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總還款本金增加 房貸年限拉長非萬靈丹 房子想貸四十年 借多少比借多久重要

2012-4-9  TWM



銀行與房仲業推出的「四十年房貸」專案,在市場受到廣大注意,但這種將還款時間拉長,降低每月還款金額的房貸方式,卻相對的增加總還款本金,在利多背後, 買屋民眾要慎用。

撰文‧梁任瑋

中油宣布油價大漲,在薪水未調、萬物皆漲的當下,再度推升一般人的「痛苦指數」,尤以房價最讓小市民傷腦筋,就連全台首善之區台北市,家庭可支配所得近五 年僅微幅增加一.一萬元,但購屋所得比,卻從八.六倍激增到十一.七倍,意謂無殼蝸牛要不吃不喝買房子的年限不但長達十一.七年,更較五年前整整拉長三 年。

以首購族而言,要面對存自備款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漲幅,外在環境又有銀行緊縮房貸成數,唯一能寄望的只有將房貸還款年限從二十年拉長至四十年,「用時間 換取空間」。

永慶房屋契約部經理陳俊宏說,過去二十年期房貸是常態,近幾年愈拉愈長,不少首購族都利用三十年期晉升有殼族。還記得老一輩的人常勸告年輕人,買房子千萬 不要欠銀行錢,只要有錢,就要盡量還給銀行,但近年台灣利率始終維持在低水位,把錢拿去定存的時代已過去,也讓房貸族的樣貌大幅改觀。

吸引薪水族 官方研擬跟進因此,日前銀行業者和房仲業連手推出「四十年房貸」,立刻引起廣泛討論,也讓飽受民意壓力的財政部長劉憶如鬆口,表示願意推動公股銀行辦理四 十年房貸專案,也使得這起原本是民間企業實施的行銷方案,瞬間拉高至國家層級。

四十年房貸的優點是每月房貸負擔輕,對於有長期借款需求者較有利,尤其是對於還沒有存夠自備款的購屋族來說,是一個可以提早達到成家夢想的途徑。不過,由 於還款期從二十年拉長至四十年,時間多了一倍,反而多繳更多利息,總利息支出是二十年房貸的一倍以上。

四十年房貸對收入吃緊的受薪階級的確充滿誘因,以房價一千萬元、貸款八百萬元、利率一.八八%本息平均攤還計算,二十年期每月要繳本利四○○二○元,四十 年期每月則只要繳二三七三○元,每月少繳一六二九○元。雖然精算下來,四十年房貸每年少支出十九萬五四八○元,但若從總負擔金額來看,選擇二十年期共繳納 九六○萬四八○○元,四十年期卻須支付總額一一三九萬四百元,等於多繳了一百七十八萬元利息。

另外,四十年房貸專案適用的貸款對象年齡,多半限制在四十歲之下,而且該方案的承作條件限制比較多,例如借款人年齡、屋齡均有限制,並非人人都適用。更重 要的是,還款期達四十年,以一位三十五歲的購屋族來說,四十年後已成為七十五歲的老翁,將變成標準的屋奴。

依年齡評估 善用房貸類型星展銀行個人金融服務放款及存款產品部資深副總裁宋霖耘說,根據星展銀行統計,台灣人平均房貸還款年限多半是在七至十年,很多購屋族會隨著家 庭成員需求變化,透過賣掉舊屋還清房貸,實際上會還到四十年房貸的民眾並不多。

因此,民眾在貸款時應注意哪些事項,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商品呢?將房貸族區分為二十、三十、四十歲不同族群,是一種可行的評估方式。

以二十歲、收入固定的小資上班族為例,因剛出社會沒多久,身上可能有學貸等壓力,花旗銀行房屋貸款部副總裁余苑菱建議可先採用四十年期房貸,但每月房貸繳 款金額盡量不要超過收入的二分之一。若無法三至五年還清,最好選擇一段式利率,即一開始就約定房貸利率僅隨市場利率微幅波動,不會像分段式利率在第三年大 幅拉高,增加負擔。

三十歲以上的換屋族,因為已經有第一戶房屋,開始換屋時,可選擇「抵利型房貸」透過平時的儲蓄,來折抵房貸利息,降低房貸負擔。但抵利型房貸三年平均的利 率,一般都比本土銀行「前低後高型房貸」利率高,若平時沒有多餘的錢可存下來折抵房貸利息,那麼最好還是不選擇抵利型房貸,不然最後可能利息沒省到,還要 付更高的房貸。

四十歲到五十歲以上的換屋族,因小孩都已陸續長大,此時的購屋行為已轉為資產規畫,甚至是替小孩購屋,這時就可選擇「額度型房貸」。

例如其中的八百萬元,是短期之間還不了的,就申請一般型房貸;另外兩百萬元,以較高利率的額度型房貸申請,由於兩百萬元部分,只要有錢可以隨時還,因為彈 性還款,可隨借隨還,整體利息支出也降低。

此外,若是收入波動大的個人工作者,或是收入來源主要以大額獎金為主的業務員,因為收入大進大出,也適用此種方案。

陳俊宏說,除了本身身分條件以外,透過建商或大型仲介業者向銀行貸款,也可以談到優惠條件,一些仲介業者由於案源多,與銀行往來通常可談到比較低的利率條 件,對銀行而言,透過建商、仲介等通路帶進房貸戶,因為多少能省些推廣成本,也願意提供較優惠的條件。

「借多少比借多久重要。」宋霖耘強調,買房子一定要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如果銀行給你四十年、九成,還是要算好自己的開銷,沒有預期外的支出,才能當個精 明房貸族。

屋齡新比年齡有利

40年房貸申請條件

1.限自住首購族(本人名下僅有目前購買的這一間房屋)。

2.「屋齡」+「貸款年限」及「年齡」+「貸款年限」,最高上限為75。

案例A 小資女孩30歲,購買的房子屋齡為40年75-30=45 75-40=35 兩者取其低,所以小資女孩可辦貸款年限為35年案例B 小資女孩30歲,購買的房子屋齡為20年75-30=45 75-20=55 最長可貸40年,所以小資女孩可辦貸款年限為40年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以時間換空間,月付壓力減輕——20年期與40年期房貸每月應付金額比較 單位:元貸款金額 20年還款 40年還款 每月可少繳金額100萬 5059 3028 2031 500萬 25294 15141 10153 1000萬 50588 30283 20305

註:年利率以2%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8

Howard Marks「最重要的一件事」讀後感 土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56dde001013lwt.html

Howard Marks出身於沃頓和芝大科班MBA,藍血精英,標準的高富帥,但這位仁兄

卻造了反大逆不道跟了格雷厄姆,用教授們不屑一顧的小兒科賺了大把銀子。

基本上看完了他網站所有的備忘錄,但發現」the most important thing「還是值得一讀,

「最重要的一件事」裡包含了19條最重要的原則!Howard <wbr>Marks鈥溩钪匾囊患事鈥澏梁蟾 哈哈,Howard害人不償命啊!

