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青:迷信學歷不如靠自己
1 :
GS(14)@2011-11-10 22:12:31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有行內人對小女子竟然獲邀開個地盤日日奉旨鬧人,甚為看不過眼。查實市場如果係公平,行內沒有害群之馬,又何來有人能夠在雞蛋裡挑骨頭嘩眾取寵,又或者無事喊三聲,若非身有屎,何來怕批評。行內不良風氣,令新入行者也難認清是非黑白,最終失去誠信自取其辱。近年市場對投資銀行、零售銀行、保險公司以至券商的印象大打折扣,明顯係金融業唯利是圖走向腐敗的因果。
小女子眼看曾踏足過的銀行、保險、資產管理、證券行業內種種集非成是,亦太多行內從業員為存厚道或出於怕得罪人,不肯指證以正視聽。小女子透過踢爆市場不良現象,對事不對人,目標只得一個,就是要別人看得起自己的行業,只願將來若有什麼人什麼事終因多行不義東窗事發,不要怪我們行內沒有人出來提點過,賴屎賴皮話我們這些人只懂馬後炮,就於願足矣。
博士分析不及主持人
股市對希臘總理公投不公投及意大利總理願意不願意下台的反應,充分體現短期市場情緒主宰一切,然而情緒反應又由誰主宰?這反映出一個好重要的問題,就是市場中人分析能力極低,只懂人云亦云,根本不明白整個來自環球信貸問題對資金鏈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力。原來投資者已不懂獨立批判思考問題,漸漸地,在得過且過之下,原來本地上至財金官員以至財經評論員,多半是為唱好而唱好,或為唱淡而唱淡的簡單化jump to conclusion 式評論,問多兩問之下,明眼人不難知道,不少講者連形勢也未認清,就把許多經濟概念胡亂偷換,混淆視聽,連小女子有時都被天花亂墜之評論弄得思維錯亂,知者笑死,不知者通通嚇死。
一個最貼切的例子,知名博士經濟分析師在電視上一句到尾,簡單地預期澳洲會因為高通脹而加息,以壓抑通脹。
具20多年跑財經新聞經驗,終日與城中分析員、對冲基金經理、大行交易員等前線打交道,攞料交換市場情報的節目主持人,膽敢即時舉一反三地推翻知名經濟分析師的看法,認為澳洲會減息。何解?只因澳洲經濟已頂不住再加息帶來的負面影響,事後證明,澳洲真的減息,反映政府對經濟增長的關注更甚於通脹。
今時今日,博士學歷似乎只淪為嚇唬人的武器,而且坊間擁有博士銜頭者已多得氾濫成災,怕只怕遲早就像走在街上的學士般,一個花盤跌下來都隨時「整瓜幾件」,學歷的意義已越來越模糊,市場上更有號稱石油專家博士,花點心思去找也找不到授予銜頭之大學究竟在何方。一個善意的建議,與其周圍打電話問功課,問題又從來千篇一律離不開幾時買?幾時沽?幾時止蝕?等蠢問題,不如效法看事情更透徹的主持人,找多些資料參考,再提出交流討論,總較囫圇吞棗來得實際。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2 :
GS(14)@2011-11-10 22:12:55tag 講了是邊個,大家有意見?
