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在線上半年已賺保費同比增84.6%,凈虧6.67億
8月27日,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06060.HK)發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公告。
2018年上半年,受益於健康、消費金融、汽車三大新興生態強勢增長,眾安在線實現總保費收入51.48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6.6%;上半年已賺保費36.2億元,同比增84.6%;凈虧損6.67億元,2017年同期為虧損2.87億元。
眾安在線CEO陳勁今日在記者發布會上表示,健康、消費金融和汽車三大生態增長強勁,三大生態合計總保費同比增長率為402%,在公司總保費收入中的占比達到68%。
數據顯示,眾安在線2018年上半年的綜合成本率為124.0%,較2017年全年降低9.1%。其中,綜合賠付率比2017年全年下降5.3%,達到54.2%;綜合費用率相比2017年全年下降3.8%,達到69.8%。對此,陳勁認為,保險科技為眾安帶來綜合成本率的持續改善。
此前,瑞銀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亞洲是世界保險滲透度最低的市場之一,而保險科技是改變這一格局的利器。其並稱,到2025年,保險科技或將為亞洲保險行業每年節省約3000億美元。眾安在線首席財務官鄧銳民亦表示,下半年,公司將繼續專註於有質量的業務增長,借助科技和大數據,持續提高承保質量和經營效率。
鑒於此,2018年眾安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上半年支出3.735億,同比增加91%。人員投入方面,截至2018年6月30日,眾安在線的工程師及技術人員總計1536名,占公司雇員總數的53.2%。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強制第三保 保費驚人 舊樓法團釀集體辭職
1 :
GS(14)@2010-11-03 22:49:45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620949
【本報訊】強制大廈法團購買第三者保險的法例,明年 1月 1日起生效,拒絕購買即屬違法,每名法團成員可被罰款 5萬元。民政事務總署估計,舊樓業主每戶每年承擔保費由 5,000元至 1萬元不等,但若曾遭索償,每戶保費可達 30萬元。有逾 50年樓齡的舊樓法團主席批評政府將責任推給法團,揚言會集體辭職。記者:黃偉駿
立法會於 07年 4月通過《建築物管理(第三者風險保險)規例》,定於明年 1月 1日起生效,強制所有大廈或屋苑法團為物業的公用部份購買第三者保險,每份保單就每宗事故的承保額不得少於 1,000萬元。若拒絕購買即屬違法,管理委員會每名委員可被罰款多達 5萬元。
每戶每年付 5000至 30萬
新措施對單幢式舊樓的法團影響最大,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強調,新措施是保障業主利益,因為一旦發生類似添喜大廈的嚴重意外,業主便需承擔巨大責任。副署長梁振榮舉例指,一幢 20個單位的舊樓,若樓宇狀況不太差,每戶每年承擔的保費可能只需 5,000至 1萬元,但若發生意外遭索償後,每戶承擔的保費可急增至 7萬元至 30萬元不等。
現時全港 3.9萬幢私人大廈,只有 1.62萬幢成立了法團,而當中有 700多幢樓宇的法團,仍未購買第三者保險。陳甘美華表示,若明年新例生效後仍未購買,署方會視乎法團的困難及態度是否積極,來決定給予多長的寬限期,「如果唔積極做,會嚴厲執法」。
政府聲稱一定買到保險
部份舊樓因為法團已停止運作,或保費太貴而未買第三保,部份則因為樓宇太舊而被保險公司拒絕受保。梁振榮表示,署方將會派人「洗樓」聯絡法團停止運作的大廈業主,重新啟動法團;又會將被拒受保的舊樓個案,轉介保險業聯會跟進,「總之你買唔到保險,嚟搵我哋一定幫你買到」。
意外保險公會主席潘文芳表示,大廈第三保的保費金額,主要視乎樓宇的設施數量、樓齡、僭建物及過去五年有否遭索償作為參考,「如果超過 30年樓齡,會問埋維修狀況」。大廈的僭建物一般不會受保,但同一幢大廈的其他部份仍能購買第三保。
