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介紹一下中國董事會秘書和香港公司秘書的不同之處
定位方面之不同﹕
中國董事會秘書定位較高, 其工作定位為
公司的對外發言人
- 公司與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定聯系人
- 公司與新聞媒體窗戶
- 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的協調人
- 公司進行資本運作時的參與者
定位方面之不同如下﹕
中國董事會秘書 | 香港公司秘書 |
|
|
今天跟大家介紹一下中國董事會秘書和香港公司秘書的不同之處
定位方面之不同﹕
中國董事會秘書定位較高, 其工作定位為
公司的對外發言人
定位方面之不同如下﹕
中國董事會秘書 | 香港公司秘書 |
|
|
| ||||||
同樣被收購,命運卻大不同。十月中以來,兩家同樣是被收購的運動休閒品牌,分別爆出截然相反的新聞:匡威狀告全球三十一家知名企業涉嫌抄襲經典鞋款;銳跑卻可能被母公司近半價賠售。 愛迪達娶Reebok市占反掉 根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在香港成立的晉瑋金融(Jynwel Capital),擬聯手一家阿布達比基金公司,出資近十七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六十億元)收購銳跑,因為買方認為,這支品牌若能「重拾單身」,獨立運作,或許「明天會更好」。 對九年前被愛迪達風光迎娶的銳跑來說,這項提議或許不是壞事,原因是,當時銳跑不只是在北美市場僅輸耐吉,而且在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地區銷售火熱,造就單季獲利成長高達七○%、股價上漲逾三成的佳績。 原本兩家聯姻是寄望市占率上攀二○%後,能趕上逾三五%的耐吉,沒想到業績一年慘過一年,如今愛迪達在北美市占率甚至比合併前還低。對此結果,產業市調機構SportsOneSource分析,愛迪達錯在「硬要賣葷的給吃素的」,結果就是連原來的顧客都跑票了。 美國是全球運動品牌必爭之地,愛迪達在這裡節節敗退,加上新興市場今年以來需求低迷,不滿的投資人要求改革、執行長下台的呼聲漸漸四起。 耐吉挺Converse打抄襲官司 反觀二○○一年破產,只好賤售的匡威,早早認清籃球鞋賣不過耐吉的現實,乾脆改走潮路線。經典的帆布鞋身、白色膠底,在顏色與款式年年翻新策略下,營收成長率動輒兩位數,贏過集團旗下多數品牌。十月中,它向紐約法院提告,指控全球三十一家公司涉嫌抄襲,被告名單既有深度也有廣度,平價如超市沃爾瑪(Wal-Mart)自有品牌,到高階如雷夫羅倫(Ralph Lauren),都被點名,而且涵蓋區域遠及加拿大、義大利、中國及日本。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說,匡威大發威,是因為忍無可忍:二○○八年至今發出超過一百八十封信函警告涉嫌企業,但都不起作用。這一次,耐吉力挺匡威,向這些被告索取經濟賠償。 倫敦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London)法律系講師波納多(Enrico Bonadio)認為,匡威的勝算很大,因為經典鞋款擁有的獨特性,正是模仿者跟進的原因。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2-8 09:00 編輯 央行降息下重卡與藍籌受益 盤點汽車板塊不同風口上的“豬” 作者:中金汽車研究 央行降息下重卡與藍籌受益 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非對稱降息,開啟了以金融股為龍頭的牛市行情,尤其是本周以來,券商、銀行、石油等大盤藍籌股快速上漲,暢快淋漓的演繹了一場大盤藍籌估值修複的行情。在市場驚呼大象飛起來了的同時,行業研究員也在思考下一步的投資方向,也就是目前市場調侃的找豬行情。 在11.25的周報《央行降息,藍籌受益》中我們指出,央行的非對稱降息,卡車行業未來有望受益。