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收入增五成,扣非凈利降七成,科大訊飛說有三大原因
科大訊飛(002230.SZ)8月13日晚發布半年報顯示, 2018 年上半年這家智能語音龍頭企業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五成、凈利潤同比增長兩成的情況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七成,主要是因為增加研發和市場投入,今年上半年增加員工近3500人,包括知名的人工智能專家。
2018年上半年,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52.68%;實現毛利16億元,同比增長 56.02%,這主要系業務拓展、 銷售規模擴大,醫療、教育等各行業應用業務增長所致。
同時,科大訊飛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1.74%;但是,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019.9萬元,同比減少74.39%。
對此,科大訊飛解釋說,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是正值人工智能產業爆發的窗口期,加大研發投入、生態建設投入和市場投入。2018 年上半年公司員工同比增長近 3500 人,帶來薪酬、費用提升。其中,2018 年上半年新增研發費用 2.29 億元(研發費用總額達 5.87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63.84%);新增銷售費用 3.19 億元(銷售費用總額達 7.33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77.10%)。
其次是2018 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的毛利增幅超過營業收入的增幅,而從歷史上公司業務收入的季度分布特點來看,大部分收入主要在下半年(2017 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收入比例為 1:1.6),而公司對關鍵人才和新增崗位已基本招聘就緒,2018 年下半年人員增幅將顯著低於上半年人員增幅。
第三是2018 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的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為 1.1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88.52%。科大訊飛正在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同時科大訊飛還在安徽打造中國聲谷的項目,相關政策支持以政府補助等多種形式逐步落地。此外,科大訊飛圍繞人工智能生態體系的上下遊投資亦產生了初步的收益。
目前的國際環境也會對科大訊飛有一定影響。科大訊飛表示,從短期來看,來源於海外的收入占比極少,目前國際環境對公司銷售收入的直接影響非常有限。在備受關註的芯片方面,科大訊飛和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芯片廠商均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包括 NVIDIA、英特爾、ARM、高通、DSPG、MTK等,科大訊飛亦戰略投資了人工智能芯片初創企業寒武紀。
截止2018年6月份,科大訊飛以智能語音和人機交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已開放近百項AI能力和場景方案,累計終端數已達17億(去年同期是14.7億);日均使用次數46億(去年同期是37億);第三方創業團隊達80萬(去年同期是37.3萬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寧佳彥
寧德時代:上半年凈利為9.1億元 同比下降近五成
寧德時代8月23日晚間發布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35,958.07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8.69%。凈利為9.1億元,同比下降49.70%,

關於凈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是上年同期轉讓了持有的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股權取得的處置收益影響,扣除轉讓普萊德的處置收益及其他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對業績的影響後,凈利潤同比增加36.55%。
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寧德時代的負債率僅為43.58%。這家今年6月11日正式登陸創業板、上市第9天市值就超過比亞迪達到1266.5億元,因政策利好,近兩年迎來爆發式增長。
截至今日收盤,寧德時代漲2.42%,報69.10元。
責編:羅懿
服務機器人營收暴增五成,科沃斯持續加碼研發
中國服務機器人巨頭科沃斯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沃斯”)迎來了上市後的首份半年報。
8月21日晚間,科沃斯(603486.SH)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23億元,同比增長28.32%;實現凈利潤2.08億元,同比增長28.68%;其中,公司服務機器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7.21億元,同比增長52.26%。
科沃斯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馬建軍表示:“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公司在研發、銷售等領域強勁的實力,以及機器人行業龐大的市場前景。”

