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位南部離婚婦女北上創業的驚奇之旅 配角當主角 愛爾蘭瘋薯創造上億營收

2011-12-26  TWM




國內速食市場素來是國際大連鎖企業瓜分的天下,沒有正確的策略,很難闖進這個市場。「愛爾蘭瘋薯」以馬鈴薯作為核心產品,延展出全新品牌,讓人印象深刻的 標語、專走賣場專櫃,建立出短小精悍的新品牌。

撰文‧鄭淳予

剛入夜的信義計畫區充滿湧動人潮,在威秀影城一隅,有家大排長龍的速食店,方圓百公尺內都聞得到這家店飄出來的馬鈴薯香,它不是麥當勞、肯德基,也不是摩 斯漢堡。沿著排隊人潮走近一看,店門口外掛著的墨綠色招牌─「愛爾蘭瘋薯」,不賣漢堡,光賣薯條為何會讓人瘋狂?

四坪大的店面只有麥當勞的一個櫃台大小,主打商品是麥當勞的配角商品「薯條」,單價還比麥當勞高出一倍,這家速食店還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品牌。總經理倪慶安 說,光是台北信義威秀影城這個點,平日一天可以賣出六百杯薯條,到了假日更能賣到兩倍,月營業額輕鬆破百萬元,這還只是愛爾蘭瘋薯全台十家分店的第三名。

這家充滿異國風味的馬鈴薯專賣店,為何能在競爭激烈的速食紅海中生存?獨特的定位造就它與眾不同的形象,台灣連鎖加盟協會祕書長洪雅齡說:「一般消費者要 吃炸雞就會想到肯德基,想吃吉士漢堡會想到麥當勞,米漢堡的首選是摩斯,這些連鎖業者都把馬鈴薯放在配角的位置。『愛爾蘭瘋薯』把他們的配角拿來做創新的 變化,就能做出市場區隔。」配角變主角 以名稱點出特性除了將配角變主角外,創辦人兼執行長黃庭葳還絞盡腦汁想出與眾不同的名字。黃庭葳和品牌設計師討論了三個月,從『薯來寶』、『薯一薯二』等 諧音名稱,慢慢發想到馬鈴薯本身的特性,最後才把創意定錨在以馬鈴薯作為主食的愛爾蘭人。巧妙結合愛爾蘭人的糧食以及對婚姻的忠貞精神,所以店內隨處可見 標語:「愛爾蘭有句俗諺: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開玩笑,一是婚姻,二是馬鈴薯。」為了展現企圖心,黃庭葳在創業初期就大膽砸下五百萬元的貸款,為愛爾蘭瘋 薯申請全球註冊商標,她斬釘截鐵地說:「全部的錢都投進去,就沒有機會再回頭了。」黃庭葳不只在定位、品牌名稱上下工夫,產品內容也要求與眾不同。她選用 加拿大進口的馬鈴薯,和麥當勞比起來,原料價格就貴了快一倍,含水量低、不易氧化,每根薯條平均都有二十公分長,更適合西式烘焙。蘸醬研發也與眾不同,有 酸奶油醬、特調肉醬、特製起司醬、水果蛋黃醬等十八種以上口味,創造不同的薯條吃法。

二○○九年,信義威秀分店的月營業額已達到二○○萬元,黃庭葳開始思考擴點。一般人開拓分店會朝外發展,但她逆向思考,採用魚網策略,在信義計畫區五百公 尺範圍內連開了三家分店,各店業績不但沒有彼此瓜分,還屢創新高。

創意吃法為賣點 只做外帶客為了創造最大坪效,「愛爾蘭瘋薯」開店不超過五坪,而且都選在租金最高的賣場,與知名大店在一級戰區爭食客源。洪雅齡指出,餐飲業首要重視坪 效,愛爾蘭瘋薯精準地以賣場作為創業出發點,「它只需要把櫃位做好,消費者買了商品就走,根本不會坐在要付租金的地方,超越一般連鎖店追求的坪數效益。」 愛爾蘭瘋薯在全台灣共十家分店,近百名員工,為保持各店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一致,每家分店都有十六本標準作業流程手冊,詳細訂定店長規範與工作人員守則。而 黃庭葳對員工的分紅獎金也很大方,甚至有年僅三十歲的店長已是年薪近二○○萬元的小富婆。

愛爾蘭瘋薯僅創立三年,在台、港、馬來西亞等地區已有十九家分店,年營業額超過上億元,但黃庭葳在寫下這張亮麗成績單前,經歷了一場人生大轉折。

十四年前,黃庭葳在嘉義市開可麗餅店,一個月一萬二千元租金的店面,營業額可以衝到二十七萬元,生意做得有聲有色。但一場離婚官司,顛覆了她原來平凡踏實 的生活。前夫外遇,法院判決又將小孩的撫養權歸於男方,黃庭葳覺得自己失去了一切,對事業也失去信心,最失意的時候,她甚至曾經半夜騎車到嘉義山區的仁義 潭發愣一整天,想到自己孑然一身,恨不得縱身而下。

擦乾眼淚重新出發,黃庭葳把做了七年的可麗餅店頂讓出去,帶著幾名員工來到台北。剛開始,她租下南陽街一間只有一坪大的店面賣可麗餅,每個月租金比在嘉義 時多了十倍;但她在店裡擺了六個轉盤,每天從早轉到晚,才勉強打平收支。有一天,黃庭葳看到員工們拿薯條蘸聖代、蘸芥末醬吃,當場激發創業靈感改賣薯條。

黃庭葳心中的理想卻屢被家人潑冷水,「連沒有借我錢的親戚都打電話給我,說這樣搞下去也不會有結果。」開店初期得不到家人的支持,黃庭葳常常在夜裡啜泣。

眼前是一條布滿荊棘的創業險路,舊識倪慶安成了她這時最好的依靠。兩人過去在日本留學時相識,黃庭葳創業後再度重逢;當時在電視台工作的倪慶安常常下班後 陪著黃庭葳徹夜補貨,倪慶安回想當時:「我也常常懷疑,只是開一家店,有必要投資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嗎?」但黃庭葳對工作的熱忱打動了倪慶安,「她的個性很 衝,有我沒有的膽識!」個性溫和的倪慶安正好和「敢衝」的黃庭葳互補。兩人在兩年前登記結婚,全心衝刺事業,黃庭葳負責敦促各店實際營運狀況以及展店事 宜,倪慶安則坐鎮總部,主掌財務和行銷。

愛爾蘭瘋薯店內的綠色燈箱上有一行大字,寫著「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薯』」,對黃庭葳夫婦來說,這個馬鈴薯事業不僅是他倆最美好的愛情結晶,也證明小本生 意有創意就會變成大生意。

黃庭葳

出生:1973年

現職:愛爾蘭瘋薯執行長

學歷:興華中學服裝科

經歷:自營可麗餅店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

元加治食品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2年

負責人:倪慶安

資本額:375萬元

主要業務:速食販賣

分店數:台灣10家、香港6家、馬來西亞3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09

一位新iPad工人自述:比生產iPhone4S輕鬆多了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4&id=6401

 「我以為是叫iPad 3呢,我們之前一直這麼叫它。」李奇(化名)看著網上新版iPad的發布,有些得意又有些擔憂。作為深圳龍華富士康工廠的一名工人,他參與過iPad 2和此次New iPad的生產。

  他所擔心的是iPad的銷量,如果銷量上不去,自己可能又會被派去支援蘋果手機生產。他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就在發佈前的一天,他們的生 產線每小時能夠量產150台New iPad。目前,每週休一天,而之前做iPhone 4S時,幾乎每個月只能休息一兩天,經常加班到晚上8點。而進入3月份後,他和工友們已休了3天假。對此,他覺得心裡有些不踏實。

  在富士康龍華廠區,李奇所在的廠區有iPad組裝段、測試段,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手上的一些按鍵、排線按照凹槽的位置組裝好,「除了我所在的這一層,還有幾棟都在生產New iPad,每一層的工人分工有些不同,有負責組裝的,包裝的,還有負責倉庫的。」

  「New iPad」是今年年初的時候開始量產的,最初每條產線一個班,也就是10小時內產量在1000台以內,但春節後產量逐漸提高到現在的每小時150台。」李 奇每週6天工作,1天放假休息,最近每月大約加班80個小時。他的底薪已經從入職時的900元調為2350元,加上加班的錢,每個月稅後可以拿到3500 元。

  在李奇看來,New iPad和原來做過的iPad 2差不多,至少外觀看起來是這樣,但功能會強大些。「比較一下兩代產品在流水線的工站設置,現在的有30多個,原來根本沒有那麼多。」 通常,一個工站代表著一個既定動作——組裝連接器或者組裝齒輪。

  他告訴記者,iPad生產線管理嚴格,穿靜電衣,過安檢門,檢查程序比其他事業部多了不少,上班的時候規定不能講話,更不允許偷懶。「但比起iPhone 4S的生產,那算是輕鬆多了。」

