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馬遜CEO貝索斯:互聯網下一任幫主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05/226620.html

「實用主義」與「夢想家」氣質並重。貝索斯開會時常留出一把空椅子,提示未在場的消費者才是最重要的人

上市15年,亞馬遜(Amazon)收穫頗豐。2011財年營收480億美元,淨利潤6.3億美元,市值接近千億美元,給投資者的回報超過百倍。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Bezos)也坐擁190億美元的財富,成為互聯網界新的精神領袖。

KindleFire平板電腦的成功,既贏得了市場,亦得到了美國著名雜誌《連線》的肯定。甚至有觀察家認為,KindleFire展示了貝索斯的遠見卓識;在引領高科技多年之後,貝索斯有望成為美國科技界的頭號人物。此前,這個角色一直被蓋茨和喬布斯佔據。

創業時間點來看,蓋茨和喬布斯創業時均還沒有互聯網,而真正的互聯網領軍人物應該就是貝索斯。

實際上,亞馬遜的貝索斯可能被低估。借助KindleFire,亞馬遜打通了從「作者」到「讀者」的整條產業鏈,幫助用戶在60秒內找到自己想讀的書。從圖書入手,亞馬遜的產品已經包羅萬象,已經建立了覆蓋全球的網絡服務、物流服務體系。

由於貝索斯的傑出成就,2011年,《福布斯》雜誌將貝索斯評價為科技界最具有夢想家和哲學家氣質的CEO。美國專業財經雜誌《巴倫週刊》發佈2011年度全球30位最佳CEO榜單,貝索斯名列榜首。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內心的嚮往。」用這句話來形容貝索斯初入電子商務時的態度是再適宜不過的。

在參加母校普林斯頓大學2010年學士畢業典禮上,貝索斯說,1994年,萌生創辦亞馬遜的想法緣於互聯網的強大增長力。當時,互聯網使用量每年以2300%的速度增長。創建涵蓋幾百萬種書籍的網上書店的想法讓其興奮異常,因為這樣的規模在物理世界里根本無法存在。

彼時,貝索斯剛滿30虛歲,正在一家金融公司擔任副總裁,事業蒸蒸日上。當貝索斯把網上賣書的創業打算向那些非常聰明的同事描述時,他們都善意規勸:聽起來是個很好的主意,但這對於那些沒有謀到一份好工作的人來說,主意或許更好。

經過48小時的內心掙扎後,貝索斯感到自己不會為嘗試過後的失敗而遺憾,而會為有所決定卻不付諸行動而煎熬。

貝索斯曾說:「當我80歲的時候,我不會因為今天離開華爾街而後悔;但我一定會因為沒有抓住互聯網這個大好機遇而後悔。」於是,貝索斯毅然決定追隨自己的內心。事到如今,他仍「為那個決定而驕傲萬分」。

實際上,電子商務並不是貝索斯熟悉的領域,他此前對電商知之甚少。在亞馬遜之前,貝索斯的人生一直與金融圈掛鉤。

1965年,貝索斯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出生。1986年,21歲的貝索斯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電子工程學和計算機雙學士學位。畢業之後,貝索斯進入華爾街,並在當時最火熱的行業——對沖基金做得風生水起。此後的數份工作都是金融行業。

貝索斯辭職創業的想法得到了父母與妻子的支持。父母把自己30萬美元的養老金交給他作為公司啟動資金。妻子也給貝索斯打氣說,即便事情會失敗,也要放手一博。

選擇堅持自己的內心,就是選擇一段少有人走的路。1994年7月5日,貝索斯創建了亞馬遜,從此就開始了一場長達十多年的馬拉松長跑。

公司的名字也暗含貝索斯的夢想。他解釋稱,亞馬遜是世界最大的河流,預示自己的公司前程無量。並且,Amazon以字母A開頭,在搜索引擎中將會始終名列前茅。

亞馬遜在剛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主營業務都是圖書。至於緣何最先選擇賣書,理性的分析者曾認為「圖書是最好的標準化產品,用戶體驗容易達到一 致。」而在貝索斯那裡,更感性的原因是他喜歡讀書,為的是讓喜愛讀書的人們在網絡上能夠買到所有的圖書,而不必去書店搜尋,「由於線下書店無法做到將幾百 萬、上千萬規模的圖書彙集在一起,這是一件很酷的事」。

實際上,自亞馬遜誕生,書店的噩夢逐漸到來。1995年-1999年,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Borders每年仍有超過15%的增長,2000 年,Borders業績直線下滑,大勢已去。2002年之後,亞馬遜的銷售額已經超過這家30年的老字號。2011年,Borders無力回天,申請破產 清算。

篤定長期戰略

在創業開始的前三年,借助互聯網熱潮,亞馬遜成為一隻IPO的香餑餑。

1997年5月16日,成立三年多的亞馬遜順利在納斯達克IPO,當時融資5400萬美元,市值4.3億美元。

但是後來,亞馬遜普遍不被投資界看好。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掌門人貝索斯的經營哲學。在1997年,貝索斯致股東信強調公司注重長遠價值,這與那時很多公司痴迷於滿足股東的短期利益相悖。

貝索斯1997年寫給股東的那封信裡,透露了亞馬遜18年來最重要的戰略管理,指導了它多年發展。在這封信裡提到亞馬遜的幾個核心要點:「以創造長 遠價值為核心」、「專注於客戶至上的理念」、「在最優化GAAP報表和最大化未來現金流二者之間,毫不猶豫選擇後者」、「吸引並保留那些極具創造力的團 隊」、「配合快速增長的流量、銷售、服務水平,努力擴大公司基礎設施」、「領導的市場地位將帶來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利潤、更快的資金周轉率、更高的資本回 報率」。

貝索斯一直將這封信附在每年股東信的後面。多年之後,仍可見他的篤定和遠見,以及亞馬遜整個公司多年的堅持與執行力。其後,無論公司市值蒸發80%,還是業績一直平緩,貝索斯一直在堅持自己的判斷。

「我基本上是一個樂觀的人。」面對挫折,貝索斯總是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自公司創立,亞馬遜有8年處於虧損當中。在互聯網泡沫的2000年,亞馬遜虧損達14.1億美元。

當時亞馬遜股票下跌了80%,華爾街對貝索斯的指責一片。在2010年年致股東信中,貝索斯用華爾街金融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名言來鼓勵自己,「短期而言,股市像一個投票機器,長期而言股市則是一個稱重機器……亞馬遜用長遠眼光專注於用戶……」

即便虧損,貝索斯決定著眼長遠,將亞馬遜主要集中在3個領域:傳統網絡零售業務系統支持、流式視頻和其他媒體業務和產品開發,以及最先進的云計算服務技術基礎架構,進行技術投資和業務擴張。

專注於長期利益,必將犧牲短期利益。由於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物流、網絡等服務,亞馬遜持續8年虧損,直到2003年,亞馬遜開始扭虧為盈。

其後由於大量補貼KindleFire平板電腦,2011財年,亞馬遜的淨利為6.31億美元,較2010財年下跌了45%。但面對終端的虧損,亞馬遜已經做好了繼續虧損的準備。

在貝索斯的眼中,KindleFire是iPad諸多挑戰者中的終極殺手。貝索斯稱對這個業務需要足夠的耐心。他甚至對外表示,由於對Kindle的大幅投入,亞馬遜將會連續幾個季度虧損,主動嚇退那些膽小的投資者。

曾經早期在貝索斯手下工作的埃裡克·貝斯特(EricBest)表示:「貝索斯表現出了難以置信的眼光。如果他堅信什麼,那麼就會投入巨額的資金和資源。我不懷疑亞馬遜的任何可能性。」

服務提升佈局

在亞馬遜的年度股東大會上,當有股東問及Amazon.com是否可以被看作一家科技、基礎架構或電子商務公司時,貝索斯堅決回答說,「是的。」他並不是開玩笑。2011年,亞馬遜不斷擴大產品範圍和投資力度,並把目光瞄向了蘋果、谷歌和Netflix。

在目前炙手可熱的云計算領域,誰也不曾想到領頭羊竟是亞馬遜,而Google和微軟這樣的互聯網大鱷也只是追趕者。目前,亞馬遜的戰略業務主要包括,亞馬遜網絡服務(AWS)、亞馬遜物流(FBA)和Kindle出版業務(KDP)。

目前,AWS已經擁有30種不同的服務,數千家企業和個人開發者成為AWS的用戶。其中,S3存儲服務擁有9000億個數據載體,每天新增超過10億個。S3每秒鐘可以處理超過50萬次交易,最多的時候每秒鐘要處理近100萬次交易。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方淦告訴本報,亞馬遜有強大的IT系統的支撐,諸如動態倉儲的庫存、千人千面的顧客營銷等每一項運營的背後,有大數據的支撐。這種服務能力讓亞馬遜在電子商務行業遙遙領先。

而FBA服務也為賣家提供了方便。作為自助式服務,賣家可以進行簡單易用的庫存管理控制。在使用FBA服務後,賣家的商品可以享受亞馬遜Prime服務、SuperSaverShipping送貨服務,以及亞馬遜退貨流程和客戶服務。

從亞馬遜的發展歷程來看,除了云計算屬於無心插柳——云計算的雛形是要解決內部業務的存儲問題,沒想到孵化了一項大業——其他的業務都是貝索斯多年的精心佈局,最終才得以謀局成篇。

貝索斯曾對媒體表示,「在一個面臨高增長和開發者團隊較小的環境下,我們需要獲得用戶的信任,這一點很重要。因此,我們需要不斷提高服務。」

一旦認定,貝索斯亦表現了足夠的耐心去追求某一件事。亞馬遜從網絡銷售音樂和音像製品,再到成功轉型為網絡零售商,亞馬遜的物流倉庫堆滿麻布、服飾、網球拍以及其他任何普通人能夠用到的東西,這整整花費了18年的時間。

