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养猪:一位中国前首富的另类农业实验
From
http://tech.sina.com.cn/i/2009-02-19/07552837894.shtml高永钰
昨天接到神华集团同意将此前540元/吨的2009年电煤合同报价降低50元/吨的消息时,一家参与合同煤价谈判的电力公司燃料部负责人突然一 下子觉得“神清气爽”。他说,此时最大的愿望就是美美地睡一觉。从2008年12月20日到昨天,三个月的艰苦谈判已让他筋疲力尽。
“目前还只是口头报价,尽管五大发电公司目前还没表态,但我想这个价格大家可能会接受。”上述电力公司燃料部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尽管这个价格老机组可能还要亏一点,但新机组要好一些,今年经济形势不好,我们的要求只要不再亏就可以了。”
河北一家发电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现在是煤炭企业顶不住了,因为电厂开工不足,比如我们有四台机组,已经停了两台。而且现在电 厂的存煤还在20天以上,已经有很多煤炭企业找上门来,要求先签量,以后再结算,一些煤炭企业甚至连预付金也不提了,这样电力企业就占据了主动。”据他所 知,现在全国大部分的电厂都是这种情况。
此前,申银万国发布报告称,煤矿限产可能延续至3月份,但限产力度将逐渐放松;同时,全球需求弱化环境中,进口替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也不容忽视。未来煤炭市场将在供需重新平衡中寻找新的量价均衡点,煤炭价格向下调整的风险没有消除。
这和中金公司的声音基本相同,中金公司预计,未来2~3月内动力煤价格逐步回落将难以避免,幅度有可能超过往年,达10%以上。
上周,秦皇岛电煤价格下跌10%。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了广州港,堆放在广州港新沙码头发热量5500大卡的山西优混报价为680元/吨,据
深圳能源(11.60,0.60,5.45%)集团的一位财务部人士介绍,去年深圳能源集团的合同标准煤价794元/吨,而昨天到港发热量5400大卡的印尼煤报价只有520元/吨,比国内电煤便宜160元/吨,“这也难怪五大电力公司要去海外购煤了。”上述深圳能源集团财务部的人士说。
截至2月13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煤炭价格80.28美元/吨,比上周上涨2.11美元/吨,目前国煤炭价格高出国际煤价20%左右。此前有 咨询公司用广州港外贸及内贸煤炭交易指导价格作比较(已包含增值税、关税等税费及运费等因素),发现外贸平均标煤价格高出内贸标煤价格3%左右,外贸煤中 越南、澳大利亚煤价格优势明显,尤其是越南煤低于内贸煤平均价格10%以上(尚未考虑到下调关税)。山西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梁玉梅认为,进口替代主要影响 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煤价,并可能通过影响港口煤价继而影响国内煤价。
华润集团副总经理、华润电力首席执行官王帅廷称,中国发电企业正寻求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进口煤炭。若能与这些煤炭出口商达成协议,华润电力或将煤炭进口量提高至50%。
不过,上述电力公司燃料部负责人表示:“如果神华煤价下调50元/吨,国内外价格将大致持平。现在我们进一步协商,如果神华能将490元/吨的价格落实到合同上,我们就签。神华一年利润超过五大发电企业亏损总额,他们吃鲍鱼,我们吃碗面就行了。”
一位投资业者致黄光裕的一封信
http://magazine.caing.com/2010-10-08/100186780.html
关清
自国美8月纷争以来,一月有余,9月28日暂告一段。作为一名旁观者,有些看法供君考量。
君是否真的认为9月28日的结果带来了损失?如果不在意第二天(9月29日)国美股票因不确定因素增加——这源于某些非理性言论——下跌9分钱带来的5.4亿港币(以君持约60亿股计)账面减值的话,可认为几乎没有损失,相反能汲取的有益东西倒不少。
表决显示,除了双方及各自同盟军所持股份,在游离的45%机构投资者和7%散户合计约52%的中间力量中,君仅争取到6%左右的支持,其中原因可能相当复杂,但投资者关系方面的功课显然有改进必要。
纷争起后,国内舆论哗然,尤以网络议论更为热络,其中八成左右支持黄君,有人说有金钱驱使的“托儿”,我倒不太信,君等难道真信这些舆情?而海 外投资者(也是有资格左右投票结果的主体)似乎就不信。就分布来看,大量“草根”站在黄君一边,但“精英”状况似乎相反。其中缘由君当思忖。
作为解决纷争的方案之一,黄君推举亲友替代现有管理团队。对于一个对日常经营管理依赖性很强的行业,黄君固然是零售业不可多得的经营奇才,但囿 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无法亲身参与管理,这种情形下,黄君内心都未必相信所推举亲友在经营管理上强过现有管理团队,其他投资者怎会相信?