 

 

第一章:second level thinking 第二層次的思考

第二章:明白效率市場和它的侷限

直覺和感情在投資中是殺手,第二層次思考=理性思考,用原則過濾

信息,用原則指導行動。

Howard Marks承認市場是有效的,但這裡是「快」地有效率,絕非「正確」地有效率。

信奉二者可以兼得者,最終會被淹死在市場海洋裡;

金子最終還是會被「正確」的人撿到,不管信息傳播速度再指數性增加,value investing還會管

用幾百年,別怕。

 

第三章:價值

第四章:價格和價值的關係

投資者就做一件事:低買(內在價值)高賣;不談價格,你還談什麼投資?(原文: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good or bad idea regardless of price)。

什麼使一家公司有價值?產生現金流的能力(原文:the ability to generate earnings and cash flow).

折價買入「內在價值」,價格回歸「價值」不需要機緣巧合,不需要做夢也唱「明天會更好」,不幻想

牛市中「傻瓜」或「賭徒」付大價錢從你手中接貨,是有尊嚴「站」著掙錢。

滅掉心中牛市的幻想,越早越好。

折價買入「內在價值」,你就會看淡槓桿,槓桿不會使你的投資變得更好,也不會增加你贏的概率。

(原文:the leverage doesn't make anything a better investment or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gains,仔細體會,很好玩滴)

 

第五章:理解風險

第六章:識別風險

第七章:控制風險

投資本質上有關未來,因此風險如影隨形。

什麼是風險?1.只是人的看法而已(原文:it's largely a matter of oppinion)。

2.不可量化(投資首席風險官?Howard <wbr>Marks鈥溩钪匾囊患事鈥澏梁蟾

3.它很虛幻,騙人不商量。

假如高風險投資真的能產生高回報,那它們就不是高風險!

高風險和低回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這枚硬幣的名字叫做「高價格」,折價買入

「內在價值」可以產生低風險高回報,這枚硬幣叫做「低價格」。

股市賭場中的賠率, 價值投資:回報/風險比 極高;

                   投機:    回報/風險比極低;

 

第八章 注意週期

第九章 留心波動

」市場先生「不可預測。

沒辦法預測,那就做準備吧。

 

第十章:向消極影響開戰

第十一章:逆向

芒格的「心理偏見」害人不償命。

注意以下偏見組合:

貪婪x恐懼x旅鼠現象x嫉妒x自大

 

第十二章:搜尋便宜貨

我們的任務不是尋找好企業,而是好買賣;所以買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付了什麼價錢。

(原文:our goal isn't to find good assests,but good buys;thus, it's not what you buy,

it's what you pay for it)

便宜貨和高質量沒啥關係,其實,低質量會嚇跑不少人,這樣價格反倒會更好。

(原文:investment bargains needn't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high quality,in fact,

things tend to be cheaper if low quality has scared people away)

 

第十三章:耐心的「機會主義」

第十四章: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十五章:having a sense for where we stand

進取型投資就是4毛買1塊,找不到便宜貨的時候,你無法在市場上創造一個,

此時最具進攻性的做法就是:等待

(原文:you simply cannot creat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when they are not there)

 

第十六章:感謝」運氣「吧

第十七章:防禦性投資

第十八章:避免」致命錯誤「

第十九章:添加」價值「

 

在此邏輯鏈條上向前再邁一步,純屬重口味,不適者請飄過:

 

我是value investing的原教旨主義者,是投資世界裡的恐怖分子」塔利班「Howard <wbr>Marks鈥溩钪匾囊患事鈥澏梁蟾,我認為很多所謂

企業和行業研究都是屬於」質「的範疇,而「質」又屬於喜歡嚼舌頭閒暇長舌婦的專利。

鑑於判斷」質「的難度和個人有限的智慧,我和」質」的關係緊張Howard <wbr>Marks鈥溩钪匾囊患事鈥澏梁蟾,以至於看到各種才華橫溢

的企業經營,產業分析和各種類似的東東,我本能的反應就是Howard <wbr>Marks鈥溩钪匾囊患事鈥澏梁蟾並且同時快閃!

 

首先,諸如此類的話題,經營者在年報上已經談得夠詳細,還覺得不過癮就看他競爭對手的,

在自己行業浸淫幾十年的老鳥們談的難道不比那些圍觀者的好?即使不相信陳啟宗對自己公司和

商業地產行業的解讀,那麼他還有n多競爭對手呢,難道這麼多的原味海鮮沒有一款適合你?

想玩投資這個遊戲,就別和各種二流圍觀者胡混,時間寶貴,清蒸石斑魚最新鮮,進場和真正的」

玩家「較勁吧。

 

其次,這種「質」的東東,原本沒有一個客觀的衡量標準,錯了,你的判斷會受影響;

即使對了,我自己認為,這些東東本質上應該是給經營者管理層看的,michel chen的魯泰系列應該UPS

到魯泰總經理辦公室,讓他們看看到底靠不靠譜,對上眼就改進經營,對不上就直接垃圾了,

各種貌似業內的研究東東對被動型投資人無用(對控制型投資可能有用,注意這裡的「可能」,天

知道坐在辦公室小白領的想像力可以指導跑了幾十年的船老大駕船遠航),大多時候甚至是「反動」:

有些文筆好具有強大煽惑能力的甚至引誘你降低買入「價格」標準,促使你犯罪。

是不是血腥到無法接受?再琢磨琢磨那句話,」便宜貨和企業質量高低沒啥關係,低質量會嚇跑不少人,

這樣價格反倒會更好「。

吹下牛皮好了Howard <wbr>Marks鈥溩钪匾囊患事鈥澏梁蟾,太長的故事需要講,繼續Howard <wbr>Marks鈥溩钪匾囊患事鈥澏梁蟾

 

 

p.s.1.「傻瓜組合」3月30日回報21%,跑贏同期恆指7%。

    2.組合內博士蛙虧損8%,匹克體育虧損11%,王朝酒業虧損7%,其他11只回報6%至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26

股票投資人最重要的事 一只牛的投資日記

http://feigan.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22.html
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
  • 做你很容易就可以做好的簡單事情
  • 學會選擇與避開
 簡單不代表無用或無腦。
2009年,我閱讀【Security Analysis】,看到書中提到,如果租金是1元,那麼這個資產的價值是20元 ,即係租金的20倍。書中也有提到,買入之前,必需確定:
  • 盈利的素質 :即係不容易走樣,有保障的收入(guarantee income),
  • 企業的前景:即係這個生意永遠有的做,盈利會陸續增長
有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是勸人要思考,不要盲目相信,要詳細了解並且善用。

收入同樣是租金,可是層次可能不同,即係不同【地點+用途】的產業,它的價值可以大不同。

以領匯為例,我在2009年買入,就是考慮到它的盈利不會容易走樣,這個生意永遠有的做,盈利會陸續增長。但是,這不代表買入後就立刻賺錢,我可是坐過艇。而且,那個時候,市值並沒有達到租金的20倍,我曾懷疑作者的理論是否成立。

領匯upgrade商場, 用的是股東的權益,值不值得?3年前,恐怕很多人都會懷疑效果。所以,我們必須依賴數字來判斷。幸好,每年的數字都是正面的(租金+股息增加)。當時間到了,相信的人開始增加,最美好的時光也就到了,股價升到你跌眼鏡。

