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昨日係華盛頓誕辰紀念日,休市一天。 利 比亞的動盪局勢大幅升級,在軍隊倒戈相向的情況下,包括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在內的多座城市,落入了反政府示威者手中。示威浪潮蔓延至首都的黎波里,民眾洗劫 國營電視台及焚燒政府建築物。戰火屠城,連日暴力衝突已造成三百至四百人死亡。英國媒體更指利比亞領袖卡達菲已逃離利比亞。 北非及中東諸國,供應全球42% 的原油,當中以沙地最大,佔了全球供應量的12%。而利比亞去年出產原油165萬桶,佔全球產量2%。中東越搞越大鑊,市場憂慮原油供應大受影響。英國布 蘭特原油昨日大幅抽升5.3%至每桶近108美元的2008年9月以來高位,而紐油原油最新報每桶91.42美元,較上日飆升超過6%。 今年油價波動擴大超過一倍,彭博資料顯示,原油20日的歷史波動率上升至27.4,該波動率於去年底曾低見12.6。沙地阿拉伯石油大臣阿裡納伊米,與美國能源部副部長丹尼爾珀納曼,逾90個國家官員今日將會晤,尋求抑制油價波動的方式。 有分析說,約旦或巴林等國與西方關係較好,若它們的領導層被推翻,油價隨時見每桶100美元。Mirae Asset Securities全球首席經濟師Bill Belchere昨日在香港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話,大家對中東局勢要十分在意,因為「會影響油價,如果油價再攀升20至30美元,全球將重新進入衰退。」 除油價急升外,貴價金屬亦大受影響,黃金及白銀價格昨日分別漲1.2%及3.8%。金價每安士重上1400美元,最新報1407美元。 投資者對中東與北非局勢的動盪感到不安。在金融股領跌下,歐洲股市昨日普遍向下。泛歐道鐘斯Stoxx 600指數下跌了1.3%。當中法國CAC 40指數及德國DAX指數齊挫1.4%,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1%。義大利富時MIB指數更勁插3.6%。中東反而無跌咁多,巴林都只係微跌0.4%。而美股杜指期貨亦回落,最新報12285點,比上日收市跌85點,比現貨收市低水106點。中東局勢惹人關注,若失控性蔓延,小心成為股市大幅調整的借口。 早兩日看到網友香港中女的一回應,相當勵志,值得引用。佢咁講:「Monica, 見到你講朋友的情形,都覺得很感慨,真係一樣米養百樣人。你朋友係70後(其實我都係),今年都成30幾歲人,仲唔肯認清自己的問題所在,將自己的失敗歸究阿媽。我諗好多人都係咁,賴呢賴路、賴社會、賴教育制度,但從來冇反省自己的不是,結果一世人就在埋怨中渡過。」 香港中女話:「我 細個果陣,家裏真係一窮二白,在同學面前,我都知自己寒酸,但我從來都冇怪父母(但我知佢地有怪自己),因為我知道他們已將能力範圍以內最好的給我,真係 果句『自己唔食都留俾子女食』。子女完成學業出社會工作後,我認為作為父母的責任已完成,以後是龍是蟲就要靠自己。以我的背景,很明顯不是象牙塔激進基礎 主義派經濟學者,亦不是一些已經擁有壟斷地位既得利益者,但我仍然相信自由市場,因為自由市場才可提供基層向上流的機會。法國大革命拉開現代社會的帷幕, 但至今超過200年,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權力、財富和社會地位仍是世襲。田二少在真人show中講社會正懲罰一些低知識的人,但同時,社會亦在獎勵一些勤奮不懈的人。」 佢又話:「我 絕對不同意『貧窮已經慘,貧窮讓人意志消沉又成為另一惡性循環』,一來我從來都唔覺得貧窮好慘,二來只有有勇氣挑戰貧窮的人,才有資格向上流。我阿媽今時 今日都仲會同我講對我唔住,乜都冇俾過我,細細個就要幫手掙錢養家,一路都挨得咁辛苦,我話『阿媽,雖然我的童年並不富裕,但快樂是免費的,今天我想要的 都隨手可得,但完成馬拉松、毅行者為我帶來的快樂一定比買了一個名牌手袋多。你將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都已給了我,我有健康的身體、聰穎的腦袋、正面的思 想、堅毅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和一顆感恩的心』。希望大家都可以『半杯水』的故事為鑑,凡事要向正面看,發揮正能量!」 香港的資本主義社會,自然充滿缺憾,唯一剩下的只是機會,給基層向上流動的機會。最簡單的機會,就是教育的機會,若能讀好書,入好大學,就有向上流動的機會。即使小學、中學發鰦夢,無讀書入唔到大學,出來做№只要肯博肯捱,還有向上爬的機會。香港好多成功人士都無高歷,30後,70後、80後都有,未來仍然有,只係睇你去唔去爭取。 千祈唔好以為我好滿意政府的政策,好多政策係好心辦壞事(我先唔假設佢有居心),點解唔復建居屋? 點解一年前唔恢復定期賣地? 點解要讓大量名校直資化,客觀上令貧困又資優的草根學生卻步? 點解中學取消鰦中史科作為必修科? 點解無良好政策發展旅遊、金融以外的產業? 你要我問,我問一日都可以,呢鱓問題我在另外一些場合都會繼續問。 但我做人哲學係唔好靠人,唔係唔要求人,但唔好假定人地一定可以跟到你的要求去做,所以我唔係唔要求政府,但唔好以為可以靠佢,否則你死得,真正可以依賴的是你自己,可以改善的也是你自己,當然,叫自己改變/改善,同叫人改一樣咁難,但至少理論上你自己可以控制到自己,控制唔到無得怪人。 資本主義制度千瘡百孔,有大把空子可鑽,關鍵是有正面思維,相信自己用多鱓腦,發揮自己的小宇宙,生活必可改善。工作如是,炒股也如是。工作不在乎精叻(當然太蠢都唔得,但一般智力 ok啦),在乎搏命,大家都只比賽最後一段(last mile),你做銷售員,打電話叫人買№,人人做到7點收工,到那時大家都累得要命,十分沮喪,想回家抖抖,人人走時你唔走,打多5個電話,做多15分鐘,你就可能開多張單,業績比別人好,就會在一群人中跑出來。反過來講,若果人咁做你又咁做,媽媽聲放軟手腳,自然無運行。在打工的世界,直至到你升做老闆前,仍然係食力為主,食腦為次。 炒股也是如此。牛腩貓咪話炒股成日輸,做唔到15%回報,理由好簡單,你搵鰦個較難的賽場去參賽。在投機這個零和遊戲中,大戶以是大包圍的方式屠殺散戶,佢獱住枝AK47自動步槍, 你住把生果刀,打起上來,結局一早寫好。大戶要對散戶聚而殲之,當中難免要跌纒錢讓散戶嚐纒甜頭,散戶要贏,只能入場玩一段,執纒麵包碎,執完就走,唔 好諗住玩到尾會發大達。