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產證券化日漸升溫 消費金融的春天來臨?

在“資產荒”的背景下,資產證券化市場日漸升溫,特別是隨著個人消費領域的拓展,消費金融逐漸成為資產證券發行的主力。“未來消費信貸將成為個人信貸市場上中最大的一塊市場。” 宜信公司資產證券化部門主管秦琴在第二屆結構性融資與資產證券化論壇中如此表示。

去年以來,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的規模呈現出井噴的態勢。7月份,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發布的《2016年資產證券化發展報告》 (下稱《報告》) 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共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2892.27億元,同比增長71%,市場存量8784.83億元,同比增長88%。

同時,有業內人士指出,資產證券化市場的風險同樣不可小覷,資產證券化產品自身交易結構、增信措施等方面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2016年5月,“大成西黃河大橋通行費收入收益權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優先A檔“14益優02”到期未發布兌付公告,資產證券化項目正式出現第一單實質性違約。

消費金融崛起

“未來消費信貸將成為個人信貸市場上中最大的一塊市場。”秦琴認為,對比中國和美國的個人消費信貸市場,中國房貸占75%,美國房貸大約占60%;中國車貸占約2%-3%,美國車貸則占比6%-8%,說明中國未來車貸市場具有很大潛力。

無獨有偶,上海國際信托總經理助理嚴雲路也表示看好個人消費領域,其表示銀行間發行的1100多億的信貸資產證券化中,個人貸款、住房類貸款、包括公積金貸款、車貸等都是今年發行的主力。“目前市場上也有很多信托公司參與到整個的個人消費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個人杠桿大概是40%,美國的是79%,從這個角度來看,個人消費領域未來得發展潛力和空間是非常大的。” 嚴雲路表示。

“中國目前汽車的保有量比較低,所以在未來的10年之內,車貸是非常好的消費信貸的資產類型。” 秦琴認為,不論在中國還是美國,汽車的貸款需求量都很大,且單筆數額相對較高,車貸是除了房貸之外最大的一塊市場。

據WIND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信貸ABS產品中,個人汽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發行258.89億元,同比增長172%,占比19%。

從風險角度考慮,對於機構投資人而言,對純信用無抵押消費場景的資產仍持謹慎態度。秦琴表示,目前ABS的投資人其實看的還是信用的風險,而不是真正的資產底層的基礎風險,其原因在於整個金融環境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因此如果想獲得投資人的認可,需要很多基礎設施的搭建,信用環境的搭建。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發行量增加

《報告》指出,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以下簡稱“信貸ABS“)發行1345.84億元,同比增長45%,占市場總量的59%。企業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以下簡稱“企業ABS”)發行1512.75億元,同比增長196%,占市場總量的39%。

國泰君安證券債務融資部董事吳迪珂表示,2015年信貸市場的發行規模已達到4千億,而企業ABS的規模超過2千億;2016年上半年信貸ABS雖然有些許的收縮,但是企業ABS依舊保持非常迅猛發展的勢頭,體量達到1600億。“如果按這樣的發展速度,今年企業ABS的發展規模很有可能突破4千億,和信貸ABS加起來可能就有近一萬億的規模,這和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等等這些常見的企業融資手段非常接近了。”吳迪珂稱。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基礎資產類型增加和產品標準化程度提高,信貸ABS產品不再呈現公司信貸類資產支持證券(下稱“CLO”)一枝獨大的現象,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下稱“RMBS”)、個人汽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租賃ABS等產品發行量上半年均明顯增加。

《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信貸ABS產品中,CLO發行 465.88 億元,同比減少 47%,占比 35%;RMBS發行463.84億元,同比增長近14倍,占比34%。

“房貸在市場上發行的比較少的原因主要是在我國銀行間市場和交易者市場中,能夠投資於長端或者是中長端產品的投資者群體相對來講比較狹窄。”吳迪珂認為,CLO發行量的減少一方面和監管機構加長對公類的債券化審批周期,以及提高審批門檻有關。

上海銀行投行部總經理茅彥民認為,選擇地產類ABS關鍵的是標地選擇,選擇超前城市的核心區域的核心物業的同時,亦需關註本身租金的覆蓋率。“我們做應收帳款的抵押,經常是打8折,如果是按照這個算,現金覆蓋率125%,評級不可能提升,關鍵是現金流有沒有超額覆蓋。”

隨著國內房地產市場成交量的增加,一二線城市多地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普遍偏緊,資產證券化逐漸成為公積金管理中心拓寬融資渠道的普遍選擇。《報告》披露,2016 年上半年共有 8 家地方公積金管理中心作為發起人發行了 19 只產品,發行額共計 390.14 億元,其中蘇州、泉州、滁州和龍巖是首次發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97

