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曾在2012年總統大選中敗給奧巴馬的共和黨人米特·羅姆尼意外宣布,不會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同為共和黨人且有意參選的佛羅里達州前州長傑布·布什出線幾率大增。
周五早上,羅姆尼(Mitt Romney)在與支持者召開電話會議時宣布,“經過慎重考慮,我已經決定,最好的做法是把總統提名的機會讓給黨內其他領袖。”而就在本月早些時候,羅姆尼還出人意料地宣布考慮參加2016年大選,並在接下來幾周內招兵買馬,動作頻繁。
在宣布退出競選的書面聲明中,羅姆尼表示,他不會聘請競選團隊,不會接受籌款,也不會組織政治行動委員會(PAC)。羅姆尼稱,
“我相信共和黨的新生代領袖更有能力擊敗民主黨候選人,他們或許還沒有我這麽知名,或許還未有機會發聲,或許才剛剛起步,但我期待並希望他們開始發力。”
羅姆尼在2012年大選中敗給了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此番羅姆尼退出參選,最大的受益者或為有意參選的共和黨人傑布·布什(Jeb Bush)。傑布·布什出身政治世家,曾任佛羅里達州州長,其父老布什和其兄小布什均出任過美國總統。
在羅姆尼放棄參選前,傑布·布什已經開始拉攏羅姆尼前任競選團隊的關鍵幕僚及支持者,羅姆尼的退出將使傑布·布什的財政及策略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就在羅姆尼宣布退出的前一天,傑布·布什將羅姆尼的前高級顧問David Kochel招至麾下,作為其新組建的PAC“Right to Rise”高級戰略顧問。如果傑布·布什正式參選總統,Kochel有望擔任更重要的角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面對德國領導人等歐盟有影響力人士反對進一步減計希臘債務的強硬立場,希臘極左翼聯盟Syriza組建一周的新政府昨天放棄了減計外債的呼籲,提議與官方債權人進行債務置換,並保證讓政府財政預算始終有盈余,打擊國內富人逃稅,希望以此方案打破與德國和歐盟機構因希臘債務問題陷入的僵局。
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希臘政府不會再要求減計3200多億歐元的外債,而是要用“債務互換清單”(menu of debt swaps)緩解債務負擔,具體做法是用新發債券交換債權人目前持有的希臘債券。第一種新債券與希臘的名義經濟增長掛鉤,用它來替換歐洲國家救助希臘的貸款。第二種新債券被Varoufakis稱為“長期債券”,它將替代歐洲央行持有的希臘債券。
據《金融時報》報道,Varoufakis評價上述債務互換是“高明的債務安排”形式,將避免德國和其他債權國從政治角度考慮不會接受債務減計,因為減計聽起來是要讓納稅人承擔直接損失。Varoufakis還試圖用下面這番話打消德國等歐盟債權國對希臘政府呼籲結束財政緊縮和邊緣主義立場的擔憂:
“我要對我們的合作方說,我們在將基本預算盈余和改革的日程合而為一。我會說:‘幫助我們的國家改革,給我們一些財政空間推行改革,否則我們將繼續發展受阻,變成畸形的希臘,不會是改革一新的希臘。’”
上述報道提到,根據Varoufakis公布的新方案,希臘計劃打擊國內富有國民的逃稅行為,還要讓扣除債息後基本預算盈余與GDP之比保持在1%-1.5%。為達到此財政目標,即使這將意味著Syriza無法兌現競選時所有的政府支出承諾,也在所不惜。
Varoufakis提出的方案體現了希臘政府的讓步及其緩和與歐盟緊張關系、留在歐元區的努力。
路透社由消息人士處獲悉,Varoufakis昨天訪問倫敦期間安撫私人投資者,稱不會與歐盟在新債務協議方面攤牌,希臘新政府會避免私人債權人的損失。路透報道認為,這與上周希臘政府的態度相比極為不同,上周希臘還說現行救助協議提出的財政緊縮要求嚴苛,承諾要取締這種要求。
不過,昨晚Varoufakis又發出一份聲明指出,之前有些評論被錯誤解讀,希臘或許可以運用金融工具脫離“債奴”處境,但不會放棄與國外債權人協商尋求減輕整體債務負擔的努力。路透報道援引Varoufakis的相關聲明稱:
“但是本質沒有改變。希臘的債務將變得具有可行性,為經濟的實質性增長打開局面,讓希臘民眾最終能透得過氣來。”
希臘現在借款成本極高,今年夏季又需償還100億歐元外債,若本月底救助項目到期後未能得到新的貸款,未來幾個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資金避免違約。Syriza在選舉期間向選民承諾,會讓希臘3200億歐元左右的外債大部分減計。但從上周末到昨日,希臘的歐洲主要援助方德國和歐洲央行都傳來拒絕希臘債務減計的消息。
