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波士頓咨詢:未來2~3年過剩行業需要安置200多萬員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4/4769651.html

波士頓咨詢:未來2~3年過剩行業需要安置200多萬員工

一財網 祝嫣然 2016-04-01 14:42:00

報告指出,未來2~3年,煤炭、鋼鐵、水泥等幾個主要產能過剩行業需要安置的人員約200萬~230萬人,主要集中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但由於目前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更加完善,如失業保險體系和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等,本次員工安置大潮在國家層面整體可控。

供給側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去產能。在去產能中的過程中,員工安置與再就業是焦點。

3月31日,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報告指出,本次員工安置大潮在國家層面整體可控,但部分去產能行業集中度較高的地區將面臨較大壓力。

報告指出,未來2~3年,煤炭、鋼鐵、水泥等幾個主要產能過剩行業需要安置的人員約200萬~230萬人,主要集中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但由於目前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更加完善,如失業保險體系和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等,本次員工安置大潮在國家層面整體可控。

波士頓咨詢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廖天舒表示,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在全球範圍內並不是個案。上世紀80至90年代,許多經濟體曾嘗試以供給側改革擺脫危機或經濟滯脹,回顧並分析這些成敗經驗為中國的供給側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合夥人何大勇認為,從國際經驗來看,能夠兼顧短期社會穩定和長期經濟轉型的舉措是最佳的員工安置方式。報告結合企業訪談、文獻研究和BCG在全球範圍內與政府和企業的合作經驗,提出了去產能過程中的員工安置的有效措施。

例如,鼓勵企業幫助員工培訓再就業,政府要創造公共服務崗位分流員工。針對即將退休的員工,或當企業進入破產清算、無能力提供培訓和再就業機會時,給予員工必要的退養和離職保障。政府和企業還可通過創業支持基金或稅收優惠等方式,扶持有條件的員工轉型小微企業私營業主。

何大勇表示,中長期來看,鼓勵企業通過業務轉型升級帶動崗位升級是員工安置的有效方式。“特別是具備資金實力、技術實力、綜合化經營能力的龍頭企業,要以發展為目標,通過以新帶老帶動落後部門和人員的轉型轉崗。”

報告還指出,在員工安置的過程中,要註意對公眾的正確引導和執行過程的公平透明。確保安置過程中信息的透明和執行程序的公平,事前向相關員工就安置的方式和流程進行詳盡溝通,並在安置分流過程中統一標準、公平透明,避免恐慌情緒蔓延、違法違規操作或過度依賴政府救助等情況的發生。

員工安置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報告認為,對於尚能維持經營的企業,相關費用應由企業承擔,而對於深陷轉型發展困境的企業,則不得不依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資金支持。財政部已從今年1月1日起正式征收專項資金,主要用於解決煤炭和鋼鐵行業職工安置和再就業問題。

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資深合夥人金偉棟表示,為更好地配合去產能的目標,還需要完善改革過程中的配套措施,為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這些配套措施包含減少行政幹預,為企業減稅減負,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打破金融約束等。

“本輪去產能將不可避免地帶來數百萬員工的安置和再就業問題,長期和短期的雙重挑戰將倒逼存量勞動力市場的盤活,這一方面需要更靈活的戶籍制度、社保制度以及支持勞動力要素的跨區流動,另一方面加大人力資本投資,進行持續的人才培養。”金偉棟說。

編輯:楊小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81

傳統咨詢業必死,擁抱大數據才是未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2/157612.shtml

傳統咨詢業必死,擁抱大數據才是未來
36大數據 36大數據

傳統咨詢業必死,擁抱大數據才是未來

世界是平的,傳統咨詢業不再擁有信息壟斷優勢

  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服務都在快速叠代,對顛覆式創新有著極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咨詢業的競爭優勢也在逐漸消失,很難再滿足快速發展的企業。而基於大數據的解決方案,不僅能夠快速找到“發力點”,還蘊藏著無限的商機。

“新、平、快”三招虐死傳統咨詢業

移動互聯網時代炮制了“新、平、快”三招,對傳統咨詢業進行花式虐打。

新: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傳統咨詢業同樣自身難保

移動互聯時代,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應用的日新月異,對傳統咨詢業服務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調研過去用的是訪談、問卷調查,focus group等手段,而現在呢,不用爬蟲抓取、海量數據的量化分析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做調研。如何快速掌握新技能、新工具,對大部分咨詢從業人員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移動互聯時代,連咨詢公司自己都在苦苦尋求出路,又談何為他人指路?

