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克里斯汀生、廖偉志、曹啟泰、姚仁祿、張安平的生命體悟如何衡量 自己的人生?

2012-8-13  TWM




終有一天,你會這樣問自己:我這一生的成績,究竟應該如何評斷?

事業成功、有財富、有健康,就是圓滿一生?

一路安穩、無風無浪,就算是一趟成功的生命旅程?

請別等到生命走向盡頭才急切思考這些問題,每個人、每一天,都該問問自己:應該如何衡量我的人生。

撰文‧楊紹華、孫蓉萍 研究員‧辛曉昀位於新北市三芝區的雙連安養中心,占地萬坪,除了新穎的大樓與停車空間,園區內幾已種滿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園區門外,面對的是北海岸風景區,一年四季,各有不同風華的絕佳景致。

對於銀髮長者來說,這裡該是最理想的住處之一。

中心的收費並不算低,一位老人每個月的基本安養費用至少二萬六千元,因此,住在這裡的老人家們經濟能力多半不差。「不少人在退休之前是醫生、律師、大學教授等專業人士。」一位在雙連服務的社工人員說。

拚搏一生,累積了足夠的財富,在最後階段有個理想的落腳處,這樣的人生,想來已臻完美。

但,人生的成績單,真的這樣就夠嗎?

滿足世俗的成功標準

不等於人生圓滿

七月下旬,《今周刊》與雙連、兆如等國內知名大型安養中心合作,針對居住其中的長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認為「此生無憾」者的比率,不到兩成。

從客觀、世俗的標準來說,這份問卷的受訪者堪稱位居人生勝組,他們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健康狀況大致良好,能夠獲得完整的照顧、晚年生活無虞;然而,在這份「人生勝組的期末自評報告」中卻能發現,滿足了世俗的成功標準,並不等於填滿人生。

「回顧過去人生,你最感到後悔或遺憾的是什麼?」問卷中的一題是這麼問的。在部分的「無效問卷」裡,我們看到了社工人員的註記:「受訪者情緒太過激動,無法執行。」「受訪者回憶過往太過悲傷,無法答題。」原來,一個圓滿的人生句點,真的不足以彌平生命過程中的種種失落。

社工的註記多半字跡工整,但有這麼一份問卷,寫於紙上的字體顯得相對潦草,筆觸有些顫抖:「我這輩子只有一個老闆,就是中華民國政府,我只做過一種工作,就是公務員。」這是一位受訪者利用問卷的空白處,寫下了他對自己人生的註腳:「一生平順安穩,朋友都很羨慕我,似乎也沒有什麼應該感到後悔的事;唯一的遺憾是,我一直想要創業,想憑自己的能力打下一番事業,但是到了現在,年紀太大,來不及了。」在問卷的另外一題,這位受訪者總評自己的一生:「過得不夠快樂」。

問自己三個問題

答案決定你如何衡量一生

根據調查結果,在受訪者填寫的各種「生命憾事」答案中,「沒有勇敢追求夢想」的比率達二六%,僅次於「忽視健康」,成為高齡者在對自我生命評分時的第二大扣分項目。

至於人生的第三大憾事,則是對於家庭的愧疚。回答「忙於工作、忽視家庭」的受訪者,比率達二一%。

「原本,我對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驕傲,」社工轉述一位受訪者的說法。她已年逾七旬,退休前是女軍官。

「在部隊裡,我一向都是威風凜凜,每個人都說我是女強人,大半輩子,我的時間幾乎都耗在部隊,我把生命奉獻給工作。」社工回憶,婆婆盯著問卷上的問題,情緒一度有些激動,過了好一會兒,她才能緩緩地說出答案:「我對自己的家庭很抱歉,我幾乎沒有好好陪伴過我的孩子和丈夫。」「印象中,我甚至沒有為我的女兒做過一頓飯。」她喃喃地這麼說,明明是在回答問卷,但更像是在對天懺悔。

有沒有追逐夢想的勇氣?有沒有對家庭付出足夠的心力?調查結果顯示,當你走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是決定你如何衡量一生成敗輸贏的關鍵。

