經濟學人》稱,讓人吃驚的莫過於:

在大宗商品普跌、發達國家通脹持續低迷和增長預期不斷被下修的背景下(德國IFO信心指數已經連續第五個月下跌了),還有那麽多人認為債券價格被低估。

另外,股市持續、頑固的上漲也令人稱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11

經濟學人揭秘谷歌獨特管理方式:向員工放權,重視想法、失敗和數據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9/146217.html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絡版上周六撰文,對谷歌執行董事長兼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前高管喬納森·羅森博格(Jonathan Rosenberg)合著的《谷歌怎麽工作》(How Google Works)一書進行了介紹,讓外界得以一窺谷歌的獨特管理方式。

以下為文章全文:

作為一項服務,谷歌已經成為人們在線互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這家公司在經歷了16年的發展後,已經擁有了4000億美元的市值,其成就可謂舉世矚目。但在管理層面,谷歌卻采用了與傳統企業截然不同的組織結構,只是很少有人關註過此事。

現在,谷歌的兩位高管對此展開了分析,並且給出了這些管理模式背後的設計邏輯。谷歌執行董事長兼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和前高管喬納森·羅森博格在新書中解碼了谷歌管理方式,以供其他企業學習取經。

谷歌最看重的是有野心的想法,在矽谷,這被稱作“登月”。谷歌領導者經常會努力糾正員工的方向,讓他們不再糾結於10%的提升,轉而把目光放到10倍的改善上去——這就需要他們采取全新的模式,而不只是對現有內容進行優化。多數“10倍”項目都會失敗,但這種概率完全可以接受。

谷歌遵循的第二種管理模式是“快速失敗”。這樣一來,人們就可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向前,甚至有可能借助一些挫折孕育新的成功。從這方面來看,“不斷學習”勝過“博學多才”,因為沒有人能夠預見未來。“叠代是整個戰略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們二人說。

第三則是在決策過程中重視數據,而非經驗、直覺和等級制度。其他書籍也曾探討過谷歌對數據的迷戀,從招聘決策到選擇工具欄的藍色陰影,但只是展開了膚淺的分析。可惜的是,《谷歌怎麽工作》同樣沒有深入闡述這個問題,只是簡單介紹了員工如何通過一套名為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意為“目標與關鍵結果”,借鑒自英特爾的方法衡量自己的成果。

谷歌模式的核心是向員工放權。所有公司的老板都在討論這一問題,但這家搜索巨頭卻在真心落實這種模式。他們已經設計了一套系統,讓員工的優秀創意可以真正得到落實。谷歌的很多優秀的產品和功能(例如Gmail)都源於此。該公司還設計了一套政策,讓員工將20%的工作時間用於開發業余項目。

這種文化高度重視員工的水平。施密特和羅森博格建議企業效仿研究機構的做法,成立專門的招聘委員會來評估候選人,並決定是否發出錄取通知。這有助於降低一線經理的偏見,並鼓勵員工以團隊方式來思考問題。這樣一來,新招募的員工不僅會忠於自己的上司,還會忠於同事。與其他行業的多數公司不同,谷歌必須給予員工充分的自治權:如果員工感覺發展受阻,便有可能將創造力和野心用到其他地方。

盡管書中並未提及此事,但谷歌的管理理念無疑源自其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職業生涯。他們二人都是年輕有為、目光遠大的技術天才,憑借谷歌獲得了巨額財富,促使該公司敢於承擔其他企業想都不敢想的風險。正因如此,谷歌才拍攝了大街小巷的街景照片,掃描了各種書籍的影印圖片,甚至設計了無人駕駛汽車和記錄眼前一切的谷歌眼鏡。

但有趣的在於,盡管經常自省,但谷歌仍然陷入了很多法律糾紛。還有不少人批評其違背了“不作惡”的信條。要理解這個問題,可以閱讀一下施密特2011年與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的對話。

在阿桑奇看來,谷歌代表了“技術帝國主義”,是一個“龐大的集權惡棍”,象征著“隱私的滅亡”。很多歐洲政府官員也都持有類似的觀點,並對谷歌展開了調查。施密特和羅森博格未能借助此次出書的機會充分闡述該公司在這方面所面臨的困境。

谷歌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拋棄了傳統MBA課程模式:它的成功已經有目共睹。然而,這也恰恰是《谷歌如何工作》的缺陷所在。谷歌的成就令施密特和羅森博格的建議備受矚目,但不容忽視的是,他們的很多經驗只有放在利潤豐厚、增長迅猛的市場中,才最為適用,很多利潤低下的行業無法借鑒——而多數管理者恰恰處於後一種環境。

