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最後:如果牛三點算好?
1 :
GS(14)@2018-02-28 07:41:31咪買返囉!有咩點算好?坊間有一種意見覺得,炒股票第一日睇好就要一世睇好,淡友亦要一世睇淡,所以冇持貨就唔應該買,持貨遇跌則唔可以沽。高明第一時間諗,如果上述方法應用喺樓市可能都啱,因為買賣樓宇而搵經紀、搵律師樓、落大訂、去銀行造按揭,近年亦有印花稅考慮。更重要係,每一個單位都並非完全相同嘅貨品,風水屋沽咗就冇,升咗想食糊亦無法局部獲利,一動不如一靜。但買股票唔同,㩒幾個制,好友淡友即日做晒。買賣單位亦係大部份人可承擔水平,毋須大幅槓桿先勉強上車,真正做到可以先買一格階磚,或者賣幾呎局部食糊。舊年同今年市況明顯有唔同,舊年慢牛較值得堅持睇好,今年變數較大,一、信自己不如信市場;二、牛三最終只有一個目的,就係散水。2月大調整最後好彩冇事,好似有張股票喺你耳邊講:「乜你哋咁蠢架,我隨便跌吓你就信係股災。」一激之下嚟多兩次大調整都唔沽,往後次次死揸,可能成為《狼來了》翻版。所以寧願舖舖清,貫徹之前升就買返嘅睇法,即使只係買返少少,亦值得重新入場。2月情況最壞嘅時候,半新股、細價股其實唔弱,即係資金仍然肯博,只係避開會受美股波及嘅指數成份股。近期比較多人留意十年期美債息率,周五回落到2.867厘,同之前坊間預期會抽上3厘相反,呢個波動對長線應該冇啟示,但短線可能當不利因素解除,聯儲局下次議息係3月20日,加埋港股業績期,中間可能會有個安全期炒返轉。一般市況之下,股票係少數人賺大部份人嘅錢,牛三比率會更極端,不過點解仲覺得現階段要入市,就係當買保險,避免日後升至四五萬點,中間冇享受過,更喺高位先衝入場接火捧,不如趁唔算太高買啲先。即使高位受市場氣氛影響加貨,有貨底墊住都冇咁傷。高明
http://fb.com/bigricetea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6/20315829
笑到最後:再展升勢幾個疑點
1 :
GS(14)@2018-03-19 04:33:57港股「單跳」日升日跌時候過去,連升兩日加上美股上周五大升440點,但對高明嚟講,都仲係有少少懷疑。之前曾經講過,今年市況,要冇合理疑點先會再次開展升勢,最先為大市添煩添亂嘅原因係加息,但始終加息係芸芸壞消息之中,最唔可怕嘅一件事,因為一定有數得計。美國加息嘅憂慮應已跌定。最可怕係貿易戰,因為一開戰,就冇得收手。如果情況同1930年smoot hawley tariff通過一樣,當年通過後美股大跌超過七成,加劇大蕭條,最後以戰爭打開貿易壁壘。不過,特朗普轉頭已經話加拿大同墨西哥可以豁免,最後發展極有可能係只有中國申請唔到豁免。更好彩嘅係,特朗普對新經濟嘅興趣不大,暫時只搞鋼鐵類,冇話過會向入口手機甚至進口APP內任何消費徵收關稅,暫時唔會破壞新經濟增長動力。無論如何,暫時都當貿易戰疑點已釋除。未解除因素則係港匯,已經跌至接近觸及弱方兌換保證嘅港元匯價7.85,一般都係話沽港元買美元去套息,唔信走資係市場主流。不過,高明對走唔走資冇乜興趣,着眼點反而係市場點反應觸及弱方兌換保證。因為自2005年聯匯改制以來未試過觸及弱方,第一次發生,市場特別大反應。強如去年市況,兩次增發外匯票據,拆息一抽高,港股都要回調接近1,000點,短線肯定會有影響。今年市場敏感到一個冇實權嘅白宮經濟顧問離職,都會令道期跌400點,值得觀望市場嘅反應。今年另一自訂嘅準則,唔估市、升穿就買返,上星期四升穿20天線,機械式買返,至低限度都有一口好倉,始終今年政治上變化大,自己分析都可能會錯,驚個市會絕塵,惟有先買一口好倉。過往美股隔晚暴升,港股多數都高飛曲墜,惟有祈禱今次會唔一樣吧。高明
http://fb.com/bigricetea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2/20328989
笑到最後:點解唔畀買多過一間樓
1 :
GS(14)@2018-03-19 05:01:33港股近期出現「市底強、市面弱」格局,後市睇法過去已解釋。有關樓市討論越來越熱鬧,「點解買唔起樓」討論隨住樓價再升而再廣泛討論。不過,今日講「點解買唔起樓」,政策同5年前一樣,只需要將舊文重貼便可呃like。今日香港前途問題比5年前更複雜,更重要問題係:「點解唔畀你買多過一間樓?」買樓係最直截了當睇好當地經濟嘅方法。買一間只係有份住,買兩間或以上先至有份贏,當敢落注嘅人可以喺呢個地方贏錢,就會有動機繼續留低,政府喺樓市上嘅一舉一動,就係反映緊政府想唔想呢啲願意真金白銀睇好當地嘅人留低。過去幾年有目共睹,加辣及壓力測試之下,要買另一間樓,肯定要沽出原住物業先有可能過關,過去香港人買樓一拆二、二變四嘅香港故事已經冇得翻唱。挾升只係辣招面嗰浸作用,真正作用係,令港人再無能力成為包租公包租婆,只能有平倉盤一間,努力打工供樓。點解唔畀你買多過一間?原因係每日單程證、移民、學生,實在太多。如果普遍香港人繼續沿用過去買樓收租呢一招,香港內部人口增長放緩,最大租住需求主要嚟自北面新移民留學生,意即不論佢哋成功與否,首先要向香港業主交租,成功嘅半邊天要同香港人對分,恐怕有違特區施政方針。中國資本明知有中國留學生等嘅租住需求,與其被港人劏,不如自己食咗先,所以不難發現大陸錢狂掃本港樓,一來有錢,二來買之前已經搵到租客。再配合政府多年推出辣招聲嘶力竭「需求管理」,一般市民當然覺得係打壓樓市唔敢上車,部份更加被震走。近日傳媒翻查高官物業數目,過去數年竟然個個當辣招耳邊風,冇人「管理需求」沽剩自住嗰間,反而人人手持至少兩三間有樓住有租收,例如李國章28個,張建宗都9個。睇見高官持倉同政府決策「背馳」,你就會明白,有租收就係管治階級,點解唔畀你買多過一間樓?就係咁簡單。高明
http://fb.com/bigricetea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9/2033601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