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最大黃金ETF再增倉5.94噸 隔夜金價飆升至1363美元

北京時間8月3日SPDR Gold Shares官方數據顯示,美國時間8月2日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 持倉量較上一交易日增加5.94噸,目前約為969.97噸。當日該ETF價格上漲0.81%,報收130.27美元。

國際現貨黃金周二(8月2日)亞市早盤開於1353.10美元/盎司,最低下探1346.58美元/盎司,最高上漲至1367.33美元/盎司,收於1363.30美元/盎司,上漲10.20美元,漲幅為0.75%。

國際現貨黃金周二(8月2日)繼續上漲,重返前期高位1360一線,美市盤中最高上探至1367.33美元/盎司,上周因多項美國數據疲軟,美聯儲短期內加息的預期消退,黃金再獲新一輪上漲動力。

分析師稱,貴金屬的走強仍是因為美聯儲加息預期的消退。近期的美國數據利空頻傳,尤其是上周五美國GDP增速大大不及預期,使美聯儲加息預期大幅減退。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周一表示,由於美國經濟風險增加,美聯儲對加息一事極為謹慎。分析師稱今年年內加息的概率極低,有可能會推遲到2017年。

花旗研究部門在周二(8月2日)發布的報告中稱,美元的動向仍是驅動黃金價格的關鍵因素。美元與黃金從歷史看有反向運動的特征。“分析表明黃金價格驅動與美元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關系。”花旗全球商品團隊用線性回歸方法對黃金回報建立了一個模型,選取了幾個關鍵的宏觀變量包括標普500,美國兩年期利率,CPI指標及美元指數,擬合模型選取了48個月的時間窗口。從2000年至2016年,擬合模型的平均標準化相關系數顯示,美元比其他變量更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90

152億上海國企改革ETF背後的資本賬

乘著改革的東風,上海國企ETF一經問世便以152.2億元的規模震驚業內。

上海國企ETF是基於中證上海國企指數開發的產品。ETF尚未建倉,掛鉤的指數早已站上風口,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中證上海國企指數大漲4.84%,而8月以來漲幅也達到了2.02%,遠超同期上證綜指的漲幅。

市場行情如此,也引來了一批大資金買盤的進場。近日,在上海國企改革ETF發行之際,多位成分股的重要股東通過現金和股票換購的形式持有了上海國企改革ETF。這背後的投資邏輯也引起了外界的關註。

為何認購火爆?

一經發行,上海國企改革ETF便引來了市場的熱捧。

匯添富基金公告稱,成立伊始,上海國企改革ETF募集金額152.2億元。150多億的規模使得這只ETF輕松躋身於國內第七大ETF。排在它前面的是華夏滬深300ETF,半年報顯示,其規模為157.5億元。目前最大的兩只超過200億的ETF是華夏上證500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分別為268.5億元、209.7億元。

東方證券一位渠道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這只產品發行勢頭尤為火爆,簡直可以用秒殺來形容,短短一天時間,東方證券就賣了3.77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在上證國企改革ETF認購大軍中,還存在一類以成份股換購ETF份額的投資者。7月29日,上港集團、交運股份同時公告稱,各自的國資股東上海城投、久事集團分別將持有的3億股和3449.49萬股上市公司股份換購上海國企ETF份額。

除了股票換購之外,蘭生股份以自有資金3億元認購上海國企ETF基金。

以股票換購ETF份額在中國市場上由來已久,但操作行為僅適用於ETF發行期。中國第一只ETF——華夏上證50ETF發行時就已試水股票認購。該基金招募說明書顯示,股票認購以單只股票股數申報,用於認購的股票必須是標的指數的成份股和已經公告的備選成份股。

截至目前,從中證上海國企指數來看,它的成分股多達66只,其中上汽集團、上海建工、上海電氣、上港集團、綠地控股、隧道股份為前六大成分股,所在權重分布為9.06%、8.09%、6.8%、6.6%、4.95%、4.62%。

歷史事實證明,用股票換購ETF確實起到了維護股價穩定的作用。早在2012年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發行之時,成分股海康威視的股東就成有過如此經歷。當時海康威視公告稱,其股東新疆威訊投資管理有限合夥企業曾於2012年4月26日將持有的600萬股海康威視換購等值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占其持有海康威視股份數的4.68%,占海康威視總股份數的0.6%。盡管遭遇大肆減持,但當日海康威視股價卻獲得了上漲。單日漲幅達到2.51%。

“上市公司的股東一般會選擇大盤ETF來進行專業的操作,因為只有規模足夠大,才能吃進上億級別的股票。” 劉亦千續稱,但只要的行為僅限於ETF發行期,一旦ETF上市之後投資者只能用一攬子成分股加現金替代的方式來申購ETF。

會否紛紛仿效?

