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陳正輝接任王品集團董事長 王品臺股逆勢上揚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3/932915.html

在業界人士看來,目前的餐飲行業形勢是高端轉型中端,導致中低端的競爭非常激烈,實際上高端消費仍在,只是因公消費在減少,針對個人消費者的高端餐飲的競爭反倒有所減弱。

◎每經記者 蔣佩芳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臺灣地區最大的連鎖餐飲集團——王品集團於今日上午召開臨時董事會,改選新任董事長,結果由現任副董事長、大陸事業群主席陳正輝先生接任。

受接班人結果出爐刺激,王品集團在臺股當日大跌百點的行情中逆勢大漲,表現搶眼。

據了解,王品前董事長戴勝益已於7月6日宣布退休,為穩定投資人信心,王品將臨時董事會提前至7月23日上午舉行。該集團方面認為,經營團隊塵埃落定後,有助公司營運回到正軌,這使得其股價逆勢抗跌在盤中大漲,漲幅逾3.5%。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王品集團目前已在大陸30多個城市發展了4個自營品牌,門店數總計達116家。

隨著大陸經營環境的變化,高端餐飲市場的競爭態勢出現變化,一方面,針對公費消費的企業開始式微,典型的是俏江南和湘鄂情,7月17日淩晨,張蘭在個人微信中寫道:“作為白手起家的女性企業家,我在此為自己點一萬個贊,在這個行業奮鬥了整整二十四年,無怨無悔”。自此,俏江南結束了張蘭時代,而湘鄂情創始人孟凱最終也是被迫甩賣湘鄂情的商標以還債。

不過,在業界人士看來,目前的餐飲行業形勢是高端轉型中端,導致中低端的競爭非常激烈,實際上高端消費仍在,只是因公消費在減少,針對個人消費者的高端餐飲的競爭反倒有所減弱。

  • 每日經濟新聞
  • 李怡
  • 每經記者 蔣佩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94

明年起,Type-C成蘋果、Google陣營連接線主流 新一代USB問世五檔受惠台股出列

2015-09-14  TCW

文 吳中傑

大廠陸續採用的Type-C,若明年iphone7跟進,用量將衝破兩億;相關產業如連接器、IC設計類股,成了寒冷台股中的柴火。

九月二日,英特爾新一代處理器「Skylake」上市,將支援最新的USB3.1規格,也就是一般所稱搭配Type-C (見小辭典)接頭的新一代USB,讓這個今年三月被新款MaCBook採用的新規格,再次被炒熱。

Type-C剛問世時,曾因成本太高,被市

場質疑短時間內難成

市場主流,但現在看來情勢已逐漸改變。

今年,除了英特爾、蘋果以外,諾基

亞、宏碁等品牌廠也

都已推出支援Type-C 規格的產品,並傳出Google最新一代的Nexus手機也將採用。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Type-C) 的滲透率會增加,現在很確定iphone 6S沒採用,但明年如果iPhone 7有用,量就是兩億多。」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觀察。

前一代的連接器USB3.0推出五、六年後,滲透率仍僅有約五成,遠不如預期。「當初從USB2.0到3.0,改變的效益不明顯,主要推動者都以IC 設計廠商為主,等市場需求起來等得很辛苦。」元大投顧科技產業分析師黃柏璁回憶。

歐洲將統一充電規格

它成了市場不二選擇

這次,各大廠卻願意率先採用,工研院IEK估計,至明年底,Type-C的市場滲透率便可達四成。Type-C與前一代的USB3.0在命運上有如此太差 異,是因其在外觀、性能與整合度上,都將掀起全方位的革命,投資銀行巴克萊更稱其為「連接線的未來」(見第四十七頁上表)。

除了效能,各大廠願意採用Type-C規格,背後也有政策與市場考量。

一是規格統一的大勢所趨。歐洲議會去年三月通過,廠商未來在歐盟銷售的電子產品,須採用統一的充電規格,預期二零二八年將正式納入法規,最遲得在二零一七 年前完成轉變,而目前Type-C因其效能,看來是不二選擇。「目前市場上沒有其他規格可以跟它匹敵。」一位IC設計廠高階主管表示。

二則是提高消費者換機的誘因。

如今智慧型手機與電腦的銷售面臨瓶頸,難再端出新牛肉,即使Type-C不會是手機或電腦中的主要零組件,但至少能讓消費者耳目一新。

在這個新趨勢下,哪些台廠有機會受惠?

目前,資本市場上搶搭Type-C題材的概念股至少有十多檔,許廷全認為,最值得投資的族群是連接器,其次則為IC設計。「要投資領先者,因為領先群才能 賺得到Type-C 剛起來、利潤最好的這一段,毛利相對比較好,等滲透率到70%、80%的時候,價格可能只剩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利潤就沒這麼好。」

受惠連接器股:嘉澤

較早切入,年底挹注獲利以連接器而言,凱基投顧分析師陳玫芬認為,去年為連接器廠每股獲利王的嘉澤端子較值得投資。

嘉澤主攻電腦、筆電與伺服器的連接器市場,與鴻海、正嵗同屬少數已切入Type-C市場的技術領先群,目前相關產品已打入一線筆電大廠。

但比起鴻海與正崴,嘉澤的營運項目較單純,營收基數小,從今年底至明年,Type-C 相關營收、獲利成長後,較能明顯反映在財報與股價上。

陳玫芬分析,以嘉澤今年EPS預估約七元計算,本益比十一倍到十三倍時可進場,待今年底或明年,若股價漲王本益比十七倍時可獲利了結。

受惠IC設計股:譜瑞

專攻高速傳輸晶片,長線佳至於布局Type-C市場的IC 設計類股中,黃柏璁則認為譜瑞是相對穩健的選擇。

譜瑞是主攻高速傳輸介面晶片的IC設計廠,客戶包括蘋果、英特爾等廠商。「全世界在DP(DisplayPort,影音傳輸介面規格》這端的晶片,沒人能跟譜瑞比。」黃柏璁表示。

譜瑞的晶片,能讓訊號在極高速傳輸下仍穩定傳送,正是標榜高速的Type-C所需的技術,而且相對於其他IC設計廠,譜瑞專攻的這類晶片,未來不會被處理器或主機板廠商整合,擁有較長期的優勢。

黃柏璁建議,以譜瑞今年EPS預估約十五.八元計算,本益比低於十五倍時可以買進持有,十八至二十倍時則是合理的獲利了結價格。

不過許廷全提醒,若明年第二季,新一代iPhone未採用Type-C規格,則此趨勢就值得再觀察。

儼然已是新一代連接器規格霸主的Type-C,雖不若過去的iPhone或物聯網,會全面帶動台灣電子股,但至少已是台灣股市寒冬中的一口新火爐。

小辭典

Type-C

日是暨USB 3.0後,一種與USB3.1搭配的全新形態接口,上下兩端一致,不用再像傳統的USB接頭一樣區分正反面。

@若內搭USB 3.1,傳輸速度更快,可傳遞更高電壓與電流,且支援影音傳輸,未來可取代HDMI接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09

台股軟腳 三種「凶股」半年內別碰

2015-08-17  TCW

這一波台股下跌,盤面上出現兩個特殊現象。一是空頭排列的股票高達八二%,創二○○○年以來最高; 二是,大盤從四月二十八日盤中觸及萬點修正迄今,跌幅約一六.四%,同期卻有一百三十一家公司,股價不僅被腰斬,還跌破二○○八年金融海嘯時的低點三千九 百五十五點,這些腰斬公司,近七成是電子股,宏達電、南電名列其中。

