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87點 美元受避險情緒影響回調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906,較上日的6.8993調升87點。上日官方收盤報6.8915,夜盤收盤報6.8835。

外匯交易中心周三最新公布,3月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上月末貶值0.97%;參考BIS貨幣籃子、SDR貨幣籃子指數較上月末分別貶值1.11%和貶值0.79%。 

美元指數方面,周三亞市場早盤美元兌日圓周三亞洲時段重新獲得一些牽引,但在朝鮮(北韓)發射一枚彈道導彈後依然承壓。朝鮮在中美兩國領導人即將召開峰會之際發射導彈,增強了市場對避險貨幣日圓的需求。每當地緣政治緊張或者冒險意願升溫時,日圓通常會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278

美三大股指微幅高開 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擔憂情緒降溫

4月17日消息,今日晚間美股開盤,標普500指數高開5.39點,漲幅0.23%,報2334.34點。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高開54.82點,漲幅0.27%,報20508.07點。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高開16.47點,漲幅0.28%,報5821.62點。

消息面上,美國副總統彭斯訪問韓國非軍事區時稱,這些年是一個“忍耐的階段”,但對朝鮮的“戰略性忍耐時代”已結束,以此來表達對朝鮮自行放棄核武器和導彈研發的願望失去耐心。他表示,華盛頓方面希望通過談判,以和平方式取得半島局勢安全,但需重申,“針對朝鮮會考慮所有的選項”。

美國總統特朗普預計將提名凱雷集團常務董事誇爾斯擔任美聯儲負責監管的副主席。

美聯儲正加緊制定如何在未來幾年縮減證券持倉的細節。縮減進程可能於今年開始。原因有幾個:首先,經濟有所改善,減少了通過持有龐大規模債券提供支持的必要性。龐大的債券組合已成為一個政治包袱,國會對此已有非議。此外,現在開始該進程可緩解2018年有可能上臺的美聯儲新主席所面臨的壓力;屆時現任主席耶倫的任期將屆滿。最後,官員們希望具有在發生危機時在必要情況下重新擴大債券持有規模的空間。

公司消息方面,攜程旅行網(CTRP)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年度報告,攜程最大股東百度、以及攜程高管梁建章等均大幅增持攜程股票。本輪增持完成後,百度持股比例為20.1%,仍為攜程最大股東。

螞蟻金服宣布上調並購速匯金(MoneyGram)的報價至每股18美元,較螞蟻金服首次提出的報價提升36%。目前,這一出價已經被速匯金董事會全票通過。速匯金盤前漲超8%。

據知情人士稱,中國安邦保險集團準備放棄以16億美元收購美國年金與人壽保險商信保人壽公司(Fidelity & Guaranty Life)的交易,因為未能獲得所有必要的監管批準。

蘋果已經獲批在美國加州公共道路上測試其自動駕駛技術。這是蘋果首次獲得相關批準。

由於基金大佬Bill Ackman為億滋國際大股東之一(持股超過5%),卡夫亨氏已不再準備向億滋國際提出收購要約。

IG Metall工會代表Patrick Georg稱,由於薪酬未談攏,特斯拉去年收購的德國自動化技術公司Grohmann Engineering正面臨工人的罷工威脅。Grohmann對定於7月份開始的特斯拉Model 3轎車生產十分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30

股市下跌眾生相:機構多數虧損 散戶情緒分化

近一個月,A股市場跌跌不休,其中滬指連跌四周,並於5月11日創出7個多月來新低,其他各大指數也基本上抹平了年內漲幅。4月14日~5月11日期間,滬指累計下跌6.55%,創業板指則跌逾7%;如此跌勢之下,同期有逾8成股票處於下跌狀態,且有逾千只個股跌破2016年1月份股市危機時的股價(複權後)。

如此情勢之下,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炒股成績都普遍“不好看”。在4月份之前多數私募機構收益率都還不錯,但是一個月後卻將局勢扭轉,虧損成為主流。多數個人投資者的情緒更是跌落至谷底,虧損在30%~40%的人並不在少數,不過也有部分散戶因為買準上漲股票、提前空倉而躲過了一劫。

對於後市行情,有機構投資者認為,機構性機會可能會集中在下半年,但也可能需要觀察再看;也有機構人士認為,今年主要是個股行情,重點關註質地好的個股。散戶則有些將希望寄托於跌幅較大的中小創業板個股,但有些散戶則更關註技術指標。

