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風險投資家李世默TED演講錄:兩個制度——中國的崛起與西方元敘事的終結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935.html

一、中國崛起與「元敘事」的終結(註:法國著名哲學家利奧塔定義元敘事為「確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敘事」)

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時的上海。

外婆後來告訴我,她當時抱著襁褓之中啼哭不止的我,心驚膽顫地聽著「武鬥」的槍聲。

在我少年時,我被灌輸了一個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大故事,這個「元敘事」是這樣說的:

所有的人類社會都遵循一個線性的目標明確的發展規律,即從原始社會開始,經由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最終過渡到(猜猜這個終點?)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政治、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所有的人類社會,不管民族、文化、語言有何異同,或早或晚都將演進到這一階段。人類社會自此大同,彼此相親相愛,永遠過著幸福的生活——人間天堂。但在實現這樣目標之前,我們必須投身於正義與邪惡的鬥爭,即正義的社會主義與邪惡的資本主義之間的鬥爭,正義終將勝利!

當然,這就是從馬克思主義發展而來的社會發展階段論,這一「元敘事」在中國影響甚廣。我們從小就被反覆灌輸了這個宏大故事,幾乎融化到了血液之中,篤信不疑。這個「元敘事」不僅征服了中國,也影響了全世界。世界上曾經有整整三分之一人在它籠罩之下。

然而,忽然一夜之間,蘇聯崩潰,世界滄桑巨變。

我赴美留學,改宗成為伯克利的嬉皮士,哈哈!

就這樣,開啟了我另一段成年經歷,我又被灌輸了一個全新的宏大敘事,彷彿我這輩子只經歷那一個還不夠似的。這個宏大敘事的完美程度與早前的那一個不分伯仲。它同樣宣稱,人類社會遵循著一個線性的發展規律,指向一個終極目標。敘事故事是這樣展開的:

所有的人類社會,不論其文化有何異同,其民眾是基督徒、穆斯林還是儒家信徒,都將從傳統社會過渡到現代社會。在傳統社會中,最基本的社會單位是家庭、氏族、部落等群體;而在現代社會中,最基本的、神聖不可侵犯的社會單位是原子化的個人。所有的個人都被認定為是理性的,都有同一個訴求:選舉權!

因為每一個個人都是理性的,一旦有了權選舉,必然會選出好政府,隨後就可以在好政府的領導下,過上幸福的生活,相當於實現大同社會——又是一個人間天堂。選舉民主制將成為所有國家和民族唯一的政治制度,再加上一個自由放任的市場讓他們發財。當然,在實現這個目標之前,我們必須投身於正義與邪惡的鬥爭,即正義的民主與邪惡的不民主之間的鬥爭。前者肩負著在全世界推動民主的使命,必要時甚至可以動用武力,來打擊那些不投票不選舉的邪惡勢力。

上述宏大敘事同樣傳播甚廣。根據「自由之家」的統計,全世界採用選舉民主制的國家,從1970年的45個已增至2010年的115個。近20多年來,西方的精英人士孜孜不倦地在全世界奔走,推薦選舉民主這一救世良方。他們聲稱,實行多黨選舉是拯救發展中國家於水火的唯一良藥,只要吃下它,就一定會實現繁榮,否則,永無翻身之日。

但這一次,中國敬謝不敏。

歷史是最好的裁判。僅僅30多年間,中國就從世界上最貧困的農業國,一躍而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6.5億人脫貧。實際上,這期間全世界80%的減貧任務是由中國完成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中國的成績,全世界的減貧成就不值一提。所有老的、新的民主國家的脫貧人口加起來,都不及中國一個零頭。而取得這些成績的中國,沒有實行他們所謂的選舉,也沒有實行多黨制。

所以,我禁不住問自己,我眼前畫面到底哪裡不對勁兒?我的故鄉上海,一切都已今非昔比,新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中產階級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和規模在增長。但根據西方的那個宏大敘事,這一切繁榮景象本不應該出現。

面對這一切,我開始做我唯一可以做的事,即思考它!

中國的確是個一黨制的國家,由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不實行西方意義上的選舉。按照當代主流的政治理論,人們據此可以生成三個判斷,即這個體制一定是僵化的、封閉的、不具合法性的。

但這些論斷被證明是完全錯誤的。事實恰恰相反,中國的一黨制具有與時俱進的能力、選賢任能的體制、深植於民心的政權合法性,這些是確保其成功的核心要素。

大多數政治學家斷言,一黨制天生缺乏自我糾錯能力,因此很難持久。

但歷史實踐卻證明這一斷言過於自信。中共已經在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連續執政64年,其政策調整的幅度超過近代任何國家。從激進的土改到「大躍進」運動,再到土地「准私有化」;從「文化大革命」到鄧小平的市場化改革。鄧小平的繼任者江澤民更進一步,主動吸納包括民營企業家在內的新社會階層人士入黨,而這在毛的時代是不可想像的。事實證明,中共具有超凡的與時俱進和自我糾錯能力。

過去實行的一些不再有效的制度也不斷得到糾正和更新。比如,政治領導人的任期制,毛時期,政治領導人實際上是終身任職的。這容易導致大權獨攬、不受制約等問題。毛澤東作為現代中國的締造者,在位晚年也未能避免犯下類似的嚴重錯誤。隨後,中共逐步實施了領導人的任期制,並將任職的年齡上限確定為68到70歲。

最近很多人聲稱,相比於經濟改革,中國的政治改革嚴重滯後,因此當前亟需在政改中取得突破。這一論斷實際上是隱藏著政治偏見的話語陷阱,這個話語陷阱預設了哪些變革才算所謂的政治改革,只有實行這些特定的變革才行。事實上,中國的政治改革從未停滯。與三十年、二十年,甚至十年前相比,中國從基層到高層,從社會各領域到國家治理方式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沒有根本性的政治改革,這一切變化都是不可能的。

我甚至想大膽地判斷說,中共是世界第一流的政治改革專家。

西方主流的觀點認為,一黨制意味著政治上封閉,一小撮人把持了權力,必然導致劣政和腐敗。

的確,腐敗是一個大問題。不過,讓我們先打開視野看一下全景。說起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中共內部選賢任能競爭之激烈程度,可能超過世界上所有的政治組織。

十八大前,中共的最高領導機構——中央政治局共有25名委員,其中只有5人出身背景優越,也就是所謂的「太子黨」。其餘20人,包括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政府總理溫家寶,都是平民出身。再看300多人組成的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出身顯赫者的比例更低。可以說,絕大多數中共高層領導人都是靠自身努力和激烈競爭獲得晉陞的。與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統治精英的出身相比,我們必須承認中共內部平民出身的幹部享有廣闊的晉陞空間。

中共如何在一黨制的基礎上保證選賢任能呢?關鍵之一是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即組織部。對此西方鮮有人知。這套機制選賢任能的效力,恐怕最成功的商業公司都會自嘆弗如。

它像一個旋轉的金字塔,有三個部位組合而成。

中國的公務人員分為三類:即政府職能部門、國有企業,以及政府管轄的事業單位,如大學、社區組織等。公務人員既可以在某一類部門中長期工作,也可以在三類中交替任職。政府以及相關機構一年一度地從大學畢業生中招錄人員,大部分新人會從最低一級的科員干起。組織部門會根據其表現,決定是否將其提升到更高的管理職位上,比如副科、科、副處、處。這可不是電影《龍威小子》中的動作名稱,而是嚴肅的人事工作。

這一區間的職位包羅萬象,既可以負責貧困農村的衛生工作,也可能負責城區裡的招商引資,也可能是一家公司的基層經理。各級幹部每年都要接受組織部門的考察,其中包括徵求上級、下級和同事的反饋意見,以及個人操守審查,此外還有民意調查,最終擇優提職。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中共的幹部可以在政府職能部門、企業,以及社會事業單位等三大領域內輪轉任職。在基層表現優秀的佼佼者可以晉陞為副局和正局級幹部,進入高級幹部行列。這一級別的幹部,有可能領導數百萬人口的城區,也有可能管理年營業收入數億美元的企業。從統計數據就可以看出選拔局級幹部的競爭有多激烈,2012年,中國科級與副科級幹部約為90萬人,處級與副處級幹部約為60萬人,而局級與副局級幹部僅為4萬人。

在局級幹部中,只有最為出眾的極少數人才有機會繼續晉陞,最終進入中共中央委員會。就職業生涯來看,一位幹部要晉陞到高層,期間一般要經過二三十年的工作歷練。這過程中有任人唯親的問題嗎,當然有。但從根本上,幹部是否德才兼備才是提拔的決定性因素。事實上,中華帝國的官僚體系有著千年歷史,今天中共的組織部門創造性地繼承了這一獨特的歷史遺產,並發展成現代化的制度以培養當代中國的政治精英。

習近平的履歷就是非常鮮明的例證。習的父親確實是中共的一位前領導人,但他的仕途也歷經了30年之久。習近平從村幹部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今天這個崗位。在他進入中央政治局之前,他領導過的地區總人口累計已超過1.5億,創造的GDP合計超過1.5萬億美元。