從歷史上看,國有企業已經進行過三輪改革,從上世紀80年代經營層面上的放權讓利,到90年代制度層面上的股份制改造,再到2003年以來國資委體系下形成的世界級央企集團,每一輪改革都提升了國有企業的價值。

作為地方國資改革的排頭兵,上海國企改革的最新進展也備受外界關註。

7月18日,上海國資委召開三季度工作會議,強調圍繞上海自貿試驗區和科研中心,全力推進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發展,改革進入全面加速期。而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26日調研遠洋海運集團時也表示,上海要堅定不移深化地方國有企業改革,下一步的關鍵是通過深化國資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管好國資、放開企業,把企業推向市場,使之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國資管理部門的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國有資本運作平臺的改革,三者必須同步進行,形成科學高效的工作機制。

幾位機構本報采訪人士稱,上海國企改革在有其獨立性,首先國企質量和基礎較好,另外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其天然的優越性。而且歷史上上海國企改革也有過成功的經歷。上海國企改革的模式可能並不適用於其它地方國企改革。

隧道股份重組即是一個上海國企改革成功的案例。2012年6月28日,隧道股份順利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控股股東上海城建(集團)公司將旗下工程設計施工板塊的市政、場道、管線等子公司和基礎設施投資板塊的投資、基建公司和PC板塊的物流公司等註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總資產由重組前的約225.9億元增加至441.33億元,凈資產由48.44億元增加至103.75億元,總股本由7.33億元增加至12.99億元。東方證券程,重組之後隧道股份業績增長逐漸加快,未來城建集團仍有進一步註入資產,實現整體上市的願景。

在上海國企改革穩步推進之時,上海國企改革ETF發行也被寄予厚望,並引發了市場的追捧。近日一些賣方分析師紛紛發布研究報告,推薦上海國有企業改革題材。市場對其關註度在熱辣的7月逐步發酵。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一批上海國企改革概念股走勢活躍,如上海臨港等漲幅在20%以上。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本報稱,上海國企ETF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了創新產品。上海國企ETF是中國首只以“上海國企改革”為投資主題的基金,也為此後國資股權改革提供示範性方案。

亦有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集體”認購上海國企ETF主要出於兩方面原因,首先,ETF與單只股票相比,流動性更佳,持有同等市值的ETF相當於優化了其資產結構;其次,在眾多基金產品中,選擇認購上海國企ETF無疑是對上海國企改革前景的堅定看好。

上海城投發給上港集團的函件中稱,參與上海國企ETF,進一步豐富所持的資產組合,降低非系統性風險的影響,分享上海國資國企改革過程中的價值增長。

然而,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對上海國企改革主題保持了謹慎情緒。上海一家銀行系投資總監付娟稱,新的上證國企改革ETF基金對板塊整體而言會有正面影響,但不排除個別個股因為風格轉換的問題也不一定出現確定性的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39

上交所:調整上證50ETF期權持倉限額管理

上交所今日發布《關於進一步調整上證50ETF期權持倉限額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稱決定自2016年8月8日起,進一步調整上證50ETF期權持倉限額管理,將單日開倉限額調整為單日買入開倉限額,單日買入開倉限額為總持倉限額的2倍,最大不超過1萬張。

附通知全文

關於進一步調整上證50ETF期權持倉限額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

2016-08-05

上證發〔2016〕35號

各市場參與人:

為有效發揮期權產品的市場功能,保障期權市場平穩運行,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期權試點交易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股票期權試點風險控制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本所)決定自2016年8月8日起,進一步調整上證50ETF期權持倉限額管理。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將單日開倉限額調整為單日買入開倉限額。單日買入開倉限額為總持倉限額的2倍,最大不超過1萬張。

二、期權經營機構將投資者權利倉持倉限額提高到2000張以上(不含2000張)的,應當在調整的前一交易日填報《股票期權持倉限額報備表》(附件),向本所進行備案。備案材料應由期權經營機構期權業務部門負責人簽字,並加蓋部門公章。

本通知發布前,期權經營機構已將投資者權利倉持倉限額提高到2000張以上(不含2000張)的,應當在2016年8月13日前向本所提交《股票期權持倉限額報備表》。

三、期權經營機構應當根據本通知的規定,盡快將持倉限額的管理要求通知客戶,及時調整客戶的持倉限額標準,並做好相應的前端控制和管理工作。

四、本通知自2016年8月8日起實施。除本通知規定事項外,上證50ETF期權持倉限額管理具體事宜按照本所《關於上證50ETF持倉限額調整有關事項的通知》(上證發〔2015〕44號)的規定執行。

本所於2015年9月7日發布的《關於加強上證50ETF持倉限額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上證發〔2015〕74號)同時廢止。

上海證券交易所

二○一六年八月五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12

上證50ETF將派發現金紅利 明日為除息日

根據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布的《上證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利潤分配公告》,上證50ETF將派發0.053元/份的現金紅利,明日即為除息日。上交所明日對上證50ETF期權所有未到期合約進行相應調整,並重新掛牌新的上證50ETF期權標準合約。

一、未到期合約將調整為非標合約

本次合約調整涉及合約單位、行權價格、合約交易代碼和合約簡稱等內容。投資者持有或明日開倉的上證50ETF期權合約的相關交易與結算均依據調整後的合約內容進行。非標合約存續期內,不再因合約標的價格的變化以及新的到期月份的到來而加掛新合約。