機構多數虧損

“4月份之前,多數私募機構的收益率都還不錯,但是這輪下跌之後,部分私募機構的收益則由盈轉虧。”一位深圳的私募高管表示。

今年1月3日至4月13日,上證綜指整體處於上漲態勢,漲幅為5.55%,但是4月14日之後的近一個月時間,上證綜指便累計跌幅達6.55%,將此前的漲幅抹平之後,還跌1%左右。

在多方業內人士看來,貨幣政策偏緊、監管趨嚴等大環境的變化,對市場短期資金面影響比較大。“4月中以來市場的下跌是倒春寒,不是冬天,誘因是金融監管使得資金面階段性緊張。”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也在近期的報告中如是稱。

一位北京的資深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過這輪下跌行情,私募機構可能整體處於一個盈虧之間的收益水平,持有價值股的機構情況會相對好些,持有成長股的則可能受到了一些負面影響。

“這輪行情多數私募機構都虧損了,而且跌幅還都不小,因為之前大家的倉位都比較高。”一位華南的私募投資總監透露,其所在的機構在這輪行情中也虧損了10%左右,當前的持股倉位已經降至3~5成,控制在能接受的範圍。

上述投資總監表示,在這波下跌行情中,對消費類的個股進行了加倉,但對跌幅比較大的TMT(科技、傳媒、通信)行業個股則進行了減倉。其稱,所研究的個股是彈性稍大些的,各類股票均有所配置。

對於虧損10%左右的壓力,上述投資總監則表示,還可以接受,目前持股就基本面保持不動,等待市場好起來再看。

相較而言,一直秉承優質股投資的上述私募高管則表示,其所在機構近一個月的股票組合和凈值均沒有太大的變化,跌幅不超過2%,因為主要持有的業績比較紮實、成長性較好的個股。而該機構在此輪行情之後跌幅較小的秘訣還在於,在今年4月初之時,此輪下跌行情之前,便對倉位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6~7成降低至4~5成,從而減少了部分損失,而被減倉的股票則是前期漲幅較大的個股。

上述私募高管表示,其所在機構一直以來的選股策略是選擇基本面比較好的個股,持倉時間則是看性價比,漲多了就換性價比較高的其他優質股。

對於後市行情,“不好預測,因為現在形勢比較複雜,短期來看,監管不會放松,貨幣政策也不會轉向,市場可能不會逆轉,只能看後面能否挖掘個股機會,因為這次有些個股遭遇錯殺。”上述投資總監認為,現在預測後市趨勢有點早,可能要過了二季度再看。

上述基金經理也表示,一直對今年的市場前期比較謹慎,結構性機會應該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市場出現系統系風險概率不大,要隨著經濟的脈搏尋找投資機會,更多的是要基於政策改革去做投資。

而目前也有多數市場觀點認為,中小創業板個股目前已經跌出了一定的機會,可以適機抄底。“成長股跌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考慮未來在一些比較穩定的行業中去找機會。”上述基金經理稱。但在上述投資總監看來,確實很多中小創業板股票現在不貴,但大家信心還是不足,暫時還不敢動手買入。

“今年其實都是個股行情,所以對看指數、選擇行業沒啥影響,主要看個股質地怎樣,基本面確實好、估值合理就可以買。”上述私募高管則更看重的是個股的質地情況。

散戶悲喜不一

“股票不好做”、“沒啥感覺,沒怎麽虧錢”、“提前離場了”。對於近一個月的股市持續下跌,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多位個人投資者則道出了不同的境遇。

“最近股票不好做,虧了10 %。”2005年開始入市的老鄭在股海中也已在股海摸爬滾打10年左右,資金體量在2000萬元左右,一直將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即便是2015年的兩度股市危機都提前清倉躲過,但是近一個月來,老鄭的倉位多數時候都保持在七成這一較高水平,到5月10日才開始減了兩成倉位,目前倉位在五成左右。

老鄭炒股風格是“短平快”,結合技術面進行題材跟蹤。“最近題材股也不行了,只有雄安概念股和次新股還可以做做,但是波動也大,搞不好也虧得很大。”老鄭嘆氣道。

相較此前只要看到股市有較大跌幅便清倉撤離,這次老鄭卻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倉位。對此,老鄭表示,還是比較看好後市,很多股,已經跌出投資價值,“我還是看好超跌中小創的,彈性也比較好”。目前其手上持股也主要是跌幅較多的中小創個股。

與老鄭一樣,大多數個人投資者近期的情緒都處於低谷狀態,且浮虧幅度在30%~40%的投資者並不在少數,目前正對手中的持股如何操作、後市行情處於焦慮和惶恐狀態。

但也有部分個人投資者目前的處境則相對較好。“其實,沒啥感覺,都沒怎麽虧錢。”大魏(化名)表示,對A股的此輪下跌行情沒有特別強烈的感覺,空倉了一段時間,然後買了些保險股,而保險股在近期走出了一波“一枝獨秀”的行情。

