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潘石屹:政府资助使开发商躲过生死劫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422/13216135219.shtml


  获救房企进入观察期:不涨价不囤地

  《东地产》翟海亮 万云选

  破产、并购、“百日剧变”、“行业大洗牌”,对于地产行业的这些曾经的预测,在2009年楼市春夏之交纷纷落空。

  唐路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忙着去看土地,就是忙着跟人谈收购土地的事情。唐路属于那种不大不小的开发商,捱过了“寒冬”,现在有钱,没地。楼市行情近期这么火爆,让唐路拿地的念头蠢蠢欲动。

  看上去一切都在好转,媒体上很难再找到房企裁员、资金链断裂之类的消息,取而代之的是“授信”、“展期”等字眼。一年前抛出“百日剧变”论的潘石屹,也在近日表示:“由于政府的资助,开发商已经躲过了生死劫。”

  不过,唐路认为潘石屹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在的情况是比去年年底好,但经济大环境还没有企稳,巨大的存量房压力以及金融政策可能出现转向等形势都表明,躲过了这次生死劫,今年年底恐怕又是鬼门关。”

  楼市上下一片红

  进入3月,陈伟林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他是温州一个私人建筑老板,现在上海郊区和周边地区“揽工程”。去年是他最担忧的一年,尽管自己接下的工程没有拖欠款项,但眼看着身边的同行为收回工程款焦头烂额,老陈还是感觉忧心忡忡。

  “当时最坏的预计是,这次低潮期要持续3到5年。去年南汇一个小区的三个项目部中,我们做工的大概是60多个人,当时打算裁掉10个左右的小工。”老陈听说,同样在上海郊区的项目,有个建筑老板一个项目赔了4000万。

  去年形势不好,老陈服务的开发商没有对外销售,全部投入到工程建设上,这个曾经让老陈“觉得心没底”的“现房开盘”举动,到了今年,却成了他信心的支撑。

  从3月份以来,老陈明显感觉到来看房的人多了。“这些天,有时候一上午可以看到10多批看房的人进进出出,开发商付款也比以前更加积极了。”

  老陈所感受到的市场回暖是“看房的人多了,开发商的工程款付得更爽快了。”

  开发商付钱爽快的时间正是楼市的“小阳春”时节。这时候,去年危若累卵的楼市仿佛一夜之间变了个脸。

  今年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3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尤其是全国一线城市,截至2009年3月28日,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已 超过3.4万套,一季度同比增幅超过100%,交易量和增幅双双创历史新高。同期,期房签约量超过2.5万套,同比增加近八成。上海3月成交量约140万 平方米,接近2007年11月楼市顶点时的成交量。

  销售好起来了,银行的贷款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10070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国内贷款2545亿元,增长8.0%;利用外资150亿元,增长41.9%;企业自筹资金3791亿元,增长13.1%;其他资金3585亿元,增 长5.0%。与此同时,绿城、瑞安、万科等多家房地产商纷纷获得银行的巨额授信。

  开发商不缺钱了,个别地方又出现了捂盘惜售、涨价跳价现象。对此,唐路很不屑那些见风涨价的同行,说他们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难甩库存包袱

  唐路考察了多个项目地块,最终都放弃掉了。“前天还有个开发商跟我谈土地项目转让的事情,他是2007年拿的地,现在没钱开发想转手。”唐路对《东地产》说,“最后没有谈成功,价格高了点。”

  和唐路一样,众多刚刚“脱困”的开发商在面对土地市场时,仍旧保持着足够甚至是过分的谨慎。在市场前景尚不很明朗的情况下,手中握有足够的现金是最重要的,“囤地”显然还不到时候。“可以再等等看,感觉地价还会降。”

  开发商更深一层的担心,是库存积压带来的资金压力。虽然一季度房地产成交非常火爆,但不少开发商,尤其是在2007年前后高价拿地的开发商,消化存货的压力很大。而且,目前积压在房地产开发商手中的库存,大部分都是高价库存。

  “考虑到从拿地到项目上市通常需要一年半的开发周期,目前在市场上热销的项目大都是07年拿的地,土地成本过高,价格又涨不上去,有不少楼盘都 是零利润甚至是亏本在卖。”唐路对《东地产》说,“价格涨不上去是因为巨大的库存量在制约,如果涨价了,购房者不买账,积压在手里损失更大。”

  适当的土地库存是开发商必须持有的一种资源储备,业内一般认为,土地库存供3年开发是合理的,但很多开发商囤积的土地足够开发10年的。

  戴德梁行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土地开发量仅为19.4亿平方米,有约12亿平方米的土地滞压在开发商手中。

  国泰君安日前给上海政协递交的《上海房地产趋势分析》显示,上海2009年可售楼盘为165个,共计2237万平方米。到2009年底,上海有 4288万平方米库存商品房待消化,按照2008年月均130万平方米的消化速度,上海消化完全部库存需要33个月。而且,新的上市量还在大规模增加。

  下半年无款可贷?

  “2008年底,中国大多数开发商难以渡过年关,因为欠银行的钱太多,市场销售几乎停顿,沉淀的土地、房屋和待建工程也太多。许多房地产企业的 资金链马上就要绷断,这时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基金随时监控着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在市场上面不断地做空和打压这些企业,他们在随时聆听中国房地产企业 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的爆炸声。”这是潘石屹描述的去年年底房企的艰难时光。

  “就在这紧要关头,中国银行(3.53,0.00,0.00%)大 量发放贷款,据我所知,截至到2008年年底到期的房地产公司的贷款,银行基本都给延期了。”同时,各个城市的地方政府为了化解这一危机,针对房地产企业 所欠政府的土地出让金都出台了红头文件,允许其延期交纳。潘石屹话锋一转,给下了结论:“目前算是度过了这一生死劫。”

  从去年的“百日剧变”到今年的“躲过生死劫”,潘石屹观点非常“与时俱进”。但潘石屹也承认:“虽然银行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发放大量贷款,但这对 房地产企业来说只是治标不治本。房地产企业要改变现状,最重要的是要有销售收入,贷款只能延缓资金链条断裂的时间,根本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改变旧的结构和旧 的模式。”

  业内人士楚芸认为,目前只是政策、银行和购房者帮了开发商的忙,暂时脱离了生死危险,但中国有句老话叫解铃还需系铃人。最终解开生死劫的必须是 开发企业自身,居安思危,不能等到生死抉择的时候才来想办法,不能以当前市场成交的数字来估算存货消化周期,也不能将刺激经济采取的积极财政与宽松货币政 策当做永久的跳台。

  潘石屹所说的房企“躲过生死劫”是在政策扶持、银行注血的前提之下。但是唐路认为今年1季度4.58亿元的天量信贷更值得开发商警惕,因为“下 半年,很有可能出现指标用尽,无款可贷的局面,开发商的资金链依然会紧张。悲观的看法是,今年年底如果信贷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经济大环境不能回暖的话, 等待开发商的会是又一场生死考验。”

  一个小开发商的心情日记

  2008年3月31日

  山雨欲来风满楼。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花开了,我没心情去看。房子卖不动,我不想降价。大家都不降,凭啥让我一个人降啊。拖着吧,看谁能耗得 过谁。专家说,房价还要涨十年呢,你们现在不买就等着看涨价吧。不过也挺担心的,王石说“拐点了”,潘石屹说要“百日剧变”,吓唬谁啊,反正我不会剧变。

  2008年8月31日

  山穷水尽疑无路。下雨了,大雨。奥运会我是一场不落都看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中国队真棒!奥运会都结束了,那些购房者该从电视机前走开了吧, 怎么都不往我们售楼处走呢?我们房子都打折了啊,一次付清可以享受9.5折优惠,可以省不少钱呢。银行又来催债了,不给,要钱没有要房子多的是。

  2008年11月31日

  柳暗花明又一村。雨停了,不知道彩虹会不会出现。解放军来了,央行、财政部、地方政府,海陆空都来救市了。政府给减税了,我也响应政府号召降 价。这次可是来真的啊,8.5折,薄利多销嘛。国外好像越来越惨了,雷曼兄弟都撑不住了,我得多回笼点资金啊。好像售楼处越来越热闹了,看来降价是对的。

  2009年3月31日

  忽如一夜春风来。春天来了,花开得真大。一年了,挺过来了,潘石屹说“躲过生死劫”了。房子又变成大白菜,大家都排队抢了。涨价?有那心也没那 个胆,还是赶紧出清存货吧!趁现在贷款容易,刚从银行贷了一笔。这几天看了好几块低价地,准备拿一块了。多拿几块囤着?当我傻啊!年底要是贷不到款了,那 可真叫“画地为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0

專訪義美總經理談食品安全 高志明:我不是靠實驗室躲過塑化風暴

2011-6-20  TWM




七十七年歷史的義美食品,連續躲過三聚氰胺、瘦肉精與塑化劑等食品汙染事件衝擊,連馬總統都來參觀義美獨到的食品實驗室,但總經理卻大呼:「不是靠實驗室躲過塑化風暴!」究竟義美如何為食品安全把關?

