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秘台商趙廷箴家族 美國賺翻天

2013-07-01  TCW
 
 

 

美國頁岩氣開發讓美國經濟、股市大漲,更讓一家賺到頁岩氣財的神秘台商企業浮上檯面,他們不僅是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的親家,更是台塑集團的創辦人之一,也是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這一生最可敬的對手。

因為,沒有華美化學創辦人趙廷箴,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台塑集團。

一起開木材廠趙出身背景開啟塑化商機

一九五二年,趙廷箴隨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因為從事營造生意,認識了木材商人王永慶,兩人在這一年一起投資成立了開南木業,承包美援進口木材的加工生意,當時台灣百廢待舉正開始大興土木,因此木材生意蒸蒸日上。

也因趙廷箴,王永慶才有機會爭取美援PVC(聚氯乙烯)項目,一九五三年,台灣在美國協助下準備發展石化塑膠工業,王永慶與趙廷箴找到了趙廷箴的江蘇同鄉行政院秘書長陳慶瑜。

在陳慶瑜的介紹下,找了也是江蘇同鄉-當時擔任工業委員會化工組組長的嚴演存,沒料到嚴演存竟然拒絕把美援輪胎項目交給他們兩人經營,一度引起王趙兩人的埋怨:「竟連行政院秘書長的面子都不考慮。」

後來,永豐餘創辦人何義因故放棄了美援PVC項目後,嚴演存才又主動找上了王永慶與趙廷箴。還原當年,王永慶雖拿不到輪胎但拿到了美援PVC,趙廷箴的江蘇背景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一起創辦台塑聯手推動上市後分道揚鑣

因此台塑創立時,董事長是王永慶,總經理是趙廷箴;而台塑另一個創辦人王永在則還在做自己的木材生意。

只不過生產規模太小又缺乏下游產業支撐,台塑一開始生產就陷入了困境。一九六四年,台塑在趙廷箴的經營下得以獲准股票上市,當時上市公司屈指可數,上市募資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台塑上市在台灣企業界造成了轟動,也奠定了台塑集團後來的發展基礎。這一年,擔任財政部長的正是陳慶瑜。

只是,台塑上市是王趙兩人合作的終點,兩人長期的意見不同在上市之後達到了高點。趙廷箴另外成立華夏海灣塑膠,跟王永慶分庭抗禮。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台灣的PVC是特許行業,除了王趙之外,另一個人就是國泰蔡家創始人蔡萬春的國泰塑膠。當年,曾上演過王永慶、趙廷箴與蔡萬春三強鼎立大戰。

然而,今天台灣很少人能記得國泰蔡家曾經做過PVC,但王永慶、趙廷箴卻依然屹立不搖,兩人不碰政治、不沾其他投資、始終專注本業,一輩子幾乎走了一模一樣的路,是兩人跟台灣其他財團不同之處。

今天新店慈濟醫院現址是王永慶與美籍猶太人卡林(Carlin)合作成立的卡林塑膠,王永慶從卡林開始,讓台灣成了塑膠加工品王國;同一時期,趙廷箴則與美國Mattel公司合作成立美寧公司生產芭比娃娃,高峰時期在泰山擁有八千員工,台灣曾是世界的芭比王國。

赴美創立華美集團搶先投資華人首座乙烯廠

兩人對於產業發展還有一致性的最終目標:力爭上游。一九八○年代,讓趙廷箴彷彿看到昔日淪陷前的上海:台灣工資瘋狂上漲、工運興起又有環保抗爭;一九八五年,他開始了離開台灣的布局,先在美國創建華美集團,接著又轉往馬來西亞成立大騰集團。

一九八六年,趙廷箴全面從台灣撤離,把亞聚、華夏與台達化賣給了澳洲 BTR集團,換資金投資美國。兩年後,「林園事件」爆發,十八家石化廠遭到居民包圍、爆發流血衝突,生產線停擺,包括台塑、BTR在內的石化業共付出十三億二千萬元給林園鄉民。

同一時間,趙廷箴不僅躲過了林園事件,還在美國的路易斯安納州宣布在美國投資華人的第一個乙烯工廠。論規模,趙廷箴自離開台塑之後,從沒超越王永慶,但投資石化上游、還在異鄉的美國,趙廷箴比王永慶更早圓夢,達到了王永慶還沒走到的里程碑。

一路對戰到中國趙江蘇設廠,王被綁在台灣

不過,這一切都看在王永慶的眼裡,在台塑德州廠的簡報中,台塑美國與華美化學的發展比較是不能少的項目,更是私下議論的重點。一九九○年,王永慶投資十九億美元在德州興建石化上游生產乙烯,代表王永慶決不能落在趙廷箴之後。

兩個人甚至一路對戰到中國,二○○一年六月,王永慶當著前行政院長張俊雄的面抨擊「戒急用忍」政策,更不滿當時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的兩岸政策。

讓王永慶如此著急的原因之一就是趙廷箴已經透過馬來西亞的大騰集團,回到了江蘇老家設立十五萬公噸的PVC廠,王永慶卻被綁在台灣不能動,成了王永慶批判當時民進黨政府的主要訴求之一。

趙廷箴雖已遠走美國十五年了,但王永慶對於這個台塑「創辦人」依然是念念不忘,隨時注意他的一舉一動,深怕一個不注意,又跑到前頭了。

不幸的是,二○○八年三月,趙廷箴在美國休斯頓過世;七個月後,王永慶也在美國紐澤西逝世。這一年全球發生了金融大海嘯危機,也同時為兩人逾半世紀的合作、競爭畫下了句點,留下對台灣產業不可磨滅的一頁與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78

神秘的「四點異動」:外匯市場的操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523

2013年6月28日,美元兌加元在6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中僅用了20分鐘就暴漲0.57個百分點,完成了當月間幅度最大的一次上漲,但是隨後在一小時內又回吐了三分之二的漲幅。

同樣的波動發生在當日倫敦時間下午4點前,彭博社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時14個貨幣對的波動幅度超過了31%,一些主要貨幣對如EUR/USD其波動幅度超過了50%。

頻繁的巨幅波動同樣也發生在著名的匯率指數WM/Reuters上。許多基金經理和學者都認為這些波動的背後可能存在著貨幣交易人為操縱市場的嫌疑,他們通過操縱匯率來扭曲市場上高達數萬億美元規模的投資基金的價值。彭博社在6月早些時候就曾報導過一些交易商通過私下勾結分享市場信息,利用客戶的訂單來推動匯價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移動從而獲取超額利潤。英國FCA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他們正在審查這些指控。

擁有年外匯交易額4200億美元的Russell Investments 的老闆Michael DuCharme指出:我們當時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波動,但是時間很短,一過了下午四點沒一會匯價就回到了正常水平附近,這現象顯然是不正常的。

全球調查

全球的相關監察機構都在調查大型銀行濫用金融基準指數工具的情況。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以及瑞銀集團被查出合計25億美元用於操縱倫敦銀行間拆放款利率(Libor)的資金,5月份時還有更多的銀行因為操縱掉期基準利率(ISDAfix)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傳訊,但是涉事經紀商ICAP集團的CEO Michael Spencer表示經過內部調查之後並沒有找到相關證據。