收盤分析丨滬指窄幅震蕩收跌 高送轉炒作繼續升溫

周四(10月20日)早盤三大股指小幅高開,權重股表現低迷,滬指旋即翻綠。上午以“恒大系”三巨頭為代表的舉牌概念股爆發,受此影響,房地產板塊盤中走強,股指順勢翻紅,但是熱點未能有效持續,滬指重回綠盤走勢。午後,無人駕駛、環保等題材股試圖上攻,但受制於量能不濟,股指始終在紅綠盤中交替前進,而深成指、創業板指數則逐漸企穩,走勢強於滬市。

截至收盤,滬指下跌0.01%,報3084.46點;深成指上漲0.25%,報10784.33點;創業板指上漲0.38%,報2193.26點,兩市全天成交合計4749.66億元。

盤面上,行業板塊再現分化走勢,化纖、儀器儀表、軟件服務等板塊漲幅居前,其中,化纖板塊中吉林化纖(000420.SZ)、江南高纖(600527.SH)漲幅均超7%;而煤炭、釀酒、園林工程、航空航天等板塊走勢落後,拖累了行情的縱深發展;房地產板塊今日表現也較為活躍,廊坊發展(600149.SH)、實達集團(600734.SH)、財信發展(000838.SZ)等三股漲停。概念板塊中,高送轉板塊上演漲停潮,四通新材(300428.SZ)、溢多利(300381.SZ)、煌上煌(002695.SZ)等九只個股漲停,OLED概念股表現也可圈可點,濮陽惠成(300481.SZ)率先封漲停板;另外,債轉股、股權轉讓概念股出現降溫。

在資金方面,截至收盤,資金凈流入逾5億元,至此滬港通資金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凈流入。另外,央行周四進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2.25%;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2.4%;500億元人民幣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55%。今天有800億逆回購到期,以及500億元的國庫現金定存到期,公開市場資金凈投放達到1200億元。

對於後市,源達投顧認為,大盤依然受制於年線壓制處於震蕩整理格局中,而權重走弱和成交量萎靡不振也是限制其高度。同時30分鐘圖頂背離走勢已經坐實,短期將陷入調整走勢中,調整後仍具有上攻的動能。另外,本周還有一個交易日而且周五又逢10月的期指交割日的時點上,指數或重回震蕩格局中。盤面上高送轉概念股溢多利封板,前人氣股煌上煌也沖板,顯然目前市場對於高送轉的炒作有所升溫,對於高送轉個股後期可以給予關註。由於權重與題材的啟動相互轉化增加了操作難度,操作切忌追高。

國信證券表示,盡管A股目前仍然無法擺脫區間震蕩格局,並且市場關註的“估值切換”行情也缺乏歷史數據的支持,但是從配置角度依舊可以把握結構性的“估值切換”機會,建議投資者從兩條主線尋找機會:第一是把握低估值板塊,建議關註金融行業。一方面從歷史數據看,低估值板塊在4季度特別是12月能大概率跑贏大盤,取得相對收益;另一方面當前金融行業估值處在底部位置,其中銀行的PB接近歷史最低位置,非銀金融的PB則處在歷史底部區域。

第二是尋找業績高增長板塊,建議關註煤炭、機械設備、化工、輕工制造等行業。國信團隊根據各個行業凈利潤增速的歷史波動性和市場對各個行業17年的EPS預測(基於一致預期),篩選歷史業績波動性較小和17年預期業績增速較高的行業,從篩選結果看建議關註煤炭、機械設備、化工、輕工制造這4個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37

樓市升溫首置者不宜盲搶樓(2016/10/13) 林本利

2016-10-13  NM

過去數個月,本地樓市從低位急速反彈,中原指數由127.46點升至141.04點,至今回升超過一成。樓市復甦,一眾地產商隨即推出大量新盤應市,樓花期長達兩年多,單位面積屢創新低,但依然賣個滿堂紅,毛利高達四至五成之高!

