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寧進軍童裝行業了,默哀三分鐘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059u.html

現在的童裝店是非常火爆的,到處都有,新開的店子越來越多,各種希奇古怪名字的連鎖店,很多很多。

 

我現在慢慢相信一件事了,那就是大家都蜂擁而上的行業,最開始做的人能夠賺錢,後來入場的不虧錢就是好的。

 

到最後,大家都不賺錢,然後那些有能力、節儉的公司就開始佔上風。現金流不好的,能力不強的公司該死的死掉一批,剩下的公司終於又能盈利。

 

但這種門檻較低的業務,隨時面對新入行者的競爭,利潤有限。

 

現在,童裝行業競爭最激烈的時候快到了,誰最後勝出呢?我不是很清楚,所以我暫時一個也不會投。

 

李寧現在進軍童裝店,不是很看好。

 

 

=================================================================================================

 

做小孩子生意的現在我會一直關注好孩子國際,他是做童車的,在競爭中已經全面勝出,我喜歡全面勝出的公司,但好孩子國際價格稍貴了點,而且這個價格買入的主要還是國際代工的業務,僅僅針對國內品牌業務而言,價格太貴太貴。

 

最好是童裝行業公司經過非常殘酷的競爭導致全面不賺錢,好孩子國際股價跟著人家瞎跌,那時候就可以好好考慮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80

【問對解讀】三分鐘弄懂GDP(一)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142

本文會分三篇系列文章,第一篇是讓非經濟學專業的朋友只用花3分鐘閱讀就可以對GDP有基本的認識。在這裡預告一下另外兩篇的內容,第二篇將會講個 小案例:如果你是市長你怎麼搞GDP?而第三篇會說說GDP和普通老百姓有什麼關係——GDP增長了,我們的生活是不適合變得更美好?今天就先說第一部分 吧。

GDP是什麼?

難懂的版本: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一個經濟學指標。「是一段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汗顏!你明不明白我不知道,反正我看了還是不明白。

易懂的版本:GDP是某個地區新生產的產品價值加上服務的價值。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例1:你花十塊錢買了包話梅,中國的GDP增加了10元。

例2:某城市挖開一條道路,並重新鋪好,向工程隊支付費用10萬,中國的GDP增加了10萬元。

例3:某公司出口價值100元的西服一套,中國的GDP增加了100元。

不是例子的笑話一則:兩位富二代學生,在路上看到一團豬糞。A對B說,你把它吃了我給你5千萬元。為了錢B含淚吃下。不一會,又看到一團豬糞。B賭 氣對A說,你把它吃了我也給你5千萬。A也含淚吃下。見到老師,兩位學生哭訴,「哎,白白吃了豬糞什麼都沒得到。」老師熱淚盈眶說:「孩子們,你們為祖國 貢獻了1個億的GDP呀」。

GDP包括哪些部分?

(問對網/圖)

簡單的說, GDP = 肉 + 房 + Made in China。

1、 肉:代表消費支出。消費支出分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發達國家GDP中居民消費佔大頭,如美國是70%,中國是30%左右。

2、 房: 代表投資(資本形成)。中國是個大工地,到處都在搞各類建築工程。投資在中國GDP的比重非常高,接近一半。其中建築工程佔了61%。

3、 Made in China: 代表出口。計算GDP時用的是淨出口值,即為出口-進口。

出口方面,除了大家都瞭解的玩具、機器、紡織品之外,說幾個有意思的數據,2010年,中國共出口:

a. 足球、籃球、排球2億個:對世界體育事業做出卓越貢獻。

b. 各種鞋約30億雙:差不多夠全世界每人一隻。

進口方面,也說幾個有意思的數據:

a. 原油2.4億噸: 所以能源必須是國家戰略。

b. 飛機344架:花了109億美金,平均每架3千萬美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67

人均收入僅台灣的三分之一 文創外銷產值是台灣十倍 泰國靠文創 華麗變身文化輸出國


2013-06-17  TWM
 
 

 

二○○九年,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身穿鮮豔的禮服出席國宴。這個亞洲設計師可不是吳季剛,而是泰國出生的Thakoon Panichgul,也宣告泰國設計風潮興起。十年前,這個國家開始了一場大型創意計畫,從曼谷開始,將文創產業一路推往全球。他們如何只用了十年,就能華麗轉身?

撰文‧楊卓翰

走在曼谷的街頭,泰國年輕人「潮」的程度絕對不輸日韓。這裡年輕人的風格,既不像「哈日族」著重飾品層次,也不像「哈韓族」剪裁大方俐落,而是帶有鮮豔色調、濃厚南國的泰國時尚。

「我穿的是JASPAL,泰國的牌子,設計師在紐約很有名,你不知道嗎?」曼谷街上一名穿著時尚的年輕人,被問到穿著哪個牌子,很驕傲地說。原來,這個叫JASPAL的牌子,有「泰國ZARA」之稱,除了在泰國知名外,今年也在馬來西亞開了四家分店,還找來在紐約設計圈享有盛名的泰裔設計師Nuj Novakhet操刀。原來,泰國時尚,早已走出國界,在世界各地的時裝秀閃耀。

如果你對泰國文化的印象,還停留在便宜的手工藝品、看不完的古寺廟宇,那你真的落伍了。從家具設計、流行服飾到影視媒體,泰國早就大舉將自己的文化輸出。聯合國最新的報告統計,二○一一年泰國文創產業的出口額高達五十五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千六百億元);同年根據台灣文化部統計,文創外銷產額僅新台幣一百五十三億元,只有泰國文創輸出的十分之一!

文創產業中心的起點

成立亞洲最大創意設計知識庫為什麼這個人均收入只有台灣三分之一、在我們眼中視作貧窮的國家,只花了十年,竟能將自己的文化優勢發揮到極致,成為台灣望塵莫及的文化輸出國?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卻始終長不大?

《今周刊》採訪團隊追尋泰國文創的原點,來到曼谷最熱鬧的購物中心。就在購物中心頂樓、人來人往的電影院對面,我們造訪了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hai Creative and Design Center,TCDC︶。「文化創意」這個抽象的名詞,就是在TCDC這個亞洲最大的創意中心孕育成形,並成為無限商機。

○三年,泰國政府耗資兩百億泰銖,啟動「Creative Thailand」(創意泰國)計畫,要將泰國打造成東協的創意中心。而泰國創意設計中心,就是整個計畫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結合原木及黑色金屬的高雅裝潢,讓對時尚或設計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人,都想進去沾染一下文化氣息。這裡占地四千五百平方公尺,高達三萬本藏書,可說是全亞洲最大的設計圖書館。每一年,有超過六十萬人次進館。除了具有打造文創產業的象徵意義,泰國創意設計中心也是泰國所有文創及設計的政策發源地以及首腦。「推動文創背後的經濟效應,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總監諾帕多︵Noppadol Weerakitti︶說。現在,泰國文創已經成長為一兆二千億元的產業。但是在十年之前,文創一詞在泰國甚至尚未出現。

改變泰國核心價值

「勞工成本太高 不能再靠代工競爭」「泰國以前也像其他的國家。我們的專長就是用很低的成本,做出很低價的產品。我們與台灣、韓國很像,都是靠OEM(貼牌生產)來帶動經濟。但是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把我們狠狠地敲醒。」回顧泰國發展文創產業的緣由,諾帕多說。

「我們發現,只要中國願意,可以買我們十倍多的機器;如果越南來做(代工業),可以用我們十分之一的價格生產。我們的競爭優勢就沒了。」諾帕多認為,製造業是可以複製的,作業流程、管理方法、生產技術,都很容易複製,很快就能在成本低廉、資金便宜的地方發展產業。「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方法生存。」諾帕多說。

