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靠變賣二十張鴻海股票起家 鴻碩吃下全球五成螢幕訊號線市場

2010-5-31  今周刊





靠著從拉銅絲、生產銅絞線、製造訊號線的一條龍整合,鴻碩以垂直整合模式吃下全球五成的螢幕訊號線市場,今年更宣示進軍USB傳輸線市場,預估獲利將有一 倍成長。

撰文‧羅弘旭

隱身在台北縣中和市不起眼的工業區內,卻讓新奇美、佳世達、冠捷、緯創、三星、LG頻頻拜訪調貨,拿著外觀毫不起眼的螢幕訊號線,鴻碩董事長張利榮自豪地 說:「我們的產品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但少了這一條線,電腦螢幕就沒辦法出貨。」經歷二○○九年的金融風暴後,電子業最上游的零件小廠倒掉一堆,零組件上游 供應鏈斷裂,導致今年上半年電子零組件供應吃緊,下游廠商搶零件搶得凶。其中,訊號線大缺貨,但鴻碩卻老神在在,仍以月產一千萬條的實力持續出貨,張利榮 的策略,讓全球前五大顯示器廠商都買他的帳!

鴻碩是怎麼做到的?公司名字有個鴻字,某種程度上,是不是與鴻海有關?「其實鴻碩和鴻海並沒有關係啦。」張利榮笑著解釋,出身鴻海的他,在鴻海工作期間賺 到創業第一桶金,後來也學著鴻海做組裝生意,然後才成為全球最大的螢幕訊號線供應商。

策略一

上下游整合,累積殺價本錢時間拉回一九九三年,靠著變賣鴻海二十張股票作為創業資金的張利榮,跨足線材組裝生意已經二年,但是接下來,卻面臨產品市場不斷 殺價競爭,毛利創新低,為了求轉型,張利榮見到機會就轉投資,但由於產品不聚焦,只是加速公司虧損,公司眼看就要找不到出路。

「那時我集合公司所有的員工,大家坐下來,一起討論下一步該怎麼走!」最後決定還是聚焦在線材這個最熟悉的產品線,「產品線沒有辦法擴大,往下游走產品端 的連接器,又會和客戶的產品衝突,我們只能往上游走。」訊號線的組裝,就是買來電線、塑膠接頭,把連接器的公母座組裝在一起,技術層次很低,大小廠商都可 以切入這個市場,價格競爭慘烈。

當大家都在拚價格時候,張利榮想到了鴻海的拚價策略:「整合上游零組件優勢,拉高組裝產品毛利。」對顯示器組裝廠商來說,螢幕訊號線只是幾百個零組件之 一,但張利榮卻繼續切割螢幕訊號線的供應鏈。訊號線需要塑膠接頭,塑膠接頭需要塑膠原料、需要沖壓塑膠模具,鴻碩就開始往上延伸生產這二項零件。

另外,螢幕訊號線還需要電線,生產電線則需要塑膠線及銅雙絞線,張利榮又順著供應鏈,往上延伸到銅條、銅絲、塑膠線的生產。

鴻碩甚至自己買銅塊原料拉成銅絲,從原料一路整合到完整產品。這個策略讓鴻碩順利轉虧為盈,當市場上殺價競爭時,張利榮仍能面不改色地往下壓低價格:「別 人只能壓低組裝這個環節的成本,可是我從銅料、銅線、塑膠原料、塑膠射出一路做到組裝,每個環節只要壓低○.三%的成本,終端產品就能壓低三%到五%的報 價。」報價砍到見骨,公司EPS︵每股稅後純益︶還是有一元以上實力,鴻碩靠垂直整合壓低成本,在連接器組裝的紅海市場中勝出。

策略二

利用低價搶攻對手地盤

上下游整合策略,也讓鴻碩在金融風暴過後的零件缺貨潮中坐享成果。目前訊號線的缺貨,除了顯示器廠商的訂單需求回溫,最大的問題是上游零件供應鏈斷裂,一 條訊號線,只要少了電線或少了塑膠接頭就無法出貨,鴻碩總經理魯憶萱表示:「金融風暴之後,撐不住的上游零件小廠倒掉一大堆,供應鏈少一個零件就是沒法出 貨。」簡單說,一條訊號傳輸線,少一個塑膠片也組裝不起來,但這就是目前業界的困境:下游搶著要貨,上游供應商因缺料問題出不了貨而乾著急。

憑著垂直整合的優勢,去年第三季景氣開始反轉,鴻碩逆勢調降產品出貨價格,用吸金大法大搶訂單。過去各顯示器組裝廠都有自己的採購體系,除非價差極大,顯 示器組裝廠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但金融風暴之後,隨著大廠的採購鏈出現缺口,張利榮利用低價,打入對手原有的地盤,也用低價遏阻對手搶回地盤, 張利榮表示,「我就是要利用這難得的機會讓對手出局」,策略發酵後,鴻碩市場占有率從三成一舉躍升到五成,成為液晶螢幕訊號線的主要供應商。

策略三

產品多元化,降低集中風險為免產品線過於集中,鴻也碩開始跨足HDMI和USB連接線。由於鴻碩從銅絞線、纜線、塑膠射出成型的產品,不僅僅只是內部連接 線組裝使用,也出貨給其他同業,這種合作關係讓鴻碩能有機會切入液晶電視、電腦周邊的產業,張利榮說:「能夠接到羅技每個月二百萬條的USB線材訂單,就 是從這些小零件先切入」。

訊號線是低毛利產業,競爭門檻不高,但張利榮靠著師法鴻海策略,擴張市占率,也能在小池子裡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鴻碩(3092)

成立時間:1991年

資本額:5.11億元

董事長:張利榮

近三年營收獲利: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估)營收 17.8億元 21.6億元 23.6億元 35億元EPS 2.91元 0.99元 1.57元 3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21

《達人教戰二》短線高手 黃冠凱 掌握多空訊號逮黑馬 28歲晉陞千萬新貴

2014-02-24  TWM  
 

 

一開始資金有限的黃冠凱,深入鑽研技術分析,及不斷地短線操作、適度融資,在短短六年間就累積了千萬元的財富,他的研究精神和方法適合資金有限的積極型投資人參考。

撰文‧林心怡

今年才二十八歲的黃冠凱,年紀輕輕就靠自己的實力,在新北市擁有市值逾千萬元的房子。從大學三年級就開始投資股票、勤練技術分析的他,雖然曾經賠光積蓄,但強烈的學習動機,卻成為他自我激勵的動力,從五十萬元資金滾出二十倍財富。

曾經創下「最年輕」合格分析師紀錄的他,為了證明自己操作台股的績效亮眼,還主動秀出二○一三年第三季贏得《經濟日報》公開舉辦台股擂台賽戰績,超越大盤獲利三八.八%,雖然名列亞軍,績效僅與冠軍相差○.五%。

