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排名上升明顯,但競爭力優勢卻相對下滑——這是在量化分析單位勞動力成本的“顯微鏡”下,看到的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現狀。4月9日,第一財經研究院在博鰲論壇期間推出《中國與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報告,以主要經濟體和主要細分行業的勞動力成本變化,揭示全球制造業競爭力的格局。
報告顯示,在2000年至2016年十年間,中國單位勞動力成本競爭優勢排名從第8位上升到了第4位,但其競爭力優勢卻出現了下滑。名義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升,是導致這一變化的主因。
競爭力是可以被量化的。在《中國與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報告中,競爭力被定義為生產單位價值產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這意味著,其成本越低,競爭力就越強。若將成本分為資本和勞動力來區別來看,相對於全球,資本更為透明、趨同;但勞動力成本更難被度量,且對競爭力的影響更加重要。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CIP/ChinaKLEMS
《中國與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報告以中國為基準點,追蹤和比較本世紀以來全球19個主要經濟體19個制造業分類基於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力變化。其核心是通過單位勞動力成本(ULC),測算全球主要制造業國家、主要制造業行業生產每個單位實際增加值所需要支付的名義勞動成本,來呈現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格局的變化軌跡。
而為了全面反映國際競爭力的變化,報告還考慮了本幣的實際購買力,即對實際增加值做“生產成本法購買力平價(PPP)”的調整。單位勞動力成本越低,代表一個經濟體或一個產業越具競爭力。
經過PPP調整後,從單位勞動力成本變化上看,中國出現了令人關註的變化。中國單位勞動力成本競爭優勢排名從2000年的第8位上升到了2016年的第4位。但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業的絕對競爭力優勢卻出現了下滑。這一對比顯示,中國單位勞動力成本值與全球平均水平差距的縮小。
事實上,中國過往的經濟增長模式,與這種變化正相互呼應。在過去的增長模式下,地方政府之間由追求治理政績所激勵的GDP競賽,導致各個地區不遺余力地通過壓低要素成本以及其他各種補貼方式招商引資,環境成本也往往未被計入。在勞動力充分供給的條件下,加上得益於信息技術時代的制造技術條件,使中國制造業在相當短的時期內實現了超高速度增長。
但在金融危機後,大多數經濟體的平均勞動成本上升在大幅度放緩的時候,中國制造業的平均勞動成本增長速度卻從危機前的11%,攀升到了危機後的13.1%,增長速度已經是全球主要制造業國家最高水平。相比之下,印度從10.6%降到了4.7%,巴西和俄羅斯的平均勞動成本則出現了絕對意義上的下降。
名義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升,正是導致中國制造業相對優勢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報告考察的19個經濟體中,中國和美國是單位勞動力成本變化最穩定的兩個經濟體。但中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上升速度快於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前,中國和美國單位勞動力成本年均增速為1.5%、0.4%;危機後,中美這一指標則分別上升到1.7%、0.5%。值得註意的是,同期的全球平均單位勞動力成本增速,卻從危機前的1.5%下降到了-2.5%。比如全球制造業第三大國日本的單位勞動力成本一直在下降,第四大制造業國家德國在危機後也進入了單位勞動力成本的下降過程。
“危機後,高投資、高杠桿、低估環境成本的經濟增長模式降低效率的弊端暴露無疑,這種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報告對此提出,中國正在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圖從供給端全面解決過往增長模式的弊端,初見成效,但也任重道遠。未來,環境和要素的成本被更多直至全額計入,勞動力供給短缺等原因還會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若效率提高不足以彌補這些成本的上升,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將會快速下滑。
《中國與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是全球第一份覆蓋主要經濟體和主要細分行業的勞動力成本競爭力報告,全面評估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版圖中的實力崛起和變遷趨勢。推出該報告的第一財經研究院/智庫,是第一財經旗下的非營利獨立智庫研究機構,其宗旨為“致力改善經濟政策”。智庫以全球化的國際視野,基於事實和數據的獨立研究和分析,提供創新的可實施政策方案和建議,以提高中國經濟政策的質量和透明度,並推動有效而公平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
5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在大連舉行會晤。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參加有關活動。
5月的大連,青山縈翠,碧海流雲。習近平同金正恩舉行會談,並為金正恩舉行歡迎晚宴,一同散步、出席午宴,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就中朝關系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全面深入交換意見。
習近平指出,委員長同誌在當前朝鮮半島局勢深刻複雜演變的關鍵時刻,時隔40多天再次專程來華同我舉行會晤,體現了委員長同誌和朝黨中央對中朝兩黨兩國關系的高度重視,對兩黨兩國戰略溝通的高度重視,我予以高度評價。我同委員長同誌首次會晤以來,中朝關系和朝鮮半島形勢均取得積極進展,我對此感到高興,願同委員長同誌再次舉行會晤,共同為推動中朝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實現朝鮮半島長治久安、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繁榮作出努力。
金正恩表示,今年3月以來,朝中友誼和朝鮮半島形勢都取得了富有意義的進展,這是我同總書記同誌歷史性會晤的積極成果。在當前地區形勢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再次來到中國同總書記見面並通報情況,希望同中方加強戰略溝通和合作,推動朝中友誼深入發展,促進地區和平穩定。
習近平強調,今年3月,我同委員長同誌在北京實現了歷史性首次會晤,進行了長時間深入交流,就發展新時代中朝關系達成了四方面原則共識。第一,中朝傳統友誼是雙方共同的寶貴財富,發展好中朝友好合作關系是雙方堅定不移的方針,也是唯一正確選擇。第二,中朝同為社會主義國家,雙邊關系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要加強團結合作、交流互鑒。第三,兩黨高層交往對於引領雙邊關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雙方應保持經常往來,加強戰略溝通,增加理解互信,維護共同利益。第四,夯實民間友好基礎是推進中朝關系發展的重要途徑,應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兩國人民交流往來,為中朝關系發展營造良好民意基礎。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各項共識正在得到良好的貫徹落實。一個多月時間內,我同委員長同誌兩度會晤,保持著密切溝通。我願同委員長同誌一道,繼續指導雙方有關部門落實好我們達成的共識,推動中朝關系不斷向前發展,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為本地區和平穩定作出積極貢獻。習近平還對朝鮮發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中朝兩國公民傷亡後金正恩的高度重視和真誠態度表示誠摯謝意。
金正恩表示,朝中兩黨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同誌式的相互信任和情義,是朝中傳統友誼的親密紐帶和堅實根基。我同總書記同誌繼承這一良好傳統,舉行卓有成效的歷史性會晤,推動朝中關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活躍發展。相信時隔一個多月的再次會晤將加深彼此互信,推動朝中友好合作關系順應新時代的要求,取得更為密切的全面發展。
談到朝鮮半島形勢時,習近平指出,我同委員長同誌首次會晤時就此深入交換了意見,達成重要共識。近段時間,委員長同誌在推動半島對話緩和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取得積極成果。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半島對話緩和勢頭正不斷鞏固,朝著有利於推動政治解決的方向發展。中方支持朝方堅持半島無核化,支持朝美對話協商解決半島問題,願繼續同有關各方一道,為全面推進半島問題和平對話解決進程、實現地區長治久安發揮積極作用。