另外,盡管他們的確給出了一些新穎創意,但偶爾還是會發表陳詞濫調的建議:減少會議、縮小團隊、不用唯唯諾諾之人。雖然他們並沒有公開炫耀,但洋洋得意之情卻溢於言表。事實上,倘若他們能夠透露一些谷歌從最大的失敗中吸取的教訓,或許可以更具教育意義。

谷歌的管理模式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融入各類企業。但多數企業的管理者之所以能夠獲得和保住自己的職位,都是通過穩妥地維護組織模式實現的,而不是頻繁改變。即使了解了本書中介紹的管理模式,也很少有公司願意主動改變。正因如此,我們更有理由為谷歌的獨特成就而贊嘆不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20

《經濟學人》:中國智能手機備戰"攻占全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55

小米,雷軍,智能手機,Apple,蘋果

(上圖雷軍圖片來自路透,全文內容來自《經濟學人》文章Smartening up their act

想了解中國人如何創新?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看中國競爭白熱化的智能手機市場。縱然是稱霸全球的三星和蘋果,到了中國,也會因為本土制造商的圍攻而敗退。如今,中國的智能手機制造商正進軍海外,其國外銷量遠超以往,要打響一場將顛覆全球手機市場的戰役。

中國的這類制造商已經有了開戰的資本。由於推出了成本低卻特色豐富的產品,他們的國內銷量呈爆炸式增長。今年第二季度,這類制造商售出過億部智能手機,占全球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使中國躍升全球頭號智能手機市場。

令人震驚的是,中國的十大智能手機品牌有八家都是本土公司。主打在線行銷的初創公司小米科技已超越三星,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智能手機品牌。下圖可見,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出售手機1540萬部,今年有望售出6000萬部,該公司明年銷量或將達到1億部。

小米,雷軍,智能手機,Apple,蘋果

平價智能手機的興起是中國消費者的福音,許多消費者都將首次嘗試網購智能手機。可中國的制造商不再滿足於為國內市場的份額爭個你死我活。他們越來越多地將目光瞄準了利潤豐厚的國外市場。

今年7月,小米與印度首屈一指的電商Fipkart合作,轟轟烈烈地挺進印度。目前東南亞多數地區都可以買到小米手機,小米方面計劃接下來殺入巴西市場。雖然還未正式登錄美國,但GPS手機定位系統可以追蹤到,美國境內現有將近100萬部小米手機正在使用。因為國外用戶難以正確發出“小米”一詞的讀音,小米甚至將官方網站更名為mi.com,也許目的是要在海外打響新的“米”品牌。

另一家跨出國門的中國制造商是一加科技。一加手機贏得了發達國家市場評論人士的贊譽,該品牌不但性能與各類特色表現一流,售價也僅有約300美元,連最新款iPhone價格的一半都不到。一加的全球總監Carl Pei認為,本公司和對手們不同,生來就是一家立足全球的公司。去年成立以來,一加就將目標鎖定在16個國家,其中包括英美這類頗有挑戰的市場。Pei透露,這使不少人以為一加不是一家中國公司。

此外還有些中國企業,即使在智能手機領域還算新手,他們的業務也早已覆蓋全球。華為此前向一些電信運營商出售的白色手機並未貼上自家品牌,現在正在力推旗下Ascend與Honor兩大品牌。聯想斥資29億美元收購原屬谷歌手機部門的摩托羅拉移動業務,一舉拓展到北美和南美市場。聯想還宣布,計劃推出僅在網上發售的智能手機。

上周,聯想甚至可能收購加拿大智能手機先驅黑莓的小道消息在業內流傳。這倒不可能成為現實,因為聯想海外出售手機已經獲利,對這樣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來說,和日落西山的巨頭聯手幾乎毫無意義。而且,還有人擔心中國政府利用本國科技企業進行間諜活動。這類指控未經證實,卻已導致美國國會將華為與另一家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列入黑名單。也許加拿大的監管機構會因此阻撓一切這類中國企業的交易。

中國制造商成為智能手機界正在興起的力量,但要是離開了庇護這些企業的本土市場,他們還會不會蓬勃發展?一些觀察家持懷疑態度,將這些中國科技企業視為無恥剽竊之徒,認為他們不具備創新的能力,不過是利用狡詐的法律系統漁利,那種系統容忍國內公司侵犯國際專利權,而且免於同世界級的外國同行公平競爭。比如包括安卓操作系統的應用商店等谷歌公司的服務在中國內地就會受限。

