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1-5-6/1NMDAwMDIzNjg1Ng.html
「用三個月時間投入5000萬到1億元人民幣,在全國各地級市建立100個服務中心。」4月28日,康佰(中國)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歐陽卓楠表示。
中國功能紡織品行業已經成為年產值約2000億元的行業,且年銷售額以15%以上的速度遞增。但是行業企業力量分散,品牌力量較弱。
康佰2010年於香港聯合交易所借殼上市,從事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生產、銷售。目前擁有3000家連鎖專賣店。2010年7月康佰控股收購浙江大華金辰保健用品有限公司,今年3月9日,康佰控股在香港聯交所公告收購位於上海青浦的上海和也臥室用品有限公司。
「上海和也擁有知識產權產品60多種,此次併購和也可以彌補在中低檔產品方面的空白。」歐陽卓楠表示。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70074.html
编者按:
近年来,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实业领域,海航系都异常活跃,惹人注目。短短十多年的时间,海航集团已经从一家地方企业,成长为产业界不容小觑的大鳄, 产业覆盖航空、物流、金融、旅游、置业、商场、机场管理等,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也因此进入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研究视野。我们在和海航的同业者、 投行人士、学者等交流时,他们最常用的一个词是,“看不懂”。随着我们的采访及研究的深入,也越来越深切体会到这个公司样本的复杂性。
围绕海航扩张,我们关注的话题包括海航快速扩张的驱动力何在,是内涵式扩张还是在豪赌资产升值?在一笔笔令人咋舌的大收购背后,钱从哪来?如何控制 由此衍生的资金链风险?频繁收购背后的整合效果如何?它的资本运作特点是什么?是如何与各个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捆绑的?有没有被其他企业复制借鉴的可能, 抑或存在的风险及漏洞……
就某种程度而言,海航代表了中国企业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在经济前景看好、资产不断升值的预期下,以企业的快速膨胀来撬动资 金,又以新的资金来猎取资产,循环往复,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品类不断扩张。这种企业,最脆弱的环节应该在资金链的管理上,一旦经济陷入另一个周期,企业将 面临可能决定生死存亡的考验。
尽管三位记者资料收集及采访耗时一个多月,仍难免有疏漏之处。这组报道旨在以海航集团为样本,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关注、研究这类企业的发展路径。
谁是海航的“现金奶牛”?
是2000多亿元的银行综合授信?还是三年间发行的16个信托产品?抑或是频繁发行的公司债?
陈姗姗 冀亮
海航集团的员工,一年中总会收到一两封这样的邮件,邮件的开头是:“为了充分利用集团内部金融平台优势,让广大员工充分分享集团发展成果,经决策层领导批准,决定在集团内部发行XX信托计划。”
2009年,大新华物流的员工小赵,就曾收到关于集团向员工内部发行“广州中央海航酒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邮件,邮件写道:2009年12月15日至12月23日为募集期,有意向的员工可以持本人委托资金的交款单到公司计财部经办人处办理手续。
这样的员工信托对于海航的员工来说已经并不陌生,动辄10%以上的预期年收益率也被员工们看做在海航工作的福利之一。小赵说,往年的员工信托到期后,参与募资的员工一般都拿到了此前的预期收益率。
此次发行信托的受托人渤海信托,也是海航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这意味着,海航已经可以在集团封闭的产业和金融链条内,利用信托财务杠杆,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融资和运作。
“贷款—负债—扩张—再贷款。”这曾是海航成立初期的扩张路径,而如今,产业金融化的渠道已远超当初,一方面是高成本的短期融资,另一方面是快速地将产业推向证券市场,海航正在力图借助更广泛的资本平台来来撬动更庞大的产业链,将各种融资途径运用到极致。
信托融资:如何保证高回报
梳理海航扩张的资金来源,信托融资是近几年来重要的手段之一。除了海航自己的信托公司渤海信托,天津信托、吉林信托、百瑞信托、西部信托等外部信托公司都曾作为受托人,发行过多个信托计划,用于海航系的项目运营或对外并购。
去年9月,海航商业收购家得利超市,就采取了发行“中信·聚信汇金之海航商业幸福民生一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方式,发行规模6亿元,预期年收益率为10%~11%。
记者查阅近两年与海航有关的信托产品发现,大部分信托产品都是用于建设或者扩建酒店项目、收购新的资产或地产项目,或者对海航系下重点公司进行增资,而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也大多在8%以上,海航系下已经拥有的土地和上市公司股权,则被作为质押对象。
2009年到2011年,记者能够在公开资料中查到的海航对外发行的信托计划就多达16个,募集资金的规模超过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银行贷款相比,发行预期收益率更高的信托产品需要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因此,信托融资一般是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才比较容易获得企业的青睐,如果能够获得足够多的直接融资或银行贷款,发行信托并不会是企业的首选。
不过,记者查阅海南航空公开发行50亿公司债券的募集说明书时也发现,截至2010年末,海航集团共获得银行综合授信2092亿元,其中已使用1096亿元,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还有996亿元。
当《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询问海航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高管“是否能够保证高收益率时”,多位高管笑称:“海航旗下有那么多资产,如果达不到,卖块地或者卖个机场就行了。”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秘密
当然,对海航来说,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还是通过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收购、整合,再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或者将资产注入现有上市公司,也是海航快速扩张的惯用路径。
目前,海航集团旗下已经有8家上市公司。
不过,从目前海航旗下上市公司的经营境况和业绩增长情况看,海航并不能通过上市公司本身赚取的利润获得大量的扩张所需资金。
记者查阅海航集团8家上市公司2008年到2010年的年报发现,除了年景较好的2010年,旗下的上市公司大多能够取得盈利,但净利润最高的海南航空也只有30亿,大部分公司盈利只有几千万。在2008年和2009年,很多公司都是亏损。
上市公司对于海航集团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能够获得直接融资,而是肩负着更多资本运作重要责任。
2007年底,海航集团向海南航空转让了渤海信托39.14%的股权,转让金额为8.29亿元,这对海航集团当年的盈利有很大的帮助,当年集团的净利润为5.27亿元。
2008年底,海南航空又从海航集团收购燕京饭店45%股权和科航投资95%股权,两笔转让金额共计23.47亿元,海航集团因此确认投资收益14.71亿元,从而使集团原本亏损的2008年业绩转为盈利9699万元。
海航集团因为上述股权转让获得的投资收益保持盈利,从而得以满足发行公司债的要求(公司债发行人最近三年平均净利润足以支付企业债券一年利息),分别在2008年底和2009年底发行了总计28亿元的公司债。
金融平台:产融结合的“推手”
海航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的内部高层还对记者透露,集团鼓励下属各公司通过各种途径融资,以及创新融资方式。“公司的财务总监并不一定需要是财务专业的,但人必须灵活,而融资能力也是对财务总监的重要考核项目之一。”
随着资本运作和各种财务杠杆运用的越来越娴熟,海航集团发现,如果拥有自己的信托、投资公司甚至银行,不仅可以在设计更多证券化产品时更加便捷并且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成为“开源”的又一途径。
于是,海航开始在金融板块加速拓展。最初,其选择的领域是与航空相关的保险和租赁公司。
在2009年6月8日海航集团与天津市政府共同出资筹建天津航空的揭牌仪式上,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明确表示,围绕主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业,成为海航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到2011年,海航集团的版图下,已经悄然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海航资本,旗下囊括信托业、租赁业、保险业、基金业、银行业、期货业和证券业等近30家成员公司,自有报表资产已达到645.57亿元,管理资产934.03亿元。
“以前主要是在做客流,现在则是增加了物流和资金流。”海航资本一位内部高层告诉本报记者。
此外,海航资本旗下公司还作为投资方之一,与旗下各板块的多家公司共同参股海航新投资或者收购的公司,甚至被海航注入收购来的上市公司壳资源。
今年5月,海航资本控股的渤海租赁实现了借壳上市,成为首家A股上市的租赁公司。
(本报实习记者 裘一娜 刘晓景 对此文亦有贡献)
商业:瞄准区域次优品牌轻整合重资本运作
乐琰
“我们这次在湖南收购的超市是‘润多家’,还是……”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一时语塞。身边的工作人员赶紧低声纠正,“是家润多。”
这是海航商业宣布收购区域品牌超市家润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场景,这个原本可以一笑而过的细节,折射出由于海航商业近年来收购之频繁,以至于让董事长一时都难以记住被收购项目的名字。
海航商业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目前已拥有了13家成员公司。去年下半年,海航商业以9亿元价格拿下上海第四大超市家得利,这家曾被资本运作过数次的区域零售企业被海航商业寄予厚望。不过海航商业并未就此满足,近期又收购乐万家、家润多超市。
仔细研究后可发现,海航商业收购超市有共同特点——区域零售商中排名靠前,但并非第一。
“家得利是上海第四大超市,前三位是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联华和华联合并后有4000多家门店,海航要吃下它们是很难的,故而选择了家得利。”时富金融消费类分析师廉波指出。
