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何壽川重用「開發派」 改造永豐金

2010-8-9 TCM




「金控董事會日前託付予本人重大使命,接任永豐金控總經理及執行長職務……,我們不會因派系而決定職位,我們只重視個人的專業與能力。」這是永豐金控新任執行長蕭子昂於七月二十二日,寄給同仁的一封信。

信中,可見永豐金內部的人事問題。先是六月底,執行長兼總經理蔡友才請辭、轉戰兆豐金控,改由原本的商品總經理兼永豐銀行副總經理蕭子昂接任。七月底的董事會,又公布多項組織改造與新人事案。

高階管理團隊變動頻繁,連外資分析師都看得眼花撩亂,忍不住說,「實在變得太快。現在(永豐金控)要怎麼做,不清楚!」

首部曲:組織重整,開發派掌要職

但毫無疑問的是,「開發派」在永豐金正式崛起。翻開永豐金控新版的組織圖,包括商品、通路、營運等三大支柱中,就有兩項職務由開發金出身的蕭子昂和莊銘福,分別出掌執行長兼商品總監及營運總監。

何壽川與「開發派」的淵源,是從何壽川當年擔任開發金董事,認識了當時擔任開發旗下大華證券資深副總經理暨大華期貨董事長的張晉源。張晉源後來協助何壽川 打贏了北商銀與建華金一役(編按:何壽川與洪敏弘爭奪入主永豐金的前身建華金控的爭奪戰),就被何壽川挖角到永豐金控擔任策略長。因為深獲信任,張晉源甚 至擔任永豐餘集團旗下元太科技的監察人。

永豐金控位於八德路總部的樓層設計,原本董事長辦公室位於十三樓,但何壽川入主後,因為個人考量將他的辦公室設在十樓,罕見的在執行長辦公室樓層之下,策 略長辦公室與董事長何壽川設在同一樓層,其受信任的程度不言可喻。蕭子昂和莊銘福兩人,也是經過張晉源的介紹,才來到永豐金。也因為有了這層信任的關係, 蕭子昂也才得以來到永豐金不過短短一年的時間,就坐上大位。

開發派的勝出,除了有過往並肩作戰的信任之情外,更代表何壽川心中對永豐金轉型求生的想法。

金融海嘯期間,永豐金因為誤踩衍生性金融商品,光是結構性商品(SIV)的曝險部位就高達三億三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零七億元),讓何壽川在股東 會必須鞠躬致歉。永豐金內部人士分析何壽川當時心情指出,對造紙業出身的他來說,「賣一包衛生紙能賺多少錢?這些金融商品一賠卻是上百億,他要賣多少包衛 生紙才能補回來?」

好不容易熬過金融海嘯,結構性商品損失一○○%提存,卻又在去年碰上了記憶體供應商奇夢達倒閉,永豐金約新台幣十一億元的聯貸血本無歸,加上永豐金賣出的台版馬多夫PEM集團四十八億元財富管理產品曝險部位,更讓何壽川傷透腦筋。

「這是一個track record(紀錄),」有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會發生,就讓別人對永豐金的風險管理打問號,瑞銀金融產業分析師李懿璇強調。過去永豐金主打房貸市場,卻因 為競爭激烈、交叉銷售不強,無法有亮眼的獲利。做聯貸利差卻又低,一旦遇到一家倒閉,就是慘賠。

二部曲:強化證券端和銀行端整合

何壽川想轉變,在蔡友才轉戰兆豐金後,他順勢讓外資出身、在金融商品和證券有豐富經驗的「開發派」坐上大位,就是希望借助他們,讓永豐金朝投資銀行的路發展。

看看蕭子昂跟莊銘福的背景就不難明白何壽川會有這樣的想法。蕭子昂出身摩根士丹利,後來擔任開發金資深副總及大華證券董事長。他的出線,也讓其成為國內少數投資銀行、證券背景出身而擔任金控執行長的人。

莊銘福出身花旗,曾擔任過台灣花旗證券總經理,也曾擔任花旗銀行新加坡分行亞洲貨幣選擇權首席交易員。在來到永豐前,是開發工銀商品交易部副總。投資銀行所承做的承銷、發行、衍生性金融商品和金融交易等,賺的是手續費,利潤遠比傳統商業銀行放貸來得大。

永豐金朝向投行發展的第一步,強化證券和銀行整合已開始動起來。永豐金證券產業工會理事長蔡雨龍觀察,近來永豐金證券和銀行端的合作更緊密,「銀行主要的 商品也要幫忙推,」包括保險、信用卡、基金產品,信用卡端要幫忙賣,一改以前「銀行端做銀行端的,證券端做證券端的。」

三部曲:融合三派人馬,安定內部

蕭子昂等「開發派」出線,要能有所作為,勢必要得到同仁配合,永豐金內部一直以來存在的「建華派」、「北商銀派」等勢力能否和平相處,就是何壽川的一大考 驗。也因此,蕭子昂一上台,在他給永豐內部同仁的信中就強調,「金控歷經合併與組織調整後,仍有文化融合的問題,如何塑造屬於我們的『永豐文化』是最重要 的任務之一,」就點出了永豐內部的派系融合壓力。

然而,何壽川未來要苦惱的問題還不只這一項,還包括外界已對永豐金管理階層更換頻仍感到無法理解。「投資人就問我,為什麼它(指永豐金)每一年多,就一次major reshuffle(管理階層大變動),」一位外資金融分析師指出。

不管這次何壽川組織改造、借力「開發派」轉型到利潤高、風險相對低,收取手續費的投資銀行業務能否成功,維持永豐金內部的穩定,都會是他未來的一大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98

每月盯人民幣業務進度 勤跑對岸拜會銀行 何壽川親自督軍 打下永豐金中國江山

2012-3-5  TWM




資產超過一‧二兆元的永豐金控,一直不是國內十六家金控資產排名的前段班,但在人民幣業務上的發展,卻屢次讓人眼睛一亮,不論是發行點心債、兩岸美元匯 款,或者是中國銀行間債市買賣權,都拿到第一名,永豐金控大家長何壽川又在這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撰文‧許瀞文

今年二月二日,金管會才剛剛開放國銀投資人民幣債券,兩周後永豐銀行便宣布,香港分行拿到了中國銀行間債市的買賣權,成了第一家進入中國債市的台資銀行。 這件事看在港資、陸資眼裡或許並不稀奇,但對這幾年深耕人民幣市場的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來說,在發展中國策略藍圖上,他又邁進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早在二○一○年八月中國就開放境外機構能參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買賣,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超過五十家全球金融機構擁有中國銀行間債市交 易權,但台資銀行一直受限於台灣法令沒開放,始終無法參與,直到今年二月金管會刪除相關規定後,台資銀行才得其門而入。

準備充足 鬆綁後拔得頭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二○一一年中國銀行間債市發行量超過人民幣七.五兆元,但永豐銀香港分行這次只拿到人民幣二億元,不到市場發行金額 的一%,額度是否太少?永豐金控策略長張晉源表示,香港分行與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合計的存款約有人民幣二十一億元,「二億很夠用了,對去化香港分 行的資金很有幫助,做得好會再申請額度。」張晉源強調。

永豐銀香港分行也找了有良好互動的中國工商銀行,作為債券交易的託管行,藉由多面向聯盟,加深未來彼此合作關係。

在香港的台資銀行中,永豐銀並非最大,為何能在政策一鬆綁後,立刻拔得頭籌?「我們在一○年底中國開放後,就把相關文件準備好,再加上過去發行點心債的經 驗,因此台灣法令一解禁,五天後就立刻收到人行通知。」張晉源認真地說。

看似簡單,其實不然,永豐銀近幾年在人民幣業務上大有斬獲,包含發行點心債、兩岸美元一日通、參與中國銀行間債市交易等,皆由何壽川親自督軍,「每個月定 期的主管會議,何董一定會問人民幣業務的進度,在各重要場合也不斷提到人民幣的重要性。」張晉源說。

何壽川近幾年更勤跑中國,也和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建立良好互動,且頻頻拜會人行、工行相關部門主管,才能讓每項業務順利進行。

在人才訓練上,永豐銀也在半年前祕密培養「人民幣AO部隊」,從分行及總行中挑選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績優員工約兩百人,給予人民幣業務訓練課程,各事業體 的主管都是講師。

「大概從○八年政府政策慢慢開放後,何董開始積極拜會工行,每次行前他一定做足功課,他會去看工行的新業務,如中東、歐洲、南美洲海外分行的最新業務進 展,再去跟工行交換心得。」一位永豐金控高層提出他的觀察。

建立品牌 成台資企業首選去年二月,永豐金證券(亞洲)也和工行旗下的工銀國際合作,在工行與人行協助下,三月就拿到人行的審批合格通知,成為全球第一家發行人民幣 點心債,並且順利將資金匯回中國的券商,也一舉打響永豐金證的市場知名度。

永豐餘和永豐金控雖然都是何壽川旗下企業,但談到合作可是公私分明,不會因為掛著「永豐」兩個字格外禮遇,「當初還有匯豐、中銀、渣打等外資投行去爭取永 豐餘點心債承銷,我們的優勢在一開始就提出完整的離岸與在岸資金運用架構。」永豐金證券債券部副總黃黎明說。

由於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大額資金進入中國都不容易過關,「我們以股東貸款管道,也就是利用永豐餘開曼借款給永豐餘開曼境內子公司的方式,獲得人行審批 後,再匯回境內。」黃黎明說。

打響第一炮後,永豐金證券(亞洲)還拿下陽光能源及新焦點的點心債承銷,但受到景氣下滑及太陽能產業前景不明的影響,外傳甚至有虧損,張晉源也坦承這兩檔 成績不理想,不如預期,「但至少我們建立了經驗及領導品牌,台資企業想發債時會第一個想到永豐金證券。」到香港募集點心債已經成為台資企業募資的另一管 道,回顧台資企業赴海外籌資歷史,鮮少人記得早在一九八九年時,永豐餘紙業就已經率先到海外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uro Convertible Bond,簡稱ECB),財務操作靈活度也是業界聞名。

接下來,中國政府極力想將人民幣國際化,成為除了美元、歐元外的第三個主要貨幣,在何壽川帶領下,永豐金控旗下的永豐金證券,是否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一家拿 到時下最熱門的RQFII(人民幣境外投資者)資格,值得外界期待。

永豐金控近年積極投入人民幣業務

項目 主辦單位 效益

點心債 永豐金證券

(亞洲) 為中國永豐餘、陽光能源、新焦點主辦券商。

兩岸美元一日通 永豐銀行 開辦至今,累積匯款超過40億美元。

中國銀行間債市買賣權 永豐銀行香港分行 額度為人民幣2億元,有效去化香港分行存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5

永豐餘何壽川:我不能放棄紙業!