民政事務總署將於本月底在港九新界舉行三場地區簡介會,詳情可致電該署 2835 2500查詢。
保費融資大受歡迎 押保單換低息貸款
1 :
GS(14)@2016-08-10 04:45:32【明報專訊】有本港保險經紀向本報記者表示,「保費融資」是內地人近年用作逃離資金的方法之一,深受內地客戶歡迎。主要做法是買下保險產品之後,抵押保單,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從銀行獲取低息貸款。今年內地推行種種限制後,此服務的程序所需時間有所增加。據悉,一家華資銀行與富衛保險的貸款合作,只要一旦受保,抵押金額可高達保單總額的九成,瑞銀、德銀等私人銀行則提供貸款的七至八成,利率通常不會超過2.5厘。
外管局限制無用 有人碌卡200次投保
有私人銀行客戶服務代表透露,私人銀行部也出售10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保單,通常需要一次繳清,客戶購買保單之後通常會選擇美元貸款,然後在全球投資組合當中尋找穩健回報的產品,「如果年回報達到4厘至5厘,客戶就有不錯的息差回報了」。又有內地銀行從業員透露,早前外管局推行的每一筆刷卡不能超過5萬美元的限制,其實主要是針對大額資金出逃,「國家堵大不堵小」。但也有保險代理稱,有客人刷卡200次買下100萬美元保單,並表示他有時間,可以慢慢等。
有本地經紀和內地投保人均向本報透露,在香港專為內地客戶而設的驗證中心,常常要大排長龍。以保誠旗下「雋陞」儲蓄保險產品為例,因深受內地客戶追捧,以致驗證中心爆滿,故內地客戶曾需時排隊近3小時以作投保。且由於「雋陞」反應熱烈,亦令該產品的認購金額已快爆滿,並快將下架,故該產品現時已經不能在銀行售賣。來自深圳的李小姐表示,她去年底來購買友邦保險已經要輪候數個小時,不過全程由經紀代勞排隊。記者周末親身到尖沙嘴海港城的友邦和保誠驗證中心觀察,未見人龍,場內的經紀亦表示由於是月頭,而且目前沒有特別優惠,簽單較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64&issue=20160810
內地客新保費增94%
1 :
GS(14)@2016-08-10 04:45:33【明報專訊】境外保險產品深受內地客人歡迎,除了可對冲人民幣的貶值風險外,外資品牌的吸引力、產品的多元化亦是主因。憑着內地客源帶動,外資保險公司的香港業務紛紛大幅上升。
友邦香港新業務價值 內地客佔半
友邦(1299)今年上半年香港區的新保費增長超過八成,新業務價值增長六成,都是各地區之冠,稅後營運溢利增長14.5%(見表),增幅僅次中國區。集團早前坦言,香港的新業務價值有一半來自內地訪客,佔比較去年的30%高。於今天公布中期業績的保誠(2378),去年度的香港新保費亦有一半來自內地訪客。
根據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今年首季本港新做保單保費,有34.2%來自內地訪客,金額達132億元,而且有關佔比在近兩年來持續上升,按年升幅達94%。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表示,除了匯率因素外,外資保險產品有許多地方較內地保險產品優勝,例如品牌較具吸引力,有較好的賠償紀錄。產品內容及保障範圍亦較廣闊及有彈性,例如在內地買醫療保,保障範圍大多只包括內地醫院,但香港的產品讓客人到其他國家接受治療也受保障。保單貸款亦深受內地人青睞,因為可以較內地低的成本取得美元貸款。
比富達證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表示,外資保險公司不斷開拓內地網點,最終受惠的是香港區業務,因為在香港才能向客戶提供以外幣計價、內容更多元化的產品,內地網點的意義是成為香港業務與內地客戶的橋樑。他認為友邦在內地的增長潛力遠未見頂,由於宏利金融(0945)的業績不佳,相信會有更多資金流入友邦。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850&issue=20160810
內地人買港保險增1.3倍 上半年保費301億 業界料續創新高
1 :