這樣的調查結果,與國外的報告幾乎一致。今年二月,一位專責照料臨終病患的澳洲護士整理了病人們的最後遺願,排名前三者,分別就是「沒有勇氣追求夢想」、「為了工作錯過孩子的成長」、「沒有勇氣表達內心的情感」。

此外,日本臨終醫療專家大津秀一在和一千位病患訪談後,於二○○九年寫成了《死前會後悔的二十五件事》一書,在心理篇的部分,最容易讓人生感到遺憾的就是「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實現夢想」。

在美國,有「企業創新大師」之稱的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並沒有機會接觸臨終病患,但他以自己在短短三年之內三度重病、三度「臨終」的人生體悟,搭配窮盡一生心力鑽研的企業理論,寫成了這本新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今年五月在美國出版之後,迅速成為暢銷書,也在短時間內獲得《彭博商業周刊》、《富比世》雜誌、《New Yorker》雜誌及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的大篇幅報導。

與死神擦身而過

讓企業創新大師人生轉念

克里斯汀生曾被專業媒體喻為「商業界五十年來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九七年以《創新者的兩難》一書提出「破壞式創新」概念,顛覆全球企業思惟;他曾在三十歲時擔任白宮學者,對美國前總統雷根提供決策意見;他的身高有二○二公分,一雙手掌大得誇張……。

但在○九年,當克里斯汀生被醫生宣布罹患淋巴癌,這位在哈佛商學院與管理大師麥克.波特︵Michel Porter︶齊名的重量級學者,在那一瞬間,也不由得亂了方寸。

「在醫院裡,我就這麼跪了下來,試著和上帝說話。我告訴祂,如果希望我換個角色,為這世界做些新的貢獻,我願意;要不,我也可以繼續鑽研商業理論。總之,我就是不能離開我的妻兒。」沒過多久,他實現了自己對上帝的承諾。一○年六月,經過化療的克里斯汀生重返自己任教的哈佛商學院,受邀對當年度的畢業生演講,演講題目就是「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用他過去所熟悉的商業理論,套用於人生問題,得到新的探索和解答。

這是一場極具影響力的演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演講內容就已成為哈佛商學院網站裡點閱率最高的文章。但在此時,克里斯汀生卻又遭遇了另一次的人生劫難。

一○年七月十八日清晨,他中風了。他的大腦壞死了四分之一,語言能力幾乎完全喪失,一度,他能夠說出的字彙,比他不到八歲的小孫女還少。

「三年之內,我經歷了心臟病、癌症、中風,幾度走過死亡邊緣,回頭來看,這其實是很棒的經驗,因為它們逼得我重新思考人生。」一一年初,語言復健已有進展的克里斯汀生接受媒體專訪,他的講話速度還是有些緩慢,偶爾,某些單字到了嘴邊卻說不出口。

「我忽然想到,如果我終於必須在天堂的入口和上帝『面試』,祂會問我什麼?絕不會是我的薪水有多高、頭銜有多漂亮……,」「祂應該會質問,上天給了你這麼多天賦,那麼,又有多少人因為你的天賦而過得更好?」

三個大哉問

讓自己不再有遺憾

這是克里斯汀生決定動手寫書的起點,「我希望更多人重視這個問題,而不只是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他說。

在書中,克里斯汀生歸納出衡量人生的三個大哉問,這三個問題,巧妙吻合著台灣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調查結果,它們分別是「如何找到工作熱情?」「如何維持家庭圓滿?」「如何堅守原則正直一生?」克里斯汀生首先對「如何找到工作熱情」提出解答。克里斯汀生認為,多數人會從薪水高低來評估是否接受一份工作,「沒錯,好的薪水會讓你『不討厭』這份工作,但商業理論已經證明,即使員工『不討厭』,也不代表他們就會『愛上』這份工作。」「人的一生,多數時間都在工作,如果是做不喜歡的事,終會漸漸失去自我;而失去自我的人,遑論幸福?」他強調,降低「薪水高低」對你選擇工作時的影響力,相反的,盡可能從「個人興趣」來思考事業方向,才不會在面對「人生期末自評報告」時,為了「不曾勇於追夢」而造成人生遺憾。