撰文‧林讓均

上周五,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成了全台灣最忙碌的食品大老!不僅忙著接待總統馬英九、經濟部長施顏祥與衛生署長邱文達等一批官員,也忙著應付排隊要採訪 他的眾家媒體。大家問他的第一個問題都是:「在台灣食品大廠一個個中箭落馬時,義美為何能躲過這次震驚全球的塑化風暴?」把時間推回六月初,正當食品大廠 一家家被捲入風暴,義美雖然置身事外,但高志明卻仍嚴陣以待、緊盯新聞與政論節目,當他看到媒體紛紛傳出「義美斥資六千萬元建置實驗室,因而躲過三聚氰 胺、瘦肉精與塑化風暴!」的新聞之後,心頭反而更加沉重,「因為這是倒果為因,義美不是因為實驗室,才躲過這一場場浩劫!」上周,曾經是國策顧問的他親筆 寫了一封信,對政府提出處理塑化問題的建言,並且指出義美真正免於「塑化」的原因。沒想到,馬總統一接到信就決定拜訪義美、當面請教,這也讓一向有話直說 的高志明再度成為媒體焦點,成了食品界模範。

躲風波》

全靠「兩理念、五原則」

送走總統之後,高志明接受《今周刊》專訪,劈頭仍是一句「義美不是靠實驗室躲過塑化」,那正確答案是什麼?

「我們靠的是兩個理念、五個原則,七十七年來一直如此!」六十二歲、額前覆著一層白髮的高志明說,以做餅起家的義美,在他父親、創辦人高騰蛟的時代,就強 調兩個經營理念:「做餅是老實人的行業、是良心的事業!」「勤儉是家本、是國本,更是環保的根本!」所以,根本不可能故意在生產過程中有偷雞摸狗的行為。

這次風暴中,義美更是很有信心地貼出切結書,表明從來沒有添加過「起雲劑」。高志明表示,內部對於食品添加物的政策一直都是「能不加,就不加!」他甚至在 桌上擺著義美自家烘焙的蛋糕、麵包與發粿,不厭其煩對總統、對媒體解說:「這些蛋糕、麵包,基本材料就是麵粉、糖、蛋或酵母,根本不需要多餘的添加物就能 如此美味,有歷史以來一直如此!」至於五個原則,則應用在採購原物料上。第一,看原料來源;第二,看原料價格;第三,查看客戶名單、看他都跟誰打交道;第 四,擁有實驗室的檢驗能力;第五,交貨時用心驗收。

高志明解釋,一般人都以為原料價格愈低愈好,但義美看的卻是「合理價」。例如多少柳丁可以搾出一斤的柳丁汁,採購人員應該要很清楚,價格太低反而才有問 題;而所謂「實驗室的檢驗能力」,則像是核彈一樣「備而不用」,主要是嚇阻不肖廠商,告訴他:「你不要搞鬼,我可是有能力檢驗的!」「我之所以跳出來,是 為了幫弱勢的消費者和小型攤商說話,他們才是絕對的受害者!」高志明說,在媒體報導義美實驗室後,他聽到不少小型業者的聲音,他們抱怨沒有能力砸千萬元去 建置一間實驗室,覺得自己不可能躲過這種災難。

說策略》

塑化劑溯源管理最重要

「所以,我才要向大眾公布義美的『兩個理念、五個原則』,這都是免費,而且很容易做到的!」高志明說得急切。話鋒一轉,他也表示事情發生後,政府實在不應該到處帶著媒體去稽核廠商,而且還聯合通路要食品廠提供各種食品的檢驗合格證明。

那天,高志明甚至當面問邱文達:「這張紙可以證明什麼?」表示追討這一紙證明沒有用,因為各地檢驗的標準不一,況且全台灣幾十萬種食品,卻只有二十多家合格的檢驗機構。

高志明表示,政府真正要做的事,其實是「溯源管理」!而所謂的溯源管理,並非只是揪出昱伸、賓漢這種黑心廠商,還要去追溯上游的南亞、聯成等塑膠化工業者,到底產出了多少塑化劑、都用在哪些地方了?

高志明說,全台灣大約一年產出四十萬噸塑化劑,全球則產出六百萬噸,這些東西就好像嗎啡、大麻,只要從源頭控管,就不會流入街頭,當然也不需要事後再去一一檢驗哪些食品有毒。

坦言在塑化事件爆發之初,感到非常震驚的高志明,看著一家家食品同業陷入塑化風暴,他雖然不主張現階段就開始追究責任,但對於這些同業處理問題的態度,也自有一番觀察。

「消費者和小型攤商絕對是受害者,但食品大廠應不應該以『受害者』自居,我只能說這見仁見智!但某種程度來看,他們說自己是受害者,也是說不過去!」雖不 願意正面評論特定食品大廠,但密切注意政論節目的他居然相當認同「宅男領袖」朱學恆的評論,表示某大廠在事情發生後一連刊了好多天廣告、說明做了哪些事, 「卻一句道歉也沒有!」「如果你向一家問題廠商買原料買了一、二十年,怎麼可能現在出事了,就說不知情,難道這麼長的時間,你都沒抽驗過嗎?」高志明表 示,「有沒有能力檢驗與判斷原料出問題」,可能會是相關單位釐清業者責任的重點。

談責任》

從政府到廠商都有責任

如果就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類事件是「美國式CEO經營概念所導致的」。他指出,美國式管理強調績效,而且由董事會派任的專業經理人有任期,所以經理人當然選擇去做有利於個人升遷的事,不太會把資源投注在事業體的永續經營上,而短視近利就容易讓弊端愈滾愈大。

笑稱自己「說話很白」的高志明,即使在總統面前也直言不諱:「這次處理危機,政府橫向整合不佳!」他把這次食品界的塑化災難定義為「食品汙染事件」,並憂 心指出,「會造成食品汙染的,絕不只塑化劑一種,未爆彈還很多!」「未爆彈還很多?」這句話由鑽研食品科學數十年的食品界大老說來,令人聽了都要起雞皮疙 瘩!高志明說,這次塑化劑汙染事件,可說是三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的翻版,都是在食品中添加了工業用料,在事情爆發前,誰會想到要把工業用料納入食品的檢測項 目呢?

就連台灣業界少數擁有「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有能力檢測到塑化劑的義美,也是在塑化劑事件爆發後,才將DEHP等六種常見塑化劑納入例行檢測項目。

而其他存在於食物供應鏈中的汙染物質就更多了。舉凡農藥、動物用藥、抗生素、防腐劑,甚至是重金屬,都可能汙染食品,如今環境變遷得太劇烈,食品業的挑戰愈來愈嚴峻。最近,他就打算再砸上千萬元,買一台可以檢測重金屬的儀器。

「買這些儀器、設實驗室很難嗎?其實對大廠來說,一點都不難!但差別就在於出發點不同!我們設實驗室,是為了替食品安全把關;但多數的實驗室,做實驗是為 了了解原物料的特性,以降低成本!」高志明舉例,如果加了某些添加物,可以更少的成本增添食品口感、提升終端售價,那廠商就會傾向這麼做。

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高志明認為,這次塑化劑風暴,其實也是人類的「共業」,從政府、廠商到消費者都有責任。他在給馬英九的信中就呼籲,政府應該要從食品安全觀念教育起,例如塑膠容器遇熱容易溶出塑化劑,消費者平常就可以自備餐具來保護自己。

「我今天貢獻出『兩個理念、五個原則』,就是要告訴大家不用花大錢去買實驗室設備,可以不花一毛錢就做好原物料控管,希望可以幫幫台灣這塊土地!要不然國際上都誤會台灣食品業很黑心,真的太令人痛心了!」高志明忍不住再度大聲疾呼。

義美的質譜儀 連總統都要來看一眼!

