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關師傅培訓影子經理 李華華


2009-03-17  AppleDaily





 

新 世界集團越嚟越響應企業責任運動,最新係同協和書院合辦「師友計劃」,概念類似大企業嘅培訓生計劃,由20位新世界高層帶20位協和中六學生,建立師徒關 係,等學生增廣見聞。適逢新世界百貨(825)噚日公佈中期業績,集團邀請呢廿位學生到記者會現場觀摩。新世界大公關關則輝嘅徒弟范智仁,話記者會相當有 趣,主要想見識吓執董鄭志剛點樣即場應付傳媒提問,好彩鄭志剛應付自如,冇令佢失望。至於佢同關師傅,暫時主要以電郵溝通,因為今屆計劃上月至開始,未有 咩大事發生。關則輝透露,今年係第二屆,如果效用理想,可能同其他中學合作都未定,當初都係協和一位社工主動建議,至有呢個計劃。遲吓佢徒弟可以跟佢返工 半日,做埋影子經理,體驗一下高層嘅上班生活咁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04

尋找Nike影子股 拉利Larry的投資日記

http://stock-challenge.blogspot.com/2009/12/nike.html

「Just Do It」、「Impossible is Nothing」呢啲宣傳口號,相信大家都見慣見熟。唔少大學生都係Nike嘅「粉絲」,而我就係Nike Air Force系列嘅忠實擁躉,咁多年買完一對又一對。講起Nike呢個牌子,大把人比我在行;但講起生產模式,可能就有好多人唔係咁清楚啦。

唔 講唔知,貴為全球運動產品商「一哥」嘅Nike,原來一間生產工廠都冇,亦幾乎冇一間舖頭,但係就可以每年創造到高達180億美元嘅銷售額。Nike主力 係放喺產品研發同埋設計上面,其他生產程序全部外判,生產商主要集中喺內地、越南、馬來西亞及泰國,呢四個國家分別生產Nike鞋類產品的36%、 33%、21%及9%。而服裝生產商就有34間,主要亦都係集中喺發展中國家。最勁係佢連分銷都外判埋,基本上只有1%店舖係自己經營。

Nike呢種經營模式可以大幅減省成本,因為公司唔使負擔生產效率、存貨、零售管理等業務,於是公司團隊就可以專注於宣傳同埋品牌發展上。

中國動向拓網民市場

喺 香港上市嘅體育用品股中,中國動向(03818)同Nike嘅經營模式都好類似。中國動向擁有Kappa嘅內地特許使用權,但淨係集中喺產品研發同埋品牌 管理上,其他範疇全部外判。不過Kappa嘅定位,其實比Nike更加靈活,因為運動衫都有分專業同埋潮流兩種,Nike行專業路線,而Kappa就專注 潮流路線。據講,公司自九月開始仲同淘寶網合作,將營銷渠道拓展到年輕嘅網民,認真有計! 中國動向手持現金高達69億元,來年訂貨增長理想,又「食正」內需概念,「錢」景唔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3

【人物】李泽楷的“影子魔戒”


http://www.cnemag.com.cn/tebiebd/toutiaowz/2010-03-05/18618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4

郭台铭胞弟火线入股立讯精密 富士康影子浮现A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3/xMMDAwMDE4NjQxMA.html


富士康管理危机余音未了,一家有着“富士康”背景的公司——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立讯精密)或将登陆A股。

证监会公告 显示,7月14日召开的2010年第105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将审核立讯精密的首发申请。

细读招股书记者发现,立讯精密与郭氏家族 关联密切。不仅该公司近半数产品销往富士康,而且郭台铭胞弟郭台强实际控制的富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下称富港电子),2009年9月火线参股立讯精密 400万股,目前持有公司3.08%的股权。

目前,郭氏家族的泛鸿海系在香港和台湾皆有上市平台,对A股则鲜有运作。此番,郭台强通过实际 控制的上市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崴精密)暗渡陈仓,初探A股。

泛鸿海系火线入股

招 股书显示,立讯精密实际控制人为王来春、王来胜兄妹,二人分别持股香港立讯50%,而香港立讯为立讯精密的控股股东,持股89.17%。

香 港立讯注册资本1亿港元,主要资产即为所持的立讯精密89.17%股权。王氏兄妹通过香港立讯,持有立讯精密1.1592亿股。

立讯精密招 股书显示,公司2009年每股收益0.58元,本次发行不超过4380万股,稀释后每股收益将达0.43元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若按照30 倍发行市盈率计算,立讯精密一旦上市,发行价约12元。而王氏兄妹所持股权的纸上财富,也将随之达到14亿元。

此外,另一家名为资信投资的 股东,持有立讯精密7.755%的股权。资信投资股东皆为立讯精密管理人员,其中,自然人王来喜出资340.2万元,持股27%。王来喜为立讯精密管理中 心副经理。

相比之下,立讯精密另一家股东富港电子的背景则颇为显赫。

富港电子控股股东为正崴精密,其实际控制人正是郭台铭胞 弟郭台强。

2009年9月,富港电子出资4000万元,认缴立讯精密400万股。从而以3.08%的股权,成为立讯精密第三大股东。

“10 元/股的价格并不便宜,也基本上是PE行业的正常价格,郭台强这个时间参股进来,更多应该是处于战略布局的需要。”7月12日,一家外资私募基金分析师向 记者表示。

王氏兄妹与泛鸿海系的渊源不仅于此。

王来春出身富士康,1988年起,在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富士康 线装事业部工作近10年,1997年离开富士康自主创业。