根據彭博社的採訪中寫到,銀行裡的交易員們控制著日交易量高達4.7萬億美元的貨幣市場,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執行大量的的交易使匯價向有利於他們的方向移動,例如其中一種稱作「操縱收盤價」(banging the close)做法,即在快到收盤時大量建倉,然後在臨收盤前抵銷倉位的做法,以及「誑騙」,即交易員下達買賣指令,但在執行前取消。Michael DuCharme指出,因為倫敦時間下午四點收盤時的基準指數價格決定了他們在之前幾小時內建倉的頭寸的盈利情況,所以這刺激著交易員們去用盡辦法影響指數。一些交易員也表示他們必須在基準指數收盤前的一個「60秒窗口」內進行操作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最大限度的減少自身的風險。

指數特徵

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教授Rosa Abrantes-Metz在2008年的論文中曾寫到:

貨幣市場中的很多場景與我看過的其他市場中的情況類似,比如壟斷價格協定的影響常常在隔天就消失了...你也經常能看到巨大的價格波動集中在一天的某個時間,此時的交易量特別大,因此市場流動性很好。如果我是個監察官,我肯定會關注在這個時段發生的事情。

WM/Reuters基準指數每小時發佈一次160種貨幣的價格,對於常用貨幣則是半小時發佈一次,這決定著眾多基金經理們為他們手中的外匯頭寸將要支付的數額。而這個指數的定價是根據每半小時開始前的60秒窗口期內所有交易的中間價來計算的(不常用貨幣對為每小時前兩分鐘窗口期)。

不透明的市場

外匯市場是金融體系內最大的市場,也是監管最薄弱的一個市場,其中超過50%的交易集中於四大銀行,根據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公司(Euromoney Institutional Investor Plc.)5月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排名第一的德意志銀行佔外匯市場交易量的15%,其次是花旗銀行也擁有接近15%的份額,隨後是各擁有約10%交易量的倫敦巴克萊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不過四家銀行都拒絕對此報告發表評論。

因為銀行可以在交易關閉之前提前收到客戶的訂單,所以一些交易員會和其他公司的同行分享這些信息,所以銀行們可以預見未來的匯率走向。彭博社在6月採訪過的五位交易員,他們表示:

銀行的這種優勢可以幫助使其客戶的利益最大化,某些交易員甚至自己也會開老鼠倉,但是具體情況不便透露。

龐然大物

Investment Technology Group 的投資分析總監James Cochrane指出:即便是微小的匯率變化也能導致投資者們數以億計的虧損,這將吞噬人們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存款和養老金。曾經只是很簡單的基準指數工具如今變成如此龐然大物,並且沒有監察機構來管理它們,這些指數每跳動一個基點都代表著天量的資金。

如果一位投資者想要在6月28日倫敦時間下午3點40分至4點左右依靠WM/Reuters基準價出售十億加拿大元換取相應美元的話,那麼他將比使用市場即期匯率少獲得約540萬美元。

 James Cochrane表示: 如果基金們堅持使用WM/Reuters基準價,那他們的投資組合會受到損失,而且這簡直就是自作自受。

向FCA的申訴

一位管理著歐洲最大的基金的經理匿名向FCA申訴,宣稱匯率一定有被人為操作。之後監管機構向包括法蘭克福德意志銀行、紐約花旗銀行在內的四大行發出了相關資料的索取通知,但是後關於續進展,FCA以及德意志、花旗的發言人都拒絕評論。

彭博社統計了14個主要貨幣對自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間的每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倫敦時間下午4點前30分鐘內出現波幅超過0.2%的情形次數,為了精確統計,這些波動必須是當日內最大的三次單邊移動之一,並且要在隨後4小時內反轉。統計結果中既有流動性最好的貨幣對如EUR/USD。也包括交易量不大的貨幣對如EUR/PLZ(波蘭茲羅提)。

注意觀察可以發現上述特定波動在一些貨幣對上表現的很常見,比如英鎊和美元之間還有歐元和瑞典克朗之間。而體現在其他貨幣對上如美元兌巴西雷亞爾、歐元兌瑞士法郎之間,這些異動平均兩年才發生一次。

指數型基金

兩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交易員表示:

這些異動在月底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證券交易和外匯之間的關聯性。在月底時有很大一部分的交易是由指數型基金發出的,他們買賣股票和債券來完成一攬子證券組合。銀行接受了基金發出的交易指令,大量的這些指令被指向倫敦時間下午4點前的「窗口時間」,那時交易量會激增,如此環境下既可以助力自己的交易,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自己的損失。

路透社和交易商ICAP都拒絕為上述提到的日期提供交易量數據。

根據Morningstar的數據,目前指數型基金管理著全球3.6萬億美元的資產,這些基金經常在月末發給銀行大量訂單,因為在每個月末他們都需要根據在各國投資的指數本月的價值變化來調整對沖匯率風險的外匯頭寸。而且這些訂單多數會被置於下午4點前的一個小時內,銀行業會同意使用基準利率指數作為交易價格而忽略之後的價格動向。

相反的情況

Melvin and Prins在《Equity Hedging and Exchange Rates at the London 4 P.M. Fix》一文中寫道:

既然主要的做市商銀行都在下午4點前知道了所有的訂單,那麼他們完全可以在有利價位預埋自己的訂單或者優先執行自己的訂單以使價格向有利自己的方向移動。

身為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世界銀行顧問的Rosa Abrantes-Metz指出:

頻發的價格異動, 特別是在月末忙碌的交易時段, 可以表明市場被人為操縱了,甚至有可能是幾家機構勾結串通所致。通常交易量比較大的時候,單筆交易對整個市場帶來的衝擊有限,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情況剛好相反,在有大額成交量時操縱市場一樣可以實現,這可能是市場出現病態的一個信號。

巨量交易

美國監管機關已經數次制裁過意圖操縱收盤價(banging the close)的公司。2010年4月CFTC以試圖操縱鉑金、鈀金期貨價格為名對對沖基金公司Moore Capital Management LP罰款2500萬美元;2012年4月以臨近收盤瞬時執行大量訂單試圖操縱原油價格為名,對德國交易商Optiver BV罰款1400萬美元。

黑石集團貨幣及固定收益部總裁Melvin及黑石集團副總裁Prins表示:銀行會因為錯誤的市場判斷而虧損,他們的利潤與所承擔的風險成正比。但是以上兩位人士都拒絕對自己公司報告以外的內容進行評論。

前任紐約黑石集團常務董事現任考文垂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 )院長Mark Taylor指出:

這種現象的部分問題集中在60秒的窗口期,這提供了一個可以大量堆積訂單的機會。通過增加基準指數更新週期比如10分鐘一次,或者日內隨機選擇60秒窗口期,我們可以儘量避免這些問題。

信託責任

摩根斯坦利分析師Paul Aston在2010年5月的一篇報告中指出:一隻追蹤摩根斯坦利世界指數的基金如果只在每月最後一個交易日4點左右交易會導致其年度收益表現比加權平均日間交易低5個百分比。

基金經理們相對來說更關係他們所追蹤的指數表現如何而忽略了最小化他們的交易成本。Russell Investments 的Michael DuCharme說道:

在可能的情況下我會儘量建議客戶不要以固定價格做交易而要注意儘量減少跟蹤誤差,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因為肩負那些託付了養老金給你的人們的期許,你有責任拿出最嚴謹的態度,做出最優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82