上周六德國媒體報導,默克爾說預計不會進一步減計希臘債務。歐洲央行的管理委員會委員Erkki Liikanen同日威脅,若希臘政府不同意延續當前救助項目,該央行將不再提供貸款。昨日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接受路透采訪時表示,德國政府“不會接受希臘債務項目任何單方面的改動。”
Syriza的領導人、希臘新任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上周末試圖緩和與歐盟和歐洲央行的緊張關系,發布聲明稱希臘會償還欠歐洲央行和IMF的債務,迅速與其他歐元區國家達成救助協議。Varoufakis上周末表示,希臘在努力做出讓步,需要歐洲央行為希臘銀行業運營提供資金支持。
據俄羅斯媒體“今日俄羅斯”新聞網站的報道,昨日齊普拉斯否認與俄羅斯商討可能尋求貸款支持。他說:“我們要與給予貸款的歐洲合作方進行大量談判,我們對他們有(還債)責任。”被問到有無可能接受俄羅斯的金融援助時,齊普拉斯回答:“現在談判桌上沒有其他考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二歐洲股市全面反彈,美股指數期貨上揚,希臘股市暴漲超9%。此前希臘財長提出放棄債務減計,意味著希臘退歐風險大減。
截至北京時間20:20,歐洲基準指數 Europe 600上漲了1.34%,德國DAX指數上漲1.2%。標普500指數期貨上漲0.5%。
此前,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希臘政府不會再要求減計3200多億歐元的外債,而是要用“債務互換清單”(menu of debt swaps)緩解債務負擔。具體做法是用新發債券交換債權人目前持有的希臘債券。第一種新債券與希臘的名義經濟增長掛鉤,用它來替換歐洲國家救助希臘的貸款。第二種新債券被Varoufakis稱為“長期債券”,它將替代歐洲央行持有的希臘債券。這意味著希臘可以避免德國和其他債權國不會接受的債務減計。
周二希臘ASE股指暴漲9%領漲歐洲股市,希臘兩大商業銀行National Bank of Greece和Alpha Bank股價漲幅均超過了15%。銀行希臘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滑了95個基點至10%。
Louis Capital Markets策略師Tristan Abet對彭博新聞社稱:“希臘不需要減計是好消息。事態正回歸正常,現在希臘國債的收益率可以反映其國家經濟狀況。”
據CMA的信用違約掉期價格,目前1000萬美元的5年期希臘國債違約掉期保險價格首付費降至410萬美元,年費為10萬美元,這意味著希臘政府違約的概率從昨天的70%下降至67%。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自本輪油價暴跌以來,有關於沙特的陰謀論大行其道,但《紐約時報》的報道顯示,其中不乏事實部分。
憑借自己在國際原油市場的主導地位,趁著俄羅斯政府承受著油價大跌的打擊,沙特一直在施壓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俄羅斯放棄支持敘利亞總統巴沙爾(Bashar al-Assad)。
巴沙爾的堅定支持者:
一位沙特外交官表示,“如果原油能為敘利亞帶來和平,我認為沙特不會放棄嘗試。” 幾位來自美國和中東的情報和政府官員對此表示認同。
俄羅斯是巴沙爾的堅定支持者之一,多年來一直向該政府出售武器以幫助對抗包括“伊斯蘭國(ISIS)”在內的反政府武裝。此外,俄羅斯還向敘利亞提供各種武器零部件、特種燃油,為其訓練狙擊手,對其直升機進行維護。
那麽俄羅斯會屈服嗎?
普京常常表現出這樣的態度:寧願承受經濟困境,也不願因外部壓力改變其政策。美國和歐洲實施的制裁並未讓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軍事幹預,並且普京繼續堅定地支持巴沙爾。ISIS把中東弄得更加不穩定,普京將巴沙爾政府視為在該地區的一個堡壘。
威逼利誘:
為了讓俄羅斯在敘利亞這樣的地區性問題上作出讓步,沙特也曾向俄羅斯領導人展示過對俄經濟上的好處,但是從來沒有在油價如此低的情況下這麽做過。現在尚不清楚這些(沙特與俄羅斯的)討論會產生什麽實質性影響。盡管美國也希望俄羅斯不要再支持巴沙爾,但是沙特若削減產出並推高國際油價可能會給美國部分經濟造成傷害。
沙特外長Saud al-Faisal和俄羅斯外長 Sergey V. Lavrov 去年11月在莫斯科會晤,但Lavrov 拒絕了讓國際政治參與油價設定的想法。
他說,“我們相信油價應當基於市場供求的平衡,它應該免受任何政治或地緣政治的影響。”
沙特如何才能成功?