金正恩高度評價習近平總書記的遠見卓識,感謝中方長期以來為實現半島無核化、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作出的重要貢獻。他表示,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朝方始終如一的明確立場。只要有關方面消除對朝敵視政策和安全威脅,朝方沒有必要擁核,無核化是可以實現的。希望通過朝美對話建立互信,有關各方負責任地采取分階段、同步性的措施,全面推進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最終實現半島無核化和持久和平。
金正恩向習近平通報了近期朝鮮國內發展和黨的建設情況。
習近平指出,朝鮮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黨全國集中一切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戰略路線,宣布停止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廢棄北部核試驗場,體現了委員長同誌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視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堅定意誌。我們對此表示贊賞,支持朝方戰略重心轉向經濟建設,支持朝鮮同誌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等參加有關活動。
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委員長、國際部部長李洙墉,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委員長、統一戰線部部長金英哲,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外務相李勇浩,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宣傳鼓動部第一副部長金與正等參加有關活動。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其中的數據進一步證明,2010年以來,農民工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農民工趨向老齡化
農民工老齡化的趨勢具體表現在:
第一,平均年齡上升。2010年,農民工平均年齡是35.5歲;2014~2017年,農民工平均年齡分別上升到38.3歲、38.6歲、39歲與39.7歲。
第二,每年新增農民工中,50歲以上農民工的數量所占比例越來越大。2014年,當年50歲以上的農民工(即通常所說的高齡農民工)的增加量(597萬)第一次超過了全部農民工的增加量(501萬)。到2017年,中國農民工數量比2016年增加了481萬人,同年,高齡農民工比上年增加了711萬人。
農民工從事的主要是體力勞動,因而與高齡農民工相比,青年農民工在體力、反應靈敏度、動作準確度等方面具有優勢。正因如此,用工單位總是盡可能使用青年農民工。
近幾年之所以會新增這麽多高齡農民工,是因為用工單位已招不到青年農民工。就拿2017年來說,這一年,全國16~30歲的農民工減少414萬人,31~50歲的農民工僅增加184萬人,這意味著50歲以下農民工的數量是減少的。只是因為51~60歲的農民工增加了489萬人,60歲以上的農民工增加了222萬人,2017年全國農民工才增加了481萬人。
60歲以上農民工年老體衰,屬於農民工中的弱勢群體。如今,連他們都能找到工作,而且2017年其新增數量居然占到當年新增高齡農民工的近1/3。
這些數字給人的印象,似乎是鄉村“勞動力蓄水池”已接近枯竭。
鄉村並非沒有勞動力
鄉村真的沒有更多可成為農民工的勞動力了嗎?讓我們來算一下。
2017年年末,中國鄉村就業人員數量為35178萬;從中直接減去28652萬農民工,剩下鄉村勞動力只有6526萬,似乎確實所剩不多。
但上述估算有一個致命錯誤在於,估算中的農民工是按戶籍口徑統計的,而鄉村從業人員是按照常住口徑統計的。根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數據,鄉村戶籍從業人員數量為55511萬,常住從業人員為47852萬,前者比後者要多7659萬。2006年,中國外出農民工數量是13181萬,2017年的外出農民工數量是17185萬。按比例推算,非農民工的鄉村勞動力數量,應該在前面提到的6500萬的基礎上,再增加1個億。
如此算來,鄉村還有超過1.6億的勞動力。扣除其中一部分因種種原因只能從事農業的勞動力(例如,通過生產特色農產品獲得了滿意收入),能夠成為農民工的鄉村勞動力至少在5000萬以上。
照看家屬耗費了大量勞動力
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勞動力需要同時承擔兩種職能:一是通過工作獲得收入來養家;二是照看生活上無法自理或無法完全自理的家屬(如孩子、老人、病人、孕婦等)。
農民工包括本地農民工與外出農民工。本地農民工就在本鄉鎮工作,邊工作邊照看家屬沒有問題。外出農民工中,有一部分是全家進城的,還有一部分名義上在外縣甚至外省工作,實際上離家不遠、天天可以回家,他們同樣能夠一邊打工,一邊照看家屬。但絕大多數外出農民工“工作在城鎮、家屬留鄉村”,無法在掙錢養家的同時照看家屬。
外出農民工走了,他們留在鄉村的家屬誰來照看?現實中,絕大多數家屬是由其他鄉村勞動力——往往是外出農民工的配偶、父母或親戚來照看的。以兒童為例,根據全國婦聯2013年發布的報告,全國鄉村留守兒童數量為6102.55萬。其中,父母僅一方外出的占53.26%;父母都外出、與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占32.67%;父母都外出、與其他人一起居住的占10.7%;父母都外出、自己單獨居住的僅占所有留守兒童的3.37%,即205.66萬。不論該報告對留守兒童的定義是否恰當,有四五千萬鄉村勞動力在照顧這些兒童,應該是事實。
如何滿足外出農民工照看家屬的需要
本世紀初之前,由於鄉村存在大量剩余勞動力,城鎮用工極為挑剔。鄉村四五十歲的勞動力就是進城,也沒有多少人能找到工作。此時,把孩子留給“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的爺爺奶奶帶,爸爸媽媽進城打工,既是農民工家庭也是用工方的最佳選擇。
但隨著城鄉對農民工需求的擴大,爺爺奶奶們的就業已經容易多了。全部外出農民工中,40歲以上的人所占比例,2001年只有12.7%,到2004年上升到15.5%,2011年達18.2%,2014年達25.1%,2017年更達27.7%。城鎮用工方希望更多的鄉村勞動力能進城打工。與此同時,隨著農民工平均收入的增加和農民工對子女教育的日益重視,一部分農民工父母寧可放棄外出打工的較高收入,也要回家照看子女。面對以上變化,以往外出農民工掙錢養家與照看家屬相分離的舊格局,正遭遇越來越大的挑戰。
那麽應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呢?
如前所述,外出農民工中,有一部分人是舉家外出的,他們可以做到打工與照看家屬兩不誤。但中國城鄉生活開支差距巨大,僅日常消費支出,城鎮就是鄉村的3倍。因而全家進城只能是一部分收入較高農民工的選擇。據《經濟參考報》援引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農民工最高20%收入組的月均工資已經達到8823元”,相當於當年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275元的2.69倍。而舉家外出農民工在全部外出農民工中的比例,多年來也維持在略高於20%的水平上。這兩個比例大體相當,絕非全屬巧合。
以上分析表明,如果不解決外出農民工要掙錢就無法照看家屬的矛盾,相當一部分鄉村勞動力就只能為了照看家屬而滯留在鄉村,同時城鎮卻面臨用工荒;而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大幅提高外出農民工的工資,使他們能夠負擔全家進城團聚而增加的生活開支,從而把滯留鄉村照看家屬的鄉村勞動力資源釋放出來。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今天要給大家來一篇鍋的測評,希望可以滿足大家吃得好、吃的容易、又吃的便宜的美夢。
註:以下的鍋,都是蝸牛妹自掏腰包買的,木有收廣告費哈!
1
電壓力鍋
蝸牛妹收到的那口Tiffany Blue電飯鍋,就是這個品類的。這類鍋是電飯煲和高壓鍋的結合,比較適合我這種自己在家會餓死的人。
因為這類鍋是自動加壓的,所以煮東西會更快跟更爛。舉例說:在家太餓了,需要煮個薏米紅豆粥喝,傳統電飯鍋煮粥就要先把豆子泡半小時,才能煮的爛;用這個鍋的話,那直接把壓力和口感調到最大,把豆子放進去煮就可以了,非常節省時間。
除了粥,這鍋是啥都能煮。煮完之後,你可以等他自動放氣減壓,也可以手動減壓開吃。並且鍋蓋什麽都可以拆下來洗,還算是很方便。
我這個是老款了,新款我查了五一天貓的的價格是299人民幣,還不到一只TF口紅,科科。
而且,我還在NYT上搜到了個中國人在北美洲,就是搞出來一個類似的電壓力鍋
Instant Pot,然後在亞馬遜上成為了美國人民的爆款啊。
這類的鍋,功能全面紮實,唯一的bug是,有一次我燉了個蘑菇雞湯,然後洗完鍋去煮了個雜糧粥,結果吃到了混著雞湯味的雜糧粥。於是,只能買了下面這口鍋……
2
燉湯鍋
在廣東待久了,感覺沒有什麽事是不能用煲湯解決的。
並且同誌們,煲湯真的是最最簡單地廚房絕活啊,把所有的材料丟進鍋里,加水,然後蓋鍋蓋,幾小時後就能喝了;今天喝不完,明天還能打蛋下面,真的是一個吃的好、吃的飽、還吃的便宜的神奇菜肴!
好,下面說回燉湯的鍋。最最正宗肯定是用砂鍋,水開了之後文火慢熬。想了想,對餓不死就算贏的人,用火煲湯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幹脆就買了個瓷膽的鍋吧。天貓價699人民幣。
用瓷膽燉湯,時間大概2個半小時,比用電壓力鍋慢;但操作非常方便,燉出來的湯真的是相當濃郁,不用加水也不會溢湯,並且不存在串味的問題,下面送出未PS、加了很多枸杞的中年的買家秀,嗯。
這款鍋直接用鋼膽也是可以燉湯的,但有瓷膽誰會downgrade去鋼膽嘛,我就用鋼膽隔水燉過燕窩、甜品什麽,也很贊。
總之,一款非常適合愛喝湯星人的鍋。
3
養生壺
這個,簡直是,中年少女,必備!