神秘台商好膽 跟郭董搶專機市場

2013-09-16  TCW
 
 

 

九月五日,一場展現奢華的雙品牌聯合發表會在高雄小港機場舉行,頂級超跑品牌藍寶堅尼(Lamborghini)發表其最新款、要二千七百多萬元的新款敞篷跑車,另一個發表則是飛特立航空,展示其斥資數億元新購置的商務飛機Embraer Legacy 600。不過,相較於世界知名的國際品牌藍寶堅尼,飛特立這個名字卻顯得很陌生。

飛特立航空是一家主要從事商務包機、醫療專機等服務的公司,成立於二○一○年。這類公司在歐美較為普遍,台灣第一家專門提供商務專機服務的華捷商務航空,不過也是三年多前才成立,由郭台銘投資、資歷超過三十年的航空老將費鴻鈞負責營運管理。

華捷商務航空董事長費鴻鈞表示,要能開包機公司,把生意做起來,首先至少要有一台登記在台灣的飛機,目前登記在台灣的私人飛機數量不超過十架。有了飛機還不夠,人脈也很重要,尤其在中國。此外,還必須擁有航空業的專業知識,以及對於商業模式的了解,「航空業不大,真正可以用的人才並不多。」

投資狂人荷包不深,也要拚夢想

華航航空服務副總經理石炳煌也指出,即使公司成立,但重點是「生意在哪裡?」商務包機產業在台灣剛萌芽,中國也未對台開放包機的商業行為,「看不懂他們的獲利模式。」

飛特立航空董事長楊宿智,既不是像郭台銘一樣的上市櫃公司大老闆、也非航空業界資深人士,他為何要成立這公司?

楊宿智家族從事自行車相關產業,在台灣當完兵之後就移民美國,一九八九年轉往中國發展,目前在深圳有三家電子公司,員工約二千五百人,只能算得上中型企業。然而,不像許多台商大老闆,擁有飛機是為公務所需,楊宿智接觸飛行完全是因為興趣使然,甚至還去考飛行執照,自己開飛機!

「你知道飛機為什麼會飛嗎?不是翅膀、浮力、石油……。」楊宿智用手比了一個圈,「錢,只有錢才能讓飛機飛起來,只要一飛,就是要錢。」為了實現飛行這個奢侈的夢想,他必須拚命賺錢。

創業達人從紙箱到男裝,全都接觸

他的創業經驗豐富,男裝配件、房地產、變壓器、電源供應器、高爾夫球、紙箱、巴士等產業,總共有十多次創業經驗的他,笑稱自己失敗經驗比成功多得多,「還好的是到現在還沒有被打垮。」四十歲那年,事業達到一定程度,也有了經濟基礎,他決定開始投入飛行,完成夢想。

他回到美國洛杉磯,花了四年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在飛機上。」從最普遍的PPL(私人飛行執照),到最高難度的ATPL(民航運輸駕駛執照),總共考到七張飛行執照,花了約一百萬美元。

其間,他自己擁有的飛機也不斷升級,從最初要價一百萬美元的單引擎螺旋槳、雙引擎、小型、中型、一直換到一台上千萬美元的大型噴射機,「自己在開,就會想換性能、續航力越來越好的,可以飛更遠更高的,」五十五歲的他總共換過約十架飛機,而且,不像換車族只是單純換一輛車而已,每換一台飛機,就必須重新學習其駕駛技巧。

飛行強人飛逾五千小時,環球四次

一般人取得商用飛行駕照,並累積飛行時數二百五十至三百小時,就可以應考航空公司的機師,楊宿智那四年就飛了一千五百小時,累積至今已超過五千小時。

對於飛行的狂熱,更讓他在五十歲時,啟動開飛機環遊世界的夢想,花了兩個禮拜完成環球一周,兩年內環球四次。每次飛行大約停留十五個點,至今他已旅遊超過六十個國家。

每次飛行他都會從美國洛杉磯出發,兩次往太平洋、兩次往大西洋飛,「因為往東飛和往西飛,一個順風一個逆風,是完全不同飛法,也有完全不同的風景。」楊宿智說,例如從洛杉磯往西飛,就要飛行五小時才能停留夏威夷,途中如果出事,就是下海了。

從學開飛機、到環遊世界,楊宿智越玩越大,這一次,他開航空公司,接下來還要成立台灣第一家飛行訓練中心。根據商務機市場調查機構JETNET數據顯示,亞太地區的私人飛機數量近十年成長約六五%,其中新加坡、香港、中國的成長量皆超過一倍。他認為,台灣是一個未開發的處女地,估計私人飛機市場至少有三十架的規模,所以飛特立也有飛機代購、託管的服務。

過去國內想學飛行者必須前往美國或澳洲受訓,飛特立訓練中心成立後,未來在台灣就可學單引擎螺旋槳和直升機飛行,從受訓到取得駕駛執照花費約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最快半年時間就能拿到駕照。雖然比起在國外學貴五成,但楊宿智認為,國內有經濟能力、想學飛行的潛在客層,但基於時間或語言因素無法出國,這是他鎖定的商機所在。

過去曾在華捷的飛特立航空副總經理周崔濤說,楊宿智本身是投資兼經營者,又是「資深飛行員」,「語言一樣,很好溝通。」這一次的創業對楊宿智來說,會是認賠作收,或是實現夢想,雖還是個未知,但至少,他的創業因子已為他在台灣創下一個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96

計劃開鑿尼加拉瓜運河的神秘富翁將「大象借小殼」重組中創信測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275

週四公告顯示,之前獲准400億美元開鑿尼加拉瓜運河的神秘富翁王靖現身A股市場,其控制的北京信威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將重組市值僅10億元的中創信測,向後者注入269億元的資產。這一罕見「大象借小殼」的交易是近年A股體量最大、融資最多的重組案例

中創信測目前股本僅1.38億,市值約為10億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的公告顯示,該公司擬以8.60元/股的價格,向北京信威通信除新疆光大之外的股東發行約31.26億股股份,購買這些股東持有的信威通信96.53%股權,交易總價約268.88億元。同時,公司擬以不低於7.74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募集配套資金至多40億元

交易完成後,王靖將持有上市公司約11.97億股股份,約佔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後總股本的31.66%,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

王靖現擔任資產總額79.81億元北京信威的董事長和總裁,持有後者36.97%股份。這項「大象借小殼」的交易完成後意味著王靖又將控制一家公司。

此前,這個年僅41歲的神秘富翁在香港註冊了香港尼加拉瓜運河發展投資公司(HK Nicaragua Canal Development Investment Co.),並獲得開鑿尼加拉瓜運河的權力。將挑戰巴拿馬運河在中美洲地區的航運壟斷地位。

粗略估計,該條運河的長度將是綿延50英里巴拿馬運河的三倍,將成為人類史上最大的基建項目之一。

但是,這個400億美元的項目引起了許多批評。環境保護者們表示新的運河將會毀滅尼加拉瓜湖——該國的主要淡水來源,而航運專家則表示,這可能是中國採取的政治攻勢,在經濟上來說是不可行的。

HKND集團擁有獨家規劃、設計及運營並管理尼加拉瓜運河和其他潛在項目的權益。他在接受路透專訪時曾表示,HKND將牽頭有合作夥伴參與的財團,將公開公正運作,其中可能納入國際企業。該項目將獲得中國和海外銀行的融資。但是,他拒絕透露任何關於資金來源和支持者的具體消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47