  去年5月,李奇和工友參加了人力資源處舉行的支援iDPBG觀瀾說明會——iDPBG是生產蘋果手機的地方。他們被告知,需要在9月13日至 12月31日支援iDPBG觀瀾廠區量產蘋果最新一代手機,即iPhone 4S的生產。富士康科技集團副總經理趙善平代表總裁郭台銘在會上說,「因為手機產量很大,公司需要在iPad生產線上抽調人手進行支援。」

  去之前,李奇很興奮,除了享受觀瀾廠區免費的住宿、加薪等福利外,還可以看到蘋果手機。「當時蘋果手機名氣已經很大了。」這是他第一次接觸除了諾基亞 以外的手機生產線,他在日記裡寫道,「第一次與iPhone 4S親密接觸,它不愧為世界最好的智能手機,硬件和軟件都非常棒。」

  「我們之前做的基本都是蘋果的平板電腦,從來沒有做過蘋果手機。作為新手上班,邊學邊做,午後上班,我所在的生產線才正式做了100多台機。」呆了一週的李奇發現生產手機比生產平板電腦累多了,宿舍環境也不比以前。

  「7點上班,每天不到6點就要起床。上一天班連10分鐘的休息時間都沒有,上午3個多小時,下午4~6個多小時一直在工作。」李奇說,在iPad生產線時,除了吃飯時間,還有2到3次10分鐘的休息時間。

  而另一名在觀瀾廠區長期從事iPhone手機生產的王華(化名)也對記者表示,一天一條生產線要產出3500部以上,不放假在廠區內已經是一種常態。

  隨後調回龍華iPad生產線的李奇對那段時期的記憶則停留在「極為辛苦」上。不過,他也拿到了進入富士康兩年來最多的一次工資——稅後5000元。對於剛剛在湖北老家買了房子的他來說,這還算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

  李奇不希望生活有太大的變化,據他觀察,最近一週又有100多人從深圳iPad生產線上離開,前往成都廠區。「這是一個信號,如果持續放假,我們這批事業部的人肯定會抽調到其他部門或者離開深圳。」這顯然不是他所能掌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9

一位已為人母的投資人眼裡的創業機會

http://xueyuan.cyzone.cn/qibu-dianzi/226156.html

編者按: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人生之三大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細細想下,投資、創業不也一樣嗎?當你苦苦尋找創業或者投資的機會而不得頭緒時,請靜下心來,環顧一下左右,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周圍充滿了各種機會。以下就是一位已為人母的投資人眼中的創業機會,或許能帶給你不一樣的啟發。

還在想要建立一個日常交易網站嗎?還想開發一些沒什麼實際意義的社交遊戲嗎?或者還想打造類So-Lo-Mo式的圖片分享服務?請停一停,趕緊回家 跟家人聚聚、跟父母聊聊、跟孩子玩玩遊戲,問問他們需要什麼,打造一些他們需要的產品吧!不管你信與否,總會有很多產品能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更加 開心。而最關鍵的部分在於,他們願意為此付費。下面我們來看一組美國的數據,它們將證實這個領域是值得投入的:

僅美國,擁有18歲以下孩子的母親就有6900萬

美國母親們一年的消費額達到了2.1萬億美元

過去的4年,使用社交網絡的美國母親們增長了591%

今年估計將有6360萬台平板電腦推向市場,父母們為其孩子下載的App平均達到了27.2個,支出約100美元

在美國,兒童與嬰幼兒服裝每年的支出大約是100億美元,這甚至比小孩的飲食支出還高,市場預估到2016年這個市場將超過352億美元

很顯然,家庭已經成為一切的關鍵

作為一個家長,我對這些數據並不感到意外。因為當我於9個月前成為一個母親時,我確實花費了那麼多錢:買尿不濕、衣服,成為家長俱樂部的成員、照顧 孩子,購置嬰兒濕巾、嬰兒食品、嬰兒推車、汽車座椅、玩具、看醫生等等。我的另一個朋友擁有兩個孩子(分別為5歲和7歲),他們用在購買兒童故事書、請語 言教師、購置微型客貨車、兒童服裝,讓孩子上足球班、芭蕾舞班、籃球課、體操課以及上私人學校等的費用則更多。而這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往往被我們所忽 視。

那些23歲左右的單身企業家們並沒有意識到,家庭其實是最大的一個市場,一個高達萬億美元級的市場。人們永遠不會停止生育孩子,俗話說,可憐天下父 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心願。為確保孩子能健康安全的成長、為了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不要說錢,就算再苦再累他們都願意。因此,以上的數字 還將逐年增長,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市場的規模是完全可估算的。

問題就是機會

但是如今的市場並沒有滿足父母們的日常需求,他們常常會經歷一些痛苦的事情,比如很難在一個地方找到比較好的兒童保育服務;週末了、放學了想找個事 情與孩子度過同樣困難;同樣,想找個放心讓孩子使用並且能幫助他們學習的iPad應用則難上加難,你會發現大多數應用最終都是個娛樂工具,類似這樣的事情 不甚枚舉。

事實上,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家庭面臨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通過好的科技、人性化的設計以及便捷的渠道來解決。當你為家庭的成員設計了一款學習方面的應用、或者專為母親們設計一個電子商務網站抑或為孩子提供一些有益的訂閱服務,你都為人們家庭生活的便捷做出了巨大貢獻。

因此,停下你匆忙的腳步,環顧一下自己周圍的生活,看看人們都面臨什麼問題。也許,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機會卻在,日常生活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16

一位基層官員想對80位市長說 「要破解中國城市水患,有必要『師夷長技』」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423

劉波的信,旨在力促市長們能夠響應他的呼籲:採取措施,共治城市病,尤其是科學利用和管理城市水資源。不過,截至2012年7月11日,他隨信留下的電話、郵箱和地址這三種通聯方式,尚未收到回覆。

湖南常德的正科級公務員劉波最近有了一個新身份——向中國80個城市的市長建言的人。

2012年5月4日,常德市環衛處宣教中心主任劉波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寄出了80封信,收信人是全國共計80個城市的市長。這些城市遍佈長江、黃河、珠江等全國七大流域的幹流區域,統稱「流域城市」。

劉波的信,旨在力促市長們能夠響應他的呼籲:採取措施,共治城市病,尤其是科學利用和管理城市水資源。

「他們(市長們)對我的信的內容不會反對。」劉波對此堅信不疑。

他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這些城市都已經「病得不輕」。由於城市硬化面積無限制擴張,城市濕地被大量侵佔,再加上城市地下管網的破損、斷裂等原因,城市生態系統已經變得非常脆弱,應對極端氣候條件的能力普遍降低,後果是城市內澇、熱島效應、城市天坑、水質污染。

「無論是武漢的內澇,益陽的天坑,還是北京熱力管網塌陷所造成的生命損失,乃至洞庭湖江豚的大量死亡等等,都是這種城市病的病歷記載。」劉波說。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劉波認為,只能實施全流域的頂層管理,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工作。為此,他希望流域城市的市長們能夠同意他起草的《中國流域市長宣言》,各城市政府積極開展流域治理實踐活動,科學利用與管理城市水資源,推動城鄉水資源領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劉波並不是一個城市水管理領域的門外漢,他的另一身份是常德市江北水系綜合治理辦公室項目協調員。所謂項目是指「以常德市城區穿紫河 為例——促進亞洲城市可持續發展項目」。自2006年起,劉波擔任這一歐盟資助項目的中方協調員。多年與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城市水環境和水資源管理專家 的接觸及親赴國外考察的經驗告訴他,要破解中國城市水患,有必要「師夷長技」。

歐盟在流域管理上遵循的《歐盟水框架指令》等措施令其相信,水系治理要實行從源頭到入海口的全流域綜合治理。而中國現行的「九龍治水」的水資源管理 體制和一直糾結於流域管理與區域行政管理之間的模式則效果相背。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推行城市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模式,現有水資源分散管理體制無法集中行 使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回用等行政管理職能。

「有利的都爭著去搞,無利的則拚命推掉。」擔任項目協調員以來,劉波與住建、水利等部門打交道的體會是,要系統解決水資源和水管理問題,「只能和全流域的市長們溝通。」

「我只是希望市長們能有一個積極的態度。」他希望市長們能夠充分理解一個城市的發展與流域上下游地區發展之間的內在邏輯,「任何城市開發措施都要照 顧到本地區和上下游地區人民的合理訴求,積極參與流域地區的環境與發展對話,制定流域治理行動計劃及時間表,支持建立科學的全流域包括城鄉小流域的行政管 理體制。」

全流域行動迫在眉睫。以城市內澇為例,現在城市的急劇擴張帶來的是城區地表幾乎被整體硬化,一般城市開發區域,硬化部分均在70%以上。其結果不僅 導致強降雨下猛增的地表徑流對城市排水管網產生巨大壓力產生內澇,且會導致河流徑流量增加,令下游沿岸城市的防洪壓力有增無減。

