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Behaviorial Finance 要由症去到證的發展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25170054/behaviorial-finance%E3%80%80%E8%A6%81%E7%94%B1%E7%97%87%E5%8E%BB%E5%88%B0%E8%AD%89%E7%9A%84%E7%99%BC%E5%B1%95/ 雖然科技日新月異,但投資理論的發展還停留在很早期的時代。其中一項便是Behavioral finance。 Behavioral Finance花了很多的篇幅談及人們的決策偏見。Charles Munger有24項 psycho-misjudgement,有一些書現在已發展倒<<50 investor experiments>>等。這些偏見的討論,是十分有意思的,就如同醫學上對病人不同症候的討論。咳,哮,喘,肚痛等,都有不同的辦認方 法。 對症候的討論是必要的,基本的及有臨床執行意義的。我認為Behavioal Finance在這方面近年發展成熟,是時候可以發展出更高層次的理論。 在醫學上,我們認為一個病,是疾病的全過程。一個證型,是病的階 段性的一系列症候群。症候的產生機理,做病機。Behavioral finance找出了很多人們的決策偏差,是一個對症候的研究。我認為研究的方向如果可以更有系統的針對不同階段或情況,經過某種機理,可怎樣影響人們被 一系列偏見所影響,將會令behavioral finance有更突破性及更實用的發展。 其中一個最有趣的學科融合,我認為是 behavioral finance與圖表分析。其實早在<<psychology of finance>>一書,已開始有討論,可惜的是就只有這一本,而且作者只是舉例說明,而不以其為重心。我覺得用心理學去深化和融合現有理論 會有更大的突破機會。
全球化、民工荒與貿易戰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25439832/%E5%85%A8%E7%90%83%E5%8C%96%E3%80%81%E6%B0%91%E5%B7%A5%E8%8D%92%E8%88%87%E8%B2%BF%E6%98%93%E6%88%B0/ 全球化的背景下,生產的要素成本都要擺在全球的競爭市場上,唯一不可以的就 是人工成本。外判趨勢必定會引起工作流失,而要求外判國家經濟體去創新及增加高附加值職位去維持增長。 然而,實際上外判的速度之快,那有 足夠的創新職位可以替代?很多國家創新的不是實質產業。即使是美國,在IT行業的產生後,基本上沒有新的大型行業產生,而外判的速度依然維持。歐洲國更尤 甚。我稱這過程為國家產業空洞化。空洞化的結果是繁衍出的是金融地產及消費產業。這些行業後來自我依賴及完成,而同時同歸於盡。這便是產業金融化。未見其 害,先見其利。這一輪全球化加上金融的透支效應讓全球經歷歷史上難見的經濟及金融繁榮。 外判的另一方,是大量的技術勞動人口的輸入。中國 及其他亞洲地區接受了大量的外判技術及經濟效應。龐大的勞動力及相對低成本讓產品價格維持穩定,而產量得以提升。 穩定的政治局勢、全球化 的推進、IT革命的效率提升,讓通脹維持低水平,讓通脹得以維持低位。加上大量金融創新,讓信貸擴張可以為新興國家及全球資本市場提供大量資金,發展迅 速。 貿易->發展->低通脹->資金->貿易->發展 這就是偕大歡喜的全球化了。然而,任何發展都有邊際遞減的趨勢,就 如被拋高的石塊,最終難敵地心吸力一樣。 全球化的進展,需要三大因素支持 1大量低成本的技術人口 2大量低價資源 3 穩定的資金來源 現在的全球化效益,已越來越低了,而帶來的問題卻越來越大。中國及亞洲地產再不能無限量提供廉價技術勞動人才,中國人口紅 利已到尾聲。全球的勞動成本,只能上升了。民工價格就如石油一樣,產能已到極限,未來價格只能上升。 2003-2007年的金融主義發 展,最終也敵不過資源節約所帶來的通脹壓力。雖說利率是較直接的角色,但其實利率只是一個被動的人為虛擬概念,實質卻是資源分配問題主導整個遊戲。 能 源資源節約能引起2003-2007的牛市結束。所謂的次按及全球樓市泡沫只是基於全球化的一個症狀,而全球化及資源制約及國家政治才是病的主體。 通 脹壓力(不是那個數字)問題,正威脅著外判國的產業空洞化及金融化發展,所以她們在這次衝擊首當其衝。消費及金融模式的破壞後,本地失業率及財富大量流 失,引起很大的政治壓力。不少聲音要求保護本土產業,實際上這只是在全球化舞台上的悲鳴。因為,他們的勞動力根本沒有任何價格競爭力。然而,這並不代表他 們不會產生任何影晌,實際上他們加劇了貿易及生產成本,進一步加劇人力資源制約問題。 新興國家的發展,繼續讓資源制約產生壓力。同時,人 口紅利的結束,正讓廉價勞動成本上移,輸出成重大的通脹要素。這將是2010-2020慢慢發生的大概率事件。