2012-4-9  TCW



這是一次奇特的採訪經驗。

為了即將成立的永豐餘控股公司,永豐餘造紙最大股東何家的代表人物、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接受本刊獨家專訪。但是,採訪前四十分鐘,他卻絕口不談企業轉 型,而是向我們解釋北宋時期的《清明上河圖》。

「這應該就是徽宗認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當時沒有攝影,他能用如此寫實的紀錄,所有人民的生活……,」別人眼中宋徽宗是亡國之君,他卻認為徽宗立下近一千 年來少有的文化貢獻。

話鋒一轉,他問記者,「你是不是用同樣的標準看所有的公司?它好、它壞,它賺錢不賺錢?它的價值是多少?價格和價值是不太一樣的東西。」

談企業價值一代一代到底留下什麼?

用「清明上河圖」引入話題,他想表達,評斷一個人、一家公司成敗,會因不同角度、不同時代背景,看法迥異。他認為,比起上上下下的數字,企業經營更重要的 是「一代一代,你到底留下什麼?」

何家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資產曾快速成長又重新歸零,再從零登上業界龍頭的經驗。

日據時代永豐餘曾是肥料產業龍頭,資本額衝上一百萬元,當時坐飛機從台北到高雄,只要二十二元。戰後,卻因舊台幣四萬元換新台幣一元的政策,資產幾近歸 零。

戰後拿不到肥料製造執照,永豐餘轉做造紙,又成為台灣紙業龍頭,「如果沒有耐力,認知,不放棄所有的東西……,你很難自己破自己。」何壽川說。興、衰,他 們都看過,經營數字之外,更重要的是「隨著歷史的長河不斷演變,必須配合時代環境改變,繼續往前走。」

成立八十八年,現在,又到了這集團興衰交替的關鍵點。

產業情況不容樂觀,全球紙業在網路和電子閱讀的挑戰下,面臨產能過剩和極為激烈的價格競爭,連擁有豐富森林資源的芬蘭,紙廠都面臨裁員、整併的困局。

這不是一家年輕的公司,永豐餘高雄久堂廠一位員工半開玩笑的對我們說,「我在這裡工作三十年了,還只能算是菜鳥,」因為在這座廠裡,工作逾四十年、五十年 的員工,比比皆是。

老員工,老產業,永豐餘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轉型成控股公司是關鍵決定。永豐餘集團旗下有兩塊重要的版圖,一塊是金融,另一塊則是傳統紙業,包括工業用紙、文化用紙、家品事業等三大事業部門,工業用 紙最大,占永豐餘造紙五成營收,文化用紙占三成,家品事業部則占兩成。

過去幾年,永豐餘開始重整傳統紙業,把三大事業部逐一獨立成子公司,三月二十一日,永豐餘造紙最後一個紙與紙板事業部(文化用紙),和永豐餘完成切割,併 入中華紙漿。十月,永豐餘造紙將轉型為產業控股公司。

拿掉紙業兩個字,控股公司的核心業務不再是造紙,而是變成投資、管理、技術、策略平台。未來除了永豐餘控股繼續上市,三大事業部門也會分別上市,意即光紙 業這塊,就會有四家上市公司。

轉型控股後,更容易併入新的高成長事業。例如永豐餘投資電子紙大廠元太,去年稅後淨利就高達六十五億元,比永豐餘本業獲利高出兩倍,未來這些投資將移轉至 控股公司旗下。永豐餘的計畫是,透過混搭不同的新產業,像生技結合造紙,用新技術帶動老產業加值,創造第二條成長曲線。

談紙業轉型電子紙一定殺死文化用紙

在台灣,傳產家族要歷經百年事業不墜,並非易事,例如與辜家同列台灣五大家族的基隆顏家,在經營煤礦事業大發後,就再難創造下一個大成長曲線。如何與時俱 進?不只是何壽川的功課,也是台灣傳產集團要面臨的功課。以下是專訪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傳統紙業非轉型不可?

何壽川答(以下簡稱答):你也看到,電子紙上來一定是殺死文化用紙,你要怎麼逃避?

問:成立產業控股公司與紙業轉型的關係是?

答:控股公司可以看成長期的PE (Private Equity,私人股權投資),他投進去的生產事業,必須非常有效率。從金融來看,(控股公司)就是投資銀行,管理資金、資產的效率。

第二是要優化經營管理效率,會推動各投資單位走向Best practice(最佳實踐)的應用,像風險管理、績效管理,稽核的管理,藉著平台的技術,可以使經營的規模量化。

第三,控股公司要很認真做各投資單位的策略對焦。他在做的重大方向,不是跟事業部門去搶他們會做的事,是去想比他們更遠、更長的事、公司沒有注意到(未來 的)趨勢。

像我們在電子業裡看到的映像管(Cathode Tube),當年會做映像管是非常重大的技術,但是液晶出來以後,只有幾年,不只是沒有辦法存活,所有資產都變成包袱,你如果是控股公司,可以替子公司想 得稍多一點。

研究中心還是放在母公司(控股)裡,沒有切出去。所有生產、行銷相關的(研發),都是他們自己做,核心技術發展,有電子化學生物,相對是比較複雜的,都不 是每家公司自己做,所有的IP(專利)都是母公司掌控。

談事業切割有看家本領,分割才有用

問:從工業用紙切割出去,到產業控股成立,花了七年,為什麼要這麼久?

答:一定要成熟,因為切出去的公司,將來都要上市,如果沒有看家的本領,切出去也沒什麼用。

我們的工業用紙已經切入消費端,從工業設計,Jupiter(永豐餘旗下設計公司)進來之後,轉型成為不一樣的東西,越來越像下游的服務。消費品公司也是 快速擴充,做衛生紙營收是不大,現在也逐漸接近百億元營收,家庭用品我們走入清潔用品,已經進入安全、消費品的市場裡。

紙與紙板事業部,其實已經不再做傳統Commodity(日常用品)了,它現在做Speciality(特殊紙),從去年底開始,它的獲利就非常非常明顯 的改善。

特殊紙占它營收的五○%以上,我們才把它轉到中華紙漿,紙漿是跟景氣循環在走的,它要脫離這個命運,一定要有一個持續成長獲利的產業,給它做為支持。

問:但是永豐餘是台灣的日常用品龍頭,放棄很難吧?例如銅版紙市占率有六、七成,獲利也不低?

答:(銅版紙占文化用紙獲利)超過五成。(但)以台灣的現狀,我們是沒辦法做日常用品。我們已經準備好,把紙變成最便宜的質材,在上面做其他的加值。特殊 紙裡頭東西太多了,但一定是跟其他材料做跨業的結合。

今天中華紙漿的總經理,就是從3M出來的,他就是做材料科學的人,他念的也是材料科學。

全世界做特殊紙的公司,基本上都不是紙業,像3M,你把它定位是紙業公司嗎?你所有的膠帶,都是紙耶。

問:永豐餘會朝3M的方向去走嗎?

答:我們跟3M的關係是很深的,當時我們做stick notes (便利貼),就是3M阻止永豐餘進入這個市場,所以我們有一段很長的訴訟。我們不是今天才跟大廠在競爭。

問:所以3M是你未來競爭對手之一嗎?

答:對。

問:什麼時候發現不能再依賴傳統紙業?

答:你看我們獲利率降到個位數的時候,那個時候大家都很清楚了,只不過我們負擔很大,是市場裡最大的供應者,要放棄原有的東西,做不一樣東西的時候,大家 的壓力很大,它 (指新事業)到底是雞腿還是雞肋?你不知道呀!

問:其實永豐餘集團旗下金控、科技與生技投資,獲利已經遠超過紙業,為什麼不乾脆放棄紙業?

答: (語調激動)我不能放棄紙!理由就是,我不能讓這一票的專業經理人,讓他們變成一生中沒有價值。

問:為什麼不像中國紙業龍頭玖龍紙業,走規模競爭的路?

答:我們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我們不會受這樣的誘惑。用高度槓桿做規模上的擴大,不會解決你歷史上走兩百年的故事,你不會逆轉的 (指投資過度導致價格競爭),除非你有新的材料,才有機會。

問:你們投資電子紙,是為了跟紙業自然避險,如果電子紙起來,公司不會因此消失,所以走到今天控股公司的布局?

答:確實是這樣子。

問:未來怎麼連結不同的子公司,形成一個平台?