據此,劉波希望市長們可以達成共識遏制城市無限制硬化趨勢。他在宣言中列出的指標是:「各流域城市政府以2012年城市硬化面積為基準,從2013年起,每年減少城市硬化面積3%-5%,同時對農村地區城鎮化過程中的地面硬化情況進行管理,維護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

雖然飽受內澇之苦的武漢等城市已經開始試行透水磚等提高雨水滲透的措施,但劉波認為這還只是小打小鬧。他認為市長們應該都有決心把自己治下的城市變 成「海綿體城市」。通過有步驟地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工作,推進截污、控污工程,建立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開發、改造城市社區建築物、道路、綠化帶、停車場、 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蓄留雨水的生態功能,儘可能恢復城市原有河道、水塘、溝渠,減弱城市熱島效應,提高城市雨水滲透率,並重視城市地下管網的普查、檢測 和修復工作,防止城市地質災害。

按照劉波原來的設想,如果有超過60%的城市回覆同意他起草的宣言,就可以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那天宣佈生效。接下來的計劃是,把宣言交給國務院及國家有關水資源管理組織備案,並建議第三方機構對宣言中的一些實踐內容進行跟蹤評估。

不過,截至2012年7月11日,他隨信留下的電話、郵箱和地址這三種通聯方式,尚未收到回覆。

莫非沒有收到?2012年5月10日,在掛號信寄出六天之後,劉波到郵局查詢,三個營業員核對後證實,所有的信都已經簽收了。

看來,劉波還要耐心地再等一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17

追憶郭熙敏:一位早逝保代的遺產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68015.html
1

979年9月出生的郭熙敏,還不滿33歲。昨天,他永遠離開了妻子和一歲多的兒子。

上週六週日連續兩天在公司加班之後,國信證券保薦代表人郭熙敏於昨日早上突發心肌梗塞,7點鐘左右送往武警總醫院搶救。然而,他還是走了,走得太匆忙。

一年多以前,兒子出生時,郭熙敏遠在浙江寧波出差。IPO項目的壓力太大,他走不開。一年多以後,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所有人都無法相信。

「上午聽說這個事情,我的頭皮都麻了。」慈星股份(300307.SZ)董事會秘書傅桂平昨天下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我們就像哥們一樣,一起工作了那麼長時間。」

傅桂平的聲音略帶哽咽。一個曾經那麼熟悉的人,突然沒了,誰都沒辦法一下子緩過來。前一天,郭熙敏還給傅桂平打過一次電話,溝通工作上的問題。

在國信證券北京分公司,郭的同事們先是手足無措,接著有人趕往醫院,有人商量著怎麼接逝者遠在湖北的親屬來北京。昨天晚上,郭的父母已經乘航班來京,老兩口並不知道兒子已經不在了。

提及保代,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高薪。但事情原本的面目總是複雜的,不少保代和一線投行人員為此付出的是犧牲健康的代價。再加上國內IPO業務競爭日益激烈,監管要求也不斷提高,保代群體擔負的責任、承載的壓力也在增大,這一點局外人很少真正瞭解。

「對逝者,我深深緬懷,憶及過去幾年的兄弟之情和同事之誼,深感痛惜和悲痛。對生者,我深深祝福,願大家在生活工作中更加保重,更加幸福和健康。」國信證券主管投行業務的副總裁胡華勇在給本報記者發來的短信中表示。

光環下的苦澀

從五道口研究生畢業後,郭熙敏在國信證券一幹就是7年。在證監會的保代信用系統中,他的名下登記有3個首發項目,其中慈星股份是最成功的一個。

2010年8月傅桂平加入慈星股份的時候,郭熙敏和他的項目組同事已經在公司做了2個多月的前期盡職調查。

「他業務上非常不錯,為人也踏實。」傅桂平說,「我聽講有的保代很少待在項目現場,但是郭熙敏花在我們公司的時間很多,連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沒回去。」

慈星股份是創業板淨利潤額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一般來說,公司質量比較好,IPO審核也會比較順暢。但即便如此,慈星股份從報材料開始,到最後發行完畢,每個環節都剛剛好在節點上,異常緊張。

在反饋階段,所有的問題反饋完畢相當於重新寫一遍招股書。如果是在美國或者香港上市,招股書的寫作都是律師承擔的。但是在A股,這項極其浩大繁瑣的工程完全是投行項目組的分內事。

「我們公司的反饋意見落實都很及時,沒有拖過後腿。」傅桂平說。

但是,為了及時做好反饋材料並且保證質量,郭熙敏必須和傅桂平日夜倒班。白天的時候,傅桂平領著董秘辦和財務部的人準備各種材料;晚上郭熙敏看材料,撰寫對證監會發行部門反饋意見的答覆,同時擬好進一步的材料清單。第二天,傅桂平接棒繼續工作,如此往復。

「為了效率高,只能這樣幹。」傅桂平說,「郭熙敏可能也是習慣了,他自己也說晚上安靜,有利於思考問題。」

其實,這並不是郭熙敏一個人的習慣。絕大部分往返奔波於北京金融街(證監會辦公地點)與項目現場之間的保薦代表人,都必須修煉挑燈夜戰的基本功。

「投行壓力大,強度高,工時長,這是行業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要想辦法調整。」一家合資投行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幾年前有幾位同事癌症去世,都很年輕,大家當時出人出力,聯繫最好的醫院,但一切都晚了。」

去年9月19日,那一天緊張的工作忙完,郭熙敏才想起來這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他告訴傅桂平,後者提議去喝點小酒,於是兩人找了個夜排檔。

「那天很高興,我還喝高了。」傅桂平說。他頓了一下,又說:「我們就像兄弟一樣,真想不到,想不到。」

責任、壓力

說起高薪,保代這份高薪真的是凝聚了太多的心血。而且薪酬本身也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高。

以郭熙敏今年保薦上市的慈星股份項目為例,公司層面承銷毛收入是6600萬元,扣除各種費用後淨收入可能是6000萬元左右。按照6.5%的項目提成比例,項目組可以拿到390萬元的提成,如果平均到4個人頭上的稅前收入接近每人100萬元。

但是這筆收入的絕大部分要按照最高的累進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真正拿到手的只有五十多萬。這就是連續奮戰兩年的全部酬勞。有的公司考慮到IPO長期督導的問題,不會一次足額發放,要保留一部分延遲發到個人手裡。

越是市場化的券商,保代和投行人員的薪酬與項目掛鉤的程度也就越緊密。這種制度安排的優點是責權利高度統一,也成就了南方幾家券商近年來的輝煌。但萬事都有自己的反面,國內的證券公司也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激勵制度,在發展的同時更關心員工的價值。

單看薪酬其實也並不說明問題。事實上,在每一個IPO項目、每一次上市公司增發、每一次併購重組的後面,保薦代表人承擔著最多的責任。

在A股市場,保代的工作經常被普通投資者誤解。儘管的確存在一些公司財務造假、注水的情況,但這一現象有著複雜的現實和歷史原因,問題並非都在保代身上。

由於監管的要求越來越高,保代擔負的責任也越來越大,在招股書上籤字意味著押上個人的信譽甚至是前程。保代不但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還要核查律師、會計師的工作。而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問責的對象都少不了保薦代表人。

今年,證監會對保代同時負責的項目進一步放寬,這意味著市場上保代的供給進一步加大。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今後保代將和律師、會計師一樣,成為投資銀行的一種從業資格。保代這個詞本身的含金量越來越低,真正比拚的還是服務質量。

對於郭熙敏盡心盡力的服務,傅桂平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週四就會去一趟北京,送他最後一程。」傅桂平說。

一個優秀的保代,他的不幸離開,也留給我們更多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22

《投資叢林》—— 一位投資大師跨越50年的私人手記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xgp.html
斯蒂芬•加里斯洛夫斯基是一位在加拿大聲名顯赫的投資富豪和慈善家,被媒體稱為「加拿大的巴菲特」,他在79歲時總結自己50年的投資經驗時寫了自己一生中惟一一本書《投資叢林》。

1、「在全世界我可以選擇的幾萬隻股票中,我真正需要看的最多只有50只。」

2、「選擇好的非週期性股票,長期奔跑在投資的高速公路上」——作者年輕的時候,有一次駕駛者一輛非常老舊的車從荷蘭開往法國,荷蘭的舅舅給的建議:所有 的長途路程都在高速公路上開,而不要沿著風景優美的輔路。原因是減小發生車禍的可能性,更快地到達目的地,而且如果車出了毛病能很快得到幫助。

3、「你成功的關鍵點是選擇在非週期行業內領先公司的股票,然後堅持持有它們多年。這種投資途徑看似平淡枯燥,因為很少變動,但這種做法是有效的,尤其是在你借鑑了專家的分析研究之後。謹守規則並留在投資的高速公路上,不要四處觀望。」