政商通吃的神秘珊瑚女王

2013-10-21  TCW  
 

 

「您看這顏色,跟其他品種放在一起比較,您自己就能看出不同。」

這裡是全世界最高的珠寶賣場──台北一○一大樓裡,八十八樓的綺麗珊瑚銷售據點,售貨小姐拿出三串不同種的珊瑚項鍊,一字排開給一對來自中國北方的夫婦。約莫二十分鐘後,他們掏出了銀聯卡,近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的赤血紅寶石珊瑚(AKA)首飾,成交。

場景拉到台東,早上七點半,一車一車的遊覽車把陸客載到綺麗珊瑚博物館,這裡最高紀錄一天曾湧入三千三百多名陸客,平均水準也有一千五百人,約為一○一大樓遊客數的一半。綺麗靠這個據點,一年就能創造十六億至十八億元的營收,是台東縣的繳稅大戶。

《後宮甄嬛傳》裡,劇中的雍正皇帝為了給熹貴妃安胎,賜給她一株罕見的赤血紅珊瑚樹。中國人喜愛寶石珊瑚的歷史悠久,清朝曾以珊瑚串珠區分官階,藏族則把珊瑚視為財富與社會地位的象徵,連蔣宋美齡也是珊瑚的愛好者。

營收六年跳增11倍號稱掌握亞洲五成貨源

二○○八年開放陸客來台,成了綺麗珊瑚營運大翻身的開始。當時,綺麗珊瑚年營收還不到五億元,但它在故宮的至善門市開幕時,卻能讓立法院長王金平、宏國集團大家長林謝罕見、連勝文都親自到場祝賀;綺麗成了國內大賺陸客財的神秘公司,今年營收挑戰六十億元,短短六年成長十一倍。

依照一般商業模式,要做到這樣的規模,綺麗珊瑚至少要準備十億元現金供週轉之用,然而它在經濟部商業司登記的資本額只有九千九百萬元;再者,雖然一般認定紅珊瑚顏色越是血紅、價格越高,但它究竟不比鑽石,沒有美國寶石研究院(GIA)等國際公認鑑價標準,為何綺麗卻能讓陸客隔海指名購買?

這一切,都讓號稱「掌握亞洲五成珊瑚貨源」的綺麗珊瑚蒙上了神秘面紗。

有人說它的資金來自陸資,也有人說台東縣政府是大股東,更有人說綺麗董事長洪明麗政商關係了得,才能出動王金平、還把賣場開到一○一頂頭上去。

穿越產業榮枯40餘載逢低搶進搭上飆漲熱潮

台北市林森北路的綺麗總部裡,進門往右拐就是洪明麗的辦公室。市價數百萬元的紅珊瑚樹四處隨意擺放,洪明麗坐在一張大桌前,一邊戴起眼鏡挑貨、串著赤血紅珊瑚珠串,一邊受訪,途中經常有員工端著滿滿一整盤的珊瑚製品進來,讓她一件件逐一定價;挑貨、定價,是她每天必做的兩件事。

從十七歲到停泊高雄港的日本採珊瑚船上遊玩,撿拾看似不值錢的珊瑚斷枝賣錢,今年洪明麗與珊瑚結緣已逾四十載。早期台灣因為產出全球八成的寶石珊瑚而被譽為「珊瑚王國」,到約莫十五年前日本經濟大蕭條、珊瑚需求銳減,拖累台灣採珊瑚船從兩百多艘減為最低二十多艘,她都親身經歷過。

在那段產業黑暗期裡,同業逐一退出,洪明麗選擇留下。她每年參加至少二十場歐美展會到處賣珊瑚、做批發生意,同時又不斷從日本買回被拋售出來的寶石珊瑚,十幾年來竟然是買的比賣的還多。

綺麗的同業海寶實業公司曾是台灣紅珊瑚出口日本的大盤,掌握七成至八成市場,是綺麗的好幾倍大,但日本經濟大蕭條時,洪明麗反守為攻、不斷買貨,海寶選擇保守因應,海寶集團總經理蘇再興笑說,「現在公司規模已經不及綺麗了。」

只有高中學歷的洪明麗,遇到重大決策難以下決定,最喜歡到廟裡擲筊,十幾年下來狂買寶石珊瑚,不是高瞻遠矚看到今日陸客強勁需求,而是價格比鼎盛時期便宜太多,日本賣家對半砍價求售的大有人在;再者,寶石珊瑚十年才生長一公分的稀有性,讓她相信市場總有反轉向上的一天。

另一個逢低買進的原因,是洪明麗對珊瑚的喜愛,未經處理的寶石珊瑚因為是珊瑚蟲的骨骼,一進到珊瑚庫房裡就是一股腥臭味,「那個味道喔!我很受不了,可是她(洪明麗)就是很喜歡,還說沒這個味就不行!」同業金龍藝品公司負責人賴意珺說。

二○○八年開始,寶石珊瑚的價格每半年上漲兩成至三成,趨勢至今沒有停過。一條鑲嵌頂級赤血紅珊瑚的項鍊,墜子重量八.七公克,售價二百八十八萬元,平均一公克售價約是黃金的二百七十倍。當年洪明麗低價買進的紅珊瑚,如今價值飆升了五倍至十倍。

宏國阿嬤挺十幾年曾經一次就掏六億資助

然而,當時綺麗規模小,哪裡來這麼多資金?除了把所有房產向銀行抵押借款,洪明麗一邊向朋友借錢買貨,最後還用高於市場行情的利率向員工借錢週轉,十年前經常要跑三點半,好幾次都是靠著朋友伸出援手,才免去跳票危機。

這當中最給力的,當屬洪明麗口中的「林媽媽」──曾經是台灣最有錢、身價千億元的女人,三重幫的大家長林謝罕見。

二○一○年,日本有一批多達一百棵的珊瑚樹要出售,找上了洪明麗,最後談定約新台幣十億元成交,但洪明麗四處籌錢只籌到四億元,正煩惱剩下的錢不知要從何而來,林謝罕見一口答應、拿出六億元借她。類似事件十幾年來不斷上演,這是金額最大的一次。

宏國集團起家的台北市林森北路辦公室,距離綺麗第一個門市不遠,林謝罕見和洪明麗從客人變成好友,兩人十幾年前就一起到不丹禮佛。有空就繞到綺麗串門子,已經成了林謝罕見生活的一部分,當年王金平等人替綺麗站台,也是衝著她的面子。

「很多人說王金平、連勝文是我的金主,其實我私底下一句話都沒跟他們說過,」在經濟部商業司登記獨資的洪明麗說。

十幾年來林謝多次出手相助,洪明麗自認虧欠人情,二○○八年四月開幕的故宮至善門市就是向宏國集團租下的,林謝的兒子林鴻明擔任一○一董事長期間,洪明麗連租金多少都沒問,就租下了八十八樓八百坪的賣場空間,同年十月開幕。

至善門市剛開張時,陸客還沒開放,前半年客人之少,讓洪明麗虧了兩、三千萬元,一度考慮關店。好不容易等到陸客大批來台,綺麗跟旅行社卻為了「佣金」問題屢生摩擦;許多鳳梨酥業者佣金一給就是四成至六成,洪明麗卻只肯給二○%(以一○一賣場為例),自己也不出面應酬交際,讓旅行社氣得牙癢癢。