湖南当地零售业者指出,家润多(后更名为“友阿股份”,002277.SZ)上市公司确实在湖南算得上零售商一霸,但数年前就已经售出了80%股权的家润多超市并非十分强势,海航收购前,家润多超市开店速度减慢。
海航商业的“次优收购战术”是有其道理的,这样可获得较为便宜的价格或增加收购可能性。
尽管海航商业一直没有透露其此次收购家润多超市80%股权的具体价格,但记者从参与谈判者处获悉,海航商业收购家润多超市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交易。
“收购之后,海航商业的整合力度并不大,被收购企业还是维持原来的运作和计划,海航商业的整合只是体现在将架构重新梳理成海航模式,并在薪酬上重新 调整。”知情者透露,以家得利为例,海航商业将家得利原架构重新搭建,比如将几个部门合并成一个部门,包括将拓展部、对外协调部和招商部合并成一大部门 等,旨在减少细分部门。此外,全员薪水上调了20%~30%。
海航商业派驻到家得利的高层并不会太多干涉具体运作,分管家得利的海航商业副总裁柏彦大约有50%时间都在全国各地穿梭,奔波于各个地区的区域零售商之间斡旋谈判。
“柏彦的奔波不是仅仅无限量去收购,而是有计划和有选择地将各个区域较为领先的零售业纳入麾下,免去自己一家家开店的烦恼,随后考虑将资产装进家得利这个统一的超市连锁商业板块,以家得利去单独上市。”上述知情者透露。
海航集团官方资料显示,目前海航商业资产规模108亿元,年收入80亿元,门店总数328家,营业面积9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5万人,其设想是希望在2011年实现经营规模收入302亿元,门店数量500家,营业面积逾150万平方米。
“海航商业的资本运作方式有其优势,比如快速占领未涉足市场,与海航集团的其他板块联动。可这么庞大规模的收购会引发资金链压力,总是依靠发债或次 优收购不是长久之计。零售业的整合很关键,假如收购后企业仍各自为政,仅仅是硬性捆绑在一起上市,今后的整体运作会出现问题。”廉波认为。
物流:大新华物流“超音速”收购_成就“小中海”称号
陈姗姗 裘一娜
与海航集团的其他产业相比,物流板块算是进入比较晚的“小兄弟”,但却是拓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从2009年大新华物流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到现在短短 两年多的时间,大新华物流旗下,已经拥有了超过485亿的总资产,截至2010年底的物流收入213亿元,业务板块囊括造船、海运、码头、空运、地面物流 等全方位的产业链。
收购,是海航迅速扩张其物流版图的重要途径。打开大新华物流的业务板块说明书,主要的集装箱运输企业、修造船企业以及部分快递和物流企业,均是通过收购而来。
“超音速”式的收购,使大新华物流很快有了“小中海”的称号,而与中海、中远等传统航运企业不同的是,年龄不大的大新华物流,已经把母公司海航集团所谙熟的资本运作运用到了极致。
青睐“困难户”
2010年上半年,民营快递企业天天快递正式改姓“海航”,成为海航集团旗下第一家快递公司。
当时,交易双方并没有公布收购额度和所占股比,不过,参与交易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天天快递是通过原来的资产打包评估与海航合资,占据新成立的海航天天快递有限公司40%的股权,而海航则以8000万的现金出资,控股海航天天60%的股权。
出资8000万元就控股天天快递,对海航来说是一个“划得来”的买卖。因为天天快递当时的规模网络已经在国内快递业中排名前列,拥有客户25万余 家,在全国1200多个城市的3000多个网点有超过2万名从业人员,以及超过6000辆各种快件提送车、干线车辆,近400条主干线班车运输线路。只是 由于当时公司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才急于寻求外部资金支持。
收购天天快递,是海航进入物流业选择收购对象的一个标准样本,即以尽量低的成本,获得经营处境困难的资产,并占据控制地位。
事实上,早在大新华物流集团还没有成立的2007年,海航已经开始在航运物流领域布局。当年6月,天津市属的国有集装箱航运企业SST天海 (600751.SH)发布公告称,其母公司天海集团拟受让扬子江物流29.98%国有股权,收购价格约1.6亿元。而扬子江物流的控股股东,正是海航集 团旗下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查阅SST天海当时的股权转让公告就发现,对于天海原母公司天海集团对天海存在的应付账款66202.65万元,扬子江物流愿意 承担,代价是无偿获得塘沽区东沽东盐路9号的176286.13平方米出让地。而在当时,天津在国家所定位的战略地位中,远没有现在重要,土地的价值,自 然也没有现在值钱。
到2009年3月大新华物流集团正式宣告挂牌成立时,公司囊括了海运、航空货运、地面物流、码头等企业实体。
“同门”间的订单输送
在大新华物流集团正式挂牌后,海航在物流领域的收购更是愈演愈烈,并开始向上游制造业和高端领域拓展,同时也开始通过更多的渠道来筹集资金。
2009年7月,大新华物流宣布以32亿“订单加现金”的方式收购金海湾船业(收购后更名为金海重工)50%的股权,之后又悄然增持20%的股权从而实现了绝对控股。
据记者了解,当时,大新华物流大手笔地向金海重工一举订下30条船。
按照业界的惯例,30条船和相应的支付款会分期在未来的几年内陆续交付,但直到现在,航运市场的需求依然不算旺盛,因此,“航运新秀”海航能否按时履行订单,也一直是业界所关注的。
“最近我们接收的船只都是由金海重工制造的,已经交付了四条,本月还有六条准备交付。”大新华物流旗下专门从事干散货运输的大新华轮船内部管理层对本报记者透露,“现在逢低吸纳,就有未来逢高抛出的可能。”
事实上,希望进行“低买高卖”的反周期运作,也是海航在金融危机时期大举进军物流业的重要动力。
在资产规模迅速壮大的同时,大新华物流的负债率一度也在攀升,注册资金从挂牌时的10亿元增加了一倍。而现在,在市场依然低迷的情况下,大新华轮 船、大新华烟台、天津海运等子公司的盈利状况仍不是很好,因此,如何降低海航集团的“输血量”,提高大新华物流各业务自我造血功能,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加快转移资金压力,海航集团再度复制了航空板块的融资租赁模式,自行出资嵌入了融资租赁公司的环节。
去年9月,大新华物流与海航集团参股、国开行控股的国银金融租赁签署了12亿美元的船舶租赁协议,双方的合作方式主要就是国银金融租赁从金海重工购 买船只,然后转租给大新华物流。通过这种方式,大新华物流既为金海重工增加了销售收入,也为其航运公司购买船舶解决了融资渠道。
“同门兄弟”持续的订单输送,也使金海重工从2009年开始收入和利润逐步增加,并实现了三年的连续盈利,而这一切,最终也是为了金海重工能够实现上市。
此外,大新华物流还运用了另一条融资渠道,即发行信托产品。
不过,“两条腿走路”能否有效降低大新华物流的负债率,还是一个未知数。
地产:海航置业迷局:跑马圈地鲜有开发
黄树辉
在海航集团让人眼花缭乱的大收购迷局中,地产板块成为其至关重要的运作平台,资产收购、质押、融资等杠杆运作让人眼花缭乱,海航集团旗下的地产板块资产规模以平均每年翻番的速度急剧膨胀。
包括海航内部管理层在内的多位业界人士认为,与其说海航集团在搞地产开发,还不如说是搞资产运作,一系列动作的实质是赌中国的资产升值。
重圈地轻开发
海口国兴大道与五指山路交汇处,占地近300亩的海阔天空·国瑞城与海南省政府办公大楼、新海航大厦毗邻而立,傲视全城,被北京国瑞地产(下称“国瑞地产”)称为登陆海南的第一力作。
自2010年10月份开盘以来,国瑞城项目的住宅产品销售均价从11500元/平方米上涨到目前的15000元/平方米,让国瑞地产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号称由海航地产和国瑞地产联手打造的大型复合地产项目,基本是由国瑞地产独立开发完成,海航地产仅仅提供土地资源。而作为对价,国瑞地产要向海航返还每平方米楼面价3000元,这是双方早在2008年5月份就签署的合作条款。
以此折算,这相当于海航以800万元/亩的地价把土地出让给国瑞地产。海航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个要价在楼房飞涨的今天看似不高,但当时海口房价依然低迷,海航的要价把很多前来合作的开发商都吓跑了。”
将手中的大量土地资源提供给专业地产商合作开发,然后坐享其成,这是海航发展地产业务的重要手法之一。
负责海航置业宣传的人士向本报表示,目前海航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主要依托两大平台,即海航地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地产”)和海航置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置业”)。前者专注于海南本岛的房地产开发,而后者负责海南之外的房地产业务。
除“联姻”国瑞地产之外,海航置业在2008年还携手第一太平戴维斯成立北京海航太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此后,海航置业于2010年3月又与佳兆业 集团(01638.HK)结成战略联盟,并于当年5月6日与成都远鸿地产“联姻”,于2011年1月与保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至此,海航置业在多个城 市确立了合作开发伙伴。
“与专业开发商合作开发,既是海航的过人之举,也是迫于无奈,因为房地产开发并不是海航的强项。”海航地产有关人士说,虽然有自己的业务团队,但海航在地产开发、流程、产品设计及销售服务方面并没有万科、保利等专业。
以海航最感自豪的三亚海阔天空·铂爵公馆为例,2008年对外销售时起价就达到9万元/平方米,顶层甚至卖到14万元/平方米,这个价格至今在海南 仍无人比肩。但海航地产内部人士透露,该项目2006年开发至今仍在销售,由于项目开发周期过长,这个占据三亚湾一线海景资源的高端项目,其经济效益不尽 如人意。
根据海航集团内部的一份PPT资料,截至2010年3月,海航旗下地产主打品牌海航置业房地产开工面积为610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01%;土地储备面积947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30%。开工量占土地储备64%。
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是,公众所能看到的由海航独立开发的成熟地产项目并不多见,即使在海南本地完成的地产项目也屈指可数。
豪赌资产升值
不是独立开发,而是购买圈占大量土地和物业,海航地产布局被认为是一场看不懂的迷局。但上述私募人士向本报表示:“其实并不复杂,海航发展地产业务不是主要依靠业绩提升,更多的是通过把握资本市场的节奏和资产泡沫的节奏来迅速做大资产规模,即依托并购和资本杠杆。”
海南内部人士透露,海航置业的主要管理层不是来自房地产领域专业人士,而是以资本运作高手为主,这在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也极为罕见。
多家券商研究报告认为,按照海航集团资产运作惯例,海航集团七大业务板块将各有一个上市公司平台。
有媒体援引海航集团内部人说法称:“像海航集团这样的企业,缺的不是钱而是资产,没有资产的海航是痛苦的,有资产就有了融资渠道。”
显然,海航置业的盈利模式与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同。海航内部人士表示,海航之所以会成为海南的“地主”,除了地理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海航集团高层认为,土地、房地产远比现金保值,所以才会大量购买土地和物业。
有公开资料称,当年海航购入的海口大英山老机场土地2860亩价格是70万元/亩,而如今在国际旅游岛概念的一路热炒之下,这片土地价值早已今非昔比。