4、對投資行業的選擇:消費品、醫療、零售和分銷物流、銀行保險。

消費品

「對花生醬、穀類食品、軟飲料,或者剃鬚刀片的消費基本上是非週期性的。不僅如此,隨著冷戰結束,這些產品已經擴張到全球。像吉列、可口可樂、菲利普•莫 里斯、聯合利華、家樂氏、康尼格拉等等這樣的公司,就是值得考慮的公司類型。你應當查驗它們在一個時期,例如,10年期的收益和股利增長率。如果它們每 5-7年增長一倍,那麼這些公司就是你投資計劃的候選者。更進一步,如果股價在10年裡上漲了4倍而同時市盈率沒有提高,那麼這樣的股票,就是你本應該在 10年前就去購買的股票!」

醫療

「供你探尋的另一個非常肥沃的領域是醫療,包括業內領先的醫療產品供應商的股票。像雅培、強生、諾華(一家瑞士公司)、豪夫邁-羅氏(也是瑞士公司)、卡地納健康集團(Cardinal Health)、輝瑞、安進(Amgen)等。這些都是重點關注對象,有著堅實的特許權和出色的研究設施。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絕妙的領域,其內的公司股票在我的投資組合中總是佔有很大一部分。」

零售和分銷物流

「零售和分銷物流行業也會產生一些好股票,但這是一個比較微妙的領域。例如,業內領先的藥品連鎖店有著很棒的經過時間檢驗的業績。但零售概念股經常只有有 限的生命週期,並且很難延長。頂尖的食品連鎖店被證明更可能比百貨公司或專賣店存續得長久。不過,如果你能及早抓住一個好概念股,就像沃爾瑪或者家得寶 (Home Depot),它能在許多年裡向你提供15%的成長率。」

銀行保險

「在銀行或保險領域很難找到15%的穩定成長,但這樣的增長確實存在,尤其是近來。競爭法律的變革模糊了證券包銷、經紀業、保險業和銀行業之間的界限,為 發展創造出新機遇;其結果是世界範圍的業務擴張。在這個領域中有許多股票提供每年12%到13%左右的穩定收益。當然,你應當看到利率,因為高利率傾向於 抑制這些股票的價格。尋找那些常年提供高所有者權益收益率的金融股票,它們還要有一條增長的收入線,要顯示出不論是在頂端(毛收入)還是在底端(淨收入) 都有穩定的增長。

 

 

有些人可能說,只要價格足夠低,任何東西都值得買。然而,我的準則是只投資於高質量,其增長大體上是非週期性的股票,這種股票有可預期的高收益率,並且有 希望提供較高的股息增長率。我相信,如果你把這點記在心裡,你就能保持在正軌上,就沒理由會被股市上存在的所有股票(例如明星股)所迷惑或淹沒。

    要記住的第一點是,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有判斷力的投資者,就要迴避感情,尤其是貪慾和恐懼。不要陷入愛戀,不要比友情走得更遠。讓事情成為「柏拉圖式的」——也就是,理性的。

  第二點是,要暫時忘卻股市整體情況是怎樣,而僅僅集中於你擁有其股票的公司。一位權威人士曾說他投資時,彷彿他就是這整個公司的擁有者。如果公司做得 好,那麼到時候他就會變得富有,即使他只擁有所有股票權益中的一小部分也是如此。畢竟,有著許多的非上市公司,從不在股市上流通,它們的擁有者事實上也已 經變得非常富有。

  日復一日的股票市場就像是海洋:有時風平浪靜,有時風暴肆虐。但你所看到的這一切都是表面現象,而不是底下所發生的事情。在表面層次,它在各個方向上 都受狂熱的影響,一年中股票平均會有30%的價格擺動。顯然,真正的內在價值不會變化那麼大——但是「羊群」的感覺會,頭一年黃金風行一時,第二年則是後 進的石油股票或者房地產帝國。在短期,股市僅僅是貪慾和恐懼的鏡子,是這兩種感情散發出來的感受;然而,在長期,它「按照平均」來展示增長,反映出那些繼 續增長、收入更多並支付更高股息的公司的表現。但如果你觀看構成S&P(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那些股票10年期的圖表,你只能辨別出各只股票的 表現同整體市場趨勢之間的很弱的聯繫。

     你有能力正確地判斷出週期性的頂峰並及時脫身,從而不必等待五年後的下一個頂峰嗎?或者是否除了那些正處於谷底(如果是這樣,你確信該公司能生存下去嗎) 從而可以去購買的股票之外,該把所有有週期性的股票都排除掉,從而這樣要更容易一些?如果你能在谷底購買,那麼你就能很容易讓價值倍增,並在不用等價格到 頂的時候就把它們賣出,因而避免在你售出前發生價格倒滑的風險。然而,這會是個很微妙的遊戲,並且問題是,從長期看,它會比僅僅盯住非週期性高質量成長的 股票回報更高嗎?我的選擇傾向是後者,這樣可以更安心入睡,需要做的交易更少,而且你可以避免由於買得過早或錯過在頂峰附近賣出而帶來的懊惱。而且,非週期性增長的股票會定期提高股息,而週期性的股票則提高後又降低它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71

從千元股王到雞蛋、水餃股 一位太陽能廠財務長的沉痛控訴

2012-8-27  TWM




曾經,他看著一家太陽能廠坐上千元股王,又看著它股價跌到只剩十元,這是一齣台灣太陽能產業的悲歌,他預言台灣太陽能產業還會更慘,到底他看到了什麼?

一位太陽能廠財務長最真實的告白,揭開台灣太陽能廠不能說的祕密。

撰文‧賴筱凡

他,一家太陽能大廠的財務長,在太陽能產業工作超過五年,從沒想過有一天,他會離開這個曾經擁有夢想的產業,輕嘆一口氣,他搖了搖頭:「這個產業,還會更 慘。」他的話,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在太陽能產業深耕多年,他看到了許多旁人看不到的產業惡習,「如果只有一家太陽能廠這樣,或許,我去其他家太陽能廠,還 能延續對太陽能的期待。但就是因為太了解這個產業,所以,這已經不是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整個產業裡的人,都是如此。」在他口中的惡習,一言以蔽之,說穿 了就是「炒短線」。這位太陽能廠財務長,參與過太陽能廠登上股王那段最輝煌的日子,但也親眼看著從雲端跌落,最後慘虧易主。他選擇說出實情,只希望可以對 台灣太陽能產業的重新解構,發揮影響力。以下是他的沉痛控訴。

工程師看股價報酬率比生產良率還勤我剛進太陽能廠的第一年,記得那是太陽能產業還在起步的時候,全球油價狂飆,我們都知道能源有限,石油有一天會耗盡,而 太陽每天都會升起,這是不會改變的定律,這就是我們對太陽能夢想的開始。我們以為有朝一日,太陽能可以變成全人類的主要能源,而不僅是替代能源。

現在聽起來,好像很可笑,因為太陽能原料多晶矽價格崩跌,太陽能發電成本大幅下降了,但太陽能終舊還是替代能源。

大部分人剛進太陽能廠工作時,都對太陽能有著憧憬,我也有。所以,我以為太陽能產業裡的人,都追尋著太陽能將變成主要能源的夢。不過,很快地,我的夢就醒了。

你問我為什麼?很簡單,如果你看到太陽能廠裡的那些工程師,每天早上看股價看得比研發進度還勤,關心手上技術股的價格漲跌,遠比關心研發良率、轉換率還認真,你還會覺得他們對這個產業有熱情嗎?

昱晶、益通坐上股王,這一切來得太快,那是機會財啊!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這才是台灣太陽能廠的夢,把太陽能變成主要能源才不是他們的夢想。台灣太陽能廠老闆的夢,是如何讓自己的公司成為下一個昱晶、益通。

所以,太陽能大好時,他們拚命擴產,反正機器買進來,就是印鈔票的開始。你以為他們每年花一○%營收投入研發,但我告訴你,真正用在先進技術開發上的經費,連一塊錢都沒有,研發費用全拿去擴產了!

結果,就是現在你們看到的台灣太陽能業悲歌,產能過剩、供過於求,買一片就賠一片;簡單來說,就是短視,只想炒短線。

老闆簽購料長約炒短線 跌進錢坑對於台灣太陽能廠來說,能在市場籌資,拿到錢就買機器、開始生產;至於深耕技術?別傻了,反正設備廠會把技術教你。景氣好時,台灣太陽能廠就靠著 這種炒短線的方式賺錢,沒料就簽購料長約,長約一簽、消息一出,股價隔天馬上連漲兩根停板,老闆們心裡就爽兩天。

長約這種東西,市況熱時,當然很好,但市況差時,就跟毒藥沒兩樣。前兩個月(多晶矽)價格(每公斤)可能還有一百美元,三年、五年長約的簽法,就是一年遞 減兩成,今年一百美元、明年就算你八十美元。但市場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因為三個月後多晶矽價格只剩下五十美元。

現貨市場可以買到五十美元,太陽能廠卻要用合約價的一百美元購料,很痛;但長約預付貨款都給出去了,不拿料就等同違約。所以,現在景氣不好,只能等著慘賠一屁股。

台灣太習慣靠著量產來快速致富,DRAM、面板是如此,LED、太陽能也是一樣;「四大慘業」的技術都在別人手上,我們只要想辦法快速量產、提高良率,再 來就是cost down(縮減成本)。這種作法讓台灣的DRAM、面板廠可以領先,那是因為大陸沒有做,或者技術差我們很遠。可是,太陽能這關,我們與大陸是站在同樣的 起跑點,人家胳臂比我們粗,又有政府支持,台灣想靠量產贏大陸,慘狀就是現在這樣。