「國家開發文創,其實看的是帶動整個泰國的經濟效應。」工業院副院長Supant Monkolsuthree也指出說:「我們的勞工成本比不過印度、越南、中國的廉價勞工。我們得發展無法複製、價值又高的產業,才能支撐經濟。」這句話從人均收入只有六千美元、不到台灣三分之一的國家政府官員口中說出來,實在耐人尋味。什麼產業無法複製、價值又高呢?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創意、我們的幽默,是別人學不走的!」諾帕多指指自己的腦袋:「這是一個很顯而易見的路,就是用我們獨特的文化來賺錢。」不過,「要把想法變成真正賺錢的行業,一點都不簡單。」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李仁芳觀察泰國文創深入,他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泰國不是科技大國,卻是不折不扣的生活大國、文化大國。以前,台灣社會的主流精英,極強調work smart︵聰明的工作︶,創意生活不在主流價值觀的視野中。」不過,泰國的創意生活,也是從政策引爆。

「文化產業政策的成功與否,決定在能否製造一個『充滿創意的氣氛』。」國家知識中心政策研究處處長希利昂(Sirion Hrimpranee)說。把創意和知識深植民心,這就是泰國創意與設計中心的首要工作。

抽象的概念,就要從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開始。TCDC蒐集全世界三萬本的設計藏書,成為散布知識的重點。泰國文創中心之所以建立在人流量最大的購物中心和電影院旁邊,就是因為要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每年六十萬的高客流量,就是成果。不只如此,TCDC還在全國陸續建起十三個分部,並深入校園講課。

「我們宣傳的目標不是設計系的學生,而是各行各業的學生與民眾。」因為,希利昂指出:「創意絕不只有設計系的學生才有。泰國文創之所以如此蓬勃,就是因為我們鼓勵許多傳統產業中的人才加入。」泰國工業院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祕書長楊盈政就觀察,現在泰國很多的創意產業創業者,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工程師、金融業。「因為很多人都在九七年的金融風暴失業,這對泰國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大覺醒。因為人們失去工作,以前那種安穩的假象不存在,逼迫他們要去冒險。」楊盈政說。

因此,在九七年後,泰國年輕人急著尋找一條創業之路,曼谷時尚計畫其中一項重要的政策,就是「國家文創基金」,提供年輕人創業補助金。泰國政府每年提供中小企業創業的補助金高達二億泰銖,而包括類似台灣的「一鄉一特產」等政策,都密切和TCDC合作。

擴大產業鏈

高速鐵路也有文創風

TCDC把創意帶進民間,但催生文創市場和供應鏈,才是攸關經濟成長的重點。諾帕多說:「文創不只是精緻的工藝品、或是流行樂、小說這些產品。這張桌子、椅子,你剛剛走過的門、你看到的廣告,生活中都是文創商機。」他舉例,最近最令泰國文創產業興奮的大事,就是政府計畫興建的「高速鐵路」。但是,為什麼建鐵路也能跟文創扯上關係?「關係可大了!從車站整體風格、到地板的瓷磚、窗簾、每一個小細節,全部都和設計有關。」諾帕多說。這就是TCDC的另一項任務||把全國商業融入設計的領域。而飾品與家具,正是泰國創意產業最蓬勃發展的項目之一。

泰國百貨公司和其他地方不同的一個特色,就是一定會有一層比IKEA還要大的現代家飾設計品的展示中心。「這裡九成都是來自泰國自己的設計師!」泰國最大的家庭飾品通路Design Square展場經理說,在他身後的泰國品牌家具綿延到好遠好遠。

事實上,泰國光靠家具出口,每年可以賺進五五○億泰銖的外匯,而且從設計到生產,每一分收入都在泰國,而不是台灣家具業擅長的「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強大的創意產業更帶動了傳統產業。Material ConneXion是全球第一個材料資訊中心,而亞洲第一家總部,就開設在曼谷。

「泰國成功的關鍵,不在於我們有很好的設計師或是導演,而是我們有完整的產業鏈。」Material ConneXion曼谷分部執行長Chompoonuj Weerakitti說。「泰國政府把整個產業,透過像這樣的平台串聯起來。」將整個產業連成一張緊密的網。

「大家都想當導演、當明星;其實一位導演、一部影片的明星,就需要一千人在背後支撐。創意產業最重要的,是背後的產業鏈。」諾帕多說。工業院院長Pongsvas Svasti就估計,曼谷時尚計畫將會支撐一萬座工廠,以及一百五十萬名勞工。

引入外資

培養當地人才與國際接軌

這正是一般人看到泰國文創亮麗時,所忽視的重點。泰國電影產業能夠揚名國際,強而有力的產業鏈支撐正是關鍵。在亮麗的大銀幕後,其實是政府引進的大型電影公司的投資。○一年,全球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法國特藝集團(technicolor)進駐亞洲市場,所選的據點就是曼谷。

別小看電影後製,事實上,一般電影後製經費占預算的一半,對於帶動產業非常重要。導演李安日前在台灣演講,也特別建議政府應發展電影後製工程,可以帶動本地拍片產業。現在,包括好萊塢、中國、馬來西亞、甚至台灣的電影,都特地到泰國進行電影後製,泰國已成為亞洲電影後製中心。

泰國的後製到底強在哪裡?特藝執行長佐丹奴(Giorgio Giordano)指出:「選擇曼谷,就是因為這裡的人才和技術相當成熟,所以我們把泰國當成我們布局亞洲區的起點。」而這也與泰國政府鼓勵後製投資有關。泰國朱拉隆宮大學電影系系主任Raksarn Wiwatsinudom就說,泰國政府每年提供四十億泰銖經費來鼓勵進行跨國合作,並且專為電影產業降低關稅。

泰國政府想藉特藝這樣的國際大廠,提升國內技術及人才。現在特藝在曼谷的一百多名員工裡,有九五%都是當地的人才。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主席簡世瑜觀察:「﹃少年PI﹄帶給台灣電影工業一線生機,但是台灣政府卻忘了,電影是一個整合性很高的產業,從前製內容、到後製、音效、顏色調校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政府如何建立起強健的產業鏈,值得向泰國學習。

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

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

雖然發展了好多年,台灣文創出口產值只有泰國的十分之一,但是講到台灣的文創產業,曾來台灣參訪的諾帕多與希利昂卻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真的很羨慕台灣!」諾帕多指出,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真正重要的,還是台灣能與科技結合的文創潛力。「你們的科技業應該可以給你們的文創很大的助力,特別是現在各種行動媒體、APP等,台灣應該可以走得比泰國更快,在這一塊我們可以說還沒開始。」李仁芳則認為,台灣發展創意產業,還是必須先發展出自己的「生活文化」。「當你體驗過好東西,才知道怎樣設計出好東西。從未好好過過日子的人,不太可能設計出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的物件。」他補充:「我不知道台灣算不算生活大國,但這一、兩年來,在青年世代微型創業帶動下,勢頭是愈來愈好。」回到台灣的街頭,一家家高品質的餐飲與本土服飾設計也正嶄露頭角。而今年創業的新形態「APP創業」也慢慢變成主流。台灣創意服務業若能像泰國政府一樣,從激發人才到充實供應鏈一應俱全,誰說下一個輸出創意的亞洲國家,不會是台灣呢?

一分鐘看泰國

首都:曼谷

官方語言:泰語

國家領袖:總理盈拉.欽那瓦

人口:6575萬人

面積:20萬平方公里(台灣的5.5倍)民族:泰族、馬來人、華人

GDP:3657億美元

人均GDP:5678美元

泰國培養軟實力

創造優於台灣的文創外銷產值

台灣 1.5 %

泰國 2.75 %

培養人才(創意產業占全國勞動力比率)文創是「人」的行業,因此擴充人才乃泰國政府發展文創的第一步。反觀台灣,文創產業就業人口成長緩慢,成為文創產業無法躍進的致命傷。

台灣 45052 家

泰國 15 萬家

產業鏈(除了前端設計公司之外,文創產業企業家數)泰國除了金字塔頂端的前端設計公司,整個產業的價值鏈十分健康,也讓國內文創產業從源頭到生產端,都能對經濟產生貢獻。

台灣 70 部

泰國 1662 部

吸引外國專業(2008至2011年國外電影商前來拍攝電影數)為了提振國內電影工業,泰國祭出國內拍攝製作電影免稅招數,吸引國外電影團隊。除了能夠引入國外人才,也帶來實質的經濟收益。

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始終長不大?