研發、銷售渠道不斷加碼
作為一家技術創新導向型公司,公司一直堅持自主研發,在家庭服務機器人領域實現了大量的技術積累,不斷致力於產品結構升級,延展機器人功能,提高機器人智能化水平,改善用戶體驗,實現家庭服務機器人產品,從“工具”到“管家”再到“伴侶”的叠代發展路徑。
隨著營業收入、利潤的不斷增加,公司的研發費用也在不斷加碼。2015年~2017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8417.35萬元、9818.21萬元、12406.78萬元,2018年上半年科沃斯的研發費用更是達到9026.05萬元,接近2016年全年水平。
目前,科沃斯研發人員超過600人,涵蓋傳感技術、結構、工程、算法、互聯網、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服務機器人研發的全部關鍵環節。
2018年5月,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揭牌成立,作為國內家庭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領導企業,科沃斯成為了該院首批合作單位,與京東、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一同被授予首批“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學生實訓基地”,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領域產學研合作新道路,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7月份,科沃斯成立了科沃斯機器人(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包括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在內的優秀高校資源,以及面向全球的英才政策,致力於打造一流的以“機器人+人工智能”為特色的科研基地。
此外,上半年,科沃斯憑借自身研發實力的積累,引領掃地機器人行業產品智能化更叠,推出年度高端產品——LDS全局規劃產品DN系列和視覺導航DJ35。搭載全新SmartNavi2.0的DN系列,在科沃斯領先的實時清掃地圖呈現、自動分區清掃、選區自動清掃和虛擬墻等高級地圖管理功能基礎上進一步開發了地圖自動更新和動態重定位等高級功能,持續為用戶提供全行業領先的使用體驗。科沃斯是目前為止業內唯一同時擁有LDSSLAM激光導航和VSLAM視覺導航技術並完全商業化的品牌。
馬建軍說:“公司旗下的產品是不斷進行更新叠代的。”
此外,公司上半年還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在線上渠道方面,公司深化同京東、淘寶、天貓和蘇寧等主流電商平臺合作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同唯品會、網易嚴選、雲集等多家新興電商平臺的合作。同時,公司整合自身線上線下優勢,結合國內機器人市場發展特點,主動調集資源開展新零售業務。先後與京東、阿里、蘇寧建立了新零售合作關系,在現有渠道進行零售門店改革,引入新零售系統,打造智能化終端;在戰略空白區域與各平臺攜手開發,進行渠道下沈,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在線下渠道方面,2018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國內線下零售網點122家,公司國內總網點數達955家。
在研發、銷售渠道等優勢的帶動下,過去幾年科沃斯的業績保持高速穩定增長的態勢。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6.95億元、32.77億元、45.51億元;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1.70億元、2.25億元、3.48億元。
布局海外、IoT戰略
除了國內市場,科沃斯還將目光伸向海外。
在海外布局方面,馬建軍稱:“公司堅持先難後易的國際化策略,搶灘發達國家服務機器人市場的高地,先後在德國、美國、日本建立了銷售子公司,開拓了西班牙、瑞士、法國、加拿大、捷克、波蘭、德國、馬來西亞等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美國市場是今年公司國際業務開拓的重點。在美國矽谷,全球高科技公司和人才聚集地,公司搭建了更強更專業的業務團隊。同時也搭建了行業高標準的服務於全美消費者的售後和客服中心。在全球市場,堅持多元化渠道策略,除線下渠道不斷開拓以外,在國際電商渠道也集中發力,開拓多元化、多方位的電商業務,秉持著線上線下同步服務全球消費者的理念,積極探索新零售模式。
科沃斯還不忘把握未來,積極布局代表未來的IoT(Internetofthings,物聯網)。
