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61個金融人的甘肅試驗

http://www.eeo.com.cn/2013/1019/250952.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保華 胡蓉萍 儘管遭遇了4月份的霜凍,今年30萬元的收入只是豐收年份130萬元的零頭,但武正全不以為然,對明年還是充滿了信心。

武正全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種植大戶,他的信心來自於國開行近日為他提供的100萬貸款。武正全正準備購置幾台單價高達15萬元的除霜機,他說,現代農業已經成為了一個高技術高投入的項目,只有利用現代化的農業設備抵禦天災才能獲得穩定的好收成。

但此前,武正全不計成本能借到的貸款從來沒有超過10萬元。

天水市種植蘋果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和武正全一樣,今年是天水市幾萬果農種植積極性最高的一年。而撬動天水市蘋果產業的國開行貸款是由銀監會在天水市掛職副市長的徐慶宏所引進。其掛職前是銀監會監管四部處長。

徐慶宏是中央金融機構到甘肅掛職的61名幹部之一。公開信息顯示,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為瞭解決金融工作的人才稀缺問題,2012年10月23日,中央金融機構選派61名金融人才到甘肅掛職,掛職崗位涉及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府金融辦、14個市 (州)、蘭州新區和43個縣(市、區),明確為分管金融工作的班子副職。掛職甘肅省副秘書長的吳顯亭說,如何讓甘肅脫貧致富就是中國夢的一個縮影。吳掛職前是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

作為全國最為貧困的省份之一,在甘肅省掛職的61名金融幹部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裡,正利用自身的金融資源和金融知識撬動甘肅的經濟,努力推動甘肅和全國一起在2020年之前進入小康,並寄希望這一金融試驗具有全國意義。「有恆產者才有恆心。」掛職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長的劉小宇說,掛職幹部除了能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外,對穩定、民生和幹部作風也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劉小宇所創立的甘南惠農貸款經驗正有望推向全國的藏族自治州。劉掛職前是中國銀行公司部總經理助理。

61個人的金融試驗

由於國開行的貸款改變了整個天水市蘋果種植產業的環境,武正全正呼籲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返鄉。「以前貸款只能求爺爺告奶奶找農信社,貸款額度不超過10萬,月息高達1分1釐4,貸款材料需要準備一大堆。」武正全說。

「不過我還是對農信社很有感情的,因為中農工建這些銀行我壓根就進不了門。」武正全說,國開行100萬的貸款只用10天就放款了,利息是一年期的基準利率,由於今年歉收不賺錢,有了國開行的這筆貸款明年的投資就好辦了。

武正全還告訴經濟觀察報:「農業正呈現高科技和重資本的趨勢。一畝蘋果地從種下去到掛果,四年時間投入要2萬元,如果沒有貸款支持很難擴大規模;如果今年4月份的時候有錢裝上了15萬一台的防霜機,今年就把防霜機的成本收回來了。」

這其中徐慶宏功不可沒。徐掛職前任銀監會四部處長,銀監四部主要監管國開行。2013年5月底,掛職天水市副市長半年多的徐慶宏就帶領國開行甘肅分行與天水市麥積區的蘋果種植大戶和合作社進行了接洽。從6月份開始,陸續有蘋果種植大戶和合作社分別獲得了國開行的100萬貸款。

天水市麥積區農業局的劉局長說,農業是甘肅省大部分人口的主業。現在甘肅農業的最大問題是缺乏人才,只有通過金融槓桿撬動農民工返鄉才能恢復土地的造血功能。

在解決了資本的問題後,早年外出務工後來回家種植蘋果的武正全希望更多的青壯年勞動力返鄉解決人才的問題。天水產的花牛蘋果是國內最好的蘋果之一,幾乎每家都有一二十畝地。武正全說,如果種上蘋果,年景好的時候,每畝地的淨收入能達到2萬多元,就是年景不好,一畝地收入也能有兩三千元。而且蘋果價格穩步上升,最近幾年每年都能漲幾毛。在解決了初期投入資本的問題後,種蘋果怎麼都比背井離鄉打工強。

天水市的兩個獲得了國開行貸款的合作社負責人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也都表示,今年將利用貸款資金擴大規模,整個天水市還有約三分之一的適合種植蘋果的土地沒有開發。

事實上,國開行的貸款還撬動了當地金融機構的活力。「信用社前幾天找我貸款,有了國開行的貸款後我就不要了,信用社主動找我貸款這事真是破天荒。」天水市當地的一位合作社負責人說。

在徐慶宏利用國開行的貸款做蘋果種植大戶金融實驗的同時,在離天水市約500公里的甘南州,掛職甘南州副州長的劉小宇正努力讓雙聯惠農貸款覆蓋到甘南州的11萬農牧戶。「甘南州的農牧戶以前基本貸不到款,偶爾能帶到款的也是作為緊急周轉,額度在1萬以下,5萬元的貸款額度在歷史上是沒有的。現在有了5萬元的貸款就可以讓牧戶啟動生產,5萬元可以買十幾頭牛和幾十隻羊,依靠這些就能養活一家人。同時,貸款還能撬動牧戶本身儲蓄的資本,激發生產的積極性,讓貸款從以前的扶貧式輸血向造血轉變。」劉小宇說,雙聯惠農貸款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發放貸款之前,一頭牛值4000元,現在已經到5000元了,隔壁市的領導打電話過來說,我們州把他們那邊的牛都買走了。

徐慶宏和劉小宇只是61名幹部中做出了部分成績的兩位,掛職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的楊學寧、掛職皋蘭縣副縣長的黃椿等也為甘肅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不過,雖然掛職幹部所做出的努力已經惠及了部分甘肅群眾,但更多的甘肅人民還生活在貧困當中。「畢竟只有一年時間,前半年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調研。一年時間讓甘肅省有質的改變是不現實的,但從局部量的改變看到了希望,有了這些希望堅持下去就能覆蓋到更多的群眾。」甘肅的一位本地干部說。

北京駐甘辦

「讓中央金融機構幹部到甘肅掛職,初衷其實是為瞭解決甘肅和中央金融總部之間的溝通問題。」一位對此事瞭解的甘肅本地官員稱。

公開信息顯示,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為瞭解決甘肅的金融人才問題,提出了邀請中央金融機構選派幹部來甘掛職的構想和思路,並先後三次帶隊分赴北京、上海,專程拜會了9家中央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就加大對甘肅發展的金融支持、開展甘肅與中央金融機構人才交流合作等事項達成重要共識。