好似炒窩輪,你睇市升,買認購輪,佢升得幾格,完全追唔到理論升幅,你唔順氣唔走,個市一回就輸埋,輸少少唔順氣死守,到期就輸 清。關鍵是睇中方向時食唔食那幾格,睇錯方向時可否忍痛落刀。先要搞飱方法,然後才考眼光,方法錯,眼光幾好都無用。記住你最叻都係跟風走一轉,唔好以為 可以食大茶飯,否則只是倒過來有你俾人食鰦大茶飯。 思 維要正面,睇到光明的一面,睇到人地睇唔到的事情,好似香港中女這種有正面思維的人,比成日抱怨的人,更易成功,因為前面總有路,只差你去唔去搵。但在投 資上,有正面思維唔等如有大路思維,人咁做你咁做叫大路思維,大路思維用於炒作之上,多數錯,因為大戶就係睇住散戶的大路思維去和你對賭,贏盡你手上的一 毫子。 記住,在資本主義社會,成功的只是少數人,要做這少數人,就要與別不同。改善自己,做到好過人,就可以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陸羽仁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8370&time=2011-03-18&cl=115&page=all
3月17日,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奇虎360)在香港啟動全球路演,首日便實現3倍多的超額認購。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在香港的路演中,投資者認購非常踴躍,其中索羅斯名下一隻基金也參與了認購,現已成為奇虎360「很重要的投資人之一」。
多年來,每當人們談到由周鴻禕所創辦的奇虎360,聽到他說「用免費殺毒產品做公益」,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出一個問題:免費的東西,如何賺錢?而現在,這樣一個剛剛「賺到點小錢」的互聯網公司,即將在投資者的追捧中上市了。
3月14日,奇虎360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了首次公開募股(IPO)招股說明書。據兩日後SEC公佈的正式條款顯示,奇虎360計劃發 行121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預計發行指導價區間為10.50美元-12.50美元;同時,該公司還授予承銷商一份約182萬份ADS的超額配 售權。據此估算,奇虎360此次上市至多融資1.74億美元。
為了上市,一直在外界盈利質疑中「躲閃」的奇虎360,不得不揭開了這層「神秘面紗」。
從招股書披露中可見奇虎360的發展路徑,首先是以免費殺毒軟件等網絡安全服務產品及其瀏覽器平台,「圈」到了龐大且高粘性的用戶,然後試圖通 過在線廣告和增值服務來完成盈利轉化。這種盈利轉化模式到2009年方初顯效果,這一年奇虎360首度扭虧為盈,盈利419萬美元;2010年的淨利潤為 850萬美元。
未來一個月,奇虎360還將奔赴美國進行上市路演,目前來看投資者認購相當踴躍。其區區幾百萬美元的利潤,何以吸引國外投資者的「眼球」?
奇虎搭上的是Facebook的便車。據一些投資者介紹,在路演中,奇虎360以「中國的Facebook」自居,憑藉第三方統計報告顯示的 「3.39億月活躍用戶、用戶覆蓋率達到85.8%」這兩項數據,號稱為「中國按照用戶數排名前三的互聯網公司」,江湖地位僅次於騰訊和百度。從某種程度 上說,這是一個大大超越了其實際營運框架的「故事」,但它滿足了當下投資者的胃口。
當下投資圈有一種說法,目前正閃現出一個絕佳的互聯網公司上市的「時間窗口」,「這一撥『中國互聯網概念』,只認流量、只認用戶而不問收入,這 麼好的時機,360的故事包裝一下是很有機會的。」一位知情人士也對本刊記者證實,龐大而忠實的用戶群,正是奇虎360此次上市的最大「賣點」。
但是,儘管奇虎360的用戶基數已經足夠龐大,其向盈利價值的轉換過程仍難以與屬於社交網絡的Facebook或騰訊相提並論。因為後者產生用 戶的平台,同時也是其推出增值服務的平台,用戶基礎「變現」路徑很短;而作為功能性工具客戶端的奇虎360,如何完成這一深度轉化,其實還是一個遙遠的故 事。
抓住時間窗口
「他們一直說自己很像中國的Facebook,都是通過免費的服務方式迅速地佔領市場,掌握了數以億計的粘性很高的用戶基礎。」上述知情人士對本刊記者稱。
易觀國際高級投資經理張鵬程認為,當下資本市場窗口對奇虎360這樣的公司非常有利,因為Facebook飛漲至六七百億美元的市場估值,證明 了流量對美國機構投資者的巨大感召力。他分析指出,在奇虎360的上市過程中,風險投資人必然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這批投資人在四五年前就進去 了,以後很難趕上比現在更好的退出時機。」
2005年9月,曾任雅虎中國副總裁兼3721公司總經理的齊向東創立奇虎。最初,奇虎的定位是一家幫助各大社區、論壇增加搜索功能、創新互動產品的專業搜索技術服務提供商。
2006年3月,紅杉、鼎暉、IDGVC以及周鴻禕投資奇虎2000萬美元。在完成A輪融資之後,周鴻禕出任奇虎公司董事長兼CEO,並重新確 立了公司的發展方向——同年7月推出360安全衛士,這款以殺木馬、防盜號、全免費為亮點的防火牆產品,徹底打破了殺毒軟件原有的收費模式,受到網民和互 聯網服務商的極大歡迎。
距離A輪融資僅過半年,2006年11月奇虎又完成了由高原資本領投,紅點參與的規模為2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此外,奇虎A輪投資商紅杉、 CDH、Matrix和IDGVC也參與了第二輪融資。2007年9月,奇虎宣佈360安全衛士用戶量已超過瑞星、金山,成為國內用戶量最大的安全軟件。
2008年3月,周鴻禕宣佈360安全衛士通過將域名切換至「.cn」完成從產品向安全平台的蛻變,並從奇虎公司剝離獨立運作,新公司由奇虎股東共同注資3.6億元。
彼時,周鴻禕曾對媒體坦言並沒有找到明確的商業模式。
「一說互聯網,就先提到商業模式,一說商業模式,就要問怎麼掙錢,何時盈利……」那些年,周鴻禕最不喜歡與人討論「奇虎到底怎麼賺錢」的問題, 他更願意把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另一條「互聯網規律」上——「你如果提供了一個雖然免費,但是對很多人都有價值的服務,很多人認可你,你一定能想辦法掙到 錢,只是個時間問題。」他用「用戶價值」來說服所有的投資人。
堪比騰訊?