而大量土地资产储备,反过来又成为海航集团资本运作和支撑上市公司业绩的基石。
2010年12月,海南航空发布公告称,将受让海航集团旗下海南航鹏实业公司、海南国旭实业公司和海南国善实业公司3家地产项目公司位于海口市大英山新城市中心区核心地段的4幅土地,受让价格为24.65亿元。但由于没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此举一度受到质疑。
海南航空历年的公告显示,上市公司与集团之间每年都存在着大量的关联交易,主要为资产买卖,其中不乏物业地产类。
国泰君安分析师宋伟亚指出,海航系历史上一直以复杂而又频繁的资本运作和关联交易著称。海航集团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的战略驱动,与各板块不同的业务、资产属性及不同阶段发展侧重等因素,频繁触发各业务领域和融资平台间的战略协作抑或是冲突。
最新的海航置业收购九龙山(600555.SH)时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末、2009年末、2010年末,海航置业总资产分别为98.7亿元、188.5亿元和317亿元,近三年资产规模平均翻番增长。
上市私募人士称:“海航置业不断用大约20%的资本去控制别人100%的资产,然后进行托管经营,以100%的资产向银行或信托公司进行质押贷款,资金越滚越大,等到一次资产泡沫最大时就出手,把以前所有的窟窿都补回来,这是它迅速做大的原因。”
酒店:低调而奢华的零散收购
乐琰
比起其他板块的大肆收购,海航酒店的收购显得低调而奢华,低调是它很少收购大型连锁酒店,奢华则是每次心仪的对象不是外资品牌就是顶级豪华酒店。
海航酒店的收购基本处于零散状态。五六年前,海航酒店曾收购广州中央酒店和山西迎泽宾馆,进入2009年,海航酒店开始大量分散式并购单体酒店项目,逐步操作的大型项目数十个,金额数百亿。
海航对于酒店的系列收购与其隶属于海航置业板块有直接关系,但这样的背景好比双刃剑,即给了海航酒店物业的支持,但由于收购项目往往比较散乱,缺少 整体规划。如2010年1月,海航跟保亭县政府签订了七仙瑶池海航温泉大酒店合约,然而直到2010年8月,海航仅仅做了一个小广场和两栋房子,这让业界 质疑海航对于酒店业的项目收购有“虚胖”之嫌。
除了收购较为零散之外,海航对于酒店收购还有一大特点,瞄准的大都是豪华酒店。
“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就要从高端酒店做起。”曾经主导和参与谈判了一系列海航酒店收购案的王文斌(化名)说。
海航酒店的奢华收购路线甚至涉及到上海新天地两幢知名的豪华酒店,金融风暴导致两酒店停工后,王文斌曾经代表海航酒店对两酒店抛出绣球,一度愿意以几十亿元的溢价对两家酒店进行收购。
“资金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整个海航系拥有数家上市公司,可多方融资,也可发债。”王文斌说。
不过,豪情万丈并非就一定能马到成功。很多人都知道锦江酒店曾经以3亿多美元的巨资以合资形式收购美国最大独立酒店管理公司州际集团 (Interstate Hote LS& Resorts Inc.),然而几乎很少人知道,海航酒店曾竞购过州际集团,并且已经到了最后一步。
“我们很早介入与州际的收购谈判,可惜最后一步时,由于调控的复杂原因导致收购失败,项目最终被锦江拿下。”王文斌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收购还会有些遗憾。
目前海航酒店在全国20多个城市拥有60余家品牌酒店,其中有大约40家是海航参与投资的。
“收购后假如不做整合分类,等于没有收购,酒店是需要品牌和细分市场化管理的。”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指出。
海航酒店将麾下所有酒店按照功能分为商务酒店、度假酒店、产权酒店等,并按照档次分为超豪华五星级、四星级至普通五星级的高端以及经济型,并做了不同品牌命名。
艺旅咨询副总裁侯涛指出,但海航酒店目前在全国的酒店规模还不算大,一些品牌还没有打响知名度,因此要实现宏大志向还需加大布点和品牌营销。摄影记者/任玉明
记者观察:海航扩张秘笈:绑定地方政府
陈姗姗
梳理海航的产业扩张,可以归纳出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选择拓展的行业都可以产生巨大的现金流,不管是航空、机场、快递、海运,还是超市,每天都可 以有现金入账,规模越大,获得的现金就越多。对海航集团来说,最重要的也是现金,有了现金就可以购买更多的资产,有了资产就有了更多融资渠道,通过资产抵 押等再融资,就可以不断扩张。
在低成本获得外部资产方面,安庆机场是海航早期收购的一个样本。位于安徽小城的安庆机场1993年10月就开通了五条航线,但从开通的第一年起就陷 入亏损,一直依靠财政拨款。这引起了海航集团的兴趣。2005年10月18日,安庆市政府和海航集团签署了关于控股安庆机场、开辟新航线的合作协议。
《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安庆市政府为海航“接管”机场提供了极为优厚的待遇。
首先,在海航集团以858万元收购安庆机场以前,机场先剥离310.61万元的债务,由安庆民用航空局承担。另外,在股东变更手续完成之后不久,安庆民用航空局即拿出858万元给海航,作为补贴重组的前期费用。
同时,安庆市政府还同意给改制后的机场公司予以补贴,每年400万元经营补贴用于维持公司正常运营;每年100万元市场开发费……以上补贴为期3年,若3年后机场公司仍不能实现盈亏平衡,政府将继续适当给予补贴。
此外,政府还按照波音737飞机每小时4.2万元、D328飞机每小时1.4万元的标准,对海航航空运营的亏损部分给予补贴;候机楼和停机坪的改造扩建由政府承担。类似的优惠条件还有一些。
而海航集团所需要履行的义务,只是按照海航的经营管理模式对机场实施改制,并利用航空运输、旅游、酒店和金融等延伸、附加值服务优势,以及为安庆机场航空及非航空业务发展提供产业互动支持。这对于善于打造航空、旅游、酒店一体化运作的海航来说,简直并不是件难事。
一位业内人士说,这哪里是低成本,简直是零成本收购。
本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些收购其实并没有整合,或者是并没有很好地整合。一个例子是,通过收购而来的两家快递公司天天快递和元智捷诚,目前还都属于海航北方物流旗下,而并纳入大新华物流。
一位曾在海航集团担任管理层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海航意识到属地化有时比产业化更有利。
去年开始,海航在传统的航空几大业务板块横向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跨产业板块的区域总部。
之所以要成立各区域总部,是因为海航完全清楚与地方政府合作能够获得的“甜头”。金融危机时期,海航旗下的海南航空、大新华快运以及祥鹏航空,分别 获得了海南省政府、天津市政府以及云南省政府的注资,这些真金白银为海航度过那场经济危机出了不少力。从那时起,海航更加意识到将旗下的航空公司“本土 化”,是开启与地方政府合作的一个重要砝码。
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刘嘉旭就曾对本报记者坦陈,未来海航集团航空产业的发展规划就是要围绕各个省市城市发展和拉动内需、拓展旅游的需要,来加速海航各个航空品牌的成长,“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确实需要航空运输的支撑。”
“受招商引资和发展地方旅游和经济的需要,地方政府都有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航空公司的情结,而航空公司引入地方政府资源后,得到的将不仅仅是现金的 注资,还可能是更多政策性的支持,比如免税、土地优惠等。”民航局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分析,为了吸引航空公司开航线,一些地方政府会用机场附近的土地代替 现金补贴,此外在工商、税务等方面也会一路开绿灯。
近几年来,海航在开发利用地方政府资源方面,越来越“炉火纯青”。以天津为例,自2008年天津保税区旗下的税区投资有限公司向海航集团旗下的支线 航空公司大新华快运注资2亿元后,大新华快运更名“天津航空”,同时渤海租赁也在天津成立,2009年6月和9月,渤海租赁先后获得了天津保税区财政局拨 付的2556万元企业发展金和1000万元财政补贴。
随后,海航在天津的投资更是全面开花,如今,海航集团在天津已经拥有了包括融资担保、租赁、小额贷款、保理公司在内的十多家企业(含营业部、办事处)。
2010年以来,海航又与北京、贵州、芜湖、陕西、重庆、湖北各地政府签署了相似的战略合作协议,发动集团旗下航空运输等多个板块与地方政府寻求全面合作,而各地地方政府也承诺为海航集团投资及合作的项目在行政审批、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85650.html
除了已经营业七年的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以及正在建的三亚湾、海棠湾和青岛三处红树林度假酒店,未来5年, 我们将在广州从化、大理、都江堰、丽江、北海等地至少新建6家。我们现在已经明确了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方向,就是运营遍布全国的度假资源的红树林度 假目的地酒店。” 今典集团总裁张宝全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据悉,今年底即将开业的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共有5000多套客房,相当于10座传统五星级酒店、2座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可以同时容纳 4000~6000人举行宴会、会议。可以举办国际电影节、音乐节、选美大赛、兰花节,吃喝玩乐一站式度假目的地。随后开业的青岛红树林,也是4000间 客房的庞然大物。
“这就是度假目的地酒店,一个集度假休闲、娱乐购物、会议会展、影视外景、文化创意为一体的超级度假综合体。”张宝全指着面前的“红树林中国地图”对记者说。
“和商务酒店不同的是,红树林度假酒店的选址全处于自然景观秀丽的地方,临海、临江、临河、临温泉。”张宝全说。
今典大举扩张
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2.5%,旅游休闲正在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的旅游还停留在低端 的观光旅游上,游客一走一过,花费最高的就是车费和景点门票,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度假旅游。而当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4000美元时,中国的旅游将全面进入 度假休闲时代。”张宝全说。
正是基于对未来度假目的地酒店前景的认识,今典集团在未来五年时间里,至少将有10座红树林度假目的地酒店建成开业,五星级客房达3万余间。包括三亚湾、海棠湾、广州从化、青岛灵山湾、杭州、大理、都江堰、丽江等红树林度假酒店。
2012年6月,张宝全打造的首座巨无霸酒店——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的豪华度假酒店和家庭酒店就将开门迎客,今典打造的中国首座度假目的地酒店三亚湾红树林将正式与世人见面。
平衡投资压力的秘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支撑庞大的酒店帝国正常运转,资金是张宝全首要平衡的问题。仅以青岛灵山湾的红树林度假酒店而言,建设资金就高达70亿元。
