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認為,盡管貨幣政策寬松和寬松預期推動年初以來收益率下行,但隨著央行寬松接近尾聲和降息降準寬松效果越來越弱。從貨幣政策角度來看, 2015年債市不容樂觀。
長期以來,中國貨幣政策的大趨勢實際上是寬松:(1)從貨幣供應量角度來看,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偏高。(2)中國的實際利率水平也位於較低水平。
中期來看,本輪寬松貨幣政策從2012年就開始了,不能把2014年以來的降息降準當中新一輪寬松的開始。當前是經濟下行周期的“尾聲”的概率顯然要高於新一輪“下行周期”的概率,這也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寬松也將走到“尾聲”
短期來看,來自匯率層面的壓力已經使得降息降準的直接作用大幅下降。套利套匯資金在邊際上的流出,壓縮了短期利率的下行空間,事實上對沖了央行下調基準利率對降低資金成本的作用。同樣,匯率因素所導致的外匯占款偏低也使得降準的作用下降。
匯總梳理2008-2014年三輪降息過程,在降息的尾聲,債券市場對於降息並不敏感,甚至在當月出現了明顯反彈。
綜合來看,國泰君安認為一方面央行降息已經接近尾聲,而且降息對降低利率的作用也越來越弱,同時,基於目前過於平坦的收益率曲線(Pricing in 了太多的降息),缺乏明顯安全邊際的債券市場需要一次比較大的調整(熊市陡峭,中長端的調整空間在30-50bp),來釋放收益率曲線中所隱含的貨幣政策過度寬松預期風險。
以下是徐寒飛的正文:
【導言】1月份CPI跌破1%,PPI持續負增長,其他經濟增長數據也未出現明顯改善,M2增速繼續下行創新低,海外部分經濟體央行紛紛降息,2月份央行月初降準和月末降息兌現了市場的政策寬松預期。顯然,持續的降息預期是推動1月份以來債券收益率下行的關鍵因素。不過,我們對於貨幣政策以及對債券市場的影響的看法是,(1)央行寬松接近尾聲;(2)降息降準的寬松效果也越來越弱。因此,從貨幣政策角度來看,我們認為2015年債券市場不容樂觀。
長期以來中國貨幣政策的大趨勢實際上是寬松。我們從量和價兩個角度來看中國貨幣政策的實際寬松程度(當然,我們這里不考慮央行“口頭”上所宣稱的政策“寬松”、“穩健”或者“中性”,只考慮從數據來看的實際寬松程度)。
(1)從貨幣供應量角度來看,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偏高。如圖1所示,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M2/GDP的比值從2000-2013年的變化,在樣本國家中(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中國的M2/GDP僅次於日本,大幅高於其他國家,接近200%。而且十年以來的變化來看,日本的M2/GDP僅從2000年的241%上升到248%,而中國則從2000年的137%大幅上升到195%,邊際上升的幅度是最大的。顯然,無論是對比發達國家,還是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廣義貨幣存量相比GDP來說,都幾乎是最高的。
(2)中國的實際利率水平也位於較低水平。如圖2所示,我們將實際利率和GDP增速進行了對比,均衡線以下偏離越遠的國家,其實際利率的相對水平(與GDP增速水平相比較)就越低。可以看到,中國的實際利率水平並非像絕對水平那樣偏高,也是屬於偏低的國家之一(考慮到物價水平的下降,2014年的數據略有回升)。當然,由於中國的物價指數中非食品項中的居住無法完全度量居民的居住成本(無法準確度量房租和房價的上漲),此外利率長期受到管制(尤其是存款利率的上限)也導致名義利率水平無法準確反映融資供需均衡水平(存在金融抑制現象),中國實際利率水平存在被高估的可能性。
中期來看,本輪寬松貨幣政策從2012年就開始了,不能把2014年以來的降息降準當中新一輪寬松的開始。由於經濟中周期(內部和外部)的存在,導致貨幣政策在邊際上仍然有“寬松”和“收緊”的差別,根據我們的觀察,中期來看,貨幣政策事實上已經寬松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本輪貨幣政策的寬松實際上從2012年就開始了。
2008年之後,貨幣政策經歷了收緊到再次寬松的過程。2008年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後,經歷過一輪短暫的貨幣政策寬松之後,以重啟1年期央票為標誌,央行貨幣政策從2009年開始回歸中性,在2010年10月份重新開始加息,貨幣政策重回緊縮。而以2011年11月份重新下調準備金率為標誌,政策重回寬松軌道。2012年央行兩次降準,兩次降息。2013年央行在準備金和利率調整上沒有任何操作(僅有公開市場操作的調整如重啟央票和正回購,以及一些創新了一些定向工具)。2014年央行在4月份開始定向降準,分別在7月份、9月份和10月份三次下調正回購利率,11月份降息,2015年2月4日降準,2月28日降息。
貨幣政策在2012年重回寬松的邏輯很簡單,就是經濟增長的持續下行。以工業增加值增速為例,2012年之後連續三年持續下滑(2013年三季度經歷了短暫的反彈),目前已經下降到7-8%的歷史低位(對應GDP的增速為6-7%),下降的宏觀周期與貨幣政策寬松周期顯然是一致的。
簡單的對比歷史數據,當前的工業增速已經下降到199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附近,即使更為悲觀的投資者認為還有下降空間,但是我們認為中期來看應該是一個環比增速的底部。再考慮到貨幣政策實際上已經是持續寬松3年(2013年的資金成本上升是外部流動性和國內主要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調整的結果,不能看作是央行貨幣政策主動引導的),當前是經濟下行周期的“尾聲”的概率顯然要高於新一輪“下行周期”的概率,貨幣政策的寬松也很可能即將走到“尾聲”(此外,也要考慮到美聯儲貨幣政策也將走向正常化)。
短期來看,來自匯率層面的壓力使得降息降準的直接作用大幅下降。2014年四季度以來,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反向變化,導致境內外的套利收益大幅下降,海外資金流入進行套利套匯操作的利差空間大幅縮窄,創下了2012年以來的歷史低位。根據我們的測算,境外資金套利套匯預期收益率已經大幅縮窄甚至為負,加劇資金流出和貶值預期。資金在邊際上的流出,壓縮了短期利率的下行空間,事實上對沖了央行下調基準利率對降低資金成本的作用。
外匯占款持續偏低也使得降準的作用下降。此外,隨著匯率波動加大,套利套匯資金頭寸風險顯著加大,預期收益率的劇烈縮窄將加劇資金流出趨勢,事實上,2014年資本與金融項目連續3個季度持續逆差,以“新增外占-貿易順差-FDI”倒算的熱錢規模從2014年5月起也顯示持續流出趨勢,從2015年全年來看,人民幣匯率貶值風險仍持續存在。外匯占款縮水導致央行下調法定準備金率對釋放超額準備金的作用在下降(僅起到對沖作用,甚至有所滯後),此外,為了穩定人民幣貶值預期,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上必然要凈回籠人民幣,這同樣削弱了降準釋放流動性的效果。
此外,如表1所示,從2014年三季度以來央行的政策操作特征來看,寬松操作以定向操作為主,“化整為零”的做法,使得政策對預期的影響不夠,雖然使得市場的寬松預期不斷增強,但是實際的寬松效果也會打折扣。
最後,我們匯總梳理下2008-2014年三輪降息過程,在降息的尾聲,債券市場對於降息並不敏感,甚至在當月出現了明顯反彈。
第一輪,2008年9月至12月,連續5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2.16個百分點。前兩次降息操作均帶動收益率大幅下行,反應了降息周期剛開啟時對債券利好影響最大,而最後一次降息後,政策預期兌現,利率不降反升。
第二輪,2012年6月至7月,連續2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5個百分點,此次降息伴隨擴大存貸款利率上下限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導致銀行負債成本上行,利差縮窄,對利率債利好影響非常有限,長債利率下行不到10bp,城投債下行約20bp左右。