的確,擅長短線操作的黃冠凱,在一三年第四季操作過的江申、歐買尬等個股,都曾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獲利二至四成。他笑著說,短線操作他以「隔日沖」、「隔週沖」為主,持股最多不超過三個月,同時嚴設停損的操作模式,是他加速累積財富的關鍵。

只是,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背景,讓當年還是大三的黃冠凱,動了想要投資股票的念頭?「其實,我家開補習班,兒時生活無虞,所以我高中時代很愛玩,夢想是只想開一家水族館,養養魚,過著愜意的生活;但後來大伯股票投資失利負債,家裡連帶背負七、八百萬元的債務,才激起我強烈的賺錢鬥志。」對照自己高中時期愛玩的性格,當看到昔日同窗都上了國立大學,考上銘傳經濟系的黃冠凱這才對人生有了新的企圖心。心念一轉,他開始勤讀報章雜誌的財經版面,也相當關注財經電視台的股市議題。○六年,正值台股大盤指數從六千點展開多頭點火,一路漲到○七年的九八五九點,這期間常看解盤節目的黃冠凱,就很嚮往到投顧公司應徵工讀,「當時我心想,就算不支薪都沒關係,我只想在第一線吸取股市的實戰經驗,趕快學到從股市投資賺錢的本領。」

到投顧公司打工

吸取第一線實戰經驗

○七年七月,黃冠凱毛遂自薦到品豐投顧公司工作,「面試我的主管很訝異,但在我積極誠意請託下,同意我到公司上班;當然啦,那時股市行情不錯,也覺得多請一個人無傷大雅。」進入品豐投顧後,黃冠凱做事勤快,也經常向分析師請益,同年九月成為正式員工後,也正式登入投信投顧公會,一路從總經理特助、分析師特助,當上業務部主管,並在大四那年考上證券分析師執照,一度成為「最年輕」的分析師,也陸續拿到企業財務經營分析師等十一張相關的金融證照,並擔任研究部主任等職務。

不過在投資台股的路上,黃冠凱並非一帆風順。才在台股初試啼聲,就遇到過度融資又不懂得斷然停損,大三那年,只能眼看自己辛苦省吃儉用的五十萬元資金,在台股瞬間蒸發,「當時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把錢賺回來,我不想讓家人認為我是一個炒股失利的敗家子。」

專注多空轉折訊號

賺取短週期「甜蜜點」

後來勤練技術分析,希望可以捲土重來的黃冠凱,在補習班準備分析師執照考試時,結識了之後亦師亦友的台股資深分析師、現任環宇投資投資長的林新象,「當時他覺得我還滿積極的,就很熱心地教我技術分析的開盤八法、六大頭部與底部訊號等,而我也會在台股的實戰經驗中,定期與他討論、請益,並且從每次的實戰經驗,再萃取適合自己的賺錢心法。」「在我教過的學生當中,冠凱算是少數很有天分、很有盤感與膽識的學生,他的投資勝率真的滿高的。」對於這位得意門生,林新象讚不絕口。「後來我發現,台股賺錢的贏家,要不就是在股價谷底時買進,賺大波段獲利的中長線投資,不然就是賺取短週期『甜蜜點』,也就是專注於多空轉折訊號出現後的佈局;而我的操作策略則是偏重於後者,而且都是鎖定市場趨勢向上、股本小於二十億元的中小型股,作為投資標的。」黃冠凱將這種短線投資技巧,歸納出一些買賣訊號。比方說,當價量齊揚突破平台整理第一根紅棒時買進;當股價在高檔K線出現「陰包陽」、高檔出現「連三黑」與「烏雲蔽日」形態為賣訊等。他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五十元附近買進、二周就賣出獲利四成的江申,就是典型的例子。

至於必須持有較久的「翻倍股」標的,他則以周線與周KD的方式操作,像是他一三年十月底在五十元附近買進的上緯,股價就頗為強勢,截至一四年二月十八日,上緯的股價來到七十四.二元,漲幅逾三成。

黃冠凱說,他的短線操作模式很適合資金有限、不方便看盤的上班族,他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醒,只要勤於研究趨勢成長股的線圖,搭配嚴設停損停利點,一旦技術線形跌破,嚴格執行賣出,即使是資金有限的年輕人,也能為自己賺到一桶金。

飆股買賣點2訊號

邏輯1 從周線、威廉指標找買點觀察周線圖,當威廉指標首次出現3係數為0(0、0、0)後,出現首次K線呈現平台攻擊第一根突破時買入(惟此攻擊轉折紅K量能必須至少大於21周均量),將出現物極必反的乖離現象,此為翻倍強烈買進訊號。

邏輯2 KD高檔死亡交叉找賣點當KD首次出現80以上死亡交叉,顯示過熱,可視為賣出訊號。

案例:上緯

黃冠凱2013年10月底在50元附近買進的上緯,利用翻倍股投資邏輯分析,截至2014年2月18日,股價來到74.20元,漲幅逾3成。

買點:威廉指標出現3係數為0,首次K線呈現平台攻擊第一根突破時買入

短線飆股操作5訊號

買進訊號

買訊1 價量齊揚且突破平台攻擊第一根平台區可視為醞釀區,出現向上突破平台的第一根攻擊K線,意味特定買盤介入,多方加溫力道增強。

買訊2 指標背離且突破平台攻擊第一根當股價一波比一波低,而處於低檔的指標卻沒有跌破前波低點,則表示股價為虛跌,趨勢將反轉補漲;這種「底背離」就是一個比較明顯的採取行動信號。

買訊3 時間轉折且突破平台攻擊第一根從高檔起跌日算起,配合費波南西數列(3,5,8,13,21,34,55)的天數作為轉折參考,買入爆量反轉之K棒。

賣出訊號

賣訊1 陰包陽

高檔出現最長黑,其最高價與最低價之價區包覆過前日紅K之高低點,形成「一黑吃一(多)紅」。

賣訊2 高檔連3黑K,烏雲蔽日形態一波漲勢的末端出現連續3根黑K棒,顯示賣盤已連續湧現,波段漲勢終結。

黃冠凱

出生:1986年

現職:桓證投顧投業部經理

經歷:品豐投顧業務

部主管

學歷:銘傳大學經濟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52

三大訊號反映行情轉折 四族群將成多頭急先鋒 陸股 牛市來了!?

2014-08-11  TWM
 
 

 

打底將近五年的陸股,終於一口氣突破壓力、展現上漲氣勢。

外資法人認為,籌碼集中、企業獲利緩慢改善後,又有政府實施滬港通利多,中國股市可能在今年重啟多頭行情。

撰文‧周岐原

就在散戶熱切期待台股重登萬點之際,投資台股二十年的吳先生,並沒有乘勝追擊、加碼部位,他反而搭機到上海,開立A股證券戶。

「現在只要用台胞證和護照,並取得公安單位的暫住證明,就可以到券商開戶了!」吳先生苦笑說:「但也許目前開戶人數還不多,管區公安局就是不願意開立暫住證,營業員只好帶我跑到鄰近其他公安局,後來總算拿到證明、辦好手續。」吳先生是個奉行價值選股的投資人,靠著操作可轉債與長期持有高股息股,讓他在四十多歲就提早退休。如此一位精挑細選標的的高手,為什麼會放下台股近在眼前的萬點行情,跨海賺A股財?