3 :
GS(14)@2011-11-10 22:13:14一個善意的建議,與其周圍打電話問功課,問題又從來千篇一律離不開幾時買?幾時沽?幾時止蝕?等蠢問題,不如效法看事情更透徹的主持人,找多些資料參考,再提出交流討論,總較囫圇吞棗來得實際。
呢個好難的,am730 又是類似話題
胡孟青:財務造假一滴香
1 :
GS(14)@2011-11-14 22:48:41可能佢唔知當年美國環球電訊點造數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全球交易所第三季IPO集資額,港交所以17宗IPO集資額25億美元,跑輸深圳證交所的56宗集資額55億美元及上海證交所的9宗集資額31億美元。踏入10 月份,全球IPO只有65宗,集資總額25億美元,創下09年5月以來的最低紀錄;當中中國的14宗IPO集資額就佔去15億美元,仍居全球之冠。有審計人指出,隨着內地中小型企業日趨成熟,來港IPO的趨勢會增加。
但有來自內地、熟識中、港、美資本市場運作的海龜對冲基金經理認為,有資格又有心有力要搞上市的公司,嚴格來說可以上市的都已經掛牌,成立經年而現在才考慮申請掛牌者,相信只是一心想盡地一鋪割禾青。曾經有一家成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幫馬仔口麥做恤衫的港資廠,食完食剩後就一次過於千禧後上市,都係拜第二代放洋留學歸來加入投行學了一招半式,發現資本市場錢搵錢好過慢慢一針一線,可惜之後股價就從未好過,上市後還曾配過股減持。
應收賬款變固定資產
業績見頂才上市已算多多無好人,財務造假就真的不要得。近期多宗本港與內地上市半新股發盈警與業績迅速變臉事件,已為兩地是否為血拚IPO宗數而犧牲質素敲響了警號,內地持續收緊信貸的副作用,已體現於不下幾宗A股上市申請被拒事件身上,事緣上市前已被發現企業運用騙術在財務造數,當中有些連核數師也會隨時走漏眼。
「核數哥」就手到拿來把一宗擬申請來港掛牌的內地企業,如何把應收賬款變成公司固定資產的戲法,企圖瞞天過海的例子。
該企業竟把作為賣方本屬子虛烏有的億元銷售金額,放在充實損益表上營業額後,因買方未付款而變成在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賬款,在買方真的付了該億元賬款,「假扮」付款找數,令應收賬得以回歸正常的假象。
經營現金流入出現正數之同時,賣方竟再把該筆億元收入循環再用,向對方付出相若數額,購入生產設備,令固定資產多了億元,其實只是向對方借來億元資金遊走於財務報表之間,裝腔作勢兼造假。
幸好「核數哥」心水清,發現估值過億元之生產設備購入合約竟較我們購入一部幾千元數碼相機之說明書更單薄,自然起疑心,替投資者避過一劫,功德無量,也是對自己所處的專業的尊重。
根據上一段提及過之內地對冲基金經理所言,原來有內地民企之所以如此聰明,懂得製造真的假得了的「財務造假一滴香」,盡拜內地為數大約50名大行核數出身的私人核數師在背後先行教路,把大行負責搞上市的核數師對申請人財報之審計程序,一一為其打通任督二脈後才見人所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不勝防,小股民只好自求多福,或者索性拒絕再玩。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2 :
GS(14)@2011-11-14 22:50:24http://lifeweek.com.cn/2003-03-06/000014855.html
在2000年7月20日对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的回复中,环球电讯明确表示,它的会计方法得到了安达信的接受。环球电讯还说,长期租用的基础“条款66”是一条从固定资产销售中确认利润或损失的规定,是由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制定的。证券交易委员会显然对环球电讯长期租用容量的做法放了行,这种做法最终发展成它在2000年和2001年与奎斯特和其他公司进行交换的基础。