王来胜19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个体经商,“主要从事日用商品批发零售,拥有十余 年商业经验”。

王氏兄妹第一桶金来自1997年,当时二人在香港经营国际贸易并委托国内工厂加工生产,“2001年起承接国际订单并通过香 港立讯委托国内来料加工厂生产,所生产的连接器产品通过富士康的加工组装,应用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3C电子产品,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客户资源。”

2004 年,立讯精密的前身立讯有限设立,该公司初期的客户开发均为内销客户,国内三大电脑品牌厂商——联想、同方、方正成为其主要客户,此后,该公司开始承接富 士康国内订单。

系身富士康

立讯精密主要产品为连接器,主要应用于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汽车和 通讯等领域。在其客户资源中,富士康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立讯精密招股书显示,2007年至2009年,公司向富士康销售产品的收入占当期 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7.73%、56.46%、45.38%,富士康高居公司第一大客户。

2009年,该公司对富士康的销售额为2.65 亿元,占当期业务收入的比重高达45.38%。此外,立讯精密对正崴精密的销售额为7008万元,当年度占比11.99%。

如果将泛鸿海系 的正崴精密计算在内,则泛鸿海系占据立讯精密当年度销售额的57.37%。

此外,立讯精密对联想集团的销售额为7515.57万元,占当期 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85%。排名第四的则是另一家著名国际代工企业伟创力集团。

在战略布局上,立讯精密更是对富士康贴身紧逼。

招 股书显示,2007年6月,立讯精密前身立讯有限和自然人王来胜共同设立蓬莱立讯,蓬莱立讯注册资本3000万元,实收资本600万元。其中,立讯有限出 资540万元,王来胜出资60万元,该蓬莱立讯主要从事连接器及其组件的生产和经营,法定代表人为王来胜。

实际上,蓬莱立讯的设立,就是为 配合富士康烟台生产基地的需要。但这一规划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下夭折。

立讯精密招股书表示,“由于富士康业务进行调整,同时协讯电子的产能不 断扩大,协讯电子就近服务更为便利,保留蓬莱立讯已非必要;同时,2008年8月,国际金融危机已对电子行业造成一定影响,公司也暂时放弃扩张战略,因 此,公司将蓬莱立讯的股权转让给田讯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协讯电子系立讯精密控股75%的子公司,地处江西吉安,也是该公司本次IPO募资的全部投向。

从立讯精密的员工构成和业务特点看,亦 与富士康颇为相似。

招股书显示,公司员工总数为6372人,其中,生产类员工高达5327人,研发类员工仅239人,占比为3.75%。其 中大专以下的员工,占比达87.92%。而25岁以下的员工占比,高达82.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66

富士康影子股深圳立讯精密首发获通过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4/yOMDAwMDE4NjgyOQ.html


中国证监会周三公告称,在发审委今日召开的2010年第105次会议上,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获得通过。

深圳立讯 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计划在深交所发行不超过438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不超过17380万股。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连接器的研发、生产 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3C(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汽车和通讯等领域。公司已树立核心产品电脑连接器的优势地位,台式电脑连接器覆盖全球20%以上的 台式电脑,并快速扩大笔记本电脑连接器的生产。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投向以下四个项目:内部连接器组件生产项目、连接器生产项目、线缆加工生 产项目、技术中心扩建项目,总投资4.86亿元。

21世纪经济报 道,立讯精密与郭台铭家族关联密切。不仅该公司近半数产品销往富士康,而且郭台铭胞弟郭台强实际控制的富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x,2009年9 月火线参股立讯精密400万股,目前持有公司3.08%的股权。

目前,郭氏家族的泛鸿海系在香港和台湾皆有上市平台,对 A股则鲜有运作。此番,郭台强通过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暗渡陈仓,初探A股。

同日,岳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配股申请 也获得通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68

神秘的牛散:公募「影子」魏子鳳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7/0NMzA3XzM2NTQ0NQ.html

長江後浪推前浪。

作為A股市場上一群最為神秘的參與者,「牛散」們早已成為公募和私募之外的第三種力量,並廣受市場關注。

層出不窮的「牛散」面孔,往往都會因為自己不同尋常的投資軌跡,而引發投資者的瘋狂追捧。

儘管牛散並不鮮見,但在大盤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仍然能夠在短短兩個半月時間內,豪取近60%的投資收益,還是讓魏子鳳、魏文芳在牛散輩出的A股市場上開始嶄露頭角。

值得關注的是,魏子鳳所投資的每一隻股票,幾乎都是精準地複製了機構的腳步。

魏氏雙雄

與劉益謙等叱咤江湖多年的牛散不同,魏子鳳和魏文芳都只是牛散隊伍中的新兵。

魏子鳳第一次浮出水面還是因為其在2010年中期,進入*ST西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而魏文芳則直到2011年中報才分別出現在嘉寓股份和鐵漢生態的股東名單中。此前兩人從未在二級市場留下讓人察覺的痕跡。

同時出現在嘉寓股份和鐵漢生態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則暴露了二人非同一般的關係,但外界還是很難獲得二人進一步的身份信息。

儘管如此,我們卻很容易計算出兩人的資產規模。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魏子鳳分別持有202.92萬股嘉寓股份(300117.SZ)、120萬股標準股份(600302.SH)以及53.92萬股鐵漢生態(300197.SZ)。