對於家庭的經營,克里斯汀生搬出了企業經營當中的資源分配理論,「經營者往往會把資源放在短期能夠看見成果的地方。偏偏,經營家庭不會短期見效,你通常要到二十年之後,才會看到自己對孩子教育的成果。」他的大兒子馬修在接受採訪時,則說明了克里斯汀生是如何將更多的時間資源分配給家庭:「成功的人,大概都是早出晚歸,我爸爸不是,他是『非常非常的早出』,所以可以早點回家。」馬修回憶,成長過程中,爸爸總會趕在太陽下山之前就回到家,帶著孩子打籃球。如今,馬修已是一家避險基金的負責人。

在克里斯汀生所提出的「人生三問」裡,最後一項,最為特別:「如何正直一生」,這個問題為何重要?

在一○年的哈佛商學院畢業生演講中,克里斯汀生特別舉了他的幾位同學為例:「哈佛商學院的同學史基林︵Jeffrey Skilling︶,人好、聰明、努力,成為能源大廠安隆︵Enron︶的執行長,但最後卻因詐欺入獄;我在牛津大學的同學,有人涉及內線交易,有人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而入獄。」

面對誘惑能否斷然拒絕

對人生有重大影響

人生憾事裡,最嚴重而無法彌補的就是失去自由,「人會走上這條路,其實和鼎盛的企業走向衰敗有些類似,都是從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開始。」克里斯汀生解釋,人生和企業的經營,都是一連串綿密的「決策」所構成,也因為選擇的機會很多,面對誘惑時,「人們會想,只是破例一次,應該無傷大雅,下不為例就好了。」但他強調,「只要破例一次,你就成了沒有原則的人,慢慢的,你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工作是不是快樂?家庭是不是圓滿?品德是不是正直?這是克里斯汀生過去衡量自己人生的尺標,而現在,他有了新的尺標:「我影響了多少人的人生?」在一一年接受媒體採訪時,他用遲緩的速度說出了他著手寫書的目的:「我希望,人們不要到了生命的盡頭,才開始衡量自己的人生……。」「我們為何而來?我們在這世界的角色是什麼?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人生之路最重要的指引。每個人,每一天,都該問問自己這些問題。」他說。

《 今周刊 》銀髮族調查忽視健康、放棄夢想、忽略家庭

讓人一生遺憾

《今周刊》與雙連、兆如等安養中心調查結果發現,最讓高齡長者感到遺憾的事,除了年輕時忽視健康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放棄追逐夢想以及忽略家庭。

衡量人生的三把尺

美國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經過三次重病後,將其生命體悟寫成《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書中提出「人生三問」,並且提出他的解答。

工作如何找到工作熱情?

● 你醒著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如果是做你不喜歡的事,難道不覺得這樣的妥協使你漸漸失去自我?

● 對工作「不滿意」的反面不是對工作「滿意」,只是「不厭惡」。

● 做一件事若是發自內心想要去做,這就是動機;而動機才是工作的熱情之火。

● 如果你找到喜愛的工作,你將沒有一天覺得自己在工作。

家庭如何維持家庭圓滿?

● 在家庭生活投資時間和精力所得到的回饋,當然不如職場的成就那麼顯而易見;但,只有家庭生活能帶給你長久的快樂。

● 要擁有融洽的伴侶關係並非找到可以讓你快樂的人,而是你願意努力讓你愛的人高興。

● 我父母給我最好的禮物,並非他們為我做了什麼,而是他們沒為我做的。

人生如何堅守原則正直一生?

● 「下不為例」的想法像黑洞,會把你吸引進去,讓你看不到最後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 抗拒「就這麼一次,下不為例」的誘惑,其實是我一生最大的決定。

●你應該要能回答:我真的想要變成那樣的人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65

Netflix海斯汀:我喜歡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完美 美國現場》與全球串流影音霸主面對面

2016-01-18  TWM

全球串流影音龍頭網飛(Netflix),又有驚人之舉。這次,他們挑戰一口氣在130個國家上線服務。如果成功,將引發影音產業大海嘯。為什麼網飛總是能引領產業潮流、帶來驚喜? 網飛創辦人兼執行長海斯汀的個人風格,與他一手建立的公司文化,絕對是關鍵。