上述幹部稱,這次甘肅掛職不是中組部的項目,是甘肅省委和各個部委之間的合作。一行三會和四大行等為了和甘肅省搞好關係,對這次掛職非常積極。「中國銀行非常重視,當時報名的條件很高,只有準備被提拔的人才有資格,除了總行確定的人選外,還有50多人報名最終從中選了5位。」劉小宇說。

2012年10月23日,61名掛職幹部受到了省委書記、省長和常委們的熱烈歡迎。

事實上,甘肅省政府副秘書長、金融辦主任陸代森也認為,甘肅面臨的最大矛盾是發展不足,發展不足的一大短板是金融支撐不夠,而金融支撐不夠的最大制約是金融人才稀缺。這次61名中央金融機構幹部到甘肅掛職,不是短期合作,而是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構建資源要素良性互動的有效平台,讓掛職幹部充分發揮他們的領導、示範、協調作用,充分發揮他們自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管理經驗和人脈資源,最大程度地挖掘甘肅省的資源要素潛力,顯著提高甘肅省各級政府和金融機構推動金融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上述幹部認為,其實甘肅省引進掛職人才的邏輯很清晰,在西部地區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更加明顯。尤其是在甘肅,很多地方鬥不過貧困線,依靠消費不現實,只能出口少量的初級原材料。

「雖然甘肅省沒有給引進的掛職幹部任務指標和考核,金融機構的龐大融資能力無疑能為甘肅帶來投資,而中國金融機構本質上是地方與總部的溝通問題。」上述幹部舉例說,由於甘肅的四大行分行在過去剝離了較多的不良資產,權限較小,所以辦事速度比東部地區的分行慢,有些好項目不願意等就被東部的銀行搶走了。如果和總部熟,打個招呼把項目留下來不過就一句話的事。總行支持,技術操作上就更加便捷了。

蘭州銀行董事長房向陽也認為,有關部門、各市州甚至縣市有了懂金融的幹部,就等於在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和聯繫的橋樑。

由於重大項目的融資問題不是公開信息,本報從公開信息中沒有找到掛職幹部完成重大融資的事例。不過本報獲悉的未經確認消息稱,國開行近期可能將在天水開設支行,中國銀行在甘南州的分支機構也早已開始籌劃。

不過,另一位甘肅的幹部認為,讓中央金融機構人才掛職肯定有找錢的思路,但甘肅不僅融到了資,還融到了智,這些北京駐甘辦的部分掛職幹部不僅找到了錢,還找到了如何激發當地經濟發展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設。

 掛職難題

甘肅掛職幹部的成功經驗,正有望作為試點向部分地區乃至全國複製。

「你這不是甘南經驗,是全國藏區的經驗。」劉小宇稱王三運書記在近期全國藏區的一次會議上高度評價了甘南州的雙聯惠農貸款經驗時說。

事實上,甘南州的雙聯惠農貸款已經引起了央行的重視,央行曾專門來過甘南州調研。由於劉小宇的成功經驗,甘肅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銀行隨後決定,年貸款規模由年初計劃的3000萬元調整為8億元,並連續投放5年,覆蓋所有的農牧戶。

下一步,天水市和甘南州都準備利用金融槓桿,讓更多的農戶加入合作社,最終形成企業級的深加工產業鏈。

掛職幹部在作出成績的同時,也有自身的苦惱。「掛職期限是兩年,大家都知道你是臨時工,所以有時候你安排的事情下面的幹部都不辦,本地的領導安排下去馬上就辦了。過來掛職的幹部一般都比本地的同級幹部小幾歲到十幾歲,有幾個掛職副縣長的還是八零後,很多行政資源更調動不了。」一位銀行系統的掛職幹部說,有些掛職的城市還急功近利,希望短期內給本地的項目解決資金問題,讓有些掛職幹部壓力很大。

同時,由於該項目不是中組部的項目,掛職幹部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一直沒底。「與山東省的掛職不一樣,我們基本都是平級調動,山東基本都升了一級。很多人認為我們過來掛職是鍍金,其實在來之前單位已經說清楚了,此次掛職與陞遷不掛鉤。甘肅省倒是比較開明,說過歡迎留下,但一年過去了,是否能原級別留下、任職年限怎麼算都沒有進一步細則。」上述銀行系統掛職幹部說,如果原級留下肯定會遇到很多本地干部的強烈反對。

壓力更大的還有來自證監會和保監會等的幹部。「掛職主要的還是利用自身所在單位的資源。IPO一直沒打開,所以證監會的掛職幹部有能力也沒有辦法施展。當地農民認為保險是增加支出,社會發育還不到保險介入的水平,保險相關的掛職幹部也很難辦」,另外一位監管部門掛職幹部說,有項目要做壓力大,來了無事可做壓力更大。

事實上,有些金融機構對派出人員掛職也感到苦惱。一位證監會中層說,派出的掛職幹部本身就代表了所在單位的形象,一般都是骨幹。很多單位現在也人才緊缺,再抽調人手讓單位有牴觸心理。

上述來自監管部門的幹部建議,中國的幹部掛職體系需要頂層設計和長效機制,「我的設想是由中組部牽頭成立一個金融專項計劃,不要單獨行動,由貧困省份提出名單甚至可以具體到人向中組部提出申請,連續5年,每年向經濟最不發達的省份派遣幾十名甚至上百名金融人才,最高能到副省長,同時解決掛職幹部的善後問題,能上能下,這樣全國才能同步實現中國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385

江山控股擬收購甘肅30兆瓦電站 今年計劃做大電站業務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4/3744250.html
港上市公司江山控股(00295.HK) 宣佈,打算收購埃菲生(玉門)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全部股權,後者規模為30兆瓦,位於甘肅嘉峪關、玉門附近。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這將是江山控股轉型為電站的第一步,今年其計劃再收購500兆瓦左右的光伏電站項目,不過江山控股方面對此未予評價。

這一玉門的太陽能項目,由5個自然人和一家公司持有,已拿到了路條。去年,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出現了挫折,需要新的資金介入。一位光伏行業人士推測,該項目如果已經並網且全部收購下來的話,總計需3億元資金,不過,一般情況下,光伏發電項目的資本金只要買主拿出20%左右,其餘的80%則由銀行貸款解決。