他說:「標的的長線價值,決定你投資能否獲利,我認為以目前價位而言,中國股市具有相當高的價值!」讓吳先生決定前進A股,關鍵是銀行拆借利率走勢。二○一三年六月,中國發生「錢荒」,由於全國金融體系資金瘋狂短缺,不僅傳言有大型國有銀行違約,七天期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Shibor),更在六月二十日達到史無前例的十一%高點,市場風聲鶴唳。

雖然後來錢荒有驚無險落幕,不利於金融體系的傳聞,至今仍不斷在市場流傳。儘管如此,吳先生的看法,遠比眾多看壞A股的散戶更加樂觀。他直言:「Shibor已經回到事件發生前水位,這就是危機解除的信號!」

看多訊號一

拆借利率跌回錢荒之前水準曾任金融業高階主管的吳先生進一步指出:「我認為,錢荒是中國政府發動的一場『壓力測試』,目的在觀察金融業對影子銀行風險的承受能力。從拆借利率回穩看來,中國銀行體系已經通過這場測驗!」因為股價向來領先反映,預期A股後市看漲的他,正默默佈局看好的可轉債標的,為下一波行情預作準備。

在精明的投資達人眼中,陸股可能是未來的「金銀島」,相較之下,芸芸中國散戶依然對陸股絲毫提不起興趣。原因是中國股市的空頭行情,迄今整整走了五年之久。

一千八百天前,上證指數曾於○九年八月漲到三四七八點,達金融海嘯後新高;此後,儘管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國內生產毛額)又以每年七.五%上下速度成長,A股卻沒有受到基本面提振,反而像是扶不起的阿斗,每一次行情走強,都無力突破前波高點,不久又翻身下跌,形成標準的熊市。

針對這個現象,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公開力挺。他表示,A股的大型龍頭股「具有罕見的投資價值」。然而連政府首長「掛保證」也失去效用,去年六月,上證指數跌破一九四九點「建國大底」後,還創下一八四九點新低,被股民譏為「道光底」(編按: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一八四九年為清朝道光年間)。

但就在今年七月,中國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背道而馳的局面,似乎已經悄悄扭轉。七月二十二日,陸股帶量大漲,每一次高點連結而成的下降線,正式宣告突破。在技術分析的定義中,突破下降壓力線,往往代表新一輪多頭行情到來,意義十分重大,市場開始出現對牛市半信半疑的聲音。

自當日開始,陸股果然一連六天上漲,外資也強力買進香港掛牌的安碩A五○、南方A五○等A股ETF,短短一週之內,多達二十一.四五億美元資金大舉湧入中國基金。陸股的春天,套句當地人的說法||「愈來愈有譜了。」

看多訊號二

籌碼流向五年來最集中

如何判斷陸股重回牛市,而不僅是另一次反彈?證據之一,是籌碼流向。

隨著陸股委靡不振,越來越多死心的散戶,選擇遺忘自己的持股,既不買進,也不賣出。根據統計,自一○年來這類「殭屍帳戶」數量,從二千萬戶大增逾一倍,達到四二四五萬戶之多。相對於靜止戶,持續進出股市的投資人,則越來越少。自一○年至今年七月,持有股票的帳戶,整整減少三一五萬戶。

「過去兩年內,金融市場出現『理財產品』,提供買家相對穩定及較高的回報,像是餘額寶,年化收益率最高達到六%;在熊市期間,大家看到有商品創造六%報酬率,感覺起來又較沒有風險,股市資金當然會外流,導致A股陷入惡性循環。」惠理基金管理公司投資董事王焱東對《今週刊》指出。

然而,正如市場俗諺說:「行情總在一片死寂中誕生」,當籌碼充分集中、散戶對股市已不再有期待時,陸股反而展現久違的強勁力道,一舉展開新行情。

王焱東樂觀認為,即使陸股已經較低點反彈一段漲幅,以上市公司獲利評估,「現在(陸股)估值,無論是在全球或新興市場來看,都是在最低位置。」由於企業獲利逐漸從低檔回溫,以偏低的指數位置衡量,接下來陸股仍有龐大上檔空間可期。

第三個看多陸股的原因,是政策支持。中國政府改革金融,除了人民幣國際化,也沒有忽略資本市場。今年四月,中國與香港同步宣佈「滬港通」,被視為股市改革另一項創舉,一旦上路,將逐漸改變中國股市的面貌。

看多訊號三

「滬港通」為外資打開大門顧名思義,滬港通開放「在上海、香港,買進對方市場掛牌的股票」,對資本市場尚未完全國際化的陸股來說,滬港通是過渡時期的變通辦法。日後買進陸股,將不再需要透過特定法人,只要當日額度未滿,個人下單也沒有額度限制,等於為個人投資者鋪平障礙。

比較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與滬港通額度差異,更能看出中國當局的企圖心。瑞銀證券指出,目前陸股QFII額度約為三五○○億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一.七兆元),RQFII則約有二五○○億人民幣;至於滬港通中,允許買進上海股票額度,達人民幣三千億元。換句話說,十二年來分批核准的QFII與RQFII額度,滬港通一次到位五成。從「只能委託法人下單」,轉變為「個人直接下單」,而且額度達QFII總額之半,滬港通帶來的買盤,勢必不容小覷。

更重要的是,以往陸股的公司治理水準參差不齊,經常出現各種亂象;新增一批全新的外資股東以後,上市公司老闆們勢必更加注意經營規範,以符合國際慣例,這也大大有助於中國公司治理的改革。

「看長遠一點,幾年以後,我們覺得(滬港通)額度或限制會進一步放鬆,以後香港與中國股市會連在一起!」高盛亞洲區執行董事劉勁津說。

對陸股、港股投資人而言,滬港通各有不同的意義。以陸股投資人來說,在數年空頭行情洗禮同時,中國房地產市場依舊火熱,與其死守不知何時才有起色的股市,不如轉戰房市。劉勁津指出,因此整體而言,陸股投資人的股票部位,只佔目前總資產的五%上下,遠低於一般平均水準。

「未來在A股少見的企業,會特別受到陸股投資人青睞。因為佈局這些標的,對他們分散風險、資產配置很有好處,但過去他們找不到。」劉勁津認為。

以此標準而言,長江實業、和黃、匯豐銀行、恆生銀行及騰訊等建設、金融與網路龍頭,預料將成為陸股股民南下的首選。

另一方面,國際投資人以往只能繞經香港買H股、A股ETF,A股獨有的特定產業,在香港有錢也買不到;透過滬港通,未來就能直接進場,這對國際資金來說也頗具吸引力。「最近我們在歐美做了一圈路演,發現海外投資人過去幾年沒有關注陸股,滬港通讓他們興趣提高很多,這也是為什麼近來港股表現好的原因。」劉勁津直言。

金融、媒體、白酒、醫藥類

為前進陸股首選

未來滬港通實施後,最受看好的是哪些標的?