作為機器人生態圈和互聯網戰略的一部分,公司努力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服務機器人產品的IoT價值和屬性,同時積極推進同第三方物聯網平臺廠商的合作,拓展服務機器人的IoT應用場景,力爭成為未來家庭IoT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8年上半年,公司接連推出多款和天貓、華為合作的專供產品,為用戶提供智能家居場景的增值體驗。今年6·18期間,科沃斯DJ35和DN55系列產品同天貓精靈智能音箱打通,共同布局IoT,通過智能音箱的語音交互帶給消費者全新的使用體驗,天貓聯合定制款科沃斯掃地機器人DJ35在天貓IoT掃地機器人類目單品中排名第一。科沃斯與華為HiLink平臺展開合作,通過華為HiLinkAPP可以看到科沃斯機器人在用戶完整的家居建圖中清晰地診斷出家居空間WiFi信號強弱,使得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化身家中的WiFi診斷醫生,拓展了產品的功能和價值邊界。
在夯實家用服務機器人業務同時,科沃斯進一步加強對於品牌發展與建設的重視。
今年3月下旬,科沃斯聯合天貓平臺舉辦超級品牌日,以“智能清潔,治愈生活”為主題推出了科沃斯全新視覺導航掃地機器人DJ35。2018年6月,時值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與6·18購物盛典,科沃斯通過“一機絕塵,贏得幹凈”的傳播訊息,結合高端LDS激光全局導航新品DN系列掃地機器人上市,通過豐富新穎的傳播手段,再次給廣大用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8年上半年,科沃斯品牌還聯手漫威超級IP,借複仇者聯盟上映,推出全新IP機系列,給品牌註入更多科技、時尚、年輕的基因。根據國際權威品牌資產研究機構明略行(MillwardBrown)全國大範圍大樣本的調研,科沃斯品牌在上半年穩居掃地機器人品類品牌知名度第一的位置,並在“產品智能性”等核心品牌認知維度上表現出眾。
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家庭服務機器人總銷售額為25.8億美元,同比增長17.3%;預計2017~2020年全球家庭服務機器人銷售總額預計將達到219億美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中報季 | 四大業務板塊均增長,中石化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逾五成
在油價回升的時機下,上遊勘探業務大幅減虧,四大板塊業務同步增長,使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下稱“中石化”)上半年凈利潤錄得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8月27日,中石化在香港公布中期業績,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上半年營業收入達人民幣1.30萬億元。營業利潤人民幣679億元,同比增長51.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416億元,同比增長53.6%。基本每股收益為人民幣0.344元,共計派息金額為197.3億元,同比增長60%。
在油氣勘探、煉油、營銷及分銷和化工四個業務板塊,上半年中石化分別實現息稅前利潤(EBIT)7億元、394億元、183億元、189億元人民幣,後三項同比增幅在1.6%~32.3%之間。
中石化方面表示,業績增長主要歸因於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以及應對嚴峻的市場競爭形勢時,充分發揮營銷網絡優勢,持續推進精細化營銷,統籌優化內外部資源,全力拓展市場。
對於油氣勘探開發的大幅扭虧,中石化將此歸因於利用油價回升的時機,實現了儲量增加及效益開發的雙增長。
根據中報,上半年中石化實現油氣當量產量224.59百萬桶。其中原油產量為143.63百萬桶,境內、海外原油產量分別為123.68百萬桶及9.95百萬桶,占比分別為86%與14%;天然氣產量4762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5.3%。
上半年,中石化原油實現價格為63.3美元/桶,同比上浮33.3%,天然氣實現價格為6.1美元/千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15.1%,油氣現金操作成本同比持平,勘探及開發板塊利潤同比大幅減虧,179億元。
在煉油業務上,受煉油產品的價格、銷量的同步增長的影響,中石化上半年保持較高的加工負荷,煉油毛利同比增長14.9%,達到544.1元/噸,該業務板塊上半年經營收入為5933億元,同比增長21.5%。
營銷及分銷業務成為中國石化上半年增長最緩慢的板塊,上半年實現息稅前利潤183億元,同比增長1.6%。
化工業務方面,2018 年上半年實現息稅前利潤人民幣189億元,同比增長14.5%。中石化表示,將繼續優化原料結構,降低原料成本,推進高端化工的產研銷。