筆者面對如此亂局,實在感到唏噓。樓價上升,有樓一族,特別是大地產商和炒家,自然開心不已。可是,若樓價上升至完全脫離一般市民的購買力,沒有父蔭的年輕人盡一切努力仍然無法上車,貧富不均問題不斷惡化,香港社會只會進一步撕裂。

自從2008年12月金融海嘯爆發後三個月,本地樓價從低位大幅反彈,至今上升約一倍半。過去幾年樓價颷升,樓宇供應短期內無法增加去滿足需求,前任特首曾蔭權自然被問責,指他任內沒有建立足夠土地儲備去應付未來的房屋需求。

樓價颷升的罪魁禍首,始終是美國聯儲局推行超低息政策,令大量資金湧入樓市。雖然過去幾年特區政府的財金官員不時推出措施壓抑樓市,但成效往往只能維持一年半載,之後樓價又拾級而上。

根據中原指數及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數據,可以見到每次樓市颷升一段時間後,當政府推出措施打壓,或者預期美國加息,樓市便向下稍作調整,但一年半載後又重拾升軌。

2011年6月,中原指數突破100點後便向下調整約七個月,大約下調6%,連同期間物價上升3%,樓價實質下調近一成。市民收入隨着物價上升,供樓負擔比率自然下降,由之前的42.9%下跌至40.5%。

到2012年1月,樓價止跌回升,持續上升一年至2013年1月,扣除通脹後實質上升約27%,供樓負擔比率逼近50%。之後政府推出「加辣」措施,樓價再度向下調整約5%,連同期間物價上升4%,樓價實質下調近一成,供樓負擔比率回落至44.4%。

只可惜政府在2014年初突然「減辣」,容許購入樓花的業主可享有的換樓期由入伙後才計算,而不是計算簽訂臨時買賣合約的日子,結果令二手樓供應減少,刺激樓價飛升。中原指數由117.18點一直升至2015年9月的146.92點,升足一年半,供樓負擔比率突破50%。去年6月港股大時代終結,樓價三個月後開始下跌,跌至今年3月,下調約13%。連同期間物價升幅,樓價實質下調約16%,個別之前炒賣熾熱的地區更下調兩至三成。供樓負擔比率由超過50%下跌至44%左右。若以同業拆息(Hibor)計算,更跌至約42%,接近過去二十多年的平均數,是合適的入市時候。今年4月初,市建局以11,000元呎價出售新盤「煥然一居」,銷情極其冷淡,竟然有七成中籤申請人不去認購,實在令筆者感到意外和心痛。故此4月及5月時在這專欄強烈呼籲首置者應珍惜買樓機會,不要相信樓價會下跌五成的言論。現在樓價從低位急速反彈,錯過入市機會的首置者肯定後悔不已。根據過去幾年的規律,今次樓市回升,估計持續一年半載。隨着美國加息升溫,供樓負擔比率上升,樓花供應大增,或者政府再出招打壓,估計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樓價又向下調整。到明年中,樓價回到較低水平時,有意置業者可以考慮入市。不應被地產商及傳媒不盡不實的消息所影響,盲目以高價搶購物業。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05

黃金跌至6月來低點 市場風險偏好繼續升溫

美國COMEX 12月黃金期貨電子盤價格周五收盤下跌41.10美元,跌幅2.65%,報1225.30美元/盎司,為今年6月以來的低點,本周累計跌幅更是達到了近6.2%,為四年多以來最大跌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以及股票和美元的走強。

市場分析師認為,特朗普當選前的不確定性造成股市下跌,並推高了金價,但在特朗普發表勝選演說,一切塵埃落定後,基金經理又買回股票,拋售黃金;因而金價的大起大落反映的是投資者的長期行為:股市下跌時彌補損失,但在行情好時又重新入市。

最新公布的美國消費信心數據表現靚麗。具體數據顯示,美國11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91.6,預期87.9,前值87.2。

分析指出,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5個月新高,顯示出美國民眾對於大選投票前的經濟更加樂觀。就業與收入的增長幫助提升了消費者財務狀況的評估,進一步預示消費開支接近節日季消費水平。

與此同時,美國COMEX 12月白銀期貨電子盤價格周五收盤報17.34美元/盎司,下跌1.39美元,跌幅7.42%,上周漲幅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49

國企改革概念再升溫 二八風格轉換尚待確認

在回補了本周初的跳空缺口之後,滬深兩市股指12月1日在藍籌股再度啟動的帶動下出現回升,中國聯通(600050.SH)的連續大漲更是提升了市場對於國企改革的預期,不過兩市成交量的再度萎縮使得投資者也不得不考慮臨近年底市場流動性趨緊的壓力,而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的臨近也使得境外因素的影響成為投資者必須考慮的因素!

