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案例篇》月薪三萬大樓管理員 卻得年繳保費一一○萬? 保險業務員沒說出口的祕密

2011-9-5  TWM




這是一個真實案例,月收入三萬、 年收入不過三十六萬元的大樓管理員,因為被保險業務員欺騙,在不知情狀況下買了年繳七十七萬的投資型保單,光是醫療險一年就要三十萬元!

在 保險業務員包著糖衣的行銷話術下,該如何看穿那些業務員沒說、卻是你該知道的事?

撰文‧許瀞文

保險的功能,在 於降低風險發生所造成的傷害,但如果缺乏正確的投保知識、甚至是常識,純聽信業務員的話,保險反而會成為個人財務的風險來源。

這是一個活生 生的案例。蔡先生,今年六十三歲,工作是大樓管理員,月收入大約新台幣三萬元。

人生已經到了準備退休的最後階段,即使這輩子從來未曾大富大 貴,但辛苦半生打拚所累積的財富,應該也能讓他享受一個安穩無憂的退休生活。

然而,一個錯誤的轉換保單動作,蔡先生這個再尋常也不過的安穩 退休夢,差一點就全然翻盤。若非透過各種管道積極抗議,月薪三萬元的蔡先生恐將陷入年繳一一○萬元保費的惡夢。或者他可以選擇解約,那麼,已經繳出的七十 五萬元保費形同石沉大海,所有的保險也一夕歸零。

業務員說:過了六十歲,就很難買終身醫療險,趁現在快買!

業務員沒說:保費 便宜的一年期住院醫療險,其實就足夠!

「業務員找上門來,我想,多花一點錢補足未來的保障也好。」蔡先生解釋他差一點搞砸自己退休人生的起 點。個性保守,一向注重風險的他,原本就有不算少的保險額度。在兩家保險公司分別投保了壽險及投資型保單,此外,也陸續零星買了部分信用卡電銷保險。

一 年多前,他的壽險業務員告訴蔡先生,原本搭配壽險所投保的醫療險,保障期只到六十六歲,「過了六十五歲,就很難買到終身醫療險了,為了退休後的醫療保障, 不如趁現在加買終身醫療。」雖然成功加買,但畢竟是六十三歲的年齡,保費已經甚為昂貴,蔡先生加買終身醫療險的成本,是一年四萬一千五百元,並且,保額有 限,住院一日補助一千元,加護病房住院一日則補助二千元。

終身醫療險標榜繳費二十年保障終身,這對年輕人來說或許很划算,但對一個六十歲的 老年人來說,要繳費到八十歲才算完成終身保障,保障終身是否真有意義?

保險暢銷書作者劉鳳和指出,老年人、且又有醫療保險需求族群,不妨考 慮一年期醫療險,可以續保到七十五歲,而依照蔡先生年齡估算,內容相近的保障只需要年繳五千元左右保費,但這類保險業務員能抽佣太少,很少人願意賣。

很 多人買醫療險都是希望能補足健保不足之處,讓醫療品質能多一層保障。這個出發點沒錯,但是在投保之前,更要仔細計算你所繳的保費和保障內容,再考量自己荷 包是否真能負擔。

蔡先生加買的醫療險保障額度偏低,這給了另外一位保險業務員見縫插針的機會。這位業務員是蔡先生的熟識好友,當他煞有介事 地檢視了蔡先生的保單之後,狀似誠懇地給了蔡先生兩項建議,強力遊說他轉保。

業務員說:原本的醫療險保障少、金額又貴,換一家吧!

業 務員沒說:年紀偏高,不管換哪家保險公司都一樣!

「你看,加買的這張終身醫療險,保障太少保費又貴,絕對不能滿足退休後的需求,你解約吧! 讓我重新幫你規畫。」這是好友業務員給蔡先生的第一句建議,直接說中了蔡先生的心檻裡,「當時,我竟然還跟著附和,直說自己真笨。」雖然高齡者投保終身醫 療險的確不太划算,但是,幾乎所有專家都一致認為,如果眼前這位業務員一開口就急著要你把原本的保單解約,那麼,你多半可以請他閉嘴了。

國 際紐約人壽行銷部經理周麗卿表示,千萬不能隨意更動自己的保險,保單無所謂好不好,只是適合與不適合。

以蔡先生案例來看,因為年紀偏高,只 要是投保壽險、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等,保費都偏高、且保障也不會太多,不論哪家保險公司都相同,如果要有充足的保障,必須要付出更高額的保費。

安 聯人壽訓練培育部協理劉育群說得更直接:「不論什麼原因,如果有業務員請你把原本的保單解約,去買新公司的保單,那就更不能相信他。」他強調,保戶到一家 新保險公司資歷都要重新累積,不僅要重新體檢,且新保單也要經過等待期。

一般來說,醫療險等待期為三十天,癌症險為九十天,只要在等待期內 出險,保險公司是有權不理賠的,這是保戶解約轉保風險,不得不知。且有些業務員只要換一家保險公司就說新公司保單多好,舊公司多糟糕,遊說以前客戶解約轉 到新公司,這類型的業務員更不能相信他,因為新簽保單只有業務員拿到佣金,但保戶年紀也漸增,保費只會比以前更貴。

業務員說:舊有的投資型 保單都在虧損,給我代操一定賺!

業務員沒說:投資型保單換新,前五年費用重扣一次一五○%!

「你的投資型保單竟然都是虧損 的,看看我幫其他客戶規畫的投資型保單標的,帳上都在賺錢喔!不如你向我買投資型保單,我會像股票代操一樣幫你波段操作,賺波段比較快啦!」眼見蔡先生已 經有意解約原本的醫療險保單,好友業務員打蛇隨棍上,繼續建議投資型保單也要解約,在專家眼中,這是更狠的一招。

「首先,沒人能擔保投資一 定獲利,投資型保單也一樣。」周麗卿強調,如果有業務員打著「給我操作一定賺」的說詞,千萬不能相信他。

更糟的是,一旦將原有投資型保單解 約到新一家壽險公司重新開始,這也意味著前五年保單手續費要被重扣一次。

重扣的損失會有多慘重呢?投資型保單要收的費用包含營業預定費用 (前五年不能超過一五○%,第一年六○%,第二年四○%,第三年二五%,第四年一五%,第五年一○%,總計一五○%)、帳戶管理費(一個月一百元)、危險 保費(依照年齡計算,年齡越大收越多)等三大項。

帳戶管理費及危險保費負擔不重,最驚人的是營業預定費用,轉保後要被重扣一次,都是肥了業 務員、瘦了保戶。

這些費用該如何計算?以三十歲女性、保額一百萬元,年繳三萬六千元的投資型保單來算,第一年營業預定費用要繳兩萬一千六百 元,帳戶管理費是一千二百元,危險保費為六百六十五元,扣除這些費用後第一年實際投資基金只剩下一萬二千元左右。

業務員說:省麻煩,空白要 保書、保單簽收回條都先簽再說!

業務員沒說:簽名表示你已經認同,要翻盤難如登天!

兩大建議,把蔡先生過去所有的保險規畫都 說得一文不值,也讓蔡先生決定整頓自己所有的保單;只是,他不是自己著手研究,而是完全聽信好友兼業務員的建議。

「好朋友嘛!就完全相信他 了。」蔡先生直接跳到一般正常投保流程的最後階段,在「只談到會買醫療險、投資型保單後,我就開始簽名了。」蔡先生一口氣簽下了十張「空白要保書」,業務 員當時表示,這是為避免保單寫錯字又要重找蔡先生簽名,所以乾脆一次多簽幾張要保書。甚至在還沒拿到保單前,蔡先生就連保單簽收回條也一併簽字,業務員的 說法是:「先簽,我晚點會補給你。」接著,問題逐漸爆發。首先,業務員的確幫蔡先生買了足夠的醫療險和癌症險,但,「原本他跟我說年繳七萬六千元,但三個 月過去後,我又被扣了一次同樣金額的保費,這才發現七萬六千元是季繳金額。」蔡先生疑惑的打給業務員,但他這時卻完全沒誠意幫蔡先生處理,且到此時,蔡先 生連一張保單都沒拿到。

在蔡先生和好友撕破臉,向保險公司要到保單後才發現,他的投資型保單總保費高達一六○萬元,其中有八十五萬元是「單 筆」購買,剩下的部分,每年保費高達七十五萬元,這筆費用,恐怕比蔡先生兩年的總收入還多。

「前前後後,我被保險公司自動扣繳保費一八五萬 元,而接下來,我每年要繳一一○萬元的保費,乾脆拿走我的老命算了。」雖然決定和保險公司周旋到底,但在交涉的過程中,蔡先生始終處於弱勢,「每張保單都 有你的簽名,自動扣款申請書也有簽名,這是沒得談的。」這一句話,就讓蔡先生所有的抗議變成「無理力爭」。十張要保書上白紙黑字的親筆簽名,也就像是保險 公司萬無一失的護身符。

在交涉的過程也發現,當時為了「怕寫錯」而多簽名的要保書,原來一張都沒有寫錯,每張要保書都真的買了保單,而且分 別掛在好友業務員其他同事的名下。

業務員的黑心固然是事實,蔡先生的親筆簽名也不能否認,「你實在太笨了!」每一位聽到蔡先生抱怨的朋友, 都忍不住責備這位無助的老先生。總算,在透過不同管道向保險公司表達抗議之後,雙方得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結果。

「保險業務員平常接受的訓練, 除了專業,就是行銷話術,這代表一般民眾是在面對『專業話術』的推銷,當然容易被牽著鼻子走。」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邱正宏表示,一般民眾在買保險及挑選業 務員時,要掌握﹁三不三要﹂原則,並且堅定自己意志,就比較不容易被業務員的話術牽著走。所謂的﹁三不﹂,第一是不買人情保單,第二是不要買了保單想賺 錢,最後是不因保險便宜而買。﹁三要﹂則是要了解自己購買目的、要了解自己有多少預算、要找真正專業的人幫你規畫保單。只要在買保險前仔細想想﹁三不三要 ﹂,一定能降低風險。

投保前後,你該有的3大權益1. 保單10天審閱期:拿到保單後,保戶還有10天審閱期,在這10天內,若認為保障內容不合宜,想要再做調整都可以。

2. 要求看業務員登錄證:保險業務員都必須要考證照,銷售傳統壽險、投資型保險、外幣保單各要考不同證照,保戶可請業務員出示,或者到壽險公會查詢業務員資格 是否完整。

3. 保單掛不熟識業務員身上,要求到場認識:有些壽險業務員因為收入太高,會將部分保單掛給其他收入較少的同事,保戶也能要求掛名業務員必須一起親交保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6

新契約保費收入 十月躍升第四名 尹衍樑入主三個月 南山人壽恢復神采

2011-11-21  TWM




潤成控股甫接手經營,南山人壽已逐漸恢復往日風采,展現後來居上之姿!今年高鑫零售才在港股掛牌上市,成功寫下「中國大潤發傳奇」的尹衍樑,是否能續創 「南山奇蹟」?