千萬不要誤解,這不是針對具體的人,僅僅是事實的陳述。如果要論政府管理經驗,小布什在任德州州長前和奧巴馬第一次問鼎美國總統時,他們資歷還比不上中國一個小縣長。

溫斯頓·丘吉爾曾說:「民主是個壞制度,但其他制度更壞」。可惜,他沒有見識過組織部。

西方人總認為多黨競選和普選是合法性的唯一來源。曾有人問我:「中共不經選舉執政,其合法性從何而來?」我的回答是:「捨我其誰的執政能力。」

我們都知道歷史,1949年中共執政時,由於戰火肆虐,外敵橫行,中國的國土四分五裂,滿目瘡痍;中國人的人均壽命僅為41歲。但在今天,中國已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在全球有重要影響的大國,人民生活迅速改善,人均壽命排名奇蹟般地列中等發達國家前茅。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在中國的民意調查報告,其中一些數據反映了中國的主流民意,其中大部分數據在近幾十年來十分穩定。

高達85%的中國民眾,對國家未來方向表示滿意;70%的民眾認為在過去的五年生活得到改善;82%的民眾對未來五年頗感樂觀。

英國《金融時報》剛剛公佈的全球青年人民調結果顯示:93%的中國90後年輕人對國家的未來感到樂觀。

如果這不是合法性,那我就不知道到底什麼才是合法性了。

相比之下,全世界大部分選舉民主制國家都處於慘淡經營的境況。關於美國和歐洲的政治困境,在座的聽眾都了然於胸,無需我再詳述。除了極少數例外,大部分採用選舉的發展中國家,迄今為止還在遭受貧困和戰火的折磨。政府通過選舉上台後,其支持率在幾個月內就會跌到50%以下,從此一蹶不振甚至持續走低,直到下一次選舉。可以說,民主已經陷入「一次選舉,長期後悔」的週期性怪圈。這樣下去,失去合法性的恐怕不是中國的一黨制,而是選舉民主制。

當然,我不想造成一種誤會,認為中國成為超級大國已經指日可待了。中國當前面臨重大挑戰,巨大變遷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數不勝數,譬如環境污染,食品安全、人口問題。在政治領域,最大的挑戰是腐敗。

目前,腐敗猖獗,危及中國的政治制度及其道德合法性。但是,很多分析人士誤判了腐敗的原因,他們聲稱腐敗是一黨制導致的,只有終結一黨制才能根絕腐敗。更嚴謹一點兒的分析將證明這種觀點毫無根據。

據透明國際發佈的全球清廉指數排名,中國近年來的排名在第70到80名之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選舉民主制國家,排名第95位,且逐年下滑;希臘排名第80位;印度尼西亞與阿根廷排名並列第100位;菲律賓排名第129位。排名在中國後的約100個國家中,超過一半是選舉民主制國家。如果選舉是根治腐敗的萬靈藥,為何在這麼多國家不靈呢?

我是做風險投資的,長於預測。因此,不做幾個預測就結束今天的討論似乎不妥。以下是我的三個預測:

未來十年:

1. 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按人均收入計算也將在發展中國家裡名列前茅。

2. 腐敗雖然無法根絕,但將得到有效控制。在透明國際的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上,中國有望繼續提升10到20名,跨入全球最清廉的前60國之列。

3. 經濟改革會加速實施,政治改革也將繼續推進,中共仍穩固執政。

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時代的落幕。共產主義和選舉民主制,都是基於普世價值的「元敘事」。在20世紀,我們見證了前者因極端教條而失敗;到21世紀,後者正重蹈同樣的覆轍。「元敘事」就像癌症一樣,正在從內部吞噬民主。我想澄清一下,我並不是要譴責民主。相反,我認為民主政治對西方的崛起和現代世界的誕生居功至偉。然而,很多西方精英把某一種民主形式模式化、普世化,這是西方當前各種病症的病灶所在。如果西方的精英不是將大把的時間花在向外國推銷民主上,而是更多關心一下自身的政治改革,恐怕民主還不至於像今天這樣無望。

中國的政治模式不可能取代選舉民主,因為中國從不將自己的政治制度包裝成普世通用的模式,也不熱衷於對外輸出。進一步說,中國模式的重要意義,不在於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可以替代選舉民主的新模式,而在於從實踐上證明了良政的模式不是單一而是多元的,各國都有可能找到適合本國的政治制度。

讓我們為「元敘事」的時代畫個句號吧。共產主義和民主可能都是人類最美好的追求,但它們普世化的教條時代已經過去。我們的下一代,不需要被灌輸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政治模式,所有社會都只有一種歸宿。這是錯誤的,不負責任的,也是乏味的。多元化正在取代普世化。一個更精彩的時代正緩緩拉開帷幕,我們有沒有勇氣擁抱它呢?

二、西方民主正在走向滅亡

人類社會的政治史長達數千年,在這一歷史長河中點綴了兩次西方式民主制度的試驗。第一次試驗是古希臘的城邦雅典,其民主制度從公元前6世紀維持到公元前4世紀中葉,持續了一個半世紀,實際上只能算是一次曇花一現的失敗。第二次試驗是現代西方世界,如果把民主定義為一人一票的普選制,那麼美國民主的歷史是92年,如果更嚴格地按諸事實,從1965年《選舉權法案》頒佈算起只有47年。這麼說來,美國民主的壽命迄今為止還比不過元朝,後者是中國古代主要王朝中最短命的一個。

既然如此,為何會有那麼多人敢公然宣稱,他們已一勞永逸找到適合全人類的理想政治制度呢?

要回答這一問題,就要追本溯源,回到當前西方民主試驗的精神源頭。當今西方民主的濫觴,是孕育了現代性的歐洲近代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可以歸結為兩條基本理念:首先個人是理性的;其次個人權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兩條理念在本質上都是基於信仰,而非現實的經驗。比如在美國《獨立宣言》中,托馬斯•傑弗遜就寫道:「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Creator)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Rights)。」 這個大寫的「造物主」是誰?當然就是基督教信仰中的上帝。與此相對應,「權利」一詞也用了大寫,以強調這條格言的神聖性。美國《獨立宣言》中的這一表述,與法國《人權宣言》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信條,一起組成了所謂的「現代性」信仰的基礎,而「現代性」在政治上的終極表現形式,就是西方式民主制度。

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政治體制中的民主因素促發了工業革命,西方世界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前所未有地突飛猛進。不過,領導西方崛起的領袖們從一開始,就清醒地看到民主試驗中天然蘊涵的致命缺陷,他們想方設法試圖遏制其消極影響。比如美國的聯邦黨人就明確提出,他們希望建立的是共和國家,而不是民主國家。為此,聯邦黨人在憲法中竭力遏制大眾意志的過度膨脹。可是,就像任何一個宗教一樣,信仰的力量最後總是壓倒規則。民主的結果是公民的政治權利無限膨脹,參與決策者越來越多,參與面越來越泛。在美國人們常說,加利福尼亞就是美國的未來。這個未來又是怎樣的景象呢?只有無休止的公民投票、政府癱瘓和財政破產。

對美國而言,這個共和國的開創者們有許多理由來限制民主,例如大眾素質太低,缺乏見識,易走極端。但隨著電視和互聯網的興起,這些壁壘都轟然倒地。歸根結蒂,既然人們都是理性的,擁有上帝賦予的不可侵犯的權利,並且一切知識都觸手可得,那麼他們為何不能參與一切決策?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雅典城邦由於民眾無限參與政治,導致了煽動家的上台。煽動家西亞比德用慷慨激昂的演說鼓動起民眾的狂熱,讓雅典派出其強大的艦隊去遠征敘拉古,結果被斯巴達所打敗,這次致命的出征成為雅典衰亡的開端。再回到當下,現在金錢成了煽動政治的最大推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一語道破天機,他說美國的民主先後經歷了幾個歷史階段:最早是「一個有產男人一票」,接著是「一個男人一票」,然後是「一人一票」,現在正向「一美元一票」邁進。

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說,當今美國都只是徒有虛名的憲政共和國,實際上已經墮落為雅典式的民主政體。被選舉上台的民眾代表們根本沒有自己的主見,其唯一關心的就是迎合一時的民意,好在下次選舉時保住位子。當今信息的豐富和傳播的迅速,都堪稱史無前例,這誘使民眾陷入自己什麼都懂的幻覺。利益集團則從中播弄民意並操縱投票,結果是不斷減稅,提高政府支出,甚至發動自我毀滅性的戰爭。選舉因此淪為遊戲,不同的利益集團都在利用這個制度尋租。民主制度之所以陷入這種惡性循環,是因為這一試驗的深層基因所致,即對個人理性和權利的迷信。不僅是美國如此,歐洲各國也在上演同樣的戲碼。相較於當今風雨飄搖的西方民主制度,古代的羅馬共和國的歷史要長得多,這是因為後者從未自飾為民主,也從無這樣的野心。

因此,西方與中國的理念之爭,不是出於民主與專制的對抗,而是由於對政治制度完全不同的理解。在前者看來,民主本身就是最終目的;而在後者眼中,任何政治制度都不過是工具。美國人普遍相信,民主就是好,而且越民主越好。在美國,有哪位政治家敢對民主提出質疑呢?西方民主已走進死胡同,或許只有控制民主的氾濫方能拯救民主本身。但在民主制度下,這一調整永遠只能是天方夜譚。

相較之下,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正在政府引導下參與政治決策,因為這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和國家利益,而近十年來的成績也恰恰證明了此點。但如果國情和國家需求發生變化,中國將毫不遲疑地主動調整。在上世紀80年代,民眾政治參與度的不斷提高,有助於當時的中國走出災難性的「文化大革命」的陰影,擺脫意識形態的桎梏。但凡事過猶不及,爆炸性的政治參與最終引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動亂,這就是天X門事件。