江山控股其實並不是一家光伏企業,而且在其去年年報中也提及甚少。本報記者獲悉,江山控股將會通過引入新基金等方式,來增加對國內光伏電站的投入。

2014年3月底,該公司已經與一家投資方簽署了備忘錄,後者將認購江山控股的股份,價格不會高於0.36港元/股。昨日,該公司的股價大幅上漲了8.571%,報價為0.76港元/股。

儘管江山控股並沒有透露未來引入該基金後,會做哪些具體的投資,不過該私募基金的特點除了擅長槓桿收購外,投資重點其實就包括清潔能源。

據《第一財經日報》的瞭解,江山控股要大規模地進入光伏發電領域,預計是在今年5月以後啟動。而除了上述私募股權基金之外,還有意尋找新的投資方。

江山控股目前主要業務包括物業投資、仿真植物銷售等,與光伏產業幾乎沒有任何交集。2013年,江山控股的營業額為922.9萬港元,虧損778.6萬港元,比2012年的-1090.1萬港元有所緩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04

【兩會特別報道·經濟加減法】“缺錢可怕,用不好錢更可怕”訪甘肅財政廳長張勤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223

財政收入由前些年的高速增長進入中低速增長,收支矛盾前所未有。

地方政府對擔保債務承擔一定的救助責任,但不等於都要直接償還,更不是兜底。

2015年經濟增速放緩,地方財政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

今年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中,來了十余位主政地方財政廳的“財官”。他們通過各種場合,表達著自己的訴求。

曾任北京市財政局長的楊曉超提出預算編制不夠細,使得對次年的項目安排往往只停留在概念上,最終預算和真實情況不符,錢花不出去,一邊在擴大支出規模,另一邊又有大量資金剩下。

在貴州團的分會場,擔任財政廳長8年之久的李岷跳過了大而化之的發言,直陳訴求。例如建議中央充分考慮像貴州這樣稅源單一的西部省區,對煙草、白酒行業繼續在生產環節征收消費稅;將貴州5座大型水庫的中央出資比例從50%上調至70%;發行“西部地區特殊建設國債”等等。

財政部一位副部長列席地方代表團會議時,聽到一位市長提出中央本級預算單位公開度太低、專項轉移支付亂象叢生時,頻頻點頭、插話說“我百分之百贊成”。

同時他也有“苦水”,“真的能把中央各部門的專項轉移支付整合起來,是非常好的,但是你知道,就像在市里面整合一樣,那幾個分管副市長不同意啊。”

在場的代表們都笑了。

置於地方債、專項轉移支付、財政預算公開化等多項改革之中,地方“財官”們處境如何、在想什麽?就此,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甘肅省財政廳廳長張勤和。

財政收支矛盾前所未有

南方周末:去年財政增速放緩,財政廳的工作里有什麽具體變化嗎?在這個過程中,您所感受到的最大壓力來自什麽方面?

張勤和:甘肅是個西部財政困難省份,財政運行主要依賴中央支持。去年中央一般預算收入只增長7.1%,僅高於年初預算增幅0.1個百分點。甘肅一般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6%,比上年回落3.1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由前些年的高速增長進入中低速增長,並已進入新常態。也就是說,中央財政不可能再像前些年那樣,在預算執行中大幅度增加對地方的補助,地方財政要靠超收來追加預算、增加支出,也不太現實,收支矛盾前所未有。因此,迫切需要優化支出結構,建立跨年度平衡機制等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改革。

在這種情況下,最大的壓力不僅來自民生等剛性支出有增無減、財政收入高速增長不複再現引起的收支矛盾,更主要的是來自如何主動作為,通過推進改革、加強管理,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真正用好。我經常給幹部講,缺錢可怕,用不好錢、造成損失浪費更可怕,正是此理。

南方周末:你認為預算賬本進一步公開透明、賬目細化的障礙在哪?

張勤和: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透明是最好的監督。新預算法明確將“預算公開”入法,形成了剛性的法律約束,同時新預算法強調今後各級預算支出要按其功能和經濟性質分類編制,讓大家知道政府“錢袋子”里的錢往哪花了,花得是否合理。

這次會議李克強總理的報告明確提出:“實行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門預決算都要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也就是說,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

當然,細化公開內容、擴大公開範圍,在財政部門和其他部門間都有一個自身改革和規範跟進的過程。樓繼偉部長曾打過一個比方:要迎接客人到來,先要掃掃房子、打掃衛生。我覺得非常形象。

是救助,不是兜底

南方周末:財政部在1月、3月,兩次要求地方政府報地方債的規模,地方債為什麽那麽難理清楚?

張勤和:地方政府性債務形成時間長、情況複雜,要一下子把多少年積累的情況清理清楚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要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這項基礎性工作又必須做。在清理過程中,中央要明確統計口徑、相關政策,地方也有一個消化、把握的過程,出現反複也是為了規範統一,是完全正常的。今年財政部在清理甄別工作結束後,針對清理甄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又專門安排了一次自查,就是為了解決統計口徑、政策把握不統一的問題。

南方周末:現在地方債務中一部分是政府只有擔保義務的債務,但外界都認為這實質上就是政府的直接債務,你怎麽看,會給這些擔保債務兜底嗎?

張勤和:新預算法增加了允許地方政府舉借債務的規定,明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為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債務以任何方式提供擔保。

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要求建立“借、用、還”相統一,“誰借誰還,風險自擔”,地方政府對其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總之,地方政府對擔保債務承擔一定的救助責任,但救助不等於都要直接償還,更不是兜底。

南方周末:就地方政府而言,處理地方債問題目前的困難在哪里?需要中央給怎樣的支持?地方債是否如外界所觀察,現在已經是嚴重的地方財務問題?

張勤和: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概括起來就是要“開前門、堵後門、築圍墻”。對於存量債務,首先要進行甄別,明確償債主體和償債責任,落實償債資金來源,不能把企業債務推給政府,屬於政府債務的,要納入預算管理。還要處理好在建項目融資問題,避免資金鏈斷裂,造成新的浪費。

就甘肅而言,由於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財政困難,市場發育程度比較低,推行PPP模式的難度要遠遠大於中部省份,與東部省份更沒有辦法比,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主要還是靠政府投入,還需要中央加大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並在核定地方政府發債規模時給予傾斜照顧。

至於地方債、地方財務風險的問題,我覺得地方政府債務總體處於可控範圍,只要借、用、還、管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了,地方政府適度舉債融資,對經濟社會發展是有益的。

南方周末:關於財政轉移支付,甘肅兩年間專項轉移支付取消了多少個?主要是哪些?目標是壓縮到多大比例?