首先,王焱東認為,兩地上市的公司,目前平均折價幅度達到十七%之多,這些陸股較H股折價、以金融股為主的企業,普遍有套利空間,將是滬港通開跑後,資金最先進駐的首選。另外,股息殖利率在六%以上、而且經營較為穩健的企業,則將是著重長期報酬的外資法人看重的標的。

其次,劉勁津則認為,媒體類、白酒類與醫藥類等三大類股,都是陸股獨有的特殊產業。相對國企股,這些產業擁有更好的經營體質,也更貼近GDP的實質增長,因此滬港通上路,這三大產業也將吸引較多資金進駐。

然而,滬港通啟動之後,資金流向中、港,是否將排擠台股,反過來壓抑台灣相關類股的表現?劉勁津認為,此效應出現的可能性並不高。

劉勁津舉蘋果概念股為例,對岸掛牌的蘋概股,本益比動輒在三十倍以上,評價都非常昂貴,也比台灣的蘋概股高出一截;買股票的資金將本求利,願不願意付出如此高價,買性質相近的蘋概股,還是未知數。

另一方面,今年來全球資金配置在新興市場股市的比例,還是低於成熟國家股市;當配置比重提高,流入台股的資金,理應比以往更多,這些資金還是會尋找最有機會的標的,所以台股未必會受到滬港通的衝擊。

從股市翻空為多、重新走強,到政府改革即將上路,陸股展現截然不同以往的爆發力。當領先實體經濟的股市往上發展,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也將回春,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陸股轉牛市三大契機

利率降回錢荒之前水準 危機解除信號現蹤——Shibor(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走勢散戶靜止戶增加、籌碼集中

陸股展現久違的強勁力道

新資金進場

——滬港通帶來的買盤不容小覷什麼是滬港通?

市場盛傳,滬港通將於10月13日上路,被外資券商熱烈看好、認為長遠影響足以與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媲美的滬港通,究竟將如何實施?

滬港通是透過香港股市做媒介,實現中國股市對外開放的目標。以往海外資金一律得經由QFII機制才能買A股,不僅身份限定機構法人,還有等待期與個別額度限制;未來滬港通開放後,中國股市的大門正式對個人敞開,只要帳戶內的資金餘額超過50萬人民幣,都可以透過合格券商買進A股。

儘管已將個人納入市場範圍,滬港通初期仍設下總額與每日額度限制,以避免市場過熱。由港交所管控的北向交易(買滬股)總額為人民幣3000億元,每日買進的成交額上限人民幣130億元:由上交所管控的南向交易(買港股)總額則是2500億人民幣,每日買進限額人民幣105億元。

除了不能參加IPO(首次公開發行)個股認購,以及不能買進被風險警示的標的、ETF及B股,其餘標的都在開放之列。

滬港通將為在上海掛牌的大企業帶來一批全新的外資股東,而實施順利後,未來「深港通」勢必也將上路,香港作為中國金融門戶的地位,將比今日更加穩固。

債務違約頻傳 中國經濟仍多挑戰雖然股市行情強勁反彈,但7月以來,中國出現兩起債務瀕臨違約、老闆欠債跑路事件,凸顯實體經濟依然挑戰重重。中國經濟的動盪風險,並沒有因為A股大漲而停歇。

公司登記在山西的華通路橋,今年7月23日有筆4億人民幣的債券到期,不料到期前公司發出聲明,指出老闆王國瑞正接受司法調查,可能無法如期償還本金。這筆代號「13華通路橋CP001」的債券,一下子成為最接近債務違約的首例,引發市場高度緊張由於「開第一槍」勢必帶來連鎖效應,山西官方被迫幫華通路橋調度資金,在最後關頭,公司解決了問題。這次官方硬是違反生存法則、不讓企業債違約,可能製造更多問題。

另一響警報,出自福建諾奇公司。7月23日,市場流傳諾奇董事長丁輝夫婦欠債15億人民幣、已經捲款潛逃,股價因此在三天內大跌53%,公司向港交所申請臨時停牌;25日,諾奇在微博發表聲明,確認丁輝與公司「失聯」,後來又進一步查出,丁輝事先將上億人民幣資金轉出公司,顯然涉及掏空。

不放鬆調控過剩產能,不再推出大規模刺激方案,是中國總理李克強上任以來的兩大堅持。以此思惟來看,下半年中國勢必出現更多,類似華通路橋和諾奇的案例。

滬港通實施後外資看好的A股標的

產業 潛力標的

媒 體 樂視網(300104)、藍色光標(300058)食品及飲料 貴州茅台(600519)、中炬高新(600872)醫療保健復星醫藥(600196)、天士力(600535)旅遊休閒 宋城股份(300144)、中國國旅(601888)國防工業航空動力(600893)、哈飛股份(600038)汽 車 上汽集團(600104)、長安汽車(000625)房地產 萬 科(000002)、保利地產(600048)券 商 中信證券(600030)、海通證券(600837)機械設備安徽合力(600761)、中鐵建(601186)

資料來源:高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68

見頂訊號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5.html


話說內地微博討論股市,網民傾得最多係兩個見頂訊號:一、央視新聞主播講股市;二、兩桶油連日漲停、都係股最後一戰之時!!

年紀輕既股民可能無咩印象,07年時,大市見頂,上證突破6000點,當時正正係兩桶油破頂之時,之後既故仔,恐怕就不用多提!

經歷兩個幾星期急升,今早散戶都經歷左一轉疑似「過山車」,十點指數升近3%,以為三千點「垂手可得」,點知半小時內,大盤突然全線回套,倒跌過百分之三,散戶形容就好似「人踐人」,爭相要沽貨、遍地哀鴻~!

原因正係十點過後,傳中證監出手要求證券行上調「融資保證金」,由於市場早有預期當局唔會對大市過分槓桿不聞不問,消息一傳出,股市即時崩盤!

但內地股民既生命力,又點會咁快完結? 當十點半過後澄清並非監管機構要求,只係個別證券行控制風險,股民又再鼓其餘勇,再戰江湖,結果造就全日過萬億成交,再次改寫「人類歷史紀錄」! 平均每0.74秒,就有一億成交!

面對瘋牛、但唔係個個有錢賺,內地股民不斷發揮創造力:「人世間有一種悲哀,叫做漲停跑輸」、「滿倉踏空怎辦?滯漲股都係會飛既豬,就耐心等候吧!」「空方不死、多方不止」....

更多人創造出新名詞,好似有人「高位建倉」、但「滿倉踏空」,就改名為剛去世既日本名星「高倉健」,真係佩服內地網民創意!