加上新興國家快速發展所對資源的需求,對全 球化經濟病帶來雙重的通脹要求打擊。 試想,全球資源有限,但要更多人享有更舒適的生活,中間的財富是怎樣產生的呢?新興市場在全球化中的 優勢,就是注定要富起來,但富有國家會同意讓自己佔用更少資源嗎?政治壓力,不容易這方向的發展,最少他們會盡其力量。貿易戰,是理所當然的。 一 個國家的人民有財富,這個國家才算是有財富。人民有資源去享用,才算是真正擁有財富。勞動成本上移,讓人們收入增加,其實是中國人民真正變得富有的機會。 最少,他們更有能力去面對資源制約的問題。 西方國家比較頭痛的是,他們同時面對資源制約及失業問題,又要面對維修空洞化及金融化問題。除 非他們能夠在技術上突破,或受政治壓力而反全球化,否則財富轉移是必然的。(當然,他們還有糧食及科技,甚至軍事上的優勢,可隨時換 Game&Restart) 現在看來,全球化的倡議者及保護者,正產生逆轉。然而,無論結果是怎樣,只是相對的問題,但全球化病 是一個不治之症,最終資源及勞動資源制約是一個必然限制,全球化帶來的實質經濟增長已到達終點了。 如果遊戲繼續,資源、科技、新興市場內 需會一支獨秀,其他都只能是熊市反彈。通脹將為金融市場帶來很大的挑戰。
看漲: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27020327/%E7%9C%8B%E6%BC%B2%EF%BC%9A/ 預測不是我的強項,而是一種抒情的方法。間中點綴,希望留得住一些老讀者~:p 近日唔少股跌左好多,指數上睇唔倒。主要是因為歐元區問 題,同埋大陸宏調。很多事件已被大肆報導。我認為(預測)現在看淡的風險不低,看好反而可以有技巧地介入。 歐元區: 佢出QE比想 像中快。我想人們已是驚弓之鳥,行政上大幅簡化QE所需要唇舌。出得QE,歐元區的債務已不成問題。或者問題已可被控了。 中國宏調: 其 實調控在去年八月提出”動態微調”已經開始,只是近日出招打壓內房才越演越熱。實際觀察宏調最有效的方法,是M2。M2已由4x%下降到21.48%,已 是過去的中軸了,加上已打壓內房,未來貨款會進一步緊縮。中國如果GDP8%以上,M2有15-20%是很正常的。因此,我相信宏調已近尾聲。如果中國再 不斷出重招,不顧外圍形勢,似乎太不謹慎了。宏調是一個不斷的過程,而其對股市的影響,視乎它對貨幣供應的影響。 貨幣泛濫牛市: 歐 元區的問題因QE的關係,我反而認為它會產生Second System Effect。按著水泉,水還是會在其他地方滲出來。歐元QE+Swap,等同印美元,會增加全球流動性。美國也因歐洲問題,加息周期可能要進一步推遲, 以助穩定。這將是股市及金市的一大利好。加上中國及香港股市已有足夠的幅度及時間性調整,企業盈利趕上,都成為我看漲的理由。 風險管理: 簡 單直接,不要破歐元區QE的位置就好,美國不破程式交易低位,香港不破19.5k,A股我認為已近底部。全部都不過5%但上升空間巨大,勝算高,成功就 play with house's money。當然,持有AA去All-in都有機會輸錢的,只是Odd profile既選擇。如果情況改變,我的決策也會跟隨計劃而改變。 如果看淡: 現階段看淡,是要押注在歐元區即使QE也無力解決 債務問題,國家問題最終讓人懷疑歐元區的經濟,從而令歐元區最終分裂或瓦解。另外,就是中國的宏調過火,樓市硬著陸,大幅拉低經濟增長,從而暴露中國低質 量擴張的後遺症。前者是系統問題,已用QE重藥;後者則是人為問題,中國過半經濟由國家主導,出事前還有很多方法。如果現階段崩盤,即三個月到半年要有重 大事件,而未被廣泛認知。風險是,QE及宏調重藥過後,短期內會出現一個消息真空期,對看淡者是一個時間上的劣勢,而近日的超賣也可能會帶來即時的威脅。 Macro 不是我的強項,但從bottom-up來看也不錯吧,對不對?條件已成,市場唯一等待的,就是最有說服力指標:價格。
看漲止蝕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27422832/%E7%9C%8B%E6%BC%B2%E6%AD%A2%E8%9D%95%EF%BC%9A/ 之前談過,短期暴跌後可以搏下反彈,止蝕是歐元破底,港股破底,A股唔彈, 美股破底(底是救市&美國panic selling那日)。 歐元不夠三日就破了,港股也破了,A股三日內冇彈,美國未破底,但澳元已破 panic selling。今年大量股票流動性緊縮,跌幅在25-50%不等,而且未見緩解。 五月把流動性底的股票換成高流動性暴跌股 博反彈,歐元破底後大量減持,搏反彈微蝕離場,現在現金水平高位,觀望為主。應彈不彈,長期及越來越多oversold,情況不太樂觀。 同 期不少股以每日3-5%速度下跌,十分兇險,就如海潚時的情況類似,但更有趣的是,大市竟然未跌。 2009年3月的升浪已完,調整的幅度如下: 23.6%:19500 38.2%:18000 50%:16800 61.8%:15500 現 在有分析員話18k,應該都係睇住個Fib ratio黎配合佢的觀點。