12月1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在高開之後呈現震蕩攀升態勢,中國聯通早盤的漲停盡管被砸開,但尾盤頑強封死漲停帶動股指尾盤出現回升。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273.31點,上漲23.28點,漲幅0.72%,成交2616億元;深成指報收11088.16點,上漲75.97點,漲幅0.69%,成交2980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81.93點,下跌1.12點,跌幅0.05%,成交830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596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再度小幅縮量。

對於這樣的走勢,市場人士認為早在預料之中,藍籌股的上漲短期內仍是市場的熱點所在,只是投資的邏輯或許會從估值修複切換到國企改革預期等上來,中國聯通的連續上漲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創業板在周三大漲之後再度陷入休整,成長股後續能否繼續反彈需要重點關註。

愛建證券分析師侯英民認為,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處於一段物價再通脹的過程中,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工業企業利潤持續穩步攀升。同時,11月份工業品價格特別是有色金屬價格出現快速上漲,為有色金屬相關企業盈利複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資產負債表有望得到修複。

對於美聯儲加息,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聯儲在12月份會議上必定加息,這說明資產價格表現已經price in了本次加息,12月加息無法對市場造成較大影響。但12月完成加息後,對未來加息路徑的預期將主導資產價格走勢。

國內市場而言,貨幣市場收緊和通脹預期愈來愈強導致債市出現大幅調整,雖然不能斷定債牛就此結束,但短期內債市陷入調整確是不爭的事實。加之房地產調控愈來愈嚴格和11月底大宗商品出現快速下跌,預計國內過剩的流動性將流入A股市場,造成整體市場出現轉暖。

渤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宋亦威也認為,市場短期在權重的主導下呈現震蕩上行的趨勢。雖然主板市場已處於年初以來高位,但創業板持續難有突破表現,市場仍難形成大小指數的輪動呼應。在風格仍難出現有效輪轉的背景下,建議投資者以謹慎心態面對當前的結構性機會。在配置上,繼續關註兼具政策催化的一帶一路、國改板塊,高送轉板塊及深港通開通受益的券商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67

2016信用卡產業發展升溫 多卡活躍用戶人均授信額破6萬

在政策鼓勵和市場競爭充分的前提下,信用卡產業發展逐漸升溫,多卡的活躍用戶畫像也日漸清晰。

今日,國內最大的移動信用卡賬單管理平臺“51信用卡管家”APP發布《2016信用卡活躍用戶消費報告》顯示,人均持卡量在4張以上的活躍信用卡用戶的人均授信額度約6.39萬元,是全國信用卡人均授信額度的近4倍。該人群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多為21-30歲期間的男性。

信用卡產業群雄逐鹿

根據央行發布的《2016年第3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第3季度,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4.96億張,同比增長10.41%,環比增長4.83%。

在發卡量的競爭上,各家銀行尤其是股份制商業銀行通過提高發卡速度、新增發卡渠道、優化用卡體驗、提供差異化用卡服務等搶占信用卡市場。在行業競爭愈加充分的基礎上,信用卡市場的整體活躍度也在持續上揚。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卡委員會發表的《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16)》指出,我國銀行卡的活卡率在持續增加,截至2015年底,銀行卡累計活卡量達36.9億張,其中,當年新增3.3億張,比年初增長9.8%,借記卡活卡率為65.4%,信用卡活卡率已達到67.9%。

除信用卡發卡數和活卡率外,人均持卡張數的增長也反映了信用卡市場的升溫。

截至2016年第3季度,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0.33張,較2015年底增長了14%。而在多卡用戶也就是活躍信用卡用戶層面,人均持卡量的增幅更大。

“51信用卡管家”APP發布的《2016信用卡活躍用戶消費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底,活躍信用卡用戶的人均持卡量已增至4.3張,較2015年增長34.38%。與此同時,活躍信用卡用戶的人均年消費金額也從2015年的7.24萬元增加至9.86萬元。

多卡活躍用戶以男性為主

作為覆蓋超8000萬用戶的國內最大的移動信用卡賬單管理平臺,“51信用卡管家”APP經過對平臺上1920萬多卡用戶樣本進行調查,描繪出了國內活躍信用卡用戶的基本畫像和消費習慣。

經調查發現,人均持卡量在4張以上的活躍用戶以男性為主,但人均授信額度更高的則是女性,達到7.07萬元,比男性高12%。

其中,21-30歲之間的用戶群是信用卡主要發卡對象,人均授信額度和人均消費額最高的年齡段均分布在41-50歲之間。

與地方經濟發展態勢一致,活躍信用卡用戶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尤以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福建為甚。此外,福建在人均持卡量上拔得頭籌,達到6.45張和,超過全國活躍信用卡用戶人均持卡量50%。