給男生科普下,養生壺是一個功能非常全面的保養神器,可以煮茶,熱中藥、牛奶,煮粥,煮燕窩,煮甜品,甚至還能打火鍋等等。
這個品類呢,主要被兩個品牌壟斷,一個是高大上的北鼎,一個是經濟實用型的小熊。我們公司的小姑涼在辦公室放了個北鼎,我在家買了個小熊,所以可以給你們來一個比較全面的測評。
兩個品牌從功能和外形上講,我覺得差別並不是很大。但是使用起來,不得不說的是,北鼎在細節上做的比較好。
煮茶的時候,加茶葉和換茶葉的時候,北鼎是直接提著就能換的,不會臟手,比較方便。養生壺的整體質感(特別是玻璃)比小熊好。
小熊裝茶葉的地方是直接卡著蓋子的,每次煮完茶葉去清潔的時候,那叫一個燙手。以及總是很擔心哪天用力用大了,把這玩意壓扁了,套不上去了咋辦。
除了這點吐槽外,其他我都沒有意見。燕窩是隔水燉的,跟美的煮出來的口感我感覺都差不多,操作上小熊更方便一些。
然後粥也用小熊煮過幾次,客觀說沒有壓力鍋煮的爛和香,但是尚可以接受,比電飯鍋好倒出來吃,適合早上著急趕時間上班的時候。
最後,完全淘汰掉家里的燒水壺啊,養生壺燒完水是自動保溫的,這個在冬天是巨大的加分項,隨時都能倒熱水出來喝,省了熱水壺。
之前有公號測評過幾款養生壺,他們大概的意思是,北鼎外包裝最好看,煮粥不會溢出來,其他燒出來的東西味道都差不多湊合,從食物的口感上沒啥太大分別。
最後看價格呢,一個北鼎(1398人民幣)大概可以買四個小熊(289人民幣),功能差不多,完全是豐儉由人的選擇。唯一的提示是,如果可以盡量選容量稍微大一點的壺,不然壺太小,倒完一杯看著壺里剩的水,就像看著手機電量不足50%的感覺一樣,木有安全感。
總結
對於著急吃飯,喜歡喝粥的,我覺得家里可以備一個電壓力鍋。
對於喜歡煲湯喝的,一定一定要買一個瓷膽的煲湯鍋,這樣不會串味,而且越煮越香。
喜歡喝茶,煮甜品燕窩的,最簡單方便的懶人選擇就是養生壺啦。北鼎和小熊都很優秀,選哪款就豐儉由人好啦。
越來越多的人擔心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崛起,會導致大規模的勞動力被替代,造成大規模失業。但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表明,有充足的理由對亞洲創造就業的前景保持樂觀。
5月29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的安泰•問政——技術革命將如何影響就業的論壇上,亞洲開發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與區域合作局副局長莊巨忠指出,不同方法估算機器人替代勞動力的可能性結果會有很大不同,如果用更加充分的數據資料去研究,其實機器人替代勞動力的可能性並不是很高。
莊巨忠對第一財經記者進一步分析道,新技術的發展,開始的時候成本比較高,盡管在技術上可行的機器可以替代勞動力,但是經濟上不一定可行。
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發布的《未來就業報告》預測,未來5年,由於全球勞動力市場出現顛覆性變革,如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全球15個主要國家將有超過710萬個就業崗位因為裁員、自動化發展和中介環節減少而消失,受新增200萬個就業機會的抵消,實際上將有510萬個就業崗位凈減少。
莊巨忠則對亞洲創造就業的前景保持樂觀,並分析了幾個方面的原因。
“新技術通常只替代一個職業的部分工作, 而非全部。”莊巨忠指出,每一個職業可以區分為重複勞動和不重複勞動,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根據現在的研究,重複的體力勞動被機器替代的可能性最高達到70%~80%,重複的腦力勞動被替代的可能性也達到60%~70%。但非重複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被機器替代的可能性都比較低,其中,非重複的體力勞動為20%~30%,而非重複的腦力動力則在20%以下。
“同時,技術可行性並不能保證經濟可行性。”莊巨忠對第一財經記者談道,技術可行性不考慮成本和收益,但經濟可行性就是如何保證在經濟上是最有效的。“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工資水平低,盡管技術上可行,但實際上不一定會去替代。比如他們用機器人成本非常高,而他們的勞動力成本很便宜,如果兩者的產出是一樣的,那麽他們還是會選擇用勞動力。發達國家也存在這個問題,當然發達國家的技術可行性與經濟可行性差距相對小一些,因為他們工資高。”
“再則,收入和需求的增長會創造就業,新技術也會創造新職業和新行業。”莊巨忠舉例道,2005年到2015年期間,亞洲12個國家因收入和需求增長所創造的就業總量超過了技術進步所替代的勞動力總量。技術進步使得總的就業減少了66%,這10年時間,相當於每年1億的勞動力被減少了,但由於收入和需求的增長,每年增加的就業相當於1.30億的人口,抵消之後,亞洲這12個國家每年增加3000萬的就業。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黃少卿也認為,沒必要過多考慮技術進步一定會對就業帶來持續的影響,技術進步並不是脫離人類的需求而獨立發展的。“比如,自動化導致某個產業的數量急劇上升,結果是價格降的很厲害,但需求並沒有大的增加。這樣的話,行業的自動化水平進一步上升的經濟可行性就變得不高,它一定會在某一個時間點或水平線上停下來。”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陳憲則提出,技術進步會增加人的閑暇時間和消費需求,這就會催生很多新的行業和就業。“比如,現在在健身、美容、旅遊、學習、培訓等領域,上海不斷地開出很多新店。”
同時,莊巨忠也表示,新技術會給部分勞動力帶來不利影響, 特別是那些從事重複性體力勞動的職業,這需要政府在教育和技術培訓、勞動力市場制度、社會保險制度以及稅收制度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前三個方面都需要錢,需要政府去支付,所以稅收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就顯得非常重要。”
“技術進步對收入差距的影響非常大,過去這樣,將來也會這樣。工資大家都增加了,但高技術工人的收入增長會快於低技術工人。因此一方面需要通過稅收增加政府收入,另一方面也能縮小收入差距。”莊巨忠對記者表示,目前,亞洲國家平均來說,政府稅收收入占GDP的比例不是很高,特別是個人所得稅占GDP的比例不高,這一比例在中國為1.5%不到,印尼是1%,孟加拉是1%不到,越南是0.5%,而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的發達國家,在一占比在8.5%到9%之間,日本也有6%。
莊巨忠還提出,政府在支持新技術發展方面,要加強對電信、通信基礎設施的投資,要反對新技術企業的壟斷,還有有消費者隱私的保護和數據的保護。
黃少卿也表示,技術的發展需要有制度基礎,比如在大數據時代,如果沒有產權的保護,沒有對隱私權的保護,對個人尊嚴的保護,沒有市場機制在起作用,要想在這個社會當中拿到準確數據並且來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和運用,恐怕很難實現。
今天要給大家來一篇鍋的測評,希望可以滿足大家吃得好、吃的容易、又吃的便宜的美夢。
註:以下的鍋,都是蝸牛妹自掏腰包買的,木有收廣告費哈!
1
電壓力鍋
蝸牛妹收到的那口Tiffany Blue電飯鍋,就是這個品類的。這類鍋是電飯煲和高壓鍋的結合,比較適合我這種自己在家會餓死的人。
因為這類鍋是自動加壓的,所以煮東西會更快跟更爛。舉例說:在家太餓了,需要煮個薏米紅豆粥喝,傳統電飯鍋煮粥就要先把豆子泡半小時,才能煮的爛;用這個鍋的話,那直接把壓力和口感調到最大,把豆子放進去煮就可以了,非常節省時間。
除了粥,這鍋是啥都能煮。煮完之後,你可以等他自動放氣減壓,也可以手動減壓開吃。並且鍋蓋什麽都可以拆下來洗,還算是很方便。
我這個是老款了,新款我查了五一天貓的的價格是299人民幣,還不到一只TF口紅,科科。
而且,我還在NYT上搜到了個中國人在北美洲,就是搞出來一個類似的電壓力鍋
Instant Pot,然後在亞馬遜上成為了美國人民的爆款啊。
這類的鍋,功能全面紮實,唯一的bug是,有一次我燉了個蘑菇雞湯,然後洗完鍋去煮了個雜糧粥,結果吃到了混著雞湯味的雜糧粥。於是,只能買了下面這口鍋……
2
燉湯鍋
在廣東待久了,感覺沒有什麽事是不能用煲湯解決的。
並且同誌們,煲湯真的是最最簡單地廚房絕活啊,把所有的材料丟進鍋里,加水,然後蓋鍋蓋,幾小時後就能喝了;今天喝不完,明天還能打蛋下面,真的是一個吃的好、吃的飽、還吃的便宜的神奇菜肴!