环球电讯继续拒绝承认自己犯了错误。那些出现问题的交易的基础是电信业长期以来使用的一种合法的做法,即国际线路运输销售,它意味着在一家电讯公司的网络上使用一定宽带的不能取消的权利。
例如,甲公司拥有西雅图到芝加哥的网络,乙公司在这两个城市拥有想要联系的客户。甲公司可能会卖给乙公司25年、622兆、西雅图到芝加哥的线路使用权。这意味着乙公司可以在此线路上传输每秒622兆字节的数字信息,乙公司因此可能会给甲公司填一张1亿美元的支票。
甲公司现在要从两种会计方式中选择,两种都是合法的。比较保守的是将这1亿美元逐年记入收入。如果合同期是25年,公司每年应该记入400万美元的收入,或是每季100万美元。大多数著名的电讯公司如AT&T,使用比较保守的做法。比较激进的方法是将1亿美元一次性入账。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方法依然符合“普遍接受的会计准则”,然而,它却是普遍避免的。事实上,奎斯特似乎是惟一使用它的大公司。
根据奥洛弗森的声明,环球电讯基本上想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基本没有遵守它自己的原则,并有可能误导投资者。
胡孟青:錯判形勢源於一知半解
1 :
GS(14)@2011-11-16 22:38:28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近年不少本地商界菁英都熱衷於在百忙中抽空北上一星期,飛上北京讀簡稱為國情班的中國國情教育培訓班。早前在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創會慶典暨首屆創會理事會的就職典禮晚會上,放眼盡皆城中各行各業精英。由於晚會涵蓋國情班的同學達六屆之多,有同學更是來自金融界別,當中國泰航空唯一女董事,莊偉茵大姐原來也是國情班同學,更是當晚MC。
社會進步得太快,提升競爭優勢所需條件也越來越複雜;以前出嚟搵食要懂人情,o依家北上覓食更加要懂國情;縱已位居要職,仍不忘終生增值,實在令我等閒人汗顏。
香港大大話話已回歸祖國14載,但每次遇上公開場合,不少行家的一口普通話仍然係爛得嚇死人,跟澳門特首「吹屍奀」有得揮,唔係日日講天天練,唔好話係普通話,引伸開去,係咩都會做唔好。
市況波動,睇少一陣子都驚自己會甩,真係睇住又驚、唔睇就更驚,尤其是要上節目現身答股環節的行家,齋睇價位唔睇資料更加係隨時會被高水平觀眾聽眾「大番轉頭」,到時就真係瘀到爆。
好似上月睇電視財經節目,有觀眾提問關於聯想(992),嘉賓答案係大股東早前減持過,所以係負面。一聽到呢度,就知道對方跟料跟唔足,因為大股東聯想控股減持的8億股股份,係畀新舵手楊元慶以31.5億元吸納了。誤解資訊,一知半解,隨時會導致錯判。
正如好多人只懂睇住股價每日上上落落,漸漸被牽着鼻子走,唔識扮識,幾多連電動車都未揸過搭過嘅人,竟然喺比亞迪(1211)由88.4元歷史高位跌至40元時,叫大家「當埋條底褲」都要買,結果呢?唔好話10年8年甚至3、5年,不出8個月已經跌至10蚊。
推介前應多參考資料
當然,死硬派好友會認為股價既然由10元升番一個double見20元,但係假如我幾個月前的當天,真係聽信建議典當咗條底褲,今次又何來再有10蚊撈底呢?買一隻連管理層理念都難以掌握,而其汽車質素又被熟悉內地車市情況行內人看低,連車主都鬧爆,呢10元反彈應該只屬千呼萬喚始出來的e6,及有政策配合出台撐場的迴光反照,根本不是獲基本因素支撐得來。
按現價,我仍只可贖回半條底褲。只怕未等及股價重上買入價40元、甚至88.4元功德無量放生價位,該股已要再面對四面楚歌,只因內地自主品牌電動車將喺明年蜂擁登場。