第三輪,2014年11月,央行下調存款利率25bp,下調貸款利率40bp,同時放開存款利率上浮20%,債市利率先下後上,沖高回落,全月來看,利率中樞反而出現一定上行。2月28日降息之後的債券市場收益率反而出現了小幅反彈。
綜合以上分析來看,我們認為一方面央行降息已經接近尾聲(對應於貨幣政策寬松周期的尾聲),而且降息對降低利率的作用也越來越弱,同時,基於目前過於平坦的收益率曲線(Pricing in 了太多的降息),缺乏明顯安全邊際的債券市場需要一次比較大的調整(熊市陡峭,中長端的調整空間在30-50bp),來釋放收益率曲線中所隱含的貨幣政策的過度寬松預期風險(包括對寬松程度的預期和對寬松效果的預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4 15:41 編輯 南車時代電氣(3898):軌交業務表現好,高端設備業務見突破 分析師:李明 投資要點: 軌道交通設備發展進入鼎盛期: 2014年,公司錄得營業收入126.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3.1%。其中機車牽引變流器37.0億元,同比增長27.5%;動車電氣設備47.6億元,同比增長105.6%;城軌相關設備12.1億元,同比增長26.4%。期內毛利率水平為37.9%,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為23.9億元,同比增長63.2%;EPS為2.04元;期末每股派息0.40元。2014年底,南北車正式公布合並意向,對南車時代電氣形成重大利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南北車的合並標誌中國高鐵走向國際市場的步伐將迅速加快,公司作為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有望從中受益;其次,南車時代電氣之前作為中國南車電氣系統的供應商,掌握了核心設備的領先技術,且具有非常強的成本優勢,合並後有望將中國北車相關業務實體進行整合,體量將擴大。因此,公司的軌道交通設備業務將進入發展快車道。 IGBT業務進展順利,有望提前實現盈利: 公司IGBT業務比預期進展要快,1700V和3300V的產品已經在裝車,配備地鐵的產品已經運行6萬公里,而配備機車及高鐵的6500V樣品已經出產。目前,IGBT市場需求旺盛,預計今年淺虧,明年正式扭虧。IGBT是公司進行業務突破的起點。其幫助公司實現了軌道交通領域核心零部件-IGBT模塊的國產化,並且借助其為載體,進入發電、智能電網、工業傳動、電動汽車等領域,是公司業務多元化、體系化的重要嘗試。 收購深海機器人,業務逐漸多元化: 公司於2月公布收購深海機器人業務,總代價12.7億港幣,包括9.9億港幣的股東貸款。收購之後,公司希望繼續專註電氣設備,將業務從軌交拓展到海洋,實現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預計SMD將於下個月並表,年內有望貢獻10億收入。 維持強烈推薦評級,提高目標價至60港元:預測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別為2.40元、2.90元及3.63元,相應上調目標價至60港元,相當於2015年20倍PE,較現價有25.5%的增幅,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 ![]() ![]() ![]() 來源:國元證券(香港)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
A股和美股最直觀的不同在於:像樂視和暴風這類A股的視頻公司盈利均不錯,且深受股迷們追捧。而在美股上市的優酷土豆、酷6、迅雷三家視頻公司均是常年虧損,卻還有能力拼命燒錢。
原因很簡單。海外的美元投資就夠這些視頻公司燒一陣子了,在國內他們又幾乎個個有“幹爹”,比如2014年,優酷土豆就先後接受了阿里和小米的投資,迅雷也於2014年3月上市前夕入駐了“雷軍系”,跟小米和金山“認了親”。
即便有錢燒、有山靠,他們的日子卻不好過。
首先表現在股價上。優酷土豆在美國股市正遭遇嚴重的“信用”危機,並深陷國內外雙重訴訟糾紛,這直接導致了其股價連續下跌。此外,由於優土因會計處理問題遭到美國證監會SEC常規問詢,美國律師事務所Pomerantz隨後發布消息稱決定代表投資者對優土進行調查,華爾街投行德銀3月20日發布投資報告,將優酷土豆股票評級從“持有”降至“賣出”,將目標股價從18.60美元調低至10.90美元。)導致其近期股價表現很差,從2月下旬股價18美元一直下滑至現在的12美元左右,中間幾乎零反彈。
令根據日前優土發布的未經審計2014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顯示,2014財年凈收入為人民幣40億元(6.495億美元),比2013年 增長33%。凈虧損為人民幣8.886億元(1.432億美元),2013年為人民幣5.807億元(9360萬美元),同比擴大53%。
迅雷股價從上市至今也在一路上演下跌行情。從12.11美元跌至5.94美元(3月18日數據)。對此,創始人鄒勝龍給出過一個說法是:目前迅雷仍處在嘗試推動安裝量和用戶活躍度階段,還未著重於變現。迅雷CFO武韜甚至公開表示,2015年迅雷在移動業務方面沒有任何營收預期。
酷6是三家美股上市的視頻公司里表現最差的,最新的美股顯示,酷6的股價已跌破1美元,處於退市的邊緣。
事實上,視頻行業持續燒錢難以盈利屬於集體焦慮問題。以廣告收入為大頭的三家美股上市視頻網站提供的內容均包括第三方版權購買內容、UGC及自制內容(優酷土豆和酷6),近年來,在購買原創內容上的投入不斷遞增,一向以UGC作為主要內容的優酷土豆就不堪重負。根據優酷土豆公布的財報顯示:2013年第四季度凈虧損人民幣2460萬元,2014年第四季度凈虧損猛增至人民幣3.181億元,主要因為內容和帶寬成本大幅增加。這也是大部分視頻網站最大的資金支出。
當然,優酷土豆從未停止想改變這一切。去年下半年,在引入阿里投資以後,他們嘗試“電商”的新商業模式探索,也將PGC的內容作為今年主要扶持和培養的方向,試圖在商業模式做出一些新的嘗試。
反觀A股的視頻公司,無論是剛上市的暴風還是樂視,在盈利上相對都更具備變現的能力。尤其是樂視網,作為一家純內資型的互聯網視頻企業,從上市之初開始,樂視網就采用了“付費免費”的商業模式,堅持“合法版權用戶培育 平臺增值”的“三位一體”的經營理念,依靠版權分銷業務率先實現盈利並持續高速增長。
自2010年8月於國內創業板上市以來,樂視網就高舉“平臺+終端+內容+應用”創新模式,將網絡、手機、電視終端整個鏈條打通。盡管整體業績上(市場份額占比)表現不如行業第一的優酷,但在盈利能力、營收水平以及市盈率上遠遠超過了優酷。
2014年,樂視股價曾因創始人賈躍亭出走海外而發生過較大波動,但隨著年底賈躍亭的回歸,到2015年開年以來,截止3月上旬(3月10日的數據)股價連續獲8個漲停,股價達到86.57元,較兩個月前的最低點 28.2元翻了兩倍多,市值達到728億元人民幣。而在美上市的優酷土豆市值則為181億元(29.28億美元)。截止目前,樂視網的市值是優酷土豆的3.94倍。
據兩家公司公布的財報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樂視的總營收為18.06億元,優酷土豆第三季度凈營收為11.1億元,樂視網的營收僅是優酷的1.6倍。2014年第三季度,樂視網盈利6625.83萬元(6600萬),優酷土豆則虧損1.814億元,由此可見兩者在盈利能力上的優勢差距。
再來看剛上市不久的暴風科技,在A股正式掛牌上市後,暴風發行開盤價為9.43元,開盤後封停10.28元,較發行價上漲43.98%。暴風之所以能受到資本追逐,值得註意的是,暴風上市前所擁有的“家底”較當年的樂視要強太多。據艾瑞咨詢i-UserTracker數據顯示,2014年12月“暴風影音”PC端日均有效使用時間約3000萬小時,日均覆蓋人數約2700萬人,分別位於艾瑞咨詢統計的在線視頻行業第一和第三。
此外,暴風的生態構建模式和商業模式也帶給視頻行業吹開了新的風口。暴風科技在原有“暴風影音”系列產品的基礎上做了完善:從在線版本(包括在線高清版、看電影視頻瀏覽器)到視頻雲服務平臺(暴風雲視頻),從移動終端到智能硬件(“暴風魔鏡”及配套移動應用)。