而同期魏文芳則分別持有96.65萬股鐵漢生態和58.37萬股嘉寓股份,二者全部為創業板股票。

不考慮兩人的其他資產和投資,僅僅結合上述多只股票最新的二級市場價格,魏子鳳和魏文芳所持股票的總市值高達2.03億元。

令人吃驚的是,這一資金規模甚至已經達到了證監會規定的,成立一隻公募基金所需要的2億元的最低首發規模限制。

實際上,海富通基金剛剛成立的海富通穩進增利分級基金的首發規模就只有2.2億元。

雖然擁有與公募基金抗衡的實力,但魏子鳳的操作並不頻繁。數據顯示,整個2010年,魏子鳳僅出現在了*ST西軸、澳洋順昌和江蘇宏寶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之中。

而2011年截至年中,魏子鳳也僅僅涉足過標準股份、嘉寓股份和鐵漢生態三隻股票。與魏子鳳亦步亦趨的魏文芳,更是只能看到其在鐵漢生態和嘉寓股份兩隻股票上的操作記錄。

儘管操作並不頻繁,但卻不妨礙魏子鳳和魏文芳抓住大牛股的能力,而2011年3月29日才正式登陸創業板的鐵漢生態無疑是二者手中最誘人的獵物。

公募「影子」魏子鳳

主營業務為園林綠化和生態修復的鐵漢生態,上市之初並不受市場資金的青睞,上市十天之後便一度跌破67.58元的發行價,在整個二季度也始終處於下跌區間,6月13日最低曾下探至58.80元的歷史低位。

甚至到中報披露前的6月30日,鐵漢生態的股價還只有66.50元,仍然處於破發狀態。

有趣的是,此前曾攜手操作大牛股成飛集成(002190.SZ)以及四川路橋(600039.SH)的「牛散」搭檔陳彩英和胡一帆,一季度末曾分列鐵漢生態前十大流通股東前兩位。但兩人在此後的下跌行情中被洗出局,雙雙在中報數據中消失。

與胡一帆、陳彩英的選擇迥異,魏子鳳和魏文芳卻逆市大舉建倉,魏文芳甚至一舉取代了陳彩英的第一大流通股東的位置。而鐵漢生態隨後的走勢,則證明了魏氏雙雄顯然才是更牛的「牛散」。

從二季度末開始,鐵漢生態迅速拉升,短短一個月時間便從70元下方上漲至最高時的127.30元。

對應二季度最低58.80元的股價,鐵漢生態此時的漲幅將高達116%,而魏氏雙雄有沒有趁機悄然套現則只有到三季報披露才能為外界所知。

實際上,即便按照上市至今58.80元的最低價計算,二者所持的鐵漢生態股票的建倉成本也高達8853萬元。而如果其所持股票至今仍未拋售,目前的市值也高達近1.60億元。

「作為一個資歷不深的散戶投資者,敢於一下子把這麼大的資金量投入到一隻創業板股票上的確不一般。」上海某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對此坦言。

在「最牛散戶」的光環之下,魏子鳳和魏文芳究竟有何法寶?答案仍然與公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精準複製公募投資

雖然只有區區可數的交易記錄,但魏子鳳在二級市場的每一次操作,似乎都與公募基金的投資步伐保持著驚人的一致。

以鐵漢生態為例,該公司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幾乎全被散戶佔據,但到了二季度除僅剩的魏氏雙雄外,全部換成了各大機構,其中云信成長2007-2第十期集合資金信託等五家持股量均為31萬股的機構均為網下配售股東。

而排名第二的華富競爭力優選基金以及孫建波執掌的華商盛世成長型基金和融通新藍籌基金等三家機構都並非網下配售股股東。

對比鐵漢生態一季報數據可以發現,這三家機構均在二季度完成建倉,累計持有151.46萬股。這意味著魏氏雙雄與上述三家機構幾乎同步完成建倉,且持股量相當,並分享了此後的巨大漲幅。

事實上,類似的「巧合」並非第一次出現。

在對另一隻創業板股票嘉寓股份的操作上,魏子鳳同樣與各大機構保持著驚人的一致。

嘉寓股份2010年9月2日登陸創業板,截止到當年年底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單中還只有中金短期債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等少數幾家機構,且持股數量最多的也只有20.96萬股。

但到了2011年一季度,嘉寓股份突然獲得了各大機構的熱捧,僅華夏系就有四隻基金介入,其中王亞偉執掌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和華夏策略精選靈活配置基金更是豪取200萬股和120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華夏系大幅建倉的同時,魏子鳳也開始悄然買入,一季報數據顯示其持有86.31萬股,名列第四大流通股東,而魏文芳則直到二季度才以58.37萬股現身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同時出現的還有天弘精選混合型基金,持有245.75萬股。

有意思的是,這也並非是魏子鳳第一次「跟蹤」華夏基金和天弘基金,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標準股份身上。

2011年一季度標準股份一改此前前十大股東名單中無一機構的尷尬局面,一舉迎來華夏成長基金、華夏行業精選股票型基金以及泰康人壽—投連-個險投連三家公募機構。

記者發現,魏子鳳憑藉168.46萬股的持股數,與上述機構同時躋身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

而在二季度,當魏子鳳和華夏系基金開始減持的時候,天弘精選混合型基金卻大舉買入543.9萬股,而這也是魏子鳳與天弘精選在嘉寓股份以外的第二次會合。

時間回到2010年,魏子鳳在二級市場的三次操作同樣與機構形影相隨。

2010年底,魏子鳳與泰信藍籌精選基金攜手進入澳洋順昌前十大股東名單,今年一季度,二者又同時消失。

同樣是在2010年底,魏子鳳還曾與中信信託—上海建行828、中信信託—上海建行806以及中信信託—餘杭新股01等私募基金同時買入江蘇宏寶。

實際上,據前述券商營業部人士介紹,類似魏子鳳那樣抱機構大腿的做法在散戶投資者中並不鮮見。

此前廣為市場關注的查銀樓便是一例。此人的操作策略就是緊跟機構步伐,有好事者統計,其截止到2010年三季度投資的26只股票中,有14只緊隨華夏系,另有5只則選擇尾隨易方達系基金。

