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低市盈率組合一些思考(補充) 何純在南國

來源: http://xueqiu.com/2657407918/31932282

關於低市盈率組合一些思考(補充)
最近做了一些關於市盈率組合的研究,日期從1998年6月1日到2014年6月1日為止,詳細情況請見:
(關於A股低市盈率投資方法的研究)
http://xueqiu.com/2657407918/31897822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數據從6月1日開盤價開始算的,與年報披露的最後1日相比,有1個月的誤差,因此我重新做了一次回溯,並非常感謝 @魏員外 做的工作,給我很大啟發。
我從1998年5月1日開始做建倉組合(20只股票),然後每年5月1日換倉重新建立投資組合。
結果如下:

註:1998年5月初的上證指數1353點,到2014年9月30日的2364點,年化收益率為3.4%。


實際結果我估計應當比這個略差一點,因為這個數據存在著幸運者偏差,統計在這個表當中的股票是現在仍然在市場流通的,不排除有些已經退市了。如果從更早的年份開始算起,這個幸運者偏差就越嚴重。考慮到過往退市股票較少,而且前一年盈利第二年就退市的就更加罕見了,因此做分析的時候就大體忽略這個因素吧。

低市盈率組合有相當大的局限性,最大的麻煩在於:
比如從1998年5月1日開始算起到2006年的5月1日,整整8年時間,低市盈率組合累計的年化收益率只有0.2%,遠低於銀行利息.。考慮到換股成本和其他費用,相當於收益為零。
我不知道如果這樣在這8年時間一般的投資者如何可以堅守這樣的投資策略。
假如是1998年5月1日到2005年的5月1日,7年時間,低市盈率組合累計年化收益率是負數,那就更加令人難以接受了。

結論是如果在股市相對低位的時候,低市盈率組合還是可行的,但是在相對高位采用這個辦法其實很難有出路的。

因此還需要對這個策略做一定的修正,較為可行的辦法是在低市盈率組合平均值低於20倍的時候需要堅決退出股市。更加謹慎的投資者可以考慮在低於15倍的時候離開股市,因為股市容量越來越大,早期低市盈率組合高過20倍的情況我估計很難再見到了。

從基本面量化投資的思路,這個策略有必要做進一步的優化,單策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考慮低股價投資法,效果就好的多了。

傻瓜投資法 之低價股選股法


有網友提醒我低市場價價格選股收益更佳。
於是我試了一下,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這個選股方法比低市盈率選股法收益率好得多,而且盈利穩定性也要好的多。

具體方法如下,供大家分享,同時也歡迎大家一如既往挑毛病,大家一起來提高。

每年1月1日選出頭年的股價(絕對值)最低的20只股票,於當年12月31日賣出,以此類推。選股的時候,特意挑選1月1日到1月7日沒有停牌的情況,來回避當時停牌而導致股票價格失真虛高的情況。
但是,如何回避高估值的年份呢?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每當最低股價的20只股票平均價格高於5塊錢時,停止操作,等下一年的機會。
我還是從1998年的熊市開始,來計算這17年來的情況。

查看原圖
如果在股價最低的20只股票絕對股價高於5塊錢的時候,回避該年的操作(2001年和2008年),效果好的讓人難以相信。17年1萬元就可以輕松變成43.7萬元。


查看原圖
我想不出還有比這更簡單的方法了,如果說有人什麽都不懂,市盈率,市凈率都不知道的話,也不要緊,只要每年固定的某個時候,也不一定是1月1日,看下報紙或者股票軟件,買入最低價格的20只,同時在最低的20只股價平均價格高於5塊錢的時候選擇該年不操作即可。

當然,這個收益率還是要稍微打折扣的,主要是這些股票可能存在幸運者偏差,有些當年股價特別低的股票最終退市了,同時沒有考慮到買賣股票的稅費。不過我認為不會影響到總體結論,年化收益率在20%以上還是有保障的。

我估計這個方法在註冊制正式推出之前,不允許企業自由拆分股票之前應該還是長期有效的。

附錄如下: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600894.SH  廣日股份  4.78      -14.70

000898.SZ  鞍鋼股份  4.74      -38.49

000009.SZ  中國寶安  4.65      -6.67

600699.SH  均勝電子  4.63      186.20

600665.SH  天地源   4.59      -2.18

600871.SH  *ST儀化  4.57      -25.60

000532.SZ  力合股份  4.52      -1.99

600716.SH  鳳凰股份  4.51       7.98

000536.SZ  華映科技  4.46      23.54

600604.SH  市北高新  4.4       15.91

000507.SZ  珠海港   4.38      -4.57

000544.SZ  中原環保  4.35       1.38

600855.SH  航天長峰  4.15      81.93

600876.SH  洛陽玻璃  4.12       2.91

600688.SH  上海石化  4.07      -27.10

600685.SH  廣船國際  4         -4.99

600874.SH  創業環保  3.56      -11.05

600853.SH  龍建股份  3.41      23.67

600806.SH  昆明機床  3.41      50.44

600808.SH  馬鋼股份  2.87      -18.82

1998年    平均值   4.2085     11.89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000761.SZ  本鋼板材  4.4        8.41

600609.SH  金杯汽車  4.38       7.08

000009.SZ  中國寶安  4.34      -18.43

600876.SH  洛陽玻璃  4.24      35.61

000068.SZ  華控賽格  4.22      18.25

000507.SZ  珠海港   4.18      28.95

000625.SZ  長安汽車  4.12      -3.88

600812.SH  華北制藥  4.1        7.09

000528.SZ  柳工     4.06      11.33

000825.SZ  太鋼不銹  4.05      140.00

600894.SH  廣日股份  3.95       4.64

600853.SH  龍建股份  3.83      -8.62

600685.SH  廣船國際  3.76      25.49

600871.SH  *ST儀化  3.4       43.24

000554.SZ  泰山石油  3.38      27.51

600115.SH  東方航空  3.24      20.37

600874.SH  創業環保  3.15      91.43

600688.SH  上海石化  2.92      22.07

000898.SZ  鞍鋼股份  2.89       4.63

600808.SH  馬鋼股份  2.33      10.73

1999年    平均值   3.747     23.79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000708.SZ  大冶特鋼  4.74      40.93

600685.SH  廣船國際  4.7       65.74

600609.SH  金杯汽車  4.69      53.39

000501.SZ  鄂武商A  4.61      88.50

000680.SZ  山推股份  4.57      150.55

000916.SZ  華北高速  4.53      64.38

600005.SH  武鋼股份  4.53      44.20

000528.SZ  柳工     4.52      83.41

000554.SZ  泰山石油  4.31      293.50

000783.SZ  長江證券  4.22      45.45

000550.SZ  江鈴汽車  4.16      71.15

600812.SH  華北制藥  4.14      59.42

600894.SH  廣日股份  4.02      110.06

000625.SZ  長安汽車  3.96      78.79

600115.SH  東方航空  3.9       43.59

600688.SH  上海石化  3.54      36.10

000009.SZ  中國寶安  3.54      101.13

600853.SH  龍建股份  3.5       118.57

000898.SZ  鞍鋼股份  3         41.33

600808.SH  馬鋼股份  2.58      50.78

2000年    平均值   4.088     82.05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600759.SH  洲際油氣  7.06      -24.22

600868.SH  梅雁吉祥  7.05      -14.57

000932.SZ  華菱鋼鐵  6.9       -14.75

600103.SH  青山紙業  6.89      -28.16

600609.SH  金杯汽車  6.77      -14.18

600898.SH  三聯商社  6.73      -18.57

000708.SZ  大冶特鋼  6.68      -18.71

600812.SH  華北制藥  6.6       -18.60

600307.SH  酒鋼宏興  6.59      -14.96

600698.SH  湖南天雁  6.52      -25.31

600871.SH  *ST儀化  6.51      -14.40

000825.SZ  太鋼不銹  6.48       9.54

000800.SZ  一汽轎車  6.47      -19.15

600005.SH  武鋼股份  6.32      -7.24

000783.SZ  長江證券  5.97      -23.79

600115.SH  東方航空  5.6       -18.29

600019.SH  寶鋼股份  5.42      -27.18

600688.SH  上海石化  4.77      -22.61

000898.SZ  鞍鋼股份  4.24      -8.58

600808.SH  馬鋼股份  3.89      -20.69

2001年    平均值   6.173     -17.22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000571.SZ  新大洲A  5.33      -30.58