最後讓旅行社妥協的,綺麗總經理龍剛認為是不到千分之一的退貨率,購物退貨糾紛越少、旅行社越省事,加上綺麗單價比伴手禮等高出許多,實質抽佣也較高。

然而,這也暗示綺麗正面臨一個變數。

中國旅遊法上路業績跟著陸客人數砍半

陸客是過去五、六年來全球寶石珊瑚的最大買家,尤其台灣的珊瑚售價比中國低上一五%至二○%。靠著陸客來台大肆血拼,成就了洪明麗的珊瑚事業。

《中國旅遊法》規定,不得以超低團費攬客、再以購物行程抽佣補足價差,洪明麗不諱言,十月上旬綺麗的來客數已經對半砍,集團銷售業績也比去年減少了五成至六成。但迂迴的做法是,綺麗門市多半是博物館結合賣場,可以包裝成觀光行程吸引陸客上門。

旅遊法的衝擊還在觀察,直到現在,仍有不少富商登門要和綺麗合作,到日本、中國、東南亞拓點,但洪明麗一概拒絕。

「到處都買得到的話,就不珍貴了,台灣的產業要守住,就是要在台灣(才買得到紅珊瑚)。」洪明麗和賴意珺有志一同,她們過去靠一億人口的日本人做了二十年生意,現在中國人口有十三億,可以長長久久,不希望短短幾年就讓市場因為過度擴張而做爛掉,甚至危及海洋生態。

一個市價約兩百萬元的珊瑚,幾乎是珊瑚在海裡生長了數百年的結果,陸客大肆來台買珊瑚造就了綺麗,一旦拿捏失了平衡,也可能造成一場環保生態危機。

如今由於綺麗的生意大好,台灣不少珠寶業者跟著搶進珊瑚市場,加速了價格的哄抬,也有業者因為寶石珊瑚不易取得,改以海綿珊瑚加工到極為神似,增加鑑定時的難度,讓市場資訊更為紊亂。在珊瑚這個神秘又封閉的特殊市場裡,綺麗以掌握寶石珊瑚最大貨源為後盾,決定價格、也決定自己的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86

政府、頂新有神秘通關密碼?

2013-11-11  TCW
 
 

 

距十月十六日「大統油摻假販售」案爆發不到三週,知名油商富味鄉、上市公司福懋油脂、國內食品大廠頂新集團,相繼中彈。

當福懋、頂新都出面大喊自己也是受害者時,怪象卻一一浮現,讓人很難相信背後沒有複雜糾葛的政商關係,以及深諳資本市場的大股東「財務操作」。

怪象一:執法遇到頂新就轉彎?

頂新集團旗下味全公司生產的二十一項調和油,被發現混摻大統長基公司含銅葉綠素的橄欖油、葡萄籽油,目前二十一項調和油產品已全部下架,味全總經理張教華也在十一月三日晚間出面坦承此事,並證實頂新魏家四兄弟先前已知道「頂新使用大統油品。」

由於黑心油越燒越烈,神隱數日的頂新集團「三董」魏應充、「四董」魏應行,十一月五日下午親自召開記者會,公開向社會大眾致歉,其中魏應充更當場宣布在四日晚間已辭去GMP發展協會理事長職務。魏家兄弟透過在媒體刊登大幅廣告、錄製宣傳澄清錄影帶,甚至選擇親上火線對外說明,多管齊下企圖為這次捲進大統黑心油風暴,找到傷害停損點。

其實早在大統黑心油事件爆發第一週,屏東縣衛生局就接到衛福部「追查棉籽油流向」的指示,在十月二十七日到頂新屏東內埔廠稽查。

屏東縣衛生局食品衛生科科長李佳芳當天到現場稽查時發現,頂新廠內有今年九月間向大統購買的油品,稽查時廠區共有二百二十一桶(每桶一百九十二公升)橄欖油、葡萄籽油,分別都是用紅色的大桶子裝。

當時屏東縣衛生局只知道這些紅桶子是來自大統,但並不能清楚判斷這些紅桶子裡面裝的油有沒有問題。但因頂新廠方主管無法提示或說明這些油品的品質數據及證明,屏東縣衛生局當場決定查封頂新這二百二十一桶橄欖油、葡萄籽油,並向屏東地檢署口頭報告,同時也請熟知大統內部狀況的彰化縣衛生局予以協助。

為了進一步釐清大統橄欖油的流向,彰化縣衛生局及彰化地檢署之後又多次到大統廠區,詢問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有問題的油品都賣給誰?」當時高振利總是回答「不清楚、忘記了。」但彰化縣衛生局人員已輾轉從大統員工口中得知,有問題大統油品有部分流往頂新屏東廠,彰化縣衛生局也把這項訊息知會屏東縣衛生局。

過去發生過的塑化劑、毒澱粉等食安事件,各地衛生局或檢調都會在第一時間動作,進行廠區查封及搜索,以避免業者毀壞或隱匿關鍵數據或證明,這次大統、富味鄉甚至是採購大統問題油品的福懋油,彰化地檢署、台中地檢署都在第一時間立案偵辦。

但遇到頂新問題油事件,屏東衛生局通報後,屏東地檢署拖了一個星期都沒有動作,直到十一月四日事件擴大,才會同衛生局前去調查。

屏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蔡榮龍表示,五日一早已傳喚包括廠長在內的六名頂新員工到地檢署說明,目前還是要等衛生局在頂新抽驗的大統油品化驗結果出爐,才能展開下一步的動作。由於案發地點在彰化縣,蔡榮龍說屏檢調查出的結果可能留在屏檢處理,也不排除會移給彰化地檢署偵辦。

以這次彰化地檢署與彰化衛生局合作辦理大統、富味鄉黑心油案,都採取速戰速決,就是深怕事件拖越久,夜長夢多,才會快動作辦理。「屏檢到四日才前往調查,針對頂新問題油立案偵辦,這已經錯過辦案最佳黃金時間,」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說。

一位衛生單位退休稽查員則認為,屏東地檢署到時若把案子轉給彰化地檢署,由於這之間的「空窗期」拖太久,業者相關的進出口明細、帳冊、配方明細恐怕已拿不到,很難不讓外界有給予頂新「好整以暇」的聯想。

怪象二:烏龍公文通風報信?

錯過關鍵時刻後,緊接著,更匪夷所思的情況發生。

就在頂新油品遭到屏東縣衛生局查扣、檢調還沒偵辦之前,立委蔡正元就對外宣稱「黑心油還存有更大咖的未爆彈。」並且早在十月三十日上午,衛福部突然發了一份公文給各地衛生局,要求公文內提到的三十七項油品要全面下架,幾小時後又反悔,通知各地衛生局說「發錯」公文,這些油品都不需要下架。

明眼人已注意到這三十七項油品當中,除了已出事的大統、富味鄉外,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味全健康廚房橄欖油」,這也是之後被證實內裝大統問題橄欖油的味全產品。

回頭來看,衛福部宣稱的「烏龍公文」其實一點也不烏龍,反倒像是預先告知。因為先通知下架,再說沒問題,但官方想追查問題油品名單,已藉此曝光。

立委田秋堇不禁質疑:這份烏龍公文難道暗藏要廠商注意、提高警覺的「通關密碼」?

