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編織投資精神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2691774/%E7%B7%A8%E7%B9%94%E6%8A%95%E8%B3%87%E7%B2%BE%E7%A5%9E/

 

回首自己路上投資的生涯,究竟是為什麼呢?究竟要往那裏去?昨晚的讀書會給我很大的啟發。

 

真高興昨晚Kelvin談<<Poor Charlie’s Almanack>>,這本書可是2005年時,好友Peter給我的生日禮物!Kelvin選取了兩個重點,就是Lollapalooza 及 Multi-disciplinary Mentality,這正正是本書,甚至是Munger的智慧中,最重要的兩點。2004年,我受到這兩點啟發,而決定以投資作為自己的事業。記得當初我 不懂怎樣名命自己的日記,卻自然用了Consilient_lollapalooza。在這些日字裏,我才慢慢明白Lollapalooza精神對我的意 義。

 

Lollapalooza,借Kelvin的說話,就是乘的效果。當我們的知識越多,越多元化,它們互相契合參考,可以產生巨大及遠超各知識所及的 能力。這精神對我最重要的意義,是它啟發了我對各事物及知識的好奇心,以及引發我思考這些知識跟其他知識之間的關係,而思考絶不止於知識的範圍本身。人生 中,有了變化及進步的可能,便變得有趣了!知識就是這樣「編織」起來,而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參與這個偉大過程的一部分,作出貢獻。

 

今年,思考最多的問題,莫過於是風險管理上的問題了。

 

價值投資方向

自己的投資發展中,有過多次的變化。最初學習會計及價值投資,找到就是最便宜的投資,集中投資,貨如輪轉就能有高回報。貨不轉,我也沒有什麼辦法。 後來加入了時間的因素,最好是投資價值會隨時間而增加,又或者時間會讓價值反映的機會增加。然而,價值投資解決了What的問題,但有多個問題有待解決:

1What if: 止蝕嗎?

2How Much: 買多少?

3How: 怎樣買?

4What otherwise: 持現金嗎?

其實無論是什麼方法,到頭來都是淨回報及風險的評估,乘以交易數目(T),除以時間因素(t),就是增長(G):

ExT/t = G

E = Probability of Gain x Gain – Probability Loss x Loss

 

我學習的價值投資的風險管理主要偏重前期的評估,但面對事後或者突發的市場風險,我暫時還是一籌莫展。我還是希望風險管理,能夠凌駕於我的判斷之上。

技術分析方法

後來重新接觸技術分析,並且真正結合執行,讓投資的時間性、機率以及風險,可以有更細密的考量。

 

技術分析可以有明確的行動信號。訊號選擇取決於時序。配合價值投資,可以讓方向性的啟示有了操作的方法。價值投資與技術分析,都有自身的缺點,就如一個跛的,一個盲的,但合作起來,卻可以到達目的地。

 

「怎樣買」對於價值投資是難題。或者說沒有太大的研究。如果有了技術分析提供的定量數據,「怎樣買」的問題,最少有選擇的可能性。然而,該選擇的依歸是什麼呢?同時,技術分析對「買多少」及「現金」的問題,依然沒有太大啟示。

 

有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價值投資及技術分析,怎樣頭頭是道,都是理論上的事。如果連續失手了,怎麼辦呢?投資者想要回報,但心裏都想有個底,了解壞的 情況,可以有多壞,可能性如何。很多過往的金融悲據,回頭看可能是很可笑,但到時其實可能一切在理上都近乎完美,但偏偏就是對不完美的忽略,讓成很大的問 題,而問題是當初始料不及的。其中一個看似穩健的方法,就是分散投資,或更甚的資產分散投資。

 

策略分散投資:

金融海嘯,讓我對分散投資有新的認識。

 

分散投資,或許就是大多數人處理「買多少」的答案。如果單純把組合分散,究竟要有多分散?而實際上有效嗎?金融海嘯,讓很多分散投資而有過份安全感 的人震驚了,因為所有的資產價格也下跌。以資產類別作分散投資主軸,正視無視了Liquidity作為資產價格共同變數的問題。資產分散投資,只能解決個 別風險,解決不了系統風險。後來,觀看金融海嘯的基金表現,便恍然大悟了!不同的投資策略在不同時間有很不同的表現,真正的分散投資王道,原來是策略的分 散。這是真正沒有共同變數的分散方法。

 