什麼是空頭排列?就是股票技術線型上,個股的十日線、月線、季線都呈現往下走的趨勢,代表投資人投資股票「隨便買、隨便賠」,很難從股市中獲利。想要扭轉趨勢,至少需要三到六個月的時間。

從二○○○年以來,大盤出現個股空頭排列的比率超過八成,一共有兩次,一次是在二○○七年五月,也就是金融海嘯的前一年,另一次就是現在。儘管現在大盤加權指數還超過八千點,但市場的氛圍跟金融海嘯時接近。

大富資訊程式部經理黃家興統計發現,股價創金融海嘯以來新低的個股,有兩個特色,一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都低於五%,營益率也低於三%。換句話說,這些公司既不會幫股東創造投資利益,本業獲利表現也不好。

代表大環境經濟景況的出口數據,是觀測投資環境的重要指標。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整理出,從一九六四年以來,台灣的出口一共出現七次的負成長,股市因此出 現一九%到六一%不等的跌幅。今年前五月,出口出現第七次的負成長,根據歷史經驗,股市必然會跟著回檔修正,「股市還要修正半年,短期內不要急著進場,」 杜金龍說。

在面對大盤前景不明下,投資人要如何投資才能趨吉避凶?空手投資人怎樣才不會接到天上掉下來的刀子?不妨從股價率先下跌的這一百三十一檔股票,找尋蛛絲馬跡,不失為是「避凶」的好方法。

131檔衰股共同元凶:

獲利差、產業變、籌碼鬆動

歸納起來,這些股票有三個共同點,一是獲利表現不佳,二是籌碼鬆動,第三,是產業劇變。

從三檔股票的表現,看出現階段投資人對公司獲利表現的在意程度。以宏達電為例,該公司獲利從二○一二年一路開始往下降,二○一三年營運一度出現虧損,今年 第二季更是大虧八十億元,股價自此走上不歸路,從最高峰時的每股一千三百元,下跌到五十八元,跌幅九五%,迄今還未見止跌跡象。

股后漢微科,過去因為半導體公司大舉投資,股價一度衝高到二千五百八十五元,但在台積電宣布下修今年的資本支出,加上今年來單月營收大多數都比前一年度的同期衰退,嗅覺敏銳的主力與法人就開始站在賣方,逢高賣出股票,股價因此回檔幅度超過五八%。

飯店股股王晶華酒店,除了被MSCI從名單中剔除,加上第二季合併營收、毛利率、營益率、稅後淨利都比上一季來得衰退,以及歐元貶值,帳上出現未實現匯兌 損失達三千二百餘萬元,儘管晶華第二季的每股盈餘(EPS)達二.四六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二八.八%,但法人、投資人一樣賣出手上持股,連帶晶華股價回檔 幅度達三四.五%,高於大盤跌幅。

股票是「你丟我撿」的遊戲,投資人買進,股價就會被追捧向上;沒人買時,股價就會往下掉,籌碼是左右股價表現的關鍵。這波籌碼鬆動的股票,大立光是指標案例。

八月初,歐系的外資調降大立光目標價,加上蘋果下修財務預測,唯恐大立光的成長動能減緩,外資與投信陸續賣出持股,使得大立光股價在創下三千七百一十五元歷史新高後,一路往下,股價回檔修正約二七%。

「法人的持股開始鬆動,股價一定會修正,我從三千元就開始放空大立光,」有期貨天王之稱的張松允說。宏碁、亞光、大同等,都是因為主力和法人持續拋售持股,加速股價下跌。

不過,大立光因為產品有其獨特性,當籌碼鬆動的短期因素消失,外資、法人又開始進場的時候,投資人就可以伺機進場。

產業變化是較長期的因素,它能夠讓一檔股票股價飆上天,也可能變垃圾。以太陽能產業為例,當油價每桶超過一百美元時,太陽能成了石油最佳的替代品;當油價 跌破五十美元,太陽能需求減弱,過去風光一時的益通、茂迪,也曾在市場上消失。股價創金融海嘯以來新低的錸德、中環,也因為產品被取代,喪失競爭力。

低檔買進留意一指標:

學巴菲特首選ROE逾12%

綜合來說,主力持股高、短線進出股票,若手腳不快的投資人,不宜介入;業績差、ROE低於五%、營益率低於三%的股票,不宜投資;面臨產業劇變,例如原物料、太陽能,因全球處於供過於求,庫存未消化或需求未上來前,投資宜謹慎。

除了注意獲利、籌碼動向外,不妨把股神巴菲特投資股票時,擅長使用的ROE,當作篩選股票時的參考依據。國內營運表現最好的公司,ROE都超過一二%,若要逢底買進價值型股票,可選擇這類型股票。

【延伸閱讀】3大凶兆浮現,這10檔股不被看好

●凶兆1:法人持續賣出

鼎元:合併頂晶科技後整體營收反而下降,效益不如預期

宇瞻:前7月營收比去年同期下降22.75%,引進群聯電子效益尚未發揮

瑞儀:半年報獲利不如預期,外資下降目標價

網龍:今年規畫推出新遊戲挹注業績,但法人不領情持續賣股

●凶兆2:業績轉差

華韡:生產原料銅價持續下跌,加上進入產業淡季

位速:機殼單價持續下滑,營運持續虧損

一詮:背光模組與導線架競爭激烈,今年營運轉盈為虧

●凶兆3:產業變化大

綠能:油價回升到每桶80美元前,公司營運虧損情況不易改變

泰偉:屬於博弈概念股,全球經濟修正與中國打奢,短期內業績將受影響

陞泰:HD CCTV逐漸取代傳統的CCTV,加上中國安控產業大型化,短期業績受影響

註1:法人持續賣出,以3大法人近1季賣出股票多寡為篩選標準

註2:業績轉差股票是股價跌破金融海嘯低點,營運短期未見起色者

註3:產業變化大的篩選標準是以產業被取代,且替代性發生變化者

資料來源:大富資訊

整理: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57

專訪〉金管會主委上任兩周年 台股怎麼救?證所稅怎麼改?曾銘宗關鍵訪談給答案


\2015-08-17  TWM

打破金管會過去給人除弊的形象,號稱「點子王」的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上任兩年來,不斷在金融監理與產業發展之間創造雙贏,也為台灣金融業開啟不同的視野。

撰文•梁任瑋

編按:今年八月二日,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上任滿兩周年,在馬政府施政滿意度低落之際,曾銘宗圓融的處事原則與開放的施政態度,成為目前大家最有感的閣員,也是歷來金融業者評價最高的金管會主委。

「在風險可控管的前提下,大幅開放業務。」八月十日,曾銘宗接受《今周刊》團隊專訪,簡潔了當地說出他的施政想法。他吐露就職兩年來的心境,語氣聽得出他面對亞洲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台灣金融業有著不能再等的時間壓力。

他上任這兩年,也是台股交易變化最大的一段時期,他放寬股市漲跌幅至一○%、逐步與亞洲國家接軌,加速金融業者邁開腳步作亞洲布局。這一年半就有十八件 「亞洲盃」購併案開花結果,帶動銀行、保險、證券業去年獲利再創新高。如果說金管會主委是金融業的總鋪師,這位創意十足的大廚,未來還有哪些大菜要端出? 以下是專訪紀要:《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上任兩年來推出多道股市揚升方案,但近日台股大幅修正,未來是否還有振興股市的計畫?

