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海濱南岸幾多撻定今揭盅 李華華

2008-12-29  AppleDaily


 

一 場金融海嘯,令由居屋改裝成豪宅嘅紅磡海濱南岸,變成炒家葬身之地,呢個盤一直被視為撻定高危盤,形勢係咪咁惡劣,今日就知。聽經紀話,去年底以建築期付 款嘅買家,收樓限期已到,今日開始收樓,要唔要件貨,今日要做決定。但有經紀話,由於屋苑樓價已暴跌兩三成,用公司名買,畀咗兩成定金嘅炒家,已預咗唔要 件貨,當輸咗筆首期。

用私人名嘅雖然未必敢撻,驚發展商追差價,但樓價跌咗咁多,上唔上到會都成問題。有人話,今次收樓將引發數以百計嘅撻定個案,究竟有 幾多人收樓或撻定了事,之前都係估估吓,但今日之後就會清晰啲。樓盤爆發撻定潮,發展商都好驚,因為佢哋都唔希望將上年賣過嘅單位,今年要再賣多一次。華 華聽聞,發展商近月頻頻接觸呢批業主,問佢哋上會有冇問題,有嘅話,發展商都想幫得就幫。個市雖然差,但都唔係人人要撻定,亦有人提早上會。發展商之前 講,呢批未上會嘅950伙採用建築期付款單位,已有250伙提前收樓,即係仲有近700伙有待收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906

菜心一斤幾多錢?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063

巴黎:

16,7年前,巴黎首次從泠氣房走到非洲的一間工廠,從數字跳到機器,從此我便愛上聽機器隆隆的聲音,每次如果我覺得自已的數字有 什麼啟示、或沒什麼啟示,我總愛親身走一次工廠,而因為我們公司有數十間外發廠,在走訪過程中,我從它們身上發現很多意料之外的管理學問。其中一個是,例 如某一類產品,雖然我們全資的工廠也很有效率,我們的"成本"總不能與個別的工廠競爭。

其實那個答案很有意思,或者我先給Blog友一個貼士:

"某一類制品,甲工廠的報價便宜於我們的工廠,全是因為甲工廠沒有效率引致",

咁都得?為什麼?!

如果你已知道,證明你聰明,如果不知,我下一次開估,這裡的重點是想Blog友知道,有很多情況,我們是不能由數字單方面明白事情的全面,還要從其它方面證明,數字才能發揮它的真正意義。

如果Blog友希望以後日子好過一點,行價值投資的正道吧!因為在大量的基礎分析的過程中,閣下將會累積寶貴的管理知識,迎戰未來,說不定是另一個蔡東豪,分析優而則管,至於圖表派,做管理層或下文的賓佬是較難有說服力,做另一個看面圖辦色的陳振聰是他們唯一致富之道。







以下是超大的效能數據: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總固定資產值     13580m   12037m     9480m   6906m    5111m   905m
總面積畝 (千)       578          495          364        278        189         156
使用率                76%           70%         75%     87%        80%       72%
每毛畝產出(ton)   4.3            3.9         4.4          4.9         4.9           5.9
每毛畝營業額     10,590      10170      10580    10060    11870      11900

中國綠色:

總固定資產值         2030m    831m        691m      570m     310m
總面積畝 (千)            83            79            64         45          34
使用率                       ?              ?               ?            ?           ?
每毛畝產出(ton)         4.0           4.1           4.3          4.2        5
每毛畝營業額          4960        4550         5120      6620     8530

單從上述的數字顯示,由每毛畝產出看,兩者在閒置農地使用率差不多,雖然中綠並沒有發佈,但是以每嚬的營收,超大是中綠的兩倍,我們不禁問,兩者到底種植物是什麼? 甚至會問類似電影"絕世好賓"劉青雲的一句對白:

              "菜心一斤幾多錢?"

Blog 友來文,問了一個幾年前我曾問的一個問題,超大將幾乎多年全部的盈利投進固定資產的擴張,是真是假?如果單從上述的每毛畝產出量的比較,我們可以肯定地 說,農作物產業,是講求面積,高科技尚沒有在這個事業產生突破。一畝地不可能出現大躍進的年代的神話,要擴大產量就要擴大耕地。

不過從中綠的固定資產值看,比例上,是否中綠可以用較低的開墾士地成本,從而令每畝的固定資產值低於超大喔?