GS(14)@2016-09-01 05:51:23【明報專訊】香港保監處昨日公布上半年保險業數據,其中來自內地客的半年新保費高達301億元,按季更是連續5個季度上升;同日國家外管局亦重申每人每年5萬美元匯兌限制。分析相信,內地保單將是本港保險業未來重要的收入來源,3至5年內佔比超過一半亦不為奇,金額也會再創新高。
長期業務新保單保費按年升19%
自去年「811」新匯改人民幣開始貶值後,來港購保早已成為內地走資主要渠道。保監處昨日公布數字,今年上半年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做保單保費為301億元,佔整個上半年個人業務的總新做保單保費的36.9%;其中第二季來自內地客的新做保單保費為169億元(圖1),按年增1.3倍,連續5季上升,並再創單季新高。另外,內地客在長期保險業務的新做保單方面,一筆過繳交保費的情况亦有上升趨勢,第二季一筆過繳交保費的保單宗數有2442宗,總保費約70.74億元,較今年首季的2161宗及56.23億元,分別增長13%及25.8%,同創新高。上半年毛保費總額錄2075億元,按年增加12.2%,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做保單保費按年升18.9%至817億元。
香港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認為,本港保險業的內地客保單增加,主要因為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分散資產配置以降低風險、本港保險產品多元化,以及本港保險機構信譽較好所致。
外管局:維持每年5萬美元兌換額度
有保險從業員亦稱,去年「811匯改」人民幣開始貶值後,內地資金出逃情况熾熱;相較其他產品,由於保險產品能以透過多次刷卡的銀聯信用卡支付,令投資者可擺脫每年5萬美元的外匯管制,保險產品大受歡迎。昨日國家外管局亦於其官方微博重申,維持對個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的額度管理。
事實上,本報曾訪問多名購買香港保險的內地訪客,其中一名深圳教師透露,內地保險賠償速度太慢,在朋友推薦下改購香港保險;其他人的主要考慮因素則包括香港保費低、保障範圍廣及以美元結算等。
陳健波:未來佔比逾半不足為奇
陳健波相信,內地訪客來港購買保險的情况會持續一段長時間,本港應把握這個機遇,在維持高質素服務的情况下平穩發展;同時因本土保險市場已完全成熟,加上人口只得700萬,3至5年內,內地客保單的佔比增至逾半,不足為奇。
明報記者 徐寶文、顧冷冰、陳子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90&issue=20160901
內地客來港投保創新高落閘前趕上車 上季新造保費飆 明年或倒退
1 :
GS(14)@2016-12-01 07:59:54■中國人壽力攻本地市場,並未特別受內地客青睞。
【本報訊】內地客懼怕走資渠道閂閘,趕搭走資尾班車,帶動本港上季新造保費按年飆1.6倍至188億元,再創紀錄新高,不過新造保費佔比卻罕有掉頭回落,分析認為,上月銀聯出新招收緊購買投資性壽險,加上基數效應下,本季來自內地客的新生意增長或會放緩,明年更大有可能出現倒退。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據保監處數據,今年首3季內地客新造保單保費高達489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總保費316億元;若果單看今年第3季度,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升77%至507億元,當中內地客貢獻按年更飆升1.6倍至188億元,佔比較第2季稍跌2個百分點至37%,屬連升5個季度後首次回落。
落閘影響第四季會浮現