撰文‧劉俞青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正式接手南山人壽才剛剛要滿三個月,這塊昔日台灣壽險公司閃亮亮的招牌,一度因為股權交易的不順遂,業績跟著直直落;但尹衍樑接手之 後,業績迅速回升,轉眼又恢復昔日風采。

南山的股權交易案在驚濤駭浪中過關,即便易主三個月,仍見署名「小股東」的無名氏,闊氣地在報紙買下半版廣告,抨擊尹衍樑與寶成集團蔡其瑞合組的潤成控股 入主南山人壽的合理性,姑且不論登廣告背後藏鏡人的目的何在,但足以想見這樁交易背後,牽動多少政商的利益糾葛。

「越是複雜,我越要坦蕩蕩,」入主三個月後,尹衍樑首度對媒體吐露心聲。為了證明自己的「坦蕩蕩」,在向金管會報告的文件中,潤成保證股東結構清清楚楚, 就是潤泰集團和寶成集團,都是台灣本土集團,負責人就是尹衍樑和蔡其瑞,而且提出長期經營承諾,股權全數送交信託,此外,潤成還破天荒提出三百億元作為南 山人壽未來的增資證明。

將士用命 新契約收入急起直追事實上,這項「三百億元」的要求毫無法令依據,但金管會提出,尹衍樑不但一一照辦,事後據說還私下自我調侃,直說感謝金管會這項要求, 因為這筆錢提存在此,才能不受八月以後的這波全球股災影響,毫髮無傷。

但無論股權交易的紛爭何時才能完全落幕,南山人壽這艘航空母艦必須全速前進,不能停歇,如今經過三個月的擦拭、重新上油,效果已經逐漸顯現;今年八月,潤 成入主第一個月,南山的新契約保費收入(FYP)連前十名都沒有,名列全部壽險公司第十一名,九月迅速晉升到第六名,十月分則躍進到第四名,短短三個月不 到的時間,幾乎已追上之前南山人壽名列全台第二大壽險公司的地位,據悉副董事長杜英宗更在內部會議上宣示,明年南山人壽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就要重返坐二望一 的寶座。

為此,尹衍樑這位總舵手提前做好三項布局,就是為了重新擦亮南山人壽這塊金字招牌。首先,他自己雖然是常務董事,但卻不涉入經營,他在公司裡的角色就像位 「慈祥的老媽媽」一樣,經常苦口婆心地和大家討論各種議題,透過一封一封電郵寫給同仁,每封信的主題都不一樣。

舉例來說,十一月初,尹衍樑就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和大家談「溝通」,因為他深刻了解,在業務員為主的產業裡,溝通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例如信中的第三點就是 要大家「講出來」,講出心中的期望、感受、痛苦與想法,但絕不是抱怨和彼此攻擊。

書信「踹共」 柔情融化員工心據悉這封信經過轉載,還在南山內部引起不小的回響;有年輕同事戲說,「總裁很懂年輕人的語言,這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踹共﹄嘛。」尤其南山經 過近兩年的波折不斷,基層許多員工確實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尹衍樑家書式的「柔情攻勢」,顯然融化許多員工的心。

又例如之前尹衍樑還寫了一封名為「好命從哪來?能發光、發熱,替周遭的人帶來幸福就是最好的命」給多位主管,雖沒有刻意標榜,但尹衍樑自己長期對磁場、能 量有所研究,因此這封信也被許多主管視為招好運的「吉祥物」。

除了一封封書信收攬人心,收提振士氣之效外,尹衍樑平日雖不坐鎮辦公室、參與日常經營決策,但第一線的業務同仁如有需要,他反而跑得比誰都勤快。例如日前 鹿港的龍山通訊處簽到一張二千二百萬元的大保單,尹衍樑聞訊,和杜英宗兩人親自南下鹿港,請整個通訊處同仁吃飯,讓這個位在小鎮上小小的通訊處一夕暴紅。

尹衍樑還細細詢問簽單的過程,才知道這位業務員就是因為「雞婆」,原本保戶只是因為騎機車小挫傷,本來還不想申請理賠,但業務員堅持維護保戶的基本權益, 為她申請了六千多元的理賠金,沒想到隔兩天,這位保戶就親自上門簽下這張二千多萬元的保單。

尹衍樑聽了大表激賞,他說絕大多數的保戶都誠實善良,未來南山人壽一定是一家極力為所有保戶爭取理賠的保險公司,這是經營保險公司的基本原則;據悉,這一 番話又在業務員間口耳相傳,激勵不少工作士氣,有資深業務員說,「賣了一輩子保險,還沒有遇過這麼有肩膀的老闆。」尹衍樑知道南山人壽已經「悶」了整整兩 年,很多基層員工真的非常需要打氣,他用這種方式,不動聲色地為員工加油,效果正在逐步蔓延。

此外,他自己雖不涉及經營,但當然知道經營團隊的重要性。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一個一個親自面試,親自找來一組精英團隊,包括「杜老師」||前花旗環球 證券董事長杜英宗、以及他口中「全台最棒的財務長」||前中信金財務長許妙靜等人,他常在各種內部主管聚餐、或透過寫信,讚美經營團隊。

尹衍樑最常掛在口中的就是「充分授權」,事實證明他找對了大潤發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黃明端,不僅在中國創下「大潤發傳奇」,今年在香港掛牌上市的高鑫零售, 更幾乎為他自己招來上千億元的財富。如今,尹衍樑顯然用同樣的模式在南山人壽身上,他是否可以再創「南山奇蹟」?值得期待。

尹衍樑寫給同仁的一封信

溝通原則17條

01. 同理心

02. 溝通從關懷出發,從傾聽開始

03. 講出來

04.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不攻擊、不說教

05. 互相尊重

06. 絕不口出惡言

07. 不說不該說的話

08. 情緒中不要溝通,尤其是不能夠做決定09. 理性的溝通,不理性不要溝通10. 覺知,不只認錯,還要改過,這就是一種覺知11. 承認我錯了,這是修補彼此心靈傷痕較好的辦法

12. 說對不起

13. 讓奇蹟發生

14. 愛

15. 等待轉機

16. 耐心

17. 智慧,但請注意,聰明、專業與智慧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9

台商大驚!中國漲完工資漲保費

2011-11-28  TWM




二○○八年中國《勞動合同法》實 施後的第二波人力成本大衝擊來了。十一月十五日,中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草案》,中國將實施社保五險合一強制徵收。

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說,這一次的衝擊不小於《勞動合同法》,不僅是勞力成本大幅激增,連台幹都可能出現大失業潮。

什麼是社保五險合一,指的是中國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五項社會保險,但過去台商或是中國本地企業,可能只有保三險或是投保不足,甚至缺保,未 來將統一列為社保徵收,而且還是採強制徵收,就是企業不繳將被處罰,甚至會被求償。

對於台商來說,三大衝擊來了。 第一大衝擊是用人成本將大幅激增,過去中國社保主要只有三險,這一次增加工傷與生育險變五險,但不管是中國本地企業或台商,都有投保不足的情況,社保改革 可能在明年一次到位,台商恐因應不及。

衝擊一:保險範圍擴大缺保狀況普遍,雪上加霜

過去在拚招商時代,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資擺第一,拚命給優惠,標榜人工便宜、土地便宜,稅金還可以全免或減半,連勞工的保險有的也跟著被忽略了, 刻意營造出中國製造成本遠低於世界各國的環境。

劉芳榮說,中國中央政府也知道這樣的情況,但在那個經濟發展勝過一切的時代,只要地方的經濟能夠繁榮,基本上很多事情是不管的。

舉招商最成功的江蘇省昆山市為例,劉芳榮說,昆山只是江蘇省蘇州市下轄的昆山市,也不過是一個縣級市,但連昆山市內下轄的各鎮,社保投保跟提撥比例就可能 不同,所以到了廣東更嚴重,有些傳統產業的台商,可能從沒有足額投保過。

更嚴重的問題是,以前農民工跨省流動工作,社保中的養老險或住房公積金又不能跨省轉移,簡單的說,就是湖南省農民工到廣東省打工,廣東省的政府是不管這些 湖南來的農民工到底有沒有養老等社會保險,於是不投保跟缺保的情況就發生了。

這樣的情況,台商或是中國民企都有,但對台商特別嚴重,因為過去台商工廠在東莞、深圳或昆山,勞力來源則是外省的農民工,不足額、不足項投保非常普遍。這 使得問題雪上加霜,一是保險範圍擴大了,二是台商雇用的農民工最多,保費必然大幅度增加。

衝擊二:隨薪資浮動工資一漲,保費跟著漲

第二大衝擊是,社保不僅是範圍擴大,而是隨著中國工資未來五年漲一倍的政策目標下,按薪水比例提撥的社保,投保金額也會跟著漲,所以中國工資越漲越高,社 保的成本會更加驚人。

社保有所謂的繳費基數,就是按照該省或該市的平均工資來計算繳費的費率,薪資越高的地方保費就越高。

而且中國也規定,員工的實際薪資扣除社保之後,不得低於該地區規定的基本工資,不管雇主跟員工到底繳了多少保險費,員工還必須要領到當地的最低工資,雇主 必須補足。

以杭州為例,當地最低工資才人民幣一千多元,但在杭州投資設廠的聯發紡織董事長葉清澤說,現在每月平均發給中國員工的薪資是人民幣三千八百元,其中員工每 月實際領到手的薪水為人民幣二千七到二千八百元,這部分含了加班費、獎金與津貼等的實際加總之後。

剩下的就是五險的投保成本,每月高達人民幣一千元左右,這樣的費用,以往在廣東等地可以再請到一個工人,現在成了每月必須支出的成本,對於台商來說,社保 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衝擊三 :台幹也不能省成本將暴增,恐爆失業潮

衝擊三,對台商最大威脅是,中國社保新規定是連外國人也必須納入繳交範圍。上個月中國正式公告,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須參加社會保險,同樣享受養老、醫 療等待遇,還能領到社保卡。如果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外國人參保,將被處罰,而且不管這些在中國就業的外籍人士是否在本國已有投保的重複徵收問題,在中國領薪 水就必須投保。

雖然這一次公告範圍尚未擴及台、港、澳,但台商圈已經人心惶惶。因為社保接下來就可能公告台、港、澳地區人民的投保規定,以後台商聘雇台幹在中國領薪水, 就必須要依法繳社保基金。這問題就來了,過去台幹薪水往往高於中國籍員工,納入社保之後,必須繳納的金額也更高。

劉芳榮計算,一個薪水人民幣一萬元的台幹,每月須繳的社保費高達人民幣四千多元,員工負擔人民幣一千、雇主負擔三千元,換算下來,一個台商如果請三百個台 幹,一年因為社保的成本增加,超過新台幣上億元。

這樣一來,台商聘請台幹的成本負擔就更重了,劉芳榮擔憂,恐怕會造成台商寧願聘請中國本地人而不願意請台幹,演變成中國推社保,台灣人在中國失業的狀況。

中國變了,勞工政策與社會改革一個個出爐,製造天堂不再了,台商要到中國經商與投資,再也不能用人工廉價與社會低成本來看中國,反而要抱著到歐美投資的心 態,來看中國的投資成本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49

近10年最大保費漲價潮來襲 你一定要懂的事 買對不買貴 保單加減大作戰


2012-4-16  TWM




不只油價上漲,今年7月後,新買的保單保費也要變貴了!