000625.SZ  長安汽車  5.32      53.18

000573.SZ  粵宏遠A  5.27      -9.87

000005.SZ  世紀星源  5.17      -11.80

000800.SZ  一汽轎車  5.14      16.28

000520.SZ  *ST鳳凰  4.98      -2.17

600103.SH  青山紙業  4.95      -22.37

000738.SZ  中航動控  4.92      -10.16

000009.SZ  中國寶安  4.89       2.45

600698.SH  湖南天雁  4.87      -27.72

600868.SH  梅雁吉祥  4.81      -13.34

600115.SH  東方航空  4.56      -0.57

000783.SZ  長江證券  4.55      -12.75

600019.SH  寶鋼股份  3.91       8.56

000557.SZ  *ST廣夏  3.9        2.31

000898.SZ  鞍鋼股份  3.8       -16.03

600688.SH  上海石化  3.65      -13.70

600028.SH  中國石化  3.45      -10.32

600808.SH  馬鋼股份  3.07      -1.12

000585.SZ  東北電氣  3.05      33.11

2002年    平均值   4.4795     -3.33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600871.SH  *ST儀化  4.15      27.25

000544.SZ  中原環保  4.14       7.97

000561.SZ  烽火電子  4.13      -44.55

600019.SH  寶鋼股份  4.12      78.05

000585.SZ  東北電氣  4.06      -12.07

000557.SZ  *ST廣夏  3.99      -41.60

000783.SZ  長江證券  3.97      19.65

600103.SH  青山紙業  3.79      -12.40

600868.SH  梅雁吉祥  3.71      17.32

000533.SZ  萬家樂   3.71      36.66

000571.SZ  新大洲A  3.7       -30.54

600743.SH  華遠地產  3.65      -18.08

000682.SZ  東方電子  3.6       -5.56

600698.SH  湖南天雁  3.52      -21.02

600653.SH  申華控股  3.34       5.69

600688.SH  上海石化  3.15      88.15

000898.SZ  鞍鋼股份  3.13      80.97

600808.SH  馬鋼股份  3.02      56.72

600028.SH  中國石化  3.01      68.45

600050.SH  中國聯通  2.69      47.42

2003年    平均值   3.629     17.42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600313.SH  農發種業  3.09      -7.12

600615.SH  豐華股份  3.05      -7.21

000505.SZ  珠江控股  3.03      -40.59

000536.SZ  華映科技  3.03      -3.63

600759.SH  洲際油氣  3.03      -44.88

600743.SH  華遠地產  2.99      -27.09

600053.SH  中江地產  2.92       39.38

000620.SZ  新華聯   2.89      -26.99

600629.SH  棱光實業  2.88      -43.75

000613.SZ  大東海A  2.8       -41.43

000409.SZ  山東地礦  2.67       6.37

000005.SZ  世紀星源  2.67      -17.60

600159.SH  大龍地產  2.59       1.16

000592.SZ  平潭發展  2.59      -42.08

000571.SZ  新大洲A  2.57       8.56

600891.SH  秋林集團  2.43       6.17

000718.SZ  蘇寧環球  2.4       -57.08

000557.SZ  *ST廣夏  2.33      -50.21

000561.SZ  烽火電子  2.29      13.54

000638.SZ  萬方發展  2.25      24.00

2004年    平均值   2.725     -15.53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000005.SZ  世紀星源  2.2       -25.45

600781.SH  輔仁藥業  2.18      35.32

600743.SH  華遠地產  2.18      -18.35

000620.SZ  新華聯   2.11      -50.24

600760.SH  中航黑豹  2.02      -9.41

600698.SH  湖南天雁  1.84      -16.85

000505.SZ  珠江控股  1.8       -10.00

000691.SZ  亞太實業  1.76      -21.02

600737.SH  中糧屯河  1.69      63.31

600385.SH  ST金泰   1.68      -8.93

600759.SH  洲際油氣  1.67      -20.96

600715.SH  松遼汽車  1.65      -10.91

000613.SZ  大東海A  1.64      -1.83

600629.SH  棱光實業  1.62      -3.09

000030.SZ  富奧股份  1.51       2.65

000592.SZ  平潭發展  1.5       -30.67

600681.SH  萬鴻集團  1.47      -12.24

000766.SZ  通化金馬  1.45      13.79

000557.SZ  *ST廣夏  1.16      25.86

000718.SZ  蘇寧環球  1.03      161.17

2005年    平均值   1.708      3.11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600609.SH  金杯汽車  1.57      110.30

000030.SZ  富奧股份  1.55      89.68

600698.SH  湖南天雁  1.53      82.35

600385.SH  ST金泰   1.53      64.27

600653.SH  申華控股  1.48      100.68

000506.SZ  中潤資源  1.47      29.25

600715.SH  松遼汽車  1.47      46.94

000557.SZ  *ST廣夏  1.46      76.62

600515.SH  海島建設  1.44      113.89

000518.SZ  四環生物  1.4       78.20

000691.SZ  亞太實業  1.39      95.32

000650.SZ  仁和藥業  1.37       0.73

600187.SH  國中水務  1.35      -27.41

600759.SH  洲際油氣  1.32      46.97

600681.SH  萬鴻集團  1.29      24.81

000622.SZ  恒立實業  1.19      -5.88

000529.SZ  廣弘控股  1.16      -25.00

000631.SZ  順發恒業  1.08      -29.63

000620.SZ  新華聯   1.05      11.43

000592.SZ  平潭發展  1.04      -34.62

2006年    平均值   1.357     42.44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000670.SZ  盈方微   2.08      126.92

600385.SH  ST金泰   2.08      761.06

600760.SH  中航黑豹  2.06      199.03

600259.SH  廣晟有色  2.05      285.37

000735.SZ  羅牛山   2.03      206.90

000509.SZ  華塑控股  2.01      449.75

000498.SZ  山東路橋  2.01      284.08

000887.SZ  中鼎股份  2         204.96

600703.SH  三安光電  2         171.00

600217.SH  秦嶺水泥  2         246.50

600722.SH  金牛化工  1.98      160.61

000506.SZ  中潤資源  1.9       133.68

000557.SZ  *ST廣夏  1.9       313.68

000691.SZ  亞太實業  1.81      402.76

600745.SH  中茵股份  1.78      144.38

600076.SH  青鳥華光  1.64      317.68

600705.SH  中航資本  1.52      192.11

000732.SZ  泰禾集團  1.52      125.00

600242.SH  中昌海運  1.45      202.07

000688.SZ  建新礦業  1.37      175.91

2007年    平均值   1.8595    255.17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600057.SH  象嶼股份  6.38      -69.12

600868.SH  梅雁吉祥  6.3       -68.57

600209.SH  羅頓發展  6.28      -58.28

000735.SZ  羅牛山   6.23      -51.85

000782.SZ  美達股份  6.19      -62.06

600448.SH  華紡股份  6.16      -57.95

600760.SH  中航黑豹  6.16      -48.86

600653.SH  申華控股  6.13      -60.36

000585.SZ  東北電氣  6.12      -61.76

000955.SZ  欣龍控股  6.11      -41.90

000886.SZ  海南高速  6.11      -63.01

600200.SH  江蘇吳中  6.09      -59.77

600654.SH  飛樂股份  6.09      -56.98

600186.SH  蓮花味精  5.94      -63.13

600853.SH  龍建股份  5.91      -49.92

000100.SZ  TCL集團  5.84      -55.14

000048.SZ  康達爾   5.82      -65.98

600701.SH  工大高新  5.74      -59.41

600130.SH  波導股份  5.72      -57.34

600722.SH  金牛化工  5.16      -55.81

2008年    平均值   6.024     -58.36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600876.SH  洛陽玻璃  2.17      264.06

000806.SZ  銀河投資  2.15      184.65

600076.SH  青鳥華光  2.14      307.48

600212.SH  江泉實業  2.14      150.00

600817.SH  ST宏盛   2.14      239.72

600515.SH  海島建設  2.13      284.51

000030.SZ  富奧股份  2.13      263.38

600234.SH  山水文化  2.09      239.71

000573.SZ  粵宏遠A  2.08      155.77

600217.SH  秦嶺水泥  2.05      181.95

000058.SZ  深賽格   2.01      235.62

000036.SZ  華聯控股  1.99      228.64

600715.SH  松遼汽車  1.98      291.41

000048.SZ  康達爾   1.98      150.00

600868.SH  梅雁吉祥  1.98      88.38

600057.SH  象嶼股份  1.97      102.03

000613.SZ  大東海A  1.84      209.24

000034.SZ  深信泰豐  1.83      380.87

600275.SH  武昌魚   1.81      279.01

600870.SH  廈華電子  1.62      106.79

2009年    平均值   2.0115    217.16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600808.SH  馬鋼股份  5.05      -31.64