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創新,這讓咨詢業沒有辦法依靠行業經驗作靠山。傳統企業正轉型正處萌芽階段,過去的行業經驗明顯無法利用。即便摸索出一條路子,新的經驗也需要時間沈澱,才能加以利用。萬一天色一變,一場風雨過後,後面的人已經沒法按著原來的模式去走。企業也往往並不滿足於跟隨別人的步伐,追求另辟蹊徑,“彎道超車”。

平:世界是平的,傳統咨詢業不再擁有信息壟斷優勢

 首先是信息不對稱逐漸消失。你可以通過百度、知乎輕松地了解任何一個概念;無數的資訊平臺,能在2小時內把地球另一邊最新鮮的資訊送到你手中。無論是免費渠道,還是現在越來越盛行的付 費內容,人們獲取資訊、信息、知識的平等程度大大地提高。過去傳統咨詢業引以為傲的方法論、稀缺資訊,以前是稀缺品,而現在已經是平常人家桌上菜。

同時,濃厚的商業氣氛驅使下,商業教育大大地普及,更是讓大部分人都能掌握知識工具。羅輯思維不僅每周給大家分享他的商業思考,還帶著一幫企業家一起幹。原來咨詢顧問價值3000元一小時的一對一面談,可能還只能讓你一知半解,現在在家看視頻都已經能讓你拍案叫奇。

 快:傳統咨詢業只擅長抽絲剝繭,而互聯網則需要快刀斬亂麻

互聯網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是快魚吃慢魚。很多APP每周叠代更新,才能捉住機會搶占市場,過了窗口期,便很難再有機會把已經養成習慣的用戶搶回來。微信快人一步搶占了市場,來往、易信無論燒多少錢,都沒有辦法撼動微信的地位。

如果還按照訪談、問卷調查、焦點小組的整套流程來做產品調研,項目沒做完產品可能就先死掉。要快刀斬亂麻,要切實可行,要立竿見影。而傳統咨詢業偏偏只擅長抽絲剝繭,由表及里,再用理論指導實踐。

 除了外部沖擊,國內的傳統咨詢業自身也積弱多時 :

人才外流與後繼無人,形成了一個虛有其表的怪圈

頭腦產業最重要的是從業人員的素質。國外咨詢業的從業者,很多曾經都是企業高管,身經百戰,閱人無數。而國內咨詢業則是一個虛有其表的怪圈。

我們不否認業內的確有一部分優秀且資深的咨詢顧問,但是人才外流和後繼無人的問題在不斷顯現。不論是前景還是薪資,互聯網行業無疑更具有吸引力。

資深的咨詢顧問都紛紛跳槽做產品經理、企業高管。而在招聘端,也沒以前那麽容易招到特別優秀的畢業生。留在咨詢業的人,可能自己大多都沒有真正實踐過。

 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讀萬卷書對現代人來說並不是門檻,而當所謂咨詢顧問自身都沒有辦法做到行萬里路、也不曾閱人無數,又談何給別人指路呢?

 進步慢,突破少,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咨詢業發展至今,從技術咨詢到管理咨詢,從管理咨詢專為IT咨詢,從未發生過主動性的變革。即便經歷了技術大爆炸的三十年,管理咨詢對於技術使用仍然停留在 三十年前:Excel用做所謂的模型和寫PPT。這招的確好用,對付三十年前的問題綽綽有余,但要對付三十年後的問題呢?

方案難以落地,結果難以顯性化,沒有人會為沒有效果的方案買單

 傳統咨詢行業就像大後方的軍師,紙上談兵而不扛槍上陣。但通常傳統咨詢業給出的框架,仍然解決不了具體的人的問題,企業拿了方案,具體實施通常仍然會有很多 問題,甚至無法實施。即便能夠按照方案執行,效果又是如何呢?得到這樣的效果,有多大程度是得益於咨詢顧問的建議,有多少又是其他行為的結果?無從得知。 動輒幾百萬的咨詢項目,已經很少有人願意為之買單。

 大數據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大數據解決方案具有更快,更直觀、更客觀、更高效精準、更多可能性的優勢。

 更快的執行能力

得益於IT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數據獲取比以前更快速,計算運行也更快,有利於處理更多、更全的數據,為進一步分析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步的效率提升,直接加 快了整個解決方案產生的速度,使得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能得到行之有效的辦法。為後續的“小步試錯,反饋調整”造就了可能性。這正是互聯網訊息萬變對我們的 要求。

更直觀地解決問題

一是通過多維度數據來直接反映市場和用戶需求。一切不以數據為基礎的調研都是耍流氓,數據驅動是最大的“以用戶為中心”。用戶有多喜歡你的產品,是否願意為什麽付費,與其跟他聊天,不如看他的實際行動。點擊量,付費金額,不僅能夠定性,還能夠定量。

二是結果顯性化。對數據的監控的優勢還在於當你改變某一個變量的時候,數據立馬就能給你反饋,告訴你效果。傳統咨詢公司的實施方案太飄了,而大數據則讓市場、需求、實施結果量化、可視化。

更客觀地用數據說話

沒有數據支撐,很容易走彎路。給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做項目的時候,就發現他們在廣告投放策略上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他們根據主觀經驗判斷,在上海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站和廣州地標性建築重金投放了廣告。而我們通過對數據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發現這樣的投放策略投產比極低,因為該公司的主要用戶活躍於校園,而非以上提及兩個地點。不用大數據方法和定量的分析,就很容易犯經驗主義錯誤。