塑化劑風暴發生以來,位於義美桃園南崁廠、1984年開始建置的「食品安全研究室」,就成為各界取經的朝聖地,而其中最紅的、連馬總統都要見上一面的,就屬這台價值超過1200萬元的「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

義美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廖怡禎說,這台05年購進的質譜儀,原理就是抓出受檢物質的分子量來進行比對。平常這台質譜儀負責檢驗三聚氰胺、瘦肉精與各種農藥 的檢驗,塑化劑事件發生後,也隨即建立6種常見塑化劑的模組,現在每天都有近百件的塑化劑檢測樣品,工作量暴增10倍!

迥異於一般食品廠實驗室只做到微生物等基本檢測,義美研究室卻把觸角延伸到各種微量汙染的物質分析上,除了檢驗各種原物料,義美在製造中與出貨前都可能再抽驗產品。

目前實驗室約有20人,一個月的固定支出就達五六百萬元,一年耗費超過6000萬元。研究室一直被認為是義美最花錢的單位,「錢只出不進,累計花費有數億 元之多!」但現在這台「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已獲衛生署認證、可檢測塑化劑,光是受同業委託的案件就接不完,一件大約3000元,廖怡禎笑稱,研究室終於 有點業績表現了!

高志明

出生:1949年

現任:義美食品總經理

經歷:國策顧問

學歷:台大農工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98

比亞迪躲過一劫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04/100419585_all.html

  深圳「5·26」重大交通事故鑑定報告被期待已久。捲入事故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01211.HK,下稱比亞迪)e6純電動車,在等待對其安全性的權威認定,而全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規模最大的城市深圳,乃至電動車行業,需要一份行業政策如何延續的重要參考。

  8月3日,這份報告正式對外公佈。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廣東省消防總隊、北方車輛研究所、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等技術機構13名專家組成的事故鑑定專家組,最終認定,e6純電動出租車的電池並無爆炸,整車安全並無設計缺陷。

  事件發生在今年5月26日凌晨3時,深圳市濱海大道上,一輛醉駕超速的紅色日產GTR跑車,以242公里的時速撞向同向行駛、時速為80公里的一輛比亞迪e6純電動出租汽車尾部,隨後又撞上一輛燃油出租車。被撞的電動出租車隨後撞樹起火,車內司機和兩名乘客慘死其中,肇事跑車和燃油出租車則側翻。

  碰撞結果的差異引發電動車動力電池安全爭議。專家鑑定報告最後認定,e6純電動出租車遭遇超乎尋常的嚴重碰撞後無爆炸,而是車身後部及電池托盤嚴重變形、動力電池組和高壓配電箱受嚴重擠壓,部分動力電池破損短路、高壓配電箱內的高壓線路與車體之間形成短路,產生電弧,引燃內飾材料及部分動力電池等可燃物質,形成火災。

  這一鑑定,擋住了對比亞迪致命的指控,但不能完全消解嚴酷事故帶來的衝擊效應。

  對推廣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極為積極的深圳,一度暫緩2012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計劃。全國性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安全檢測修改方案,則被國家相關部門提上日程。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向財新記者透露,國家電動車用動力電池的強制性標準內容正在加緊推進,相關徵求意見稿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目前「正在內部會議討論相關內容」。

電池考驗

  「5·26」事件並非電動汽車首次出事。最近兩年,國內先後發生的電動汽車安全事故已有十幾起,已曝光的案例中,大多直接或間接關涉動力電池安全問題,且均使用磷酸鐵鋰電池材料。

  目前國內2000-3000家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中,電動車用的鋰離子電池生產90%以上選用磷酸鐵鋰為原材料。比亞迪正是磷酸鐵鋰電池最重要的推手之一。與很多電動車企業不同,比亞迪電動車全部使用自己研發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其對外宣傳資料,多次提及其電池安全性能優異、抗撞擊、耐高溫,電熱峰值可達350℃-500℃,即使在最惡劣的交通事故中也不會爆炸。

  此次「5·26」事件的專家鑑定報告,在一定程度上為此背書。根據鑑定報告,GTR與e6發生相對速度超過100公里/小時、低重疊度的嚴重追尾碰撞,並造成e6尾部與路邊大樹發生嚴重的「柱碰撞」,大樹侵入e6車身深度高達1050mm。在這樣的極端情況下,e6裝載的動力電池沒有發生爆炸,在全車96節電池中,72節單體電池未起火燃燒;參與燃燒的24節單體電池,鋁合金外殼和電池極板局部燒燬,但電池極板仍保持整齊、層次分明、沒有顯現爆裂現象。

  事故鑑定專家組組長、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同時承認,碰撞過程中,e6純電動出租車內出現電解液洩漏,24節單體電池參與燃燒,但是讓車體鋼板燒穿的主因不是電解液,而是內飾材料。針對燃燒過程中爆炸聲音,吳志新解釋為「解救人員砸玻璃聲音」。

  在場事故鑑定專家向財新記者表示,磷酸鐵鋰材料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其化學結構較穩定,電池在充電過程中也耐過度充電。「從這一點來說,對一致性要求不是那麼苛刻,」Power Genix 首席運營官鄧中一認為,「這就是為什麼選用磷酸鐵鋰材料做電池,在中國和美國比較普遍。」

  不過,行業內也一直擔憂磷酸鐵鋰材料的不足之處——比容量較低,即同等能量下,磷酸鐵鋰作為正極材料的動力電池在重量和體積上,要大於其他鋰離子材料的1.4倍還多,因此磷酸鐵鋰材料生產的電池體積和重量要明顯大於其他電池,在整車設計中從外圍給予安全保護的困難更大。

  一位要求匿名的大型動力電池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電池能否放在最安全的位置,也取決於材料本身。這也是為什麼在純電動車上能量密度上對電池設計和材料選擇提出比較高的要求。」鄧中一也說:「目前大部分電動汽車缺乏整體安全設計,電池只是搭載。什麼地方有空間,電池就被搭載一下,缺乏整體安全設計的考慮。」

  比亞迪e6車身總重約2.2噸,其中電池組重量超過了0.6噸,電池組鋪滿整個汽車後座。不過,此次鑑定結論指出,e6「動力電池系統在整車上的安裝佈局,絕緣防護及高壓系統等方面設計合理,整車安全未見設計缺陷」。

  但比亞迪e6續航里程達到300公里,最高充電能存儲60度,加大了整車安全設計保護的難度。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向財新記者表示,續航流程越長,就需要越多的電池組合,使車身更重、更大、對動力電池一致性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楊裕生認為,這些性能「都不是目前動力電池技術水平可以勝任,(電動車的整體設計)甚至不適用電池特性。」相反,目前行業對純電動汽車的性能要求和設計,過分參照了傳統汽車對加速快、時速高、續航里程長等高要求,並且得到國家政策的引導。

  在國家四部委聯合發佈《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提出,試點補助資金管理的補助標準根據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對滿足支持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根據動力電池組能量,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助。這給汽車企業一種信號,即「電池組能量越高,獲取的補貼越大」。

  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諮詢專家組組長、事故鑑定專家組顧問王秉剛也對財新記者指出,目前企業和政府都在追求純電動車高的續航里程,對較低能量比的對磷酸鐵鋰電池是一個很大挑戰。「合理的續航里程在150公里左右。」王秉剛說。

檢測標準缺口

  與電動汽車過度追求高性能不匹配的是,這一行業的檢測標準並不完善。

  目前,國內已發佈實施了涉及電動汽車整車安全、動力電池、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充電接口、通信協議等6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出台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則》,初步建立了電動汽車標準法規體系。

  其中,動力電池檢測標準為2006年頒佈,檢測項目包括針刺、過充、過放、擠壓、跌落、高溫、短路等。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介紹說,上述檢測標準最早於2003年-2004年探討,多參考借鑑國外標準和手機電池或電動自行車檢測標準而制定。

  目前工信部認可的動力電池檢測機構,僅有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兩家機構的檢測對象,只有單體電池和由五串或十串電池串聯的電池模塊,實際商用的整套電池系統的檢測無法進行。

  比亞迪e6電動車搭載電池通過的擠壓測試,即針對單體電池,由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檢測完成。而近百塊電池串聯而成的比亞迪e6電池組,卻沒有經過第三方權威機構檢測,改由比亞迪自行測試完成。

  「5·26」事故鑑定專家組組長吳志新坦言,目前國內單體電池和模塊檢測對動力電池安全有一定保障,但也正在加入電池組安置功能等系統檢測標準。

  多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認為,剝離掉電池組的單體電池擠壓測試,遠遠不足以模擬電動汽車實際運行中可能發生的路況碰撞風險。

