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總投資超萬億 中國9個月基本完成全年保障房目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32

在一系列政策的強有力支持下,今年前九月保障房的新開工項目已經超過原定的年度目標,建成的項目數接近完成目標額,而總投資已經超過了1萬億。

住建部網站今日發布數據,2014年,全國計劃新開工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700萬套以上(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基本建成480萬套。截至9月底,已開工720萬套,基本建成470萬套,分別達到年度目標任務的103%和98%,完成投資10700億元。

今年以來中央對保障房的支持力度可謂空前。4月初,中國打響了“微刺激”的第一槍,鐵路、減稅和棚改的支持措施陸續放出。

隨後,媒體報道稱,國開行獲得了央行的1萬億PSL(抵押補充貸款),資金主要投向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項目。

截至9月末,據《經濟參考報》的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青海、南京、蘭州等十多個省市已經通過定向工具為保障房輸血,共計規模達800億元。

在十一假期的前一天,央行銀監會發文松綁樓市,放寬“首套房”認定標準的同時也強調要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金融支持:

對公共租賃住房和棚戶區改造的貸款期限可延長至不超過25年。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支持作用;對地方政府統籌規劃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公共租賃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設的安排,納入開發性金融支持範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94

全年最佳美股策略來自新債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73

“新債王”Jeff Gundlach今年四月份時開始呼籲做空美國追蹤開發商的ETF,因為房價上漲導致美國人住房負擔能力下降。五個月後,這被證明是今年最佳的美股策略之一。

與比爾·格羅斯同樣擁有“債券之王”稱號的債券基金公司DoubleLine Capital的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Jeffrey Gundlach今年四月時便宣布,將做空房屋建造商,並宣稱美國的房地產將返回至20世紀80年代初的水平。 

見聞今年五月時還報道,Gundlach在Ira Sohn投資者大會上再度指出現在房屋價格過高,多數人更願意租房。他建議做空 SPDR S&P Homebuilders ETF指數基金。

截止昨日,該ETF已跌至56周低點,自四月份高位下跌約16%:

XHB

美國房地產市場複蘇步伐自去年三季度開始便出現放緩跡象,進入2014年後放緩勢態進一步明顯。

本周將公布美國9月新屋開工數據。此前8月新房開工量經季節調整按年率計算為95.6萬套,比前月修正後的數據驟降14.4%;新房建築許可證發放量經季節調整按年率計算為99.8萬,比7月份修正後的數據下降5.6%。

但是8月份美國新房銷量卻出現了6年來最好表現,不過值得註意的是新房銷量只占美國房屋銷售市場約10%的份額,舊房銷量占到90%,後者的銷量對於房市來說更具代表性。

根據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9月末公布的數據,8月份舊房銷量按年率計算為505萬套,環比下降1.8%,出現了連續4個月上漲之後的首次回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28

銀行股投資第一課(四)為何說「一季報定全年」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963214

投資銀行股,經常聽大蝦們說,“一季報定全年”。比如說,某家銀行一季報出來以後,同比去年增長20%,那麽今年全年業績的增長率很可能就是維持在20%的水平線上,出現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

那麽,這是為何呢?

在闡述原因之前,首先要講講例外的情況。

前一節我們講了撥備對利潤的調節,一般情況下,銀行的報表傾向於將各期的利潤平滑,避免出現大起大落。這主要也是因為銀行與其他民企上市公司不同,掌舵的董事長或行長都不是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像這類【職業經理人】掌舵的公司,掌舵者傾向於獲取平滑的業績增長。

具體原因,我想在集團公司工作過的應該都知道——業績增長過快,下一年就會面臨更高的業績任務指標;而如果業績大幅滑坡,又會面臨相關部門(XX委)的考核責難,各種檢討、報告等是免不了的。所以管理層傾向於在好的年頭將業績壓低,存點余糧;而在壞的年頭把余糧拿出來,度過難關。

市面上,除了某兩家有強烈融資沖動的銀行以外,大部分銀行都希望自己的業績排名在同行中排名中上即可,不挑頭不冒尖,也不落後。博大精深的【中庸】思想。


然而,兩種情況下會出現例外:

一、“洗澡”。這種情況主要是銀行換了董事長或行長,就會發生財務洗澡的情況。主要手段也還是加大撥備力度,給自己以後經營存點余糧。同時加大核銷力度,把前一任的PP擦幹凈,從此輕車上路。

