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漸行漸遠,勞動力市場日益凸顯的規模縮減和結構老化正在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掣肘。
一份由清華大學和複旦大學共同完成的《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供需研究》報告(下稱“報告”)稱,過去30多年間,勞動年齡人口持續增長、結構相對年輕、人口撫養比相對較低水平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在未來15年中,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出現供給減少、勞動參與率下降和年齡結構加速老化的複雜局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勞動人口規模經歷了一段時間增長後達到峰值,直到2010年並沒有出現明顯下降趨勢,但其間勞動參與率一直在下降。未來隨著勞動力供給出現絕對量減少,勞動參與率的下降將會加劇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失衡。
從1995~2010年數據看,我國勞動力人口規模從7.14億持續增長到2005年的峰值7.8億,隨後5年基本穩定。但是,該期間勞動參與率從88%下降到79%,下降近10個百分點。
報告稱,我國勞動力人口規模從2010年的7.57億增加到2012年的7.64億,然後將持續減少到2030年的6.27億。伴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勞動力人口規模還將繼續增加,而農村勞動力人口規模還將繼續減少。
勞動力年齡結構的老化比數量銳減頗令人憂心。從1978~201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年齡及年齡構成的變化趨勢圖可以發現,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年齡從1978年的34歲下降到1986年的33.5歲,然後逐漸提高到2010年的38歲。
如果將勞動力人口按年齡分為“15~24歲”、“25~44歲”和“45~64歲”三組——分別表示低齡勞動力人口、中齡勞動力人口和高齡勞動力人口,勞動力的年齡結構從1978年的“33%-42%~25%”結構轉變為2010年的“23%~44%~33%”。低齡勞動力比例減少了10個百分點,高齡勞動力比例增加了8個百分點。到2030年,該勞動力年齡結構將變為“24%~31%~44%”。與2010年相比,2030年高齡勞動力比例將增加11個百分點。
隨著青年勞動力人口的持續遷出,農村勞動力人口年齡老化的態勢會加速。2010~2030年期間,從年齡結構金字塔的形狀上看,農村勞動力人口的年齡結構從較年輕的均衡型結構轉變為老化極其嚴重的倒三角形結構。
報告稱,中國產業升級不可避免地會表現為從勞動密集型轉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從制造業為主轉向服務業為主。既然產業升級的目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特別是全要素生產率,演變方向體現了對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更高要求。然而,未來我國勞動力規模快速減少和年齡結構快速老化的基本發展趨勢總體上不利於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符合需求的勞動力。
新浪今日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6財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報。財報顯示,該公司本期凈營收2.74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營收2.72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運營利潤36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7%。運營利潤率為13%,超過上年同期的6%。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運營利潤為565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9%。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運營利潤率為21%,超過上年同期的13%。
新浪應占凈利潤為1.465億美元(上年同期為980萬美元),合每股攤薄凈收益1.90美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新浪應占凈利潤為4370萬美元,合每股攤薄凈收益56美分。
2016年第三季度廣告營收2.33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網絡廣告營收為2.33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935億美元。網絡廣告營收的同比增加得益於微博廣告和營銷營收增長4780萬美元,而門戶廣告營收減少770萬美元。