——泰國、台灣文創產值比較

泰國(新台幣億元)

家具及家飾品 576

出版業 738

珠寶設計 5470

電影生產 143

電影及戲劇表演 102

廣播、電視 458

設計、品牌及創意資訊 3067

合計 10554

台灣(新台幣億元)

視覺藝術、音樂表演及工藝 857 電影、電視、廣告出版 3987

設計、品牌 1322

合計 6166

資料來源:泰國財政部、中華民國文化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3

群邑集團台灣分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余湘:三分之二薪水投資自己 未來賺更多

2013-06-24  TWM
 
 

 

撰文‧林心怡

「如果月薪有五萬元,我會把大部分的錢花在專業與人脈上的投資。」從廣告公司總機小姐到身價逾二十億元的廣告教母,台灣規模最大廣告代理商群邑集團台灣分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余湘,開門見山地點出五萬元的用法。她說,自己從年經時代就不走「呆存款」路線,重點是自我投資。

「小時候家裡窮,所以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以後要賺大錢、買大房子給爸媽住。還記得在銘傳半工半讀時,每回從台北坐火車回台東老家,我總是看著車窗外的景色,一邊悄悄地緊握拳頭,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成功!」只是,這位來自台東鄉下的灰姑娘,並未因年少經濟窘迫而養成「鐵公雞」的計較個性,相反地,為了提升專業、擴展人脈、爭取升官加薪的一切可能性,她「投資自我」毫不手軟,甚至工作前三年願意投入三分之二以上的薪水。如今,她不但打造了傲視台灣廣告產業的事業王國,人脈更是遍及政商名流。

學英文、常請客 廣結好人緣「當我還是廣告業的菜鳥時,我覺得在外商公司工作,英文能力很重要,就報名一周二天的英文課,閒暇之餘聽《空中英語》練聽力;此外,我覺得產業知識也很重要,就經常閱讀財經專業報紙與雜誌增長見聞;為了達成公司所交辦的任務,不論在公司內、外部,我都會想辦法營造好人緣。」換句話說,年輕時的余湘,把扣掉基本開銷後的薪水,全都拿來自我投資,「我想如果薪資五萬元的話,我頂多存一萬多元,讓自己在經濟上有些安全感,因為我相信勇於投資自己的專業、人脈、眼界,未來收入絕對遠高於這個數目。」余湘笑說,自己一路從廣告公司總機小姐、轉調財務部、被挖角到奧美,到被延攬到傳立(全球最大傳播控股公司)當台灣區總經理,每個階段,她都會為自己的專業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增加自我人脈經營的「深度」。

「出社會的前十年,我不會吝於花錢學英文、購買專業書籍,也不會為了省錢『宅』在家,我覺得在工作上建立『好人緣』相當重要,所以與同業互動時,只要能力許可我一定請客。在與合作夥伴、客戶或上司的互動上,也總能投其所好,這對我在工作上是有加分效果的。」「不少人認為參加社團,認識很多人,就是人脈廣,但在我來說,『深度』遠比『廣度』重要,工作上建立的好人緣,才是有助益的人脈。」例如在余湘還是菜鳥時,她在廣告界談到的第一個客戶是南僑,當時該公司是業界出了名的「難搞」,但余湘卻讓這家公司破天荒地第一次就通過她的提案。

要八十分給百分 提案能力強原來,平日好客的「好人緣」,讓余湘得到不少有用的建議,當時她針對過往南僑對廣告要求的「眉角」,包括價格、時段、曝光度等,一口氣準備了四種方案讓客戶挑選。

沒想到,此舉讓當時還是廣告新人的余湘,提案一舉過關。而她這種「要八十分給一百分」的提案能力,逐漸在廣告客戶圈傳開,不僅讓她贏得了「和余湘開會最舒服」的美譽,也成為她日後不斷升官加薪的成功關鍵。

在余湘的人生字典裡,從來沒有「吝嗇」兩個字,「尤其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要先樂於付出,別人才會成為你的貴人;要先樂於投資自己、做出好成績,老闆要升官加薪才會想到你。」重拾工作熱忱 多充電上課而余湘口中的「投資自己」,除了在專業與人脈上,還包括「重拾工作熱忱」的投資,「有時透過卡內基課程訓練、一趟旅行,甚至看一場電影,都可從中發掘工作的動力,不要因為被上司責罵、客戶挑剔而失去信心,凡事正面思考、解決問題,有好的EQ,對個人的職涯與人生一定有絕佳的幫助。」余湘強調。

「如果時間能重來,問我工作前三年會怎麼花我的薪水?我還是會願意花三分之二以上的薪水先投資自己。」余湘不加思索地說。

余湘告訴你5萬元薪水這樣用Step1 先存1萬元生活預備金若在外租屋,月薪3萬元可能每月存不到幾千元;但若是月薪5萬元,盡可能每月存下1萬元,作為生活預備金。

Step2 編列進修及交際預算扣掉房租與水、電、瓦斯開銷,預留一筆經費投資自己,可以是買書、學英文,或報名工作相關課程。另外,可編列交際預算,職場人緣好就能招貴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7

飯食七分飽, 事讓三分利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17.html
美國於今年內啟動退市幾乎已成市場共識, 美國聯儲局預期管理技巧之高令人嘆為觀止. 由最初每逢提及退市便觸發市場震盪, 隨著不斷一時唱白面, 一時唱紅面出口術, 到了今日即使聯儲局開始減少買債規模, 只會被市場認為不明朗因素已經消除, 隨時可能成為推升大市的理由. 處理危機的人士可以借鏡, 如果醜婦終須見家翁, 與其遮遮掩掩, 甚至用一個大話去冚另一個大話, 不妨考慮採用逆向思維, 主動出招爆料並且持續進行, 去到某程度令到大眾麻木甚至厭煩, 危機事件就可以被淡忘甚至結束.

中國傳統智慧有飯食七分飽, 事讓三分利. 據悉, 有研究指長期處於7分飽, 有少少飢餓感的動物會較每天都吃飽的同類長壽. 筆者無意去細究這些動物研究的真確性, 不過會保持對傳統智慧的尊重, 相信"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的說法是提醒人們吃東西不要過量, 所謂過猶不及. 筆者有兩個股票組合, 一個是長期投資, 以收取股息以及長遠增值為目標. 另一個交易組合以尋找短期穫利機會. 筆者於7月初的跌市中為交易組合買了一些中資金融股, 當時也定下短期的穫利目標位, 上星期筆者已經趁中資金融股近期的強勢表現而收割穫利, 當中有些超過預定目標, 也有一些低過預定目標3,4個巴仙, 筆者仍然心滿意足, 因為只有要資金就有子彈等待下一個機會.

筆者每日放工坐車回家途中, 都會趁機會用手機看東方Money18的即時財經新聞. 上星期見到有基金在52週高位附近減持某中小型銀行股, 才記起創興銀行的收購仍然未有定案. 每逄有本地銀行私有化或被收購的消息, 必定帶來尋寶熱潮, 刺激一眾中小型銀行股價急升. 但根據歷史經驗, 於短時間內連續出現兩單銀行私有化或被收購的機會是微乎其微. 原因好簡單, 以2009年招商銀行以接近3.1倍市帳率收購永隆銀行為例, 當出現第一單收購消息之後, 其他中小型銀行馬上變成奇貨可居, 第一單的收購價會成為benchmark, 其他中小型銀行股東不會願意賤賣資產, 如果這個時候有人進行第2單私有化或收購, 無疑是火中取粟, 定必要付出相當高的代價, 取易不取難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意人何苦要以硬碰硬呢? 留得青山在, 哪怕無柴燒, 只要有資金將來總會有收購的機會. 因此, 如果有投資者在出現第一單收購消息之後才買入其他同類型銀行的股票, 以搏成為第2個灰姑娘的機會, 幾乎注定要北失望收場. 因此, 如果想賺私有化或收購的錢, 應該在市場對相關消息完全淡忘, 沒有任何憧憬的時候, 便要收集相關股票, 相反, 到了收購新聞爆光相關股票股價飛天, 無論買中被收購對象與否, 都是趁機穫利的時候.