張勤和:這項工作與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間事權劃分關聯度很大。專項轉移支付數量控制到多少合適?這個結論不好下,不能簡單地說多了好,還是少了好,關鍵在於規範管理、公開透明、防止“跑部錢進”。

總體來說,2014年甘肅省級財政專項由原來的500多項壓減到220多項,2015年進一步壓減到150項左右。同時,今年將公開省級專項資金管理清單,接受社會監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15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陸武成被雙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594

資料圖:陸武成 (CFP/圖)

2015年1月23日,中紀委官網發布“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陸武成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的消息,依據其職務被媒體解讀為甘肅首只大老虎落馬。

5月15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客戶端消息,經查,陸武成違反廉潔自律規定,收受禮金,違規從事營利活動;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幹部選拔任用、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賄賂。其中,受賄問題涉嫌犯罪。

陸武成身為黨的高級領導幹部,嚴重違反黨的政治規矩和組織紀律,嚴重違紀違法,且黨的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性質惡劣、情節嚴重。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中央紀委審議並報中共中央批準,決定給予陸武成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高檢網同日消息,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經審查決定,依法對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陸武成以涉嫌受賄罪立案偵查並采取強制措施。案件偵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民謠諷甘肅首虎“路無成”

法制晚報》報道,不少蘭州幹部、群眾對陸武成的“落馬”並不意外,稱其在擔任蘭州市委書記期間,大拆大建的行事作風早已為他的仕途生涯種下“惡果”,“坑坑窪窪路無成(陸武成)”這句民謠正是坊間對於他的評價。

陸武成簡歷:

陸武成,男,漢族,1953年5月生,甘肅慶城人,197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法學理論專業。

1972年2月,蘭州市公安學校學員;

1972年7月,蘭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政工科幹事,局政治部幹事、團總支書記;

1975年10月,蘭州市委組織部幹部二科、幹部一科、技術幹部科幹事;

1983年11月,蘭州市委組織部幹部科副科長;

1984年9月,省委組織部經濟幹部處、黨政幹部處幹事(1980年9月至1985年7月蘭州大學夜大學政治經濟專業學習);

1986年12月,省委組織部黨政幹部處副處級組織員、副處長;

1993年6月,省委組織部黨政幹部處正處級組織員;

1994年2月,省委組織部幹部調配處處長;

1996年8月,金昌市委副書記、市委黨校校長;

1998年9月,金昌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1999年4月,金昌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0年12月,金昌市委副書記(主持市委工作)、市長;

2001年2月,金昌市委書記(1998年8月至2001年6月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班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中央黨校培訓部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2005年3月,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學習);

2008年5月,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

2008年7月,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

2012年4月,蘭州市委書記;

2012年10月,待安排;

2012年12月,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

2013年1月29日,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黨的十六大代表。第十一屆、十二屆省委委員。

(簡歷摘自甘肅人大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96

甘肅可口可樂等8家公司被曝光涉環保數據弄虛作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013

(新華社/圖)

12月18日,據新華網消息,從環保部獲悉,2015年下半年,各級環保部門共查實8起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違法案例,已全部移交公安機關處理,並對10名相關責任人處以刑事或行政拘留。

這8起違法案例主要涉及廣東東莞市長安鎮生活汙水處理廠、福建省三明市明恒工業基布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富裕晨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省豫龍焦化有限責任公司、河南偃師市汙水處理廠、河南省開封興化精細化工有限公司、重慶市綦江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甘肅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

這些企業分別存在破壞自動監控設施采樣管線、私接水管稀釋廢水、擅自更改自動監測設施等行為。

其中,廣東東莞市長安鎮生活汙水處理廠(即東莞市長安鎮錦廈三洲水質凈化有限公司)存在出水流量計和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弄虛作假、私設暗管投放自來水稀釋水樣幹擾人工采樣監測等多種違法行為,性質極其惡劣。

經華南國家計量測試中心(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東莞分院多次排水實驗測試,該廠出水流量計實驗誤差超出最大允許誤差,流量計涉嫌造假,按該廠提供的2012年至2015年7月汙水處理量推算,該廠非法騙取汙水處理費用可達近2000萬元。

東莞市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對三洲公司涉嫌出水流量計作假、騙取巨額汙水處理費用等刑事犯罪行為進行了立案偵查,並於10月24日對1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東莞市已暫停支付該公司今年5至9月份汙水處理服務費共約2079萬元。

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隨著重點汙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發揮作用,少數不法企業在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上弄虛作假,試圖逃避環境保護部門的監管。為此,今年下半年,環保部持續組織各級環保部門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

山東、河南、廣東、福建、重慶、甘肅等省區市加大執法力度,創新檢查方法,采取了以“技術創新”反制“技術造假”等有效手段,取得了顯著成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39

“面對罵,我已經習慣了”對話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759

甘肅醫改的主推人劉維忠,以倡導中醫、強力推行中醫而引發廣泛爭議。但他本人,大學學的卻是西醫。(南方周末記者 袁端端/圖)

“這些專門罵我的人是不是和藥企有關系,中醫藥用得多了,他們的藥品自然就用得少了。”

“以後應該推廣不要‘終生服藥’”

“看病一定不能市場化,市場化造成了看病難。”

又一次湧上風口浪尖後,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的大門依然向各路媒體開放。4月20日那天,南方周末記者是他接待的第二撥媒體。一旁的等候室里,還有七八個人,包括知名的獨立紀錄片制片人徐童,他們想拍一部甘肅民間中醫的紀錄片,而劉維忠是最合適和了解這些老中醫的人了。

衛計委這棟位於蘭州市白銀路的灰色辦公樓,極不惹眼。門樓上掛著前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11 年10月寫下的一幅題詞:“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基礎的問題,用盡可能少的費用維護居民健康,走中醫特色的甘肅醫改之路。”——這也是劉維忠堅持至今的觀點。

西醫學出身,卻大力推廣中醫藥。當了衛生廳廳長之後,他的外號連珠炮似的一個接一個。一開始是“豬蹄廳長”,然後是“真氣廳長”“黃花菜廳長”……最近一次引起全國嘩然的是十幾天前。

4月1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劉維忠介紹了甘肅醫改情況,舉例“當年舟曲泥石流災害讓很多村民失去親人、患上抑郁癥。我求助於全國的名老中醫,得到用黃花菜煮水的方子,立馬買了2噸黃花菜,在村子里支起12口大鍋煮水,村民們喝完真的治好了抑郁癥。”

“黃花菜治抑郁”?爭議、不解言論在每一次風波之後都會湧來,網上最多一天800人都在罵他。

為此,南方周末記者來到甘肅,與這位59歲的西北漢子面對面進行了一場深度訪談。

南方周末:黃花菜治療抑郁癥的提法其實你之前也提過,這次引起這麽大的反響,意外嗎?