000048.SZ  康達爾   4.95       8.28

600701.SH  工大高新  4.95       7.27

000720.SZ  新能泰山  4.91      -3.67

000976.SZ  春暉股份  4.9       -8.16

600726.SH  華電能源  4.88      -31.56

000557.SZ  *ST廣夏  4.86      44.03

600130.SH  波導股份  4.84      -13.64

601333.SH  廣深鐵路  4.77      -26.07

600074.SH  中達股份  4.74      -0.63

601668.SH  中國建築  4.72      -26.93

600010.SH  包鋼股份  4.64      -18.32

601866.SH  中海集運  4.63      -3.24

600103.SH  青山紙業  4.52      -20.35

600653.SH  申華控股  4.46      -23.77

600020.SH  中原高速  4.38      -17.94

601988.SH  中國銀行  4.33      -20.14

000585.SZ  東北電氣  4.25      -6.12

000518.SZ  四環生物  4.14      69.08

600868.SH  梅雁吉祥  3.73      -16.09

2010年    平均值   4.6325     -6.98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600033.SH  福建高速  3.55      -30.80

600020.SH  中原高速  3.54      -24.88

601588.SH  北辰實業  3.5       -21.57

601333.SH  廣深鐵路  3.45       4.39

600282.SH  *ST南鋼  3.43      -14.33

000100.SZ  TCL集團  3.43       7.12

601668.SH  中國建築  3.42      -13.51

600808.SH  馬鋼股份  3.41      -26.22

600653.SH  申華控股  3.4       -27.35

600569.SH  安陽鋼鐵  3.38      -20.51

600726.SH  華電能源  3.34      -21.26

000511.SZ  烯碳新材  3.27      -24.16

600027.SH  華電國際  3.26        -

601988.SH  中國銀行  3.23      -5.35

000725.SZ  京東方A  3.16      -35.02

600868.SH  梅雁吉祥  3.13      -35.46

601018.SH  寧波港   3.12      -22.67

600795.SH  國電電力  3.06      -5.73

000667.SZ  美好集團  3.01      -27.57

601288.SH  農業銀行  2.68      -0.40

2011年    平均值   3.2885    -17.26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600020.SH  中原高速  2.58      -4.98

601188.SH  龍江交通  2.57       5.48

601880.SH  大連港   2.57      12.37

601518.SH  吉林高速  2.55       4.19

601390.SH  中國中鐵  2.52      22.99

600808.SH  馬鋼股份  2.48      -16.13

000511.SZ  烯碳新材  2.48      53.23

600653.SH  申華控股  2.47       2.83

000036.SZ  華聯控股  2.47      41.30

601866.SH  中海集運  2.43        0.41

601018.SH  寧波港   2.39      10.59

600033.SH  福建高速  2.38      -2.45

000720.SZ  新能泰山  2.38      -8.40

000897.SZ  津濱發展  2.36      22.03

000667.SZ  美好集團  2.18       3.21

600839.SH  四川長虹  2.14      -3.74

000594.SZ  *ST國恒  2.07       8.70

600868.SH  梅雁吉祥  2.02      36.63

000100.SZ  TCL集團  1.84      21.82

000725.SZ  京東方A  1.71      32.75

2012年    平均值   2.3295     12.14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601872.SH  招商輪船  2.56      -4.98

600653.SH  申華控股  2.54      -1.97

601866.SH  中海集運  2.44       1.23

600601.SH  方正科技  2.37      17.75

600282.SH  *ST南鋼  2.36      -18.22

600020.SH  中原高速  2.33      -0.10

000717.SZ  韶鋼松山  2.3       -20.87

000932.SZ  華菱鋼鐵  2.29      -15.28

000725.SZ  京東方A  2.27      -5.29

601618.SH  中國中冶  2.26      -22.57

000667.SZ  美好集團  2.25      -18.19

000594.SZ  *ST國恒  2.25      -25.78

600033.SH  福建高速  2.23       0.53

600569.SH  安陽鋼鐵  2.22      -22.07

000100.SZ  TCL集團  2.19       7.97

600022.SH  山東鋼鐵  2.19      -23.74

000720.SZ  新能泰山  2.18       4.59

000585.SZ  東北電氣  2.13       8.45

600808.SH  馬鋼股份  2.08      -19.23

600839.SH  四川長虹  2.06      48.29

2013年    平均值   2.275     -5.47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前收盤價   當年漲幅

002067.SZ  景興紙業  2.17      94.01

000725.SZ  京東方A  2.15      13.49

600033.SH  福建高速  2.14      34.05

000629.SZ  攀鋼釩鈦  2.14      26.78

600567.SH  山鷹紙業  2.11      19.67

601106.SH  中國一重  2.09      72.73

601003.SH  柳鋼股份  2.08      50.07

600321.SH  國棟建設  2.06      53.97

000959.SZ  首鋼股份  2.05      80.98

000709.SZ  河北鋼鐵  2         15.26

600221.SH  海南航空  2          2.50

000932.SZ  華菱鋼鐵  1.94       23.20

600282.SH  *ST南鋼  1.93      22.80

000717.SZ  韶鋼松山  1.82      21.98

000667.SZ  美好集團  1.82      31.87

601618.SH  中國中冶  1.75      53.85

600569.SH  安陽鋼鐵  1.73      34.10

600808.SH  馬鋼股份  1.68      17.86

000594.SZ  *ST國恒  1.67      -8.38

600022.SH  山東鋼鐵  1.67      19.16

2014年    平均值   1.95      34.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57

低市盈率傻瓜投資法 之對銀行類股票的思考 何純在南國

來源: http://xueqiu.com/2657407918/31997057

低市盈率傻瓜投資法 之對銀行類股票的思考

在深滬兩市上市的公司中,銀行類股票是所有行業中估值相對最接近的。從2003年到2014年,市盈率數據一直相差不大。銀行類的上市公司在A股中也沒有退市的先例,如果進行分析,也可以避免幸存者偏差。
那麽,在估值相差不大的銀行類行業里面,低市盈率投資方法是否有效呢?

我從2004年到現在,做了一個簡單的數據分析。
方法如下:
1  以每年的5月1日到第二年的4月30日開始計算相關數據,包括市盈率和年度漲幅。
2  每年選擇估值最低的三家公司與行業基準進行比對,以過濾個別銀行非正常損益的影響。

結果:




除了2007年低市盈率投資法以微弱優勢跑輸整個行業基準外,其他每年都跑贏行業,這就不應該是偶然了。
而且凈值在這11年中也增長到4.73倍,遠高於同期大盤的1.55倍。
有興趣投資銀行業但不知道如何分析每個銀行具體優勢的朋友,不妨可以選擇這個辦法試試看。
$工商銀行(SH601398)$ $光大銀行(SH601818)$  $交通銀行(SH601328)$ $民生銀行(SH600016)$   $農業銀行(SH601288)$   $浦發銀行(SH600000)$ $興業銀行(SH601166)$ $招商銀行(SH600036)$ $中國銀行(SH601988)$ $中信銀行(SH601998)$
@東博老股民 @黃建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93

低市盈率投資,核心是什麽?

來源: http://xueqiu.com/1997857856/32128084

市盈率 = 價格 / 收益 ;
          = 市場信心 / 實體狀況 ;

市盈率,反應的是投資者群體對企業未來的信心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市場上的泡沫水平

投資收益率 =  收益 / 投資 ;
                 =  利潤收益 / 投資成本 ;
                 =  實收股息 / 買入成本 ;
--------------------------------------------------------------------
作為一個投資人,我們最關心的,是投資收益率;
穩定、可持續、合理較高的投資收益率終將成就投資人的一切;
那麽,我們就應該從投資收益率展開邏輯:

投資收益率 =  實收股息 /  買入成本  ;
                 =  ( 每股收益 * 利潤分配比例 )/ 買入成本 ;
                 =  利潤分配比例 / 市盈率 ;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結論,投資收益率和市盈率有著先天邏輯上的聯系,非常緊密;

我們需要穩定、可持續、合理較高的投資收益率,
則:
1 調高分配比例
2 降低市盈率


不難知道,1 ,對於企業的利潤分配比例,較好的情況就是穩定,過高不能持續,過低說明資金困難(甚至於造假)。
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尋找 2 ,較低的市盈率,來提高我們的投資收益率,別無它法。

因此,尋找低市盈率,進行投資,成為持續成功投資的不二法門

---------------------------------------------------------------------------------------------

問題來了,何為低市盈率?