從資本支出情況來看,上半年,中國石化資本總支出為236.87億元,其中在勘探開發、銷售及分銷、煉油、化工業務板塊的資本支出占比分別為45%、23%、19%及10%,剩余的3.07億元主要用於科研裝置及信息化項目建設。
對於下半年行業發展的預判,中石化中石化董事長、總裁戴厚良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境內成品油、化工產品需求將保持增長 ; 隨著中國能源結構持續調整,天然氣需求將繼續快速增長 ;下半年經營形勢更加嚴峻複雜,國際油價走勢不確定性增加。”
對應到生產進度安排,中石化預計下半年生產原油146百萬桶,其中,境內125百萬桶,境外21百萬桶。
其中,計劃生產天然氣4978億立方英尺,全年計劃生產量相比去年同期提高6.7%,計劃提升的比例居各項產品之首。
面對不斷增長的天然氣市場,戴厚良表示,未來中石化將聚焦天然氣產供儲銷產業鏈建設,推進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以及LNG接收站、儲氣等基礎設施建設,開拓高端直供用戶、車船用氣市場和城市燃氣市場,大力延伸天然氣價值鏈,推動天然氣有效快速發展。
為了應對緩解冬季用氣緊張的狀況,記者了解到,在國內天然氣生產方面,中石化計劃鄂爾多斯大牛地氣田在今年冬季將全面釋放產能,預計可增供氣量50萬立方米/日;勝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伴生氣井冬季也將進行常態化生產,預計可增供氣量100萬立方米/日;煤層氣生產預計可供氣量50萬立方米/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邊長勇
專攻火星世代 T恤貴五成也賣翻
1 :
GS(14)@2010-08-16 23:10:132001-8-16 TCW
「火星商店賣草泥馬了!」一位大陸九○後世代(西元一九九○年後出生)網友在年輕人聚集最多的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上大吼了一聲。過了一會,網友們紛紛在大陸最大社群類網站開心網、最大線上交易網站淘寶網打聽「草泥馬」到底是在哪裡賣?
「草泥馬」是網路神獸,「火星商店」專指想做九○後生意的網路商店。火星就是與所有人都不同、來自另一個星球的意思(九○後還用生僻漢字創造了火星文,讓家長看不懂他們說什麼)。現在,九○後長大成人,這個族群相當五千萬人,吸引一群人來搶食他們的消費力。爭食年輕人商機,研究草泥馬、火星商店的存在意義和衍生的商品成為必修的一堂課。
專門研究九○後行為特點的青年志公司創辦人張安定這麼說,「誰不研究九○後,誰就是落伍了!」青年志的客戶包括耐克、李寧,顯示這些一線品牌都想多了解九○後的消費行為。而創辦火星商店的八○年輕人楊光剛開始只是翻譯國外趣事,後來演變成九○後熱門網站煎蛋網;楊光說,「一開始就是一群人寫博客(部落格)。」來的人越來越多也讓他們看到商機,後來,他們就在網路上開商店賣火星商品。
像草泥馬這個大陸官方忌諱的商品,有五種顏色長相很是可愛,五隻組合要價人民幣四百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元)並不便宜。另一件搞怪商品植物大戰僵屍T恤要價人民幣七十八元,一般T恤在路邊攤五十元一件算是貴的,搞怪T恤賣貴一樣有排隊購買的九○後消費者。
商品貼近價值觀,就大賣 楊光等人不僅開網路商店,還透過網路代理香港炫酷品牌Tough、GGTee、NimoX尼瑪。從小博客逐漸變成了網路特色商品,形成代銷的生意模式。
張安定說,「九○後要的就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意思就是,九○後要的不是一雙鞋子、一件T恤,而是與他們價值觀貼近的商品,誰瞭解他們誰就能抓住他們的心。未來要和這一群大陸最大興起的消費族群打交道,沒有一點火星思維,看來是賺不到錢嘍!
半年成交 急升五成 全港車位大熱炒
1 :
GS(14)@2010-09-23 17:27:36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 ... ail&article_id=8538
政府再出招壓樓市炒風,二手屋苑成交大幅減半,樓市稍稍放緩,但車位市場卻已靜靜地起革命。事實上,低息環境令樓市愈炒愈,上月中華懋集團短短數日售出近一千個車位,可見以往乏人問津的車位市場也開始瘋狂起來。
過去半年車位炒賣逐漸熾熱,九龍站漾日居的車位售價,不足三個月飆升近六成,近日鴨脷洲深灣軒及紅磡海逸豪園的車位也被炒至突破百萬大關,九龍站上蓋凱旋門車位更創出一百八十萬元成交價,如此天價車位,幾已足夠購入沙田第一城的細單位。
今年上半年,車位成交宗數大幅攀升,純車位買賣登記達到三千六百二十六宗,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五成,反映樓市火熱下,車位成為另類炒賣對象。若看車位價格,以百分比計算,全港車位半年多以來平均升幅亦超過五成,升幅煞是驚人;個別屋苑如馬鞍山翠擁華庭,有車位價格不足一年升幅高達一點六倍,利潤回報之豐厚,莫不教投資者咋舌。