散戶有面對大牛市不賺錢既煩惱,大戶何嘗唔係一樣? 就連國家隊,面對呢個突如其來牛市,都顯得促手無策,要連夜緊急開會應對!

以保險資金為例,掌握著數以萬億計資金,但此刻只可以話心情複雜:大戶正係今次大牛市中、最大「踏空者」!

由於規模大、轉身難,又近年結,保險資金近期都無主動加倉,唔少之前引以為榮既「低倉位」策略,而家變成大牛市之中,最失策之舉,分分鐘仲要跑輸過大媽!

以保險公司目前持倉比重,大約只有11%左右,同十月比較、只係增加一個百分點,顯然保險公司未有趁市況改變而調整策略、所以主流險資,今次都係「踏空」居多。

如果咁樣講,咁平保、國壽、新華過去一個月累升左15至24%,豈不是市場過分放大?

又未必,因為保險資金一向都係內銀最大股東,第三季就持有超過四百億股既內銀,以今輪升勢集中金融股,就算唔加倉,加埋都可以有過百億帳面盈利!

講真、連阿爺都透過社科院,為牛市撥火,無論散戶大戶都只有順勢而行,好似日前話股市會倍翻既大摩、又吹「摩笛」,用最「藍天」分析,為自己估市提供基礎,居然可以作出上證萬六點預測,中環人除左搖頭嘆息,仲可以講咩?

不過講到底,就算一隻會飛既豬有幾巴弊,到最後都係一隻豬,當風不再吹時,咪一樣要由飛豬變成豬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280

WOW! 英國免電池!手機訊號幫你隔空充電


2015-10-26  TCW

抓起一把空氣就能發電!只要捕捉身邊無線電波,電力也能無中生有。空氣中的手機3G、4G訊號,或是無線的Wi-Fi網路,未來都能轉換成電力,不用更換電池,就能維持家中時鐘、煙霧偵測器等低耗電裝置的運作。

英國前科學大臣創辦的Drayson Technologies公司,以Freevolt技術實現了「隔空抓電」的驚奇想像,在物聯網的發展更是潛力無限。物聯網是以無數的感應器彼此物物相連,一旦感應器能夠自行抓電,就能半永久運作,不再受到裝設地點、數量的限制。例如路邊的垃圾桶不用充電,只要滿了就能主動通知清潔隊員處理。

第一個依賴Freevolt技術供電的裝置已經問世,空氣偵測器CleanSpace能隨時監測周遭的空氣品質,透過手機通知用戶,並同時將資料回傳至網路上,建立各地空氣品質的即時資料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75

可續抱?該退場?看3大訊號就知道 買賣指標》基本面變差、股票變貴就是賣點!

2016-04-25  TWM

市場對於成長股的獲利表現「很敏感」,往往財報數字公布後,股價立馬反映,獲利亮眼者,會讓股價上天堂,不如預期的,股票就等著住套房;因此對於懷抱著賺錢美夢 買進成長股的人來說,持股該續抱?還是華麗退場?持續檢視三個指標顯得格外重要。

本益比搭配EPS成長

賣在趨勢成長力道消失時

即使是長線趨勢看好的公司,難免會有單月營收成長率下滑,造成股價拉回修正,或者出現震盪走勢的時候;投資人是該拉回買進、持股續抱,還是停利、減碼,最好先擬定策略,才能提高投資勝率。

「其實只要基本面變差、股票變貴就是賣點!」財報狗創辦人吳敏哲(Jeff)、知名市場專家孫慶龍、投資達人謝晨彥不約而同強調。投資人該如何拿捏時機點?專家們提出三大指標進行追蹤。

股價漲幅過高、乖離過大時,都會出現拉回整理,因此投資成長股最保險的作法是,先釐清股價目前是否超過合理範圍,本益比多少才合理?由於每個產業屬性不盡相同,一般的說法是:買在本益比十倍以下,賣在本益比二十倍以上。

只是,不同產業享有的本益比不盡相同,像生技股的醫材、保健食品股等,市場認同的本益比很多都高達二十、三十倍,甚至更高;但像半導體設備股,市場給予合理的本益比在十五倍左右。而景氣循環股如半導體、面板業,則無法以本益比衡量。

Jeff強調,在評估本益比前,除了與同業比較外,最好還要搭配觀察公司稅後EPS(每股純益)的成長率。因為不是所有的本益比偏低都是股票買點,但本益比變高就一定是賣點,必須搭配公司未來的獲利究竟是持續成長,還是由盛轉衰。

評估本益比高低 觀察獲利成長性以宏達電在二○一一年四月創下一千三百元天價為例,當年五月股價開始狂摔,跌至十二月時,股價已經來到五百元以下,本益比只剩六倍,股價看似「便宜」,然而對照隔年股價剩三百元、目前百元不到來看,根本還在半山腰;重點就在於,當時宏達電正處於「獲利快速衰退」的階段,因此即使本益比短暫偏低,還是不能投資。

再以連鎖餐飲龍頭王品為例,一四年第二季稅後EPS首次出現衰退,從前一季每股賺四元,大幅減少到二.八三元,然後一路像坐溜滑梯往下走,到一五年第三季出現單季虧損,基本面出現警訊顯而易見;股價也從當年的最高點四九七元,不斷崩跌到目前的一四○元左右。因此投資人若能掌握公司獲利反轉的時間點,就能擺脫當初市場樂觀給予餐飲通路二十五至三十五倍本益比的迷思,躲過股價大修正的命運。

相反的,當公司獲利持續成長,即使本益比短暫偏高,但眼光放遠,以未來獲利計算,本益比反而降低,還是可以加碼或持股續抱。

例如車用電子股同致,一五年第四季單季稅後EPS為三.三三元,創下新高,較一四年同期的一.七五元近倍數成長,全年稅後EPS也從一四年的五.七六元,大幅提升至九.三九元的新紀錄;即使目前股價高掛五百多元,但外資券商還是高喊六百元目標價。這就是典型獲利成長性大增、本益比跟著水漲船高的例子。但投資人要留意,萬一公司的成長性不再,市場就會立刻給予無情地修正。

關於本益比的評估準則,Jeff整理出稅後EPS成長率與合理本益比的對照表。假設稅後EPS以一○%的速度成長,合理本益比就是十二倍,一五%就是十五倍,三○%就是二十五倍,以此類推。而這裡的稅後EPS,最好是以未來三年的成長率預測最準確。至於該如何預測?就必須深入了解公司所屬的產業與競爭優勢,或參考法人研究報告。

從同致股價一百多元就長抱至今的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指出,目前仍持續看好倒車雷達將成為汽車的標準配備,就算短線股價回檔二○%,他也會尋找長線加碼點;不過一旦產品開始普及化,且沒有新的殺手級應用,公司獲利就有下滑風險,屆時就該賣出股票。

月營收年增率

長、短天期出現死亡交叉

就可準備脫手

另外,投資人亦可從「月營收年增率連二降」,或是長天期(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與短天期(三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出現死亡交叉時,視為長線基本面轉壞的賣出訊號。