曾銘宗答(以下簡稱答):國內法人每年成交量七兆元、外資十兆元、二○一一年散戶達三十三兆元。這幾年,法人、外資成交量沒有什麼變動,但散戶跑掉了,因為證所稅,一三年降到二十三兆元,去年即使開放現股當沖,散戶成交量僅有二十七兆元,三年跑掉了六兆元的量。

我們做了大戶問卷調查資金出走原因,第一是稅;第二是台灣賺不到錢,第三是錢安排到國外投資;這三項因素是交互作用。

金管會不是沒看到問題,中長期計畫是趕快讓資本市場透明化與世界接軌,這也是今年二月推出股市揚升方案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放寬漲跌幅。

股市揚升方案到今年底告一段落後,接下來還會有第二波,因為金管會的職責是要讓市場維持流動性,所以我幾乎每天都在注意這個市場。我手上有一份清單,股市跌破到什麼時候該推出什麼措施,有一定的準備。

另外,就是檢討交易成本。

談證所稅

要適合資本市場發展 否則都是假的問:你在證所稅議題上,與財政部不同調,也引起大家討論證所稅修正的問題,證所稅會修改嗎?

答:我認為租稅政策一定要考慮財政、社會公平、適合資本市場發展三個功能;但是,租稅一定要適合資本市場發展,否則另外兩項也是假的。

這段時間,很多人說我不該對證所稅出來講話,但我認為,每個部會有不同意見,本來就是正常現象。

問:台灣如果要發展成亞洲理財中心,但新加坡、香港可以選擇的商品卻比台灣多,我們要如何與國際接軌?

答:產品放寬是可以做到的。目前台灣「專業投資自然人」需要有三千萬元以上財力證明;「專業投資法人」是五千萬元,可以投資結構型商品等高風險商品,但要簽署一定文件及錄音錄影。

金管會打算在八月底增設「高淨值投資法人」客戶類型,資格是淨資產逾台幣二百億元以上,有三年投資經驗的公司,所有條件都比照目前只提供給金融機構、政府 基金申請的「專業機構投資人」的門檻,可投資商品沒有限制,交易過程也免錄音錄影、免提供中文說明書,目前符合資格的法人超過二百家。

由於目前大型企業因為台灣投資限制多,錢就匯出去在香港、新加坡進行財富管理交易,手續費都讓外銀賺走了。

推高淨值投資法人的好處是,可將這些企業交易拉回台灣,台灣金融機構也可以為他們推出客製化商品,而且為企業理財推出一些與國際接軌的商品,又能立刻增加台灣金融業的業務、生意,一舉數得。

問:「台滬通」看來是解救台股低量的題材,你認為目前卡在哪些關鍵?

答:立法院財委會曾要求我們研究「滬港通」(滬港股票互聯互通機制)經驗,但「台滬通」需要兩個資本市場的高度融合,國內一定要有共識。

但近日中國股市從五千一百點跌到三千五百點,時間點是一個問題,我的原則是「由近而遠」,「由簡單到複雜」,可以先從雙邊證交所合作,或是開放陸股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商品。

談亞洲布局

協助合併,發展區域性金融機構問:你積極推動金融業朝公開收購整併的目標為何?

答:過去沒有整併,銀行高達三十九家、證券商七十八家、保險二十幾家,規模都很小。

數位化趨勢是很好的整併時機點,因為數位化的結果,會讓很多小型券商、小銀行沒有存在價值,這就是我們今年一直推動國內金融業公開收購、整併的最主要原因。

數位化就要發展大數據投資,以精準控管來做風險控管,這是大投資,未來這些小券商、小銀行會面臨很大的衝擊。

此外,有些第二代不想經營,也有些是有意願接但沒有能力經營的,這時候越早併越有價值,越晚價值會快速隕落,否則再晚三、五年,時機就過了。

問:這兩年金融業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亞洲盃」,金管會未來如何加速金融機構在亞洲布局?

答:若以資產規模比較,世界排名第一百大的銀行總資產六.七兆元,第七十五大銀行總資產九.九兆元,台灣最大的臺灣銀行總資產僅四.三兆元,只排到一二七 名,這些台灣小的銀行一定要擴大資本額,才有能力發展為區域性金融機構,也因為資本額與資產規模偏小的問題,勢必要合併。

過去幾年台灣的市場,只有萬泰銀行被開發金控併,其實沒有太多案子,所以金管會積極推動公開收購,目前進行中的只有國票金控與三信商銀;不過,近日就會有一件案子公布,未來也會再放寬銀行業海外購併規範,讓領先群出現。

問:通路數位化是你重要的施政計畫,未來還會有新的開放政策嗎?

答:目前銀行有十二項業務可以透過網路作業,包括借錢、新開戶免臨櫃,我們也要求銀行公會改變相關作業;其實金融機構是相對保守的行業,但金管會看到整個數位化的趨勢,我選擇帶領業者走在前面,現在反而是金管會走得比業者還快。

像美國,現在存支票不一定要到銀行臨櫃存入,只要用智慧型手機拍照上傳即可,但台灣這部分還有一些配套措施要進行。

談數位化效應

開放銀行百分百投資科技公司為了讓金融機構投資金融科技產業(FinTech),我們八月底會宣布銀行可以直接百分之百投資哪些類型科技公司,例如大數據公司,銀行就可以把客戶資料交給自己轉投資的大數據公司,更精準地進行產品研發、分眾行銷等。

不過,銀行通路數位化後,分行會大量減少,台灣近六十萬名金融從業人員的工作權、工作內容勢必會跟著改變,過去的工作形態以後可能變成二十四小時輪班,在 線上透過影像服務客戶。我們已要求金融機構在年底之前,提出一到三年的人員職能轉換計畫,搭配金管會轄下的三個訓練研究機構,全力協助銀行轉型。

問:你上任兩年來,在股市開放、兩岸金融政策上大開大闔,也遭受不少批評,你如何看待?

答:我的大前提、施政理念,就是在風險可控管的前提之下,大幅開放業務。

我時常向金管會銀行、證券、保險這三局局長說,不要一天到晚羨慕別人走得比較快,我讓這三個業別良性競爭,平衡發展。假設銀行局很積極,一直開放新的政 策,我贊成,那證期局就不能一天到晚說,銀行局跑太快,保險局也不能老是把法規掐得死死。我希望塑造三局良性競爭,但不要破壞我的大前提就好。

以前為了使投資人閒置資金留在資本市場,並做有效運用,不讓證券商碰錢,去年已開放證券商接受客戶委託辦理交割款項投資國內貨幣巿場基金,接著對證券戶可否擴大管錢,我們正在研究,因為國際上早就這麼做了。

問:上任兩年來有何心情上的轉變?

答:我的生活沒有太大改變,每天晚上回家一定出去散步一個小時,假日則兩個小時,休假時也是會搭公車或捷運。

前幾天,我讀到一句話寫得很好,「我沒有辦法決定任期的長度,但我可以自己決定任期的深度與廣度」,凡事就是抓緊時間趕快做。

今天能做的就趕快做,不要拖到明天;明天能做到的,就不要拖到後天。這是我的原則,我希望在任期內,可以為台灣金融業、投資大眾做出一些貢獻。

曾銘宗

出生:1959年

現職:金管會主委

經歷:合作金庫銀行 總經理、財政部次長學歷: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他要讓台灣走出去 ── 曾銘宗的「亞洲盃」成績單台灣金融業海外購併指標案銀行業 1.玉山銀行購併柬埔寨子行Union Commercial Bank Plc.