市盈率 = 價格 / 收益 ;

降低市盈率,我們需要:
1 低廉的價格
2 不斷增長的收益


我想我已經逐漸明確了:
1 降低市盈率,可以通過降低價格實現(在收益穩定的條件下)
2 降低市盈率,也可以不通過降低價格,而是通過增長的收益(增速高於價格增速)來實現。


第1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價值低估;
第2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價值成長;


--------------------------------------------------------------------------------------

我想問題已經解決,

低市盈率,包含兩種類型,一種是價格下滑而業績相對穩定型,也就是被市場低估、錯殺類型。
另一種是價格雖然不低,而且持續上漲,但業績增速更高,導致未來市盈率走低,也就是成長期類型。


------------------------------------------------------------------------------------------

市場上,更多的是喜歡第二種類型,至少目前國內是這樣的。
但是,分析美國歷史不難發現:
1 格雷厄姆時期,以低估、錯殺投資為主;
2 巴菲特早期,更是以低估、錯殺投資為主;
3 巴菲特中期,開始轉變為低估錯殺、並結合成長型的投資風格;
4 巴菲特中後期,投資風格主要為利用危機,進行大規模產業並購,力圖整體買入優質資源。

如果結合大師們所處的時代,我們可能會豁然開朗:
1 格雷厄姆時代與巴菲特早期,美國處於大蕭條開始,及二戰前後不穩定的社會經濟形態,企業經營異常艱苦,實體經濟風雨飄搖,在此時期,成長性根本就是笑談,硬資產才是根本,所以二位經常以企業破產估算為基礎,進行評估投資,俗稱撿拾煙蒂。
2 隨著美國經歷大蕭條、二戰、高通貨膨脹等階段後,進入8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了明顯的穩定、擴張周期,我們發現此時的巴菲特,開始放棄格雷厄姆式的傳統方式,而是轉入了穩定持有,等待成長的新階段。

綜上,我想,對於投資,一定要結合實際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歷史環境,不論采用何種方式,歷史終會告訴你一個道理——結合實際環境,邏輯才能奏效,投資才會成功

-----------------------------------------------------------------------------------------------------

綜上所述,反觀國內呢,低市盈率投資法之——成長性投資,如此熱捧,可行嗎?

這是我一直以來深表懷疑的!

國內市場從90年代初開始,直到今天,依然處於不成熟階段,制度上依然存在巨大漏洞。
而國內經濟,真正起步還是從2000年後,經歷了08危機,我們當前正前行在一個嶄新的階段,未來,誰又可知呢?國內的歷史,只有一個經驗——折騰!

國內企業,能夠十年穩定發展,穩居行業前排的企業,聊聊可數,或者幾乎沒有。
更多是借助2000年後的大環境,急速擴張與發展,曾經欣欣向榮的背後,誰也不知道是什麽,因為誰也沒有經歷過嚴峻的考驗,現在,正當時……

所以,我根本不認為國內的投資環境適合成長性投資,因為沒有任何一點歷史,能夠讓我對國內的環境、企業,放心。

我想國內更多的,是利用資金優勢進行坐莊炒作,但隨著各類大型資本,不同風格資本的逐漸進入,隨著市場制度的逐漸完善,我想過去國內的主流炒作方式,也會退居二線,也許,過不了幾年,你會發現,國內市場,如同港股一樣,坐莊炒作,只存在於小企業之中……(希望如此!)

因此,我選擇了第一類,價值低估投資,利用低估、錯殺,造成的低市盈率、高投資收益率,期望企業能夠過關,期望可以實現價值回歸,期望中國能夠走出一個穩定的歷史環境。

-------------------------------------------------------------------------------
總結:

不論何種投資,價格低是必定、必須、必要的。

不論何種投資,收益率才是最為關鍵的,不論是價值回歸類的高收益,還是業績成長類的高收益,都應該是投資人歡迎的。

關鍵,關鍵是未來,在未來,如果你真正實現了收益率穩定、可持續、合理較高,你就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你就是股神,你就是巴菲特,沒什麽可謙虛的。

千萬別跟價格波動較勁,那些都是故事,都是浮雲。


-------------------------------------------------------------------------

做一個被動的低市盈率投資者,挺好![笑]


@不明真相的群眾 @東博老股民 @歸隱林地 @sosme @釋老毛@周年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61

低市盈率投資的核心(自留備查) Yujia

來源: http://xueqiu.com/1997857856/32128084

市盈率 = 價格 / 收益 ;
          = 市場信心 / 實體狀況 ;

市盈率,反應的是投資者群體對企業未來的信心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市場上的泡沫水平

投資收益率 =  收益 / 投資 ;
                 =  利潤收益 / 投資成本 ;
                 =  實收股息 / 買入成本 ;
--------------------------------------------------------------------
作為一個投資人,我們最關心的,是投資收益率;
穩定、可持續、合理較高的投資收益率終將成就投資人的一切;
那麽,我們就應該從投資收益率展開邏輯:

投資收益率 =  實收股息 /  買入成本  ;
                 =  ( 每股收益 * 利潤分配比例 )/ 買入成本 ;
                 =  利潤分配比例 / 市盈率 ;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結論,投資收益率和市盈率有著先天邏輯上的聯系,非常緊密;

我們需要穩定、可持續、合理較高的投資收益率,
則:
1 調高分配比例
2 降低市盈率


不難知道,1 ,對於企業的利潤分配比例,較好的情況就是穩定,過高不能持續,過低說明資金困難(甚至於造假)。
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尋找 2 ,較低的市盈率,來提高我們的投資收益率,別無它法。

因此,尋找低市盈率,進行投資,成為持續成功投資的不二法門

---------------------------------------------------------------------------------------------

問題來了,何為低市盈率?

市盈率 = 價格 / 收益 ;

降低市盈率,我們需要:
1 低廉的價格
2 不斷增長的收益


我想我已經逐漸明確了:
1 降低市盈率,可以通過降低價格實現(在收益穩定的條件下)
2 降低市盈率,也可以不通過降低價格,而是通過增長的收益(增速高於價格增速)來實現。


第1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價值低估;
第2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價值成長;


--------------------------------------------------------------------------------------

我想問題已經解決,

低市盈率,包含兩種類型,一種是價格下滑而業績相對穩定型,也就是被市場低估、錯殺類型。
另一種是價格雖然不低,而且持續上漲,但業績增速更高,導致未來市盈率走低,也就是成長期類型。


------------------------------------------------------------------------------------------

市場上,更多的是喜歡第二種類型,至少目前國內是這樣的。
但是,分析美國歷史不難發現:
1 格雷厄姆時期,以低估、錯殺投資為主;
2 巴菲特早期,更是以低估、錯殺投資為主;
3 巴菲特中期,開始轉變為低估錯殺、並結合成長型的投資風格;
4 巴菲特中後期,投資風格主要為利用危機,進行大規模產業並購,力圖整體買入優質資源。

如果結合大師們所處的時代,我們可能會豁然開朗:
1 格雷厄姆時代與巴菲特早期,美國處於大蕭條開始,及二戰前後不穩定的社會經濟形態,企業經營異常艱苦,實體經濟風雨飄搖,在此時期,成長性根本就是笑談,硬資產才是根本,所以二位經常以企業破產估算為基礎,進行評估投資,俗稱撿拾煙蒂。
2 隨著美國經歷大蕭條、二戰、高通貨膨脹等階段後,進入8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了明顯的穩定、擴張周期,我們發現此時的巴菲特,開始放棄格雷厄姆式的傳統方式,而是轉入了穩定持有,等待成長的新階段。

綜上,我想,對於投資,一定要結合實際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歷史環境,不論采用何種方式,歷史終會告訴你一個道理——結合實際環境,邏輯才能奏效,投資才會成功

-----------------------------------------------------------------------------------------------------

綜上所述,反觀國內呢,低市盈率投資法之——成長性投資,如此熱捧,可行嗎?

這是我一直以來深表懷疑的!

國內市場從90年代初開始,直到今天,依然處於不成熟階段,制度上依然存在巨大漏洞。
而國內經濟,真正起步還是從2000年後,經歷了08危機,我們當前正前行在一個嶄新的階段,未來,誰又可知呢?國內的歷史,只有一個經驗——折騰!