周基準利率的下調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未來幾個季度的投資和經濟增速將形成一定支撐。 此外目前政府正在加大基建投資的力度,今年以來鐵道部共批複36個鐵路投資項目,總投資金額在1.2萬億左右,是2013年鐵路基建投資額的近兩倍。其中有27個項目總計9467億元的投資是在今年10月以來批複的,占到80%的比例,顯示出政府穩定經濟的決心。 降息背景下未來經濟的企穩和投資的加快有助於周期行業的複蘇,將利好重卡等周期股的表現。盡管目前重卡下遊需求低迷,行業銷量無太多亮點一樣,但是周期股歷來的最佳投資時間點都是在行業拐點處,行業的銷量指標只是後驗指標。 未來經濟企穩和投資需求帶來的重卡銷量增長、以及國四升級帶來高端結構演化也將有利於重卡行業龍頭。正如降息對銀行基本面利空,但是不妨礙銀行股受益社會無風險收益率下降、估值修複帶來股價大幅上漲一樣。我們預計未來以濰柴動力為代表的重卡產業鏈有望獲得超額收益。 從投資的角度看,央行降息之後,市場的無風險回報率有望下降,風格上也有利於低估值大盤藍籌股的上漲。 沿著這兩個邏輯出發,我們認為降息背景下最好的投資標的是低估值的藍籌重卡股,其次是今年以來滯脹的低估值大盤股。 從市值、估值以及機構持倉看藍籌投資機會 我們統計了A股汽車股中市值在100億元以上的公司,目前共有26家公司,其中整車13家,零部件11家,經銷商2家。市值最大為上汽集團,達到2348億,而最小的上柴股份也達到100億。 從市值的角度看:
從目前機構持倉占比以及相對歷史高峰相比,我們發現東風汽車、福田汽車、中鼎股份、龐大汽車、一汽夏利、萬向錢潮、力帆股份、京威股份和濰柴動力這些公司的持倉都在10%以下,而且相對歷史高峰期的持股相比也不到30%。 而上汽集團、華域汽車、一汽轎車、廣汽集團、長城汽車、福耀玻璃和國機汽車的機構持股比例也不大,同時相對歷史高峰期的機構持倉量也不到一半左右。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推薦重卡產業鏈的濰柴動力和威孚高科;以及低估值的上汽集團、華域汽車、長安汽車、宇通客車、福耀玻璃和長城汽車。 (中金汽車研究)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2-15 14:28 編輯 移動醫療商業模式探討:對海通《移動醫療研報》的一點不同看法 作者:Dr.2 海通證券醫藥研究團隊上個月發表了一篇名為《移動醫療商業模式探討:基於平臺的B2C模式將會占主導》的文章。他們認為:基於平臺的B2C模式將會在移動醫療商業模式中占據主導地位,B2C模式中的B端(醫療企業)在移動醫療時代會有很大的發展機會,而C2C模式中的C端則被市場高估了。雖然早就寫了此文,但是恰逢他們新財富評選,所以延後發表。現在Dr.2就該篇文章提出的幾個主要觀點來發表一些不同的意見。 B2C中的B端不會有很大機會 我主要想駁斥的一點是B端醫藥企業怎麽走,都不會在移動行業有很大機會,只能作為一個生態分布而已。從宏觀上來說,其實我想提一個問題。為什麽美國這麽多大型的移動醫療企業,沒有一家是由大型醫藥企業投資或者控股的?是洋鬼子傻嗎?因為這中間存在著一個基本的甲方乙方問題,還有競合的問題需要研究人員理解。 從微觀上來說,就像寶萊特收購了一個嬰兒可穿戴的體溫計,然後賣得一團糟,就能夠表示他強勢進入了移動醫療行業了嗎?這就好比一個搞煤礦的煤老板賺了幾十億,然後他花了一千萬入股了某房地產,那你就能說他進入了房地產行業嗎?對於醫藥企業來說,如果不是堅定推廣和協同的話,那對整體業務發展毫無任何意義。而且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去進入移動醫療行業,不僅不會增加企業的發展機會,相反的,還會為企業增加非常多的成本。 商業模式左右互搏 為什麽B端的大型制藥企業不會在移動醫療有大的發展呢?這些傳統醫藥企業不可否認在不管是渠道還是資金、產業鏈都具有非常強的優勢,但是不少優勢的東西在進入新的行業後就變成劣勢了,因為商業模式根本就不同,而基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結局。