全台30萬名壽險大軍全面出動,一定要在上半年做足業績。

面對業務員的行銷話術,你「hold」得住嗎?

這些漲價的保單和你有關嗎?

你又怎麼從這波漲價浪潮中買到便宜、同時一次做足所有保障?

製作人.楊紹華、劉俞青 撰文.許瀞文 研究員.辛曉昀這是一場某家保險公司的壽險業務員例行晨會,過去會議中不時有人睡眼惺忪、打呵欠,但這三個月來氣氛不同以往。

原本精神不濟的業務員,最近每天早上活力充沛,個個處於備戰狀態,通訊處業績看板上的數字每天不斷刷新紀錄,「我們只有半年時間,半年內要做到去年七成的 業績,不然下半年就不用玩了!」主管站在台上大聲地對著底下業務員說,雙眼炯炯有神。

再把場景拉到台北市某家咖啡廳,在昏暗的燈光下,一位壽險業務員正在賣力行銷,「你看,報紙都寫了,今年七月以後健康險保費會漲三成。」他從公事包裡拿出 一份影印的資料,今年三月六日《經濟日報》理財版頭條新聞,內容寫到「新生命表七月上路,保費看漲三成」。

他認真地對著眼前的客戶說,「七月開始,不管你向誰買保險,保費都會比現在貴上一成以上,我強烈建議,趁著還沒漲價之前,快把這份保單買起來。」「還有, 十年以下躉繳的養老險、終身還本的壽險,七月後也要調漲了,至少漲兩成,如果你有預算,要不要趁現在也買?」業務員並沒有亂說,今年七月,堪稱台灣保險史 上範圍最廣的一次保單調價潮即將來臨。一位不願具名的壽險業者表示:「除了意外險、旅遊平安險沒動到,幾乎九成的保單價格都要調整,肯定會漲價的包括儲 蓄、還本類的短年期保單,例如七年期躉繳養老險、還本型終身壽險等;此外,也有部分保單會調降價格。」挾著這股保單漲價風,全台壽險業三十萬大軍已經啟 動,手中客戶不分新舊,都是「一個不能少」的銷售對象。未來三個月,你該怎麼判斷保單加減之道?哪些便宜絕對不該撿?又有哪些保單可以考慮趁機買齊?

為什麼保費會漲?

三大變數 醞釀保險業十年來最大漲價潮「的確,本次保費調價,可說是台灣保險業近十年來影響最廣泛的一次。」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賴清祺強調,「調降責任 準備金利率、實施第五回經驗生命表、實施第二回年金表,這三大動作,都會牽動保費的計算基礎,三大基礎同步調整,印象中這是過去從未見過的。」而這三道關 卡對保費有什麼影響?首先,「責任準備金利率」決定了保險公司必須提撥多少錢作為保單的理賠準備金,利率愈低,保險公司要提撥的錢愈多,營運成本愈高,所 以,保費也會因此變貴。

其次,「經驗生命表」的意義是精算「台灣人的死亡率」,死亡率愈低、壽命愈長,對保險公司的不利之處是「活到老、領到老」類型的保單支出會愈高;「人的餘 命增加,『照顧生存需求』的險種會變貴。」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表示。例如醫療、癌症、重大疾病、長期看護、還本型商品等,都屬於「照顧生 存需求」的保險。

相對的,「過世才理賠」的險種,則因為國人餘命增長,保險公司理賠的時間可以向後遞延,有更多的時間運用資金為保險公司賺取利潤,因此,保單價格將因為壽 命延長而變便宜。如終身壽險、定期壽險等。

今年七月起,即將實施「第五回經驗生命表」,彭金隆表示,第四回經驗生命表實施是○四年,當時將國人的平均餘命定為七十歲,但在醫學進步下,人的壽命逐漸 增長,舊的生命表已經不合現狀,今年七月實施的第五回經驗生命表,則將人的平均餘命由七十歲延長到八十歲。

賴清祺補充,第五回和第四回生命表的不同處,還包括國人平均死亡率調降三成,稚齡及青少年死亡率降幅更達到五成。死亡率下降、壽命延長,代表「生存險」將 普遍調漲,而「死亡險」則有調降空間。

最後,七月起也將實施「第二回年金生命表」,調降的也是死亡率,現在壽險業所適用的年金表,從一九九七年實行到現在,已經十五年了,更不合現狀,會衝擊的 是即期年金(一次繳清,第二年開始領年金)、利變年金(可領回的金額隨著利率變動而有不同的年金金額)等保單。

為何三大變數會一同實施?壽險業者解讀,為減緩調降利率帶來的漲保費衝擊,同步將第五回經驗生命表、第二回年金生命表一同計算,讓有些險種漲、有些險種 跌,才不會讓人感覺「什麼都在漲。」事實上,三大保費基礎同時調整的消息早在去年底公布,其影響效應也已在市場上展開,目前已有超過十張「生存險」保單在 今年第一季宣告停售,據業者透露,原因就是「先下架,等可以名正言順漲價之後再出來賣」;另一方面,在強力促銷之下,前五大壽險公司包含富邦、國泰、南 山、新光、中壽,今年前兩個月的新契約保費和去年同期相比,皆有兩位數的成長。

抗漲行動方案一:

年輕人別因買生存險而讓生活過不下去不過,在保險專家的眼中,這一波保費調漲的主角──「生存險」,對多數國人來說,卻是「最不需要搶買」的險種。

「這類保單,往往一年要繳十幾萬元的高保費,但提供的保障相對較低,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一旦買了,很可能打亂你未來好幾年的財務規畫。」宏觀財務顧問總 經理邱正弘指出,「買保險是需要或不需要,不是害怕漲價就去搶購,如果真的不需要,未來三個月請你一定要hold(把持)住。」邱正宏的說法,不乏真實案 例。

「我是一個兼職魔術師,但我不能變出錢來;反而,我的錢被保險業務員變不見了。」陳俊廷(化名)苦笑著說。

現年二十八歲的他,白天當攝影師,晚上兼差做魔術教學,約莫三年前,父母相繼離世,留下一千萬元現金和一戶沒貸款的房子,他原以為能過著衣食無虞的生活, 但買錯保單卻讓他差點周轉不靈,要不是及時踩煞車,將許多保單減額繳清及解約,現在恐怕要舉債才能養得起那些保單。

「我爸媽離開後,好心的親戚為了幫我守住遺產,這三年來陸續建議我買了超過十張的還本型儲蓄險、躉繳養老險、複利增額終身壽險等保單,說以後可以靠保單養 我。」其中,包括儲蓄險、養老險,都是典型的「生存險」,而複利增額終身壽險,則可歸類為「儲蓄型的壽險」。

陳俊廷說,因為保費直接從銀行帳戶扣款,剛開始沒什麼感覺,直到去年他想要買車,也想投資股票和基金,才驚覺不對勁,「我發現原本一千萬元的銀行存款,在 短短三年已剩下不到一百萬元。」他仔細拿存摺對帳,這才發現,「我一年要繳二百萬元的保費,我一個月才賺五萬元,眼看存款已不夠繳來年的保單,更遑論是買 車、投資,甚至連生活也要有問題了。」陳俊廷說。

逼不得已,他只好找上當保險業務員的朋友幫他檢視保單,「我親戚沒騙我,那些保單在我繳費期滿後真的能養我,但我現在已經快過不下去了,哪能撐到那時 候。」陳俊廷無奈地說。

在朋友的建議下,他將一張十年期、一張十五年期的複利增額壽險保單做減額繳清(不用繼續繳款,將保額降低,保障期間不變),儲蓄險保單解約,才紓解了自己 財務上的困境,「但我三年來繳了快三百萬元的保費,只拿回五成,大概一五○萬元,我想,就算買股票遇上金融海嘯,也不會比這樣的結果更慘吧!」為降低損 失,他手上留下終身壽險,以及再撐三年就能還本的躉繳型養老險保單,雖然一年還是要繳三十六萬元的保費,但在如願買車之後,手頭上至少還有大約二百萬元的 存款,「過去繳的保費一去不復返,當然會心痛,但總要設下止血點,不能讓爸媽留給我的遺產付諸流水吧。」保險是存錢工具?