纷争核心仍属商业议题。黄君其实有一张制胜王牌,就是承诺将非上市门店明确时间、对价、方式等注入上市公司,也就是将该部分资产大幅度优惠上市 公司其他股东。投资者不是阴谋家,也非圣人,他们只不过是商人,在巨大利益前定会选择支持黄君。不过此举代价高昂,未用也属正常。
9月28日后坊间纷纷议论,认为黄君等会将非上市门店独立运作,和上市公司分庭抗礼,窃以为尚需思量。据公开信息,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国美上市 公司拥有740间门店,另受托管理370间非上市国美门店以及52间大中门店。同期来自非上市国美的管理费收入占上市公司收入的0.56%,利润的 13.1%。不考虑分割技术障碍,假定独立运作的非上市门店完全和上市国美零和博弈,其利润增量为E,上市公司利润下降E。而上市公司因为有财富放大器 (目前国美市盈率为20左右),上市公司利润下降1E会导致市值减少20E,其中约36%左右属君名下,因此,黄君获得E的实际财富增量同时,损失了约7E 的账面财富,所为何来?
争执过程中,也有评论者和专家大谈股东和董事会的制约关系,其实近十多年来的现实趋势是公众公司董事会的权柄日益加大,投资者(股东)话事力下降,原因比较复杂,此不赘述。国美目前状况在国际上不敢说是惯例也不在少数,黄君大可不必耿耿于怀。
有人说黄君利益需保障,其实君在上市国美最大的利益就是那约60亿股股份,只要股份在名下,就不存在实质损失。公司业绩好了,分红或股价上升都 有份,忧从何来?作为海外上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每季度、每年、不定期地要开会、路演,会见各色人等,被投资者追赶得像狗一般,其辛苦程度黄君想来深有体 会。其实大股东坚持主导经营上市公司,不外乎两个理由:自己的管理更有效,带来公司价值上升,自己相应受益;有其他不方便明言的缘故。后者不谈,前者目前 君已不具备条件,理性来看,国美现状或许就是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有人怀疑现有管理层不能使公司利益最大化。管理层的主观愿望无法揣摩,客观上,不劳黄君费力,众多机构投资者为了自身利益也会约束管理层,这种约束在香港这个较为规范的资本市场还是基本有效的。在各方利益制衡下,君等于搭上了“顺风车”,何乐不为?
每个人的思考和行事都有路径依赖,但黄君目前在国内和香港发生的一切说明君以前的路径有调整必要。目前各种条件决定了黄君采取攻势并非良机。超 越自身路径依赖是件极难的事,前提是调整改变思维。目前国美市值约400亿港元,君所持部分约143亿港元,公司市盈率约20倍,假定未来十年国美每股盈 利年增长10%(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42.22%),君在上市国美的财富将增值3倍以上。虽然不能和巴菲特相比,也是相当不错的投资,届时将会是黄 君重获新生的绝好礼物。黄君前半生已成就一段传奇,未来十年如君能以退为进,领悟进攻并非总是最佳战略,将十年之厄变成另一段传奇的背景,并作为再创新传 奇的起点,岂不快哉!