美國官員稱,因為入侵克里米亞和東烏克蘭而遭受國際制裁,俄羅斯正承受著金融經濟上的痛苦和外交上的孤立。 但是普京仍然希望被視為中東地區的關鍵玩家。
沙特的目的能否達成取決於俄羅斯對原油收入下滑的看法。德州農工大學布什政府和公共服務學院(Bush School of Government & Public Service)的中東問題專家F. Gregory Gause III表示,如果俄羅斯受到的打擊很大並需要就原油價格立刻達成協議,那麽沙特就處於一個讓俄羅斯為地緣政治付出代價的有利地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仇子明 昨日(1月26日),雅戈爾(600177.SH)贏來了久違的漲停,以12.71元的收盤價,創2011年5月以來的股價新高。晚間,雅戈爾發布2014年業績預告,預計公司凈利較2013年同比增加120%至150%。
雅戈爾的業績暴增,與該公司拋售所持有的股票不無關系。2014年度,雅戈爾拋售中信證券(600030)、工大首創(600857)等部分持股,獲利14.63億元,由此豐厚了年報業績。截至2014年底,雅戈爾尚持有廣博股份、浦發銀行、金正大、中國平安等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市值達55.70億元。
2014年一季度末,雅戈爾持一度持有工大首創3576.48萬流通股本,占後者總股本的15.94%。二季度末,雅戈爾減持847.48萬股至2729萬股,將第一大流通股東拱手讓與持有3520.48萬股的上海澤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三季度,雅戈爾清倉工大首創,將股份轉讓予自然人竺仁寶。雅戈爾內部高管曾向經濟觀察網透露稱,“雅戈爾最初持股工大首創,並不僅僅是財務投資,甚至考慮過將該公司與雅戈爾進行業務上的整合。”
雅戈爾最鼎盛時期,曾號稱服裝、地產、金融投資三架馬車並駕齊驅,但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雅戈爾開始“收縮戰線”,重新聚焦服裝主業。半年報時,雅戈爾凈利同比增長91%至18.29億元,公司稱此乃系品牌服裝業務盈利能力提升以及投資板塊利潤增長所致。三季報時,雅戈爾業績增速放慢,僅同比增長48.66%,前三季度凈利為19.62億元。在三季報中,雅戈爾承認地產業務因結轉項目毛利減少,反映了柏翠灣項目的虧損。
雅戈爾在公布2014年業績預告時,還公告稱公司決定對東海府和紫玉花園2個房產項目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約9.90億元。
高盛本周發布報告認為,即使希臘退出歐元區,棄用歐元,重新啟用本幣德拉馬克,也無法自救,只會面臨災難性的後果。
上月希臘與歐元集團就延長希臘救助計劃四個月達成共識,但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後援引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觀點稱,希臘退出歐元區(退歐)的可能性並未因此降低。高盛本周報告也提到,希臘仍有可能退歐,但希臘重啟德拉馬克將不僅僅是再使用一種國家貨幣而已,希臘沒有用回德拉馬克的能力。
希臘重啟德拉馬克的猜測早在2012年歐洲債務危機時期已有之。希臘新聞網站News2472013年的報道甚至展示了新德拉馬克可能什麽模樣(見底圖)。高盛上述報告認為,即使希臘的救助談判失敗,歐盟委員會、IMF和歐洲央行這些國際貸款方也不會允許希臘減記外債,以及將外債轉換為德拉馬克計價的債務。
CNBC援引高盛報告稱,希臘得到的救助貸款約2000億歐元,約占希臘債務的三分之二,這類貸款實質上是希臘與其他國家政府的條約,貸款到期是三十年。希臘還有約660億歐元依據國外法律發行的可交易債券。
“在希臘進入金融市場融資以前,希臘很可能無法如期償還債務,會拖欠還款。希臘沒有能力發行全球交易的貨幣。”
“即使希臘政府用德拉馬克支付國內公務員的工資、國民的養老基金,也不可能用它進口商品,出口商仍會選擇硬通貨。”這意味著那些歐元支持的希臘貿易會崩潰。
“希臘大體仍是歐元化的經濟,可是已經失去了歐元流動性的天然來源。”
另外,高盛上述報告還提到重啟德拉馬克的一個問題:希臘如何負擔重啟德拉馬克的成本。除了設計新的紙幣,讓它們具有防偽特征,希臘政府還需要承擔印刷和印制的成本,或者出錢將這些工作外包。