此時此刻,很多手捧奇虎360上市招股書的圈內人士,開始對2010年秋天的「3Q大戰」品味出了一絲「陰謀論」的意味。
「騰訊顯然是被360利用了一道。發動戰爭,就是為上市造勢。」一位360產品的競爭對手對本刊記者稱。
「去年9月,奇虎360已經進入上市準備期。「敢跟騰訊『大打出手』,並且成功逼迫QQ應戰,直接與360安全衛士玩起『互相屏蔽』,最後論結 果其實是難分輸贏,而且360還能扛這麼久,這顯然幫助周鴻禕在投資者那裡增加了不少知名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士向本刊記者指出,「看一個人, 就看他的競爭對手。」
這很符合周鴻禕的一貫風格——從當年的3721搜索引擎到奇虎,週一路砍殺過來,最常用的一招就是以挑戰老大來提高江湖地位。
2011年初來自艾瑞的一份針對「日均用戶數」的統計顯示,排名前十名的客戶端依次為:360衛士、QQ、IE、360殺毒、360安全瀏覽 器、迅雷、360保險箱、QQ遊戲大廳、PPStream、QVOD。在中國當下人氣最旺的前十大客戶端裡,360的產品佔據四席;更出人意料的 是,360的日均用戶居然比QQ還多。
「騰訊也是基於一個應用——IM軟件起家,一旦擁有龐大的用戶數之後,它做的任何事情都可能讓其他互聯網公司忌憚。」前述知情人士告訴本刊記者。
他透露,雖然不會明著提及騰訊、百度等國內大牌網站,但360路演的主體思路必然是複製騰訊的成功模板——「在擁有龐大用戶數的先天優勢之後,後天再去發展很多互聯網應用。」
不過,國內著名的天使投資人曾李青卻認為,評估客戶端產品的價值不應該僅僅看其「人氣」方面,他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功能性工具客戶端與社交網絡客戶端的價值完全不是一回事,是N的一次方與二次方的價值差別。」
截至2010年四季度末,QQ軟件活躍賬戶數同比增長23.8%,已達到6.476億;QQ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數達到1.275億。3月16日,騰訊發佈2010年財報稱,全年實現總收入為196.46億元,約合29.67億美元,同比增長57.9%。
對比奇虎360同期獲得的5770萬美元總營收,騰訊是其50倍之巨。
盈利轉化剛起步
用「免費」概念花了五年時間培育市場、將用戶量一路帶到接近4億的奇虎360,必然不能選擇一條「重新開始收費」的回頭路。
「主要通過在線廣告和增值服務來達到盈利轉化,包括產品的入口,平台廣告,遊戲分成,開發利用數億用戶帶來的網站導航以及搜索結果帶來的流量分成等。」前述知情人士向本刊記者分析公司盈利模式。
奇虎360在招股書中稱,公司開發了眾多開放平台,以便為網頁遊戲、電子商務網站、軟件及應用等眾多第三方合作夥伴在這些平台上提供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從而獲得分成收益。
不過,目前360還僅僅站在這一盈利模式的「起跑點」上。
今年2月以來,360一系列第三方平台產品迅速上馬——2月18日推出一款專為網頁遊戲量身打造的瀏覽器;2月23日,推出「360團購開放平 台」,彙集了拉手網、美團網等200家團購網站;3月1日凌晨,360又發佈了一款酷似iPhone APP應用的產品——安全桌面。這款產品可以自動整理歸類已安裝的軟件和常用網址,並且可以在自帶的軟件庫中直接下載安裝軟件。
對於奇虎360而言,如何將近4億安全產品客戶端的用戶,成功遷移到更多的開放平台,無疑是當下最大的課題。多位業內人士向本刊記者指出,360的未來出路,有可能是繼續圍繞瀏覽器產品做多元化平台的開發,進一步擴展增值服務的空間。
目前,通過安全瀏覽器佔領用戶入口是360用來做文章的核心平台。自2008年4月首款安全瀏覽器產品問世以來,截至2011年1月,其活躍用 戶數量達1.72億,成為中國市場上僅次於微軟IE瀏覽器的第二大網絡瀏覽器。360自此實現了將安全衛士客戶端用戶向瀏覽器產品的遷移。
瀏覽器產品令奇虎360首次看到了賺錢的曙光。招股書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奇虎通過瀏覽品產品所獲得的在線廣告收入約為1413萬美元,佔到公司總收入的七成。
不過,基於Web瀏覽器的多個第三方平台的新嘗試能否帶來更可觀的盈利,還有待一定的觀察期。比如360推的團購平台,被互聯網資深人士謝文評價為「開不開放對產業影響不大」,是一個邊緣化的應用服務平台。而「安全桌面」這款產品卻獲得一定好評。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胡延平認為,面對2011年互聯網「App化大潮來臨」這一趨勢,瀏覽器地位不僅沒有削弱反倒有所增強,甚至成為Web App平台(基於瀏覽器的應用程序集成平台)的核心——Web OS(基於瀏覽器的虛擬操作系統)的雛形。
相比騰訊,奇虎360從龐大的用戶身上「還只賺到了點小錢」。上市可能在短期構築了一個奇虎360的安全港,但投資者們絕不想聽到一個虎頭蛇尾的故事。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115347213.html
中國生命與福壽園如今的業績形成了鮮明對比。去年福壽園借殼上市時,中國衛生控股公告稱「保證被收購資產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綜合淨利潤不低於2億元人民幣」。而中國生命去年淨利潤只有111萬元,同比下跌91%。
文/東方愚 上海證券報「PK商業堂」專欄 2011年4月6日
清明節前後如果你去到重慶,會發現這個城市的殯葬業有多發達。殯儀館也好,殯儀服務公司也好,都會開展專題宣傳甚至「促銷」活動。葬禮要連搞三天兩 夜,這是重慶獨特的喪葬習俗;三天當中,所有親朋好友住宿大都住在附近酒店,殯儀館裡食堂、麻將等餐飲和娛樂設施齊全。說白了,生者與死者一齊消費,構成 了重慶殯葬業發達的根基。
重慶殯葬業中有兩家公司很值得關注。一家是中國生命集團,一家是上海福壽園集團。前者是台資企業,後者是國企,兩者在重慶市場的競爭和在資本上市場上的佈局,是中國殯葬業兩張對比鮮明的面孔。