以聯發科為例,近三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自一四年三月開始從高點反轉,並持續下跌,至年中還摜破近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形成死亡交叉,透露成長力道不如過往。而股價早在五月就從上升軌道轉為高檔整理,並在九月轉為急殺。由此可見,只要基本面營收的增幅動能減緩,上漲動能就難以為繼。

聯發科營收在一五年開始出現明顯減少,第一季年增率只有小幅成長三%,遠不如一四年全年的年增率五七%,股價在年初反彈至五百元附近,形成第二個高點的逃命波後,下跌速度更快,一六年二月還一度跌破二百元關卡。

因此投資人原本看好的成長股,當營收出現年增率趨緩,甚至衰退時,就該果斷停利出場。

相反的,當長短天期營收年增率出現向上的「黃金交叉」時,代表公司營收顯著成長,反而值得伺機找買點。

大股東持股與可轉債

從中判斷心態多空 與對未來股價預期觀察上市櫃公司董監大幅增減持股,須搭配基本面與股價相對位置來看,當成長股大漲過後來到相對高檔,董監事開始大幅轉讓持股時,暗示大股東心態開始趨於保守,宜提防漲多修正;尤其當股票不斷由大股東手中流到散戶時,更要提高警覺。

例如一五年上半年豐泰形勢大好,股價在短短三個多月,漲幅高達一三○%,一度來到二百元附近;但四月中旬一則「大股東申報轉讓七千張」的消息一出,代表大股東心態開始趨於保守,並想進一步冷卻股價。

即使市場對豐泰長線獲利仍然看好,但市場還是擔心籌碼鬆動,股價從上漲轉為下跌,六月時創下波段低點一三八.五元,拉回幅度近三成。此時投資人若懂得觀察籌碼面變化,率先減碼因應,就可避開修正波。

可轉債價格高於行情 顯示信心足另外,公司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CB),也可以推敲公司派的企圖心與市場反應。一般來說,可轉債可拆成債券和選擇權兩個投資工具;特定人偏好選擇權部分,所付出的代價只有總金額的五%至一○%,未來一旦可轉債價格上漲,獲利都是倍數起跳,而且跌破一百元票面機會不大(除非公司發生危機,有償債疑慮)。在「風險有限,獲利無限」的利益驅使下,往往成為大股東的「囊中物」。

另外從發行可轉債的條件,還可推敲大股東對未來股價的預期。一般來說,可轉債大多是溢價發行,轉換價高於市價一成以上者,通常代表認購的特定人對股價充滿信心。

以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供應鏈之一的F-貿聯為例,今年一月二十七日,雖然全球籠罩在中國經濟不佳和美國升息的陰影,仍完成六千萬美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訂價,轉換價格為一七九.四元,以當時股價一五六元計算,轉換溢價達一五%,顯示公司與市場人士都看好後市。

果不其然,隨後在特斯拉平價豪華轎車Model 3預購熱烈消息的帶動下,F-貿聯股價大漲至二百元以上,短線漲幅高達三成,可見從可轉債也可看出大股東的心態,作為加減碼的領先指標。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72

台灣資本市場的異常訊號

2016-06-20  TWM

新政府上台,對岸不斷放話威嚇下,台股仍挺得住,但成交量卻不見了! 財政部更拋出「兩稅合一」圖利富人之說,反而助長大戶避稅、出走,資本市場正發出異常訊號。

股票市場經常被拿來當成經濟的櫥窗,因為股市的漲跌背後代表了國家經濟榮枯、產業實力,甚至是人心向背的指標。台股在這次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中,也扮演了這個角色。

在蔡英文總統五二○就職大典之前,中方不斷透過管道放話,說蔡英文假如不回到一個中國,認同九二共識,兩岸可能「山搖地動」,股市就在這個威嚇中,投資人不斷退場,到五月十三日加權指數一度跌破八○○○點大關。所幸,五二○當天,蔡總統穩健的表現,讓大家鬆了一口氣,台股逐漸找回失去的信心,加權指數在外資大力加持下,又漲到八七五四.八二點,與三月中旬的最高點八八四○.七五點遙遙相望。

不過,股價回來了,成交量卻不見了。我們發現有幾個異常訊號,一是成交量在蔡總統就職後大幅度減少,從五二○迄今,台股只有五月三十一日出現過一天逾千億元的成交量;今年以來到六月十三日為止,台股有一○六個交易日,其中只有九個交易日成交量逾千億元,這絕對不是正常現象。

新低量風暴 「殭屍股」群起台股陷入新低量風暴,也造就出眾多的「殭屍股」。今年以來,每天「零成交」的個股漸多,每周成交量不到十張的個股常超過一百檔,五月成交不到十張的殭屍股高達一三三檔,占上市櫃比率達一成左右,零成交或成交量很少的個股漸增,也代表這些殭屍企業已喪失登錄資本市場的基本條件。

台灣的資本市場缺乏退出機制,以台灣五三三四億美元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要承載一六○○家上市櫃企業,看來相當有難度。

台灣的資本市場缺乏完整的下市配套機制,像是很多的飯店股、餐飲股。

例如,六月十三日亞都飯店只成交一張,老爺酒店成交十張,餐飲的天蔥成交四張,易飛網成交三張,這些公司上市跟下市簡直沒有兩樣,台股是該面對下市機制的時刻了。

台股第三個訊號,是市場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市場自然人比重到五月底降至四七.七%,但是機構投資人外資占三五.三%,投信占一七%,外資加投信占市場比重已上升到五二.三%,散戶比重首度降到五成以下,全球股市逐漸機構法人化,這原本是十分正常的現象。

但是台股一向以散戶比重高、高週轉率、市場活潑著稱,在九○年代台股上萬點的時代,散戶比重高達九成,台股在一九九○年加權指數一度漲到一二六八二點,當天成交量曾創下二六四二億元的空前紀錄,當時上市公司還不到三百家,居然有如此天量,這是散戶螞蟻雄兵的力量。

九○年代,台灣高科技產業崛起,一九九六年台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一開始,台股只有五○%權重,到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起,MSCI分三階段將台股權重加到一○○%,從此,揭開外資新時代,外資成為台股一股崛起的新力量。像今年以來到六月八日為止,外資買超台股五十四.八九億美元,在亞太地區除日本外,台灣是亞洲最大吸金國。

今年台股指數看起來表現強勁,主要是靠外資加碼大型權值股,例如,外資買超第一名的台積電,股價最高漲到一六六元,市值達四.三兆元,外資持股比率高達七八.五四%;今年整合矽品成功的日月光,外資持股比率也高達七七.九三%;台達電也有六八.三二%,其他如鴻海、廣達、仁寶、聯發科、大立光等台灣競爭力最強的企業,幾乎都成了典型的外資企業,而這些企業每年分配的股息股利,也多數由外資囊括。