1、合約單位調整:

新合約單位=[原合約單位×11月28日50ETF收盤價]/[11月28日50ETF收盤價-現金紅利(即每份0.053元)]

調整後的合約單位,按照四舍五入原則取整數。11月28日50ETF收盤價為2.460元,那麽新合約單位為10000*2.460/(2.460-0.053)=10220。

2、行權價格調整:

新行權價格=原行權價格×原合約單位/新合約單位

調整後的行權價格,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則取小數,保留3位小數。以行權價為1.95、12月到期的合約為例,由於新合約單位調整為10220,那麽新的行權價為1.95*10000/10220=1.908。

3、合約交易代碼調整:

本次分紅對2016年12月、2017年1月、2017年3月、2017年6月這四個到期月份合約產生影響,調整後期權合約交易代碼的第12位由“M”調整為“A”,表示期權合約發生首次調整,第13至17位的行權價格不變,仍為原行權價格。

4、合約簡稱調整:

合約簡稱中的行權價格調整為新行權價格,並把最後的標誌位調整為“A”(原來無標誌位)。

二、明日新掛40個標準合約

按照規定,上交所將於明日對除息後的上證50ETF重新掛牌2016年12月、2017年1月、3月和6月等4個到期月份,1個平值、2個實值、2個虛值等5個行權價格,認購期權和認沽期權兩種類型,共40個上證50ETF的標準化期權合約。

三、合約調整對於交易的影響

50ETF派發紅利時,對應期權的合約單位和行權價格都同步調整,因此,投資者在分紅前後持有期權的價值沒有改變,即合約金額(名義價值,即合約單位*行權價格)不變。

對於備兌開倉的投資者而言,合約調整之後合約單位會變大,投資者的備兌持倉可能會發生備兌備用證券不足的情況,需要及時補足備兌備用證券或者自行平倉,避免因備兌證券不足而被強行平倉。根據新合約單位10220,備兌持倉投資者需要在原每張合約對應10000份ETF的基礎上再補充220份50ETF。

對於非標合約而言,後續交易中如出現持倉數量日終為零的情形,上交所將於下一交易日對該合約予以摘牌,所以非標合約的到期時間具有不確定性,並且存在流動性減小的可能性。

建議廣大投資者密切關註上證50ETF期權合約調整事宜,註意合約調整後市場發生的變化及相伴的風險,並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208

深交所總經理:深交所ETF期權試點準備工作已就緒

深交所13月3日消息,由中國期貨業協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深交所協辦的“第12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於2016年12月2日至4日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王建軍總經理表示,目前,深交所期權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現貨市場運行穩定,上交所股票期權試點運行平穩、功能發揮良好,將股票ETF期權試點推廣擴大到深交所的條件已經具備。

王建軍表示,作為國家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深交所積極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助推經濟結構調整。新公司IPO增添轉型動能。2016年1月至11月,深市IPO公司家數101家,融資金額390.06億元。重組和再融資推進存量優化配置。2016年1月至11月,433家公司實施完成重組及再融資,實現融資金額5935.81億元。其中,主板強化資本市場服務國企改革功能,中小板板塊聚集效應進一步增強,創業板服務創業創新廣度深度不斷拓展和加深。固定收益產品便利企業融資,優化企業債務結構。截至12月2日,掛牌上市固收產品2,734只,托管面值1.21萬億元,較2015年底翻了一番;加強對民生、綠色和普惠金融等重點領域的服務力度,積極推動公司債券產品創新。

二是服務和支持創新創業,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我國在經濟新常態下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戰略任務。服務和支持創業創新是深交所的使命和責任。沒有資本市場的支持,創業創新就沒有強勁的動力,不支持創業創新,資本市場就失去了生機和活力。深交所1800多家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占到70%以上,創業板的高新技術企業比例更是高達93%。深交所已成為中國新經濟的聚集地,是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理想上市地。未來,深交所仍將不斷努力,擴大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將更多社會資源有效轉化為創新資本,將更多的科技和創意轉化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為實體經濟升級轉型、為創新型企業做大做強提供全面的服務。

三是加大市場推廣培育力度,提升市場培育服務水平。深交所已經形成了包括重點企業服務、區域推廣服務、產品推廣服務、專業培訓服務在內的全方位的市場服務體系。

四是認真落實依法從嚴全面監管,全面加強上市公司一線監管。以信息披露監管為核心,持續推進分行業監管、分類監管,增強信息披露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五是不斷完善交易制度,改善交易環境,豐富產品體系,推動市場互聯互通。

王建軍指出,股票期權是交易所場內標準化產品,是金融市場成熟的衍生工具,具有價格發現、風險管理的功能。擴大股票期權試點,有助於強化交易所現貨市場的投融資功能。深港通開通在即,境內外投資者希望深交所能提供相應的風險對沖工具。深交所開展股票期權業務的目的是服務多層次的現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深交所開展股票ETF期權業務具有良好的現貨基礎,也有較大的市場需求。深市ETF期權將為指數投資提供有效的避險工具,有利於促進新興行業股票的指數化投資,契合投資者需要和深市發展的需要。