2.國泰世華銀行購併柬埔寨子行Singapore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3.中國信託購併日本東京之星銀行4.元大銀行購併菲律賓東洋儲蓄銀行證券業 5.凱基證券收購新加坡Ong First Tradition期貨6.凱基證券收購新加坡AmFraser證券7.元大金控購併韓國東洋證券8.富邦證券參股大陸徽商期貨40%股權保險業 9.富邦人壽入股香港中信資本控股20%股權10.國壽入股菲律賓RCBC(中華銀行)30%股權11.中信人壽參股大陸農銀人壽19.99%股權12. 富邦人壽收購韓國現代人壽48%股權註:統計自2013年至2015年 資料來源:金管會 整理:梁任瑋外資銀行收購日本銀行首例成功收購韓國金融業過半股權以設分行、參股雙管齊下進攻菲律賓市場台灣金融業亞洲地區投資、盈餘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72

大家都說:台股逼近壓力區,獲利空間不大 跟著大戶物色 美國概念股2.0出列


2015-10-26  TCW

經過兩個多月急拉,台股大盤終於再度收復八月股災的急跌段,指數重回季線八千三百點之上,隨著指數逼近這波股災前的大量套牢區位置(約九千五百多點),上檔空間大約僅剩一成左右,這波從最低反彈幅度超過三成的個股數量,也已經高達七成以上。這個階段還值得進場嗎?

未來美國概念股股票齊漲的情況將不再,法人會進一步思考哪些股票還有潛在利多可以支持買盤。而「美國概念股2.0版」,將是最有潛在爆發力的族群。

所謂美國概念股2. 和過去有何不同?1.0版泛指所有對美出口廠商,包括品牌廠供應鏈,例如運動用品、家居修繕、汽車和智慧型手機等。而在全球經濟走緩的大前提下,美系品牌 廠商將更要求壓低成本,或廠商須提高產品機能,以維持品牌產品售價,這將是納入美國概念股2.0版的條件。

攤開數據來看,不論是已知的外銷訂單或出口統計,今年來美國市場已經明顯勝過中國,一月到九月台灣對美國出口是微幅正成長,但對中國出口就衰退達一一%。細究背後,當然包括紅色供應鏈崛起與中美兩地經濟消長,特別是前者對台灣出口業者的殺傷力更大。

大型股關鍵字:蘋果A10、物聯網轉換到選股上,法人和市場資金大戶將著重兩個特性:競爭門檻高、中國業者做不來。而台股中最符合這兩個條件的,第一個當然就是高技術和資本密集的半導體產業,可注意標的包括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

以晶圓代工產業龍頭台積電來說,雖然第三季法說會上釋出今年半導體業零成長的利空,並將今年資本支出金額降至八十億美元,創近四年來新低,但據台積電高層 解釋,主要是因效能提升和製程轉換,訂單與市占率都沒掉,毛利率在第四季還將增加〇.五個百分點,淨利率則是維持和第三季一樣,等於是花更少錢就可以維持 產能,有助獲利穩定表現,應當作利空出盡來解讀。

且台積電的新武器--整合型扇出型封裝(InFo),明年將搭配最新十六奈米製程,預計將取得蘋果A10應用處理器七成訂單;而在全球智慧型手機面臨飽和之際,蘋果依舊熱賣,台積電的後市當然值得期待。

再者,就外資選股邏輯來看,台積電營收多半以收美元為主,同時又具備大型權值股地位,隨著美國景氣復甦加快,聯準會(Fed)升息預期帶動美元走強,題材面、資金面勢必湧入台積電。而具備跟台積電同樣特性的,還有日月光、聯發科。

像日月光在持股矽品後,將更鞏固全球封測龍頭地位;而聯發科雖因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趨緩而遭外資砍殺,及新產品競爭力和策略聯盟腳步加快,包括與亞馬遜 (Amazon)、蘋果,企圖透過智慧型手機、家庭娛樂和物聯網產品,強大產品生態系,未來成長題材已經具備,面對目前股價仍維持在二〇二一年左右的低 檔,吸引力十足,也難怪日前傳出被點名是中國科技業可入股最熱門標的。

中小型股關鍵字:機能衣、飛機當然,資本門檻較低的,就得靠產品機能再提升,像是負責提供蘋果平板、整合多項高速訊號的傳輸介面晶片商F- 譜瑞、中小尺寸背光模組廠瑞儀;還有在越南大舉設廠的紡織股龍頭儒鴻,受惠於大客戶耐吉(Nike)喊出二〇二〇年營收要挑戰五百億美元,前景也是依舊樂 觀,都是近期若有急殺,值得逢低撿便宜的好公司

此外,跟上美國需求成長的,還有航太產業,像是台股航太供應鏈龍頭漢翔就值得關注。

隨著新興市場民眾收入增加,搭機人數暴增,挹注全球飛機龍頭波音訂單,而其下游供應鏈中,漢翔以工程與製造能力獲得青睞。同時,漢翔也是台灣國防部指定最大合作商,目前有逾兩千億元的潛在訂單。

當然,投資人如果不選這類大型權值股,也有特殊利基產業,像是遠端伺服器晶片商信驛、Type-C連接器供應商嘉澤、電子檢測驗證服務商宜特,都有業績、毛利成長的特性,成為中小型股中的焦點。

從國際法人角度來思考,傳統上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前後進場布局台股,按照歷史經驗,幾乎賺多賠少,下檔風險相當有限。現階段指數波動空間不大,正是精挑好股的時機,在農曆年前至明年第一季,潛在報酬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81

矽品命運正是台股縮影—— 購併路上學問大:環旭電子是關鍵

2015-10-26  TWM

封測股權大戰學到的一堂課是,上市公司如果價值被低估,股價「物超所值」, 就很容易淪為外資購併的對象,不可不慎。

日月光與矽品的股權之爭,堪稱是台灣企業史上難得一見的大戲碼,雙方精銳盡出,各施奇招,但如果從結果論來看,日月光張家明顯已居於優勢,尤其是十月十五日這一場矽品股東臨時會,幾乎已決定矽品未來命運。

這場股東臨時會選定在十月十五日召開,主要是日月光在八月廿四日發動公開收購矽品股權,九月廿二日收購截止,依規定將停止過戶起始日往前推到九月十六日,日月光取得二五%股權,辦理交割後,無法取得矽品股東身分,無法出席矽品股東會。

這一月之差,日月光向台中地院提出假處分,要求矽品停止召開股東臨時會,卻遭到台中地方法院駁回,表面上矽品取得關鍵一勝,大家都在看十五日矽品引鴻海入股的股東臨時會怎麼開?