番 看年報,中國綠色2009年大增固定資產,其原因是希望可以穩定租金成本,固此把預付士地租約由原來20年增至30年,單單這延長,總固定資產便由08年 的831m上升至09年2030m,而這並沒有增大相同比例可耕種農地面積。如果看超大的年報,我們發現,超大預繳農地租約,最長的去到50年,而每年從 預繳租約費用,撥出當年部分列作費用只約2%,而中綠是12%或以上。因此這部份剔合超大的固定資產的總值,我們亦可以較肯定,超大在地租方面的成本,較 中綠為低,亦即為何超大的折舊攤分較少的因故。當然有著有不著,因為中綠簽的約不長,付出預付租金較少,以投入(Capital)和產生(ton)計有較 大的優勢。
不過此處的重點是,超大的固定資產的真實性,而答案是顯然的!!

如果單從農作物的收成、盈利率,超大明顯優於中綠,而中綠有另一個加工食品的行業,一直佔重要的比例,近年比重已超過5成,但是我不認為這在分散中綠的風險增強了某種優勢。

結 論,在可見的未來,中綠因為要面對擴充、和地租的上升,它會遇到需要資本的問題,而這方面,會引致中綠的Sales To Fixed Assets下跌,最後是 Profit To Total Assets。我的建議是手持中綠的投資人,除非他不看好農產業,否則他應按兩者現在的帳面值與現水平市值比較,轉到佔優的超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98

出幾多力,即係有幾多料──老細點睇「半斤六兩」(2010/09/26)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5844

之前講過半斤六兩的問題,現在是續篇:

利字當頭—望得遠做得近

人要發奮圖強、擁有卓越的表現, 必然需要一點原動力去加以推動,而無可否認,「錢」確是在工作的推動上佔據着重要的位置。但問題是,大部分未能成功的人,往往只計算眼前的利益,要先得到 回報,才願努力工 作。相反,成功者的想法卻是背道而馳,先努力工作,不計較回報,當贏得了口碑,金錢、尊重與成就也自然會隨之而來。

這樣的說話,或許你會感到莫名其妙,現在,我就跟你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有一位好友,在某大集團工作逾十年,從見習生做起,直至現在當上集團內的總經理,從薪金平平開始,按年遞增。有天,老闆對他說:「我會調派你到一間新上市的公司做CEO,下星期二上班,現在你手頭上的工作,可交給你的副手去處理。」

此事距今已有兩個月,早前我們一起相約晚飯,在這獨自交談的機會下,我就問他:「你為何不向老闆詢問有關的細節、待遇與工作範疇?一個『哦』字,你竟然就披甲上陣,來到這間陌生的新公司。

請問你知不知道你的月薪是多少?你的職權如何?人事部有否跟你提及?你的老闆又有沒有與你商量過?」他面露自信的笑容對我說:「沒有!沒有!沒有!」

我呆了一呆,他續說:「我不擔心老闆會『搵我笨』,原因是過去這十年,我們之間已建立了絕對的信任,而且,我是從不會計較老闆給我多少回報的,只會做好自己的工作,因為相信我若能做出好的表現,老闆自然會論功行賞。

世上每個老闆都一樣,當他給你10元的薪水,自然會期望你做到15元的工作,可是現在有許多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最愚蠢的是,老闆給你10元人工,就只交5蚊貨仔的那種人,他們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賺了,『着數』了!
 


這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偏偏不知道『你精老闆都唔笨』,總是『渣流攤』與偷工減料,遲早也會被人裁!另一種同樣自認精明,實質『戇居』的打工仔,在收取老闆10元薪水後,就只付出10元的工作,不多也不少,無拖也無欠。


如此一買一賣看似沒有問題,但當中卻全無感情可言,這種人在老闆的心目中,其實與前者的偷懶員工無異,老闆心裏會想:『這個人處處斤斤計較,差點要用磅來秤到足,我才不會給予你機會呢!否則他日你成了氣候,反轉豬肚就是屎,我豈不是更笨?』

而我,就是第三種 – 新界牛!老闆給我10元去工作,我不會只做到15元作回報給他,更是盡全力去幹,做到幾多得幾多,直至我能力到了頂點為止!我不相信老闆會虧待我,因為若 他待我不好的話,我還是可以『炒他魷』,到時絕對有『大把』行家與同業會向我伸出友誼之手,那時,我能索取的價錢定必會更高!」

職場有些人自以為很聰明,其實當上了大笨蛋也不知道。所以這個世界,每天也有人在打求職信與不斷轉工,原因是他們不明白職場求生之道就是要吃得 開,不怕蝕底,以及望得遠,做得近;所謂望得遠,不只是望遠兩天或兩、三個月,而是要看整個發展的長線,那才是職場內的成功必殺技!