它的這種業務模型給視頻網站帶來了兩點啟示:全息投影、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交互式播放等技術的成熟和商業化應用等技術是推動視頻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高清視頻服務也是市場的大勢所趨。
另外,“內容+硬件”的模式將會是互聯網視頻主流。有關分析專家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概念的興起,互聯網視頻將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多屏幕中協同發展,而暴風最終選擇棄美股而在創業板上市帶給互聯網公司的啟示則是:並非只有搭建VIE、赴美上市這一條路,通過恰當的股權安排和結構調整,同樣可以在國內創業板實現IPO。
在對於美股和A股上市的視頻公司時,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點,即A股上市的公司創始人普遍是窮過來的,屬於“屌絲背景”出生,而美股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則明顯都是高大上的海歸派。
優酷土豆CEO古永鏘和土豆CEO王微都曾獲國外MBA學位,且都在跨國公司任職高管的經歷。其中,古永鏘從1999年加盟搜狐後,先後擔任搜狐首席財務官和首席運營官,並於2005年離職創辦合一網絡,逐步打造了優酷網。前期職業生涯為古永鏘積累了豐富經營和管理經驗,他曾帶領優酷經歷了上市前6輪融資、IPO上市、以及二次增發,截至2011年6月30日,優酷現金及短投高達6.25億美元,遠遠超過目前土豆、酷6的現金儲備,並且經過多輪融資後,仍保持了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優酷CEO古永鏘及合一控股持股仍保持在40%以上。
迅雷的創始人鄒勝龍同樣擁有高富帥的背景,他畢業於美國杜克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2002年從美國回到深圳,和杜克大學研究生同學程浩一起創業。2004年,迅雷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但由於鄒專註於技術,而疏於對商業模式的研究,直到2014年經過二次轉型後才成功赴美上市。
酷6創始人李善友是南開大學的數學學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EMBA,曾在摩托羅拉、博士倫等外企任職,當過搜狐人力資源部總監、搜狐新聞中心的總編輯,2006年創辦酷6網,後來成為中國第一家成功在美上市的視頻網站。
另一邊,A股上市的暴風創始人馮鑫和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湊巧都是山西人。賈躍亭是山西垣曲縣人,最初做的是煤炭生意,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電信業,2003年來京後,賈躍亭認識了現任樂視COO劉弘,並開始聯手創辦樂視網,並一手構建了“基於互聯網的樂視生態”,成為了樂視網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其個人持股比例高達46.81%。
暴風馮鑫是山西陽泉人。大學讀的是合肥工業大學,學管理工程出生,做過銷售,幹過煤炭運輸,來了北京以後,進了金山,先後結識了雷軍、周鴻祎、蔡文勝這一群人。2004年前後離開金山後獨立創業,開始創業做暴風影音,帶領暴風科技團隊打了十幾年江山,終於在2015年3月上市,暴風科技開盤後市值超12億元,馮鑫持有的股權比例為25.46%,身家超過3億元。
現代牧業(1117)下遊表現超預期,原奶價格下跌空間已不大 作者:鄭澤濱 最新觀點: 業績概況:現代牧業2014年業績總收入50.27億元,同比增長52.84%,其中奶牛養殖收入41.9億,同比增長41.3%,占總收入比為83.4%。液態奶收入8.3億,同比增長159%。歸屬大股東凈利潤為7.63億元,同比增長50.47%,凈利潤率為14.6%。首次派息4830萬人民幣。 剔除非現金成本後業績超預期:現代牧業報表呈現的業績低於預期,但剔除3.3億公允價值變動和約1億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凈虧損,實際業績超過市場預期。2015年CashEBITDA增長73%,增速理想。 奶價仍有可能下行:下遊乳企消化奶粉庫存還需要時間。管理層預計3,4季度原奶價格才會好轉。2015年全年的平均奶價4.5-4.6元/公斤(同比下降9%)。1,2月份給予蒙牛的奶價是4.7元/噸,年內奶價不會大幅度下行也不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下遊業務超預期:液態奶業務超過之前定下7億的經營目標,超出市場預期。雖然分部毛利率從2013年的27%大幅下降到16.4%。管理層解釋主要原因是原奶價格下跌,而非過度促銷。公司目前的市場投放主要用於跨區域推廣,擴寬銷售邊界,而不是單純的價格戰。 估值:我們將2015年的奶價預期從4.7元/公斤下調到4.55元/公斤,調高2015年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到2.5億,並上調了泌乳牛的增長速度。得出2015到2017財年利潤,每股收益為0.297,0.38和0.47港元,給予歷史平均市盈率12倍,維持目標價3.7港元不變。 會議問題: 1.2014年下遊銷售的指引? 下遊銷售原本目標是12億,最新上調到14億。 2.奶價的未來走勢是怎麽樣? 目前奶價處於低谷,預計3,4季度會好轉,下遊乳企消化奶粉庫存還需要時間。2015年全年的平均奶價4.5-4.6元,不會太壞但也不要期待有太高的增長。 3.2015年巴氏奶產品占下遊銷售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巴氏奶9月份投產,預計全年銷售8000-1個億的銷售。 4.2015年的資本開支是多少? 2014年花了17億,其中7個億是小牛的飼料資本化。2015年的資本開支是16億。 5.巴氏奶的利潤率? 巴氏奶的毛利率會比常溫奶要高,但凈利潤率要更低,主要因為人員和冷鏈費用高。 6.自有品牌的毛利率下降比較多的原因,最新的促銷情況怎麽樣? 毛利率從27.1%下降到16.4%,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原奶價格同比上升,另外是銷售讓利比較多。公司讓利不是因為價格戰,而是因為跨地區推廣,從16個省推廣到28個省,開發業務前期投入比較大。從15年3月份開始,高溫奶的讓利已經減少,逐漸恢複原銷售價格。 7.2015年1,2月份的奶價如何? 給蒙牛的價格是4.7元。 8.小牛目前的市價是多少? 公司去年只進了一船(2000頭)的小牛,後面就自給自足了,所以對最新的牛價不是特別了解,預計目前市價在2.2-2.3萬左右。 9. 1,2月份液態奶的銷售情況如何? 1,2月銷售情況理想,達到全年目標20%。 10.各地生產巴氏奶需要很大的資本投入嗎? 全國的牧場都有預留生產線,工廠都預留了土地空間,只需要添加設備就可以生產巴氏奶了。2015年在生產線這方面不會再有投入,2016年會有但不會太多。 11.下遊產品越來越豐富,蒙牛會擔心有競爭嗎? 目前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希望有更多的選擇。現代牧業不去做,還會有很多蒙牛的競爭者會去做,而且現代牧業增加的SKU並不多。 12.去年賣牛的收入? 出售淘汰牛收入3個億。去年公牛出售了2000多頭,收入1.5億 13.行業高峰的時候很多競爭者進入,1.5-2年之後開始釋放供給,到時行業會不會面臨另一個從供給端而非需求端引起的問題? 奶牛養殖選址很重要,牧場周邊一定要有買家,建牧場的地方都是供應不足的地方。牛奶運送要在200公里以內,牧場的布局都是局域性的,合理布局的話不存在競爭。 來源:興證香港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9 10:21 編輯 TCL多媒體(1070)15年一季度LCD電視出貨量表現良好 作者:候捷 一季度LCD電視銷量表現良好:15年第一季度LCD銷量同比增長8.8%至416萬臺,其中智能電視銷量大幅度增長63%至117萬臺。