此外,微博也公布了其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該公司凈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42%,至1.769億美元,超過公司1.68億美元至1.73億美元的預期。廣告和營銷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48%,至1.567億美元。微博增值服務(VAS)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7%,至2020萬美元。
歸屬於微博的凈收益較上年同期增長122%,至3210萬美元,合每股攤薄凈收益14美分,上年同期為7美分。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於微博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147%,至5460萬美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每股攤薄凈盈利為24美分,上年同期為10美分。
調整後EBITDA(扣除利息、稅金、折舊及攤銷前之利潤)同比增長117%,至5770萬美元,調整後EBITDA利潤率達到33%。
2016年9月的月活躍用戶數(MAU) 較上年同期增長34%,至2.97億,其中89%為移動端用戶。2016年9月的日均活躍用戶數(DAU) 較上年同期增長32%,至1.32億。
微博預計2016年第四季度凈營收將在2.05億美元至2.10億美元之間。這一預期體現的是微博當前的初步判斷,未來可能進行調整。
11月25日消息,據路透報道,根據Adobe Digital Index提供的數據,美國消費者感恩節當天在線購物支出升至逾1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提高近14%,反映出消費者遠離實體商店購物的一種整體趨勢。
根據Adobe Digital Index數據顯示,特朗普11月8日當選美國總統後的首個假期購物季,從美東時間周四(感恩節)淩晨至下午5點,美國消費者網絡購物額達到11.5億美元。
傳統上,美國假期購物季從感恩節後的一天,即黑色星期五開始,零售商會提供大幅折扣活動實現獲利。但這種活動的吸引力一直在減弱,因為網絡購物興起,且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等一年到頭都推出低價交易。
同時從11月到12月的假期季對於零售商而言至關重要,因為期間的銷售最多可以占到年度總銷售的40%。零售商試圖以較大折扣吸引顧客,有時折扣力度甚至高達85%。
全美零售商聯合會預計今年假期季銷售增長3.6%至6,558億美元。
“我們實現了史上最強的在線銷售業績之一,”折扣零售店Target(T.N)執行長Brian Cornell周四晚間對記者表示。他補充稱,在線銷售漲幅達雙位數,但沒有透露更多細節。
但是根據路透記者及行業高管的現場觀察,美國各地的實體商店客流量仍然不強。
“初步報告顯示國內各地商店情況穩定,不是很忙,”零售顧問公司Customer Growth Partners總裁Craig Johnson指出。該公司在全美各地派遣18人觀察客流量。
“親愛的顧客請註意,碎鉆耳環已經賣完了。”
美國連鎖百貨公司潘尼百貨(JCPenney)的感恩節銷售才開始半個多小時,在潘尼百貨康州Trumbull店里,工作人員告知顧客,第一樣促銷商品已經告罄。
對於美國零售業來說,這樣的節日消費是一年盈利的關鍵。
按照傳統,美國人在感恩節當天全家歡聚一堂進行火雞晚餐,之後就開始為聖誕節給家人朋友送禮物而采購。根據歷年的統計,“黑色星期五”和之後的周末的銷售量可以占到整個為期五周的節日期間銷售額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說,銷售額大體是平均分配在節日消費期間的,“黑色星期五”和之後的周末三天內的消費相當於之後節日期間一周的銷售額。
商場的租金等固定開支每個月都相同,但是銷售卻相對集中於年底的節日消費。節日期間的零售總額可以達到全年的30%。所以,商場可能之前一直虧損,直到感恩節那天以後的星期五才能在記賬的時候用黑筆寫下代表盈利的數字,所以又被稱為“黑色星期五”。這一傳統從1930年代由百貨商場開始推廣。
不過,“黑色星期五”的傳統在近年不斷地被商家改變。總體的趨勢就是銷售額不再集中於一天或者一個周末而是更加平攤到整個節日期間。2011年,各大商場都把“黑色星期五”從周五清晨6點左右提前到周五0點開張,形式上保持了感恩節商店關門的傳統。自從2012年以來,除了有些州有堅持清教傳統的法律保護,商場連感恩節晚上也開門,從晚上8點開始一點點向前提前。從去年感恩節晚餐前的下午3點就有大型連鎖百貨商場開始感恩節銷售。但是,由於美國傳統上的感恩節是家庭團聚的日子,為了避免輿論上的壓力,實體商場不能在感恩節白天開門。目前大多數實體商場都已經把感恩節特價銷售從周五0點提前到感恩節當晚5到6點。
不過和去年一樣,今年眾多商家都在11月中旬就推出給力的“前感恩節”銷售。例如,美西百貨、NeimanMarcus等百貨商場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各類打折,其中包括一向不怎麽打折的化妝、護膚品。玩具反鬥城在一個星期前就推出了黑色星期五活動。這更加進一步把感恩節消費平攤到傳統節日消費以外。
另外,記者註意到,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其實打折力度並不大。例如美西百貨的女士靴子19.99美元一雙,與去年持平。沃爾瑪的一個蹦床原價200多美元,現價159美元,也與去年持平。潘尼百貨前幾年還有5美元左右的兒童棉衣,今年同樣的衣服是15.99美元。