黃毅力



黃生「枝筆」仍然是以打工仔的角度睇事,佢身為大老闆,當然知道老細應該係點睇。筆者換轉從老細的角度睇呢三個例:

1. 收10元人工,出5蚊貨仔──呢個員工原來只值$5,點解我會出$10請佢呢?買錯野,速速換左佢。

2. 收10元人工,出10元的工作──呢個員工值$10,咁無理由加人工比佢;同埋,有無D值$12可以用$10買黎代替呢?

3. 收10元,工作超出15元──呢個員工唔只值$10,公司有值$20的野,應該要交比佢做,出$18人工,可以炒左兩個共值$15的員工)

員 工在老細眼中,係factor of production的其中一種,佢地係唔會理會員工出盡全力與否,佢地見到$5功課,呢個人就只值$5,而應該用$4.5或以下黎請。所以初出來打工, 應該要出盡全力,現任老細同其他有眼見的人自會衡量,所以有d人係唔需要見工的,一轉工就轉左去供應商或者客戶度,因為老練的老細往往知道,幾精心設計的 招募測試,都不及親眼見。

作為打工仔,我們需要知道兩樣野:其一是你應該要盡力同時比人見(人地見唔到就盡力都無用);其二,既然良禽可以擇木而棲,今日出幾多糧唔係最重要,而是你有無本事嚮條街度搵到更好的工作同待遇。

讀書進修唔係唔好,但市面上太多學店,佢地可以比張沙紙你,但並不一定能增加你的工作能力及市場價值。例如所謂MBA,有幾多個老細,真係會因為呢三個字母而升值加人工?工作上有太多的秘密,係無得學的。

其實打工一如sell野,有心sell的當然就盡sell,不單要賣晒所有優點,而且要比盡量多人睇到,最好梗係有人爭喇!周大仙在發達指南有講:「16.5真正的終極資產:你本人」(P.2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7

中藥飲片GMP 幾多困惑惹人愁 金楓海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2e3p7.html

 

從中藥飲片GMP的困境中,我們可以發現困難主要來自於飲片生產生產品種多、批生產量小、批號多,導致成本高企,小企業無法承受。但反過來想,這也正好說明中藥飲片規模化生產的必要性。只有大企業,才能真正為市場提供令人放心的飲片。

    康美藥業作為國內最大的飲片生產商,市場份額也不過2%,未來發展空間無可限量。

 

    中藥飲片生產不同於化學藥和中成藥的生產,有其獨特性,GMP如何開展,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話題。日前,中藥飲片企業代表和管理者就新版GMP的實施進行探討,提出了飲片傳統炮製加工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飲片與成藥管理應有異

  中藥飲片是中藥產業三大支柱產業中最薄弱的環節。對於原本管理最薄弱的飲片企業來說,怎樣管理才更符合中國特色的飲片生產實際情況,值得管理者去多探索、多研究。

  目前,中藥飲片生產有一個不同於化學藥、中成藥製劑生產的特點,就是藥品企業一般只生產幾個品種、幾十個品種,而飲片企業一般要生產三四百至五六百個 品種,生產品種多、批生產量小、批號多,同時,大多數企業質檢儀器設備少。因而讓企業困惑的是,對上市品種持續穩定性考察,要在有效期內每年按照全項檢驗 內容對每個品種檢驗一次,幾百個品種做持續穩定性考察,這對飲片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作量,很難完成。生產品種和批號過多,也讓質量回顧分析陷入艱 難。

  上海康橋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王豔春認為,飲片企業的產品涉及生產管理、質量管理、銷售流通三個方面,可能按照生產管理、質量管理、銷售流通三方面的關鍵 控制點,進行風險評估,提出控制措施,會比較適合飲片生產的實際。她提出,飲片相對於化學藥、中成藥,外觀變化是一個比較靈敏的指標,很大程度也能夠反映 質量的變化,如果穩定性考察的內容可以相對簡單些,產品質量回顧分析按照大類遴選一些常用品種進行回顧分析,或許更符合飲片的自身特色。

  極不平衡的檢驗投入產出比

  藥品生產實行全過程管理,新版GMP要求飲片生產從原料開始就進行控制,對成品做到批批全檢,這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卻反映,檢驗問題是他們執行新版GMP面臨的最大難題——