按地區來看,國內LCD銷量同比增長20.5%至217萬臺,海外則同比減少1.6%至199萬臺。智能電視激活用戶數量同比增長46.4%至102萬臺,截止三月底累積總激活用戶量為777萬臺。 智能電視銷量增速提升:一季度國內智能電視機銷量增長迅猛,同比增長52%至102萬臺,而去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速只有24%。而智能電視在公司國內新增LCD電視銷量占比愈發提高,一季度占比達到47%,最新三月份的占比則達到51.5%,符合目前智能電視替代傳統非智能電視的發展趨勢。我們預計未來智能電視機的滲透率有望繼續提升。 授出購股權,激勵管理層:公司在3月9日發公告,向有資格承受人授予共計4926萬股股份,約占當時已發行股本的3.7%(約為擴大後股本的3.6%)。行使價為4.6港元,相當於當日的收市價。在上述購股權中,管理層獲授予可認購約1482萬股股份,其中李東生、薄連明和郝義作為核心管理層分別獲得300萬、600萬和367萬股股份。該購股權和年度業績目標掛鉤,只有在達到業績目標的情況下,才可以在2017年1月份行使部分購股權。購股權的授出意在將管理層利益與公司掛鉤,激勵管理層及公司員工更好完成工作,從而一齊分享公司的成長所帶來的紅利。 近期多項政策利好房地產複蘇:今年以來政策已經出臺多項政策刺激處於疲軟的樓市,除了已經實行的降準降息,三月份五部委聯合發通知,將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20%,二套房最低降至40%,而財政部和稅務總局也聯合發文,將售房免征營業稅的門檻從5年下調至2年。此次刺激力度超出市場預期,考慮到今年仍有幾次降息降準的預期和政府救樓市意圖明顯,作為和房地產相關性較高的黑電產業有望受益房地產複蘇。 提升目標價9.1港元,維持買入評級:用一個季度的銷量數字來判斷全年的走勢為時尚早,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公司目前處於良好複蘇的態勢。我們預計一季度的產品ASP、毛利率和費用率將會釋放改善的信號,但真正發力預計將會在下半年,其中包括下半年將增加服務的收入。綜合我們對公司今年業績大幅改善的預期和近期資金南下有望提升整體行業估值,我們提升公司未來12個月的目標價為9.1港元,較目前價格有25.8%的上漲空間,為2016年每股預測收益16.5倍市盈率,維持買入評級。 ![]() ![]() ![]() 來源:第一上海財經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17 17:03 編輯 投中統計:一季度互聯網表現活躍,電商行業尤為突出 作者:馬萌 導語 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終端顯示,2015年Q1全行業融資案例共444起,披露融資金額總計110.47億美元,同比跌落9.25%,環比跌落31.31%。 2015年Q1中國互聯網行業整體表現比較活躍,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終端顯示,本季度互聯網行業VC/PE融資案例共發生181起,披露融資金額30.93億元;並購宣布案例115起,交易金額47.41億美元;新增上市企業4家;VC/PE機構通過IPO退出、並購退出均獲較高回報。 互聯網行業融資規模持續上漲 電商行業融資高達17億美元 2015年Q1互聯網行業VC/PE融資放緩,融資案例數量較上期有所減少,但融資金額仍呈上升趨勢。 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終端顯示,2015年Q1全行業融資案例共444起,披露融資金額總計110.47億美元,同比跌落9.25%,環比跌落31.31%。 其中:2015年Q1互聯網行業融資案例181起,披露融資金額30.93億美元,同比增長161.66%,環比增長27.20%(見圖1)。 ![]() 圖1 2013Q1-2015Q1中國互聯網行業企業VC/PE融資情況 從細分領域看,本季度互聯網行業融資以電子商務、行業網站為主,分別占比55.7%、19.9%(見圖2、圖3)。 ![]() 圖2 2015Q1互聯網行業細分領域VC/PE融資分布 ![]() 圖3 2015Q1互聯網行業細分領域融資金額比例 具體來看,2015Q1互聯網企業融資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共10家,其中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融資規模最大,為7億美元(見表1)。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4月10日,旗下的美團網由王興(校內網)創辦,美團網每天將推出一單精品消費,包括餐廳、酒吧、KTV、SPA、美發店等,網友能夠以低廉的價格進行團購並獲得優惠券。 ![]() 表1 2015Q1國內互聯網行業企業獲得VC/PE融資重點案例 一季度並購活躍 易車網獲高額交易 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終端顯示,2015年Q1全行業並購宣布案例共1186起,交易金額達1474.66億美元,同比增長38.5%,環比增長40.6%。 其中,互聯網行業並購宣布案例115起,交易金額47.41億美元,同比增長56.4%,環比增長18.9%(見圖4)。 ![]() 圖4 2013Q1-2015Q1中國互聯網行業並購宣布情況 具體來看,互聯網行業並購宣布案例披露金額的共有13起超過1億美元(見表2),其中易車網獲高額投資:京東增資易車網11.5億美元、騰訊增資易車網1.5億美元。 ![]() 表2 2015Q1互聯網行業並購重點案例 互聯網行業企業並購完成情況趨於平穩,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終端顯示,2015年Q1互聯網行業並購完成案例共59起,交易金額18.59億美元,同比增長18.59%,環比增長3.78%(見圖)。 ![]() 圖5 2013Q1-2015Q1中國互聯網行業並購完成情況 IPO退出為主 並購退出並行 2015年Q1VC/PE機構退出主要以IPO退出為主。本季度互聯網行業共有4家企業實現上市,IPO融資規模趨於平穩(見表3、圖5),4家企業均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其中昆侖萬維融資規模最大,募資2.3億美元。 ![]() 圖6 2013Q1-2015Q1中國互聯網行業企業IPO趨勢圖 4家企業上市帶來26家VC/PE機構成功推出,其中主要從事電子商務的快樂購上市給其參與的VC/PE機構帶來的退出回報較高(見表4)。 ![]() 表4 2015Q1國內互聯網IPO退出部分案例 本季度並購退出案例共7起,其中自然人收購新合文化11.65%股權給鑫悅投資帶來9382萬美元匯報金額,回報率高達421.99 倍(見表5)。 ![]() 表5 2015Q1國內互聯網行業並購退出案例 (來源:投中研究院 ) |
中國海外(688)業績表現優秀,地產東風已來 作者:鄭嘉梁 業績表現優秀:中海外2014年全年營業額1200億港元(下同),同比增45.5%,股東應占溢利276.8億元,同比增20.1%,核心凈利為238.3億元,同比增25.6%,業績好於市場預期。公司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32.7%和23.1%,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末期派發股息35港仙,加上中期的20港仙,全年派息達到55港仙,同比增加17%。在2014年整體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中海外表現非常穩定。公司2014年全年的合約銷售額為1408億元,2015年銷售目標為1680億元,同比有20%的增長。隨著市場回暖以及各種房地產政策的放松,公司將繼續保持行業龍頭的地位。 註入母公司資產:完成整合母公司資產中建地產,總計土地儲備1091.7萬平米,主要位於一、二線城市。公司以每股25.38港元向母公司增發16.86億股(相當於當前發行股數的20%)給母公司作為收購代價,總計428億港元。該發行價較業績公布前一天股價的溢價10.8%,顯示了母公司對公司的支持和信心。完成資產註入後,公司總的土地儲備將增加29.1%至4830萬平米,提升了公司的整體實力和行業競爭力。為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打下了基礎。 財務狀況穩健:截止2014年底,公司持有現金512.8億港元,同比增加23.6%,一年內到期貸款225.4億元,僅占總借貸額的23.8%。凈負債比例為32.4%,比去年略有提升,但仍然維持在行業較低水平。平均融資成本為4.3%,較同行業有較大優勢。公司的財務狀況穩健。 目標價為38港元,維持買入評級:根據最新盈利預算,我們給予公司12個月38港元的目標價,隨著整體房地產行業回暖,公司的估值水平也將得到提升,該目標價與其15年34港元的每股NAV相比有12%的溢價,相當於15年10.6倍的市盈率,上升潛力為25%,維持為買入評級。 ![]() (來自第一上海)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聯想集團今日發布的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及全年業績將並購來的摩托羅拉手機銷售情況公諸於眾。