答:像出版的工作,這跟我們做電子出版 (很接近),我們也有機會進入這個市場。

消費品的東西,最後那一哩路跟消費金流是有關係的,我們其實跟銀行的電子金融是有很多聯繫的。

談轉型包袱大家忘了看外面,是危機

問:公司轉型的困難和包袱在哪裡?

答:主要就是大家成長的過程太像,看得太一致,已經忘了看外面的事,才會拖這麼久,這也是我們的危機。

我很早就看懂了,但是這個公司發展這麼久,我沒有辦法做這個決策 (指強迫員工馬上接受新挑戰),這個是我自己的包袱。

轉型過程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也有很多很多的寂寞,連自己人都不相信的事,非常的多。

問:去年永豐餘造紙合併營收五百多億元,稅後淨利二十多億元,稅後淨利率只有四%,你覺得……

答:(打斷問話)不好!今年你會看到更好。

問:未來三到五年呢?

答:都是成長。

問:永豐餘轉型,似乎都選和本業有關的產業?

答:有跡可循是因為剛好,我們這一代人,看到它(紙業)興盛,也看到它全球性的衰退,我們希望,原來這麼多的資產,還要讓它繼續有價值,出來的突破,總算 有一點成績,這是幸運。以後會不會有這樣的事?答案是,不一定會這樣走。

問:回到《清明上河圖》,你強調留下有價值的東西,比追求數字更重要。那麼,你替永豐餘留下什麼?

答:我沒有辦法告訴你。永豐餘的好壞,我等於全部承受,也同時全部接受,這個就是永豐餘。公司轉型以後,也是在告訴大家已經有的東西,接著下來,你們(指 控股旗下各子公司)自己要努力了! (用力敲桌子)

【延伸閱讀】從小商行變投資控股公司——永豐餘近百年大事紀

1924 成立何皆來商行,代理銷售肥料

1934 成立永豐商店,和三井東壓合製人造肥料,2年後變全台肥料龍頭(第1次轉型)

1939 受日本總督府委託,設立蔗板工廠,接觸造紙技術

1950 光復後無法取得肥料製造牌照,永豐餘轉做造紙(第2次轉型)

1992 投資元太科技,跨入液晶顯示領域

2000 成立永豐餘生技,跨入生技領域

2005 計畫由紙業轉控股公司,其後2年將工業用紙、家品事業分切為獨立公司

2009 元太購併美國E-Ink,握電子紙技術

2010 日本NPI和工業用紙公司簽訂合約,投資1.1億美元

2012 第3次轉型架構完成:紙與紙板事業分割併入中華紙漿,永豐餘造紙更名為永豐餘投資控股公司(第3次轉型)

資料來源:永豐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28

永豐金控設點金門、與中國工商銀簽備忘錄 搶灘人民幣 何壽川已搭好灘頭堡

2012-12-10  TWM
 
 

 

近幾年深耕大陸市場有成的永豐金控,不僅在今年十月率各金控之先拿到赴大陸子行的申請許可,在即將開放的人民幣業務上,也著墨甚深,其中大家長何壽川自然功不可沒,他要如何掌握未來人民幣商機?

撰文‧許瀞文

「金門與廈門,將是永豐金控未來布局大陸海西地區(包含廈門、江蘇、廣州等地)的前哨站。」十一月十五日,永豐銀行金門分行與永豐金控租賃分公司同步開幕,大家長何壽川親自到金門主持開幕典禮時宣布。

事實上,設點金門只是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大陸布局中的一小步。從金融海嘯後,何壽川便意識到世界一定需要新貨幣,除了美元、歐元外,人民幣勢將崛起。近幾年他帶著行內高階主管勤跑大陸,尤其和中國工商銀行的合作關係緊密,除了與工行簽下合作備忘錄(MOU)之外,各項業務的實質合作也陸續展開,尤其對永豐金控未來發展人民幣業務上,提供不小助益。

如近兩年永豐銀行強打兩岸美元一日通、兩岸人民幣一日通等,創下兩岸匯款最快速紀錄,都是和工行緊密合作的成果。

與工行建立緊密合作關係

讓金融業引頸企盼的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雖然尚未正式上路,但枱面下各業者早已摩拳擦掌備戰。而這幾年深耕中國市場打下深厚人脈基礎的何壽川,更是在清算上路前為永豐金控打響第一炮,積極布局搶灘人民幣商機。

在人民幣商機正式登台前,何壽川特別接受本刊專訪,暢談未來永豐金控大陸策略,及台灣未來競爭優勢。他表示,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台灣絕對不能缺席,未來十年,將是台灣能否靠人民幣走向國際的重大契機。

攤開永豐金控布局中國的版圖,工行是極為重要的一步棋,也因此,何壽川小心維繫與工行的關係,尤其和工行董事長姜建清,也因何壽川本身對中華文化的素養與投資,在交流時更有加分作用,「姜董是我看過少數具有高度人文素養的銀行家。」何壽川認真地說。

日前姜建清拜訪台灣,何壽川帶著他到鶯歌欣賞陶瓷,姜建清看到店家老闆在陶瓷胚胎上彩繪,內行地詢問各項細節,問到連老闆都驚歎:「這真的是銀行董事長嗎?」何壽川也透露,目前行內正積極建置能與工行系統相容的中文匯兌平台,預計年底前能完成測試並上線。

他提到,銀行要做得成功,最基本的匯款必須做到「快、準、省錢」這三件事,工行的匯款平台遍布全球超過八十個國家,三百多個據點,而在中國境內也有超過一萬六千個據點,每年花超過七十億元人民幣維護,搭著工行的平台自然能便捷、省力,「就像人家建好高速公路,我們能開車使用一樣。」一位永豐銀行內部主管提到,雖然只是匯款的小動作,卻能看出企業最重要的金流,而永豐銀也能藉由這個平台和更多客戶互動,進而拓展業務,甚至能成為中小型銀行匯款的代理行。

建言發展T股以吸納資金

兩岸清算協議機制的建立,就像搭起一座貨幣的直通橋,不過,橋樑造好後,必須要有相關配套措施,讓全世界的人願意搭著這座橋,來繁榮一個區域。「發展以人民幣計價的T股(泛指在大陸註冊的台商或大陸註冊的企業),將是台灣能否做好離岸人民幣中心的關鍵。」他以香港為例。十年前,港股的總市值是台灣的一半,但現在卻是台灣的三.五倍;再仔細研究發現,H股(大陸國企股赴港掛牌稱為H股)及紅籌股占了港股市值的四五%,香港和台灣都在賺大陸財,而台灣比香港來得更有優勢。

何壽川解釋,台灣對大陸是貿易順差,每年有超過七百億美元(約四千五百億元人民幣)的流量自然回存,但香港卻是逆差;換言之,香港能在一年內快速累積超過五千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是因為政策支持。這麼多的人民幣回流,必須要有去處,而T股及相關金融商品,就是這些資金最好的出路。

何壽川的語重心長,有如暮鼓晨鐘,如果因此能對金融政策激起一絲效用,應是台灣金融業之福。

養生之道 吃飯、睡覺最重要多年前大病過一場的何壽川,現在格外重視身體健康,而他的養生之道就是做好吃飯、睡覺兩件事,「只有吃飯與睡覺是必須自己親身力行,別人怎麼都幫不了你。」何壽川笑著說。

他每餐的飲食蔬果類必須占七成以上,其他三成多來自海鮮,如果有肉類,也在一成以下;另外,蔬果要用鹼性的水洗過。對於一些明知不該吃的食物,何壽川也打趣地說,應該要練習欣賞,看到就等於吃到。

至於睡覺,何壽川表示,哪時入睡並不是重點,而是要睡得深沉,白天讓自己煩心的事,在這時也該放下。他說,父親何傳一直都沒有睡眠障礙,但叔叔卻經常難以入眠,為此父親還專程叫叔叔北上,看父親怎樣入睡,「一位88歲的看著90歲的人睡覺,那畫面實在有趣。」何壽川指出,自己在大病前也覺得自己是神,不會倦、不會餓,但這些都是不正常的;「當你發現自己會疲勞、會餓想吃東西,才是正常的狀態,適度地讓自己休息、放下,才能走得長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98

永豐金搭特快車 搶證券登陸門票

2013-02-25 TCW  
 

 

兩岸金融合作概念股,是二○一三年最令國內外法人期待的金融股題材,為搶下這個頭香,永豐金與富邦金暗中較勁,將引爆一場中國「市政府」與「省政府」的勢力之爭。

一月二十九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來台,放送利多,開放三張全牌照證券讓台資證券參股。六天後,永豐金宣布將與廈門市金財投資公司合作,成立第一家兩岸合資證券,在春節前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打算搶下第一張福建合資全牌照。

富邦找福建官股搭檔三年前即簽訂合作意向書

原本外界預期,富邦金早在三年前就與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簽妥合作意向書,要合資設立海峽證券,沒想到卻被永豐金搶得頭香,令外界大感意外。

這三張牌照為何如此迷人?為何頭香不是和廈門市政府交情深厚的富邦金,反而是永豐金搶先一步?