 更高效精準的決策

這里必須以我們自己的項目作為案例。在給某運營商做外呼中心項目的時候,分析了外呼中心已有銷售數據,精準定位了目標客戶的年齡、性別、居住地、願意接電話 的時間等各種因素,並基於結果建議增派人手在午間時段進行外呼;通過建模預測潛在用戶的外呼成功率,並作為接下來精準營銷的依據。最終,整個外呼中心的外 呼成功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精準的目標客戶定位和基於大數據的建模預測,是此次項目成功的關鍵。

更多可能性,超出了傳統思維模式

大數據不僅是體量大,更重要的是多樣。當所有數據都進入視線範圍的時候,世界就像慢鏡頭,每一幀都能看得清晰仔細。而當別人都在看視頻的時候,大數據能帶我們看到每一幀畫面的細微之處,其中商機不言而喻。

 咨詢業好比是企業身邊的軍師,腦子比較好使,飽讀聖賢書,閱歷豐富。但他只負責在幕後指點,不沖鋒陷陣。大數據就好比勘察兵,深入敵後,刺探軍情。敵軍兵力、布陣,哪里有陷阱、哪里準備偷襲都觀察得清清楚楚,能立馬掌握最新戰況、雙方死傷。

過去軍師身上的能力屬於稀缺資源,因此軍師價值非常高;互聯網時代,軍師的經驗不太奏效了,所有人都平等地獲取各種資源,接收各地信息。如此一來,軍師(咨詢業)地位不保是遲早的事,而勘察兵(大數據)必定成為打贏勝仗的排頭兵!傳統咨詢業因承受不住互聯網的沖擊而式微,擁抱大數據,利用大數據的價值,挖掘大數據的商機才是未來!

本文作者簡介

江穎,帷策智能創始人、CEO,大數據應用實施領域資深專家,中國大數據商業實踐先行者。自2003年起,一直致力於大數據領域的研究及應用實踐,深度涉入通信運營商、移動互聯網、零售、服裝、教育等多個行業,擁有大量的行業經驗和研究成果。

大數據 咨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71

英國打擊“反避稅”:會計師、咨詢師一個都不能漏

隨著新首相特蕾莎·梅的上任,英國政府打擊避稅的行動將掀起新的高潮。

日前,英國稅務局對大批避稅方案提出最後通牒,其中就包括那些因“變相薪酬”方案而少繳稅款的人。英國稅務局已經對這一方案的參與者給出4個月的寬限期,要求在2019年4月前補齊所有稅款。

而且,這些避稅方案中涉及到的會計、咨詢師等也將面臨嚴重處罰。這一處理方式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和擔心。相關組織認為這一處罰忽視了事件的罪魁禍首,同時還有可能造成“誤傷”。

盡管有這些擔心,但英國稅務局整治偷稅漏稅的決心依然堅定。新首相特蕾莎·梅也堅決表態,表示無論身家背景如何,都有納稅責任。

重罰意在“殺一儆百”

根據英國財政部日前宣布的處理意見,為這些避稅方案提供過咨詢的會計及咨詢師都將面臨與避稅金額相等的罰款。

16日早,英國財政部給出了一份裁定書,建議羅列出這些避稅方案涉及到的公司、組織的名單,以“警告及保護納稅人”。而處罰的對象不僅僅是這些方案的設計者,還有推銷方案的獨立稅務咨詢師,以及那些使得這一方案得以實現的律師和銀行家。

裁定書同時提到,為減輕稅務局取證負擔,加快處罰進度,要求有避稅嫌疑的當事人主動提供證據,證明他們在填寫納稅申報單的過程中沒有人為紕漏。現階段這一部分的取證給稅務局造成極大麻煩,現行制度使得避稅者可以通過加大取證難度掩蓋問題。此外對於那些阻礙調查的公司、組織,新出臺的高額附加罰款項目也將發揮作用。

財政部官員稱:“新出臺的高額罰款將會讓那些觀望者三思而後行,而這也有助於降低避稅方案在市場上的活躍度。其實這類方案中的大部分都沒有實效,一旦被發現還會讓參與者面臨高額稅款和其他費用。”

租稅正義聯盟(Tax Justice Network)對英國政府這一舉措表示歡迎。該聯盟指出,如果只是個人或公司單方面決定賭一把,避稅問題還沒有這麽嚴重,問題真正的源頭是來自於這些被廣泛推銷的方案。咨詢公司WTT的創辦者韋伯(Graham Webber)也認為財政部早就應該介入調查處理。

“這些避稅方案的設計、提供者才是罪魁禍首,他們隱身於離岸服務和複雜網絡之後,”韋伯說道,“他們用這些方案擾亂了商業活動,同時也欺騙了納稅人,讓他們以為這是合法的。”

但大刀闊斧的處理也同樣引來了爭議和擔憂。一些會計機構警告稱,這很可能使得那些沒有觸犯法律的咨詢師等同樣遭受處罰。這些機構指出,不排除一些參與了“變相薪酬”等方案的納稅人通過咨詢,的確得到一些咨詢師誠實、公正的合法建議。這就意味著,財政部的處罰措施應該要篩選出那些推銷避稅方案的人,而不是把目標對準所有在正常納稅籌劃中的咨詢師、會計等。否則,一些享譽已久的行業大牛可能被誤傷落馬,而真正的犯罪者卻逍遙法外。