中國最大網上超市1號店創始人於剛曾在貝索斯身邊工作過,他表示,貝索斯不喜歡時尚,喜歡從事能夠持久的事情。

目前,在亞馬遜整體營收當中,服務業務貢獻的比例是30%,而在純利潤當中,服務業務的貢獻比例達到70%。

轉型成功後,貝索斯頗有感慨地表示,「有意思的里程碑」,也是他對亞馬遜最偉大的貢獻,促使亞馬遜從在線書店向在線零售商轉型,在互聯網世界中淘到真金白銀。

用戶總是對的

一個世紀前,零售業巨頭馬歇爾·菲爾德有句名言——「顧客總是對的」,不斷激勵各代企業家「低」下頭來看顧客。而貝索斯是互聯網時代最認真踐行這一口號的企業家。

在於剛的眼中,貝索斯是一個追求完美的用戶體驗的人。亞馬遜有500多個量化的指標來衡量運營表現,其中80%以上的指標圍繞客戶需求來制定。

在公司開會時,貝索斯常常刻意留下一把空閒的椅子,告訴與會人員必須考慮正坐在這把椅子上的消費者的感受。「那是現在這個房間最重要的人物。」貝索斯總是這樣對參會人員強調。

「亞馬遜是一家顧客公司。」貝索斯說,「我們給顧客提供最簡捷的方式,讓其得到最好的體驗。」貝索斯認為,為顧客帶去好的用戶體驗,是一家企業能夠永遠堅持下去的事情。具體到產品策劃上,他的思路是,先搞清客戶要什麼,再進行逆向操作。

在2008年的致股東信中就寫道,貝索斯指出,亞馬遜採用從顧客需求出發的「逆向工作法」(Workingbackwards),來瞭解客戶需求, 耐心探索,不斷磨練,直至找到解決方案。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技能導向法」(skillsforward)則主張「我們擅長做什麼」、「通過做什麼,還 能再做什麼?」儘管不少時候,技能導向法是一種有用並且一定程度上奏效的商業模式。但是,如果沉浸於此,就會喪失創新的動力。

亞馬遜採取「逆向工作法」有很多成功範例。這其中最典型的是Kindle。早在2004年,亞馬遜的天才工程師產生了一個想法,在60秒內給顧客提供任何一本曾經出版的書。當時,他們覺得顧客需要Kindle終端設備,以及該設備提供的與服務緊密結合的用戶體驗。

這個產品花費亞馬遜數年時間。硬件並不是亞馬遜擅長的,此前從未設計或生產,並且還牽涉到資金問題。但是,貝索斯並沒有一點動搖。他是那種「一旦有了這個點子,就不會因為技術的侷限性而改變最初設想的人。」

苦熬數年,Kindle推出後,市場一片叫好,這也再次證明了貝索斯的眼光。在上千萬份關於Kindle的反饋郵件當中,26%的人使用了LOVE(熱愛)這個詞。現在,Kindle售價199美元,蘋果的iPad售價499美元。

貝索斯不指望硬件掙錢,甚至每台平板電腦還賠10美元。借助內容、音樂、書籍、新聞、遊戲等類目,Kindle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生態圈,插足影視、音像市場。由此,亞馬遜成為蘋果iTunes生態系統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為了讓整個出版業讀懂Kindle,貝索斯特意寫了一封標題為《發明的力量》(ThePowerofInvention)的信給股東,解釋Kindle出版業務給圖書作者和用戶帶來的好處。

貝索斯指出,「這些創新性的大規模平台不是零和遊戲,它們帶來多贏局面,為開發者、企業、客戶、作者和讀者創造巨大的價值。」在這篇文章中,他亦用數據與遠見再次展現了自己的「實用主義」與「夢想家」的氣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32

亞馬遜「全球店」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576

  不是云計算也不是Kindle,第三方平台成為亞馬遜首先要在中國做好的事情。


  「從亞馬遜的角度來說,我們恨不得明天就在中國開展所有的業務」,Sebastian Gunningham,亞馬遜全球商家服務高級副總裁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現實是過去幾年,在中國異常激烈的電子商務競爭中,亞馬遜通常顯得十分低調。直到去年,它才在中國做出開放平台的決定。


  這位副總裁的中國之行要負責推廣亞馬遜的升級業務:從「我要開店」到「全球開店」服務。在亞馬遜的規劃中,這意味著入駐其開放平台的第三方賣家可以將 商品賣到包括美國、歐洲以及日本在內的9個發達市場。他們把貨物放入亞馬遜當地開設的運營中心,再通過其物流系統發往其他國家,而亞馬遜則幫助賣家處理進 出口、清關、包裝、稅務甚至語言翻譯等問題。


  「我們希望賣家只是賣東西,而不用考慮其他事情,」Gunningham非常賣力地推廣這項業務,「他們所要做的只是將商品上傳,然後再點一下鼠標。」


  但作為仍處於測試期的「全球開店」服務,到底何時能夠成熟並完全覆蓋到9個市場,亞馬遜還拿不出詳細的時間表。至少在現階段,中國賣家還得開一個美國 賬戶,亞馬遜只能通過美元結賬;並且這家零售巨頭還不具備中國進出口的資格,這意味著賣家還需要找一家過得去的公司幫自己清關。


  亞馬遜在全球的B2C運營經驗和物流體係為這項跨國業務發揮了作用。「很少有競爭對手能夠做到相同的事情」,讓Gunningham覺得更有信心的是 亞馬遜在世界各地建設的運營中心。截至目前,亞馬遜在中國建有包括天津在內的11個運營中心,使其在中國的倉儲物流總面積已達近50萬平方米。


  亞馬遜中國總裁王漢華曾說,亞馬遜在中國的戰略是首先把錢用在庫房和IT而不是廣告上。他把競爭比喻為馬拉松比賽。


  但現在也是稍稍加快一點速度的時候了。在2001年,亞馬遜CEO貝索斯推出了面向賣家的第三方平台,並挽救了亞馬遜的財報。目前亞馬遜開放平台業務 佔到其總銷量的39%,並為其貢獻了超過60%的毛利。現在,他做出了幫助中國商品繞開渠道的決定。Gunningham表示:「美國消費者不可能不需要 中國製造,我一點都不擔心中國的品牌會做得不好。」


  對於賣家而言,除了「國際化」的吸引力,這個平台的入駐成本也相對較低:沒有入場費,平台收取4%至7%的佣金。相比之下,QQ商城的年費是6000元,而天貓的入駐費用最高可達到6萬元。


  除了升級第三方平台服務,亞馬遜的另一則消息是可能即將把Kindle引入中國—儘管類似的新聞並不是第一次出現,目前亞馬遜網站上已經出現了有關 Kindle的中文幫助信息。在零售業務和第三方平台之外,亞馬遜的另一大業務是云計算。去年,卓越亞馬遜正式更名為亞馬遜中國,這大概也意味著這家公司 確實要有所改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49

亞馬遜帝國成功學

2012-6-25  TCW




第一課》做對事,比做有效率的事重要

綜觀台灣企業,電子商務廠商網路家庭(PChome Online)受到亞馬遜影響最深,不論是創辦人詹宏志以五年為期的長期策略思考,還是二○○六年底上線的倉儲系統,都與亞馬遜的發展歷程類似,甚至有英 國的投資者因此飛了半個地球,想一探這個與亞馬遜驚人相似的台灣企業。

網路家庭營運長謝振豐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與我們分享他從亞馬遜得到的領悟。

我相信傑出的(企業)是有信念。信念,如果(強度)超過投資者、媒體,甚至超過供應商對你的觀感,外界對你的看法,或許都不太重要了。

(先談亞馬遜)網路建倉庫這件事情,感覺好像跟網路不搭,一般人對網路的看法,是你有沒有用聰明的槓桿作用(leverage)得到獲利。建倉庫這件事卻剛好相反,大家都笑你笨,你還要做!因為心裡面你相信了什麼東西。

其實,亞馬遜還有一個東西是很少人看到的,亞馬遜做了一個東西(亞馬遜市集Marketplace),讓供應端為消費端競價,消費者坐在那邊,就一堆人在 那邊互相降價來爭取你的認同,無形中,這件事情讓消費者變成強勢,讓供應端變弱勢。這真的厲害,但很少人談,我們也還沒有做得那麼好。

電子書當然是很了不起的東西,是對庫存管理不斷效率化的結果。但,前面是做對的事情(編按:做市集),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所以它是偉大的。但電子書只不過是做到很有效率的事情。

如果公司的心念不在消費者那邊,但它能力很好,可以非常有效率的獲利,那這個獲利是在它的口袋和它的投資者身上。(這些公司)是為了獲取更多消費者利益,你看我創造了那麼多的EPS,所以我是很好的經理人,我有一個這麼好的社會地位,那大家就會說,你是一個好公司。

那消費者是你成功的工具還是你服務的對象?

企業一定要創造價值,只是,你創造出來的,(先滿足)消費者還是投資者,我認為這個差別會很大。這不是衝突,而是順序的關係。

我現在做倉庫,讓消費者不要等,就是創造了消費者價值,消費者跟我買東西,我賺到錢,產生的盈餘是當初投資我的人賺到的,所以當初投資我的,他應該期待我跟我客人的關係要很好。

這Mindset(心態)如果不一樣,結果就會差很多,你就不會去做倉庫了。老實講,做倉庫做得那麼辛苦,那麼大、那麼多事情要注意,還有三班輪班……。

我們(對獲利)沒有設定目標,就像有一棵樹,你知怎麼做它會長大,但你沒有辦法知道它長多大。

萬一投入之後沒成長,那就是我們投入什麼東西錯了。如果今天成長了三%、三○%,那我們就變成一個半局外人的角色來欣賞,原來消費者要的是這個,我們很在意我們的投入和消費者的反應是正相關的,而不是把數字當目的。

它(亞馬遜)有時候會相信(消費者至上)到有點笨,相信夠深的話,會有點像宗教。

亞馬遜是剛開始就做倉庫,我們是從二○○六年底才開始,我們沒有亞馬遜看得遠,但我們修正得很快,我們倉庫系統上線只有不到三百坪(笑),現在是兩萬多 坪,大概開發了十個月。倉庫需要很大的資本,當初建的時候全台灣(也)沒有一個好的系統支持我,我只好自己寫,那這種投資又笨,很幸運,我們能做出來,這 是有可能做不出來的。

所以,做對的事情總是比較難,但是,它永遠都是最重要的。(編按:網路家庭營收從二○○七年至二○一一年,成長八四%,約新台幣五十六億三千萬元)

做對事情,是違反人性的,人因為自私和安全感的問題,一個人從nobody(無名小卒)成為somebody(有所成就),他可能很容易做對,而且能量非常強,他只要服務好客人他自己也會成熟。

但一個人想要從somebody再往前進的時候,有兩個可能,somebody plus(再加分),或是nobody(無名小卒)。當一個人是somebody的時候,就會投鼠忌器,可能這樣子做,我本來的生活會變不好,那你在擔心 變不好的時候,你已經自私了,你先想到自己再想到消費者,不敢做,公司就漸漸老化,離消費者越來越遠,(最後)你就可能會被打敗了。

這堂課,人生也適用:做任何事前,請慎始。想清楚,我只是想快速的完成任務,還是在做一件「對」的事?