冇人天生就識背冧把,雖然買汽車股賺股價都唔需要有車牌或者識得駕駛,也應該參考多啲資料、實地考察、或者睇多幾本汽車雜誌,也應得益不淺。每日提醒自己,要本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宗旨和精神,先會進步。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經濟已入冬 寒冬卻未至
1 :
GS(14)@2011-11-18 11:20:44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市場永遠是對的,大戶真金白銀手影是最厲害指標。觀乎近期為全國政協白手興家的資深老牌廠家,天地線自然比我等小輩更靈通,今年2月隨城大城賢匯赴滬上濃縮版國情班時,適逢兩會召開前,廠家已告誡大家要小心阿爺收水,結果當真夾果然,一系列調控政策陸續出台。
話說大半年前,還未待國泰航空CEO早幾個月預先為貨運報憂,甚至到10月份貨運量數據出來,反映連續九個月下跌,該廠家已經話做廠無得撈,有錢都情願回港順道掃番幾層西九豪宅,起碼有yield頂住。
但隨着港府收緊樓市政策,加上銀行收緊樓按貸款成數,其後連H按也縮沙,近期更有傳本地有銀行突然勁加已在供款之按息水平,由2.8厘勁升到5厘水平,令買樓收租回報勁縮水。進一步反映樓按風險水平隨着樓價、息口、負資產及蝕讓個案出現拐點,銀行已不敢對相關業務貸款掉以輕心。
當然,銀行此舉令不少擁有多個物業收租套息大戶人家叫苦連天,更有趕客之嫌,不是因為供款負擔能力問題,銀行作為百業之母,貸款政策對受影響產業難免產生直接影響。
樓市進入長期調整
今次銀行殺客戶一個措手不及,聽聞不少大客已紛紛向銀行作出投訴,銀行自知出爾反爾理虧在先,也為求保住與客戶長期關係從善如流,私底下對個別客戶網開一面。但部份實力不足或議價能力較低之客戶就焗住被搶,銀行看準可以開刀者亦盡量不會放過,否則如何平衡近期隨着加息吸存,引發資金成本上升對息差帶來的壓力。
近期多個剛入伙及即將入伙新盤,以高佣金搶客、自家推二按助買家上車,發展商不再惜貨如金,積極推盤。二手蝕讓盤開始由零星個案,演變成區區有蝕讓,甚至開始出現賣樓救股嘅銀主盤。而城中富豪連公司總部都話啱價就賣,近期不少城中活躍炒家紛紛劈價散貨,連廠家都話自己已加入散貨行列。
由於港府早着先機,及早推政策遏樓市炒風,避免市況一旦轉壞,樓市出現互相踐踏的情況。但較長期調整已在預期之內,難道自04年CEPA以來的升市,大家會相信可以完全頭也不回嗎?正如廠家之言,香港經濟正在入冬,即係寒冬仍未至,大家到明年1、2月,就會感受到何謂寒冬。至於會否在寒冬過後進入冰河時期,好彩有阿爺頂住,香港又不會衰到貼地,畢竟,這個世界上仍大把水頭充足,有膽有錢,有holding power之士。
既然如此,儲定彈藥,確認過了寒冬才入市也未遲,年初至今大大話話已有450家於廣東東莞設廠之企業倒閉,預期年關前還將有百多家陸續有來。太早bottom-fishing,隨時未見底已bottoms up,一飲而盡彈盡糧絕。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方正,你究竟去咗邊?
1 :
GS(14)@2011-11-24 21:12:44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延續昨天關於「借貨沽空」的課題,在此再感謝積金局陳利碧衡女士誠懇回應,按捺不住,也要有關方面關注市場內真的有人在鑽監管罅隙。積金局對一篇只是有感而發的文章,也如此重視;想起早前曾打正旗號以公開信形式向金管局陳德霖總裁表達對聯滙制度之關注,有幸很快亦獲陳總信函回應。具體回信內容已向讀者交代,讓同樣關注港人福祉的讀者明白財金官員的看法。雖然事實仍然擺在眼前,我們已錯失改變契機,適逢環球金融市場重陷泥淖,以不變應萬變反而是當今情況下,一個較聰明的因時制宜之計。