“我為家人買了許多衣服,還有一套鍋子、刀具、枕頭。”來自康州Bridgeport的Rachel打開不同商場的購物袋,向第一財經記者一一展示自己的收獲。“前兩年沒有買那麽多,因為總擔心工作,今年特別順利。我丈夫是汽車服務公司的司機,今年收入比較穩定。本來,他還接Uber的生意,但最近生意好,Uber都不怎麽接了。”
Rachel所說的汽車服務是只接受電話預訂的專車服務,價格往往要比Uber貴上許多。例如,大約26英里去康州當地機場的路程,Uber收費約40美元,汽車服務公司收費約80到90美元。許多專車司機會加入Uber。一旦專車生意不好,會同時接些Uber的單。
今年良好的經濟數據更是讓商家們充滿信心。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10月美國失業率降至4.9%,私人企業勞工平均時薪年增2.8%至25.92美元,更創下2009年6月以來最大增幅,反映國內勞工市場穩定成長。全國零售業聯盟感恩節前的問卷調查顯示,約1.37億美國人計劃在感恩節周末消費,這包括感恩節、黑色星期五和周六周日。
全國零售業聯盟還預測在感恩節和聖誕節之間整個跨越11月和12月的節日消費季節,除去汽車、汽油和餐館的消費,美國的消費者將消費655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漲3.6%。比去年同期增幅高出0.4個百分點,並顯著高於過去10年平均2.5%的年漲幅。同時預計感恩節消費將增加64萬到69萬個工作崗位,與去年的67.5萬相近。
花期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指出,特朗普當選將能夠刺激美國經濟和國內消費,一些原來遲疑的消費者,都會在低稅收政策的鼓勵下進行消費。根據金融服務公司Bankrate.com此前的一項調查,今年23%的美國人有在黑色星期五消費的計劃。
“消費者今年的工作和收入增長穩定,導致持續的消費信心和更多的信貸使用,這預示著整個節日期間的更多支出。”全國零售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JackKleinhenz說。
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聯邦旅遊署署長薩福諾夫2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據統計,今年前9個月到俄旅遊的外國遊客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中國遊客增幅尤其明顯。
薩福諾夫說,今年前9個月通過團體免簽方式來俄的中國遊客人數同比增長逾40%;過去3年里,中國遊客數量更是翻了一番。“俄方對此非常高興,我們正盡一切努力讓中國遊客在俄羅斯過得舒服。”
俄旅遊署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俄羅斯最大旅遊客源國。2015年俄接待中國遊客超過120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87%,中國遊客在俄消費逾133億元人民幣。
薩福諾夫說,外國遊客赴俄旅遊一次的平均開銷約為1200美元,去年外國遊客共計在俄消費120億美元。為刺激遊客消費,俄財政部和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引入免稅制度,並有望於今年12月提交政府審議。
據介紹,俄旅遊客源主要來自亞太、北美和歐洲3個地區。為吸引更多遊客,俄旅遊署已開始實施“好客俄羅斯”旅遊計劃,其中包括“友好中國”和“友好印度”等。此外,為滿足亞太遊客的需求,俄羅斯近年特別重視發展康體療養產業,在全俄範圍內擁有各類療養院1200個,尤以位於克里米亞、西伯利亞、北高加索和遠東的療養院最受歡迎。
央行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16年1-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6.0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2.49萬億元。11月份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7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7111億元。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463億元,同比少增410億元。
央行數據同時顯示,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946億元,同比多增857億元。
分部門看,值得註意的是,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96億元,包括短期貸款增加110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692億元。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以房貸為主,11月新增5692億元,較10月的4891億元大幅增長,占當月住戶部門貸款增量的比重從上月的75%進一步攀升至84%,大幅高於9月的47%。
對此,中金點評認為,房地產相關融資滯後偏高導致貸款和社融略超預期,按趨勢會放緩。