我個人的觀察,生意是需要時間來培養,例如1年或2年或3年。所以,股票投資人最重要的事就是 :
  • 開始就是買入對的企業。
  • 即係買入【合理+未來盈利(價值)長升】的企業,
  • 你需要等1-3年,才能得到合理的回報。
  • 如果你買入【便宜+未來盈利(價值)長升】的企業。當時辰到,股價升到你跌眼鏡。
  • 如果發覺買錯了企業,就必須承認立刻離開,不要浪費時間,因為時間寶貴。所以檢查業績,勤勞考察企業的行業前景,是我的工作,而且要樂在其中。
因為顧客群的關係(公屋,地點),領匯的租金水平低於其他A級商場。可是發展的機遇到了,以前差的地點可以變成好的地點,這個時候upgrade商場可以改變顧客群,最重要是這些因素都是租金增長的推動力。只要市場改變看法,這些磚頭就變黃金。

 但是,我必須同意,終有一日領匯的租金會和A級商場相等, 以後就會隨著通膨的速度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96

YC合夥人Garry Tan:創業初期把事做精最重要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anwu/227026.html

近日,動點科技盧剛對YC的合夥人Garry Tan進行了一次獨家專訪。Garry Tan是微博客服務Posterous的聯合創始人,在2011年初以合夥人身份加入YC,特別是在產品設計上指導YC的各個團隊。對於YC的成功,創業 的方向和需要注意的地方,Garry暢談了他自己的看法。

創業孵化器成功的關鍵:運營者

Paul Graham,Y Combinator的創始人,不僅僅YC的領袖,更是成為硅谷創業者教父級的人物。Paul自己的背景就是一個程序員和創業者,查詢Wikipedia 上對他的介紹其名字的後面還特別註明了Computer Programmer。他開發出了知名的在線電商軟件Viaweb,後被Yahoo收購成為Yahoo! Store。

Garry認為正因為這些經歷,Paul非常理解創業公司的需求。Garry說,在美國也有不少複製YC模式的孵化器,但是目前都沒有YC成功。 Paul不是學術派,不是什麼500強公司的管理者,也不是什麼金融家,他是個駭客(Hacker),是個創始人。他知道如何去創業,從產品設計到產品開 發再到用戶。這是YC能夠成功的根本。

風險投資者的背景多是經濟金融,或者MBA, 這些東西對於什麼都沒有的創業公司的價值是有限的。在創業團隊積累了一定量的用戶並且開發出可能的商業模式後,風險投資進入的價值才會更好的體現。

Garry同時也認為,風投行業也在改變,美國也逐漸出現了一些風投公司,他們的創始合作人的背景已經是100%的極客和知道怎麼從0開始做創業公司的人。

YC選擇項目的標準

對於項目選拔,Garry非常肯定的說創業團隊比項目本身更加重要的。Paul自己曾經說,YC選擇的標準是人,而不是商業計劃或者說商業想法。商業想法總會被時間改變,所以從該想法中看到的最有價值的東西是提出這個想法的人。

所以Garry認為在進入YC的一些項目在一段時間後的發展方向和最初會有改變是件正常的事。比如說一些項目在開始時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等等行業 大環境並不夠好,當時就進入移動互聯網並不是好的時機,而現在不一樣了,所以一些重心也必須改變。不過Garry也認為這也不能絕對化,象AirBnb, Dropbox等等這樣的一些公司的方向從來沒有改變過。

對於團隊,我們一般來說傾向於選擇那些有能力開發出好產品的駭客團隊。但更為重要的,他們必須有能力理解社會,市場和客戶需要什麼。

對於YC每一次選拔的過程,Garry簡單介紹說每一次YC選拔都會吸引全世界上千個項目的申請, 其中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項目會在初選時就被拒絕掉,剩下的項目YC的合夥人和一些負責人都將參與評審並以投票的方式再篩選出一部分進入面試階段,平均最終會 有3%的項目最終進入YC的孵化計劃。

如何定義創新

YC的項目,很多都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對於創新的定義, Garry說,YC給每個團隊的成員都會發一件T-Shirt,上面印著: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他認為這就是對創新的最好詮釋。創新就是讓這個世界,這個社會變的更好,雖然開始的時候可能只是賺些小錢,但是有日後賺大錢的潛力。

給創業團隊的三條建議

1. 創始團隊必須互相信任。創始團隊就是一個家庭,一次婚姻。

2. 不要害怕打破常規。不要簡單重複去做別人已經在做的事情,或者說必須要有新的想法。Garry舉了一個例子,很多網站在用戶註冊時都要求他們輸入兩次密 碼,這好像是常規的用戶流程,因為大家覺得可以避免用戶日後忘記密碼。為什麼就不能只輸一次呢? 因為從另一個角度,讓用戶輸入太多的信息反而會造成用戶的流失,特別是在移動器件上。另一個例子是Uber這家創業公司。他們做的事是通過App幫助用戶 找到私車司機接送服務。在最初他們做的事也可以說是非法的,但是事實證明他們的服務是很有價值的,很多人喜歡用。Garry強調The source of power for startups is breaking the rule!

3. 從『小事』做起 Do Things Unscalable。創業團隊在開始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做到規模化。在創業初期把想做的事情做精最重要。Garry舉例說,YC的項 目Wufo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Wufoo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在線表格生成工具,其在拿到11.8萬美元投資後就沒有新的融資,而去年以3千5百萬美元的 價格被收購。

對於第三點建議, 我問Garry, 如果做的事情是不能規模化的(Unscalable),那麼相信很多人都會質疑說這個項目的市場會有多大。Garry認為這就像生火,你最初需要的只是火 柴點燃小火,當然如果你只有石頭那就沒有生火的可能。堅持去做Unscalable的事情直到發現它可以Scalable的地方,這正說明你在走向成功。

趨勢:沒必要強調什麼SoLoMo

SoLoMo只是一個嚼頭而已。社會化Social, 移動化Mobile, 本地化Local這些都是產品很自然應該考慮的功能。對於趨勢,Garry並不認為從SoLoMo的角度思考會有很大的意義,他認為我們應該關心的是目前 市場上存在的問題,就是說市場本身的需求。

Garry說,實際想想看,有多少時候人們在抱怨當前的科技不給力? 其實沒有,人們最關心的是當前的科技如何更好的解決問題。老百姓需要什麼,創業公司能夠提供什麼服務解決問題最重要。就像AirBnb幫大家把閒置的房間 租出去,同時也滿足了很多人找短期住宿的需求;而YouGotListings為房屋中介和租房者搭建一個更好的發布平台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思考

雖然絕大多數國內的創業孵化器運營的時間都不長,現在還無法評定他們的成敗。但是反覆思考Garry的各個看法,真的擔心國內孵化器們的前景和發展思路,至少按Garry的思路,我們目前別奢望會有自己的YC。因為我們只有型,沒有神。

或許你要說中國國情不一樣,YC也不是絕對對的。也許吧,希望我的擔憂是多餘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53

央視專訪巴菲特:愛比金錢重要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5pl.html

最近,一場全球最大規模的股東大會吸引 了各國投資界的目光,這就是投資大師沃淪巴菲特在他的故鄉美國內布拉斯加洲的奧馬哈舉行的2012年股東大會,其實就在年會召開之前,關於巴菲特罹患前列 腺癌的消息,讓人們對這位投資大師的一舉一動更加關注。《經濟半小時》傅喻今年第四次應邀參加年會,讓我們先來感受一下這場盛會熱烈的氛圍。