一月六日早上八點不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威尼斯人酒店出現長長的排隊人龍,從五樓沿著一層又一層的手扶梯,一路向下蔓延。這裡是全球最大科技展CES(消費性電子大展)正式開幕的首場主題演講會場,來自世界各地的分析師、媒體、網路業者、電子廠商等,全為「他」而來:網飛(Netflix)創辦人里德.海斯汀(Reed Hastings)。

「今天,你們正目睹全新的全球網路電視服務網的誕生。」新加坡、台灣等一個接一個世界國旗在大螢幕上流轉,海斯汀宣布了這個震撼全球的消息。那一刻起,網飛已在全球一百三十個國家同步上線。

一天前進一百三十個市場

它,是全球最了解你家觀影行為的公司花了十年時間,直到二○○七年,網飛才第一次走出美國,打入加拿大市場;而這次,他竟然只用一天,就新增了一百三十個市場,總計服務範圍已涵蓋全球逾一百九十個國家。這代表,未來一部新電影在網飛上架,等同於瞬間出現在全球七億個家庭的數十億台裝置中。同時間,這些從全世界湧進來的觀看數據,將會讓網飛成為最了解全世界觀眾觀影行為與喜好的公司。

如果這次大膽的全球擴張計畫成功,可以想見,對既有影視產業絕對是一場大海嘯,並也會將網飛再推上更高峰。

但如同海斯汀所說:「全球擴張讓我們感到鼓舞,也感到挑戰。」機會的背後,代表網飛必須投入更多資金、採購更多區域的內容版權、拍攝更多全球化內容,並解決各地消費者偏好、語言、文化、支付方式,以及法規、版權等障礙。

不能決定的事,就交給辯論!

建立開放風格,激盪同事更多想法然而海斯汀也曾說過,「勇敢可以帶來創新,也能摧毀我們。

但我們不能因此就不敢冒險。」終究,他還是選擇向前狂奔。

放眼全球,論財力和人力規模,網飛都不是業界最大的,但不論是一九九七年推出的郵寄DVD服務,擊潰影視巨人百視達,或二○○七年領先業界推出串流影音,還是一一年以一億美元天價買下《紙牌屋》版權,踏入原創內容產業,成為美國艾美獎常客,還有今年的大規模擴張等,都讓人好奇為什麼過去十九年來,網飛不僅能以小搏大,打敗業界巨人,還能經常做出領先業界的創舉?

海斯汀無疑扮演了最關鍵角色。

雖然,當年提案買下《紙牌屋》版權的人不是海斯汀;打破電視業慣例,提議一口氣將全套影集放上網飛的人,也不是他,但今天如果不是由海斯汀擔任執行長,帶領這家公司,這些突破性的決策,很可能都不會發生。

網飛產品創新副總裁葉林(Todd Yelling)記得,「四年前為了要不要讓所有影集一次上架,產品和內容部門曾有過很激烈的辯論……。網飛的文化就是辯論,我們在網飛,解決問題就經常用辯論的方式。」而這樣的企業文化,便是海斯汀帶起來的。

「他是我見過最聰明的人之一。」葉林多年來,見識過不少知名企業頂尖聰明的執行長,「多數時候,這些執行長的聰明會讓其他人感到挫敗,但海斯汀卻不會。」沒有專屬辦公室的海斯汀,總是在網飛的各部門走動,跟大家激盪出更多更好的想法。

這次,《今周刊》前進拉斯維加斯,採訪這位開創串流影音潮流的王者。不論在台上、台下,海斯汀絲毫沒有成功者的高傲,他認真看待每一個問題,並不時展現出他的幽默、自信與隨和。

以下為此行採訪紀要: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對你來說,是一一年買下《紙牌屋》的版權決定比較困難?還是這次一口氣讓一百三十個國家的服務上線的決策較困難?

海斯汀答:三年前網飛在原創內容還是零,什麼都沒有,所以那個決定對我們來說非常困難。但這次一點都不難,因為我們已在全球看到這麼多成功的經驗,有來自加拿大、拉丁美洲、 歐洲,還有最近在日本、澳洲上線。我們很有信心,這個世界想要有隨選網路電視的服務,所以這件事主要的挑戰,只是接下來有很多工作必須做,但這不是一個困難的決定。

不怕影響財測,大膽擴張!