後記: 此文實際寫於上星期六, 當時並未知道有收購永亨的消息. 不過, 雖然永亨賣盤的消息遲過創興賣盤的消息才公佈, 但並不表示收購永亨的行動是在創興賣盤的消息公佈後才啟動. 事實上, 收購行動往往在暗地裡進行一段日子後才會暴光, 最終會否成事也是未知之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99

鐵礦石融資的挽歌:三分之一的鋼貿企業或將倒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694

今年2月份以來,中國鐵礦石港口存貨和進口均創出新高,在全球經濟放緩,國內鐵礦石需求下降的情況下,鋼貿企業卻大量囤積鐵礦石。這些堆積如山的鐵礦石不是用來為下遊的鋼鐵冶煉廠提供原材料,而是為了充當銀行的抵押品,從而獲取貸款。 據Mysteel Research估計,中國鐵礦石港口存貨的40%是用來作為給銀行的抵押品。這也許是一個老套的故事,鐵礦石價格一旦下跌,鋼貿企業就會出現償債困難,隨後銀行扣押抵押品並進行拍賣,而拍賣會造成鐵礦石價格的進一步下跌,這似乎是一個沒有盡頭的惡性循環。 危機似乎已經開始。在去年,上海螺紋鋼期貨合約價格下跌了19%,運至天津港的鐵礦石價格也下降了22%。據Moneyweek雜誌報道,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稱,2011年到2013年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主要是鋼貿企業的不良貸款所致。中信銀行曾在2013年12月12日宣布計提52億元人民幣的壞賬準備。 據鳳凰網報道,上海最大的鋼貿商肖家守因拖欠銀行巨款而被告上法庭,肖家守持有的價值4.66億上海新日股權剛剛被法院查封,市場上一度傳聞肖家守已經跑路國外,目前訴訟還在審理過程中。 本月7號,新華社報道稱,作為自2011年年底開始的信貸危機的一部分,中國的20萬家鋼貿企業估計有三分之一將要倒閉。南京鋼鐵公司上個月表示,由於企業虧損嚴重,其2018債券可能會停止交易。 中國不良貸款的增長已經難以為繼,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開始打壓此類貸款,但這並沒有阻止鋼貿企業尋求貸款。寧波未來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張繼洲說:“鋼貿企業已經顧不上鋼鐵價格是漲還是跌了,他們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獲得現金流來維持公司生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97

行為金融學,邏輯和數據分析如何讓你的證券研究入木三分 億利達

http://xueqiu.com/2164183023/28794713
李迅雷 海通研究

      首先聲明,本人讀書不多,尤其是理論、學術類的,只是從事研究管理業務整整20年,見過很多研究方面的天才和庸才,有些感悟,分享給大家,偏頗之處,請指正。

專業的分析師應該避免分析邏輯庸俗化
       一次參加某個會議,發現一個老太太在發表她對嘀嘀打車的觀點:「這種叫車服務應該禁止,因為我們老年人在路上都打不到車了。」這是以個人利益受損與否來評判一項新服務的好與壞,顯然是不客觀公正的。嘀嘀打車這項服務內容實際上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都是受益的,它提高了信息的充分度,從而減少了交易成本。

      接下來大家又開始聊投資理財的話題,有人想聽我的觀點,我回答說:現在應該把房子賣了,然後買房地產股。老太太不屑地回應:「如果房價跌了,那房地產股同樣也會下跌啊!」大家會心地笑了起來,意思是我就是個書呆子。現實中,類似的這種通俗邏輯司空見慣,你不能說它錯,但如果我們專業的分析師也習慣於用這種邏輯思維,則要出人頭地就很難了。

      其實,我之所以提出這樣一個投資建議,至少是基於三點理由:1、流動性角度,實物資產流動性很差,一旦出現下跌,往往很難按現價及時賣出,故房屋比房地產A股的流動性風險大很多;2、資產配置角度,目前中國居民的資產配置中,作為實物資產的住房的配置比例大約超過60%,遠高於成熟市場和其他新興市場,處於超配狀態,故應該減持實物資產,而增加金融資產;3、估值角度,目前住宅的租售比(也相當於股息率)大約在2.5%左右,而像萬科那樣的房地產股的股息率應該超過5%吧。房地產股下跌已久,至少已經部分反映了投資者的悲觀預期,而房價卻高高在上,故持有房地產股比持有房屋相對安全。

      當然,你也可以提出更好的資產配置方案,但至少我的建議與中國人當今普遍的資產結構相比,應該是一個更靠譜的改善。分析師畢竟是專業人士,不能養成像菜場大媽式的思維習俗,不能像她們所陳述的理由那樣認為CPI被低估了、房價永遠不會下跌。

      再舉一個例子,我發現不少行業分析師都喜歡講上市公司的生產技術如何領先,似乎是推薦的一個重要理由。但一個看似木訥而業績一直很好的基金經理告訴我,他不懂專業技術,所以,他往往認為上市公司的人給他講技術如何領先,是忽悠。中國做大的企業,哪一個是靠技術領先?華為、騰訊、萬科、平安為何都在深圳,都不是靠技術。對於新興市場,公司治理水平普遍低下,因此,確實應該去研究公司很做大的本質原因。中小公司都喜歡講它們的技術如何有獨特性和優勢,但為何做不大呢,為何業績上不去呢?因為中國企業的大多用的是仿製技術。

      很多年前我就講過,做管理的要求同存異,而做研究的,則要求異存同,避免分析邏輯雷同化。

      此外,分析師要注重訓練形式邏輯的演繹能力。東方人的抽象思維能力確實落後於西方人,這也就是東方文明歷史雖然悠長但科技進步卻緩慢的原因。中國人的特點是形象思維發達,邏輯思維偏弱。這可以從文字起源說起。漢字起源於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是象形文字),雖然目前已跟原來的形象相去甚遠,但仍屬於表意文字,音、形、意相互聯繫,為形象思維提供了方便的工具。歐洲各種字母的共同來源,是希臘字母孳生的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希臘字母則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而腓尼基字母則是公元前15世紀在古埃及人創造的一種象形文字「聖書字」基礎上產生的。可見歐洲文字與漢字的起源都是象形文字,但前者經歷了多次創新轉型,已經脫胎換骨,完全沒有了象形文字的痕跡,語法、邏輯性、抽象性都很鮮明。後者原來沒有系統的語法,沒有標點符號,動詞沒有時態,名詞沒有陰性、陽性、單數、複數之分。

      因此,從文字的演進再結合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實例,大致可以看出,東方傳統思維的特徵大體是歸納能力強,邏輯演繹推理弱,辯證邏輯能力強於形式邏輯;注重局部與個案經驗,忽視整體思維,缺少理論框架。從表意文字到寫意繪畫,再到如今給予新股、創業板、新興產業或偏遠地區上市公司較高的估值,這之間是否有一定的內在聯繫呢?