劉維忠:他們(反對的人)真的是不了解。我在舟曲泥石流之後用了實實在在起了效果。其實藥典有記載,黃花菜就是解憂草,可以治抑郁的,特別是這種群體性抑郁。

國家對舟曲泥石流的救援是有評估報告的,上面肯定了中醫藥正面積極的作用。當時我們煮的黃花菜水就給他們當成水喝,要喝水就喝這個。

南方周末:怎麽看每次在事後罵你的人?不生氣嗎?

劉維忠:習慣了。因為中醫藥見效慢,剛開始沒效果就有人會罵我。我也懷疑,這些專門罵我的人是不是和藥企有關系,中醫藥用得多了,他們的藥品自然就用得少了。微博上有一個小夥子幾乎天天罵我,問我怎麽不下臺。我就不明白,微博是供討論的地方,有話不能好好說嗎?為什麽非要罵我呢?

南方周末:提到微博,你也經常分享一些民間偏方。請問這些方子安全性、有效性怎麽保證呢?

劉維忠:我發的都是靠譜的方子。比如高血壓,芹菜水對一部分人效果就很好。我遇到病人會和他們說,先不要撤藥,但把芹菜水喝著,血壓降下來藥就慢慢減,之後就能替換了。降壓藥最大副作用就是沒性欲。有一個患者和我說過,降壓藥吃了那方面不行了。我說這是大事情,之後我就說你把鎖陽弄成一寸一段的,泡水從早上喝到下午一段時間就起來了。再喝芹菜汁把血壓降下來。果然,之後他再沒來找過我。

南方周末:可是像降血壓、降血糖的藥物不都是應該終生吃的嗎?

劉維忠:我們現在總是宣傳要終身服藥,第一時間讓人吃藥,這是不對的。有些病中醫能治好,應該用中醫治一治。現在降壓藥要終生服藥,降壓藥是利水的,時間長了腎就不好使了,腎不好了又要吃藥。還有現在腎透析的病人,很多都是糖尿病,吃降糖藥吃的。是藥三分毒,終身服藥對身體哪能不損害。(註:西醫科學結論認為,血糖控制不好,直接傷腎。腎衰的首要原因是糖尿病,而不是降糖藥。)

南方周末:那應該怎麽做呢?

劉維忠:用食療的方法。孫思邈曾說過,“凡欲治療,先以食療。食療不愈,後乃用藥”,意思就是食療不好再吃藥。而我推薦食療不好再“無藥治療”,指的是拔火罐、推拿、按摩、體育鍛煉這類方法,他們對身體損害小。以前我們一直說不能太多輸液,現在終於好些了,以後應該推廣不要“終生服藥”,終生服藥會造成很多醫源性疾病。

南方周末:但這些慢性病中醫能治療嗎?

劉維忠:我們常說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中醫都能治,而且能治好。

南方周末:你上面的很多觀點恐怕西醫們不能接受。

劉維忠:醫生不接受是有原因的。我同學是治療糖尿病的西醫,有一次我給他們的病人講食療,我說苦蕎面就可以。他讓我再也不要來講了。因為如果病人都吃苦蕎面,藥賣給誰去呢?這都是醫療市場化的結果。

南方周末:醫療不能市場化?歐美最好的醫院都是私立的。

劉維忠:看病一定不能市場化,市場化造成了看病難。美國為了醫改花了那麽多錢,走了市場化失敗了。我們國家前幾年有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如果用一部分錢把醫院養起來就好了,醫院和醫生不會太功利。醫療如果是商品,它就會是不透明的商品,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應該花多少錢,所以應該是政府行為。

南方周末:那甘肅醫改後怎麽做呢?

劉維忠:我們現在鄉衛生院、縣醫院實行總額包幹,比如去年增加1000萬,今年生病的農民少了,可能會給他們1200萬。如果今年得病的農民多了,可能才返還800萬。這樣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願意到農村入戶做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通過以上這些減少病人的辦法,也落實了習主席講的“公平可及、群眾受益,改變醫院趨利行為”的目標。

南方周末:效果怎麽樣呢?

劉維忠:很多醫生還是思想問題。我就讓各級醫院每月看一次警示教育片,也樹立了一些典型,我們拍了七部戲,每年花四個月時間巡演,讓大夫們反複看。完全用錢不行,錢給多少是個度啊?要鼓勵他們,所以我們要評醫德醫風的先進個人和標兵,還送優秀人才出國進修。

南方周末:現代醫學評判一個藥物有效性、安全性,靠的是嚴謹的三期隨機雙盲對照的臨床試驗。質疑你推廣中醫的人會覺得,中醫不具備現代科學的理念。你怎麽看?

劉維忠:中醫的療效可以說是經幾千年人體試驗出來的,是老百姓的命換過來的。西醫光靠老鼠的研究就說是循證醫學,那遠沒有中醫科學。中醫講究個性化,因人而異,比如說咱倆同樣得一個病,你在南方,我在北方治法就不一樣。西醫完全用一個標準,就說感冒,總也看不好。因為可能你是濕熱體質,我是虛寒體質,用同一種藥就不行。

南方周末:可現實中每個中醫的水平不一樣,如何對患者負責?

劉維忠:在甘肅我們給中醫都評了職稱,從一級到十三級。但不要求中醫都統一培養。人有五臟六腑,有的中醫治病從肝入手、有的從肺入手,路徑不同,效果好就行。中醫就是這麽神奇,要求它千篇一律,那就不是中醫了。有人說,如果用英語語法衡量《道德經》連個標點符號都不對。那如果用西醫的方法衡量中醫也是不對的,應該各走各的路。

南方周末:西醫為主的綜合醫院支持嗎?

劉維忠:現在醫院都很支持,像甘肅省人民醫院,原來基本沒有中醫,現在一天能賣一千多服中藥。中藥在有些方面比不上西醫,但中西醫結合效果很好。現在我們的幾個西醫院,堅持中西醫並重,把醫改兩個難題都解決了:第一中醫便宜,把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解決了。第二中醫純利潤高,把醫生收入少的問題解決了,兩頭矛盾都緩解了。

南方周末:除了中醫,甘肅醫改的各項制度落實如何?