經“51信用卡管家”APP用戶調查發現,購物仍是信用卡消費的主要途徑,越來越多的信用卡用戶也開始聚焦金融理財。

此外,不同地區的信用卡消費習慣也不盡相同。其中,浙江作為電子商務大省以網購消費居多,上海作為金融中心以商旅出行消費為主,人口大省河南則更偏好刷卡進行養生保健,雲南地區竟以奢侈品消費獨樹一幟。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信用卡市場競爭中的實力不容小覷。活躍信用卡用戶在選擇發卡行時,也更偏向商業銀行,該類銀行信用卡的持卡總量占比已達到64%。

其實,早在2016年中,華道行業研究中心就發布《2016年上半年信用卡報告》提醒,中信、光大、浦發、興業等股份制商業銀行盡管在體量上與國有大行仍有較大差距,但增長勢頭已大幅強於國有銀行,市場占有率正在日漸擴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16

旅遊升溫 雄安新區十大景點好評榜出爐

雄安新區引發熱議,容城、雄縣、安新這些地區也隨之被廣泛關註。雄安周邊的旅遊熱度也出現了大幅度上漲。

近日,螞蜂窩旅行網聯合標準排名,根據各景點的好評度和門票價格兩項維度,推選出“2017雄安新區板塊十大景點好評榜”。

螞蜂窩旅行網數據顯示,2017年4月2日,雄安新區板塊旅遊熱度較上周同期暴漲395%。安新縣的熱度上漲1360%,雄縣的熱度上漲2844%,容城的熱度上漲1460%。

榜單顯示,2017雄安新區板塊十大景點有:百里峽風景區,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清西陵,天生橋瀑布群,空中草原,易水湖,白洋澱景區,狼牙山景區,冉莊地道戰遺址,以及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好評最高的百里峽位於野三坡景區,被譽為“天下第一峽”,由海棠谷、十懸峽和蠍子溝三條峽谷組成。由於距離北京較近,這里常年是京郊遊的熱門目的地。

名氣最大的白洋澱景區只排在第7位。白洋澱景區中現有明珠遊樂廣場、荷花大觀園、異國風情園、嘎子印象等遊樂場所,是中國第一批5A級景區。

另外,螞蜂窩大數據顯示,雄安新區遊客主要來自於北京、天津、河北、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地,遊客出行方式多為自駕或高鐵。

螞蜂窩旅遊研究中心馮饒表示,受益於“千年大計”,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進一步深化,有望成為旅遊新地標。

據中新網報道,白洋澱文化苑景點負責人周雙全稱,受益雄安新區設立利好消息,白洋澱旅遊已被“引爆”。該景區將增加服務人員,做好接待準備。

在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聯合印發的《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2016-2025)》中,白洋澱位列全國200個重點生態旅遊目的地。

不少旅遊業界人士認為,酒店業的火爆只是雄安新區發展的一個小縮影。就未來擁有的遠期控制區面積來看,旅遊業、酒店業等相關行業,未來可能迎來“爆炸式”增長。

就在近期,首旅如家、錦江、途家、華住和攜程等旅遊酒店企業都表示看好雄安新區的旅遊業發展,未來計劃加大在當地以及周邊市場的旅遊業投入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48

愛建集團成香餑餑 股權之爭“升溫”或觸發競爭要約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為爭奪愛建集團(600643.SH)的控制權,均瑤集團與舉牌方華豚、廣州基金一方你來我往,對這家老牌金融集團的頭把交椅互不相讓。均瑤集團公告了增持計劃後,沈寂近一月的舉牌方也拿出了自己反擊術,將原本的爬行增持強勢變更為要約收購。

在5月10日的公告中,上海華豚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豚企業”)稱,作為舉牌方一致行動人的母公司,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基金”)擬要約收購愛建集團30%的股份,相關方案日前已獲廣州市國資委批複。按照廣州基金的計劃,若收購完成,舉牌方對愛建集團的持股將達到35%,且明確將改選目前由均瑤集團和愛建集團大股東愛建基金會主導的上市公司董事會。

第一財經采訪了解到,華豚一方此次的要約收購資金全部來源於廣州國資,20%的要約收購款項已於上周打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以下稱“中登公司”)賬戶,待《要約收購報告書》公告後便啟動收購計劃。對此,均瑤集團均尚未有相關回應。而此前,愛建基金會明確站隊均瑤集團,借定增之舉,雙方對愛建集團的持股將達到28.57%。分析人士認為,這場圍繞金融牌照的股權之爭,或升級為一場競爭要約,而愛建集團的一眾機構和中小股東將成為雙方要搶奪的力量。

廣州國資搶籌

作為半路殺出的舉牌方,華豚企業及其一致行動人最初就沖著愛建集團的控制權而來。

在5月10日回複交易所的問詢中,華豚企業就表示,舉牌愛建集團原系以取得其控制權為目的,並計劃在取得控制權後,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等相關規定,對董事會進行改組。