大魏表示,5月11日加倉了一些創業板個股,但不是因為看好創業板個股跌出了機會,“現在的邏輯是追漲,抄底風險太大,急跌可以搞一把”。其解釋這次的選股條件時稱,選出了最近三年扣非後凈利潤增幅均大於10%的,一季度增幅10%的創業板個股,然後選擇最近股價持穩的股票。

“今年之所以能活下來,因為玩得是滿倉一夜情,超兩天就砍。”李波(化名)表示,這樣操作是因為市場切換太快。李波所持有的股票均是長期跟蹤,若發現有放量的現象則買一點,次日則不管是浮盈還是被套均拋掉。

5月11日,李波賣出最後的持倉股票,今年整體盈利40%。其表示,11日清倉是因為對股市行情有些害怕了,“很多票都是一字無量跌停,怕這種票,這跟技術沒關系”。

而相較近一個月持有股票者心里總有些擔驚受怕,徐樂(化名)則顯得一身輕松,其在4月11日之時便清空所持有股票,然後在後續短線操作了一些雄安概念股,且在最近買入了部分上市公司股東增持的股票,也是短線操作,整體已有小賺。

徐樂在之所以清倉撤離,是因為當時判斷股價將要下跌,主要憑借的是盤久必跌、GDP預計下半年會回落、技術指標背離、月線突破20日均線要回踩等方面的因素。對於後市,其表示,5月11日反彈量能仍太小,後市看能否回到3093點年線位置附近,這可能決定下半年的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700

人工智能已悄悄掌握民眾情緒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555

(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8月1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民眾情緒》)

人工智能運算法則能夠對大量的社交媒體數據進行篩選。

每年數十億用戶借助社交媒體發布數以千億計的微博和帖子,社交媒體為社會科學帶來了大數據。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認識到:社交媒體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利用人工智能來查清大眾溝通的意義。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塞利格曼和二十多位心理學家、醫生和計算機科學家投身於世界福祉項目,利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從大量數據中進行篩選,來判斷公眾的情緒和身體健康狀況。

從傳統上來講,這些都是利用調查來進行的。然而,塞利格曼說:“社交媒體數據並不引人矚目,非常廉價,而且得到的數據在數量級上要大得多。”社交媒體上的數據也是淩亂的,但是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一個高效的方法,來揭示其中的模式。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塞利格曼及同事審視了29,000名用戶在臉譜網上更新的內容,此前這些用戶對於是否患有抑郁癥進行了自我評估。研究人員利用其中28,000名用戶的數據資料,通過機器學習運算法則,發現他們更新內容中的用詞和抑郁程度存在關聯。然後,僅僅根據更新的內容,這種運算法則就可以成功地判定其余用戶患有抑郁癥了。

在另外一項研究中,研究小組通過分析1.48億篇微博,預測出縣級心臟病患者的死亡率。結果證明,跟憤怒和消極關系有關的話語成為危險因素。與根據吸煙、糖尿病等10個主要的危險因素所進行的預測相比,通過社交媒體進行的預測跟實際死亡率更加接近。研究人員還利用社交媒體來預測人的性格、收入和政治思想意識,來研究醫院護理、神秘經歷和刻板印象等情況。通過推特網的數據,研究人員甚至創建了一張地圖,用不同的顏色描繪了美國每個縣居民的幸福感、抑郁度、信任度和五種人格特質。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社會心理學家詹姆斯·賓巴克(James Pennebaker)說:“在語言分析與心理學的聯系方面,正在發生一場革命。”賓巴克註重的不是內容,而是風格。例如,他發現:可以根據大學招生考試的文章中所使用的功能詞來預測成績。冠詞和介詞的使用說明考生具有分析思維能力,可以預測其成績會較高;代詞和副詞的使用表示考生具備敘事思維能力,可以預測其成績會較低。此外,賓巴克發現的證據表明:1728年的劇本《將錯就錯》(Double Falsehood)中的大部分內容可能是由威廉·莎士比亞撰寫的,根據認知複雜性和罕見詞等因素,機器學習運算法則認定該劇本與莎士比亞的其他作品一致。賓巴克稱:“現在,我們可以分析一個人曾經撰寫過的、發布過的所有內容,並且逐漸地也可以對你和他人的談話方式進行分析。結果就是,我們可以越來越詳細地描繪大家到底都是什麽樣的人了。”

胡德良譯自美國《科學》雜誌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78

利空因素擾動市場情緒,四大私募給出這些建議

在經歷2天的反彈後,A股昨日(4月26日)全面下挫,板塊全數收跌。市場關註的格力電器(000651.SZ)昨日大跌近9%,伊利股份(600887.SH)今日上午開盤跌停。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麽變化?