其財報顯示,在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第四季度,聯想智能手機全球銷量達1870萬部,全年銷量創新高達7600萬部,居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三位。在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這一財年(包括來自摩托羅拉兩個季度的貢獻),摩托羅拉智能手機銷量超過780萬部,同比上升23.6%,為聯想移動業務集團帶來18億美元的營業額。
只不過,按照IDC日前公布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2015年第一季出貨量情況,在去年曾經在中國市場名列前茅聯想這一次的名次出現變動,即使算上摩托羅拉智能手機在華的銷售量,智能手機中國市場2015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排到了第五名。
對於上述表現,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今日晚間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承認,在中國的智能手機方面,聯想如今的挑戰是面對市場從運營商轉向開放市場和在線市場。“我們在這方面雖然很早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在轉型過程中還有比較大的挑戰,還要花一些時間來改善目前的情況。”
此外,在楊元慶看來,智能手機方面中國的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競爭對手非常多,而且有些競爭對手不合理的出牌,把供貨清單公布來打市場。這些不理性的做法,其實是讓競爭更加劇烈。”
而聯想給出的應對方式是一方面在中國要改善業務模式,另外一方面更看重的是海外業務。
其財報顯示,在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這一財年,中國市場占集團智能手機銷量的59%。而在增長幅度上,中國以外市場的銷量增長了450%,銷量達3100萬部。
“(聯想)智能手機在東南亞、印度、東歐、中歐、非洲都有很好的增長和盈利,我們希望進一步利用這樣的地方去競爭。可能不少中國的競爭對手在國內競爭,在海外會遇到困難。在這方面聯想困難小一點,會充分發揮這方面的優勢。”楊元慶解釋道。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摩托羅拉業務由於前期增長的勢頭比較好,聯想在並購之後還是把摩托羅拉當作獨立的品牌、單獨的子公司運作。
但楊元慶也承認摩托羅拉的發展也不會是那麽一帆風順的,要保持持續高速成長的話可能也會遇到一些瓶頸。“雖然現在在北美、拉美建立了很好的基礎,但是擴展到其他市場還會遇到產品、業務模式、成本結構等問題。未來會重點研究怎麽樣能夠把這些瓶頸都打破,不但讓它能夠增長,而且能夠恢複盈利,這也是完成收購和整合順利。”
從財報呈現的數據來看,在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這一季度摩托羅拉的業務量環比出現下降。
“最主要的因素是季節性影響,上個季度(截至2014年12月31日)是聖誕節檔期。另外一個是匯率的影響,在摩托羅拉手機的當前的主要市場拉美由於匯率非常不穩定也限制了市場的增長。”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總裁劉軍補充道。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6-2 08:38 編輯 格隆港A100指數五月表現分析 格隆港A100指數跑贏A股創業板指數在格隆匯的朋友們看來也並不是什麽新鮮事,道理很簡單啊,A股創業板再牛一天也只能漲10%,而港A100指數牛起來上不封頂!話雖如此輕松,但港股整個五月交投清淡,與四月份的普漲行情完全不同,即使月底基金互認的利好也變成了一日遊。港A100指數的個股表現同樣分化,甚至有40%個股全月下跌,要在整體上表現談何容易! 本文將格隆港A100指數在五月的表現進行了一下簡單的統計和分析,分為三部分:整體表現、板塊分析、個股分析。供格隆匯朋友們參考。 一、整體表現 港A100指數,按簡單加權(權重一樣)平均計算5月全月漲幅為6.95%。同期恒指下跌2.52%。港A100指數的100只股票中,有58只上漲、3只收平(含停盤2只)、39只下跌。 1、在58只上漲的股票中,有30只漲幅在10%以上,占上漲股票的51.7%。有意思的是,在30只上漲10%的股票中,有15只漲幅在20%以上,同樣占五成。三只股票全月漲幅超過60%:網龍(777)62.21%、CW GROUP(1322)62.09%、科通芯城(400)60.45%。 表一:漲幅超過20%的十五只指數股。 ![]() 表二:漲幅10%-20%的十五只指數股 ![]() 2、有39只港A指數股下跌,跌幅最大的兩只超過18%其中,上海石化(338)-18.98%,時富金融(510)-18.95%。跌幅超過10%的共有7只,跌幅超過5%的共有22只。 表三:跌幅在5%以內的17只股票 ![]() 表四:跌幅在5%以上的22只股票 ![]() 二、板塊分析 筆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將格隆港A100指數的100只股票分成了十三個板塊:軟件、互聯網、硬件、非銀金融、生物醫藥、環保能源、工業、地產、可選消費、工業服務、個人服務、獨特概念、綜合。在上漲20%以上的15只個股主要集中的在三個板塊:軟件3只、互聯網3只、可選消費3只。而若將增長10%以上的30只股票在一起看,則互聯網4只、硬件4只、生物醫藥4只、工業4只。但是因為,每個板塊的股票個數差異很大,個股表現並不能代表板塊表現。 1、軟件板塊(8只) ![]() 軟件板塊五月份走勢分化,既有3只漲幅超過20%的,也有3只下跌的。中國民航軟件,受其本身業務成長性限制,5月回調幅度大。而3只遊戲軟件股表現都很低迷、整月橫盤。三只表現搶眼的3只則均背靠大樹。京東入主金蝶、擎天背靠阿里、中軟國際在業務上更是與微軟、阿里、騰訊、華為等眾多大佬合作,板塊本身是這輪牛市的風口。 2、互聯網(9只) ![]() 如果說“一帶一路”是帶動大盤股上漲的動力的話,那麽“互聯網+”則是帶動中小盤股狂飆的的動力。五月份漲幅超過60%的個股,有兩只出現在這個板塊。板塊整體漲幅超過其它板塊。三只下跌股票,慧聰網受一季度業績影響下挫、阿里健康本身並無業績支撐、騰訊隨大盤而動。 3、硬件(9只) ![]() 將遠大中國(2789)放在這里太牽強,但是放就放了吧,無妨。這個板塊走勢平均、平穩,既無大的漲幅個股、也沒有大的跌幅個股。值得一提的是,移動支付概念的高陽科技、金邦達、上海複旦整體表現一般,高陽科技只是在月底的最後兩個交易日才有所表現。 4、非銀金融(5只) ![]() 時富金融(510)大跌主要是因為並購失敗。這個板塊估計只有在更多南下資金進入時才會有所表現。 5、生物醫藥(15只)