總體來看,數據中除了社融增量超預期以外,其余數據與預期偏差不大。但從貸款結構來看,表內房貸仍超過預期,在限購限貸力度加大的情況下,明年表內房貸放緩使得銀行表內資產配置壓力依然較大。而表外非標回升可能也跟房地產企業發債融資受限有關。
中金稱,值得註意的是,隨著流動性收緊,11月份非銀存款出現了凈減少,使得整體存款增速下滑,未來如果這一趨勢延續,M2增速將逐步回落。11月份金融數據仍主要反映房地產相關融資的滯後表現,隨著房地產調控和資金面偏緊等因素,未來貸款和社融增長可能會有所放緩,因此11月份金融數據對債市並非利空因素。今年前11個月舊口徑貸款增量已經達到11.5萬億,超過去年全年,預計12月份銀行仍會就MPA考核和銀監會等各項指標考核來調節資產和負債,12月份的貸款、社融以及M2增速會放緩。
12月14日,央行發布的11月金融統計報告顯示,廣義信貸(M2)增長11.4%。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M2增速相比上個月略有回落。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去年同期基數高,第二,上個月外匯占款負增長,導致M2增速回落。總體來看,當前市場上流動性壓力比較大。美聯儲加息預期高漲後,美國國債收益率快速上升,壓制市場利率的進一步走低。
12月6日,央行對24家金融機構開展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3390億元,其中6個月1510億元、1年期1880億元,利率與上期持平,分別為2.85%、3.0%。截至11月末,MLF余額為27358億元。
溫彬認為,由於近期央行加大了公開市場操作例如MLF。總體保持同期利率水平平穩,流動性整體穩定。
貸款方面,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946億,同比多增857億。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9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10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692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65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2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018億元,票據融資減少100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938億元。
溫彬指出,貸款新增7946億,比上個月有所增加。也高於市場預期。從結構看,主要投向居民戶。在中長期貸款占比較高。這反映出9月末、10月初後,對於房地產調控,信貸增長需求保持平穩;未出現快速回落,可能還是有時滯的原因;11月份加大了對居民戶貸款力度。
從社會融資總量看,2016年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54.36萬億元,同比增長13.3%。溫彬認為,社會融資總量增長快且超預期。11月末累計社融增長13.3%,也超過年初13%的增長目標。
其中,銀行對企業部門貸款與上個月差別不大。可能銀行收到MPA考核和資本金約束,在銀行端對企業融資需求的變化並不顯著。但是近期宏觀經濟企穩,企業投資有所回升,企業融資需求增加。
數據顯示,信托貸款余額為6.15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委托貸款余額為12.79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從這些類別社融總規模的占比看,委托貸款余額占比8.3%,同比高0.5個百分點;信托貸款余額占比4%,同比高0.1個百分點。
“當銀行端表內融資不能夠滿足銀行貸款需求時,表外例如信托融資,委托貸款比前期有快速上升,支持了企業融資需求,對支持企業複蘇起到關鍵性作用。”溫彬說。
(實習記者旻文對本文亦有貢獻)
今天,大學生們的“年終大戲”——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拉開序幕。據教育部公開信息,今年共有201萬人報名參加考試。考研大熱,背後究竟是何原因?
《2017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
(中國教育在線)
報考人數大增
2017年在職研究生首次納入統考,導致研究生報名人數大幅增長。據教育部最新數據統計,2017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201萬,較2016年177萬的報考人數,增長13.6%。
發達地區仍是熱門選擇
北京、江蘇、上海等名校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依然是考生報考的熱門。2017年報考北京研究生招生單位的考生為28.9萬人(不含推薦免試生),比2016年增加18.9%。
就業壓力成考研主要原因
在線調查顯示,35%的被調查者選擇“本科就業壓力大,提升就業競爭力”;因“繼續深造,提高學術研究能力”選擇考研的人仍占不小比重,達到31%;另外有19%的被調查者是“為了獲得學歷、學位證書”而考研。
推免率攀升 考研“逆襲”難上加難
名校及優質專業推薦免試生比例逐年攀升,有學校接近九成,甚至100%。2017年山東大學微生物學專業推免比例達88%,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育學院推免比例達100%。高校對於推免生普遍持積極態度,但近70%受調查學生持反對態度,認為未開考就已經沒有了機會,有失公平。