目前,深交所期權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現貨市場運行穩定,上交所股票期權試點運行平穩、功能發揮良好,將股票ETF期權試點推廣擴大到深交所的條件已經具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23

上交所副總經理:50ETF期權日均成交合約張數穩步增長

12月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謝瑋在2016第12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境內交易所高層論壇上介紹,上交所50ETF期權每天的成交合約張數正在穩步增長,日均成交量在50萬至100萬之間,上證所正就交易機制和方式的進行完善,同時爭取早日推出不同品種。

據謝瑋介紹,上交所期權從2015年2月份推出以來,剛開始的時候投資者的數量、開戶人數大概是幾千人,大概四、五千人,每天的交易幾萬張、十幾萬張,大概是這樣的規模水平,持倉也非常小,主要的交易都是在探索。經過這一年、兩年的發展來看,現在的基本情況,開戶近二十萬,大概17、18萬,每天參與交易的人數大概在5000人左右,多的時候六千多、七千多,少的時候三千左右。每天成交的合約張數來看正在穩步的增長,到現在多的時候一百多萬張的成交,現在少的時候大概在50萬張左右的規模。

經過觀察發現,如果現貨市場波動比較大的期權成交量就增加,如果現貨波動相對比較小的,期權成交量和參與人數都會減下來,前一段時間剛開始的時候,基本上是以認購期權為主,主要是在做認購,現在這一段認沽的交易也逐步穩步地增長,也越來越活躍。

同時,上證所也觀察到一些投資行為,從最近一段交易的情況來看,交易是認購占60%左右,原來的持倉基本上是認購為主,認沽相對少一些。最近隨著參與人數的參加,認沽的持倉比例已經超過了認購。從上述行為分析,投資者都在做保險,套保的比例也在顯著增加,功能正在逐步地發揮。

從期權本身來看,這一年多的交易情況顯示,期權本身的功能和期貨還有很大的區別,在金融市場上發揮的功能還有很大的區別。以前只有現貨市場,現貨市場作為投資者來說,基本上只能等著股市上漲才能賺錢、才能盈利,這是基本的模式。有了期貨以後,股市跌的時候如果做空的話他也能獲利,本來只能上漲才能盈利,現在下跌也能盈利。有了期權以後就不漲不跌也可以盈利,如果賣出期權,不漲不跌也能盈利。投資結構和市場功能性來說它是不一樣的。

另一方面,從交易下來的情況來看,它對整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的維度又多了一個,現貨只是交易,根據供需關系決定它的價格,期貨可以看到的趨勢,交易的趨勢是怎麽樣的?有了期權以後對波動率進行管理,這兩天的波動、漲跌的幅度也可以進行管理,所以從這個維度上來講,對整個市場風險管理的維度又增加了,這是期權本身特有的一些功能。

最後,謝瑋表示,要把期權的試點做好,一方面上交所會還有一些交易的機制、交易的方式還在完善,另一方面把儲存另外的不同品種爭取早日推出來,豐富交易的品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25

交易所基金ETF害人不淺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12/06/%e4%ba%a4%e6%98%93%e6%89%80%e5%9f%ba%e9%87%91etf%e5%ae%b3%e4%ba%ba%e4%b8%8d%e6%b7%ba/

上週一間外資證券商Sanford Bernstein指摘ETF交易所指數基金這類的被動性的投資,損害投資者利益,令到投資者蒙受龐大損失,衰過馬克斯主義。現市場有大量追綜指數交易所基金,ETF。在一些海外市場,ETF佔交易量三成以上。事實上對富時及摩根士丹利一些股票指數,股票的市值及成交量通常是僅有被納入指數的標準。一隻股票被納入指數後,一些進蹤指數交易所基金ETF,就必須買入。富時及摩根士丹利極少考慮該上市公司的內涵,業務是否可靠,帳目是否真實,有沒有造假,及股價是否人為造高,及存在大量泡沫,被莊家炒高幾十倍。

2014 至2015年,除了漢能(566)外,高銀孖寶:高銀地產(530),高銀金融(283)是升幅最大股票。由於高銀地產市值幾百億元,被摩根士丹利納入MSCI指數。但被納入MSCI指數後,香港證監指摘高銀地產市值過分集中,13個投資者持有95%股份。高銀地產隨後被MSCI剔除,但投資者已經蒙受損失,達到10億元。摩根士丹利隨後改變策略,剔除所有股權過度集中的股份。但剔除股份過分集中的股份是不足夠,最近豐盛控股(607)納入MSCI 指數當天被沽空機構Glaucus狙擊,股價急跌14%,市值單日跌10億元。ETF交易所追蹤基金投資者及中國動向股東蒙受重大損失,這件事顯示現有機制不足之處。