  一是檢測工作量極大增加,企業感到很難完成。

  天津市中藥飲片廠有限公司質量部曹麗娟告訴記者,為了保證購買到合格的原料,每個品種按照GMP的質量管理要求最少要檢測3次。現在按照2010版藥 典檢測項目規定,需測含量的飲片品種(包括液相、氣相、標準曲線等)是409個,新增了347個品種;需測浸出物的品種305個,新增了298個品種。

  由於飲片生產品種多、批量小、批號多,檢測的工作量相當巨大。企業普遍感到完全按照2010版藥典規定的項目全檢十分困難,不論從檢驗的時間、檢驗的 費用上都是很難做到的。「一個藥廠如能做幾百種藥的檢驗,無疑是一個藥檢所了,難度太大,這是一個普遍問題。」有專家指出。

  二是企業普遍感到,質檢儀器設備要求高,儀器投入成本太大,難以承受。

  廣州致信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質量部黃昌傑表示,2010年版藥典規定的幾種檢測如含量測定(液相、氣相)、蛋白質電泳、液質聯用、農藥殘留、重金屬檢測 等,需要企業大量購進相關檢測儀器,其中要求做含量測定的中藥飲片要用到液相或者氣相的就達314個品種,其中氣相品種15個。

  「液質含量測定、DNA檢測、黃曲黴素測定,因檢測品種少,儀器使用率低且設備價格昂貴,飲片生產企業難以配備。同時,飲片生產企業目前也不具備相關的檢驗技術和檢驗人員。」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云表示。

  據記者瞭解,企業要滿足2010版藥典的要求,不僅要配備液相、氣相檢測儀器,還要有原子吸收、薄層掃瞄儀、質譜儀等等,這樣的儀器每台至少都要幾十 萬元,而這樣大量的檢測量往往不是一台儀器就能解決的。如果嚴格按照中藥飲片GMP的要求進行質量管理,按照2010版藥典質量要求進行檢測,對於大多缺 乏現代化檢測儀器的飲片企業來說,面臨的是檢驗成本增加、投入與產出極不平衡的現實。

  飲片標準制定不甚合理

  2010版藥典規定,如藥典無飲片標準項的,此類飲片應與藥材標準相同。企業代表反映,經過浸、潤、切、乾燥後,伴隨著有效成分的流失,浸出物及含量會降低,因此,藥材標準並不適宜飲片。

  上海康橋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統計了2009年及2010年生何首烏和制何首烏中何首烏苷含量測定結果,結果顯示,生何首烏飲片的何首烏苷平均損失率為30.5%,制何首烏飲片的何首烏苷平均損失率為68.3%。

  另一個現實問題是,按照藥典的質量標準,一些藥材品種在市場上始終找不到合格品,無法進貨。如天麻浸出物限度規定為不得少於10%,迄今上海多家飲片企業所做天麻均達不到限度,但相應批次的天麻素含量及其他項目均符合規定。

  曹麗娟說,有的品種按照中藥材項下檢測不合格,但經過加工炮製後是可以合格的。比如鱉甲,原料可能達不到要求的浸出物不少於5%,但砂燙醋淬後浸出物 就達到合格了,如按標準就不能進貨。浙江中醫藥大學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反映,藥材首烏藤多批檢測結果含量只能達到標準規定的1/10。還有的品種出現原藥材 檢驗含量合格,在加工成飲片後檢驗出現不合格的情況。

  「標準制定不能遷就市場,但也不能背離市場,否則將無藥可用。」企業認為,這直接影響了GMP的實施。

  實施GMP需多方努力

  如何推進飲片GMP實施,也是管理者關注的。無論企業界、還是管理部門,對中藥飲片GMP有共識,也有差異。

  對於飲片檢驗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監司生產處郭清伍處長與企業的看法不同,中藥飲片必須檢驗,為的是把好基本藥物生產質量關。「不檢驗導致假劣飲片滿天飛,市場混亂,政府無法監管。只有企業把好關,政府才敢於去監管市場。否則,市場永遠是亂的。」

  對於生產的品種太多,根本沒法按要求逐批檢驗的問題,郭清伍認為「就是一個量和品種的問題。」只有每個企業儘量生產的品種少,量大了,實行產品配送, 才能解決現在批量少、批數多的問題。這個想法企業並不是沒想到,北京飲片企業就曾試圖嘗試,就是每家企業分別生產幾十個品種,合力保證生產供應。但終因利 益問題,分工生產沒能實現。