這些在台灣上市的企業,股利多數被外資拿走,關鍵是不平等的稅負制度。

《聯合晚報》六月九日證券版頭條標題寫道:「大戶棄權息賣壓恐出籠」,關鍵是「除權息旺季到,股利扣抵稅額減半……」這則新聞背後,道盡了台灣股民的辛酸,也是台灣股市自然人比率逐漸減少的關鍵所在。

扭曲的稅制 新政府訴諸民粹更勝前朝同樣在市場參與除權息,卻有完全不同課稅方式,像台積電今年配發六元現金,總共配出一五五五.八億元股息,外資可拿走一二二二億元,這些股利只要按二○%分離課稅,也就是外資繳完二四四億元的稅,即可匯出九七八億元。

此時內資又有兩種課稅方式,像機構法人、壽險大戶,依公司營利事業繳納一七%的稅率即可,但本國自然人,不管未來台積電有沒有填息,股利所得必須併入綜合所得稅,所得淨額超過一千萬元的人,適用最高稅率四五%,再加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二%,然後健全財政方案兩稅合一抵扣率減半,這樣的名目稅率超過五○%,同樣的除息,外國人及機構投資人會欣然參加,但高所得自然人一定棄息,最後股市遊戲規則決定股市的生態。

有實力的大戶人家,一定會想辦法變成外資;沒有變身成外資者,則參與國外股市,像台灣的金融帳連續二十三季淨流出,今年第一季達一八九億美元。此外,國人購買海外證券淨流出二一二億美元,同樣參與股市投資的人,不同身分課不同的稅,最大關鍵是二○一二年「健全財政方案」上路後,把兩稅合一抵扣減半,讓本國人與外國人稅負落差極度拉大,於是外資比重逐年上升,本國自然人比率逐漸下降。

論戰多時的「兩稅合一」,是一九九八年在邱正雄當財長時通過,當時,很多公司保留龐大盈餘不分配,於是將企業已繳營業稅及個人股利所得兩稅合併可以扣抵,兩稅合一的精神是企業已繳稅,個人股利所得可抵減,現在這個制度,又被質疑圖利富人。

最近財政部拿出二○一三年委外研究,指出兩稅合一扣抵變成有錢人的避稅管道,例如個案一年賺三千萬元的人,每年平均股利所得超過二千萬元,兩稅合一後,股利所得可全扣抵,每年扣抵稅額逾千萬元,自實施兩稅合一以來,每年流失七三四億元稅收;而所得淨額五十萬元以內,扣抵稅額不到一萬元,結論是兩稅合一圖利富人。

這份報告極度挑撥階級意識,用數字把階級極端化;其實台灣的綜合所得稅有級距,像五十萬元股利所得的人,可能免繳所得稅,或稅率適用六%,當然扣抵金額少,高所得者適用最高稅率四五%,扣抵金額大,兩稅合一上路十六年,為什麼這幾年爭議大,是因為稅改太過民粹,財政部任意修改遊戲規則,像財政部的兩稅合一每年「流失」七三四億元的字眼,那是極盡挑撥的能事。

我一再重述,租稅是經濟活動最重要的遊戲規則,稅制最重要貴在公平、合理,今天主其事的人,從不檢討本國人、外國人稅負怎麼差這麼多,卻天天挑撥階級對立意識。一二年馬英九總統民調支持度突然跌停板,就是因為從證所稅到健全財政方案,讓台灣經濟活力盡失,於是國民黨輕輕鬆鬆丟掉政權。

現在蔡總統的新政府才剛上路,財長訴求民粹比國民黨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未來兩稅合一扣抵可能拿掉,原本期待政黨輪替改革的人發現,原來這些不合理稅制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變本加厲,股市的量縮只是剛開始的冰山一角。

新生態浮現 富人避稅、大戶棄權息全面化假如按照目前財政部稅改方向走下去,資本市場可能開始出現一些新生態。

首先是避稅行為全面化,去年富人稅上路,很多人對政黨輪替仍有期待,如今幾乎不必抱希望,很多人將名下持股賣掉,甚至過去一些未上市股票因為證所稅要課稅,如今證所稅拿掉,未上市股票也可進一步處分,也有一些人把個人名下持股移轉到個人投資公司,也有人在一○%的遺贈稅下,大規模移轉財產給子女。

二是股市大戶棄權息全面化,市場出現外資、機構法人買進,市場大戶棄權息的現象。在這個生態下,個人投資比率還會續降,外資比重會拉高,而有稅負優待的外資將決定台股多空命運,但是過度把命運交給外資也有風險。

六月十五日,中國A股三度叩關MSCI揭曉,假如成功加入,台股權重還可能繼續被調降。這些年台股成交量萎縮,本益比壓縮,除了外資買超一線科技股外,台股邊緣化跡象已越來越明顯,A股假如順利加入MSCI,台股壓力會更大。

再來是財政部用重稅課股利所得,一般本國自然人會逐漸式微,有的轉戰外國股市,有的變身外資,還有參與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本國人在股市影響力會越來越小。假如,扣除外資及ETF,本國投資人正常成交量約在二百億至三百億元之間,這個低量一定承載不了一六○○家上市公司。

還有大家都棄息,台股最後除了外資法人鎖定籌碼,讓台積電等股價站在高檔,讓指數好看外,台股將進一步淪為賭場化,大家只在乎短線差價,企業籌資也會越來越困難。

九○年代台灣高科技產業能快速崛起,散戶的力量正是扶持科技新貴的最主要動能。如今,這股高科技創業風潮在中國全面展開,台灣對高薪所得的人課重稅,正好把高階科技創業人趕向對岸。而投資意願退潮,台股量縮,本益比拉低,也正好給像紫光這樣的企業,來台廉價購併的好機會,資本市場在民粹稅制蹂躪下,難有再起的機會。

空前減資潮 績優公司也樂此不疲相較九○年代台灣如狼似虎般的創業風潮,台灣今年還出現空前減資風潮,除了一些淨值不到十元的問題企業要減資,很多績優公司也要減資。像國巨去年減資二○%;智寶、奇力新連續兩年減資;穩懋去年減二○%,今年減三○%;去年EPS(每股稅後純益)八.○四元的光纖大廠光環,也減資三○%;全新光電減資二五%;通路商宇瞻今年減資三分之一;華新科連續減資兩次,一次是一八.○二%,今年是七.五%;電動代步車廠必翔今年也減資二六.九%……。

為什麼減資大家樂此不疲?因為減資完全不用繳稅,本來資本市場是要給大家籌資的,現在卻變成減資風,大股東把錢還給股東,這是稅制在扭曲資本市場,小英總統假如對資本市場的異常完全無感,我可以預言,台灣經濟未來四年的發展,恐怕會很坎坷!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96

中產抗通脹 金銀儲滿屋 出現兩訊號 才是賣金時

1 : GS(14)@2010-11-29 23:32:27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1-701376?category=m

中產Joe Cheung以「金甲蟲之路」為名開blog,吸引一班金銀擁躉追隨,交流買實金實銀經驗。(被訪者提供圖片)