拿到與消費者直接對話的門票網飛內容長索倫托(Ted Sarandos)答:相比於當時決定做《紙牌屋》,像是一個盲目的決策,這次我們則是已經在美國以外的市場營運多年。大家經常會問,這個地區的人想要什麼樣的內容?但迷人的是,在全世界受到歡迎的節目,未必有意要全球化。就像我們買的一部電視劇《Suits》(中譯:金裝律師),這部片其實很美式風格,但每次一上架,都可以在全球市場得到很好的反應。

問:這麼快速的擴張,會不會影響到網飛原本的財務預測,延後實現國際業務獲利的時間點?

海斯汀答:我們從過去的經驗學到很多。舉例來說,四年前網飛在巴西發表,當時只能使用國際信用卡支付,不能用本地信用卡。但經過幾年努力,現在巴西人要成為會員已經很簡單,我們在巴西也非常成功。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開始去做。

而且透過快速的擴張,我們也會學習得更快,因為我們有真正的消費者可以對話。

我們掌握了很好的節奏。我們做的每件事都和我們告訴投資者的很一致,財務目標沒有改變。

索倫托答:而且我們擴張到愈多地方,就會有更多內容工作者進入我們的雷達,例如現在網飛已經在和韓國導演奉俊昊合作拍攝電影。

問:網飛已經在全球超過一百九十個國家上線了,下一步你想要做什麼?

海斯汀答:這次一百三十國服務上線的發表會,就像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這是一件大事,但「真正的工作」其實在未來二十年;所謂真正的工作,就是要讓網飛在越南、泰國和巴西等地,都變得像在美國一樣受到歡迎,也要建立起全球化的內容,而這是要花二十年的工作。我們想打造國際化的網飛,要受到當地歡迎,而且要讓世界每個人都可以看到一樣的內容。我們對未來十年的基本目標是:簡單的網飛和無與倫比的內容。

問:網飛全球化這個新生兒,真的需要二十年時間才能長大成人嗎?

海斯汀答:我們需要很長的時間,可能兩年,也可能四十年,妳怎麼看?(笑)我的太太告訴我:「記住,你沒有生小孩,你只是握住我的手。」現在網飛團隊生出了小孩,我是抓住那隻手的人。

問:大家都很關心網飛在VR(虛擬實境)的計畫,你知道樂視這家中國串流影音公司嗎?他們已經開始做自己的VR裝置了。

海斯汀答:我知道樂視,他們做了他們自己的每一樣產品。中國的公司很有野心,他們每件事都想嘗試,他們也向其他更強大的對手挑戰。

問:相對於樂視這樣的公司積極採取多元化布局,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你能專注在同一件事上?

「台灣是很好的市場!」

較無盜版問題,預告即將登台海斯汀答:(低頭沉思五秒)……我想這兩種方式(指樂視的多元布局和網飛只專注做串流影音)都可能成功,而對我來說,我喜歡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極致的好。

但你知道,(要專心做一件事)你必須經常說不。我相信沒有最完美的一條路。

問:網飛一口氣在全球新增一百三十個服務區域,在這麼忙碌的狀況下,我猜你可能沒有辦法撥時間到台灣來?

海斯汀答:很快、很快。我們有業務在那裡,台灣是很好的市場,這裡的人是願意為內容付費的,盜版問題也不像其他地區嚴重,很不錯。(笑,伸出手將食指與中指交疊)祈求好運!

海斯汀(Reed Hastings)

出生:1960年

現職:網飛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經歷:軟體開發工具公司

Pure Software創辦人

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

電腦科學碩士

他帶著野心,朝著全球奔襲讓網飛在全球都像在美國一樣受歡迎、建立起全球化的內容,這就是我們的下一步!

它不是業界人力、財力規模最大,為何能當串流影音之王?