1989年6月4日,抗議活動被政府的堅決行動平定了。誠然,這次流血事件令中國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選擇只會更糟糕,結果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此後一代人的時間裡,中國保持了政治穩定,迎來了經濟增長和繁榮,並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中國在政治上日漸成熟,可以更加積極穩妥地推動政治改革,減少震盪,避免極端暴力傾向。

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美國和中國之間存在根本分歧。前者認為政治權利是上帝賦予的,因此也是絕對的;而在後者看來,政治權利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國家需求和基本國情之上。

照此來看,今天的美國人與上世紀的蘇聯人並無本質區別,他們都將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當作終極目的。中國的崛起之路,恰恰與之相反。就未來的前景看,美國人的道路並不美妙。不過迄今為止,他們還沉迷於狂妄自大的意識形態,一路狂奔,而前方就是懸崖峭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355

拆解全球最受歡迎的TED論壇打動人心的18分鐘簡報力

2013-11-11  TWM
 
 

 

話語人人會說,巧妙各有不同,在職場上,會說話的人能討人歡心、贏得生意;不會說話的人動輒得咎、損人害己。

何以賈伯斯、比爾.蓋茲能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將一己的概念說服群眾、化為無窮商機?

《今周刊》從全球最受歡迎的TED Talk演講結構、國內外多位表達大師不傳之祕,為你拆解簡報演講的致勝祕方。

「這綠島像一隻船,在月夜裡搖啊搖……。」今年八月,大陸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抵台參訪,其間在彰化的頂新集團稍作停留,被公認為「簡報王子」的頂康開發執行長呂政璋,臨危受命在這冠蓋雲集的場合進行簡報。

這其實是一件艱難的任務。鄭立中到達時,正值令人昏睡、對會議最抗拒的正午時分,呂政璋得在眾人用餐之際,快速地讓參訪的大陸代表點頭,願意加深兩岸民間的經貿合作。

畫面是一○一大樓人聲雜沓的美食街,來自各地的食客正在用餐,孰料,竟揚起了《綠島小夜曲》妙齡少女清揚的歌聲,而隨著曲音的延續,一個個素人裝扮的觀光客、上班族、服務生、家庭主婦……一一起身加入演唱的行列。《望春風》、《茉莉花》和《高山青》等一曲曲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曲韻,也都熱血地融入了歡唱……。

這別開生面的開場,讓正在吃台灣米糕的鄭立中看直了眼,搥了好幾下桌子,直喊:「好啊!好啊!真有創意啊!你們是怎麼拍的?」此時,拿起簡報筆的呂政璋說出第一句話:「這就是台灣的軟實力、這是可愛的台灣人,只要您喚起他們心中的『共鳴』,每個老百姓都是你的朋友……。」一個完美又吸睛的開場,讓整場簡報勢如破竹,掀起熱烈的回應。

很難想像,完成這場精采簡報的主人,今年只有三十六歲,是頂新集團家族成員外最年輕的執行長。更令人訝異的是,這位青年,由遠東集團的行銷經理做起,一路平步青雲,二十九歲時被雲林縣長蘇治芬拔擢為農業局局長,三十五歲又當上令人稱羨的執行長高位,而這其中的關鍵,全憑他那打動人心的簡報力。

「事實上,我小時候說話都會打結!」呂政璋記得專五時,須作畢業簡報,由於結構支離破碎、枯燥乏味,二十分鐘的報告,才五分鐘就被老師狠狠地轟下台。好勝的他,重新再把報告的內容組織、熟讀,每個橋段都設計了故事和案例,還打成逐字稿,一次次錄音重聽,甚至用馬錶測時間,直到練到爐火純青後,再度上台,終於博得滿堂彩。而這場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簡報,則奠定了他無往不利的職涯。

三個改變、四化運動 一句話就說到對方心坎裡二十七歲那年,初入社會的呂政璋,在愛買量販店擔任行銷經理,公司計畫力邀當時的農委會主委蘇嘉全為賣場內的台灣水果站台。要一位政府官員為私人企業代言,可謂緣木求魚,然而他隻身到了農委會,歷經重重難關,終於爭取到簡報的機會。

一見到蘇嘉全,呂政璋不急著介紹活動內容,反而用幾張簡報檔闡述黑松、義美等本土品牌多麼值得驕傲,話鋒一轉幽幽地說:「主委,台灣農產品不是也需要一個平台打造成品牌嗎?」緊接著他介紹自家公司時,不強調規模財力,只說:「愛買不是最有規模的,卻是唯一純本土資金、最支持本土產業的通路!」由於一語說中了蘇嘉全心中的核心價值,使得原本只給十分鐘聽簡報的蘇嘉全,足足聽了半小時,最後不但願意站台,還引薦他向所有縣市長推行。

其中來到雲林時,呂政璋將重心放在辦一場活動能讓雲林省下六百萬元的媒體預算、創造幾千萬元的廣告效益,讓縣長蘇治芬大為激賞,不但答應代言,更當場邀他擔任農業局局長。

蘇治芬的三顧茅廬,讓呂政璋成為雲林史上最年輕的局處首長,他更用獨特的簡報魅力,成功行銷縣內的農產品。有一次,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前來雲林演講,呂政璋知道戴勝益須趕行程,充分發揮了「三分鐘電梯式簡報」的功力。

由於當時塑化劑等食品安全新聞正鬧得沸沸揚揚,他陪著戴勝益步出會場的短暫時間內,送了一包雲林在地生產的優質良米,接著遞上幾張資料,「這是雲林所有檢驗合格的農產品廠商名單,您應該需要!」孰料,才過十幾分鐘,還在車上的戴勝益就一連打了三通電話:「這太好用了!」每次簡報都能打動人心,在呂政璋任職農業局局長的四年間,就讓雲林縣農業產值大增了三成四,是全國平均值三倍,在一○年更被選為全國百大專業經理人之一,一二年又因為向頂新推銷雲林農產品的簡報,讓魏應交把他找來當幕僚,據說當時蘇治芬還十分懊惱地說:「早知道就別讓政璋去做簡報!」《倫敦時報》曾調查,人們最大的恐懼是上台演講,第二才是死亡。而美國貝慈傳播公司也針對二九三名企業人士進行訪問,結果發現只有二九%的專業經理人能把意見表達清楚,因此「學溝通、簡報」成為你我逃避不了的課題。

《今周刊》走訪了國內外知名簡報和口語肢體表達大師,甚至直擊曾捧紅了賈伯斯等名人的TED論壇的演講年會彩排,我們發現,一個好的演講或簡報貴在精而不在長,研究指出,十八分鐘是人類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這就是何以TED會訂下這個潛規則的主因。暢銷世界多國的《TED Talk 18分鐘的祕密》的作者傑瑞米.唐納文就表示,「千萬別想在十幾分鐘講完畢生所學,腦中一定要有一道雷射光,聚焦在一課題下!」將TED論壇引進台灣,並指導講者演說技巧的TEDxTaipei策展人暨亞洲大使許毓仁,就以「三六六三」原則,拆解了完美簡報的黃金時間比例。他強調,每個簡報在前三分鐘一定要建立講者在聽者心目中的獨特地位,讓聽眾明瞭為什麼由這位講者來闡述這個話題特別值得聽,因此很有技巧地運用開場白和自我介紹,讓台下的人明瞭,「你非聽我說不可」則為前三分鐘的重點。

接下來的十二分鐘則正式步入簡報的內容。唐納文說這可分為「成案、辦案和結案三個階段!」也就是前六分鐘,運用有力的證據、故事和案例來「成案」告訴聽眾「你得十分重視這件事情」;隨後的六分鐘則是告訴聽者「所以我們可以怎麼做」,也就是提出解決方案來「辦案」;最後三分鐘則以召喚、帶動的口吻來「結案」,告訴「跟著我這麼做,你會得到什麼好處」。而這三六六三原則,還得搭配三個改變和四化運動,才能發揮奇效。

因人而變:內容客製化

用聽眾的語言、引眾人的興趣「既然話是講給人聽的,一個好的演說,就必須因人而變!」一手策畫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演說的南西.杜爾特強調:「演說是對著聽眾說,不是演給自己看的!」而唐納文更透露,TED每一個成功的演講,都以建立一個以聽眾為中心的論述內容為核心,其間還得不斷地揣摩在質疑:「你說的東西,對我很重要嗎?」在某藥廠的上市法說會,負責人洋洋灑灑地準備了一百多張PPT,目的是吸引金主前來投資。而整個簡報的內容,卻淨是介紹公司如何研發新藥、新藥的製程。孰料,台下意興闌珊。其中一位金主甚至反嗆:「這麼多專業的藥名,我又不是領藥的病人,我只想知道,你們公司會賺多少錢?股票會不會漲?」在台大電機系開設簡報課程的副教授葉丙成就認為,任何的溝通,永遠避免不了一個「利他」原則,就連簡單的自我介紹都最好埋入這樣的元素。想像在聯誼的場合裡,一般人會說,我叫Jack,專長是電腦工程,若巧妙地加上一句,「所以未來有任何電腦需要維修的,儘管找我!」想必將會吸引更多人注意。