新首相決心反避稅

英國財政部的這一系列行動可以說繼承了前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在3月預算案中的決心。前首相卡梅倫辭職後,奧斯本也隨之離職,新任首特蕾莎·梅接過了這一重任。在競選中,她曾承諾打擊避稅;而有評論家指出,此前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最後都無疾而終,並且沒有找到問題核心。

但這一次財政部似乎是動真格了。稍早時,稅務局為“變相薪酬”方案延長了4個月的寬限。這一方案通過建立員工酬勞信托(Employee Benefit Trusts)來減少,甚至免交工資收入所得稅以及保險繳費。這類方案在最近20年較為流行,但自2010年起,政府開始著力解決這一問題。根據稅務局給出的時限,2019年4月前所有稅款須補繳完成。據估計,政府有望在未來5年內追回高達25億英鎊的款項,而延長時限是為了鼓勵更多參與者主動補交。

對於避稅問題,梅此前曾表示:“對我來說,無論你是亞馬遜,谷歌還是星巴克,都有義務把一些東西交回來,否則是你們對每一個公民的虧欠,納稅是你們的責任。”

在這樣的態度下,英國的“反避稅之戰”或許還會高潮叠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92

基因產業遺傳咨詢人才不足,靠燒錢能解決嗎?

近日,基因圈里有兩件事被熱議,且都和資本有關。

一件是做液體活檢的吉因加拿到了該領域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A輪融資2億元,由華大基因領投,火山石投資和松禾資本等共同投資。另一件是業內布局基因檢測臨床應用的公司貝瑞和康擬借殼天興儀表上市,進入上市靜默期,此前行業龍頭華大股份已IPO,期待2017年登陸創業板,兩家行業龍頭走上了資本市場的賽道。

就像基因濤略此前分析的那樣,基因產業並不缺資本青睞,缺乏的是點燃市場熱情的那把火。縮短技術和市場之間的距離,需要強有力的渠道和切合受眾痛點的科普,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測序成本降低和提升遺傳咨詢服務質量的問題,這些靠燒錢能解決嗎?

市場遠未打開

對於基因產業來說,不管是資本和公司都頗受以上兩件事的激勵。資本由此看到基因產業的龍頭企業經過五、六年的發展進入收獲期,創業公司看到行業大哥們在資本寒冬仍大把收錢,激發了創業鬥誌。

一家創業公司的CEO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兩件事都是好事,因為有錢了,企業自然就要“買買買”,買公司、買儀器或者買員工,行業自然就被帶動起來。

資本的力量是巨大的,當然有些鴻溝也並非單純資本的推動就能跨過去,比如提升研發能力和服務人才的能力這兩件事。

眾所周知,基因測序成本高導致的基因檢測產品價格頗高,是行業面臨的一大問題。

2006年以前,一代基因測序技術成本非常高,個人全基因組測序的成本是30億美元。2006年,高通量測序儀推出,個人基因組測序成本大幅下降;到2014年,這一成本降到1000美元,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五年內,個人基因組測序有望降低到100美元以內,也就是千元人民幣以內就能完成一個人的30億對堿基的全基因組測序,其他單一測序產品將降到更低。

目前市場上最成熟的基因測序產品是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款產品市場接受度最高,深圳市政府醫保補貼,個人付費855元。而在其他城市,受檢者需要支付2000元左右,價格較高。

高成本主要在於測序儀和試劑等耗材的上遊控制權還掌握在國外大公司如illumina、life等手中,華大基因在2012年收購了美國測序儀公司CG,開始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測序儀,目前正在等待監管部門的審批。“基因濤略”將在後續的文章里詳細說一說產業上遊測序儀之爭。

成本難降的另一方面是因為通量不足。各家公司的測序儀買回來,如果樣本量不足,勢必增加成本,相當於一輛裝載能力100噸的卡車,只運了1噸的貨在路上跑,能力沒有完全發揮。

市場沒有打開的原因之一是這項技術在國內發展時間不長,醫生等專業人士以及普通人的認知程度不夠,當然醫院也是受政策影響頗深的領域。

同時,基因檢測公司能提供的服務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因為基因檢測只是入口,如果通過檢測你發現自己攜帶有癌癥易感基因,患病幾率較高,有沒有相應的服務可以幫你面對這一問題?或者有些隱形遺傳病基因的攜帶者,結婚前想去做一下基因檢測,避免夫妻雙方都攜帶相同致病基因而生下缺陷兒,去哪找這樣的服務呢?

一般有點耐心和學習精神的人要自助選一款基因檢測產品,需要先去泡一泡知乎、果殼這些科普網站,研究一下基因檢測到底是什麽,各家公司有什麽特色,才能勉強做決定。沒有耐心的人,直接放棄不測了,畢竟它也不是“衣食住行”的必需品。

對於銀行或保險公司的高凈值客戶,只能從各家公司為你遴選的基因檢測產品里選一款,但這款產品是如何進入金融機構的產品名冊的,你完全不知道背後可能有可觀的利益分成。

普通人在一般醫院能接觸到的基因檢測產品,通常只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只給孕婦使用。除非一些單基因遺傳病患者或者腫瘤患者,一些知名的三甲醫院的“開明”的醫生會推薦患者進行基因檢測。

在行業發展初期,銷售市場也很混亂,一套面向高凈值人群的全基因組檢測可以賣到1.8萬元-18.8萬元不等,此前的文章已經分析,在基因檢測市場上為了吸引客戶,價格戰這種很多人不願看到的現象也在所難免。

互聯網能解決遺傳咨詢不足嗎?