作者为一位投资业者
美國另一位94歲股神的投資思想 自強不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d4888a0100rxcc.html
不是很多人眼中的股神,但他是「股神」眼中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他曾經為價值投資之父,也是巴菲特的老師Ben Graham,工作將近十年。自立門戶後一直堅持獨立投資,直到今天,對,94了,他還在價值投資。
巴菲特2006年致股東信,專門重點講到Walter Schloss
「最後我想談談我在華爾街的一位老朋友,Walter Schloss,他去年已經90歲高齡。從1956年至2002年,他的投資都非常成功,而且除非他的基金賺錢,否則他一分錢手續費也不收。我對他的敬仰 不是馬後砲,我在五十年前就把他推薦給St. Louis家族,建議由Walter來管理他們的財富,他是我當時唯一推薦人選。Walter沒有上過大學,或者商學院。他的辦公室只有1間,直到 2002年才擴到4間。而且沒有秘書,沒有任何辦公人員,只有他的兒子幫他。他們從來不靠內幕信息,確切的說,內幕信息至少離他們有1英里遠。他們就設定 幾條標準挑選股票。1989年父子倆接受採訪,被問及投資理念,回答『我們儘量買便宜的股票』。聽到這些,什麼現代組合理論,技術分析,宏觀判斷和複雜模 型,都歇了吧。
Walter的策略是不要冒『真正的風險』(資本的永久損失)。以此為依託,他的投資回報遠超大盤,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投資過超過1000只股票,大部 分看上去都沒什麼吸引力。他多年來的成功不是依靠幾隻股票,也不可能是因為偶然。我第一次向公眾推薦Walter Schloss是在1984年,那時主流商學院盛行『市場有效理論』,即認為股票價格不會明顯被錯估,所以僅僅利用公開信息,投資者無法超越市場平均水 平。無數本來前途無量的年輕人就被灌輸了這樣的思想,而另一邊Walter卻繼續用事實說話—跑贏大盤。市場有效理論反而『幫助』了Walter,就像如 果你從事航運業,而你的競爭對手都被教育說,地球不是圓的,而是方的。從這個角度講,對Walter的投資者來講,他沒有上過大學,是件好事。」
巴菲特在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這樣形容Walter Schloss:
他真的知道怎樣找到『比賣給私人投資者價格低得多』的股票。他持有股票數量比我多得多,他對公司所處行業的性質等,沒有我關心得多。我也影響不了他。不過這是他的優勢之一,因為沒有人影響得了他」。
開場笑話,哈哈
1998年Walter Schloss參加了Jim Grant投資論壇,演講題目是「我的華爾街六十五年」,開場時他先講了一個笑話。「我有個朋友,在精神病院當醫生,他請我去給他的病人講講投資。我應邀 前往,剛講了幾句,一個坐在前排的病人,站起來衝著我喊,『閉嘴,白痴,坐下!』我頓時傻了,問我的朋友該怎麼辦,他說,『那你就坐下唄,這是他這幾個月 來說的最明智的一句話』」。
在那次演講中,Walter給大家介紹了他眼中的「價值投資之父」Ben Graham。Graham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聰明的他將自己的理念應用於投資,他定下的規矩是,有回報他要提取50%,而出現損失,他也會承擔 50%。不過,1929年的市場也讓他損失慘重,投資者紛紛贖回。1946年,Graham-Newman基金已經成立10年,表現一直很好。主要原因是 Graham二戰前買入很多規模和盈利一般的二線公司,這些公司不用繳納超額盈利稅,因此戰後反而經營和股價都表現很好。兩個小例子。Ben Graham的堅持。曾經有人給他推薦未來業績很看好的公司,他說「這不是我們的風格」。他所倡導的價值投資並不是預測企業未來幾年的盈利和增長。哪怕 「機會」再「確定」,他也會堅持原則。Ben Graham的價值發現。二戰前,市場熱捧波音公司,認為其前景巨大;而戰後,很多人都認為公司沒有前途,於是Ben Graham得以在20元股價買入(當時賬面價值為40美元)。當時沒有多少人會專門在股價跌時買入,Ben Graham已經在這樣做了,不過他不願意用逆向投資形容自己,他認為自己是在買入價值。所以你要教育你的投資人,除了浮盈,也要習慣浮虧,而且越跌越 買。
其他場合,Walter Schloss精彩問答:
1、你和巴菲特等人都曾師從Ben Graham,今天你們也成為非常成功的投資人,你們的共同點是什麼?
都不抽煙,呵呵。我想我們都很理性(rational),即使在非常不利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會很情緒化。當然,巴菲特是這方面做得更極致些。而且我們都很誠實,我們知道有些人賺了很多錢,但別人並不願意投錢給他們,因為他們人品有問題。
2、Tweedy Browne偏定量,而巴菲特偏定性,你呢?