但舉牌之初,華豚企業董事長顧頡透露,原本計劃以公司註冊資金爬行增持,要約收購也作為備選預案。但在華豚一方公告增持計劃後,均瑤集團旋即稱“未來12個月內增持愛建集團不低於3%股份”,而這一增持計劃在外界看來,為的就是阻擊“門口的野蠻人”。除此之外,均瑤集團還獲得愛建基金會“不排除形成一致行動人”的承諾站臺。

基於上述情況,廣州基金拿出了要約收購愛建集團30%股份的方案,並於4月28日獲得了廣州國資的批複同意。

“收購愛建我們是非常謹慎的,兩大國資層面,該走的程序都走了。”舉牌方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華豚一方上周三(5月3日)已經將要約收購資金的20%款項打入中登公司賬戶,周四將相關材料遞交上市公司。愛建集團證券事務代表秦璇則對第一財經回複稱,公司將按照規定進行後續公告,一切也以公告為準,公司不便多做評價。

“只差上市公司向中登公司核實內幕知情人,複牌後我們就會按照《收購計劃書》啟動收購。”上述人士稱。華豚企業在上述回複中亦表示,廣州基金的後續增持安排詳見後續披露的《要約收購報告書》中的相關內容。

對於要約收購愛建集團,廣州基金所需付出的籌碼不菲。僅以愛建集團目前215億元的市值計算,若完成30%股份的要約收購,所需資金至少64.5億元。

對於出手闊綽的舉牌方,交易所也對“資金來源、最後出資人”等發出了問詢。而華豚給出的回複則是,資金來源為公司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最後出資人為公司股東,不涉及資管計劃等融資安排。不過,華豚也同時表示,公司及一致行動人將根據廣州基 金本次要約收購的最終結果,決定是否繼續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查閱工商資料發現,華豚企業成立於2014年7月,為舉牌愛建集團,今年4月1日增資擴股,引入了背靠廣州國資委的廣州匯垠天粵國際,形成了顧頡持股33.34%(法定代表人)、華豚企業持股33.33%、匯垠天粵持股33.33%的股權結構。而匯垠天粵則為華豚企業一致行動人廣州基金國際的控股股東,同樣隸屬廣州市國資委。

接近廣州基金國際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舉牌愛建集團到要約收購,實際上透露出的或是廣東國資想在金融領域亦有所新作為。

或觸發競爭要約

對於突發於公司身上的股權之爭,愛建集團內部人士不止一次對第一財經回應表示“意外”。在此之前,愛建基金會“結盟”均瑤集團,後者借定增之舉,原本距拿下上市公司控制權僅有“一步之遙”。

按照此前定增計劃,愛建集團向均瑤集團、王均金、王均豪非公開發行1.85億股,募資17億元。定增完成後,均瑤集團對愛建集團的持股將上升至17.67%。若與愛建基金會形成一致行動人,雙方對公司的控制權可達28.57%。

更為重要的是,4月17日晚間,愛建集團連發三份重要公告,在宣布公司17億元的定增方案終於過會的同時,公告了均瑤集團“未來12個月內增持不低於3%股份”的計劃。也就是說,均瑤集團對愛建集團的持股亦可超過30%紅線,達到31.57%。

“如果要突破30%的持股,那就要全面要約收購,或者向證監會提出申請豁免要約收購,繼續增持,都需要走程序。”前述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表示。而在雙方均大可能觸及30%紅線的情況下,有券商人士認為,愛建的股權之爭或升級觸發——競爭要約。競爭要約就是在一名股東發出收購要約後,另外的股東同樣可提出要約收購方案與之競爭收購股份,若原股東不願意放棄,還可改變收購條件來吸引投資者。

“以愛建手里的牌照來看,算是不錯的標的,競爭要約對於雙方而言都不是上策,需要爭取更多股東手里的籌碼,就看誰出價高。”一位關註愛建集團的券商人士這樣認為。

年報信息顯示,愛建集團平臺目前旗下共有6家核心子公司,包括愛建信托(持股99.33%)、愛建資本、愛建資產管理公司、愛建融資租賃公司、愛建財富管理公司及愛建產業發展公司。其中,愛建信托為2016年實現凈利潤5.79億元,為愛建集團貢獻了超九成利潤。

以愛建集團目前的股權結構來看,多數股份分散於機構和中小股東手中。東方財富網顯示,截止到一季度末,共有54個機構賬戶持有愛建集團16.78%的股份。其中,47個基金賬戶持有8.09%的股份。此外,3個社保基金賬戶、兩家保險以及兩家信托各持有愛建集團3.68%、5%、0.01%的股份。