豐盛前身是滙多利,一間生產風扇2002年上市的小型工業股,上市幾年內就出現經營問題,最後賣盤。一間南京地產公司在2014年買殼,入主後就不停四出收購,通常是用公司股票進行收購。股價三年內升了30倍,市值去到750億元,大過很多藍籌股。最近的大型收購是今年9月豐盛以179億元全股票收購中國動向的68%股份,中國動向股東同意接受豐盛全股票收購。豐盛向中國動向提出全面收購,中國動向股價一度急升25%。但是晴天霹靂,在11月30日,豐盛被納入摩根士丹利指數當日,有評論指豐盛股價存在嚴重泡沫,股價單日急跌14%,一週累積跌23%。中國動向股東被迫斬倉,損失慘重,達到30億以上。事件揭露富時及摩根士丹利這些指數公司,沒有做盡職審查,對指數成份股深入調查,確保帳目可信,沒有假帳,沒有人為泡沫才把股票納入指數,才對得住信賴他們的投資者。監管當局也必須採取實質行動,確保投資者利益受到應得的保障。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78

無懼美聯儲“鷹派”加息 公募黃金ETF緣何獲數億凈申購

12月15日,跟隨美聯儲加息而來的鷹派表態讓市場觸不及防,致使黃金繼續承壓。一項國際金價的重要指標COMEX黃金期貨主力合約報1129.8美元,跌至今年年初水平。

同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加息後的次日國內黃金ETF市場出現了大資金悄然增倉的跡象。深交所數據顯示,深交所上市交易的易方達黃金ETF場內流通份額增至7.787億份,較上一交易日足足增加了1.155億份。按照2.6095元的收盤凈值,基金獲得3億元的凈申購。不過,截至目前,國內市場上共有四只黃金ETF產品,除易方達外,其余三只的場內流通份額仍在縮減。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指數部門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最近5個多月,國際金價回調了將近20%,無論美聯儲明年加3次還是兩次息,未來3個多月應該是加息真空期。所以,大資金趁此間隙大肆申購實屬正常。

美聯儲加息後的機會

在全球流動性充裕的當下,有別於煤炭、有色等大宗商品在強美元時代維持恒強格局,同屬資源品的黃金走勢有點低。從7月6日至今,COMEX期金價格從1387.1美元快速下探至1124.3美元的10個月低點,回調幅度接近20%,當前的金價基本處於國際金價生產成本的位置。

在外界看來,過去幾個月影響黃金走勢的因素很多,但強勢美元顯然具備參考意義。大體上,黃金價格和美元指數呈反向變動關系。自2015 年至今,除了英國脫歐前後,美元和黃金雙雙走強,同向變化外,美元和黃金基本上呈負相關關系。在過去黃金連續調整的5個多月,美元則是大幅走強,從90.3直接上漲至103.5719,漲幅高達14.7%,它甚至成了最近20年的最強貨幣。

美元走強很大程度上緣於美國經濟的增長以及美聯儲加息的預期。隨著美聯儲加息時點的迫近以及加息之後發表鷹派加息言論後,美元多頭狂歡,黃金則遭遇拋售。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數據,截至12月6日的一周內,投機客連續第三周提高對美元的多頭押註,將凈多頭推高到了1月初以來的最高位。與此同時,全球最大黃金支持上市交易基金SPDR Gold Trust持金量自11月以來已經累計下跌了約9%,近日其黃金持倉量下降0.38%至857.45噸。而在加息之後,美聯儲主席耶倫更是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次加息是“非常小的調整”。該言論被市場解讀為是對美聯儲暗示2017年會更快速加息的支持,市場推測2017年可能加息的次數由原來的兩次增加到了三次。這無疑增加了美元多頭的信心,黃金則進一步遭遇拋售。

不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接下來,黃金極有可能收獲跌出來的機會。當前的黃金價格已經遠低於半年、一年期均線數值,在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美元走勢持穩之後,黃金不排除會上演“估值修複”行情。

事實上,一波抄底資金正在借道國內基金產品湧入黃金市場。據深交所數據顯示,易方達旗下的黃金ETF12月16日,獲得了3億凈申購,短短一個交易日場內流通份額從6.72億份增長到了7.87億份,規模逼近歷史高位。11月下旬,該基金場內份額一度8.08億份的歷史最高紀錄,隨後隨著黃金價格的重挫而不斷縮水。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朱斌稱,黃金價格雖因最近一次美國加息而承壓,但鑒於未來全球保持低利率水平,保證流動性是大概率事件以及隨著避險情緒的蔓延,黃金仍然具備投資機會。招金期貨集團事業部曹夢洋早在美聯儲加息之前表示,考慮到當前的美元處在一個相當超賣的區域,近期美元對美聯儲加息的價格表現非常激進,預計短中期將會有回撤,而這可能導致金價重複歷史的故事,再次上演加息“靴子落地”,開啟反彈的行情。

黃金ETF備受關註

截至目前,境內資本市場上共有四只黃金ETF,分別為易方達基金旗下的黃金ETF(159934)、博時基金旗下的博時黃金(159937)、國泰基金旗下的黃金基金(518800)以及華安基金旗下的黃金ETF(518880)。而以黃金ETF命名的則是易方達黃金ETF與華安黃金ETF,前者在深交所上市,後者在上交所上市。

