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新股頻出事 諾奇狂跌五成
1 :
GS(14)@2014-07-24 11:11:1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1.htm

內地服裝商諾奇近日股價暴瀉,市傳有股東大手減持,首席財務官歐陽浩然(圖右)估計,似有投資者不理招股價沽貨。圖為諾奇的新聞發布會,圖左及圖中分別為董事會秘書陳全懿及董事長丁輝。(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今年新股氣氛回暖,年初至今多達57隻新股在主板上市,然而其中不少掛牌後短時間內出現問題,今年首隻上市新股福建服裝公司諾奇(1353),在市傳有股東拋售股份下,過去3日股價急瀉逾五成。事實上,過去1年主板上市新股中,已先後有9隻發出盈警,有專家認為,港交所(0388)對新股市場的亂象責無旁貸。
諾奇上市僅半年時間,近日在毫無先兆下,股價突然大幅下跌,由7月21日急瀉逾30%牽起洗倉序幕。股價昨日再跌26.5%至1元,成交額增至8711.9萬元,集團昨日午休前匆匆停牌(見圖1),但截至昨晚仍未公布原因,3日累瀉53.5%。
基礎投資者長興稱未沽貨
股價急瀉隨即惹來傳言四起,諾奇遭股東拋售傳言更甚囂塵上,其中集團基礎投資者、6個月禁售期已屆滿的長興(0238)更成「疑兇」,惟長興發言人昨日回覆本報查詢表示,未有沽出諾奇的股份。假設長興未有沽出,按昨日收市價計,帳面已蝕逾3000萬元。
同時,諾奇首席財務官歐陽浩然亦確認,據了解長興並未沽出手上持股。他對近日股價波動的原因亦不清楚,似是有投資者不理招股價作出拋售,查核股權披露時因未更新,昨日仍未知沽貨者為何人。
根據招股書披露,諾奇持股架構分散,董事長丁輝、執行董事丁燦陽,以及兩人的胞妹丁麗霞有份持股的投資公司,均持有集團股份共54.99%。同時,股東架構中亦有5名個人股東持股7.7%,很可能是這批股東沽貨套現(見2)。
毅德主席失蹤 正「配合相關部門」
實際上,過去1年上市的新股中,已有至少9隻新股發出盈警,不是於短時間內業績走樣而要發盈警,就是突然被基金沽貨,令頗多半新股股價至今仍然「潛水」。其中,綠色動力(1330)於6月19日掛牌,集團卻於7月9日發盈警,創下最快盈警紀錄。至於,毅德國際(1396)的情更奇特,日前公布與主席王再興失去聯絡兩周,至昨日才公布王「正配合相關部門了解情」,惟未有作進一步交代(見表)。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直言,港交所應為新股亂局負責,不能只稱這類只屬個別事件,而無做到把關責任,任由質素不好的民企來港上市。
「上市不夠1年已要發盈警,即是當初業績已有問題,為何港交所仍讓這些公司上市?」彭氏認為,現在已令投資者不夠沾手新股,長此下去勢打擊本港市場的聲譽,只得做得差的公司來港集資。
明報記者 岑豪、陳悅、李萌
下一頁 》
2 :
GS(14)@2014-07-24 11:11:5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去年推行保薦人新例,至今已實行近一年。不過,半新股業績極速「走樣」、甚至企業傳出各類負面消息的情,未見明顯減少。有市場人士坦言,半新股問題原因複雜,例如行業環境變化、大股東蓄意賣殼等等,難以完全歸咎監管機構。
有中資投行高層坦言,近年頻頻有半新股在上市不久後發出盈警,其中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加上不少國策出台,令個別行業受到打擊,例如做中小企貸款的公司,市在上市前後出現急劇變化,拖累業績表現。
他指出,大部分大型國企已經上市後,近年中小型民企上市個案大幅增加,不但企業管治措施上相對粗疏,而且相比國企,民企大股東造假的誘因更大,同時這類民企業務較簡單,一旦在財務報表上有任何問題,將會較難隱藏。
為順利賣殼 或「醜化」業績
事實上,近年掀起的「啤殼潮」亦是半新股極速「走樣」的重要原因之一(見另文),有不願具名的證券界人士指出,不少企業業務開始走下坡,因此希望上市賣殼「賺多筆」,因此業績增長難有保證,有個別企業更會刻意「醜化」業績,「(公司)有增長,可能會吸引基金入貨,股權架構一旦變得複雜,個賣相就變差。」
3 :
GS(14)@2014-07-24 11:25:5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2.htm