分散投資就是想降低個別風險,但不能忘記前期分析才是風險管理之本。Munger就說把Stupidity平均化,並不解決stupid的問題,就 是提醒前期投資分析比後期風險管理重要,如中醫的上醫治未病一樣,所以風險管理,不能忘記前期分析是風險管理之本。無論什麼投資方法,都是一樣。

 

不幸的可能:

一個擲銀遊戲,你有$1,猜中賺$2,錯則蝕$1,你認為值得玩嗎?說真的,如果真的被遊賠率吸引,而持之而行,那就算真的很勇敢了。因為蝕本的機會,竟有61.8%這麼大。幸運與不幸的分佈,可能並不像想像中平均。

 

幸好,隨著精算科學的發展,Ruin Probability讓我們可以計算出蝕大本的可能性。只要我們知道蝕大本的定義(如蝕一半)、勝算、以及每次蝕的百份比,便可以知道答案了。這對「買多少」的問題,便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了!

 

我們知道了每單投資不能蝕多少,配合價值及技術的方法,便可以對「買多少」心裏有個底了。

 

當然運用Ruin Probability,還要作出修正,因為我們不單止不想蝕本。心理想,對賺到的,我們也會慢慢默化成本金了。讓人回到十年前的財富水平,也是很難過的 事,即使十年前己比廿年前富有很多。不過,這也只是在計算上的枝節,重點是,「買多少」的難道,總算有方法處理了,這可以讓不幸的發生有些預算及前期準 備。

 

現金難題:

投資其中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現金水平。

 

現金的回報接近零,長期持有現金必定跑輸大市,如果作長期部署,我們是否不應持有現金呢?同時,把股票套現就是現金了,而股票長遠又有正的淨回報,那是否表示長期的組合中,不應有現金呢?這個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但我有以下的考慮及偏好:

 

1現金的交易成本為零

股票套現除了交易費用,最大的問題是Impact Cost。越是需要現金的時候,通常是股市下跌中的時候,套現時導致股價下跌的幅度就越大。成交量相對持倉越低,Impact Cost就越大。

 

2現金的套現時間為零

股票套現需時,否則可能會加大impact cost。通常重要的機會出現時間短暫,而且通常套現困難,時間十分珍貴

 

心理上,少量現金讓人安心,也讓投資者保持尋找機會的心態。至於現金水平,我認為跟組合的流通性有關。越是容易套現的股票組合,可以持有較少的現金 水平。相反,越是難套現的,就需要較大的現金水平。因此,如果要購買流通性低的股票,那些股票一定要有超凡的回報去補償去補償需要持有的現金的低回報,同 時要受Ruin Probability去限制它們在組合中的比重,去降低不幸的發生。

 

簡單來說,現金跟組合的轉換成本有很大的關係,就像組合的潤滑劑。

組織投資.投資組織

 

單幹還是合作?投資需要的博學多才的人,多於專才。一班專才做的決定,未必及一個博才做的決定為好。然而,一個人,始終容易受制於很多心理因素。我想理想的是一班博才有所分工的組織。

 

以前曾在一銀行的基金工作,四個人合作的時光,是很不錯的經驗。自然地,有人傾向發問,有人傾向找機會,有人傾向分析,有人傾向批判。這個分工,讓一個投資決定有多方面的考量,就如Edward de Bono的六頂思考帽一樣。

 

這個分工,未必要在同一公司中進行。只要是不同的投資者,配上不同的思考帽,輪流地發表,其實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甚至可以比同公司的討論更多元化,更少利害衝突。我相信,現實中存在不少這些組織,只是沒有鮮明化的架構吧了!

 

現在:

還是要不同加強自身的選股及操盤能力。這是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也可減低風險管理的負苛。Payoff大,成功率高,才有得談風險管理。如果 Payoff是1,成功率是50%,分散到10%一隻,每隻20%止蝕,那整個組合跌超過20%的機會率高達99%!但只要命中率提高到55%,則不幸率 可降至13.2%。

 

有肌肉便能夠站得起來。然而,如果協調不好,還是會跌倒的,所以協調才能走得安心。個股的風險管理及操作,包括在方法的能力中,但組合層面的風險還 是很重要的。這可以避免不幸太多容易到來,降低飲恨的機會發生。到最後點綴的,就是現金儲備,而其實當選股、操作以及注碼控制,就是要做得好了,否則現金 儲備便要提高去作緩衝,而如果需要太多現金作儲備,是很難可以跑羸大市的。投資都要大升,背水一戰,更莫說是失敗或不幸...配合得宜,讓現金需求降低, 才是長久之法呢~