劉維忠:我們特別嚴格。前兩年有十幾個省份都來甘肅學習醫改經驗,很多是學習制度建設和落實的,有的來了好幾趟。北京、廣東、山東、江西、貴州都有。很多地方的政策都比不上甘肅,我們除了衛生系統,很多部門都很支持和配合。國家中醫局全國中醫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省就是甘肅,唯一的一個。

南方周末:為什麽制度建設這麽重要?

劉維忠:如果把監管做好,醫改就好了一半,再把預防做好,又好了剩下的一半,再就把醫院的體制調順,不要市場化,再堅持中西醫並重,把健康促進模式做好,估計醫改就能成功了。醫改一定不能複雜,複雜了以後,專家看得懂,老百姓看不懂。老百姓看不懂的效果就不行。

南方周末:你也說自己很快就會退休了,剩下半年你最希望完成的事情是什麽?

劉維忠:最希望看到國務院把甘肅的中藥產業實驗基地批複下來。如果批下來,甘肅的中醫產業事業都能更快地發展起來了。對我自己來說,我就覺得甘肅中醫發展我參與了,甘肅老百姓看病便宜有我出的力,就成了。改革會傷害到一些人的利益,他們不罵不可能,但是多數人,特別是老百姓、窮人不罵我就可以了。

南方周末:那之後你會做什麽呢?

劉維忠:年底退休了,我就做中醫,給人看病,我的醫術還可以。現在我每周都到社區去講課,也給病人看病,都是為了推廣中醫,中醫是弱,再不喊就要消失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38

蘋果從爛在地里到出口大賣!什麽給了甘肅果農這底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396.html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在農村,而交通運輸則是短板中的短板,是貧困地區突破發展瓶頸的最大制約。

初夏時節,《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隨交通運輸部赴西北地區采訪時,明顯感受到,導致貧困地區始終難以翻身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就是“路”,以及這里的百姓對“路”的熱情。

“道路通,則百業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道路通,則百業通

6月14日下午,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區的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這里山高谷深,生態環境脆弱。

“前些年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路。”平涼市副市長張正對記者說,靜寧盛產蘋果,但就在2014年前,滿山遍野的蘋果因為運不出去,只能爛在田里。

“那時都是用‘三馬子’(農用三輪車)往外運,運量有限。運到鄉上,再換大車運到縣上,損耗非常大。”張正說,自從2014年路修通之後,十幾噸的大平板車就能直接開進村,運輸成本降低了30%~40%。

在靜寧縣韓店村,50歲的村民趙有倉夫婦正在蘋果園里施肥。“我家有7畝蘋果地,以前用架子車拉蘋果進城。去年通了路,大車進來拉,連運費都省了。”

靜寧縣韓店村50歲的村民趙有倉夫婦正在蘋果田里。攝影/章軻

趙有倉說,“和水、電相比,現在路的條件好多了。大家都挺滿意。每家的蘋果都不愁賣不掉。”

和他家相鄰的是常鳳娣家的8畝蘋果地,六七年前常鳳娣還在蘭州、內蒙古、新疆等地打工,“打工不賺錢,還特別辛苦。”她跟記者聊起天來,“2010年的時候決定回家種紅富士蘋果。果樹成熟了,路也通了。去年毛收入有十幾萬元。”

在靜寧縣紅六福果業有限公司,《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把優選的蘋果裝箱。該公司總經理王誌偉稱,村村通公路後,蘋果銷售價格比以往提升了30%,“過去每斤蘋果賣三四元,現在能賣上五六元”。

值得一提的是,靜寧縣還創造性地開發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運營”的經營模式。紅六福公司在緊靠鄉村公路的地段開設了面積約300平方米的“鄉村電商體驗館”。記者在顯示屏上看到,工作人員點開淘寶網,上面已經有“靜寧蘋果”在銷售。

路通了,靜寧的果業發展也快了。靜寧縣副縣長王運軍介紹,目前靜寧縣果園總面積達到101.2萬畝,是全國蘋果規模栽培第一縣。2015年,靜寧縣果品總產量68萬噸,產值25億元。如今,靜寧果品已遠銷東南亞、俄羅斯等6個國家和地區。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路通則百業通”的故事同樣在演繹。

西吉縣縣長武維東介紹,“十二五”期間,西吉縣交通建設投資83.2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13.6倍。2015年,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623.5公里。

省道202線西吉至毛家溝段一級公路的通車,帶動了西吉百公里冷涼蔬菜基地的崛起。2015年,西吉全縣完成冷涼蔬菜種植13.1萬畝,其中:芹菜5.1萬畝,胡蘿蔔3.5萬畝,西紅柿1萬畝,蒜苗1.5萬畝,其他蔬菜2萬畝。

除了蔬菜,以往“趕不出大山”的牛也火了起來。在西吉縣向豐現代循環農業示範園,已存欄西蒙塔爾牛和安格斯牛1300頭,月平均交易量達到400頭牛,輻射帶動周邊320戶村民發展養牛業。

靜寧縣“鄉村電商體驗館”。攝影/章軻

 

交通運輸仍是發展“短板”

“交通扶貧是一項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交通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範振宇對記者說,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有力地改變了貧困地區“山里山外兩重天”的局面。不少貧困地區礦產、能源、旅遊等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以寧夏為例,截至2015年底,全區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6萬公里,比“十一五”末新增8700公里,增長50%,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占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的78%,實現了所有鄉鎮通瀝青(水泥)路、所有建制村通公路目標,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8.3%。

“但貧困縣脫貧致富、實現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仍面臨巨大的挑戰。”據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許學民介紹,寧夏山川和地區發展不平衡,原州區、西吉縣、彭陽縣、涇源縣、隆德縣、海原縣、同心縣、鹽池縣和紅寺堡區9個縣(區)系貧困地區,靈武市、利通區、青銅峽市、中衛市、中寧縣等5縣(區)系革命老區。這些地區由於歷史、地理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後。許學民說,到2015年底全區尚有58萬貧困人口,到2018年實現全面脫貧任務還很艱巨。

據本報記者了解,“十三五”期間,寧夏將計劃建設農村公路5000公里、平均每年建設1000公里;五年計劃新增農村公路2000公里,到2020年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2.8萬公里。