  每年舉辦年會的時候,伯克希爾哈哈撒韋公司都會同時開設展廳, 展示公司旗下的各種產品, 股東們不僅可以在這裡獲得各種折扣購買產品,更重要的是,巴菲特總會在年會正式開始之前來到這裡,在各展台短暫停留,宣傳公司旗下各品牌,而且也會安排一些有趣的互動。

  早上八點,巴菲特就出現在了賈斯汀樂隊的站台前,和啦啦隊員一同高歌了內布拉斯加鬥牛隊之歌 ,這是巴菲特的母校林肯大學的橄欖球球隊加油主題歌。隨後巴菲特來到DQ公司的展台前,購買了一個冰淇淋,看起來巴菲特精神十足。 自從4月份巴菲特發現患上前列腺癌之後,外界對於他的身體狀況猜測頗多, 似乎是為了打消人們的顧慮,巴菲特還特地安排了一個投擲報紙的比賽,少年時期當過報童的巴菲特,送過50萬份報紙,練就一手卷報紙和扔報紙的絕技。儘管快 82歲了,比起他的好友比爾蓋茨,比賽成績更勝一籌。

  股東大會的主會場最多能容納2.2萬人,其它的股東可以通過展廳或者是視頻室的屏幕觀看會議實錄,長達6小時的大會中, 巴菲特和老搭檔查理芒格精神矍鑠地回答了投資者的各類問題。按照大會規定,年會正式開始後就不再允許媒體拍攝,在股東大會結束後,作為央視財經頻道的老朋 友,巴菲特先生特別安排了《經濟半小時》的獨家專訪。

  傅喻 :沃淪,真高興又見到你

  沃淪巴菲特 :歡迎,我也很高興

  令記者有些意外的是,在如此繁忙的時候,巴菲特還特意為這次專訪調整了穿戴.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看這個

  傅喻 :哇,中國的領帶,很精神啊。你的中國朋友們看到您狀態這麼好,一定會感到很開心的。

  對於記者對巴菲特的健康情況感到的關切,巴菲特顯得很輕鬆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醫生說不嚴重,不會改變我的生活,因此也沒什麼,不是最嚴重的癌症,不是很糟糕的情況。因此,我認為自己很幸運,我已經活了81歲,而且感覺很好。

  傅喻:這個病的治療會對您的工作產生影響嗎?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不,根本不會。

  傅喻:當這個消息傳出之後,公司股票立即下跌,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 哦,實際上,剛開始的時候,大概也就降低了一個百分點,因此對於市場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我們實話實說,並不會帶來嚴重威脅,也沒有影響 到我的工作。因此對我來說沒問題。

  傅喻: 或許是因為人們對您公司的繼承人不像對您那樣有信心了。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我的繼承人會讓人們完全忘記我的(開玩笑),我們有三個可能的繼承人,他們都很有能耐。我們的業務團隊很優秀,管理層也很優秀。當我不再管理公司之後,當我走了之後,他們還會做得很好。

  關於繼任者的猜想一直是熱門話題,但是巴菲特一直都不向外界透露具體是誰,他在三年前已經確定構架,在退休後將現在的職位劃為 三個部分,分設公司主席、行政總裁和投資總監三職,董事會也明確知道他們分別是誰。巴菲特現在無論是對於自己的健康,還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未來都顯得 充滿信心,在交談中,唯一令他感到擔憂的是目前的歐洲經濟。

  巴菲特 :我認為目前歐洲還沒有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式,並且問題很嚴重。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後,歐洲肯定會轉好,但在近期或者中期,歐洲確實存在問題

  不過,對於美國經濟以及中國經濟,巴菲特依然表現出了極大的信心。

  傅喻: 您對美國經濟一直非常樂觀,為什麼在對股東的信中告訴大家:好日子就在前方?美國經濟中有沒有哪個領域有明顯的增長跡象?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2009 年秋季之後,美國經濟每個月都在轉好。從美國於1776年建國以來的大多數時候,也就是在過去的236年中,大多數時候經濟狀況都很好。確實會發生一些情 況,因為發展不一條直線,中國的發展也不是一條直線,未來中國的表現會比現在好很多,但也不是一種直線模式。 有時會有一些起伏,這就是市場和人類行為的本質。。。。。 我們有75個領域,它們中的大多數,可以說過去一兩年它們都有所好轉。只有一個行業仍處於低谷的就是住房,五六年前,美國建造的房屋實在太多,比人口增長 速度要快。因此,住房過剩。 但幸運的是,人口在不斷增長,建立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因此,現在正在消化以前的過剩住房。一旦恢復平衡,經濟將繼續前進,甚至會更快。

  儘管巴菲特看上去神采奕奕,工作狀態並沒有受到病情的影響,對美國經濟前景也依然樂觀,但是,對於即將82歲的巴菲特來說,有 一個不可避免的挑戰就是要讓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的賺錢能力持續超過市場平均水平。但是,截至到2011年年末, 公司淨值增長率連續第三年落後於美國標普500指數, 那麼,是否真的隨著歲月流逝,巴菲特的不敗神話有可能終結呢?

  1956年,27歲的巴菲特創辦「巴菲特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2美元,投資者幾乎都是他的親戚。 1965 年,35歲的巴菲特收購了紡織企業伯克希爾-哈撒韋 ,此後,將它逐漸發展成投資金融集團。股票賬面價值從每股19美元增長到99860美元,年複合增長19.8%。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回報只有9.2%, 也就是說,如果1965年購買了一萬美元公司股票,那麼現在股就能擁有了大約3700萬美元,而同時投資標準普爾的話,也就相當於70萬元.

  但是,不能忽視的是 ,最近3年,伯克希爾股票累計上漲了32%,低于于標普500大盤60%的大漲。事實上,巴菲特近年來重點投入了鐵路、機械等業務領域, 發展非常穩定,但未必是增長最快的行業。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股價表現。然而,股價的表現似乎很難影響巴菲特的信心,在他看來,穩健總是比短期內的 賺錢重要得多。

  國際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 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來說,我們還是會做得很好,我們不可能每個小時,每一天,每個星期,做得很好,可以賺錢,但是我們放眼十年十五年或者二十年,這是我 們希望看到的,我們會應該會做得很好。我們想別人買我們公司的股票,就是餘生都擁有。就像你買一個農場或者公寓,或者你住的房子,我們長期以來是吸引這樣 的投資者,有一個很長的眼光。」

  巴菲特有一句著名的投資箴言:永遠不要虧損。 巴菲特非常重視投資的安全邊際,他把這比喻為用40美分購買價值1美元的紙幣,簡言之,就是在風險低的價位買入股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神話正是建立在穩 定業績和複利的基礎上。為此,他也遠離自己不懂的行業,包括好朋友蓋茨的微軟在內的網絡股,科技股,而就在2011年11月份,巴菲特宣佈已經斥資107 億美元收購了IBM 5.5%的股份。那麼巴菲特是如何看待這只科技股的價值的呢?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 還是在19歲的時候,我讀了本傑明的一本書,我一直在尋找符合他的哲學的事物。IBM符合這種哲學。我認為,某種 程度上,服務公司和技術公司的表現都很好,二十年前它們陷入困境。郭士納拯救了公司,之後他的一個同事彭盛明在他的基礎上繼續走下去,目前公司的 CEO由羅曼提來擔任。 我認為,它將是一個收益很高的公司。