雖然今年首季中國銀聯出招,設每次碌卡上限為5,000美元,堵塞內地客碌卡投保走資漏洞,並接連打擊內地境內非法轉介客人,不過有代理引述內地客指:「中央禁止做的事情,則要循相反方向做。」故此激發赴港投保的熱情,令新造保費續創新高。然而,上月中國銀聯再落第2道重閘,嚴禁內地人「碌銀聯卡」來港購買投資性壽險,最新數據尚未反映有關影響。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相信,措施將會對第四季生意造成大打擊,加上去年第四季內地客新造保費已達105億元,在高基數效應下,今年增速放緩亦不出奇。但他補充,不少內地客於本港有銀行賬戶繳交保費,若人民幣貶值趨勢未變,本港保險產品吸引力仍在,生意不至於無增長動力。展望明年,保險業形勢不容樂觀,中國及香港將在1月1日起實施首階段「共同滙報標準」(CRS),內地人來港買保險要提供稅務編號,以打擊海外賬戶避稅行為。陳健波指,新措施雖不會嚴重打擊保險業,但會令內地客來港投保的顧慮增加,「要諗多兩諗」,故明年內地客新造保費大有可能按年見倒退。若果內地客減少來港投保,對保誠及友邦這專注內地客生意的公司影響較大,反而力攻本地市場的「國字輩」中國人壽海外則未受影響。
國壽攻本地客 銷售看俏
據保監處數據,友邦首三季離岸(非持香港身份證)新造標準化保費佔比達67.6%,保誠更達72.4%,反映對內地客新生意依賴度相當高。反而多年維持香港一哥地位的國壽海外,保險生意佔全港比例飆至32%,離岸保費卻僅佔27.3%,並未特別受內地客青睞。特許金融策略師陳偉明分析,國壽海外業績造好,料主要由於上季推出的短年期年金產品相當受歡迎,供5年後第8年連本帶利歸還,加上銀保銷售渠道強勁,令國壽產品銷量較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1/19851141
官媒:銀聯境外保費挫99% 上月僅錄3000萬 陳健波:內地客需求仍大
1 :
GS(14)@2016-12-07 07:24:39【明報專訊】今年10月底銀聯落閘禁止以銀聯卡繳交香港保費,昨日有內地官方傳媒報道,銀聯卡11月境外保險交易插水,金額按月急跌逾九成至僅3000萬元人民幣。不過,有分析師表示,有關消息早於昨早傳出,市場已消化傳聞,料對保險股股價影響不大。
明報記者 邱曉欣、顧冷冰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早前公布數據,今年首三季內地客新做保單保費金額達489億元,佔總新做保單保費近37%,已超越2015年全年內地客新做保單總額316億元。不過,中國銀聯於10月29日起,宣布全面暫停以銀聯卡繳交香港保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銀聯卡境外保險交易已由10月的80.6億元人民幣降至11月僅3000萬元人民幣,下降幅度達99.6%。本報曾就此向銀聯國際查詢,惟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表示,在銀聯於10月全面取消內地保險客戶通過銀聯繳交香港保費前,以銀聯卡繳交保費佔內地客新做保單保費金額約30%至50%,雖然11月起已無法再用銀聯卡繳費,但他認為即使11月銀聯卡境外保險交易金額有所下跌,「點都唔會得幾千萬」,認為市傳跌幅逾九成的說法不可信。
料11和12月內地客新做保單數目下跌
陳健波又稱,雖然內地人現時不能透過銀聯卡買保險,惟需求不會因而減少,「如內地客對人民幣持續抱有貶值預期,即使不用銀聯卡,(內地客)都會千方百計透過其他渠道來港買保險」。他表示,愈來愈多內地人持有香港銀行戶口,亦可透過網上付款及匯款等方式投保;投資細額保險甚至可直接以現金支付,預期11月及12月內地客來港新做保單數目將有所下跌,但估計內地客會盡快覓得其他支付渠道,繼續來港投保。
分析:消息已消化 對保險股影響不大
有美資大行分析師認為,消息在開市的時候已經傳出,但友邦(1299)和保誠(2378)的股價都未見有大變化,說明市場已消化消息。10月底銀聯落閘至今,友邦股價累跌10%,市場已對銀聯交易量下跌有充分預期。另一方面,落閘後不久,保誠便聲明,其內地客人有八成都有香港銀行帳戶,不影響購買保單,此聲明亦有助提升投資者信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14&issue=20161206
政府推終身年金 最高7厘 明年中推出 65歲繳百萬保費月派逾5000
1 :
GS(14)@2017-04-12 07:31:28【明報專訊】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擱置,特首梁振英早前在《施政報告》提出公共年金方案,昨日正式登場,預期明年中推出市場。以65歲一次過繳付100萬元保費(上限)為例,男性投保人最多即時每月收取年金約5800元,直至身故,年金率7厘(見圖)。年金將由外匯基金管理,免徵管理費。有業界人士指計劃吸引,並稱有助於教育市民接受年金概念,對保險業亦有利。