外資不挺輸了表决 林文伯拭淚這一天入場股東逾千人,在場聲援林文伯的矽品員工也超過三百人,他們像選舉造勢一般,高舉旗幟標語要求日月光滾出去,在場矽品股東也大肆撻伐張 虔生「收養小三」,偷排廢水的不是,矽品股東臨時會上,林文伯展現了主場優勢的氣派,只是這是用鈔票比實力的遊戲,矽品股東臨時會修改公司章程的兩個議案,包括將額定資本額從三六○億提高到五○○億元,及「修訂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也就是以每股三十七.八元增發八.四○六億股讓鴻海入股,並且成為矽品最大股東的兩個議案,最後表決結果,矽品都慘遭滑鐵盧。

當天投票出來的結果,第一案贊成十三.五億股,占股權比率四六.五七%,反對九億多股,占三二.○六%,棄權六億多股,占二一.三七%,反對加棄權票過 半,第一案沒有通過;第二案處分資產的表決,贊成十三.六億股,占四七.一九%,反對七.九七億股,占二七.四九%,棄權七.三四億股,占二五.三%,也 是反對加棄權過半,林文伯積極推動的兩個案子都沒有通過。

這個表決的結果,當場讓林文伯拿起手帕拭淚,員工有人當場痛哭,更有人高喊,只要董事長、總經理不認輸,我們會與你們同在,這一幕成了矽品股東會最感人的插曲。

這場股東臨時會由於採用電子投票,矽品總發行股數三十一.一六四億股,電子投票有十五億股,幾乎接近半數,出席總股數高達二十八.二億股,出席率接近九一%,這顯示雙方徵求委託書都卯足全力,這一個月的雙方動員都可讓人看出台灣電子業老闆的高度執行力。

不過出席股數太高,也可能是矽品這次失敗的原因之一,因為股東臨時會修改公司章 程通過決議有兩個途徑,一是出席股東過半,取得三分之二多數;一個是出席股東逾三分之二,半數同意,矽品股東臨時會屬於出席逾三分之二的高門檻,因此,只 要取得半數股東同意即可,這次投出贊成票的股東明顯高於反對票,但是矽品出席率太高,「分母」太大,因此,林文伯感覺贏了選票,卻輸在「技術上」,這次投 反對票的都是電子投票,很可能是外資,大家都不同意矽品膨脹股本,稀釋股東權益,更反對矽品透過換股,以每股三十七.八元低價引入鴻海,讓鴻海變成矽品大 股東。

這一役落幕,明白昭告日月光是矽品二五%大股東已確立,今後矽品要透過修改公司章 程,找來外力援兵這一招已經使不得,林文伯假如退而求其次,回頭重組矽品虛擬集團,把全懋、京元電、矽格、南茂、泰林等友好盟友結合在一起,以這些成員彼 此搶單,且實力有限的情況下,用虛擬集團對抗日月光這一招也不管用,現在林文伯已被日月光掐住喉嚨,未來守護矽品經營權恐怕步步維艱。

這場股東臨時會也可能決定了兩大封測廠未來命運,矽品的未來掌握在日月光手上,林文伯可以繼續負嵎頑抗,但最後恐怕保不住經營權。這家封測大廠在一九八四 年創立,首任董事長是林文伯的父親林鐘隸,當年林家出資一二○○萬元,以蔡祺文為首的經營團隊也出資一二○○萬元,再由林文伯的爸爸向銀行貸款五○○○ 萬,就以七四○○萬元當創業的第一桶金,一直滾到今天市值一千三百億元的大企業。

矽品在一九九三年股票上市,代號二三二五,也算是台灣資本市場老牌上市公司, 上市那一年矽品股本已滾成十.九億元,除了上市前兩年辦理過現金增資,矽品都以盈餘轉增資方式,逐漸讓股本變大,如今資本額是三一一.六四億元,總經理蔡 祺文從創業到今天,年逾七旬仍在工作崗位上,蔡祺文與林文伯爸爸同一輩分,林文伯原先在矽品管財務,後來接下爸爸的棒子,當上了董事長,這是一家自力創 業,一步一腳印,創業有成的企業,如今因「價值低估」,被日月光相中了,公司也面臨創業三十年不可預知的命運。

日月光一路購併 不斷壯大實力如果說矽品是土產殷實的企業,那麼日月光張家可說是熟諳金融操作,最具國際化的家族大企業,兩家企業風格迥然不同,日月光在台股一二六八二的 最顛峰時刻上市,股價創下連漲三十八支漲停板的空前紀錄,股價一上市就漲到三五三元,台灣資本市場上萬點,日月光把握最好時機,迅速在資本市場壯大,當年 上市資本額十.五六元億的中小企業,如今靠著購併整合,已搖身一變成為股本七八九億元,市值近三千億元的大企業。

國內兩大封測廠股權之爭,其實給大家上了一堂學問很深的課,矽品與日月光都是在一九八四年成立,但日月光為什麼跑得比矽品快?日月光很早走上國際化道路, 矽品走傳統中國式的經營管理風格,日月光則崇尚西式風格,日月光張家除了熟悉地產操作,對資本市場運作更是得心應手,特別是透過購併與整合,不斷地壯大實 力。

當大家還在討論水平整合好,或垂直整合好?或者是合意購併與敵意購併的時候,日月光已將購併整合發揮至淋漓盡致的地步。最早的個案是一九九○年日月光以一億台幣購併測試廠福雷電子九九.九%股權,九六年日月光籌畫福雷到NASDAQ上市,但當時證交法不許台灣的公司和海外公司換股,於是日月光把福雷賣給新加坡ASE子公司,再次售股所得參與ASE增資,接著ASE在NASDAQ掛牌,股價連續大漲,讓日月光賺足荷包,到了九八年ASE又回台掛TDR,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存託憑證。

到了一九九九年日月光以一二○億台幣買Motorola台灣中壢及南韓坡州兩座廠,再透過ASE收購矽谷ISE Labs七○%股權,進一步壯大了封測實力,後來在○六年日月光又併了上海張江的威宇科技,○九年日月光又從遭遇財務危機的歐洲封測大廠新義半導體買下旗 下的新加坡封測廠,又繼續以三億元收購洋鼎科技,加強了與日系IDM大廠的結盟,日月光一路靠購併壯大了自身的實力。

日月光併環電 搭上陸股多頭列車不過最重要的一張購併拼圖是一九九九年三月,日月光張家以四十億元買進位在南投的環隆電氣(二三五○)的二○.六七%股權,這家位在南投 草屯建廠,原來以主機板為主,後來轉型為EMS專業代工廠,並在日月光輔導下切入SIP(系統級封測)製程,環電的變身,又讓日月光實力更上一層樓。

日月光張家一九九九年入股環電,○九年宣布以每股二十一元收購環電股權,日月光原持有環電增資後股權一八.二%,接著在二○一○年元月六日收購環電流通在 外八二.八%股權,總收購金額一八九.二億元,日月光收購由J&P HOLDING及ASE TESTI兩家子公司提出三.○六億股日月光作對價,以環電股票換日月光每股○.三四股,再搭配不固定之現金,收購價格是每股二十一元,時值金融海嘯股市低迷之際,日月光成功私有化環電,台灣環電在日月光私有化成功後,隨即在二○一○年從台灣資本市場下市。

但是二○一二年二月,環電改名環旭電子,又成功在上海交易所掛牌,環旭電子以最先進SIP概念上市,立刻成為全中國高新科技熱門績優股,環旭電子在上交所 代號是「601231」,今年剛辦完一次大增資,發行股數從一○.八七九億股膨脹到二十一.七五九億股,今年環旭搭上中國股市飆升的列車,股價一度大漲到 五十四.一八元人民幣,市值達五八八.九億人民幣,直逼三○○○億台幣,約等於現在台灣的日月光。