  理想與現實有時也是矛盾的。目前的矛盾是,飲片企業生產品種多的現狀與醫療機構普遍要求企業全品種供應不無關係,企業若想供應醫院用藥,就至少需要生產400個中藥飲片品種,否則將無法被醫療機構選用。

  看來,要解決飲片生產的問題,不光是飲片企業自己的事。這還需要政府的協調、企業、醫療機構的共同努力。

  在研討中,郭清伍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就剩下30家飲片廠,供應問題我都不擔心。如果一個企業控制1~2個品種的資源,就可以控制市場,保證市場供應平穩。」可以得看出,政府的規範就是要飲片企業重新洗牌,從而推進中藥飲片的規範化、規模化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5

政府債券2015 (#4214) 首日升幅應為幾多?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BLOG

http://blog.yahoo.com/_72WIFHLVKF2G7BULLLTKWEWV6Y/articles/626409/index
政府債券2015首日升幅應為大概5.52%,假設是投資者給予政府債券2014的溢價和政府債券2015一樣

政府債券2014的理論價為:2.61 * ( 1 - ( 55 / 180 ) ) + 100 = 101.81
2.61 是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香港CPI的平均值的一半,因其每半年派息一次 (5月份的尚未公佈)
55 是距離下次派息的日子,以今日起計
180 是半年,因其每半年派息一次

市場現價為105.7,即市場給予其溢價 105.7 - 101.81 = 3.89
此溢價會隨著接近到期日而消失,因最後投資者只能取回其面值的100%

因此,政府債券2015的溢價應該為 3.89 / 783 * 1112 = 5.52
783 是政府債券2014距離到期的日子
1112 是政府債券2015距離到期的日子
當然有人認為計此溢價應該用自然對數(natural log)比較恰當,但小弟才疏學淺,已經忘記了如此繁複的數學,請見諒

結論是政府債券2015首日升幅應為大概5.52%
如有計錯,望指正


 

CPI

Jun-11

5.6

Jul-11

7.9

Aug-11

5.7

Sep-11

5.8

Oct-11

5.8

Nov-11

5.7

Dec-11

5.7

Jan-12

6.1

Feb-12

4.7

Mar-12

4.9

Apr-12

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15

長江實業(0001)及和記黃埔(0013)分拆酒店可以賺幾多錢? (1)

2012年10月12日,長江實業(1)及和記黃埔(13)宣佈分拆酒店商業信託Horizon Hospitality (Holdings)上市,該酒店信託包括4間酒店,即紅磡的海韻軒海景酒店及旁邊的海灣軒海景酒店、馬鞍山的海澄軒海景酒店及葵涌的雍澄軒酒店:



海韻軒酒店 (圖片來源: Panoramio)



海灣軒酒店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海澄軒海景酒店 (圖片來源: Google Map)



雍澄軒附近一景
(圖最高一座是隔鄰的雍雅軒,最初為同一地段的地產項目,會所也是共用。)
(圖片來源: Google Map)


至於這4個物業的資料如下:


根據資料,至於今次集資額是5至8億美元(39億至62.4億元),以出售70%權益及最高集資額45%的借貸比率計,這批物業的價值大約137億至162億元,那究竟他們大約賺多少錢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下篇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56

長江實業(0001)及和記黃埔(0013)分拆服務式住宅可以賺幾多錢? (2)

上篇在此,今篇再續

前文已提及這些地的購地時間,但其實那些地是如何來的? 現在我們談談吧。

(1) 土地取得價格
1. 海澄軒

說起海澄軒,如果是30歲以上的網友應該有留意過長實當年以1.2億,即每呎約200元超低價投得酒店地的新聞。當初該塊地皮最初是用以興建住宅,另以荃灣及圓洲角地皮選定發展酒店的,但因圓洲角地皮更適合興建公屋,故改為酒店用途,後來荃灣地亦因旅遊業不景被取消,至現時還未發展,故只剩下馬鞍山土地作投標,後來建築處官員多次欲阻撓投標,但不成功。

根據審計處的推算,該項目的發展價值約18億,地價餘值約7.64億,導致公帑流失逾6.44億元。但李嘉誠當年稱,該地皮因有溶洞關係,建築費難以估算,他們投標的價值已是最高,獲得的利益只是多於銀行存款矣。據大公報報導稱,這些物業的建築成本大約9億元。