專注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當年網飛和百視達展開市占率肉搏戰時,海斯汀試過各種方式,最終他發現,真正讓網飛在戰場中活下來的,其實只是把「DVD郵寄服務」做到最好。

追求極簡商業模式:海斯汀相信人們喜歡簡單的東西,所以網飛多年來維持單純的資費設計,以及零廣告的簡潔使用者介面。

即使可能帶來毀滅,也要勇於冒險:海斯汀曾用一億美元天價買下《紙牌屋》版權,以原創內容為網飛開創新的盛世。

整理:何佩珊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09

海斯汀:想要偉大 就不能只是好 獨家專訪》Netflix創辦人給台灣年輕人的建言

2016-05-02  TWM

把小公司拉拔成全球串流影音龍頭,Netflix創辦人對創業有一套心得; 這次,他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大方分享成功思惟:要學會向「好的東西」說不。

「當你的愛超越恐懼時,你就會知道自己必須做這件事。」全球串流影音龍頭企業網飛(Netflix)創辦人暨執行長海斯汀(Reed Hastings)二十六日造訪新加坡,在十五小時的旋風式行程裡,他特別抽出時間接受《今周刊》的獨家專訪。

這是海斯汀第一次面對台灣媒體接受專訪,有別於他以往受訪時多半談論Netflix的未來發展策略,這一回,他要談的是過去;海斯汀要向正在尋求創新能量的台灣、向正在努力拚搏的台灣年輕創業家們,分享他過去二十五年來的創業心法,「愛超越恐懼」的開場白,正是他認定的創業原力。

「創業,就像是談一場戀愛!」海斯汀的這句注解,簡直比Netflix製作的戲劇更有張力與想像空間。他認為,創業就像愛情一樣,是不理性的,可能只是單純一個想法,就會讓你陷入愛裡。

他說,創業像戀愛

愛會幫助你克服恐懼

就像是他在二十五年前創辦第一家公司Pure Software時,當時心中所想的只是,「這是我很喜歡的產品,我希望這樣的產品可以走到全世界。」一種絕對純粹的信念,就像熱戀中的男女,總覺得世上沒有任何事物會比對方更美好一樣,而這正是創業者必須有的信念。

但創業也像婚姻一樣,「你無法確保每一件事(都能如你預期),你只能祈求、思考、傾聽。」他說,你無法確定自己的決定是不是正確的,而這樣的不確定性,總是伴隨著恐懼。海斯汀直言:「失敗會讓人感到痛苦,害怕是難免的。」他也會有害怕的時候,但他認為,當你有一個好的想法,覺得非得把這樣的想法帶進生活中不可時,你對這個想法的愛,就會幫你克服恐懼。

而若不是秉持這樣的信念,或許今天也不會有Netflix的存在。

他說,我沒想過放棄當你看到未來 就不會在意事實上,海斯汀在一九九七年創辦Netflix時,雖然是從郵寄DVD的服務開始,但在那個網路還只能靠撥接連線的年代,他已經對串流影音的未來有著強大的信念;當時他預期,串流影音將在五年後(也就是二○○二年)成為市場主流。然而事實是,五年過去、十年過去,直到○七年,Netflix的串流影音收入仍然掛零,根本和主流搭不上邊。

但他曾經有過放棄的打算嗎?海斯汀堅定地搖了搖頭,「對於網路電視這件事,我從沒想過要放棄。」因為在他眼裡,看到的是成長愈來愈快速的網路,「當你看到更長遠的未來,你就不會在意,它是不是花費了比你原本預期更長的時間才會發生。」而面對周遭的懷疑者,他也只想著一件事:「我要證明他們是錯的。」當然,他有的不只是理念,過去近二十年來,海斯汀帶領Netflix挺過一次又一次的存亡危機,「專注」是他最強大的武器。

「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做更少的事,卻做得更好。」就像是○四年,當時的DVD租賃巨人百視達,以比Netflix營收大逾百倍的規模優勢,瞄準Netflix郵寄DVD服務,用幾乎一半的價格,大打流血價格戰。為了應戰,海斯汀當時曾陸續推出網站廣告、二手DVD交易、社交網路等,希望這一個又一個新服務,可以和對手打出差異化,保住市占率,也保住獲利。