按照张宝全的计划,将拿出50%的酒店客房用于红树林度假卡的客户享用,剩下的50%客房将用于度假酒店的日常经营,这样既保证了酒店的正常运转,也维护了度假卡客户的权益不受侵害。
记者了解到,这不仅是一张简简单单的旅游度假卡,其中还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红树林度假卡预计今年6月下旬将全球发售,起始优惠价格为6万元,35 年、每年享受7天度假酒店。随着其他红树林酒店在5年内陆续开业,持卡者可以享受到全国10家以上红树林酒店提供的度假休闲时尚购物等服务,度假卡的价格 也将随着销量的上升而上涨。“这就如同买房一样,任何一个大的住宅项目第一期的价格肯定是最低的,升值空间当然也是最大的。”张宝全解释。
本月底,三亚湾和青岛红树林度假酒店即将推出、发售“红树林度假卡”,青岛红树林度假卡起价6万元,三亚湾红树林度假卡起价8.5万,凭度假卡,会员可在未来35年内,每年以一定时限入住任意一家红树林酒店。
据张宝全介绍:“持卡者每年可入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选择入住哪家酒店、入住客房的档次以及淡季还是旺季入住。例如购买6万元青岛红树林度假卡的会 员,一年平均可在青岛入住7天标准客房。如果选择在旺季或住套间,时限将少于7天,相反,如果选择淡季或入住普通客房,则将超过7天。我们在售卡时会通过 合同条款的形式予以明确。”
与传统分时度假卡不同
事实上,回溯分时度假的概念,远非新颖,上世纪60年代便在欧洲出现。以每年使用一周的标准分时度假产品而言,相当于将房地产的使用权分割成为52份销售给不同的消费者。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催生出分时度假相关产业,包括一批加盟国际分时度假交换网络的公司、销售或自主开发俱乐部产品的度假交换公司应运而生。
如今,通过分时度假模式推出红树林度假会员卡,正在成为张宝全平衡投资压力的利器。将酒店50%客房使用权分成若干个周次,按35年期限,以会员制 的方式出售给客户,会员获得每年到酒店免费住宿7天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并且通过红树林度假网交换服务系统,会员可以把自己的客房使用权在其他任何一间红 树林酒店进行交换使用,以此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一卡在手,全国度假”的目的。
“与传统的分时度假卡不同,红树林度假卡是产权人与客户直接签订协议,没有中间运营机构参与,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今典集团在合同中承诺 所有项目均拥有100%产权,红树林度假目的地酒店、时尚艺术、购物会展、娱乐等配套设施占据酒店40%以上面积。酒店客房占酒店总面积不到60%。今典 将50%客房做卡销售,实际只占据整个酒店不到30%的建筑面积。且这部分物业不出售、不抵押、不转让。”张宝全表示,“度假卡的销售合同我们起草、修改 了一年多时间,就是希望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在内,避免日后出现问题。”
按照张宝全的构想,今典集团用5年时间建成10家度假目的地酒店,共3万余间五星级客房,若将其中一半客房以度假会员卡形式售出,按每年限时7天、起价6万元的标准计算,未来5年销售收入将达450亿元。
“我们已经完成了业态的转型,下面要做的就是资本的转型也就是上市。上市的目的将有别于中国其他企业,融资不是主要目的,规范企业运营将是主要目的。同时,我们将会把红树林酒店品牌做到国外,最终形成覆盖全球的红树林度假体系。”张宝全说话时语气谦和,充满雄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3/5NMzA5XzM1MDI5NQ.html
剛剛在2個月前獲批發行50億元公司債的海南航空(600221.SH),再次馬不停蹄地選擇了更低成本的融資方式,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80億元,以滿足其加速擴張所需的巨大資金需求。
再融資80億元
昨天,海南航空發佈《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預案中提出,公司計劃向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進行此次發行,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關聯企業將不參與此次發行。非公開發行的數量不超過12.47億股,發行價不低於6.42元/股。
公司指出,此次增發募資總額不超過80億元,其中扣除發行費用後用於償還銀行貸款的金額約60億元,剩餘募集資金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19日,海南航空剛剛收到證監會批覆,核准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面值不超過50億元的公司債券。在加息週期中仍頻繁籌資,也足見其對資金的渴求。
作 為海航集團旗下的航空類上市公司,海南航空最近幾年的運力擴張速度一直比較快,持續的擴張也使其負債率達到81%,與三大國有航空相比,高於中國國航 (601111.SH)和南方航空(600029.SH)。而在細分的負債結構中,海南航空的流動負債佔總負債比例也達到51.7%,高於三大國有航空。
進 入2011年,儘管面臨國家整體緊縮政策和加息週期,海南航空的擴張步伐仍未放緩。公司董事會在披露2011年經營目標時就曾預計,2011年資金需求約 為280億元,而資金的用途主要是為了保障運力增長。公司未來兩年的運力增速,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和國有三大航空的飛機引進速度。
而此次 定向增發如果成功實施,不僅可以使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降至71.36%,還有利於降低公司的財務費用。根據興業證券的分析師曾旭的測算,若以2011年7月 7日調整後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6.56%測算,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募集資金(假設為80億元)全部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後,公司每年可節 約利息費用約5.25億元。
以低成本擴張成主策略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瞭解,除了通過定向增發融資,海航集團還在推動海南航空的大股東大新華航空的上市工作。
早 在2004年,為實現將旗下的主要航空資產海南航空、新華航空、長安航空和山西航空進行統一運營,變更多法人為單一法人,海航集團發起成立了大新華控股公 司(大新華航空的前身),這也是海航集團在海南航空之外搭建的新的融資平台,最終目標為公開IPO,在香港紅籌上市。不過由於金融危機的爆發上市工作暫 停。
安信證券分析師吳莉指出,考慮到今年行業高景氣,大新華赴港上市計劃重啟預期強烈。2010年大新華航空約80%的利潤來自於海南航空,由於其他航空資產規模較小,未來大新華航空的業績仍將主要來自海南航空的表現。
在 海南航空此次定向增發之前,大新華航空已直接持有海南航空41.60%的股權,並通過全資子公司American Aviation LDC間接持有2.62%股權,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本次增發完成後,大新華航空將持有公司33.96%的股權,仍為公司單一最大股東。此外,大新華航空的 資產還包括云南祥鵬控股股權、香港航空和香港快運部分股權等,並有望注入更多海航集團的航空資產。
事實上,海南航空的擴張策略,也是整個海航集團的一個縮影。海航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就對記者透露,通過各種平台進行全方位融資從而儘可能進行低成本的收購以快速擴張,是海航集團給予各板塊的共同任務。
根據海航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健在今年的一次內部講話,今年整個集團的資產估計5000億~8000億元,收入3000億~4000億元。而截至2010年年底,海航集團資產總規模約3400億元,年營業收入925億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8/xNMDcyXzM1MzcxNQ.html
三個月,四個項目。宋城股份(300144.SZ)開始投資加速。
7月26日,宋城再發公告,公司擬以2.2億元現金出資成立全資子公司負責石林項目的建設與經營管理,佔子公司100%的股權。這已經是三個月以來,宋城的第四次投資公告。
四月以來,宋城股份已經迅速簽下峨眉山、泰山、武夷山和石林4個項目,加上上市之前準備的三亞項目,擬投資金額已經接近10億。「今年落地的項目會有泰山、石林和三亞。」宋城董秘董昕稱,三項投資金額至少8億。
2010年12月,宋城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募集資金22.26億元。其中15億為超募資金。
全國擴張
投資2.2億元的石林項目已經是宋城今年落地的第二個全資子公司。根據協議,其佔地67畝,建設一個主題公園和一個劇院及旅遊配套設施。
國金證券旅遊行業分析師毛崢嶸表示,宋城目前的核心價值是其文化演藝,相反最初定下的主題公園的戰略方向已經改動。
在董昕看來,旅遊文化演藝側重當地旅遊資源的宣傳和推廣,依附於著名的自然或人文景點而存在。不與當地政府爭利,而是對其旅遊資源做增值,這是宋城在全國擴張順利原因。
五月中旬,宋城與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合同書》,宋城使用3.5億元現金設立全資子公司。而此前的協議是泰安天平湖公司以300畝建設用地入股15%,宋城股份以3.145億元現金佔85%股份。而協議改變之後,項目土地也從500畝變為230畝。
「由於每年批地不同,調整之後我們就變成了自己單獨成立子公司,不再做合資。」董昕介紹。其千古情泰山系列則預計於2012年7月投入運營。根據泰山旅遊及相關數據測算,「年平均營業收入達到1.7億,年平均利潤接近0.9億。」
對於宋城的項目,宋城先期的計劃就是先拿到項目再慢慢興建。「我們每個項目的風險實際上就是演出的費用,但土地和劇場,怎麼都是增值的。現在土地資源有限,我們先拿到資源,慢慢再做二期三期,根據方向調整,但無論如何都是增值。」
這兩次投資只是宋城計劃中一小部分。在其下半年的計劃中,會繼續推進在麗江、武夷山、九寨溝、張家界等項目複製。三亞項目據悉也會在8月份有進展。
圈地進行時
宋城的大動作並不是業內第一家。圈地運動正在進行。
在中青旅控股市場推廣部總經理葛磊看來,近五年,是旅遊產業的戰略發展期。先做出一個成功的案例,而後進行異地拓展,中青旅也在這樣做。
烏鎮景區的打造是一個例子。2010年,烏鎮實現銷售收入4.88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長61%;實現淨利潤1.85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長104%。已經申請在香港拆分上市,目前處於審批過程中。
受益於烏鎮模式,中青旅提出「類烏鎮模式」的異地拓展。「2010年,公司2.1億元投資設立北京古北水鎮旅遊有限公司。」葛磊介紹。
「旅遊資源稀缺,大家都在搶佔資源。」董昕毫不諱言。
香港中旅也在積極佈局。就在7月28日,剛剛與蘇州市簽訂了周莊旅遊度假區綜合開發協議,涉及金額約10億至20億元。目前港中旅旗下已經有錦繡中華、世界之窗、嵩山景區等,而根據此前計劃,港中旅不會停下其併購的腳步。