二、新監管指標實行,為達標不得不臨時加大撥備力度。歷史上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曾經從100%提高到150%,為了達標各家銀行不得不臨時大筆核銷,同時加大撥備計提,導致業績單季下滑明顯(由於指標通常年末考核,所以該事件也往往發生在第四季度)。因為這個原因,某家銀行在2008年年報就不得不大筆核銷,致使當年凈利潤同比減少77%。就目前來說,還有一條撥貸比(貸款減值準備/總貸款)不低於2.5%的指標,是要求2016年年底達標的。因此各位親可以看看自己手里的票,距離達標還差多少。

講過意外情況之後,再來談為何銀行股【一季報定全年】。不過大家要理解,這個一季報定全年,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所以千萬別往絕對的方向去理解。

原因之一,就是之前提到的管理層平滑業績的需要,不再贅述。當然,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此外:

銀行利潤增長的幾個途徑,開源方面一是資產規模(包括但不限於貸款)的擴大;二是各項資產息差的提升;三是中間收入(包括但不限於手續費、顧問費)的增長。節流方面,一是管理費運營費的降低(也就是“成本收入比”下降),二是撥備減少(建立在不良下降的基礎上才是健康的,否則可以看做是“釋放”利潤)。

我們來看第一項資產規模。首先是占銀行資產大頭的貸款,在放貸當年,在報表上是基本不產生收益的。以招行2014年半年報為例:


上圖可以看到,存款與貸款之間的利差約為4%。如果扣除營業稅,再除去約25%至30%的管理運營成本(成本收入比),只剩余連3%都不到。而撥貸比(不低於2.5%)要求2016年年底前達標,目前各家也基本保持在2%以上的水平。也就是說,要維持撥貸比不下降,就要求銀行當年【新增貸款】所獲得的【增量收益】,全部計提給當年的撥備了。第一年新增貸款的增量收益,要第二年才能體現在報表里。

這里告訴大家一個小訣竅,就是當年總資產增速較快的銀行,第二年的業績往往也不錯。因為總資產增速快說明管理層有心把業績做上去(前提條件是核心資本充足率得夠用),這個就不展開討論了。@處鏡如初 對這一點的理解應該比我更深。

在資產里面,除開貸款以外,還有兩個大類資產,一是同業資產,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資(主要為債券)。這兩類資產的特點,是基本沒有計提損失準備,監管也沒有這方面的要求。所以在報表上看,當期就能夠獲益。

一般銀行的資產配置,貸款占大頭,資產增量基本要占到總增量的一半以上。如果再算上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留給債券、同業等資產的空間已經不大。假如某銀行當年總資產增長20%,那麽這個20%的增速能做到有8%至10%是同業資產和債券貢獻的,就很不錯了。因為資產配置是分攤到一年的12個月中(實際情況是年頭略多,年尾略少),一月份新增的能拿全年利息,12月新增的就只有不到一個月利息了,所以貢獻率還要打對折,也就變成4%至5%。

再來看第二項息差因素。如果遇上調息,那麽長期貸款的利率調整大多是從第二年年初開始的。當然也有部分貸款約定下月調整的。調息後,資產(利率)的重定價有較大比例發生在第二年的一月份。

節流方面,運營管理費和撥備核銷,各家銀行通常有一些季節性的差異。例如有些銀行喜歡四季度提大頭的管理費(年終獎?),有的喜歡一季度提。而撥備與核銷方面,多集中在四季度,也有年中年末分兩次核銷的。

因為這個原因,部分銀行用【1季報×4】來預估全年業績水平,是不大合適的,因為存在季度的差異。但是用【去年全年業績×今年1季報同比增長率】來預估全年業績,是略微靠譜的。




下一節預告: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五)資產質量怎麽看?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中信銀行(SH601998)$ $光大銀行(SH601818)$ $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SH601009)$ $寧波銀行(SZ002142)$ $平安銀行(SZ000001)$$興業銀行(SH601166)$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85

美國全年新增就業人數或創15年來最佳 大佬們怎麽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43

諸多分析師認為,11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強勁,美聯儲將於明年如期甚至提前加息。重要指標平均時薪增幅有所提升,但尚需進一步增加。“美聯儲通訊社”稱美聯儲12月FOMC會議上將就是否去掉“相當長時間”陳述展開激烈爭論。