中國生命集團老闆劉添財是台灣人,但超過七成業務在內地,其中重慶佔到半壁江山。它曾被坊間稱為「殯葬第一股」,2009年9月9日在香港甫一上市 就遭到游資熱炒,當天漲了44.44%。劉添財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台灣經營一間名為叫寶山生命的公司,做的就是墓園和殯儀策劃,生意不好不壞,2005 年左右的時候年營業額大約2000萬人民幣。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隨後會在中國內地發現一個「聚寶盆」。
這源於劉添財2005年到長沙一所設置殯葬專業的職業技術學校參觀時,結識了時任中國殯葬協會副會長兼秘書會的張宏昌。張宏昌告訴他,內地殯葬業雖有「禁入令」,但不同城市情況又有所不同。劉添財最後選擇了重慶。
如今重慶安福堂、天福堂、江南殯儀館等都為中國生命集團所託管。所謂託管,可以理解為承包,地皮和房產的產權歸屬不變,只是在合同期內每年提取一筆 固定比例的管理費用給原所有人或主管單位。重慶殯儀服務市場本來就是對民資開放的,所以託管安福堂和天福堂的難度並不大。引人矚目的是重慶市屬兩家殯儀館 之一的江南殯儀館也有劉添財所託管,並打破了殯儀館原先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編制——這應當是中國內地殯儀館改制的第一例。
一位台商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耐,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筆者一次在重慶遇到劉添財的台灣老鄉兼得力助手、中國生命集團重慶業務負責人王順郎,於 是向他一問究竟。原來,劉當時亦是遭遇強大阻力,最後如願以償的法寶有二,一是江南殯儀館所在地重慶南岸區民政局局長始終站在劉添財一邊,支持改制,二是 劉添財給出的託管籌碼足夠高,譬如願意留任的殯儀館原「幹部」可以領到雙份工資——原事業編制的工資不變,劉添財另外再發一份企業工資。、
在劉託管江南殯儀館之後,這家殯儀館憑藉著提供包括追思、餐飲、住宿、運送、冷藏遺體、化妝、火化、骨灰寄存和殮葬等「一條龍服務」,在2009年 一年的營收就達到2000萬元。其中營運費用為120萬元,而上繳的「管理費」則高達680萬元。這或許就叫做「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吧。
再看上海福壽園集團。福壽園中國中福實業公司投資億元建造,以經營墓園為主,中福實業的「娘家」便是殯葬業的「管家」——民政部。中福實業的攤子鋪得很開,它還是海盧浦大橋的第二大股東。福壽園集團是其實是中美合資公司,但它對其中的美國資本始終含混晦澀。
2002年,福壽園重慶分公司——安樂堂成立,提供除火化外的其它殯儀服務。因為理念還算先進,安樂堂頗受當地政府歡迎,而2006年劉添財進入重 慶並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完成佈局特別是託管江南殯儀館後,當地民政部門更多的人才意識到,原來還有另一種玩法——公私合營、「有錢一起賺」才是硬道理。
現在回頭來看,上海福壽園集團彼時並沒有善罷甘休。或者說中國生命成功上市,刺激了上海方的神經。2010年3月,電子及貿易行業的香港上市公司金 科數碼宣佈,和上海福壽園的母公司中福實業簽訂備忘錄,在中國內地合作開發殯儀服務。而在此之前,金科數碼曾宣佈以20億元收購上海一殯儀項目55%的股 權;金科數碼隨後更名為「中福控股」。
令人吃驚的是,2010年10月,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國衛生控股,宣佈以33.6億港元收購上海福壽園集團、中福安合及其它資產,其中4400萬 元為現金,33.16億元為可換股票據。這意味著福壽園集團成功借殼上市。也就是說,在短短的半年多的時間裡,中福實業以及上海福壽園集團,都完成了資本 飛躍。
中國生命與福壽園如今的業績形成了鮮明對比。去年福壽園借殼上市時,中國衛生控股公告稱「保證被收購資產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綜合淨 利潤不低於2億元人民幣」。而今年3月23日,中國生命集團發佈的業績公告稱,截至2010年底的營收為6760萬元,增長42%,但淨利潤只有111萬 元,同比下跌91%。
顯然,做為民間資本的劉添財,儘管發現了一座金山並又上了資本快車,但它仍然不能與背靠民政部的福壽園集團相媲美。就算劉添財在江南殯儀館改制中打 了漂亮一戰,但這種模式在很難複製,甚至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中國殯葬業國有資本把持絕對話語權的局面短期內很難有所改觀,如果同時也搭上了上市的順風車, 那將更加不可一世。
值得注意的是,中福實業與福壽園集團,和香港兩家上市公司中福控股與中國衛生控股之錯綜複雜的關係值得研究。去年初中福實業與金科數碼簽定備忘錄, 以至於上市公司名稱都改為「中福控股」,蹊蹺的是詳細的合作內容並沒有任何披露。後來福壽園借殼上市時,中國衛生控股是與中福實業及上海眾福等之間完成的 交易。而中福實業、福壽園、上海眾福的法人代表都是白曉江。
劉添財的沮喪還在繼續,而白曉江的開心卻剛剛開始。誰也不知道他們的沮喪和開心分別能持續多久,唯一知道的是,他們的悲喜是中國殯葬業向左還是向右的晴雨表。
http://blog.caing.com/article/17313/
泛海買入29%的聯想控股股權,價格27.55億人民幣。這相當於對聯想控股估值95億人民幣。聯想最為人知的故事就是當初中科院投入的20萬元變為後來 的95億元。這一故事其實就是中國不斷發展,不斷轉型的資本的故事。讓我們從聯想的20萬元談起,仔細探討一下資本的故事。
同樣的一塊錢,可以有多種身份:債、股、或者兩者皆有。中科院的20萬元,如果是借給老柳的債,那麼今天的聯想整個都應該是屬於老柳及其團隊的,中科院只 能拿回20萬元再加上利息。假設年均利息為5%,那麼25年後,中科院連本帶息應該獲得67.7萬元。如果這20萬元是資本,那麼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無 論老柳及其團隊業績有多好,今天的聯想控股1分錢也不應該給老柳。但是,中國的事情是複雜的,沒有這麼簡單。