首年解約僅拿回五成 資金完全被卡死讓陳俊廷財務規畫一度陷入困境的儲蓄險、養老險,都是屬於「照顧生存需求」的險種,也就是極有可能在今年七月調漲價格、已成為目前壽險業務 員強力「催促搶購」的險種。

必須注意的是,「終身壽險」雖然是「死後才賠」,本質上屬於「死亡險」,但因為國內許多終身壽險都在保單設計上加入了「還本」的功能,因此在本質上反倒更 像是「生存險」,同樣會因為國人餘命延長而漲價,並且成為近期壽險業務員的促銷主力之一。

「那兩張還本型的終身壽險保單簡直就是我的惡夢!」現年三十七歲、在銀行擔任企畫工作的簡恩庭(化名)無奈地說,一九九三年從高職畢業的她就到銀行工 作,○二年動了買房的念頭後,計算自己身上積蓄才驚覺:「身邊存款少得可憐,這幾年來賺得多也花得多,戶頭裡的存款三年來增加極少。」但她沒有想到,為了 一個簡單的存錢念頭,讓她往後的生活陷入愁雲慘霧。

原來,簡恩庭為了能達到「強迫儲蓄」的效果,一口氣買下兩張還本型終身壽險,年繳將近十三萬元,「但當時我的年薪不過七十萬元,繳到第二年我就後悔了。」 她說。

想在銀行升職,學歷是基本門檻,只有高職畢業的她,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升官,她開始有了進修的念頭,「我好掙扎,高學費再加上十三萬元的保費,我該怎樣過日 子?」回憶起當時擔憂的心情,簡恩庭再度用力地說:「這兩張保單真是我的惡夢。」為了一圓讀書夢,她本想把兩張保單解約,但這才知道,此時解約只能拿回六 成本金,約十五萬元,等於有一年的保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我捨不得,但又擠不出多餘的錢,從第三年開始,我用保單貸款繳保費,一拿到年終獎金立刻去還 清。」簡恩庭說。

她花了六十萬元學費,才拿到大學及EMBA的文憑,「那幾年我根本不敢花錢,有時午餐一個麵包就打發了,能走路決不坐車,要花錢的社交活動也不敢參加,時 時刻刻都想著要把錢省下繳保費。」直到○八年,她和男友結婚、買新房子,頭期款、裝潢讓她完全軋不過來,「我忍痛把保單解約,六年繳了七十六萬元保費,解 約拿回四十六萬元,要不是中間有還本十二萬元,損失更大。」「我老公後來知道我買保險買到賠錢,不知罵了我多少次。」簡恩庭苦笑著說,面對這次儲蓄險的漲 價潮,「我絕對不會心動,一點都不會心動!」這次要大漲價的險種,對要養家、收入不多的年輕人來說,確實負擔很沉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最需要照顧的對 象應該是『父母』,要擔心的應該是『一旦自己出了意外,父母的未來怎麼辦』,至於存錢,很重要,但在財務基礎還不穩健的前提下,應該用門檻更低、變現性更 靈活,也更有效率的儲蓄方式。」邱正弘說,把保險當作存錢工具,對多數年輕人來說都是大忌,「翻開所有儲蓄、還本型的保單條款,在第一年解約,只能拿回本 金的五成,想要買房、深造,甚至結婚生子,資金很有可能都因此被卡得死死的。」邱正弘強調。

當然,只有「不適合」的保險,沒有「不好」的保險,雖然年輕人不適合搶買生存險,但對於部分族群來說,的確可以利用漲價前的最後階段,考慮適度增加一些即 將漲價的險種。「如果你計畫在未來的五至十年退休,或者最近剛領一筆退休金,確實可以在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後,考慮增加一些年金險或養老險。」財金智慧教 育推廣協會理事周杏娟說。

抗漲行動方案二:

計畫退休、高資產族群可買年金險周杏娟表示,身邊若有領了一筆退休金的親戚來詢問她退休理財規畫,她通常都會建議買年金險,「剛領到一筆二三百萬元的退休 金,總有親友來借,比起一點一滴被吞噬光,用年金險來照顧你晚年生活,至少是個保障。」周杏娟強調。

年金險通常屬於躉繳性質,一次繳清之後,能在不久的將來陸續領取年金。對於手中已有閒錢,且即將退休的族群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等太久就能開始領年 金,而且不怕手中的錢在這幾年變不見」。

「退休後我媽媽靠著年金險照顧她,她去過的國家比我還多,今年還想招待我們三姊妹到歐洲。」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提到自己媽媽的故事,臉上堆滿笑容。

李佳蓉的母親是聾啞人士,在聾啞學校教了三十九年的裁縫後,一九九二年退休,「那時銀行的利率有八%,很多人都選擇領一筆退休金,我媽也不例外,她好像領 了二百多萬元吧。」李佳蓉說。

孝順的李佳蓉從媽媽退休後,每個月固定匯款三萬元作為媽媽的生活費,照理說,二百萬元的退休金加上每月三萬元的零用錢,李媽媽的退休生活應該相當優渥,但 李佳蓉突然發現,媽媽的皮夾中往往只有不到兩百元,而且每次外出也不太敢花錢。

在追問下才知道,原來二百多萬元退休金在三年內被親友一點一滴借光,「至於我,因為太忙碌,有時沒注意到匯款時間,有時早匯、有時晚匯,讓她充滿不安全 感。」李佳蓉本想一次給媽媽大筆存款,讓她隨時自由領取,但害怕媽媽的存款再次被人借光。

九六年,李佳蓉決定一次解決問題,方法是利用「即期年金險」,一次繳清四百多萬元,就能每個月固定領取三萬元年金,直到往生。「我想辦法湊了四百多萬元去 買,受益人填媽媽,過了半年,她看到錢都定期匯入,才開始會用錢,享受她的退休生活。」直到現在,李佳蓉的母親已經八十二歲,十六年來總共領了五百多萬元 的年金,早就超過了當初所繳的四百多萬元保費。李媽媽每個月都將年金存下一半,累積到一定金額後再出國旅遊,「打拚一輩子,臉上不該有擔心錢的憂慮、驚恐 表情,對於害怕錢不見、即將退休的族群來說,年金險真的能照顧你的退休生活。」李佳蓉以自己的經驗如此表示。

整體來說,對於即將調漲的「生存險」,如果你還在「奠定財務基礎」的階段,面對業務員的促銷話術必須hold住,避免未來的人生財務規畫被一張保單卡死; 而若你手中有足夠的閒錢,也準備在未來五到十年退休,那麼,就可考慮趁此時機購買養老險、年金險。

抗漲行動方案三:

可解約終身壽險 買較便宜定期壽險而除了上述兩大準則,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這波保單調價潮也有意義:由於「死亡險」的價格可望在七月之後調降,因此,如果現在的處境是「身 故保障不足,但又已無力付出更多保費」,那麼,七月之後,或可考慮把部分保單解約,將多出來的資金購買變便宜的定期壽險,一舉補足身故保障。

解約,一向是保險的大忌,但在定期壽險價格調降後,這個禁忌卻不見得牢不可破。事實上,不少保險專家也正準備將部分保單解約,利用更便宜的定期壽險,為自 己的家庭打造更完美的保障。

「最近,我也接到我壽險顧問的電話。」金管會保險局前局長、現任凱基證券董事長魏寶生說。但在他研究計算之後,並不打算搶買即將漲價的險種,「相反的,我 正考慮調降終身壽險的額度,將保單的解約金去買定期壽險,把缺口一次補足。我想,今年七月以後是個好時機。」魏寶生說。

在魏寶生的觀念中,保險是用來照顧你心裡最擔心的人、承擔你無法負荷的風險。對他來說,太太沒工作、兩個女兒年紀還小,「萬一我離開,我愛的三個女人還能 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嗎?」魏寶生說,他買保險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在女兒獨立之前,讓三個最愛的女人不會因為自己的任何意外而受到影響。

目前,魏寶生的壽險已經有二千萬元的保障,但他仍嫌不足,「前幾年剛買了新房子,還有房貸要繳,再加上女兒的教育費,缺口還有一千萬元。」魏寶生說,七月 後,定期壽險的保費下降,對他補足保障相當有利,因為他最擔心的是「女兒尚未長大、獨立之前的家庭財務狀況」,而用定期壽險許家庭一個未來十年或二十年的 財務保護傘,成本不高,且已足夠。

邱正弘強烈建議,最近兩年因為買了終身壽險保單而嫌保費太貴的保戶,不妨趁機精算一下,若是將終身壽險保單降低保額,並將解約金買定期壽險,或許直接的損 失相對有限,也能真正把錢花在刀口上。

「買保險不是銀貨兩訖,你往後十年、二十年都與這張保單脫不了關係。」彭金隆嚴肅地說,在買之前一定要考慮自己需不需要這張保單,「就像百貨公司周年慶, 你是因為便宜去買?還是因為真的有需要去買?」「保險真正的意義是要照顧你所愛的家人。」邱正弘說,必須要深刻了解保險的真義,懂得它在哪時能幫上你的 忙,而不是一味因為漲價、跌價去買,到最後變成了保單的奴隸,得不償失。

將調漲的保險有哪些?

類別 險種 漲價主因 可能漲幅

險 即期年金 死亡率下降 7%~20% 壽 險 儲蓄型終身壽險(10年期以內) 利率調降 約5%

養老險(10年期以內)

美元保單 10%以上

險 終身醫療險 死亡率下降 10%~30%

防癌險

重大疾病險

長期看護險

定期醫療險(實支實付,只保障到75歲) 疾病變多、醫療行為增加 5%~10%將調降的保險有哪些?

類別 險種 漲價主因 可能降幅壽 險 保障型終身壽險 死亡率下降 5%~10%

定期壽險

保費調整在即

如何加減你的保單?