  楊裕生也明確表示,要電池組用到車上來才能測其安全性,而非單體電池簡單測試所能保障。理由是,電動汽車實際中發生的事故,多是電池組帶電碰撞,要考慮電池內部結構是否形變,整個電池包分佈的多個正、負極之間是否發生短路,電解液是否洩漏,並引發燃燒。可資參照的是,美國電動車碰撞安全標準規定,就特別強調電池組要保持有電狀態,以更接近電池在實際路況中的碰撞。

  一位不願具名的參與標準制定研究專家向財新記者表示,2006年制定的檢測標準,更多是從物理角度考慮規範標準,電池本身安全角度,即化學層面考慮的比較少。「化學結構的變化更專業一些,但這又會在標準上對一些電池生產企業造成『限制』。」

  該專家指出,目前,國內做動力電池的企業,更多追求「形似」,「比如短路檢測過不了關的,電池生產企業加一些規避短路狀況發生的物質,從物理層面可以通過標準檢測,但這可能帶來化學結構上的某些變化,並沒有實際提高電池本身的安全性」。

  比克電池董事長李向前則認為,手機電池安全檢測標準,被借鑑到電動自行車檢測標準,後者又被借鑑到電動汽車檢測標準中。因此現行檢測標準並非針對電動汽車自身特性制定。

  「實際上我們現在在做的試驗只是代表性的試驗,而非覆蓋所有面的試驗。」王子冬說。但他強調,目前的試驗標準,「已經大量杜絕了電動汽車安全事故的發生」。

  王子冬向財新記者透露說,目前,國家電動車用動力電池的強制性標準內容正在加緊推進,該標準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內部會議討論相關內容」。強制性標準將進一步提升對動力電池安全性要求,修改此前一些針對性不明確的檢測內容。

高速發展風險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在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迅猛。

  在事故發生的一個半月前,4月18日,中國剛剛通過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按照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量計劃達到500萬輛,並以純電動汽車為主。

  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國內示範推廣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累計達1.6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超過8000輛,建設和安裝各類充電站、充電樁1萬多個。作為產業鏈上游的動力電池行業也迎來爆髮式增長。2011年末,全國動力電池的需求量大約在17億安時,預計2015年將達到100億安時,平均每年新增產能20億安時。

  公共領域是新能源車商用首先突破的市場。截至目前,國內已有25個城市進行了公共服務領域的示範推廣,多以財政政策鼓勵在公交、出租、公務和環衛等領域,率先推出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目前運行的8000輛電動汽車,幾乎全部來自以上領域。

  李向前對財新記者表示,電動車在公交領域試運行的模式並無問題,但前提條件是必須確保其動力電池技術質量合格,用「質量過硬的車」,因為直接關係到人身安全問題,「容不得任何犯錯糾錯的機會」。

  但同樣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的全國電動汽車市場保有量為8000輛,其中發生自燃或其他故障已達十餘起,故障概率達到千分之一左右,遠高於手機電池約千萬分之一、筆記本電池幾百萬分之一的故障概率。

  多位動力電池行業的專業人士指出,目前國產動力電池一致性仍不夠好,成組技術亦尚在完善中,動力電池系統安全性、可靠性不穩定,動力電池使用的隔膜等關鍵材料也尚未突破。「缺乏技術支撐的電池產品,即便進入市場,只會帶來電動汽車更大的安全隱患。」李向前說。

  在深圳,推進速度極快的公共領域電動車試運營在「5·26」事件之後受到影響。「2012年推廣計劃已暫停,新的啟動時間要等到調查結果公佈以後。」深圳市發改委重大項目辦公室主任助理、深圳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陸象楨告訴財新記者。這份涉及數千台各類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計劃在3月剛剛調整確定。

  實際上,政府主導的公共領域試運行,最終希望開啟的仍是龐大的私人購車領域。目前,全國已有六個城市開展了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但即便在號稱全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規模最大的深圳,私人購買電動汽車的數量也可以忽略不計。

  王子冬直言,公眾不應對電動汽車使用功能要求過高 ,「目前電池技術還沒達到那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69

九成死亡率 非洲﹁黑死病﹂正全面擴散 台灣能躲過伊波拉病毒的侵犯?

2014-08-11  TWM
 
 

 

「香港出現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個案!」上週斗大的新聞標題,讓人不禁回想到十一年前的SARS風暴。這個死亡率高達九成的出血性病毒,有沒有可能攻進台灣?它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如何?

撰文‧賴若函、任中龍

二○一四年二月,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再爆疫情,這個被稱為「世紀黑死病」的病毒,從一九七六年第一次出現在人類歷史後,近四十年以來仍無藥可解,死亡率達九成,人人聞之色變。原本只侷限在非洲中部國家,目前已擴散到西非的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與奈及利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八月一日,通報案例增加至一六○三人、死亡數累計達八八七人。

WHO祕書長陳馮富珍警告,當地疫情正在失控,但若因應得當仍能遏止。美國疾病管制局於七月二十八日發出對疫區的旅遊警訊,等級等同於○三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事件,三十日,距離台灣飛行時間不到一個小時的香港,就傳出有疑似個案入境,後來雖證實是虛驚一場,但也讓台灣民眾神經緊繃起來。畢竟,當年SARS事件,首例個案就是一位由港返台民眾感染,讓人不禁擔心:「這次台灣能不能躲過伊波拉病毒的侵犯?」

大規模傳染暫時不可能

雖然菲律賓與中國曾發現伊波拉不同的病毒型別,但疫情仍長期侷限於非洲,學者一致認為,病毒要擴散不太容易。台大醫學院院長張上淳表示,就算他國民眾前往非洲感染,也是單一個案,「大規模傳染暫時不可能。」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則指出,伊波拉病毒共有五型,其中又以薩伊型最強,致死率高達九成;這次疫情死亡率沒有這麼高,研判可能是感染其他毒性較弱的病毒,但從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來看,仍須留意疫情擴散。

美國疾管局已發出「第三級旅遊警示」,警告在疫區的美國民眾避免接觸病人的血液及體液,前往西非的旅客必須採取額外的防疫措施。同時,兩名在西非受感染的美國醫療照護人員運回國內治療,首度讓美國境內有伊波拉患者入境。

鄰近的香港也啟動機制,只要從西非這三國入境的旅客出現發燒症狀,將採取預防性隔離。和香港一樣曾出現疑似案例,且經檢驗未遭感染的英國,則決定目前最好的應對方式是提供西非疫區「額外資源」,主動協助西非防疫。

台灣已啟動三關防疫機制,衛福部部長邱文達在行政院院會表示,將加強國際疫情監測,若國內出現疑似病例將成立應變小組,甚至防疫中心;持續加強風險溝通,包含旅遊警示、醫師通函、防治手冊等;強化人員與物資整備,比照普通大型傳染病做好準備。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台灣經過SARS與禽流感事件後,對於疫情防治已經累積了一定經驗,加上各專責醫院所備有的負壓隔離病房,只要醫護人員能夠做好自我防護,在最快時間內將可疑個案隔離,即使進到台灣也不必過度恐慌。

伊波拉病毒的可怕,在於它的高死亡率,且至今來源不明。一九七六年,首度在非洲剛果(舊稱薩伊)揚布穀(Yambuku)村落造成嚴重死傷,最後確定感染源為一種新興病毒,於是就以當地河流命名為「伊波拉病毒」。

根據WHO官方資料,在過去近四十年中,伊波拉曾爆發四波疫情,地點都在中西非國家,至今已奪走二四七七人的性命。

「無利可圖」 人體試驗未完成能對抗伊波拉病毒的疫苗,為何遲遲無法出爐?原因和藥商「無利可圖」有關。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指出,在一二年的世界各國人均醫療支出中,位於本次疫區的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分別只有三十二美元、六十五美元、九十六美元和九十四美元,和第一名的美國八八九五美元相比,差了千倍之多。

八月三日,英國公共衛生學會會長約翰.艾希頓在《獨立報》為文指出,就因非洲國家多半貧窮落後,買不起疫苗,導致藥商開發意願低落。其實加拿大、日本等國科學家,早先已研發出特定單株抗體,能夠一搏伊波拉,但人體試驗全都未完成。