我不是很擅長判斷「人」,我更喜歡跟數字打交道,除非上市公司離得很近,否則我不會去調研。我會從公司是否願意分紅,來判斷管理層是否為股東利益著想。因 為我們很「小」,所以我們不會去約見管理層,除非你是富達(Fidelity),否則他們怎麼會聽你的呢?在基金規模小的情況下,還是同數字打交道更容易 些。
3、買賣原則?
不要著急賣。如果股價已經到了你認為合理的價格,那你賣掉可以。但如果因為已經漲了50%,別人勸你要鎖定利潤,你不要急著賣。至少賣之前要重新評估一下 公司,要考慮當時市場的情緒(點位)是否對股價構成影響,人們是不是特別樂觀?買股票時,根據我個人經驗,買在過去幾年的歷史低點總歸會有好處。你看到股 價從125跌倒60,你認為有吸引力了,但可能三年前低至20,這說明這公司股價確實很脆弱。
4、你自己經歷了很多次經濟衰退(18次),還包括二戰後的市場,歷史在重複,還是你也在改變?
市場呈現兩極分化,一方面有些股票跌去50-60%,而有些股票創了新高。人們總喜歡買入表現很好的公司,而不喜歡那些表現糟糕的公司。有些人也許在想, 如果我現在賣掉這些差的公司,還可以抵消一些要繳納的盈利稅,不得不承認很多人為了各種各樣的原因賣股票,所以股價總是會比「應該」跌得更多。以前的價值 投資我們會買入股價跌到「流動資本以下」的公司,但現在這一條很難適用。現在的原則是買入股價被「打壓」的公司,股價在歷史低位(而不是創新高)的公司。 當然我們得弄明白,其他投資者為什麼不喜歡它們,是因為沒有業績,還是因為季報比市場預期低了一點點,我們願意與市場不同,因為我們不認為一個季度表現很重要。
5、你的投資很分散
巴菲特曾說我這樣做是為愚蠢進行對沖,我告訴他我們不會對公司盈利進行預測,而我們買入的又是些二線公司,我知道這裡面一定能出來不錯的公司,但我並不知 道是哪個,所以只能每個先買點。一定要買,哪怕只有一點點,這樣你才會記住它。遇到真正喜歡的公司,隨著股價下跌,還會繼續買。
6、很多人由於貪婪,撐不了你這麼久,你的秘訣?
很多人本不應該來這個市場,由於貪婪,才有他們的出現。我們有自己的潛在買入名單,當這個名單由50只減少到3只,我知道市場很危險了,也沒有那麼便宜了,於是是時候徹底撤出了。再說市場幾十年前哪有那麼多CFA。。。。。。
7、給年輕人忠告
對自己要坦誠,不要讓情緒左右你的判斷,要明確自己這輩子要什麼,不要因為華爾街賺錢就做這行。要與受人尊敬的人和好人打交道。
Walter Schloss工作習慣
他從來不用電腦,但堅持每天早上讀報,唯一其他參考資料是ValueLine雜誌,最喜歡看「表現最差股票列表」,找到理想標的後買入一些(股價較賬面價 值有折價,債務少最好沒有,管理層有一定持股比例),然後讓上市公司將財務報表郵寄到自家信箱。每天工作時間堅持上午九點半到下午四點半。1956年自立 門戶後,將近50年(2003年基金清盤,專門為自己理財)年復合收益率16%。難怪,Forbes雜誌曾在封面說,聽Schloss談「簡單」的價值投 資對現代人是一劑「補藥」。
一位紀檢官員的非正常死亡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98020&time=2011-09-03&cl=115&page=all
身中11刀後離奇死亡,官方迅速定性為「自殺」,但親屬和坊間更願意相信是遭人「報復殺害」。真相在信任匱乏中無處依存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王婧
左手腕兩刀,右手腕一刀;腹部往上至胸部,並列著四處刀傷,深至胸腔,刺破了內臟;脖頸處還有四處刀傷,其中一條傷口長達17釐米,氣管和喉管都被割裂。