      再舉一例,我經常看各級政府和各類企業的工作報告,報告中每年都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實現ABCDE五大目標,既要怎樣,又要怎樣,充滿了辯證思維的哲理。但問題正是出在這裡,如果A與B之間是正相關的,但B與C負相關,D與E又是負相關,請問這五大目標能夠同時實現嗎?辯證思維的極端就變成了詭辯。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我們的五年規劃中一些結構性指標總是每次都提,卻每次都完不成的原因。

數據為王——細節決定成敗
      在過去5年中,我陸續對一些與宏觀經濟結構相關的數據提出了質疑,比如中國的城鎮化率究竟是多少?實際上你可以計算農村化率,因為從理論上講,城鎮化率=1-農村化率。而在計算農村化率的過程中,你又會發現中國從事第一產業勞動的人口與官方的統計數據嚴重不符,即實際農民數量大約被高估了近一個億,由此又可以對未來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做一個與眾不同的分析。

      實際上,對中國經濟數據的質疑,一般是因為有些現象讓你困惑,比如,農村的人經常說,現在幹農活的三個農民,年齡加起來200歲,那麼,這其實就可以成為推算中國農民真實數量的參考依據了。再如,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增長遠超居民收入的增長,而中國居民對奢侈品的超高消費能力,又與公佈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不相符合。你可以從澳門博彩業的收入增速變化,去尋找它與GDP或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之間的相關性。你可以從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的跑冒滴漏現象出發,依賴一些真實的數據,如粗鋼、水泥的使用量,來計算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究竟被高估了多少。你也可以研究官方統計年鑑中的國民經濟平衡表中的相關數據,利用數據之間的勾稽關係,來推算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被低估了多少。

      數據的深度挖掘,數據的分解和利用各種工具進行處理,都有利於提高你的研究報告深度。有了數據作為支撐,任何似是而非的定性分析就顯得蒼白無力。比如說目前主流觀點認為中國的城鎮化,尤其是戶籍城鎮化比例很低,故房地產行業依然將保持長期繁榮。但有誰統計過,究竟多少農村轉移人口將會在城裡買房呢?在房價多少的情況下,他們買得起房?未來就業在地區間的分佈結構將怎樣?

      簡言之,做研究需要把握三個度:高度、深度、角度,但這只是一篇好報告的基本架構,其內容還需要細節去充實,完美的細節才會真正讓人拍案叫絕。

要學會系統思考——「今年是最關鍵的一年」不符合邏輯
      每逢新年伊始,領導做工作報告,總是會強調:今年是最關鍵的一年,或者今年是最困難一年,似乎今年大家要是扛過去了,則今後就可以邁向康莊大道。但如何來證明今年是「最關鍵」的一年呢?這需要給定一個時間序列,從過去到未來。單從歷史數據看,就基本可以否定今年是最關鍵一年了,因為「最關鍵」的只有一年。當然,領導有領導的管理藝術,年年都是最關鍵,無非是讓大家知道他的難處,也暗示大家一定要聽話,眾志成城、攻堅克難。

      而在我們的投資圈裡,也經常可以發現有這麼一兩個經常會語出驚人的哥們。比如在技術分析盛行的年代裡,經常有人說,明天是最關鍵的一天,如果放量再跌,則形成死叉,則熊途漫漫,應該清倉離場。而在當今技術分析已經被淡忘的時代,同樣也經常出現危言聳聽的結論。如前段時間市場突然被告知超日債不能兌付,這應該是債券市場長年來第一次出現的違約事件,於是有人就撰文,推導出中國將面臨再一次的錢荒,建議清空股票。且不說這結論是否正確,就邏輯而言,雖然有點誇張了,但確實又得到不少人認同。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人兼有理性與情緒的雙重性,故在預測過程中經常犯了一些很簡單的統計學常識性錯誤,即在多因子分析中,給了「今天」發生的因子過大的權重,過度依據目前的狀況來推測未來。中國有很多典故來描述人在認識事物上的缺陷,如坐井觀天、一葉障目、刻舟求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說明人是知道自身在認知上存在的這些缺陷,但卻很難克服這些缺陷。經濟學理論的前提是把人當作理性動物,但人卻又有感性的一面,即便是經濟學家本身也不例外。這也是為何現實中時常會出現「集體誤判」的原因,大到暴力革命,小到股市裡的「黑色星期一」,或以為「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便揭竿而起,卻往往寡不敵眾;或以為大禍臨頭,無論是911還是次貸危機,都引發股市恐慌性暴跌,但過段時間後,股市卻填補了缺口,還屢創新高。

      此外,思維定勢的存在,也會導致分析過程的簡單化。如對於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什麼?過去是投資,今後呢?有人認為還是投資,而投資由政府來主導,故結論是中國經濟未來還是可以保持高速增長。這種分析理由在過去30年看,似乎是正確的,但即便看似正確的分析,實際上也是不夠深入的。因為投資高增長要維持下去的前提是不斷要有新的資本來源,來源無非是兩部分,一是所投資項目創造的現金流,二是財政收入與舉債。從目前的投資狀況看,項目所創造的現金流越來越少,隨著政府債務的增加,其舉債規模上也得有所約束。尤其是民生方面欠賬太多,老齡化問題意味著政府財政已經到了還欠賬階段。

      又有人說,中國地方債不是問題,因為中央政府的資產負債表還不錯。但問題是,即便債務端沒有問題,你能保證資產端也不出問題嗎?即便利率不再上升,你能保證匯率不貶值、熱錢不流出嗎?

      所以,一定要學會系統性思考的習慣,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思維決定一個人的行為,如果思維有問題,則行為失當的概率就大增,所以,思維會決定你的職業前景乃至命運。古代的科舉制度,儘管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畢竟能夠推行近千年,肯定有其合理的一面。即一篇命題作文,是可以反映出你看問題的視角、分析方法和系統思考能力,還有主次輕重的段落佈局能力。

多從行為學角度去分析金融現象:別讓人家罵你書呆子
      雖然本人迄今沒有完整讀過一本行為學方面的書,但這並不妨礙我去分析市場行為和投資者心理。牛頓在1720年炒股賠錢後曾說: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可見,對人類行為的預測要比對自然物體運動軌跡的預測困難很多。古典經濟理論中假定人的行為是理性的,供給和需求都是可以通過一般方法來獲知的。但實際並非那麼簡單,尤其在金融領域,對人類行為的預測要比對自然物體運動軌跡的預測困難很多。為此,以心理學和經濟學或金融學相互交叉的學科:行為經濟學或行為金融學就出現了。如2013年的經濟學諾獎獲得者之一,就是研究行為經濟學的耶魯大學的席勒教授。

      很多分析師做市場趨勢預測,其結果往往與現實的差距很大,原因在於分析師總是依據市場在理性波動區間,而事實上,市場波動的最高點與最低點,都是參與者非理性行為的結果。貪婪和恐懼都是投資者的兩大特性,故市場的波動,又是投資者的群體行為所致,於是又有了「群體動力學」的學說,群體動力理論是德裔美籍心理學家勒溫(Kurt.Lewin1890-1947)創立的,該理論認為:人的心理和行為決定於內在的需要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其行為公式是:B=f(P,E)。其中,B表示行為,f表示函數關係,P表示個人,E表示環境。

      儘管當今有行為學的諸多理論和書籍,但藉此來預測市場,還是很難提高準確度的。不過,這些理論至少可以讓你明白一點:人是有情緒的動物,則市場一切皆有可能。比如,我曾經經歷過1993-95年的國債期貨,當時有一個品種叫319,是以92年發行的五年期國債作為標的,93年其現貨價格最低跌到80多元,而其對應的期貨品種,最高價漲到95年的200多元,這是導致國債期貨最終關閉的直接原因,而非327事件。一個國債價格可以有如此大的波動,說明在人類的情緒驅動下,可以讓鳥潛水、讓豬飛起來,且從當時特點條件看,這兩個極端都是可以得到合理解釋了。

      重陽董事長裘國根曾經說,投資是反人性的遊戲。因此,最成功的投資,就是應該在人類最瘋狂或最脆弱的一刻,反向操作。當然,你不知道何時為最,故只能作次優選擇。而作為分析師,我看到的普遍現象是大家推薦股票的時點,往往與市場的情緒契合,為何不能做到反向推薦呢?