加大對中西部和貧困地區投入

采訪中,交通部農村公路局處長楊國峰介紹了甘肅省在保證道路養護資金方面的經驗。甘肅省規定縣級財政按照每年每公里縣道14000元、鄉道7000元、村道2000元的標準籌措養護資金,省級、市州財政各按照每年每公里縣道7000元、鄉道3500元、村道1000元的標準籌措養護資金。通過完善分級投入機制,較好緩解了農村公路資金供需矛盾。

但對貧困地區而言,地方財政投入捉襟見肘。

落後的農村公路給群眾出行帶來許多不便。圖為一位背著小孩的婦女在快速通過滑坡路段。攝影章軻

固原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濟丁反映,目前穿越固原的3條國家高速公路,僅有福銀高速全線貫通,4條省際大通道均未聯通。全自治區未通高速公路的5個縣有4個在固原。

“鐵路運量大,但建設更是嚴重滯後。”陳濟丁說,目前固原市境內無高鐵,也無城際鐵路。

範振宇介紹,在資金保障方面,將大幅度增加中央投資投入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公路建設,提高貧困地區公路建設補助標準,其中國家高速公路中央投資補助標準由“十二五”平均占項目總投資的15%提高到25%以上;普通國道補助標準由“十二五”平均占總投資的30%提高到50%左右;建制村通硬化路補助標準提高到平均工程造價的70%以上。他告訴記者,“對交通扶貧建設的投入規模沒有調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37

甘肅:設1600億“三大基金”破解交通融資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525.html

甘肅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楊惠林14日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為破解交通融資難題,經甘肅省政府同意相繼設立的總盤子1600億的“三大基金”已開始運作。

這“三大基金”分別是總規模400億元的甘肅交通投資基金、總規模1000億元的甘肅絲路交通發展基金、總規模200億元的甘肅公路建設基金。其中,甘肅交通投資基金由甘肅省交通運輸廳與中國交建合作設立,甘肅公路建設基金由甘肅省交通運輸廳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合作設立。

甘肅絲路交通發展基金由中國建築與甘肅省政府共同發起設立,是目前國內央企與地方政府合作規模最大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專項基金,致力於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6873”交通突破行動中公路、鐵路、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項目資金保障和融資渠道。

“6873”是甘肅省自2015年4月實施的2015年至2020年交通建設目標,即從2015年起用6年時間,完成交通投資8000億元以上,建成公路、鐵路70000公里以上,實現全省對內對外公路暢通、鐵路連通、航路廣通3大突破,從根本上解決交通發展不足的問題。

“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是甘肅省現階段最基本的省情。”楊惠林介紹,甘肅全省86個縣、市、區中有58個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集中連片特困區。由於受各種因素影響,甘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相對緩慢,2014年全省綜合小康指數僅為68,比全國低10.1。

“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交通的‘瓶頸’制約因素比較突出。”楊惠林介紹,到“十二五”末,甘肅全省仍有33個縣區不通高速公路、4個市州不通鐵路、6個市州不通航路,現代交通骨幹網絡還未真正形成。

甘肅省公路管理局當晚給記者提供的《農村公路建管養情況介紹》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甘肅全省農村公路里程已達122320公里,其中縣道16836公里,鄉道12837公里,村道92647公里。

但未來公路建設任務繁重。“十三五”期間全省計劃建設農村公路6.2萬公里,其中建制村通暢工程2萬公里,“千村美麗”示範村村組道路建設工程1萬公里,撤並建制村通硬化路1.5萬公里,縣鄉道路聯網工程及其他農村公路1.7萬公里。

上述情況介紹稱,2016年甘肅省要建成農村公路2.1萬公里,其中,建成建制村通暢工程1.5萬公里,全省95%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基本實現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目標;實施5萬公里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450個“千村美麗”示範村村組道路硬化工程。但截至2016年5月底,全省共完成農村公路建設工程4161公里,占計劃任務的19%。

楊惠林告訴記者,目前“群眾主動支持交通的積極性高漲,社會資本投資交通的熱情很大”。但社會資本主要是大型央企等,瞄準的目標是道路建成後能通過收費產生收益的項目,而縣鄉、鄉村公路由於沒有收益,基本上無人問津。

“相對於其它投資項目,高速公路這類項目盡管投資回報周期長,但相對穩定。”交通運輸部一位官員對記者說。

楊惠林對記者表示,在甘肅,全面小康建設的短板和難點在廣大農村特別是連片特困地區,廣大農村特別是連片特困地區扶貧的短板和難點在路、水、電等基礎設施,但因交通運輸的基礎性、服務性、先導性作用,又決定了扶貧攻堅必須交通先行。

對於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保障問題,楊惠林介紹,積極爭取增加中央投資和信貸資金投入全省貧困地區的鐵路、公路建設,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公路建設補助標準,加快完成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建設任務,加強農村公路安全防護和危橋改造,有序推進人口較多的撤並建制村通硬化路。

上述情況介紹稱,2013至2015年,甘肅省級平臺共融資51.63億元投入建制村通暢工程建設。今年,甘肅省政府決定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推進農村公路發展。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甘肅省各級政府已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列入了財政預算,基本固化了籌資渠道。2014年11月,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全省公路建設的意見》,明確了農村公路重點任務、投融資保障等支持政策,提高了省市縣三級財政養護資金投入標準,即縣級財政按照縣道每年每公里140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村道2000元的標準籌措養護資金,省級、市州財政各按照縣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1000元的標準籌措養護資金。2015年省級財政成品油價稅改革轉移支付用於農村公路養護工程資金達24093萬元、2016年達25021萬元。

目前,全省86個縣市區全部成立了縣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構;1263個鄉鎮中有1139個成立了鄉鎮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構,占總數90%;16865個行政村中有10039個成立了村級養護小組,占總數60%;基本做到了“有人養路”。

楊惠林表示,“十三五”時期,甘肅省將積極拓展籌融資渠道。轉變單一依靠國家補助的建設模式,通過“三大基金”募集建設資金,並通過土地開發增值收益和PPP模式拓寬籌資渠道,充分發揮全省14個市(州)地方交通投融資實體的籌融資作用,用好農發行PSL貸款支持農村公路建設。

甘肅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楊惠林。攝影/章軻

甘肅省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建設農村公路6.2萬公里。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99