我擔心父母的未來

擔心自己身故造成父母無依,應該加重意外險及壽險。而此波調漲主要範圍在於年金、儲蓄、養老等,此類保單費用較貴,且身故給付較少,對於收入有限的年輕人 來說,不該搶買,否則不但容易卡死未來財務規畫,一旦發生意外,也不足以照顧父母生活。

我擔心自己的退休

用保險存錢的最大壞處是「變現性低」,但對於已有財富基礎的人來說,變現性低反倒是「避免讓錢變不見」的好處,7月起,即期年金和利變型年金恐將調漲,若 有閒錢,且在未來5到10年有退休打算,可考慮購買相關保單。

我擔心子女的成長

用定期壽險補足缺口。先釐清自己定期壽險的保額是多少,計算房貸、生活費、子女教育費等風險缺口,今年7月之後,定期壽險可能會降價,屆時可購買長年期的 定期壽險,為未來10年家庭生活費用做足準備。

我擔心自己生重病

包括終身醫療、癌症、重大疾病、長期看護及定期醫療等險種,7月起也有調漲可能;但在健康險的規畫原則中,優先要準備妥當的是基本定期醫療險,若認為醫療 險不足,可在漲價前用漲幅較小的定期醫療險補足。

當你不在了 家人需要多少錢?── 保險缺口試算表現金需求 金額 可能短少的生活費 金額 已有準備 金額房屋貸款餘額 a 家庭每月基本生活費×12 g 社會保險保障金額 j 一年的租屋費用×租用年數 b 配偶的年收入 h 商業保險保障額度 k 教育費用×小孩數 c 其他年收入 i 銀行存款 l 喪葬費用 d 投資金額 m

尚未清償借款 e

應急準備 f

a+b+c+d+e+f A (g--h--i)×生活費準備年數 B j+k+l+m C A+B--C = D即家庭保障不足金額(若D為負數,代表目前沒有保險缺口)

責任準備金

保險公司在向保戶收取保費後,為能在將來履行保險金給付的責任,會提撥一定的金額做責任準備金,主要是用來理賠。

生命表

是經由個別年齡的死亡資料,計算出「死亡率」、「生存機率」及「平均餘命」等生命相關的統計表;經驗生命表今年7月開始實施第5回,平均每10年更新一 次,每一次更新會影響壽險、醫療險的費率;年金生命表則用來計算年金險的費率,每一回更新會影響即期年金、利變年金等險種。

3大保險專家

教你聰明買保單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 彭金隆

只保無法負擔的風險

保險的意義在於發生意外時,能降低經濟上的衝擊,只要投保自己沒辦法負擔的風險就好。以車子來說,當車齡已經到第三年,我就不會再去投保昂貴的車體險,但 我會加高第三人責任險的保障,額度到上千萬元,避免撞到人付不出高額賠償金。

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 邱正弘

用「對、夠、好」

三原則判斷

第一先判斷方向對不對,你希望買的保單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保障;第二考慮這份保障是不是足夠?最後再想這份保單是不是夠好,有沒有其他更好的。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 賴清祺

真的有需要再買

不管保費漲價還是降價,只要把握一個原則:有需要才買。就算漲價,如果有需要也要買,買了一堆沒用放在家裡就是浪費。保險會和你人生財務牽扯10年、20 年以上,絕對是有需要才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9

認定標準嚴 連「桃姐」也無法申請理賠 長期看護險保費高聰明規畫替代方案


2012-4-16  TWM




在少子化加上平均餘命增長的趨勢 下,老年長期照護的確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然而,目前各家長期看護險的認定標準仍複雜不一,保費也不便宜,加入搶買潮前,不妨先冷靜下來,其實,你可以有其 他的替代方案!

撰文‧何珮郁

今年七月,保險市場即將有一輪新的漲價潮,許多民眾紛紛開始接到保險業務員的電話:「保單即將停售,未來新的保單只會越來越貴,趁現在趕快買比較划算!」 可預見的,接下來勢必又會帶起一波「搶買」效應。

在眾多將調漲的險種中,又以「長期看護保險」最受到關注。搭上政府宣布規畫推動《長期照護保險法》議題,以及人口結構老化的潮流,長期看護保險(以下簡稱 「長看險」)近兩年的銷售有大幅增長的趨勢。根據壽險公會統計顯示,二○一一年長看險的新契約件數和初年度保費,分別較一○年成長六七%、一一三%。

銷售雖有大幅成長,但若以一一年統計初年度總保費的占比來看,長看險占壽險業傳統壽險的比率只有○.四八%,占健康險的比率也僅有九.三%,可看出一般民 眾實際承保的接受度仍不高,顯得「叫好不叫座」。

保費昂貴

一百萬保障要年繳三萬 重要卻買不下手「理由很簡單,因為保費真的很昂貴。」錠嵂保經執行處經理江凱偉分析,以三十歲的年齡來計算,非帳戶型(不限給付總額,終身領取)的終身長 看險,每百萬元的保額,平均一年就要繳三至四萬元的保費,即使是帳戶型(領到保單帳戶額度歸零為止)的長看險,保費也要二至三萬元,保費偏高,也是讓大多 數人會覺得「這個保障很重要」,但還不到真正下決定去購買的主要因素之一。

若仔細拆解長看險的保障內容,你會發現,不只保費昂貴,在「長期看護狀態認定標準」,以及「理賠給付方式」兩個攸關保戶權益的層面上,都有其值得探討之 處。

首先,以認定標準來看,長看險的功能主要在照顧失去自主生活能力的人,而各家保險公司在認定「長期看護狀態」的標準就各有不同。在失能定義上,多數保險公 司會以六項標準來評估,分別為:無法自行進食、穿脫衣服、走動、自行起床、沐浴及如廁,有些保單規定,在六項中必須至少符合三項,才符合理賠標準;或是時 常處於臥床狀態中,且六項中至少符合兩項才達到理賠標準。

至於要如何判斷是否符合這六項標準,台灣人壽理賠部經理林士聘表示,保險公司審核理賠時,除了各大醫院專科醫師開立的診斷書、病歷資料外,檢測生理障礙通 常會以申請外籍看護標準用的巴氏量表、柯氏量表等專業量表,來逐一評估六大項,若為失智症,則以失智量表中度就可認定為需要他人看護狀態。

認定複雜

即使身體不適 但能自理起居則不給付以巴氏量表來看,有些保險公司在認定「保戶能否自行進食」時,會認定五分就符合,有些則是零分才符合(分數愈低,情況愈嚴重),言及 於此,我們不難發現,不僅各家保險公司在理賠的認定上,存在著相當大的不同,要符合長期看護的給付標準的難度也頗高。

就以最近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桃姐》劇中狀況來舉例,桃姐在第一次中風後,日常起居、行動都明顯不便,需他人看護,除了劉德華飾演的Roger,桃姐並 沒有其他親人可就近照料,Roger才只好將她送到安養機構。

很顯然的,桃姐的身體狀況是需有人看護照顧的,但以她的實際狀況來分析,進食、起身、沐浴、如廁等,她都能自行完成,因此,即使桃姐的處境堪憐,但若她有 投保長看險,並想申請長看險理賠給付,恐將失敗。

除了認定複雜困難,在理賠給付方式上也有其難度。長看險的給付一般分為兩部分,一種為「一次金」,另一種為「分次金」。一次金又稱為療養金,在保戶被認定 為長期看護狀態後,會先給付一筆金額,作為初期緊急支付醫療或購買輪椅等器材之用,但只限一次;而分次金則有分成每月、半年、年度給付等不同方式。

然而,在給付前,保險公司都訂有「免責期間」,一般為九十天,也就是說,撐過了這段三個月的「觀察期」仍維持在需長期看護狀態,才能拿到給付。此外,患者 還須每半年或每年回到醫院診斷,若仍符合長期看護標準,才能繼續請領給付。「長期下來,不管對患者或家人來說,都是辛苦的考驗!」江凱偉認為。

保險暢銷書作家劉鳳和認為,「對大多數人而言,買保險最重要的考量仍是『保費』。」若長看險一個月理賠二萬元,十年頂多二四○萬元,但是年繳保費就要四到 五萬元,對一般家庭來說負擔太大。他建議,殘廢扶助保險金其實就可以用較便宜的保費達到類似的保障!

今年三十二歲的楊孝宇(化名),因為外婆罹患失智症,狀況時好時壞,無法符合申請外籍看護標準,只好雇用本籍看護,每月費用約七萬元。

替代方案

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有殘扶金條款「因為看到外婆這樣的狀況,才想到萬一我發生意外,不但沒收入,一千多萬元的房貸和看護費用還會造成家人嚴重負擔。」一 度,他的壽險業務員建議他投保長看險,但即使楊孝宇的職業是醫生,收入不低,仍不敢確定自己能長期負擔高額的保費。

所幸,在詢問專家友人之後,他找到了適當的替代方案。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原先已有八百萬元壽險保障的楊孝宇,改以十年期的定期壽險三百萬元,並含有殘廢 扶助金的保障,來補足風險和資金缺口,年繳保費約一萬元。

江凱偉分析,一般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中,有些會包含殘廢扶助保險金的條款,若因疾病或意外發生一至三級或一至六級殘廢,保險公司將會依照殘廢等級表給付保 險金額,或依約定比率每年給付殘廢生活扶助金,其平均保費也較長看險便宜。

雖然殘廢扶助和長看險定義領域不同,但對多數人「可能面對的風險」而言,殘廢等級表的涵蓋範圍仍較長看險廣泛,定義也較明確。

若仔細比較長看險和殘廢扶助金的保障範圍,仍互有補足之處,林士聘建議,兩種險種仍可作為互補,「但無論如何,看待長看險,都應該把它當作人生保險配置的 『最後一個環節』,要在財務無虞的前提下,才該思考是否透過長看險,將個人的長壽風險再進一步降低。」預算不足?

用殘扶金替代長看險

──殘扶金與長看險比較

長看險 殘廢扶助金

認定標準 失能定義:

1.無法自行起床

2.無法自行走動

3.無法自行進食

4.無法自行穿脫衣服

5.無法自行沐浴

6.無法自行如廁

(目前多數保險公司認定方式採上述六項符合三項者。檢測生理障礙通常參考巴氏量表、柯氏量表等) 依殘廢等級表認定殘廢等級,殘廢等級共11級75項,舉例來說,雙目均失明者屬一級殘(全殘),兩上肢肩、肘及腕關節均永久喪失機能者屬二級殘,雙手10 指均缺失者則屬三級殘。有些保單只保障一至三級殘,有些保單只保障一至六級殘,各有不同。

認知損害:

經診斷為「器質性癡呆」或認知障礙(例如:失智症)。

在意識清醒時,有時間/場所/人物分辨障礙兩項以上,需他人看護者。檢測認知障礙通常依據失智量表、MMSE量表等。

給付內容 保險金給付分為兩部分:1.長期看護保險金:依保單約定方式每月/半年/每年給付保額比率或倍數。(帳戶型設有給付上限)2.長期看護療養金:依約定保額 比率,領取以一次為限。 依保單約定內容,一次給付全殘保險金,或每年依約定比率給付殘廢生活扶助保險金。

免責期間 有(一般為90天) 原則上殘廢扶助金無免責期間,但依各家保險公司規定不同,給付時間通常是自被保險人殘廢診斷確定日後之每一保單週年日,於被保險人仍生存時,依約定給付殘 廢扶助保險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40

獲利佳、新契約保費收入躍居前三名 杜英宗一年成功改造南山人壽的祕密

2012-8-20  TWM



杜英宗一年成功改造南山人壽的祕密潤成控股入主南山人壽一周年後,繳出漂亮成績單,不僅成功標下北市世貿二館地上權,今年前七月還躍居壽險業獲利王。讓南山一躍而上的靈魂人物杜英宗,過去一年是如何讓南山谷底翻升?