業界:政策變化快 新股受累
2014年7月24日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去年推行保薦人新例,至今已實行近一年。不過,半新股業績極速「走樣」、甚至企業傳出各類負面消息的情,未見明顯減少。有市場人士坦言,半新股問題原因複雜,例如行業環境變化、大股東蓄意賣殼等等,難以完全歸咎監管機構。
有中資投行高層坦言,近年頻頻有半新股在上市不久後發出盈警,其中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加上不少國策出台,令個別行業受到打擊,例如做中小企貸款的公司,市在上市前後出現急劇變化,拖累業績表現。
他指出,大部分大型國企已經上市後,近年中小型民企上市個案大幅增加,不但企業管治措施上相對粗疏,而且相比國企,民企大股東造假的誘因更大,同時這類民企業務較簡單,一旦在財務報表上有任何問題,將會較難隱藏。
為順利賣殼 或「醜化」業績
事實上,近年掀起的「啤殼潮」亦是半新股極速「走樣」的重要原因之一(見另文),有不願具名的證券界人士指出,不少企業業務開始走下坡,因此希望上市賣殼「賺多筆」,因此業績增長難有保證,有個別企業更會刻意「醜化」業績,「(公司)有增長,可能會吸引基金入貨,股權架構一旦變得複雜,個賣相就變差。」
4 :
GS(14)@2014-07-24 11:26:1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3.htm
籌備上市 已準備賣殼
2014年7月24日
【明報專訊】近來內地投資者或企業來港尋求「買殼」的需求大增,令主板殼價隨之水漲船高,叫價增至4億到5億元。不少上市公司掛牌一、兩年便告賣殼脫手者,亦比比皆是。更有消息人士指出,有不少企業在安排上市時,已經部署賣殼,甚至有個案在上市前,已經有買家垂青。
現時上市企業殼股有價有市,如本身財務無甚問題的主板公司,叫價動輒4億、5億元大有人在。創業板「殼」的叫價亦被踢高到1億、2億元。就算近日港股成交額偏低,被投資者視為「殼股」的細價公司,包括數字王國(0547)、福記食品(1175)等股價,在無甚特別因素下,於昨日炒高41%及29%,升幅令人咋舌。
由於內地投資者或企業對殼股需求增加,市場內亦重現一批投資者收集殼股。亦有個別本身持有多間上市公司的集團公司,善價沽之,綜合企業股南華集團(0265)賣殼便是明證。個別上市不久的公司如夜場股Magnum(2030),更一度被投資者視為殼股而曾經被大幅炒高,在市場無甚投資主題下,從眾殼股中尋寶,變成投資者賺快錢的必勝門路。
5 :
李澤楷(15220)@2014-07-25 21:53:40垃圾李小加
6 :
Wilbur(1931)@2014-07-26 14:31:44李澤楷在5樓提及
垃圾李小加
你個簽名檔咩事?

7 :
李澤楷(15220)@2014-07-26 20:19:52Wilbur在6樓提及
李澤楷在5樓提及
垃圾李小加
你個簽名檔咩事? 
杜汶澤:我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
8 :
馬斯丹(46646)@2014-07-26 21:10:51港交所固然有責任,散戶也一樣。買得殼的質素比IPO更差,散戶從不理會質素,專事炒作,爆煲才賴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