第二課》想未來如何變,根本白費力氣

這是貝佐斯常提到的論調。他的主張是,若策略建立在多變的東西上,例如:你的競爭對手是誰?現有可運用的科技有哪些?等等,這些事情變化得太快了,你也不得不迅速調整策略。反之,若投資長期的事,就可以保證有所收成,而且不用隨環境起舞。

這堂課與以另類管理理論見長的學者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所寫的一本書:《策略規畫興亡錄》(The Rise and Fall of Strategic Planning)的論點完全相悖。明茲柏格在書中直指,在變遷日益快速的今天,長期策略規畫這件事(例如五年計畫、十年計畫),早該被掃進歷史的灰燼 中。

到底,亞馬遜的長期策略為何能贏?

關鍵點一是,貝佐斯雖然訂定目標,但在過程裡,卻不斷實驗調整,高度忍受不確定性,以達到「提供顧客多樣選擇、價格低廉及出貨迅速」的長期承諾。

關鍵點二是,他的承諾是消費者需求的普世價值。許多企業主懂得要堅持,卻忽略堅持的承諾到底對不對?到底跟消費者有無關係?如,「成為全世界最賺錢的企業」,或是「全球技術最先進的公司」這類「不對」的承諾,就算長期堅持,最終會被消費者拋棄。

這堂課,人生也適用:與其追逐一門熱門職業,不如想想,二十年後,人們依然渴求什麼?人們可能仍想聽好聽的故事,雖然聽故事的媒介改變,但是,只要你會說最好聽的故事,你,仍然會是贏家。

第三課》要創新,先懂兩個披薩原則

企業的內部交流,常被視為提升共識、效率的良藥,一次亞馬遜的會議中,當高階主管們對貝佐斯提出建議,公司內應該更加強交流,他卻激動的起身反對,「不!太多交流是很可怕的事!」

貝佐斯主張,組織應該分散的去中心化。不論會議、還是工作團隊組成,都不超過兩個披薩能餵飽的人數。

這是避免亞馬遜成為一言堂、扼殺創意的好方法。「除了布達訊息或造勢用的會議之外,這個理論所有企業都通用,」政治大學商學院IMBA教授李瑞華說。當會 議人數不超過十人時,所有人才可能都發言,每個人都必須準備,「會議才會有深度,才可能人無不言,言無不盡,」否則,大家只是沉默的等著搭便車,對強調資 源有效利用的貝佐斯來說,無非是人力的最大浪費。

此外,這也是創新的源頭。因為成員們會充足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鬆散的組織,難道不會讓公司演變成無政府狀態?關鍵,是領導者有沒有清楚、一致的原則。

「這樣的領導外在看似鬆散,但內在是非常強勢的,」李瑞華說,反倒是追求組織嚴謹性的台灣企業常常相反,總指著員工罵,但沒有授權、也沒有清楚原則,組織的內在反倒是鬆散的,效率根本不能提高。

在鬆散的組織中實現對績效的強勢要求,貝佐斯用兩個披薩理論,為領導者們找到了新的出路。

這堂課,人生也適用:過去,對上班族來說,兩個pizza打造的小團隊可能不是人人爭取的第一舞台,但對個人而言,它卻可能是你在龐大架構下,最能表現自我之處!

第四課》把「Why Not?」當口頭禪

從亞馬遜賣書,到賣百貨、賣平板電腦,當出版商,最後變成賣服務的歷史看來,亞馬遜一點都不「堅守本業」。貝佐斯說,每個公司當要思考是否要從本業挪移到 新領域時,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常是,我為什麼要做這個?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技能在這領域?但市場變化太快,等到這公司全都想清楚時,機會已經離去。

他說,亞馬遜犯過最多錯就是,「沒去做的錯,」意指,公司原應該注意到某些事,並採取行動,取得必要的技術及能力,然而卻沒有這麼做,結果讓機會溜走了。

所以,他避免這一個遺憾的方式就是多問「為什麼不?」這也是避免下屬因為不想冒險,而直接否決創新機會的好方式。

以Kindle為例。假如貝佐斯依照「為什麼做」的思考邏輯,依照亞馬遜是網路服務出身的軟體背景,資源看來不足,根本不應該跨入硬體產品設計與銷售。

但是,貝佐斯卻問,既然客戶有需要,為什麼不做?是因為沒有硬體技能嗎?那就去找外面懂得硬體的外包廠商合作,是因為書籍廠商不會授權做電子書嗎?那不能說服他們嗎?因此,每次的「為什麼不?」都逼亞馬遜增加核心技能,因此墊高競爭門檻。

當然,亞馬遜的這一堂課,不是教大家要散彈打鳥的布局。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教授朱文儀就指出,關鍵在於,亞馬遜自我定義核心事業是替顧客提供網路買賣的服 務,所以才沒有遠離核心競爭力。且問「為什麼不?」的人,正是創辦人貝佐斯,他本身容許實驗犯錯,並有高度執行力,才有今日成果。

這堂課,人生也適用:當你面對新的工作機會邀約,你是問自己,有沒有能力轉?還是問自己,為什麼不轉?如我想轉,我到底還缺乏什麼技能,該靠什麼補足?兩種心念,就是兩種人生結局。

第五課》不必管對手,掏錢的不是他

消費者至上的觀念聽來八股,但我們卻總陷入「敵人的迷思」不自知。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教授朱文儀就以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一九八八年分享的個案為例。

當時,大前研一擔任一家日系家電公司的顧問,這家公司想開發新的過濾式電動咖啡壺,高層認為,競爭對手奇異公司(GE)剛推出一款可在十分鐘之內煮好咖啡的咖啡壺,便要求工程師設計出一款更小型,而且可在七分鐘內煮好咖啡的咖啡壺。

但大前研一卻反問:就因為競爭對手標榜「速度」這個產品特性,我們就應該跟進?他要求公司高層思索一個根本的問題:顧客為什麼要買電動咖啡壺自己煮咖啡? 是為了時間嗎?還是為了什麼?此時答案就很簡單了:顧客想要的,是享受一杯香醇的好味道。那麼,哪些因素決定了咖啡的香醇與否?咖啡豆、水質、溫度…… 等,而其中水質的影響最大。這個故事的結局不難料想:公司因此著手設計一款具有內建濾水功能、內建研磨機的電動咖啡壺,並且大受市場歡迎。

朱文儀解釋,目前看來,似乎策略管理大多數的觀點來自於對競爭環境的分析,可以稱之為「供給面觀點」的競爭優勢。但其實,在管理理論中,以消費者出發的「需求面觀點」策略也很重要。

但,消費者需要什麼,可不是靠問問題就知道,還要,問對問題(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如果公司問消費者:「您希望在十分鐘,還是七分鐘內煮好咖啡?」他們當然會回答「七分鐘」。消費者會如此回答,是因為問題一開始就 錯,一開始就是以勝出競爭者的角度去思考,反而忽視了消費者的需求。

把眼光從「敵人」身上移開的策略還有另一好處。貝佐斯說:「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更有效。如果你是競爭者導向,當你的標竿分析都顯示你是最好的,難免就會懈怠下來。但如果你是顧客導向,就會一直力求進步……,這種策略好處多多。」

這堂課,人生也適用:要成為贏家,就先別想著比較,那會讓你掉入了對方的賽局框架裡。

第六課》獲利不重要,現金才是王道

當市場總以獲利與否評價公司時,貝佐斯一直強調,自由現金流才是關鍵。

「亞馬遜和企業評價這門課有相當大的淵源,」專長是企業評價的台大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陳明賢回憶,亞馬遜上市不到兩年,股價從每股十八美元衝到一百二十美元 區間,「但虧損率卻是三六‧七%!如果照以前的評價來看根本不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時候所有的商學院都在問這個問題。」答案,就是自由現金流所代 表的「實質選擇權」。

自由現金流是將營運所得現金流量,減去為維持現有營運所需的資本支出和稅金、利息後的餘額。「它就是企業的子彈,給了很大的策略彈性,」陳明賢形容,不論 是成長擴充、發放股利、清償負債或者預留應付景氣蕭條。據陳明賢統計,二十年前的美國上市公司,現金部位只有約七、八%,現在美國上市公司都以二○%的現 金部位來要求自己。如蘋果、台積電等,手上也都各有新台幣逾千億元的現金。

「傳統的財報分析,會問你留那麼多現金幹什麼?」陳明賢指出,現今經濟不確定因素太多,有自由現金流量,至少能有以下三點好處,為企業化帶來實質選擇權,化被動為主動。

第一,能夠實現長期布局。以亞馬遜而言,負債率高達七○%,是因為它利用龐大、穩定的現金流量,換取銀行的借貸支持,得到了更大的資產,於是管理者的決策不受制於短期資金壓力,而能實現影響長遠布局,保持領先。貝佐斯以五到七年的時間進行規畫,就是立基於此。

第二,讓競爭者無法預測你的下一步。在競爭激烈下,不論是擴廠、開發新產品,如果還要和金融機構借貸,申請過程可能就慢了一步,更容易因為說明借貸理由,而讓策略曝了光。但如果你像蘋果一樣,從開發到上市都不需另行借貸,就可有快速出貨與維持神秘感的優勢。

第三,握有學習選擇權。在多變時代裡,面臨新市場的興起、新技術應用等,「都要有付學費的打算,」陳明賢說,不論是買下對手、入股新公司,投入新產業,企 業只要手握自由現金流,就有「學習選擇權」,同時踏入幾個新領域,再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發展,長遠以來,公司不怕被市場淘汰。