2. 雍澄軒

至於雍澄軒,其實當年就是香島印染(172,後易名長發建業、金榜集團)的漂染廠房,後來上市公司股權出售予禹銘投資(666,現新工投資)。在1997年金王陳發柱的添發慶豐(661,後易名中國資源開發、大冶有色)購入該部分股權,作價5.1億,並以3.5億票據支付。

在購入上市公司後,添發慶豐打算開發該幅土地作酒店及往宅,但後來因金融風暴襲來,因這系公司擴張過度、債台高築,故需折腕求存,於是長江實業(1)取得這公司的土地資產之餘,並一度成為該等公司的大股東。這塊地皮也在2000年10月以1.47億元出售予長江實業,呎價僅180元。

在長江實業購入這些地皮後,亦陸續出售此等公司的股權,其中添發慶豐最終出售予大冶有色,轉營金屬資源開發,至於長發建業的故事,可參考此文。後來,該等地皮在2002年補足3.1億地價,每呎390元,並被發展成住宅雍雅軒及服務式住宅雍軒,前者已於2006年陸續出售並套現,當時呎價約3,000至4,000餘元。

3.
海灣軒及海韻軒
這些地皮是相鄰的紅磡灣新填海地,在2002年政府對外招標,8月及10月作價分別為10.9億及6.55億,每呎土地價格分別為942元及510元。

(2) 建築價格
1. 海澄軒
據大公報報導稱,酒店的建築成本大約8至9億元,為保守計,以9億為標準。

2. 雍澄軒、海雅軒及海韻軒
以近期長江製衣興建每呎成本2,500元及以2012年是2000年代中期建築工程投標價格指數的數字約2倍計算,每呎估計建造價約1,250元。

(3) 套現金額
1. 雍澄軒
以該地塊可建面積約80萬呎,並發水25%,扣除該酒店的面積25.71萬呎計,估計已出售面積約74.29萬呎,以當年出售價平均3,500元計算,套現所得約24.64億元。

2. 出售商業信託的價值
如上文所述,根據資料,至於今次集資額是5至8億美元(39億至62.4億元),以出售70%權益及最高集資額45%的借貸比率計,這批物業的價值大約137億至162億元。

(4) 獲利金額
從下表可見,長江實業及和黃在這個交易可以取得188億,扣除72.46億成本,實際勁賺115.54億元,過未計算服務式住宅過去幾年的利潤,如果扣除該等利潤,以14年投資期計算,每年回報率7.05%,可謂一般。



(5) 總結
從上文可看到,全部物業都是在物業低潮購入,可見眼光準確,今次出售,是否預示物業市場見頂? 

或許今次套現只單純為了投資外國需要,但從長江實業(1)和記黃埔(13)近來陸續出售港口資產、香港零售商場資產及酒店物業資產,以及中國內地資產組成各項商業信託及房產信託於香港及新加坡上市,並把資金投入英國及歐洲地區的資產看來,他可能不太看好中國內地,但他一定是看好歐美地區的穩定資產,雖或許有政治上的原因,但回報是重要了,何況他運用高超的財技,減持超過50%的股權,但仍可保住表決能力,真是高手。

至於他投資歐美的基建項目,均集中於兒子李澤鉅長江基建(1038)及電能實業(6,前香港電燈),而長江實業(1)只應會計要求略作參與,可見現在發展重心是在長江基建,所以未來發展最好應是這家公司。而長江基建的好,亦可為大兒子建立戰功,為未來接班做好準備,李嘉誠的苦心莫過於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82

搵幾多萬先夠洗?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5.html
早陣子,有篇好多人share既文章,提到月入七萬既中產家庭,其實冇乜錢剩。今日,又讀到另一篇文章,提及另一個月入五萬既「中產基層」家庭,生活費高到份糧要月月清。

兩篇文章既內容,其實都好簡單。兩個家庭所列出既「開支」breakdown,其實亦都幾寫實,唔見得有太多誇張既地方。事實上,我其實都相信,「冇乜錢剩」同「月月清」,的確係好多香港中產既真實寫照。

文章既留言,其實比文章既內容更加好睇。讀者既睇法簡單分為兩類:1)認為香港地生活真係好艱難,搵到咁多都要生活成咁,社會有好大問題;2)覺得係文章裡面既主角個人既問題,夾硬要過並非自己所屬真正階層既生活,先至會搞成咁。如果佢地搵咁多都話唔夠洗,搵一萬兩萬既人係咪個個要跳樓?