蘋果公司的設計總監Jonathan Ive最近的評論聲援了以上批判中國制造商的人士。他認為小米的設計並非衍生設計,還這麽抱怨:“其實就是竊取,是偷懶,我認為根本不能算過關。”小米的一些設計顯然借用了蘋果,借用了iPhone光滑的設計和取悅用戶的界面,連小米那散發個人魅力的創始人雷軍做產品發布演示時那身行頭——上身黑T恤下身牛仔褲都走的是喬布斯的風格。

中國制造商進軍海外的一大威脅莫過於蘋果和三星的訴訟。後兩家業內豪強早就被卷入不光彩的知識產權爭鬥。美國律師事務所科律(Cooley)的律師Benjamin Qiu相信,“小米涉足國際市場可能身處專利侵權訴訟的險境”。可他認為,包括前谷歌高管在內的小米管理層手腕高明,可以在重重危險的驚濤駭浪中安然無恙,因為他們為各種法律和監管方面的戰鬥做好了準備。

Benjamin Qiu指出,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之所以成功開拓海外市場,部分原因就是該公司特別挑選了一位矽谷的律師負責公司法務。除了經驗豐富的律師支持,中國的手機制造商還必須獲得現有專利所有者的特許使用權,累積自己的武器。與發展中國家不同,在發達國家出售手機要嚴格遵循知識產權法規。這些中國企業不得不將四分之一的銷售收入分給專利所有者。建立專利銀行可以減輕這種負擔:聚集強大的武器可能驅散法律訴訟的陰影,必要時可以出售專利或者交換其使用權,避免產生糾紛。聯想最近頻頻出手,斥資向多方收購數千專利,比如日本的NEC、摩托羅拉和一些專利炒家。而最重要的是,中國手機制造商必須擁有自己的發明法寶。華為和中興已躋身全球最多產的新專利申請者行列,這為他們贏得了業內聲譽。

新生代中國制造商有能力在專利戰中立於不敗之地,最有力的理由就是他們成長於催生新創意的激烈競爭與競賽環境。在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場,消費者形成了成本意識,這些廠商被迫降低零部件的成本,提高協議制造的效率,更迅速地采用創新技術。能在這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中國本土制造商的佼佼者便已做了全球巨頭們一較高低的最佳準備。

不可否認,許多中國企業本是通過山寨最先進的國外同行起步。可是,在發達國家,模仿往往是企業創新的起點。蘋果並未發明小巧的音樂播放器和智能手機。喬布斯甚至在Mac電腦過去的總部掛起海盜旗,以此提醒手下創新者要做打破規則的人。如今,中國的科技企業正以驚人的速度經歷從模仿到創新的過渡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496

連英國的《經濟學人》也開始談科技泡沫了 你怕了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0/148492.html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印刷版刊文稱,雖然一個新的科技泡沫似乎正在被漸漸吹大,但即使這個泡沫最終破滅,造成的破壞也將遠小於2000年的.com泡沫。

\以下為文章全文:

如果時光倒流回15年前的12月,距離.com泡沫破裂還有幾周之遙。經歷過那場災難的行業老兵或許已經發現,此時此刻的很多場景與當年有著頗多的相似之處:銀行家和律師被擠出舊金山市中心,所有8層以上的高樓幾乎都被科技公司占據。

2013年,約有五分之一的美國頂尖商學院MBA加盟科技公司,兩倍於常年受人垂涎的投行。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警告社交媒體的價值被高估——但這份論調卻幾乎無人關註,她的前輩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也曾在1999年有過同樣的遭遇。

優秀的公司治理再次變得不受重視。盡管采用了拜占庭式的法律結構,但今年9月在紐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股價還是累計上漲了58%。Uber等創業公司的高管也紛紛展現出無比的傲慢。

然而,按照.com時期的財務指標來看,現在的情況似乎還算不上泡沫。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動態市盈率僅為23倍,遠低於2000年的100多倍。那一年,投資雜誌《巴倫周刊》發表的分析顯示,51家上市科技公司將在一年內燒光現金。今年12月6日,《巴倫周刊》又進行了相同的調查,但卻只發現了5家現金吃緊的上市科技公司。
 

大型企業爭相燒錢

與之前不同的是,當今的科技行業財務行為幾乎隱匿於公眾視野之外,主要以兩種形式體現:其中一類發生在亞馬遜和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內部,他們都在倉庫、辦公室、人員、設備上花費巨資,並對其他公司展開大手筆的收購;私有市場異常火爆,風險投資和各種機構都在爭相買入年輕科技公司的股權。