CNBC援引歐洲央行數據稱,截至今年1月,歐元區流通的紙幣和硬幣分別多達170億張和1110億枚。希臘境內流通的數量尚不清楚。美國鑄幣局數據顯示,2014年每枚美國硬幣的鑄幣成本為0.0166-0.0895美元。美聯儲預計今年印制每張美鈔的成本為0.049-0.123美元。但這也可能不適用於希臘。
CNBC根據2013年希臘GDP約占歐盟國家總和的1.35%推測,如果希臘境內流通的紙幣和硬幣約為歐元區流通總量的1.35%,希臘可能需要約2.3億張紙鈔和15億枚硬幣,成本可能分別為大約3億美元和逾1.3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先來說說我們當初為何要選擇雲存儲,相信有不少企業會和我們有同樣的困惑。選擇雲存儲的第一個考量因素當然是投入成本,這是顯而易見的。當企業規模比較小,或者說數據量比較小,數據備份需求沒有那麽大的時候,雲存儲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與雲計算的模式相比,磁盤-磁盤或磁帶-磁盤的現場存儲方式更為昂貴,因為采購的硬件無法保證利用率能達到100%,有很多空閑的存儲空間被浪費掉,而且還要考慮硬件存儲的使用壽命問題。而采用雲存儲,以使用容量按需付費,自然而然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其次,是考慮到雲存儲的靈活性。通過雲計算方式,你就能夠從任意地點任何設備上訪問數據,這無疑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讓你能夠實現數據的異地傳輸和共享。而且因為數據存儲到了雲端,有些非核心數據就可以不必再考慮備份的問題。我們當初選擇了一家本地的雲存儲服務商,他們也提供了一些接口,我們自己開發了一個工具可以實現數據的自動上傳。在服務上線之後,整體的運行在一段時間之內還是保持了不錯的態勢。
雲存儲的弱點:傳輸成本+敏感數據的安全性
但隨著公司業務的增長以及數據量的不斷增加,使用雲存儲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有些時候,我更願意把它看做是雲存儲的“原罪”,因為它具備了一定的普遍性。首先是帶寬問題,這是讓我們最痛的痛點。因為雲存儲要求把數據從企業內部網絡轉移外部網絡中,需要高帶寬的支持。帶寬成本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傳輸所需要的時間,數據源源不斷地進來,然後又要通過網絡傳輸到雲服務商的數據中心。在數據量不大的情況下,這個問題還顯得不那麽嚴重,但現在我們數據增長的速度太快,這種時間上的浪費讓我們難以接受。
另外一個困擾我們的問題就是數據的安全性。出於成本的考慮,我們選擇了本地的一家服務商,對於越來越多涉及到敏感的數據,說實話我們也不太放心就這樣放到別人的數據中心里。雖然他們承諾在服務器端提供了數據加密,但鎖是他們的,鑰匙也是他們的。因此我們在傳輸之前就需要先自己進行加密,然後使用的時候再進行解密,無形中又增加了工作量。所以針對這一部分敏感數據,我們是最先放棄使用雲存儲的。
針對核心業務數據,我們又購買了本地存儲設備,用來在本地進行一套備份。雖然並沒有完全放棄雲存儲,但我們逐漸將越來越多的數據又遷移到了本地服務器上。
自查清單:你是否適合選擇雲?
這次的雲存儲之旅給我們好好地上了一課,我也希望在這里分享一些經驗教訓,能夠對您的IT建設有所幫助。比如在使用雲存儲之前,您就必須要先明確以下這八個問題:
1.主要用在什麽地方?是備份、災難恢複、協作還是主存儲?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因為要盡量細化應用範圍,從而簡化決策過程。
2.存儲的數據屬於哪一類數據?存儲的數據是否是用戶和應用的數據?你的應用是否也部署在雲端?如果是,那麽雲存儲是更好的選擇。
3.你需要的是對象存儲服務,還是基於數據塊或文件的存儲服務?這決定了你選擇的雲存儲類型。
4.公有雲存儲服務是否能夠滿足我的數據可用性需求?這涉及到簽訂的具體的SLA條款。
5.你的數據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是什麽樣的?這決定要采用哪種類型的訪問控制和授權方法。
6.使用公有雲服務是否能滿足您的合規性需求?因為在一些金融公司,很多法律法規會限制你的數據存放地點。
7.供應商是否能夠滿足我對恢複時間的要求?即是否提供時間點的數據恢複,對於關鍵數據這一點同樣非常重要。