在上述券商人士看來,此前不少購買愛建集團股份的機構均高度關註著這場股權鬥爭,以及愛建集團複牌後的股價走勢。“若競爭要約,則價高者得。”該人士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06

直播業投資並購再度升溫 天鴿互動斥資2億元收購無他相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30/1188585.html

隨著直播行業被“答題”再度推上風口,相關領域的投資並購也重新開始升溫。

繼去年5月斥資1億元入股花椒直播後,1月26日,天鴿互動發布公告稱,其附屬公司金華察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斥資逾2億元增持“無他相機”股權至80%,其中,包括向多家私募投資人支付現金約1.38億元,向創始人團隊吳昊、周力、陳昊等以5.88港元/股的價格,定增約1324萬股,總計約7785萬港元,並任命吳昊為首席技術官。公開信息顯示,吳昊畢業於上海交大研究生,曾到美國Georgia Tech做訪問學者,主攻圖像處理。

數據顯示,近期以來,天鴿互動持續創出新高,1月26日,收於7.1港元/股,較此次定增價高出1.22港元/股。

“向創始人團隊定增,以及向VC支付現金,這是多方協商後的方案”,天鴿互動CEO傅政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無他相機在實時美顏、AR、人臉識別等方面有過硬技術,尤其契合天鴿互動旗下移動+PC雙直播平臺、小視頻、相機APP等泛娛樂領域布局。未來,通過雙向流量導入、技術整合、資源共享等,無疑會給雙方帶來巨大效益”。

作為美圖秀秀的競品之一,無他相機於2016年年初上線,在幾乎沒有進行過市場推廣的情況下,依靠口碑傳播,長期位居App Store 攝影榜前5名。數據顯示,無他相機目前國內日均活躍用戶在400萬至630萬,日增新用戶超過20萬,次日留存率為60%,日均啟動次數超過2000萬。此外,也已滲透至美國、日本、韓國、泰國、越南等多個國家。

在傅政軍看來,此次收購無他相機,看中的是其領先的技術優勢。“相比於市面上的同類型產品,其定位人臉僅需 0.005 秒,自動美顏僅耗時 0.005 秒,各種特效需 0.01 秒,一秒可以輸出 25 幀畫面,在同類產品中出類拔萃。用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妝容,直接拍照無需再P圖,尤其是在一些細節上,磨皮、痘印、降噪、美妝、暗光等。而且視頻上也非常領先,可迅速為用戶提供濾鏡及調色等實時同步視頻美顏功能”。

不過,作為一款免費的攝像/錄影APP,無他相機與美圖秀秀等一樣,在商業模式上還有待於進一步創新。截至目前,無他相機在C端用戶方面,主要是通過廣告和虛擬商品變現;在B端方面,主要是為醫美、美妝、直播等客戶提供技術服務收費,其開發的美顏SDK已服務於多家直播平臺。

在業界看來,在傍上天鴿互動這棵流量和資金大樹後,無他相機可以把主要精力更聚焦於技術研發,進一步增加技術壁壘。天鴿互動2017年三季報顯示,集團擁有註冊用戶 3.67 億人,月度活躍用戶 2270.4 萬人。三季度營收2.74億元,同比增長16.2%;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56.8%,經調整毛利率為90.4%,擁有現金及等價物約13億元,負債為0。

天鴿互動轉型移動業務後,在直播、小視頻、攝影等領域正在深入涉足,此次收購有助於進一步整合視頻技術、圖像技術,服務於直播平臺、小視頻,給予用戶便捷的實時美顏,亦可為未來人工智能儲備技術,建立起技術壁壘。而隨著天鴿互動加速在海外拓展,尤其是在直播和小視頻上,無疑會有更多助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16

TCL旗下雷鳥引入京東3億元戰略投資,客廳經濟入口爭奪升溫

彩電大屏價值引爆在即,客廳經濟入口的爭奪正在升溫。

TCL集團(000100.SZ)5月2日公告透露,它旗下的互聯網電視子品牌雷鳥與京東達成合作意向,京東擬以3 億元認購雷鳥科技新增股份,獲得本次增資後雷鳥科技6.67%的股權。

這是今年繼創維旗下互聯網電視子品牌酷開獲得百度10.55億元戰略投資、樂視網旗下樂融致新獲得騰訊、京東、蘇寧等戰略入股之後,又一起智能電視企業與互聯網巨頭的聯姻。