好,下面說回燉湯的鍋。最最正宗肯定是用砂鍋,水開了之後文火慢熬。想了想,對餓不死就算贏的人,用火煲湯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幹脆就買了個瓷膽的鍋吧。天貓價699人民幣。
用瓷膽燉湯,時間大概2個半小時,比用電壓力鍋慢;但操作非常方便,燉出來的湯真的是相當濃郁,不用加水也不會溢湯,並且不存在串味的問題,下面送出未PS、加了很多枸杞的中年的買家秀,嗯。
這款鍋直接用鋼膽也是可以燉湯的,但有瓷膽誰會downgrade去鋼膽嘛,我就用鋼膽隔水燉過燕窩、甜品什麽,也很贊。
總之,一款非常適合愛喝湯星人的鍋。
3
養生壺
這個,簡直是,中年少女,必備!
給男生科普下,養生壺是一個功能非常全面的保養神器,可以煮茶,熱中藥、牛奶,煮粥,煮燕窩,煮甜品,甚至還能打火鍋等等。
這個品類呢,主要被兩個品牌壟斷,一個是高大上的北鼎,一個是經濟實用型的小熊。我們公司的小姑涼在辦公室放了個北鼎,我在家買了個小熊,所以可以給你們來一個比較全面的測評。
兩個品牌從功能和外形上講,我覺得差別並不是很大。但是使用起來,不得不說的是,北鼎在細節上做的比較好。
煮茶的時候,加茶葉和換茶葉的時候,北鼎是直接提著就能換的,不會臟手,比較方便。養生壺的整體質感(特別是玻璃)比小熊好。
小熊裝茶葉的地方是直接卡著蓋子的,每次煮完茶葉去清潔的時候,那叫一個燙手。以及總是很擔心哪天用力用大了,把這玩意壓扁了,套不上去了咋辦。
除了這點吐槽外,其他我都沒有意見。燕窩是隔水燉的,跟美的煮出來的口感我感覺都差不多,操作上小熊更方便一些。
然後粥也用小熊煮過幾次,客觀說沒有壓力鍋煮的爛和香,但是尚可以接受,比電飯鍋好倒出來吃,適合早上著急趕時間上班的時候。
最後,完全淘汰掉家里的燒水壺啊,養生壺燒完水是自動保溫的,這個在冬天是巨大的加分項,隨時都能倒熱水出來喝,省了熱水壺。
之前有公號測評過幾款養生壺,他們大概的意思是,北鼎外包裝最好看,煮粥不會溢出來,其他燒出來的東西味道都差不多湊合,從食物的口感上沒啥太大分別。
最後看價格呢,一個北鼎(1398人民幣)大概可以買四個小熊(289人民幣),功能差不多,完全是豐儉由人的選擇。唯一的提示是,如果可以盡量選容量稍微大一點的壺,不然壺太小,倒完一杯看著壺里剩的水,就像看著手機電量不足50%的感覺一樣,木有安全感。
總結
對於著急吃飯,喜歡喝粥的,我覺得家里可以備一個電壓力鍋。
對於喜歡煲湯喝的,一定一定要買一個瓷膽的煲湯鍋,這樣不會串味,而且越煮越香。
喜歡喝茶,煮甜品燕窩的,最簡單方便的懶人選擇就是養生壺啦。北鼎和小熊都很優秀,選哪款就豐儉由人好啦。
4樓提及
如果唔畀雙非來衰過畀囉
5樓提及4樓提及
如果唔畀雙非來衰過畀囉
問題係雙非黎左唔一定係香港發展
住係內地,學係香港,好大機會都係返內地發展
5樓提及
仲輸入?福利開支,房屋頂得住?
應該反思下出生率下降同遲婚好過啦
6樓提及
你不如講下除左人口輸入, 點解決老化?
全世界都係輸入人口黎解決人口老化.
7樓提及5樓提及
仲輸入?福利開支,房屋頂得住?
應該反思下出生率下降同遲婚好過啦
生育率偏低,是所有發達國家的現象,係好難攪的.
8樓提及6樓提及
你不如講下除左人口輸入, 點解決老化?
全世界都係輸入人口黎解決人口老化.
如果係輸入大陸人口,點解決俾綜援公屋班新移民呢?
10樓提及8樓提及6樓提及
你不如講下除左人口輸入, 點解決老化?
全世界都係輸入人口黎解決人口老化.
如果係輸入大陸人口,點解決俾綜援公屋班新移民呢?
人地黎生仔果D大把有钱过你。再讲,年青力壮,贫穷并不是问题。
一大9你就转移视线。点样可以解决人口老化呀?
11樓提及10樓提及8樓提及6樓提及
你不如講下除左人口輸入, 點解決老化?
全世界都係輸入人口黎解決人口老化.
如果係輸入大陸人口,點解決俾綜援公屋班新移民呢?
人地黎生仔果D大把有钱过你。再讲,年青力壮,贫穷并不是问题。
一大9你就转移视线。点样可以解决人口老化呀?
雙非兒?他們來港生子,但係住在大陸,淨係個仔黎香港讀書,消耗香港政府資源,佢地有錢又同香港有何關係?
12樓提及11樓提及10樓提及8樓提及6樓提及
你不如講下除左人口輸入, 點解決老化?
全世界都係輸入人口黎解決人口老化.
如果係輸入大陸人口,點解決俾綜援公屋班新移民呢?
人地黎生仔果D大把有钱过你。再讲,年青力壮,贫穷并不是问题。
一大9你就转移视线。点样可以解决人口老化呀?
雙非兒?他們來港生子,但係住在大陸,淨係個仔黎香港讀書,消耗香港政府資源,佢地有錢又同香港有何關係?
如果讀書是消耗資源, 香港政府養大你咪蝕撚哂卓?
教育對社會只有正回報.
反正有冇錢黎香港, 你都唔膠興. 問你有何良策? 冇!
14樓提及
你點知佢地長大唔會留在香港?
人地父母過黎香港你話蝗蟲喎. 係你拒絕喎. 人地父母冇拎福利, 連搭個車過黎, 你都屌9人喎.
難道你贊成佢地成家搬過黎?
3樓提及
冇人口輸入, 咪老化囉.
6樓提及
你不如講下除左人口輸入, 點解決老化?
全世界都係輸入人口黎解決人口老化.
5樓提及
仲輸入?福利開支,房屋頂得住?
應該反思下出生率下降同遲婚好過啦
13樓提及12樓提及11樓提及10樓提及8樓提及6樓提及
你不如講下除左人口輸入, 點解決老化?
全世界都係輸入人口黎解決人口老化.
如果係輸入大陸人口,點解決俾綜援公屋班新移民呢?
人地黎生仔果D大把有钱过你。再讲,年青力壮,贫穷并不是问题。
一大9你就转移视线。点样可以解决人口老化呀?
雙非兒?他們來港生子,但係住在大陸,淨係個仔黎香港讀書,消耗香港政府資源,佢地有錢又同香港有何關係?
如果讀書是消耗資源, 香港政府養大你咪蝕撚哂卓?
教育對社會只有正回報.
反正有冇錢黎香港, 你都唔膠興. 問你有何良策? 冇!
讀書如果留在港才有回報
他們拿著數來港接受免費教育,家庭又不在港,無消費無投資
政府支付他們的教育費用,要待9年或更長時間才"可能"對社會有回報
香港政府養大你,不過你數學唔及格喎
14樓提及
你點知佢地長大唔會留在香港?
人地父母過黎香港你話蝗蟲喎. 係你拒絕喎. 人地父母冇拎福利, 連搭個車過黎, 你都屌9人喎.
難道你贊成佢地成家搬過黎?
16樓提及
你上次唔系甘讲,话人地蝗虫。
父母住唔住香港你都不高兴,你讲燃嗮了
20樓提及13樓提及12樓提及11樓提及10樓提及8樓提及6樓提及
你不如講下除左人口輸入, 點解決老化?
全世界都係輸入人口黎解決人口老化.
如果係輸入大陸人口,點解決俾綜援公屋班新移民呢?
人地黎生仔果D大把有钱过你。再讲,年青力壮,贫穷并不是问题。
一大9你就转移视线。点样可以解决人口老化呀?
雙非兒?他們來港生子,但係住在大陸,淨係個仔黎香港讀書,消耗香港政府資源,佢地有錢又同香港有何關係?
如果讀書是消耗資源, 香港政府養大你咪蝕撚哂卓?
教育對社會只有正回報.
反正有冇錢黎香港, 你都唔膠興. 問你有何良策? 冇!
讀書如果留在港才有回報
他們拿著數來港接受免費教育,家庭又不在港,無消費無投資
政府支付他們的教育費用,要待9年或更長時間才"可能"對社會有回報
香港政府養大你,不過你數學唔及格喎
你確定佢係香港政府養大?