![]() 從格隆港A100指數的選擇來看,這個板塊的標的最多,占15%(工業也是15只)。值得稱道的是,個股的選擇非常具有特色和代表性,15只股幾乎就代表這個板塊的15種類型和方向。表現最搶眼的當然是時下最流行的“基因概念”股BBI生命科技(1035),漲幅高達42.11%。五月份國內A股對醫藥板塊有過一輪炒作,但似乎沒有帶動港股醫藥板塊。 6、環保能源(11只)
![]() 環保、新能源、清潔能源向來是股市上的熱門話題話題,也是投資者的“避險之地”,但今年卻是例外,板塊輪動都輪不到這里。只有個股的話題,鮮有板塊的熱點。整個板塊10只股票,五只下跌三只萎靡兩只差強人意。 7、工業(15只)
![]() 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工業4.0、軍工、核電、國企改革、。。。今年,該板塊幾乎是概念最多的板塊。由於工業範圍廣泛,子板塊眾多,所列15只標的,幾乎每只都代表了一個子板塊,所以表現各異,個股表現也幾乎是所帶表的子板塊5月份的態勢。 8、地產(5只) 地產板塊不僅跑輸港A100指數,而且平均漲幅為負。 ![]() 9、可選消費(8只) 消費預期的升溫,使得該板塊整體跑贏港A100指數 ![]() 10、工業服務(6只) 該板塊是港A100指數13個板塊中表現最差的板塊,除珠江船務因為5月下旬因配售新股消息刺激上漲三天外,幾乎全部下跌。 ![]() 11、個人服務(4只) 與工業服務幾乎全軍覆沒相反,個人服務板塊整體表現雖無亮點、跑輸港A100指數,但表現平穩。 ![]() 12、獨特概念(3只) 13、綜合(2只) ![]() 三、個股分析 1、馬化騰PK馬雲PK格隆港A100 騰訊系、阿里系的股票一直是市場追逐的熱點,也是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 ![]() 》人們心目中有一個概念,騰訊家族的股票沒有阿里家族的股票表現好,看看下表發現的確是這樣。 》兩大家族的六只股票,5月份有五只下跌,而且表現不是一般的差,平均跌幅超過10%。只有銀泰商業,因為阿里CEO兼任銀泰董事長的消息引來一片遐想,爆炒一陣,總算給二馬留了點面子。 》再看“三個月股價變動”,騰訊家族三只股票漲幅分別只有14.57%、20.00%、18.97%。而港A100指數“三個月股價變動”的簡單加權平均漲幅高達71.4%。 》其實,騰訊家族三只股票的業績都很好。騰訊是恒指權重股之一,表現一般隨大勢而動,5月恒指下跌2.52%,騰訊下跌3.23%,也算表現一致。華彩控股除了去年騰訊入主時表現了一下,價格一直起伏不定,五月遭遇了黑天鵝更是直接抹殺了四月的表現。華南城不知如何評論。 》阿里健康、阿里影業一直還挺留在“阿里”概念上,無業績支撐。如果沒有“阿里”這兩個字,這兩只股票也進不了港A100指數。 2、港股通PK格隆港A100 格隆港A100指數中有25只港股通標的,占總數的1/4. 通過下表的比較,就會發現,港股通標的的表現,遠不如非港股通標的。在25只港股通標的中,只有1只(銀泰商業)漲幅在20%以上,而漲幅在10%以上的也只有5只,占比20%。下跌個股達到11只,占比44%。(在全部100只指數股統計中,漲幅10%以上占30%,股價下跌占40%。) 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小盤股的整體表現優於大中型指數股(港股通標的) 格隆港A100中的25只港股通標的: ![]() 3、新興產業PK傳統產業 在15只漲幅在20%的個股中,除了銀泰商業、匯源果汁、珠江船務、天能動力、都市麗人是傳統產業外,其余全是軟件、互聯網、生物、工業4.0等新興產業,甚至連“銀泰商業”的大幅上漲,也是因為阿里巴巴這個新興產業的代表而帶動起來的。 新興產業代表著企業的成長、代表著未來,當然也代表著股價的上漲! ![]() 4、強者恒強 繼續觀察上表,15只五月表現強勁的股票,絕大部分一直表現強勁。三個月漲幅超過100%的由12只,一年漲幅超過100%的有10只(包含上市未達一年的科通芯城、BBI生命科技)。 表現搶眼的1322、402、2488、268、1297、354都是隨著時間的加長,累計漲幅在不斷擴大,強者恒強! (本文原始數據來源:阿斯達克財經網http://www.aastocks.com/的公開信息,在此表示感謝) |
華泰證券電話會議紀要:為啥過去3個月金融板塊表現不好? 作者:羅毅 華泰大金融電話會議紀要: 大家好,在過去的三個月大金融板塊表現不是特別好,為什麽呢?因為很多的外資主力機構,包括基本面,包括資金面,並不支持金融股的走強,所以過去三個月,我們一直在忙公司的項目。但是現在開始,我覺得大家絕對絕對不能再忽略大金融板塊了。其實包括上周四的暴跌,包括今天銀行股的暴漲,都在跟大家講這麽一個事實,就是下來的市場的風格,包括市場的邏輯,很有可能會發生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我們看回1847點變成熱血分析師之後的這麽一段走勢,我相信我們的判斷已經是得到了兌現。資金在源源不斷的進來這個市場,第一撥是大藍籌,大股票,第二撥是小股票、創業板,那麽再往後,到底是大股票還是小股票。我覺得下來的這個行情,尤其是金融行情,今天的走勢是非常非常值得大家註意的。因為我判斷下來這個行情很有可能今天的行情就是一個預演。 這個預演有這麽幾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不要去區分大盤股和小盤股,這個沒有意義。今天銀行漲了那麽多,也有大盤股跌停,小盤股今天剛才講了也有好多家漲停,也有好多家跌停。如果簡單的把大盤和小盤對立起來,我覺得這種看法是非常簡單和粗暴的。就跟很多人今天中午傳言說要搞印花稅調整,資本利得稅調整。我們再次強調,監管層要調控股市,也絕對不可能以這麽簡單粗暴的方式去進行幹預的,這是我的理解。 講回我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格局的理解。我們從這麽低的位置看到現在,你不得不說,這一輪有很多的口號,我們當年的說法是我們的征途是心沈大海,這是2013年6月底提出的口號,到現在為止,中國股市的交易量已經讓全球嘆為觀止了。我覺得在這個時點,是不是值得再進一步的渲染這種樂觀情緒呢?我還是堅持上一次電話會議的看法。 雖然說場外資金還有一部分,但是現在這種股市的交易量,包括homes配資系統,已經對實體經濟的傷害在逐步的加深。如果任由目前的行情,尤其是炒作型股票惡意的這麽一種上漲或者是發展,再過一個月,股市的瘋狂程度將會裹脅整個金融體系,我絕對不是在危言聳聽。 因為我們最近去很多草根的金融體系調研,實際上也很有意思,我們明顯的感覺到這些P2P,以前P2P還可以把錢給到實體經濟,但是現在已經給不到了。如果像後期的homes配資系統有1:5的杠桿,還有誰願意做實業。你的融資成本是18%,照樣有無數的人去搞。 你的打新,你可以回頭看一下,打新的收益,今年以來年化也將近20%,上哪兒找這麽高回報的機會呢。如果說做不到這一點,交易量這麽大,人類歷史上兩萬多億的交易量也是極限了。我們不能指望交易量上到三萬億、四萬億,我們應該思考一下,我們冷靜下來,理性一點,這個交易量應該是多大。 我可以跟大家講一個數,美國的交易量現在也就是兩三千億,中國文化特點也好,還是有122萬億的M2這些也好,但是我個人覺得兩萬億的交易量是天量,未來不能指望有更高的增長了。 很多人說你是不是看空市場,覺得市場要暴跌呢?我們之前說過,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代表著整個指數不會出現巨幅的調整,這是針對整個指數,但是不針對個別小股票,尤其是炒作型小股票。小股票有價值的,你給到兩百億、三百億、四百億都沒有問題,就像京東去美國上市,沒有利潤,他的估值、市值也有幾千億。 反過來講,你就算是大股票,沒有基本面的支持,沒有深入的戰略模式的催化,最後也就是泡沫,你哪怕是兩百億、三百億也是泡沫。所以我覺得今年的這個情況,大家一定要留意什麽呢?留意市場雖然說到時候回調一部分,但是很多小股票,我覺得還是會有很大的回調空間。上周四很多小股票最後五分鐘從漲停到了跌停。很多人問為什麽?真的大家手里有資金,你看看個別的操縱型小股票,背後是大量的homes配置端口對接在里面。 很多人讓我預估到底有多大的體量在里面,我這里可以很確定的講,這個體量是不小的。這是根據我們去證券公司的基層、一線跟他們交流,我們覺得其實homes配置的體量應該在幾千億的規模。這些資金去買什麽了?我可以很確定的講,大部分,90%應該是去買了炒作型的股票,而homes配置端口的開放,也是非常有利於個別別有用心的莊家去操縱這些小股票。