 

如果投資是一棵樹,那投資機會就是書葉,選股及操盤就是樹幹了,而根部就是風險管理,現金就是肥料。種樹的人,閒時便能在樹下乘涼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57

投資紀律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3499971/%E6%8A%95%E8%B3%87%E7%B4%80%E5%BE%8B/

紀律,不論是投資或投機理論,都很重視這個問題。其實,為何紀律是如此需要強調呢?呼吸是很重要,但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投資或投機者很少強調要呼吸吧~相信紀律需要強調,是暗示這可能並非是自然而然的事。

紀律,就是以計行事,即執行一些先設的原則或計劃,而且那些先設的原則及計劃是合乎利益及邏輯。同時,主要的投資決策及執行,通常是自己一人負責,所以自然是是自身同意及自願的。然而,為何紀律是不太自然的事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原則或計劃的時序產生激突

任何時候都有相對的貴與便宜,同一時間也是不同時序的trending&consolidation。如果自己沒有認清自己想要什麼?那唯一讓市場帶著我們走,投資與投機都是這樣。

2原則或計劃欠缺條件性

世上罕有放之於四海皆準的道理,絶大部份的原則及理論都需要某些條件成立才能有效。如果在學習及認用理論時欠缺對條件的認識,那越多知識反而讓思考變得困難,決策變得進退失據。

4原則或計劃含糊不清,自圓其說

理論必需要能夠被反證。一個自圓其說,沒有弱點的方法,是很容易迷惑人。當發現方法失效,造成巨大破壞,便會發現為何不守(其他)紀律了。

4原則或計劃欠缺客觀性

不能否認,客觀是很難拿準的。縱使有客觀的方法,但選擇分析材料本身就難免有主觀成份。然而,最基本的客觀性,是分析方法或選材的一致性,可以經過歷史考證及有連貫邏輯。否則,只是Opinion Shopping,自然很難有”紀律”。

5風險太高,產生壓力應激

剛才說的,都是因為要遵守的紀律本身是含糊,自圓其說,不能夠遵守的,是低質量的理論造成的紀律失效。然而,即使有高質量的理論作支持,也可能因為 太難執行而失效,這是心理性而非理論性的。最簡單就是要在短時間內做重大的決定。因為決定太大,影響太深,太多心理及環境因素可以干擾決策了。這才是真正 的不遵守紀律呢。

6不在乎

最有破壞力的,就是這原因...但如果不在乎,又為何會在看我到這裏呢?:p

 

紀律如果是理想當然,容易執行,其實紀律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水到渠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4

Franky Investing Workflow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3708446/franky-investing-workflow/

The way I do i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91

價值投資的兩難 Value Investors' Dilemma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3970339/%E5%83%B9%E5%80%BC%E6%8A%95%E8%B3%87%E7%9A%84%E5%85%A9%E9%9B%A3-value-investors-dilemma/

要衡公司的投資價值,我們要深入了解公司,尤如自己是生意的主人。同時:

1越研究深入,才能夠越了解公司的投資價值

2越研究深入,時間用多了,自然可研究及觀察的公司就少

3研究的數目越少,能夠找到的值得投資公司就自然越少,那自然是高度集中的投資。

4越是高度集中的投資,對了解的要求越高,越是集中時間去研究。

女孩的時候有限,要找合適的對象,但了解對象又需要時間,不能無限次嘗試及拖延。女孩會否堅持條件,還是退而求其次?還是,她有更好的策略?

 

價值投資的高手,以及高明的女孩,相信都有自家一套處理這兩難的功夫呢~其如就是時與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15

Tacit Knowledge 默知識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4100318/tacit-knowledge%E3%80%80%E9%BB%98%E7%9F%A5%E8%AD%98/?nextdate=last&leftcmt=11

對於大部份人,一生最重要的決策,莫過於結婚,轉工及置業。這些大的決策,我們究竟是怎樣做決定呢?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做好決定嗎?我有這樣的經驗。

 

婚前準備課程,傳導人問我:為何你要娶她?