24樓提及16樓提及
你上次唔系甘讲,话人地蝗虫。
父母住唔住香港你都不高兴,你讲燃嗮了
係你蠢O者,諗住來得港生仔就唔窮
係,無錯,可能唔窮,但唔係投資於香港,仲拿取香港福利呢,所以咪叫"蝗虫"囉,阿"腥港人"
26樓提及24樓提及16樓提及
你上次唔系甘讲,话人地蝗虫。
父母住唔住香港你都不高兴,你讲燃嗮了
係你蠢O者,諗住來得港生仔就唔窮
係,無錯,可能唔窮,但唔係投資於香港,仲拿取香港福利呢,所以咪叫"蝗虫"囉,阿"腥港人"
又要笑9你. 人地父母如何拿香港福利?
咁冇耳性? 上次笑9過你啦.
27樓提及26樓提及24樓提及16樓提及
你上次唔系甘讲,话人地蝗虫。
父母住唔住香港你都不高兴,你讲燃嗮了
係你蠢O者,諗住來得港生仔就唔窮
係,無錯,可能唔窮,但唔係投資於香港,仲拿取香港福利呢,所以咪叫"蝗虫"囉,阿"腥港人"
又要笑9你. 人地父母如何拿香港福利?
咁冇耳性? 上次笑9過你啦.
佢小孩來港讀書係咪拿福利?
你咪黎同我黎果套"合法生仔"
28樓提及27樓提及26樓提及24樓提及16樓提及
你上次唔系甘讲,话人地蝗虫。
父母住唔住香港你都不高兴,你讲燃嗮了
係你蠢O者,諗住來得港生仔就唔窮
係,無錯,可能唔窮,但唔係投資於香港,仲拿取香港福利呢,所以咪叫"蝗虫"囉,阿"腥港人"
又要笑9你. 人地父母如何拿香港福利?
咁冇耳性? 上次笑9過你啦.
佢小孩來港讀書係咪拿福利?
你咪黎同我黎果套"合法生仔"
教育對社會是正回報. 否則的話, 你應該做一個文盲, 慳番香港政府D米飯.
29樓提及
投資9年,未計大學資助,如果他們留港就是正回報
父母又無在港交稅,如果唔留港,就係消耗香港資源
31樓提及
近二十年大把香港人去美加生仔,岸99
29樓提及28樓提及27樓提及26樓提及24樓提及16樓提及
你上次唔系甘讲,话人地蝗虫。
父母住唔住香港你都不高兴,你讲燃嗮了
係你蠢O者,諗住來得港生仔就唔窮
係,無錯,可能唔窮,但唔係投資於香港,仲拿取香港福利呢,所以咪叫"蝗虫"囉,阿"腥港人"
又要笑9你. 人地父母如何拿香港福利?
咁冇耳性? 上次笑9過你啦.
佢小孩來港讀書係咪拿福利?
你咪黎同我黎果套"合法生仔"
教育對社會是正回報. 否則的話, 你應該做一個文盲, 慳番香港政府D米飯.
投資9年,未計大學資助,如果他們留港就是正回報
父母又無在港交稅,如果唔留港,就係消耗香港資源
33樓提及29樓提及28樓提及27樓提及26樓提及24樓提及16樓提及
你上次唔系甘讲,话人地蝗虫。
父母住唔住香港你都不高兴,你讲燃嗮了
係你蠢O者,諗住來得港生仔就唔窮
係,無錯,可能唔窮,但唔係投資於香港,仲拿取香港福利呢,所以咪叫"蝗虫"囉,阿"腥港人"
又要笑9你. 人地父母如何拿香港福利?
咁冇耳性? 上次笑9過你啦.
佢小孩來港讀書係咪拿福利?
你咪黎同我黎果套"合法生仔"
教育對社會是正回報. 否則的話, 你應該做一個文盲, 慳番香港政府D米飯.
投資9年,未計大學資助,如果他們留港就是正回報
父母又無在港交稅,如果唔留港,就係消耗香港資源
你又假设别人不留港了
31樓提及
近二十年大把香港人去美加生仔,岸99
32樓提及31樓提及
近二十年大把香港人去美加生仔,岸99
有一期香港有移民潮添呀
36樓提及32樓提及31樓提及
近二十年大把香港人去美加生仔,岸99
有一期香港有移民潮添呀
都是那10年,但是後來都大部分回流
37樓提及36樓提及32樓提及31樓提及
近二十年大把香港人去美加生仔,岸99
有一期香港有移民潮添呀
都是那10年,但是後來都大部分回流
我們放眼看看雙非嬰會否回流 大陸
35樓提及31樓提及
近二十年大把香港人去美加生仔,岸99
咁同大陸人來港生仔有甚麼關係?
HH,快D話佢打稻草人啦!
34樓提及33樓提及29樓提及28樓提及27樓提及26樓提及24樓提及16樓提及
你上次唔系甘讲,话人地蝗虫。
父母住唔住香港你都不高兴,你讲燃嗮了
係你蠢O者,諗住來得港生仔就唔窮
係,無錯,可能唔窮,但唔係投資於香港,仲拿取香港福利呢,所以咪叫"蝗虫"囉,阿"腥港人"
又要笑9你. 人地父母如何拿香港福利?
咁冇耳性? 上次笑9過你啦.
佢小孩來港讀書係咪拿福利?
你咪黎同我黎果套"合法生仔"
教育對社會是正回報. 否則的話, 你應該做一個文盲, 慳番香港政府D米飯.
投資9年,未計大學資助,如果他們留港就是正回報
父母又無在港交稅,如果唔留港,就係消耗香港資源
你又假设别人不留港了
係你假設佢留港喎
40樓提及34樓提及33樓提及29樓提及28樓提及27樓提及26樓提及24樓提及16樓提及
你上次唔系甘讲,话人地蝗虫。
父母住唔住香港你都不高兴,你讲燃嗮了
係你蠢O者,諗住來得港生仔就唔窮
係,無錯,可能唔窮,但唔係投資於香港,仲拿取香港福利呢,所以咪叫"蝗虫"囉,阿"腥港人"
又要笑9你. 人地父母如何拿香港福利?
咁冇耳性? 上次笑9過你啦.
佢小孩來港讀書係咪拿福利?
你咪黎同我黎果套"合法生仔"
教育對社會是正回報. 否則的話, 你應該做一個文盲, 慳番香港政府D米飯.
投資9年,未計大學資助,如果他們留港就是正回報
父母又無在港交稅,如果唔留港,就係消耗香港資源
你又假设别人不留港了
係你假設佢留港喎
有香港身份证,冇大陆户口,在港读书,长大留港的机会大增。
我认识好几个都想在港买楼,举家搬过来
38樓提及37樓提及36樓提及32樓提及31樓提及
近二十年大把香港人去美加生仔,岸99
有一期香港有移民潮添呀
都是那10年,但是後來都大部分回流
我們放眼看看雙非嬰會否回流 大陸
好難
41樓提及40樓提及34樓提及33樓提及29樓提及28樓提及27樓提及26樓提及24樓提及16樓提及
你上次唔系甘讲,话人地蝗虫。
父母住唔住香港你都不高兴,你讲燃嗮了
係你蠢O者,諗住來得港生仔就唔窮
係,無錯,可能唔窮,但唔係投資於香港,仲拿取香港福利呢,所以咪叫"蝗虫"囉,阿"腥港人"
又要笑9你. 人地父母如何拿香港福利?
咁冇耳性? 上次笑9過你啦.
佢小孩來港讀書係咪拿福利?
你咪黎同我黎果套"合法生仔"
教育對社會是正回報. 否則的話, 你應該做一個文盲, 慳番香港政府D米飯.
投資9年,未計大學資助,如果他們留港就是正回報
父母又無在港交稅,如果唔留港,就係消耗香港資源
你又假设别人不留港了
係你假設佢留港喎
有香港身份证,冇大陆户口,在港读书,长大留港的机会大增。
我认识好几个都想在港买楼,举家搬过来
有冇咁多有錢戶? 你幾個朋友都在香港生左細路?