如剛剛爆出訂單醜聞的中恆集團(600252.SH),王亞偉執掌的華夏大盤精選和華夏策略精選以及華夏藍籌核心等數隻華夏系基金,在2009年一季度完成建倉,當年二季度查銀樓便迅速跟進。

對此,前述營業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般散戶緊跟機構的做法都是在機構買入之後再跟進,中間會有一個季度的時間差,很少有魏子鳳這樣跟機構同時進入的。」

據上述營業部人士分析,牛散們通常採取的策略,除了類似查銀樓尾隨機構的做法,還有類似提前埋伏博重組的劉芳以及在各類熱門概念板塊廣撒網的瞿光坤等等類型,而魏子鳳的操作模式則並不常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68

未來銀行業存款競爭策略隨談 影子武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341.html
 
  無論所謂一名中國銀行業的從業者,還是一名愛好銀行股投資的投資者,2012年6月8日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中國銀行業的存款利率開始有了自主定價的權限,雖然這個權限還非常小,離真正的利率市場化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是其意義是深遠的。雖然從去年以來,存款理財化的趨勢事實上已經改變了銀行存款的成本結構,但那只能算是預演。由於工作關係,我在第一時間參與了銀行業的存款定價情況調研,結合自己的行業工作經驗,談一些對未來銀行業存款競爭策略的看法。

   利率市場化喊了多年,之前也和業內及投資圈的朋友多次談及此問題,其中最確定的一點是:四大行會在初期達成價格默契,這一點是在今天首先被驗證了,無論這種默契是如何達成的,從今天一早四大行最先做出利率調整和公告的情況來看,至少是早有準備的。四大行的定價保持一致,就基本上保持了行業格局的基本穩定,保證了不出現大規模的惡性競爭。當然,以目前的存款浮動範圍,也鬧不出多大動靜,但這至少給出了一種信號:利率即便市場化了,行業的格局依然是穩定的,這也是管理層希望看到的。

   那麼四大行為什麼不保持基準利率呢?可以發現四大行的價格制定是很有意思的,活期上浮到頂,一年以下定期維持降息前標準(實際上浮不到10%)。四大行的存款結構中,活期的佔比是比較高的,而這一部分實際上浮非常小,與降息前比實際是下降的,而其他股份制銀行如果根據四大行的定價,實際付出的成本要高得多。此外四大行的定期存款中大部分是一年期以下的,四大行維持與降息前不變,既避免了老客戶來轉存的麻煩,又讓新客戶感覺不到利率的變化,享受和老客戶一樣的利率,也給自己減少了業務的壓力,是非常聰明的選擇,而留出的空間離最高限額也僅有不到0.1個百分點,即便其他銀行上浮到頂,也沒有太大威脅。最後,四大行也做出了存款上浮的姿態,響應了銀行業還利於民的輿論和號召。所以說四大行的定價策略是一舉三得:打擊股份制銀行、節約操作成本、獲得輿論支持。

   同時,也不出意外的,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業跟進了四大行的存款定價標準,從這兩家銀行的資產規模和客戶結構來看,這也是目前的最佳策略。上述六家銀行的價格默契也許會存在較長時間,這也就進步一保證了行業結構的穩定性。

   從圍脖流傳的最新消息來看,不少城商行、信用社執行了一浮到頂的存款定價策略,從過去幾年的行業競爭格局來看,這些銀行一直有較強的攬儲衝動,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本身規模小、業務單一,綜合競爭力不足,更加依賴價格競爭;二是貸款議價能力較強,同時運營成本較低,可以接受更高的負債成本;三是為了上市融資,規模擴張的衝動較強,要做大規模,首先要有存款。

   最糾結的還是股份制銀行,規模上來說,不大不小,客戶群體來看,上要和國有銀行競爭,下要和城商行激戰。所以股份制銀行對競爭策略的選擇更為慎重,在一開始還處於觀望的態勢,通過電話和網點諮詢,大都告知未接到利率執行變化的通知。到了今天下午,才有了最新的消息:招商銀行跟進執行四大行標準,興業銀行上浮到頂。這兩種策略或許表面了股份制銀行未來道路的分化。

   首先說招商銀行,其存款規模僅次於交行,不算郵儲銀行的話,行業排名第6位,從規模上來說跟進四大行定價無可厚非,同時也是不得不跟進的,否則不說別的,輿論的負面評價就承受不了。但招行為什麼不上浮到頂?過去我們看招行的年報,發現招行的存款成本是股份制銀行最低的,這一優勢在利率市場化時代是否能夠延續?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招行和四大行比較類似,活期存款的佔比高;其次,招行的理財業務優勢,招行客戶特別是零售客戶的金融資產中存款的佔比比較低,以金葵花客戶為例,存款只佔其資產的不到1/4,那麼即便招行的存款利率不是最高的,也不至於馬上失去客戶。

   其次看興業銀行,執行了上浮1.1倍的策略,是有一點出乎我的意料,因為興業的存款成本過去也是比較低的。但是仔細考慮也不無道理,因為興業在負債業務上,對客戶的粘性並不強,而是依靠信貸和結算業務為主要的客戶維護手段,這也是除招行外大多數股份制銀行的現狀。與一些地方的城商行、信用社相比,興業等股份制銀行在競爭中並沒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在存款定價上不得不跟進。