多數時候,消費者進行基因檢測都能夠拿到一份像模像樣的檢測報告,但問題是,從報告的內容是完全無法判斷數據采集質量以及解讀質量。

雖然目前的基因檢測技術由二代技術主導,但有些公司也在用一代檢測技術,還有的公司用的是基因芯片技術,而且每一種技術中又有不同的方式,每家公司檢測的基因位點,靈敏度和準確度差別都很大。

基雲惠康(一脈基因)的創始人郝向穩認為,基因檢測數據的解讀能力依賴已有學術研究和基因數據庫,大部分創業公司的數據庫量並不夠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同時,在預測疾病方面,基因檢測給出的是一個人患病的概率,並不是確定性事件。中國用戶更習慣一個確定的結果,所以對基因檢測的接受度更低。

基因對疾病風險的關聯,還在不斷的認識過程中,所以一份基因檢測報告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隨著解讀加深,基因檢測的報告需要被不斷被豐富化。所以,國內一些基因檢測機構提出“一份數據,終身解讀”的服務。

具備專業解讀能力的遺傳咨詢師在中國也很稀缺。你可能聽說過管理咨詢、心理咨詢、法律咨詢,但是極少聽說遺傳咨詢師,因為結婚生子這件事有些迷信的人可能會去問風水和八字,但極少會想到需要咨詢遺傳咨詢師。

所謂遺傳咨詢是專門收集和解讀家族和疾病史,以評估疾病發生或再發的幾率,接待病人的問題,提供就醫指導。

早在1972年,美國就開始了遺傳咨詢師培訓。截至目前,美國共有約4000多名經過美國遺傳咨詢師行會認證的遺傳咨詢師。精準醫療上升到國家戰略後,預計未來十年,美國就業的遺傳咨詢師將增長41%。在國內,遺傳咨詢師數量極少,監管部門也沒有開展相應認證培訓,更多是華大基因、迪安診斷等企業率先進行一些培訓。

遺傳咨詢有多重要?中國每年有1500萬新生兒出生,其中具有出生缺陷的孩子有近100萬,很多生了一兩個具有遺傳缺陷的孩子卻沒有得到一次遺傳咨詢的指導,對於到底發生了什麽仍然很茫然,準備生下一個孩子時也不知道需要做一些什麽樣的檢測。同時,你拿到一份基因檢測報告,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給你做遺傳咨詢指導,這份報告對你來說像天書一樣也沒啥意義。

華大基因CEO尹燁表示,目前最缺乏的是遺傳咨詢的人才。遺傳咨詢這個行業在美國已有很多年,但中國這個行業還不存在;因為人社部要求達到5000人才能設置一個職業。事實上,在臨床上鋪這條路已經很難了。如果讓每個醫院設一個遺傳科,再去培養人才,不知道需要花費多少年。筆者的設想是,能不能有一天能把遺傳領域的困難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解決;因為基因本身是可以交流和共享的。如果搭建一個很好的表型庫,再讓一些相關的遺傳咨詢專家在背後支撐,這可能是一個可探索、可依賴的途徑;但是這個挑戰依然是最大的。

未來只有期待,業內資本雄厚的公司能多花一些資源投入到遺傳咨詢師的培訓上,更多有醫學背景的人也願意加入遺傳咨詢師的行列。遺傳咨詢師的服務滲透到基因檢測臨床和普通消費級服務的各環節的時候,基因檢測或許就進入了人人時代,那時候,基因測序引領生命健康的時代才真正來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30

上市監管架構改革遭反對 香港證監會、交易所缺席咨詢論壇

香港上市監管架構改革遭遇企業界的激烈反對。香港證監會及港交所共同提出的“改革上市監管架構”咨詢期即將結束,業界多方代表抓住最後的機會主動發聲,力圖阻止香港證監會擴大權力。在7日舉行的香港上市監管咨詢論壇上,業界不少人士對此次咨詢文件表示不滿,有市場人士稱,“現在連內地也在計劃推行新股註冊制,香港卻在監管新股上市上面開倒車”。

梁伯韜:證監會“不要躲”

香港證監會及港交所於今年6月17日聯合發布咨詢文件,建議改善香港聯交所的上市監管決策及管治架構。根據咨詢文件,香港證監會將成立兩個新的委員會,與聯交所緊密合作,集中處理對市場質素、市場競爭力及發展而言屬最重要的上市政策及決策,而上市部及上市委員會將會繼續就預期占大多數的其他上市決策作出決定。

早前,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曾表示有可能會出席此次論壇,稱出席則會與證監會同框,“大家把信息交流一下,特別是如果大家有問題要澄清”,但同時他也預見到了“大家意見相左,現場氣氛會很激烈”,不過最終他因證監會無人出席而缺席。