  傅喻:在年度會議上,您曾說,與谷歌和蘋果相比,IBM 犯錯的可能性更小,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 蘋果和谷歌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他們的業績很好。我認為,未來他們或許會成為更加優秀的公司。我想說的是,相比之下, 我更有把握預測IBM的未來 目前,蘋果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蘋果或者谷歌都可能繼續前進,從而實現比現在更高的價值。我只是想說,我更瞭解IBM。 與蘋果或者谷歌相比,IBM的業務變動的可能性更小。蘋果的產品確實很優秀,然而,五年或者十年之後,蘋果是否仍然能夠如此?IBM的業務趨勢穩定,並且 與全球很多人都有業務往來,包括中國。

  此前巴菲特就表示,他在投資IBM之前,仔細研讀過公司報表,公司立足於向企業提供技術服務,這是他長期以來尋求的投資特質之一。而他不選擇業 績更突出的蘋果或者谷歌,是因為他都不知到如何進行估值,簡言之,不碰還是因為不懂。 可見,巴菲特入股IBM, 並不是要盡快從科技股上漲的收益中分一杯羹,而是看好IBM穩定的未來價值回報。這也是巴菲特一直遵循的投資原則。2011年IBM的股價上漲了28%, 遠遠跑贏了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表現。而另一支也不屬於巴菲特傳統投資領域的比亞迪 ,表現則乏善可陳,對此,巴菲特又如何看待呢。

  傅喻:比亞迪今年第一季度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滑90%,比亞迪的電動車在中國的銷量也只有300輛,您如何看待它的表現?

  巴菲特:是的,比亞迪去年的表現讓人失望,然而,他們正在製造新的車型,在年度會議上,據我所知,他們的表現很不錯,前景也很好。然而,他們需要與很多其他汽車公司競爭,生產更好的車型,這就是我給他們的建議。

  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在山重水復的懷疑聲中突然柳暗花明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他在1973年投資《華盛頓郵報》,買入後不久就跌2成左 右;1987年買入所羅門兄弟公司優先股,買入兩年後幾乎因公司醜聞全部虧光;1988年股災後買入可口可樂,在買入之後不久就下滑了30%;即便是為中 國投資者津津樂道的中國石油 H 股,其初期的賬面虧損也達3年之久。 可也正是上述幾隻似乎被「套牢」的投資,在多年後帶給了巴菲特令人豔羨的豐厚回報,成為其成功投資的經典案例。因此,在短期內就對巴菲特的投資做評判,結 論往往經不起時間的檢驗。跟評價他的投資結果相比, 學習巴菲對人性弱點的洞察以及控制, 對大多數投資者也許更有意義。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 這不就是你們今天來採訪我的原因嘛。我試圖讓人們理解這些道理。然而,大多數人都是在自己所持股票價格上漲的時候情緒高漲,即使這個時候他們也會購買更多 這樣的股票,也就意味著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45:38 從結果來看,如果你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那麼股價就會上漲,這是很好的。然而,如果你這周購買一種股票,那麼在購買之前你就應該料到其股價可能會下跌。

  傅喻:如何克服這種人性的弱點呢?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 很難找到真正適合投資的人,投資不需要太多的智慧,但需要合適的智慧。投資並不需要超級聰明的人,但卻是需要控制情緒的能力。不能僅僅因為故交上漲,就激 動無比,也不能因為股價下跌就非常沮喪。46:19 需要在股價充分表現出來的時候,就需要果斷購買,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很難的。

  對於低迷了五年的中國股市,巴菲特對記者表示,他並不十分瞭解中國股市,然而對於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他絲毫不懷疑這裡處處是機會。

  巴菲特:我始終在全球尋找投資之地,而目前中國是世界是一個巨大經濟體。未來我們將在中國發現機會。然而,我們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時候,就像在 美國一樣,過去一年我並沒有發現美國有什麼好的機會。或許明天就能找到機會,或許還得一年之後。但從全球來看,中國肯定是機會之地。

  每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都會有很多惹人關注的話題,比如09年關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業績暴跌、11年關於巴菲特接班人索科爾的醜聞 ,今年則是關於巴菲特患癌後公司的未來發展以及走向。然而,對中國的普通投資者而言, 靜下心來研讀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以及他對人生的態度,對財富的態度,也許更有價值。

  世界上再沒有什麼可以像大筆的飛來橫財一樣可以令理智麻痺的了.----沃淪。巴菲特

  這段話應該能給巴菲特的面對財富的態度做一個註解,在獲得財富的道路上, 他比大多數人更能夠抗拒貪婪和恐懼,堅定地實踐價值投資理念,穩健從容地積累財富。

  巴菲特 賺錢不是明天或者下個星期的,而是你是買一種五年或十年的時候能夠升值的東西,不難去描述,有些人發現真得做的時候很難做到,很多人希望很快發財致富,我不懂怎樣才能盡快賺錢,我只知道隨著時日增長賺到錢。」

  面對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和財富 ,巴菲特又是如何面對的呢?先來看看他的家,在美國,這樣的住宅非常屬於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 而巴菲特就是在這所房子裡生活了50多年。 無論是巴菲特的日常生活,還是他的辦公條件,都可以用簡樸來形容。

  早在1986年,巴菲特就在遺囑明確,將捐出其絕大部分資產。2006年,他許諾將個人總資產的85%重新投入到社會,隨後他以股票形式向"比 爾與梅林達.蓋茨基金會"捐款370億美元,現在,他積累的財富大部分已經不屬於自己,但是他依然在實踐著他對財富的理解。號召富豪參與的「捐贈承諾」, 呼籲增加富人稅收的「巴菲特稅」,無論人們是否贊同他的提議, 這個80歲老人的努力都影響了很多人對財富新的思考。

  我已經獲得了想要的生活。43:09 然而,我不可能住在20棟房子裡、不可能一天吃20頓飯、不可能一次開5輛車、乘坐4艘船。因此,我已經有了所有想要的東西。我還有很多錢,但有太多的錢對我沒好處,但卻可以有益於他人。

  傅喻:您對一個概念的理解會影響到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價值觀.人生的價值是什麼?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這是個很深刻的問題。眾所周知,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自己選擇的,而且一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如果因為你的存在、你的家庭的存在、由於你所做 的工作,是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那麼你的生活就很有意義。……在金錢和愛之間不需要選擇。然而,金錢也確實買不到愛。如果你感覺到愛,那麼你就會更加熱愛 生活。我知道不少人有錢,但生活卻不充實。但有愛的人卻 很少覺得生活不快樂。

  巴菲特的財富觀,也體現在他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在捐贈財產的同時,他也給三個年屆50的子女各10億美元的慈善基金,用來建立 各自的慈善事業。 而此前,他對孩子們沒有金錢上的贈與,巴菲特曾給大兒子豪伊買下了他現在經營的農場,而豪伊必須按期繳納租金,否則立即收回。小兒子皮特是紐約的一名音樂 家,他年輕時曾向巴菲特借錢,卻被一口回絕 。