咁多雙非父母係富貴人家, 想來香港買樓, 好野, 繼續推高樓價, GOGOGO~
1樓提及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705/news/ec_gma2.htm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昨日主持經濟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他會後表示聽取了航運、專業服務等4個小組匯報進展,直言本港勞動人口未來數年都會增加,但到5年後、2018年便會「到頂」,然後長期下跌,政府需要研究、考慮如何應對勞動人口下跌的問題。
勞動力跌勢制約經濟發展
梁振英表示,人力資源問題需要及早處理,否則有關問題會制約本港經濟發展,他說經發會對現時有何解決方向及辦法未有具體結論。他透露,下次會議會討論土地、樓房問題,直言土地短缺不單是影響樓價高,而是「有或無」的問題,並舉例指出,若土地不足造成國際學校學額短缺,會影響外地人才舉家來港發展的意欲,影響香港經濟發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表示,經發會轄下4個小組的工作都需要在基礎建設等方面配合,政府會考慮在政策範疇上如何做好。
除旅遊、航運等發展外,專業服務業工作小組召集人劉炳章會後表示,會研究如何在專業範疇內協助會計、法律等專業,可在內地更便利發展,以及在內地做好品牌宣傳等。
42樓提及38樓提及37樓提及36樓提及32樓提及31樓提及
近二十年大把香港人去美加生仔,岸99
有一期香港有移民潮添呀
都是那10年,但是後來都大部分回流
我們放眼看看雙非嬰會否回流 大陸
好難
最主要是冇大陆户口,如何在大陆读书参加高考? 一个自小在港读书生活的小孩,长大后是地道的香港人,留港机会极高。
45樓提及
如果雙非父母在大陸生, 他們的小孩在大陸唔可以參加高考?
攪清楚先後次序.
我相信大部分來得香港生既雙非父母, 都係覺得香港醫療好, 同想佢地的小孩在港讀書;
衝閘那些更加不用講
46樓提及
最令人不滿既係 政府冇相關政策/措施配合, 尤其在醫療和教育方面; 攪到好多問題出現, 如香港大肚婆搵唔倒政府床位, 北區小學學位不足等, 攪到怨聲載道, 加劇中港矛盾.
47樓提及45樓提及
如果雙非父母在大陸生, 他們的小孩在大陸唔可以參加高考?
攪清楚先後次序.
我相信大部分來得香港生既雙非父母, 都係覺得香港醫療好, 同想佢地的小孩在港讀書;
衝閘那些更加不用講
咁同你講長大後會大量回流有何關係?
48樓提及46樓提及
最令人不滿既係 政府冇相關政策/措施配合, 尤其在醫療和教育方面; 攪到好多問題出現, 如香港大肚婆搵唔倒政府床位, 北區小學學位不足等, 攪到怨聲載道, 加劇中港矛盾.
我6-7年前已經看出來. 上下午班變全日, 殺校, 小班, 港人小孩回流潮...
結果而家一齊爆發.
37樓提及
我們放眼看看雙非嬰會否回流 大陸
49樓提及47樓提及45樓提及
如果雙非父母在大陸生, 他們的小孩在大陸唔可以參加高考?
攪清楚先後次序.
我相信大部分來得香港生既雙非父母, 都係覺得香港醫療好, 同想佢地的小孩在港讀書;
衝閘那些更加不用講
咁同你講長大後會大量回流有何關係?
第一: 你冇回應我問你的問題;
第二: 我幾時講過 佢地長大後會大量回流?
51樓提及37樓提及
我們放眼看看雙非嬰會否回流 大陸
難道你意思是不大量回流嗎?
52樓提及49樓提及47樓提及45樓提及
如果雙非父母在大陸生, 他們的小孩在大陸唔可以參加高考?
攪清楚先後次序.
我相信大部分來得香港生既雙非父母, 都係覺得香港醫療好, 同想佢地的小孩在港讀書;
衝閘那些更加不用講
咁同你講長大後會大量回流有何關係?
第一: 你冇回應我問你的問題;
第二: 我幾時講過 佢地長大後會大量回流?
我所講全部是回應回流問題. 不是說明佢地父母想唔想雙非嬰在港讀書.
在港讀書十幾年, 思想行為完全是地道的香港人. 那麼, 他們跟一般香港小孩有什麼分別? 樓上說的回流潮, 理據在哪?
如果回流潮被否定, 雙非嬰長大就會彌補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
53樓提及,51樓提及37樓提及
我們放眼看看雙非嬰會否回流 大陸
難道你意思是不大量回流嗎?
"會否回流"
你就理解我話會, 仲要 加形容詞 "大量"
55樓提及53樓提及,51樓提及37樓提及
我們放眼看看雙非嬰會否回流 大陸
難道你意思是不大量回流嗎?
"會否回流"
你就理解我話會, 仲要 加形容詞 "大量"
沒有問題. 咁而家就請你表達下意見:
你認為雙非嬰長大後回否大量回流大陸?
56樓提及
唔知算唔算 "大量" ...
最理想當然在香港讀完書, 貢獻社會; 最理想丫嘛
57樓提及56樓提及
唔知算唔算 "大量" ...
最理想當然在香港讀完書, 貢獻社會; 最理想丫嘛
我呢鑊就屌撚柒你. 你呢庭人除了捉人字蚤, 識唔識表達下意見?有冇主見?!!
你話我屈你講雙非嬰"大量"回流, OK. 我禮貌地就再問你一次囉. 一如所料, 你當然就不會回答.
但你轉頭又貼篇文出黎證明雙非嬰會大量回流. 咁你想表達乜撚野呀? 我幾時會錯意呀?
跟住, 最好笑的係, 你post 以下呢段野:
"結果反映,每年七千一百名單非嬰兒,有四成四會即時留港居住,餘下五成六人會返內地,但當中七成二人又選擇在三歲適齡入讀幼稚園之前回港;至於父母均不是港人的雙非嬰,政府過去指有十七萬人,按問卷意向指,僅百分之二人出生後即安排嬰兒留港,九成八人會返內地,但當中四成九人日後會重返香港,四成一人更表明會於六歲前、即適齡入讀小學前就回港。"
1. 雙非嬰剛剛出左世就梗係番大陸啦! 邊撚個揍? 咁撚樣又叫回流?
2. 之後一半人話小孩讀書時番黎. 咁小孩長大後自會是地道的香港人. 你地又點証明佢地長大後會回流大陸?
有香港身份證, 在港生活讀書十幾年. 假設將來人工又高於大陸或差唔多, 咁點解唔留在香港搵工? (當然你們可以反智反常識, 反問再反問: 點解佢地在港讀完書一定會留在香港?)
3. 再講另外一半話番大陸(讀書). 咁樣:
(a) 佢地何以佔據香港教育福利呢? 樓上質疑他們佔用教育福利又不貢獻香港就不成立了.
(b) 再講, 你何以證明番左大陸讀書, 長大後又唔會回流香港. 如果佢地到時在大陸讀書又番黎香港工作, 更是賺了. 相反唔番黎咪就係(a)囉.
4. 這就是一份問卷. 現實問題發生了, 冇大陸戶口, 小孩在大陸讀書生活問題一大堆. 咁生果時諗住上邊讀, 而家會唔會諗番落黎讀呢?
最後, 又黎揭穿你:
"唔知算唔算 "大量" ...
最理想當然在香港讀完書, 貢獻社會; 最理想丫嘛"
咁"閣下"認為係點呢? 一陣有人話你贊同或反對, 你咪又話人屈9你笑9人柒.
把主語消失就想立於不敗之地.
笑撚死人啦! 呢度是發表意見的討論區. 唔係上中文堂呀屌你. 真係唔知邊個柒了.
59樓提及
算把啦你. 你唔係撩交打又話乜撚野人柒, 歪曲你的意思.
你D伎倆一野睇穿啦. 淨問唔答冇意見冇主語.
yeah! 你贏左!!! 哇哈哈哈!!!
61樓提及
盲目支持雙非改善香港人口老化, 勞動力問題冇用...CY 都逼住出招停雙非嬰;
62樓提及61樓提及
盲目支持雙非改善香港人口老化, 勞動力問題冇用...CY 都逼住出招停雙非嬰;
請你解釋下如何盲目? 你的理據在哪? 難道你又想用"CY"呢位權威黎証明雙非嬰有問題?
>> 我覺得支持一樣野, 唔諗埋後果/影響, 咪算; 利申: 唔係中文老師
其實好撚簡單. 人口老化咪:
1. 生仔囉.
2. 本地人唔生咪移民囉.
3. 唔移民為搵外地人黎香港生香港人囉.
以上是常識吧? 什麼學位緊張, 就是解決人口老化的副產品. 你本地人多生咪一樣係學位緊張! 有分別嗎? 頂多話新增人口平均分配18區!!
>> 問題是政府的配套; 好多資源被雙非分咗, 變相本地人利益被逼少左; 例如學位, 床位.
如何分配? 叫雙非住港島?
當然, 反過來唔解決人口老化咪乜事都冇囉.