撰文‧許瀞文

去年八月,潤成控股正式入主,新南山人壽團隊首度亮相,副董事長杜英宗對外宣示,要重新擦亮南山人壽的招牌,三年內要和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並駕齊驅,五年內要成為壽險市場市占第一名;如今才一年的時間,杜英宗的承諾已經慢慢實現中。

日前,南山人壽公告前七個月稅後獲利七十三億元,遠高於國泰人壽的十三.二億元、富邦人壽的六十二.二億元。

根據壽險公會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各大壽險公司在新契約保費收入︵FYP︶排行榜,前三名為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其中南山較去年同期成長四九 三%,和去年八月潤成入主時還在市場第十一名相比,許多資深壽險人士驚呼:「南山回來了!」種種數字都說明,南山真的回來了!曾在金融海嘯大幅虧損四六○ 億元、二○一○年也虧損一二七億元的南山,似乎已經打底完成,預備迎接美好未來。

一度因股權交易不順遂、員工上街頭抗議而元氣大傷的南山人壽,為何能在潤成入主一年後繳出好成績?背後的靈魂人物,正是南山人壽副董事長、也是被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稱為「杜老師」的杜英宗。

策略調整 拉高銀保比重這位頭髮花白、已屆退休之齡的投資銀行教父,外資同業都敬他一聲「杜老」。在投行界打滾超過三十年的杜英宗,去年轉戰南山人壽時,還在外資圈 引起不小震撼,大家都在談論:「保險和投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杜老』能習慣嗎?」但身段柔軟的杜英宗,儘管在外資圈中評價不一,到了南山人壽後,確 實幫南山重返榮耀,他是如何做到?

「他每天早上都是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的人。」一位南山人壽內部主管表示。自從接手南山後,這一年來杜英宗維持每天早上七點前進公司的紀律,下班時間可能會是晚上的十一、二點,幾乎每天晚上都和不同的銀行財管主管餐敘,讓南山在短時間內,順利打進銀保市場。

一位南山主管表示,在南山還是外商時,其實不重視銀保通路,但潤成新團隊入主後,南山調整成銀保及業務員雙軌並進,由過去和金融圈有好交情的杜英宗出面,一一拜會銀行高層;據了解,近一年來,所有大型民營銀行的高層都曾見過杜英宗。

而南山也端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躉繳商品在銀保通路銷售,「他們總是能比其他壽險公司給的預定利率高○.二%,客戶自然會選擇南山。」一位財管銀行主管表示。

商品利率高、加上杜英宗的人脈加持,因此南山今年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九六一億元中,接近一半以上都來自於銀行通路。但也因如此,讓部分老南山的業務員略有微詞,因為銀行賣的多是「類定存式」躉繳商品,可能衝擊未來公司的獲利能力。

據了解,杜英宗私下和同仁曾正面回答這個疑慮,他當然很清楚保險的本意是保障,但類定存商品是目前低利市場的潮流,如果南山不順著這潮流走,很難在保險市 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未來更沒有影響力。」勤訪營業處、聽基層的聲音一面帶領公司衝業績,但杜英宗也沒忘記安撫人心。尤其兩年前,南山業務員上街頭抗議的 畫面,還停留在許多人的心中,更是潤成團隊上任後必須盡快面對的問題。因此杜英宗一上任,就積極著手改善和業務員間的關係,穩定軍心。

「副董來之前,都會請身邊的特助先和我們約時間,剛上任時,他一個月曾經來三次,聽聽大家的意見和想法,讓大家有熟識的機會。」一位在台北通訊處的處經理提到。

或者,區域相近的通訊處處經理開會時,杜英宗也抽時間到場參加,盡量能在短時間內認識通訊處的負責人,了解第一線業務員的聲音。

過去,總和大老闆交陪的杜英宗,現在要放下身段和最基層的員工搏感情,「有些通訊處的設備沒那麼好,他也不計較,和業務員一起坐在板凳上。」、「他也和大家一起吃飯、喝酒,甚至會捲起衣袖說:『你答應我喝完這杯要帶進多少業績。』」一位中部通訊處經理表示。

過去因為南山人壽隸屬於美國AIG集團,基層的聲音往往要繞道國外才能傳遞,時間耗費較久;但新團隊入主後,馬上不一樣,很多意見一表達,總公司立即就有反應。

例如南山人壽一直有「陽光日」的制度,是指周三的下午,內勤人員可以不用接聽業務人員的電話,目的在讓負責核保、理賠的人員能專心處理行政事務,但卻造成 業務人員些許不便。在走訪通訊處時,據說杜英宗一聽業務人員反映「陽光日」制度,認為不合理,就立即取消,讓南山的服務可以零時差。

賣出早期高利率公債

除了調整軟、硬體質,還得兼顧獲利才行,但保險是百年事業,獲利要能短期內改善,談何容易,但杜英宗還是努力完成。

「在○一年左右,國內發行的政府公債,有五成都是南山人壽購買的,帳上持有的債券部位是所有壽險公司最多的,利率至少五%以上,許多甚至八%、一○%。」一位南山人壽前高階主管表示。這些債券大多還留在帳上未賣出,如今,也成了南山獲利的最大寶庫。

過去,南山屬於外商公司,礙於國內法令限制,南山無法大量買入房產,只好去買國內政府公債,「那時本土大型壽險公司都去買房產,等看到南山獲利好才驚覺, 原來長期而言,買債券獲利不輸房地產,甚至更為穩定;但回頭跟著南山一起買時,市場利率已經往下走,獲利沒那麼好了。」根據保發中心的會員資料顯示,○六 年時,南山的可運用資金為一.一兆元,其中持有國內政府公債就高達五四七一億元,占了四七%;若保守以平均利率五%計算,不用做事,每年就可以坐收債券二 七三億元的配息,已然讓南山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法令的限制讓如今各家帳上「寶庫」各有不同。國壽等大型公司坐收房地產的增值效益,但在金融資產的「未實現利益」上,南山就遙遙領先。截至去年底止,國壽帳上的未實現獲利為一○六億元、富邦有三○八億元,而南山帳上則有高達七○三億元,居同業之冠。

金融商品未實現利益居冠

南山計畫三年後上市,按︽證交法︾規定,必須要連續三年獲利,對南山人壽來說,無論景氣榮枯,只要擁有這座寶庫,就等於吃了獲利的定心丸。

而南山近一年的獲利,壽險界人士推估,得自這座寶庫的「庇蔭」比重當然也很高。

南山人壽財務長許妙靜表示:「有別於外商時期,債券投資都是長期持有,潤成接手後,會依市場狀況調整投資配置,在資產管理上更靈活,在調整過程中,賣出一 些早期建立的債券部位,也有買入新的金融資產,以建立未來獲利來源。」許妙靜指出,去年出售金融資產獲利約占總投資獲利的二二.七%。

這數字是多或少?壽險同業表示很難評估,一般壽險公司財務健全度看的是帳上未實現損益,「那才是決勝負的關鍵。」不過,瑕不掩瑜,歷經波折後,南山人壽確 實逐漸聚集人氣,走出陰霾,過去曾經引領業內風騷的業務員大軍,也逐漸回籠,目前已有三萬多人,幾乎完全回到出售之前的水準。在杜英宗的帶領下,入主之初 的支票正在一步步兌現,南山是否真能重返榮耀?令人期待。

杜英宗

出生:1947年

現職:南山人壽副董事長

經歷:花旗環球台灣區董事長、美國高盛公司紐約總部副總裁學歷:哈佛大學企管研究所、

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

南山帳上未實現獲利703億元居同業之冠對未來上市之路助益大 單位:億元2009年稅後損益 2010年

稅後損益 2011年

稅後損益 2012年前7月稅後損益 2011年底帳上未實現獲利 2011年底國內債券投資金額國泰人壽 26 -65 4.5 13.2 106 1921 富邦人壽 108 66 101 62.2 308 4015 南山人壽 105 -127* 35 73 703 6271 註:*計算年度從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13個月。

資料來源:金管會及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96

保費高、保障功能少,卻是主流商品 三款怪保單 購買前該停看聽

2012-11-12  TWM
 
 

 

保險的功能在於保障,在於承擔自己無法負荷的風險,但有些類定存保單,強調兼顧儲蓄及保障功能,保費高、保障低,幾乎成了台灣保險市場的主流,但一般小資族群,真的適合買這種保單嗎?又有哪些迷思,是你在購買前必須要認清的呢?

撰文‧許瀞文

有一張保單,萬一你在保障期間內身故了,保險公司就把你這幾年繳的保費加計一點利息退還給你,當作保險理賠金留給你的家人,這樣的保單、你會買嗎?

「王小姐,這裡有張保單,一百萬一筆繳清、六年到期後,能領到一一○萬元的滿期金,還有增值回饋金的補貼,平均每年的投報率有機會到二%以上,保本保息,萬一保障期內身故,也有一一○萬元的理賠金,要不要考慮一下?」面對銀行理專誠懇的眼神,王小姐心裡湧起數個疑惑,「奇怪,怎麼有這種保單?」「萬一我走了,我繳出去的錢等於再還給我,為何還要買保險?」「多的十萬元是做喪葬費?還是利息呢?」「保本保息,投報率還比定存好,真的嗎?」許多被推銷過的人,相信心中都有共同的疑惑,而這類保單在台灣非常普遍,通常被稱為「類定存」或「儲蓄型」保單,最常在銀行銷售,共同的特色是:保費高、幾乎沒保障功能,卻是台灣保險市場的主流商品。

近兩年來,全壽險市場新契約保費(FYP)有六成來自銀行通路,賣的多是這種類定存保單。就算今年七月後,壽險公司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類定存保單保費調漲,才讓買氣稍稍降溫。依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九月銀行通路新契約保費占市場四八%,雖然創下三年多來的單月新低,但仍接近市場一半。

且王小姐被推銷的短年期、躉繳型商品只是類定存保單的其中一項,「增額終身壽險、分年繳的利率變動商品都是。」迷思一:保本保息?

但是,真的有像理專說的這麼好嗎?

既然是保險,理所當然一定是保本,不過,它所強調的是保障期滿後保本,如果在保障期間內解約,不見得保本。以增額終身壽險為例,如果在繳費第一年就解約,最高會被扣四成,也就是說繳一百萬元,解約後只拿得回約六十萬元。

解約所能拿回的數字,其實在商品宣傳單上都有介紹,只是消費者在購買前,從沒仔細拿起計算機敲一敲,銷售人員也不見得說得清楚、講得明白。

迷思二:投報率比定存好?

