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青:財務造假一滴香
1 :
GS(14)@2011-11-14 22:48:41可能佢唔知當年美國環球電訊點造數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全球交易所第三季IPO集資額,港交所以17宗IPO集資額25億美元,跑輸深圳證交所的56宗集資額55億美元及上海證交所的9宗集資額31億美元。踏入10 月份,全球IPO只有65宗,集資總額25億美元,創下09年5月以來的最低紀錄;當中中國的14宗IPO集資額就佔去15億美元,仍居全球之冠。有審計人指出,隨着內地中小型企業日趨成熟,來港IPO的趨勢會增加。
但有來自內地、熟識中、港、美資本市場運作的海龜對冲基金經理認為,有資格又有心有力要搞上市的公司,嚴格來說可以上市的都已經掛牌,成立經年而現在才考慮申請掛牌者,相信只是一心想盡地一鋪割禾青。曾經有一家成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幫馬仔口麥做恤衫的港資廠,食完食剩後就一次過於千禧後上市,都係拜第二代放洋留學歸來加入投行學了一招半式,發現資本市場錢搵錢好過慢慢一針一線,可惜之後股價就從未好過,上市後還曾配過股減持。
應收賬款變固定資產
業績見頂才上市已算多多無好人,財務造假就真的不要得。近期多宗本港與內地上市半新股發盈警與業績迅速變臉事件,已為兩地是否為血拚IPO宗數而犧牲質素敲響了警號,內地持續收緊信貸的副作用,已體現於不下幾宗A股上市申請被拒事件身上,事緣上市前已被發現企業運用騙術在財務造數,當中有些連核數師也會隨時走漏眼。
「核數哥」就手到拿來把一宗擬申請來港掛牌的內地企業,如何把應收賬款變成公司固定資產的戲法,企圖瞞天過海的例子。
該企業竟把作為賣方本屬子虛烏有的億元銷售金額,放在充實損益表上營業額後,因買方未付款而變成在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賬款,在買方真的付了該億元賬款,「假扮」付款找數,令應收賬得以回歸正常的假象。
經營現金流入出現正數之同時,賣方竟再把該筆億元收入循環再用,向對方付出相若數額,購入生產設備,令固定資產多了億元,其實只是向對方借來億元資金遊走於財務報表之間,裝腔作勢兼造假。
幸好「核數哥」心水清,發現估值過億元之生產設備購入合約竟較我們購入一部幾千元數碼相機之說明書更單薄,自然起疑心,替投資者避過一劫,功德無量,也是對自己所處的專業的尊重。
根據上一段提及過之內地對冲基金經理所言,原來有內地民企之所以如此聰明,懂得製造真的假得了的「財務造假一滴香」,盡拜內地為數大約50名大行核數出身的私人核數師在背後先行教路,把大行負責搞上市的核數師對申請人財報之審計程序,一一為其打通任督二脈後才見人所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不勝防,小股民只好自求多福,或者索性拒絕再玩。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2 :
GS(14)@2011-11-14 22:50:24http://lifeweek.com.cn/2003-03-06/000014855.html
在2000年7月20日对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的回复中,环球电讯明确表示,它的会计方法得到了安达信的接受。环球电讯还说,长期租用的基础“条款66”是一条从固定资产销售中确认利润或损失的规定,是由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制定的。证券交易委员会显然对环球电讯长期租用容量的做法放了行,这种做法最终发展成它在2000年和2001年与奎斯特和其他公司进行交换的基础。
环球电讯继续拒绝承认自己犯了错误。那些出现问题的交易的基础是电信业长期以来使用的一种合法的做法,即国际线路运输销售,它意味着在一家电讯公司的网络上使用一定宽带的不能取消的权利。
例如,甲公司拥有西雅图到芝加哥的网络,乙公司在这两个城市拥有想要联系的客户。甲公司可能会卖给乙公司25年、622兆、西雅图到芝加哥的线路使用权。这意味着乙公司可以在此线路上传输每秒622兆字节的数字信息,乙公司因此可能会给甲公司填一张1亿美元的支票。
甲公司现在要从两种会计方式中选择,两种都是合法的。比较保守的是将这1亿美元逐年记入收入。如果合同期是25年,公司每年应该记入400万美元的收入,或是每季100万美元。大多数著名的电讯公司如AT&T,使用比较保守的做法。比较激进的方法是将1亿美元一次性入账。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方法依然符合“普遍接受的会计准则”,然而,它却是普遍避免的。事实上,奎斯特似乎是惟一使用它的大公司。
根据奥洛弗森的声明,环球电讯基本上想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基本没有遵守它自己的原则,并有可能误导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