所以我說,台灣太陽能產業還會更慘,炒短線心態一天不改,台灣太陽能產業怎麼會有希望,因為能像台積電,真正砸錢下去開發新技術的公司,真的太少。或許,我們只能把希望放在台積電身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01

手機裡藏著一位Lady


2012-10-01  TCW




這個週末,我和女兒一直在掙扎要不要下載iOS6。

網路上一片叫罵聲,有人Google地圖不見了,有人找的是市中心,Apple地圖卻把他帶到了河邊; YouTube也得重新下載; 還有人更嚴重,通訊錄整個不見了,各地「災情」傳來。

我看到新聞,推出第一天,已經有一五%的使用者下載,最後還是忍不住,先下載再說;心想,了不起資料全部不見,試了起碼有參與感,要罵也可以一起罵。

Siri換成了中文系統,居然可以連續說出幾個繞口令;問她說,我美麗嗎?她回答,如果把你比喻作夏天……,你應該是溫柔婉約;直接幫你撥電話,幫你找出App;WhatsApp也可以對著聽筒,直接跟她說話,就抄寫出來了。

一連串驚喜,其實心裡還是分得出,她不過就是一台機器,這不過就是一些小樂趣,但你還是會為設計者這一點小聰明和便利性,而心生感激。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的觀察我很認同,他說,一般公司追求「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功能」,蘋果卻追求「讓消費者驚奇的功能」,一般公司追求「符合市場需要的創新」,蘋果卻要求「在消費者想不到的地方創新」。

如果你問消費者,他一定想不到手機裡藏著一位lady會跟你說話,也不會想到可以拍出三百六十度廣角的照片。

賈伯斯過世一年了,有人找到一支他在一九九五年接受訪談時的紀錄片,重新又看了一次賈伯斯如何詮釋生命,如何經營生意。

賈伯斯在訪談中談錢,他說:「我創業從來就不是為了錢。」你可能會認為他矯情,有錢人都是這麼說話的;但他真正想法是投資短期無法回收的想法,基於此,有錢還是一件很棒的事。

也因此,他認為做生意不應該先想成本,而是先想什麼樣的產品會讓消費者跳起來。

他生命中兩通重要的電話,一通是十二歲時打給惠普的創辦人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另一通他和夥伴仿冒季辛吉打給人在梵蒂岡的教宗,前者讓他走入電腦這個行業,後者讓他驚訝原來網際網路可以打免費電話,啟發了他對消費者體驗的執著。

如果賈伯斯還可以打一通電話給消費者,他會想問什麼問題?下一個驚喜又是什麼?如果是我,我最希望的驚喜是在山上找一個茶館,看小說、泡茶,寫稿子就用「說」的,不需要再打字;說完了,稿子也打好,交差,繼續享受清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25

恆寅投資嚴雋:價值投資放第一位 適當參與投機和量化 王吉陸

http://xueqiu.com/2689039707/22287677
嚴雋說話很直接,我邀請他註冊,他說「註冊了也不會看,沒時間」,我打電話約採訪,他倒是答應了,我問他地址,他說「你連我電話都找得到,地址還有什麼難的」。
嚴 雋1994年開始做投資,現任恆寅投資總經理兼投資總監。他投資的種類比較多,股票、期貨、外匯,涉獵的投資理念也比較廣泛,用他自己的話說是50%的格 雷厄姆、25%的費雪、12.5%的林奇、10%的索羅斯和2.5%的西蒙斯。而他對於價值投資的理解也比較直接:留夠安全邊際。

訪談摘要:
這三種理論(價值投資、索羅斯反射理論、西蒙斯量化投資)肯定要把價值投資放在第一位,在適當的時間點有投資投機兩相宜的時候也可以去參與投機,至於量化的話它的一種短線模型的手法也在一些流動性比較好的市場上,在一定量的範圍之內也可以適當參與。

拐點往往是一個企業、一個商品或者一個貨幣的基本面發生一個跟過去幾年截然不同的情況,它有可能要進入到另外的一個趨勢當中去了。比如說企業從成長期進入到成熟期,或者從成熟期進入到衰退期,一個商品從過剩變成短缺,又從短缺變成平衡,這些拐點實際上是比較好的入市時點。

佔GDP的比例是從無到有,整個行業也是處於一個成長的趨勢,那我就覺得這個行業是好的
好公司的標準實際上巴菲特也已經說了,就是每個人自己的實際應用了。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管理層,要有一個有長遠發展前景的很穩定的業務,另外要在一個合適的價格上,主要是這三點。許多理念上的東西都差的不是太多,難的是對於理念的堅守和實際應用。

什麼方法都無所謂,關鍵就是你是否找到了安全邊際,是否找到了一個有成長前景的公司是最關鍵的,然後你有沒有做好出現逆境的準備。

沒有必要強調一定要抓住這個牛股那個牛股,關鍵是要在合理的理念上在安全的情況下要能抓住自己能把握的東西。

  投資哲學:向五位大師學習

   問:你們網站說投資哲學是50%的格雷厄姆、25%的費雪、12.5%的林奇、10%的索羅斯和2.5%的西蒙斯,分別向這五位投資大師學習什麼?

   嚴雋: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的鼻祖,他的理念就是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投資如果沒有安全就沒有意義了,會接近於一種賭博的狀態,所以把他放在前面。林奇跟 費雪是一派的,主要注重成長,我們也從中吸收了一些有益的成份。索羅斯是一個投機大師,投機有一種誘惑人的地方,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間之內通過大量的押注來 獲得一個比較高的收益,通過他幾十年的實踐也證明是有效的,表面上來看索羅斯跟格雷厄姆是有一定衝突的,我們比較注重於市場實戰,所以覺得可以把這兩種做 法在不同的產品上分開體現出來。

   問:向索羅斯學習的主要是什麼呢?

   嚴雋:他對金融市場短中期方向有一套比較敏感的所謂反射理論,在這樣一種理論的指導下,往往能夠提早於市場來捕捉一次比較重大的投機機會。

   問:那西蒙斯呢?

   嚴雋:西蒙斯主要是搞量化,基本上以日內交易為主,隔夜倉留的比較少,像我們以前紅馬甲出身的,最早的1994年開始做期貨,期貨市場確實在日內或者說在比較短的一週兩週之內有一種比較好的短性機會,西蒙斯主要是把握這種機會。

   問:這種機會的判斷主要是依靠數學模型對它數據的分析形成的嗎?

   嚴雋:對,我們是實戰派的,這三種理論肯定要把價值投資放在第一位,在適當的時間點有投資投機兩相宜的時候也可以去參與投機,至於量化的話它的一種短線模型的手法也在一些流動性比較好的市場上,在一定量的範圍之內也可以適當參與。

   問:這裡面沒有寫巴菲特,是因為跟格雷厄姆、費雪比較重合嗎?

   嚴雋:巴菲特他自己也說主要是從格雷厄姆跟費雪兩個老師那裡學來的,很少提出一個具體的理論,更是一個實戰家,從這些理論裡面吸取了營養之後結合自己的實踐來傳播他的價值投資。

   問:你剛才說把價值投資放在第一位,像我們的一個用戶段永平,他所理解的價值投資就是一句話,「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未來的現金流」,那另外有人可能會說「是以五塊錢的東西買入十塊錢的資產」,那您理解的是怎樣的?

   嚴雋:還是格雷厄姆說的安全性,給自己留下了一個安全邊際,那麼即便預測發生錯誤的時候也不會招致比較大的虧損,投機如果錯了肯定就虧損。

   問:怎麼樣去把握這種安全性呢?

嚴雋:首先肯定要對企業的情況做大量的調研,另外索羅斯反射理論也可以借鑑一下,這樣可以規避一些不必要的失誤,所以他們之間有互補的地方也有矛盾的地方。

拐點是比較好的入市時點

   問:你們的網站上還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一生投資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不因看錯趨勢而悔恨,不因喪失安全而羞愧,把他生命的全部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業——為拐點的到來而投資」,你所說的拐點指的是什麼?

嚴 雋:拐點往往是一個企業、一個商品或者一個貨幣的基本面發生一個跟過去幾年截然不同的情況,它有可能要進入到另外的一個趨勢當中去了。比如說企業從成長期 進入到成熟期,或者從成熟期進入到衰退期,一個商品從過剩變成短缺,又從短缺變成平衡,這些拐點實際上是比較好的入市時點。

   問:那趨勢呢?