貝佐斯沒被財報操縱,反而看透在多變競爭環境中,該注意的財務重點,所以得到今日投資人的熱烈回饋。

這堂課,人生也適用:該檢視的人生籌碼,不只是存款(獲利)的多少,還包括年紀、健康、專業能力等,它們讓你能夠試錯、挑戰未知,讓你在動盪的時代中,由你來選擇機會,而不是等著別人選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62

蘋果成為老大以後的擔心:害怕亞馬遜超越?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27/230296.html

蘋果高管明顯正開始對來自於亞馬遜App Store應用商店的競爭感到擔心。

《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有關這兩家科技巨頭之間正在展開之激烈競爭的報導,其中提供了這樣的信息:「據開發者稱,蘋果也正在密切關注亞馬遜App Store。開發者透露,蘋果高管曾向他們表示,這些高管認為亞馬遜控制良好的、類似於iTunes的應用商店使其比其他應用商店更具競爭力,其中也包括 谷歌運營下的應用商店。」

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的撰稿人賽斯·菲戈爾曼(Seth Fiegerman)表示,這種說法乍一聽起來可能讓人覺得奇怪,因為截至今年3月份為止,亞馬遜App Store中的應用數量僅為3萬多個;而與此相比,蘋果App Store中的應用數量則已經超過了65萬個。

但是,與蘋果的其他競爭對手相比,亞馬遜在應用市場上確實佔有一定優勢,其部分原因在於其應用商店的模式與蘋果非常相似。亞馬遜擁有評審人員來決定 一個應用是否能進入其應用商店(這與谷歌不同),從而確保某種程度上的質量控制。此外,亞馬遜還已經擁有龐大的現有用戶基礎,其中大多數人的信用卡信息都 已在亞馬遜存檔(類似於蘋果),這使其能更加容易地在這個應用商店中進行購買活動。

事實上,至少已經有一份研究表明,亞馬遜應用商店所生成的每用戶平均營收要高於谷歌,而且與蘋果相比也不遑多讓;這反過來又能讓亞馬遜吸引更多的應 用開發者,這些開發者正因難以通過開發Android應用來賺錢而感到挫敗。亞馬遜已經開始採取更多措施,積極地吸引應用開發者。

將亞馬遜App Store視為蘋果的重大威脅這種觀點看起來還不夠成熟,但考慮到有報導稱亞馬遜正計劃發佈一款尺寸更大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和一款新的智能手機,從而在將來與蘋果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那麼亞馬遜App Store可能會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對蘋果造成更大的威脅。

亞馬遜大戰蘋果:戰事升溫

亚马逊大战苹果:战事升温

亞馬遜與蘋果競爭領域一覽表

在爭奪消費者數字生活控制權的鬥爭中,這兩家科技巨頭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展開激烈交鋒。亞馬遜和蘋果之間的競爭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科技公司之間的鬥 爭,是因為這兩家公司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從它們對軟件的嚴密控制到保密的公司文化,以及它們所擁有的消費者數據的廣度。

這場戰爭最新的催化劑來自本月初的一則消息,即亞馬遜正在測試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機,這款手機將與蘋果iPhone展開直接競爭。這兩家公司已經在平板電腦、數字音樂、視頻等多個領域展開了競爭。

在幕後,位於蘋果庫伯提諾總部附近的一個亞馬遜工程師團隊正在埋頭苦幹,優化Kindle Fire平板的軟件性能和表現,以更好地與iPad競爭。據知情人士稱,這支亞馬遜團隊正在進行的工作包括提升Kindle Fire圖形性能、優化硬件和軟件整合以及優化用戶界面等。當前,部分消費者抱怨稱,Kindle Fire的用戶界面仍然給人感覺像是電子書閱讀器。

亞馬遜最近還收購了兩家小型軟件公司--Yap和UpNext--以彌補移動地圖和語音識別方面的弱勢,而這兩個領域均是蘋果希望向iPhone用戶提供的獨特功能。亞馬遜還允許用戶將音樂存儲在服務器上並在多種設備上獲取訪問,以挑戰蘋果iTunes音樂商店。

與此同時,蘋果則在開發一款與亞馬遜Kindle Fire類似的小尺寸平板電腦。蘋果還在密切關注著亞馬遜的應用商店。據開發者稱,蘋果高管曾告訴他們,蘋果認為,亞馬遜對旗下應用商店採取的控制措施和 類似於iTunes的做法,使得亞馬遜應用商店相比谷歌等其他應用商店更具競爭力。

同時,蘋果還在試圖憑藉製作互動電子書的新技術iBooks Author搶佔亞馬遜在電子書市場的份額。消息人士稱,作為對蘋果的回應,亞馬遜已經在測試自家的類似技術,幫助出版商製作電子書。

「他們現在就是競爭對手,未來二者之間的競爭還將加劇,」移動應用統計公司Flurry CEO賽蒙·卡拉夫(Simon Khalaf)說。

蘋果週二報出了令外界失望的季度業績,營收和利潤分別增長23%和21%,低於分析師預期。亞馬遜預計將於週四公佈季度業績。

由於蘋果和亞馬遜仍在從對方身上獲得利潤,二者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亞馬遜的Kindle應用是iPad應用商店所有時期下載量第五大的應用。亞馬遜還在其網站上出售了大量的iPod和iPhone。

這兩家公司都未能打破對方的統治性市場地位。蘋果保持著平板電腦市場超過60%的份額,與亞馬遜在電子書銷售領域的份額大致相同。

蘋果和亞馬遜正在更多地侵入對方的領地,目的均是控制最多的消費者網絡,並向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儘管谷歌、Facebook和其他公司與這兩家公司所追求的策略相同,但蘋果和亞馬遜擁有一個共同且關鍵的武器:無與倫比的消費者數據,尤其是消費者的信用卡號碼。

信用卡是連接消費者的橋樑,能夠幫助蘋果和亞馬遜更容易出售軟件、內容和服務,這與谷歌和Facebook的在線廣告模式不同。將這些數據與設備和軟件應用相結合,蘋果和亞馬遜創造出了巨大的消費者群,向這些消費者提供多種數字內容並獲取收入分成。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存在控制渠道的巨大的經濟機遇,這些公司就將展開針鋒相對的競爭,」互動電子書製造商Inkling CEO馬特·麥金尼斯(Matt MacInnis)說。他是一名前蘋果僱員。

這兩家公司擁有截然不同的財務狀況。蘋果通過出售高端硬件,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利潤率。亞馬遜則通過構建電子商務業務的規模,獲取極薄的利潤率。

亞馬遜與蘋果之間的競爭由來已久。2007年亞馬遜推出其第一款硬件設備Kindle電子書閱讀器時,許多蘋果內部人士將該設備看做是這家在線零售 商的愛好項目。但到了2010年蘋果推出iPad進入平板市場以後,蘋果意識到Kindle電子書與iPad在內容分銷渠道上展開了直接的競爭。

2010年iPad面世前不久,時任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改變主意,最後一刻決定為iPad增加電子書功能。他在與出版商談判時要求獲得比亞馬遜更加優惠的條款。蘋果近期被美國司法部以涉嫌操縱價格起 訴。蘋果表示,這些指責是「不真實的」,將據理力爭應對控訴。

去年9月份,當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發佈Kindle Fire平板時,他對蘋果展開了直接的攻擊。貝索斯強調稱,Fire無需與電腦同步,就能無線備份媒體內容,而這一功能是iPad當時所不具備的。為了強 調iPad仍然需要手動同步,他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副蘋果USB連接線的圖片。

Kindle Fire售價比最便宜的iPad還要低300美元,其顯示屏尺寸比iPad小兩英吋。這款平板在假期購物旺季銷量很高。但根據IDC的統計,Kindle Fire一季度佔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的份額僅為4%。

今年初,新任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表示,完全不畏懼Kindle Fire對iPad的競爭。在一次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庫克說,「競爭對手產品的銷量數字幾乎不值一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32

亞馬遜的新迷戀:軟件工程師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30/230398.html

自創立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裡,亞馬遜一直都專心致力於為個人消費者提供服務,但現在這家公司擁有一個新的迷戀對象,那就是開發者。

這家全球最大的互聯網零售商正在加大吸引應用軟件開發者的力度,原因是其正在利用Kindle Fire——可能還有其他移動設備——來與蘋果和谷歌展開競爭。在亞馬遜為此而付出的努力中,遊戲和應用是最關鍵的,因此亞馬遜正在投入大量資源來吸引這 個重要性日漸變得更加重要的社區。

亞馬遜把Kindle Fire視為促進其網絡內容——從電子書到電視劇再到音樂等——銷售提高的方法之一,但分析師指出,這家公司還正將目標放在移動應用和遊戲市場上,增強自 身與平台運營商蘋果、谷歌、微軟和Facebook展開競爭的能力。亞馬遜已經組建了一個團隊,由艾倫·魯賓遜(Aaron Rubenson)負責管理,這個團隊會與開發者展開一對一的合作,為Kindle Fire設計、測試、發佈和出售應用以及遊戲。

據一位熟知亞馬遜開發者策略的匿名消息人士透露,在去年9月份推出Kindle Fire以前,亞馬遜已經開始為組建這個團隊而展開招聘工作,但自正式發佈這款平板電腦以來,亞馬遜加快了招聘的進程。亞馬遜的一名發言人則拒絕就此消息置評。

遊戲開發商Glu Mobile的首席執行官Niccolo de Masi稱:「亞馬遜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平台,其增長速度讓我們感到鼓舞。在來自於開發者的收入這一領域中,亞馬遜很有機會能超過微軟,成為排名第三的公 司,前提是這家公司需要在未來幾年時間裡繼續執行現有的開發者策略。」

蘋果被視為領先的開發者移動平台,這家公司在2007年初推出了最初的iPhone,到2008年中期才發佈了App Store應用商店。de Masi指出:「蘋果花了大約三年時間才真正在表面上建立了與開發者之間的關係。亞馬遜則要快得多,這就是後發者的好處。亞馬遜正試圖把蘋果所做的事情壓 縮到一年時間裡完成。」