國內企業,能夠十年穩定發展,穩居行業前排的企業,聊聊可數,或者幾乎沒有。
更多是借助2000年後的大環境,急速擴張與發展,曾經欣欣向榮的背後,誰也不知道是什麽,因為誰也沒有經歷過嚴峻的考驗,現在,正當時……

所以,我根本不認為國內的投資環境適合成長性投資,因為沒有任何一點歷史,能夠讓我對國內的環境、企業,放心。

我想國內更多的,是利用資金優勢進行坐莊炒作,但隨著各類大型資本,不同風格資本的逐漸進入,隨著市場制度的逐漸完善,我想過去國內的主流炒作方式,也會退居二線,也許,過不了幾年,你會發現,國內市場,如同港股一樣,坐莊炒作,只存在於小企業之中……(希望如此!)

因此,我選擇了第一類,價值低估投資,利用低估、錯殺,造成的低市盈率、高投資收益率,期望企業能夠過關,期望可以實現價值回歸,期望中國能夠走出一個穩定的歷史環境。

-------------------------------------------------------------------------------
總結:

不論何種投資,價格低是必定、必須、必要的。

不論何種投資,收益率才是最為關鍵的,不論是價值回歸類的高收益,還是業績成長類的高收益,都應該是投資人歡迎的。

關鍵,關鍵是未來,在未來,如果你真正實現了收益率穩定、可持續、合理較高,你就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你就是股神,你就是巴菲特,沒什麽可謙虛的。

千萬別跟價格波動較勁,那些都是故事,都是浮雲。


-------------------------------------------------------------------------

做一個被動的低市盈率投資者,挺好![笑]


@不明真相的群眾 @東博老股民 @歸隱林地 @sosme @釋老毛@周年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62

發行市盈率僅十倍 九強生物IPO送“禮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32348.html

昨日,主營體外診斷試劑的新股九強生物開始申購。讓市場感到意外的是,作為一家發行後總股本僅1.2443億股的創業板擬上市公司,九強生物的發行市盈率僅為10.07倍。

日,主營體外診斷試劑的新股九強生物開始申購。讓市場感到意外的是,作為一家發行後總股本僅1.2443億股的創業板擬上市公司,九強生物的發行市盈率僅為10.07倍。

本輪IPO重啟以來,這樣的市盈率僅高於超大盤的陜西煤業的發行市盈率水平。

發行市盈率出乎意料

按照證監會的行業分類,九強生物所屬的“醫藥制造業”(參照利德曼)市盈率為41.16倍。如此,九強生物此次發行市盈率僅為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的24%。

按照九強生物招股書的披露,公司本次發行3111萬股,其中老股轉讓668萬股,發行後總股本12443萬股。公司披露的經營業績顯示,2013年凈利潤1.81億元;2014年上半年凈利潤0.99億元;發行格14.32元,對應2013年攤薄後市盈率為10.07倍。

“發行市盈率如此低,簡直就是送大禮包。”有投資者昨日表示,“不過,關鍵看有沒有運氣搶到。”

其實,作為體外診斷試劑領域的企業,目前,A股市場應該說不乏參照系。回顧市場主要的體外診斷試劑上市公司的歷史數據,2004年7月上市的科華生物,發行價11.12元/股,對應的發行市盈率15.80倍;2004年8月上市的達安基因,發行價格7.3元/股,對應的發行市盈率為19.73倍(按公司2003年經審計實現的凈利潤和發行前總股本全面攤薄計算);2011年7月上市的迪安診斷,首次公開發行的發行價格為23.5元/股,對應市盈率為39.83倍;2012年2月上市的利德曼,首次公開發行的發行價格為13元/股,對應的市盈率為37.14倍。這些數據顯示,近年來行業發行市盈率呈走高態勢。此次,九強生物在招股書中明示的同行名單,就包括科華生物和利德曼,以及在港上市的中生北控。

從行業自身發展分析,有分析師表示,九強生物所處的生化診斷行業,具有增速低、集中度低的特點,同時,也正是由於該行業在國內起步較早、發展相對成熟,其競爭格局整體相對穩定,該領域公司上市後,資本實力大大增強,有能力進行行業內整合。而且,隨著測定方法靈敏度的提高,可早期發現腫瘤,還能表明病變的部位,目前行業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由此可見,無論從市場總體來看還是從行業自身的歷史情況看,九強生物10.07倍的發行市盈率,都有些出乎市場的意外。

連續漲停可以預見

此次IPO開閘以來,在管理層嚴格控制超募和發行市盈率高於行業水平的背景下,101家新股中,出現發行市盈率高於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的僅有5家;其余均低於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其中,發行市盈率為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35%以下的就有:九強生物24%;牧原股份24.5%;騰信股份25%;艾比森31%;京天利、飛天誠信32%;天華超凈35%等。

除此之外,花園生物的首次IPO發行價甚至低於其每股凈資產。招股說明書顯示,花園生物發行前每股凈資產為8.09元/股,發行後每股凈資產降至7.56元/股。然而,花園生物的發行價卻只有7.01元/股。

業內普遍表示,這為這些新股登陸二級市場後產生一定幅度的上漲創造了有利條件。

“近期,很多新股都是天天漲停。”10月9日上市的花園生物、京天利,以及10月10日上市的勁拓股份等,在自上市日至昨日的所有交易日內,均為“一字”漲停。

不過,也有專業人士表示出了擔憂:盡管解決了上市公司圈錢的問題,但對新股“天天漲停”的炒作也不應成為常態。


(編輯:王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58

以歷史最低市盈率及盈虧去選走出谷底股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來源: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4/10/blog-post.html

今天做了一個新選股方式,就是看現時估值相對歷史最低估值差距,
因為現時到了歷史低位(如金融海嘯時歷史估值),可能有機會是已經見底或接近底部
例如,內銀現時估值5倍市盈率,海嘯最差果陣又係5倍,可能有機會已經見底(事實佢底部左好耐),如果公司增長回升,估值提升,回報率將增加....

現時P/E估值接近歷史最低P/E,反映市場預期該公司增長放緩
增長將會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公司盈利增長預期繼續向下走
例如公司歷史增長最低有20%,但預期公司盈利增長降至10%,甚至盈利下降,沒有增長,又或者好似內銀,市場仍然認為壞帳風險高,只值低估值

這堆公司有部份正由增長高峰向下,亦有部份可能將由低谷走向上升
我們要找的不是高峰轉差的公司,而是要找低谷轉好的那些來投資
這是總表,至於那些將走出谷底,遲下會再分析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q_60x6TPK6irrg6c0ARr9iYZ4XAxysxTsUM8BAropdk/edit?usp=sharing
以下只是個人認為有可能谷底的公司行業,可能有其他我不懂的也是谷底,但太多了,不全部列出
有些公司可能特殊收益導致該年P/E急降(例如電能實業),有些可能曾經恐慌,歷史最低P/E只有2倍,
亦可能曾經預期盈利急降一半,市場早已給予低估值而影響了歷史最低P/E,那些公司可能現時估值也很低,但看不出來

其實最有效方法是將歷史數據製成圖表,但千幾間公司千幾張圖,再分類,是很大工程,也不易給大家看
這個方法雖不是最好,但是較簡單直接...

個人選出值得再研究的行業

餐飲股:1314 翠華
乳業股:1117現代牧,1431原生態,6863輝山
汽車零售:3836和諧,1268美東,3669永達,1728正通汽車,1293寶信汽車
內銀,保險:939建行,2318平保,3988中國銀行,1288農行,1398工行,3968招行
奢侈品,金銀: 1913: PRADA,1929周大福
建材:2128中國聯塑,914安徵螺泥,1313潤泥,3386東鵬
賭股:1928金沙,
內地證券:6881中國銀河,
百貨零售: 848茂業,1388安莉芳,1880百麗,

不包括海嘯時候的
151 旺旺
汽車製造: 489 東風
賭股: 880 澳博

-------------------------------------------------------------------------------------------
另一方面,我以另一方法找走出谷底股,如果以虧轉盈,虧損減少,盈利增加的模式去選股
但要尋找谷底翻身股,真的不容易
雖然已經篩選出上半年虧損減少或虧轉盈的公司,但有過百間,很難逐一睇
睇一間去預測佢有冇能力轉賺很多,都要花時間,何況過百間睇,
再者,唔係每一間我都識睇,能力有限

而且公司能否有較高的盈利,去提高公司市值,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如果不熟悉該公司收入前景或盈利模式,不清楚未來收入增長,也很難確定公司能否倍升
我可能首先製作一堆疑似谷底翻身的行業LIST,再慢慢每個行業看看走出谷底的可能性~
最重要是知道走出谷底的時機,有些行業可以衰幾年,你今年見佢好似第一年衰,以為第2年會好轉,點知第2年都係衰,就會中左陷阱,浪費時間了,好似鋼鐵股衰左幾年,年年都以為佢下年轉好就年年都中陷阱食白果,所以好似內銀呢D衰左幾年,會係2015,2016定係2017先轉好? 要研究分析清楚,不能妄下定論
希望2個月時間能清理每個行業前景既分析 