這次,郭樹清送出的三張證券合資全牌照,分別是上海、福建、深圳,各開放一家合資全牌照券商,台資券商持股比重可達五一%。這是中國政府首次開放讓台資券商持有超過五成的股權,不但優於外資的待遇,而且參股的陸資對象不限於金融業,可經營的業務也包含過去無法開展的經紀業務。

而富邦金和永豐金競逐的,就是福建地區的牌照。有「小台灣」之稱的廈門,向來是富邦金在中國布局的大本營,早在二○○八年,富邦金就入股廈門銀行,奠定和廈門市政府的合作關係。

永豐從廈門官股攻入一個週末就談妥投資婚約

相較於富邦金早早在廈門卡位,永豐金登陸腳步較慢,二○○九年第一屆海峽論壇舉行時,永豐金甚至連邊都沾不上,最後是參加「媽祖進香團」,才勉強擠進會場。

但永豐金從布局中國,到成立第一家兩岸合資券商,只花了三年時間,相較於元大、群益等在登陸蹲點逾十年的券商,簡直是坐上特快車。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莊銘福笑稱,永豐金這次有機會後發先至,全靠「媽祖保佑」。

永豐金在短短一個週末內,就火速和廈門市政府全資掌控的金財投資談定合資案,也就是二月二日週六凌晨達成協議,並趕在隔天週日上午召開永豐金證券臨時董事會,決議通過合資案,旋即在週一發布消息。

如今,永豐金和富邦金都想爭取福建地區的合資證券牌照,但貴賓券只有一張,富邦金在海西耕耘已久,早在三年前就和福建省政府訂下「婚約」,這場福建全資證券牌照爭奪戰,將演變成一場中國行政單位勢力大戰。

「廈門市政府和福建省政府,哪一個比較大?」一名熟悉富邦金內部運作的人士表示,永豐金的合資對象是廈門市政府旗下的金財投資,富邦金的合資對象則是福建省政府持有的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一個是「市級政府」,一個是「省級政府」,在爭取福建這張牌照,富邦金仍信心滿滿。

凱基證也鴨子划水搶照戰可能演成三搶一

凱基投顧金融產業分析師方文妍比喻,兩家金控結親的對象「就像是大安區和台北市」,「這場牌照爭奪戰,比的是當地政府的實力。」不過,永豐金發言人張晉源也指出,廈門屬於直轄市,並非在福建省管轄之下,沒有誰大誰小的問題。

除了富邦金和永豐金,開發金控旗下的凱基證券也鴨子划水,正評估與福建產業集團合作。換言之,福建的特許牌照,未來甚至可能演變為三搶一,成為台資券商參股的灘頭堡。

一位資深證券業人士指出,國內業者想要從福建這張「全牌照」爭奪戰中勝出,並非先搶先贏,審批的主控權還是握在中央政府手裡,台資券商想要搶頭香,除了靠財力、品牌、規模等,更重要的是「關係」。

除了三張「貴賓券」,郭樹清還送出「普通券」,就是在其他金融改革先行先試區域,台資券商持股比率最高為四九%,牌照張數不限。證券業人士認為,普通券應不會超過三張,但目前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台資券商就有十七家,有些券商還不只一個據點,因此,總計不超過六張的合資證券入場券,將讓國內金融業者競爭更加白熱化。

【延伸閱讀】台券商西進,晚起步的反而早達陣

早起的鳥兒一定有蟲吃嗎?台灣證券業在中國發展的故事剛好是反例。

證券業是台灣金融業中最早到中國蹲點打拚的,十多年前,國內券商就在上海、深圳等地設辦事處,並各自尋覓合資對象,為的就是待中國開放後取得全牌照,深耕中國證券市場。

一路走來,包括群益、元大、元富等台資券商在中國的發展卻是「苦守寒窯」,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反觀富邦金和永豐金,雖然起步較晚,但登陸過程卻相對順利,原因在於,他們找的合資對象不是大陸券商。

按照中國過去的規定,台灣券商的合資對象必須是中國境內證券公司的子公司。早到中國發展的台灣券商,一來在中國券商眼中姿色比不上外資券商,二來雙方若合資成立新券商,將影響中國券商自身業務,反而落得找不到合作對象的窘境。

永豐金的合資對象廈門市金財投資尚未成立證券,彼此沒有利益衝突,所以合資案不僅能火速談成,台資券商也較易取得主導權。而富邦金的合資對象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主要從事基礎設施投資,剛涉足金融業,須借助台灣經驗,才能在這場證券登陸的馬拉松賽跑中先馳得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54

永豐金跟陸銀豪門搶先結親內幕

2013-04-15  TCW 
 

 

當全市場都在期待,四月一日金銀三會(兩岸銀行業第三次監理合作平台,簡稱金銀三會)後的兩岸金融參股行情時,永豐金控又令全市場跌破眼鏡!

繼農曆年前,中國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來台,宣布開放三張證券全牌照讓台資證券參股,永豐金閃電宣布將與廈門市金財投資公司成立第一家兩岸合資證券,打算搶下首張福建合資全牌照,令金融市場意外。

遭外界批收購價打亂行情

這一次,永豐金又搶了個第一,短短二十四小時內,火速宣布董事會通過中國工商銀行(簡稱工行)參股永豐銀行二○%股權,創下兩岸銀行業參股首例,而且是全球市值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參股案。

只是,這個驚喜,反映在永豐金的股價上只有一日行情,反而爆大量收黑。野村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王嘉樞指出,永豐金引進中國工商銀行參股金控子銀行二○%,為國內金融業開了一條新路,但永豐銀行沒上市,收購價格不夠漂亮。

工行以股價淨值比一倍、零溢價,入股永豐銀行,被同業批評打亂價格,「能成交才是行情價,」一位永豐金高層說,永豐金與工行的合作,看的不是股價,而是工行「匯通天下」的一萬七千個分行優勢。

在台灣,永豐銀行只是一家中型銀行,卻能搶在富邦、國泰等金控老大之前,奪下兩岸參股頭香,到底憑什麼能耐?

其實,這樁婚事,早在五個月前就現端倪。

去年十月三十日,中國工商銀行、永豐金控共同主辦「匯通天下──從錢莊到現代銀行」特展,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親自來台主持文物開箱儀式,時間就在中國十八大會議的前一星期。

兩家老董三年好交情奠基

身為中共金融體系的代表,姜建清在去年十一月八日舉行十八大會議前,仍願按照既定行程來台,可見他對於這項特展的看重,而牽線促成此事的,就是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

現年六十歲的姜建清,個性低調務實,是大陸前四大國有銀行當中,少數從基層出身的董事長,和傳統產業起家的何壽川在三年前開始結緣,見面不下二十次,每次見面,相談都很投契,話題並非圍繞在金融業,而是藝術文化和農業。

去年十月初,中國作家莫言甫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當時姜建清訪台,就帶了莫言親筆簽名的書,送給何壽川作伴手禮。姜建清曾是煤礦工人,何壽川也醉心有機農業,兩人聊得興起,一度還冒出到東南亞做有機農業放款的念頭。

事實上,工行早在二○○九年曾傳出有意參股國泰金控,但永豐金能以後來者之姿超車,靠的是雙方三年來互動與業務合作打下的基礎。

「談兩岸參股合作,大家都有跟工行談,但有誰真正端出實質業務來?」永豐金高層指出,過去一年,永豐金控和工行聯合推出兩岸美元匯款一日通、兩岸人民幣匯款一日通、承銷首家陸企在台發行存託憑證(TDR)等合作案,背後都有工行推一把,讓雙方越走越近,終於在去年八月,工行開始對永豐銀行進行財務查核。

當時,永豐金的參股購併小組,和工行花了八個多月進行談判,沙盤推演,備妥四種劇本:開放金控參股、銀行參股、兩者皆開放,或者什麼都不開放,就等著四月初的金銀會結果出爐,因此,能閃電端出相對應的參股方案。

這一仗,永豐金不僅取得工行在大陸一萬七千個分行的合作機會,永豐金抓住中國最大咖的國有銀行,也打亂了其他金控的參股想像空間。

根據金管會規定,陸銀來台設分行及參股仍是維持二擇一,在金銀三會進一步鬆綁下,有資格來台參股的陸銀(編按:銀行總資產必須在全球排名前兩百大)家數,將由現行五家擴大到十七家。

五大國有陸銀四家「死會」

原本的可參股的中國五家國有銀行中,工行已娶了永豐銀,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交通銀行又已選擇來台設立分行,等於「死會」,無法再參股台資銀行。換言之,國內金控能夠結親的對象所剩不多,中國五大國有銀行中,只剩下體質較弱的農業銀行。

其他符合資格參股台灣銀行業或金控的陸銀,僅十二家,其中最小一家、排名全球第兩百名的江蘇銀行,其資產規模也超過新台幣三兆元。相較之下,國內金控龍頭國泰、富邦的總資產分別是五兆三千六百億元和四兆零兩百億元,與大陸銀行門當戶對的結親對象也不多。

兩岸金融參股,背後有許多政治意涵,大陸將人民幣清算行給了中國銀行,並與中國交通銀行同時被核准成為「第一批設立台灣分行」的機構,對工行來說,成為「第一家參股台灣銀行」的國有陸銀,也算是取得一個兩岸金融合作的第一。

在工行參股永豐銀後,王嘉樞分析,另一條路則是陸銀參股國內金控一○%,「路開了,都有人走,」至於未來能有多少兩岸銀行成功結親,就要看政府開放程度。

現在中國檯面上合格可參股台灣金融業的對象,除中國農業銀行具大陸國企色彩外,其他十二家陸銀皆為商業銀行背景,誰能搶下「第一家參股台灣金控」的陸銀?仍具兩岸金融合作指標意義,大陸銀行會不會為搶這個「最後的第一」頭銜,付出相對高價參股?將是下波金融股行情的指標。