我諗,(1)同(2)其實都各有一點吧。

莫講話五萬、七萬,搵錢更多但同樣「冇錢剩」既朋友,我都認識好幾個。但到底呢個係「社會問題」,抑或係「個人問題」?

人類係一種好受外界影響既生物。你搵「點樣嘅錢」,就有人會明示暗示話你知,你應該過「點樣嘅生活」。呢樣係一種彌漫響中產圈子裡面既氣氛,而呢種氣氛,卻影響住好多人對生活方式既選擇,與及大大小小各樣既消費決定。你身處這個圈子,那種氣氛所「顯示」出來既消費準則,往往就變成大家所以為既「理性決定」。但實情係,這些理所當然既「理性決定」其實並不理性,佢只係你所屬圈子、階層裡面既一些流行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態度。這些態度同習慣啱唔啱你?其實肯肯定係因人而異的。但身處圈內既人,受住這種強烈既氣氛所影響,有幾多人真係可以清醒過來,真正理性地去權衡自己所需?都仲未計,當你既選擇偏離了圈子裡面大部份人的想法,所需承受既心理壓力。好多時候,清醒代表著離群,話人唔識諗就梗係容易,但當身處局內,要做既話,心理關口其實唔易過。

然而呢啲所謂中產圈子既「氣氛」同「生活態度」,係基於乜嘢準則去形成呢?我其實有點深刻既體會。月入五萬係中產,七萬又係中產,查實月入三、四十萬,嚴格嚟講都係中產。自從財爺那句「我都係中產」之後,中產既range,實在係闊得厲害。問心講,我一直覺得財爺冇講錯的,佢月入三十幾萬,唔通叫佢做富豪?當然係未夠班啦。但一個月入三十萬既中產,同一個月入五萬既中產,消費力其實係有好大差距。我細個果陣時,一個月入五萬同一個月入三十萬既人,應該會係屬於完全唔同背景,完全唔同階層既兩個人。佢地兩個,可能一個係港大畢業,另一個只係讀到初中都唔定。佢地屬於「同一個朋友圈子」既機會,其實並唔高。但今時今日,社會既結構有變,響讀書多少同搵錢多少再扯唔上咩直接關係既世代裡面,搵三萬同搵三十萬既人,分分鐘係一同長大,學歷一模一樣既同學仔。以前係精英有精英玩,普通人有普通人玩既年代,精英既生活標準唔會影響到普通人;但今日,搵錢多既所謂精英,同搵錢唔係特別多既中產,社交圈子可能都係同一個既情況底下,中產在生活態度上所受到既「感染」,自然也跟從前不一樣。

我唔知道,呢個算唔算係社會問題,但在人群之中要保持清醒理性,誠實地接受自己真正身處既階層同境況,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671

你可以輸幾多? 蔡東豪Tony Tsoi

2014-11-20  NM
 
 

 

跟理財顧問開戶口,客戶很可能須填寫一份問卷,目的是評估客戶能承受多少風險。問卷內容開始時包括年齡、學歷、家庭狀況、收入、資產分配等客觀資料,然後進入有趣部分,出現一堆主觀問題,例如大市下跌兩成,客戶會怎樣做?閣下長線投資定義是幾多年?面對這類抽象問題,客戶敷衍作答,問卷得出作用不大的資料,風險評估最後依賴年齡和收入等客觀資料,問卷有做等於無做。