面對這問題,我好像在答一些答案...然而,最後我坦誠回答傳道人,其實那些答案都不是,真正的答案是:我遇上了她,這就是原因了。傳導人說:這就對了。

 

朋友問我,為何你做投資,而不做中醫,那不是很浪費嗎?我告訴他,我不做投資,才是浪費。

其實我心裏想像,做中醫的情況,對比我的人生需求...不成不成,我要先在社會求生,之後才義務地做中醫,貢獻社會吧~同時,老了還更像中醫呢~所以,我走到這裏。

 

今年六月時100%CASH,就是等待機會,當時騰訊急跌,雜誌上寫著”騰訊風光不再”,我知道是時候了,我運用用交易的技巧,累積我的倉位,由120買至130,平均價在125以下,我增持至50%持股。我太過份了,但我認為我應該這樣做。

朋友問我:為何你買那麼多騰訊?我回答了一大堆原因...然而,我知道那只是買騰訊的答案,但不是買那麼多的答案...真正的原因單純是因為,”我知道”。四個月後,騰訊今天$186。至今我還未真正回答我朋友的問題。

八月尾至九月份,我很焦慮,我對女友抒情說,我很怕第四季會大升,而我不能參與。女友問:為什麼?我說,我還未肯定,但事實就是這樣發展,我希望我是錯的。現在,我沒有焦慮了,因為這己成事實。

 

昨晚,老友Mark在讀書會上,給我上了Tacit Knowledge一課,這是我一直尋找的決策及知識管理範圍(同時讓我給讀書會Credit)。總結如下:

 

1有一些知識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叫Tacit Knowledge

2Tacit knowledge是經驗所累積而成(Floss補充,Outlier說最小要10000小時的Hard work)

3Tacit knowledge,快而準,適應力強;Procedure可以給人跟,但需時及不能適應改變

4Floss補充,Tacit Knowledge最後,最好都加上Procedure去把關,以防emotional干擾

5Tacit Knowledge的決策準則,是Simulation。(如想像中醫...我諗唔通->轉行)

 

他分享一本書<<Streelight and Shadow>>。聽完他的課,我決定看這書了!

 

NLP中所說的身心一至,或者也跟Tacit knowledge有關。這也延伸到為何會用VAKOG, Anchoring等技巧。

 

相信Tacit Knowledge是很大爭議性的話題,有一些人會十分反對,有一些人則十分贊成。雖然對於一切的答案,我也傾向it depends,但我的tacit knowledge並不這樣說呢~:)

 

後記:

1令我聯想到捉棋:我們有勝利的目標,有棋法,但其實更實際的目標是想像未來的幾步,然後盡量拿一點優勢,累積起來,便是勝利。

2Brian:存在先於理性。

3點解唔做中醫?我記得很清楚,我決定學投資的那一剎那,就是我中七放榜,目睹成績單,知道自己入中醫的那一刻。我一生人,只望過那一張紙一眼,我 沒有再看過了。我的朋友可能聽過,我本打算入西醫,有冷氣,受人尊敬,科學化,高收入,還有漂亮的護士,但中醫則是冷清的獨坐在藥材舖,沒有冷氣,不科 學,最多只懂術數及功夫,沒有護士,收入一般(7年前,中醫未被香港人認同,跟現在差很遠...一般,即係唔夠),要到老才受人尊敬(敬老)。回想起來, 那Tacit knowledge及simulation,是如此的快而準,而且深刻。最初全部人包括家人都反對我,但我還是要堅持要學投資。我是大學第四年在掙紥多 時,以及有更大更多的支持,我才敢理智地去承認這鐵一般的決定及事實。為何我會那麼全力研究投資,除了各種理由,我認為最初最初,是源於逃亡般的恐懼,因 為我只有五年時間,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路。第一二年,我還向同學傳播投資的好處,同學原來背後說我是”傳教士”...是利益嗎?不,其實未想到利益的,更更 更重要的是信念,是求生的意志。要成功嗎?不,其實沒有想過要成功,而是要求生。想改變?先失去吧!先接近危險吧~背水一戰,人的潛能就能發揮。現在較穩 定了,較富足了,老實說,我的狀態沒有當年那樣狼了,階段不同了(值得感恩的)。這就是我的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8

Turtle Exam Questions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4103291/turtle-exam-questions/

The following true/false questions were sent out to the second group of Turtles. These questions were used to help decide who was picked and who was not:

1. One should favor being long or being short whichever one is comfortable with.
2. On initiation one should know precisely at what price to liquidate if a profit occurs.
3. One should trade the same number of contracts in all markets.
4. If one has $100,000 to risk, one ought to risk $25,000 on every trade.
5. On initiation one should know precisely where to liquidate if a loss occurs.
6. You can never go broke taking profits.
7. It helps to have the fundamentals in your favor before you initiate.
8. A gap up is a good place to initiate if an uptrend has started.
9. If you anticipate buy stops in the market, wait until they are finished and buy a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10. Of 3 types of orders (market, stop, and resting), market orders cost the least skid.
11. The more bullish news you hear and the more people are going long the less likely the
uptrend is to continue after a substantial uptrend.
12. The majority of traders are always wrong.
13. Trading bigger is an overall handicap to one’s trading performance.
14. Larger traders can “muscle” markets to their advantage.
15. Vacations are important for traders to keep the proper perspective.
16. Undertrading is almost never a problem.
17. Ideally, average profits should be about 3 or 4 times average losses.
18. A trader should be willing to let profits turn into losses.
19. A very high percentage of trades should be profits.
20. A trader should like to take losses.
21. It is especially relevant when the market is higher than it’s been in 4 and 13 weeks.
22. Needing and wanting money are good motivators to good trading.
23. One’s natural inclinations are good guides to decision making in trading.
24. Luck is an ingredient in successful trading over the long run.
25. When you’re long, “limit up” is a good place to take a profit.
26. It takes money to make money.
27. It’s good to follow hunches in trading.
28. There are players in each market one should not trade against.
29. All speculators die broke
30. The market can be understood better through social psychology than through economics.
31. Taking a loss should be a difficult decision for traders.
32. After a big profit, the next trend-following trade is more likely to be a loss.
33. Trends are not likely to persist.
34. Almost all information about a commodity is at least a little useful in helping make decisions.
35. It’s better to be an expert in 1-2 markets rather than try to trade 10 or more markets.
36. In a winning streak, total risk should rise dramatically.
37. Trading stocks is similar to trading commodities.
38. It’s a good idea to know how much you are ahead or behind during a trading session.
39. A losing month is an indication of doing something wrong.
40. A losing week is an indication of doing something wrong.
41. The big money in trading is made when one can get long at lows after a big downtrend.
42. It’s good to average down when buying.
43. After a long trend, the market requires more consolidation before another trend starts.
44. It’s important to know what to do if trading in commodities doesn’t succeed.
45. It is not helpful to watch every quote in the markets one trades.
46. It is a good idea to put on or take off a position all at once.
47. Diversification in commodities is better than always being in 1 or 2 markets.
48. If a day’s profit or loss mak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your net worth, you’re overtrading.
49. A trader learns more from his losses than his profits.
50. Except for commission and brokerage fees, execution “costs” for entering orders are minimal over the course of a year.
51. It’s easier to trade well than to trade poorly.
52. It’s important to know what success in trading will do for you later in life.
53. Uptrends end when everyone gets bearish.
54. The more bullish news you hear the less likely a market is to break out on the upside.
55. For an off-floor trader, a long-term trade ought to last 3 or 4 weeks or less.
56. Other’s opinions of the market are good to follow.
57. Volume and open interest are as important as price action.
58. Daily strength and weakness is a good guide for liquidating long-term positions with big profits.
59. Off-floor traders should spread different markets of different market groups.
60. The more people are going long the less likely an uptrend is to continue in the beginning of a trend.
61. Off-floor traders should not spread different delivery months of the same commodity.
62. Buying dips and selling rallies is a good strategy.
63. It’s important to take a profit most of the time.

Short Answer Questions

On the back of the true/false answer sheet, please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ith one sentence each.

1. What were your standard test results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s?
2. Name a book or movie you like and why.
3. Name a historical figure you like and why.
4. Why would you like to succeed at this job?
5. Name a risky thing you have done and why.
6. Explain a decision you have made under pressure and why that was your decision.
7. Hope, fear and greed are said to be enemies of good traders. Explain a decision you may have made under one of these influences and how you view that decision now.
8. What are some good qualities you have that might help in trading?
9. What are some bad qualities you have that might hurt in trading?
10. In trading would you rather be good or lucky? Why?
11. Is there anything else you’d like to ad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9

最大的修練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4268748/%E6%9C%80%E5%A4%A7%E7%9A%84%E4%BF%AE%E7%B7%B4/