1996年中科院把35%的股份給了老柳及其團隊,這相當於在1984年到1996年的12年裡每年拿出3%的股份給管理層作為股權激勵。這在當時是超越 時代的舉動,極大地激勵了聯想的團隊。可以說沒有當時的股權轉變,就不會有聯想的今天。即使拿今天的標準來衡量,這樣的股權激勵也是慷慨的。每年3%,相 當於33年後把整個公司送給管理層。
資本並不只是金錢。中科院的牌子在1984年就是金子招牌。這部分無形資產值多少錢?很難計算。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老柳當初脫離中科院,單獨自己幹,能不能 做得更好。如果只是區區20萬元的問題,老柳為什麼沒有掙了錢以後早早地脫離中科院而單干?如果能幹得更好為什麼不離開?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有中科院這個 好婆婆,只做大樹給聯想乘涼,不干涉聯想的事物,何樂而不為呢?這個樹蔭其實就是無形資產的價值。另外,倪光南所帶來的中科院的研究成果-聯想漢卡,也是 重要的無形資產。甚至聯想的名字都來源於此。
倪光南曾經寫道:「1988年,公司拳頭產品聯想式漢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申報書表明,其產權屬於計算所,在創業頭三年(1985.4- 1987.12),漢卡為公司創造了1237.5萬元利潤(包括退稅)。」
好了,只要有具體的利潤數字,中科院投入的知識產權的價值就好算了。三年利潤1237.5萬元,每年大約400萬的利潤。假設從1984年,聯想漢卡每年 利潤都是400萬,毫無增長,到1993年被徹底廢除。這10年的現金流用15%的高折現率折現,就是2300萬元。也就是說這個聯想漢卡的專利, 屬於中科院,作為無形資產投資給聯想,價值2300萬元。另外,我估計中科院的品牌價值是這個專利的2倍,也要值4000萬左右。所以中科院對聯想的原始 資本投入為:
1)現金:20萬
2)專利:2300萬
3)品牌:4000萬
總計:6320萬元
這就是中科院對聯想的真實資本投入。可以看出,無形資產的投入是金錢投入的300倍以上。
今天,聯想這個品牌價值據稱達到了140億美元。而當初中科院的品牌價值是多少呢?即使在遙遠的1984年,這個品牌也是價值連城。如果沒有中科院這個牌 子,當初的楊元慶、郭為等,還會加入一個毫無背景與名氣的私人小公司嗎?所以,中科院對聯想的原始投入並不只是區區20萬,而是中科院的品牌與無形資產。 品牌效應加上中科院的漢卡的研究成果,這個無形資產應該是20萬元的300倍。至少值6300萬元。
所以,聯想的故事應該這樣改寫:中科院投入了20萬元,另外還投入了巨大的無形資產,即中科院的品牌與影響力及漢卡專利,價值至少為6300萬元。當初的 6320萬元,變為了後來的95x65%=61.75億人民幣。25年來,折合成年度複合增長率,聯想的內在價值平均每年增加20%,實現了快速的增長。 與此同時, 中科院也對管理層進行了慷慨的股權激勵,讓聯想人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促成了這一奇蹟。老柳在這一過程中的功勞不可磨滅。
在這個故事裡,沒有免費的午餐,誰也不欠誰的。中科院投入巨大,收穫頗豐。老柳及團隊投入畢生精力,經營有方,獲得慷慨的股權激勵。如果說有問題,只能怪 歷史的侷限性,制度的變化跟不上經濟的發展。但是,有了如此慷慨的股權激勵之後,再賤賣國有資產,就說不過去了。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這次泛海入股,至少帶 來了10億國有資產的流失。
資本的特性就是承擔風險,獲得回報。股東承擔大部分風險,獲得大部分回報。債權人承擔有限的風險,所以只獲得有限的回報。經理人不承擔風險,自然也無權染指資本的回報。管家工作的再好,也無權擁有主人的房產。
聯想控股的資本故事,其實就是中國發展的縮影。產權、債權、股權的逐漸清晰,讓中國的經濟恢復活力,逐漸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
||||||
雞蛋仔阿伯事件成為城中熱話。我 也在《蘋果日報》專欄《利字當頭》湊熱鬧,寫了篇「生意人的道德責任」,指這個雞蛋仔阿伯既作為自僱人士,即一人分飾兩角,既是僱員也是資本家。所以作為 資本家的雞蛋仔阿伯,要為雞蛋仔檔攤的生意籌謀;賺得不夠盡,最終「搵朝唔得晚」,他也要負上部分責任。 事實上,雞蛋仔利錢不薄,做小販 又不用交租,這位雞蛋仔阿伯要是肯做肯捱,理應老早便要儲夠一小筆錢,找個人流暢旺的地方,租個小鋪位,安穩地再賺多點。在獅子山下,由小販變大老闆的大 有人在,偏偏這位雞蛋仔阿伯三十多年來仍然是小販。起初我還以為,落得如此下場,是雞蛋仔阿伯的見識和魄力問題。畢竟,要是明白資本主義的邏輯,就要接受 人人都有生意失敗的可能。 老實講,落筆的時候,我也預料到,愛心爆滿的《蘋果日報》讀者,難免有感情豐富一點的會寫信來投訴。結果一如所 料,真的有讀者要求拆掉那可惡的專欄,免得冷血的言論影響他們的情緒。當然,文章見報之時,我和讀者們都不知道,原來案中有案:消息指這位雞蛋仔阿伯,既 有領綜援也住在公屋。雞蛋仔阿伯多年來堅持做小販,寧願把錢花在木頭車和罰款,原來,還是利之所在。
人是感情動物。見到窮 人的境況,便會想仗義執言,也顧不了太多事實的細微處。不過,要真正幫得到別人,還是要理智地觀察事實。當然,好心人仍然可以堅持說租金太貴,雞蛋仔阿伯 是被迫流落街頭,甚至要拿綜援才夠生活。不過,要是我們擦亮眼睛看看現實:香港地其他的小商戶,是否個個都要推木頭車做走鬼檔呢?那些希望重新發小販牌, 將幾十年前的小販世界帶回現代的人,又有否想過,當年因為小販擺位,造成多少黑社會爭地盤和前線警員貪污的問題?租金平貴,難道真的是幾個地產商操控得 了?記得九七亞洲金融風暴和千禧後的科網爆破,就連世界級的零售業天堂旺角和銅鑼灣,也水盡鵝飛,人跡罕見。沒有強勁的零售市道,租金又可以高到什麼地 步?什麼是因?哪個是果?