到時又可能調到17k。 以上,都是一個調整的假設,即跌幅只會是 升浪的一部份。然而,如果不是調整呢? 恆指過往十幾年,其實都係在一個channel裏運行,如果upswing完結,要試支持的話,會 是12k左右。這應該是worst case,也就是說2009年3月至11月的升幅只是熊市反彈,屬ABC的調整的B浪。就好似香港1997-2003年,中間1998-2000都有一次 十分急速的升浪。 我沒有什麼確實的觀點,情況是怎樣,便怎樣去調配。Risk-adjusted positioning。如果現在單是考慮18k,應該是比較樂觀的看法。 基本因素方面,個股看來是不錯的,如果天氣不變,現在會是一個 機會。然而,當天氣大變,挑選那隻恐龍較強的重要性不大,因為整個物種也劫數難逃。實際上,就是Jeremy Graham的Asset class valuation 大過individual stocks valuation的觀點了。 現在要擺脫跌勢,歐元澳元要回升上次的底 部,恆指要升穿20800,A股要穩定,美股要守得住panic selling底。 現在人們比較關注的還是歐元問題及宏調,近來大陸及 美國房地產問題也漸漸冒煙了。 David Roche 出左新書,叫Sovereign Discredit 一睇個書名都知佢想 講國家債務會好大鑊,但佢的書是十分值得睇的。佢上次在海潚前(是,是在海潚前)可以準備地描術海潚的來來龍去脈,而且文筆精練,多圖少字,值得一看。
投資方法的協調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0818058/%E6%8A%95%E8%B3%87%E6%96%B9%E6%B3%95%E7%9A%84%E5%8D%94%E8%AA%BF/ 李小龍可以打出寸勁,是把全身各組肌肉的力,在短時間內同時爆發,所以可以發揮最大的效能。打羽毛球,要打得遠,也要肌肉的協調,像鞭打地擊球。正如短板理論所言,效果往往受制於樽頸,所以要發揮驚人的效果,需要全面的配合。我相信,投資技巧也有同樣的道理。 現在流行的價值投資,有很多選股的討論。什麼好公司,什麼是便宜,什麼是競爭力,大家都有了解了。如果人們都跟隨這些方法去做,結果會是一樣,或者最少是類似嗎? 假 如一只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已經被低估一半,看來已經是一個不錯的買入機會,可享受一倍的增長。可是,股票直跌至低估70%,低估80%,低估90%甚至更 多。在不同時候買入該股票的價值投資者,會有很大的回報差異。相信,這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為何跟隨同一套有效方法的人,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問題在那裏 呢?相信這是很值得價值投資者思考的問題。 這個例子只是一個例子,不重要。現實上,有紀律地執行一套方法,卻產生很大的差異,那如果我們也執行這方法,即使我們是做對的,我們可有心理準備去面對各種回報的結果呢? 這個問題不止在價值投資中出現,也在技術分析以及各種方法中出現。在技術分析中,更不難找到例子。其中一個技術分析中的回報差,我認為跟方法的協調有關,而其中最明顯的,應該算是時序的協調。 時 序協調,是在我執行買賣中經常要面對的問題。你相信嗎?技術突破在每一刻都在發生,所有的股價波動都是突破所造成的,只是不同時序的突破吧了。因此,技術 分析者,重要的不是利用突破或阻力,而是了解及選擇自己計劃中的突破或阻力去執行。例如,一個經歷大半年的橫行出現了跳空巨量成交純陽突破,事件及行業走 勢配合,連升三日後出現了吊人利淡。那應該怎樣做呢?大家都知道,其實怎樣做也有道理的。賣出可以是出於Risk management, 短線Swing Trading, 買也可有很多理由。同時,交易是連貫的決策過程,買賣後,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處理呢?技術分析中,即使正確地執行方法,但單是時序的不協調,也可以產生很 不同的效果。問題又在那裏呢? 往往各種方法在協調上出現的問題,便成了爭論的開端。我認為,這些協調上的不足,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不在方法,而是方法的執行及完滿。很多學科都學者都有精益求精,完善理論的志願,如果投資理論也可以淡化門派,各取所長,理論才能跟得上不斷演進的市場。 一條線不能定位,兩條線可以在平面上定位,三條線可以在三維空間中定位,那要在變化的市場中定位,我們在己有的方法上,還需要什麼去提高精確率呢?短板在那裏?什麼需要協調起來才能發揮出最大效果呢?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