8.主存儲是怎樣部署的?因為很多企業會和我們一樣,有部分數據是采用主存儲的,那麽你就要確定供應商能否在業務高峰期滿足IOPS和響應時間的要求。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面對微波爐市場的徘徊不前、席卷而來的互聯網浪潮,曾經的“價格屠夫”格蘭仕2015年堅決地開啟變革之門。今天(3月28日)下午,全球最大的微波爐企業格蘭仕在中山基地,攜手中科院計算機所宣布創建G+智慧家居平臺,加快智能化的轉型步伐。
中科院計算所陳援非博士介紹說,G+智慧家居平臺有三重功能,是支持格蘭仕全系列家電產品的雲接入服務平臺;同時是開放合作的平臺,打破行業邊界;還是廣大用戶融入智慧生活的入口。他透露,格蘭仕將在今年6月召開智能家電產品發布會。
據中怡康的數據,2014年國內微波爐零售量同比下降2.1%至1051萬臺,零售額同比微增0.7%至66億元;預計2015年國內微波爐零售量仍將同比下降2.4%至1026萬臺,零售額將同比微增1.1%至67億元。中怡康總經理賈東升直言:“微波爐市場已過高速增長期,格蘭仕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建議往多元產品、高端領域擴展,並積極擁抱互聯網”。
格蘭仕總裁梁昭賢透露,去年格蘭仕做了三件事:一是投入30億元,在中山建成全球最大、最先進的微波爐生產基地,每天可生產17萬臺微波爐;二是全面消化了21年來的社會庫存;三是反思自己經營管理上的偏差和錯誤,格蘭仕要對內抓機制、對外抓機會,真正做到大眾創新、萬人創業。
“競爭不再以價格為中心,而是以產品、服務、消費者體驗為中心,大家需要思考。”梁昭賢面對前來參加2015格蘭仕生活電器年會的近千名上下遊合作夥伴說。
這位格蘭仕的“少帥”放話,“(2015年)生產制造有一點質量問題,一律無條件退貨,這是格蘭仕莊嚴的承諾,因為今年要推動精益制造。同行有的產品,格蘭仕一律高性價比。第三是按訂單生產,這里是世界工廠,不是世界倉庫,逐步走向互聯工廠。到今年8月,產品完成2.0版本的升級。”
在營銷方面,梁昭賢說,格蘭仕今年希望代理商把重點放在分銷、終端,並降低首付金。
此外,格蘭仕今年除了鞏固微波爐冠軍的地位,還向烤箱第一的地位發起沖擊,同時將產品線延伸至嵌入式微波爐、嵌入式烤箱及洗碗機等整體解決方案。
格蘭仕董事長梁慶德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閑聊時談到,國內市場低迷,再低的價格也不一定有人買,但是智能化的新品可能會有人買。去年格蘭仕出口規模仍很大,但人民幣去年升值了30%,雖然今年初貶值了幾個百分點,匯率變動帶來的成本增加也需要消化過程。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理事長彭寶泉預計,2015年國內家電市場產銷規模有望達到1.5萬億元,同比達到5%的微增長,個位數的增長將成為新常態。他認為,“過去三十年,家電業追求的‘大規模+低價格’的模式已經失效了。未來三十年,中國家電業應該走怎麽樣的道路?一定是技術創新、品牌創新、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以滿足用戶體驗為基礎,迎來定制化的新時代,探索出中國家電多元化的價值增長模式。”
◎每經記者 吳澤鵬 發自廣州
安徽萬畝超級稻絕收事件的背後,折射出我國種子現行管理制度的種種弊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的超級稻只是一個名號而已,和常規稻相比,超級稻在選種育種的工作上並無區別,且超級稻在認定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的不合理。業內人士表示,要通過超極稻認證,需要投入10萬元左右,且過程複雜,很多企業為了省去麻煩就放棄了評選。
民以食為天,“兩優0293”水稻在安徽遭遇大面積絕收一事曝光後,“超級稻”便引發了熱議。其後,農業部稱,“兩優0293”並未參加農業部組織的超級稻認定。
多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兩優0293”是否屬於超級稻並不重要,因為它只是個名號,“簡單理解的話,(超級稻)就是一個商業化操作的名稱。”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超級稻”與“非超級稻”的區別僅在於是否通過農業部的超級稻品種認定,兩者在選種育種的工作上並無區分,“只是選育出來的更優秀品種,如果達到了超級稻評選標準,有可能被確認為超級稻而已。”一水稻選育者告訴記者。