央視評論
目前的考研熱帶有短期功利色彩
據統計,今年共有201萬人報名參加考試,比去年的177萬,增加24萬,增幅13.6%。
2017年上千萬大學生找工作 為逃避就業而考研
今年在職研究生納入統考,是考研人數“激增”的原因之一,但並非研究生報考持續火爆的最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相當數量學生把考研作為就業避風港。
根據教育部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據,2017年,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將達到795萬,加上往年沒有就業的大學畢業生,2017年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超過千萬。這一就業形勢之下,大學畢業生就會把考研作為一個“試一試”的選擇。
但和每年公務員考試有大批考生放棄考試一樣,近年來考研中,也有不少人棄考。比如,2016年遼寧省棄考率達到12%,內蒙古棄考率達到13%,這折射出嚴峻就業形勢之下學生選擇的迷茫。
高學歷=高競爭力?畸形學歷觀帶來哪些危害
社會用人單位對學歷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也令不少學生把提高自身的學歷層次,作為考研的首要目標。這助長了對研究生學歷的畸形需求,且不利於提高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
一方面,用人單位一味提高學歷標準,誘導受教育者追逐學歷,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進行學業和職業發展規劃。有相當一部分考研學生並沒有學術研究的興趣,而只是希望獲得“高學歷”的身份。這種情況在地方本科院校(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的學生中尤為突出。甚至有的學生上大學就一直圍著考研科目進行準備,而不關註其他課程學習。
另一方面,對高學歷的盲目追求,使我國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問題因缺乏改革動力,而長期存在。師資力量根不上,學位點設置不合理,對人才培養缺乏過程管理與評價;同時,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很多產業缺乏適配的人才,人才培養質量和結構方面都與社會對研究生的需求脫節。
針對這一問題,從2010年起,我國進行了研究生培養結構調整,增加專業碩士招生,減少學術碩士招生,目前,專碩和學碩的招生規模已經持平。但是,專碩培養並沒有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相對而言,專碩還是很多學生考不上學碩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這是因為在研究生培養結構調整過程中,研究生培養機構缺乏自主權,是按行政要求進行調整的,而缺乏學校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的論證,導致外部形式調整大於內涵實質調整。
研招改革是功利還是尊重教育規律?
今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了《關於下達2016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共有25個省份的175所高校大幅撤銷576個學位點,包括大量博士學位授權點。此外,共有25個省份的178所高校增列了366個學位點。學位點的大規模增撤,暴露出之前設置學位點不合理。但同時輿論也擔心,學位點的增撤,是高校結合辦學定位、條件按教育規律、學術規律進行調整?還是由高校行政部門根據功利的目標(比如,為獲得進入“雙一流建設”行列的機會)進行調整?如果是後者,增撤學位點,並不能帶來學位點的優化。
今年,非全日制碩士的招生也被納入統一考試。但只抓招生關,卻不抓培養過程,以及畢業質量控制,這是無法提高培養質量的。相反,這一做法,強調筆試考試成績,與非全日制碩士培養強調經驗、能力相違背。
因此,從根本上說,目前的研究生報考熱,帶有一定的短期功利色彩。如果考生是沖著提高學歷而考研,學校更多只能回報給學生一張文憑;社會只看文憑不看能力和素質,那貫穿在招生、培養、就業中的主線就只會是學歷。這對培養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有嚴重的負面影響。這是我國在發展研究生教育時,必須直面的問題。要切實推進研究生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建立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同時,扭轉我國社會(尤其是公務員招考、國有企事業單位)招錄人才中存在的的不合理學歷要求,才能引導學生理性選擇。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月,中國外匯市場(不含外幣對市場,下同)總計成交15.89萬億元人民幣(等值2.32萬億美元)。11月外匯總成交量較10月份的1.63萬億美元環比大增42%。