 |
2011年8月28日,靈堂內,第一個花圈是謝亞新生前老同事所送。輓聯上「黨的衛士」四個字赫然在目。孫辰/CFP
|
 |
2011年8月29日,家屬們不認可「自殺」結論,他們衝到縣政府大樓的五樓,試圖阻止一小時之後將在那裡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事後,當地媒體稱,「家屬大鬧發佈會」。孫辰/CFP
|
身中11刀之後,湖北省公安縣紀委監察一室主任謝業新死在辦公室的椅子上,面容安詳。法醫鑑定書結論為,致命傷系胸骨上窩處刺創致上腔靜脈破裂,導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謝業新被發現死亡48小時後,官方定性其為「自殺」。但親屬和坊間更願意相信,這是因查辦貪污腐敗案遭到了「報復」。
事件定性的關鍵證據——屍檢報告,截至本刊發稿時止,官方仍未交給死者家屬。人們更多靠道聽途說,並按照常理和自己的邏輯進行推理,演繹為一名紀檢幹部 「被自殺」的「黑幕」。
非正常死亡
8月26日,週五。上午8點30分,謝業新在辦公大樓簽到時,工作人員通知他「下午3點有個會」。謝說:「好」,隨後走向自己的辦公室。
謝業新所在的監察一室,專門負責辦理大案要案。他的辦公室也遠離辦公大樓,位於在籃球場一側的二層樓內。
今年48歲的謝業新,從1994年底開始擔任公安縣紀委監察一室主任,已在這個副科級崗位上幹了17年,雖是「主任」,但監察一室只有兩人。在這個小縣城,他們可查的大案要案並不多。
26日上午11點左右,謝業新給女兒打電話,說今天不回來吃飯了,並許諾晚上「帶好吃的回家」。
女兒今年21歲,正在武漢讀大三,再過兩天就開學了。謝找朋友借了車,準備週日開車四小時送女兒去武漢。2009年他和妻子在散步時曾被大貨車 撞到,從此他對交通安全特別敏感,不但自己過馬路經常要花五六分鐘,還擔心女兒坐大巴去武漢「不安全」。因此每次開學,他都要親自送女兒到學校。
此後謝業新與親友和同事們失去了聯繫。下午3點的會議,謝業新沒有參加。當晚他一夜未歸。妻子撥打他的電話,已關機。
27日一早,親朋好友開始幫忙尋找謝業新。因為車禍,謝的頭部和大腿內至今留有手術時放的鋼板,行動不便,平常極少晚歸。
一整天尋找無果後,一名親屬提議去他辦公室看看。這棟二層小樓掛有「工程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牌子,一樓是醫務室,二樓最靠裡的一間就是謝業新的辦公室。從一樓到二樓,共有兩道鐵門,週六鐵門均已落鎖。
旁邊籃球場有人在打籃球,為避免「影響不好」,親屬們放棄了找個梯子爬上二樓的想法。他們從這棟樓的後方一牆之隔、相距不到1米的一棟「握手樓」中,通過鋼管撥開了謝業新辦公室的窗戶,挑起了窗簾。
手電筒的光穿過窗戶,打在謝業新臉上,脖子以下全是血。這是27日下午6點40分,謝被發現死在自己的辦公室裡。
妻子伍學芳只是一個臨時工。謝業新的突然死亡,對她而言,「天塌了」。儘管工資不高,每月2000元左右,謝業新仍是家庭的頂樑柱。其父癱瘓在 床已三年,母親四個月前右手骨折。出事前的週末,他剛去給父親擦洗了身體。姐姐喪夫多年,家境慘淡。弟弟從小有腦膜炎,只能做些粗活。
謝業新一家仍住在上世紀90年代紀委分的福利房中,三室兩廳。他沒有再買商品房,也沒有買車。他的工資卡密碼,在這個大家庭人盡皆知,誰要用錢都可以直接找他拿卡。
「自殺」結論
與警察一起進入現場的家屬看到,謝業新坐在椅子上,襯衣解開了四顆紐扣,最下面一顆還扣著。衣服幾乎被血跡浸透。地上的血跡成滴狀凝固,前方距離謝業新僅30釐米的辦公桌和右方不到50釐米的牆壁上,均無血跡。