海 泉灣項目是港中旅比較成熟的連鎖品牌。迄今為止,港中旅已經擁有珠海海泉灣、咸陽海泉灣。去年9月末,港中旅也與天瑞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採用 輸出管理模式,輸出海泉灣品牌。就在近日,港中旅還發出一條澄清公告,表示集團收購青島海泉灣項目正在進行磋商,並沒有交易條款落實。a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617177
恩利其實今年有好多動作,主要都和中漁有關,現將非秘魯部份總結如下,秘魯果面下篇先講: 2006年2月20日之前,中漁只有七艘超級拖網漁船。2006年2月20日按「船舶經營協議」幫襯Alatir 增加七艘,該等船隻全部備有於北太平洋俄羅斯經濟水域作業所需捕撈配額及牌照,並具備先進技術,提升魚獲之餘,亦加強在海上捕撈處理能力。租船期十年,可再續十年,即之後船租每日艘每USD12,000, 再加減除固定船租後的經謍溢利的20%為浮出租金。「經謍溢利」即係唔計中漁租船的利息支出。 2007年1月4日,中漁簽定與Perun & Alatir 簽定「第三份船舶經營協議」,租用三艘大型拖網漁船,大型拖網漁船擁有所需捕撈配額及許可證,容許其於北太平洋運作。費用為USD150m, 為期18年,即每日每船USD22,831,再按以上方法加20%作為浮動租金。中漁之大型拖網漁船隊伍規模將增至17艘,總噸數由59,000噸上升至75,629噸,料可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另獲得捕撈配額。租金係升左好多,資料不全,冇最初七艘的魚獲噸數,但似乎這些大型拖網漁船比以前的既大,以前每艘船魚獲噸數為59000/14 = 4214噸/ship, 新果d 係(75629-59000)/3 = 5543噸/ship. 不過肯定既係unit ton ship fixed rent 都係貴左,魚價續升,長租廿年加少少分紅的策略証實係好聰明的。 2007年1月25日,中漁和Perun簽定「第四份船舶經營協議」,再租多六艘大型拖網漁船,大型拖網漁船擁有所需配額及許可證,容許其於北太平洋運作。固定船租亦為每日艘每USD12,000, 再加減除固定船租後的經謍溢利的20%為浮出租金。中漁之大型拖網漁船隊伍規模將增至23艘,料可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另獲得捕撈配額。今次睇唔到船有幾大和預料新增魚獲噸數,所以唔知船租其實係平左定貴左。不過船主明顯係醒左,今次只係肯簽五年約。 2007年5月22日,中漁斥1,050萬美元(約8,190萬港元),收購秘魯捕魚公司Pesquera Pocoma SAC全部已發行股本,後者3艘持牌圍網漁船,載魚量合共692立方米,交易令中漁的圍網船隊增至26艘。我估大型拖網漁船,即係超級拖網漁船,但佢地應該同圍網漁船唔同,圍網船應該細好多。這三艘圍網船會在秘魯作業,每船船價為USD3.5m, 魚獲噸數呢? 1立方米既水重量為一噸,海水有礦物質應該又重d,如果海魚輕過海水好多,應該好難沉到落去,就當魚: 海水重量為1 : 1,每噸魚獲量/每船價為; 692x /3 = 231噸,每噸船價為3.5m/231ton = USD15151. 上面「第三份船舶經營協議」既每噸固定船租為(USD22831/day x 365 days)/ 5543ton = USD1503ton,即係最多係10年回本。注意,因為USD22831/day只是固定租金,未定分紅,所以一定係買得抵。 由於加船主要集中在2006年年尾(恩利三月年結的),所以個full year results 其實未反映哂佢加船帶來的效益。另外,恩利表示其正磋商更改一份船舶經營協議之條款(有讀者留言話新加坡討論區講係第四份),增加固定租金,減少/消除浮動租金消除藉以提升邊際利潤。我見到挪威一間捕魚公司上市presentation 話全球捕魚量之後15年都唔會有咩增長,但我相信中國需求只會不斷上升,長期魚價都係看升,依招封後門唔錯。 大家睇下依條link 既P.7就會見到養魚量會急升,海魚量幾乎係唔升。另外 P.11係魚粉價格。http://www.auss.no/auss_no/documents/AUSSPRE21092006.pdf 不過恩利負債真的好高,雖唔雖要擔心呢 ? 風險是有的,但借錢主要在中漁果面,宜家中漁既profit margin% 係32.8%!!! 仲要係已計入近十厘的貸款利息,大部份船都是租回來的,我話唔借錢擴張船隊就笨。 如果只按超級捕魚船的加權平均數字看,06年(到3月底)是7.75艘,07年是15.65艘,08年如果唔再加船是23艘。值得一提的是,捉魚by common sense 估都係一個季節性極強的行業,冬天取暖和暑假開車都會令油價上升;不同時間可能係不同魚類的捕撈季節,可能好平均,可能好偏重某些月份;再者有些月份可能會捉到高價魚,有些月份可能以低價魚為主。所以除非你對捉魚好有研究,否則用Q2 比 Q1 是沒有意義的,要理解新船的效益,都係要等一年做year to year comparison. 另外由於CN產量追唔上,中漁賣比PAH,同PAH賣比CN的百份比年年跌,所以管理層已經有擴充計劃。在青島紅島新廠房料於07年7至9月投產,總投資額8400萬美元,現時集團已有20座廠房,共有九萬噸產能,當青島新加工廠房投產後,可令集團整體產能提升至15萬噸。主要用於把加工程序所生產的廢料轉化為如魚粉等增值產品,除可為集團增加產量外,亦可提升邊際利潤。 2007年3月尾,恩利宣佈供股,二供一,d 錢會用黎供PAH既股票,同時PAH宣佈一供一,由於怕新加坡PAH供股不足,所以再發了一些可PAH換股債券,供股跟CB的錢會用黎增持中漁shareholding, 增持完之後,恩利hold 住 PAH既shareholding 會最多由65%攤薄至57%,但如公眾供股不足,個shareholding 就會dilute 少左。恩利對中漁既effective shareholding 會由18.7%增至41.6%。假設新加坡果面全全供股,及以06H1的數據看,盈利會增加約28.6%,但股數增加令盈利攤薄33%。不過,由於中漁只恩利增長最快的部份,最受益魚價上升也一定是上游業務,所以前景應該看好。 PAH consol 的全年盈利已經出左,06H1 : HKD117941m;06H2 : 267464m,FY 增長 約50%,等如如果假設CN & others 盈利等如06H1的數字,恩利全年盈利= HKD327285m,EPS = 0.29,約增長58%,宜家2.74計PE 9.5倍,如果計埋供股既33% dilution 同相應增加的28%profit, 出年如果everything being constant, 即係唔計漁船加權平均數加左,收購左秘魯漁粉廠,人民幣升值既約兩至三成forex boosted profit增長,青島加左新廠,個08年PE大約為9.5/1.28/0.67 =11倍。
http://news.imeigu.com/a/1317183044907.html
最近,锦江之星进军菲律宾的消息公布后,很快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经济型酒店比本土星级酒店先行一步,在境外开始圈地发展,前景如何,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海外扩张潮?连日来,记者就此问题展开调查,详解经济型酒店对外扩张的密码。
新动向
近日,锦江之星与菲律宾上好佳(国际)正式签约,以品牌输出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场。据了解,按照协议,上好佳(国际)通过品牌授权经营方式,代理锦江 之星在菲律宾的酒店业务,独立发展直营店或加盟店。双方合作期限为15年,此期间上好佳(国际)在菲律宾将至少开出30家“锦江之星”连锁店。目前,已经 有两家锦江之星酒店在菲律宾马尼拉动工,预计最快于明年开业。
据锦江之星市场部有关人士透露,锦江之星正在制定国际化管理标准,并将为菲律宾锦江之星提供管理和系统支持,并纳入统一的预定系统。据介绍,菲律宾 锦江之星的管理及经营人员将进入锦江之星管理学院进行培训,上好佳(国际)将向锦江之星交纳品牌使用费、管理费、软件费、新开店费用等,并进行经营分成。 另外,菲律宾锦江之星同样实行会员制,同样适用于中国游客。
格林豪泰入驻日本
在锦江之星布局海外之前,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团与日本连锁酒店公寓Weekly Mansion Tokyo(简称WMT)达成战略合作联盟,拓展海外市场。
据此前有关媒体报道称,双方合作分为短期和中长期合作两种方式。短期合作假话包括双方网站的相互合作与推广,酒店品牌宣传以及设施的相互支援等。而 中长期合作是指双方会员共同享有格林豪泰与WMT 的各项优惠促销活动,此外,双方还将以代表团访问的方式进行酒店从业人员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酒店将实现会员共享,比如向会员推荐对方的酒店入住,实现客源互访。
向外拓展之路遭遇坎坷
实际上,经济型酒店对外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据了解,格林豪泰此前签约印度的四处物业,准备经营酒店,但由于印度土地所有权相关的政策十分繁复,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格林豪泰在印度的扩展步伐不得不放缓。
记者了解到,不少业界人士对经济型酒店拓展海外市场仍表示怀疑。有业界人士反映,目前经济型酒店的客源主要来源于国内,在境外开点,恐怕不会快速抢占市场,再加上国内企业对境外的法律环境及市场未必熟悉,在政策环境上不占优势,因此向外扩展之路还难成主流。
7天连锁酒店方面表示,国内经济型酒店开始向海外输出品牌管理,说明中国的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势头非常好,几大品牌的优势日渐突出。但是否开始发展 海外市场,主要是看每个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步骤。7天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外的市场发展机会值得关注,但目前向外拓展的具体时间还未定。
品牌迈入标准化输出之路
7天连锁酒店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如何在国内布局千店,拓展市场输出品牌的同时,保证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难题。7天自2011年初推出了业内首个服务认 证体系“Q+服务认证”,将经济型酒店客人的核心需求细化为优选项目,并对这些项目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只有通过7天严格Q+评估认证的分店,才能挂上相 应的Q+单项认证标志。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标志有效地帮助客人更快地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分店,确保客人享受到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据了解,2011年第二季度,Q+服务认证项目在7天各分店得到普及,已经推出的4个Q+认证项目雅兰护脊床垫、10秒速热淋浴、免费WiFi、洁 净毛巾封包等推进十分迅速。目前,已升级为雅兰护脊床垫的分店达到400家,和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的免费WiFi服务,已有近100家分店完成铺设;10秒 速热淋浴系统和洁净毛巾封包服务已覆盖7天全国分店。
你是否看好经济型酒店海外输出品牌?
正方:可试水发展中国家市场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近年来,经济型酒店获得了突破性发展,在整个国内的酒店市场中占支配性地位,但是并不具备像发达国家 的酒店品牌一样,进行品牌输出的实力,且对外品牌输出的经验不多,要经济型酒店品牌对发达国家输出品牌及管理,暂时是不现实的。