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美元走強,人民幣貶值預期較強,11月外匯交易大增主要是受由此而來的零售驅動影響。同時,針對明年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打開,專家普遍認為影響應該不大,購匯配額也不會改變。
外匯交易大增受零售驅動影響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副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11月,美元大幅走強,美元指數上漲3%;與此同時,全球主要非美貨幣幾乎全線下跌,11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了1.69%。市場對人民幣走弱的預期使部分企業和個人增加了購匯意願,不少企業利用掉期、遠期、匯率期權等衍生品對沖匯率波動風險,衍生品市場交易量環比增長明顯。
從外匯總成交量的細分結構看,其中,銀行對客戶市場成交2.07萬億元人民幣(等值3025億美元),銀行間市場成交13.82萬億元人民幣(等值2.02萬億美元);即期市場累計成交6.37萬億元人民幣(等值9318億美元),衍生品市場累計成交9.52萬億元人民幣(等值1.39萬億美元)。
從數據不難看出,銀行是外匯市場交易的主要參與主體。趙慶明指出,在匯率波動頻繁的背景下,不排除有資金跨境套利。但絕大部分銀行間交易是真實合規的,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決定了外匯交易以實際需求為主,交易量上升多是受零售驅動影響。
目前,監管部門已經加強了對外匯市場的監管,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在此背景下,多位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對於流出端的外匯政策執行力度已經空前嚴格。
12月2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與15家外資銀行代表進行座談時指出:“外匯管理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按照既有利於眼前、平衡外匯收支和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又有利於長遠、推動金融市場開放的原則,兼顧便利化和防風險。”
潘功勝指出,要加強外匯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外匯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各商業銀行辦理外匯業務要切實履行展業原則,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宣傳外匯管理改革措施;引導市場主體合理使用資金,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共同維護外匯市場穩定。
個人購匯額度更新壓力不大
回顧2016年1月份,股市匯市雙跌,外匯占款當月大幅下降。如今年關又至,隨著聖誕節、元旦雙節到來,居民旅遊,留學子女回國帶走新一年出國的學費、生活費,都給外匯需求的增加帶來壓力。此外,新一年度的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打開,這些因素聚到一起,將給外匯市場帶來新的沖擊。
從當前我國資金流出的結構看,對外直接投資,居民境外旅遊、子女上學,以及企業償還外債都占據相當大比重,可謂資金流出“三巨頭”。
其中,按照往年的情況,每年年末及新年年初,居民境外旅遊、子女上學導致的外匯流出壓力都會加大。但趙慶明認為,學費、旅遊所需要的金額不是很大,季節性較明顯。匯率一旦穩定,預期改變,居民個人購匯的節奏也會隨之改變。
而新一年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打開,對外匯市場的影響則已經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近日,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美元加息造成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大,進而加劇了中國資本外流沖動,而資本外流反過來又增大人民幣貶值壓力。他認為,個人可購買5萬美元外匯規定,是當年外匯儲備相對過多、人民幣升值、美元相對貶值時采取的“藏匯於民”政策。目前外匯規模縮減壓力大,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美元則趨於升值,個人5萬美元購匯政策應當收緊。
不過,趙慶明並不認同上述觀點。在他看來,首先,如果減少或暫緩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會導致不必要的恐慌。其次,中國居民儲蓄存款總規模有60多萬億元人民幣,但80%的儲蓄集中在10%左右的家庭中,而這些家庭已經實現了貨幣上的多元化配置,剩下的家庭則遠遠沒有達到這一水平,甚至連5萬美元的人民幣都沒有。因此,個人5萬美元購匯政策沒有必要收緊。