【延伸閱讀】永豐銀搶下最大咖,國銀僅剩中國農銀是自由身——中國5大國有陸銀參股與投資現況

國有陸銀:中國工商銀行現況:已參股永豐銀行

國有陸銀:中國農業銀行現況:可參股或設立分行(2選1)

國有陸銀:中國銀行現況:已來台設立分行,無法參股

國有陸銀:中國建設銀行現況:已來台設立分行,無法參股

國有陸銀:中國交通銀行現況:已來台設立分行,無法參股

——具來台參股資格其他陸銀

其他陸銀: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北京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北京民生銀行、福建興業銀行、北京光大銀行、北京華夏銀行、江蘇銀行以及上海銀行

資料來源: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37

寶詠琴前男友蕭永豐「生仔經」

2013-04-25  NM
 
 

 

在上流社會,被人稱呼「乜公子」,未必是一件好事,公子一般給人的印象,總是花弗、浪蕩、不踏實。人稱「蕭公子」的蕭永豐,是本港六、七十年代「建築大王」蕭漢森的兒子,母親司徒潔曾任保良局主席,父母皆是精明生意人,長袖善舞。保良局蕭漢森小學便以蕭父命名,只是蕭永豐最為人所熟悉的,不是他引以為傲的家族事業,而是他身邊的女人。他曾是已故著名女商家寶詠琴的男友,二人齊開裝修公司安利士集團,寶詠琴死後,公司結束,他認識了擁有中方及泰國軍方背景的女友方煒琳,開了婚禮宴會公司伊甸園。近年兩夫妻鋪橋搭路,竟做了大熱的人工受孕(IVF)服務中間人,介紹大陸有錢人到泰國做IVF,還聲稱可以替胎兒揀性別。蕭永豐接受訪問時,坦言這些都不是什麼「光榮」的事,不過,說到他家族當年的一個污點,他依然有氣。

這天,記者和蕭永豐在九龍塘「伊甸園」內的玻璃屋傾談,蕭永豐還帶了化了濃妝、身材高『身兆』的妻子方煒琳,以及快兩歲的女兒Sonia同來,屋內放滿了鮮花,非常有一家人的感覺。五十八歲的蕭永豐,一坐低就大談他的IVF「生意」,「這是一個開心生意,大陸一孩政策下,好多人想生仔,但生第一個是女,就可能要遺棄或打掉,而家有這個技術,就可以幫他們解決這些問題,除了揀生男或生女,他們還可選擇生龍鳳胎,又可把自己的卵子雪藏,年紀大想生,就可用番呢啲卵子,搵一個代母幫佢生,雪住咗嘅卵子仍然好有活力,無問題嘅。在泰國做是合法的,香港就唔准。」

飛泰國陪客人

之後蕭便打開一個相簿,給記者介紹泰國的人工受孕中心,又說他們服務最注重「細心」,「我每星期都要飛泰國,在那裡陪客人打排卵針及做人工受孕,有時他們對新環境陌生,我要捉住佢隻手陪佢入房(手術室)o架!」記者問:「嚇!你要拖住人哋個老婆入手術室o架?」他反應甚快,即刻說:「唔係,我係話拖住她老公隻手啫!」每個客人收費約二十萬港元,蕭說他們收每個客人約數萬元佣金,「不是什麼大生意。」記者問他是否每星期也有客人,他說:「無咁多,有時陪一個客人,都要飛幾次泰國。」近日蕭更在報章刊登全版廣告,記者第一次致電他時,只說了一句「我是《壹週刊》……」,他就以為記者是找他落廣告,「我俾個email你,你將價錢等資料交俾我就得,《東方》、《蘋果》都係咁做。」表現得事事親力親為的蕭永豐,其實要打入泰國做生意,還要靠太太方煒琳的助力。方煒琳說:「我有個朋友,在泰國做軍人,泰國近年大搞醫療旅遊,他熟識裡面的人,所以介紹我哋入去,與當地一間中心合作。我的女兒也是在那裡出世的。」方煒琳與蕭結婚時,才二十六、七歲,為何急於要人工受孕?這時她望望身旁的蕭永豐,帶點嬌嗔又有點無奈地說:「他之前同前妻生的三個都是仔,我鍾意生女,所以就去泰國做IVF揀埋性別。」提到婚姻感情事,蕭永豐開始有點不自然,欲言又止,「當年點解離婚?當年好多『太空人』,兩夫妻分開得耐,感情變咗,就分開囉!」問方煒琳為何選擇這樣的一個丈夫,她說:「他好細心同caring,脾氣好好,唔容易發嬲,但有時谷埋谷埋一次爆發就好犀利!」

妻子人脈扶助

方煒琳來頭不小,「我爸爸是粵海集團前執行董事,但十年前已退休,粵海在大陸有好多業務,包括地產、酒店、百貨等,媽媽是家庭主婦。」說起爸爸,她登時一臉自豪,她祖父則是替真光做「藍旗袍」的校服大王、豐昌順老闆方業光。方家在廣東省的人脈直通政商界,對蕭永豐要找大陸有錢佬客源,幫助甚大。他也不諱言,現時的客人,近八成來自大陸;只是對於老婆的家底,他又不願多談,「你都知我以前做生意做到上市,每年生意額有一、兩億,比起以前,現在這些算不得什麼,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蕭永豐所指的上市公司,是於九一年創立、從事裝修工程的安利士集團,此公司原本不太出名,但自從寶詠琴於九二年入股公司後,便聲名大噪,更先後於九四及九五年於澳洲及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九七年六月更在香港上市,蕭、寶二人更以公司拍檔兼情侶身份出席上市儀式,成為股壇一時佳話。

與寶詠琴結緣

寶詠琴一生與三個男人發生感情,第一個是丈夫劉鑾雄「大劉」,二人一同創立愛美高,育有一對子女劉鳴煒及劉秀融。寶詠琴九二年與劉鑾雄離婚後,便與年齡相約的蕭永豐相識,二人經常出席ball場,蕭永豐當年在ball場甚為聞名,有「蕭公子」之稱。他於史丹福大學修讀土木工程碩士,但對藝術有濃厚興趣,曾於八十年代在中環開設私人會所I-Club,以藝術品味見稱,八二年更邀得世界著名藝術家、「普普大師」Andy Warhol來港到其會所參觀,「當時他來到會所,我給他介紹香港一些名人認識,他就給他們畫像。」Andy Warhol的畫作是富豪名流熱炒之作,劉鑾雄於○六年就出天價一億三千萬港元投得一幅Warhol的《毛澤東》,破了當年的最高拍賣成交紀錄。寶詠琴對西洋藝術品亦有興趣,故與蕭永豐甚為投契,曾公開在人前讚他細心體貼,不過二人卻因為生意拗撬,於九八年分開,當年有指寶詠琴不滿蕭做生意優柔寡斷,更傳他炒期指輸了大錢,投資失利,令她十分失望,故決絕地離開他,後來便認識了洪朝豐。安利士在寶詠琴離開後兩年賣盤結束。想起這段與寶詠琴的日子,他唏噓地說:「她教咗我好多嘢,是我的恩人,但她已經離開(寶詠琴於○三年因病離世),我為了尊敬她,不想再談我們之間的事。裝修行業去到九七後唔好景,所以我都要做高風險投資養班員工,投資梗有上落。」安利士結束後,蕭永豐便銷聲匿跡,直至○六年才與方焯琳合辦伊甸園,是全港首個律師見證的婚禮場地,記者問他中間這幾年「真空期」做什麼,他有感而發:「我賣了安利士後有筆錢,都幾大筆,便用來養屋企人,包括我三個仔同我爸爸媽媽,我爸爸生意失敗後,精神一直都麻麻哋,但都要生活得好,我就陪他同媽咪去飲茶行街,等佢老人家有些寄託冇咁消沉。」

為爸爸「辯護」

蕭父蕭漢森是香港六、七十年代著名建築商安利(蕭氏)建築創辦人,主要承辦公屋工程,名噪一時,八十年代政府揭發有二十六座位於葵芳邨的公屋出現牆壁裂痕、鋼筋外露等問題,需要拆卸重建。廉署調查後發現安利及另外兩間建築商向工務局人員行賄取得工程合約,在施工時偷工減料,蕭漢森更於八八年被判入獄兩年。說起這家族污點,蕭永豐突然動氣,還替爸爸「辯護」:「那批問題公屋在六十年代興建,當時香港實施制水,每日得四小時供水,就算有水都有好多沙,所以起好嘅樓就變成鹹水樓,我覺得爸爸好寃枉!後來仲有報導指爸爸已經死咗,我爸爸仲在生的!他而家八十八歲,只是精神依然比較差。唉!很多事情都係估計唔到,我十年前點想到會做而家這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07

潤泰尹衍樑、永豐餘何壽川、東洋林榮錦 透視三大生技投資教父布局心法

2013-09-02  TWM
 
 

 

生技三大投資教父尹衍樑、何壽川及林榮錦,在吸引人才、投資方式、策略佈局上各有差異,不過三人的投資績效如今都大獲全勝,值得投資人仔細研究並跟著學習。

撰文‧林宏文

談到國內生技新藥產業,有三位喊水會結凍的投資大戶,包括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以及東洋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他們三位不僅主導了國內八成以上生技新藥投資案,而且投資心法各有不同,相當值得投資人仔細研究,作為尋找投資機會的最佳參考。