這股花錢熱潮最先由大型上市科技公司發起。Facebook就是一大例證,該公司今年10月表示,其2015年的運營成本將增長55%至75%,遠高於銷售額增長預期。忘掉那些囊中羞澀的創業者所經營的小公司吧,當今的矽谷標誌性企業都已經躋身全球最豪爽的投資者之列。蘋果、亞馬遜、Facebook、谷歌和Twitter過去12個月的投資總額高達660億美元。這一數字包含了資本開支、研發費用、固定資產投入和收購成本。

這一數字達到2009年的8倍,甚至是風險投資行業總投資額的兩倍。如果不包含蘋果在內,這些投資幾乎與這些公司產生的現金流相當。總體來看,這5家科技公司目前的投資額超過世界上的任何一家企業,甚至包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中國石油和埃克森美孚這樣的能源巨頭——他們每年的投資額約為400億至500億美元。這5家公司合計擁有600億美元的資產和設備,幾乎與通用電氣相當。但他們的員工總數才略高於30萬人。谷歌表示,該公司將努力“站在投資前沿”。

這些大公司還在通過投機性的下註增加新產品,並確保自己能夠適應科技變化趨勢。亞馬遜就在大舉投資內容,最近還收購了流媒體視頻公司Twitch。谷歌也在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和家用恒溫器領域布局。Facebook收購了虛擬現實眼罩開發商Oculus VR。Facebook CEO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表示,這筆投資短期內不會收到回報:“這需要等待數年。”

這些錢花到實處的概率有多大?蘋果仍然利潤豐厚,其他公司則喜憂參半。在計入股票期權成本後,谷歌的資本回報已經減半至20%左右。亞馬遜從未產生過太多現金。長期前景似乎不妙。沒有幾家公司知道如何在一夜之間為數百億美元的開支建立配套的指導框架。

當諾基亞、雅虎和微軟在相關領域展開大筆收購時,這些昔日巨頭通常表現不佳。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至今仍由強大的管理者主導,所以他們在開支方面不會碰到多少明顯的障礙。當今科技行業的這5大明星企業都擁有大筆現金,而且很多錢都存在海外,如果要匯回美國,就難免被征收重稅。這也為他們提供了額外的花錢動力。
 

私有市場異常繁榮

科技行業的第二大泡沫來源是私有市場。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Uber,這家成立僅5年的公司在12月4日以400億美元的估值融資近12億美元。中國搜索巨頭百度也將入股Uber。根據市場研究公司VentureSource的統計,在風險投資支持的美國創業公司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達到48家,而.com泡沫高峰期僅為10家。今年10月,一家名為Slack的軟件公司估值達到了11億美元,而彼時距離其創辦才剛剛過去1年。2014年似乎是2000年以來風險投資額最高的年份。

其中的部分資金其實是從股市“抽血”而來。很多創業者都希望盡可能推遲繁瑣的IPO,而他們現在有了更多的籌資手段,還能用有價證券為員工提供獎勵。除了風險投資基金外,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也開始購入私有科技公司的股權。與2000年不同,他們如今投資的公司已經頗具規模。例如,Uber 2015年的毛營收有望達到100億美元,他們將從中抽取約20%的傭金。

但由於“僧多粥少”,很多風投大亨還是擔心科技公司的估值出現泡沫。其中最著名的是網景創始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他認為當今的科技投資“有些過熱”,希望嚴格投資紀律。銀行家也警告稱,一些成功的基金最近在某些退出交易中獲得的豐厚收益,使得很多人開始冒險下註。最近上市後實現大漲的科技公司包括P2P網貸平臺Lending Club,以及大數據公司New Relic和Horonworks。

如果能在今後幾年保持高速增長,大型上市科技公司和年輕私有科技公司的估值將得到支撐——現在看來,他們的增長的確沒有明顯放緩的跡象。然而,倘若這些公司的增速放緩,當前的投資熱潮似乎會成為相關企業和投資者犯下的嚴重錯誤。

但對社會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麽值得恐懼的。1999年至2000年,創業公司和科技巨頭都在創造就業並投資新的技術和基礎設施,希望推動長期經濟增長。但這一次,科技市場的下跌不太可能產生廣泛影響,因為它主要集中於私有市場,以及少數幾家現金充裕的大型企業。矽谷仍然充滿了虛榮、泡沫、天才,而且仍會采取一些過於極端的方式。但當它再度崩盤時,給整個世界帶來的影響將遠不及以往。(鼎宏)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