保費上限100萬 下限5萬
政府外匯基金全資持有的按揭證券公司(按證公司)昨日宣布,董事局批准了「終身年金計劃」,6月底前公布細節。按證公司主席、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目前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16%,20年後會達到30%,年金計劃可以幫長者將強積金結餘等一筆過現金,轉化為終身可以領取的每月固定收入,有助長者安享晚年。
計劃針對65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市民,存入一筆過保費後,可即時開始按月提取年金,直到終老。保費金額暫定上限為100萬元,下限為5萬元。
女性較長命 年金略低
按證公司執行董事余偉文指出,上限100萬元是針對每個投保人,假設投保人首次投保5萬元,今後便仍可以購買95萬元年金。預計內部回報率約3%至4%,余偉文指希望定在4%附近,確定後,便是固定回報,投保後終身不變。假設男性65歲投保,100萬元保費每月可獲得5000至5800元的固定年金,年金率約6至7厘。由於女性更長壽,每月年金略低,約為4500元至5300元,年金率約5.4厘至6.4厘。認購人年紀愈大,年金率會愈高。
他又稱,此估算需要獨立顧問驗證和核實,不過預設回報率與短期市場波動無關,除非對市場的長期假設出現重大轉變,否則今後推出的年金計劃也會保持同樣的回報。
外匯基金管理 免管理費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首批年金的認購上限是100億元,主要由銀行銷售。據知,銀行會收取一次過的認購費。收集的資金會交由外匯基金管理,免徵管理費,並主要投資在回報較高、流動性較低的未來基金。但他強調,外匯基金不會為年金保底,而是由按證公司保底。
設身故保障 受益人可收105%保費
計劃提供身故保障,認購人可指定受益人,若認購人較早身故,受益人仍可按月收取或一筆過收取現金,直至收足105%已繳保費。但若認購人未身故已需退保,則按保費105%計算未發放保費、再折算為現金價值發還,認購人很有可能損失。目前市面僅有美國萬通提供一筆過投資的終身年金計劃,但最低認購金額為100萬元。
議員指吸引 起先導作用
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認為,公共年金計劃十分吸引,保證3%至4%的回報,且直到終老,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但他指100億元規模造福的市民有限,起碼要做5至10期才有意義。被問及政府落場,會否與保險公司爭利?他指出,年金是香港保險界未開發的市場,政府推動起到先導作用,為業界帶來新商機。
■明報報料熱線﹕
[email protected]/ 9181 4676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32&issue=20170411
姚思榮:年金保費不宜封頂 解決中產資金出路 紓緩政府負擔
1 :
GS(14)@2017-04-22 10:10:30【明報專訊】本港人口老化日趨嚴重,加上社會爭拗全民退休保障多年仍未達成共識,市民退休生計問題成為一大隱憂。政府最近推出年金計劃,讓長者把儲蓄和資產,轉化成穩定和長期的收入,盼能紓緩上述問題,而外界亦普遍認為回報率合理。立法會旅遊界議員、香港中國旅行社副董事長姚思榮認為年金計劃可取,但可提高規模,或保費不要「封頂」。
年金計劃提供予65歲以上人士參與,入場費5萬元,保費上限100萬元;以投保100萬元計算,每月可獲發5800元。年金內部回報率3至4厘,姚思榮指高於強積金,更形容政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 只是「小吵小鬧」, 一年只有數百元回報,不能協助中產人士。他個人表態願意參與計劃,但擔心需求大,期望政府不要設立保費上限。
他又相信年金能解決中產人士的資金出路,帶來相對穩定收入,成為退休保障和減輕政府負擔。政府亦迅速回應了他的相關疑慮,財政司長陳茂波上周六在網誌撰文表示,若年金計劃受歡迎,或會擴大認購規模。
回報高於強積金iBond