      這兩天跑了十幾家機構客戶,聽到他們普遍都接受了某家上市公司主動上門交流。且不論該公司的實際情況如何,陳述是否真實可信,預測是否靠譜。但能夠肯定的是,這家公司的此舉是有目的的。作為分析師,除了根據公開披露信息做分析外,還要去認真研究上市公司的行為。資本市場充滿了各種陷阱,分析師應該做的是告訴客戶:藍海在哪裡,陷阱在哪裡,而不是被人當槍使。1895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布羅伊爾合作發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論」也就傳佈於世。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紀實性作品《午後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學創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因此,一篇報告要入木三分,就必須去根據露在水面之上八分之一的冰山漂移特徵,去挖掘研究水面之下冰山的八分之七部分,這才是價值所在。

要給點意見或者評價再轉發啊!避免生搬硬套。投資有風險 據此操作 風險自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16

深圳樓市成交量暴跌近半 公務員拋盤佔三分之一 世德散人

http://xueqiu.com/6355936297/29634685
2014/06/11 06:46 來源: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

深圳樓市「紅五月」泡湯  傳統「紅5月」的樓市成交慘淡,以降價和大幅優惠為核心的相關廣告詞彙充斥於深圳各家樓盤。一方面地方政府陷入「救市疑雲」,一方面持幣購房的「剛需」則在冷眼觀望。

  頭腦清醒的地產商已意識到危機正在逼近,已開始部署戰略退卻。在市場陷入低迷時,個人投資者最先感受到寒意。

  除此深圳樓市除了烏云密佈外,有關住宅空置率至少85%傳聞喧囂之上。業內流傳的一份報告稱,深圳約有950萬套住房,但供電局統計中交電費的僅有250萬戶左右。也就是說,房屋空置率達到近四分之三。

  深圳五月新房成交量暴跌近5成

  「最近我一直接到房產中介的電話,不是叫你看房,就是問你有沒有興趣投資商舖。」深圳市王小姐說道,類似這種事情並不是個案。

  深圳炒房者感受到樓市寒意的逼近,在深圳有數十套房子的鄧先生也按捺不住,開始拋售自己手上的房子,「最近市場不好,樓市一直在降溫,我不如賣了商品房買商舖,投資回報率高一些。」鄧先生表示。

  往年被業內稱為「紅五月」的這段時期,並沒有進入旺季,樓市和土地市場表現均較為平淡。據深圳市規土委公佈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深圳一手住宅成交套數為2547套,同比跌48.8%,環比降13.2%,但成交均價從容,23981元/平方米,環比穩漲1.1%。因市場整體環境欠佳,除福田外,各區成交量均明顯下滑。

  二手房市場則出現大量拋盤現象,即使有大幅降價出售成交也不理想。5月深圳市二手房成交套數為4758套,成交面積為39.8萬平方米,相比4月下跌8.4%,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大跌24.99%。

  據中原研究中心監測,全市188個樓盤樣本成交均價為29829元/平方米,相比上個月下降0.4個百分點。

  美聯地產中介告訴21世紀網;「現在大量公務身份的業主拋盤,拋出房源大約佔到了二手樓盤的三分之一,另外企業主近期也在市場上大量拋盤。」

  在利率方面,5月以來,房地產信貸收緊態勢在央行「喊話」後較上月並沒緩解,反而商業貸款的優惠利率逐漸減少,利率普遍走高。

  融360最新報告顯示,深圳27家銀行中,目前最低利率是匯豐銀行的9折利率,其次是招商銀行的9.8折利率,匯豐銀行規定貸款額在150萬以上才可以享受利率9折優惠,100萬至150萬隻能拿到9.5折。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建行、工行及農行,其利率浮動與貸款額度、貸款方式掛鉤。廣州銀行、杭州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和上海銀行等五家銀行暫停了房貸業務。

  近日,萬科董秘譚華傑在機構組織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5月是市場接近底部的狀態,6月是市場能否復甦的關鍵時間段。

  深圳住宅空置率至少85%?

  房價的漲跌與房屋的空置率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而房屋空置率是衡量房地產市場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房地產泡沫必然伴隨高空置率。

  近期,有人士通過深圳的實際用電戶除以存量房建築面積,推算出了深圳住宅空置率至少85%,雖然數字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這樣的推算結果卻是讓人大跌眼鏡。國際上通行的空置率,是指某一時刻空置房屋面積佔房屋總面積的比率,商品房空置率在5%至10%之間為合理區;空置率在10%至20%之間為空置危險區;空置率在20%以上為商品房嚴重積壓區。照這個數據來看,深圳樓市已在危險的區域內。

  中原地產深圳公司副總經理賀曉麗告訴21世紀網:「寫字樓的空置率在20%以上就屬於危險區域。住宅則很難得出完美答案,因為居住的功能性不同,有的為了學位房、有的則為了交通便利,但一般樓盤在3年交盤後空置率低於50%就屬於危險範圍。」

  但如何計算空置率,業界歷來存在爭議。除了計算實際用電量,也有通過用水量、看亮燈率來計算的,早在2011年,就有深圳大學的學生,歷時半年調查121個樓盤的4.1萬套住宅,通過查水表算出,深圳一手樓空置率達到43%。

  此後,有媒體記者前往深圳各大新興住宅區以燈亮情況來判斷空置率,稱龍崗片區八成空置率,後海片區六成空置率,龍華、阪田的空置率更是高達八成。

  北京聯大應用文理學院城市科學系主任張景秋曾表示,查兩次水表調查間隔兩個月,其間正值炎熱的夏季,如果有常住戶的話,其用電量應該較大。因此假定,如果兩個月內某住宅用電量在10度以內,就可以認定該住宅為空置。

  但深圳大量的農民房給空置率的計算帶來困難,深圳樓市在全國來說非常獨特,在已有的住宅存量中,只有大約25%是真正意義上的商品房。剩下的75%,絕大多數是違法建築(小產權房),此外還有部分安居房、單位集資房、軍產房和村子建設的統建樓,這部分的面積每年都在變化,不利於監測與計算。

  另外,深圳一些違法建築(小產權房)則會出現一戶電表後面有十幾戶同時用電的現象,所以以電表判斷空置率有一定侷限性。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空置率達到60%以上的信息,得到了眾多業內人士在微博、微信上的競相轉載,他們認為,這或表明,深圳也開始進入消化存量房的階段,也就是說,「一線城市」房價相對堅挺的說法或許站不住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84

李迅雷:再論如何讓你的研究入木三分 億利達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117207
研究中看似常理的其實未必對:宏觀預測對股市的指導意義十分有限,對於債券市場的分析則是非常有效的;分析師基於政府文件或會議內容對相關行業及公司進行推薦,被推薦的公司絕大部分被打回原形;用月度數據來預測未來3-5年甚至更長時期的走勢,相當於用顯微鏡來研究宏觀經濟,屬於方法論方面的錯誤。

來源:新財富雜誌

作者:李迅雷,海通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

拙作《如何讓你的研究入木三分》http://xueqiu.com/2164183023/28794713 有朋友讀後覺得意猶未盡,鼓勵我再寫一篇關於資本市場研究的心得體會。我想,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是屬於新興市場,這就注定了我們的很多研究還很膚淺,不少是依樣畫葫蘆,看似常理的其實未必對。本文就嘗試來挑戰一些所謂的「常理」吧。

為何首席經濟學家難以給中國股市指路

在賣方研究的分工中,宏觀研究屬於含金量最高的門類之一,這一方面說明該領域的研究難度較高,屬於比較尖端的;另一方面也說明市場需求較大,服務強度較高。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西方投資學的實證分析也得出股市會對經濟的週期性波動提前6-18個月作出反應。但是,回顧A股指數過去15年的走勢,與經濟增速變化的相關性究竟有多大呢?1998-2013年,中國年均GDP的增速接近10%,GDP的名義規模增長了5.7倍,但上證指數的同期漲幅卻只有85%。可見,從長期看,經濟增長與股價變化之間的相關性很小。這樣的案例無論在成熟市場如美國、歐盟、日本等,還是在新興市場如韓國、台灣地區、印度等,都十分罕見,說明影響A股價格中長期波動的主因不會是宏觀經濟的走勢變化。