良性循環

亞馬遜正在迅速採取行動,原因是預計遊戲、應用及其他數字內容將成為一個龐大的市場,而亞馬遜希望能在這個市場上分得一杯羹。根據Lazard Capital Markets的估測,這一市場將會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長,到2105年全球市場總額將會達到674億美元,其中遊戲所佔份額將會超過300億美元。

Lazard分析師阿圖爾·巴加(Atul Bagga)發佈投資者報告稱:「這只不過是亞馬遜從純粹的電子商務公司從數字媒體平台過渡的早期極端。」

與其他平台運營商一樣,亞馬遜從應用和遊戲收入中的分成也是30%。與亞馬遜的在線零售業務相比,這可能是盈利能力更強的一項業務。巴加預計,亞馬 遜數字媒體業務的利潤率為10%左右;與此相比,亞馬遜核心業務的利潤率僅為3%到5%。他還補充稱,如果亞馬遜想要成為數字媒體領域中的可靠從業者,那 麼讓培育開發者對亞馬遜平台的強烈興趣將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

巴加指出,如果亞馬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或許可以創造出一個「良性循環」。在這個循環中,好的應用和遊戲會鼓勵更多人購買亞馬遜的設備,反過來又能吸引更多開發者帶來更多的應用和遊戲。

疲軟的開端

無線運營商Skyhook Wireless的首席執行官泰德·摩根(Ted Morgan)稱,當亞馬遜在去年9月份發佈Kindle Fire時,亞馬遜應用商店正處於人手不足的狀態,一些開發者感到挫敗,原因是他們開發的應用需要幾個星期時間才能獲批上架。Skyhook Wireless為Kindle Fire開發者提供定位數據。

但多名開發者表示,這家公司今年的表現已經有所改變。為Kindle Fire設計社交移動應用的開發商OneLouder的總裁埃文·康維(Evan Conway)稱:「亞馬遜已經聘用和培訓了一些員工,與開發者展開合作,這明顯與亞馬遜剛剛發佈Kindle Fire時不同。」

在今年7月份,亞馬遜聘用了前微軟Windows Phone部門業務開發高管羅伯特·威廉姆斯(Robert Williams),幫助擴大該公司在應用商店中的開發者服務範圍。微軟Windows Phone部門的開發者體驗總經理、曾與威廉姆斯合作的查理·金德爾(Charlie Kindel)稱:「亞馬遜不太善於建立開發者關係,而聘用象威廉姆斯這樣的人將有助於修復這個問題。」

金德爾是軟件創業公司BizLogr的創始人,他麾下的Kindel Systems LLC現在是亞馬遜旗下的廣告子公司。

共享數據

最近幾個月以來,亞馬遜已經為開發者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服務,其中包括應用內購買、遊戲排行榜、遊戲平台GameCircle和一個擁有設計訣竅和樣本代碼的在線工具包。

據熟悉亞馬遜開發者策略的那名消息人士稱,現在亞馬遜應用商店中的大多數應用都能在不到一週時間裡得到審批,亞馬遜已經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來測試這 項應用,以確保它們能在Kinlde Fire上運行且不包含病毒。該消息人士還補充稱,當應用無法通過審批時,亞馬遜會向開發者發出電子郵件,建議如何做出修改才能獲批。一旦應用在亞馬遜的 平台上發佈以後,開發者就可看到有關應用下載量和應用內購買的相關在線報告。

巴加指出,與蘋果和谷歌相比,亞馬遜更希望能與開發者共享這些數據。他表示:「如果你是想要與蘋果和谷歌展開競爭的平台所有者,那麼就不得不提供更多的東西。」

價目表

一名開發者稱,與蘋果和谷歌相比,亞馬遜更清楚如何促銷應用,這名開發者在三個平台上都開發應用。通過Kindle Fire應用商店頂部的一個窗口,亞馬遜提供免費的應用促銷措施。

這名開發者還稱,開發者還能付款來為自己的應用做廣告和促銷。這家公司擁有一份「價目表」,顯示亞馬遜旗下不同網站上此類促銷措施的價格。

該開發者表示,這與蘋果和谷歌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兩家公司不提供付費的選擇。

習慣於付款

開發者對亞馬遜平台上的應用內購買功能感到最為激動,在移動遊戲領域中尤其如此。在這個領域中,許多遊戲都是免費的,但允許用戶在玩遊戲時購買應用。

當Kindle Fire用戶下載一個應用或遊戲時,會自動連接到亞馬遜的支付系統,這個系統存儲有消費者的信用卡細節信息。

蘋果也擁有一個類似順暢的支付系統,但一些開發者表示亞馬遜在這方面擁有一種優勢,原因是其用戶更加習慣於在其網站上進行購買活動。

移動遊戲開發者Animoca的首席技術官Yusuf Goolamabbas稱:「亞馬遜用戶傾向於支付,慣於為內容付費。即使是蘋果的用戶,也不會像亞馬遜用戶那樣慣於在網上買東西。」這就意味 著,Animoca在Kindle Fire上運行的遊戲能獲得更高的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

Goolamabbas表示:「包括我們在內的許多開發者都看到,(亞馬遜應用商店中應用的)每用戶平均收入非常高。就特定遊戲而言,是與我們合作的任何平台中最高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46

亞馬遜預告大虧 投資人照樣追捧

2012-8-13   TCW




全球網路零售巨頭亞馬遜(Amazon)給市場的印象,向來是不注重短期獲利,不過七月二十六日該公司發佈的季報,還是令人捏了把冷汗。

今年第二季,亞馬遜營收雖比去年同期成長二九%,至一百二十八億美元,淨利卻比去年同期暴跌九六%,僅剩七百萬美元,合計每股盈餘一美分,創二○○二年以來季淨利下滑最大紀錄。

《財富》(Fortune)雜誌指出,亞馬遜因為雄心勃勃的擴張策略,還在燒錢換取市場的領導地位。《富比世》(Forbes)也稱,亞馬遜獲利不如預期,是因為它對既有事業和新事業進行大量投資。

「我們的營運支出成長的比營收還快,」亞馬遜首席財務長斯庫塔克(Tom Szkutak)說:「我們在許多項目上增加支出,包括配送中心、行銷、科技及內容。」營運支出在第二季較去年同期增長三一%,達一百二十七億美元。

燒錢項目一:傳言正在開發智慧型手機

這家公司到底把錢花到哪裡去?原來,亞馬遜不只大量投資在自家平板電腦Kindle Fire,也傳出正在開發智慧型手機,準備與蘋果(Apple)的iPhone打對台。

花旗集團早在去年十一月便指出,亞馬遜打算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風聲傳了大半年,《彭博社》(Bloomberg)七月還言之鑿鑿的宣稱:亞馬遜手機將採用Android系統,並將委由iPhone代工廠富士康製造。

路透(Reuters)更從亞馬遜旗下Lab 126的徵才啟事推測,確有此事。亞馬遜電子書閱讀器的開發部門Lab 126,正在招募有智慧型手機等相關測試經驗的軟、硬體工程師,以及能與電信業者合作的品管工程師。根據職業社群網站LinkedIn資料,去年九月 Lab 126員工約五百人,但至今年七月中已達八百六十五人。

曾協助亞馬遜開發第一代Kindle電子書閱讀器的Ammunition創辦人伯納(Robert Brunner)認為,目前Lab 126員工規模已遠超過開發閱讀器及Kindle Fire所需,「以我對貝佐斯(Jeff Bezos,亞馬遜執行長)和亞馬遜的認識,他們很有可能在做智慧型手機。」

市場預期亞馬遜手機將如同Kindle Fire,以大約兩百美元的破壞性價格入市。對亞馬遜而言,即使手機賠錢賣也沒關係,因為由手機帶來的軟體服務、電子商務等商機,將使亞馬遜獲利。

燒錢項目二:光上半年就花四百億購併

另一個亞馬遜砸錢的項目,就是購併。根據亞馬遜財報,今年上半年就花了十三億六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零八億元),買下自動化訂單系統製造商 Kiva Systems及其他公司。亞馬遜表示,去年至今年的購併行動,主要是為了提升物流配送能力、擴充客群及銷售管道。

事實上亞馬遜第二季獲利大幅衰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購併及整合Kiva Systems的相關支出。不過《富比世》認為,Kiva Systems向來具有優越的物流運籌能力,買下這家公司,將大大保障亞馬遜長年的競爭優勢。

燒錢項目三:增建倉庫以實現當日配送

此外亞馬遜還耗費鉅資,興建更多物流中心,加快網購配送效率。據《財富》報導,截至目前,亞馬遜已有八間新倉庫投入使用,計畫將在年底前投入另外十間倉庫。

亞馬遜打算在全美國實現網購當日配送服務,但這種服務有點「不計血本」的味道,斯庫塔克承認:「我們沒從經濟角度看待全美各地當日送貨的成本。」目前亞馬遜在紐約、鳳凰城及華盛頓特區等十個城市,已經提供此項服務。

這項服務近來大受關注,主因就是亞馬遜正在瘋狂蓋倉庫,在加州,亞馬遜已承諾於洛杉磯和舊金山附近投資五億美元的物流設備。在德州也表態投資兩億美元在資本改良支出。

亞馬遜還在另外一些服務上「跳樓大拍賣」。創投公司基準資本(Benchmark Capital)分析師庫諾斯(Daniel Kurnos)認為,亞馬遜「或許會面臨進一步的獲利壓力,因為亞馬遜Prime服務大獲成功。」Prime這項忠誠用戶服務,年費只要七十九美元,已從 網購兩日送達服務,發展到電子書借閱和電影、電視劇串流媒體服務。

目前,亞馬遜已為用戶提供一萬八千部電影和電視劇,十七萬本無限期借閱的電子書,包括《哈利波特》系列七集電子書。貝佐斯說:「我們推出Prime服務七年以來,一直不變的是什麼?價格。依然是七十九美元。」