走向谷底或走出谷底行業
電訊設備: 2000晨訊,947摩比,2343京,763中興,2342京信通訊,552中通服
未有研究

鐵路建築:390中國中鐵,1186中鐵建(鐵路設備南北車今年已經走左出谷底)
鐵路投資增加,但建築股未有反映,未來投資可以繼續上升

煤炭:
煤炭價格9月開始回升,疑似見底

汽車製造,汽車零售:
換車高峰期將至

零售(百貨,鞋業)
受網購影響後,經歷轉型期,將有望回升

金屬資源(貴金屬(金,銀,鉑金),基礎金屬(鋁銅))
價格下降多時,暫見企穩

內銀,內險:
估值歷史低位,但難言短期轉好

航運:
BDI短暫上升,油價跌或有助改善成本,未詳細研究

家電:
家電更換高峰可能將至

奢侈品,金銀珠寶:
高增長期過左,現時估值較低,但未知何時見底,未有研究

賭股:
2014年增長見頂,現時估值走下坡,收入回復增長才是買入時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53

怎麼查A股和各個國家股市指數的市盈率? 銀行螺絲釘

來源: http://xueqiu.com/3079173340/34960424

    我之前有展示一個ETF指數基金的定投實驗貼,是用低市盈率策略定投指基(http://xueqiu.com/3079173340/34738583)每周五更新。好多球友都問過我一個問題:指數的市盈率從哪里查?

最簡單的是用金融終端,例如同花順終端,各種指數的市盈率市凈率等指標都有,還有很詳細的歷史信息。缺點就是比較貴,對我這樣的小散成本太高。

   
    好在現在網絡比較發達,免費的信息還是能查得到的[大笑]
   
1.如何查找A股常見指數市盈率市凈率,常見行業的市盈率市凈率,某一只ETF指基的市盈率市凈率
2.如何知道某個國家股市的市盈率市凈率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分享下哦[大笑]

1.常見A股指數市盈率從哪里查?
(1)寬基指數
即包含各行各業的指數。
上證指數,上證180,上證50,上證380,滬深300,深證成指,深證100R,中小板指,紅利指數,中證紅利

這幾只常見寬基指數市盈率市凈率在中證指數官網可以查看,每日更新
http://www.csindex.com.cn/sseportal/csiportal/zs/jbxx/daily_index_info.jsp 


(2)行業類指數
也是在中證指數官網http://www.csindex.com.cn/sseportal/csiportal/indexquery.do 
首頁左下角,點擊行業市盈率


可以看到各個行業的市盈市凈率。例如比較火爆的證券行業

(3)特殊風格主題的指數
市面上也有一些風格化主題化的指數,這些指數就需要特殊尋找了
例如我想看一下“中證國企”這一指數的市盈率。

中證官網上有中證和上證的系列指數,點擊中證指數


找到中證國企,點進去

指數行情下載下來,是一個excel文檔,里面有每日市盈率等指標。
中證和上證指數基本涵蓋了目前國內70%以上的指數基金。成交量比較大的指數也基本都有了。一些實在比較偏的指數確實找不到[吐血]


2.國際指數的市盈率從哪里找?
能翻墻可以直接在google上搜,“指數英文+PE”,一般都能搜到
不能翻墻可以用的方法
(1)大體了解某個國家的市盈率
全球經濟數據網
http://www.qqjjsj.com/gpsj/
這個網站看起來有點山寨[呵呵傻逼],但常見國家的股市市盈率等信息基本都有,更新也挺頻繁,對普通投資者完全夠用了

(2)標普系列指數
標普系列指數是國外覆蓋面非常廣的,編制也很成熟的一系列指數。
標普有國家指數,可以作為該國股市行情
例如我想了解最近跌的比較慘的俄羅斯股市腫麽樣?
這里推薦網站:https://www.spdrs.com/index.seam
點進去,右上角輸入俄羅斯英文,會出來標普對應的國家股市指數

點進去往下翻,會看到市盈率市凈率,甚至EPS增長率都有,不得不贊[牛]

同樣的道理,想看日本、巴西等的都可以查。
而且查出來的都是有具體的ETF產品的,開了美股賬戶就可以買賣。

同樣,很多ETF也采用了標普的指數。例如最近暴跌的標普油氣指數。

輸入oil可以查到兩個對應的油氣指數。國內的$華寶油氣(SZ162411)$  就是追蹤的下面的油氣開采指數,與油價關系更緊密。

辛苦碼字,歡迎分享[大笑]
@東博老股民 @雲蒙 @微光破曉
@佐羅投資劄記 @釋老毛 @管我財 @DAVID自由之路 @優美 @歲寒知松柏 @炒飯鍋鍋 @落葉風谷 @Makalokaine @財智力量 @明鏡臺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Mario   @fastisslow  @黃建平 @O_Livia 
也給雪球提一個建議哈@不明真相的群眾 
指基的市盈率等指標可以加到指基相應的頁面上,這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家的問題
(現在在雪球的行情里面也有這個字段,但里面的數據並不準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73

閒聊市盈率、市淨率的估值方法 孥孥的大樹

http://xueqiu.com/8592131633/37020200
研究一家企業其中一個關鍵的步驟是估值。對於投資者而言,會儘量想辦法估算出這個公司的內在價值,以低於企業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再以高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賣出,以尋求低風險而高收益,真正做到高拋低吸。
  對於估值,既是一門技術活,又是一門藝術活,需要邏輯,需要分析師涉取大量的知識及經驗的積累,所以在不同的分析師眼裡,估值的差異性會存在,而且有可能會比較大。這些都是分析師對整個經濟面、行業、政策、企業的基本面等綜合分析後,結合當前股價及未來趨勢後所做的研判有較大的關係。可見,這是一個綜合考慮的結果。所以,在每一次研究完行業、企業的基本情況後,最後才來對企業做估值,由此來判斷在哪個區域段買入更好。當然,如果你對技術面在行的話,用其結合應用於買入點,以提高成功率,那是更好的。
  關於股價的價格便宜不便宜,身邊有兩個經典案例,可能是很多剛入門的初學者常范的錯誤,分為兩個級別吧。第一級別,只看股價。某次跟朋友聊,說最近有關注哪些股,我列舉了XXX;其說,這個股價這麼高,不買;我答,那你買啥類的股票,他說買價格低的啊,一般不買超過十塊的股票;我說,那京東方不錯,現在才二塊多,其說,那也太便宜了,垃圾股吧;我瞬間石化。第二級別,講PE的。拿A企業PE=40,與B企業PE=4來相比對,說這B企業PE=4,便宜絕對值得買,另A企業PE=40,估值高了。當然,B企業存在的估值修復的可能,買後只要有耐性,上漲的可能性非常大。那麼,問題來了。這裡有幾點錯誤的認知。朋友將PE靜態的看了,無論如何,PE是需要動態判斷的,如果靜態判斷往往是掉坑裡。如果A企業,明年每股收益繼續保持增長,則A企業的PE有可能變為30,再下一年有可能是20,這一類屬於成長股;而B企業,有可能業績一直在變差,每股收益不斷的下降,那麼PE有可能瞬間變到8倍、10倍都有可能。所以,略懂,但沒摸清楚市盈率,往往就害死人。在市場上一般的規律是,成熟的行業市盈率低,而新興行業,題材行業的股票市盈率高。因為大家都認為他會漲,炒的價格自然也高。買不買,買哪一類,需要大家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分析。我還是那句話,好股常有,關鍵怕你沒資金,以耐心制勝。
  另外,經常有人拿中國股市的市盈率與外國成熟市場的市盈率進行比對,這點我是非常不同意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城鎮化進鎮也就三十年,而股票市場也就發展二十多年。如果要拿美國,日本的成熟市場與中國的市場比較,那就必須拿美國,日本與中國發展背景相似的情況下進行類比。在相對等的情況下比較,意義將會更大。比如,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與日本75年左右經濟發展水平差不多,那麼中國拿滬指與日經指數進行比對,這樣比較靠譜。
  關於上市公司的估值,目前常見的有如下三類方法。
  相對估值法,主要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淨率P/B,市銷率P/S,PEG估值方法,EV/EBITDA估值方法;
  剩餘收入估值法,EVA,經濟增加值模型;
  絕對估值方法,DCF,折現現金流模型;DDM,股利折現模型;