知名資深廣播人、目前亦為專業口語魅力培訓專家王介安更發現,許多上班族一身戰績,寫起履歷來洋洋灑灑,但卻不是雇主想聽的訊息。因此他提醒將踏入社會求職的學生,成功面試須掌握「用對方的語言」、「懂得量身訂做」、「巧妙製造話題」三大要則。

Molly是一位剛滿二十歲的女生,先前只當過一年的總機小姐,前去應徵行政專員。照理說,這樣的資歷很難脫穎而出。但她一開口就不慌不忙地說:「跟您分享一則總機小姐為公司減少二千萬元損失的故事,而主角就是我!」這樣的破題,讓原本低頭翻資料的主考官旋即抬頭,接著她有條不紊地說,「有一次,忽然接到一通來自國外的客訴,咆哮著要退掉金額二千萬元的訂單,當時所有主管都在台南開會,我當機立斷把重要資訊抄下來,安撫客戶並保證立刻處理。二個半小時後,終於聯絡上主管並請示處理方式。這期間,我每半小時向客戶回報狀況,最後不但安撫了客戶的情緒,也免除二千萬元訂單的損失!」Molly一講完,立刻在面試官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當然也順利錄取。

因事而變:講綱結構化

開場、正題、結論各司其職為高爾撰稿的杜爾特,她的演講哲學中就有一套「祖母法則」,當她在國外演說時,一定會將在地元素融入演講中,務求連當地阿嬤都聽得懂。再如當年賈伯斯在介紹iPhone時,絕不會說「記憶體5GB,重量一八五克。」而是講「一千首歌是大部分使用者收藏的記憶容量,一個撲克牌的重量是你我最好掌握的」,淺白地說出產品對消費者的好處。而葉丙成在訓練台大醫學院學生如何與病人家屬及病人解釋病情時,也要求學生仿效白居易精神,請來小學生和醫院志工媽媽,評審聽懂誰說的。

有趣的是,聽眾會願意聆聽,往往還與講者是誰有關。所以若能在聽眾心中樹立地位,讓他們覺得「這個講者的話值得一聽」,就加分不少了。只是「別人的吹捧叫讚美,自己的讚美叫浮誇」,因此簡報的引言,就扮演畫龍點睛之效。就像求職時,讓推薦者先把好話說盡,錄取的機率就高。

長年經營婚友社的藝人秦偉,在某次聯誼活動中,就讓一位其貌不揚的男社友受到最多女性的青睞。他在男社友出場前,就先引言:「他長得很安全,但各位看一看,停在外面的那輛跑車是他的;再望一望,遠處的那棟豪宅,他住在那裡。」讓在場女性人人眼睛為之一亮。「試想,若此話由當事人自己表述,是否就矯情而大打折扣了!」演說除了得因﹁人﹂制宜,許毓仁強調,有時也要「因事而變」!也就是有別於一般人架構簡報時,依序思考開場、正題和結論;他主張逆向思考,先弄清楚這場演說最終目的,再回推出要下什麼結論,進而鋪陳要用什麼梗開場。

不過結構完成後,還得一一填入血肉。以開場來說,演講開始前二十秒是觀眾注意力最高的時候,接下來就會分心,所以掌握黃金二十秒,等於成功了一半,例如美國名廚傑米.奧利佛曾在TED演講一開場就說:「在接下來十八分鐘演講中,就有四個美國人因吃進了食物而死於非命!」立即引起全場譁然。

名醫柯文哲在今年TED的年會中,以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開場,讓原本生硬無趣的主題||「生命的意義」變得鮮活。他先用笑話破題:「我想,談生命的意義,『葉』醫師比『柯』醫師更有資格。先介紹葉醫師,在台中市長夫人邵曉鈴車禍被救活後,許多人急著到奇美醫院找葉醫師救命,後來才知道,這些人找的是『葉克膜』醫師。」這個笑點瞬間炒熱氣氛,接著柯文哲秀出一張簡報檔,畫面顯示,葉克膜能讓一個沒心跳的病人重生。

但緊接著下一張照片則是,一位裝上葉克膜的小孩、四肢發黑而被截肢的殘忍畫面,此時柯文哲緩緩地說:「園丁無法改變春、夏、秋、冬,而無論是姓葉的或姓柯的醫師,再怎麼高明,都像生命的園丁,無法扭轉生、老、病、死,只能試圖讓人活得更好看罷了!」「生命的意義不就是如此嗎?」由於語氣高潮迭起,畫面驚心動魄,柯文哲短短三分鐘的開場白,就使原本空泛的題材打了強心針,得到極高評價。

開場的巧妙之處,就像一場好的戲劇預告,讓人願意看下去。

經常受邀到企業教授主持、演講技巧的王東明分析,冰冷的數據和資訊,更需要以故事和案例包裝,而且故事以自己親身經歷或觀察最好,最能讓聽者信服。拿柯文哲來說,他就是以行醫時的見證作為出發,快速地引領聽眾進入情境。

「演講者,就是一位拿著劇本演戲的講師!」許毓仁一語道破了「演」講的深層意義。他每次指導TED講者時總會說:「你是導演,要有劇本和分鏡,用劇場概念引領聽眾前往一個旅程,所以可以是一個影片、一場秀!」以繪出《美女與野獸》、《獅子王》等迪士尼動畫而聞名的台籍動畫師劉大偉,在今年TED年會演講中,也獲得滿堂彩。他一上台只說:「在台灣,我是一隻迷途羔羊,到美國尋找我人生翻轉的機會,主辦單位要我分享一個畫師如何翻轉,我想,倒不如用畫的!」語畢,立刻在台上一張比人高的畫布上用麥克筆作畫,配合︽獅子王︾的配樂。不消幾分鐘,工作人員將畫作一八○度翻轉,竟然是獅子王素描。倒著作畫的劉大偉,證明了他扎實的功力,也深深切合「翻轉」的主題,令全場讚歎。

視覺要有感,講話更要有戲!受聘到各地演講的岱韋企管顧問公司首席講師張秀滿認為,講話要有張力,就必須奉行「口條要順」、「口吻幽默」和「口號動人」的「三口組」運動。

因物而變:語言幽默化、肢體戲劇化開場、正題、結論各司其職自小因口吃而吃盡苦頭的張秀滿指出,她口條不順,原本鋪好的梗很容易就斷了氣,然而這除了靠讀報、念稿反覆練習外,別無他法,而講稿的設計最好句子短而完整。拿電影《王者之聲》裡口吃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也是靠每天一小時的發聲練習,最後在二次大戰爆發時,發表成功演說,凝聚了英國人民的共識,而向德國宣戰。

另外張秀滿也發現,聽眾往往會在十分鐘內恍神,因此成功的演講,大約每兩分鐘就要埋一個梗製造笑料,她自己就蒐集三千多個笑話,隨時運用。

經常主持企業尾牙的藝人寇乃馨,有一年在主持聯電尾牙時,誤喊了「台積電萬歲」,隔年再受邀約主持時,壓力十足,但她一上台即模仿王菲說著:「聽說我那姊妹寇乃馨,上次在你們這兒出了糗啦,其實啊,她跟我一樣急性子,講話太簡捷,像我的歌,︽旋轉的木馬︾叫﹁旋木﹂、︽花裡的蝴蝶︾叫﹁花蝶﹂,而她說的台積電萬歲,是想說,『台灣業績第一名的聯電萬歲!』這機智的一段話,不但扳回了一城,也為她化解了事業危機。

張秀滿表示,演講口號念起來要好聽、押韻,最好是首句或結句反覆,就拿大文豪狄更斯在《雙城記》裡的經典語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即為前者;而近來的「這不是關說?什麼是關說?」則為後者。她進一步說,口號最好不要超過十二個字。「演講中,最好把設定的口號反覆說過三遍以上,才能印入聽者的腦海,進而傳誦出去!」會簡報,讓我從小經理成為掌握15億元預算的CEO ——呂政璋傳授獨門簡報絕招1. 錄音重聽練語氣把簡報的內容全部錄音,反覆重聽,剔除贅詞贅語,並調整講話時的語氣。

2. 三套劇本走天下隨時準備3套腳本,即3分鐘電梯式演講、20分鐘內簡報式演講與20分以上的對談式演講,以應付簡報時間臨時變動。

3. 逐字打稿修內容把簡報的內容先打成逐字稿,除可更熟稔要說的內容外,也藉此進一步整理,但上台後不背稿,而是內化成自己的話。

4. 三級內容來應變演講內容須分A、B、C三級,以因應時間或縮短或拉長,正常版為A+B,若時間臨時縮短只講A,若拉長,以A+B+C應陣。

5. 面對鏡子調動作

演講前對著鏡子看自己的動作表情,以調整肢體動作,用最好的表現方式傳達給聽眾。

6. 提前場勘HOLD全場演講前最好提前到現場感受氣氛,甚至可以把現場的人事物拍攝下來立即放在簡報電子檔內,給聽眾一個驚喜,順勢拉近距離。

呂政璋

出生:1977年

現職:頂康開發執行長

經歷:雲林縣農業處長

學歷:台大園藝所、嘉義技術學院、嘉義農專家庭:已婚,育有二子12個不傳祕方讓你成為說話簡報高手

內容攻略

1.3點全露結構佳

論述或條列3項重點,因為這最容易闡述與掌握時間,也最能讓聽眾吸收。

2.正向故事較討好

正向的案例會比負面的案例來得容易驅動人心;若要用負面故事,也要再用一個正面案例回補。

3.拉近距離勝算大

自我介紹時要盡量與聽眾找關係,如同鄉、同行、共同經歷、有共同的朋友,並時時以聽眾為主角,TED最受歡迎的演講中,提到「你」就比「我」多一倍。

肢體攻略

4.高人一等壯氣勢

演講時站著比坐著好,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調查,五分之四的人覺得站著更有說服力,同時也能讓聽眾看見講者的肢體語言。