展望第三季,亞馬遜預期虧損將在五千萬至三億五千萬美元之間,這和《彭博社》分析師平均預測的獲利近一億二千萬美元有落差。

亞馬遜為了長期發展,在短期獲利上付出代價,但投資大眾仍信心滿滿。季報出爐後七月二十七日股價創今年新高,至八月六日止共計上漲三五.二%。

投資公司Topeka Capital Markets資深分析師安東尼(Victor Anthony)表示:「我們認為利潤拐點將在二○一三年出現,而且我們仍認為亞馬遜在電子商務的市佔率將增加,Kindle裝置將帶動高利潤的數位媒體 內容銷售。」亞馬遜砸大錢放的長線能否釣到大魚,或許也更加令人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60

「中國亞馬遜」:京東給華爾街講的故事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8/231286.html

電商間喧囂的價格大戰並不少見,8月14日京東商城約戰蘇寧電器,卻在一把把無形之手的推動下,呈全民圍觀之勢。

「我們除了有錢什麼都沒有,你放心打,往死裡打。」價格戰前一日,京東商城掌門人劉強東高調炫耀決心及強力後盾。

劉強東也多次公開現身強調「京東沒有融資需求」、「京東不缺錢」。

針對於劉強東的說法,眾多數據似乎都難以支撐其「嘴硬」的邏輯。

新鮮出爐的數據顯示,「京東2010、2011和2012年的銷售分別是86億、209億和470億,三年分別虧損5%、6%、8%,相當於虧4.5億、13億和38億,合計55億。京東2010到2011年融資13億美元,老股東套現2億和3億美元的都有,減去老股東套現,京東有10億到11億美元,相當於62億到68億元人民幣,去掉55億虧損,到年底京東還有7億到13億,這支撐不了京東的規模。」8月17日,京東商城老對手噹噹網官方微博發佈的一則數據,對京東不差錢模式提出質疑。

備受質疑的現金流問題上,京東似乎並未糾纏,依然堅稱資金充足。

8月15日價格戰打響以來,有關京東商城虛假降價的負面消息層出不窮。隨後,國美、噹噹等一大批電商也不約而同主動加入對抗京東商城的價格戰。

截至目前,恐怕大部分人依然不明白京東商城這般動靜意欲何為?畢竟如果成為眾矢之的,就算最後贏了市場,恐怕也輸了口碑。

作為京東的股東,難道真的「人傻,錢多」?

挑起關注度前所未有的電商價格大戰轟轟烈烈開打之際,京東商城的資本之路早已踏入征程。

關注度空前造勢IPO?這不得不讓人覺得蹊蹺。

僅2012年以來,京東便已和噹噹網、阿里巴巴等電商掀起數次約戰,兩個月前的6月18日,那場曾多家電商觸發的「觸不到底」的價格戰,被稱為「電商價格戰紀念日」。每到節日店慶,更是各大電商價格促銷的最好時期。但為何都未如巨石投潭?

「顯然,這次價格戰從宣傳到市場策略,京東策劃已久。」8月17日,一位與京東有過多次接觸的外資投行人士向記者透露。

或許,從一些事件的起始點,便可看出些許端倪。

7月中旬,劉強東公開宣稱,今年三、四季度會掀起中國電商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最全面的價格戰。

7月20日,被逼問有關京東IPO的問題時,他一改往日口風,表示京東投資人不久便會獲得回報。

之前,劉多次公開表示,京東2013年前不考慮上市。但實際上,京東的IPO之路,在眾多掩護下早已悄然進行。

2012年5月,美銀美林集團投資銀行部董事蕢鶯春加盟京東,全面負責京東商城IPO。此前,包括宏碁原中國區執行副總裁藍燁出任京東CMO(首席市場官),百度原高管沈皓瑜出任COO,甲骨文原全球副總裁王亞卿出任CTO等,同樣被認為在鋪路IPO。

今年5月底,京東更邀請數家機構分析師出席IPO前的溝通推介會。據知情人透露,此次京東IPO擬邀請的承銷商包括高盛、美林、JP摩根、UBS和中金5家券商。

「京東商城IPO的確是我們在做,此項目已較為成熟,將據市場情況安排於美國上市。」17日,上述外資投行人士說。

該外資投行人士表示,早在2011年6月,京東便已開始聯繫各大中介商,斯時計劃籌集約40億-50億美金。其後,美國股市融資低迷,迫使京東IPO的計劃進展緩慢。

2012年5月,京東IPO計劃重返議程。其後有消息稱,京東IPO9月將在美國上市。

「京東IPO今年內難以成行,因為面臨多方阻力。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讓海外投資者認可京東的價值。這將為其在美國成功IPO打下堅實基礎。」上述投行人士坦言,對於類似的互聯網公司,一個好的投資邏輯和一個好的營銷故事,是融資的關鍵。

巧合的是,2012年6月,IPO計劃即將出征時,京東「空前」的價格戰策劃成行。

打造「中國亞馬遜」概念?

顯然,就京東的經營模式和財務特性,美國無疑是上市最佳地點。

但2011年中概股爆發的財務醜聞,促使美國證監會(SEC)對中國企業IPO審查趨嚴,讓機構投資者對中概股敬而遠之。

「急需融資的京東,必須『講』一個讓美國投資者易懂且認可的故事。」8月17日,曾參與5月底香港IPO見面會的一位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如果不能激起機構或散戶的興趣,那麼京東IPO融資要打折,甚至面臨發行失敗的風險。

在噹噹網等類似的電商模式登陸美股後,如何講述具有差異性,且讓美國投資者認可的故事,已成為京東的當務之急。

「這場影響空前、由京東自導自演的價格戰,來得正是時候。」17日,深圳某券商電商行業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這或許就是為何這次價格戰一反往日之勢,剛點燃便引得全民關注。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證實,京東IPO將以「中國亞馬遜」為營銷概念。

這的確不失為一個好故事。作為美國最大的網絡電商公司,家喻戶曉的亞馬遜的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是其它電商平台難以企及的。

美國商務部公佈的2011年數據顯示,美國當年社會網絡零售2260億美元,亞馬遜報告的營收約480億美元,佔比21%。

如何使「中國亞馬遜」的噱頭獲得更大範圍認可,是京東IPO成敗的關鍵。

「電商的經營模式尤其特殊,二級市場上,投資者往往看中其在當地市場的佔有率和渠道規模。」上述電商行業研究人士認為。

「2010年號稱全球最大IPO農行上市時,海外發行的結果比較讓人滿意,其中備受海外投資者追捧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大部分地區是農村,而農業 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主導地位依然未變』。」上述外資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或許從農業銀行海外上市的案例,可窺見京東IPO急需「中國亞馬遜」頭銜的重要性。

為什麼是蘇寧?

按理說,噹噹網才是京東商城的老對手,為何其策劃的價格戰指向蘇寧?或許原因有多方面,除雙方曾有過節外,蘇寧的一些現狀也是主因。

先不說正面對的財務質疑和店慶在即,單就蘇寧電器的知名度與價格戰對壘的難易程度而言,也是京東發動價格戰營造「中國亞馬遜」頭銜的最佳對象。

由於蘇寧易購隸屬蘇寧電器,使其變相成為第一家包涵「電商交易」概念的A股。

「試想,如果蘇寧電器並非上市公司,那麼價格戰能否形成對資本市場的衝擊?」上述電商行業研究人士反問,今年以來,蘇寧易購知名度通過一系列商業活動名聲鵲起,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與京東相比,蘇寧電器的銷售標的幾乎互補。

有分析認為,京東商城銷售以小家電為主,其大家電僅佔銷售總規模的30%,而蘇寧大家電銷售佔銷售總規模的70%,京東恰好採用大家電大幅折價的方式,用對自己利潤貢獻最弱一環,拖垮對方利潤貢獻最強的一環,並擠壓其利潤。

這或許就是京東商城的許多家電產品,為何以大幅促銷的名義偷偷抬高價格,這些被偷偷抬高價格的商品大部分為小家電。

「數週前,京東財務團隊出現在新保利大廈找中投。」8月17日,噹噹網官方微博公開拋出《十問劉強東》,就其融資和IPO的問題,質問其8·15媒體見面會否認,沒接觸私募基金尋求10億注資,而京東的行為難道不是在找私募和尋找上市機會嗎?

《十問劉強東》更提及一個細節,稱京東負責上市人士召集5家承銷商開會,且必須高層出席。一個券商帶家眷剛去歐洲休假,京東便在郵件強硬地告知:你要是不來開這個會,就永遠不要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91

亞馬遜的野心:以云計算吸附創業公司!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29/231761.html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短短幾年內,亞馬遜就「創造性地破壞」了傳統圖書出版和零售業,但該公司還有一個更大更隱秘的目標:給人們提供強大到不可思議的運算能力。

每一天,一家名為 Climate Corporation的公司都要為美國一百多萬個地點在未來兩年中的天氣執行1萬多個模擬運算,然後將它們跟農業數據結合起來,以便為成千上萬的農民承保農業險。

另一家名為Cue的公司,每天掃瞄高達5億封電子郵件、Facebook更新和公司文件,以便在你遇見的某個人時介紹他的大概情況,提醒你要回家接收包裹,或是讓你發送一條短信給約好共進午餐的人,說你可能會遲到。

如果這兩家創業公 司在10年前開展同樣的業務,為了獲得相應的運算能力,它們必須在計算機上投入大量投資。但是這兩家公司目前只擁有少量台式計算機。它們和數千家其他公司 一樣,從亞馬遜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部門租用數據存儲和計算機服務器時間,這比它們自己購置和管理計算機便宜多了。

快速而便宜的AWS

Cue年僅20歲的聯合創始人丹尼爾·格羅斯(Daniel Gross)說:「我有10個工程師,但如果沒有AWS,我就需要60個工程師,而且AWS變得越來越便宜了。」他表示,使用亞馬遜的服務每月只需花費 10萬美元,如果全部自己處理,「可能需要200萬美元,而且速度慢,缺乏靈活性。」

他承認:「我甚至都不知道買一台服務器大概要花多少錢,對我來說,這就跟一把劍的價格一樣陌生。」

云運算出現已經有些年頭了,但現在,它正在為世界各地的各種業務提供速度既快,價格又便宜的支持。

Instagram是一家只有12名員工的照片共享公司,在創辦僅僅19個月後,它以大約10億美元的價格被Facebook收購。Instagram使用了云計算服務,省去了自己購置服務器的麻煩和費用。