國內醫藥企業的移動醫療布局核心還是為了營銷的,也就是重點之一是e-Marketing。 在此先要跟大家介紹一下e-Tool和e-Marketing的概念。下圖是前禮來制藥的市場副總監王玨在2012年發表過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出的。 ![]() 海通制藥的這篇文章認為很多國內巨頭已經開始布局移動醫療,傳統醫藥企業也都開始在移動端發力。 但是這些企業所謂的移動醫療發展還停留在所謂的e-Tool階段,通常就是設置一個部門和團隊,然後由一個產品經理負責一些移動醫療項目。這些項目是他們傳統線下產業的補充,並沒有充分開發網絡的特有功能,而且通常只是他們整體市場發展計劃中的一部分,有了是錦上添花,沒有了的話,對自己的主營業務也不會有太多的影響。 但是e-Marketing不是傳統Marketing的補充,而是傳統Marketing的顛覆,也不僅僅是一個e-Tool,而是一種全新的營銷模式。傳統企業是希望利用e-Tool去補充產品,而真正的e-Marketing則是一個反向顛覆的過程,一旦補充傳統的e-Tool模式和以顛覆為名的e-Marketing模式一起存在的話,那這兩種商業模式會天生的進行自我摩擦,最終導致企業左右為難。 就比如瑞星和江明做收費殺毒,那免費的只能由360來做,他們不能再做。為什麽?瑞星和江明也曾經考慮去做免費,但那已經收費的人群怎麽辦?這兩種商業模式會進行左右互博,沒人能夠把所有模式的生意全都做了! 大型醫藥企業想要進入移動醫療行業,如果他自建團隊,那麽行業內沒有其它公司和平臺會跟他合作,因為是由他控股的,所以這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後路堵死了。如果進行了大規模投入,但是又只能為他自己服務,那可能會導致成本失控,最終影響員工KPI考核和企業績效。而如果對移動醫療項目的投入不夠,那在市場上自由競爭又必然是死路一條,還有什麽意義呢?這實際上還是由基因決定的。 所以Dr.2根本不看好所謂的B端大型醫藥企業反向去做移動醫療。舉個例子,沃爾瑪如果反向去做電商,那他也絕對不可能超過亞馬遜和ebay。那是不是只要沃爾瑪收購了亞馬遜和ebay他就能變成世界巨無霸了?行業生態告訴我們——不可能。這就是為什麽不可能是蘇寧成為淘寶,而只能是淘寶成為淘寶!關於藥企或藥店做電商,不可能成為行業第一,而第一只能屬於第三方的觀點,已經在Dr.2之前的《處方藥網售帶來的生態變化》里闡述過了,不再談了。從宏觀上來說,歷次技術變革或者政策改革,原來最強的一定是受損方,沒有懸念,如果不換湯不換藥,那國家還改什麽?所以強調他們原有基礎的強大,然後未來還會更好是一個標準的懶漢邏輯,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C2C發展潛力很大 海通證券的研報將移動電商拿出來舉例。他說:對照互聯網及電商的發展歷程,對移動醫療的啟示或許已經在其中了。我們先直接給出結論:移動醫療時代,基於平臺的B2C模式將會占據主導。 首先一點,醫療行業是一個非標的行業,而藥品是可以標準化的。但是醫療服務與藥品具有天生的不同於其他產品和服務的特質。除此之外,醫療服務還有半徑的問題,而電商天然是去半徑的,因此拿平臺電商和移動醫療來類比本身就是不恰當的。 海通:為何基於平臺的C2C模式難以長期勝出?主要原因是醫療行業壁壘較高、產業鏈較長,個體醫生的行醫方式難以提供全產業鏈、安全和高效的服務。市場高估了C2C模式中的作為C端的醫生集合體的重要性。 研報中認為基於平臺C2C模式難以長期勝出,但是我認為C端其實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移動醫療的核心之一就是醫生,隨著處方藥網售和醫生自由執業的開放,越來越多的醫生會成為個體的形式,未來醫生不再僅僅會集結成為一個群體。而且,商業模式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在實際演進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情況發生。