WHO目前雖未對上述爆發疫情國家的經貿活動有所限制,雖然本次疫情的延燒規模,是有史以來最大,但一般認為,如果能將疫情控制在非洲內,對於世界的經濟影響,應該有限。

只不過,疫情所帶來的衝擊仍不容小覷,○三年,SARS重創國人的生命和經濟,短短十天,台股就蒸發一.一六兆元。本次伊波拉疫區中,獅子山以血鑽石出名、幾內亞為世界第六大腰果生產國、賴比瑞亞出口天然橡膠、木材和鐵礦砂,若無法遏止疫情,也可能牽動到國際供給,擴大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程度。

病毒肆虐

—伊波拉出血熱與SARS比較

疾病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發現時間1976年2003年發現地點剛果、蘇丹越南傳染國家剛果、蘇丹、加彭、象牙海岸、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等中國、香港、台灣、加拿大、新加坡、越南等傳染途徑接觸受感染果蝠,或中間宿主之野生動物;直接接觸被感染病人或其屍體之器官、血液、體液;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汙染的環境近距離飛沫傳染,包括吸入病人的飛沫或體液、接觸到病患分泌物或帶菌的體液症狀初期:發燒、頭痛等流感症狀幾小時後:咽喉炎、嘔吐、腹瀉、斑丘疹等症狀五到七天後:大出血、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初期:突然發燒、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後期:瀰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

死亡率90%10%

資料來源:病病管制署、世界衛生組織 製表: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0

伊拉克躲過分裂 庫爾德部長級官員們重新加入政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668

伊拉克現任外長稱,庫爾德部長級官員們已重新加入伊拉克政府,恢複職權。此前僵局結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庫爾德人Hoshiyar Zebari告訴路透社

我將回到巴格達,擔任外交部長。

ISIL的武裝分子6月席卷伊拉克北部後,馬利基曾經指控庫爾德領導人為恐怖主義分子提供庇護。這激怒了庫爾德領導人,使其暫停了參與伊拉克政府。

庫爾德地區領導人Massoud Barzani曾表示,很難找出一套能保證伊拉克統一的方案了。

在與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會面中,Barzani與克里對話的第一句就是:

我們正在面對新的現實和新的伊拉克。

此前,他曾指責伊拉克總理馬利基“錯誤的政策”導致了今時的暴力,並要求馬利基下臺;他還表示,想象伊拉克繼續統一“很困難”。

在接受CNN采訪時,Barzani威脅將舉行獨立公投,還表示是時候讓庫爾德人決定自己的命運了。

上周,伊拉克總理馬利基表示已決定放棄尋求連任,稱將支持總統Masoum指派的人選阿巴迪任新總理,維護伊拉克統一和穩定,並結束政治僵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54

二孩闖“政策關”:女嬰晚7天出生躲過罰款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02/974937.html

“全面二孩”新政昨起在廣東落地實施。這意味著,那些“非獨”父母在政策出臺之前就“搶懷”的二娃們,只要在新年的鐘聲敲響以後出生,都屬名正言順。

“搶懷”的“非獨二孩”寶寶踩著新年鼓點落地 成功闖過“政策關”

提前一天出生是“政策外”,推後一天出生是“政策內”。“全面二孩”新政昨起在廣東落地實施。這意味著,那些“非獨”父母在政策出臺之前就“搶懷”的二娃們,只要在新年的鐘聲敲響以後出生,都屬名正言順。

昨日,廣州各大醫院就有不少這樣“踩著鼓點”出生的“非獨二孩”寶寶。其中,有的提前十天不到元旦就“發動”,最終有驚無險;有的預產期就在這幾天,寶寶恰好在元旦這一天出生;有的按預產期本已無望在新年後出生,可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多“堅持”了七天,最終不負家人期望……這些幸運寶寶的降臨,為每個家庭都帶來驚喜。

02:19

女寶寶,6斤6兩,武警廣東總隊醫院出生,比預產期推遲7天,有一個6歲的姐姐。

“遲來7天,趕上新年和新政策,為我爭氣了”

昨日淩晨2時19分,楊女士在武警廣東總隊醫院順產生下二胎女兒,體重為6斤6兩。今年楊女士27歲,丈夫31歲,都不是獨生子女,做小生意謀生。家里已經有了一個6歲的女兒,這次懷上了寶寶就打算生下來,沒有考慮太多二孩政策的時間問題。她說蘿崗那邊計生抓得很嚴,如果超生的話罰款特別高,可能數目不菲,而女兒的預產期本來是聖誕節,結果晚了7天,趕上新年,也趕上了新政策,“為我爭氣了”。

無獨有偶。昨日淩晨零時56分,來自四川的32歲鐘女士在南沙醫院順利生下二寶,同樣成功闖過“政策關”。

記者從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護士處獲悉,近日還有多名政策外二孩的產婦等不及新年就分娩了。在前日下午5時30分,有一名懷孕39周的“非獨”二孩產婦做剖腹產,生下一個重7斤7兩的男孩。

02:32

女寶寶,5斤9兩,廣醫三院出生,比預產期提前8天,有一個兩歲多的哥哥。

“實在太幸運,被我趕上了”

昨日淩晨2時32分,一個體重為2940克的女寶寶在廣醫三院的產房里誕生。寶寶“堅持”到新年以後才降臨這個世界,讓媽媽辛妍(化名)大松一口氣。

“寶寶的預產期1月9日,沒想到才31日,她就開始‘發動’了。”產後的辛妍告訴記者,她本來很擔心“趕不上”新政策的落地了,沒想到寶寶“堅持”到了新年。

已經育有一個兩歲多男孩的辛妍,既非“雙獨”,也非“單獨”,但一直渴望再要一個孩子。懷孕之後,追“二”心切的她,本來已經做好“超生”的準備了。沒想到,到了年中就聽到了政策放開的消息;更沒想到,政策在今年1月1日就落地實施。

新政策的出臺,讓她的寶寶不僅符合了政策,還可以多一個月的假期,而且不用再去想罰款的那些問題了。“這個政策好,實在是太幸運了!被我趕上了。”她再次感嘆道。

這也是廣醫三院首個受惠於“全面二孩”新政的幸運兒。該院產房護士長沈健介紹,來自廣州市白雲區的辛妍今年31歲,懷孕39周。“生產過程很快很順利,好像寶寶很著急和大家見面似的,破水後,產婦只用一次力,就生出來了。”沈健說。

廣東“全面二孩”貫徹意見元旦假期後印發

“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首日碰上假期,實施情況相當淡定。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廣東在完成省計生條例與國家新政的接軌後,具體的“全面二孩”貫徹意見、實施工作通知需要在元旦假期後才會印發。

元旦是公眾假期,當日找村居委會咨詢或辦理二孩登記的人都吃了“閉門羹”。基層未在實施前接到具體“全面二孩”登記的工作指引,多數是自行設置了本子,記錄居民提出的疑問,登記人員信息。街道辦工作人員稱,“全面二孩”明確不用審批,只需要做生育登記,因此估計具體操作會更像一孩登記。據介紹,全省一孩登記,申請人只需向戶籍地辦證機構或窗口提出申請,待業務系統向申請人配偶戶籍地發出的業務通報獲確認,就可辦理登記手續。辦登記時已懷孕的廣州戶籍夫妻,申請材料包括計生證、雙方身份證、戶口簿、懷孕診斷報告;生育第一胎後補登記的,則將懷孕診斷報告換成子女出生醫學證明。

一孩生育登記申請後,一般7個工作日就可完成登記手續,夫妻一方為市外戶籍的,則可能延至20個工作日。

省計生新條例通過後,省衛計委曾就“搶生”問題專門指出:對於新條例實施前搶生二孩的,按照法律法規屬違法行為。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對已經作出處理的不再改變;對尚未作出處理的,由有關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 廣州日報
  • 劉小英
  • 記者黃蓉芳、伍君儀、何雪華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34

本·拉登副手十分擅長“躲貓貓”,至少4次躲過暗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461.html

在本·拉登死後出任基地組織領導人的紮瓦赫里(Aymanal-Zawahiri)迄今已經在這個位子上坐了5年時間,而他依然好好地活著。

對於他到底已經是 “過去式”還是基地組織的優秀人才,專家們眾說紛紜,不過有一點大家都非常同意:紮瓦赫里十分擅長“躲貓貓”。

在巴基斯坦成功追蹤到本·拉登行蹤並將之擊斃的美國情報官員,並不願意透露是否知道紮瓦赫里的所在,但他們承認,這名現年64歲的埃及人行蹤非常隱蔽。

紮瓦赫里至少已經躲過4次美國的暗殺行動。然而這些行動都發生在2007年以前,距現在差不多十年了。

美國官員表示,紮瓦赫里為了避免成為美國的目標,甚至不惜采取極端行動。有報道稱,紮瓦赫里為了尋求保護,融入偏遠山區部落,更使用“綠屏”(green screen)技術來掩蓋視頻中的住所情況。據多名美國情報官員表示,紮瓦赫里被認為躲藏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的偏遠地區。