一位官員就說,一份公文要發出去,要經過層層關卡,衛福部會發生這種錯誤,簡直「不可思議。」

怪象三:簽切結書後融券暴增?

從大統黑心油事件爆發後,老牌上市油品廠商泰山、福壽、福懋油的股價開始大漲,但當這些業者與衛福部簽下切結書、保證旗下油品安全之後,十月二十九、三十日兩天,這幾檔股票放空的融券卻突然暴增。

這些老牌公司以往成交量小,空單都在百張以下,但從十月十八日到二十九日,六個營業日以來,泰山的空單卻從四十九張大增到三千一百三十七張、福壽從兩張大增到九百九十九張,福懋油更從九十八張暴增到四千一百七十四張,二十九日福懋油、泰山股價收盤都創下三年來單日最大成交量,融券大增,伴隨之後股價重挫,顯得相當不尋常。

這群資本市場上空的禿鷹群是誰?是否對這些公司油品內容或政策方向知情?若是關係人交易,是否有違法問題?主管機關有必要查清楚。

怪象四:敏感時機轉讓所有持股?

另方面,尚未被黑心油波及的統一集團旗下大統益,因對手陷入困境,被視為風暴下的受益者,未來將站穩國內食用油市場,股價也持續上揚,十月三十一日收盤六十九元,創掛牌以來歷史新高。

然而,就在股價創新高隔天,十一月一日,大統益大股東之一的大成長城,突然申讓手上六千三百九十八張(約四%)的持股,轉由大成旗下一○○%持股子公司黃河投資公司承接。

大統益一九九六年上市以來,原始股東大城長城只在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各申讓過一次、每次一千張,此後就從未再申讓過大統益股票。十五年後,選在這敏感時間轉讓持股給旗下子公司,不禁令人有許多聯想。

種種怪象顯示食用油產業鏈背後的利益糾葛,遠超過檯面呈現,此時,就看主管機關與檢調,敢不敢捅馬蜂窩了。

【延伸閱讀】黑心油流竄,連上市大廠都有份!——台灣食用油產業鏈結構

註:台糖葡萄籽油因委託大統代工,目前下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31

看見淘寶攻占地攤的神秘推手

2013-11-11  TCW
 
 

 

午夜時分,人們進入夢鄉,桃園機場貨運航站卻是最忙碌的時候。從中國等地來的貨品早已分裝完成,一個個郵包轉交給台灣快遞業者,不到二十四小時,就全數送交到網購買家的手上。

來自中國的網購貨品,是過去五年裡,兩岸物流業成長最快速的部分。

他們,二十四小時賺不停服貿完全開放,物流業首當其衝

不僅如此,二○○三年到二○一二年,中國從台灣的第三大進口國,成長為第二大進口國;也從出口的第三大國,成長為第一大國,兩岸經貿物流緊密的程度,由此可見。滙豐銀行最新發表的統計指出,中國一%的GDP,就牽動台灣GDP三.八%的變動。

讓兩岸經貿得以往來互惠的,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卻又相當陌生的物流體系。

如果把「物流」比喻為人體的器官,就是血液系統,把所需養分適時運送到位,確保運作順暢。上游的航空(海)業,中游的報關業、貨棧業、貨運承攬業,下游一般民眾可接觸到的內陸運輸業,每天在大街小巷裡穿梭的新竹物流或黑貓宅急便,就是一例。

這個運輸系統有多繁忙?每天,往來兩岸的航班,客機就有九十五班,貨機則集中在深夜至清晨,光是降落桃園機場的貨機,一個晚上在四小時之內,至少有二十五班次落地。

然而,一個變數投入,台灣物流產業,這個過去傳統又封閉的產業結構,即將面臨挑戰與大開放。

繼兩岸提出服務貿易協議後,涉及八千項商品免關稅的「貨物貿易協議」,也即將在年底展開協商,今後,有更多商品可經由正式通關,快速方便的輸往中國。

表面上看來,這個協議將給物流產業帶來更多商機,但挑戰卻也潛藏其中。

六月簽署的服貿協議,台灣對中國開放六十四項服務業,其中攸關物流產業的,就是運輸服務的開放,包括海運輔助服務、航空集散站、小客車租賃、貨運服務、空中纜車、公路運輸設備維修、公路運輸支援服務等。

初期,這些開放項目尚有持股上限,但一旦過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十年的過渡保護期,台灣就會給予中國業者國民待遇,亦即完全不設限,台灣會成為完全競爭市場。

他們,擔心不對等競爭比倉儲面積,中國第二大抵全台總和

對台灣業者來說,憂大於喜。中國也開放台灣業者西進,但中國市場高度人治,存在非常多的非貿易障礙,新竹物流總經理李正義便說,十多年來大家都在問,為何他們不進軍中國?原因就在於他們深知無法控制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因此始終沒有前往。

此外,兩岸業者的資本規模差距甚大,上游的世聯倉運董事長黃仁安表示,中國倉庫面積有五億五千萬平方公尺,台灣粗估不到五百萬平方公尺,不及中國的一%。

規模,更是競爭的障礙。根據財稅資料中心統計,台灣倉儲公司資本額在一億元以下的,占比高達九成,一千萬元以下更高達六成,顯示是中小企業為主;反觀中國,以第二大「中國外運」為例,倉儲面積一千零一十七萬平方公尺,單一家的實力,就勝過全台總和。

事實上,物流業除了航空如華航、長榮,以及少數配送業者如新竹物流、統一速達的資本較雄厚,其餘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因此,競爭不對等,是業者最大擔憂。

他們,懂轉型者勝出合縱連橫早開始,有人轉攻電子商務

不過,拜兩岸電子商務崛起之賜,身兼報關與承攬業的東風航空貨運承攬公司在二○○九年成立,短短四年,就成為台灣承攬大陸網購快遞貨件的龍頭,至今每月來自中國的貨件高達七百二十噸;以網購貨件每件僅數百公克至一、兩公斤重計算,從東風手中送出的網購貨件如衣服、鞋帽等商品,每個月有數十萬件。

可是,門戶洞開已是既定事實,因此,物流業上下游都開始各有因應,彼此合縱連橫。黃仁安自認無實力一戰,近期積極走訪海外市場如印尼、越南。

東風為了與統一速達合作搶攻網購派送市場,投資數百萬元建置自有倉儲與軟體系統。而市場既有的領導業者也在求轉型,例如新竹物流轉向電子商務、聯邦快遞(FedEx)也針對高低端市場推多元服務。

這就是台灣物流產業正在產生的質變,從上游到下游,若想要在門戶洞開後的市場繼續生存,就必須尋求出路。

可是,物流行業內的化學反應還沒結束,另一個催化劑:貨貿協議又即將加入。

這意味著兩岸將「貨暢其流」,想想看,你日常的購物清單中,將增加八千項新商品,即使不是新商品,它的價格也會比昔日更優惠,對雙邊民眾來說,來自彼岸的商品,將無國界之分。

不過,對物流產業來說,貨貿真會讓運輸大餅擴增嗎?