最近中國股市回檔,但以十月二十日十三•七五元人民幣的收盤價計,目前市值仍高達二九八億人民幣,約一五○○億台幣,日月光持有環旭電子近八成,單是日月 光持有環旭電子價值即高達一二三一億台幣,相當於每股十四•八元。環隆電氣變身環旭電子,為日月光張家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目前環旭電子在上海股市重挫之 後,P/E(本益比)仍高達五十倍,對比同是SIP級的封測大廠矽品P/E只有十一倍左右,日月光用環旭電子的規格來看矽品,可用「簡直太便宜」來形容, 這也是張虔生決定增加矽品持股,且幾乎到了義無反顧地步,環隆電氣變身環旭電子,從台灣下市,到上海上市,P/E突然三級跳,這給了日月光併矽品帶來莫大 的信心,因為投資矽品是一本萬利的事,縱然拿不下矽品,就算當一個純投資者也有可觀回報。

這家讓日月光張家立於不敗之地的環旭電子,去年全年營收一五八.七三億人民幣,稅後淨利七.○一億人民幣,EPS是○.六九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營收九十 五.八五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成長三七.九%,稅後淨利二.三七億人民幣,純益減少三一.二%,如果以台灣的標準,P/E超過十五倍已屬高估,但環旭電子 獲利衰退,卻能享有五十倍P/E。

矽品價值遭低估 給了可乘之機若拿環旭來對比矽品,去年矽品營收八三○.七一億台幣,矽品略勝環旭,矽品全年淨利一一七.三億台幣,約二十三.四六億人民幣,遠勝過環旭的 七.○一億人民幣,今年上半年矽品淨利六十二.九二億,約十二.五八億人民幣,遠遠勝過環旭電子的二.三七億人民幣。

若從基本面來比,矽品都比環旭技高一籌,但是矽品市值卻輸給環旭電子,環旭P/E可達五十倍,矽品只有十一倍,不同的P/E帶給企業不同的活力與思惟,如果說環旭電子股價得到認同合理,那麼矽品在台灣則是太過低估,也因為過度低估,給了日月光可乘之機。

但這是整體台灣資本市場的問題,我們的證所稅趕跑台灣資金,造成股市交易量萎縮,股市周轉率下降,P/E也跟著壓縮,台灣上市公司股價變得廉價,也提供外力可乘之機。這次矽品的命運正是台灣的縮影!

一場股東臨時會決定了兩大封測廠未來命運,矽品的未來將掌握在日月光手上,林文伯可以繼續負嵎頑抗,但最後恐怕保不住經營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88

布局之前先看懂中國金融改革 三個現象 見證紅色資金潮衝擊台股效應

2015-11-09  TWM

中國以金融政策引導的牛市,使得資金往中國移動的情形早已屢見不鮮,而若檢視十三五規畫建議文, 可以發現,過去一年來衝擊台股的各種中國金融改革方向,仍將會是十三五期間的金融政策重頭戲。

金融改革是中國當前主要目標,從「滬港通」到放寬人民幣匯率,金融政策接二連三推出,對全球市場影響越來越大。台灣除面臨「紅色供應鏈」挑戰,過去鎖在中國本土的資金全面外溢,也衝擊台灣資本市場。未來勢必還有更多政策,連帶影響台灣。

例如,今年以來,中國先後開放大額存款業務、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接下來預期金融改革將持續推行,包括取消短期存款利率上限、逐步退出干預外匯市場等,將使人民幣邁向國際化。

中國本身,也正積極改寫過去的金融遊戲規則:像是「深港通」有機會在明年實施,讓中國股市全面對海外資金開放;「註冊制」改革,則使得未來新股上市籌資更加市場化,不再讓新股成為市場暴漲暴跌的原因。

現象一:

中國啟動匯率改革,

全球股市遭殃

而從甫於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三個五年規畫建議文」中,可以發現,上述政策方向必然還會是十三五的重頭戲。

十三五建議文中,明白寫到「推進匯率和利率市場化」、「推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等字眼,也強調必須加強股市融資功能;換言 之,「放寬匯率波動」與「深化資本市場」,仍將扮演十三五期間的中國金融政策主軸;在此之下,過去一年來各種相關政策對台灣資本市場所造成的影響,恐怕會 是每個投資人必須習慣的常態。首先,是人民幣匯率波動擴大的影響。

八月十一日,中國人民銀行無預警調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參考前一日的市場匯價,此舉造成人民幣三天貶值三%,新台幣兌美元也連帶貶破三十三元。

人民幣貶值後,匯市資金全面跟進避險,進而引發全球一波股災;八月二十四日,道瓊工業指數單日暴跌千點、台股跌幅一度超過七.五%,其他各地股市也幾乎無一倖免。

「未來,匯率的靈活性會進一步加大。」五中全會期間,中國農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如此解讀未來匯率政策,此說法,意味著經貿程度與中國高度相關的台灣,必須開始習慣更靈活的人民幣匯率環境。

至於十三五「繼續深化資本市場」的政策導向,直接影響就是排擠台股動能。而其衝擊,從過去一年陸股ETF(指數型基金)在台盛況即可想見。

現象二:

陸股ETF成交爆量,

占集中市場成交值近六%

陸股牛市展開前,投資人僅有寶滬深等四檔ETF可選,短短一年,相關商品倍增至十一檔。不僅如此,今年前十月,陸股ETF成交金額達一.○五兆新台幣,占 集中市場五.五八 %;對比去年全年,陸股ETF僅占一%,成長數倍。可見即使中國經濟基本面疑慮未除,陸股還一度暴跌四成,但今年政策行情實在太吸引人,資金仍相當願意追 捧陸股。

然而,陸股ETF強力吸金,難免令其他標的受資金排擠。一位券商主管就感嘆:「(陸股)ETF雖創造可觀證交稅收,但對產業沒有實質助益,資本市場國際化 不能只是單向發展,台灣業者也應積極到海外發行台股ETF,讓資金有進有出。」另方面,中國創設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轉讓系統),也成為不少上市櫃公司股價一度大漲的原因。

相較中小板、創業板嚴格規定,新三板限制少、掛牌程序相對簡單,尤其具備高本益比,對台商相當有吸引力。

現象三:

高本益比誘人,

台商子公司掛牌新三板

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指出,即使陸股改採註冊制,IPO(首次公開發行)家數大幅成長,令市場本益比隨之下調,但預期仍將高於台股。

對照台股整體本益比僅十五倍,陸股公司普遍享有四、五十倍,甚至百倍本益比,企業選擇何處掛牌,答案不言而喻。日月光購併環隆電氣,在台下市後改名環旭電子,並在上海掛牌,目前本益比便達四十五倍,總市值逾二八三億元人民幣(約一四六四億元新台幣),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認為,台灣企業應該要轉型為控股公司,以不同子公司在外掛牌籌資,利用中國資金、與對手在當地市場直接競爭,並將獲利匯回母公司,是較為可行的作法。

例如,精誠資訊轉投資四方精創,今年五月在創業板上市,目前本益比高達一三九倍,總市值逾七十六億元人民幣(約三九三億元新台幣);台驊控股孫公司上海耀驊、F-合富子公司合璽醫療,甚至是投資金額高達七.五億美元、台玻轉投資的實聯化工,都有登錄新三板的打算。

觀察以上現象,中國金融新政上路,確實讓台灣資本市場泛起陣陣漣漪。未來幾年,中國勢必在十三五規畫的架構下,揮出更多金融改革重拳,投資人在選擇標的之前,充分研究中國政策「轉骨」的方向,對布局更有加分效果。