原本被主力“炮轟”的兩大機構缺席,論壇現場的熱度依舊。接近有200名業界出席,包括香港上市公司主席梁伯韜、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副主席羅嘉瑞、前任上市委員會主席李嘉士、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香港環球投資銀行部主管劉伯偉、張華峰等,同席探討對咨詢文件的意見。

論壇剛剛開始,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伯韜表示了對咨詢文件的失望,並“隔空喊話”提出尖銳問題,讓監管機構“不要躲”。

梁伯韜表示,這次上市監管咨詢文件中的改善建議,不是微調,而是顛覆性的改變,將大大削弱上市委員會的權力,是要“革上市委員會的命”,並喊話要求港交所交代為何上市委員會成員會“逆來順受”。

梁伯韜稱,證監會是不滿目前上市委員會表現,因此成立2個新委員會淩駕其上,只給上市委員會制定一些條條框框去執行。“老實講,這樣一來人工智能、機器人都可以代表上市委員會”、“設定好程序照章辦事就夠了”,他批評,此舉沒有考慮到市場多變及競爭的問題。

梁伯韜認為,如果真的按照建議修改,會令港交所和證監會形成小圈子, 監管權力過度集中, 監管層失去制衡, 日後會慢慢腐化,甚至有可能阻礙香港的發展。

證券商協會就咨詢文件發出聲明,質疑文件內的相關建議或會破壞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要求證監會撤回有關咨詢文件內有關增設“上市政策委員會”及“上市監管委員會”的建議。

業界反對聲音大

論壇上,一個簡單的調查顯示了大部分與會者對於“上市審批改革”的反對態度。有84.9%的與會者認為改革會將現時的上市委員會邊緣化;89.8%認為證監會將會擁有過度權力;86.4%認為香港應該實行以“披露為本”而非“審批為本”的制度;79.8%認為改革會削弱香港在吸引上市和發展投資方面的競爭力。

梁伯韜稱,要保障投資者權益,不一定要修改現有的上市審批架構,他建議可以從修改上市條例入手,同時加強對上市中介機構的執法,多管齊下提升上市公司的質素。

剛連任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港交所和證監會)於情於理,不可能不派出高層直接聽取我們的意見”,他認為,如果證監會真的持有開放態度,就應親自聽取市場意見,不該“講一套做一套”。

不過,張華峰稱,香港證監會澄清對改革建議不會一意孤行,反映證監會的立場軟化,是市場努力的成效,但若證監會不認真聽取意見,他會主動約見香港政府高層,甚至上京反映業界對咨詢文件的意見。

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副主席羅嘉瑞直指,現在連內地也在計劃推行新股註冊制,香港卻在加強監管新股上市上面開倒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067

官方:普及心理咨詢、治療技術在臨床診療中的應用

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宣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22個部門共同印發《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該文是我國針對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制定的首個宏觀指導性文件。 

《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各領域各行業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全民心理健康意識明顯提高;到2030年,符合國情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普遍提升。

據了解,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目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心理行為異常和常見精神障礙人數逐年增多,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因缺乏政策支持和引導,現有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能力不足,管理能力滯後,政策法規不完善。

截至2015年底,全國有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2.77萬人,心理治療師僅5000余人,較經濟水平相似國家仍有較大差距。針對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少、服務能力弱等問題,文件要求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綜合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提高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普及心理咨詢、治療技術在臨床診療中的應用。

《指導意見》確定了幾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大力發展心理健康促進與教育,推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重視心理危機幹預和心理援助等心理健康服務。二是加強職業人群、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重視特殊人群心理健康。三是建立健全各部門各行業和基層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鼓勵培育社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加強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四是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促進人才有序發展,完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

《指導意見》同時強調,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相關部門要切實落實責任,不斷完善法規政策,加強行業監管,加強科學研究,推動心理健康服務科學、規範、有序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15

存量有限、監管收緊:證券投資咨詢牌照“水漲船高”

3月14日,華安證券公開轉讓旗下持證券投資咨詢牌照子公司的掛牌期滿。此次轉讓的子公司交易作價,在剔除賬面資產後溢價超6000萬,這也被市場視為是上述牌照的價格。華安證券相關人士透露,從目前溝通的情況來看,標的資產“比較受追捧”。

據從事證券投資咨詢牌照中介的市場人士透露,該牌照市場交易相對小眾,前幾年價格一直比較穩定、多位於3000萬至5000萬區間。除整體出讓持牌機構的資產外,持牌機構通過開設分公司、以掛靠來實現牌照租賃和出借的模式更為主流。但近兩年金融監管趨緊,尤其是證監會年初以來打擊各類違規交易所力度升級,使得證券投資咨詢牌照的市場需求大增。“年後開始,證券投資咨詢牌照的價格明顯走高,部分買家心理預期在6500萬至8000萬元了。”