先來檢視兩岸近十年的進出口貨物總值,根據海關資料,二○一二年台灣對中國出口總值二兆三千八百億元,進口總值一兆二千一百億元,二○○三年以來,這兩個數字都成長了超過兩倍。

但二○○八年成了台灣進出口的關鍵年,根據海關統計,這一年台灣整體出口開始衰退,○八、○九年接連衰退,二○一○年至二○一二年雖然有回溫,但成長率不及二○○八年之前。

他們,紛紛下海搶「小單」B2B運量衰退,靠B2C衝業績

這些數字意味著什麼?一位任職外商航空快遞業的主管表示,這其實是,物流產業依賴的大宗運輸量(B2B)不斷衰減。

一長一消,似乎八千項貨貿開放對物流業是一劑大補帖。然而,「貨早就在走了,該去(中國)的,早就去了!」穿梭兩岸的上游貨運承攬業者直指,隨著B2B貨量式微,但網路購物(B2C、C2C)崛起,加上二○○一年小三通(小額貿易)開放,八千項的開放,恐怕只是「就地正名」的意義多過於其他。

的確,從海關進口快遞和簡易報關件數來看,台北、基隆、高雄、台中關都在成長,網購貨物因為講究速度,幾乎都採快遞與簡易報關的貨件處理。二○一○年和二○一一年比較,台北關便從八萬一千七百六十三單,成長到九萬六百零八單。

儘管網購貨量是少數,且還是一筆薄利,但趨勢如此,已逼迫大小業者不得不吃,如最不想吃這塊市場的外資業者DHL、UPS、FedEx、TNT等,原本只收高單價的國際單,如今已不得不進來競逐這些小單。根據業者預估,非大宗貨運的單,已經占大廠營收的一○%了。

不僅如此,中華郵政積極「走出去」的目標也是瞄準網購貨量商機,前董事長李紀珠今年七月更親自走一趟中國,獲中國郵政集團同意,日後中華郵政旗下的「郵政商城PostMall」,將成為國內獨家進軍大陸中國郵政集團旗下「郵樂網」的網購平台,打通兩岸郵政的電子商務大門,預計趕在今年底前開通上線。

事實上,服貿、貨貿還沒正式運作,中國人愛吃的鳳梨酥,或廣受台灣人歡迎的「黃飛紅」花生,以及各種淘寶商品等,都已在兩岸海空上方川流不息,消費者的需求使得物流業者早就大展身手。

這使物流業者對貨貿協議沒有太大期待,因為「貨早就都在送了」。與其談開放項目,業者更關心的是,免稅幅度與非關稅障礙如檢測與通關的排除,「這才應該是貨貿的血肉」,正要帶領新竹物流轉型到淘寶網上經營電子商務的李正義說,這才是貨貿真正該談判的重點。

政策的轉變不會停止,那麼,物流業者如何才能長治久安?曾替水果大王陳查某、國際一線電腦與餐飲品牌承攬全球運籌與情報分析的祥和國際物流總經理王清風認為,透過電腦軟體與國際客戶、海關對接,提高運輸效率,做其他物流公司做不到的事情,才是因應政策變化的根本之道。

服貿開啟兩岸「人與產業」交流大門,貨貿又將開放「貨物」流通大門,人與貨正一步步走向完全開放,也提醒台灣業者不斷優化與自我提升,才能存活下去。

【延伸閱讀】陸海空運龍頭出列!——兩岸3大運輸方式比較

空運 台灣代表公司:華航兩岸客貨運航點最多 中國代表公司:東方航空兩岸航班量最多 運送時間:約1個工作天 單位運輸成本:最高

海運 台灣代表公司:長榮海運海運量最大 中國代表公司:中遠集團中國第一大海運 運送時間:約7個工作天 單位運輸成本:最低

陸運 台灣代表公司:新竹物流台灣最大陸上物流 中國代表公司:順豐速運最大民營快遞 運送時間:1~2個工作天 單位運輸成本:中等

(整理:吳中傑)

【延伸閱讀】兩岸商品進出,走這3大貿易路線

交易量最大大額貿易(簡稱大貿)‧走正規通關程序,取得工商營業登記、稅務登記等相關憑證‧較有保障,但程序繁複,耗費較多時間與成本

最省稅免稅區(大嶝島)‧全中國唯一對台貿易免稅區,數百間商店販售台灣商品‧可享人民幣6千元免稅額

時程最快小額貿易(小三通)‧可避開繁雜的關務手續,讓貨品快速輸出‧節省成本,但處灰色地帶,有較多「眉角」與潛規則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34

比特幣背後神秘組織:礦工卡特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760

小心!比特幣供應正被一小部分挖礦聯盟所控制。 在美東時間周四淩晨三點,一個叫做Ghash.io的挖礦聯盟控制了45%的挖礦活動,接近50%的挖礦份額已經引發人們對比特幣的憂慮。 比特幣運作的原理之一,是由“公共賬簿”記錄每一筆交易,這個公共賬目由比特幣挖礦工登記紀錄,並負責確保每一筆交易的真實。但是如果一小群人控制比特幣生產的話,可能導致公共賬目人為操縱,他們可能給自己的成員轉入不屬於他們的比特幣。這將讓比特幣從本質上破產。 金融博客QZ認為: “比特幣的支持者所說的只存在於理論上的風險現在真實的出現了。” 挖礦卡特爾暗含的風險巨大:目前比特幣價格反彈至800美元附近。不過當 Ghash.io挖礦比率在比特幣論壇上曝光後,挖礦成員迅速離開,導致Ghash.io的挖礦比率在7小時內下降到38%。這或多或少證明了比特幣系統的自我糾錯機制。 類似的挖礦者大逃亡過去也發生過,但是問題是為什麽Ghash.io,或者其他挖礦聯盟會迅速瓦解呢? 因為如果大部分比特幣真的被一部分人控制,邪惡的礦工開始欺詐用戶,那麽比特幣將喪失全部價值。所以竊取或偽造比特幣就沒有任何金錢利益。礦工們都不傻,因為所有人的財富都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對於比特幣的“健康”問題上他們不會妥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76

高檔餐廳神秘金主的美食筆記

2014-01-13  TCW
 
 

 

「我這樣試穿襪子已經四十五年了,襪子的好壞我最知道。」三花棉業董事長施純鎰「襪子大王」的廣告深植人心,但除了賣襪子,三花施家竟是台北高檔餐飲界的神秘金主,還開了一家三花日本料理,挑戰台北頂級日本料理市場。

賣襪子怎麼會去開餐廳?揭開三花家族的神秘面紗,原來做襪子起家的施純鎰與兒子三花總經理施養謙,從愛吃族變成投資餐廳,父子倆投資「北市海鮮食府之冠」的「真的好海鮮餐廳」已經長達十一年。另外,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等企業大老催生的高檔日本料理高玉餐廳,施家父子也是股東。甚至連台北市有魚翅等高級中菜餐廳經營困難,也是找上施家父子接手。

愛吃,抓到飲食趨勢投資餐廳,十年來統統賺

施家不僅是神秘金主還是美食瘋狂愛好者,「施養謙是記錄控,吃什麼都會記錄,」施養謙的朋友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透露。