不論曾經做的是對是錯,不論做的結果是好是壞,凡因執著而起,執著就會成長,而導致更大的問題。執著就像慢性疾病,溫水煮蛙,殺人不動聲色;執著就像金融間諜,要讓我們先成功而後崩潰。

因此,投資最重要最困難的心境,就是忘記利益,忘記成就,忘記自我。沒有利益,就沒有得與失,沒有貪婪與恐懼;沒有成就,則沒有驕傲與懦弱; 沒有自我,則沒有一切其他考慮,可以忠誠於對投資最有效的原則。投資難的不在做法,而是難在做,這就是知易行難了。忘我的應用將是千百種,投資之福,會因忘我才能純淨而細水長流。忘記自我,是投資最大的修練,無時無刻都要牢記於心呢!


這道理,是執著及受挫過後領悟的最寶貴道理,是一切投資心理學道理之首。或者這對人沒有任何影響,但相信好意的種子終有一天可以發芽,成就好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4

樓市True or False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4365140/%E6%A8%93%E5%B8%82true-or-false/

餐廳中、小巴上、Facebook、教會、電視,金融界以外的在談一種金融工具,就是樓。以下的True or False,問題,或許會讓你對樓有更深的思考。

1樓是資產

2因為需求強勁,所以樓價向上

3因為樓價向上,所以需求強勁

4供平過租,所以買樓比租樓便宜

5內地經濟比美國經濟更影響香港樓市

6內地買家是香港樓市上升的主因

7新的按揭方式,如Hibor按揭,讓人們買樓更輕鬆

8租金回報是4%,股市股息回報是3%,所以樓比股票更有吸引力

9樓的地區因素主導該樓宇的價格

10樓的香港整體因素主導該樓宇的價格

11有錢人能夠支持樓價

12供款比率不高,所以樓市向好

13因為通脹,所以樓市向好

14因為減息,所以樓市向好

15因為經濟向好,所以樓市向好

16租金回報是4%,銀行存款利息是0%,所以樓是有吸引力的投資

17樓應該是個人的主要投資

18樓是消耗品

19樓是耐用品

20樓是奢侈品

21樓是必需品

 

還有其他True and False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38

進化論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4319085/%E9%80%B2%E5%8C%96%E8%AB%96/

1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2汰弱留強,鋤強扶弱

3用進廢退

4隨機突變

5隨序漸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39

時機心法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4316428/%E6%99%82%E6%A9%9F%E5%BF%83%E6%B3%95/

同一隻股,有人狂賺,有人賺,有人蝕,有人狂蝕。時機取決在同一隻中股中的勝敗。有人用價值做選時,那就是”平”的時機。有人則用技術去選時,那就是”強”的時機。同時十倍股,各人回報不同。有賺可能只是曾賺,但蝕則幾有可能是蝕。

同一個等級的週期走勢,可分為初升、急升、頂部、初跌、急跌及底部六個階段。

初升:

通常是最賺錢的時機,就是初升階段,因為初升買進的人,才最有機會走完全程。當然,你要在初升階段就已經買進,就是說你很可能在底部時間已經留意, 在初升中買入。在初升階段,你不會知道這是初升階段,因相對之前的底部整固,這已是不錯的升幅。初升是消化底部Anchoring的時間,所以是升跌交 錯,信心不大,每每會挑戰支持,但即使跌穿,也短時間內回升。當然,那是事後才能知道的事,但有這個心理準備很重要。初升是最賺錢的,因為參與初升階段的 人,才有機會羸盡急升階段。

初升期未買的人,可以在挑戰支持”後”買入。如果基本條件很好,則可隨時買入。這是候,已看見底部了,或者離底部有一段距離,很容易因已升了一段而有戒心,其實這只是底部的Anchoring吧了。

初升的心法是”駕”,汰弱留強。

急升:

急升階段應是最容易操作,但心理上也是最難控制的。經過初升後,貨源歸邊,股價急升,人們都認為股票”瘋狂了”。很多人在初升階段中己很滿足,一到 急升便急不及待獲利,唯恐巨大的利潤會化為烏有。同時,也有可能想用初升階段的高賣低買策略去提高利潤,因為波幅越大,越有水位。然而,這時間要做的事, 其實就是等。什麼也不要做,便是最好的了。觀察急升完結就是唯一要做的事。

如果初升時未能參與,那急升時還能否參與呢?我認為是可以的,但注碼必然要分散投入,否則風險是極難管理,買了也難堅持有下去。利潤是信心的泉源,沒有利潤,很難抵擋波動性的干擾。