深灣軒破百萬

美孚新邨買賣宗數倍增

翠擁華庭價升160%
短炒漾日賺逾千萬位於港島鴨脷洲的深灣軒,○四年屋苑入伙時,每個車位售價只是三十八萬元,七月份有車位成交,竟可突破百萬大關,上月底更續創佳績,造出一百二十萬元成交價,相對去年平均七十五萬元價格,一年勁升六成。
九龍區車位炒賣也不遜色,九龍站上蓋住宅漾日居,去年底「師奶」炒家周春嬌(中原股東王文彥太太)大手掃入五十個車位,成交價約二千五百萬元,平均每個五十萬元;現時部分車位價上升到七十九萬八千元,短短幾個月升值六成,帳面獲利千五萬,王太亦趁市旺拆售,至今售出二十多個。

車位熱炒,紅磡海逸豪園車位,新售價亦達一百萬元。
翠擁車位升倍半炒車位熱潮不但在港九旺區出現,甚至殺入偏遠的馬鞍山烏溪沙。十年前落成的翠擁華庭,入伙時車位售價才十八萬元,三年後沙士疫潮一度暴跌至五萬元,由於該處車位充足,與附近的大型屋苑相距較遠,價格一直牛皮,去年底平均價也只是十五萬元,還未返到家鄉。
但今年翠擁華庭車位價格竟出現三級跳,新近成交價三十九萬元,較九個月前大幅升值百分之一百六十;連帶車位租金也貴了一倍,由年初的月租一千二百元,升至近日的二千四百元。
車位投資蓬勃起來,發展商見機不可失,立時將大量車位放售,過去要大手推售車位並不容易,但近期銷售卻得心應手,原因是有炒家染指。年初至今,長實(0001)接連沽出近五百個位於東涌映灣園及荃灣朗逸峰的車位,另外會德豐(0020)亦已累積售出逾四百個深井碧堤半島及九龍塘又一居的車位,除少量車位由個別業主購入自用外,買家當中不乏投資者。

翠擁華庭的車位價格由去年底的平均十五萬元,暴升至現時最新成交三十九萬元,升值一點六倍。

深灣軒單邊一號車位,早前以一百二十萬元高價售出,價格媲美新界居屋。
小市民跟風入市早前有代理問華懋有無計劃賣車位,當時華懋回應:「車位市場得唔得㗎,攞沙田富豪花園車位試吓先,二十幾萬一個睇睇有無人要。」結果一夜間售出近五百個,接着再賣沙田碧濤花園、碧霞花園及金獅花園車位,累積售出近一千個。
車位炒風開始席捲全城,連小市民也參與其中,手頭資金不足一百萬元的Richard,因認為投資車位較炒樓有更多優勢,早前膽粗粗加入炒賣行列。
「現時樓市升得太厲害,不但令人擔心價格會大幅回調,且入場門檻也愈來愈高。」本身是有車階級的Richard表示,今年初開始計劃作物業投資,發現車位價格落後於住宅市道,且不用做按揭也可一手購入,遂扑鎚入貨。
「炒車位容易打理,管理方面全由大廈管理公司負責,既毋須擔心遇上租霸,也不用像買樓收租般,要負擔許多維修保養等瑣碎事。」

以往炒開豪宅的王文彥太太周春嬌,去年底轉炒漾日居車位,亦「大賺一筆」。

漾日居車位於短短半年間,從原先五十萬元,炒高至接近八十萬元。
香港人五成炒股全球居首
1 :
GS(14)@2012-07-12 23:33:24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8031
尼爾森調查報告:香港人五成炒股全球居首
2012年07月12日 07:48 新浪財經
p.s. 工資微薄, 只能賭博 :inv168_07: :inv168_07: :inv168_07: according to 80/20 rule, 估計只會有20%人賺錢...
新浪財經訊 7月12日消息,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尼爾森公司昨日發表全球消費者投資態度調查報告,數據顯示香港消費者當中有55%有投資習慣,比率冠絕全球的33%,而當中香港投資者於股票的投資比率更高達89%,遠高於全球67%的比率。調查又指,香港投資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現時約有25%的的香港投資者為29歲以下。
香港尼爾森董事總經理樂是德表示,機構於本年5月透過網上在26個國家或地區,訪問了約28000名消費者的投資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香港消費者當中,55%的受訪者有投資習慣,比率冠絕全球,全球的平均值只是33%。此外,香港投資者大多集中於股票市場交易,比率高達89%,亦遠高於全球67%的比率。但當中有一半的香港投資者只會依靠自己作出投資決定,只有25%的投資者會聽取財務策劃師的意見。
投資者年輕化 29歲以下佔25%
同時,總監陳健鴻表示,調查報告反映香港投資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現時29歲以下的投資者約佔25%,比例逐年增長。
另一方面,他又提到,香港投資者對投資人民幣的興趣增加,人民幣已經成為投資者最喜愛的貨幣,他們約持有8%的人民幣流動資產。加上由於現時外圍股市波動,投資者傾向尋找有穩定升值潛質的貨幣作投資,人民幣過去數年穩步上揚的表現,正正吸引香港投資者的目光。
2 :
自動波人(1313)@2012-07-12 23:39:18你呃人。。。。。!
有好多人都認為自己係“投資者“,唔係炒股!更加唔係賭徒!
近五成Y世代 盼僱主給捷徑
1 :
GS(14)@2012-08-21 14:26:16呢D老細調查好似成日作野多過食飯...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21/News/ec_goa1.htm