以投資金額來計算,尹衍樑肯定名列三大生技新藥投資大戶之首,根據估算,尹衍樑投資國內外生技新藥公司的金額,至少已超過兩百億元,遙遙領先其他大戶。

尹衍樑研究深、口袋也深 收攏「海龜派」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說,幾年前尹衍樑曾向朋友透露,他將會投資六百億元於生技產業,當時他聽到後哈哈一笑,覺得「聽聽就算了」;但沒想到尹總裁真的砸了那麼多錢,如今已經沒有人會懷疑他的企圖心了。

其實,尹衍樑的生技投資,如今回報率已相當豐碩。若只計算尹衍樑投資的中裕、浩鼎、合一、泉盛、中天五家上市櫃公司,潤泰集團及尹衍樑個人的投資金額大約不到五十億元,但五家公司目前市值就超過七百億元,至於尹衍樑個人的獲利在五、六倍左右,確實很驚人。以這樣的獲利基礎,顯然尹衍樑的投資是不可能縮手的。

尹衍樑的投資如此成功,主要是鎖定華人在海外的生技大咖,包括浩鼎董事長張念慈、潤惠生技創辦人許照惠、泉盛高級顧問張子文、天福生技董事長趙宇天、中裕顧問何大一,以及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等人,都是尹衍樑重金禮遇及投資的對象。

其實,海外歸國的「海龜派」,之所以願意與尹衍樑合作,主因是尹總裁自己對生技產業研究深,又禮遇這些歸國學人,而且口袋很深的尹總裁,可以忍受的投資期也很長,尹總裁若看好你,可以不斷地參與增資,這對至少要十年才能開花結果的生技新藥來說,是相當關鍵的因素。

台灣新藥產業晉陞國際一流舞台在投資新藥公司大獲全勝後,尹衍樑也乘勝追擊,投資案風險一個比一個高,例如與張念慈一起投資的潤雅,或鑽石基金投資的醣基,都是很少人做過的嘗試。其中潤雅是做肉毒桿菌,是P3等級蛋白質藥廠,目前全球不到十家廠房符合此規格,;醣基則是自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移轉多項醣類專利,在全世界也都保持領先優勢。

另外,浩鼎不像一般公司在三期臨床就採取授權出去並取得權利金的模式,而是決定自行完成三期臨床,並在中國、亞洲甚至美國等市場,獨立進行行銷工作;這些投資大案,都讓台灣新藥產業的層級晉陞到國際一流的舞台。

何壽川謹小慎微

成國內創投最大贏家

至於早期與尹衍樑同為永豐金控大股東的何壽川,兩人在永豐金拆夥後,由於理念不同,在生技投資上也各自發展。業界人士都很清楚,尹總裁與何董事長永遠「王不見王」,兩人分屬「不同掛」,例如何壽川主導的台灣研髮型新藥發展協會(TRPMA),尹衍樑旗下的生技公司就沒有全部參與。

相對於尹總裁的海派,何董的投資就比較謹慎小心,凡事都要求用很少的錢,做出大成績。例如將於八月三十日在興櫃掛牌交易的太景生技,創立至今十餘年,用募來的四十億元就做出三種新藥,而且每個都有不錯的進展。

請專業人才管理創投基金

何壽川很早就看好生技產業,成立上騰管理顧問公司,請來衛生署前副署長、健保局前總經理張鴻仁,擔任上騰董事長兼總經理,並管理上智創投及中小企業基金,張鴻仁也不負所託,讓上騰的績效表現相當突出。

目前上騰旗下的基金,已累計投資近三十家公司,從台微體、智擎、基亞、太景到永昕,遍及海外學人與本土創業家,而且許多案子入股成本極低,帳面上獲利相當驚人,讓上騰成為國內創投業受惠生技熱潮的最大贏家。

林榮錦妙手鍊金 「土鱉」、「海龜」通吃至於以產業策略佈局見長的林榮錦,則是另一位令人刮目相看的生技大咖。相較於何壽川是名門之後,林榮錦完全是白手起家,從台灣市場逐步建立一個生技王國;若對比旗下都是「海龜派」的尹衍樑,林榮錦投資對象則以本土創業家為主,可以說是生技產業「土鱉派」教主。

林榮錦畢業於台北醫學院藥學系,本身是科班出身,二十年前靠著接手虧損纍纍的東洋起家,但林榮錦靠著聚焦及精簡的改造策略,讓東洋轉虧為盈;其後又接手一度面臨倒閉危機的晟德,重新聚焦經營,深耕液劑市場,讓林榮錦成為改造生技企業的高手。

科班出身 成為改造生技企業高手如今,東洋集團已是台灣最大的特色劑型新藥集團,包括東洋、智擎、永昕、晟德及東生華等掛牌公司,創造市值總計也超過五百億元,傲視所有生技新藥集團。

也因為林榮錦妙手鍊金術大為成功,如今也成為許多生技創業家希望拉攏的對象,例如國內首家切入蛋白質藥的永昕,就取得晟德的入股。

永昕二○○一年成立時,就帶著一群團隊創業的永昕總經理溫國蘭說,永昕創業前期經歷漫長一段辛苦過程,直到一○年,林榮錦將晟德的資金及資源帶進來後,營運才逐漸步入坦途。

不過,林榮錦成功改造企業的名號,也讓「海龜」一個個歸順,例如○三年成立的智擎,就吸引到海外回國的智擎總經理葉常菁;此外,原本受邀回台管理政府大型生技創投基金的張有德,如今在政府生技基金跳票後,也決定與林榮錦另行成立益安創投,投資基金規模就達一五○○萬美元。

值得投資人注意的是,在生技三位教父的投資組合中,每年都會有力捧的年度小金雞,與過去電子業的投資情況相當類似。例如東洋集團去年是智擎,今年是永昕;潤泰中天集團去年力推合一,今年則是泉盛;至於尹衍樑旗下,今年則以浩鼎為主;永豐餘集團下半年將力推旗艦公司太景生技等,都是投資人應該注意的產業動態。

跟著三位大老闆投資生技

潤泰尹衍樑集團

公司 代表人物 主要發展 近日動態

中 裕 何太一

張念原 愛滋病新藥研發 與國際大廠商談授權事宜潤 雅 張念慈 新藥研發及獨家技術製造 投入10億元資金,打造台灣首創的「P3等級蛋白質藥廠」(7月)

潤 惠 許照惠

顧曼芹 生物技術服務業 去年年底,與國衛院簽約「RSV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開發泉 盛 林衛理髮展世界級抗免疫疾病與抗癌症單株抗體新藥1.與大陸石藥集團簽訂新藥合作意向書(8月)2.與英國葛蘭素史克(GSK)簽訂抗體新藥與保密協定(8月)中 天 林衛理治療癌症、免疫性、癒合傷口等疾病為主之新藥開發 與大陸石藥集團共同宣佈簽訂全面性新藥合作意向書。兩岸生技醫療產業搭橋以來,規模最大的合作案 (8月)合 一 柯逢年 台灣本土優勢藥材到手香系列新藥的創新研發 與大陸石藥集團簽訂新藥與產品合作意向書(8月)

台灣浩鼎 張念慈

黃秀美 乳癌等癌症藥物開發 乳癌疫苗獲FDA核准,且進度超前

鑽石生技

創投 路孔明 主要從事生技相關投資 與中研院合資成立醣基

永豐餘何壽川集團

公司 代表人物 主要發展 近日動態太 景 許明珠 傳染病、癌症及糖尿病的併發症相關的新藥開發將於8月30日興櫃市場掛牌;新藥奈諾沙星授權大陸浙江醫藥,取得800萬美元之授權金 (2012年)台微體 洪基隆 藥物傳輸系統研究及新藥開發授權美國藥廠SciClone 在大陸、港、澳銷售新藥Proflow (6月)台灣基因 郭東源 提供基因檢測產品致力於新生物技術的開發,以研究開發診斷疾病及治療之相關產品為主要目標

上騰生技

顧問 張鴻仁 主要從事生技相關投資,管理上智及中小企業基金等 至今已投資近30家國內外生技公司

東洋林榮錦集團

公司 代表人物 主要發展 近日動態永 昕 溫國蘭 蛋白質藥物開發 與歐洲藥品公司完成簽訂生物藥品委託開發契約書(2月)晟 德許瑞寶 內服液劑開發 遠東財富入股晟德製藥9.386億元,持股14%(8月)東生華 陳俊良 慢性疾病藥物開發改良劑型降血脂藥落脂膜衣錠已通過健保局內部核定(6月)智 擎 葉常菁 癌症治療藥物開發受惠策略夥伴Merrimack胰臟癌新藥MM398收案進度順利,明年9月可望取得藥證,估計有7500萬美元的權利金可認列益安醫材 張有德心導管術後止血裝置相關醫材 預計投入1500萬美元

整理:黃家慧、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07

永豐金控董座 首度分享與家人攜手抗肝病心情 罹病學會放下 何壽川:簡單是福

2013-12-09  TWM
 
 

 

撰文‧張舒婷

十一月底,永豐餘集團總裁暨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接受《今周刊》專訪,受訪前十五分鐘,他還寫信給工研院院長翁啟惠,剖析自己對農業政策的見解;受訪過程中,不到七十歲的他臉色紅潤、笑聲爽朗,不禁令人想到「人生七十才開始」這句話。

這也讓人更難想像,二十一年前的何壽川,雖然正值壯年,身心狀態卻與現在呈強烈對比。

噩夢 壯年巔峰期罹肝炎何壽川於一九九○年申請到美國艾森豪獎金;九二年,他的大兒子何奕達(現任永豐餘集團旗下捷比達董事長、元太科技代理董事長)正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二女兒何奕佳(現為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也剛赴美念中學。子女的學校活動幾乎都是他代表出席,三天兩頭就搭機往返台、美,也輕忽了身體的警訊,「當時只是覺得,好像有一點累。」當年對永豐餘集團來說,也是擴張事業版圖至關緊要的一年,旗下子公司元太科技正式成立,是台灣第一家進入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領域的企業。對於當年四十七歲、人生正在巔峰期的何壽川來說,九二年卻是噩夢的開始。

何壽川有定期抽血檢查的習慣, 一天,新的抽血檢驗報告甫出爐,原以為和過去的例行報告一樣一切正常,不料他看到數據,發現肝的部分很不對勁。

「當時我還不敢給太太看(報告)!」何壽川私下請一位交情較好、擔任內科醫生的老同學幫忙「鑑定」,對方看了報告,確定為B型肝炎後,只回他一句話:「你怎麼會在這裡?還不趕快進醫院!」就這樣,當天他不敢有絲毫耽擱,馬上住進孫逸仙醫院(現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儘管醫生判定他的病情不甚樂觀,他還是抱持一絲希望:這次如同以往一樣,只要多休息幾天就好了。

但事與願違,他強烈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正向他發出前所未有的抗議,「我一進醫院就感覺到非常累,而且連一點點食欲都沒有。」「真的是想都沒想到(會生病)!而且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嚴重?」一來讓何壽川不能接受的是,肝病挑在他人生精華階段、事業轉型關鍵期發作;二來自己不菸不酒,作息正常,怎麼落得如此下場?