四只黃金ETF絕大不分資產投資於黃金現貨合約。如易方達黃金ETF投資於黃金現貨合約的比例不低於基金資產凈值的95%,具有與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現貨實盤合約相似的風險收益特征。在資產配置荒時代,黃金ETF走俏一時,今年以來的凈值增幅均超15%,大幅超越上證綜指跌逾10%、創業板指跌逾25%的走勢。

作為黃金投資品,ETF還有明顯的優勢。黃金ETF支持申購贖回和二級市場雙“通道”交易。盡管申購需要黃金賬戶,把一部分投資者排除在外,但投資者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買賣,當日可T+0無數次買入並賣出。且二級市場買入持有的份額亦可通過贖回交易獲得現金,這也提供了額外的套利機會。

不過,從四只黃金ETF整體表現來看,易方達黃金ETF獲3億元凈申購似乎更像是大資金在試探性買入。相比易方達黃金ETF,另外三只黃金ETF在美聯儲加息以來的兩個交易日,規模兩度縮水。其中規模最大的華安黃金ETF 24.16億份減少至23.94億份,兩個交易日凈贖回超過5000萬元。

中信建投研究員陳炳輝認為,在加息靴子落地,金價跌回到1150美元附近,對於黃金投資考慮的維度或許應該轉向為“下跌風險大,還是上漲風險大”。下跌風險在於,未來黃金市場最大的風險會是美聯儲加息次數以及全國經濟複蘇前景超預期。若經濟變動不大,鑒於生產成本、央行購金、人民幣貶值,以及康波大周期等因素,金價尤其是國內金價下跌空間並不大,目前位置黃金及黃金股具備戰略性布局的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73

無懼暴跌 資金逆勢搶籌創業板ETF釋放信號

5月23日,A股市場再度演繹出權重撐指數、中小創暴跌的一幕。截至收盤,創業板創業板指數大跌1.67%,上證50指數上漲1.27%。

然而,令市場人士意想不到的是,一些專業的投資者卻在“反向交易”,逆勢搶籌創業板標的。有公開數據顯示,近期上證50ETF、滬深300ETF等大盤基金紛紛遭遇凈贖回,而創業板ETF單只基金在最近兩個月則實現了8億多的凈申購。ETF申購者向來是A股市場最為專業的投資者之一,它們的持倉變動極有可能對行情波動產生一定的指向意義。

一些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機構人士對此解釋稱,ETF投資者多數是資金量龐大的機構投資者,它們如果看好未來創業板的走勢,會考慮分批建倉進行左側交易。短期來看,創業板個股存在短期超跌反彈的可能性,但整體而言遠未達到反轉的地步。華南一位資深公募基金投資總監明確向第一財經表示,當前寧可維持相對的低倉位,也不願意貿然加倉創業板。

大資金換倉信號?

A股市場近期展現了較為明顯的“二八分化”格局,以白酒、家電為代表的消費股、保險為首的金融股強勢上漲,但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股票延續弱市整理。指數層面,今年以來上證50指數漲逾5%,而創業板指數跌幅超過10%。個股表現來看,貴州茅臺叠創新高,最新收盤價為454.2元,年初以來漲幅36%;格力電器、海康威視等一批同樣叠創新高,今年以來漲幅超過30%;創業板個股實現上漲的比例僅為四分之一,其中40多只股票跌幅超過40%。

不過,有別於A股的盤面表現,基金市場上的一些專業投資者正在反向操作。最近,一批ETF投資者不斷加倉創業板基金,減倉上證50ETF、滬深300ETF等大盤基金。與此同時,投資香港市場的H股ETF等熱門題材基金也遭遇了一定的減持。據Wind資訊數據,上證50ETF場內流通份額在5月11日是125.05億份,到了5月22日縮減為119.46億份;滬深300ETF方面,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場內份額5月11日為58.3億份,到5月22日降至58.22億份;H股ETF場內流通份額5月11日為71.6億份,到了5月22日縮減為68.31億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創業板ETF最近兩個月受到了資金的青睞,場內流通份額4月初為27.63億份,到5月初增加至28.55億份,而截至5月22日又上升到了32.49億份,若以5月22日的凈值1.7151元來計算,4月以來,累計有8億多的資金凈申購了創業板ETF。

一些接受采訪的機構人士對此解釋稱,創業板短期存在超跌反彈的可能性。在經歷了大幅下跌後,其估值得到了一定的修正。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63家創業板公司,總市值跌破了5萬億元,平均市盈率為50倍,低於歷史均值水平。

“異動可關註,但不必跟隨。”中航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郁峰對第一財經稱,這可能是機構大資金左側交易的行為,如果它們看漲未來創業板的表現,前期可能會選擇分批布局。ETF投資者資金量比較大,普通投資者不必進行跟隨操作,反而可以利用的“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待行情平穩後進行右側交易。

風格切換尚難

2016年以來,創業板指數整體下跌35%的大背景下,614只創業板公司中,94家個股股價腰斬,其中欣泰電氣跌逾80%、金亞科技及兆日科技跌幅超過70%。盡管如此,多數機構人士把創業板近期並不存在行情反轉的可能性。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投資總監認為,創業板去年的業績高增長很大程度反映的是2015年以來外延式並購帶來的貢獻部分,但進入2017這部分積極因素反而變成了消極因素,未來大小非解禁壓力可能會制約創業板的走高。