那麼,影響A股價格走勢的主因是什麼呢?當然是企業的成長性了,這在全球股市都一樣。只是中國的經濟走勢與企業的成長不盡一致。因為過去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是靠投資拉動的,也曾經經歷長期高增長的日本、韓國和台灣地區,其GDP中的投資佔比遠沒有中國那麼高,股市因此都經歷了幾輪大牛市。故GDP是總量指標,而股價指數則更像是質量指標。中國經濟的粗放式高增長,更多體現為企業數量的急劇增長,但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卻沒有顯著上升。而美國的GDP增速雖然遠低於中國,但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卻大大超過中國企業。這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股市已經創出新高,但中國股市卻仍在低位徘徊的原因。

那麼,為何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企業平均盈利能力和增長率還比不過老牌發達經濟體呢?這與市場經濟的完善度、科技水平、企業配置資源的能力等均有關係,但最核心的問題,恐怕還是公司治理水平。正如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那樣,中國企業的治理水平還是比較低下,這當然與國家治理能力還沒有達到現代化這一大背景有關。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總體較低的具體表現是多方面的,比如,IPO前後上市公司業績出現「變臉」,即上市前一年業績及業績增速很好,上市後三年盈利增速快速下降已經成為股市的普遍現象。這就說明中國的上市公司存在過度包裝和業績作假問題。

又如,分紅率普遍偏低也是公司治理水平差、不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表現。據統計,1990-2010年的20年中,國內上市公司累計實施現金分紅總額為16050億元。然而,20年來深滬兩市包括首發、增發、配股在內的累計融資金額高達3.7萬億元,其中再融資(增發和配股)累計達18053億元。現金分紅佔融資總額的比例僅為43.3%。而在美國這樣一個直接融資佔比極高的金融市場中,上市公司的分紅額遠大於融資額。再如,有學者在2010年就發現,民營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平均有超過20%的董事為前任或現任政府官員,並且這一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即便沒有政府官員作為董事的民營上市公司,也不意味著公司治理就比較好,或許問題更多。如在2011年7月,國際評級機構就曾對61家中國在海外上市的民營企業提出過風險警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公司治理不夠透明。

因此,一個公司治理水平低下的市場,又處在一個資源錯配、結構失衡及經濟粗放增長的時代,企業盈利增長與GDP增速之間的關聯度就不可能大了,故宏觀預測對股市的指導意義也就十分有限。

然而,宏觀研究對於債券市場的分析則是非常有效的,這是因為決定債券價格的走勢的是利率,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它反映了資金的供需關係、政府的意願和調控目標等,只要你能把握住利率未來走勢,就能預測債券熊牛切換和漲幅大小。筆者曾在1993-1997年間從事債券和國債期貨研究,對債券及國債期貨的分析和預測幾乎沒有失誤,但之後將宏觀分析用之於股市,卻屢屢誤判。原因不再贅述。

邏輯的選擇比邏輯的運用更重要

假如市場可以通過某種邏輯(或操作軟件)穩操勝券,那麼,長此以往,豈不是它將賺走市場上所有的錢?若是這樣,市場還能存在下去嗎?因此,在市場存在與只賺不賠之間,似乎總是存在一個悖論。

不過,邏輯的運用儘管不能達到穩賺不賠,但至少可以提高獲勝概率。否則,分析師的身價就不會那麼高了。尤其在行業和公司的研究領域,標的公司股價上漲或下跌的邏輯相對直接明了,即便市場處於熊市中,也可以發現牛股。儘管如此,總能發現大牛股的優秀分析師還是屈指可數,原因是什麼呢?或許是優秀的企業太少,或許是市場的玩法與分析師的邏輯套路不一樣,或許是因為在中國這樣一個新興市場中,上市公司信息獲得的路徑總是不那麼規範,有些內幕人往往提前獲得信息,使得股價在公開信息披露之前就已經異動。但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理由使得推薦牛股的難度很大,但這依然不能成為阻礙你成為優秀分析師的理由。

如前所述,中國股市一個重大缺陷是公司治理問題,但卻很少有行業、公司分析報告對公司治理方面作多少分析,而基於公司治理來推薦股票的更是罕見。范博宏教授曾研究630家地方政府控股的國有企業IPO後的市場表現,結果發現,首席執行官(CEO)是前任或現任政府官員的上市公司,在IPO之後的3年時間裡,經調整過市場整體回報率後的價值損失了超過40%,而由未曾擔任政府官職的CEO領導的上市公司價值損失僅為10%。因此,研究一個公司是否具有長期投資價值,首先還是要看這個企業的制度與機制是否有利於企業的長期成長,其次是看企業的管理團隊素質如何,再次是看行業發展前景與機會。但分析師們往往只關注最後一個層面,這就是邏輯的選擇問題。

此外,經常可以發現一些行業分析師基於政府文件或會議內容對相關行業及公司進行推薦。儘管推薦的邏輯看似成立,但讀後總覺得有點牽強,至少很少看到分析師對該文件或會議內容的獨特見解。比如,過去30多年來,政府對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扶持上一直在出台文件或提出口號:從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到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從建立經濟特區,到遍佈全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再到目前各地紛紛申請的自貿區;從中央1號文件連續11年聚焦「三農」問題,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向消費轉型、外延增長向內涵增長轉型等,難道你都看好相關行業與公司,都去積極推薦?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曾經基於以上理由而被推薦的公司,絕大部分被打回原形。原因在於一是你的邏輯太膚淺,有隔靴抓癢之嫌;二是你沒有選對邏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說了,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你卻總在選擇政府起決定性作用的邏輯。

以上主要討論的是行業公司分析師的邏輯選擇,但這還是相對容易的邏輯選擇,畢竟行業分析師的核心工作是公司估值,估值理論與模型都比較成熟。而邏輯選擇難度最大的是策略分析師。策略分析師既要回答長期市場會怎樣,又要回答短期市場會怎樣,但判斷市場趨勢的邏輯工具是什麼呢?工具並不缺乏,但似乎找不到一件最管用、最能把握未來趨勢的兵器。

實際上,策略分析師對市場的判斷會有四種結果:第一,邏輯工具用對了,預測結果也對;第二,邏輯工具用錯了,預測結果也錯了;第三,,邏輯工具用對了,預測結果卻錯了;第四,邏輯工具用錯了,預測結果卻對了。話說章魚保羅預測足球世界盃比賽的準確率很高,但其邏輯工具的運用肯定是錯的。但一個策略分析師如果只是運用一兩樣邏輯工具來作預測,即便預測對了,也不能體現研究深度,因為目前中國金融深度和廣度已經提升了很多。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可以僅研究股票市場與郵票市場之間的資金流動來推測股市漲跌,而如今,即便股市已從6000多點跌到2000多點,即便所謂藍籌股的市盈率與股息率已經與成熟市場相差無幾,你依然不能斷言藍籌股有罕見投資價值,因為一是要看未來成長性;二是要看與成熟市場之間的無風險利率差異。因此,一個優秀的策略分析師實際上需要廣博的知識,從宏觀、行業到公司的估值方法都得掌握,此外,還需要有市場的高度敏感性,及時選擇能夠較好模擬當今市場波動的合適工具。如果說宏觀、行業及公司研究是一門技術,則策略研究更像一門藝術。

需要俯視歷史的長河來找尋拐點

記得1995年的時候,上交所的日交易金額一度超過港交所,當時證券界主流觀點認為中國股市5年走了西方股市200年的發展歷程,據此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非常樂觀,認為中國股市將很快成為成熟市場,上海不需要幾年就能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叫《中國股市、股價與經濟發展》,從人均GNP水平與證券化率的關係,從市場結構角度去論證中國股市還處於初級階段,要達到西方成熟市場水平至少還需要20-30年的時間。該文發表後,還是受到了一些市場人士的質疑,認為我太悲觀了。如今,20年快過去了,但MSCI最終還是沒有把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更不要說納入成熟市場指數了。因此,從現在A股市場的境況看1995年時我的觀點,應該不是悲觀而是過於樂觀了。