5.五秒交會心相通

站在台上時,眼神要輪流停在每個聽眾,若遇大場合,則劃分為幾大區塊,每次停留3~5秒,營造出你在和聽眾聊天的氣氛。

6.手舞足蹈場面熱

演說時最好要加上手勢及適時的走位;但手勢不宜多,否則容易亂了聽者的視線;切記雙手勿合握麥克風,給人緊張之感。

視覺攻略

7.無字意境勝有字

投影片文字不如圖片,圖片不如影片,最好八成以上為圖片影像。據調查,圖像內容可增加五成記憶,減少25%至40%的溝通。

8.簡報檔案少勝多

優質的簡報檔,須堅守一二三原則。即每張投影片一頁只講一個主題,總數在20張以內,講述每張簡報檔不超過三分鐘。投影片字體要大,字級最好在24至40pt之間,色彩、字型要單純。

9.七七原則好視覺

日本程式設計師高橋正吉認為,最好的簡報檔須遵守七七法則,即每張簡報檔不超過七行字,每行七至十個字。

勿觸地雷

10.不可觸犯

談論內容勿對宗教、性別或政治立場作評論,即使開玩笑,也嚴禁開黃腔、踩別人痛處;否則將引人反感,效果減弱。

11.不要讀稿

使用簡報檔時,切勿按投影片內容念稿,容易反客為主;應熟悉內容,自然闡述,將簡報檔視為背景或輔助道具。

12.不懂勿答

簡報後由聽眾提問時,不要硬答不會的題目,應留下聯絡方式,承諾會找出答案給他,最好也準備兩個備用題目,以免冷場。

撰文‧李建興 研究員‧洪依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21

像喬布斯一樣,擁有征服TED講臺的演講魔力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05/149100.html

i 黑馬:眾所周知,喬布斯的神奇不僅是有他的蘋果,還有他的口才!怎樣才能像喬布斯一樣演講,超級暢銷書作者卡邁恩·加洛對往年的TED演講進行了深入梳理,概括出開啟一場啟迪人心的演講必備的三要素,讓你擁有征服TED講臺的演講魔力。

 
\文/鄭渝川
編輯/i黑馬


每一個創業者都想有出眾的口才。
 
每年3月的TED(T,technology技術;E,entertainment娛樂;D,design設計)是一場世界頂級的演講盛會,現場及網絡聽眾將得以聆聽最新銳、最前衛乃至最荒誕不經的,藝術創意、科技創新、社會改良思路、哲學命題發言。
 
參加過TED大會的名人很多,包括比爾·克林頓、比爾·蓋茨、理查德·布蘭森等。名人的發言當然有理由更受歡迎,但不是說名氣不大的演講者就沒有機會,事實上,TED大會每一年都會湧現出廣受歡迎的創意大師、發明家、社會改良家,這些人會趁熱打鐵推出自己的發明創造、新書或商業方案。
 
什麽樣的演講會在TED大會上受到歡迎,乃至會讓演講者變成明星?世界最為著名的溝通力培訓教練、演講家、福布斯網站專欄作家卡邁恩·加洛,曾出版過超級暢銷書《喬布斯的魔力演講》。卡邁恩·加洛對往年的TED演講進行了深入梳理,概括出開啟一場啟迪人心的演講必備的三要素:情感(打動觀眾的心靈)、新奇(帶給觀眾新的信息)、難忘(演講方式讓觀眾永遠記憶猶新)。
 
\在《像TED一樣演講》一書中,卡邁恩·加洛首先解析了情感要素。2011年的TED演講嘉賓拉里·史密斯說,“熱情將幫你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人只有感染自己,才能感染別人,同樣重要的是,在熱情的個人狀態下,演講者將不會那麽緊張。書中還以理查德·布蘭森的例子佐證說明,熱情有助於說服他人——神經解剖學家吉爾·泰勒在2008年的TED演講中,回顧了自己的中風經歷,並告訴觀眾,當時她意識到到自己的反應是,“哇!這太酷了!有幾個神經學家能有機會研究自己的頭部呢?”在說這番話時,吉爾·泰勒成功的將個人的樂觀釋放在會場,從而很有效的感染了聽眾。
 
很多人都知道,訴諸情感可以通過講故事。那麽,什麽樣的故事可以贏得聽眾的共鳴呢?這就要談到溝通理論創始人、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後者曾闡明,說服力由喻德、喻理、喻情組成,也就是要講出具備可信度、邏輯上成立、可以喚起他人情感的故事。很多演講者都喜歡通過個人故事、其他人鮮為人知的故事、產品或品牌的故事來說服聽眾。當然,需要註意的是,講故事也常常被用到旨在轉移議題、歪曲事實真相的討論或演講中,通過簡化事實、突出極端化的個例來表達演講者刻意想達成的誤導。
 
最好的演講,不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的演講,恰恰相反,如果演講能夠暢達自然,像平時時候朋友之間的交談,就更能獲得信任,並跟聽眾之間達成良好互動。書中介紹了如何控制語速、音量、聲調、停頓,如何恰當的表現肢體語言等有助於表現出朋友交談狀態的演講訓練技巧。
 
說到新奇要素,一是要使演講內容變得有趣和新奇,書中第四章提出“(演講要)給人們一個看世界的新視角”;二是要創造出人意料的形式,第五章提出“設計讓觀眾驚掉下巴的環節”,讓聽眾瞬間集中註意力,對演講者所言保持高度關註,按照神經學家的觀點,聽眾被引發出激昂情緒;三是要恰當的運用幽默。書作者指出,演講時的幽默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隨便插入幾個搞笑段子,正確的做法是講述趣聞、見解和個人故事,采用恰當類比和比喻,利用視頻或照片逗笑觀眾,等等。
 
演講要做到讓人難忘,前提在於時間不要太短,更不要太長。人在傾聽時,集中註意力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演講的時間越長,演講者自己當然對講述的內容都很熟悉,但聽眾需要組織、理解和記憶的信息就越多,特別是那些講話具有散漫特點的人,觀眾將無法記住其所講的基本內容、例子和觀點,會生出強烈反感。《像TED一樣演講》書中還具體介紹了抓住觀眾吸引力創造多感官體驗的幾方面關鍵技巧,並指出運用這些技巧的同時不要忘記展現真實自我。


本文作者:鄭渝川 廣東三個火槍手之一,知名書評、時評作家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與立場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獨家專訪》如何用18分鐘影響全世界 TED總裁教你 從素人變超級演說家

2016-06-20  TCW

「只要做你自己,」就有專業團隊教你說出最動人故事,本刊帶你一窺總裁安德森,如何指導小人物打造精彩演說眉角。

二○一三年,在非洲肯亞首都奈洛比,一名發明「防獅燈」的十二歲馬賽族男孩圖瑞爾(Richard Turere),聲名大譟。

家裡飼養牛的他,為了讓牛隻免於在夜裡遭受獅子攻擊,無師自通學習電子學,並利用太陽能板、汽車電瓶等工具,設計出會閃爍發亮的燈,以此嚇阻攻擊牛的獅子。這項發明在當地造成轟動,不僅幫助養牛人家,獅子也不再被獵殺,一舉數得。

有天,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來找他,害羞的他緊張的縮在屋子角落,一句話也不敢說。這名男子表示,將邀請他到美國演講,站上全球最大的演講平台TED。

站在這個舞台,他不僅必須直接面對台下一千四百名觀眾,其中還包含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更代表他的故事,經由影片傳遞,將可能被全球上百個國家、上千萬人看到。

「只要做你自己就好。」說話的人,是TED總裁暨首席策展人安德森(Chris Anderson)。

自從二〇〇一年接手

TED,安德森就不斷在世界找尋演講者,包含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他,是如何教會這些素人,在十八分鐘內,說出最動人的故事?

最近他出版《TED TALKS:說話的力量》一書,《商業周刊》取得獨家專訪機會。

眉角一:能分享思想

說只有你才能說的故事

「我們不是要找天生的演講家,而是要找能夠分享思想和主題的人,」安德森說,每年,TED收到兩萬多名演講人選來信,「(抉擇)準則就是,確保他是分享這個主題的最佳人選。」例如,曾於一九九七年與前美國總統柯林頓發生性醜聞案的白宮實習生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去年勇敢站上TED舞台。四十一歲的她,這二十年來,幾乎失去一切,她分享的主題即是「羞辱的代價」。

過去,她是被公開羞辱的特例。現在,社群網站興起,網路霸凌無所不在,甚至有許多被害人選擇自殺。親身經歷一切的她,決定起身呼籲:「扭轉羞辱文化的時刻到了,我們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同情。」二十分鐘的演講裡,她的眼角不停泛淚,態度堅定、溫柔,台下聽眾也忍不住跟著哭了。

安德森說,別小看自己。「你擁有一項世間無人擁有的東西:你自己人生的親身經歷。

舉世七十多億人當中,你是唯一百分之百擁有這些經歷的人。許多最精彩的演講只是根據一個個人親身經歷的故事,以及汲取的一個簡單啟示。」但該如何著手?「回顧你過去三、四年的工作,有什麼很凸顯的東西?上一件令你感到很振奮或很憤怒的事是什麼?