社科院:甘肅貴州農村發展水平全國最低

扶貧開發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後,難度正明顯加大。8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稱,在區域層面,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農村發展明顯落後於東部地區,目前,甘肅、貴州、雲南、青海和新疆農村發展水平在全國墊底。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當日在京聯合發布《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6)。報告稱,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實現程度逐年提高,從2010年的75.98%提高到2014年的85.75%,但各方面指標實現程度相差懸殊。

甘肅民勤,一位婦女在梭梭林中行走。近年來,地區發展差距在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三個維度更明顯。攝影/章軻

《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6)發布了中國農村發展指數。該指數以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綠色發展理念及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為指導,由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活水平、生態環境和城鄉一體化5個維度的27個指標構成。

基於該指數的測評報告對2011~2014年期間全國及各地區農村發展進程進行了測度和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我國農村發展水平在各個層面都穩步提高。2011~2014年期間,全國層面農村發展指數從0.396上升到0.578。生活水平和城鄉一體化兩個維度提升明顯,對總指數的增長分別貢獻了39.6%和23.6%,表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消除城鄉發展差距方面的努力成效顯著,有力推動了農村發展。同期,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農村發展指數都有明顯提高,各省區市農村發展指數也普遍上升,14個省區市的升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農村發展水平的地區差距依然需要關註。在區域層面,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農村發展明顯落後於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農村發展水平有較大提升,並超過東北地區;西部地區依然最低,但是與東北地區的差距有所縮小。在省級層面,農村發展水平呈“兩端分化、中間趨同”分布特征,發展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區指數差距較大,發展水平居中的近20個省區市指數非常接近。

2014年,農村發展指數最高的五個地區依次是上海(1.024)、浙江(0.981)、北京(0.961)、江蘇(0.869)和天津(0.862),最低的五個地區依次是甘肅(0.418)、貴州(0.422)、雲南(0.441)、青海(0.489)和新疆(0.506)。2011~2014年期間,農村發展指數上升最多的五個地區依次是天津、廣西、浙江、內蒙古、海南,上升最少的五個地區依次是山東、黑龍江、北京、青海、遼寧。

數據顯示,2014年,貧困發生率超過15%的有西藏(23.7%)、甘肅(20.1%)、新疆(18.6%)、貴州(18.0%)和雲南(15.5%),貧困人口數量超過500萬的有貴州(623萬)、雲南(574萬)、河南(565萬)、廣西(540萬)、湖南(532萬)和四川(509萬)。

地區發展差距在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三個維度更明顯。報告介紹,五個維度中生態環境的地區差距最大。2014年生態環境分指數的變異系數為0.48,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兩個分指數的變異系數也分別達到了0.45和0.41。生活水平和城鄉一體化的地區差距較小,城鄉一體化分指數的變異系數只有0.12。2011~2014年期間,五個維度分指數的變異系數都呈下降趨勢,降幅最大的是生活水平,表明地區之間農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趨於縮小。

維度間發展失衡在東北和西部地區更突出。在東部地區,五個維度中城鄉一體化的分指數最高,社會發展的分指數最低,兩者之比為1.36。在中、西部與東北地區,也都是城鄉一體化的分指數最高,中部和東北地區最低的是生態環境分指數,最高值與最低值之比分別為2.25和2.49;西部地區最低的是經濟發展分指數,最高值與最低值之比達到2.96。

“促進地區之間及維度之間協調發展是未來提高農村發展水平的關鍵。”報告稱,未來進一步推進中國農村發展,一方面要從多目標綜合發展的內涵出發,多維度、多舉措繼續提高農村綜合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著力提高協調發展水平。

報告認為,促進地區之間協調發展,重點應加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縮小這些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既消除綜合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也消除各維度面臨的地區發展差距。在國家層面和地區層面實現不同維度之間的協調發展,重點是加快社會與生態環境等薄弱環節的發展。

調研發現,精準扶貧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精準識別不夠準確、信息工作不完善、產業開發難度大等,需要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政策措施。

2006年,我國正式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服務的供給範圍,但目前農村基礎教育存在著寄宿制學校學生身心健康發育失衡、留守兒童規模較大,且留守呈現低齡化、非正規就業子女的教育問題依然難以得到解決等突出問題;農村社會保障事業也存在著保障水平低、城鄉和區域差距大、可持續的籌資機制尚未確立、配套政策滯後等突出問題。

上述報告建議,在今後的改革中,應合理規劃農村寄宿制學校,兼顧教育可得性與規模效益、增強農村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意願,增加職業教育可得性,提高教育收益預期;增強政府在農村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及發展中的激勵、進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類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可持續的籌資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515

甘肅省教育廳回應“女教師被開除”事件:學校應保護教師合法權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260

(視覺中國/圖)

最近一段時間,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開除患病女教師劉伶利一事,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註。2016年8月26日,甘肅省教育廳就此事獨家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學校已經認識到錯誤,教育廳要求“依法依規,保護教師合法權益。”

2012年8月,研究生畢業的劉伶利進入了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成為一名英語老師。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是甘肅省教育廳批準成立的蘭州交通大學二級學院,屬於民辦本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

2014年6月的一天,劉伶利突然覺得不舒服。在醫院進行初步檢查後,醫生說她身體里有個腫塊。由於當時正值期末,劉伶利打算等學生們放了假再去檢查。2014年7月,剛剛過完30歲生日的劉伶利住進了甘肅省人民醫院,接受了進一步檢查,診斷結果是卵巢癌。

2015年1月,在治療癌癥期間,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以曠工為由將劉伶利開除。為了補貼醫療費用,癌癥晚期的劉伶利不得不上街擺攤。2016年8月14日,由於癌癥和並發的心臟病,劉伶利去世,時年32歲。

此事經媒體曝光後引起全國輿論的關註。壓力之下,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發文致歉並承認開除劉伶利一事違法。8月24日,學院

院長陳玲等人登門向劉伶利父母道歉。雙方達成和解,學院共賠償劉伶利家人50萬元。

8月26日,甘肅省教育廳一位梁主任對南方周末記者獨家回應稱,目前此事諸多細節仍在調查中,教育廳要求學校依法依規保護教師合法權益。

梁主任稱,事件剛曝光後,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的的意見就是要依法依規,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剛開始出來因患癌癥就開除老師這個事情,我們仔細做了分析,很多事都是民事和勞動合同關系的問題。所以我們就要求學校按照規範管理,保護老師的正當權益。當然,作為大學還應該處理得更好一些,因為是教書育人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