證券投資咨詢牌照的價格波動,與這一小眾市場的供給和流動性也有密切關系。自2014年後,證監會已未再單獨核發過《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證書》。證券業協會披露的信息顯示,目前擁有該牌照的機構共有84家,包括有證券公司和券商研究所、金融終端服務商、投資咨詢公司。剔除以證券投資咨詢牌照作為業務開展前提的公司,真正可投放於市場流轉和交易的牌照並不多。

存量牌照稀缺、市場需求提升,證券投資咨詢牌照價格正“水漲船高”。

股權轉讓價暗含市場行情

“怎麽大家這麽關註我們轉讓證券投資咨詢牌照這個事?今天已經有好幾個投資者都在問。” 華安證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達了其的不解。引發市場關註的,是華安證券在此次轉讓的持牌子公司1.19億元交易價,這一度被解讀是證券投資咨詢牌照的對價。然而,交易中隱含的“牌照價”,實為剔除子公司賬面總資產後6827萬元的溢價部分。

早在2016年7月,華安證券就在安徽產權交易中心做過預披露,擬轉讓全資子公司華安新興證券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安新興”)51%至60%股權。當年11月,華安證券正式掛牌轉讓上述股權,轉讓價格為每1%股權掛牌價格119.3萬元,至12月8日期滿。

根據掛牌要求,掛牌期滿後若沒有征集到意向受讓方,則變更掛牌條件後另行公告。如果征集到一家意向受讓方,則進行協議轉讓;若征集到兩家及以上的意向受讓方,則選擇多次報價的網絡競價來確定受讓方。

而這一次掛牌,並沒有募集到合適的意向受讓方。今年1月13日晚,華安證券發布董事會決議,變更華安新興的股權轉讓比例,從51%至60%調整為100%,對應掛牌價格為1.19億元。2月15日,華安證券重新轉讓華安新興100%股權,掛牌期至3月14日。

“目前有幾家意向方在溝通,具體的情況不好透露了,還是比較受追捧的。”華安證券上述負責人稱,此次轉讓子公司股權,對華安證券本身業務並沒有什麽影響;標的價格是市場化定價,轉讓比例調整是公司層面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的決定。

根據華安證券公告披露,華安證券目前經營範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等。華安新興從事的也是證券投資咨詢業務,並且擁有證監會批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根據證監會今年1月披露的信息,目前擁有此類業務牌照的公司共有84家。

“華安新興的證券咨詢業務牌照,對於華安證券來說略顯雞肋,證券公司自己也可以從事這塊業務。”從事證券投資咨詢牌照中介業務的王海(化名)稱,出讓子公司還可以避免同業競爭問題,並可以增厚母公司業績報表。

根據此次掛牌的信息,截至2016年9月30日,華安新興經評估的賬面總資產為5103萬元;剔除總資產後,此次交易對價溢價6827萬元。在王海看來,這部分價格才是此次交易中,牌照的交易對價。

“證券投資咨詢牌照交易是個小眾市場,之前市場需求不大、牌照價格也相對穩定,報價集中在3500萬到5000萬之間。華安的這個報價在之前看是偏貴的。但今年年後,牌照開始漲起來了,市場需求主要來自之前做原油期貨貴金屬的機構。這些公司有錢也有團隊,運營模式也類似。國家目前加緊整頓,這些交易所都想要拿證券投資咨詢牌照了。市場上的中介最近也增加了不少。”王海透露稱。

今年1月,由證監會牽頭的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召開。會議指出,近期部分交易場所的問題和風險隱患依然較大,貴金屬和原油類商品交易所、郵幣卡類交易所、金融資產交易所、“微盤”交易等都被點名。會議要求抓緊清理處置各類交易場所存在的突出問題。此後,多地加緊對各類交易所的整頓清理。深圳等地警方還通報,已開始對違規交易場所進行了查封。

王海透露稱,目前賣方和中介的報價漲幅明顯,非空殼公司的總報價已頻頻過億。但從買方的心理預期來看,合理價位集中在6500萬元至8000萬元。“當前具體的成交價還不清楚,我手上還沒成交,有些報價在客戶看來還是偏高。”

監管趨緊凸顯牌照稀缺性

相比清理整頓違規交易所而帶來的市場波動,證券投資咨詢牌照價格上漲的背後,更有其深層次原因。2014年後,證監會並未再新增單獨核發的證券投資咨詢牌照;而目前僅存的84張牌照中,不影響自身業務發展、能夠流轉和出售的牌照並不多,存量牌照極為有限。此前,市場需求或曲線“借牌”、或幹脆無牌打擦邊球;但在金融監管不斷收緊的當下,市場對牌照資質的需求開始迫切起來,牌照價格也開始“水漲船高”。

證券投資咨詢業務,是指取得相關資格的機構及其咨詢人員為投資者提供證券投資的信息、分析、預測或建議,並直接或間接收取服務費用的活動。從事證券投資咨詢的公司,需要有證監會核發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許可,並在中國證券業協會報備。

此前幾年,市場對於牌照的衡量仍更多出自性價比。王海就介紹稱,在金融監管全面收緊之前,直接買牌照的市場需求並不強烈。從交易情況來看,除整體出讓持牌機構的股權之外,部分持牌機構還會通過開設子公司、讓外部單位進行掛靠的形式,來實現牌照出借、租賃的目的。持牌公司通過按比例抽成營收的方式,取得收益。