扶持 全家人齊對抗病魔所謂「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話完全是何壽川當時的寫照。他確定罹患B型肝炎後,陰霾隨即籠罩整個何家,「孩子受到很大的影響。」何奕佳回憶起那一段時間,對於父親滿是心疼。當時年僅十四歲的她,一聽到父親罹重病,毅然決定回台灣陪爸爸一個學期,「老實說,當時只想多陪陪他,比較沒有遺憾,因為病情能不能穩定,我們都不知道。」於是她獨自一人向校長說明家中情況後,立刻飛回台灣。

談到媽媽張杏如,何奕佳也是不捨,她可以想像,媽媽得知父親生病時,心裡一定很慌張,「有些女性碰到家人生病,唯一的反應可能只有害怕,但媽媽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始終相當堅強。」家人成為何壽川罹病期間,最難以承受的甜蜜負擔,「每次報告出來後,如果結果差一點,就偷偷收起來,怕家人看到。」不過,也因為如此,家人成為他克服病魔的最大動力,「我心裡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但會提醒自己:真的不能出事,要改變對生命的態度,否則不知道家裡怎麼支撐下去。」「生病,真的是一個生活的大解構。」何壽川和何奕佳都認為,對抗病魔前期,全家一同經歷一段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肝病病患照顧身體,首重飲食簡單、營養,「肝病有復元機制,前提是一定要徹底休息,不要把毒物再往裡面擺,以免肝臟還要清理,如此才能再生得更好。」何壽川說。

談到飲食控管,何壽川最感謝夫人張杏如始終悉心照料他的生活作息和營養,「每次到醫院做檢查,許P(主治醫生許金川)都是向我太太交代事項;若結果差一點,我太太又不在,他就會問『你太太怎麼沒來?』」何壽川生病前,最喜歡和太太品嘗大閘蟹,以往每年都要去香港吃上一回,但得病後,蟹肉這種性寒的食物,他自然不能吃了,太太也跟著少吃許多。何奕佳也讚許母親:「媽媽真的把父親照顧得很好,而且是很有系統地處理所有細節,從不假手他人。」此後,何壽川幾乎餐餐吃燙青菜,其他食物也不鹽、不油、不加調味料,「這對我來說不難做到,因為沒什麼食欲,自然就吃得少了。」不過,貼心的何奕佳捨不得父親一直吃清淡食物,「怕他一個人吃這些,覺得自己很可憐,所以就和他吃一模一樣的東西。」轉念 投入有機飲食產業自律能力甚強的何壽川,過了兩、三年無油無鹽的飲食生活,只是後來他發現,「不鹽、不油等於健康」是錯誤的觀念。何奕佳也苦笑說:「吃到後來,覺得自己營養不良,走在路上會有點快昏厥的感覺。」於是,何壽川依舊節制飲食,但不再是完全無鹽、無油、無糖,仍要追求美味,「要注意飲食的平衡和多樣性,重點是:認真吃食物的原味。」雖然遵守不添加太多作料的原則,但也會使用天然橄欖油、海鹽或珊瑚鹽;肉類相對減少,以魚類為主;每一餐的菜色有七到八成都是時令蔬果,「如果過了某蔬果的季節,那一定就是明年再見。」自何壽川得肝病後,何家人最重視的一點是:盡量三餐在家吃,而且親自下廚,一來可以推掉不必要的應酬,二來在烹調過程中,可以學習食物的來源、性質、背後的飲食文化。

也因為這場病,何家人有感健康飲食的重要,一腳踏入有機飲食產業。何壽川語重心長地說:「如果大家關心這些,台灣的農業就有希望,也不會有最近這麼多食品安全問題。」由於肝病患者必須保持適度而不激烈的運動,生病前兩、三年,何壽川和太太時常在住家附近的植物園散步,每年看著荷花盛開、凋零,感受自然界反覆循環的力量,他的感慨特別深,也體悟到人的渺小。

另外,肝病病人不能承受太強烈的情緒,打坐遂成為他沉澱思緒的最佳方式。

何壽川回憶,自己的父親、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何傳,曾苦於糖尿病、心臟病,經過長年打坐,這些疾病都不藥而癒,半駝的身子更變成直立,受到父親經驗的啟發,讓他長年保持打坐、讀《金剛經》的習慣。

在治肝病期間,他的休息時間多了,便花更多時間在打坐和讀經上,至少每天早晚都會進行一次,認真往內觀照自己。「一坐下去,你所有思緒都上來,要學習在這個時間點,慢慢把這些東西都放下。」感念 贊助好心肝基金會除了家人外,另一位讓何壽川銘感五內的貴人,就是他的主治醫生,國內肝病權威、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兩人從醫病關係成為莫逆之交。今年十一月中旬,許金川主導的「好心肝門診」正式成立,也得力於何壽川慷慨解囊捐贈五百萬元。

其實一開始,何壽川對許金川只有敬畏。罹病後數月,他從孫逸仙醫院轉診至台大醫院,並在朋友介紹下成為許的病人。當時該友人提醒他:「你要注意喔,許P很不講情面、很嚴厲、不苟言笑的,你找他看病,一定要很守規矩。」有一次看診,當時前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恰巧也想請許金川檢查,何壽川立刻站起來「禮讓」對方。孰料許金川見狀,當場反問:「看病的是我,又不是你,你怎麼讓他先看!」徐立德聞言後也不敢進去,當下何壽川又是一陣慚愧:「我們太世俗了,不像許P,在他眼中,病人就是病人,眾生皆平等。」許金川這種醫病無階級的精神,令何壽川折服;何壽川謙遜、求知若渴的精神,也感動了許金川,「他是我的貴人,也像是我的老師,因為他是最用功的病人,會自己去深入了解肝病的原理,理解來龍去脈,打破砂鍋問到底。」許金川說。

令許金川印象深刻的是,二十多年前,何壽川曾拿一本世界頂尖的科學相關雜誌,熱切地與他探討生命科學技術,他當時相當詫異:一個商場人士竟然涉獵如此專業的領域,而且講得頭頭是道。

而許金川成立基金會之後,也有不小的改變,比以往懂得和旁人互動,把病人當成親朋好友,幽默感也多了。他說,能有今天的自己,很大一部分要感謝何壽川對他的影響。

就這樣在家人和貴人一路扶持下,自一九九三年以來,何壽川的肝病就沒有再發作,他的人生觀也有所調整,最大的轉變,就是體認到「簡單是福」。

他認為肝病之所以在台灣難以絕跡,除了國人對肝病的常識不足外,台灣人拚死拚活都要拚出一番成就的事業心,更是問題所在,不但累壞身體,也搞得生活太辛苦。

體悟 好吃好睡簡單是福何謂「簡單」?吃東西要節制,睡覺時放下多餘情緒、專注睡覺,這和禪宗的道理非常接近,其實只要能做好吃飯、睡覺,已經算是學會禪宗的入門精神,「說起來很簡單,可是很多人都做不到,吃不好、睡不好,就是代表你放不下。」除了修身,乃至於行善,也是同樣道理。何壽川說,許金川「視病猶親」的精神,讓更多人以涓滴努力,累積為成立基金會的大愛,這種「就近行善」的力量,不是一定要有錢才能出力,簡單如捐一張桌椅,也是一種心意。

如今何壽川的事業版圖不斷擴張,但他的人生愈來愈崇尚單純,可預見的是,不管是他的事業或人生,都將登上令人嚮往的境界。

何壽川

出生:1945年

現職:永豐餘集團總裁、永豐金控董事長學歷:成大機械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機械碩士

一分鐘認識B型肝炎

傳染途徑:主要是受B肝病毒感染的血液、體液,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若感染B肝,多數人會產生抗體,但約二成患者會成為帶原者。

症狀:一般人多無症狀,少部分有腹部不適、食欲不振、疲倦、噁心、黃疸、茶色尿等情形。

防治之道:可預先注射B肝疫苗,產生抗體。若不幸感染,須定期就醫追蹤,必要時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破除「保肝」兩大迷思

別以為體能佳、常進補 肝就沒事雖然國人很注重保肝,但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總是保錯肝。」他認為,想要落實保肝,應當先破除兩大迷思。

一是「體力好,肝就好」。很多人誤以為,自己體能狀況佳,上山下海都沒問題,就代表肝臟一定沒有生病;其實人的肝臟只要原本的四分之一維持正常,肝臟的整體機制即可如常運作,通常等到極度容易疲憊,代表連最後的四分之一都異常,肝病已難以救治。

二是「進補可補肝」。台灣人視進補為「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但現代人的普遍問題是營養過剩,隨意進補可能造成肝臟多餘的負擔。攝取均衡、新鮮的飲食,且以當令食物為主,並維持正常作息,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還要定期追蹤肝臟的健康狀況。許金川表示,肝臟的癌細胞若在一到三公分以內,通常還可以治療,而從一公分長至三公分的平均時間為4.6個月,所以至少半年做一次檢查,最為保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31

釀錢災 金管會禁永豐銀停賣一年 TRF 為何從金雞母變成麻煩?