能夠把財金官員的看法,向讀者展示,不失為官民之間就民生關注問題的另類具建設性溝通方式,有效彰顯傳媒角色積極一面。市民與政府之間,有良好機制讓雙方表達看法與立場,更有利政策的制訂得宜且更貼近民生需要,值得政府官員參考。
真理愈辯愈明,面對關乎自身利益的問題,許多人會選擇隨遇而安,即使看到有問題,也情願息事寧人。人與人之間貴乎溝通,引伸至市民與政府之間,單向表演馬騮戲甚已不合時宜,溝通方式亦有變通空間,能夠發揮傳媒力量,把關乎大眾利益的課題道出,較單純寫冧把更具意義。
Scoach殺到仍無動於衷
香港彈丸之地,為何會不時怨氣沖天?原因只得一個,溝通失效。讓行家在只顧關注雞毛蒜皮事如加時減飯鐘或最低佣金制舊事重提之際,明白市場上其實存在更高層次及對行業影響更深遠的大事件。
小女子上月27日亦曾就德國衍生工具平台「過江龍」Scoach的輪證夜市率先在本欄發題為「韋奕禮化身吳三桂」文章討論事件,及後更於姊妹報專欄以向證監會主席方正公開信形式連載四日,目的是要引起市場關注監管機構把關問題,讓廣大散戶投資者在一切塵埃落定時對交易透明度感安心,繼續在缸中暢所欲炒。
可惜,直至今天,連Scoach的靚仔CEO阿Christian Reuss也開始接受本地財經版訪問,講明半年內「打到嚟」,無論是證監會或其主席方正,卻似無動於衷,聽說有財經記者曾致電證監查詢,卻不得要領,對方亦未有在其他渠道為實時滙報交易資料課題釋疑,情況耐人尋味。
輪證發行商及券商一隻二隻同港交所所願移船就磡,掛上Scoach的平台,再把散戶帶到外圍戰場,天天殺戮12個鐘;可以預見,屆時香港的短短6個鐘交易時段,必被陰乾分薄,難道證監要繼續掩耳盜鈴,待將來小經紀通通冇飯開、港股每日成交跌回300億,才心滿意足?
或者,當近期牛熊證市場出現同一經紀牌狂掃明知死硬之瀕危牛證,更有同一經紀牌把同一隻牛證街貨由28%掃上100%,證監也可置身事外,Scoach之登陸就變得小事一樁。方正,你究竟去咗邊?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港交所約輪商講數
1 :
GS(14)@2011-11-25 08:25:09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缸湖傳聞,港交所(388)下周一(28日)與輪證發行商進行「高峰會」,聽講今次係港交所做主動,表面上並非甚麼formal conference或者workshop之類,只係約出來Happy Hour,官民溝通,本來亦好正常;但過去幾個月眼見輪場內高佬及德仔相繼受烏輪事件與交易員事件所累,自此停發新輪,市佔率自然因此急跌,糾纏至今,市場中人除咗話行內搞屎棍搞風搞雨搞死輪場外,更發現監管機構真係使出真功夫、方為大師傅,絕招一出,誰與爭鋒,這一至陰至寒至毒陰招,叫做「拖字訣」,監管機構對相關發行商新輪申請死拖爛拖,結果到產品成功上市,卻又每每遇上市況波動,出師未捷身先死。
監管機構意圖明白不過,反正輪場內有宇宙最強發行人物傷其類鬼打鬼自傷殘殺,索性讓缸湖經歷一番腥風血雨後,整死幾件,再施施然出來收屍。場外人不明所以,就當睇電影《古惑仔》,但主題曲卻很諷刺,唔可以用鄭伊健的《友情歲月》,雖說今天身處敵陣,不少輪證發行商阿頭,當年都曾經出身於同一個社團,《我在黑社會的日子》內林振強為主題曲「飛砂風中轉」的填詞,對發行商面對的經營環境,應該更貼切:「人在風暴中 無奈的打轉 如象風沙 倦也須兜轉 無奈的疾沖 無奈的刁轉 曾熱的面孔 漸缺少溫暖」、「年月消逝中 才悟風中轉 全為貪順風 沒作主挑選 如今逆風 豪邁的奔遠 重拾心內真 撞碎風千串」