圖為紮瓦赫里(Aymanal-Zawahiri)

曾4次死里逃生

作為基地組織的聯合創始人,紮瓦赫里以本·拉登副手的身份在“9.11”恐怖襲擊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並且,在襲擊後的幾個月,他作為該恐怖組織的發言人,多次發布視頻和音頻。但是後來,隨著無人機和特別行動襲擊的打擊,基地組織力量逐漸被削弱,此類音頻和視頻訊息越來越少,重要性也越來越低。

在“9.11”恐怖襲擊之後的5、6年時間里,紮瓦赫里有過4次死里逃生的經歷,其中兩次是在2001年11月對托拉波拉的圍剿中,他被鎖定為攻擊目標卻大難不死,而他的一個妻子和兩個孩子在襲擊中喪生。

2006年1月,美國中情局和巴基斯坦警方在巴基斯坦的一個村莊中發現了紮瓦赫里的行蹤,並發射了一枚導彈。共有11名恐怖分子在襲擊中被擊斃,紮瓦赫里卻在事後迅速發布了一則視頻,表明自己再次逃過一劫。

2007年8月,美國再次對托拉波拉發動襲擊。用美國情報術語來說,那里有“HVT-1或HVT-2”(HVT指high value target,即高價值目標),分別指代本·拉登和紮瓦赫里。可惜的是,即便這次行動擊斃了十幾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成員,卻未能找到本·拉登或紮瓦赫里的蹤影。

不到4年之後,美國海軍海豹部隊成功擊斃本·拉登,成為反恐歷史上的一座豐碑。然而紮瓦赫里卻依然活得好好的。

2007年以來,似乎沒有紮瓦赫里被追蹤到的跡象,或許是因為他更謹慎了。相關報告顯示,這幾年來,他先是從巴基斯坦城鎮地區搬遷到了阿富汗邊境,後又進一步往北遷到了山區的部落地區。專家表示,此舉為紮瓦赫里及其追隨者提供了更多的保護。

紮瓦赫里還會使用成像技術掩蓋自己的行蹤。在2006年9月發布的一段視頻中,紮瓦赫里出現在一個似乎是圖書館的地方,畫面中有桌子、橫幅、書架,書架上甚至還有一部玩具大炮。專家稱,所有這一切都是用軟件和綠屏技術“創作”出來的,連橫幅上的字都是後來加上去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顯示紮瓦赫里身處一個相當不錯的環境:有固定辦公室和住所,而不是在山洞或土屋中。

被邊緣化的“孤家寡人”?

不過,紮瓦赫里似乎漸漸成為了“孤家寡人”。據美國媒體NBC估算分析,基地組織委員會中參與“9.11”恐襲的10名成員中,紮瓦赫里是僅有的尚未被擊斃或被抓獲的人員之一;在東非大使館炸彈襲擊中被起訴的22人中,他可能是唯一一名尚未被抓獲、擊斃或在囚禁中死亡的人了。

自2011年紮瓦赫里擔任基地組織領導人以來,已經有7名本·拉登和紮瓦赫里的潛在接班人被擊斃。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6月12日,納斯爾·阿爾-吾哈伊什在一次無人機襲擊中被擊斃,而他當時剛被任命為紮瓦赫里的副手。自那之後,基地組織就沒有做過任何副手任命,或許是害怕副手再一次成為襲擊目標。

紮瓦赫里更像是一名理論家,而不是本·拉登那種具有領袖氣質的人物。據說他性格傲慢易怒,這種性格不僅傷害了他自己,更傷害了基地組織。一名美國高級情報官員曾說,紮瓦赫里從未和基地組織想要“全球化”的戰略思想完全合拍,他對於該組織在敘利亞發展情況的理解也是相當初級的。

另外,紮瓦赫里和“伊斯蘭國”(IS)的領導人奧馬爾·巴格達迪(Omar al-Baghdadi)關系不和。作為歷史上幾起最糟糕恐襲案的策劃者,紮瓦赫里稱巴格達迪和IS為“極端主義者”。就在上周,紮瓦赫里在一段長約10分鐘的音頻中稱IS“方向錯誤”。

對於紮瓦赫里的這段音頻,各方似乎均無甚反應,有幾名美國情報人員認為,這只是紮瓦赫里對失去“吉哈德地盤”的胡言亂語。但無論紮瓦赫里已經是過去式,還是“烏瑪的智慧之人”,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活下來了。他依然逍遙法外,時不時地錄段視頻或音頻做宣傳。

依然是重大威脅

美國中情局局長約翰·布倫南表示,自被任命為本·拉登繼任者5年來,紮瓦赫里面臨著一個又一個危機,而基地組織也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基地組織了:“紮瓦赫里所領導的基地組織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不過,我們確實花了不少耐心和時間,花了好幾年時間,才能夠說我們已經真正摧毀了基地組織的主戰場。”

有一些美國官員認為,紮瓦赫里目前的重要性已經不值一提,他不具備領袖氣質,而隨著美國無人機接連擊斃他的多名親信,紮瓦赫里也被趕到了越來越偏遠的荒野之中。一位美國反恐官員這樣表示:“作為一個日薄西山組織的領導人,他是一個被邊緣化的人物。”

不過,也有一些專家認為,美國情報部門誇大了基地組織的頹勢,因為紮瓦赫里依然掌控著聖戰主義世界中相當一部分人群,相當多數量的聖戰主義者依然效忠於他。

最近,紮瓦赫里正派遣行動人員前往敘利亞,並且顯然已經與本·拉登最喜愛的兒子哈姆紮(Hamza)結成了聯盟關系。23歲的哈姆紮和紮瓦赫里在協同合作下發布了一段音頻訊息。一名美國官員將兩人的結盟形容為“基地組織在地盤不斷縮小的情況下,試圖彌合嫌隙的舉動”。也有一些專家懷疑,紮瓦赫里可能是在培養繼任者,並企圖重振基地組織。

事實上,紮瓦赫里依然是這個全球恐怖網絡的首領。喬瑟林表示:“有很多證據表明,他依然在權力中心,他說的話依然有分量。”而最近紮瓦赫里所傳達的一系列訊息讓他的追隨者們激動了。

即便是認為紮瓦赫里不那麽有領袖氣質的情報官員也認為,“他依然是一個重大威脅,也是一個重大目標。”美國方面依然想要除掉紮瓦赫里,“我們會非常耐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24

私募半年回憶錄:躲過熔斷就贏了

“從歷史經驗來看,不確定性是一種風險,尤其在市場情緒異常一致之時,會放大波動。”高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A股2016年的慘烈開局至今仍壓得許多投資機構喘不過氣來。多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近九成的股票策略私募出現虧損。少數的突圍者中包括了高杉管理的私募基金,而實現了勝利大逃亡的原因之一便是躲過了年初的熔斷。

高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最後一個交易日(2015年12月31日)收盤後,他發現MACD(用來分析走勢的一種技術指標)日線頂背離非常明顯,而量化指標也顯示,大盤的情緒已經背離。這堅定了他原本就有的清倉想法。

今年1月4日,高杉作為公司的掌門人一早就作出決定:快速清倉。“一開盤就把剩余的三成倉位、近10億(市值)的股票頭寸都賣了。”他說。

就在那一天,A股再現千股跌停,並實施了歷史上首次熔斷,提前近一個半小時結束了交易。

上證綜指2016年1月4日走勢

迅速清倉10億元市值股票

2015年12月22日,以創業板為首的小票反彈漸近尾聲。此時,一些高倉位抱團重倉創業板的公募已然業績爆棚。

然而,作為上海倍霖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倍霖山”)總經理,高杉隱隱覺得過猶不及,不排除會有一次新的調整。當天收盤後,他靜靜地坐在位置上,打開深交所網站,赫然發現創業板平均估值又回到了112.14倍,雖然較歷史最高的146.57倍仍有較大距離,但相較一年前的66.3倍,創業板整體漲幅已接近70%。這意味著,大量的創業板股票股價一年時間里已經翻倍。