幸好,大部分理財顧問視問卷為指定動作,滿足監管者和公司要求,不會認真對待,不然的話,傷害更大,因為問卷根本不可能評估投資者的風險容限。以風險容限把投資者分類,理論上可為監管者解決很多問題,特別是關於責任。如果有些投資者被評估為「低」風險容限,銀行和券商不准向這些投資者銷售「高」風險產品。問題是,什麼是低,什麼是高,雖然金融機構經歷過一次又一次危機,風險管理經過一次又一次改革,這把尺仍然沒法子弄好,風險評估仍然是一項空泛藝術,距離準確科學仍很遠。評估投資者風險容限似易實難,有兩個原因。一、風險是動態概念。假如投資者用心填一份問卷,這份問卷設計得滴水不漏,兼顧所有關於風險容限的角度,但得出來的評估結果,只在填寫問卷的一日有效。投資者客觀環境可變(家庭成員發生意外),主觀環境也可變(對事態度忽然轉變),最關鍵是市場環境不停在變。以靜止和平面的問卷量度動態和立體的風險容限,填寫問卷注定徒然。除了客觀問題,問卷所有答案都是一樣:It depends。同一個問題,受投資者當時心情、身邊朋友態度、近期樓市氣氛、投資顧問語氣、身體狀況、天氣,前一晚曼聯有否輸波……影響因素一直可數下去。重點是,一個人對風險的看法,視乎環境不停在變,再者,這種變無跡可尋,不需理據,話變就變。二、投資失憶症。投資者大都患上投資失憶症,這種失憶症是選擇性,我們選擇忘記慘痛經驗。很多人都有一句口頭禪:「唔好諗啲衰嘢」,意思是慘痛事情發生後便不要多想,應多想好東西,少想壞東西,人變得開心,這態度很多人之間有共識。當我們努力忘記歷史,歷史果真變成「衰嘢」。但預測未來最有效的工具正是歷史,一個人將來怎樣做跟這個人過去怎樣做有莫大關係。歷史的進程,有一定理據,產生一定必然性,投資者卻刻意忘掉有用資料。

這種失憶症不只忘記,還嘗試改寫歷史。投資者嘗試說服自己,慘痛經驗中,犯的錯不算是錯,只是欠缺幸運,例如遇上千年一遇事件,錯不在自己,因此不用放在心上。不要回想太遠,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各位還記得那幾年的投資表現嗎?我們大都選擇記得自己大步過,但實情是大部分人損失慘重。那時候我們惶恐至六神無主,天似要塌下來,但我們選擇相信我們當時冷靜應對。近年流行一種關於「正能量」的做人態度,鼓勵我們少想一些引發負能量的事情,例如回想慘痛教訓。只想開心事情的確令人暫時開心一點,但面對將來,這態度全無作用。預測投資者怎渡過下一個金融危機,最佳工具是分析投資者怎渡過上一個金融危機,奈何投資者心裡早已重組歷史。投資顧問分析風險,主要關心一個數目:投資者可以輸多少?投資者分析風險,考慮的不是一個數目,而是由一連串情感組成的圖畫,當中包括理性和感性。投資顧問想了解投資者的風險容限,唯一方法是想法子觸摸到這幅圖畫,代入投資者身份探索這個人的投資宇宙。這工作不容易,一定要做的話,須認識這個人。認識一個人起點一定是聽故事,問卷是打開話閘子的鎖匙,開鎖後才正式開始工作。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84

圍繞券商股的負面傳言幾多真假?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91

圍繞券商股的負面傳言幾多真假?
作者:羅毅、陳福、沈娟

股價上臺階,傳言自然來。傳言一:兩融收益權轉讓被定義成非標;傳言二:證監會下周派檢查組查兩融業務,有券商會被處罰。

針對傳言一,或是事實,但幾無影響。目前券商兩融收益權雖然對接的是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池的標準化產品,但資金成本確按非標資產的類別支付,即5.8%-6.2%,遠高於標準化產品5.4%-5.5%的成本。即便界定為非標,進一步擡升資金成本的概率也較低。

針對傳言二,我們認為大概率是例行檢查。證監會對兩融業務一直監管較為嚴格,要求證券公司每天上報業務情況,對於部分違規行為也曾多次通報批評,因此,嚴重違規行為極小概率。據我們調研,兩融業務容易出現違規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融資6個月到期後沒有平倉,直接續借;二是單一券商所有客戶的信用賬戶持有某標的股票的市值超過該標的總市值16%後沒有及時上報並獲證監會書面同意。這兩方面性質並不算惡劣,可以通過補流程等方式解決。因此,我們判斷,檢查兩融業務多是例行檢查。

另外,市場傳言有券商違規高杠桿做兩融,據我們了解,各家券商兩融保證金比例在50%-80%不等,不存在1:3的情況,如此高杠桿,是收益權互換等業務。

目前兩融業務火爆,資金供不應求。多家主流券商已資金告急,短期內,兩融收益權轉讓可以補充部分彈藥,而正在密集推進的增發、H股將在明年1、2月份起逐步提供充分彈藥。

券商是牛市中的戰略稀缺品種,請珍惜手中籌碼。證券行業利潤增速高,今年100%,明年50%,且有超預期可能,其他行業難以媲美,券商股調整後仍將獲得資金青睞。目前股價上漲到一定階段,各種負面消息不斷出臺,我們也將承擔起更多責任、以正視聽。(華泰非銀羅毅、陳福、沈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