   嚴雋:趨勢就是一個企業未來的前景,比如巴菲特說覺得歐洲未來十年會更好,這代表了他對歐洲趨勢的看法,但不是所有人都這樣看,如果看錯一個重大趨勢的 話就要招致很大的損失,比如說現在螺紋鋼和鐵礦石跌的非常厲害,實際上去年已經有這樣的聲音出現了,包括在一些行業協會上說鐵礦石或者鋼鐵的價格有可能面 臨一個拐點,這就代表一個趨勢要轉變了,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問:你們的投資領域包括商品、股票、外匯,這裡面股票的比例大概能佔到多少?

   嚴雋:沒有固定的比例,股市不好的時候主要精力在做期貨,基本上是用索羅斯的手法在做。當股票面臨一個比較好的發展階段,就有可能重點以股票為主,所以按照不同市場的風險報酬比,我們所能掌握的安全邊際來決定最適合進入什麼市場。

   問:可不可以這樣理解:買股票的時候按照價值投資做,做期貨交易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是索羅斯或者是西蒙斯的方式?

   嚴雋:可以這麼說。

   問:買股票的時候是不是選擇處於拐點前期的?

   嚴雋:我比較傾向於在拐點的前期就能關注它,一直到它出現跡象的時候我們才去買入。這個問題就是平時所說的左側跟右側,我們一般的操作左側也會有一部分,但量有可能會比較小,更多的量是在右側。

   問:當出現哪些跡象的時候你就會認為拐點出現了呢?

   嚴雋:一個就是平時對於整個證券市場整體情況的把握,這是一個參照點,行業的背景是一個參照點,然後還有這個企業本身的情況也是一個參照點,這三者能夠一致的時候捕捉拐點的機會就比較大。

   問:能不能具體的講一下三個點分別是怎樣判斷的呢?

   嚴雋:要分開來看,這個就是投資上面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宏觀面肯定也有許多抓手,主要是看GDP,但不同國家佔全球GDP的比例不一樣,不 同產業對GDP的貢獻也不一樣,在這個變遷當中每個經濟學家的結論也是不一樣的。就像今年年頭有人預測經濟先低後高,有的認為一直是往下的,目前來看一直 是往下的人還是對的,我們不是經濟學家,只是把它作為一種參照,宏觀面也能對我們的選股和交易有很多幫助。如果說宏觀面比較謹慎,就像我們今年操作就一直 比較謹慎,相對來說迴避了一些風險。行業的話就是要深入企業,要把你自己便變成行業專家,掌握這個行業和它整個上下游的產業鏈。企業的話,還是巴菲特所說 的看核心競爭力,比如說蘋果,喬布斯去世以後會不會對整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怎樣去量化,這都是你在分析自下而上的時候要去關注的一些 點。

   問:蘋果你是怎麼分析的?

   嚴雋:我當時的判斷是這樣的,公司的市值以前大概有兩家公司到過五千億上面,後來就維持不了多長時間就下來了,比如微軟吧,微軟有一個原因是比爾蓋茨退 了,鮑爾默接了位子以後基本上是以守江山為主,所以我覺得喬布斯的離職長期來說肯定對蘋果公司是有影響的,但喬布斯的離開是遲早的事,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應該說也為這個事情有過充分的準備,所以中期之內它的競爭力還是存在的,當時有許多人說蘋果能不能去沽空之類的,我是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態度,事實上它的 季報出來都是超預期的,也帶動了我們國內蘋果的相關產業鏈,所以對企業的分析很複雜,就算你能夠很容易的提出一個假設,但是這個假設的論證是非常複雜的。

   問:看一個企業的話會看哪些方面?除了剛才說的像喬布斯這樣的領導人,比如說產品的提價能力,比如治理結構?

   嚴雋:這些都是需要看的,一個企業很難說哪一方面特別擅長,但你要知道你自己在押注什麼,這點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個人看好任何一個企業的理由在哪裡你一定要非常清楚。

   問:那行業呢?會怎樣去考察行業?

   嚴雋:其實大家都說的差不多了,比如說新興產業和消費類,這些裡面都會有長期值得我們去持有的一些公司股票,關鍵還是在這些行業裡面如何選擇一些有核心競爭力的東西。

   問:行業和公司你會更看重公司嗎?很多行業都可以找到好的公司,是這個意思嗎?

   嚴雋:這個我倒是並重的,我希望是一個好的行業,同時是一個好的公司,就像林奇說的在一些不好的行業裡面去選一些沙漠裡面的什麼花,這個我覺得比較困難。

   問:什麼樣的行業是好的行業呢?

   嚴雋:比如說它佔GDP的比例是從無到有,整個行業也是處於一個成長的趨勢,那我就覺得這個行業是好的,但是這個行業已經成熟了或者說…

   問:發展空間可能就有限了。

   嚴雋:對。

   問:這種就很難找到高成長的公司了。

   嚴雋:對。

   問:那好公司的標準呢?

嚴雋:好公司的標準實際上巴菲特也已經說了,就是每個人自己的實際應用了。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管理層,要有一個有長遠發展前景的很穩定的業務,另外要在一個合適的價格上,主要是這三點。許多理念上的東西都差的不是太多,難的是對於理念的堅守和實際應用。

方法無所謂,關鍵是找到安全邊際

   問:可能標準大家在認知上都差不多,那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怎樣去把這些好的行業和好的公司挖掘出來呢?

嚴 雋:就像巴菲特說的一樣,我們每年只有幾個靈感。有的是你通過自己去挖掘,有的是通過你的團隊,有的是通過你的朋友和外在的圈子,這都有可能,最終都是你 感覺這個有可能是的,那麼再進行調研。什麼方法都無所謂,關鍵就是你是否找到了安全邊際,是否找到了一個有成長前景的公司是最關鍵的,然後你有沒有做好出 現逆境的準備。

   問:談安全邊際的話,首先必須要估值,你會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去給估值呢?

   嚴雋:你剛才也談到了一個現金流的折算,這本身就是巴菲特最認可的,其實就是一個在現貨市場企業買賣的價格。包括林奇的PEG,小費雪的PS也好,這都 可以。就像看一個人一樣,你覺得這個人長的很美麗,是因為他鼻子長的美麗還是因為眼睛長的美麗?都可以,關鍵是你能夠找到你所要的價值。

   問:選好了公司,給出了估值,買入和賣出時機上又怎樣選定呢?

   嚴雋:實際上有幾種方法,一種要結合他的股票和自己所處的狀態,另外一個整體市場也是考慮的一個因素,我們肯定是想買到一個比較好的時點,但是並不一定全部都能買到,所以當你感覺一般的時候你可以分批買,感覺好的時候就買的重一點。

   問:那賣出呢?

   嚴雋:同樣當你感覺這個企業非常不好,比如說已經發現一定性質上的變化,你以前預期的一些東西沒有實現,這個時候你可以賣出的快一些。當一個企業基本符合預期,但是有一些不理想的地方可以逐步的走,這都是根據不同的情況而變化的。

   問:當你買了一個股票以後,你還會關注這家公司的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嚴 雋:還是我剛才說的這三個層次,看公司的經營有沒有在宏觀面上受到比較大的壓力。比如說現在的鋼鐵企業,鋼價跌的一塌糊塗,這不是說企業不好,而是宏觀面 對它來說整體就不好。然後是行業方面有沒有一些最新的進展,公司本身的管理層、人員、新的專利情況有沒有一些新的變化。其實值得關注的信息非常多,沒有說 哪一個重要哪一個不重要,所以巴菲特也說了盡你的可能讀你所有能夠讀到的東西,然後思考一下什麼是在長期之內起作用的?沒有一個像定量投資規定的那樣,這 幾個符合了就這樣,那幾個符合了就那樣,它並不是這樣的,投資是一種充分反映個性的東西。你就說巴菲特會買比亞迪,但是他沒有買蘋果,為什麼?因為他對蘋 果沒感覺,投資是一種有個性有感覺的東西,要順著自己的個性和感覺按照正確的投資理念去做,堅持就可以了。

調研是證實或證偽前期判斷的過程

   問:調研在你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投資過程中會佔多大的份量?

   嚴雋:這也是費雪教我們的,早期通過各方面的渠道瞭解了這家上市公司方方面面的信息以後對上市公司本身做一個調研。比如我和以前沒有接觸,我通過上你公 司的網站調你個人的資料或者通過你周圍的人已經對你有許多瞭解了,然後形成了一個判斷,然後我如果有興趣投資你這個人,在這個基礎上才進行調研。

   問:就是調研是證實或者證偽判斷的過程。

   嚴雋:對,我剛才說了投資是有個性的東西,是帶有你自己感覺的東西,當你碰上的時候,你覺得這個感覺對了,有的時候一碰上有可能感覺就不太好。

   問:你在調研的時候會關注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嚴 雋:凡是你能夠接觸到的儘量去多看、多聽,對我來說有可能跟個性相關,我非常關注管理層的言談舉止是否真實,他是否比較很實在的沒有帶有一種掩飾或者為了 達到一種什麼樣的目的誇大事實或者隱瞞利潤的表現,你接觸的時候能不能感到確實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公司,是有一批實實在在的人在做事。

投資最終是你的個性在決定

   問:到現在為止你比較滿意的投資案例有什麼?

   嚴雋:我可能更願意說一些失敗的案例。

   問:哪些案例是失敗的?

