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網路零售巨頭亞馬遜(Amazon)給市場的印象,向來是不注重短期獲利,不過七月二十六日該公司發佈的季報,還是令人捏了把冷汗。 今年第二季,亞馬遜營收雖比去年同期成長二九%,至一百二十八億美元,淨利卻比去年同期暴跌九六%,僅剩七百萬美元,合計每股盈餘一美分,創二○○二年以來季淨利下滑最大紀錄。 《財富》(Fortune)雜誌指出,亞馬遜因為雄心勃勃的擴張策略,還在燒錢換取市場的領導地位。《富比世》(Forbes)也稱,亞馬遜獲利不如預期,是因為它對既有事業和新事業進行大量投資。 「我們的營運支出成長的比營收還快,」亞馬遜首席財務長斯庫塔克(Tom Szkutak)說:「我們在許多項目上增加支出,包括配送中心、行銷、科技及內容。」營運支出在第二季較去年同期增長三一%,達一百二十七億美元。 燒錢項目一:傳言正在開發智慧型手機 這家公司到底把錢花到哪裡去?原來,亞馬遜不只大量投資在自家平板電腦Kindle Fire,也傳出正在開發智慧型手機,準備與蘋果(Apple)的iPhone打對台。 花旗集團早在去年十一月便指出,亞馬遜打算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風聲傳了大半年,《彭博社》(Bloomberg)七月還言之鑿鑿的宣稱:亞馬遜手機將採用Android系統,並將委由iPhone代工廠富士康製造。 路透(Reuters)更從亞馬遜旗下Lab 126的徵才啟事推測,確有此事。亞馬遜電子書閱讀器的開發部門Lab 126,正在招募有智慧型手機等相關測試經驗的軟、硬體工程師,以及能與電信業者合作的品管工程師。根據職業社群網站LinkedIn資料,去年九月 Lab 126員工約五百人,但至今年七月中已達八百六十五人。 曾協助亞馬遜開發第一代Kindle電子書閱讀器的Ammunition創辦人伯納(Robert Brunner)認為,目前Lab 126員工規模已遠超過開發閱讀器及Kindle Fire所需,「以我對貝佐斯(Jeff Bezos,亞馬遜執行長)和亞馬遜的認識,他們很有可能在做智慧型手機。」 市場預期亞馬遜手機將如同Kindle Fire,以大約兩百美元的破壞性價格入市。對亞馬遜而言,即使手機賠錢賣也沒關係,因為由手機帶來的軟體服務、電子商務等商機,將使亞馬遜獲利。 燒錢項目二:光上半年就花四百億購併 另一個亞馬遜砸錢的項目,就是購併。根據亞馬遜財報,今年上半年就花了十三億六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零八億元),買下自動化訂單系統製造商 Kiva Systems及其他公司。亞馬遜表示,去年至今年的購併行動,主要是為了提升物流配送能力、擴充客群及銷售管道。 事實上亞馬遜第二季獲利大幅衰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購併及整合Kiva Systems的相關支出。不過《富比世》認為,Kiva Systems向來具有優越的物流運籌能力,買下這家公司,將大大保障亞馬遜長年的競爭優勢。 燒錢項目三:增建倉庫以實現當日配送 此外亞馬遜還耗費鉅資,興建更多物流中心,加快網購配送效率。據《財富》報導,截至目前,亞馬遜已有八間新倉庫投入使用,計畫將在年底前投入另外十間倉庫。 亞馬遜打算在全美國實現網購當日配送服務,但這種服務有點「不計血本」的味道,斯庫塔克承認:「我們沒從經濟角度看待全美各地當日送貨的成本。」目前亞馬遜在紐約、鳳凰城及華盛頓特區等十個城市,已經提供此項服務。 這項服務近來大受關注,主因就是亞馬遜正在瘋狂蓋倉庫,在加州,亞馬遜已承諾於洛杉磯和舊金山附近投資五億美元的物流設備。在德州也表態投資兩億美元在資本改良支出。 亞馬遜還在另外一些服務上「跳樓大拍賣」。創投公司基準資本(Benchmark Capital)分析師庫諾斯(Daniel Kurnos)認為,亞馬遜「或許會面臨進一步的獲利壓力,因為亞馬遜Prime服務大獲成功。」Prime這項忠誠用戶服務,年費只要七十九美元,已從 網購兩日送達服務,發展到電子書借閱和電影、電視劇串流媒體服務。 目前,亞馬遜已為用戶提供一萬八千部電影和電視劇,十七萬本無限期借閱的電子書,包括《哈利波特》系列七集電子書。貝佐斯說:「我們推出Prime服務七年以來,一直不變的是什麼?價格。依然是七十九美元。」 展望第三季,亞馬遜預期虧損將在五千萬至三億五千萬美元之間,這和《彭博社》分析師平均預測的獲利近一億二千萬美元有落差。 亞馬遜為了長期發展,在短期獲利上付出代價,但投資大眾仍信心滿滿。季報出爐後七月二十七日股價創今年新高,至八月六日止共計上漲三五.二%。 投資公司Topeka Capital Markets資深分析師安東尼(Victor Anthony)表示:「我們認為利潤拐點將在二○一三年出現,而且我們仍認為亞馬遜在電子商務的市佔率將增加,Kindle裝置將帶動高利潤的數位媒體 內容銷售。」亞馬遜砸大錢放的長線能否釣到大魚,或許也更加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