上一次,你和某人對談時,對方說:『這真有趣!那是什麼事呢?』安德森指出。

「未來,每個人都要具備演說力。」安德森說,精彩的演講可以改變人們的世界觀,比任何書寫形武的東西更具撼動力,當聽眾凝視講者的眼神,傾聽語氣,慼受他的脆弱、智慧和熱情,就能被鼓舞。「影響世界的最佳途徑可能只是:站出來說話。」

眉角二:要不怕出錯

靠想像和演練克服恐懼

籌畫過無數的素人演講,安德森觀察,害怕是所有人的罩門,大多數人沒自信、伯出錯。

安德森說,要克服恐懼,需要想像力。你只需要一直告訴自己:把目光放在想傳遞的訊息上,並且想像,在舞台上「演講的重點不在於你,在於你熱中的思想。」他說,其實觀眾會接受緊張的演講人,若是開場時有些結結巴巴,就直接告訴聽眾:「哎呀,對不起,我有些緊張。」若是擔心說錯話,也可以準備講稿,就曾有講者把筆記塞在上衣裡,幾次忘詞時,取出筆記參考,其實聽眾完全不在意。

當然,上台前是需要不斷演練。但,「重點之一是非刻意的背記,」安德森說,無論在房間或是少數人面前,都是練習場合,若是演練得夠多,就會從中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演講形武,當演講人把講稿背到滾瓜爛熟,才能完全把情感表達出來。

眉角三:故事有脈絡

起點對了,就成功一半演講內容的設計也很重要。

安德森說,演講,就像是帶領觀眾踏上未知旅途,要讓大家心甘情願跟隨,「我們必須找到適合的起始點來說故事。」以圖瑞爾為例。安德森發現,身為馬賽族的圖瑞爾,因當地信仰和文化等因素,家中男孩需要對父親的牛群負責,這成了他發明防獅燈的重要動機。圖瑞爾的TED開場,便在投影片上秀出照片,包含一

望無際的奈洛比國家公

園、兇猛獅子、牛的血

腥屍體和部落戰士等,

帶觀眾直接進入他的生

活樣貌。

「這是我住的地方,我住在肯亞,在奈洛比國家公園的南端……,公

園的南端有部分沒有柵

欄……,這就是牠們(獅子)幹的好事,牠們吃掉我們的家畜……。在我的部落馬賽族,我們族人相信我們來自天上,伴隨我們的牲畜,以及牧養牠們的土地,這是

為什麼我們這麼重視牠

們……。」

這開場結合了引人矚目

的投影片與講者本身的

生活脈絡,引起觀眾好奇,也一下子就能同理講者。

TED演講那天,圖瑞爾站在台上,看起來生澀,卻有了自信。誰都想不到,這名一年前還在熱帶草原奔跑的男孩,竟能搖身一變,成為思想的傳遞者。他的激勵故事獲得滿堂彩,影片至今吸引百萬人次觀看。 「這不就說明,我們任何人都可能辦到?」安德森說。

眉角四:不能沒啟發

負面教材也能有好觀點

安德森認為,只要有好故事,人人都能是成功講者。

但,什麼是好故事?除了講者的個人經驗,能凸顯這個知識是講者所獨有,過程中講者要避免太興奮、昏了頭,讓故事失去意義,「故事是為了帶領出更大的思想。」他舉例,最近讓他印象深刻的演講之一,是部落客厄本(Tim Urban)講述的「拖延大師的腦子在想什麼?」從小,厄本就習慣拖拖拉拉,就連論文也是擠到最後三天才寫。

他用自己的拖延症當演講開頭,並在投影片上畫出理性決策者、及時行樂猴、恐慌怪獸等卡通圖案角色,以此呈現拖延者腦中的衝突。

演講內容爆笑無比,但最後一刻,他給了當頭棒喝: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但不該忽略,而是正視它,了解並承擔每個選擇後果。二個原本是生活詛咒、負面的題材,也能從中找到好觀點。」至今安排過這麼多場演講,「如果今天要你以自己為主題,你會說一個怎樣的故事?」我們問。

安德森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想會是 思想的影響力 ,我想談我為何對此熱情、又為何這件事對人類生活很重要。」他說,知識將會越來越多,但未來要理解知識的方法,不是透過個別鑽研,而是理解知識的串聯性,所以他接手了TED,讓不同領域的知識可以結合。最後,他說完了故事,還呼喚我們一起來場「演講復興運動」:即便你不想上台,只要透過社群網站說話,呈現出屬於你自己「有意義的經歷」,也能發揮影響力。

用自己的故事影響全世界,似乎,真的沒有想像難!

打動人心的演講,不該犯的4種錯誤推銷 吹捧自己:「r企業都因為我的服務,而有進步」要點——演講者的工作是施予,應舉例談思想如伺實際運作漫談 開口就說「抱歉.我皮,齡好準備」要點一這句話是對觀眾的污辱,要做好準備,避免漫無目的流於組織介紹 總是在講「我們公司如何如何……」要黠——談自己的公司,對他人很乏味。焦點應放在工作內容,或為此投注的思想取寵演出 為了找「笑梗」而忘了重點要點——觀眾被鼓舞是因為思想,不是講者的表演資料來源:《TED TALKS:說話的力量》 整理:李雅筑

撰文者李雅筑


TED迄今最好的9個關於領導力的演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08/161102.shtml

TED迄今最好的9個關於領導力的演講
紅杉匯紅杉匯

TED迄今最好的9個關於領導力的演講

領袖氣質並非與生俱來,究竟是什麽成就了偉大的領導者?

本文由紅杉匯(微信公眾號ID:Sequoiacap),授權i黑馬發布。

[ 編者按 ]波士頓咨詢高級合夥人羅莎琳德·托雷斯在以4000家公司為樣本的研究後指出,盡管世界上存在著各種成本不菲的領導力培訓項目,但仍有超半數的公司未能培養出足夠傑出的領導者。為什麽會這樣,究竟是什麽成就了偉大的領導者?

另一方面,正如管理學家彼得·聖吉、吉姆·柯林斯等將領導力從一般到卓越劃分成為五個等級,大多數創業CEO實際上尚處在第三到第四級階段,即雖然善於組織人力資源以實現商業目標,但還距魅力型的偉大領袖甚遠——那些將個人的謙遜品質與職業化素養結合,讓團隊自覺追隨的人。

今天,我們推薦9個或許是迄今為止最好的關於領導力的TED演講,這些演講將圍繞定義、證明、分析與提高領導力等話題展開。事實上,領袖氣質並非與生俱來,領導力也不單單得益於後天的培養和實踐,真正領導力的學習,不過是使某些與生俱來的特質得以彰顯,而令某些人性的弱點得到抑制。

TED迄今最好的9個關於領導力的演講

54a94a8b999b9cb5c6bb5493ade2ab02

1 如何成為一名偉大的領導者

演講人:羅莎琳德·托雷斯(Roselinde Torres)

托雷斯花了25年的時間,在世界500強企業中觀察究竟是什麽造就了偉大領導者。幾年前,她註意到在領導力的培養過程中存在一種令人不安的趨勢。在這次演講中,她提出(並回答)了兩個問題:

為什麽盡管有那麽多的資金投入到領導力發展當中,領導力的差距卻還在擴大?

偉大的領導者做了什麽與眾不同的事情而使他們自己成長為更傑出的人才?

Quote:“偉大領導者明白,認識那些思維方式與你有所不同的人、擁有一個更加多樣化的人際網絡,是更多層次的模式識別和解決方案的源泉。”

今天的傑出領導者是什麽樣的?很多人會想到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站在那里,指揮著並保護著他的追隨者們。但那是舊時的印象。同樣過時的還有領導力發展培養計劃,這種發展計劃通常是基於過去而不是眼前或者未來的環境。

我們做了一個研究,覆蓋了4000個公司。我們問:貴公司領導力發展培養計劃的效果怎樣?58%的公司認為他們在重要的領導角色選取上有很大的人才欠缺。這意味著,盡管有各種培訓項目,仍然有超過半數的公司未能培養出足夠傑出的領導者。你可能會自問:我的公司有在幫助我成長為一名21世紀的傑出領導者嗎?答案很可能是:沒有。

我花了25年的職業生涯時間來觀察傑出領導者的特征。幾年前,我註意到在領導力培養方面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為什麽盡管那麽多的資金投入到領導力發展培養項目,領導力的差別還是這麽大?傑出領導者做了什麽明顯不同於他人的事情,使他們成長為更傑出的人?