   嚴雋:我就說一個商品期貨上面的事兒,2009年所有商品在看多,宏觀上是看對的,當時覺得天然氣的價格比較低,我們就去買,結果是虧錢了,幸好我們及 時認識到錯誤,其實美國當時已經發生了頁岩氣的革命,造成2009年天然氣價格跟原油價格的比價關係已經打破了歷史的比價關係,我們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等 虧了錢以後再仔細的研究才發現。有了這樣一種認識以後,我們把它帶到股票市場,對頁岩氣板塊的發掘就比別人要早,別人還沒有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們已經在 操手挖掘股票,這也是從這個市場上面的失敗到了另外一個市場上,所以我說宏觀跟行業和本身的特殊性,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問:商品期貨這一次投資是因為信息不夠及時嗎?

   嚴雋:因為有一些想當然,覺得宏觀面商品都看漲,天然氣價格比較低,而且在十年的低點。

   問:就沒有掌握足夠的信息分析它為什麼低,是吧?

   嚴雋:應該是,但也很難說。比如說像現在的銀行股許多人都覺得它低了,一年前就有人說它低了,那不也跌到現在了嗎?並不是說不利的因素肯定就不知道,而是你在當時的時點如何去判斷。

   問:現在關於銀行股不利的因素去年已經有了。

   嚴雋:已經有了,只是你如何去判斷啊?所以我說投資是很個性的東西,信還是不信。

   問:我還是希望您能舉一個例子談一下這個股票是怎樣發現的,從發現它到最後的投資買入,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思考呢?

   嚴雋:我就說我買的第一個股票,金盃汽車,1993、1994年的時候,跌到大概只有五六塊錢,上證指數也從一千四百點跌到四百點。當時我在大學裡瞭解 到股市的一種理論,叫暴漲暴跌理論,凡是大的贏家都是在每一次股市泡沫破滅以後去買入股票才能成為大的贏家,就是這樣一種很樸素的理論。當時上證指數從一 千四跌到四百點,那具體選什麼股票呢?我姐夫他們公司上海廣電集團正好要發一個600637他跟我說他們內部發的股票大概是5.8元,我看了這個股票跟它 做了一個比較,覺得價格也差不多,夠低了,那麼就去買了這個股票,等後來漲到一千四百點的時候拋了。它就是一個對整體的判斷,一個價格的比較,用一個很樸 素的方法選了一個安全邊際,所以其實投資不需要如何的深奧,就是要符合常識。你一直有這樣的一顆心,經歷的市場很多,回頭想想真正的投資精髓還是這樣的, 股票暴跌的時候去買入,暴漲的時候去拋出,就是這麼回事兒。

   問:但是買入什麼還是有選擇的。

   嚴雋:那個時候上海股票還比較少,一共只有十幾個股票,我就選了一個價格比較低的。

   問:大盤是從四百點漲到了一千四百點,那金盃是怎麼漲的呢?

   嚴雋:基本上是同步的,那時候股票的個性不像現在這麼豐富,總共才有十幾個股票,漲的時候一起漲,跌的時候一起跌,有的時候最多漲的幅度超過大盤,或者跌的幅度超過大盤,基本上同漲同跌。

   問:能不能舉一個近期的例子呢?最近五六年的。

   嚴雋:我就說一個股票市場,但是這個例子也不是太好,因為跟證監會現在的口吻不一致,我們參與了一批ST股票的買賣,有一個叫ST昌河,買了比較多,大概是五塊多錢進去,三十多塊錢出來,這個股票應該說做的還是比較成功的。

   問:買入的理由是什麼?

   嚴雋:講出來都很簡單的,就像索羅斯拋空了英鎊,說起來理由很簡單啊,英國經濟要衰退,貨幣應該貶值,首相和管外匯的部長都口口聲聲說要挺住英鎊,那索 羅斯就不相信啊,經濟不好你需要英鎊貶值來促進你的貿易,你怎麼能挺著呢?那我就去拋,關鍵就是你在這個趨勢出來之前去相信什麼。就像ST的股票,我們以 前就相信大量的ST股票,股本非常小,價格也非常低,管理層要搞股改,要搞活這個市場,這些股票一旦發生資產重組,前景非常好,我們當時就信這個,那麼你 如果今年還信這個就要虧錢了。

   問:但是即便是當時也有一大批ST股票,那為什麼選擇的是ST昌河而不是其他的呢?

嚴 雋:我們選了很多,只是說昌河是裡面表現還算比較突出的一個,ST股票我們看成一個板塊去作分析判斷。現在國家的政策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已經在轉向了。一個 是ST股票有些還沒有重組的就炒到一個很高的價格,遠遠脫離企業本身應該在的價值,跟我們在2007年的時候完全不同。另外一方面管理層的態度發生了翻天 覆地的態度,現在管理層希望的是大家以藍籌股為投資對象,要從制度上重塑中國股市。這個時候如果把它看成一個板塊行業的話,它的基本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所以說一個理由都是很簡單的,難是難在當時你能聽哪個理由?投資永遠是選擇,你在這看多一個企業一二三四五的時候,另外有一個是一二三四五在看空,所以它 是一個很個性的東西,理念要保證你不要出大的偏差,但最終是你的個性在決定。

   問:比如說這種看多看空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你怎樣能夠做出相對更準確的判斷呢?

   嚴雋:首先一點你要有價值投資的理念,也就是說巴菲特所說的你要有一個符合常識的邏輯框架,這個框架會保證你不犯大的錯誤,在這套框架的基礎上然後你要對行業進行深入的理解。

   問:掌握足夠多的信息。

   嚴雋:最後比如說你在進出場的時候可以創造一些所謂索羅斯的東西,包括他對市場的一些把握技巧,這個時候要把它們綜合起來。

   問:ST股票的投資符合價值投資的理念嗎?

   嚴雋:你想巴菲特買伯克希爾是在要面臨破產的時候,你剛才提到的段永平,買入網易的時候是要面臨被摘牌的時候,對吧?就是說只是我們國家有一個標誌叫 ST,當企業面臨困境的時候,就像林奇說的困境投資法,危機既是危又是機,實際上你做大盤股票也是這樣,你說如果經濟不好,那股票肯定漲不上去,但是如果 不是經濟不好的話你能買到那麼便宜的股票嗎?也是要從危機當中去買入,就像我舉的我第一個賺錢的例子也是這樣,所以說我們並不是看一些有形的東西叫什麼名 字,像現在的蘋果大家對他奉若神明,當時喬布斯在回歸的時候有誰看好他?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話,為什麼?因為他當時在困境當中。

   問:還存在這種情況,有很多就這樣在困境裡走不出來了,那你怎樣去判斷有的是可以走出來的,有的是不能走出來的呢?

   嚴雋:我想問你一句,你想前陣子默克爾剛剛來中國,溫總理說對他們有信心,然後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進行幫助,那我想問你你認為溫總理覺得歐洲能走出來還是不能走出來?

   問:我覺得他應該是認為能走出來的。

   嚴雋:對啊,所以說實際上是你的一種直覺,每個人的興奮點不一樣,但是不要怕判斷髮生錯誤,判斷會經常性的錯誤,這個索羅斯也說了,重要的是你錯的時候 虧多少,對的時候賺多少,這個是最重要的。你沒有必要強調我一定要抓住這個牛股那個牛股,關鍵是你要在合理的理念上在安全的情況下要能抓住自己能把握的東 西。

   問:每個人能把握住的東西是不同的。

   嚴雋:對。

   問:如果要給個人投資者在財富管理上的建議上你會怎麼說呢?

   嚴雋:首先你要找到一個你認可的一個投資經理,然後在高峰期的時候要冷靜,在低迷期的時候應該增加你的投資,但是你必須要找到一個值得你信任的機構或者基金經理。

   問:不鼓勵個人自己去做投資嗎?

   嚴雋:不是太鼓勵,因為這方面畢竟掌握的信息不夠,簡單的說你到拉斯維加斯去,賭場裡面出來的有幾個人是贏的?這是一個概率問題。

   問:但是股市和賭場應該還是有一些差異的。

   嚴雋:差異肯定還是有,但是在概率上面它們有一定的類似性。

   問:關於投資你還有沒有什麼想要補充的?

   嚴雋:也沒有什麼補充的了,儘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心平氣和的去做就可以了,不要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

   問:有沒有什麼推薦的書呢?