商業也模式也沒有什麽誰比誰好,很多人總想找到個“大殺器”一招吃遍天下,這也是很多投資者會出現的問題。 第一、誰告訴你全產業鏈的服務就一定更好更高效?事實上這往往意味著成本更高,價格更高。千百萬的獨立淘寶小賣家同樣創造了不比平臺上大商家總和差的業績和服務,不要低估人的主觀能動性爆發帶來的巨大潛力! 第二、所謂個體醫生如何如何,這完全是分析師在家里靜態地考慮問題,他們是以目前的私人醫生或私營醫院為藍本,去考慮未來的。請認真思考:什麽樣的醫生會出來自由執業?就像你們投資機構里什麽樣的人會出來單飛?隨著生態演進,市場自由競爭和博弈,一定是自己有把握,有才華同時對現實不滿的這批人才會出來,那麽你可以低估他們對整個行業生態的影響嗎還是低估他們的水平? 第三、所謂網絡C2C平臺,問診醫生不可能提供更好的服務。你們都是在以目前十分有限的所見所聞,去考慮未來的變化,借用李彥宏的一句話,千萬不要低估技術進步對行業的影響。比如各種輔助檢查的發明對整個醫療體系,醫患溝通和診斷治療的巨大推動,連流程都會變化。比如你所謂的問診不可靠,那麽如果未來隨著技術和帶寬提升,是以視頻為核心取代目前的文字圖片和語音呢?聽診可以用藍牙可穿戴設備實現,輔助檢查可以由第三方實現,同時患者所有的電子健康檔案都在雲端呢? 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你們可能知道達芬奇機器人吧,這種手術機器人實際上是機械臂在操作,而手術醫生在旁邊對著屏幕,摸著感應臂在進行操作,並不直接接觸患者。如果帶寬和技術足夠先進的話,醫生甚至可以在萬里之外對著屏幕,操作感應臂,遠程手術了!那麽請問,如果連最複雜的手術都可以遠程非接觸式進行,還有什麽所謂其他的東西,是不能替代或部分替代的呢?所以“刻舟求劍”式的“坐井觀天”是目前分析師普遍存在的問題! 商業模式從來都很清晰 海通:當前純粹的移動醫療公司大部分都在燒錢階段,商業模式不清! 一直以來好幾年了,很多人會空談和展望,替別人憂慮,其實移動醫療的商業模式從來都很清晰,從來就沒有不清晰過,莫非我們這些運動員都是傻子,你們這些在看臺上的觀眾都是聰明人? 很多行業大佬也會說自己的商業模式不清晰,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營收已經幾千萬至上億了,還在那里虛偽不堪,糊弄而已;而在行業中苦苦掙紮的很多創業者也會說不清楚商業模式是什麽,為什麽?他需要為自己的失敗尋找一個借口。 就好比證券公司自己的商業模式說出來一錢不值,就是低買高賣,向賣方發報告,然後進行基金傭金分倉,毫無創新可言!但是行業內證券公司那麽多,誰能拿到就是誰的本事,誰的資本實力最厚,融資融券業務最強就是誰的。所以不管移動醫療還是其他的行業,這世界根本不可能單純靠什麽模式取勝,就看誰能做到,做得更好,誰的實力更強,僅此而已!何況在技術面前,一切商業模式都是紙老虎,其實美團是個技術公司,滴滴和快的都是技術公司,小米也是個標準的技術公司,尤其當做大之後,馬上會陷入專利壁壘和專利競爭里面去,互聯網思維使不上勁哎。所以能拼命地推和抄襲互聯網思維的公司多了去了,壯烈死去的那些都是,如果看不明白他們的技術基因,天天強調他們是靠模式取勝的人,還可以再多學習一會。(源自:珍立拍) |
問:人民指所有國民,人民民主指以代表最廣大部分的人民的意誌,人民民主專政是指最高權利必須體現大部分人民意誌的,也就是法律的制定者。依法治國應是以上述的法律為法。兩者應是統一的,單純提專政或者依法治國都是片面的。個人看法。
答:不可能,專政的定義就是“不按照法律”,這個是列寧的論述。
如果更具體的話,就是依法治國,要求政府和執政黨在法律之下。專政,要求政府和執政黨,在法律之上。用中國話來說,天子犯法,與民同罪,這個是一種;刑不上大夫,這個是另一種。
那麽人民民主也不一定要按照選舉民主,就是美國的Liberal
提出協商民主這個概念的是一個荷蘭學者Arend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發展了共識民主(Consensus
那麽另外就是民主集中制,也是對民主的一個修正,不過這個主要是在政策執行的層面上。比如美國,以前的國會議員基本上是軍隊背景,所以一旦政策爭論出臺,在執行上就有集中的趨勢。之後就不一樣了,任何你推行通過的政策,老子都等待機會來翻盤。