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數32.1萬,遠超23萬的預期,創2012年1月以來新高;失業率5.8%;平均時薪環比增長0.4%,創去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

finding-a-job-networking

被稱為“美聯儲通訊社”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

11月非農數據將成主要央行的分水嶺,美聯儲將步入加息通道,而歐洲央行、中國央行、日本央行不同,經濟表現和通脹下行,使得這幾個國家央行面臨是否執行新一輪寬松的抉擇。

2014年至今美國就業市場取得了近15年來最優異表現,但通脹持續低於2%的目標以及薪資增速遲緩,讓美聯儲有理由不急於加息。

預計12月16~17日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內部最重要的議題還是是否去掉維持零利率“相當長時間”的描述,若去掉相關陳述,這將是美聯儲開啟首輪加息的最大暗示。

德意誌銀行固定收益交易主管Gary Pollack:

最新平均時薪數據、以及上月經修正的平均時薪數據均顯示,就業市場廣泛而又強勁複蘇,這對債券市場打擊尤為嚴重。如果再來2~3個這樣強勁的非農報告,美聯儲提前加息的概率將大大增加。

富國銀行經濟學家:

平均時薪環比增長0.4%,創去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薪資增長非常重要,全力關註美聯儲對此的反應。

傑富瑞集團分析師:

美國就業報告強勁,季節性因素可能對美國11月非農數據產生一些影響。不過,失業率維持在5.8%有些讓人失望。

BMO資本市場公司分析師Sal Guatieri:

11月非農就業數據消除了一些人對就業增長緩慢的擔憂,三個月平均新增就業人數為27.8萬,是經濟複蘇初期以來最快。11月每個重要行業都有更多就業機會,連聯邦政府都是如此。值得註意的是,制造業和建築業就業增長強勁,而且這兩個行業支付的工資高於平均水平。平均時薪環比增長0.4%,同比增長2.1%,仍處低位,應關註未來幾個月平均時薪增長情況。

道明證券分析師:

美國11月非農就業報告強勁,就業人口激增32.1萬,失業率持穩5.8%,這並不只是由於季節性因素,預計12月就業數據會更加強勁。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公司分析師Paul Ashworth:

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數32.1萬,此前兩個月人數也都有所上修,預計美聯儲最早於明年3月加息。美聯儲持續強調加息取決於市場,勞動力市場非常顯著在改善。

經濟政策公司分析師Elise Gould:

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數32.1萬,這是個好消息。不過,以當前速度計算,美國勞動力市場到2016年10月才會回到危機前水平,這距離危機開始已經有9年了。盡管勞動力增加人數強勁,但經濟中仍存在閑置,工資增幅依然疲軟。11月私人部門名義小時工資同比增幅為2.1%,與今年以來情況差不多,這表明勞動力市場遠未達到健康態。

FTN金融公司分析師:

美聯儲可能會認為,美國11月就業數據能夠確認,明年加息是走在正軌之上,即使當前房地產方面的數據還沒有這樣的證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58

機構解讀:如何看待央行全年合意信貸規模10萬億元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9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4-12-11 15:14 編輯

機構解讀:如何看待央行全年合意信貸規模10萬億元




事件:媒體傳央行正在放松合意貸款和存貸比的執行力度,以鼓勵銀行加快貸款投放,並且央行從10月就已經開始調整合意貸款規模,將今年全年的新增信貸目標定在了10萬億元。消息一出馬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國信宏觀:對央行提高今年合意貸款規模持謹慎態度

現在信貸供給端不是主要矛盾,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疲弱才是主要矛盾。這從今年10月票據融資仍在沖量中即可看出,往年10月隨著年度信貸額度即將用盡,票據融資往往是縮量甚至轉負的。沒有理由認為,短短一月之後信貸需求即有大幅反彈。盡管近期在房貸新政和央行降息刺激之下,房地產相關貸款的確有所回暖。

也有說這些貸款是為發改委最近集中批複的項目做配套,但這些項目更多是為明年做“預熱”,而非在今年就“坐實”的。而且,商業銀行給地方城投平臺貸款的渠道已經或即將受阻,這部分錢怎麽配套地方的基建項目還是個問題。