   嚴雋:格雷厄姆和費雪,巴菲特兩個老師寫的這些書我覺得都可以去看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74

一位80後券商資管的成績單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25958.html

本刊記者 王鈺/文

「廣發資管旗下一隻理財產品一季度虧損接近-20%,業績排名倒數第二,資產規模接近清盤線,廣發自營部員工苦不堪言。」有人不斷揭露廣發證券集合資產管理的糟糕業績。除了新發的產品,截至10月8日,廣發證券的6只產品收益均為負。

無一倖免的廣發證券理財產品中,80後投資主辦烏暘丹丹最受關注。這位年輕的投資主辦,2月份才進入廣發證券資產管理部門,接手廣發金管家理財策略2號(下稱「金管家理財2號」)、廣發金管家新型高成長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理財5號(下稱「金管家理財5號」)兩隻產品,規模超過30億元。

記者調查發現,烏暘丹丹操盤的兩隻產品風格激進,實際操盤跟產品報告策略背道而馳,兩隻產品業績不佳,金管家理財2號一度陷入清盤危機。烏暘丹丹的激進並非券商集合理財的個例,2012年上半年,前十大集合理財券商中,有一半更換了部分理財產品的投資主辦,華泰證券旗下的理財產品更是平均9天一換投資主辦。

目前,券商集合理財業務陷入了淨值下滑—份額縮水—更換投資主辦—業績波動的死循環,令投資者的利益難以得到保證。

9月21日,證監會開始公開徵求意見,希望將目前的券商理財投資主辦人制度規範成為註冊制,在准入門檻、流動性方面提高監管條件,以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糟糕的業績

2月23日,廣發證券發佈了人事變動公告,公告稱,即日起由烏暘丹丹擔任金管家理財5號、金管家理財策略2號的投資主辦。

公開信息顯示,烏暘丹丹,現年30歲,2008年至2012年間就職於中海基金,歷任首席策略分析師、研究總監助理、基金經理助理,2012年年初加入廣發證券資產管理部。

從烏暘丹丹的履歷看,到廣發證券後,是其職業生涯中第一次真正獨立主管資產管理業務。此前,有廣發證券內部人士聲稱,更換投資主辦是基於由外部引進人才後,根據人才結構特點和產品特點的匹配、部門內部發展戰略規劃調整的考慮。

在烏暘丹丹操盤廣發證券兩隻資管產品之前,原中海基金副總經理李延剛被廣發證券以高薪聘請,於1月份加入廣發證券,任資產管理部門投資總監一職,主管投資工作。自2007年,李延剛加入中海基金到2012年年初離職,曾先後任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投研中心總經理、公司副總經理等重要職位。

從履歷看,烏暘丹丹一度在李延剛手下工作。李延剛加盟廣發證券後,烏暘丹丹轉戰廣發證券並委以重任,記者就烏暘丹丹是否是李延剛推薦問題採訪廣發證券,截至發稿之時,廣發證券沒有給予明確回覆。

更換投資主辦之後的這兩隻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究竟如何呢?

根據10月8日的最新數據顯示,金管家理財5號單位資產淨值為0.6971元,自2012年以來的投資回報率為-17.46%,自產品成立以來累計增長率為-30.25%,近一個月以來在同類162只產品中排名倒數第3位。而2012年以來的滬深300指數為-1.09%,該產品投資業績遠遠跑輸大盤。

金管家策略2號單位最新淨值為0.7860元,2012年以來投資回報率為-12.92%,自產品成立起累計虧損-21.40%,在同類產品中排名位居倒數第6位,業績同樣大幅度跑輸大盤。分年度來看,這兩隻理財產品在2011年度尚取得跑贏大盤的超額收益,而到了2012年,自烏暘丹丹任職以來到至記者統計數據截止時,上述這兩隻理財產品的投資回報率不佳,分別為-18.34%和-13.08%。

從產品資產規模來看,廣發金管家理財5號成立於2011年4月28日,成立之初資產規模達48.43億份。廣發金管家策略2號成立於2011年6月30日,成立規模為1.17億份。截止到6月30日,這兩隻產品的最新資產淨值則只剩下30.87億和1.09億,縮水幅度分別為36%和6.7%。截至一季度末,廣發金管家策略2號單位資產淨值0.9050元,且一度險遭清盤的危機。

相關評級機構已給出該產品的風險分析,其結果表明,金管家理財2號和理財5號面臨較大的下行風險,風險係數已升為中級和高級。就從此前披露的中報行情來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在2012年二季度總體錄得1.41%(算數平均)的正收益,而這兩隻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不僅在同類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位居倒數,更是墊底廣發旗下的所有理財產品,業績前景十分令人擔憂。

進的操盤

根據披露的中報情況看,金管家理財5號一季度末製造業股票市值佔比為44.39%;機械設備佔比29.48%;電力水利供應佔比11.70%;金融保險業10.78%;傳媒7.17%;建築6.62%。到了二季度,更是重配製造業,其股票市值佔比高達52.53%;加倉配置金屬非金屬行業佔比達24.99%、採掘業11.79%、傳媒行業至9.31%;下調機械設備行業佔比至13.28%。從該產品重倉股的二季度表現來看,5只出現下跌,其中跌幅均超過5%,秦川發展和西部礦業的跌幅均超過10%。

在對金管家理財2號的持倉分析時記者發現,截至一季度末時,該產品未持有股票。而到二季度末,該產品清倉了原有的債券和貨幣產品,進而大幅加倉股票和基金。增持的股票主要集中在傳媒和製造等行業,其中首創股份二季度以來累計跌幅超過-15.70%,銀華鑫瑞的跌幅為-13.21%。

據wind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中期,券商集合理財總體持倉總市值最高的是金融服務行業,其次為食品飲料和醫藥生物,低配輕工製造、黑色金屬、採掘等行業。而由烏暘丹丹管理的兩隻廣發金管家理財產品二季度則重倉機械製造、採掘、金屬非金屬行業,甚至躋身所屬上述行業的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在上半年股熊債牛的市場行情下,烏暘丹丹操盤的產品大舉減持債券,買入股票和基金持倉。在持倉個股上半年業績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又未能及時止損,加之倉位重,虧損慘重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金管家理財5號的資產管理報告顯示,對二季度投資策略的展望是「看好受益於寬鬆貨幣政策的標的和受益金融改革創新的行業。擬調整持倉方向為水利、油服、價格服務改革等主題和地產、機械、家電等收益流動性好轉和開工旺季的行業」,而實際上,從半年報披露的情況來看,該產品在二季度的實際持倉卻主要集中在傳媒、機械製造、金屬和非金屬製造行業。這與其投資策略展望並不相符。

投資經理的業績短期面臨波動是正常的,如果投資業績長期虧損,對市場缺乏起碼分析和研判的能力,則與投資經理的「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職業使命背道而馳。

當記者致電廣發證券總部,想要通過資管部門瞭解情況,總部告知記者烏暘丹丹目前在上海工作,而上海分公司接聽記者電話的員工對廣發金管家兩隻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不予置評。

倒逼的政策

本刊統計,2012年中期全部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份額為1405.42億份,較一季度末減少61.75億份。總贖回份額為446.87億份。相較一季度而言,貨幣市場型產品總體獲得淨申購,而其餘類型產品則總體淨贖回。

另外,上半年遭遇清盤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有9只。根據《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試行)》的規定,客戶少於2人,或者連續20個交易日計劃資產淨值低於1億元,集合計劃就應當終止。值得注意的是,這9只產品無一是由於存續期到期而自然終止的,均因為資產淨值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億元人民幣而被動終止清算。

不良的業績回報、頻繁的更換理財產品的投資主辦,讓籠罩在慘淡行情下的A股投資者越發缺乏信心。隨意性強的資管人的任命制度更是讓投資經理的能力和資質屢遭質疑。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本是一種高端投資理財工具,券商理財產品的投資主辦是投資者申購理財產品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投資經理的投資風格和水平直接關聯到產品的業績,其任職時間的長短更必然影響到產品投資回報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或許正是基於券商資管「產品業績連連虧損,投資主辦更換頻繁」冰火兩重天的局面,《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投資主辦人註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註冊辦法(試)》」)已於9月21日完成了小範圍內的意見徵求,並擬於近日出台最終政策。

《註冊辦法(試)》要求,券商投資主辦今後要倣傚公募基金經理和投行保薦人的管理辦法,實行註冊制。投資主辦需要具有3年以上證券投資管理經歷,具有3年以上在金融機構從事證券投資、證券研究分析或證券交易等方面的工作經歷,且最近1年在金融機構從事證券投資、研究分析工作。

2012年8月23日,證監會起草了《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要加強對投資主辦人的監管,引導其合理有序流動,維護客戶合法權益。規定,「最近兩年內變換任職單位兩次以上」將不得註冊成為投資主辦人的規定。

有業內人士稱,如果將跳槽頻率量化,恐怕會造成有大規模投資主辦不符合註冊制規定的要求。因為,一旦哪只理財產品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業界的普遍做法就是更換投資主辦,業績口碑對一名職業投資經理來說意義尤為重大,頻繁離職跳槽對其職業生涯勢必有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面對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業務的擴張,需要人員的擴充,這一政策的出台也無疑會對投資主辦能力資質的提高起到敦促作用,提高其職業責任感和行業自律,確保產品業績的穩定性,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投資主辦的隊伍中。

以往,券商投資主辦隨意性較強,往往是由券商資管業務分管的領導任命,任命前跟券商所在地證監局進行溝通,獲得同意後,僅需在券商網站上公告一下即可。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意見稿的出台,可被視為證券行業為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最終的結果還尚待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