剛才講到西方社會主義,忘記說了
他的最主要的思想就是暴力不一定是無產階級的唯一武器,他們還有一個更有力的武器,叫做民主。他認為,如果沒有民主,靠暴力奪取政權,勞動者在給其他階級(資產階級)帶來災難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新的枷鎖。對馬克思主張的公有制,他認為弊病在於勞動積極性不足,生產過程官僚主義化,而且產生新的剝削階級。對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一黨專政,他認為會成為新的專制統治。
所以他的想法就是要在社會主義運動中,嚴守民主、自由、平等和人道主義的原則,認為通過議會鬥爭來實行社會主義。這個大概就是共產國際在第二國際結束的分裂原因吧。
很顯然,他這個更適合於帝國主義內部的制度演進。列寧那個更適合於被殖民國家的屌絲用。
國際油價崩盤,新興市場貨幣也在直線下跌。從南半球到北半球,世界不得安寧,南美有委內瑞拉金融危機,歐亞有俄羅斯債務違約、本幣大貶值。這是1998年的景象,你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新興市場昨日的表現和十六年前的確有相似之處,但還有些關鍵區別可以幫助大多數新興市場避免全面危機。彭博報道總結了以下相同點和不同點。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差異也越來越少,那危險就真的來了。
相似
· 油價重挫
今年6月以來國際原油暴跌48%,昨日一度跌至每桶55美元左右。委內瑞拉、俄羅斯、尼日利亞等石油出口國收入大減。據彭博統計,委內瑞拉主權債的五年期信用違約互換(CDS)大漲,預示著五年內違約的概率高達97%。俄羅斯央行已表示,如果油價維持在每桶60美元,明年國內經濟增長至少下滑4.5%,甚至可能下降4.7%。
· 本幣大跌
截至昨日,追蹤20種新興市場主要貨幣的彭博指數創2003年以來新低。當天俄羅斯盧布兌美元首次跌破64,土耳其里拉創歷史新低,印尼盾也跌至六年新低。
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泰國、馬來西亞等本幣與美元掛鉤的亞洲國家遭到“洗劫”,泰銖六個月里貶值50%,韓國人在街頭排隊捐獻珠寶幫助政府充實外儲,以此制止韓元下跌。
· 美聯儲收緊貨幣
美聯儲正在為八年來首次加息鋪路,加息意味著此前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大量外資將要撤離。世界銀行去年預計,長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私人資金就可能減少50%。
東方匯理銀行(Credit Agricole CIB)認為,土耳其、南非和巴西這類經常賬戶逆差極大的國家經不起上述美聯儲加息的沖擊。同樣不堪一擊的還有馬來西亞等外資占比極高的新興市場國家。在馬來西亞,外資與本國政府債務之比已達30%。上世紀中期,美聯儲的一連串加息引發亞洲國家貨幣下跌,它也是俄羅斯債務違約的推手之一。
差異
· 匯率靈活度
發展中國家政府允許匯率波動性增加,不再是十六年前的固定匯率機制。現在這些國家的本幣下跌固然會推升國內通脹,卻也可以降低出口成本,刺激經濟增長。
· 外匯儲備
目前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遠比十六年前多,這將有助於他們抵禦金融市場的動蕩。據IMF統計,新興市場外匯儲備合計已達8.1萬億美元,是1999年儲備總額的12倍多,那年僅有6590億美元。
· 債務
現在發展中國家大多利用本幣融資,所以負債多為本幣債務,並非美元債務。IMF數據顯示,去年發展中國家的外債僅占GDP的26%,這一比例明顯低於1999年的40%。
不過,在上述國家的美元公共債務相對減少之時,企業的美元債務卻越來越多,取代了政府,成為這些國家美元債務的主要債務人。國際清算銀行(BIS)今年9月公布數據顯示,2009-2012年,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海外發債合計3750億美元,比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高一倍多。
