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姚思榮:年金保費不宜封頂 解決中產資金出路 紓緩政府負擔

1 : GS(14)@2017-04-22 10:10:30

【明報專訊】本港人口老化日趨嚴重,加上社會爭拗全民退休保障多年仍未達成共識,市民退休生計問題成為一大隱憂。政府最近推出年金計劃,讓長者把儲蓄和資產,轉化成穩定和長期的收入,盼能紓緩上述問題,而外界亦普遍認為回報率合理。立法會旅遊界議員、香港中國旅行社副董事長姚思榮認為年金計劃可取,但可提高規模,或保費不要「封頂」。

年金計劃提供予65歲以上人士參與,入場費5萬元,保費上限100萬元;以投保100萬元計算,每月可獲發5800元。年金內部回報率3至4厘,姚思榮指高於強積金,更形容政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 只是「小吵小鬧」, 一年只有數百元回報,不能協助中產人士。他個人表態願意參與計劃,但擔心需求大,期望政府不要設立保費上限。

他又相信年金能解決中產人士的資金出路,帶來相對穩定收入,成為退休保障和減輕政府負擔。政府亦迅速回應了他的相關疑慮,財政司長陳茂波上周六在網誌撰文表示,若年金計劃受歡迎,或會擴大認購規模。

回報高於強積金iBond

現年65歲的姚思榮已符合香港普遍法定退休年齡,他對未來退休生活亦有一套計劃,透露現時投資方式會較進取,股票比例較高,甚至會購買外匯如美元賺取匯價,因為尚有收入。惟他退休後將調低股票比例,改為投資固定資產如銀行和政府的高息項目;並認為退休後投資維持3厘回報的項目已經足夠,例如政府和知名公司債券,因為有4厘回報的資產較為罕有。

一般人都會傾向在退休後採用較保守的投資工具,姚思榮亦不例外,傾向選擇投資儲蓄人壽保險,因為回報合理和穩建,定年期每年供款後收取本金和利息。儲蓄人壽保險與定期存款同樣提供儲蓄功能,只是增添人壽保障。他又指債券利率高於銀行,因此亦會考慮,但目前沒持有。

特首梁振英過去政綱中曾提出要實現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至於成效如何相信社會有目共睹,現時不少長者亦需為退休後的生活擔憂。姚思榮認為市民退休前必先解決居住問題,並需要500萬元流動資金,便可維持基本開支,包括旅行等消費。他以退休生活20年估算,退休金額需應付每月2萬元開支,而一年有4厘回報。

截至去年底,一般家庭輪候公屋時間進一步延長至4.7年,意味市民「上車」愈見困難,「老有所居」未來或只能成為一個夢想。姚思榮亦坦承如果市民退休時仍需租住物業則較「頭痛」,因為將來物業升值可能帶動租金上升;並相信長者擁有物業,能提高一家人同住的機會。他引用現時單位平均月租約1萬多元,相當於需要每月開支3萬多元,反映800萬至900萬元流動資金才足以在退休後維持中產生活,但最終金額仍視為個人會否為此調整生活質素。

伙家人置業 退休長者解住屋之困

對於沒有物業的長者,姚思榮建議可選擇與家人合資購買物業,因為長者有一定儲蓄,可先支付物業首期,餘額由較年輕的子女供款。不過,他建議「無殼」長者不要急於透過短期投資取得高回報,因為仍需要預算應付20至30年的退休生活。他稱現今樓價與收入脫節,如果退休人士沒有穩健的財政收入、單靠積蓄置業便需小心計劃。至於擁有物業的長者,他建議可申請逆按揭,認為都是一條出路,讓退休人士無後顧之憂。

投資珠三角物業 攻守兼備

港人向來喜愛投資海外物業為退休生活打算,例如購買多倫多和溫哥華的房地產,而姚思榮則偏好投資內地房地產,認為有關海外物業的資訊不多。他建議擁有一定資產的長者,可於內地投資物業自住 。他解釋隨港珠澳大橋快將建成、深中通道將於2023年落成,由深圳前往廣州西部地區交通會更方便;而且現時深圳樓價高,中山和珠海相對較低,因此可於這兩地置業自住,作為退休度假的選擇。他稱一旦樓價上升時便把物業放售,反則自住,既不會影響個人儲備,同時能提高生活質素。

明報記者

[年金專題 王俊騏]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64&issue=201704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