銀紙貶值,實物保值,但可有想過買入一屋金磚銀條抗通脹?有中產「金銀甲蟲」5年間便買入兩個保險箱的黃金和3個櫃桶的白銀,至今升值一倍,但仍只買不放。

他深信自古以來金銀最能抵禦通脹,打仗時也要靠金銀換物;他認為金銀價格高處未算高,當一両黃金夠買5平方呎太古城單位,才是賣金時。

「金甲蟲」(Goldbug)這名字起源於美國1896年總統選舉,當時支持金本位的選民戴了一身金器上街,被競選對手取笑像「金甲蟲」,以後「金甲蟲」便用來比喻黃金擁護者。

年約40歲的Joe Cheung,不單是「金甲蟲」,也是「銀甲蟲」。他跟不少香港中產一樣,有樓有股票、有別無選擇的強積金;但他還有兩個保險箱的黃金,和3個櫃桶的銀條、銀幣。

白銀放在家不怕有賊入屋嗎?Joe說別無選擇,「一両黃金的價錢,可以買50両白銀;白銀體積大,難放保險箱。」

Joe不便透露擁有金銀的重量和價值,只說黃金佔流動資產50至60%,白銀佔10至15%合計逾7成。

Joe在05年開始買金,當時最早買的一條5両重金條,約2萬港元;現在要6.3萬港元。

冀1両金夠買5呎太古城

07年他開始買銀當時一條十両重白銀5,460港元,今日是18,720港元。

Joe分階段買入的金銀,至今價值拉勻已翻一倍,是他最成功的投資。雖金銀價格屢創新高,但Joe說他沒想過賣,儲到錢更會再買金銀。

Joe認為今日不少人持有股票、債券,甚至強債金皆一紙合約,最終可兌回多少錢充滿變數,買實金實銀也是對冲風險。

至於何時才是賣金時?Joe認為有兩訊號,一是當通街的人都問:「今日買咗金未?」價格一定是瘋狂的高;二是參考1981年金價,當時每両黃金850美元,以太古城單位呎價1,200元計,一両黃金可買5平方呎,但今日一両黃金買不到2平方呎。

銀價累升6成 仍追落後

事實上,國際現貨銀價持續攀升,上周五(26日)收報每盎斯26.7075美元,今年以來累升58%,現貨金亦已升逾兩成(見表)。金價現處於高位,惟市場認為銀價仍有追落後之勢。敦沛金融業務總監周燕珊認為,低息環境持續,有利貴金屬價格,而新興國家的經濟正逐步復甦,將推動白銀的工業需求,預計銀價明年有望升至35至38美元的水平。

面對銀紙貶值,Joe認為現時買樓並不保值,因為每次面對貨幣危機,利息會抽升以穩定貨幣。

他強調,買入金銀並非要短炒買賣賺差價,而是相信金銀抵禦貨幣貶值能力最強,預計持有5至10年。(系列之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44

東鐵加幕門 研每程多收1毫 建沙中綫換訊號系統 月台須翻新

1 : GS(14)@2011-01-12 21:29:25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3-312431?category=m





東鐵加幕門 研每程多收1毫
建沙中綫換訊號系統 月台須翻新

近年發生不少跳軌自殺或墮軌事件,港鐵雖然已差不多全面加裝月台幕門,但東鐵卻遲遲未裝。據了解,因興建沙中綫,東鐵須使用全新訊號系統,港鐵趁機在東鐵全綫加裝月台閘門,部分車站需進行收窄月台空隙或拉直月台改善工程,詳情料本周內公布;港鐵正研究是否要向東鐵八達通乘客,每程多收0.1元抵銷幕門工程費用。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提升服務屬港鐵責任,每程多收0.1元是變相加價,工程費必須由港鐵承擔。

兩鐵合併前的九鐵及現時的港鐵,均表示在東鐵安裝月台幕門,以及安裝防止乘客「差錯腳」的月台伸縮板有困難,原因包括訊號系統未能配合、月台空隙太大,以及月台不能承額外重量等。

收窄月台空隙 減「差錯腳」

可靠消息透露,沙中綫過海段將東鐵伸延過海,東鐵每班列車由行走12卡減至9卡,屆時將更換全新訊號系統,令班次加密作彌補,同時亦會提升東鐵其他系統,因而能夠順道解決幕門不能配合訊號系統問題。

消息指出,港鐵已向政府承諾,在東鐵全綫加裝月台幕門,其間需要翻新部分車站月台,例如拆除月台邊緣進行加固工程,令地面可承受閘門的重量,同時收窄月台空隙,料幕門工程可配合沙中綫,有機會於明年動工。

據了解,測試伸縮踏板後成效始終未如理想,港鐵可能會放棄在彎度較大的月台使用踏板,並將該些月台拉直,令月台與車廂之間空隙收窄,減少乘客「差錯腳」。

兩鐵合併前的地鐵,2000年決定在原地鐵綫30個車站加裝幕門,造價約20億元,一半由乘客負擔,並向八達通乘客每程多收0.1元,被斥變相加價;港鐵其後決定在8個地面車站加裝閘,3億元工程費同樣以多收乘客0.1元抵銷。

安裝費不納沙中綫造價

港府去年曾表示,港鐵向八達通乘客每程收取的0.1元,推算需到2017年才收完。

港府全資興建的沙中綫,造價逾600億元,消息指東鐵安裝月台閘門的費用,不包括在沙中綫造價內,現仍研究費用由誰負責,港鐵正考慮是否仿效原地鐵綫,向八達通乘客每程多收0.1元,暫未有決定。

變相加價 議員促港鐵自付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鄭家富、委員黃成智及陳淑莊均表示,港鐵不可向乘客每程多收0.1元,費用亦無理據由政府負責,因提升服務質素屬港鐵責任。

黃成智指每程多收0.1元是變相加價,並又要求港鐵取消向原地鐵綫乘客每程多收0.1元的做法;陳淑莊亦指港鐵盈利豐厚,要盡企業責任,承擔工程費保障乘客安全。

撰文:黃勁文
2 : abbychau(1)@2011-01-13 13:26:24

就算佢肯出工程費我都唔想東鐵裝幕門
3 : GS(14)@2011-01-13 21:33:51

點解呢
4 : abbychau(1)@2011-01-13 22:36:29

個感覺唔舒服
5 : 亞力士(1473)@2011-01-14 01:09:09

如果裝到地鐡咁 夏天實熱死
6 : 如詩之山(2344)@2011-01-14 13:43:52

5樓提及
如果裝到地鐡咁 夏天實熱死

應該會裝冷氣吧..
7 : GS(14)@2011-01-14 22:53:42

5樓提及
如果裝到地鐡咁 夏天實熱死


我想整個半幕多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17

談財經 - 胡孟青 港股的三大不利訊號 (2011年11月15日)

1 : GS(14)@2011-11-16 22:45:53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13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6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