   截止目前還沒有看到民生銀行的最新消息,拍腦袋猜一下,應該會和興業一樣一浮到頂吧,包括其他大部分股份制銀行也會跟進。

   以上分析是比較粗淺的直觀判斷,也談不上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個人感覺反而是四大行對此次存款利率浮動定價是有所準備的,同時它們之間的默契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市場的利率的風向標。而股份制銀行的反應似乎比較倉促,並沒有提醒出我們想像當中應有的靈活策略和更加適應市場化的表現。

   當然,此時定論為時尚早,畢竟這只是第一步,也許這一次的利率調整,象徵性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想像一下如果所有銀行都按照四大行標準或者上浮到頂,那麼也就等同於執行了一次不對稱加息。而事實上各家銀行可以做的文章還很多,比如可以對不同地區、不同客戶、不同額度的存款執行不同的利率,還可以利用存款浮動的空間設計創新各種結算、理財和信貸產品等。

   此外,各家銀行,特別是股份制銀行可以按照自身的業務特點在不同市場環境下調整存款定價策略,比如招行有負債業務優勢,可以在降息週期降低存款利率,進一步降低負債成本,而如民生有貸款議價優勢,可以在加息週期提高存款利率攬儲,充分享受緊縮週期帶來的高息差。

   短期來看,銀行利差收窄無法避免,雖然我並不認為這是利率市場化的必然結果。而作為銀行人和銀行股的投資人,利率市場化也的確不是太好的消息,前者導致我今天加班做調研,後者導致我的銀行股票大跌,呵呵。但是這畢竟是對實體經濟、其他行業和老百姓都有好處的事情,不走出這一步,中國的銀行也許就是永遠大而不強,所以,必須要為改革鼓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05

「影子推手」承興國際:從「配角」到「主角」的生意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5/1MNDIwXzQ1NTI1Mw.html

發佈會上的女CEO羅靜一如既往平靜柔和,面對信中利的1.2億投資似乎並不顯得那麼興奮。

事實上,這位女CEO心裡正憋足了勁,正準備抓緊大干一場:不僅僅包括類似在廣東「買島」、開發高端探險主題娛樂旅遊區等這樣的大手筆,還包括引入信中利這樣帶著「戰略+財務」雙重角色的投資者,將這家從事品牌授權業務的公司推向上市。

與其代理的一些品牌業務相比,承興國際可以算得上是「籍籍無名」,幾乎很難找到這家公司的公開信息,其總是隱藏在諸如功夫熊貓、迪士尼卡通、NBA、哆啦A夢等「大牌」的背後,甘做這些卡通、電影人物、賽事等在中國落地的「影子推手」。

哆啦A夢、變形金剛、貓和老鼠的信用卡、郵票、玩具,功夫熊貓、NBA的授權手機、包袋等,這些只是承興國際業務的一部分。信用卡的背後,是積分兌換等電子商務業務的延伸和加載,而承興國際也專門擁有自己的電子商城。其長期合作夥伴中,除了各大銀行,還包括幾大運營商、石油等比較難啃的「寡頭客戶」。

這大概也是信中利資本看重承興國際的地方。在風險投資者看來,品牌授權這門生意的重要競爭力,就是要擁有有效的渠道推廣和優質的客戶資源。

但是,大銀行、運營商、石油巨頭這樣的「大」客戶,的確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為一些具體項目帶來豐厚的收入,但這樣的客戶是否可以長期持續呢?或者說,品牌授權這樣的「輕公司」模式,是否還有其他更為獨立、更看得見摸得著的業務突破呢?

2010年開工的承興卡通奇境(Camsing Cartoon Wonderland)可以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突圍。這個佔地2100畝的主題文化園區,位於江蘇鎮江,包括了文化演出、娛樂活動、休閒要素和服務接待等,有點「娛樂地產」的味道,但承興國際的特色是,把功夫熊貓等這些代理授權的電影、卡通、動漫、人物及本土文化原創品牌,全部落地,其內容之豐富,更勝於迪士尼樂園。

落地、延伸,完善產業鏈,承興國際正嘗試複製這一模式,從一家「紐帶」式的輕資產公司,轉身為有自己自主地盤的完整產業鏈公司。

模式突破:「輕公司」落地

作為投資人的汪潮湧,拋給羅靜的第一個大單,是汪鍾愛的美洲盃帆船賽和中國之隊。

美洲盃帆船賽這一始於1851年的世界最古老的體育賽事,是與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一級方程式賽車並稱為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四項體育賽事。每年分別在全球各知名國家的港口城市進行系列分站賽,而每場賽事都云集了世界一流品牌的贊助商,從汽車領域到消費領域,新能源,尤其是高端的奢侈品牌。

但羅靜要做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賽事運營。

「以 『美洲盃帆船賽中國之隊』產品的開發為主,基於賽事,包括場館、島嶼訓練營的開發,而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品牌授權。」羅靜告訴記者。

羅靜希望呈現一種更完全意義上的品牌授權——品牌擁有者利用自身的品牌優勢,允許被授權者使用品牌,在一定的時間和地理範圍內,生產銷售某類產品或提供某種服務,並向品牌擁有者支付授權費用的經營方式。

承興國際最初的品牌運營業務,是把國際品牌吸納到本土落地,並拓展衍生產品。2006年,承興國際成為NBA中國區合作夥伴,針對當時國內體育時尚消費品的市場空白,專攻NBA包類系列;2009年,又與國美合作發行全球第一款NBA手機。從國際品牌授權中,其在華業務中分得一小塊蛋糕。