有理由相信,今次港交所的約會,係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問題係今次會否一如部份輪商預期,港交所與監管機構將堅持輪商為每件單一產品做足對冲,然而,百分百對冲的必要性存疑,先唔講delta hedge的問題,炒輪的不需俾印花,對冲則隨時蝕印花都水瓜打狗唔見一截,用以作對冲的工具本身也有自己的波幅和風險,輪商又應如何應對?這類非份要求,係輪商「殺他死」,形同趕盡殺絕。美其名係溝通,實質可能係扮講數,然後霸王硬上弓、大石責死蟹。
相信港交所中人不會不明白上述顧慮,只是「嚇瓜你」又話明年4月退下火線,連小型券商大力反對的第二輪加時都實行「話之你」。也許,港交所要在窩輪與細價股之間再擺平各自利益重新分配地盤。不過,「尋家禽」局長近日表態話已要求証監會加強監察市場發展,但最重要一點,佢唔認為輪證市場已引起系統性風險問題。原因?又係數據一堆。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年底前最後一博
1 :
GS(14)@2011-11-28 22:52:33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2 :
GS(14)@2011-11-28 22:53:13先旨聲明,不是鼓勵或鼓吹入市,事關目前入市與否,關鍵只有一個,就是你相信股市是否短線跌夠,我強調是「短線」。港股十月重九前夕恐慌見底,之後反彈四千點左右,見過二萬點後又輾轉跌回17600點水平,回調反彈幅度足六成,已符合如上一輪黃金比率調整至16170點之另一調整目標17737點有突,尤其跌市中市場成交額已出現「地量」,不排除將再提供另一個年底前最後一博的機會,但要承認一點是,外圍仍存太多變數,環球市況包括美股在內的下降軌道已經形成,還看市場資金如何操作,畢竟市場才是對的。
今年的股市是痛苦的,陰乾式下跌殺傷力亦是永遠最大。單從走勢,目前太似08年3月貝爾斯登倒閉後的事件重演,但從更宏觀角度,特別是本港經濟及資產市場層面觀察,我驚將更像97年底的翻版。還記得當年嗎?股市跌了,但市道尚可,聖誕前後零售市道不俗,樓市仍有個小陽春,自己也「少不更事」上了車,後果當然係與不少市民一樣,經歷十年抗戰的日子;事關當年香港人可能都聽信聖誕權預言(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曾於97年指出,亞洲金融風暴會在聖誕後結束),又或者根本未察覺大禍臨頭,疏於防範;結果到了98年真的禍不單行。
這宗上世紀的預言,今天已鮮有人提起,港人唔記得,長者可能會賴失憶,嫩者也可以賴自己當時年紀小。閣下或被今天的曾特首時不時提起98年如何以千億(香港人的錢)打大鱷的「威水史」所掩蓋,究竟功不可沒抑或功不抵過,就讓大家各自判斷吧!經過十幾年的鍛鍊,官員學精了,早由25000點就開始狼來了,普羅市民避險意識亦大增,不幸今年大部份時間飽受高通脹困擾,令不少人被動投資抗通脹,到現在可能通脹未完但資產率先通縮。明年一定不會像今年般,因為2011年只有一個,更因為明年很大機會會比今年更差。
近期,行家指我是大淡友,話我去得太盡,睇得太淡。但多年眼見太多人輸掉身家,是以抱一顆憐憫之心,又可罪之有。德國十年期債息升至2.2厘水平,比同年期英國、美國國債都要高,甚至連我們的外滙基金票據亦不如(十年期外滙基金票據息率僅1.3厘左右),德國債息不太正常,但美國主權債息卻異常的低。上述的不正常及異常情況,是央行貨幣政策及市場過份恐慌的合成產品。債息過份偏低,整條息率曲線不正常地平坦,長短息倒掛,對銀行及靠投資收益的貨幣基金及保險資金通通都是一大警號。可見將來,由於官方低息政策不變,息率回報太低,債券組合很難再一如以往,成為基金的主要資產組合。近期,投資市場及外國一些專欄文章,亦討論由高現金流、高派息及防守性股份,取代部份債券組合的可能性。但股票及債券屬於完全不同的資產級別,要搞組合重新配置,又談可容易。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