2014-05-12  TWM
 
 

 

過去一年多來,TMU(金融行銷部門)是挹注各大銀行獲利的主要來源,如今卻因為業者銷售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不當,成為金管會的金檢對象,同時也成為投資人和銀行本身的未爆彈。

撰文‧張舒婷

四月二十八日晚間,金管會發佈最新裁罰令,除了糾正永豐銀行的金融行銷部門(Treasury Marketing Unit,簡稱TMU)業務推銷不當,更暫停永豐新承作「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簡稱TRF)商品交易一年。

出手之重 震撼業界

這是有史以來,金管會首度暫停銀行業者某項金融商品業務長達一年,出手之重,震撼業界。

這起事件的主角有兩個,首先是TMU,這是指銀行內專門對企業提供金融商品銷售與交易的部門,同時,也堪稱是近年來國內許多銀行業者最重要的獲利成長動能之一。

「二○一二年以來,TMU已成為台灣銀行業者的主要成長驅動力之一。」高盛證券在五月二日發佈的最新報告當中如此評論,根據這份報告,一三年國內主要銀行TMU的手續費收入均較一二年大幅成長,其中國泰世華與台新銀行的成長幅度皆超過五成,永豐銀行則將近五成,成長幅度相對低一些的玉山銀行,也繳出了年增一七%左右的成績單。

由於業務大幅成長,TMU在各銀行的角色也逐漸吃重,在高盛的報告中揭露,一三年此業務對永豐銀行的營收貢獻度在國銀中最高,約達一六%,台新、富邦也達一○%以上。

不過,這個在過去兩年儼然成為各家銀行金雞母的部門,如今卻陷入風聲鶴唳的緊張氛圍中;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日前對包括永豐銀行在內的九家銀行進行TMU業務金檢,除了永豐之外,目前確定至少還將對三家銀行陸續開罰。一時之間,各大銀行TMU籠罩於不確定性的低氣壓中,甚至被其他部門同仁戲稱為「麻煩製造部門(Trouble Making Unit)」。

他們惹了什麼麻煩?這就要提到事件中的第二個主角:TRF。簡單地說,銀行TMU不當銷售人民幣TRF,就是這一回令金管會震怒的違規事實。

所謂TRF,是一種與匯率連結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其遊戲規則基本上就是商品發行者與客戶之間「對賭」未來匯率方向,合約會設定「中止價」、「執行價」及「保護價」;以「客戶看好匯率升值」的商品合約為例,中止價的意義是「升到這裡合約自動終止」,客戶必須獲利落袋,得到「本金×匯差」的利潤;執行價可解讀為「損益平衡點」;至於保護價,就是「貶到這裡必須補繳保證金」,否則就得被迫認賠出場,並且,賠的錢不是「本金×匯差」,而是「本金×匯差×槓桿倍數」,目前市場上較常見的槓桿倍數為兩倍。

銀行當仲介 穩賺不賠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體會到TRF的三個特質,第一是複雜難懂,第二是獲利有限、虧損無限,第三則是高槓桿倍數;而這三大特質的共同意義就是「高風險」。但在過去幾年,由於人民幣升值趨勢明確,即使人民幣TRF被歸類為高風險商品,但是「利用TRF壓寶人民幣升值」,依舊漸漸成為全球最普遍的理財運動之一。

不幸的是,今年二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貶;四月上旬,摩根士丹利證券發佈相關報告,有趣的是,這份報告的主旨並非揭露危機,而是分析各國匯率後市展望。報告認為,由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已經接近目前多數TRF所設定的六.一五到六.二元保護價區間,因此短期內可能出現一波人民幣拋售潮。報告並估計,人民幣在貶破六.二元後,每貶○.○五元,將造成全球人民幣TRF每月損失一億美元。

然而,過度利用TRF壓寶人民幣升值的問題,在台灣恐怕更加嚴重。

金管會官員透露,早在去年底,部分外幣波動劇烈,已有一批客戶不堪損失嚴重,一狀告到金管會去,當時金檢局已開始祕密調查各銀行TMU銷售TRF的違規情節。

直到今年,人民幣匯率重挫,不少客戶更是損失慘重。行庫財務部主管指出,目前多數銀行設定的保護價是人民幣六.二五元兌一美元,如今人民幣貶破此關卡,許多客戶只能認賠殺出,多名受害者憤而向金管會投訴,也讓銀行銷售TRF的種種亂象浮上枱面。

據金管會查核結果,永豐銀行遭懲處的原因,包括未充分揭露商品內容及風險、未適當評估客戶風險承擔能力與商品適合度、未考量客戶實際交易需求與承擔能力,並有資格不符人員協助銷售相關商品等。既然曾銘宗強調「還有業者待罰」,意味類似的現象,並非永豐銀獨有而已。

行庫主管透露,依規定,TRF應該只能賣給總資產超過三千萬的專業投資散戶、五千萬元之法人,但部分同業為了搶生意,竟然賣給早餐店、小吃攤這種完全不符合資格,也無外匯避險需求的業者。

此外, TMU人員至少須符合有衍生性金融商品相關執照、在國內外金融機構相關部門實習一年以上、曾研習相關課程三個月以上等資格,不過某金控的財管部門高層透露,部分銀行讓相關人員在來不及接受充分訓練的情況下,匆匆上陣,本身素質不佳,對不少產品屬性和風險程度,往往也一知半解。曾銘宗也說,這次重罰永豐銀的原因之一,正是其銷售人員竟然一項資格都不符合。

為何銀行亂賣?又為何投資人願意亂買?一來是因為,對銀行來說,銷售TRF等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生意。高盛證券分析,台灣銀行業者在人民幣TRF的遊戲中,與國外大型銀行或投資銀行有所不同,不是「發行者」,而是「仲介角色」,銀行主要是引進國外大型銀行的商品,售予國內客戶。換言之,國內銀行銷售TRF,只賺佣金,而不用承擔商品本身的對賭風險。

以目前行情來說,每筆TRF交易的主流名目本金為一百萬美元;一筆一百萬美元的交易,銀行約可賺到約三千到一萬美元佣金,對於主要業務利潤已微乎其微的銀行業者來說,算是相當豐厚。

因此,只要能賣出,銀行幾乎就確定賺錢。尤有甚者,「銀行通常會向操作TRF的客戶要求擔保品,但在台灣,業者卻不一定會這麼做,尤其是熟客。」高盛在報告中指出。

更悲哀的是,目前主管機關對於人民幣TRF的災情,幾乎無從評估,當記者去電金管會及央行詢問相關人員國內投資TRF總額時,得到的答案都是「很難釐清」、「不知道」;而某行庫主管則表示,由於很多客戶在台灣、香港都有操作人民幣TRF,依其評估,台灣客戶在兩地投資總額應在一百億美元以上,潛在損失則為二十至三十億美元。

散戶賺賠 要追究銀行

而摩根士丹利則評估,若台灣所有銀行都被金管會要求必須全數回補TRF部位,必須在現貨市場買入三二○億美元。由此可見,金管會接下來的態度,直接攸關這場風暴對銀行業的衝擊程度;目前來看,過去兩年靠著熱賣TRF而高速成長的銀行獲利引擎TMU,今年成長力道恐難延續,而若接下來金管會斷定銀行必須為不當銷售的結果負責,則無疑是對業界投下一枚震撼彈。

「產品本身是中性的,但不能賣給不對的對象。」曾銘宗表示,近期雖有部分中大型企業主向金管會投訴,但金管會認為,這些公司普遍設有財務部門、專業的財務長和財務操作經理人,有充分的風險評估和管理能力,本來就應當自負盈虧;但部分民營銀行銷售給一般散戶,對散戶來說,TRF太過複雜,不論客戶賺賠,都應追究銀行責任。

至於這樣的說法是否將是金管會未來處理類似問題的準則,仍待觀察;但就「治本」來說,相關單位仍有重要功課要做。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說,基本上,銀行業者銷售TRF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內規,以《銀行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應注意事項》為圭臬,同時也應遵守《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因此有必要從法規面再予修訂。

曾銘宗則表示,未來一到兩個月內,將著手修改《金融消費者保護法》,進一步嚴格規定金融機構的商品契約及風險揭露。金管會預定將在五月上旬邀請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簡報,釐清更多台灣投資人面臨的問題後,再確認修法方向。

TRF

TRF(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為一種匯率的衍生性金融商品,1993年國內正式開放外幣對外幣匯率選擇權商品,央行也將TRF歸類為其中一項。

原則上,TRF交易每個月計算一次盈虧,如果客戶賭錯匯率方向,又不願選擇平倉,就要增補保證金部位,直到合約期限終止;否則就必須斷頭,認賠殺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