“已經很貴了。”高杉說,每當市場出現某種極度瘋狂行情的時候,他時常會想起在公募上班時的某位領導,“他是價值投資的信奉者,雖然有點保守,但確實對我產生了重要影響。”

擺在高杉面前的是連接電腦的兩個顯示器。其中一個顯示屏上顯示著上證綜指的一組K線。高杉覺得,滬深成交量逐漸萎縮,投資者空倉、持幣觀望的氛圍異常濃烈,沒有增量資金入場行情不可能走太遠。

第二天(2015年12月23日)的晨會上,高杉召集了幾位主要投研骨幹開會,討論是否要減倉。大家的意見是反彈已經取得了一定收益,可以適當減倉,但年末可能是公募基金加倉沖排名的時候,似乎還可以再等等。

2015年12月31日,2015年末最後一個交易日。盡管還未收盤,公募基金前十的排名已提前鎖定。第一名花落易方達新興成長。此時,創業板出現了調整的苗頭。一天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回到了111.70倍。

高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平時註重參考數量分析和技術分析,去年最後一個交易日(2015年12月31日)收盤後,他發現MACD(用來分析走勢的一種技術指標)日線頂背離非常明顯,這是去年下半年以來第三次發出危險信號,考慮到同行的情緒和猶豫,必須先下手為強。而另一方面,量化指標也顯示,大盤的情緒已經背離。

更令高杉擔憂的是,過了那天之後,A股市場將迎來熔斷時代。熔斷機制對於每個市場投資者而言,都是全新的體驗。高杉告訴記者,說實話當時真沒底,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2016年1月4日,進入新年也是熔斷時代的第一個交易日,高杉作為倍霖山的掌門人作出最終決定,將公司旗下私募產品剩余的三成倉位、近10億(市值)的股票頭寸全部清倉。

風控要像獵豹捕食

高杉很慶幸在年初的第一個交易日做出了清倉的決定,因為A股不僅在今年前四個交易日兩度熔斷,整個1月份,上證綜指的跌幅更是高達22.65%,創出有史以來的單月跌幅之最。這為近九成股票策略私募虧損埋下了伏筆。

格上理財的統計顯示,上半年股票策略基金中高達85.02%的私募基金虧損,其中9.52%的虧損幅度超過25%。成功突圍者僅是少數,私募排排網的數據則顯示,今年以來有502只股票策略私募取得了正收益,在3731只同類型基金中占比約為13.5%。排名第一的是藍海韜略管理的藍海一號,今年以來取得了185.8%的收益。另有152只基金收益超過10%。

高杉管理的幾只股票策略基金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倍霖山絕對回報1號產品今年收益率達到11.78%,若按股票策略私募排名,排在3731只同類基金的125位。另一只名為絕對收益2號的複合策略產品今年以來取得了8%的收益,在472只同類基金中排名73位。

當然,逃過熔斷的並非只有高杉。“今年熔斷我們提前減倉了。”易鑫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易鑫安”)的一名投研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家優秀的私募基金應該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賺錢是其次。控制好風險,當市場提供賺錢機會的時候再出擊,就像獵豹捕食,在沒有確定把握的時候不會頻繁去試錯。

高杉也表示:“之所以第一周清倉,主要是因為我們預判到了集中抱團題材股的玩法走到了盡頭。創業板當時市盈率又回到了110倍的歷史高估值水平,市場沒有增量資金,很多投資者又期盼春季躁動,這些情況很容易產生踩踏。”

事情的發展正如高杉所言。一旦行情暴跌,泥沙俱下,公募、私募基金凈值均出現大幅回撤。據銀河證券統計,115只標準股票型基金中,除了幾只還在建倉期的新基金,其他1月份的下跌幅度幾乎都在10%以上。

5月底“把倉位加滿了”

1月份出現暴跌後,2月份的市場繼續下探築底,進入春節後才開始逐漸企穩。之後,題材概念股滿盤複活。新能源車、次新股等掀起了炒作之旅,相關股票紛紛創出新高。

進入5月份,在監管升級、題材嚴重高估值等背景下,炒作風潮逐漸退去,此時的市場因為沒有新的熱點逐漸轉弱,大盤隨之下探,一度跌至2780點。那個階段,高杉采用了股指期貨防禦加白酒多頭的組合配置方法,但整體倉位並不高。事實證明,這樣的策略兩頭都押對了。

星石投資旗下的私募產品在上半年也表現出了抗跌性,總經理兼投資決策委員會副主席楊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底已預判到市場風格將由“成長”轉向“價值”,尤其是業績紮實、估值合理的消費類價值股,持倉由“成長型消費”為主,切換到了白酒等“價值型消費”品種。

高杉回顧上半年的投資過程時感嘆,今年業績好得益於對國際和國內宏觀形勢的把握和長期積累的研究成果集中體現收益。金融危機之後,貨幣政策失效,勞動生產率增長停滯,民粹主義擡頭,一定程度上綁架了政府導向,因此西方各國不敢貿然收緊貨幣政策,低利率還會維持很長時間。這就註定了今年布局的重點——硬資產。他堅定認為是紙幣本身泡沫化,而非資產泡沫化。

考慮到今年地方政府把經濟增長作為重要抓手及供給側改革的執行力,高杉在5月底“把倉位加滿了”。他的邏輯是,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A股的一部分傳統企業和周期股可能要往藍籌股演化,大量公司現金流比凈利潤大,資本開支減少,資本積累和富裕現金增多,很多行業都有機會,A股未來可能會出現一批新藍籌。

上述易鑫安投研人士則稱,英國脫歐之後,市場經受住了利空的沖擊,體現下跌動能不足,公司上個月已按計劃開始參與市場。

眼下上證綜指正在3000點上下徘徊。這樣的點位不僅在技術面上是重要關口,在心理層面也是。高杉認為,當前的藍籌行情是普遍性的,在未來低利率情況下,指數的重心會緩慢擡高,“下半年的A股極有可能是一個慢牛走勢,指數先看3200點,若未來幾個月的大環境配合,不排除達到3500點的高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26

交易標的關聯方登3.15黑榜 金達威終止收購“躲過一劫”

金達威3月15日晚間公告稱,因交易對方有棵樹實控人肖四清決定單方面不可撤銷地終止交易,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事項。央視3.15晚會剛剛曝光,深圳市有棵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深圳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的網上商城銷售自日本的核汙染地區禁止銷售的卡樂比麥片。

金達威稍早發布公告稱,3月12日,公司接到交易對方肖四清簽署的《關於終止交易的函》,肖四清決定單方面不可撤銷地終止《合作意向書》中所述交易且不再就相關事宜進行任何磋商。收到上述函件後,從謹慎性角度出發,公司仍然主動積極與肖四清進行了溝通聯系,但未取得肖四清關於繼續推進交易的確認。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事項。公司股票自3月16日開市起複牌。

公司稱,3月8日,公司與新三板掛牌企業“深圳市有棵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6586)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肖四清簽署了《合作意向書》,公司擬以發行股份與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有棵樹100%的股份。《合作意向書》對雙方交易意向、工作安排、排他性、保密等條款做了約定。公司股票已於當日停牌。

公司表示,公司與肖四清簽署的《合作意向書》約定了排他條款:“在本意向書簽訂後4個月內(“排他期”),未經甲方(即公司)同意,乙方(即肖四清)不得就標的公司的股份轉讓、增減註冊資本、合並、分立、變更公司組織形式等事宜與任何第三方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磋商、談判或合作,不得與任何第三方簽訂與本意向書類似的協議或法律文書,不得並應促使標的公司不得將標的公司或標的公司的主要資產以租賃經營、承包經營、托管或其他方式交給任何第三方進行經營管理。”

鑒於肖四清單方決定終止磋商上述交易,在終止籌劃本次重大事項後,公司將密切關註肖四清是否存在違反《合作意向書》約定的情形,如該等情形存在或發生,公司將采取相應措施以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合法權益。公司承諾自公告之日起1個月內不再籌劃收購資產事項。

另外,有棵樹(836586)作為新三板公司,湯臣倍健(300146.SZ)是有棵樹的第二大股東,出資比例為8.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31

躲過大跌、踏準行情的私募牛人談投資(上):3~5年內大藍籌將被機構買了又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07/1136025.html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江月

談大盤藍籌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關註到您6月份寫給投資人的一封信中提及,在一年之前就已經買入四大行、保險、制造業大盤龍頭,想請問當時買入這些個股的邏輯是什麽?