另一個最常被拿來推銷的話術,就是投報率比定存還要好,但真是如此?

以六年或七年到期的躉繳利率變動型養老險來說,不僅有到期滿期金,還有額外的增值回饋分享金,但這必須依照保單上的宣告利率計算,宣告利率高低則和市場連動,萬一利率走低,保戶不見得能拿到分享金。

宏觀財務顧問公司顧問李鳳蘭強調,宣告利率、預定利率都是保單上常見的專有名詞,一般人難以理解,但只要記得一件事:「這兩個利率都不是保險公司要給你的實質投報率。」宣告利率的高低絕對是保戶能否拿到分享金的關鍵,「利率低時分得少,當然也有可能拿不到。」磊山保經業務副總李淑意分析。

以現正銷售的躉繳型利變養老險為例,十月宣告利率多是二.七%,若六年的平均宣告利率都維持在這水準之上,平均每年投報率有一.九六%;如果宣告利率降至二.五五%,平均每年投報率只有一.七%。

多家增額終身壽險的宣傳單上都寫著保額年年增加,力抗通膨,不過宏觀財務顧問公司總經理邱正弘卻說,這是大錯特錯的說法,「抗通膨要靠個人財富增加,保額是身故後才能領,能抗什麼通膨呢?」迷思三:保單抗通膨?

且增額終身壽險也是屬於儲蓄、保險兼具的保單,儲蓄性質高過保險保障,一般人需要的保障是隨著家庭責任增加,保額要隨之提高,但增額終身壽險卻是反其道而行。

如果你在三十歲時買了一張一百萬元的增額終身壽險,保額每年一○%遞增,等到五十歲,保額會是六百萬元,但此時你的小孩已長大,房貸也所剩不多,需要這麼高的保障做什麼呢?

到底誰該購買類定存保單?南山人壽產品暨行銷資深副總經理王瑜華說,只要賣給適當的人,就能發揮最大的效果,以類定存保單來說,就很適合高資產族群從事資產配置。

例如,一個身上有六千萬元現金、所得稅率在四○%的富人,以一年定存利率一.三八%計算,每年利息就有八十二萬八千元,扣除二十七萬元免稅額後,還有五十五萬八千元需要被課四成的稅。

但若是購買一千萬元保額的躉繳型保單,把現金部位降低,剩下五千萬元的現金做定存,就能少繳五.五萬元的稅金。

李淑意也提到,剛拿到退休金,害怕錢會因為自己不當投資,或者被親友借光的族群,也適合購買類定存保單,「至少錢被留在保險公司,期滿後還是回到自己口袋。」王瑜華強調,做任何決定前,要先想想這十二個字:「保障為先、理財有方、積極布局。」下次、出手購買類定存保單前,不妨多想想這筆錢未來六年是否都不會用到?萬一你身故後,能為家人留下什麼?再決定是否要花大錢買類定存保單。

透視三類怪保單

名稱 特色 優點 缺點

增額還本型終身壽險 保額隨著年齡增加變高。累積保費約等於保額,要等到滿期後,保單價值金才會快速增加。 適合資產移轉,或自己養老時能將保單慢慢解約,領出的金額能當養老金。 保費偏高,保額隨著年齡增加,與一般定期壽險反其道而行。

躉繳型利率變動養老保險 一次繳清保費,強調保本,若投保期間內身故,賠付金額略等於所繳保費。 到期後完全保本,適合完全不能承擔投資風險的族群。 保費偏高;幾乎沒有保障功能;一次繳清,不利資金運用。

分年繳養老險 保費分年繳清,到期後領回自己的保額,約略等於自己歷年所繳的保費。 到期後完全保本;適合完全不能承擔投資風險的族群;分年繳清有利於資金運用。 保費偏高,幾乎沒有保障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30

車險改革二十年 保費還是這麽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417

2013年的中國汽車銷量超過2000萬輛,保費超過4000億元。 (CFP/圖)

收權、放權,二十年來,中國車險一直搖擺於價格管制和市場化之間。在幾乎沒有競爭的車險市場,三家大公司坐地收金,小公司普遍虧損。新一輪車險改革再度釋放出了市場化的信號,“如果你的風險記錄良好,保費會明顯下調”。

“我都好幾年沒發生事故了,怎麽保費還這麽貴?為什麽不能便宜一半或者打三折呢?”2014年8月,車險無憂網站CEO帥勇說,這是他創辦網站兩年以來被客戶問得最多的問題。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2013年的汽車銷量就超過兩千萬輛。但奇怪的是,商業車險卻長期處於非市場化的狀態,定價權牢牢掌握在保監會手里。在這個無法競爭的市場上,大公司(如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盈利無虞,而大批小公司則掙紮在虧損線上。

不過,業界呼籲多年的商業車險改革最近有望重新啟動。7月底,中國保監會向各保險公司下發了《關於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緊接著,8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草擬了《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示範條款》,在內部征求意見。

8月13日,時隔八年,國務院推出了保險業發展的新“國十條”(《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了“市場主導,政策引導”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過去20年來,商業車險的費率經歷了收緊、放松、再收緊的改革歷程。此次強調“市場主導”的新一輪改革,是否真能讓保險公司展開競爭,把定價權還給市場?

核心是費率改革

新一輪車險市場化改革其實發端於2012年。

“當時保監會的通知很快就掛出來了,但是後來發現這個事兒越商量、越研究,越是不敢放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系教授庹國柱還記得當時的一個規定,達到四條要求(資本、償付能力、車輛承保數額、經營時間)以上的公司可以自主定價,“結果大家算了一下,全國就那麽兩三家可以達到標準”。

又耗了兩年時間,2014年6月27日,在長沙召開的中國車險承保人聯席會議上,中國保監會再度宣布了車險費率自由化的改革方案。一位參會者在會後記錄,“這是一次勢必將記入史冊的會議,很可能將徹底改變未來3-5年中國財產險的市場格局。”

征求意見稿目前只在保險業內流傳,尚未對社會公眾公開。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位保險業內人士均表示,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於條款和費率兩個部分。

條款以通俗化、標準化為方向。就內容來說,附加條款大量減少,由過去的38個減少為11個;第三者責任險中“誤撞自家人,不予賠償”的免責條款被刪除;車險生效時間由“次日零時”變為“即時”。

“如果說條款改革是豎立拳擊臺邊上的柵欄、搭好比賽的同一平臺,那麽費率改革則是放開了拳擊手的手腳,允許保險公司在改革的櫃架內逐步實現自由競爭。這次改革幅度最大的就是費率改革,這也是我們最能體會監管思路和決心的地方。”一位與會人士說。

費率改革的變化體現在保費計算公式的三個基本變量上:基準純風險保費,附加費用率,費率調整系數。

在以往的計算中,純風險保費和附加費用並未截然分開。保險的產品定價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損失的概率,比如這個車未來一年內發生碰撞的概率有多大,業內叫它純保費;還有一部分是附加保費,就是管理成本,比如廣告營銷,給4S店等中介機構的費用。

在基準純風險保費之外,附加費用率是保險公司可以自主控制的部分。它主要指經營成本,尤其是渠道的變化,電話銷售、網絡銷售、4S店等中介機構銷售,成本各自不同。

費率調整系數也發生了變化:過去的費率系數有14個,而根據最新的信息,改革之後只有4個:NCD模型、交通違法系數、渠道系數和自主定價系數。後兩個系數是保險公司自己做主,是可以充分競爭的部分。

車險無憂網CEO帥勇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改革後,保險公司大約60%的保費都是要基於風險定價,對消費者來說,保費會有明顯的變化。如果你的風險記錄良好,保費會明顯下調。

改革的另一個方面是加強保險業與汽車4S店博弈的能力。一位上述聯席會的與會人士寫到,“保監會勾勒的方向是車型定價,雖然實現起來非常艱難,但是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奇葩的‘汽車零整比’問題,讓保險公司的人在汽修行業人的面前多一點反制的手段,多一些尊嚴,保護整個行業的利潤。”

“零整比”是指汽車所有零配件價格之和與其售價之比。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汽車維修協會4月發布的“零整比”報告顯示,每輛車的全部配件費用都至少能夠再買兩輛新車。系數最高的是北京奔馳C級某車型,高達1273%,也就是說更換這款車的全部零配件費用可以買12輛新車。

據帥勇透露,中國保監會下屬的中國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已於2014年1月成立,其目的就是要調查整個行業數據,幫各家保險公司整合零整比數據。零整比經過測算以後,保險公司會有一個基於各個車型零部件價格的指導保費、基礎保費。在保險事故的維修成本中,汽車零配件占比約為70%。

對於此次的征集意見稿,一位保險學教授對南方周末記者稱,“以行業示範條款為主導,創新性條款為補充,費率和條款的改革基本上都是這個原則。沒有完全放開,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穩妥的做法,漸進式的。不像我們2003年的市場化改革,步子邁得快了一點,狠了一點。”

放開競爭,但不能倒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8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列出:今年前5月,車險占整個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比重達到72.60%。截至2013年底,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為1.37億輛,全行業共承保汽車1.2億輛,汽車投保率從2007年的64.40%提高到87.34%。

也就是說,在汽車年產銷量世界第一的中國市場上,有近90%的汽車都購買了車險,車險已經與停車費、加油費一同計入了購車者的剛性支出。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3年汽車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43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7.8%。

在汽車保險中,分為交強險(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和商業車險。交強險須強制繳納,商業車險則是自願購買,後者是前者的補充。例如,交強險可覆蓋的保險金額約為12.2萬元,然而發生交通事故甚至威脅生命安全時,這些金額可能遠遠不夠,那就需要通過商業車險來彌補損失。

“交強險就像防護堤,在最前面擋著,把最初的責任承擔了,如果‘洪水’超過了這個‘壩’,再到商業車險,特別是第三者責任保險里面來。”庹國柱介紹。

在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的文章中,梳理了我國車險改革“從收緊到放開又收緊的螺旋式發展過程”。