觀合資產合夥人王忠波對第一財經稱,創業板的弱市可能還會持續較長時間。究其原因,主要有方面,一是由於A股IPO發行節奏在加快;另一個原因則是,重組和定增監管的趨嚴使大量殼資源的價值大幅降低。

相反對於創業板走勢的謹慎,有機構人士更看好強勢白馬股短期調整的機會。張郁峰稱,白馬股的強勢近期表現比較充分;它們的股價有業績支撐,即便短期出現調整,持續的時間也將是短暫的,深度回調的概率較低。“調整可能是一個介入的時機,不能輕易否定白馬股未來的行情。”張郁峰表示。

即便如此,仍有一些機構認為,真正具備內生增長能力、業績出眾的創業板等中小盤股可能會早於指數先行持穩,但這樣的股票應該具備高成長潛力,符合社會轉型和消費升級的現實需求。

華創證券分析師王君稱,“指數掩護下的個股估值擠水分”背景下,價值護盤,前期強勢板塊的熄火跡象進一步顯現,雄安概念進入了從一線龍頭到二、三線個股的擴散後的回調階段,而次新板塊也遭受重挫,反映了市場磨底過程情緒的反複。A股底部的構築是一個過程,磨底階段攻防兼備是基礎,同時也應逐步篩選和參與成長左側的布局機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271

地緣沖突加劇市場波動,ETF泡沫或再引美股閃崩

貿易爭端疊加中東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全球市場波動性再度擡頭,2月美股閃崩的情景再度浮現投資者眼前。

今年2月美股閃崩後,“ETF泡沫”被推上了風口浪尖,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迅猛增長的規模時不時使其淪為股市崩盤時的眾矢之的。有觀點認為,規模不斷膨脹的ETF在市場巨震時將大大加劇大盤的拋壓。然而,“股神”巴菲特曾稱費率低廉的ETF對於投資者而言遠優於對沖基金(費率為2%的傭金和20%的超額收益提成)。

真相究竟如何?“ETF泡沫”一說是否合適?ETF又在市場劇烈波動時發揮了什麽作用?這些於全球蓬勃發展的ETF市場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目前各界預計,未來高估值的美股出現閃崩或大幅回調的頻率可能上升。

“ETF泡沫”之辯

全球最大資管機構之一的貝萊德(BlackRock)董事總經理、iShares安碩及指數投資亞太區主管陳蕙蘭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稱,“ETF目前不存在泡沫。ETF整體規模約 4.8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型ETF 市值占總股票市值的4%,債券(fixed income) ETF還不到1%,這種比例比起龐大的共同基金而言,其實是很小的。”

值得一提的是,ETF也被各界譽為“沖擊吸收器”(shock absorber),因為不同於公募基金,當投資者A要賣出手中的ETF時,投資者B正好想接盤,這在法律上被視為贖回交換,ETF經理不需要去市場上出售ETF之下的股票或者其他證券來籌集現金,這樣做就不會產生資本所得稅,也會吸收原本股票的拋壓。

回顧閃崩當日,“這個交易日(2月5日)剛開始時還算有條不紊,但突然峰回路轉,接著恐慌性拋售就開始了。”Charles Schwab衍生品交易副總裁弗雷德里克表示,“市場上的拋盤規模相當大,看上去是機構在大肆拋售。”

也有基金經理認為, ETF的清盤也加劇了市場的拋壓。理由是,不同於一般共同基金,追蹤指數的ETF需要買入一籃子指數,而當投資者贖回時,ETF要拋出的就是一籃子股票,而非像共同基金那樣先砍倉表現不佳的股票,因此ETF在市場巨震時或加劇大盤拋壓。當然,也有觀點認為,量化交易策略的同質化以及程序化交易助長助跌,也可能是加劇美股閃崩的主因。

之所以ETF近年來備受各界關註,是因為危機後美股長達9年的牛市,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低成本的指數跟蹤型ETF。截至2017年12月29日,全球ETF的規模已經達到4.75萬億美元,美股整體市值約20多萬億。

ETF與公募基金或共同基金的區別在於,大部分ETF都是被動型指數基金,其目的不是為了戰勝市場,而是為了獲得市場平均回報,即獲得市場敞口。

“早前挪威央行就曾研究過,投資收益是從哪里來的?研究發現99.3%的收益其實都是從敞口來的,就是指數。除非你受過主動選股的基金經理那樣的訓練、有能力產生Alpha(超額收益),那麽被動投資遠遠好於主動投資。這也是為什麽近年來越來越多資金流入ETF。” 陳蕙蘭告訴記者。