不願長期培訓學解難
泰田、麥基爾國際顧問有限公司於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以問卷調查468名僱主和671名18至31歲僱員,以了解Y世代在職場上的特質與偏好。結果發現,近四成受訪僱主認為,對於Y世代僱員,僱主應是「協作式師父」,好給予他們大量工作自由。
但約半數Y世代受訪者則首先選擇「支援式師父」,即在需要支援時,僱主會提供協助或提供快捷「貼士」解難,不願透過公司長期培訓課程學識解難之道。
參與調查的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蔡惠琴表示,相比兩年前同一調查,更多Y世代選擇「支援式師父」,反映Y世代的工作基本功不足,如上班禮儀和人事相處等,投身職場後時要上司支援。
求職問有沒有工每天只做兩小時
另外不少僱主以「自我中心」及「無耐性」形容Y世代的職場特質,反映Y世代愈趨「溫室化」。蔡表示,曾有年輕人致電公司查詢職位空缺時問「有沒有工作每日只做兩小時」,稱自己工作超過兩小時會疲累;亦有年輕人沒留意電郵的文件模式收件者無法開啟,更不懂致電對方查詢是否收到文件。僱主認為Y世代只會留意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理整體環境。
習慣旁人主動協助
中原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Y世代在大學時已有不同工作坊協助求職,更有學長指點求職技巧,已慣於有外界主動協助解難。她指曾有僱主表示有Y世代僱員突然辭工,理由是「我所有同學都已轉工,若我不轉工會被他們排擠,我覺得好out」,令僱主感無奈。她建議Y世代入職時要有獨立工作的心理準備,亦要要求自己盡量獨自解難。公司方面則要盡量忍耐Y世代,在資源許可下多關心Y世代的需要。
2 :
GS(14)@2012-08-21 14:27:1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21/News/ec_goa2.htm
周綺萍表示,Y世代在職場上有其優勝之處,「好熟悉所有新科技,而且會不斷學習新技術,這點是X世代(32至47歲)絕對比不上的」。她續稱,Y世代對社會時事非常關心,敢於發表意見,相反X世代只會「密密做」。
調查結果亦顯示,逾四成Y世代視「金錢及權力認可」為鼓勵工作表現的方法,有Y世代直言因要肩負家庭經濟支柱故要「向錢看」。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就說,觀察到有Y世代要支付外出租住單位的租金或家用,更有不少Y世代在投身職場個多月後,發覺自己學歷水平不足而進修,種種因素令Y世代必須「向錢看」,這同時反映Y世代入職後思想變成熟。
四叔再籲買股好過買樓 兩年前推介 至今累賺三至五成
1 :
GS(14)@2014-06-05 18:12:0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05/news/ec_eca1.htm

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中)兩年前開始向市場推銷地產股,他昨出席中華煤氣股東會後重申,如果現時投資地產股,兩三年後可能有數十個百分點、甚至「一個開」(即一倍)的回報。左為中華煤氣常務董事陳永堅。(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人稱「四叔」的恒基地產
(0012)主席李兆基兩年前開始向市場推銷地產股,他昨日出席中華
煤氣(0003)股東會後重申,如果現時投資地產股,兩三年後可能有數十個百分點、甚至「一個開」(即一倍)的回報。翻查資料,自他上次發表「買股好過買樓」言論起兩年以來,本地地產股確實累積了三至五成的升幅,兌現了他的看法。
「如果你男朋友送你1000萬,我建議你買地產股,好過買樓……」相信不少人都聽過四叔這個「故事」,他由2012年5月底開始發表此言論,當時地產股尚未發力。直至現時,地產股已經歷過低潮並持續反彈,他昨日再發表買地產股好過買樓的言論。
「現買地產股 三年賺一個開」
李兆基認為,現在買地產股的時機剛剛好,因為股價相對每股資產淨值的折讓仍然很大,「例如一隻地產股現價100元,如果把它的資產拆出來,每股可能值200元。」他相信,如果投資在地產股,兩至三年後將有數十個百分點、甚至一倍的回報。曾經被冠以「亞洲股神」稱號的李兆基,多次呼籲大家買地產股不要買樓,確有其道理。自他發表此言論起,中原地產指數過去兩年只累升14.5%,但他旗下的恒地,雖然昨日跌了2.8%,但兩年來累升40.9%,其餘地產股升幅亦高於中原指數(見表),其中
長實(0001)升幅更達到50.8%。
買碧桂園票據 收7.5厘息
雖然地產股在去年紛紛見頂回落,但近日開始有追落後之勢;而中原指數今年至今沒有變動,但長實及恒地卻是今年表現最好的藍籌股。花旗的報告指出,由於剛性需求強勁、建築成本高企及政府有意「減辣」等因素,該行預計今年整體住宅價格沒有變幅,但現時地產股的股價已反映了樓價跌兩成的因素。另一方面,地產股股價較資產淨值,平均有高達37%的折讓。因此該行相信,地產股尤其是發展商,將會繼續跑贏大市。
李兆基雖然極力推介本地地產股,但他的個人投資則包括內地房地產公司。他早前以私人名義斥資2.5億美元認購
碧桂園(2007)的5年期票據,他昨日回應指,主要因為碧桂園的表現不錯,而且票據每年的回報率高達7.5厘,相信是合理的投資。
明報記者 廖毅然
半新股頻出事 諾奇狂跌五成
1 :
GS(14)@2014-07-24 11:11:1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1.htm