1995至2002年間,車險費率條款由監管部門統一制定。保險公司在虧損時可以要求監管部門提高費率,因此“旱澇保收”,彼此之間缺乏競爭意識,管理粗放,產品單一。

2001年,隨著中國加入WTO的步伐,市場化的呼聲也進入了車險領域。同年,車險費率的自由化在廣東省率先試點,深圳更是成了全國車險改革的試驗田。

兩年後,費率市場化推廣至全國。“一下子就放開了,各個公司你就自己幹吧,願意定多高價格,只要你能承受得了就去幹。”今年70歲的庹國柱說。

價格放開後,市場活力被激發,各公司積極推出風險細分的新產品,市場上的險種由原來的兩個基本險和九個附加險激增到數十個險種。與此同時,價格戰也悄然打響。華泰保險公司率先降價,整體平均價格下降30%以上,其中黨政機關公務車費率甚至下降55%。之後,各個公司開始降低費率,爭搶業務,平均降價幅度在30%以上。

庹國柱說,“有的公司一下就把費率降到了原來的一半,有的按兵不動。結果當年的經營水平和效果急劇下降,甚至虧損。一年之後,就有公司開始提高保險費,我印象很深的是,有的公司一年就漲了四次價。”

價格戰直接導致的結果是保險公司追求保費,缺乏風險評估和準備,出現財務問題。他還記得,“後來保監會就介入了,說不讓這麽幹,大概是2005年。”

200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家保險公司中華聯合財險因連續三年巨額虧損,被保監會正式接管。在中華聯合當年的網站上顯示,該公司2006年的全國保費收入為150.6億元,相當於2002年6.28億元的20多倍。在他們“強攻”的保費中,車險正是大頭。2006年、2007年,車險保費收入占其整個保費收入的八九成。

就那輪市場化失敗的原因,在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中,得到的普遍答案是:市場環境還沒有準備好。在費率完全放開後,車險市場缺乏細分市場的數據準備,保險公司的成本沒有分類,盲目下調費率,甚至不顧及自身的償付能力。

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有人進場,就有人退場。不過,如果保險公司破產而引發社會事件,卻是監管者不願看到的。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再把定價權管起來。

收回定價權之後

2006年,市場化費率被叫停。監管機構再次推出行業內統一標準: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制定商業車險A、B、C條款費率,供各保險公司選擇使用。這三類條款分別以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太平洋財險為主導。

這三類標準,實際上差別並不大。南方周末記者以新車車主身份逐一詢問了人保、平安、大地保險三家公司客服,以15萬左右的車型為例,商業保險的保費幾無差別,均在4000元左右。據客服人員介紹,三類標準的主要差異在於“前後大燈,倒車鏡和天窗”的理賠條款不同。

庹國柱介紹,當時三類條款的產生也是平衡考量的結果:“保監會制定標準,開始就找了中國人保一家,後來別人說不行,只找一家公司不公平,就把平安和太平洋也拉進來了,就等於制定了略有差異的三款產品。”

然而,在費率統一後,2003年前出現過的問題再度發生,保險公司主動提升管理水平的內在動力不足,車險費率條款的主動調整機制缺失。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文章中說,“由於經營者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明確、法律責任不明晰,一旦消費者提出意見,保險公司就以條款費率制定與己無關為由故意推諉。以至於一些社會公眾誤以為監管部門是保險公司的保護傘或者是代言人。”

消費者對於統一定價也有怨言。2008年,中國反壟斷法出臺後,最早的案件之一就發生在車險行業。一位重慶市民因私家車享受的車險折扣與其他地區不同,狀告重慶市保險行業協會。而後該協會修改了條例措辭,這位市民在開庭前一天撤訴。

目前的車險市場,大小險企的盈利差異很大。在此前公布2013年度車險承保利潤的49家保險公司中,除人保、平安、太平洋三家上市險企實現承保獲利外,其余46家公司全線虧損。

在車險無憂網站6月底做的一次覆蓋32萬人次的調查中顯示,79%的人選擇了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和太平洋財產保險三家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66

電動汽車保費,應該更高還是更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001

難如人意的保險成了電動汽車推廣的新障礙。 (何籽/圖)

金融支持對電動汽車的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美國市場對電動汽車保險費的高低一直存在爭議,相當部分的人認為電動汽車的保費應比燃油汽車更低。目前中國並沒有出臺針對電動汽車的專門險種,而在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之前,業界認為保費會更高。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在2014年終於有了起色,銷量從2012年的1.2萬輛增至近6萬輛。盡管人們對電池安全等技術問題的討論仍在持續,但補貼的強刺激終於讓更多國人在2014年開始試著放下一點對這一新事物的懷疑。

隨著購買者數量的暴增,例如,比亞迪純電動汽車“秦”的銷量已經過萬輛,電動汽車的又一個新問題暴露出來——難如人意的保險成了購車新門檻,而這可能又是中國市場“特有的”。

相對於同檔次的燃油汽車,目前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保險費更高。

從全國來看,各地8萬元左右不等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是否被計算在車價內,導致了最終保費的差距。以北汽E150EV純電動汽車為例,原價23.08萬元,減去政府和企業補貼後的價格為9.68萬元,每年保費6000元左右,與同品牌同級別的燃油汽車比,保費貴出1000多元。

由於車險保費價格主要由車價決定,那麽,保費應該以補貼前更高的車價算,還是補貼後更低的車價算?目前為止,盡管已有不少車主表示抗議,絕大部分電動汽車仍按補貼前的原價投保,而計算方式則缺乏相關標準。

汽車廠商和保險公司的理由是,電動汽車的造價比燃油汽車更高,電動汽車的故障率更高,維修成本更高。因此,在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之前,業界認為,保費“無疑”會更高。

那麽問題來了,電動汽車的保費在國外也是如此嗎?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美國市場對電動汽車保險費的高低一直存在爭議,相當部分的人認為電動汽車的保費應該比燃油汽車不是更高,而是更低。

包括一些保險公司在內的人認為,電動汽車比燃油車面臨的風險更低。因為市場上並沒有多少電動汽車是“運動型”,絕大多數的電動汽車由於速度限制並不可能在高速公路上開得過快。“今日美國”的一篇文章甚至稱,電動汽車的車主並不是“喜歡打架鬧事和車禍率最高的二十多歲的年輕男性”,實際上,電動汽車車主是“非常小心翼翼的一小撮人”。

相對於其他的車主來說,電動汽車的駕駛員們似乎顯得不慌不忙一些。市場上純電動汽車的平均續航里程約為100公里,大多數購車者將其作為通勤之用的第二輛車,實際駕駛里程更短,這進一步降低了駕駛風險——電動汽車很難因長時間的“疲勞駕駛”而出事。

此前,美國多家保險公司宣布將對電動汽車的保險費用降低5%-10%,盡管一些保險公司稱此舉是為了支持環保,但業內評論則認為如果此舉不具有經濟性,保險公司絕不會主動讓利。

認為保費應該更高的專家則提出,研究顯示,體積越小的汽車越容易被盜,體積越小的汽車在車禍時越容易整體報廢,這都會提高保險公司的成本。

對保險公司來說,難點在於缺乏足夠的數據來評估保費。此前,總部位於舊金山的美國保險公司Coverhound Insurance宣布,通過其對公司2萬份保險的調查顯示,電動汽車車主一年的保險費用實際比燃油汽車更低,平均一年低200美元。

在中國,保險行業對電動汽車這個新興市場還處於摸索階段,目前並沒有針對電動汽車的專門險種出臺,這成為電動車主們急切希望改變的現狀。

金融支持對電動汽車的發展至關重要。美國汽車金融服務業從20世紀初開始起步,目前已經涉及購車貸款、保險、上牌照等一條龍的金融服務,大大促進了汽車的普及;同時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保險費率的核算因素還包括車型、品牌、購車用途、購車者年齡、駕駛經歷甚至當地犯罪率等因素,我國目前的商業車險改革尚在進行中。

2014年下半年,保監會下發了《關於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示範條款》征求意見稿,旨在進一步推動商業車險費率改革,改變保費與風險狀況不相匹配的現狀,低風險用戶的保費有望下降。電動汽車的保費能否更加公平合理,答案仍舊待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35

中國人壽:保費增長迅速,新業務價值增長將超預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03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29 14:27 編輯

中國人壽 (2628.HK):保費增長迅速,新業務價值增長將超預期
作者:李文兵



凈利潤同比增長69.8%,符合預期.中國人壽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22.7 億元,占到我們全年預測凈利潤的26%,同比增長69.8%,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公司一季度末歸屬母公司的權益為3020 億元,環比增長6.2%,也在我們的預期之中。

保費收入增長迅猛,新業務價值將超預期.一季度公司已賺保費1503 億元,同比增長16.6%,為近年來最好水準,主要是新業務增長迅速所致;雖然公司未公布分管道的新單的資料,但是根據我們調研初步了解到,一季度公司個險新單同比增長80%,銀保管道總新單同比增長20%(其中期繳新單同比增長65%);雖然我們尚不清楚其產品結構的變化,因而無法判斷其新業務價值的增長,但是我們預計中國人壽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將大幅超過市場平均10%-15%的預測;由於個險管道貢獻公司新業務價值的90%以上,如果我們假定個險管道按照FYP 方法計算的新業務邊際只有去年的75%,那麽一季度僅僅個險管道就將貢獻新業務價值增長將達到31.5%。通常一季度一般貢獻全年新業務價值的4 成,那麽僅僅一季度個險管道就貢獻了全年新業務價值12.6 個百分點的增長;因此我們判斷公司今年的新業務價值增長肯定將大幅超市場預期。


退保依然為短期隱憂,長期無懼.公司一季度退保繼續大幅增長,總退保金額達到586 億元,同比增長193%,主要受資本市場和理財產品的影響,銀保管道退保增加所致;總退保率3.38%;我們認為短期內銀保管道退保會增加公司的現金流和投資壓力,但是銀保管道對新業務價值影響小,對公司內含價值負面影響極為有限;長期來看,退保加劇將使得公司更加堅決的向價值轉型。


投資收益大幅增長,浮盈儲備充足. 公司一季度凈投資收益率和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4.65%和7.67%;我們估算公司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8.75%;公司一季度資本公積下的浮盈儲備較年初增加57 億元達到287 億元,占到其當期投資資產余額的1.35%。


上調目標價至48.44 港元;我們將公司2015F 新業務價值上調9.7%至290 億元,將新業務倍數上調至20 倍,對應的目標價上調31.1%至48.44 港元。強烈推薦投資者買入;我們依然堅定看好保險股在本輪牛市中的表現,目前中資壽險股估值偏低,完全未反映新業務價值和投資收益率超預期帶來的價值重估;強烈推薦投資者在此價位買入中國人壽。


(來自交銀國際)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4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