朱雀投資李華輪分析認為,消息面利空因素是市場產生較大幅度波動的主要原因:一是10年美債收益率破3,導致美股再度出現較大回調;市場擔憂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前景會受到利率過快上升影響,以及短期風險偏好調整會對國內股市產生連帶影響。

二是中美貿易戰再度發酵,中興事件後,傳來華為也被美國司法部就是否違反與伊朗有關的制裁規定展開調查相關消息,投資者普遍擔憂中方可能針對蘋果等美企做直接的反制措施,蘋果產業鏈也表現不佳。

三是格力電器2018年取消分紅的公告受到市場的廣泛關註,導致偏防禦的白馬藍籌今天普遍下跌。近期持續“抄底”的北向資金也有分化,滬股通仍有1.6億的小幅凈流入,但深股通出現了32億元的大幅凈流出。此外,臨近月底及小長假,市場對資金面有些擔憂,市場對降準的解讀也存在分歧。

不過,部分專業投資者仍對市場中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星石投資江暉指出,前述事件目前仍屬於情緒面沖擊,對A股市場基本面暫未造成影響。

他認為,一是參考歷次貿易摩擦經驗,最終都是回歸談判桌解決;中興、華為等事件對美沖擊遠大於對中國的傷害,蘋果三個交易日內市值蒸發639億美元就是最好例證。

二是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的分紅要理性看待,不分紅也並不代表不是好股票;格力電器取消分紅也主要出於企業投資考慮,並非出於企業對經濟的悲觀預期;其2017年年度報告和26日晚給深交所的回函明確表示,不分紅的理由是,公司正在規劃和實施一批重點投資項目,同時,充分考慮投資者訴求,將進行2018年度中期分紅。三是美債收益率破33%確實使得中美利差收窄,但在人民幣升值通道上尚無資本外逃擔憂。

江暉認為,反觀我國經濟基本面,依舊堅挺。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消費穩健增長、進出口增速保持平穩、地產投資不弱,同時生產、投資結構繼續優化,企業盈利情況保持良好,大型企業表現更佳。近期政策動向也表明,決策層的工作中心從“調結構“變化為”調結構+擴內需“,實體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將獲得更多支持。因此,建議投資者理性看待。

敦和資管張誌洲、朱雀投資李華輪對江暉上述觀點也表示認同。張誌洲認為,短期內市場風險偏好確實有所下降;但從中長期來看,隨著國內去杠桿的完成和供給側改革的完善,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上升,上市公司盈利質量持續提高,A股長期慢牛行情可期。

李華輪認為,雖然短期內不排除市場波動進一步加大,但從估值上看,目前A股藍籌股的估值已經回到2016年初市場較為悲觀時的水平,而部分中小市值個股的估值則比當時更低,市場整體不存在明顯高估;一季度數據及當前觀測到的高頻信號表明經濟增長韌性仍在,政策靈活性也為潛在的下行風險提供保護。總體而言,當前市場為自下而上的價值型投資機構提供了較好的選股環境,建議淡化擇時、註重選股。

投資機會方面,富善投資林成棟認為,以傳統產業主導的板塊恐難以形成趨勢性投資機會,而中國本土的科技創新行業將迎來豐富的投資機會。

他認為,一是經歷了供給側改革洗禮的傳統產業確保了宏觀經濟的穩健性,為創新轉型提供良好大環境。二是最近的貿易摩擦凸顯出工業技術獨立自主的重要性,中國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矛盾就是工業技術升級以完成現代化工業立國。當下是創新行情上升途中一次釋放獲利盤的調整,是非常好的鞏固機會,因此看好今年股市均衡投資機會,尤其是創業板龍頭股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189

施慧雅:市場情緒製造機會

1 : GS(14)@2011-12-15 21:58:4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201/News/ek2_ek2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28

貸評山下:悲觀情緒變升市催化劑

1 : GS(14)@2012-02-15 00:00:0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670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745