尽管如此,经济型酒店仍可以尝试走出去的战略,比如向发展中国家市场进军,可作为拓展海外市场的第一步。比如非洲地区,观光游和商务游的市场还不太 成熟,经济型酒店或能打入市场,但在旅游业较发达的东南亚地区,服务业发展到位,星级酒店价格并不高企,经济型酒店在此都未必具有发展优势。菲律宾属于东 南亚,它在整个东南亚旅游业发展中仍属于第二梯队,影响力和受游客追捧程度不及泰国,但发展潜力很大。经济型酒店选择这类型的市场进行品牌输出,风险和成 本相对较低,如果条件成熟,找到好的合作伙伴,相信这是一次极具推广意义的尝试。
但值得提醒的是,目前经济型酒店大规模向海外扩展的时机还不成熟,毕竟经济型酒店在国内发展仅10年左右的时间,还需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并且目前经 济型酒店还处在国内跑马圈地的阶段,尽管渐渐从快速增长期转变到市场调整期,这个时期内,如果遇到风险小,市场潜力大的拓展机会,且合作伙伴比较理想的情 况下,在等待下一个牛市到来之前不妨尝试进行海外扩张,而其中风险最小的方式就是品牌输出。
反方:经济型酒店品牌输出为时尚早
在广东省酒店行业协会会长杨小鹏看来,尽管经济型酒店对外输出品牌的做法值得支持,但他并不看好这一做法的前景。选择拓展的市场,必须经过一个系统深入的调查,要找客源输出地,而不是输入地,需要两地客源之间的互动。
他表示,如果要进行品牌和管理的输出,必须要对当地的法律、市场环境及人文风俗、民情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解分析,而与法律、治安等相关的社会风险也会 随之上升。由于不熟悉国外劳工制度、房地产政策、物流配送等,企业运作成本也会有所增加。另一个原因则是国外经济环境和工会力量的强大,可能会对酒店发展 有所制约与限制,人才和市场的开发均不占优势。
杨小鹏认为,中国经济型酒店进行品牌输出还为时尚早,现在则应该走资本输出的道路,毕竟市场还不成熟,更何况现在国内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实力还不够。相对于海外扩张,在国内扩张的风险则小很多。
酒店品牌走出国门不是梦
当得知上好佳(国际)主动找锦江之星谈酒店合作项目时,笔者认识到,本土酒店的品牌和管理已经开始得到国外部分人的认可,这一点是可喜的。
实际上,相较于国内本土星级酒店单打独斗的发展,经济型酒店在国内的发展趋于规模化,而今还有人称之为寡头化。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几个大的经济型 酒店品牌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他们有的依靠外资,有的通过上市融资,有的正加速国内布局,有的则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发展势头颇为迅猛,一方面证实了国民 对经济型酒店需求量的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则意味着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有人认为,目前经济型酒店的客源主要来自于国内,走出去的必要性不大。但笔者认为,向海外输出品牌管理是未来扩充本土经济型酒店影响力的必由之路,如果条件允许,时机成熟,输出品牌,既是出于谋利的考虑,亦是树立民族品牌形象,从本质上提升服务业品质的途径。
诚然,就目前而言,时机或尚未成熟,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型酒店标准化体系还未健全,一些大品牌的确采取了统一化管理的标准和配置,但实际上在 操作过程中,直营店和加盟店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品牌认知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尽管目前一些经济型酒店会员正在不断壮大,但如何提高会员的忠诚度和认可 度,仍需进一步探究。
在星级酒店目前难以像国外酒店品牌那样输出管理时,我们将对本土酒店品牌走出国门的期待放在了经济型酒店身上。这当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至少在明年的菲律宾马尼拉,我们就能看到本土酒店的牌子。(文/周人果、郑雨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av.html
类别 | 工艺 | 特点 |
冷鲜肉 | 猪肉胴体在宰杀后24小时内冷却至0-4℃;肉品在0-4℃冷链条件下加工、运输、销售 | 微生物生长繁殖被抑制,肉品安全卫生;冷鲜肉经解僵成熟,质地柔软有弹性,滋味鲜美 |
热鲜肉 | 肉品在常温下加工、运输、销售 | 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适量的环境,肉品容易变质 |
冷冻肉 | 肉品在低于-18℃的环境中冻结保存 | 在解冻过程中,肌细胞破裂,造成汁液流失,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发生劣变 |
大家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商务部作为全国生猪屠宰行 业的管理部门,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有关实 施办法,制定并正式印发了《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 件,对加强屠宰行业管理,调整优化行业布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肉品放心消费,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纲要》进行正式发布。内容分三部分,一是介绍行业基本情况,二是介绍《纲要》主要内容,三是介绍近期生猪及猪肉市场运行情况。
第一部分 生猪屠宰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自1998年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猪肉消费增长较快,屠宰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目前,我国居民猪肉消费量占全部肉类总消费量的60%以上,人均居民猪肉消费量已由1990年的20千 克增加到2008年39.6千克,增长近一倍。全国共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20639个,较1998年实施定点屠宰制度前减少了80%左右,2008全年定 点屠宰量达3亿头。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现代化屠宰企业发展迅速。2008年,年屠宰量2万头以上的规模定点屠宰厂(场)共2200余家,较2007年增加了约 10%,年屠宰量达到1.86亿头,占企业实际年屠宰总量的68%。2008年,排名前100位屠宰企业总屠宰量为6400万头,占全部定点屠宰总量比重 已达22%。其中,58%大型屠宰企业分布在生猪主产区,33%分布在以东中部大中城市为核心的肉品主销区。根据对全国222个大中城市(常住人口在50 万以上)的调查统计,大中城市初步形成大型现代化屠宰企业占主导的经营格局,近50%的城市排名前5位的屠宰企业销售总量已占该市猪肉年销售量60%以 上,其中1/3的城市前5位的屠宰企业年销售量占比超过80%。
三、屠宰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新《条例》实施以来,地方不断加强屠宰法规制度和管理执法队伍建设。截至2009年6月,各省市共出台屠宰 相关立法151部,其中地方性法规36部,地方政府规章115部。除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外,其他省市均制定了地方法规或规章。全国共设立各级屠宰 管理机构2344家,成立屠宰执法队伍2787支,生猪屠宰监管执法力量得到一定加强。
四、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对肉品的放心消费。商务部、财政部于2009年5月启动了“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选择北京、 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湖北、四川、青岛、厦门和广州作为试点,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重点支持试点地区建设屠宰监管和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以及大型 屠宰龙头企业冷链建设。截至目前,试点地区财政和企业累计投入已达20亿元。通过 “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了屠宰行业布局,提升了政府监管能力,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同时也提高企业冷链管理水平,扩大了“放心肉”供应范围,受到了 老百姓和企业的普遍欢迎。
第二部分《纲要》主要内容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纲要》是针对当前屠宰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新问题制定的。
一是形势发生了变化。屠宰行业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生猪养殖方式、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大 改善。同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全社会对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的关切也越来越高。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定点设置规划的制订,也迫切需要加强 全国的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
二是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产能总量严重过剩,落后产能比重过大;行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偏低;相当一部分定点屠宰企业设备设施简 陋,未达到相关标准,屠宰操作规程和检验检疫制度尚未落实;约75%的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代宰制,产品形态同质化、忽视品牌建设的现象仍很普遍,恶性竞争严 重;屠宰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屠宰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虽然是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但容易引发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影 响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需要抓紧加以解决。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全国性的规划纲要。