急升的心法是”穩”,買定離手。

頂部:

頂部跟急升的共通點,是波幅大。不同點,是沒有升幅漸減至零。急升後的倉位遇上巨大的獲利,如果你找到頂部的特徵,如有波幅冇升幅,技術技標變差, 人氣熾熱等,便很容易想獲利了結。然而,其實這個所謂的頂部,可能只是大一等級的調整,是一個失敗的頂部。在這時沽出可能是一個短暫的對而長期的錯誤,事 後就會覺得被”震”了。在頂部,便要看大一等級的情況,而決定去留。

頂部,也可以是大級別的調整開始,不宜買進。如果選擇離開,可以減持。當然,估頂難過估底,而頂的完成必然是事成後知道,動作宜慢。傳說中在極頂部沽出,然後看 著股價崩潰,大發人心,這是只是童話,不能妄想。

頂部的心法是”緩”,目標明確。

初跌:

初跌,是最危險的時候,行動要快。頂部因初跌而完成了,一切技術指標也向淡,然而,股價先跌後升,跌幅不大。這是極大的危險!跟初升同理,那是頂部 Anchoring的結果,但初跌消化的速度可能很快,需時更跌,變化更急。如果頂部選擇了離開,初跌便要清貨。如果頂部選擇了留,也可能需要減持。

初跌只賣不買,心法是”狠”,不作判斷。

如果初跌良久,考慮是大一級別的調整。根據選擇行事,即使先賣後買,蝕差價,義無反顧,那是賺取機會的成本。

急跌:

初跌過後,便是Free Falling,每價位平均成交量很低,即少跌少成交,急跌才有大成交。股票大平賣,很有衝動去入貨,尤其早前已減持股票,做套利不亦樂乎?然而,這種高賣低買的心理,很影響急升”穩”的心法,誰能做套利而在急升中持穩呢?

急跌階段入貨,是十分危險的事,因為你看似急跌,但再跌70%時,你便知那只是微跌。股價圖是會跟隨變動而改變scale的,任何所謂的直線上升或下跌,過一會就不覺得怎樣了。

急跌不宜入貨,入了貨風險也極難管理。即使要入貨,必等待成交量急增。那是十分投機的事。因為沒有說天量不能再天量。一般情況,急跌不宜買貨,除非十分難買,而這股又非買不可。

如果急跌時,還未賣出,那能否賣出呢?如果選擇”留”,可以不賣出了,少做一次吧了。如果選擇”離”,則必斬無疑,那是最後的生還機會。

急跌的心法是”等”,少做少錯。

底部:

底部不等於不跌,而是跌幅減慢,甚至有波幅冇跌幅。當然,在底部時你不能確認是底部,要在初升階段才能確認。底部的特徵,有急有緩,童話式的買進是 在極恐慌時買進,而買進後便一勞永逸,一飛衝天。這是可遇不可求,求倒也未必好。想像,如果一個人曾經成功這樣,他以後的買入策略會是怎樣呢?福兮禍所 依,就係咁既意思。

底部是選股的黃金時間,但只在選。很多基本條件好公司出現了,當然你發現他們的基本面有缺憾,但就是那些缺憾而讓機會變得更美。這時候的基本分析,是要看大一級別的核心基本面,而不是看什麼週期業績盈利PE,那只是鬼故,讓人見指忘月。

在底部買入,欲速則不達,始終波動還強,重拳出擊,未必能有信心持有下去。利潤是信心的泉源,累積利潤,是日後心理的基礎。

底部的心法是”種”,欲達不達。

大級別的調整可在小級別的底部積極買進。初升時間太短,也有可買進的行為會引來競爭,就造成甚至完結了初升,就是把股”推動”了。

投機:

種、駕、穩、緩、狠、等,就是投機了。

文章想用投機作題,但人們已有投機投資的概念,容易先入為主。實際上,主題是投機心法。凡是選時,不論方法,就是投機。投資不考慮時機,而考慮股東 回報,不考慮賣出,就如結婚考慮的是婚姻生活,而不是離婚手續。投資投機不緊要,重要的是做對應的事。否則心法錯配,容易力不從心,進退失據,知易行難。

身份主導信念,信念產生能力,能力指引行為,行為適應於環境。哲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了解自我,加以發展及完成。世上沒有好方法,只有適合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