撰文 / 黃瑋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62

台股大漲三個月 投資人居高思危 指數近九千點 上檔壓力大

2015-11-16  TCW

台新投顧總經理莊明書認為,美、中、台經濟數據不佳,雖然選舉行情尚未結束,但根據歷史經驗,距離投票日越近,台股漲幅越少,尚未進場者不妨以靜制動;美國升息、總統大選仍是影響台股後市的最大關鍵。

延續十月漲升氣勢,十一月台股繼續攻堅,雖遭遇爆量大跌回檔,但兩岸領導人首度見面、證所稅即將塵埃落定等利多陸續報到,可以推論,台股特有的選舉行情仍未結束。

此外,現階段國際股市也有利台股。首先,美國遲未升息,中國卻持續降準降息、歐洲央行已經暗示年底前將實施QE2,全球資金氾濫,仍是股市繼續上揚的來源。

加上第三季全球股市重挫,超跌的標的比比皆是,這兩個原因造就八月底以來的大漲行情,台股漲幅更是一馬當先,領先全球主要股市。

全球景氣仍不佳 對台不利不過,如果看到疲弱的基本面數據,對於目前股市恐怕要多一些戒心。先看台灣,不論是第三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為負值,還是多家研究機構預估:「今年不保一、明年不保二」,都顯示明年景氣能見度依然不佳。

除此之外,上市櫃公司公布第三季季報,因去年基期高,第三季整體獲利將比去年衰退,季增率雖然成長約七%,但主要是匯兌收益貢獻;由於第四季非上市櫃公司營收高峰,新台幣也較第三季略升,因此預估第四季獲利將較第三季衰退二成。加上大選後,人事處於交接階段,政策能否延續頗多疑問,不確定因素更讓景氣雪上加霜。

此外,影響台灣景氣最大的美國與中國,也是問題多多。美國遲遲不升息,說穿了也是景氣作祟,全球經濟欲振乏力,連帶讓美國企業復甦放緩。中國呢?儘管近期 正式推出十三五計畫,但GDP年增率目標調降至六.五%,代表外部需求相對減少,重點只能轉向內需、扶持本土產業,對台灣仍舊是弊大於利。

接下來,「美國升息」與「總統大選」仍是主導台股中期漲跌的議題。從聯準會釋出「不排除十二月升息」的訊息,加上就業數據遠優於預期,升息可能性大幅升高,相信這是未來一段時間,影響全球股市的重要變數。

聯準會若在十二月升息,除了經濟成長與失業率達標,更重要的是,有幾個不得不出手的重要訊號浮現。首先,美股整體本益比已達十七倍,比金融海嘯前還高;美債殖利率持續走低,相對債券價格也進入超漲區,股、債都有泡沫化疑慮,勢必要透過聯準會政策化解。

另一個重要訊號,則在新興市場。近一、兩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幾乎都被美國升息預期搞得人仰馬翻,熱錢匯出、匯率大貶、通膨嚴重,原物料價格低迷,更重創相 關國家經濟。唯有聯準會升息、原物料價格因利空出盡而止跌回穩,各國才有機會重回成長軌道,全球經濟也才能趨於穩定。所以,下個月初美國就業數據,以及油 價、美元走勢,將決定十二月中旬聯準會是否升息,應密切注意。

空手者別躁進 進場再等等至於總統大選,雖然仍可預期有政策利多,但統計過去四次總統大選,從投票日前六十個交易日、約三個月前,到投票前一日,大盤平均漲幅達一成,但 距離投票日越近,則漲幅越少。從今年十月起算,最高已上漲一○%,因此空手者最好再耐心等待,不必急於追高。

以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所說,「人與狗」的比喻,來看目前股市與經濟關係,台股(狗)恐怕已跑在景氣(人)前面一段距離了,股市經過近三個月反彈,大多數公司股價至少回到合理區間,現階段投資人務必提高警覺、居高思危。

預估指數在九千點、年線附近的壓力相當大,十一月下旬,隨著聯準會開會日逐漸接近,將是投資人逢高獲利了結的適當時機。

美國內需股 較具成長動能至於選股,多數電子股明年第一季的能見度普遍不佳,即使台積電提出明年第一季庫存將消化完畢的利多,但下游受惠情況有限,因此選股難度不低。 目前來看,還是以受惠美國經濟復甦的內需產業,如汽車、房屋相關,以及運動用品股,較具成長動能。

此外,中國清華紫光掀起兩岸半導體業整併潮,剛好符合目前全球半導體業大趨勢,有調整過剩產能、重建產業秩序的好處,完成整併者,已具備再戰長線行情的資格,值得多關注。

撰文 / 口述•莊明書 整理•唐祖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90

便宜免扣稅 美日ETF比台股更夯 證所稅喊卡,大戶、散戶早變心

2015-11-30  TCW

吸金!占大盤成交值比重一年內增近八個百分點,震撼!陸股ETF大熱門,成交量大過鴻海、台積電、富邦金。

證所稅鬧劇落幕,台股市場因證所稅而來的質變,卻正在上演中,最關鍵的就是指數型基金(ETF)熱度升溫。

到底有多熱?據證交所統計,去年底集中市場掛牌的ETF只有二十五檔,當時在大盤成交值平均占比不到二%,但到了今年十一月二十日為止,掛牌檔數增加為三十四檔,在大盤成交值平均占比大增為九?六%,逼近一成。

新台幣交割,免操煩匯率

更震撼的數據是,最近台股每天交易最熱門不是龍頭股,也不是中小型飆股,而是陸股ETF、滬深2X與上証2X,最近一個月每日平均成交量約十萬張,比起鴻海、台積電、富邦金等三大台灣指標公司平均單日成交量加總的七萬七千張還多。

別以為這只是法人在玩,據元大投信統計,截至今年七月底,E T F自然人過去四年增加五成,同期E T F法人投資者則增加三三%;再以人氣指標融資餘額來看,最近半年每日融資張數變化前兩名,幾乎也是這兩檔陸股E T F包辦,表示大戶、中實戶、小戶通通都在玩。

這熱絡現象還在快速擴張中,因為除中國股市外,投資人現在就可以冒一到美國標普五百指數、日本東證指數、石油、黃金等相關E T F,歐股Stoxx50。指數預計年底上路。

投資E T F不須要開國外交易帳戶,不需透過昂貴的複委託,可以使用現有下單平台投資全球,且全用新台幣交割,不須擔心匯率、課稅等問題,還不用擔心海外公司是否會 有倒閉或停止交易,因為公司可能會下市,但E T F追蹤的指數不會下市。換言之,可用比共同基金、複委託更便宜的費用,更簡單的流程,就能投資全球主要市場。

為何E T F會在台灣股市快速竄起?