因為在交易所的交易系統里面是看不到,到底哪些帳戶是真的用了homes配資,哪些帳戶沒有用的。 在這種基礎上,我們覺得大家不要對homes配資有僥幸的心理,因為這種所謂的高杠桿,一般情況下是1:5,高利率一般情況下是18%,高風險一般都是買的一些操縱型的股票。這種我覺得證監會的看法是非常清楚的,是一定要把系統homes配資的體系清理幹凈的。這個節奏是什麽樣子的呢?監管層提到這個杠桿的問題,5月17號第一次開始出文,要證券公司自查自糾,如果我沒有判斷錯,在後面等證券公司自查結束,證監會開始抽查。 如果抽查開始,我相信對homes配資體系的影響會非常大。現在一般靠說是沒有用的,很多證券公司你光讓我停系統,里面的利益太大了,有誰願意去停。但是如果說真的抽查到我,導致我這個公司要多交幾億的投資者保護基金,這個時候證券公司才會真正的,切實的把很多的homes配資端口給堵上。這個時點在什麽時候,我覺得應該不會太遠。 另外提醒大家註意一下,今年6月底的關鍵時點,為什麽呢?我是在2013年全市場里面,在最錢荒的時候告訴市場有大機會的,但是現在這個大時點,我也很明確的告訴大家,我感覺可能會有一輪資本市場,尤其是有一些操縱型的股票劇烈的大幅的調整。6月底很多私募基金的結算時點是6月底,上半年很多私募基金通過買很多股票賺了很多的錢,兩三倍,但是到六月底的時候要結算利潤,這是第一個造成調整的原因。 第二點,我們可以看一下,每年的6月底,其實都是一個錢相對較緊的時候,前兩天財經媒體針對央行,當時說PS1的放水進行了澄清,說我給PS1,第一個沒有給這麽多,第二個也不是為了放水。央行在6月的時間點里面,我感覺寬松的力度會比大家想的要小,也造成資金鏈一定程度的收緊。 第三點,現在像美國這邊,加息時點什麽時候確定,沒有一個明確的答複,有沒有可能有一個信號,也會造成國內的流動性的收緊。 第四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homes系統的全面清理,很多股票可能是從漲停到跌停的趨勢,到那時候錢荒的情況可能會重演。後面由於各種原因,銀行間市場可以到20%,今年如果說監管層真的去抽查homes的配資端口,會導致小股票以連續跌停的方式宣泄這種情緒,這種風險是有的。我還是建議大家在這個時點,不要被簡單的、過度的樂觀情緒擋住眼睛。市場最悲觀的時候,我們是最樂觀的,但是我覺得現在大家樂觀的有一點過度。比如說一年內要上萬點,這些是有點過了。 如果說任由股市吸金能力進一步的增強,很有可能會帶來裹脅整個金融體系。任何泡沫都破的,破的是一就是一地雞毛。到那個時候金融體系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這個時點,監管層理論上來說,是必須要有所作為的,但是這種有所作為,絕對不會像之前市場傳言印花稅或者是資本利得稅,我還再次強調,這種方式會把投資者的損失的矛頭直接指向監管層。5.30監管層已經吃過這樣一次虧了,這次更加不敢這樣做,因為這次裹脅的港建遠比5.30大得多,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很多的,尤其是個人投資者,是1:5的杠桿在參與這個配資體系的。如果出現暴跌,就暴倉,這樣就會血本無歸。如果投資者把矛頭指向證監會,證監會會吃不了兜著走的。 現在證監會先讓證券公司自查,將來出了問題,別怪證監會沒有跟你打過招呼,我已經告訴你吸毒有害,但是你還是要做這些1:5杠桿高利率的事情,那就是買家致富原則。我已經跟你說了很多次,這種做法是有問題的。 反過來講,如果說是這些特別高杠桿的清理導致股票的連續暴跌,反過來講為什麽市場跌不深,在這個時點,下半年的主題是人民幣國際化,這個主題是大金融板塊最大最大的問題,去年大金融板塊的崛起,是由於滬港通的開放,導致了巨大的上升。今年深港通還沒有開,周小川行長自己親自講過,今年年底實現人民幣資本帳戶的可兌換,因此我相信人民幣在下半年的開放速度會加快,同時向外資的很多行業的開放力度也會加大。這樣很多有投資價值的股票跌不深。因為外資明白這個時候買大金融、大藍籌是最好的時點。 所以再次強調,下半年最核心的大金融邏輯是人民幣國際化。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買什麽股票,其實今天有個別股票的上漲已經在給大家一個答案了,上一次電話會議我說了,第一位應該買的還是銀行。為什麽是銀行,有三個原因。 第一,銀行上半年漲的少,跑輸大盤將近有40%。第二,銀行有故事,就是混合所有制。第三,銀行是有史以來最受外資親睞的行業。所以我們覺得今天,包括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是未來下半年行情的整體的預演,大家一定要關註這些東西,我們作為投行參與了很多目前商業銀行,包括上市的銀行,我不能點名,包括下來在城商行的領域,基本上都是在積極的準備著混合所有制改革。所以說結合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結合著這些機會,我們覺得下半年的銀行是非常有看點的,所以我們排在第一位,而且上半年沒有怎麽漲,在這個時點,大家不要遺忘銀行。最好的加倉時點,我覺得是在7月份,你覺得大盤可以再上一個臺階,我覺得這個時點可以加一點銀行。 第二位配什麽?配保險。保險的特點跟銀行有點像,比如說像中國平安也屬於H股聯動,保險在上半年也表現很差,但是有一個特點,就是彈性比較大。所以說如果下半年有這種所謂H股聯動的時候,保險的板塊也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上周有那麽一天,大家一定要註意這一點,H股那邊保險公司是大幅的高開,然後大幅的上漲,然後又掉下來了,大家要關註這種市場行為。當時個別的保險公司漲了13%的。 第三個關註的板塊,大金融板塊就是證券。很多人說為什麽把證券放在偏後一點的位置,證券在上半年的表現還算不錯,而且本土機構在里面比較多。如果講人民幣國際化的故事,不一定首選證券,但是基本面來講,證券公司是這三個行業里面最好的。如果判斷三年或者是五年,表現最好的行業還是證券行業。 證券行業下半年還有很多的利好,很多人說清理配資對誰好?我說對證券公司好。你如果配資拿不到錢,或者是沒有這個端口,難度很大,下半年做完定增或者是IPO之後,手上會比較有錢,就會給你做融資融券,你想想看,你會選擇配資,還是做融資融券,這樣券商的盈利就會源源不斷,而且不停的增長。 註冊制馬上要來臨,直投、保薦、研究、大投行、大研究等整合,能給券商帶來的額外盈利空間是非常巨大的。這里面應該選擇誰?我們應該選擇那些真正意義的去轉型、去改革的證券公司。那些不轉型,利用是的間隙期還在維持著高的傭金率的券商,我們不看好,我們看好主動降傭,積極擁抱互聯網的這些證券公司,而且要有錢的證券公司,我覺得一定是OK的。 回過頭來,我們在大金融體系里面選幾支個股,銀行里面會選擇的,像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寧波銀行、興業銀行,都是我們覺得內部轉型力度比較大,在未來混合所有制改革里面,有可能是最優先的受益者,包括交通銀行,交通銀行的混改方案已經報到了國務院,這個傳言是不是真的還不知道。 在保險這邊選什麽,H股聯動,選中國平安,如果要選長期最有潛力的公司,我們還是覺得新華保險還是長期最有潛力的公司。在證券這邊,除了光大證券,我們覺得包括中信,都是可以值得選擇的。還有回到我們的新大招的組合里面,大家可以關註一下。另外一點我還想強調一下,下半年除了兩個大金融之外,供應鏈金融是我們下半年最主推的品牌。因為供應鏈金融恰恰是位於民間高利貸和銀行融資之間的填補空白的一個最巧的接口。 銀行的貸款的利率是9-11%,而你在民間高利貸拿的是30%,民間高利貸在清理,清理之後銀行不可能給你錢,必須要通過供應鏈金融以10%還要多的利息,而且供應鏈金融有一個明確的產業經驗,包括機制可以控制住風險。供應鏈金融選什麽?我們現在有一些組合,這里可以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像安源煤業,是我們之前重點推的歐浦鋼網、金葉珠寶,都是我們重點推的,未來我們會結合我們產業優勢,力推這些公司。 廣州友誼、合肥城建、中天城投這些都是不錯的品種。供應鏈金融里面還有一個股票是世聯行。這都是屬於我們大主題里面,一個是供應鏈金融,一個是地方金控,如果你覺得買大金融一年收益30-40%太少,因為我們今天建股的時候發現沒有隔壁大媽強,大媽建一個股還連續漲停,但是大金融這邊是不可能的。但是買大金融,你要買一個倉位,大概30-40%你可以睡得著,剩下的可以重點關註我們華泰研究推薦的個股。 