現年65歲的姚思榮已符合香港普遍法定退休年齡,他對未來退休生活亦有一套計劃,透露現時投資方式會較進取,股票比例較高,甚至會購買外匯如美元賺取匯價,因為尚有收入。惟他退休後將調低股票比例,改為投資固定資產如銀行和政府的高息項目;並認為退休後投資維持3厘回報的項目已經足夠,例如政府和知名公司債券,因為有4厘回報的資產較為罕有。
一般人都會傾向在退休後採用較保守的投資工具,姚思榮亦不例外,傾向選擇投資儲蓄人壽保險,因為回報合理和穩建,定年期每年供款後收取本金和利息。儲蓄人壽保險與定期存款同樣提供儲蓄功能,只是增添人壽保障。他又指債券利率高於銀行,因此亦會考慮,但目前沒持有。
特首梁振英過去政綱中曾提出要實現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至於成效如何相信社會有目共睹,現時不少長者亦需為退休後的生活擔憂。姚思榮認為市民退休前必先解決居住問題,並需要500萬元流動資金,便可維持基本開支,包括旅行等消費。他以退休生活20年估算,退休金額需應付每月2萬元開支,而一年有4厘回報。
截至去年底,一般家庭輪候公屋時間進一步延長至4.7年,意味市民「上車」愈見困難,「老有所居」未來或只能成為一個夢想。姚思榮亦坦承如果市民退休時仍需租住物業則較「頭痛」,因為將來物業升值可能帶動租金上升;並相信長者擁有物業,能提高一家人同住的機會。他引用現時單位平均月租約1萬多元,相當於需要每月開支3萬多元,反映800萬至900萬元流動資金才足以在退休後維持中產生活,但最終金額仍視為個人會否為此調整生活質素。
伙家人置業 退休長者解住屋之困
對於沒有物業的長者,姚思榮建議可選擇與家人合資購買物業,因為長者有一定儲蓄,可先支付物業首期,餘額由較年輕的子女供款。不過,他建議「無殼」長者不要急於透過短期投資取得高回報,因為仍需要預算應付20至30年的退休生活。他稱現今樓價與收入脫節,如果退休人士沒有穩健的財政收入、單靠積蓄置業便需小心計劃。至於擁有物業的長者,他建議可申請逆按揭,認為都是一條出路,讓退休人士無後顧之憂。
投資珠三角物業 攻守兼備
港人向來喜愛投資海外物業為退休生活打算,例如購買多倫多和溫哥華的房地產,而姚思榮則偏好投資內地房地產,認為有關海外物業的資訊不多。他建議擁有一定資產的長者,可於內地投資物業自住 。他解釋隨港珠澳大橋快將建成、深中通道將於2023年落成,由深圳前往廣州西部地區交通會更方便;而且現時深圳樓價高,中山和珠海相對較低,因此可於這兩地置業自住,作為退休度假的選擇。他稱一旦樓價上升時便把物業放售,反則自住,既不會影響個人儲備,同時能提高生活質素。
明報記者
[年金專題 王俊騏]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64&issue=20170421
中央打壓 安邦保費收入跌99.99%
1 :
GS(14)@2017-07-01 10:39:44【明報專訊】曾經「野蠻生長」的安邦保險正被監管連環重槌狙擊,業務表現一蹶不振。保監會數據顯示,安邦5月當月原保費收入只有5652萬元(人民幣.下同),較1月份的852.58億元跌超過99.99%。
5月原保費收入不足億元
根據保監會最新數據,安邦1至5月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888億元,按年增長340%,但若單計5月,安邦人壽原保費收入僅為5627.76萬元。而今年以來,安邦原保費收入已經連續4個月下跌,由1月的852.58億元、2月的77.96億元,一路降至4月的13.44億元,而5月更是連億元都未到。
寶能系前海人壽保費急挫
另一邊廂,參與萬科爭奪的寶能系前海人壽原保費收入也大幅下滑,5月單月降至26億元,按月下滑6%,且僅為1月的三分之一。
安邦被稱為保險界黑馬,早年借助類似理財產品的「萬能險」快速擴大,同時在海外大舉併購,引起矚目。惟保監會前主席項俊波落馬後,傳安邦董事長吳小暉受牽連,已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其間保監會連續對安邦進行整頓和處罰。保監會數據還顯示,今年前5個月,以萬能險為主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約為3084.4億元,按年下降59.4%。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03&issue=2017063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