美洲盃帆船賽事之「中國之隊」是承興國際在產業鏈的一個完善,從贊助到消費品牌授權,活動授權,訓練營招募,通過建立訓練營,建立島嶼開發項目。通過一個品牌的運營達到全品牌產業鏈的開發。

其實上海寶山大型汽車文化體驗營銷服務中心汽車夢工場已經正式啟動。將汽車主題園區、汽車賽事活動場地和商區運營,結合區域消費的特點和趨勢,將品牌形象娛樂文化、服務等豐富的行業消費業態配比,將汽車展示和主題遊覽娛樂結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在商場、遊樂園,或者哆啦A夢咖啡店,Hello Kitty小學體驗館,Discovery的小型體驗中心等地,都有一個系列體驗式的品牌授權落地。這不是狹義上主題公園授權,而是主題商業的開發。

一家「西中公司」

作為一個具有紐帶性質的品牌運營企業,羅靜很清楚海外渠道的重要性。 實際上,早在2002年,承興國際就在紐約設立了美國總部,先於2006年廣州總部的建立,開始了在美國的「本土化」和渠道資源的積累。

要玩轉被西方發達國家看作「最有前途的商業經營模式」之一的品牌授權業務,首先就要能與西方品牌商的思維模式和文化認同方面進行對接。

羅靜首先聘用了美國當地的管理者主持公司運營,比如CEO比利·多蘭(Billy Dolan)。這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代表承興國際亮相美國,旨在展現他們公司的透明化,消除美國人的戒心——他熟諳同胞們對「中國製造」的不信任。

「與生產內容的迪士尼、華納兄弟、維亞康姆公司的路徑不同,我們的內容品牌形成以後,做的是應用。」羅靜坦陳自己的優勢,「我們的主要業務:一是中國區市場對某一海外品牌有需求時,要求品牌方進行授權;第二是未在中國落地的品牌方,尋找在華合作夥伴,推動其進入中國市場。」

同時,承興國際與美國最大的品牌運營和經紀公司之一IMG建立合作關係。後者觸角極廣,涉獵學院、藝術品、體育節目、時尚產品、影片娛樂等等,幾乎囊括了品牌授權的各個細分種類。

承興國際作為品牌代理商,與授權方迪士尼公司分屬一個行業的

上下游。但掌握上游資源至關重要。因此,承興國際在美國市場上積極收購供應鏈的上游企業。截至2011年底,承興國際完成了對4家企業的併購,這使得其登上美國最大的廣告研究協會ASI的年度優秀企業榜單。被併購的企業之一,比如科維斯特(Corvest),是美國廣告專業市場排名第22位的供應商;同一時期被收購的美國參議員促銷集團(Senator Promotion Group USA),則是由德國某家族製藥集團的旗下企業,在購買飛鏢商務配件公司後成立。在併購中,比利·多蘭向美國人保證,承興國際無意改變這個促銷產業內部的運作模式,「我們不止是一家中國公司,更植根於深厚的西方土壤」,他告訴美國本土行業媒體《促銷市場》。

某種程度上看,進行「境外本土化」的承興國際,在美國的認知度甚至高於在中國。它所進行的最重要業務——與美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授權方NBA、華納兄弟、迪士尼簽署品牌授權協議,使它被看作一家「西中企業」,「肩負著西方的文化、管理模式和品牌」。

風險:大躍進如何消化?

從商業模式角度來看,品牌授權的風險之一,很大程度上會出現在:以很高的價格拿下品牌的授權和運營,但渠道的推動有問題,賣不掉。

在中國,諸如功夫熊貓、阿凡達等動漫、卡通、電影人物的授權,一方面固然可以看到諸如信用卡合作、玩具等產品,但另一方面,遍地「盜版」產品也讓授權運營商很是頭疼

對此,信中利南方產業基金董事總經理周成武做出了他的解讀。在投資承興國際之前,周成武把國內外品牌授權行業裡裡外外研究了個透。

在他看來,中國盜版市場猖獗,恰恰是個機會,因為意味著行業會朝著正版的方向,有巨大的改進空間。

「承興國際連續五六年都是百分之五六十的增長,說明這個市場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同時也意味著,如果盜版市場改進,會有更大的空間」,周成武認為。至少,互聯網音樂、視頻電影電視劇等領域的版權環境的改變,是一個積極的暗示。

他還告訴記者,承興國際2011年相對於2010年,增長速度超過100%,預計未來四五年至少還會有每年百分之四五十的增長。「這樣,哪怕我們現在市盈率很高,五年以後我們的市盈率只有一倍兩倍,上不上市都無所謂了,每年的投資回報有50%」。

周成武對承興國際的業務領域可以延展的空間也非常樂觀。在他看來,授權範圍並不侷限在體育品牌、影視、動漫品牌,實際上,消費品、奢侈品,應該更廣泛。全球最大的品牌授權公司是迪士尼,但第二大的就主要是在消費品品牌授權,這家公司通過消費品品牌授權的年銷售額是140億美元。

而承興國際「落地」後,向主題娛樂社區開發,頗有點「娛樂地產」的概念,這對資金的大筆投入和後續的運營能力更是考驗。一方面,前期資金投資需求大,另一方面,後續的運營如果不能跟上,現金流必然容易出現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承興國際目前正在運營的主題娛樂項目,除了承興卡通奇境之外,還有上海寶山的汽車主題商業體驗中心,以及廣東的高端島嶼探險主題旅遊項目。另外,承興國際一位高層告訴記者,其他的幾個類似的主題娛樂項目也已經在洽談之中。