因為我們推薦的個股是根據我們的調研信息匯集的最有效的服務。我們華泰證券的經濟業務第一,我們的並購業務第一,我們研究業務正在突飛猛進,會把這些業務的優勢綜合利用起來。所以也希望大家多多關註我們華泰研究的研究成果。我再次強調,我們的研究成果是非常有時效性的,如果你要是短期的話,你看到我們研究成果,就應該作出判斷,而不要等兩天,說什麽過了一個月,兩個月再去關註,這個時效性就會弱。 如果關註華泰研究的研究成果,尤其要關註首次覆蓋的個股,尤其要關註重申推薦的個股,這些可能真正代表我們研究員更加看好的想法。針對整個航行,我覺得大家不用太悲觀,我雖然說剛才姚衛巍講的不一定像5.30那麽簡單重複,但是我認為未來的研究價值越來越大。 今年上半年沒有體現出賣方研究應該有的價值,我剛才說了,大媽都比我們強。基金經理也好,大家隨便聊個股,隨便拉漲停。但是在今年的下半年,就跟2007年下半年有那麽點類似的就是研究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因為個股越來越多,發行量越來越大,包括泡沫有可能會被擠一擠,這時候誰是真正的牛股,我覺得我們就會重點的挖掘,也希望大家關註我們。 對於行情最後強調,我們認為最終會上萬點,不要太悲觀。我堅定的相信中國資本市場前途無量,也一直在這里努力著,我相信未來也一定會到這個平臺,但是一定要註意,這個並不像大家想的這麽快,在中間的調整過程中,也希望大家能夠盡量少的減少損失,買到真正的牛股。我就講這麽多,下來的時間交給博晨。 銀行:我們認為銀行現在整體來說,還是非常值得進行戰略配置的,從年初到現在落後大盤40%左右,估值窪地需被填平。另外,銀行實際上在現在的階段,大部分也是今年被預計到的主要的公司都已經在估值里面了,包括未來利率市場化,以及一些不良的風險,實際上這些負面因素已經比較充分的反映在估值里面了。但是實際上銀行在下半年還有很多好的催化劑,包括最主要的像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像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推進等,業務條線分拆,互聯網金融推進,金融混業經營等。 另外,還有一個近期也有在傳言說,金融可能要做營改增,營改增這是一個大趨勢,但是經過我們的測算,包括對一些銀行的內部的調研,實際上通過測算來看,營改增現在大概率是金融這一塊最後以6%稅率來做,如果這樣,實際上內部測算的結果就是對銀行整體的盈利情況影響並不是特別大,可能有很小幅度的影響,大概在0.3%-0.4%,就是30-40BP左右,對業績上面的影響有限。 整體來說,並不需要有過多的擔心。銀行的整體收入結構來看主要是在利息收入這一邊,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僅在20-30%左右,因此營改增對整體稅率的影響並不是特別大,主要的影響一個是銀行內部的IT系統,還有財務結算系統的重新梳理,因為增值稅的體系如果應用在銀行上還是比較複雜的。整體來說這一塊大家不用有太多的擔心。 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講,現在是一個比較好的介入時機,未來如果有一定程度的調整,安全邊際就更高了,從個股上來講,現在有兩條主線邏輯幫助大家選股。一個是優質的城商行股,我們近期對一些城商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城商行的整體情況,如業績、不良率、改革的空間、業務布局等等,在所有上市銀行里面都是非常優秀的,整體來說,我們認為城商行的基本面非常良好。 另外像寧波、北京這樣的城商行都有非常新的亮點,是值得大家關註的。像寧波銀行實際上在零售業務上是做的比較超前的,他有一個白領通做得非常好,切入點就是個人消費信貸。原來只是在江浙地區,特別是寧波地區做的非常強,但是現在也是逐步的向全國的分行推廣,這個推廣的過程中,我們預計到會帶來較好的盈利貢獻。個人消費信貸這一塊,未來肯定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向,零售業務是能夠持續賺錢的,而且不良率特別低的業務,對寧波銀行來說,這一塊是非常好的特色。 北京銀行最近實際上在互聯網金融上做的也是比較的超前,如果之前大家關註北京銀行的話,會看到他最近跟騰訊合作推出了一個京醫通的產品,這個項目就是為在北京沒有醫保的外地人士提供類似虛擬醫保卡的業務,這個大家就可以在沒有醫保卡的情況下,在北京的23家三甲醫院進行就診,可以用來支付。北京銀行在這一塊業務上,進展的非常快,特別是跟騰訊合作,打開互聯網的布局。這一塊實際上已經有300萬的開戶數,這項業務未來如果能夠跟直銷銀行打通,跟消費金融子公司打通的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互聯網金融的切入點,我們是比較看好的。 整體來說北京銀行能夠跟騰訊合作,主動的做互聯網金融的戰略布局,我們認為他還是一家比較有想法,在整個業務布局上比較超前的一家銀行。資產質量在所有的上市銀行中也是最好的,從買城商行的思路來講,我們認為還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另外一條主線就是國企改革的思路。這條思路現在來看像交行、興業、光大、招行都是相對比較優秀的標的,交行就不用說了,大家知道,傳聞他的改革方案很快就會落地,如果屬實的話,將引領國有銀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怎麽解決國有銀行激勵機制和用人機制的問題。 光大銀行,我們從今年年初開始做了一個推薦,因為它本身在銀行跟集團和匯金那邊的關系理順之後,很多事情都是在密切的布局,包括大家現在傳的比較多的業務條線的分割,信用卡和理財單獨拆分,實際上也都是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另外像光大銀行在理財業務上是非常具有優勢的,布局是比較超前的,一直都是國內做理財實力是數一數二的銀行。所以在大資管趨勢之下,光大銀行將是一個非常受益的標的。 興業銀行我們覺得最大的看點還是在於市場化的運營,不斷的能夠主動的創新的精神,在股份行里面應該是非常少有和罕見的,興業銀行是非常優質的銀行。 招商銀行這兩年一直是比較有爭議的,但是我們認為隨著員工持股計劃的推出,內部業務條線的整合,內部的機制梳理順利之後,招商在零售業務,在傳統的業務領域布局中的優勢如果能夠有比較好的整合,能夠繼續他的戰略上越走越遠的話,它代表的是比較好的一種銀行轉型的方向。所以說招行也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優秀的值得布局的標的。 總結:我們認為上半年雖然大金融行業落後市場,尤其是銀行業落後市場較多,大金融行業下來的這個機會是比較大的,如果是長期投資者,我覺得在這個時點,多買一點大金融股票長期持有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尤其是剛才主推的個股,像招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保險里面的中國平安、新華保險,證券的光大、中信,這些品種適合長期,但是不要太急,因為急可能反映不一定那麽快。但是從整個下半年來看,我覺得整個機會還是比較確定的,對於大金融。 很多投資者問,有沒有一些好的個股推薦呢?我們講的兩個主題多關註,一個是供應鏈金融,一個是國企改革金融。國企改革就是地方監控的模式,未來肯定還是會走成的。供應鏈金融有安源煤業、金葉珠寶、歐浦鋼網,這些都屬於供應鏈金融。如果說地方金控,像廣州友誼,這都是短期包括中期,我們自己覺得心里邊比較有底的股票。 這里還要再強調一下,大家千萬不要太過的樂觀,因為太過的樂觀很有可能就會導致盲目。中國這種逆向思維是很難的,因為周邊的人仿佛都比你聰明的時候,你要堅守自己的底線非常艱難。越是這種時候,你越要小心,如果買了端口控制的股票,到時候開始下跌的時候,很有可能你是出不來的。對於基本面的研究,才是未來投資者獲得成功的因素。基本面是模式的研究、未來,都是需要研究的東西。 我們覺得下半年個股的分化會越來越大,今天的這個行情很有可能是下半年行情的一個預演,大家不要忽略,要看看歷史上大幅振蕩之後,哪些股票可以真正的挺身而出。 今天晚上的會議我們到此結束,感謝投資者的參與,謝謝。 來源:羅毅首席分析師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