  傅喻:你的小兒子皮特30歲時,想買一套大一些的房子,向您借錢,但是您卻拒絕了,當時您是怎麼想的。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 我的孩子自己就很優秀,他們也知道自己做得很好。實際上他們住的房子都比我豪華。但我認為,不能因為他們是我的兒子或者女兒就應該過著奢華的生活,他們應 該憑自己的本事。我堅信,應該儘量讓每個人都有一個同樣的起點。如果有些人生來就比別人有更大優勢,不是有效的方式。我不應該通過一味地給孩子們「砸錢」 來給他們締造優勢。

  彼得.巴菲特 我想說 當時我是很失望的.但是當時沒有持續很長的時間 我的兄弟姐妹也有這樣的故事。我知道我父母這樣做是為了我好 ,因為這樣我就會明白,如果是我買不起的東西,我就不應該買;如果我去銀行貸款,我就必須自己償還;如果我想償清我的抵押,我要自己想辦法做到

  傅喻:中國經濟的飛速成長催生了一批富有的人,他們的孩子被稱為「富二代」,其中有一部人熱衷於炫耀父輩的財富。一個含著金勺子出生的人,是不是一個很幸運的人?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我並不贊成將很多財富留給下一代,我知道,我的孩子確實很優秀,他們屬於美國前1%或者前0.5%的人群,但我並不認為,將財富留給他們對社會或者對他們自己來說是好事

  彼得.巴菲特 : 如果你含著金勺出生 如果你有可以給你所有東西的父母, 我並不認為這就是幸運.這沒什麼好處。如果你出生在一個很有錢的家庭,但是他們很珍惜這一切,並且他們不是說滿足你一切要求,而是讓你明白付出努力才能收 獲,那生而富貴就沒什麼問題.這主要取決於父母對錢的態度

  這種對待財富和子女教育的理念,也是巴菲特留給子女可貴的財富。

  傅喻:您認為,一個家庭為孩子留下來的最大的財富是什麼?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最重要的是要從他或者她的父母學到愛。作為父母應該做的就是,交給孩子們今後生活中需要的價值觀、對社會的觀點、以及過去生活中的一些經驗。

  彼得.巴菲特 當然, 最重要的事情就死感到被愛,有安全感和 被鼓勵的.這樣一來孩子會感覺到在這個世界上他們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可以成長為他們所渴望的樣子

  傅喻:我在信中跟您介紹了CCTV財經頻道的「春暖2012」大型公益活動,得知您很願意參與進來,那麼能否展示一下您的特殊拍賣品,一件禮物?

  巴菲特 :這是一張畫,上面的女的是六年前在我75歲生日上教我畫畫的人。她教我畫畫,我不太擅長畫畫,左下角的這個是我畫的。但在她教了我之後,我的技藝就更好 了。她是聖弗蘭西斯科市一個很好的人。她自己也畫了一幅畫,畫的就是我們兩個人以及我所畫的畫。50:04 因此這是一幅很特別的畫,也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我很高興能夠得到她的畫。

  傅喻 :為什麼您選擇在「春暖2012」中拍賣這張畫?

  巴菲特 :因為我是一幅獨一無二的畫,我希望你們會喜歡。

  傅喻:您預計這幅畫能拍賣多少錢?

  巴菲特 我也不知道。我希望慈善會將辦得很好。

  傅喻:如果我是拍賣者,我應該怎麼說才能讓競拍的人為它所激動呢,很期待現場熱烈啊

  巴菲特 :你可以這麼說,畫中的這個婦女技藝很好,這是她給我的唯一一幅畫。我很少有自己的畫像。因此,這是很稀有的一個東西。

  傅喻:好極了。這幅畫拍賣的資金將捐給中國鄉村的留守兒童和失學的孩子,您對這些孩子有什麼寄語?

  巴菲特 :我很高興,這幅畫能夠為他們貢獻一點微薄之力。畫的背景是聖弗蘭西斯科。我希望喜歡這幅畫的人能夠購買它,這樣孩子們就能獲得很大幫助。 .我從學校學到很多東西,如果沒有這些偉大的老師,就沒有我今天。 我希望「春暖2012」成功舉辦,並且籌集很多資金,為孩子們貢獻一份力量!

  傅喻:非常感謝,很完美。

  解說 即將82歲的巴菲特,依然每天懷抱激情地工作,在年會期間,他來到公司旗下的波仙珠寶店,為購買珠寶的股東們親自服務,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出現在他面前的 人。他還抽空跟華裔乒乒球小將共同表演球藝,打不過的時候,索性和好友蓋茨拿出了秘密武器,一個超大號的球拍,他的幽默,熱情,和童心感染在場的每一個 人,誰也不知道,巴菲特還將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而我們能看到的是, 無論明天怎樣,他都在每一天,全身心地投入到沃倫巴菲特這個角色中。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我認為每個人都想像過死亡,甚至更早的時候。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是某個熟悉的人死了,可能會想像到死亡。比如我祖父死的時候,當時我就想像到了死亡。然而,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

  投資大師 沃倫.巴菲特:死亡是早晚的事。我的生活非常美滿,如果我死了,我也覺得我的生活很好,我的生活很幸運,我所遇到的好事要多於世界99%的人。因此,我不會有任何遺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42

成功的基因更重要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582
 第一次感覺到經營超市是個科學的事情就是在華堂,大約是在十年前。現在我們看到了結果,就像這期大公司特寫《華堂,高利潤的秘密》告訴我們的,這 種科學管理、認真的勁頭使得華堂在每平方米營業面積產生和創造的財富已經大大超過了同行—即使超市業態整體上陷於電子商務衝擊之下。


  我注意到文章中提到的兩句話,其中一句是華堂成功的要訣可能只有一個:滿足顧客的需求。而另外一句容易被忽略的話則是「不僅要抓住顧客眼前的需求,還 要看到未來及潛在的需求」。不管是史蒂夫·喬布斯還是保羅·格雷厄姆,他們在談到如何滿足用戶需求的時候,都表達過同樣的看法,我覺得華堂對自己的產品和 服務的堅持,是抓住了服務用戶的真諦。


  戰略眼光一定是來自於信心,對好產品好服務的信心,對趨勢的把握和對未來的佔有。馬克·扎克伯格的Facebook還是一個小公司時,他就已經意識到 未來在哪,知道未來的競爭對手是Google。這就是眼光,在你知道可以做多大的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之後,才有可能知道未來在哪裡。在提到一個企業的戰 略的時候這是一個經常會出現的詞,但往往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公司面對經營壓力通常會捨棄未來的更偉大的抱負;相反,當公司處於順境時,眼前的得失也容易讓 眼界失察,戰略迷失。


  Facebook與中國的眾多同類產品的差別也在這裡。我們這一期的專題《第二步》探討的是有關開心網的管理問題。這個曾經火爆一時的公司現在沉寂了 好多,它所遇到的問題的癥結也關乎戰略與眼光的問題:為什麼第一步走得如此完美的情況下,卻錯失那麼多「第二步」?苛責開心網在戰略問題上不斷喪失機會可 能有失公平。在中國市場,速度是建立市場壁壘最通常也是最管用的手段,但是如果沒有「第二步」的調整和理順,發展就要打一個折扣。我們做這個稿子,其實也 希望提醒每個創業者意識和重視「第二步」。


  長遠一點看,社交粘性對於將要離開校園的學生來說意義更突出。所以,校內網當初留下的基因,讓人人網的服務變得更持久一些—雖然這個公司也沒表現出足夠的進取心,但這個基因決定了一種未來。