二、《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纲要》强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优化布局、减控总量、升级改造和规范经营四方面的要求,推动屠宰行业积极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促 进定点屠宰企业改进技术装备和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对规模化养殖的带动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猪肉产品的消费需求。
《纲要》提出了行业发展的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规划纲要,全国逐步形成以跨区域流通的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为主体,区域性肉品加工配送企业发挥重要 功能作用,以供应本地市场的定点屠宰企业为补充,梯次配置、布局合理、有序流通的产业布局。同时《纲要》还从行业集中度、技术管理水平、肉品结构、冷链流 通、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三、《纲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是调整优化行业布局,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一是在定点企业的数量规划上,综合考虑生猪养殖规模、屠宰加工能力、市场消费能力、交通状况等现实因素,采取行政区划和人口数量相结合的办法,对生猪 定点屠宰厂(场)的数量进行了原则规定,作为指导性的目标。二是为加强环境保护,在定点屠宰企业的设置区域上做了明确规定,加强对现有定点企业的环境污染 治理,严格落实环保标准。依法关闭或迁出位于饮用水源地、密集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地带的企业;对新建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严格 落实环保标准;要求并支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建立排污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倡导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屠宰生产方式,推广生猪定点屠 宰厂(场)沼气工程,发展循环经济。三是通过严格执行法规标准,重新审核换证关闭不符合定点条件的屠宰企业,与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进行。到2013年,全国 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淘汰30%,到2015年淘汰50%,其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力争淘汰80%左右。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对农村边远 和交通不便地区在政策上有所区别。在步骤上采取分阶段推进,对不达标企业设定了整改过渡期,对整改期结束仍不达标的,要坚决取消其定点资格。
第二,实施分类管理,注重规范流通秩序。
对边远和交通不便地区允许设置小型屠宰场点,一并与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实行分类管理是《条例》中规定的原则,可以有效地解决因城乡差异造成的定点企业数 量过多,监管手段不足的问题。为保证分类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纲要》同时对流通秩序进行了规范,一是打破地方封锁,要求各地不得限制卫生和质量合格的猪 肉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形成大流通格局。二是监督跨区域销售的定点屠宰厂(场)按照要求配备符合猪肉质量安全要求的冷链运输设施。三是加强对边远交通不便地 区小型屠宰场点流通范围的监管。四是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通过上述措施,保证行业公平竞争和肉品安全供应。
第三,实行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创新流通方式。
支持大中型屠宰企业发展,适度提高屠宰行业集中度是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分级管理是重要手段之一。《纲要》明确,加快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分级管理制度。依据《食品安全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订《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分级管理办法》和《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要求》, 将定点屠宰厂(场)划分为若干等级,等级越高标志着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越高,肉品可能的流通范围也越大,实现促进先进企业发展,逐步淘汰落后企业的目标。 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分级管理制度是我们今年要推出的重大措施。
为支持有条件的屠宰企业做大做强,创新流通方式,纲要提出,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屠宰行业监管技术系统和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支持大型 定点屠宰厂(场)发展冷链和跨区域销售网络;支持少数民族和边远落后地区的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化改造。同时,要求各地结合各自实际,支持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进行升级改造,加强检验检疫能力建设。
第四、加强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法规标准,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法规标准方面,清理现有一些标准,抓紧出台《畜禽屠宰检验规程》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在执法能力建设方面,要整 合、充实、加强商务系统的执法力量,探索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落实编制和经费。同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抓紧建立执法程序、执法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规 定。
二是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保障肉品质量安全,各级地方政府责无旁贷,其责任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领导责任,其次是投入责任,最后还 有管理责任,《纲要》中都进行了明确。《纲要》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强与财政、环保、农业、卫生、工商、质检、食药监等部门的协作,按照职责分工,做好 监管工作。探索建立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猪肉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机制,组织开展联合执法,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三是深入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在总结2009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范围。一是继续选择部分省、市进行“放心肉”服 务体系建设试点,建设覆盖屠宰监管系统和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形成从养殖到消费的完整信息链,确保责任可追溯,逐步解决肉品安全消费问题。支持部 分大型企业进行冷链建设,提升“放心肉”市场占有率。二是支持西部地区和边远落后地区的企业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保障当地群众肉品消费安全。
第三部分 近期生猪及猪肉市场运行情况
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加强屠宰行业管理,生猪及猪肉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大幅上升,市场猪肉销售量稳步增长,生猪及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有效地保障了民生、促进了消费。
一是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大幅上升。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1886.9万头,同比增长17.1%。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87亿头,同比增长24.3%。
二是市场猪肉销售量稳步增长。据商务部监测,2009年12月份,全国300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猪肉批发交易量同比增长6.8%,千家重点零售企业猪肉零售量同比增长7.3%。
三是生猪及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据商务部监测,2009年12月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12.22元/公斤,较11月份上涨5.6%, 较6月上旬国家实施冻猪肉收储前上涨27.9%;大型批发市场猪肉平均批发价格16.83元/公斤,较11月份上涨4.5%,较6月上旬上涨20.1%。 但与上年同期相比,12月份生猪收购及猪肉批发价格仍分别下降9%和7.9%,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一种恢复性的上涨。
最后,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希望大家多做《纲要》的宣传和解读工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纲要》的各项任务一定能够完成,屠宰行业一定会得到更好地发展,尽早实现“放心肉”工作目标!谢谢大家!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5/4OMDcwXzM3MTc4OQ.html
“这里已经成了死街啦。以前豪车成堆,现在垃圾成堆!”