網上流傳一段短片,內容有關一群憤青到超市「攪局」,用行動來對抗「地產霸權」。那群憤青,在滋 擾生事一小時之後,還沾沾自喜說感覺良好。其實全世界的反資本主義革命先鋒,都會針對超市,但只有香港的憤青有地產霸權的論述。說到底,這班憤青對市場運 作要是有丁點認識,他們也不會淪落為憤青了。資本主義,創造了許多美好的事物,就算不願意多動 腦筋的人,也可以從其他人的努力得到好處。可惜,這也是資本主義的原罪。繁榮容許某些人開始依賴。不過,沒有人會承認,自己就是靠依賴為生的失敗者。更甚 者,他們會將自己失敗的責任,推卸到別人的成功上面。如是者,社會上便出現了一種歌頌失敗,攻擊成就的虛偽文化。當社會越來越虛偽,失敗變成時尚,人失去 了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文明也開始衰亡。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2/yMMDAwMDIzNzgyMQ.html
繼國藥集團和復星醫藥後,又有一家大型藥企加入了投資醫療機構的行列。6日,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000999)公告稱,已與中國中醫科學院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共同合作興建醫療機構。
在國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辦醫療機構的熱潮下,一批醫藥企業參與投資和興建醫院,延伸產業鏈並謀求利潤最大化。
「中醫科學院擁有6家附屬醫院,擁有一批醫生專家隊伍,在腫瘤、心腦血管、消化、兒科、婦科等多個領域擁有優勢。」華潤三九方面表示,華潤三九擁有三九腦科醫院,在醫療服務領域也積累了經驗。
事實上,三九介入醫院產業的投資要追溯到原總裁趙新先執掌期間。當年,三九投資版圖廣泛,投資參與了包括三九腦科醫院在內的數家中醫院,希望組建國內中醫院產業集團。但其後,三九陷入崩盤重組境地,其多元化投資也遭遇收縮。
2010年12月,國務院批准了《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各類醫療機構、調整和新增醫療衛生資源優先考慮社會資本。
「對於藥企來說,醫院是經常打交道的部門,比較熟悉對方的運作。所以醫院是個不錯的選擇。」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指出。
此前,復星醫藥也通過戰略投資入股了和睦家醫院,希望在高端醫療市場分羹。
這與六七年前的投資環境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處在鼎盛時期的華源集團曾有意接管上海幾家醫院時,遭到了上海市衛生局的反對。理由是一旦大型藥企控制藥品、醫療器械的銷售終端,勢必會影響到終端市場的公平和良性發展。
美國醫療國際集團副總裁楊世春指,正規醫療機構,年利潤在20%左右,並不是暴利行業,這個行業最大的優勢在於是朝陽行業。雖然週期也較長,但收益穩定,回報可觀。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6/0MMDAwMDIzODM0Mw.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dit.html
延益:小肥羊我曾經持有過,可惜沒有等到百勝的收購要約。這裡,暫且擱置小肥羊具體分析。從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巴菲特收購比亞迪、到現在百勝收購小肥羊,產業資本在股市的動作總能引起股票價格的劇烈波動。這裡,延益想探討產業資本如何估值?
要說明這個問題,先看幾則舊聞:
1, 2008-09-03可口可樂要約收購匯源復盤
國泰君安(香港)分析師表示,12.2港元的收購價相當於08年預測市盈率40倍,遠高於目前食品飲料業估值,相信會利好現有股東,其預期收購成功的可能性較大,但仍需要一定時間,對於不確定性和時間價值各予5%折扣,該行重新設定匯源果汁的目標價為每股11港元,認為其交易區間為10.4至11.2港元,較收購價折讓8%至15%。由於收購價遠高於此前匯源市價,且較同業溢價極大,相信絕大部分中小股東也願意接受收購。
新鴻基金融分析師表示,可口可樂提供的收購價相當於2009年預測市盈率30倍,而收購計劃公佈之前匯源果汁的市盈率為11倍。匯源似乎是可口可樂在內地的唯一選擇,因為匯源在內地果汁批發市場佔有率最高,可口可樂可立即獲得匯源的所有客戶和生產廠。交易定價對匯源有利,鑑於匯源的客戶基礎,溢價合理。預期股價可能不會接近於收購價,因為這一交易還受限於一些條件,收購前景尚存在一些不明朗因素。
2,新浪財經訊
延益:當年金融海嘯,鴻興因投資了Accumulator大蝕一億六千萬,最後2008年5月引入了CVC作白武士,CVC以每股2.7元,認購了鴻興3.24億股或35%,涉及8.73億元,成為了大股東。後來他再度增持,其中一次以2.18元增持1500萬股,令股權逐步增至37.5%。這次,大股東Asia Packaging Company Limited,(CVC旗下的投資公司),將29.9%股份出售給聯合株式會社,交易價為現金14.25億元,即每股作5.25元,比市價有高達58%的溢價。私募基金CVC出售鴻興印刷股權三年獲利7億。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7/yOMDAwMDI0MDkyOA.html
並不樂觀的市場環境,讓開發商之間抱團取暖的心態更為強烈。接連披露的幾宗股權及債券交易背後,便隱藏著這種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
近期,香港地產商華人置業(00127.HK)入股恆大地產(03333.HK)的子公司,還購買佳兆業(01638.HK)的海外票據,短短一週內的兩筆資本運作,都體現了華人置業對同行「撐到底」的態度。
種種跡象顯示,在海外專業投資機構依然保持著對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謹慎」態度時,開發商之間的項目合作即股權更迭,已經開始變得頻繁。
開發商間投資增加
如果說2007年那一輪房地產投資高潮中的明星是海外的房地產基金,那麼這一輪,更像是自己人之間的一場合作遊戲。
5 月25日晚,奧園地產集團(03883.HK)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附屬公司奧園集團與高速集團、項目公司安徽省高速地產集團(蘇州)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 議,奧園集團將向項目公司的註冊資本注資共4.5億元人民幣,注資完成後,奧園集團將擁有項目公司的60%股權,而項目公司也將成為奧園地產的控股公司。
奧園集團此番向安徽省高速地產注資完成後,後者將動用該筆款項使註冊資本由3億元人民幣增加至7億元人民幣,而奧園也由此成為該項目的實際控制人。