一把約10釐米長沾滿血的刀跌落在他的左腳邊,一面是刀刃,另一面為鋸齒狀。刀柄還包著已經沾血的衛生紙。辦公桌上有一捲紙巾和一個煙灰缸,缸內有八枚煙頭。公文包和手機均整齊擺放,手機已關機。
考慮到謝曾經負責查辦公安縣的多起官員腐敗案,親屬執意要求上一級的荊州市公安局來進行尸檢。
8月28日凌晨4點,在公安縣公安局解剖室,荊州市公安局、公安縣公安局、公安縣檢察院三家單位的法醫到場,屍檢開始。
一名全程參與屍檢的家屬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屍檢還在進行中,公安縣公安局的人就說是自殺。荊州市的法醫說,『誰說的自殺』?我當時就愣住了。」這名家屬捶胸頓足地說,「我後悔死了!想到屍檢是裸體進行,錄音錄像是對死者的不敬,我就沒有留下證據。」
這名家屬還稱,法醫在現場說的話,每一句他都很認真地聽,覺得和後來官方發佈會上說的「有點不一樣」。加之後來官方遲遲不給家屬屍檢報告,他懷疑其中肯定「有問題」。
大約上午7點,屍檢結束。遺體被運回公安縣殯儀館,靈堂已經佈置好。家屬們陸續從前來弔唁的政府工作人員處聽說,謝業新「可能是自殺」。
8月29日,週一。家屬們得到通知,晚上8點,縣政府將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其死亡定性結論。這天下午6點半,家屬們被安排在縣政府大樓二樓召開「謝業新親友見面會」,隨後被告知,「經過公安機關縝密調查,謝業新系自殺身亡。」
這場「縝密調查」只持續了一天半——距離發現謝業新死亡,不到48小時;距離屍檢結束,不到36小時。
家屬們不認可「自殺」結論,他們衝到縣政府大樓的五樓,試圖阻止一小時之後即將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事後,當地媒體稱,「家屬大鬧發佈會」。原定29日晚8時的「謝業新死因新聞媒體發佈會」,被迫改到深夜11點半召開。
疑惑重重
據《楚天都市報》報導,新聞發佈會上,政府通報,刀傷主要分佈在頸部、胸部、腹部及左右手腕五個部位,其中致命傷胸部,鑑定為胸骨上窩處刺創致上腔靜脈破裂導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其損傷符合「自殺傷」的特徵。
家屬們對此提出了五點疑問,質疑「自殺說」。
一是死者為何能將自己刺傷11刀,特別是官方認定的致命傷和割喉的刀傷,均為致命傷,如何會同時出現?
二是死者的喉管和氣管都被割斷,傷口應有大量血跡噴濺到辦公桌上,但為何辦公桌上未見到大量血跡?
三是死者為何要在刀上包有衛生紙後自殺?
四是自殺動機是什麼?
五是死者如果是自殺,身上有這麼多刀傷,臨死前應該會有掙扎。但在發現謝業新時,為何其肢體和周邊環境並無明顯掙扎跡象?
據公安縣公安局副局長王建平介紹,經過法醫檢驗,死者生前穿的白色襯衣表面未受到任何損傷,襯衣除最下方鈕子外均被解開,胸部完全暴露,符合自 殺推理;現場所發現的刀具與死者家中所不見的刀具從品牌和型號上均符合,刀柄包著的衛生紙與死者手上殘留的衛生紙及辦公桌上未用完的衛生紙材質相同;現場 血跡及煙灰缸中煙頭經檢驗系死者所留,現場並未發現有第二人留下的物證;現場無打鬥痕跡。
王建平還說,左右手腕處的刀傷,傷口均不深,且數個傷口呈平行狀態,符合試探性傷口。同時,綜合各處傷口的角度、深度、方向等多項數據,均可認為是謝自己所致,即謝可以在刺傷自己多刀後完成胸骨上窩處的致命傷。
但家屬們認為,謝業新左右手均傷痕纍纍,氣管喉管均已被割斷,又何來力氣把刀捅入自己偏右的胸部再拔出,隨後讓刀落到自己左腳邊?