不僅僅如此,從信中利和承興國際的高管口風中,亦投入了其他的生意空間。比如當下國外經濟危機中,一些如歐洲意大利的服裝品牌等,正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收購「低谷」。

「以前動不動就幾個億,現在可能一兩百萬歐元就可以來跟我們談」,周成武表示。不排除信中利和承興國際,會考慮收購類似的歐洲品牌,通過其積累下來的渠道運營能力,來消化和運作。

但這一盤盤大菜,承興國際要如何消化且不會消化不良?信中利的高價資本投入,究竟能否「名利雙收」?尚且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71

【麻煩大了】混凝土江湖的影子金融

http://www.infzm.com/content/77047

砂石、水,當然少不了凝膠材質的水泥,依照94年前艾布拉姆發明的水灰比理論,混凝土就這麼誕生了。現在,它的用量可被視為測量一個國家經濟景氣的溫度計。

兩個月前,一位香港分析師來到江蘇考察,這裡佔據著中國14%的混凝土市場。在經歷GDP增長僅8.1%,外貿單月出現罕見赤字的冰涼一季後,他希望在這裡尋找某種信心的萌芽。顯然,分析師失望了。不過令他驚奇的是,中聯重科,一家2011年營業額高達463億,淨利同比增長72.8%至80.6億元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其2012年頭三月出售於該地的主打產品混凝土攪拌機,竟有一半並未投入使用。

在他看來,一些原只需購置兩台的用量,現在卻成了八台。關鍵是買家並沒有為此付出實質性的金錢。「儲備機器只是為了現金流,以支付工資、電費和原材料款。」他說。

更大的新聞還在後面。2012年6月4日,中聯重科對外宣稱,公司擬向有關銀行申請不超過1400億元規模的授信,其中包括流動資金貸款、按揭、融資租賃及各類保函等相關業務。

消息出台前後資本市場反應迅疾。6月1日中聯重科H股大跌4.3%,6月4日再跌5.7%,6月7日仍是大跌。儘管大股東之一的貝萊德以942萬港幣增持82.78萬股,但仍難以對沖另一股東摩根士丹利價值1.44億港元的減持。

一季度末手中還持有177億現金的中聯重科,為何還要獅子大張口?

事實上,這只是10年前註冊資本僅1.7億的北京中聯新興建設機械租賃公司成立時埋下的種子,而3年前註冊資本已擴張為8000萬美元的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公司開張時,加碼的信號已然出現。

現在回想4月份行業雙雄兩位高管——中聯副總裁陳曉非和三一重工副總裁梁林河——就此爆發的微博口水門,便可明白,從銀行到機械設備製造者,再到混凝土生產商,一個不算複雜卻在陽光下不斷拖長倒影的鏈條,已深綁在每個參與者身上,而中聯重科不過是被資本市場與媒體推上示眾台的第一個。

其實遊戲本該是這麼玩的:以一台報價46萬的混凝土攪拌車為例,買家先正常付20%-30%的頭款,然後還要辦理牌照費、擔保費、GPS設備費,在辦理後續款項貸款手續後,交易完成。

但現在,最低首付的20%款項即9.2萬元,得先由賣家墊付並予以免息,而買家只需承擔36.8萬的後款並付息。雖說是「零首付」,這種融資租賃的安全性倒也無需擔心,由於使用權和所有權的分離,再加上GPS定位,萬一買方想賴賬,只消遠程鎖機便可保障資產的安全。

工程機械商大幅加快售機速度,混凝土生產商僅需不多的啟動資金便能極大提升產量,而資產的保全也讓銀行樂得介入其中,反正相比於那些小工頭,資產數百億的「大傢伙」們總歸令人更放心的。

這並非是中國人的首創,或者說這更像是山寨來的金融創新。年銷售600億美元的全球工程機械龍頭卡特比勒,50年前就已對這一手法了然於胸,且迄今已在全球開出八千餘家租賃公司。而榮毅仁1980年代將這一經營思路引入中國後,由於過度的金融管制,除了少數央字號國企,甚少有企業涉獵其中。

但到了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一眾工程機械公司相繼登場之時,融資租賃業務成了他們攻城略地的重要武器。甚至,包括柳工、徐工、山推,一干從國企衍生來的上市公司也樂此不疲,只不過受限於自身體量和身份,沒有過度擦槍走火罷了。

從數據看,前十年三一重工收入增長了85.49倍,中聯重科更是增長了驚人的130.48倍,兩家企業最高年淨利增幅分別是186%和176%。哪怕到經濟增長已明顯乏力的2012年一季度,中聯的營收仍同比增8.1%至116億,淨利同比增3.2%至21億,而三一重工的營收同比增49.3%至149.78億,淨利同比增5.3%至28億。然而,一直習慣其高成長而寧可選擇性忽視其高負債的投資者,卻突然忐忑不安起來。

先看看三一重工一季度短期借款,同比上升13.57%至78.05億,長期借款更是翻番至39.16億,同時,3個月應收未收賬款增加了88億至201億,而當期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高達43.89億。梁穩根不知現在是否該為2011年赴港上市融資33億美元未果而慶幸,至少海外投資者目前還不能用沽空表白自己的擔心。

而三年前高調赴港上市的中聯重科就沒那麼好運了。且不說股民們早已適應動輒兩位數乃至三位數的成長,10%以下?實是失敗中的失敗。更重要的,他們不關心誰在零首付,誰在亂市場,關鍵是如果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大型工程又隨著部分地區部分行業整肅行動而停工,再加上房地產業在宏觀調控下的積弱,以混凝土攪拌機為主場的中聯已不是考慮增長的問題,而是那些應收未收款會不會不斷「黃」掉?