温州龙湾永强一号横街,来自湖南的三轮车工张师傅望着街道两旁杂草丛生的别墅群,流露出迷惘眼神。
温州市龙湾区永强镇,这个昔日的工业传奇、老板云集之地,如今满目萧瑟。
工业园区内的街道两旁,不少厂房大门紧闭,尽管时有豪车驶过,但更多的是等待领取欠薪的工人们。
这里曾是最初爆出老板跑路的地方。4月5日,因欠赌债3亿,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后这里老板跑路的局面便一发不可收拾。
宝康生产制造厂房所在地,发现大门紧锁。据工业园区内知情者向本报记者介绍,吴宝忠这个厂一年销售额也有上千万,每年可赚上百万。但是,他嫌赚钱太慢,涉足担保,后来因为资金问题,被债主逼迫逃跑。
在 债务的压逼下,龙湾当地的“豪宅”正在纷纷跳水。数月前单价还是4.1万元/平米的“龙城锦园”,如今一户93平米的房主居然挂出了6452元/平米的跳 水价。一位房地产中介告诉记者,该楼盘的16套房产,每平米的价格从3.5万元至4.8万元,调整到1.8万元至1.9万元。
镇上的各种关于欠债人遭绑架的消息或留言不绝于耳。最新的一则消息是,一位姓叶的永中人曾借高利贷50万,利滚利到几百万,黑社会讨贷将其绑架,一个星期后遭拷打至死。
“老板跑路前,不少都接到了黑社会的威胁。”当地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而在龙湾区政府大楼,最新的一则当地《会议纪要》则显示:公职人员不得参与对欠债老板的暴力追债。
对老板跑路现象,浙江省委、省政府迅速谋划部署,经过10天左右的紧急应对,温州一度出现的恐慌情绪逐渐平复。
龙湾:温州老板跑路“风暴眼”
14日上午,龙湾区永中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科张雪兵一刻也停不下来,他忙着联系宝康不锈钢有限公司48名工人,替其跑路的老板吴宝忠发工资37万。
中秋节的前一天,工人们突然发现老板的电话打不通了,就纷纷找到街道办。当时,还有20多位债主前来要债。张雪兵介绍,宝康在该街道辖区有一个销售公司,发现该办公地点为租赁,其负债60万,只好变卖其办公设备资产13万,另外37万政府先支付工人工资。
据 当地人介绍,吴宝忠涉足担保公司,其实就是几个人凑钱放“高利贷”。普遍的做法是,自己出一部分资金,然后以一分半到两分的利息从民间融资,然后以三、四 分甚至更高的高利息借给他人,从中牟利。据知情者介绍,吴宝忠此次失踪,涉及金额几亿元,而像吴宝忠一样的“老板”,在温州永强一带就有上百个。
“我 的家乡在龙湾,有个地方叫永强;远看永强像天堂,近看永强像银行……”在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而这正描述了永强盛行民间借贷的现状。温州当地人挂在口头的 “永强”,指温州龙湾区内除了永强机场外的区域,它占据了龙湾区很大一部分。这里聚集了合成革、不锈钢等生产企业,该地民间借贷较为普遍。
宝康公司的现状,只是众龙湾区跑路企业的一个缩影。
7月27日,位于龙湾区海滨街道的巨邦鞋业有限公司老板王和霞,因为“涉嫌一家担保公司”,涉及资金约一亿元,离奇失踪。
7月份,温州宝业皮革公司和温州大华皮革公司相继关门;8月下旬,龙湾区颇有名气的“百乐家电”老板郑珠菊消失……
龙湾区现有街道10个,该区永中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科张雪兵介绍,截至目前,该区跑路的企业老板有6位。
“在中秋节前后,莫名消失的老板最多。” 张雪兵回忆,如果不是温家宝总理亲临温州稳定信心,老板跑路蔓延的趋势或许无法阻止。
因为龙湾区经常有老板跑路,这里成为众多媒体眼中的“重灾区”。到底跑路的老板有多少?龙湾区政府并未向记者公布具体的数据。
“实际上,跑路知名的企业就那几家,其他都是小型、微型企业。” 张雪兵表示,有时候很难统计,因为一些私营老板本来就是一个人,生意做不好就消失了,这不算“跑路”,还有老板只是想暂时避避风头。“只有员工反映,我们才会做统计。”
经营模式:“赌徒”般扩张
老板“跑路”的各类消息,像温州海边袭来的风,混着事实与流言蜚语,穿梭在龙湾区的大街小巷。
龙湾区蓝田标准厂房工业园,一位关注胡福林的钢管厂张老板表示,虽然他与胡素不相识,但他对于这样一位富豪出走,他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眼镜行业也是传统制造业,利润率也低。”张老板分析,盲目扩张至房地产、新能源产业,战线过长,信贷危机,很自然会面临困境。他表示,这样盲目扩张的企业,在龙湾区很普遍。
为何要盲目扩张?张老板笑笑说,他都想扩张至高利润率行业。目前,钢管厂毛利润只有5%。他做了10年生意,只有2006年、2007年赚得多一点。而现在,人工成本剧增,普通工人的工资从2009年2000元增加至现在3000元。
“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因为技术门槛低,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入。残酷的压价,导致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张老板分析,这个厂上千万投资,以前可以赚几百万,现在只能赚几十万,“遇上钢价剧烈波动,则有可能亏损”。
“做实业太难了,来钱慢;而做高利贷、房地产等行业就不一样了,来钱快。” 张老板表示,身边大概有一半以上的老板或参股担保公司、或从事高利贷等相关事宜。
“其 实民间集资,在温州由来已久。”张老板介绍,一个人要开工厂,几个朋友、亲戚合伙凑钱给他,几十年下来都有一个规矩,一般月利息在三分左右,也就是 说,100万借出一年,也就要利息36万。但是,也有非法高利贷机构,专门从事集资,然后放高利贷的,那就狠赚了,100万,贷出一年,可能变成上百万乃 至更多。
而同在龙湾区的箱包公司郭老板,现在遭遇比2008年尤甚的经营困境。郭老板直言,现在毛利率只有3%,因为有银行贷款,公司陷入亏本经营。
郭老板介绍,曾经多次有朋友让我将公司里的钱参股担保公司,这些朋友曾放高利贷赚钱了,但考虑风险大最终放弃。
但是,坚守主业,让郭老板失望,“订单排到年末,但公司仍在亏”。他有时候,想卖掉公司,但不知道做什么。郭明仍在进与退之间踌躇,“固守本业,难以发展;盲目扩张,可能破产。”
龙湾区经贸局局长吴向兵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就发现龙湾区一些老板盲目投资的现象,战线拉得过长。一些老板做生意出现“小马拉大马”的情况,比如一些企业产值一年就几千万,融资达到一两个亿,净资产负债率很大。
此外,一些企业战线拉得过长,就不能专注主业,并将之做大做强。因此,一有风吹草动,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就较弱,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那 些老板就是赌徒。”温州政府一位官员总结,从老板“跑路”的原因分析,原因不外乎四类:一是企业家豪赌,如江南皮革老板黄鹤等;二是企业盲目扩张,如信泰 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三是涉嫌高利贷,如巨邦鞋业,这类企业最多;四是因担保受牵连的企业,这类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数量也不少。总体来看,前三类都带有 赌徒性质。
http://news.imeigu.com/a/1318973822502.html
魏翔,北二外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在这个行业,质量是靠规模来保证的,而不是相反。“如家”开发高端精品酒店、开拓三线城市市场,都是对规模化的纵深利用,只有在这些利用成功的基础 上,才会有质量的保证。丢失了规模优势,经济型酒店的质量不堪一击。经济型酒店和高星级酒店不一样,失去了规模支撑,它向质量靠近,就是向死亡靠近。
最近二十年,中国的闲暇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大大得益于闲暇经济的这种进展。目前,经济型酒店行业出现了新态势,这些态势比以往更加复 杂,也被赋予了更模糊的解说。据我们的观察,中国经济型酒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地靠拢宏观经济,如此密切地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
规模化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最近十年,经济型酒店的一个最大动态是,行业领军企业迅速加大了扩张规模和扩张速度。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型酒店门店数增至5870家,如家、7天、汉庭等主要经济型酒店集团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23%增长到40%。经济型酒店的扩张出现跨越式发展。
对这种扩张速度,学者和媒体的评论罕见地一致,他们认为,这种扩张导致:管理质量跟不上规模化的速度;利润被摊薄,收益率下降必将拖住规模化的步伐;竞争出现白热化,经济型酒店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
但实际上,在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市场上,我们的规模化不是过度了,而是才刚开始。我们不但要说“只有规模化才能生存”,而且要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首先,经济型酒店的绝对供给量不足。
全国总共近6000家经济型酒店,只占中国所有酒店数的不到20%。美国的经济型酒店大概10倍于中国,占其所有酒店数约75%。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越过45%,和美国相当。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绝对数量不足。
其次,成本优势是未来经济形势对经济型酒店的首要要求。
北京和上海两地的经济型酒店客房超过1500间,汇集了全国经济型酒店四分之一的供给量,另外50%的供给集中在沿海的一二线城市。剩下25%的客房散落于其他75%的中小城市。在中国宏观经济背景下,这种格局蕴含了两重含义:
近期内,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并存在价格和收入螺旋上升的趋势,同时,城市化的纵深化进程正在加速,这使得中小城市的消费能力在近期提升很快,经济型酒店在大城市的定价策略可以平行推进到中小城市,而且客源充实。中小城市存在经济型酒店进行规模化的大量成本空间。
长期内,中国经济最先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增速放缓,消费力回缩,经济型酒店的成本优势大于质量优势,通过纵深空间的规模化深挖规模经济、累积未来低成本的能力,是不二的战略选择。从这个角度看,还有什么比更加彻底的规模化更具生命力呢?
第三,规模化不足拉了质量提升的后腿。
不少人认为,目前的经济型酒店规模化过快造成质量管理脱节。这种看法来自于常识,却缺乏对整个行业的认识。
中国经济的增长,依赖于中国低成本的制造业。通过这种比较优势,我们才有可能建立起后续的创新型制造业。这就是经济学家林毅夫所定论的比较优势和自生能力发展模式。经济型酒店的战略发展逻辑与之完全一致。
通过空间纵深发展、局部覆盖性投入,经济型酒店可以在未来获得“掠夺性定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得到了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支撑和呼唤。如果没有这种宏 观基底,我们需要对目前的规模化表示忧虑,但在这样背景下,我们的问题转为,通过什么更好、更彻底的方式,可以更坚固地获得规模化?
国际化
并非为品牌提升 依靠“中国流”延展规模化
最近,中国酒店业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首次走出国门,“锦江之星”将以品牌授权方式落户菲律宾。为此,评论认为,这开启了中国经济型酒店国际化发展之先河,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输出。
针对于此,也存在反对的声音。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型酒店并不具备进行品牌输出的实力,且对外品牌输出的经验不多;选择拓展的市场,必须经过一个系统深入的调查,要找客源输出地,而不是输入地,需要两地客源之间的互动。
如果说,中国在国际上的成功得益于生产环节的规模化,那么,中国国内的成功企业,大多得益于消费的规模化。从网易、阿里巴巴、携程网、海尔到如家和神州租车,都是靠“网聚人的力量”获得了超常规发展。
经济型酒店的国际化,基点在于是否能充分利用国内优势,“网聚人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经济型酒店的国际化,是规模化的外延。
如果把国际化的目标设定为品牌提升或质量改进,对中国经济型酒店来说就是走上了南辕北辙的道路。正确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化,加强规模化;通过国际化,把国内“漏损”到国际上的客源“抓”回来,将国内规模化延伸到国际。
为此,中国强劲的出境游所形成的“中国流”,是经济型酒店进行国际化的最大支持和最大目标。中国的经济型酒店进行国际化,最需要的是客源输入地,也就是中国出境游的目的地。我们并不需要太多关注客源输出地。
中国经济型酒店在对中国商务客人的规模化、标准化服务上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但在对中国游客的控制和了解上,不及大型旅游集团。因此,经济型酒店的向外输出,一个可选的路径是和旅游集团的合作和共赢。同时,这也为旅游集团的纵向一体化提供了一个蓝海领域。
(责任编辑: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