當下,海斯汀對自己能夠發動這麼多攻勢感到很滿意,然而最終他卻發現,研究對手並不會讓自己成功,推出這些新服務只是擴大戰線,卻無法改變戰局。

「你必須專注在消費者。」海斯汀最終選擇回過頭來,專注在核心業務的郵寄DVD服務上,將原本已經高達九八%的服務到達率更進一步優化,這才是他們勝出的真正關鍵。

但專注說來容易,做來困難,最具挑戰的,就是學會如何向「好的東西」說不。

「俗話說,『好』是『偉大』的敵人。(Good is the enemy of great.)」海斯汀直言,「如果你想要做偉大的事,你就不能只是好。(If you want to be great, you can't be good.)」這也是為什麼,多年來Netflix一直專注在串流影音的業務上,而且只做電視和電影的串流服務,卻從來不碰新聞和體育等傳統高收視率的節目。

曾經也有人問過海斯汀,為什麼不在網路服務較緩慢的地區提供下載服務,以達到更好的使用者體驗?他的回應很簡單:「我們認為消費者喜歡簡單的東西。」他相信就長期來看,網路速度一定會愈來愈快,而且網路將無所不在。所以即使當下某些市場存在著網路不夠順暢的障礙,他仍寧願投下賭注,也不要為了各式各樣的短期需求,不斷增加新功能,最終讓Netflix變成一個又複雜又笨重的平台。

「我喜歡把一件或兩件事情,做到極致的好。」海斯汀直言,這樣的方法對他很管用,但卻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而他可以確定的是,「不要勉強自己去做和本身性格不相符的選擇。」他鼓勵,勇敢走出去

要思考走向世界的可能

除了分享自身的創業經驗,言談間,海斯汀也鼓勵台灣創業家要勇敢走出去。

海斯汀表示,雖然台灣是一個小小的海島,沒有龐大的本地市場在背後支撐,但他認為,出身於瑞典的音樂串流公司Spotify已經證明,小國家一樣可以發展出成功的國際事業。重點是,「在小國家,你從(創業的)一開始就應思考,在這個國家之外的世界其他地方,有沒有發展的可能?」他說。

採訪末段,海斯汀也不忘對所有正在尋求機會的台灣年輕人提出最後建議:「這個世界很大,機會非常多,去找出人們的需要吧!」

串流龍頭Netflix

10年前就深耕台灣

全球串流影音龍頭Netflix自今年1月開始,服務正式在台灣上線,但你可能不知道,早在10年前,台灣就已經是Netflix的親密夥伴。

「我去過台灣不下百次。」負責Netflix全球夥伴關係的Netflix國際開發長格雷•彼得斯(Greg Peters)透露,為了確保能在手機、電視和電腦等各種終端,都提供消費者最流暢的服務體驗,他們很早就找上晨星、聯發科、宏達電、BenQ等台灣廠商,將Netflix的服務預先整合入晶片。

而Netflix創辦人暨執行長海斯汀這次受訪時也證實,Netflix工程師早已進駐台灣多年。據了解,Netflix和台灣廠商的合作關係已經長達近十年之久,後來隨著Netflix的業務在全球快速擴張成長,大約在5年前,Netflix已經正式在台灣組成工程團隊,並在新竹設立辦公室。

而今年配合Netflix啟動在全球190國的擴張計畫,台灣團隊扮演角色可能會更加吃重。

據了解,Netflix已在年初找到新的辦公室據點,預期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台灣團隊規模。

關於企業經營,海斯汀這麼說…作為一個企業家,你必須要有這樣的自信:我可以跳下飛機,因為我一定能抓到一隻正好飛過的大鳥。

多數企業家的想法總是聽來瘋狂、愚蠢又不經濟;然後,他們會證明這些想法都是對的。

別害怕去改變那些習以為常的成功模式。

失敗時,你會從99種錯誤中學到其中一種,所以失敗的經驗並不實用;相較之下,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顯然有用多了。

當一個負責任的員工擁有更多自由,他會不斷自我提升,甚至以老闆的角度思考問題。

企業的問題就像身體疼痛,你要的是阿斯匹靈而非維他命。前者可以解決問題,後者只是「吃一顆也不錯」的市場。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