招商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謝亞軒在一次電話會議上也指出,雖然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每年到1月1日之後就會重新更新,但這一因素的影響多少可能是被市場放大了。據他估算,以2016年年初為例,由於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的更新,所產生的購匯壓力主要體現在1月和2月,規模估計應該在200億~300億美元,但全年也就是大致在這個數目。如果一年購匯的規模只有兩三百億美元,即使集中在某一兩個月里,也不會對市場產生非常顯著的影響。
“今年年初之所以匯率波動比較大,是由於對個人購匯的影響預期不明確導致的恐慌造成的,而不是說真實需求規模有多大。”謝亞軒指出。
根據此前《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規定,個人每年只能購匯和結匯5萬美元。近日第一財經獲悉,今年年初外管局升級了針對居民購匯5萬美元的監測系統,對“分拆購匯”等違反個人5萬美元購匯的行為進行監控,一些有分拆購匯嫌疑的個人會被列入關註名單,取消其購匯便利化。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預計,明年個人購匯5萬美元的配額不會變。但是外管局管制的手法和策略在變,對違法違規的購匯行為打擊力度會加強。她認為,配額變動對中國市場形象影響非常大,而且從央行看來,個人購匯5萬美元的額度與跨境並購相比體量不大。
隨著遊客紛紛返程,2017年“最火旅遊月”的第一個公眾節假日——元旦,落下了帷幕。還沒玩夠的遊客們又開始翹首期待春節黃金周的到來。
攜程、途牛、驢媽媽等紛紛發布元旦旅遊報告,與往年相比,今年元旦假期,選擇短途周邊遊的出遊人次占4成,更多遊客青睞“拼假”模式,選擇4天及以上行程的遊客占比高達到60%。總體而言,北京和上海兩地遊客最愛出遊。
國內長線方向,三亞、麗江、廈門等目的地人氣居高不下;泰國、日本依舊是出境遊熱門目的地。此外,郵輪跨年日益受到遊客歡迎,元旦假期內,郵輪遊出遊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70%。
“拼假”流行 高鐵短途遊受青睞
途牛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元旦假期,大約4成遊客選擇3天及以下行程,60%的遊客選擇4天及以上行程,“拼假”模式繼續流行。
在選擇3天及以下行程的短途周邊遊客戶中,選擇一日遊的客戶占比達到55%,略低於去年60%的占比,越來越多的遊客更講究旅途的舒適,不介意在目的地住宿一晚。
驢媽媽方面統計顯示,今年元旦周邊遊出遊人次為去年的2.13倍,增長依然迅速。其中,2天1晚的“景區+酒店”及酒店自由行成消費者首選,占比達9成。
據悉,周邊遊十大熱門目的地城市依次為蘇州、杭州、常州、珠海、北京、金華、廣州、嘉興、上海、湖州。周邊溫泉遊是本次節假日最熱門主題,帶溫泉的周邊景區、酒店預訂量同比上漲近3倍。
在出遊方式上,除了跟團、自駕,隨著高鐵網絡日益發達,不少遊客也傾向於選擇準點準時、安全舒適、成本較低的高鐵遊,1-3小時車程的高鐵短途遊最受遊客青睞。
出境遊短線為主
伴隨著“拼假”模式日益流行以及消費升級趨勢,遊客們的出境遊熱情持續上漲。
根據攜程、途牛、驢媽媽等數據顯示,在選擇4天及以上行程的遊客中,近七成選擇了出境遊,其中,出境短線遊更受青睞,出遊人次占比超過80%。今年元旦出境遊人次是去年的2.47倍。
元旦期間,出境遊熱門客源地前十名為北京、上海、天津、昆明、南京、深圳、成都、杭州、廣州、武漢。而十大熱門出境遊目的地則分別為泰國、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法國、埃及、意大利、馬來西亞和越南。
通過這一排行榜可以看出,泰國、日本依舊是國內遊客主要前往的出境遊方向。其中,除了購物,冬季更是日本賞雪滑雪、溫泉度假的旺季,選擇“冰雪遊”、“溫泉遊”的遊客紛紛前往日本北海道。
而泰國的普吉島、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馬來西亞的沙巴、越南的芽莊等海島,在元旦假期內則迎來眾多蜜月、情侶和家庭型遊客。
郵輪旅遊驟升
途牛監測數據顯示,元旦假期,出遊高峰出現在2016年12月31日,出遊人次占比近3成。出遊時間橫跨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1日的遊客占比達到了46%。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年來,郵輪以其慢節奏生活、吃住行購娛全方位體驗的優勢,成為不少遊客出境遊的選擇,尤其是不少遊客青睞在元旦期間帶領全家老小郵輪跨年,在海上迎接新年的第一個日出。
根據各大OTA統計顯示,元旦期間,選擇郵輪出遊的遊客人次同比2016年上漲超過170%。涵蓋跨年行程的“歌詩達幸運號上海-濟州-福岡-上海4晚5日遊 ”、“地中海郵輪抒情號天津-濟州-天津4晚5天”等郵輪產品人氣十足。日韓短線郵輪依舊是2017年元旦假期郵輪市場的主角,福岡、濟州等是中國遊客較歡迎的日韓郵輪目的地。
驢媽媽方面透露,郵輪遊在國內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已逐漸成為遊客假期旅遊的時尚之選,今年元旦郵輪遊出遊人次大漲,其中親子遊、老年遊類型的客戶占比高達近8成。郵輪旅遊憑借其輕松休閑等因素,成為親子遊、老年遊群體的“心頭好”。
途牛數據顯示,元旦期間,郵輪旅遊客戶的前十客源地分別為昆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阜陽、廣州、南京、寧波、天津。
此外,根據各大OTA統計顯示,在元旦假期內,總體而言,北京和上海兩地的遊客最愛出遊。鑒於元旦旅遊的火熱,各大旅遊企業也非常看好即將到來的春節旅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