>>> 有問題都唔解決?
再講, 政府或者本黎冇諗過呢樣野. 只係當年有班仆街大狀攪隻鑊出黎. 問題出現左就怪搵著數果個, 而故意忽略大開中門果班冚家X!
我一路都話以收錢黎處理雙非, 甚至同時加名額限制亦無不可.
>>> 邊個搵著數呀?
64樓提及
我已經講得好明白.
其實好撚簡單. 人口老化咪:
1. 生仔囉.
2. 本地人唔生咪移民囉.
3. 唔移民為搵外地人黎香港生香港人囉.
你上面所說根本就存在矛盾. 又要解決人口問題, 又冇其他解決辦法, 更加要怪新增人口分薄資源.
多個人就多雙筷, 一係加餸一係減人. 學校唔夠就政府起多D!
再講當年莊豐源案邊班仆街攪出黎? 源頭係香港允許人地黎生仔, 有人黎生左嘞, 關人雙非嬰咩事? 在情感上, 本地人認為雙非嬰分左個餅. 我理解. 在法理上大家都是香港人, 亦不可能改變, 攪歧視只會制造矛盾.
再講, 而家停左雙非, 咁人口老化呢樣野又點攪呢?
67樓提及
引入人口/勞動力係逃避老化問題,唔係解決
68樓提及
現實是港人唔多生,無辦法.好多發達國家都係咁,引入人口/勞動力逃避老化問題.大家都可以選擇,反而規定一定要多生就有問題.
70樓提及
你想UP乜7? 你講左幾版其實你同冇講過野一樣.
我係CY都攪唔掂, 我係貪曾先攪得掂! 我唔係特首forsee倒有何用?
>呢度討論區姐,Foresee 倒咪講出來討論下。
你之前仲講好撚簡單
問你如何解決人口老化? 講撚埋D冇7用的叫港女生仔.
資源唔夠係咪加呀? 企撚O係度乜Q唔做有7用?
而家北區唔夠學校, 就加! 或者直接同學校傾分流到其他區, 方法是其他區學校準備關口校巴接送!
床位唔夠, 公立醫院就優先留俾港人, 亦係好簡單一件事.
> 一早你就講多D咪好,淨係講多個人多雙筷,加餸;之前就係港人唔夠餸,停左雙非先紓緩個情況;
你自己在你的悖論裏面loop撚死左.
又要解決人口問題, 又要阻止移民融入. 加設施加資源你又屌撚哂鬼.. 問多兩問又話叫港女生仔想蒙混過去.
>邊個阻止移民 "融入"? 咩個話加資源設?施屌晒鬼呀?
成日黎D冇主語的斜述:
"人口老化會伴隨有其他問題,勞動力人口減少,生產力同稅收減少等;
林鄭早前話會考慮吸納雙非父母來港工作,試緊水溫。"
咁你支唔支持呢? 一陣我認為你有/冇支持, 你都話人地屈9你.
你其實想點撚樣?
> 點解你要估人有冇支持? 問人支唔支持咪得囉;
咁你上面係屈人丫嘛.
大家討論下
74樓提及
你除左質疑人. 仲識講乜?
引用一輪資料, 問你諗法如何:
乜一定要表逹意見? 我9知呀?! 唔撚答, 吹咩?!
冇意見冇理據, 諗住從文字中搵倒快感. 你繼續吧.
76樓提及74樓提及
你除左質疑人. 仲識講乜?
引用一輪資料, 問你諗法如何:
乜一定要表逹意見? 我9知呀?! 唔撚答, 吹咩?!
冇意見冇理據, 諗住從文字中搵倒快感. 你繼續吧.
我引晒資料link,有政府統計處數據,咁都叫冇意見冇理據![]()
討論互相質疑好正常,不過你避開晒冇答
你又話方法好撚簡單,你又有水晶球,咪問你囉
你唔答咪唔答囉,大家都係討論,冇話逼人
77樓提及
人地一早過左黎啦.
幾多大陸人在港開公司, 拎住一簽多行, 商務簽証黎港辦事. 再講, 兩邊都有公司, 就算打工, 俾老闆叫過黎幫下手又得.
香港是一個封閉的勞動市場, 要做大一定要走外國大城市果套. 吸納周邊最優秀的人才, 淘汰低下的勞動力. 人地做法是生活成本高, 低下層就搬扯.
香港有福利旅遊業零售業, 大可成為低下層的出路.
78樓提及76樓提及74樓提及
你除左質疑人. 仲識講乜?
引用一輪資料, 問你諗法如何:
乜一定要表逹意見? 我9知呀?! 唔撚答, 吹咩?!
冇意見冇理據, 諗住從文字中搵倒快感. 你繼續吧.
我引晒資料link,有政府統計處數據,咁都叫冇意見冇理據![]()
討論互相質疑好正常,不過你避開晒冇答
你又話方法好撚簡單,你又有水晶球,咪問你囉
你唔答咪唔答囉,大家都係討論,冇話逼人
係呀, 有LINK呀. 人肉錄音機?
你呢D叫討論? 你POST出黎又唔講贊同與否. 到我上文下理認為你贊同/反對, 再回應你, 你就話人地屈9你.
好嘞! 我知你龍野, 開口見山問你認為點. 又唔撚答. 咁點討論? 討條毛?
>>我post那些link咪係我回應你D point囉;
係你冇回應
到我講我的想法嘞, 你就一味問問問. 解答你唔係問題. 講撚完你又潛水, 轉頭又出黎挑語病. 由此至終你只係想文字上戰勝別人, 我並沒有義務去幫你打飛機. 講白D:
>> 你就係沒回應![]()
邊個潛水? 咩"冇主語"挑語病嗰位係你呀,中文先生
你想點撚樣呀大哥?
>我問你想點就真
81樓提及
其實冒進d咁諗...一定要有增加勞動力咩...
呢個城市根本太多人, 根本不應鼓勵生育同外來常住人口, 自然地減少人口數目, 咁冲就唔洗咁大經濟規模同勞動力....
82樓提及81樓提及
其實冒進d咁諗...一定要有增加勞動力咩...
呢個城市根本太多人, 根本不應鼓勵生育同外來常住人口, 自然地減少人口數目, 咁冲就唔洗咁大經濟規模同勞動力....
自然地減少人口. 你等倒嗎? 苦果你同我同下一代兩代要先受喎.
仲要苦果受完唔一定有未來喎.
人地其他城市解決倒老化, 到時我地死多幾錢重.
84樓提及
要加人就加资源。否则就静待人口老化。鱼与熊掌。
插是但一边更加毫无意义,楼上话鼓励港女生育更加是缘木求鱼
85樓提及84樓提及
要加人就加资源。否则就静待人口老化。鱼与熊掌。
插是但一边更加毫无意义,楼上话鼓励港女生育更加是缘木求鱼
加資源?咁長遠,特區政府唔會做
堆田區都要到滿瀉先話要擴建
71樓提及67樓提及
引入人口/勞動力係逃避老化問題,唔係解決
可紓緩老化人口伴隨的勞重力減少等問題?
87樓提及71樓提及67樓提及
引入人口/勞動力係逃避老化問題,唔係解決
可紓緩老化人口伴隨的勞重力減少等問題?
好天馬行空
津貼中年人士以較高工轉入行.....可以hea 住做慢慢做又有實質生產.....
我會係香港復行農業/畜業種粗生,快熟,多做的
。同時配合政廚的源頭分類減廢,可將廚餘回收成堆肥用,幫助農產....又可減低食物價格
從而可鼓勵生仔
但地貴...好難做,
但有無科技可以令農業向高發展~?
雖然天馬行空,但願集思廣益
87樓提及71樓提及67樓提及
引入人口/勞動力係逃避老化問題,唔係解決
可紓緩老化人口伴隨的勞重力減少等問題?
好天馬行空
津貼中年人士以較高工轉入行.....可以hea 住做慢慢做又有實質生產.....
我會係香港復行農業/畜業種粗生,快熟,多做的
。同時配合政廚的源頭分類減廢,可將廚餘回收成堆肥用,幫助農產....又可減低食物價格
從而可鼓勵生仔
但地貴...好難做,
但有無科技可以令農業向高發展~?
雖然天馬行空,但願集思廣益
81樓提及
其實冒進d咁諗...一定要有增加勞動力咩...
呢個城市根本太多人, 根本不應鼓勵生育同外來常住人口, 自然地減少人口數目, 咁冲就唔洗咁大經濟規模同勞動力....
87樓提及71樓提及67樓提及
引入人口/勞動力係逃避老化問題,唔係解決
可紓緩老化人口伴隨的勞重力減少等問題?