科研過程差別不大
據《南方周末》此前的報道,去年10月,隆平高科(000998,SZ)的水稻品種“兩優0293”在安徽出現大面積絕收。隨後,《人民日報》稱,農業部表示,稻種“兩優0293”沒有參加過農業部組織的超級稻品種認定,不是“超級稻”品種。隆平高科方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則堅稱“兩優0293”是超級稻,通過的是湖南省農業廳的認定。
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超級稻只能由農業部認定,省級農業廳並沒有確定某個水稻品種為超級稻的資格。近日,記者致電湖南省農業廳科技教育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湖南省目前沒有認定超級稻的資格,“以前是不是有,我就不太清楚了。”
但無論是超級稻或是非超級稻,要實現商業化推廣,都要得到省級或者部級審定,一位水稻研究所所長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某個品種通過省級審定,意味著達到了標準,可以投入商業推廣給農民去應用,“通過審定的品種很多,但能否成為超級稻有兩個前提,一是育種者單位要不要去申報,二是申報後是否達到(農業部)超級稻標準。”
“在選育的時候,並沒有確定哪個是超級稻,哪個不是,選育的方式都一樣,所以超級稻和非超級稻的科研成本都一樣。”某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員陳女士告訴記者。
根據《超級稻品種確認辦法》(農辦科[2008]38號)要求,超級稻品種在產量、品質和抗性等方面都有具體的指標要求,根據不同地區及品種,超級稻百畝方產量指標要求在≥550kg到≥850kg不等;抗性方面要求抗當地1~2種主要病蟲害;品質方面,北方粳稻達到部頒2級米以上(含)標準,南方晚秈達到部頒3級米以上(含)標準,南方早秈和一季稻達到部頒4級米以上(含)標準。
據前述水稻研究所所長介紹,“百畝方產量”是指育種者單位在申報超級稻品種確認外,需要在兩個不同生態區或者是同個生態區連續兩年,做兩個“百畝示範片區”,測定該品種在比較好的栽種環境下的產量潛力。“要通過農業部的超級稻確認,需要做百畝片區測產,大約要10萬元左右的投資。”陳女士手中掌握著多個超級稻品種科研成果,她告訴記者,10萬元的費用包括管理費、肥料費、人工費,還有驗收專家接待費用等。
只是商業化名號?
“首先,要明確一點,超級稻只是一個概念。”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不能過分神話超級稻的作用,因為除了冠名“超級稻”以外,超級稻的科研過程與非超級稻並無太大區別,“它也不是完美的”。
記者曾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豐樂種業(000713,SZ)董秘辦公室,一工作人員透露,豐樂種業的豐兩優4號就是超級稻,是在豐兩優1號和豐兩優2號的基礎上改良得來,“超級稻只是一個概念,只是在產量上相對高一點。”
陳女士告訴記者,其手中仍握有達到超級稻指標要求的非超級稻品種,“幾個品種都是同一年代的,一下子也不能給那麽多個,所以也就優中選優了。”
即便是優中選優,但超級稻到了農民手中,依然很難種出百畝測產時的產量,因為良種要有良法配套,但農民往往沒有掌握最科學的種植辦法,再加上土壤、肥料等並不能達到最佳。“超級稻代表的是一種產量潛力,農民用心去種的話,可以獲得更高的產量。”
記者了解到,農民栽培超級稻,其實際平均畝產量與農業部的超級稻認定指標可以有200kg的差距。“產量高一點也是有條件的,要在光照、肥料等都要跟上的情況下產量才會高。”前述豐樂種業工作人員表示。
受此影響,有種子企業也就不再費勁心思去科研超級稻了。從事種子企業銷售總監多年的王先生表示,此前幾年,其所在的種企都會將培育的水稻品種報送農業部評選超級稻,但今年已經放棄了這項工作。評選超級稻需要進行“麻煩”的百畝測產,“後來覺得沒任何意義,就放棄了。”
陳女士也表示,科研單位或種子企業因為申請超級稻過程比較麻煩,又要投入一筆費用,便放棄申請,“反正是實實在在的品種,在農民那里能夠發揮作用就可以了。”
前述水稻研究所所長也透露,其所在的研究所也有不少通過審定適合推廣的品種沒有參加超級稻的申請認定。(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使用化名)
《《《
業內觀點
超級稻認定被指存瑕疵 看潛力不看“療效”?