  其中,相對估值法,就是以可比公司在市場上的當前定價為基礎,來評估目標公司的相對市場價值高低。這種估值方法中所使用的主要指標為市盈率,市淨率等市場乘數比率。
  由於其比較容易計算,易懂等特點,也成為各大券商,投資機構分析師最喜歡用的方法,也是市場上最常用的估值方法。
  在券商的報告中,經常看到的常用指標有。
  市盈率=股票價格/每股收益=公司市值/公司淨利潤;
  市淨率=股票價格/每股淨資產=公司市值/公司淨資產;
  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市盈率/淨利潤增長率*100

  其中,淨利潤增長率最好是評估過去幾年的複合增長率,結合行業的實際情況略做增減做預判為好,一般選擇3~5年。
  以上三個指標,在雪球發過的文章,我都使用過,但最常用的還是市盈率跟市淨率指標,對於PEG指標,更多的是適合於長年穩定增長的企業,比如我之前分析過的康美藥業。
  首先,咱們從最簡單的概念及計算公式入手,稍微理清楚指標間微妙的關係。
  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當前市值/上市公司淨利潤;
  市淨率=股票價格/每股淨資產=公司市值/公司淨資產;
  淨資產收益率(ROE)=淨利潤/淨資產
  所以淨資產收益率=PB/PE,可見這二者是有緊密的關係的;
  此外淨資產收益率=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槓桿比率
  淨資產收益率= (淨利潤 / 銷售收入)*(銷售收入/ 總資產)*(總資產/淨資產)
得出淨資產收益率=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槓桿比率=PB/PE

  關於杜邦分析裡面的其中幾個奧秘,此次咱們不闡述。
  先講一講市盈率,PE
  常用的市盈率計算方式有兩種,靜態市盈率和滾動市盈率;
  靜態市盈率也叫市盈率LYR(Last Year Ratio),是以上一年度的淨利潤或者每股收益為基礎來計算的。同樣有兩種計算方法;
  靜態市盈率PE=當前股價/上一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靜態市盈率PE=當前市值/上一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滾動市盈率也叫市盈率TTM(Trailing Twelve Month),是以最近報告 4個季度的淨利潤或者每股收益為基礎來計算。同樣有兩種計算方法;
  滾動市盈率=當前股價/最近4個季度基本每個收益之和;
  滾動市盈率=當前市值/最近4個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特別注意,以上4個季度屬於滾動的概念,每個季度都會不同。雖然它的起始點會發生變化,但卻始終包括有四個不同的季度(1、2、3、4;2、3、4、1;3、4、1、2;4、1、2、3,如此滾動)。
  動態市盈率,是以本年度第一季度開始的每股收益或者淨利潤為基礎,預測本年度的每股收益和淨利潤而計算出來的市盈率。一般券商多用這類方法進行估值計算,同時結合行業,企業歷年的增長情況,以現在的股價為基準,預估未來業績增長,預測未來幾年PE情況。
  動態市盈率=當前股價/動態預測的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動態市盈率=當前市值/動態預測的本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那麼,前面的基本概念已經講畢。則市盈率,適用範圍在哪。這點我必須搬教科書上的內容,有相關財務知識的童鞋都會知道。市盈率的試用範圍:市盈率模型最適合連續盈利的企業,一旦企業業績虧損,則市盈率不存在意義。
  從這點出發,市場供應與需求的規律,將市盈率體現的淋漓盡致。簡單來講,由於新興行業,對企業的成長性大家想得很美好,預期很高。一家新興企業新上市,對外發行的流通股比較少,而中國人又賊多,錢又賊多,於是,產生了供不應求的現象。這麼少的流通股又怎麼扛得住這麼多人「炒」。於是,供不應求的結局,則使股價一直被推高,導致企業的市盈率一直處於高位。通過大家長期的追逐新興成長企業的股票,市盈率就這麼一直高高在上,但成長性依舊在,股價不斷創新高,這就是中國股票成長股的現狀。這也就說明了,成長股本身也並沒有錯,只是短期的資本追逐,中國整個投資環境的不成熟導致的結果。長期來看,價值回歸是真理。
  我們知道,當下的一年期無風險利率為2.75%,那麼換算成市盈率是100/2.75=36,可以以36倍市盈率為估值的最高限作為參考。這樣比較的意義在於,如若存放一年銀行的無風險利率的市盈率為36倍。如若,高於36倍,則投資股票的風險是偏大。當然,這只是解釋,而且還是靜態的解釋,在這裡僅是為大家說明,市盈率的意義。不可以為估值指標靜態的看,這樣子太片面,無風險利率換算出來的市盈率是一個基準。另外,還要根據我之前寫的另外一篇文章,則是講到了市盈率還要跟企業所處的行業比,公司的歷史市盈率比,未來市盈率的預估比。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的比對出企業的整體估值,儘可能的靠譜。
  再講講市淨率,PB。
  相關的財務教科書,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市淨率主要適用於需要擁有大量資產,淨資產為正值的企業。大量資產,我個人將其歸納為重資產企業。則市淨率應用於重資產企業則更為合適。
  如若從重資產角度講,市淨率則適合那些重資產的行業例如鋼鐵、水泥、造船、機械製造,房地產等。總體來講,基本上屬於成熟的行業。歸納一下,則市淨率適合用於成熟的且重資產的行業。大家可以翻一翻成熟行業,其市淨率也是異常低。相對於成長股來講,絕大部分成長股帶著輕資產的帽子,呈現出來的則是高市淨率。大致有這麼一條規律,在市淨率較低的行業中使用市淨率估值效果更好,反之在市淨率較高的行業中使用市盈率估值效果更佳。
  在這裡必須強調一點,關於市淨率在定義上指的是每股股價除以每股淨資產。淨資產,一般由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得出淨資產。而在考慮淨資產時,個人認為,需要把影響淨資產質量的其它因素綜合考慮進來,比如,應收款項過大,計提的壞帳準備過低,這類如中聯重科,目前就是典型。此外,還需要把可轉債等債務的影響攤去淨資產的份額,這樣剔除後才顯示出真正的市淨率,更能行之有效的去判別,企業的股價與內在價值之間的比較。這一點,大家要詳細的挖掘一下資產負債表各類資產組成,以估算出真正的內在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294

納指15年變遷:市盈率暴跌82% 金石楊天南

http://xueqiu.com/1175857472/37272370
2015-03-03 06:14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3月3日凌晨消息,美國著名財經網站MarketWatch近日刊文,列舉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過去15年時間裡發生的種種變化,1999年底該指數的市盈率高達「超脫俗世的」152倍,截至上週四為止該指數的市盈率僅為26倍。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全文。

  15年前科技股見頂,開始大幅回落。而在最近,科技股再度上揚,納斯達克[微博]綜合指數週一站上5000點,接近於2000年3月10日觸及的歷史高點。有些市場參與者可能認為這是歷史重現,但今天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已在很多方面發生了改變。

  現在,這項指數已不像以前那樣帶有很重的科技味兒,而今天其估值也並未達到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水平,而且據納斯達克OMX集團(NDAQ)公佈的2014年「白皮書」和最近的數據顯示,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分股公司的規模遠大於15年前,但數量上則有所減少。

  上一次為科技行業繁榮發展提供了動力的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包括微軟(MSFT)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世界通信公司的伯尼-埃博斯(Bernie Ebbers)等,而今天他們已經讓位於其他一些科技公司的領導者,如蘋果公司(AAPL)的蒂姆-庫克(Tim Cook)和谷歌(GOOG)的塞 吉-布林(Sergey Brin)等。

  以下列出的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這15年間發生的其他變化。

  1.還記得世界通信公司嗎?太陽微系統公司(Sun Microsystems)呢?在互聯網泡沫破裂以前,它們都曾是排名前十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分股。世界通信公司及其首席執行官埃博斯已經由於一樁規模龐大的會計醜聞而倒台,太陽微系統公司則已被甲骨文(ORCL)鯨吞。

  在今天,排名前十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分股包括蘋果公司、Facebook(FB)、谷歌[微博]和亞馬遜(AMZN)等。而在15年以前,蘋果公司尚未發佈iPod音樂播放器,更不用說是iPhone智能手機、iPad平板電腦或是Apple Watch智能手錶了。在當時,谷歌甚至還不是一家上市公司, 而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還在上高中,亞馬遜[微博]也不過是剛剛上市不到兩年。

  那麼,在經歷了15年的時間以後,有哪些公司還仍舊保持著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分股的前十排名呢?它們分別是 股的前十排名呢?它們分別是:微軟[微博]、思科(CSCO)和英特爾(INTC),但這些公司的市值與當時相比都已經縮水。