· 利率
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確在加息,但利率水平還遠不及1998年。昨日半夜,俄羅斯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650個基點,升至17%。而在1998年,俄羅斯的一些短期利率曾突破100%。巴西今年的基準利率升至11.75%,這還不到1998年利率的一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印尼亞航8501航班在起飛40分鐘後從雷達屏幕上消失。該航班搭載了162人,從印尼泗水市飛往新加坡。經過一天的搜索,尚未發現飛機的跡象。這件事情不禁讓人想起9個月前的馬航MH-370航班。該航班從吉隆坡起飛後不久就消失了。
今年三月,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吉隆坡前往北京的途中失聯,至今謎團未解。
盡管8501航班和MH-370都在亞洲消失,但卻涉及不同的航空公司和不同型號的飛機。與財政困難、國有航空公司馬航不同,亞洲航空是一個快速增長、低成本航空公司。亞航總部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其機隊的80架飛機相對年輕,平均年齡不到五年。
周日失蹤的飛機是一個單通道的空客A320-200型飛機,於2008年投入使用。亞航是世界上最大的空客A320系列飛機運營商之一。馬航MH-370航班為波音777-200寬體飛機,於2002年投入使用。
在周日之前,亞航擁有無暇疵的安全記錄。現任首席執行官Tony Fernandes是一名億萬富翁,在2001年買下了亞航。當時,亞航為政府關聯企業,規模小且負債累累。亞航最初成立於1994年。
天氣
MH-370航班的天空晴朗,沒有不尋常的天氣條件。而亞航的情況則有所不同,該航線飛行時,經過地區存在大量的閃電和積雨雲。
溝通
除了飛行員和空中交通管制員之間的語音通信,飛行性能和維護數據也會定期自動從飛機上的電腦發送至地面。印尼當局沒有公布傳輸包含哪些信息的細節,但是在過去的事故中,這些數據為找到真相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在MH-370航班的情況下,這樣的數據是有限的,因為其中一個自動化系統——飛機通訊尋址和報告系統(Aircraft Communications Addressing and Reporting System)被手動關閉。目前,沒有跡象顯示亞航航班的機組人員采取了任何行動來關閉任何機載系統。
飛行員
MH-370航班的機長非常有經驗,擁有超過18000小時的飛行經驗。該航班的副機長對於波音777航班的經驗較少,飛行經驗約為2700小時左右。而亞航的兩位機長相比之下經驗要少的多。機長Irianto共計飛行時間為6100小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12 13:45 編輯 深港通的相同與不同:海外投資者對中國成長股感興趣嗎 作者:張憶東,翁湉 ★ 上周港股市場表現回顧:Risk Off/On模式切換 ——2015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經歷Risk Off/On的模式快速切換。上周恒指在前兩個交易日大跌近400點後,後半周隨著外圍市場的強勢反彈而逆轉上行,周收盤23920點,上漲0.3%。恒生國企指數下跌1.3%。紅籌指數上漲1.5%。原油價格和美國經濟數據將成為短期市場繼續保持RiskOn模式及高beta資產上行的重要因素。 ——行業方面,騰訊受成立互聯網銀行消息提振上周上漲12.8%,帶動資訊科技業上漲10.2%,遙遙領先於其他行業。 ——風格特征,恒生小型股有相對收益,上周上漲1.0%。 ——恒指波動加大,恒指波幅指數上漲3.7%,收於18.2。 ——美元兌港幣收於7.7525,港幣升值0.0032。 ![]() ★ 深港通開啟或指日可待 上周深交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深交所與港交所正在開展對深港通的研究,待方案成熟時將報請兩地監管部門審批。此前李克強總理在深圳考察時也提出滬港通後應有深港通。深港通開啟或指日可待。 ——與滬港通相似的地方:(1)戰略上,符合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趨勢,將進一步吸引全球財富直接配置A股。同時,更多的互聯互通加大了A股今年加入MSCI指數的可能性。(2)隨著海外投資者占比的提升,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將更加多元化,價值股投資和成長股投資都將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未來A股和港股作為“中國故事”的代表,將不再割裂,而成為全球資金投資中國的“一體化配置”。 ——與滬港通不同的地方:深交所有更多的成長股標的。僅以深證300為例,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掛牌的股票數目占比高達55%,在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等“新經濟”行業中的可選標的顯著多於滬港通目前開放的投資標的。相較於上證主要集中於銀行、保險等大型國企,海外投資者將有機會直接參與中國最有活力的一批民營企業龍頭。 ![]() ——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成長股感興趣嗎?我們在此前的滬港通系列報告中指出,海外機構投資中國,旨在分享中國成長,更願意投資於景氣高又符合國家戰略投入的領域,尤其是 A股市場上一些富於中國特色且離岸市場稀缺標的。我們選取了25家海外最具代表性的大中華區基金(China region fund) 為樣本,包括了富達中國地區基金、馬修斯中國基金、怡富中國基金等,目前以投資港股為主,輔以部分臺股和一些美國掛牌的中概ADR。從他們的持倉情況來看,前兩大重倉股為騰訊和臺積電。與港股市場的權重分布對比,海外中國基金超配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和醫藥,低配金融、電信服務和材料。我們認為,在各行業上的配置比例差異體現了海外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和對中國不同行業的認可度。在投資風格不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這種偏向性也將延續到A股投資中來。而深港通啟動後,全球投資者將能夠更有效率地在A 股中捕捉中國的成長機會。受益於“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轉型、行業增速快、行業空間大且離岸相對稀少的中國成長股,例如傳媒、軟件、電子、醫藥等,將受到更多的關註。 ![]() ——阻礙更多海外投資者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的重要因素:滬港通11月啟動以來,未激起海外投資者的極大參與熱情。迄今滬股通配額僅使用了27%,港股通僅使用了6%。許多海外投資者對於兩地互通項目的技術環節方面有所顧慮,尤其是托管平臺。歐洲主要監管機構盧森堡金融監管委員會對托管行的投資者利益保障持保留態度,導致全球基金總規模近10%的資金被擋門外。另外一個障礙來自於賣出股票時的“前端檢查”政策。目前監管當局要求滬港通的國際投資者在計劃拋售A股的當日必須在當地時間上午7:45分之前將擬出售的股票從托管行轉到券商賬戶。但是,許多基金公司有合規規定,不能在出售之前轉移這些股票。深港通能否在這兩點上有所改進值得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