畢竟銀行不需要攪拌機,這可比房產更難二次變現。現在,你又不知好歹放話要求1400億的授信,就算是瞅準三一重工H股上市失敗且購買「大象」後現金流告緊,想通過類金融手段奪取更多市場份額,但這是否過於冒險了?

一度被看好的以供應商融資帶動企業銷售的模式,現在成了定時炸彈。愈來愈多的海外投資者毅然選擇融券沽空。據稱,幾個月來至少有價值30億港幣的中聯重科股票處於借出狀態,相對於其147億港元的市值,這一比例在港股中位列冠軍。而鑑於H股和A股的聯動效應,此前表現不錯的中聯A股也承受了不小賣壓。

現在,無論是企業自身還是投資者,都將眼光轉向「穩增長」及之後出台的一系列拉抬經濟的手段。或許在他們看來,北京三里河國家發改委門口的長龍,才是「救命稻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8

中國的影子銀行在哪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a7pp.html

-在香港會計師公會的演講(9月21日)

...... 前面,我講了中國各級政府對小額貸款行業的過度而且愚蠢的監管。我認為,這些監管正在窒息這個行業的成長。

下面,我回答大家的第一個問題,中國的影子銀行究竟在哪裡?我的回答是,中國最大的影子銀行是信託投資公司,和銀行的千奇百怪的理財產品。這是金融體系中最大的風險。而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借貸實在是小打小鬧,不值得一提。

據一項統計,中國的信託資產規模在2008年底只有1.2萬億。2011年底它幾乎上升到5萬億。今年6月末,它又漲到5.54萬億。這個速度大大超過整個金融系統資產的增長速度。銀信合作和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實際上也是把資金從左口袋轉到右口袋,變相提高利率。

為什麼如此猖獗??原因就在於利率管制。人民銀行給老百姓定的存款利率太低(遠低於通脹),然後,銀行即使再加了3-4個百分點的利差(雖然這個利差太大,反映了銀行的低效率和暴利)之後的放款利率相應地還是太低。所以全國正規市場的資金價格太低,貸款需求被人為地刺激起來了,連低效率的項目也可以依靠貸款並有利可圖。國有企業的爛項目和有關係的民營企業的投機項目佔用了大量信貸資金。那麼,普羅大眾只剩下三條路:付高息,走歪門,或者受飢餓。

付高息和走歪門當然主要是指信託公司和銀信合作。相比較,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的所有貸款加起來,不超過6000億元,相當於信託資產的九分之一以下。而且,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的信貸資金基本上是股東的自有資金,放款決策也分散在6000多家單位,這跟危險的銀信合作完全不一樣。銀信合作使用的是"別人的錢",爽多了,槓桿高多了,投資決策集中多了,風險也就大多了。

問題2:長期以來,政府一直鼓勵銀行支持中小企業。但是,為什麼越是鼓勵,中小企業的日子越艱難?
張化橋答:是啊!我也納悶。我看問題在制度。銀行高級經理們也是人,他們犯不著把中小企業貸款太當一回事,自找麻煩。如果我當行長,我也是一樣。銀行的成本結構,內部程序和態度很不適合於做中小企業貸款。當然,有些好銀行(比如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等)是例外。但是,大家不要指望銀行大力推行中小企業貸款。

我覺得他們應該做批發業務,把資金批發給小額貸款公司,消費信貸公司,典當公司,租賃公司,農商行,等等。法規不允許的,修改法規就行了,不要作繭自縛。我們的很多法規是沒有經驗的官僚們拍腦袋弄出來的。雖然它們禍國殃民,但是修改起來還挺難的。

問題3:聽說很多小貸公司出了問題,政府決心加強監管。你怎麼看?
張化橋答:我一聽監管,就頭疼。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的股東們基本上是拿自己的錢放款。你監管部門在那裡著什麼急呢?股東資金的比例高,負債率低,有什麼風險?出了問題,也只是茶杯裡的風暴。領導們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放到刀刃上。我認為,銀信合作只是一個大毒瘤,但根源在利率管制。你解除了利率管制,毒瘤自然消失。

我認為,人民銀行必須加息,才能真正減息。什麼意思?大量的國企和大民企常年在資金池裡浸泡著。低利率鼓勵他們投資更多低效率的項目,浪費資金,加劇全社會的資金短缺。所以中小企業就只好付出高息。換句話說,中小企業的高利息負擔是國企和大民企的低利率所導致的。人民銀行必須大幅提高基準利率,才能真正降低中小企業負擔。


問題4:聽說中國的影子銀行的資金出路中進入房地產領域的比重很高。你怎麼看?
張化橋答:房地產行業有什麼不好?這是合理合法的生意。他們為千千萬萬龍的傳人蓋房子,何罪之有?政府今天把它當經濟的支柱,明天當罪人。我覺得很奇怪。

問題5:回頭看中國的這三十年,貧富差距拉大了。根源在哪裡?
張化橋答:除了貪污腐敗以外,根源在(1)利率管制等於存款人大大地補貼了一部分用信貸資金的人。(2)政府對股市的發行通道的強勢管制和審批也變成了大眾補貼上市公司和大股東們(加PE)。(3)房地產的升浪是低利率和由此產生的信貸膨脹的產物。而信貸資源的分配不均惡化了財富不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