另有機構人士透露,證券投資咨詢牌照租借時,有時也直接支付相應的租金;按照去年的行情,借用一年的費用可達到1000萬至2000萬,“性價比不高”。

然而,從去年開始,以防範金融風險、維持社會穩定為核心的監管風暴啟動。違規違法案例接連遭查獲,對於未有資質的交易場所和機構、涉及內幕交易或虛假信息的傳播等行為的懲處態度鮮明;對於持牌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去年也有多起違規案例被通報。

未有證券投資咨詢牌照,則不得從事證券投資咨詢的相關業務。對於將加大在牌照資質下合規經營的監管力度,市場預期不斷高漲。然而,準入門檻同時面臨著無新增牌照、存量流動性小的局面,這也註定了這一牌照的“不菲身價”。

根據證監會和證券業協會披露,目前市場持有證券投資咨詢牌照的公司共有84家。而從2014年至今,證監會並未再核發單獨的證券投資咨詢牌照,這一陣營再未擴容。

從84家持牌機構的特點來看,包括有廣證恒生研究所、申萬研究所、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等券商研究所。有券商研究所人士介紹,該牌照是以研究所作為獨立法人申請,承接母公司此前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此外,持牌機構還包括同花順、益盟、指南針等股票軟件終端服務商,以及天相投資、和訊、證券之星等資訊服務平臺。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雖持牌機構的自身資質良莠不齊,但從持牌機構的業務開展情況來看,能夠真正在市場出讓並交易的牌照並不多,“有些牌照不會賣”。這同時也是造成牌照價格居高不下、市場交易不透明的關鍵原因。

附:84家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名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90

中國聯通:擬通過定增引入戰投 正向政府部門咨詢意見

4月18日消息,中國聯通晚間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聯通集團擬以公司為平臺,籌劃並推進開展與混改相關的重大事項。目前,此次重大事項正在向有關政府部門咨詢意見。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但具體實施方案涉及多個政府主管部門的事前審批程序,還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繼續停牌。

公告稱,因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擬以本公司為平臺,籌劃並推進開展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的重大事項,本公司股票已於2017年4月5日起停牌。

截至本公告發布之日,本次重大事項正在向有關政府部門咨詢意見。本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但具體的實施方案涉及多個政府主管部門的事前審批程序,還存在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7年4月19日起繼續停牌。公司將盡快確定相關交易實施方案,並在本次股票停牌之日起的5個交易日內(含停牌當日)公告項目進展並明確停複牌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879

中國聯通混改事項仍在咨詢意見 或連續幾個月停牌

4月25日晚間,中國聯通公告稱,混改事項仍在與有關政府部門咨詢意見的過程中,26日起繼續停牌20天。中國聯通表示,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但具體的實施方案涉及多個政府主管部門的事前審批程序,還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公司董事會於4月24日收到聯通集團提交的《關於增加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股東大會議案的函》,該函表示,基於目前進展情況,聯通集團預計本次重大事項無法在自4月26日起延期複牌20天內披露項目具體實施方案,提議自2017年5月16日起繼續停牌2個月。公司將盡快確定本次重大事項的實施方案。

此前4月5日,中國聯通在港交所公告稱,母公司中國聯通集團正在籌劃並推進開展與混改相關的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以中國聯通集團為平臺,可能涉及聯通A股股份變動事宜。 

目前,中國聯通A股股價停留在7.47元,港股截至今日收盤下跌0.19%,報10.24。在3月15日,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年度業績,2016年純利跌94.1%至6.3億元人民幣,同時宣布決定2016年度不派發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33

李小加:港交所上市規則修改咨詢結果將公布 30日接受申請

香港交易所(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20日出席活動後接受傳媒采訪時表示,上市規則修改咨詢結果將於24日收市後公布,並於30日開始接受申請。

港交所今年2月23日刊發咨詢文件,就拓寬現行上市渠道、便利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展開一個月的市場咨詢期,希望增強香港對於新一代公司和投資者的吸引力,為香港股市註入更多活力。

李小加表示,已收到很多有興趣上市的查詢,但最終有多少申請則無法估計,需視乎公司自身的決定。至於小米、螞蟻金服、沙特阿美等企業是否會來香港上市,李小加則強調,他對香港有信心。

他重申,港交所關心的是申請公司是否清晰規則,監管是否到位,在違規時是否能迅速、有效地阻止和懲罰,其余交由市場和公司決定。

“新三板+H股”上市模式即將推出,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在新三板及港交所兩地同時掛牌上市。對此李小加稱,歡迎符合條件的新三板掛牌公司來港上市,並澄清從未要求相關企業在新三板退市才能來港上市,港交所並無試點企業。目前新三板有很多優質企業,希望它們能把香港作為未來發展的一條路。

至於內地推出CDR(中國存托憑證)吸引新經濟公司,李小加說,未來可能會出現公司同時或先後在香港和CDR掛牌,但香港仍有吸引力,不認為企業會因為發行CDR而不來港上市,兩者不存在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