內地服裝商諾奇近日股價暴瀉,市傳有股東大手減持,首席財務官歐陽浩然(圖右)估計,似有投資者不理招股價沽貨。圖為諾奇的新聞發布會,圖左及圖中分別為董事會秘書陳全懿及董事長丁輝。(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今年新股氣氛回暖,年初至今多達57隻新股在主板上市,然而其中不少掛牌後短時間內出現問題,今年首隻上市新股福建服裝公司諾奇(1353),在市傳有股東拋售股份下,過去3日股價急瀉逾五成。事實上,過去1年主板上市新股中,已先後有9隻發出盈警,有專家認為,港交所(0388)對新股市場的亂象責無旁貸。
諾奇上市僅半年時間,近日在毫無先兆下,股價突然大幅下跌,由7月21日急瀉逾30%牽起洗倉序幕。股價昨日再跌26.5%至1元,成交額增至8711.9萬元,集團昨日午休前匆匆停牌(見圖1),但截至昨晚仍未公布原因,3日累瀉53.5%。
基礎投資者長興稱未沽貨
股價急瀉隨即惹來傳言四起,諾奇遭股東拋售傳言更甚囂塵上,其中集團基礎投資者、6個月禁售期已屆滿的長興(0238)更成「疑兇」,惟長興發言人昨日回覆本報查詢表示,未有沽出諾奇的股份。假設長興未有沽出,按昨日收市價計,帳面已蝕逾3000萬元。
同時,諾奇首席財務官歐陽浩然亦確認,據了解長興並未沽出手上持股。他對近日股價波動的原因亦不清楚,似是有投資者不理招股價作出拋售,查核股權披露時因未更新,昨日仍未知沽貨者為何人。
根據招股書披露,諾奇持股架構分散,董事長丁輝、執行董事丁燦陽,以及兩人的胞妹丁麗霞有份持股的投資公司,均持有集團股份共54.99%。同時,股東架構中亦有5名個人股東持股7.7%,很可能是這批股東沽貨套現(見2)。
毅德主席失蹤 正「配合相關部門」
實際上,過去1年上市的新股中,已有至少9隻新股發出盈警,不是於短時間內業績走樣而要發盈警,就是突然被基金沽貨,令頗多半新股股價至今仍然「潛水」。其中,綠色動力(1330)於6月19日掛牌,集團卻於7月9日發盈警,創下最快盈警紀錄。至於,毅德國際(1396)的情更奇特,日前公布與主席王再興失去聯絡兩周,至昨日才公布王「正配合相關部門了解情」,惟未有作進一步交代(見表)。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直言,港交所應為新股亂局負責,不能只稱這類只屬個別事件,而無做到把關責任,任由質素不好的民企來港上市。
「上市不夠1年已要發盈警,即是當初業績已有問題,為何港交所仍讓這些公司上市?」彭氏認為,現在已令投資者不夠沾手新股,長此下去勢打擊本港市場的聲譽,只得做得差的公司來港集資。
明報記者 岑豪、陳悅、李萌
下一頁 》
2 :
GS(14)@2014-07-24 11:11:5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去年推行保薦人新例,至今已實行近一年。不過,半新股業績極速「走樣」、甚至企業傳出各類負面消息的情,未見明顯減少。有市場人士坦言,半新股問題原因複雜,例如行業環境變化、大股東蓄意賣殼等等,難以完全歸咎監管機構。
有中資投行高層坦言,近年頻頻有半新股在上市不久後發出盈警,其中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加上不少國策出台,令個別行業受到打擊,例如做中小企貸款的公司,市在上市前後出現急劇變化,拖累業績表現。
他指出,大部分大型國企已經上市後,近年中小型民企上市個案大幅增加,不但企業管治措施上相對粗疏,而且相比國企,民企大股東造假的誘因更大,同時這類民企業務較簡單,一旦在財務報表上有任何問題,將會較難隱藏。
為順利賣殼 或「醜化」業績
事實上,近年掀起的「啤殼潮」亦是半新股極速「走樣」的重要原因之一(見另文),有不願具名的證券界人士指出,不少企業業務開始走下坡,因此希望上市賣殼「賺多筆」,因此業績增長難有保證,有個別企業更會刻意「醜化」業績,「(公司)有增長,可能會吸引基金入貨,股權架構一旦變得複雜,個賣相就變差。」
3 :
GS(14)@2014-07-24 11:25:5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2.htm