總之,央行鼓勵商行多放貸、早放貸、放一般貸款是事實,給了商行更多放貸空間也是事實,但要把這10萬億理解成今年新增信貸的下限,以為往年1月才會出現的信貸盛宴開始提前了就有點牽強了。

民生宏觀:無需恐慌

對今年央行10萬億元的合意貸款規模,民生宏觀經濟研究團隊的解讀如下:

①今年前10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8.23萬億元,如果以10萬為目標,11月和12月的新增信貸平均將達到9000億,這將大幅超越歷史均值水平,2010-2013年11月和12月新增信貸平均為5700億和5100億。我們估計今年新增信貸最多應該很難超過9.5萬億。

②存貸比廢除的長趨勢確定無疑,但目前存貸比不是真實的制約信貸投放因素。存貸比從2013年年底66.06下滑至64.17,有足夠的空間進行信貸投放。

③真實制約銀行信貸投放的是實體經濟下行和銀行對信貸資產質量擔憂。主因有三個點:首先,地方政府信用饑渴在反腐和43號文的高壓下被抑制,領導班子的債務考核壓力增加開始謹慎借債。其次,房地產庫存高企,存量住房供給過剩開始抑制開發商開工意願。最後,經濟增長中出現積極變化,第三產業占比上升,而經濟轉型賴以維持的第三產業並非資金密集型,所以信貸數量出現滑落是必然。但第三產業尚不能完全接力過去的傳統引擎,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必然增加了銀行對信貸資產質量的擔憂,開始謹慎放貸。

④如果央行在行政上強制銀行放貸,最後銀行也只能依靠票據沖量。

⑤綜上,我們認為在經濟下行和通縮壓力下,處於金融風險防範的考慮,貨幣仍會寬松。金融體系的貨幣依舊難以傳導至實體經濟,實體金融冷熱不均將成為新常態,居民資產配置行為轉向權益資產的趨勢不會改變。


廣發證券:調整具有定向降準、投放資金的效果。解讀如下:

1、“合意貸款”實際是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2014 年以來人民銀行根據經濟形勢變化數次調整了宏觀審慎管理指標,適度拓寬合意貸款空間,增量大於定向降準釋放的資金量。因此,“合意貸款”規模擴大與定向降準類似。

2、“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是央行逆周期調控、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的機制。所謂“合意貸款”規模上行,實際是央行設置的參數放寬,從而允許銀行更多放貸。經濟持續下行、信貸投放低於預期,都有可能導致央行參數放寬。目前看,兩者可能都已發生。

3、“合意貸款”是定向和總量調節相結合的工具。目前,央行仍然維持“總量穩定,定向優化”的政策基調。11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已經提示改進合意貸款管理,這次調整屬於相關政策的落實。政策目的還屬於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範疇。

4、年內全面降準的必要性不大,但明年降準窗口將開啟。12月,“合意貸款”調整具有定向降準、投放資金的效果。而月末財政存款投放可能帶來1.5-2萬億的資金量。按照現有資金需求變化,年內降準的必要性不大。展望明年,若外匯流入維持平衡,全面降準的必要性將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14

路透:央行鼓勵銀行放貸 全年“新增信貸”額度上調至十萬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57

據路透報道,中國已經要求銀行在2014年最後幾個月發行更多的貸款,同時放松存貸比限制,以幫助達到創紀錄的全年新增貸款目標。

報道引述兩位消息人士稱,中國央行現在允許銀行在今年放款10萬億元,高於此前媒體說的9.5萬億元的目標。

R}D24{ZAN8AIE6QY2~]DUVE

報道提到,自10月份開始,貸款額度已經打開,存貸比也不再是限制,“唯一制約貸款的只有資本。各行基本都如此。”

根據央行此前發布的報告,今年前10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8.23萬億元。如果上述報道屬實,11月和12月銀行將不得不加速放貸。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彭博預期為6550億元,上月為5483億元。數據預計在最近一周公布。

去年的11月和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總計約1.1萬億元。

不少分析對此持謹慎態度,國信宏觀認為,信貸不是想放就能立馬放出去的。現在信貸供給端不是主要矛盾,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疲弱才是主要矛盾。

$4E]~EV@F1D[K6}BCQM{XKQ

11月19日,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其中就提到,要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改進合意貸款管理,完善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核銷稅前列支等政策,增強金融機構擴大小微、“三農”等貸款的能力。

隨後的21日,央行意外非對稱降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相關新聞


實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