  如每年一樣,我們繼續推出了「今年的畢業生」,這一次最大的不同是90後進入職場,80後轉眼成了「前輩」。我們相信年輕一代畢業生會擁有更美好未 來,相信他們與前一代或前幾代之間的差別可能只是職場閱歷的區別,而並非來自於他們90後的標籤和獨特性。他們和曾經的我們一樣,跌跌撞撞步入社會,面對 諸多「第一次」,未來肯定也會像開心網一樣面對「第二步」的取捨。


  Facebook或者開心網的一時得失當然對於未來發展有諸多重大影響,但更重要的顯然不在這裡,如何在做第一步的時候就留下一個成功的基因——這可能才是最根本的,對於公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可能都是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48

轉:從身邊的例子說明行業的重要性 金錢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e03i.html

中國有句老古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關於選股行業的重要性,李劍先生分析的已非常到位,相同之處我就不一一贅述,下面以舉例的方式做一補充說明。

跟我從小一起長大的甲同學,大學畢業後就選擇了自己創業,開了個培訓諮詢公司。在10年前ISO9000、HACCP等認證剛起步,做這種培訓的公司是非 常賺錢的。而另一位乙同學也看好這個市場,即選擇的是做認證公司。論能力和智商,二位同學應該是差不多的,但十年後的今天,兩人的公司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做培訓公司的同學,目前公司仍住在一個比較小的辦公室裡,每年都要為生計各城市之間來回奔波;而做認證公司的同學,現在公司是越做越大,年收益已是按千萬 計了。

上次一起吃飯,甲同學感概萬千,大吐苦水:當初如果選擇的是做認證公司,現在也不會如此。問其故,才知道真像。原來培訓公司因為起點低,競爭非常激烈,更 要命的是一般認證培訓客戶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培訓了這家,要找到下家才能有飯吃。而認證公司就大不一樣了,雖然一開始要求高點,但一旦站穩腳,由 於被認證的公司,每年都要進行覆審,就只要坐地收錢了,也就是每開發一個新客戶,就像增加了一個取款機。

兩個看著類似的行業,差不多的經營,結果即是天壤之別。

其實A股市場這種例子還不夠多嗎,遠的不說,就拿上市5年不到的金螳螂為例。金螳螂是酒店裝飾業的龍頭,為什麼會成長這麼好呢?一方面,消費升級,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提升是大趨勢;另一方面,其實你只要有點行業常識就會知道,一般高檔酒店4-6年,平均每5年就要進行一次再翻新,基本是再來一次全裝飾,酒店就是它的搖錢樹啊。知道了這一點,你現在還認為它會受地產行業週期的影響很大嗎?剛上市的廣田股份,雖然目前成長性非常好,它的主業是高檔商品房的精裝飾,但你看過有房東十年不到就折騰自己房子,來一個全裝飾嗎?可能會有,但一定很少,許多人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不會再折騰了。

同樣作為連鎖經營,不同的行業差別可就大了。為什麼美邦服飾連鎖店越開越多,收益卻並不能有效地提高,而蘇寧每新開一個店,資金就滾滾而來?其實它們的經營模式是有本質區別的:家電連鎖用的是別人的產品,佔用的是別人的資金,所有貨損都由供應商吃進,只要一塊場地,招幾個人就能經營,這跟開銀行有什麼區別呢?而且是存款連利息都不給的銀行!而 美邦服飾雖然是貼牌,但實質用的還是自己的產品,佔用的是自己的資金,貨損全部自己吃進,怎麼能跟蘇寧比呢?這種公司說得不好聽點,連鎖開得越多,風險越 大。還有剛上市的永輝超市,本人並不看好,原因有三:一、水產經銷商已基本形成壟斷,永輝的發言權沒有蘇寧對家電供應商這麼強。二、進來合格的產品變質了 或者死了,你不能再找水產經銷商來賠吧,所以產品損耗基本全部由超市吃進,像水產品這樣的貨損2%不奇怪吧(具體貨損比例我沒有數據,理論上不太可能低於 2%),而永輝的利潤率才3%左右,稍微管理不善,就可能會虧損,這也是永輝開一家新店,要一年左右時間才能贏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像蘇寧,開一家新店一般 3-6年月就會產生贏利,甚至有的時間更短,像國美開店當月贏利的都有。三、水產品經營競爭是很競烈的,大到各大商超,小到批發市場和菜市場,全部有經 營.比購物環境,可能不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隆強;比價格,又沒有批發市場和菜市場的優勢。所以本人對永輝超市的前景並不樂觀。

做價值分析,高增長的財務指標只是美麗的外表,行業空間和贏利模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脫離行業是根本行不通的。當然如果你不懂企業管理,你是很難看準行業的,所謂的價值投資只能停留在形而上的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2

分業經營——最重要的防火牆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25/100393879.html
胡祖六

  最近全球金融市場一個廣受關注的事件是JP摩根從事信用衍生產品交易導致了二十億美元以上的損失。摩根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少數一兩家表現良好平 穩度過的金融機構之一,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吉米·戴蒙一向以善長風險管理而聲名卓著。摩根的這項巨大虧損因而備受矚目。雖然這筆失敗交易不會傷筋動骨, 更不會危及摩根的生存,但毫無疑問為美國大選之年圍繞金融監管改革的激烈辯戰提供了爆炸力極強的新彈藥。可以預見,摩根事件將導致金融監管在整體上更加趨 於嚴格,特別是醞釀良久的「沃爾克規則」在貫徹實施上將會更加嚴厲、廣泛與細密。

  「沃爾克規則」以其倡議者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先生命名,作為多德-弗蘭克金融改革法案的一項重要內容,目標旨在限制銀行控股公司的自營交 易業務,並為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設立上限。我認為實行沃爾克法則有必要,時間也許會證明它的價值,但是從金融系統穩定性的大目標考量,該法則有 明顯侷限性。2008年以美國房地產次按債券為導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當前不斷加劇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其實與金融機構的自營交易、對沖基金、PE基金 等業務關係不大,沃爾克規則並沒有直接為防止信用過度膨脹資產價格泡沫提供良方,也沒有解決金融機構「太大不能倒」的核心問題。因此,政府與監管當局如果 以為「沃爾克規則」實施後金融體系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將是一個危險的幻覺。

  反思全球金融危機,金融機構「太大不能倒」與「關聯性太強不能倒」是一個最尖銳最突出的難題。這個困局在表面上是過去二十年間市場競爭導致金融 服務業大規模整合的結果,但實際上是由不適當的法律與監管政策所造成的。其中最突出後果也最嚴重的法規監管錯誤就是美國國會在1990年代末廢除了「格拉 斯·斯蒂格爾」法案。這個著名的法案曾把大蕭條時期美國金融頭號巨頭JP摩根一分為二,並通過對於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業務的強制分離,客觀上抑制了美國金 融業「太大不能倒」與「關聯性太強不能倒」的問題。

  在其後長達七十餘年的時期,美國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與前蘇聯的長期意識形態與軍事對峙、中東石油危機、佈雷頓森林制度崩潰、經濟滯脹、拉美債務危機、日本的崛起競爭、亞洲金融危機、「911」恐怖主義襲擊等一系列重大的宏觀衝擊(macro shocks),也發生了較大金融機構如伊利諾大陸銀行(Continental Illinois Bank)、爵克瑟爾·蘭伯特投資銀行(Drexel Lambert)的倒閉事件。但是,美國金融體系在整體上卻保持了長期的穩定,並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創新能力、效率與全球競爭力。