愛吃、記錄吃,讓三花施家投資餐廳也能賺錢,投資真的好海鮮「十年來,年年都賺錢,」施養謙說,這是抓對趨勢,台灣有錢了就重視健康、食量少,吃得好與健康,因此投資海鮮餐廳不投資中菜燕鮑翅餐廳,這是趨勢,這一次是早就想開自己的三花餐廳,無奈遍尋不著料理長。

可別小看這對賣襪父子對開餐廳的狂熱與眼光,為了尋找主廚,施養謙五年來吃遍各大小日本料理店,且每次刻意選坐吧檯,就是要貼身觀察師傅。每個老闆對師傅的要求不同,有的手藝至上、有的要能和客人陪酒社交,施養謙看上的卻是很抽象的「熱忱」,他最後在新都里物色到料理長石福安。

一位同是新都里出身、熟悉餐飲界的人士觀察,石福安總反覆鑽研菜色,當其他人陸續跳槽或創業,他卻在新都里廚房一待十多年。「熱忱比手藝重要,有熱忱,就會一直進步,」施養謙透露,當新都里股東結構改變,他才請到石福安出走創業。

能坐吧檯「偷看」師傅整整五年,才敲定料理長人選,這就是施家父子除了做襪子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甚至因此施養謙還曾被老婆笑「瘋子」。

寫吃,累積味蕾里程雲端食記,記錄逾兩百篇

他對美食有多瘋狂?舉凡任何大飯店的新餐廳開幕,施養謙一定第一時間前往嘗鮮。如前陣子亞都麗緻高檔法式餐廳巴黎廳重新裝修完,他就立刻搶當食客,連餐後四道法式甜點都不忘一一評比。

採訪這一天,施養謙特地從後背包拿出一台平板,秀出他分區記錄的獨家美食雲端筆記。筆記上,恰見亞都麗緻的各項餐點,標滿了他的註記。

一年來,他總共累積了兩百二十七篇資料,每一篇都有十幾家店家的資訊,每家店的菜色好吃與否,都有註記。舉例來說,打星號、圓圈、叉等記號,分別代表好吃、普通和不滿意,遇到特別好吃的還會拍照記錄。

不只如此,他連出國吃美食的「效率」都是別人的兩倍。一般人一餐吃一家,他卻堅持要吃到兩家,所以,夫妻倆每次出國用餐,同間餐廳都只合吃一份,這樣同一餐可以排兩家餐廳,「別人要四天才吃完,我們兩天就可以吃完,」施養謙說。

除了吃大飯店高級料理,他還一路吃到路邊攤,不僅對各地小吃都如數家珍,甚至連店家只賣到下午四點或晚上九點才開的特殊營業時段都記得。嗜吃成精的他,現在吃豬舌只吃豬舌根、點生腸更指名生腸頭。

隨便問台灣一個地方,例如宜蘭,他推薦大腸包小腸,一定還要用一層薄潤餅皮捲起來,那是他在宜蘭礁溪香腸伯小攤吃到的美味。

他解釋,一般人點菜都有盲點,總想點自己愛的菜,卻又容易忘記上回可能已踩過地雷,所以記錄很重要,「(避免)明明不好吃,半年後去同一家店還是想點那道菜。」原來,他那一筆筆美食資料庫是這樣來的。

愛吃的他也喜歡請朋友吃飯,為了怕漏氣,他請客時一定要先試過菜,一次不夠有把握,甚至還試第二次,靠的也是那巨細靡遺的紀錄。

分享吃,從中拓展商機大手筆開店,主攻日式料理

對美食的熱忱,讓他這次開店也很敢花。例如,店內啤酒杯,用的是日本帶回的手工鈦金屬杯,手感溫熱,但啤酒入口卻仍冰涼,一個杯子要價五千元,整家店只有十二個。

「該花的要花,不該花的不要花,才能跟別人不一樣,」深知日本料理店坐吧檯的,往往是最懂吃的行家,所以吧檯的椅子,他用的是一張要價八萬元的義大利進口設計師椅。

這家做襪子近半世紀的家族這一次大手筆開餐廳,其實是看到台灣的餐飲服務市場正快速崛起,認為這個市場還大有可為。施養謙透露,頂級日式料理準備再展店兩家,其後則計畫開鰻魚飯等平價日式連鎖,爭取跟日本品牌合作的機會。三花施家要用美食記錄控的熱忱,把餐飲變身襪子本業外另一重要的品牌事業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20

神秘的美國骷髏會:16大權勢會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25

“骷髏會”是美國最神秘社團之一,當初有5個耶魯大學學生創建,其中一個就是美國第27任總統塔夫特(William Howard Taft)的父親。 骷髏會會員的征選對象是耶魯大學三年級學生,每年只有15個名額,一旦入選,終生為會員。 據Alexandra Robbins的著作《墳墓的秘密》,骷髏會的總部是一座沒有任何窗戶的半地下室花崗巖建築,被稱作“墳墓”,房頂是一個私人停機坪。新骷髏會會員就是在這座詭異的建築中宣誓將為骷髏會“赴湯蹈火”。 在入會之前,會員需要抖摟出自己所有的秘密,包括自己的性經歷。他們還要把自己的部分家產捐給骷髏會。但是,他們也會被保證“吃穿不愁”,所以也沒要必要以出賣骷髏會秘密謀生。 骷髏會一直到1970年才開始發布花名冊,該花名冊被保存在耶魯大學的圖書館中。雖然會員對骷髏會的秘密守口如瓶,但是不妨礙我們知道誰是骷髏會會員。 骷髏會會員不乏大佬、作家、政治家,還有三任美國總統: 1.    William Howard Taft——1878級 唯一一位既當過美國總統又擔任過美國首席大法官的美國人 2.    Walter Camp——1880級 被譽為“美國橄欖球之父”,制定了現代橄欖球規則,並創建了美國大學生運動員協會 3.    Amos Alonzo Stagg——1888級 耶魯大學最偉大的橄欖球運動員,唯一一位既進入籃球運動員名人堂又進入大學橄欖球名人堂的美國人,執教時間最長的教練 4.    W. Averell Harriman——1913級 曾官至商業部長、駐前蘇聯大師,第48任紐約州州長,1952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5.    Robert Lovett——1918級 杜魯門時代的國防部長,被譽為“冷戰設計師”,1945年獲得戰時優異服務勛章,朝鮮戰爭指揮官 6.    Henry Luce——1920級 雜誌大亨,《時代雜誌》、《財富雜誌》和《體育畫報》的創辦人 7.    Lyman Spitzer——1935級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哈勃望遠鏡之父” 8.    Potter Stewart——1937級 曾任美國首席大法官,隱私權訴訟里程碑案件的判決者 9.    McGeorge Bundy——1940級 肯尼迪總統顧問,曾擔任福特基金會主席,越南戰爭重要決策人 10.  老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1948級 美國第41任總統 11.  William F. Buckley Jr. ——1950級 美國媒體人、作家、保守主義政治評論家,政論雜誌《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創辦人 12.  克里(John F. Kerry)——1966級 現任美國國務卿,前馬塞諸塞州參議員 13.  Frederick Wallace Smith­——1966級 聯邦快遞創辦人、現任總裁,布什、克里密友 14.  小布什(George W. Bush)——1968級 美國第43任總統 15.  施瓦茨曼(Stephen A. Schwarzman)——1969級 黑石創始人 16.  Dana Milbank——1990級 政治記者、專欄作家,曾大量報道小布什和奧巴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