就在一週前,同樣是位於江蘇省的一個項目的股權轉讓,則引起過更為廣泛的關注。
5月中旬,恆大地產與華人置業均發佈公告稱,恆大將旗下一家名為GRANDDAY的子公司共49%的股權轉讓給華人置業,總交易金額為5億美元(約38.75億港元)。交易之前,恆大地產是這家子公司的全資控股公司。
儘管有報導顯示,此番交易的平均樓面地價為4000元/平方米,較恆大當初僅約200多元/平方米的成本溢價約20倍,但華人置業在其公告中依然對此番交易作出了格外樂觀的評價,稱:此舉讓集團擴大了物業的市場份額,對集團在國內的發展有利。
對於華人置業的收購行為,海通國際發佈的評論稱,交易的溢價使得該項目的估值上升,利於雙方的資產估值,屬於雙贏的交易。
事實上,已經告別單邊上漲格局的房地產市場,已經讓開發商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抱團取暖的情結日漸強烈。早在2009年,萬科以及中海等開發巨頭就已經預言,未來開發商之間的合作會更加頻繁。
近期披露的交易,恐怕僅是「冰山一角」。仲量聯行資本市場投資部經理劉裕通認為,調整的市場環境之下,開發商之間的投資機會明顯增多了,而且未來還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
劉裕通透露,這一輪的股權合作明顯體現在開發商之間,而海外的專業投資機構卻相對謹慎。「海外機構對宏觀調控心存擔憂,因此近期談的單雖然有增加,但真正簽約的數量並不多。」
對 於海外機構的擔憂,一個頗為直接的佐證便是淡馬錫對佳兆業投資的退出。資料顯示,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在5月12日折價拋售其擁有佳兆業全部約8%的股權,套 現約11.8億港元,約合1.5億美元。有分析評論,淡馬錫的退場可能是不太看好內地房地產市場,擔憂宏觀調控的風險。
香港同行曲線投資
在股權合作的同時,香港地產商還在頻繁購買內地房企的債券,以分享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果實。
日 前,佳兆業和華人置業同時發佈公告稱,前者在2010年4月發行3.5億美元2015年到期13.5%優先票據的基礎上,進一步發行本金總額3億美元(約 23.4億港元)的額外2015年到期13.5%優先票據,華人置業集團的兩個全資附屬公司作為第一認購人,分別認購9000萬美元及6000萬美元;而 1.5億美元則由第二認購人劉鑾雄認購。
同一時間,華人置業也發佈公告稱,公司與佳兆業訂立認購協議,按認購協議條款及條件認購及購買本金合同1.5億美元的相關新增票據。票據按年利率13.5%計息,於2011年10月28日起每半年分別於每年的4月28日及10月28日支付。
事 實上,早在今年1月20日,佳兆業發佈公告稱,公司與華人置業附屬公司新鴻基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於1月19日訂立認購協議,認購人同意認購及支付佳兆業將欲 發行的本金總額為人民幣20億元,以美元結算的優先有抵押擔保債券,債券按年利率8.5釐計算,預期債券將於2014年到期。
有業內人士評論,華人置業以及新鴻基正是以資本市場的手法玩轉內地房地產市場。這也並非他們的首次運作,早在去年4月,這兩家公司就包攬了恆大地產補充發行的6億美元海外債券,票面利息同樣高達13%。
華人置業表示,認購及購買相關新增票據將為公司提供機會,在現時低息環境下提高投資收入。此外,董事會也考慮到被投資公司是在中國內地從事大型住宅物業及綜合商業物業的開發,而這與該公司計劃加大內地業務的目標一致。
華人置業公司網站的資料顯示,目前該集團在內地的項目主要集中於成都和重慶,再售和計劃銷售項目僅兩三個。從某種程度上看,曲線投資內地開發商的債券,相對於並不熟悉內地市場的香港開發商來說,不失為一個聰明的選擇。
例如華人置業發佈的2010年業績摘要顯示,去年錄得營業收入26億港元,毛利13億港元,其中來自物業銷售方面的經營溢利約4億港元。但其與新鴻基在恆大債券上的利息收益約4億元人民幣,足以與該集團的物業銷售收益媲美。
可以預計,宏觀調控對房價的打壓將直接衝擊開發商的利潤率,在此背景之下,高息發行的開發商海外票據,有望成為手握重金的香港巨頭們更安全和划算的投資方式。
(謝鱷兄提供補充資料。)
(1) 上市公司賣殼前發展
該公司前名為亞科網,由一班投資銀行家於1999年1月成立,並於4月獲勵晶太平洋(575)投資,成為該公司大股東,其後在2000年4月發行3億股上市。
根據招股書,初定招股價為1.68元,上市時市值達40.31億元,但當年盈利及資產分別僅10.1萬美元及669.7萬美元,PE及PB分別為5,101倍及77.17倍,可見定價之高。
上市前,適逢當時科網熱潮爆破,招股反應不佳,招股價降至1.05元。上市當日,股價一度暴跌至72.38%,至29仙,收市仍然下跌57.14%,至45仙。
之後因科網業務變成泡影,公司亦無重大項目投資,股價亦逐步下滑,漸漸變成仙股,並改名亞科資本。
2005年,因一輪油田借殼活動成功後(詳細請看第4部分),公司股票價格大升,故公司高管陸續出售股權。在2006年3月,公司發行7,50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可換取亞科資本新股及旗下Crosby 股份,該批債券為5年期,於2011年3月到期。
2006年,旗下Crosby因為活力門造假醜聞,故欲收購該公司股份,但最終不了了之,同年,公司欲轉主板,但最終失敗。
2008年4月,公司宣佈10合1。6月,更名為現時名稱。因經營開支過大及資源開業遲遲未產生真正收益,故公司大幅虧損,加上可換股債券到期,無力償付,故於2010年6月,變相賣盤予石庫門。
(2) Spike 借殼交易
2001年1月, 該公司向電訊盈科(8,前香港電訊)附屬Cyber Convergence Limited購入 Spike Cyberworks Limited 30%股權,並藉認購股權,把股權增至51%,並向Spike Cyberworks Limited投入股東貸款,並改名為Spike Limited。
2001年間,其股權增加之餘,亦引入旗下軟庫亞科網投資管理及Nirvana Capital Limited作為股東,Spike Networks Limited股權漸次減少。
2001年8月,該公司憑持有Spike Limited的大部分股權,逆向取得澳洲上市公司Spike Networks Limited之控股權益。
2002月5月,該公司透過以股換債,增持Spike Network Limited股權。
2002年6月,GreenTree先生正式認購Spike Network Limited新股,成為該公司主要股東。而Spike Limited因亞科網及Spike Network Limited 不欲投資,或會清盤。
2002年7月,Spike Limited 清盤,故借殼交易失敗。
(3) Crosby Capital 發展