好天馬行空
津貼中年人士以較高工轉入行.....可以hea 住做慢慢做又有實質生產.....
我會係香港復行農業/畜業種粗生,快熟,多做的
。同時配合政廚的源頭分類減廢,可將廚餘回收成堆肥用,幫助農產....又可減低食物價格
從而可鼓勵生仔
但地貴...好難做,
但有無科技可以令農業向高發展~?
雖然天馬行空,但願集思廣益
89樓提及87樓提及71樓提及67樓提及
引入人口/勞動力係逃避老化問題,唔係解決
可紓緩老化人口伴隨的勞重力減少等問題?
好天馬行空
津貼中年人士以較高工轉入行.....可以hea 住做慢慢做又有實質生產.....
我會係香港復行農業/畜業種粗生,快熟,多做的
。同時配合政廚的源頭分類減廢,可將廚餘回收成堆肥用,幫助農產....又可減低食物價格
從而可鼓勵生仔
但地貴...好難做,
但有無科技可以令農業向高發展~?
雖然天馬行空,但願集思廣益
可以種D有安全和品質保證的農作物,咁就可以賣貴D.但老實講,而現今的技術,香港夠唔夠資源,
提供可持續耕作的環境,等農民生產作物給只係十份一港人(即約70萬人)自用,我諗都好成問題.
90樓提及81樓提及
其實冒進d咁諗...一定要有增加勞動力咩...
呢個城市根本太多人, 根本不應鼓勵生育同外來常住人口, 自然地減少人口數目, 咁冲就唔洗咁大經濟規模同勞動力....
唔增力番失去的勞動力,生產力會減弱/稅收減少?
93樓提及
但太貴都是無人買,你要考慮個成本,無人會日日食得起幾十蚊的菜的,千祈唔可以忽略市場
93樓提及
但太貴都是無人買,你要考慮個成本,無人會日日食得起幾十蚊的菜的,千祈唔可以忽略市場
94樓提及90樓提及81樓提及
其實冒進d咁諗...一定要有增加勞動力咩...
呢個城市根本太多人, 根本不應鼓勵生育同外來常住人口, 自然地減少人口數目, 咁冲就唔洗咁大經濟規模同勞動力....
唔增力番失去的勞動力,生產力會減弱/稅收減少?
社會福利/醫療開支大增.
95樓提及93樓提及
但太貴都是無人買,你要考慮個成本,無人會日日食得起幾十蚊的菜的,千祈唔可以忽略市場
市場是什麼? 就是香港人的選擇囉.
有錢賺, 香港人一早去哂種草, 仲番咩工?
還有一樣野. 當所謂本土糧食市場產量增加, 價又會跌番, 即養不起太多搞本土農業的香港人.
如果你地認為種草搵倒食, 仲唔去種?
96樓提及
做農夫好慘
99樓提及95樓提及93樓提及
但太貴都是無人買,你要考慮個成本,無人會日日食得起幾十蚊的菜的,千祈唔可以忽略市場
市場是什麼? 就是香港人的選擇囉.
有錢賺, 香港人一早去哂種草, 仲番咩工?
還有一樣野. 當所謂本土糧食市場產量增加, 價又會跌番, 即養不起太多搞本土農業的香港人.
如果你地認為種草搵倒食, 仲唔去種?
行行都搵倒食架啦,看門檻如何,收入如何;
97樓提及93樓提及
但太貴都是無人買,你要考慮個成本,無人會日日食得起幾十蚊的菜的,千祈唔可以忽略市場
當然不會忽略市場。就是有批想吃得健康些的人會買,有認證/質素保證的有機菜供不應求;
如果多D供應,價格理應下降,多D人買得起;但農夫圍唔倒皮唔夠利潤又會少人做,行業發展又會慢;
政府都想行業再發展下先立法。
101樓提及99樓提及95樓提及93樓提及
但太貴都是無人買,你要考慮個成本,無人會日日食得起幾十蚊的菜的,千祈唔可以忽略市場
市場是什麼? 就是香港人的選擇囉.
有錢賺, 香港人一早去哂種草, 仲番咩工?
還有一樣野. 當所謂本土糧食市場產量增加, 價又會跌番, 即養不起太多搞本土農業的香港人.
如果你地認為種草搵倒食, 仲唔去種?
行行都搵倒食架啦,看門檻如何,收入如何;
行業養倒幾多人? 而家係你地叫香港發展農業, 收入低, 係咪你去做先?
102樓提及97樓提及93樓提及
但太貴都是無人買,你要考慮個成本,無人會日日食得起幾十蚊的菜的,千祈唔可以忽略市場
當然不會忽略市場。就是有批想吃得健康些的人會買,有認證/質素保證的有機菜供不應求;
如果多D供應,價格理應下降,多D人買得起;但農夫圍唔倒皮唔夠利潤又會少人做,行業發展又會慢;
政府都想行業再發展下先立法。
呢個健康市場唔會是普及市場
立法是最笨的手法....
103樓提及
我一開始以為佢思維有幾撚勁.
原來叫香港人去耕田!
107樓提及
又黎支吾以對.
既然你都話市場細. 去耕田你又唔會去. 咁你想講乜呢?
108樓提及107樓提及
又黎支吾以對.
既然你都話市場細. 去耕田你又唔會去. 咁你想講乜呢?
攪錯。。。用英文網名的HH,你中文程度真是。。
同四大產業比係細;
我支持政府扶持同發展有機耕作;
垃圾回收/廚餘回收等產業都細,係咪唔發展? 我都支持政府發展這些產業
109樓提及108樓提及107樓提及
又黎支吾以對.
既然你都話市場細. 去耕田你又唔會去. 咁你想講乜呢?
攪錯。。。用英文網名的HH,你中文程度真是。。
同四大產業比係細;
我支持政府扶持同發展有機耕作;
垃圾回收/廚餘回收等產業都細,係咪唔發展? 我都支持政府發展這些產業
咁即係耕田(農業)幫助不了人口老化? 鑊鑊文不對題.
我唔似你扯黎扯去. 我明確反對香港大規模發展農業. 夠直白了吧.
109樓提及108樓提及107樓提及
又黎支吾以對.
既然你都話市場細. 去耕田你又唔會去. 咁你想講乜呢?
攪錯。。。用英文網名的HH,你中文程度真是。。
同四大產業比係細;
我支持政府扶持同發展有機耕作;
垃圾回收/廚餘回收等產業都細,係咪唔發展? 我都支持政府發展這些產業
咁即係耕田(農業)幫助不了人口老化? 鑊鑊文不對題.
我唔似你扯黎扯去. 我明確反對香港大規模發展農業. 夠直白了吧.
111樓提及109樓提及108樓提及107樓提及
又黎支吾以對.
既然你都話市場細. 去耕田你又唔會去. 咁你想講乜呢?
攪錯。。。用英文網名的HH,你中文程度真是。。
同四大產業比係細;
我支持政府扶持同發展有機耕作;
垃圾回收/廚餘回收等產業都細,係咪唔發展? 我都支持政府發展這些產業
咁即係耕田(農業)幫助不了人口老化? 鑊鑊文不對題.
我唔似你扯黎扯去. 我明確反對香港大規模發展農業. 夠直白了吧.
剛剛留意倒"大規模"。
那你贊成小規模發展?
113樓提及111樓提及109樓提及108樓提及107樓提及
又黎支吾以對.
既然你都話市場細. 去耕田你又唔會去. 咁你想講乜呢?
攪錯。。。用英文網名的HH,你中文程度真是。。
同四大產業比係細;
我支持政府扶持同發展有機耕作;
垃圾回收/廚餘回收等產業都細,係咪唔發展? 我都支持政府發展這些產業
咁即係耕田(農業)幫助不了人口老化? 鑊鑊文不對題.
我唔似你扯黎扯去. 我明確反對香港大規模發展農業. 夠直白了吧.
剛剛留意倒"大規模"。
那你贊成小規模發展?
我就知你份人又會挑毛病, 果然是預料之內.
我話反對農業, (我估計)你又會上綱上線話我反對全部耕田, 唔尊重新界農夫云云.
香港有農地, 要耕自己耕, 要發展自己掏錢發展. 政府唔應該出錢. 仲有, 搞農業跟人口老化一D關都冇!
118樓提及
你的point归纳了,只有两点:
叫港女生仔,填海规划很难。
讲完等如冇讲
125樓提及
你又講左一頁了, 你的結論還是:
1. 填海很難
2. 叫港女生仔
3. 叫老人家耕田
呵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