EDX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合作開設的一個全球性在線教育課程,它的12多萬學生利用AWS可以同上一堂課。美國有超過185個政府機構通過AWS提供部分服務。數以百萬計的非洲居民使用廉價的智能手機連接到加利福尼亞州和愛爾蘭的AWS服務器,進行網上購物。

AWS負責人安德魯·雅西(Andrew R. Jassy)說:「我們處在一個技術轉移的過程中,其重要性和根本性跟架設電網差不多。而且這個轉移的速度比我們以為的快得多。」

AWS加快擴張步伐

2006年AWS成立時約有三十幾名員工。亞馬遜沒有透露現在AWS有多少人,但該公司的網站上目前列出了600多個職位空缺。

亞馬遜的努力只是運算巨頭之間開展全球競爭的一個開始。今年6月,谷歌推出了一個類似AWS的服務,微軟也有它自己的Windows Azure。

可能是不想讓競爭對手知道底細,亞馬遜沒有透露太多和AWS有關的情況,但據估計,該部門為亞馬遜帶來了 10億美元的營收。AWS在美國弗吉尼亞州、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設有3個巨型的區域中心,每個中心都有多幢建築物,數千台服務器。

AWS還在日本、愛爾蘭、新加坡和巴西設有區域中心。它的擴張步伐正在加快。2011年它新開了4個區域中心,估計今年還會再開4個。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對給其他政府建立云運算設施很感興趣。

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內部人士表示,在亞馬遜設在美國東部10個數據中心中任何一個,用於云運算的服務器都比Rackspace公司的總量更多。Rackspace是一家云公司,它為18萬企業提供服務,擁有8萬多台服務器。

雅西先生說:「我們相信,AWS業務不會比亞馬遜的其他業務規模小。」亞馬遜去年營收約為500億美元。雅西先生認為,AWS的最終規模將超過目前規模的10倍。

運算成本的降低和機器的快速部署推動了商業的發展。德國的明鏡TV付費讓AWS製作 2萬個節目的數字拷貝,其費用比明鏡TV自己製作拷貝需要用到的電費都低。

舊金山的GoodData公司利用AWS分析來自6000家公司的數據,以便找到銷售線索等信息。GoodData的首席執行官羅曼·斯坦尼克 (Roman Stanek)說:「之前,每個公司需要至少5個人,加總起來就是3萬人。但我這裡只需要180人。我不知道多出來的人會做什麼,但是他們不會做一行了。 這就叫贏家通吃。」

AWS改變世界

所有通過亞馬遜云端的數據都有其價值。人們留下了關於自己的數據,其他人就可以對它們進行分析。在任何時候,AWS上都有大約一百萬用戶在使用名為 Elastic MapReduce的強大的數據庫,開展預測活動。有些預測會建議播放一個新的電影或玩一個新的視頻遊戲,而其他則用於廣告,信用記錄,或建議跟誰約會方 面。(在分析某個公司的數據前必須先獲得這家公司的同意。亞馬遜表示,它使用了跟其零售網站上同樣的安全標準。)

這種「超感知」(hyper-aware)環境的效率給很多人創造了工作崗位,但可能會讓更多的人重新找工作。谷歌風險投資公司的合夥人戈漢·斯賓 塞(Graham Spencer)說:「現在你只需花費幾千美元,就可以面向數百萬用戶測試產品了;只需一兩個僱員,就可以創辦一個公司。對硅谷來說,這是一個巨大變 化。」斯賓塞投資的一些公司依賴這種廉價的運算能力,大量使用數據。

一些與貝索斯共事過的執行官說,貝索斯對AWS也有同樣的願景。戴維·裡舍(David Risher)曾是亞馬遜高級執行官,現在他領導著一個名為Worldreader的慈善機構,使用AWS下載書籍到非洲的數千台計算機上。裡舍說:「貝 索斯的設想很宏大。AWS是一個商業機會,但它也是一種理念,即讓其他人建立大系統。這就是亞馬遜改變世界的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52

亞馬遜與沃爾瑪的火拚:不只是低價那麼簡單!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27/234309.html

世界上有兩種公司,一種努力讓顧客多花錢,一種努力讓顧客少花錢,亞馬遜無疑屬於後者。如今,這個碩大無朋的網絡零售怪獸將利爪伸向了世界最大的零售連鎖巨頭沃爾瑪。

5年前,沃爾瑪尚無所顧慮。根據零售業研究公司Kantar Retail的統計數據,當時只有1/4沃爾瑪的顧客會選擇在亞馬遜購物。時至今天,一半的沃爾瑪顧客都表示他們也會網上購物。 《福布斯》知名撰稿人蒂姆·沃斯托感嘆道:「有誰真的想幫助他們的直接競爭對手呢?」情急之下沃爾瑪一怒決定停售Kindle,毫不顧忌自詡的「坦率而不 複雜,對顧客、供應商和夥伴開誠布公」的個性特質。

這才只是冰山的一角。亞馬遜和沃爾瑪,好戲剛剛上演。

信息經濟時代的逆轉戰

蘋果的神話市值一再刷新著人們的想像力,這不僅僅是一個讓人叫好的故事,也在全球範圍內傳遞出一個信號——市場正在出現結構性轉變。投資者告訴給商 業領導者的訊息是,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全球化世界裡,價值是基於你知道什麼以及在什麼時候知道的,換句話說,就是信息,而不是土地、建築或製造產品的工業 化力量。

信息經濟摧毀了工業經濟的價值,能夠通過創造、管理、使用和銷售信息來實現更高水平生產力的公司就可以創造出巨大的價值。此種形態下的零售業,已不 再取決於「位置,位置和位置」或庫存。沃爾瑪無疑是50年來全球最成功的零售商,這家高居全球500強前三的公司於1962年成立,2011年全球銷售額 達到4469.5億美金,淨利潤為156.99億美金。然而,儘管沃爾瑪門店遍及全球,並打造了商品豐富的庫存以及高效的供應鏈,這家最大零售商的價值在 最近十年間卻停滯不前。

真正的對手往往來自於產業變革,亞馬遜正是這樣一個顛覆者。亞馬遜沒有土地,也幾乎沒有什麼建築,但該公司卻從一家創業公 司迅速成長,過去5年間市值翻了大約兩番!作為一家互聯網領導者,亞馬遜通過佔領電腦和智能手機跟更多的新客戶發生了聯繫,其數量遠遠超過了那些將精力放 在房產或庫存產品線上的傳統公司。電子商務先天減少了一些「硬成本」和「軟成本」,而亞馬遜又完全克隆了沃爾瑪出色的物流管理。

無論是沃爾瑪還是塔吉特,都是一個實體商品渠道而已,而亞馬遜的Kindle與網絡書店互動,早就成為數字閱讀的渠道。而其目前正在發展的云計算, 正在成為全新的數字音樂、數字電視渠道。這些企業都沒有能力在數字渠道中與亞馬遜一爭高下,網絡上的差異化要容易的多,差異化能力決定了亞馬遜可以用左手 的盈利補貼右手的虧損。

傳統模式下的沃爾瑪,所剩的只有規模以及由規模導致的成本優勢。這也意味著,隨著二者規模的接近,沃爾瑪們變得越來越危險,直到逆轉。

亞馬遜與沃爾瑪之間的恩怨,從信息經濟興起的那一刻就已注定,更是隨著亞馬遜的壯大被不斷放大,沃爾瑪也在對亞馬遜的迎戰中開始了擁抱信息化進程。

PK:不是低價那麼簡單

今年夏天,一場京東蘇寧大戰讓整個中國零售市場雞犬不寧,恍惚間讓人不禁想起多年前的亞馬遜與百思買之爭。如今,百思買早已淪為了亞馬遜的「線下體 驗店」,管理混亂,裁員風波不斷。而隨著亞馬遜經營門類的不斷擴張,它也將挑戰的視線投向了體態更龐大的全品類零售巨頭沃爾瑪。

與國內電商動輒價格戰類似,早期的亞馬遜與沃爾瑪也是頻頻發起低價攻勢。2009年第三季度,沃爾瑪對亞馬遜從圖書領域發起攻勢:宣佈10種暢銷圖 書降價,亞馬遜接招降價迎戰。隨後,價格戰甚至蔓延至了視頻遊戲機、手機甚至小家電領域。儘管兩家公司都宣佈將不計後果地參與價格戰,但《紐約客》一針見 血地指出,沃爾瑪和亞馬遜其實並沒有真正展開價格戰,而是為了打製其他線下零售商,吸引用戶向線上業務遷移。

毫無疑問,「價格低廉」確實是驅動消費者轉移購物平台的核心因素。消費者幾乎能夠確信,選擇amazon.com購物能夠比沃爾瑪至少節約5%的開銷。然而,在以沃爾瑪為首的實體店公平競爭聯盟的聲討壓力下,亞馬遜的這一優勢正在逐漸消失。線上零售商免交消費稅的優勢正在褪去,亞馬遜首席財務官湯姆·斯庫塔克透露,亞馬遜目前大約50%的商品都在徵收消費稅或增值稅,這意味著亞馬遜相比沃爾瑪的低價優勢遭遇挑戰。與此同時,沃爾瑪也開始佈局自己的線上業務,目前已進軍美國、英國、加拿大以及巴西等市場,在中國區併購了網上超市1號店。此外,還設立了名為「@WalmartLabs」的新部門,吸引更多智能手機及社交網絡用戶加入到網購行列。

這場價格對抗也給亞馬遜和沃爾瑪的倉儲配送環節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對抗。亞馬遜與各州政府達成的最終妥協方案均是,通過新建倉庫及物流中心為各州提供就業崗位,從而延期徵繳消費稅。這 些待建的倉庫將在不遠的將來,將為用戶提供更加快捷的配送服務,大部分「兩日送達」服務將盡快升級至「當日送達」。過去如果你著急買一包手帕紙、一本暢銷 書、一劑感冒藥,首選方案是去附近的沃爾瑪或其他零售店。如果亞馬遜「當日送達」服務大範圍成為可能,消費者根本不必麻煩親自跑去超市排隊。這樣一來,亞 馬遜再次擁有了與沃爾瑪競爭的籌碼。