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曾經提出的所謂高瞻遠矚的觀點,往往不堪一擊,有螞蟻撼大樹般的無奈。所謂時間可以被跨越、歷史可以被濃縮的奇蹟,放在歷史的長河裡看,也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儘管分析師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就是尋找拐點,但拐點發生的概率卻很低,尤其是長期的趨勢性拐點,或許五年一遇,或是十年一遇,甚至更長。但證券行業各大券商分析師的報告卻以每個交易日上千篇的規模在發佈。這就注定了絕大部分或者說是至少90%的報告都沒有價值可言。很多分析師都容易將短期的波動誤認為是長期趨勢的形成,比如,月度數據一公佈,馬上就有無數個點評和解讀瞬間發佈,如PMI、CPI、出口增速、M2增速等,並以此來推測未來的經濟增長趨勢和股市方向。但是,用月度數據來預測未來3-5年甚至更長時期的走勢,相當於用顯微鏡來研究宏觀經濟,屬於方法論方面的錯誤。

很多年以前,筆者曾就市場預測的方法論方面提出:短期的趨勢預測更適用辯證邏輯,而中長期的趨勢預測則更適用形式邏輯。也就是說,市場在短期往往更多地顯示震盪性特性,而長期則顯示趨勢性特徵。比如,投資者在股市上表現出的恐懼和貪婪的雙重特性,會導致股價的不斷上下波動,這本身就是一種人性上的辯證關係。而技術分析中的「相反理論」、「乖離率」等,其運用的也是辯證邏輯原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以萬科為例,提出「賣出房地產、買入房地產股」的觀點,這其實也是市場短期投資的一種辯證策略。因為房價經歷了長期上漲後,其頹勢已經出現,且房價主要受到供需關係影響;而房地產股則經歷了長期下跌,且其股價更多受政策預期影響。政府肯定不希望房價暴跌而導致金融危機,故政策必將寬鬆來維持房價穩定。但即便房價穩住了,在房價不漲和租金率遠低於地產股股息率的情況下,房地產領域投資者的總體回報率就很低了。事實上,萬科等房地產股今年以來呈現不斷上漲趨勢,而全國房地產銷量則大幅下滑,不少地區房價出現下跌。就短期而言,穩增長一貫是政府的政策目標。當市場擔憂社會債務水平過高、產能過剩、房價下跌、經濟增速下滑和銀行壞賬率上升的同時,有沒有想過政府的逆週期對策以及政府手中所持有的「籌碼」還剩餘多少呢?即將出台的政策是否會超出投資者的普遍預期?故「超預期」或「預期差」作為影響短期股價波動的重要因素,實際上也屬於辯證邏輯。

然而,要研究股市的長期趨勢,就一定要看基本面了,這就需要更多地運用形式邏輯,根據大前提和小前提來進行推理。比如,A股就整體而言,相對於目前市場的無風險利率以及今後的利率趨勢,仍然不具備估值優勢(從辯證邏輯的分析看,久跌必漲,但這只適用於短期);中國經濟增速已經告別兩位數的時代,今後增速逐步放緩是長期趨勢,這就使得社會平均利潤率水平將隨之下降。顯然,宏觀基本面不能成為看好股市長期趨勢的主因。但中國當今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是國家治理問題,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來完善,因此,改革成功與否,應該是決定股市長期趨勢的主因。但改革又不可能一蹴而就,李克強總理說,改革需要壯士斷臂的決心。市場的長期信心,或股市的長期趨勢,應該也取決於改革形勢的明朗度。那麼,目前的明朗度夠嗎?

研究,有時需要用顯微鏡,有時需要用望遠鏡,還需要不斷變換角度、調整高度。需要有不斷否定自我的勇氣,又有不斷質疑常理和權威的膽略。但不管如何,時間的投入是關鍵。渺小的我們注定都是這個世界上的匆匆過客,如果你改變不了多少東西,至少也應該發現些什麼,告訴給別人,這或許就是潛心研究的動力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45

十三分鐘的十分鐘 蔡東豪Tony Tsoi

2015-01-01 NM 年輕一代投資者只知道「股神」是畢菲特,畢老馳騁股壇逾半世紀,一直站於戰場最前線,累積無人可及的成績,股神之名實至名歸。二三十年前我初出道時候,神級投資者不止畢菲特,其中值得懷念的,是富達(Fidelity)基金經理彼得林治(Peter Lynch)。很多人可能對林治感到陌生,也難怪,他於1990年退下前線,從基金經理轉職管理,年輕投資者只能從書本重溫他的事跡。 林治1977年接手管理富達旗下Magellan基金,當時規模二千萬美元,1990年林治宣布離開Magellan,基金規模達14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基金。林治13年戰績是,每年平均上升29%,富達客戶投資在Magellan,13年間1元變28元。林治在如日中天時急流勇退,而且退得徹底,更令投資者懷念。林治退下火線時只有46歲,神級基金經理的工作壓力大至難以想像,特別是林治是出名工作狂,生活就是工作,沒下班的概念。九十年代初期,我在加拿大任職分析員,曾到訪富達位於波士頓的辦公室,會見基金經理。這位基金經理曾和林治共事,他說林治任基金經理時候,沒時間離開辦公室見上市公司,所以上市公司來波士頓見他,富達細小接待處擠滿上市公司高層,乖乖地等見林治。富達同事去洗手間,隨時見到IBM、可口可樂的CEO。很多人形容林治的投資風格為變色龍,很難以既定投資派別定性,例如他不是傳統價值投資者,他的投資組合內不乏估價不便宜的高增長股。林治認為投資應該是一個謙卑的過程,投資者知道的太少,可能犯的錯太多,因此應該靈活應戰,不依賴一套武功,環境變,招式即變。關於林治的投資風格,有兩個歷久常新的重點:一、買懂的東西。買一隻股票,投資者最起碼做到的事情,是向自己解釋為何要買。什麼原因也可以,但必須能夠有條理地解釋,這要求聽似簡單,不過太多人做不到。林治寄工作於生活,細心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最為人津津樂道是在超級市場觀察哪些產品暢銷。 林治戰績為散戶打下強心針,他認為投資者不須具備特殊背景,例如懂得複雜分析技術,或拆解冗長財務報表,因此散戶有機會成為專家,重點是時刻運用常理。林治明言之一是,買一些蠢蛋也能管理的公司,因為這間公司很可能真的會由蠢蛋來管理。林治重視「故事」,買一隻股票,背後一定有一個故事,這故事是關於公司前景,故事內容包括公司怎樣執行任務,達至理想結果。故事橋段可以離奇曲折,不受某種投資原則限制,聽者千萬不應偏聽。投資者須熟讀故事,愈聽得多故事,對故事真確性愈有把握。聽不懂故事內容,就不要沾手,就是買懂的東西的意思。二、不顧經濟和市場。林治另一名言是,如果你花13分鐘聽市場預測,你可能浪費其中10分鐘。林治認為投資者買一隻股票前,應假設市場不變,換句話說,這隻股票日後表現靠的是本身因素,而不是外來影響。這種漠視大市分析的態度,跟畢菲特不謀而合。林冶投資分析方式是由下而上,投資者須知道公司的基本因素,關於產品、價格走勢、競爭對手、科研成果等,愈知得多愈好。買一隻股票的原因永遠是關於這間公司,不可能是「大市超賣」、「滬港通概念」等。關於林治的具體投資風格,在他的著作有詳盡記載,其中一招對我非常受用:林治專門挑選低增長行業中的高增長公司。理由是,投資者一窩蜂走進高增長行業,公司估值被炒高,投資風險過大。另外,高增長行業吸引對手進場,利潤很快被競爭蠶食。沉悶或不被看好行業無人爭,公司估值便宜,而行業中可能存在表現突出的公司。這些公司非但不沉悶,還戰意高昂,不停創新,不停從對方身上奪取生意,在公眾視線以外靜靜地增長。我不是靠這招買股票賺錢,而是投資我過去十年的事業,這隻悶蛋股叫精電。 蔡東豪Tony Tsoi 上市公司精電國際前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faceboo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