業界:政策變化快 新股受累
2014年7月24日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去年推行保薦人新例,至今已實行近一年。不過,半新股業績極速「走樣」、甚至企業傳出各類負面消息的情,未見明顯減少。有市場人士坦言,半新股問題原因複雜,例如行業環境變化、大股東蓄意賣殼等等,難以完全歸咎監管機構。
有中資投行高層坦言,近年頻頻有半新股在上市不久後發出盈警,其中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加上不少國策出台,令個別行業受到打擊,例如做中小企貸款的公司,市在上市前後出現急劇變化,拖累業績表現。
他指出,大部分大型國企已經上市後,近年中小型民企上市個案大幅增加,不但企業管治措施上相對粗疏,而且相比國企,民企大股東造假的誘因更大,同時這類民企業務較簡單,一旦在財務報表上有任何問題,將會較難隱藏。
為順利賣殼 或「醜化」業績
事實上,近年掀起的「啤殼潮」亦是半新股極速「走樣」的重要原因之一(見另文),有不願具名的證券界人士指出,不少企業業務開始走下坡,因此希望上市賣殼「賺多筆」,因此業績增長難有保證,有個別企業更會刻意「醜化」業績,「(公司)有增長,可能會吸引基金入貨,股權架構一旦變得複雜,個賣相就變差。」
4 :
GS(14)@2014-07-24 11:26:1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3.htm
籌備上市 已準備賣殼
2014年7月24日
【明報專訊】近來內地投資者或企業來港尋求「買殼」的需求大增,令主板殼價隨之水漲船高,叫價增至4億到5億元。不少上市公司掛牌一、兩年便告賣殼脫手者,亦比比皆是。更有消息人士指出,有不少企業在安排上市時,已經部署賣殼,甚至有個案在上市前,已經有買家垂青。
現時上市企業殼股有價有市,如本身財務無甚問題的主板公司,叫價動輒4億、5億元大有人在。創業板「殼」的叫價亦被踢高到1億、2億元。就算近日港股成交額偏低,被投資者視為「殼股」的細價公司,包括數字王國(0547)、福記食品(1175)等股價,在無甚特別因素下,於昨日炒高41%及29%,升幅令人咋舌。
由於內地投資者或企業對殼股需求增加,市場內亦重現一批投資者收集殼股。亦有個別本身持有多間上市公司的集團公司,善價沽之,綜合企業股南華集團(0265)賣殼便是明證。個別上市不久的公司如夜場股Magnum(2030),更一度被投資者視為殼股而曾經被大幅炒高,在市場無甚投資主題下,從眾殼股中尋寶,變成投資者賺快錢的必勝門路。
5 :
李澤楷(15220)@2014-07-25 21:53:40垃圾李小加
6 :
Wilbur(1931)@2014-07-26 14:31:44李澤楷在5樓提及
垃圾李小加
你個簽名檔咩事?

7 :
李澤楷(15220)@2014-07-26 20:19:52Wilbur在6樓提及
李澤楷在5樓提及
垃圾李小加
你個簽名檔咩事? 
杜汶澤:我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
8 :
馬斯丹(46646)@2014-07-26 21:10:51港交所固然有責任,散戶也一樣。買得殼的質素比IPO更差,散戶從不理會質素,專事炒作,爆煲才賴港交所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