2001年11月, 公司收購Crosby Capital,該年年報也無無披露收購金額,相信因收購金額不大,故為一不須披露交易。據稱,該公司於1984年成立,為一間以新加坡為基地之公司,在企業融資及資產管理方面擁有既定的區內特權及聲譽。
2002年2月,因購入Crosby Capital,經營範圍變更,故易名為亞科資本。
2004月3月,以Crosby Capital 資產注入英國AIM空殼公司Skiddal Capital Inc.,,反收購取得控股權後,並引入少量資金。
2004年7月,Skiddal Capital Inc.,完後後該公司改名為Crosby Capital Partners Inc.。
2004年8月,Crosby Capital Partners Inc.重組,把中國的投資顧問業務轉予金匯投資(378,現事安集團,前城市資源、Axion Forrest、中國工業國際、中國國際森林資源、金匯投資)及軟庫發展(648,現中國仁濟醫療,前敏速投資、祥華發展、軟庫發展)當時分別持有49%及49%的SIIS X Capital)。
2004年9月,向原持有人購入Crosby 品牌。同月,向其他僱員出售Crosby Wealth Management (Asia) Limited,之股權。
2007年9月,Crosby Capital Partners Inc.確認已與Forsyth Partners Group訂立諒解備忘錄,以向Forsyth收購部分基金業務。
2007年12月,旗下Crosby Capital Partners Inc.購買Paul Giles於附屬Crosby Wealth Management (Asia) Limited,之股權,作價84.2萬美元。
2008年3月,為更有效反映本公司現時之業務活動,公司改名為高誠資本。
2008年5月,Crosby Capital Partners Inc.改名Crosby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Limited。
2008年9月,Crosby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Limited出售國際基金研究及評級業務。同月,結束Forsyth Sub-Funds業務。
2008年10月,公司宣佈管理資金大減。
2009年8月,Crosby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Limited其退出為Apollo Multi Asset Management LLP 之合夥人。
2010年6月,公司向Crosby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Limited購回Crosby Capital幾乎全部業務,並把企業融資及財務顧問服務業務售予前主席Ilyas Tariq Khan及管理層Robert John Richard Owen分別持有88.86%及11.14%之公司ECK Partners。而Crosby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Limited把變成一空殼。
2010年12月,公司ECK Partners出售Crosby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Limited,作價僅929,644美元。
此事仍有餘音,請繼續留意。
(4) 亞科資本及 旗下Crosby Capital 資源交易
2004年6月,Crosby Capital旗下Sunov Petroleum宣佈取得Novus在美國、中東及巴基斯坦的石油參與權益,並稱有獨立第三方投資。
2004年8月,簽訂諒解備忘錄,Crosby Capital 持有75%的Sunov Petroleum向新加坡上市公司Interra Resources出售中東及巴基斯坦的石油參與權益。
2004年9月,諒解備忘錄終止。期間股權降至61%。
2004年10月,出售美國石油權益予AIM空殼Lodore Resources。
2005年1月,Lodore Resources。借殼交易完成。
2005年3月,Crosby Capital購入JASDAQ 公司 相等於IB Daiwa 的34%股權的換股權證,該公司控制房地產、食品及紡織品投資。
2005年5月,Crosby Capital購入澳洲上市公司Tethyan Copper Company之控股權,該公司於巴基斯坦控制一項從事斑岩銅礦及黃金綜合大型項目。雖經兩次提價,最終一智利公司因出價較高,Crosby退出收購,最終使智利公司成功收購此公司,詳細請看下面留言。
2005年6月, IB Daiwa 全面收購Lodore Resources,代價以前者1.599股換取Lodore Resources10股支付。
2005年7月,Sunov Petroleum出售中東石油及燃氣資產予合營夥伴,引入8,500萬美元資金,後來與中東石油權益合併,組成Indago petroleum在英國AIM上市。
2005年9月,IB Daiwa配售新股,變相減持該公司股權。
2005年11月,IB Daiwa收購Lodore Resources已成為無條件。
2005年12月,亞科資本借款予IB Daiwa,以用作收購Darcy Energy,該公司擁有美國及墨西哥油田及天然氣資產。
2006年1月,IB Daiwa稱成功開發Kami井。
2006年3月,亞科資本以(1)稱的發行可換股債的資金,向IB Daiwa收購美國三個油氣田35%權益。
2006年5月,亞科資本宣佈美國油氣田其中一個發現含氣沙岩在商業上可作生產。
同月,宣佈向亞科資金管理層及一堆獨立第三方購入Orchard Petroleum Limited少數股益。
2006年6月,IB Daiwa 宣佈因開發延誤,燃氣產量及燃氣價格均經調低,故需要調降財務預測。
2007年3月,Crosby Capital宣佈全購Orchard Petroleum Limited。
同月,Indago petroleum出售部分油田權益,派發特別股息,Sunov Petroleum其後出售股權,套現離場。
2007年5月,IB Daiwa 宣佈因大部分油田不具商業性質,故再次降低財務預測。
2007年8月,IB Daiwa把Darcy Energy資產改名為Leed Petroleum PLC ,於AIM 上市集資。
2007年11月,據稱因保險關係,剩餘1個美國油田已暫停鑽挖。
2008年3月,亞科資本再次借款予IB Daiwa。
2008年6月,因亞科資本及IB Daiwa缺乏資金,ADM Galleus Fund Limited提供貸款予IB Daiwa,以取代亞科資本的大部分貸款,亦取回開發資金,由此開始退出IB Daiwa的經營。
2010年6月,向Crosby Capital 購回部分礦業資產,但於10月亦出售予前主席Ilyas Tariq Khan及管理層Robert John Richard Owen分別持有88.86%及11.14%之公司ECK Partners,正式退出礦及石油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