不甘坐以待斃的沃爾瑪10月初宣佈,將在部分區域嘗試商品當天送達服務「Walmart To Go」。客戶只 需花費10美元,商品便可當日送達。與亞馬遜通過本地倉庫發貨不同,沃爾瑪的當日送達商品將從當地沃爾瑪商店直接發貨。雖然物流基礎設施開支及人力成本加 劇了亞馬遜的利潤壓力,沃爾瑪也未在此環節表現出明顯優勢。分析師稱,配送中心的自動化流程更具效率,相較之下本地商店的配送成本是其3至4倍,何況沃爾 瑪當日送達服務僅涉及5000款商品。

事實上,亞馬遜在彌補實體體驗的短板上已經邁出了更長遠的步伐。這家網絡巨頭已悄悄在一些雜貨店、24小時便利店和藥店安裝了巨大的儲物櫃,存放顧客的包裹以備隨後取走,此舉恰恰正是借鑑了沃爾瑪的做法。亞馬遜未來或許唯一沒有的,只剩下產品展示廳。此種形態下,沃爾瑪宣佈將在美國加速拓展小型社區店,進一步接近顧客,切入市場。

移動互聯的興起和大數據浪潮將雙方的競爭推進到了更深的層面。去年年底,亞馬遜推出了Price Check比價應用,用戶通過智能手機在零售店中掃瞄商品的條形碼,然後在亞馬遜等網絡零售商中可以找到價格最低的商品。Price Check 所塑造的消費習慣集合了傳統的現實消費和網上購物,沃爾瑪等實體零售商再一次受到衝擊。通過對用戶消費數據的挖掘,亞馬遜可以有針對性地向用戶智能推薦相關產品,並為營銷決策提供依據,幫助商家制定銷售計劃。野心勃勃的亞馬遜甚至打算通過把用戶「賣」出去打造自己的廣告業務,作為一項收入補貼,進一步降低商品的價格。

沃爾瑪同樣不敢懈怠,目前正在零售店中測試一項名為「Scan & Go」的服務:消費者在購物時可以使用手機掃瞄商品,並在購物結束時在店內自助結賬櫃檯進行快速結賬,大大提高了購物體驗和效率。此外,沃爾瑪還聯合其他 幾家零售商,宣佈將推出名為Merchant Customer Exchange的移動支付網絡,以取代傳統信用卡系統。在網絡購物層面,為了對抗亞馬遜,沃爾瑪發佈了購物搜索引擎Polaris,為沃爾瑪的網絡和手 機購物平台提供搜索服務,使用新的搜索技術後,用戶的平均購買意願提升了10%-15%。

信息時代革命下的零售業大戰仍在火拚,互聯網帶來了巨大的機會,但傳統的購物體驗仍不可忽略,畢竟目前80%的交易仍通過線下進行。沃爾瑪首席技術 官傑裡米·金表示:「亞馬遜一直在我們的視野中,我們在玩一場追趕遊戲。」沃爾瑪不會消亡,亞馬遜也不排除會適時發展線下業務,傳統工業時代的經濟模式與 新信息時代形態的融合已成了零售業的發展動向。

強人難逆潮流,商業就是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71

亞馬遜中國:小公司的大公司打法 遭遇7年之癢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30/234413.html

今年是亞馬遜踏入中國市場的第八個年頭,也是王漢華任亞馬遜中國總裁的第七年。但在其還有半年就將任職滿八年之際,王漢華決定離開亞馬遜中國。

他向騰訊科技否認了自己將會加入蘋果公司的傳言,但表示「要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會離開互聯網。」

7年,王漢華已經打破了職業經理人擔任跨國公司中國區負責人的時間記錄。2005年4月他出任卓越亞馬遜CEO時,卓越一年的銷售額不過1億左右,而現在亞馬遜中國的年銷售額很可能已經突破百億。

這對亞馬遜中國來說是巨大的成長,但是相比中國電商的整體發展速度,亞馬遜中國並不是最快的。艾瑞發佈的2012年二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數據顯 示,在自主銷售為主B2C市場,亞馬遜以6.7%的市場份額位居京東(50.2%)和蘇寧易購(9.4%)之後排名第三。後兩者的崛起都晚於亞馬遜進入中 國。

但是作為進入中國較早的跨國互聯網公司,亞馬遜中國目前並未掉隊。老對手噹噹目前市場份額僅為3.3%,尚不及亞馬遜中國的一半。

「亞馬遜中國一直很穩,一方面是亞馬遜這家公司本來就很穩,另一方面是王漢華也是一個很穩的人。」一位前亞馬遜中國高管告訴騰訊科技。

正是這種穩健的作風,使得亞馬遜中國在中國電商市場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競爭力。但也是過於求穩,讓亞馬遜中國錯過了跑馬圈地做大市場的機會。

目前電商或許是整個中國互聯網裡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2010年年底麥考林、噹噹網相繼上市,2011年京東獲得15億美元融資,2012年年初唯 品會 上市,資本、人才、媒體關注都聚焦到了電商行業。傳統電商巨頭阿里也一直在努力鞏固自己的位置,而騰訊也在電商行業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相比互聯網,電商是一個更新的行業,更缺乏行業規則。這導致電商行業競爭手段層出不窮,尤其是在激烈的價格戰中,各家電商公司都是無所不用其極。這種無序的競爭甚至可以被稱為混亂。

亞馬遜中國卻「置身事外」,避免了惡性競爭也錯過了機會。事實上,作為跨國互聯網公司,亞馬遜在中國遇到的政府阻力要小很多,也有更大的自由度。這也是很多人看好亞馬遜中國的原因。

但是,亞馬遜中國並沒有避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通病。雖然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是公認的具有長遠眼光的人,亞馬遜中國仍然佔據著中國電商的重要位置,但現在也是時候來做一次診斷了。

小公司的大公司打法

毫無疑問,亞馬遜是一家大公司。亞馬遜201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收達到138.1億美元,同比增長26.9%。

剛剛完成對卓越收購時候的亞馬遜中國是一家小公司,但在中國市場環境下,他使用的卻是大公司的打法。 「對王漢華而言,他是職業經理人,他要向亞馬遜總部匯報。但是其他電商公司都是本土創業者,亞馬遜當然幹不過他們。」一位前馬遜中國員工表示。

美國亞馬遜有一套成熟的打法,但是中國競爭環境不一樣:美國是成熟市場,而中國是新興市場。亞馬遜中國的競爭對手都在燒錢,都在跑馬圈地,而亞馬遜 則做做深耕市場,主要投入都在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但由於中國基礎設施較差,需要的投入巨大而且並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有熟悉亞馬遜中國的人士透露,亞馬遜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京東還極小,亞馬遜中國的唯一競爭對手就是噹噹網。「但後來有一段時間紅孩子的銷售額都超過了亞馬遜中國。」

原卓越亞馬遜物流與供應鏈總監、現聯合美妝COO黃朗陽告訴騰訊科技,在亞馬遜中國最初的幾年,大家對中國電商並沒有經驗,也沒有很好的模仿對象,所以一直沒有找到好方法。

亞馬遜中國最初的確沒有摸到做電商的門道。雖然亞馬遜中國員工都知道對亞馬遜而言用戶體驗很重要,但沒有人能很好的理解清楚如何做到最好的用戶體驗。這就導致亞馬遜中國無法把美國總部的企業文化帶到中國來,並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需要。

無法避免的跨國公司病

亞馬遜並不是一家以廣告見長的公司,這一點也影響到了亞馬遜中國的預算。在電商公司都極其重視營銷的時候,亞馬遜中國的市場預算卻被總部壓的很低。

「美國有燒錢砸廣告的教訓,後來沒砸錢做廣告也成功了。但是在中國,現在競爭是處在不理智的狀態,大家都在燒錢。」優購網COO張小軍告訴騰訊科技。他在亞馬遜中國工作時曾有一段時間的工作匯報對象就是王漢華。

張小軍介紹說,亞馬遜看重每個單子的聯繫次數(Contact per Order),希望用戶儘量都可以直接在網上完成,而不需要使用客服電話。相對中國的電商公司,亞馬遜中國做的不錯,但是和亞馬遜全球比,還有一定的差 距。但亞馬遜總部的很多預算都是根據CPO來定,這導致了中國的市場費用少之又少。

有限的市場費用也影響到了亞馬遜中國的品類擴充。在進軍3C數碼類產品後, 亞馬遜中國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說服總部進行一定的廣告投放。

這些極少的廣告措施顯然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的營銷戰。由於中國電商還處在跑馬圈地的階段,促銷成了各家電商吸引新用戶的常規做法,比如京東有618, 天貓有 11.11。但是亞馬遜不信奉促銷,認為促銷是毒藥,會上癮。這讓亞馬遜中在促銷活動中就顯得較為被動,有相關人士透露,有時候亞馬遜中國想要做一次促 銷,等得到總部的審批之後,但這時早已錯過了促銷的最佳時機。

王漢華曾對騰訊科技表示,亞馬遜中國從來不懼怕價格戰,雖然亞馬遜中國不會發起價格戰,但如果別人發起價格戰,那麼「你敢打,我敢跟」。現在看來這句話多少也有些無奈。

亞馬遜是一家技術驅動的電子商務公司,技術一直為貝索斯推崇,而亞馬遜的後台系統等IT體系也都為業界所稱道。但是在2005年完成對卓越的收購之 後,亞馬遜技術系統的遷移到2008年才基本完成,到2010年才真正算是整合完畢。系統整合完成後,亞馬遜中國就可以利用亞馬遜的智能排序系統,能夠更 精準的去建設自己的物流體系。

但是,系統整合完成後,帶來的不僅僅只有好處,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中最不利的一點是,亞馬遜的系統是為成熟市場準備的,對國內環境不適應。

比如亞馬遜有自動調價系統,能監測競爭對手產品的價格對自己的產品價格進行調整。但是這個系統在中國卻經常被其他電商公司「耍」,其他電商公司可以 故意針對亞馬遜中國的系統去降價或者漲價,系統有時候會根據對方的引導而做出判斷。當然,這些系統目前也一直都在完善的過程中。

對於亞馬遜中國而言,當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為王漢華找一個合適的接班人。「我認為亞馬遜中國要找一個合適的人不容易。可能會找技術圈或者有零售行業的人,而不會在電商行業挖人。」黃朗陽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