據《新聞晨報》報導,對於謝業新的自殺動機,王建平稱:「因為警方已將謝業新定性為自殺,該死亡事件就不是刑事案件,公安機關沒有義務去調查其自殺動機及原因。」
對此,一名家屬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抱怨,「自殺案是應該給出自殺動機的,但是,因為我已經判斷這是自殺,這就不歸我們管了,所以,你永遠也別想知道自殺動機——按照這個邏輯,所有命案都可以找個理由說死者是自殺,然後公安局就可以旁觀了。」
「大案」陰影
家屬認為是他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個月前,謝業新剛剛結束了「柳寶軍案」的調查工作。柳寶軍是公安縣縣委副書記,之前已被「雙規」,在公安縣官場引發一場「大地震」。
當地政府一名知情人士稱,柳寶軍案上上下下涉及百餘人,「目前該案已經上報到省紀委,尚未對外界披露」。
謝業新在幾個月前介入了這個大案。公安縣的新聞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謝業新死亡前一個月曾在調查『柳寶軍案』過程中,幫助通知相關人員接受專案組調查。一個月前已停止相關工作。」
前述當地政府的知情人士稱,儘管該案是由荊州市紀委負責,但在實際操作中,或許由於辦案的方便,謝業新作為縣紀委監察一室的主任,負責了具體實施的工作,包括審問、整理口供,彙總信息等。公安縣這邊的情況主要由他向上級匯報。
謝業新家屬稱,原本謝是需要去醫院取出體內的鋼板的,但他表示,「有個大案子要辦,這一拆鋼板,又要休息幾個月。」家屬們此前一直不知道這個「大案子」究竟是什麼。出於紀檢工作的需要,謝業新從不在家屬面前提他的工作,更不會透露任何案情。
但這個「大案子」不一般。妻子伍學芳稱,謝業新一向淡定,但從辦這個案子以來,他多次表示,「現在辦這個案子特別有壓力,因為官官相護嘛。」他還多次讓妻子「注意安全」。這樣的情況,即便是多年前他查公安縣原教育局局長貪污案時,也未出現過。
當地紀委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說,紀委幹部的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上級給的工作壓力;二是周圍人說情的壓力;三則是這麼多年辦案結下的仇。「三者是成正比的。案子越大,上級抓得越狠,說情的人越多,結下的仇也越大。」
在柳寶軍案結案前兩個月,謝業新幾乎不在家裡住,經常住在外面的小賓館裡——「小到可能都不需要用身份證登記,便於隨時轉移。」一位家屬說。
一個月前,這個「大案子」基本結案了。長時間沒有見到家人,謝業新和一些親戚出去吃了頓飯。他喝了點小酒後再次感慨,「這個案子牽涉的人太多,我辦得特別有壓力,有負擔。」
家屬猜測,謝業新或許是從柳寶軍案開始,把刀帶在身邊「用於防身」。但直到他死後,家屬才發現,那一套五把刀,買了好多年,一直放在廚房上方的櫥櫃裡,從未用過,包裝盒依然如新,只是不知何時少了其中的一把。
在家人看來,謝在工作上「有一些迂」。「很多涉及大官的案子,甚至比較隱私的,聰明的紀檢幹部就會逃避,或者生病,或者找別的理由。但他不一樣,上面給他什麼案子,他就搞什麼案子,一搞就是17年。」
公安縣紀委副書記管浩祥也這樣評價謝業新,「人品很好,為人正派,工作勤奮。」
原本人們以為,謝業新有機會在即將開始的換屆中當選縣紀委常委。不久之前,公安縣紀委選拔常委,謝業新報名參加了,最後落選。
在新聞發佈會上,王建平曾介紹,在謝業新的辦公室未發現遺書和生活日記,只找到了工作日記,但並未記載與自殺及「柳寶軍案」相關的內容。
9月2日凌晨,靈堂內,送進門的第一個花圈是其生前老同事所送。輓聯上「黨的衛士」四個字赫然在目。謎一般的謝業新躺在靈堂的正中央。
靈堂外,幾十個人三五成群,仍在一遍遍地按照自己的邏輯去推斷謝業新死亡的過程,輔之對政府不公開屍檢報告的不滿。但沒有人願意和記者多談,「怕下一個出事的就是我。紀檢幹部都被殺了,還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