富事通:大陸城市人排外情緒

1 : GS(14)@2012-07-24 12:44:55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6%E6%83%85%E7%B7%92
過去周末,上海有個經濟研討會。上一次交流已是近十年前。早兩年被邀請去世博,但冇乜機會同當地人交流,所以今次都算係一次發現之旅。
會議地點屬於蘇州,距離上海市CBD(佢哋真係好鍾意呢個概念)差唔多一個鐘頭車程。搞手話,去蘇州搞,因為上海市政府太麻煩。其實,去蘇州都有好處,可順便睇吓大城市外嘅經濟狀況。剛好會場嘅對面,就係一個樓盤銷售處,附近亦都有唔少新樓。閒談之間,當地人話貴都要買,因為怕之後更加貴。佢哋覺得,之前係外來人搶貴樓價。
大城市,好似上海同北京,一直都抗拒外來人,但近年排外情緒都非常嚴重。事實上,大陸過去廿年來,雖然冇改革戶籍制度,但好多人外出打工,其實對經濟增長貢獻好大。本來有大城市戶籍嘅居民,福利越來越好;不過越係高層管理職位,就越多外來人;而且外來人,稅就有份交,福利就冇得享受。根據朋友所描述,上海、北京同香港,本土人嘅情緒,基本上差唔多。
我最大疑問係:人口流動性減弱,對大陸未來經濟發展究竟有幾大影響呢?
李兆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29

股樓齊鳴:恐慌情緒 形成搶樓

1 : GS(14)@2012-09-22 15:48:3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22/18021874
美國推出無限印鈔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令市場譁然,近日更聽到更多身邊友人說擔心銀紙貶值,要入市買樓,可見人們已呈現恐慌性情緒,樓價高企亦在所不惜。
自住或長揸可買樓
顯然,在QE3之下,銀紙陸續有來,通脹預期再升,令樓市形成易升難跌的局面,相信在短期內,樓市仍會上升,既然如此,我們是否應參與搶樓遊戲呢?
以筆者的意見,若然你是自住或計劃持有單位10年以上,你仍然可以買樓,10年後的樓價有頗大機會高於今日,但你要有心理準備,這10年的持貨期間,可能會有段時間感到不快樂,因為樓市在未來數年必有起伏,隨時出現賬面損失。
近日股市一片樂觀情緒,市場傾向中央會放水,但這種氣氛又豈能維持?經濟基本因素根本未有改善,股市隨時倒頭回落,可能未到年尾已經打回原形。在此情況下,若純粹以投資角度買樓,奉勸各位忍忍手,如今樓市並不健康,雖說易升難跌,但風險亦高。
在QE3公佈後,金管局隨即實施主要針對第二套房按揭的措施,動作算快,可惜疲弱無力,作用有限,無助減低市場對物業的強烈需求。筆者早前已指出,要遏抑樓價過熱,除了增加供應,亦要同時遏抑需求,可在稅務、按揭上多作工夫,例如延長甚至提高額外印花稅,都可以減低買家對物業的熱切追求。金管局雖已收緊第二套房按揭,但需求仍然非常強勁,政府有必要做得更多,以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
張一鳴
2 : 龍生(798)@2012-09-23 01:03:59

升得咁勁其中一個原因就係ssd

再加強佢, 即係升得再勁的, 究竟呢條友知唔知自己講緊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580

股樓齊鳴:買賣樓宇能掀動情緒

1 : GS(14)@2012-10-27 14:42:3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27/18049767
一個物業,不再單純地是人們的需要或投資,它漸漸影響了大家的心態,作出無法理解的決定,然後又為了這些決定懊惱、不安。
筆者有一位朋友,坐擁大筆現金,但因為銀行冇息可收,他購入多達20至30個物業作收租,以免金錢在銀行呆著不動,任由通脹蠶食。買樓是否現時最佳投資選擇?大部份人心底的答案都是「不」,但人們還是身不由己地把金錢投放在物業市場,似乎只有磚頭才能令心情踏實一點。
另一位朋友,他剛剛把物業賣掉,原因是在QE3之後,樓價再升,升到了他心目中的價位,可以「止賺」,於是他就賣樓了。然而賣樓後,他忐忑不安,太太更加因而失眠,甚至夜半哭起來!結果,賣樓後的第四天,他連忙再次買樓了……
畸型樓市 苦了平民
上述個案的主人翁,都是勤懇工作的一群,只想令辛苦打拚得來的財富,得到合理的保本增值,但畸型的樓市現象,令他們本來冷靜、穩健的投資心態都出現變化,明明樓價偏貴、政府不斷出招,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他們仍然繼續「追樓」,而沒有細想是否最好的投資,只因現時的亂象,已使人產生恐慌心理——不是恐慌性拋售,而是恐慌性買樓!
現時樓市已經極不健康,既一環扣一環地掀動升勢,影響民生,還令人們的投資決定變得不理性。港府官員雖然經常出口術,苦口婆心勸市民小心,可惜越講就越升,本來想令市場冷靜下,偏偏卻火上加油,政府要做的,還是遠遠不夠。
張一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