低費率也使得ETF吸引了眾多人氣。美國主動型基金費率大約每年0.77%左右,而ETF的費率大約是每年0.1%左右,前者是後者的八倍。

其實,費用的優惠和ETF的一項特質息息相關。陳蕙蘭對記者表示:“如果是共同基金,當投資者要贖回時,就需要通過買賣股票來贖回現金,而ETF的好處是,往往投資者不需要真正向二級市場拋售股票來贖回,而是可以通過交換,這就降低了市場波動性,讓投資者更容易適應ETF。” 也正是因為無需真正賣出,就不會產生資本所得稅。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則不同,當投資者提出贖回申請時,基金經理需要在市場上出售基金中的股票(或者債券等其他資產)來籌措現金應付贖回。如果出售的資產是盈利的,那麽這個公募基金就需支付資本所得稅,對公募基金中的其他投資者來說,這有點不公平,因為當有投資者贖回該公募基金時,其他沒有贖回的投資者都收到了資本所得稅的懲罰。

此外,就透明度而言,美國證券法規定,ETF需要每天披露其中投資的那些股票,而公募基金只需要每季度披露其中的資產成分。

通過上述屬性也不難看出,外界對於ETF加劇市場波動的罵名似乎有失偏頗,相反ETF可能是“沖擊吸收器”。根據貝萊德3月發布的一份觀點報告,截至2月9日收盤的一周(美股閃崩期間),ETF交易量超過了1萬億美元,但是美國的ETF的凈贖回總量僅299億美元,股票型ETF凈流出281億美元。可見相較交易量而言,真正會影響市場的ETF規模其實很小,似乎遠遠不及共同基金的影響力。

當然,目前對於ETF的擔憂仍然普遍存在。例如,由於ETF追隨市場指數,因子極易簡單複制,ETF泡沫已不容小視。據穆迪預測,ETF在未來10年內將持有美國股市50%的總市值,正在壟斷越來越多的市場流動性。

不過就目前而言,同期(2月9日前的一周),ETF交易量僅占整體美股交易量的3.86%,較12個月前的4.32%有所下降。此外,股票型ETF 的市值也僅占總股票市值的4%。光從現在來看,“ETF泡沫”一說仍有所誇大。

區分ETF和杠桿型產品

其實,2月的閃崩之所以導致ETF備受指摘,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杠桿型ETF產品嚴重虧損、做空VIX(波動率,即恐慌指數)的ETN(交易所交易票據)清盤。這些高風險的產品的崩潰也吸引了市場關註。

在眾人看來,上述產品都被理解稱為ETF旗下的一種門類,“然而做空VIX產品是ETN,這和一般的單純追蹤指數、沒有杠桿的ETF有很大區別,那類高風險產品一旦清盤可能導致投資者一無所有。其實,這也體現了投資者有時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在買什麽。當大家都賺錢的時候,沒人想過對不對,只有當市場沖擊來臨時,才意識到問題。” 陳蕙蘭告訴記者。

CBOE VIX波動率指數被用以衡量標普500指數未來30日的預期年化波動率。2月5日,VIX一度飆升至50,最終收於37.32,創2015年8月來新高。也正因此,押註VIX走低的華爾街血流成河。在過去一年,VIX市場處於歷史低位,這也使得“做空VIX”的策略成了所謂的“網紅交易”。

VIX指數本身是不能交易的。但是有VIX期權和VIX期貨可供交易員使用。ETF興起後,便出現了VXX和UVXY這兩個看多VIX的ETF,和XIV、SXVY這兩個可以做空VIX的ETF。

除了與VIX相關的ETN,近年來美國還出現了內含算法的杠桿ETF。例如SPXL(3倍於標普500指數的漲跌幅)這個ETF就加劇了市場波動,其總量雖小但邊際上卻可以震動市場,導致踩踏,加劇跌幅。

因此陳蕙蘭建議,不應該將上述高風險產品與一般的ETF(plain vanilla ETFs)劃為一類,除了監管者應該對其加以區分、強化投資者教育,同時投資者自身也應該提高風險意識。

市場情緒偏審慎

盡管ETF的問題尚無需過度擔憂,但目前投資者對美股的情緒仍偏謹慎。

上周,美國幾大銀行陸續公布了財報,在稅改利好、經濟持續擴張、波動率上升的背景下,盈利普遍超出預期。例如摩根大通、花旗、富國銀行凈利潤分別同比上升35%、13%、5.5%,花旗同比上升13%,ROE分別同比上升11%、7.4%、12%,超出分析師預期。然而由於貸款增速環比低於預期,本周最後一個交易日銀行股收盤重挫,摩根大通跌2.71%,花旗跌1.55%。

積極的一面在於,過去一年來,美股牛市也主要由盈利擴張所驅動。上周整體漲幅超過1%,這主要因為科技股反彈所致。此前臉書因為信息泄漏醜聞而股價重挫,亞馬遜也因為特朗普在推特上發文抨擊而股價大跌。

眼下,投資者情緒仍偏謹慎。當地時間4月13日晚,特朗普就敘利亞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發表講話,宣布對敘利亞進行“精準打擊”。同時,英法兩國也在配合對敘利亞進行打擊。

“盡管主流市場目前休市,整體波動不大,但其實內心已經跟著動起來了。”某大型期貨公司全球宏觀策略投資主管告訴經記者,未來美股在高位出現大幅回調的頻率或將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