周良:我們研究了2016年以來股票供應與資金需求之間的關系,發現雖然供求關系很嚴峻,但結構性的差異極其明顯。股票增量都在中小盤,而增量資金需求卻在大藍籌。這種大多數人忽視的結構性差異,就是投資機會所在。中小創不再稀缺,而大藍籌變得稀缺了。

2016年新股發行、定向增發、大小非減持形成的股票供應增量有近3萬億元,但幾乎全部集中在中小盤的股票上。我們做過統計,2016年IPO公司的平均市值是127億元,增發公司的平均市值是181億元,重要股東減持公司的平均市值是249億元,都是一兩百億元市值的中小盤股票。而增量資金以低風險偏好的機構資金居多,集中在保險、社保、外資等低風險偏好的資金上。我們同樣統計了2016年獲得重要股東增持的公司,發現平均市值達到1060億元。股票增量都是一兩百億元的中小盤,而增量資金在買的是上千億市值的大藍籌。

這種新增股票供應與新增資金需求之間明顯的結構差異,就是投資機會所在,就是市場出現“一九”分化的根本原因。

在市場整體風險偏好降低,成長股估值高企,而大藍籌估值便宜的背景下,未來幾年局部的盈利機會要到大藍籌中去尋找。由於2010年以來市場整體對成長股和中小盤股票的偏好,大藍籌被邊緣化了6、7年。但市場風格是會發生變化的,去年以來市場風格向大藍籌切換的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方向選擇會決定未來幾年盈利的大頭,而大藍籌會變得越來越稀缺。

NBD:您提到大藍籌的這輪強勢周期可能會持續三年到五年,目前只是剛剛開始,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判斷?

周良:除了上面提到的股票供求的結構性差異外,還包括投資者行為模式、估值、市場情緒和大藍籌的稀缺性等關鍵因素。

大藍籌還處於被嚴重低配的行情初期階段。很多大藍籌不僅沒有被集中抱團,反而是被大多數基金嚴重低配。我們統計了我們所看好低估值、高分紅、高確定性的8只大藍籌,涵蓋了大銀行、保險、制造業的大型龍頭,其占滬深300指數權重的11%。而管理規模1.8萬億元的2000多只主動管理偏股型公募基金,今年一季報中配置這8只大藍籌的市值比例僅為1.5%。二季報中配置比例是2.5%。由於季報只公布前十大持股,根據我們的研究模型測算,6月底基金全部持有這8只大藍籌的比例是3.7%。基金半年報馬上就要公布了,大家可以看看我們的模型測算得是否準確。3.7%對比11%,這不是集中抱團,這是嚴重的低配。

NBD:關註到您提及,其實大藍籌更為稀缺,為什麽大市值的大藍籌在今天反而是稀缺的呢?

周良:首先,因為大藍籌幾乎沒有供應的增量。無論是新股發行、定向增發還是大小非的減持,大藍籌幾乎都沒有供應的增量。去年沒有,今年沒有,未來也沒有。今年上半年新上市了244只新股,一只大藍籌也沒有,大藍籌中發生定向增發和大小非減持的也幾乎沒有。

其次,大藍籌不僅沒有供應的增量,連存量也很有限。很多人覺得大藍籌盤子大,存量很大,這是一種誤解。以工商銀行為例,1.5萬億元的流通市值,看似不稀缺,但去掉大股東里的“國家隊”、H股和保險公司拿著永遠不動的股票,真正在A股市場自由流通的市值不到3%,即不到500億元,只不過是兩三個中小盤股票的市值而已。這種情況在工農中建四大行中普遍存在。我們統計,四大行真正的A股自由流通市值加在一起也不到1800億元。

我們所看好的所有低估值高分紅的大藍籌,加總的自由A股流通市值也不超過一萬億元。對比目前中小板、創業板6萬億元的流通市值,大藍籌是極其稀缺的。

NBD:您提到2000多只偏股型公募基金對於您所持有的8只大藍籌6月底的配置市值比例僅為3.7%,而這8只大藍籌占了滬深300指數權重的11%,屬於嚴重低配,但其實這種對大藍籌的低配長期存在於這個市場中,您覺得這個比例在這輪行情中最終有可能縮小到什麽水平?

周良:好的賺錢機會往往出現在被大多數人忽視的地方。每輪行情都是始於嚴重低配,終於嚴重超配的。在大藍籌行情的高潮期,我覺得基金配置這8只大藍籌的比例會高於11%。

2010年大多數人忽視了中小創,其隨後走出了6年的大行情。2010年~2015年,偏股型基金對中小創的配置比例不斷提高,從初期的低配到後期的嚴重超配,2015年6月股市大跌前,公募基金持有中小創的市值甚至超過了持有的主板市值,這時中小創的這輪行情才結束。

價值股與成長股的強弱周期往往5至10年變化一次。歐美市場如此,中國市場也如此。始於低配,終於超配。大藍籌在被市場邊緣化6、7年後,目前還處於被嚴重低配的行情初期階段。

大藍籌的賺錢效應會不斷吸引各路資金流入,推高估值。資金都是逐利的,當中小創走弱不容易賺錢、而大藍籌走強能賺錢時,資金自然會流入,配置比例自然會提高。這會推動大藍籌繼續走高,又刺激更多資金買入大藍籌,這就是證券市場的“賺錢效應”。

2010年至2015年中小創的強勢周期中,“賺錢效應”推動創業板市盈率達到100倍的世界紀錄,“賺錢效應”也會推動大藍籌走到估值泡沫化的一天。但這至少還需要3~5年的時間,因為市場上大多數人的思路還沒有轉變過來,大多數人還被套牢在中小創里,難以自拔。這種轉變是需要長達數年的時間的,3~5年甚至更長時間後,等到大多數人都堅信買大藍籌就能賺錢時,等到基金嚴重超配大藍籌時,才會迎來這輪大藍籌強勢周期的最高潮,也是尾聲。

當然,每一波長周期的行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震蕩反複是股市的基本特征。這輪大藍籌行情也是如此,在某些季度還會被中小創反超,甚至在某些年份還會出現虧損,但短期的波動不會改變長期的趨勢。

NBD:您如果是持續看好大藍籌,是不是意味著大盤指數仍會繼續向上突破?或者說如果指數要想往上突破,您覺得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周良:我們看好少數的大藍籌,但並不看好大盤指數。現在還是熊市的中後期,熊市的結束還沒有到來,沒有兩三年時間,走不完。市場最嚴峻的時候還沒到來。

大藍籌在漲,但絕大多數股票要跌,一九分化會演變為一和九十九分化。在這種情況下,大盤很難向上突破。大部分指數都是弱勢震蕩的走勢,但指數也在分化,創業板指數最弱,上證50最強。

談創業板和選股

NBD:在2015年時,您曾精準地判斷創業板頭部確立,現如今,您對創業板又是持什麽樣的觀點,距離底部確立又還有多遠?

周良:創業板的調整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原因同樣是供求關系、投資者行為、市場情緒、估值等。未來幾年小股票的供應量很大,而大部分投資者還套在中小創中難以自拔。基金還嚴重超配了創業板,估值也並不便宜,創業板的賺錢效應不複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創業板還遠遠沒有見底,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

NBD:現階段,您認為的好股票應該具備哪些特征?

周良:現階段我們的好股票標準是低估值、高分紅、高確定性、可持續性,同時沒有減持、沒有增發、沒有同類新股發行。低估值、高分紅不用說了,我們還很強調高確定性和可持續性,即未來收入和利潤的確定性高,盈利能力可以數十年長期持續。

我們2016年以來喜歡的選股方向,包括銀行業里面的前五大銀行、保險公司、制造業里的大型龍頭品種和大地產公司,這種選擇與很多投資者選擇的消費白馬龍頭是不一樣的。

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投資要追求確定性。這些大藍籌業績穩定,估值便宜,不僅每年盈利的確定性很高,而且估值的提升空間很大。對比潛在收益和潛在風險,是性價比極高的投資機會。

一定要珍惜打折的大藍籌。除了銀行、保險以外,大地產、制造業的大型龍頭相對於全球主要市場,估值也在打折。全世界對大藍籌估值最低的兩個市場都在中國,一個A股,一個是H股。我們認為,這些大藍籌是中國A股市場最具價值的資產,也是最稀缺的資產。大家現在習以為常的估值打折,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再也看不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