我做了一件事——因為思考這些問題越發感到無力同時因為不同個體領導力失敗的故事而感到沮喪,我離職了,這樣我就可以專職研究。我花了一年時間遊歷世界的各個地方,試圖了解高效和無效的領導力實踐。我前往南非,在那里我有機會了解到納爾遜·曼德拉是如何超越他的時代預測和引領政治、社會和經濟走向。

我還約見了一些非營利組織的領導者,盡管他們的財政資源非常有限,卻仍在努力改變世界,並經常促成和看似是敵人的合作。我在總統圖書館內度過了無數個小時,試圖了解環境是如何塑造領導者的,他們的行動如何超越他們任期的影響。

從所有這一切研究中,我總結出快速成長的領導者有哪些特征以及他們做了哪些不同常規的事,並總結出可以增長人類潛能的一些練習方法。我想分享其中一些給你們聽。

在更加全球化、數字化和透明的21世紀,信息流動和創新都十分快速,沒有采用某種複雜的模型就好似什麽大事也做不了,依托傳統發展的方法會阻礙領導者的成長。事實上,傳統的評估方式比如狹隘的360度調查或是過時的評價標準會給你錯誤的信息,引誘你認為自己比現實準備的更充分。

21世紀的領導力可以用這三個問題來定義和證明——

你打算在哪里實施下一步,以對商業模式或你的生活作出改變?問題的答案就在你的日歷上。你的時間和誰一起度過?你們聊什麽主題?你去哪里出差旅行?你在讀什麽書?怎樣從中提煉要點,作出現在要做什麽的決定並隨時準備著。傑出領導者不會低著頭,他們會看周圍環境,他們會塑造自己的未來,而不僅僅只是對它作出反應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權衡你的個人和職業利益相關的社會網絡?我們都有一個社交網絡,它由我們熟悉且喜歡的人組成。所以這個問題是關於你和與你大為不同的人發展關系的能力。傑出領導者明白擁有多樣化的網絡是一種更多層次的識別思考以及解決方案,因為你能夠認識那些和你有著不同思考方式的人。

第三個問題是:你是否有勇氣放棄一種過去使你成功的做法?有一種說法是:隨遇而安、取法中庸。但偉大的領導者勇於改變。他們不只是嘴上談論冒險,他們會真的去冒險。有位領導者跟我分享了這一事實——最有影響力的發展會出現在這樣的時候:你能夠情緒穩定地接受別人告訴你,你的新想法很天真、很魯莽或者就是非常愚蠢。不同於傳統的領導力培養項目,回答這三個問題將確定你作為一個21世紀領導者的能力。

是什麽造就了21世紀的傑出領導者?我見過許多,他們與眾不同,他們正在準備著,不是為舒適的可預測的昨天,而是為了今天的現實和明天所有未知的可能性。

2 改善工作的快樂之道

演講人:肖恩•阿克爾(Shawn Achor)

阿克爾——也許是你在TED舞臺上所看到的最有趣的科學家——花了幾年時間去研究快樂,並且證明了大腦在積極狀態下的表現明顯更好——提升的程度高達31%。為了讓你的大腦處於“快樂模式”,不妨嘗試這些簡單的日常練習,在僅僅21天內對大腦進行重裝。

Quote:“我們發現並不一定是現實世界造就了我們,而是我們的大腦用來觀看世界的那副鏡片造就了我們的現實世界。如果我們換一副鏡片,我們就不僅可以改變自己的快樂程度,同時還能使教育和商業結出各個不同的碩果。”

3 日常領導力

演講人:德魯•達德利(Drew Dudley)

Nuance領導力發展服務的創始人達德利認為,領導力是關於“棒棒糖時刻”的——那些當你改善了別人的生活的時刻。

Quote:“我們需要用棒棒糖時刻來重新定義領導力——我們創造了多少棒棒糖時刻,認可了多少這樣的瞬間,傳遞了多少這樣的時刻,以及有沒有向那些時光表示感謝。”

4420961f8aa6affa33dc7adf13df0a1f

▲視頻鏈接:http://www.ted.com/talks/drew_dudley_everyday_leadership?language=en

4 你是一個給予者還是一個索取者?

演講人: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作為沃頓商學院教授以及暢銷書《給予和索取》的作者,格蘭特認為,在每個工作場所都存在三種基本類型的人:給予者、索取者和匹配者。格蘭特打破了這些框框,並且提供了簡單的策略以促進慷慨的文化,使每個人所索取的部分不超過他們應得的份額。

Quote:“如果我們可以從組織中除去索取者,如果我們可以容許請求幫助,如果我們可以保護給予者使其免於倦怠,並允許他們懷有追求我目標、嘗試幫助他人的雄心壯誌,我們就可以改變人們定義成功的方式。人們會意識到成功更多的是關於作出貢獻的大小,而不是就等於要從競爭中取勝。”

fe0f84e07b4fceda05d718845274ee4f

▲視頻鏈接:https://www.ted.com/talks/adam_grant_are_you_a_giver_or_a_taker

5 敢於表達異議

演講人:瑪格麗特•赫弗南(Margaret Heffernan)

你是回避沖突型人格嗎?這里的意思是,你處理沖突的方法是通過避免直接面對手頭的問題嗎?雖然你可能不會承認,連續創業家、《大難時代》的作者瑪格麗特•赫弗南認為,源於建設性沖突的“良好分歧”是有效合作和進步的核心。

Quote:“組織是如何思考的?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是不會思考的,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而是真的因為他們不能思考,組織當中的人對於矛盾沖突有一種過於恐懼的心理。”

2e4f68784ac6273534dfc3e36bac04dc

▲視頻鏈接:https://www.ted.com/talks/margaret_heffernan_dare_to_disagree

6 偉大的領袖如何激勵行動

演講人: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

截至撰寫本文為止,這部經典被瀏覽了3022萬多次。斯涅克迫使我們重新審視,為什麽我們會去做目前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單單解釋我們正在做什麽。什麽東西將吸引人們的情緒和價值觀?這總是一個值得提出的問題——對於員工和客戶都一樣。

Quote:“人們買的不是你的產品,而是產品背後的理念。講述你的理念,將會吸引那些跟你擁有相同理念的人。”

7 脆弱的力量

演講人:布琳•布朗(Brené Brown)

暢銷書作家和研究員布琳•布朗認為,脆弱是“創新、創造力和變革的發源地”。這個歷史性的TED演講確立了在工作場所當中脆弱的重要性,並闡明了與他人產生聯系和對其進行啟迪激勵,對於領導者而言是多麽關鍵的舉動。

Quote:“關系就是我們在這里存在的原因,它賦予了我們生命的目的和意義,這就是關系的全部涵義。”

視頻鏈接:https://www.ted.com/talks/brene_brown_on_vulnerability?language=zh-cn

8 動機的謎題

演講人:丹尼爾•品克(Dan Pink)

丹尼爾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驅動力》、《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的作者,他告訴我們,科學已經知曉但是大多數管理者和HR經理卻還沒有想明白的事情是,傳統的獎勵員工的方式是錯誤的。外在動機如獎金、休假時間等應該被內在動機如目的、激情、掌控、自主權和控制權所取代。如此,生產力、員工參與度、員工滿意度均會提高。

Quote:“如果你需要的是服從,傳統的管理學概念是好的。如果你想要員工全心投入,自發動機所帶來效果會更好。”

eaeeb67d11651fa58e3e8146b60d1a4b

▲視頻鏈接:http://www.ted.com/talks/dan_pink_on_motivation?language=en

9 傾聽,學習……然後才能領導

演講人:斯坦利•麥克里斯特爾(Stanley McChrystal)

這位曾任駐阿富汗美軍指揮官的四星上將分享了他對於偉大領導力的見解。一切都從傾聽、向別人學習、有共同目標開始。在戰鬥中,技術進步和不同年齡成員的存在,如何迫使麥克里斯特爾變得更坦誠、更願意傾聽、更願意從下級處接受反向指導。

Quote:“我開始相信,一名領導者並不是因為他正確了就代表他是好的;他們之所以是好的領導者,是因為他們願意學習和去信任他人。”

155e69f7b19c139056726d796f327102

▲視頻鏈接:https://www.ted.com/talks/stanley_mcchrystal

【情報】

#工作易得,好Boss難尋#

卓越領導者的9種特質

b61fa83849a04e02589111cc1341b758

相信不可思議的事物。而大多數人只是試圖達到可實現的目標,這就是為何大多數目標是漸進式的,而不是難以企及的。

善於在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中發現機遇,並讓組織變得更強大。而當一切順利時,要做出重大甚至是必要改變卻非常困難。