  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仍舊是一項以科技公司為主的股指,但與互聯網泡沫的高峰時代相比科技味兒已經變得薄弱了很多,其成分股已經並不是純粹的科技股。

  截至上週三收盤為止,信息技術公司在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成分股總數中所佔比例為43%,相比之下截至1999年底為57%。對於信息技術及其他科技行業部門來說,過去15年間代表著一種逆轉,原因是目前來自於其他行業部門的公司在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分股中所佔比例 為57%,高於15年前的43%。

  軟件公司的數量在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分股中所佔比例已經下降至10%,相比之下截至1999年底為24%;同期,生物製品、有線電視和製藥公司的比重則均有所上升,躋身於排名前七的行業。

  現在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仍舊是一項偏重於科技的股指,但也可以說是偏重於增長的股指,大衛-克萊恩(David Krein)在去年接受採訪時說道,當時他擔任納斯達克OMX集團指數研究部門的負責人,該集團是納斯達克市場的運營商。

  3.現在,不難找到認為另一個互聯網泡沫正在形成的人。但令人感到安慰的一個事實則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整體估值仍舊遠低於15年以前。據納斯達克OMX集團公佈的白皮書顯示,1999年底該指數的市盈率高達「超脫俗世的」152倍;而據財經信息供應商FactSet提供 的數據顯示,截至上週四為止該指數的市盈率僅為26倍。

  另外,某些受到密切關注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分股的市盈率也並未回到1999年的水平。舉例來說,雅虎(YHOO)在當時的市盈率高達787倍,而最近則只有36倍;蘋果公司當時的市盈率為37倍,今天只有17倍。

  克萊恩在接受財經網站MarketWatch採訪時表示:「從各種標準來看,今天的估值都明顯低於1999年。」

  MarketWatch撰稿人馬克-哈爾伯特(Mark Hulbert)也在最近發表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指出今天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遠未像15年前那樣被高估。

  4.與15年前相比,今天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成分股數量僅相當於15年的一半左右,從1999年的4715只成分股減少到了2568只。整體而言,今天該指數成分股的公司規模和「年歲」都已經變得更大。

  對於上市美國企業數量的減少,監管條例經常都是為人詬病之源,這種現象同樣也發生在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微博](NYSE)中。2002年《薩班斯-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又稱「沙賓法案」)的批評人士稱,安然醜聞後出台的監管法規令一家公司上市的成本變得過高, 而這項法案的支持者則強調稱其起到了幫助恢復投資者信任的作用。

  標普500指數的成分股數量當然還是500家公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成分股也同樣還是30家公司,這是因為這些基準股指是由相關委員會制定的,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則代表著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所有掛牌上市股票的價值。

  5.Pets.com及其他網站在上一次互聯網泡沫破裂時期變成了「炸彈」,有些人為此而笑,也有人為此而哭。但據納斯達克OMX集團公佈的白皮書稱,倒閉並非一家公司不再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分股的主要原因。這份白皮書顯示,導致一家公司被該指數除名的頭號原因是 併購活動。

  在有些情況下,兩家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分股公司會進行合併,其中一家上市公司會就此消失。而在其他一些情況下,公司會被併未在納斯達克市場掛牌的公司所收購,從而導致納斯達克上市企業的數量減少。從1999年底開始的14年時間裡,按市值計算,併購活動導致 54%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分股消失,而從除名的公司數量來看則佔46%比例。

  白皮書稱:「這與一種流行的想法形成了對比,即在科技泡沫破裂時期,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大多數互聯網公司成分股由於破產而被除名。」
 
 6.雖然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成分股數量已在整體上大幅減少,但情況並不只是公司由於受到併購活動、破產或其他因素的影響而「退場」。自2000年以來,該指數已經添了不少「新丁」。在這一時間段裡,谷歌和Facebook很可能是最知名的IPO(首次公開招股)上市科技公 司。至於同樣頗有名氣的Twitter(TWTR),則是選擇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

  正如MarketWatch網站上一篇博客文章所指出的那樣,紐約證券交易所已經從納斯達克搶走了一些科技公司。該文援引一名業內專家的言論稱,2012年Facebook在納斯達克IPO上市時遭遇了故障,從而影響了其他一些公司,促使其轉投紐約證券交易所。

  據白皮書顯示,截至2013年底為止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大約20%的權重來自於過去14年時間裡IPO上市的公司,也就是710家公司。

  7.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上週四距離觸及5000點只差11點,該指數已有15年時間未曾達到過這一具有重要心理意義的高度。而在週一,該指數終於突破了5000點大關。

  在每天的新聞報導中,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總會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但克萊恩則強調指出,實際上納斯達克100指數才是與龐大資產相聯繫的股指。規模最大、資歷最老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之一PowerShares QQQ Trust(QQQ)負責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該指數由100家在 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100家頂級非金融公司組成。這家ETF容納了400億美元的投資者資金。

  但ETF.com的首席投資官大衛-納迪格(Dave Nadig)指出,如果想要押注於科技股,那麼只押注於恰巧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並沒有意義,三大ETF提供商也都集中於科技行業,即道富銀行的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XLK)、Vangu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TF (VGT)和iShares U.S. Technology ETF(IYW),它們才是ETF.com的首選。(金良/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40

由李大霄警示風險引出的市盈率估值的問題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ex5.html

    首先必須特別說明一下,本人寫這篇小文決不是有意唱多,也決不是想反對李大霄的警示及預言,只是為了闡述一個觀點:用市盈率來斷定股市泡沫缺乏科學依據。

    昨天,一位朋友傳來大眾證券報的一篇報道:李大霄感到市場越來越危險,泡沫要破裂讓他幾天沒睡好,他要把“真相說出來”。

    那麽李大霄所說的“真相”是什麽呢?他說,現在的泡沫已經可以媲美人類股票歷史上任何一次。“現在的市場,44.89%的股票大於100倍PE,一半以上股票高於86.64倍,70%的股票估值水平已超48.6元中石油。”“在6124點的時候,只有42%的股票超過100倍,如果從高估的這部分來看,高估的比例比6124點時還要嚴重。”

    原來李大霄要說的真相就是市盈率數據。顯然,李大霄認為泡沫極其嚴重的理由是:以市盈率作為估值的唯一根據,並以歷史數據為準,現在大多數股票的市盈率已經超過了歷史水平。

    這里,我們根據股市的基本屬性來簡單地辨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用市盈率來判斷股市泡沫程度,勢必要拿歷史數據來作比較。這樣的話,就把市盈率作為估值的依據,也就等於把股票當作是一項固定收益票證資產了,因為我們都知道,市盈率的含義是股票的價值來自其未來收益的折現。其實,股票是一項風險權益資產,而非固定收益資產。由於股市的未來始終是不確定性的,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這個“折現法”是難以對股票確切定價的,所以相應的現金流和折現率什麽的都是當下不得而知的。那怎麽辦呢?只能以歷史數據為準,但這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歷史必然按照這些歷史數據重演,否則,依據市盈率的方法就行不通。要是歷史一定在未來重演的話,那股市也就不存在未來的不確定性了。矛盾了吧?你想,用以前的“舊常態”來斷定如今的“新常態”適合嗎?歷史是創造出來的,不是用以前的歷史數據演繹出來的。

    二、現代金融學早已證明:股權收益率是資產結構的函數,這也就是說,即便是兩家一模一樣的企業,只要其資產結構不同,其股票收益率就會不同,市盈率也就必然不同。你想,就連兩家一模一樣的企業,它們股票的市盈率都會不同,更何況你現在用中石油的市盈率來衡量眾多的中小盤股票或創業板股票,合適嗎?

    上面講的是理論分析,那麽事實上是怎樣的呢?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李大霄一路過來對創業板泡沫的評估及預言,發現他屢言屢錯。他自己的實踐已經足以證明了:用市盈率來衡量股市泡沫和斷定其破滅是缺乏科學依據的。是不是?

    關於用市盈率作為估值方面的問題,我以前有過兩篇小文:《談談“李大霄警示創業板風險”》(2013年5月29日)、《聊聊股市泡沫問題》(2013年5月27日)。

    當然,股市的風險是漲出來的,漲得越高,風險越大,市盈率也將越高,因此,李大霄在目前股市日益發瘋的時候,不畏讒言,發出聲音,警示人們,防範風險,充分體現了一個分析師的良知和責任,這是難能可貴的,令人可敬可佩的!投資者應該倍加重視,千萬不可掉以輕心!當前,風險肯定是越來越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