每經記者 吳澤鵬 發自廣州
2005年以來,農業部累計冠名了146個超級稻品種,後陸續有28個品種被取消資格,目前仍有118個超級稻品種在確認範圍內。但經過10年推廣,多數種子企業表示,近幾年,農戶也不再特意區別購買的稻種是不是超級稻,頗有“不看廣告看療效”的味道。
除了農民的種植技術有待提高外,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超級稻認定的過程存在瑕疵,目前的超級稻認定標準和程序,尚有值得改進的不合理地方。
超級稻面積約占三分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權威人士拿到的2010~2013年廣東省常規稻、雜交稻推廣面積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省常規稻推廣面積前10名的品種中,有4個品種是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分別為金農絲苗、合美占、玉香油占、桂農占,推廣面積合計約為239萬畝;雜交稻方面,推廣前10的品種中,五優308、深優9516、深兩優5814、五豐優615、天優998占據前五名,推廣面積合計約為373萬畝。
進入推廣面積前十的品種中,超級稻與普通水稻在品種數量上不分伯仲。在推廣面積上,超級稻要略勝一籌,同屬超級稻的常規稻及雜交稻,推廣面積合計約612萬畝,而普通水稻推廣面積僅為438萬畝。
但如果統計全省超級稻種植總面積,情況就不大一樣了。華南農業大學水稻研究室主任唐湘如告訴記者,目前,廣東省內的超級稻種植面積為800萬畝左右,約占廣東水稻種植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廣東省範圍內的比例與全國的比例大致一樣,據人民網報道,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經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的推廣面積已達到1.36億畝,約占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30%。
認證過程被指有水分
不少種子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超級稻剛開始推廣的時候,農戶會因為廣告宣傳而選擇超級稻,但後來發現超級稻並沒有那麽“超級”,選擇超級稻的熱情便不再那麽高了。據唐湘如介紹,農民種植普通的水稻,一畝地的成本大約為七八百元,種植超級稻的成本會高出大約20%。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超級稻並不能為農民帶來高產,“90%的農戶種超級稻和普通水稻產量差不多。真正的超級稻是特殊栽培出來,農民做不到這個條件,所以是沒什麽意義。”湛江一種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評上超級稻是比較難。後來,超級稻驗收是有水分的。”前述湛江一種企負責人認為,在超級稻認定申請的百畝方測產驗收中,本應該隨機選取田塊進行測產,但專家組往往會選擇最高產量的田塊進行。
超級稻能不能在農民的地里帶來高產,決定了其能否繼續“享有”超級稻的光圈。據統計,2005年至今,已有28個品種從超級稻名單中被剔除,其中不少是因為推廣面積在一定時間達不到標準。
根據《超級稻品種確認辦法》(農辦科[2008]38號)要求,被確認為超級稻後3年內年生產應用面積最高不到30萬畝的品種,將不再冠名“超級稻”。
一位水稻研究所所長表示,目前的超級稻認定標準和程序,尚有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超高產潛力的測定是依靠超高產的百畝示範方產確定的,大面積生產和小面積的種植,產量肯定存在差異”。
《《《
相關調查
企業不願意推廣常規稻遇冷
◎每經記者 吳澤鵬 發自廣州
由於超級稻只是一個經由農業部確認的名號,因此在超級稻家族中,不僅有耳熟能詳的雜交稻,還有“深藏功與名”的常規稻。
國家水稻數據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由農業部冠名的超級稻示範推廣品種共118個,其中36個品種是常規稻。某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員陳女士取得的科研成果中,也有多個常規稻品種被農業部確認為超級稻,但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超級稻中雖然常規稻也表現優異,但種子企業並不願意大力推廣常規稻,選育常規稻也多是“公益性行為”。
企業不願推常規稻
“‘超級稻’三個字,對於種企來說,最大的作用便是宣傳推廣。”從事種子企業銷售總監多年的王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是超級稻,企業往往選擇推廣雜交稻而非常規稻。農業部冠名的118個超級稻品種中常規稻為36個,占比不足三分之一。
常規稻遇冷有其歷史原因。自從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首個雜交水稻品種後,人們往往把超級稻等同於雜交稻,選擇超級稻便意味著選擇雜交稻。“以前常規稻的產量、抗性都比較差,雜交稻出來以後,糧食才真正能夠滿足自給自足的水平。”廣東一種子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常規稻已達到了很高水平,產量、抗性都更優秀的(常規稻)品種也不斷被育種家育成,與雜交稻的差距不斷縮小。