會讓感情流露出來。是有人味的。

不懼於尋求幫助。

保護他人免受指責。而糟糕的領袖會拿員工來頂罪。

從不會自矜身價而不願親力親為,也不會不樂意全心投入去完成乏味的苦差事,不管過去他們有怎樣的成就。

通過言辭和行動,讓員工覺得是和領袖共同工作,而不是為了領袖而工作。

胸懷更遠大的目標。

承受實際風險而非虛假風險:願意選擇不受歡迎的立場、采取不受歡迎的措施、承受在未知水域航行的風險。

TED領導力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魑魅魍魎:TED,可能係世界上最好嘅雞湯

1 : GS(14)@2016-03-11 12:57:46

「假如你有18分鐘,你會向這個世界說甚麼」,社會充斥負能量,活在香港壓力很大,聽音樂、跑步已經不足以紓緩神經,本欄也希望替大家打氣,推介各位去聽聽TED講堂,花18分鐘看看這個世界,或會有所啟發和得着。
TED的英語縮寫意指 Technology(科技)、Entertainment(娛樂)及 Design(設計),大部份演說內容也具啟發性,且能深入淺出,讓複雜的資訊變得簡單。近年,香港的減壓文化大玩靜態,由打早幾年流行的打泰拳、行山跑步,演變為填色畫冊《秘密花園》(Secret Gardens)、練瑜伽。找到方法減壓固之然好,但相信不少港人的壓力仍然比天高。聽演講倒是不錯的選擇,看看全球正在面對的危機、科技的創新突破,藉此思考人生,當喝一碗心靈雞湯。但TED的門票非常昂貴,以上月在加拿大舉行、「玄門正宗」的TED2016為例,為期五日的講座,入場費高達8,500美元(約6.6萬港元),絕不是普通打工仔能夠負擔。然而對社會有所關心的人,也會希望感受文化,所以不妨考慮聽聽本地的TED講座,支持一下TEDx。它是由官方授權的迷你版TED演講(×後面是地市名字),門票價格只是數百元,比起要等2小時才開場的麥當娜演唱會來得划算,也比起睇YouTube多了一份參與感。在TED品牌效應帶動下,全球各國也在推動這種以「十八分鐘改變世界觀念」為風格的演講大會,香港的TEDx則有TEDxHongKong和TEDxKowloon。後者來勢洶洶,今年剛公佈邀請了「魔童」王維基、「蘭桂坊之父」盛智文的兒子盛凱(Jonathan Zeman)、Uber香港總經理Sam Gellman等講者。有趣的是,一直以「廣東話」為賣點TEDxKowloon,今年卻找來3個外國人,未知是別有用心,暗揄香港需要多元發聲,還是黔驢技窮。其中,筆者最期待的講者是盛凱,倒想看看他的首次公開演講,能否與父親一脈相承,哄得港人歡笑;另外,當然也想看王維基,他已預告「想用18分鐘,分享近幾年的心路歷程」,倒想看看他這個看似悲劇、又像勵志片的故事,能否編寫續集,加上他剛剛再度提出申請免費電視牌照,能否反敗為勝,值得期待。最後也想岔開話題講幾句,不喜勿插。每個人總有需要心靈雞湯的時候,不過,是藥三分毒,不是飲得越多心靈雞湯,心靈便會越健康。負能量的源頭當然是佞臣當道,但另一方面,也令網絡公審猖獗化,甚麼公關災難、曲線要講明、有請小鳳姐,所形成的抽水文化已突變成惡性腫瘤。十一少
https://www.facebook.com/11mist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1/19524451

【專題籽】王維基曾錦強@TED 18分鐘濃縮智慧

1 : GS(14)@2016-03-13 02:40:59

王維基(HKTV聯合創辦人及主席)王維基對創作仍有團火,表示會繼續放資源做以香港為本的創意工業,製作大樓也繼續興建中。



【專題籽:胚芽故事】「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世代。」咁樣形容當下香港,相信狄更斯翻生都會驚嘆自家文字的持久力。如果否極真的泰來,泰來前要破舊立新,膽識加創見就要打孖上。今年TEDxKowloon邀來唔喜歡行舊路的猛人現身說法,腦筋經常急轉彎的王維基,喺廣告界好得交關的曾錦強,都是框跌落來跨出去的表表者。當地球都有2.0時,一切都應該有個新世界。2016年3月20日,記住呢18分鐘,可能影響你一生。

王維基:咪同我講加油,我好難受!

聽talk最正係講者經年累月的人生歷練,一萬碗水煲埋一碗,濃縮成18分鐘奉上。你開稀又開稀,還是啖啖精華,嗒落有智慧。源自美國的TED可能係世上最強的演講生產商,召集勁人開講,微軟創辦人蓋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物理學家霍金、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等都踏上過TED舞台塞錢入觀眾袋。TED鼓勵各地粉絲自發組織演講,遍地開花,TEDxKowloon就是香港本地版,良心CEO莊偉忠都曾任演講嘉賓。今年大會廣邀12位前瞻人士,共通點都係鍾意開創新方向,人唔做我偏偏要做。當中包括韌力堪比《復仇勇者》的「魔童」王維基,由自認乞人憎的沙塵友,到今天市民爭相跟他自拍,再送句窩心加油,中間經歷,唔知唔係香港人,但這如坐十級斜度過山車的滋味,無論聽幾多個18分鐘,都永遠得佢感受到切膚之痛與荒謬。他自嘲:「到時我會講呢幾年的慘痛經歷,即使講得不好,冇表演分,都有同情分。」他最想要的才不是同情,「大家行過唔好再同我講加油,我好難受,我想放棄㗎,你同我講加油,咁我應該點?」叫人加油有時都是種壓力。「係㗎,不過老實講我心深深處都真係開心。」他曾經形容搞香港電視「比行毅行者更難行」,改革香港電視業,明明可以早點成功,偏偏ViuTV遲來先上岸。「最想看當然係蔣麗芸同林日曦去旅行啦,但阿曦話我會好失望,佢哋全程冇講過嘢。」他欣賞新台以本土為出發點。「香港雖然只係個得700萬人的城市,但香港好獨特,有佢嘅歷史意義,我們唔可以一手抹咗佢,不應該只遷就13億人,否則只會淪為三不像。」敢言的他天不怕地不怕,不理世俗期望,令他有空間think big。「盡諗,有咁大得咁大,一定要諗得大。你看愛因斯坦,看他的髮型,所有具創意、會思考的人都是一副『我不會理你的態度』。」



他欣賞ViuTV節目照顧香港人口味,不刻意迎合13億人口。

他認為自我中心、不理世俗眼光的人都較有創見和自私,Steve Jobs是表表者。



冧觀眾絕招 跳芭蕾舞?

別人感受從來不是王維基的行事規範。「呢類人有樣唔好,就係自私,表表者就係Steve Jobs。我都一樣,到今天都是個很自私的人。我只諗自己鍾意乜,你唔鍾意乜,我根本唔在乎。」無時無刻都諗嘢嘅佢,聲稱即使做緊訪問時有半個腦都在思考如何降低HKTV mall的運輸成本至$40以下。他笑道:「腦可以越行越快,同我共事的同事好幸福,經常受我逼迫,諗快啲諗快啲,其實他們以往蠢啲。」把口不饒人,以為上台對他來說濕濕碎,卻竟然衰在陳志雲的台上。「係《志雲飯局》舞台版,我唔知自己當年點解咁戇居上台彈鋼琴,嗰次我真係發台瘟,斷咗片。」咁瘀都經歷過,他說自己之後都沒驚過。問他有沒有絕招冧觀眾,「跳芭蕾舞好冇?」喂你敢跳,我敢睇㗎!



王維基曾在《志雲飯局》舞台版為陳志雲伴奏,彈彈吓發台瘟,陳志雲執生繼續唱歌。

由電視大亨變成送貨大叔,贏得大眾支持,五年前的他肯定估唔到會咁。


曾錦強(The Bees Group行政總裁)曾錦強創業前於全港最大廣告集團Group M任CEO十多年,在任期間公司盈利升了六十幾倍,很多人不明他為何冒險創業,他說他愛「自由」。

曾錦強:我有更「變態」福利方案!

共贏,打工仔當然想,但老闆肯定牙痛咁聲。股東分的錢跟員工一樣?唔係啩?主張跟員工分享成果的廣告集團The Bees Group CEO曾錦強,同樣喜歡走出框框,幾年前放棄全港最大廣告集團CEO一職,寧願創業做老闆,其公司變態到生日放兩日、買書看戲入公司數、$3,000睇騷津貼、OT錢冇上限,聞者心心聽者葡萄。他們公司還有三三三分紅制。「公司由出錢的股東與出力的員工組成,要一視同仁。其實咁樣做,公司仲賺多咗錢。」很多人都不明白對員工好,其實也是投放資源的方式。「其實都唔係好變態,我有個方案更變態,係公司付錢請員工爸媽去旅行,我覺得越多人想公司成功,公司最後就會成功,我想做到令同事家人都很想公司成功。」可惜最後因合伙人覺得銀碼太大,擱下計劃,但他認為其實公司可以負擔。廣告行內員工流失率普遍超過百分百,同一個職位每年轉幾個人,曾錦強的公司過去四年,每年流失率最多只有百分之十幾。留住員工的,除了福利,還有他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我覺得一個老闆成日問住員工,係會構成壓力,冇特別事,我唔會打搞佢哋。」很多老闆「領導」、「督導」不分,這個非一般老闆,不用常規管人手,正如讀統計的他笑自己「不務正業」做廣告。「世界充滿選擇,可以隨着內心的呼喚去做。」演講時他會用自身的創業故事證明世界有無限可能。





曾錦強不愛「恐懼管理」,不愛換血激發員工效率,因怕這樣會令人性醜惡面浮現。

三三三分紅制度概念來自施永青,中原地產也用這獎賞制。



其他講者名單



Sam Gellman*Uber香港總經理

余偉業社企「要有光」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梁百行社企「全城街馬」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張詠妍社企「Oh my kids」創辦人

黃詠詩舞台劇編劇、演員

Jonathan Zeman*蘭桂坊集團行政總裁





曾志浩「平等分享行動」發起人、室內設計師

Sean Lee-Davies*藝術家、影視製作人、電視節目主持





鄒崇銘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

魏華星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演講以英語進行日期:3月20日地點:中環鴨巴甸街35號元創方2樓票價:$380、$480



記者:葉青霞攝影:許先煜、林栢鈞編輯:陳漢榮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2/195256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