雷鳥與京東深入合作

公告顯示,雷鳥與京東將開展基於互聯網基礎能力、內容及服務、生態資源等領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協同共贏。

具體而言,雙方將在業務層面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在廣告系統、電商和物流服務、會員帳戶統一管理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探索 AI (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以及在智能大屏和智能家居場景下的應用研究,借助各自優勢共同開拓市場、共享客戶資源和服務能力,提升用戶體驗和用戶變現效率,推動家庭大屏生態快速發展。

雷鳥科技(下稱“雷鳥”)成立於2017年5月,當年7月獲得騰訊4.5億元戰略投資,對應當時投後股權的16.67%,投後估值27億元;今年5月2日,又獲得京東3億元入資,對應投後股權的6.67%,投後估值45億元,不到10個月估值增長67%。

作為TCL 集團旗下的智能電視運營平臺,雷鳥既有海量用戶和平臺運營能力,又有TCL集團完整的液晶電視產業鏈作支撐。據TCL集團2017年年報,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雷鳥的智能網絡電視終端運營的累計激活用戶已達2354萬,日均活躍用戶數為1081萬,日均開機時長4.9小時。雷鳥2017年實現運營收入1.4億元。

截至2018年3月,雷鳥電視的累計激活用戶為2559萬,日均活躍用戶數1206萬。2018年一季度,雷鳥實現運營收入6887萬元,同比增長超過3倍。

第一財經從TCL獲悉,這次雷鳥與京東的合作,除了在資本層面聯姻,雙方還將在人工智能領域展開合作。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是TCL 三大技術戰略重心之一,其香港研發中心就主要圍繞智能終端產品的應用場景,開展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和人工智能領域基礎技術研究。

而人工智能也是京東技術發展的重點,以電商為主體,以交易數據、雲計算為機器深度學習的基礎框架,涵蓋智慧供應鏈、智慧物流、智慧賣場、智能客服等領域。因此,雷鳥與京東雙方在AI通用技術研究上可以資源共享,在場景應用上可以互相補充,實現共贏。

彩電大屏價值引爆在即

今年以來,互聯網企業以資本和業務合作方式,積極搶奪客廳經濟的彩電大屏入口。

創維旗下的互聯網電視運營品牌酷開完成又一輪融資。酷開於2016年9月和2017年6月分別獲得愛奇藝1.5億元和騰訊3億元的戰略投資,對應投後估值分別為30億元和40億元。2018年3月,酷開再以95.9億元的投後估值,獲得百度10.55億元戰略投資;百度的子公司以11%的持股比例,成為酷開的第二大股東。

今年4月,樂視網旗下控股子公司新樂視智家(後更名為“樂融致新”)宣布以90億元的估值,引入包括騰訊、京東、蘇寧、TCL等多家知名企業參股,這四家的註資金額均為3億元。樂融致新涵蓋了視頻、遊戲、電商等基於大屏的內容與應用,也擁有電視終端和運營平臺,這是各家競相註資的關鍵。

隨著互聯網巨頭對彩電大屏的日益關註,基於大量智能電視終端的運營企業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在雷鳥完成本輪增資後,TCL旗下的FFalcon仍在雷鳥控股41.48%,騰訊數碼參股15.55%,京東邦能參股6.67%,南方電視新媒體參股1.04%。

奧維雲網(AVC)副總裁董敏說,到2017年底,中國市場包括智能電視和機頂盒在內的OTT智能終端的累計保有量達到了2.3億臺,激活量達到了1.7億臺。很多主流的品牌在2017年底的智能電視終端保有量終端都達到了500萬臺以上的,達到了可運營的級別。

根據奧維雲網的大數據,2018年3月份中國智能電視的日均開機率達到了40%;2018年3月中國智能電視的日均活躍用戶首次突破了5000萬。

2017年中國OTT的廣告達到了26億元,比2016年上漲了2.7倍。董敏說,“這樣的廣告變現僅是開始,我們預測2018年國內OTT廣告市場會達到50億元,比2017年再翻一番,到2019年會超越100億元。”

對於京東來說,入股雷鳥、樂融致新,不僅可以分享彩電的運營分成,更關鍵是搶到“無界零售”的新入口。正如今年3月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電子文娛事業群總裁閆小兵所言,現在“場”無處不在,微信、路邊的二維碼、內容、電視、AR和VR都可以實現銷售。

中怡康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彩電大屏價值,除了廣告收入分成,大屏還將成為購物的入口。如,用戶在收看電視時,通過AR、VR技術,可以購買劇中人物所用的服裝、道具。而在AI方面,電視有可能將成為家庭物聯網的核心終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