每個趨勢的發生都有其結構性因素,E T F熱潮肇始於台灣過去幾年資金外逃。據央行最新公布國際收支帳數據,今年第三季證券投資淨流出創新高,高達二百二十六億六千萬美元,而這些錢的流向,部分就是透過複委託方式去買美股,其中三、四成是流向E T F。

二0一二年因為證所稅導致台股量委靡不振、投資大戶出走,為了避免被邊緣化,台灣各家投信業者積極引水自救,而台灣證監機關和財稅單位,看到因台股成交量 下滑而使得證交稅短徵,也開始積極鼓勵引進海外E T F掛牌,使得類似槓桿型E T F、做空型E TF等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台股市場上。

而且在證所稅最近還沒宣布廢除前,包括台股基金與ETF相關商品,都是財政部宣布免課徵證所稅的投資商品,更增添資金轉入的魅力。

台股E T F熱度拉高,特別以海外股市為追蹤標的的產品越熱絡,對台股體質將衍生出許多長期資金冰河移動現象,進而對台股投資人、上市櫃公司經營者及基金經理人都產生蝴蝶效應。小股本公司,更難籌資了首先是資金排擠效應。

一檔E T F市值規模可能只有幾百億,但每天成交金額比台積電還多,等於吸走其他非權值個股成交量,對於小股本公司的本益比、交易量都將檻成嚴重排擠。

法人為了績效不輸給ETF,也會把資金投入在E TF指數成分股中,使得新創公司或老牌公司,除非經營成績單極為亮麗,否則很難得到資金青睞,股價住進冷宮的日子可能會比冬天還長,後續要發股籌資或者跟銀行團質押融資,可能發生無人聞問的窘境。

再者,基金經理人的專業性也將受衝擊。由於E T F指數是用電腦計算去模擬指數,可能每三個月才做一次成分股調整,但股票型基金持股調整全看操盤經理人判斷,但如果買E T F績效好過股票型基金,經理人重要性也會受到質疑。

舉例來說,以台股E T F和台股一般股票型基金來比較,據FundDJ排名,截至十一月二十日的近三個月績效,E TF績效最好的是元大富櫃50ET F,如果放到一般股票型基金排名中,名次是第二,勝過其餘八十一檔由經理人操盤的基金,加上股票型基金收取的相關費用,通常比買E T F多出一倍以上,那麼投信業者要如何說服投資人,花比較多錢去買績效卻較差的產品呢?至於對投資人的最大風險,是E T F容易過熱,與投資個股大不同,須特別留意。

E T F是投資組合,雖然包含很多個股,讓投資人免除個別企業的風險,但當大盤面對不理性重跌時,E T F也會跟著下跌,不會存在庫藏股或公司大股東護盤等現象,更無法單純用財務數據評估價值。

此時,投資人唯一的因應之道,是變成定期定額或是拉長本身的投咨一期限,但這一門課對於向來講求短進短出的台灣投資人,恐怕是最難的一道考驗。

1分鐘搞懂台股E T F

費用比基金更低:含交易稅、管理費、手續費,平均0.6%左

右,一般股票基金(國內與國外)約1.5%

至2%寶賣方式同台股:與台股正常交易相同,不須另外開戶,同

樣T+2結算,每天盤中都可以查詢最新報價陸股ETF最夯:市值前五大分別為台灣50、上証2X(槓桿2

倍)、T50反1(反向1倍)、寶滬深、FB上証三大問題一把抓:1.如何查費率?到投信公會網站查詢(http://goo.g1/xcZhhv)2.如何查基本資料?到證交所網站選擇標的即可

(http://goo.gl/eMxlwD)3.有無配息?有,視個別ETF公開說明書介紹 整理:蕭勝鴻

撰文者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50

投資教戰》今年台股漲幅冠軍還能買? 紡織族群還會漲緊跟耐吉、UA就對了

2015-11-23 TCW

在龍頭品牌帶領下,哪些紡織類股最受關注?

如何選對進場標的與買點,投資專家一次告訴你。

美國升息逼近,全球股市接連重挫,帶動台股指數回測季線,誰將會是台股調整後的下一個贏家?

從基本面展望看,紡織類將是台股各產業展望中,最清楚的一個產業明燈。從股價表現來看,紡織類股是今年來台股漲幅各類股之冠,指數也到了近幾年來相對高點位置,但後勢仍動力十足。

首先,從台灣代工廠的客戶端來看,根據美國網路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cr)引述根據券商摩根士丹利報告預估,美國運動品牌大廠Under Armour在未來十年,營收將有望從今年四十億美元衝上兩百億美元大關,而全球最大運動品脾龍頭耐吉(Nike)則是喊出五年內營收將從目前三百億美元達到五百億美元目標。

對比台灣最賺錢的晶圓代工籠頭台積電,都承認今年整體產業正面臨零成長和下修資本支出的寒冬,紡織類股需求端可以說是已經取得上風。

事實上,綜合國內元大、國票、台新等各家研究報告來看,未來一年投資人只要遵循兩步驟,仍可賺足這波運動大商機。

第一步:該選誰?

耐吉、U A下游代工廠獲利最穩當全球運動商機帶動機能性布料成長,誰能調高產品報價,誰就是贏家,這是全球品脾龍頭耐吉的贏家策略,以耐吉會計年度二○一六年第一季營收來說,即便有美元升值匯損和新興市場經濟放緩等因素,但毛利率仍舊擴張九十個基點(一百個基點即一%》,達到四七?五%,顯示耐吉的產品即便價格貴一些,消費者依舊埋單,進而推升耐吉股價續創歷史新高。

國票投顧解析,只要品脾客戶端能繼續維持高毛利,下游的台灣代工廠商獲利就不須擔心,因此只要買前兩大品牌耐吉、UA合作廠商就沒錯。

像是耐吉的合作廠商儒鴻,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已賺超過一個資本額,儒鴻先前在法說會上,就提到未來重點放在長纖與天然纖維交撚紗組合提升,預估這類產品平均售價將高於一般布種二成五左右,拉高成衣接單價格,多家法人都預估,未來三年內每年營收仍可維持兩位數的成長。

為何其他廠商不考慮?因終端需求雖佳,但紡織製造端仍有降價與整併壓力。

元大投顧認為,隨全球經濟成長緩慢,多數運動品牌廠未來營收恐難持續維持雙位數年成長,為維持獲利,勢必轉而要代工廠降低成本,否則就轉單,以耐吉為例,代工廠家數就從二○一二年五百一十七家,降到今年只剩下四百零六家。

另外值得一提,就是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因素。台新投顧認為一旦TPP通過,成衣關稅稅率將立即從一○%至三二%間逐步降至零,目前台灣雖不在協定內的十二個會員國,但已有不少台灣紡織業者為求較低人事成本,將廠房栘至會員國之一的越南,因此,誰的越南廠產能越大,誰將享受這長期關稅利多。

第二步:何時買?

看準市場有利空、台股重挫才出手就市場心理來看,股價漲多就是最大利空,特別像今年以來成衣廠儒鴻股價曾衝破五百元,成為傳產類股王,吸引全市場目光。但十月初傳出因為國際大廠如耐吉等,北美庫存水位增加過快,使得向來一路看多的外資麥格理率先喊出減碼,導致紡織類股聯袂重挫。

事實上,這反映了法人對於運動風潮商機的買氣存疑。認知到這點後,台股投資人可以進一步思考,究竟是哪些因素會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最常提到的包括美國聯準會是否升息、油價重挫、中國經濟放緩或新興市場再度重眨等,因為這些經濟變數多半會反映在終端購買上,進而影響廠商的庫存,投資人從源頭就注意,才能領先掌握轉折點。

一旦鎮定的個股,遇到台股因上述任一原因而出現聯袂重挫之際,卻仍屹立不搖,甚至逆勢上漲,便透露出買點已經出現。這時股票買盤敢進場多半是看好未來業績穩定成長,公司大股東與法人持股信心堅強,這時候買進,絕對比看到營收創新高就跟著追進來得安心,屆時投資人不須因當下市場負面因素而買得心驚膽戰。

總體而言,根據美國NPD研究機構統計,運動服飾產業在過去四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達九?一%,高於一般服飾品牌的五?九%,預計未來幾年仍舊持續,只要產品夠創新,台灣紡織族群股價勢必不會寂寞太久。

文 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