據《南方農村報》報道,對比超級稻中的常規稻與雜交稻的省區市平均畝產,部分品種之間的產量差距並不大,相差不過幾十斤,而在上世紀70年代,常規稻與雜交稻產量每畝差200斤左右。
但常規稻依舊遇冷,多位種子企業相關人士透露,種企也會制常規稻種子,只是“數量不多,種子企業不會推廣”。“常規稻我們公司有,廣東的(種子)公司都有常規稻,但都沒怎麽賣。”廣東省內一家種子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陳女士則直接表示,廣東省內目前還沒有一家種子企業主營常規稻選育及推廣,對於從事水稻研究工作的她來說,這是“公益性行為”。
常規稻是一次性買賣
種子企業不願意對常規稻進行推廣,作為超級稻的常規稻,只能束之高閣,“以廣東常規稻為例,廣東省農科院的專家的確做得很好,但他們做出來,沒有幾家公司願意去賣。所以,那些常規稻是推不出來的。”王先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據王先生透露,種子企業之所以不願意推廣常規稻,最主要的原因是常規稻交易是“一次性買賣”,如果把常規稻真正推廣出去了,“不敢說100%,但至少有90%的種子企業,在三年以後只能倒閉。”
為什麽常規稻交易是一次性買賣?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常規稻是可以留種且後代不分離的水稻品種,可以留種意味著農戶用第一年買的水稻種子進行栽培,收成後可以保留稻谷留作下一季或者來年種子用於播種,不需要再向種子經銷商繼續購買種子。
“現在種田的人已經少了,常規稻還可以留種,如果(種企)主推常規稻市場就更小了。把飯碗都砸了,企業還怎麽生存,畢竟企業還要維護它的市場。”廣東省內一種企負責人說。
同時,不少水稻種子經銷商表示,利潤低是經銷商選擇不賣常規稻的原因,“利潤實在是太低了,如賣常規稻一斤可能只能賺2塊錢,賣雜交稻可能可以賺20塊錢。”浙江省衢州柯城農科種業經營部一位人士表示。
廣東省江門市是廣東省內常規稻推廣面積不斷擴大的城市,江門種業有限公司也在相應調整了其主營產品,該公司一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的常規稻與雜交稻銷售比例由以前的3:7左右,變為了如今的7:3,無奈的是常規稻利潤比較低,兩者價格大約相差3倍左右,“常規稻一斤可能只可以賣7、8元”。
“現在不少常規稻實際上是很不錯的品種,但即使品種好,推廣做得不好,還是會慢慢流失。”王先生說道。據《南方農村報》報道,有水稻研究員分析,接下來二者的較量仍將繼續,常規稻因可自留種,經營效益低,科研力量逐漸薄弱;而雜交稻卻逐年加大投入,直到戰勝常規稻,獨霸稻種市場。
5月5日晚間,融創中國和綠城中國昨天分別發出公告,綠城將留下融綠平臺中售價最高的項目上海黃浦灣,以及跟融創等合作的另外兩個項目北京禦園和杭州之江一號,除此之外的融綠平臺,則全歸融創所有。 (CFP/圖)
經過半年的分分合合之後,融創和綠城這對怨偶終於和平分家了。
5月5日晚間,融創中國(01918,HK)和綠城中國(03900,HK)昨天分別發出公告,綠城將獲得融綠平臺中售價最高的上海頂級豪宅項目黃浦灣,以及跟融創等合作的另外兩個項目北京禦園和杭州之江一號,除此之外的融綠平臺,則全歸融創所有。
根據公告,融創獲得了雙方此前各占50%股權的上海融綠平臺——其下屬包括上海玫瑰園、香溢花城等20個項目,及在處女群島註冊的SunacGreentown,這兩者的股權和債務全部最融創所有。
而綠城則獲得原屬於融綠資產的上海黃浦灣、北京禦園、杭州之江一號三個項目,其中上海黃浦灣一度被認為是全國最貴豪宅項目,該樓盤單價最高叫價達到38萬元/平方米。
知情人士對《東方早報》記者表示,綠城董事長宋衛平對黃浦灣誌在必得。他們需要這些高利潤、高銷售額的項目,鎮住軍心。
不過他們之間並未完全斷絕關系,雙方仍然保持了天津全運村項目的合作,融創和綠城分別以49:51的比例持有該項目80%的股權,剩余的20%則由一名獨立的第三方決定。
有業內人士向《京華時報》表示,這個總建築面積達87萬平方米的項目,天津市政府絕不允許雙方“拆臺”。“這顯然是孫宏斌和宋衛平各退一步的妥協結果,未來孫宋二人仍有繼續合作的可能。”該人士表示。
交易完成後,綠城預計可以獲得33.9億元的現金流量凈額,以及出售收益和可取得分紅合共7.81億元。
2012年6月,融創和綠城合資成立上海融綠平臺,註冊資金20億元。
據南方周末網早前介紹,2012年,綠城資金鏈高度緊張,以33.6億元出售上海、蘇州、無錫等6個城市9個項目中50%的權益換得融創支援。融創和綠城宣布組建合作平臺融綠公司,各以10億元現金持有融綠公司50%股權。
到2014年,融綠累計銷售額達到174.8億元,超過萬科、綠地成為上海的住宅銷售冠軍。
但時隨著雙方感情破裂,宋衛平重回綠城,融創退出以來,融綠平臺就成了爭奪的焦點。早前有媒體報道,融創董事長孫宏斌之所以願意讓宋衛平重掌綠城,便是以融綠平臺為條件。
億翰中國董事長陳嘯天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對於融創而言,之前其在融綠平臺投入了很多心血,不僅獲得了團隊,也獲得了一部分項目資源。融綠平臺此前的諸多項目未來屬於融創,對融創的品牌在上海的落地非常有利。
新城控股總裁歐陽捷表示,從公告來看,綠城獲得了更多的現實利益,它通過黃浦灣留在了上海,因為黃浦灣品牌效應非常強,而杭州和北京幾個項目,也保證了綠城不會失去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