  不幸地是,這個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法案在1990年代末被廢除,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業整合高潮。商業銀行紛紛進軍投資銀行領域,投資銀行也開始 從事信貸業務,金融混業經營格局基本形成,出現了花旗集團這樣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於一身的金融巨無霸,從此金融機構「太大不能倒」與「關聯性太強 不能倒」的矛盾日益加劇,在2008年雷曼事件後暴露無遺。

  為什麼上世紀八十年代赫赫有名的垃圾債大王,華爾街最有影響的大公司之一爵克瑟爾·蘭波特的倒閉,儘管導致了美國高收益率債券市場的崩潰,及為 數可觀的儲貸機構的紛紛倒閉,但對於美國整體資本市場與銀行體系卻影響甚微?為什麼1995年英國老牌銀行霸菱因為債券期貨巨虧而破產,全球金融市場同樣 波瀾不驚?而到了2008年地位甚至不如爵克瑟爾·蘭波特的雷曼公司的倒閉卻引起了如此可怕的多米諾骨牌反應,讓AIG、美林、瑞銀、ING、蘇格蘭皇家 銀行、花旗、美洲銀行等全球知名的大型金融機構一個個相繼陷入生死存亡險境,觸發了驚心動魄的全球金融危機?

  深究原因,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金融體系在後「格拉斯·斯蒂格爾」時代變得太大、太複雜、太相互關聯,結果系統抗震能力顯著地削弱了。

  全球金融危機告訴我們,分業經營是一道最重要的防火牆。機構、業務與資產的適當分離對於金融體系風險隔離,對於保護客戶(特別是零售客戶)利益,對於有效風險管理,對於解決金融機構「太大不能倒」的問題,都有重要的意義。

  本質上,金融機構「太大不能倒"就是風險不能在系統內有效隔離,單一機構的財務問題可能波及其它一大批金融機構,從而威脅整個系統的穩健性。金融體系風險隔離的首道防火牆就是應當實現機構隔離,即按金融業務性質分別頒發牌照,嚴格限定各自經營範圍。

  分業經營實現機構隔離可以抑制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規模過度膨脹,尤其是管理半徑過大的橫向擴張,導致業務的廣泛交叉與相互滲透。

  分業經營可以顯著減少金融機構業務與資產的複雜性,提高專業化水平與經營效率,有利於各類風險的及時辨別與有效的控制,有利於資本與流動性的管理。

  分業經營有利於抑制道德風險,減少「監管套利」現象。吸收零售存款的銀行機構一般得到政府公開與隱含擔保,融資成本低,但在混業經營模式下,往往存在從事風險更大資本市場業務的衝動,從而產生道德風險。

  分業經營有利於外部監管。混業經營高度複雜的金融機構不僅對金融機構自身內部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戰,更是超出了外部政府與監管機構的專業能力、人 才與資源,導致監管失效。這個情形在中國如此,在美國和歐洲也是如此,鮮有例外。所以,簡單的業務模式應該成為一個合理的審慎監管政策目標。

  最後,也可能是對於系統金融穩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分業經營可以抑制金融風險的傳遞與擴大,防止風險跨機構跨資產跨地域國別的快速傳播與蔓延。 美國加州與佛羅里達州的次按房債違約率攀升之所以不僅嚴重打擊了從事次貸業務的美國商業銀行,而且波及了全球的投資銀行、保險公司與投資機構,不僅影響了 次按房貸證券單一資產類別,而且衝擊了商業票據、公司債、信用違約掉期等信用衍生品,乃至股票,外匯與商品期貨市場,就是因為在後「格拉斯·斯蒂格爾"時 代,金融體系缺乏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

  當然,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本身並不能避免信用泡沫與房地產泡沫而引發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但是,如果該法案繼續存在的話,它所形成的制 度隔離一定可以大大減少這場危機的波及面,並顯著減緩危機的嚴重後果。雖然有理由期待「沃爾克法則」在今後可以產生有益的影響,但與「格拉斯·斯蒂格爾法 案」相比,在風險隔離上可能遠不及後者所發揮的作用。

  中國的證券行業經歷了幾波低谷,如2001-2004年以及2008-2010年,眾多證券公司資不抵債,甚至倒閉,但沒有衝擊到銀行體系,危 及系統的穩定性。同樣,在重組改革之前脆弱的國有銀行也沒有對於證券或者保險行業形成過大衝擊。事實表明,分業經營這道防火牆在中國起到了良好的風險隔離 作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有必要保持金融分業經營的基本格局。■

  (本文的刪減版發表於《新世紀》5月28日金融專欄)

  作者為資深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2

凌代鴻:優秀創業者最重要的特質是「銳利」

http://xueyuan.cyzone.cn/chouzi-vcangle/228122.html

公司股東或核心團隊不和往往因為:股份結構不合理;組織結構不科學;投資人幹涉過多;裙帶關係嚴重;核心團隊互補性不強,或某些人好鬥成性;對賭失敗,業績不振或重大戰略失誤等等,總之 大致歸納為結構、文化和業績三種原因。

今天在深圳一家公司開董事會,強調最多的是如何帶隊伍。總經理原則上不能一個人見客戶,那是在浪費帶人機會,是犯罪;客戶攻下來了,那只是表面的勝 利,真正的贏家是攻下單子卻又利用機會提升了團隊;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經過時間磨練,組織每個腦子更新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以及腦子之間溝通的順暢程度。

創業者每天都在做事,但有的人純粹以做好事為目標;但有些創業者不僅做好了事,在做事過程中發動組織成員參與互動、討論總結等,慢慢沉澱了做事的流程,形成了優秀的團隊。恭喜你,你不但在做事,不知不覺中也在塑造優秀成功企業的基因。

很少有創業者對企業管理的各個模塊都非常熟悉,包括世界上最優秀的創業者:Google兄弟和扎克伯格等。你只要把自己一技之長發揮到極致;但要逐步明白自己不長是什麼。要關注自己短處,刻骨銘心地認識到,再找到或培養合適的人來補充。否則你的企業一定長不大。

在大公司做過高管的人出來創業,我誠懇建議你們自己先拿一部分資金,先把隊伍搭建起來,產品加快開發,不要等著天使投資人的錢到位再做,那樣顯得不夠專業。

兩年前,自從做了天使投資,就有點分不清上班日和週末,反正有創業者見面就去,云游中關村等地。近期組織了旦恩創投,有了辦公室和同事,早晨假模假 樣準時上班,開始還有點不習慣呢。好在才四十多歲,基因裡還有一股衝勁,加上興趣驅動,每天都可以見到絕頂聰明的年輕人,聽不同故事,也就不亦樂乎了。

【專業主義】創業成功一個重要的要素是追求專業主義。無論你研發、銷售、團隊管理,還是一個簡單的開發,或者客 戶的一次見面。所有的事都必須有PDCA(計劃執行檢查和修正)的過程,務求完美標準。一次次的專業主義追求,造就了專業主義團隊。馬馬虎虎,得過且過, 只能是溫水煮青蛙,讓企業滑向不歸路。

【初創團隊三關】剛才又見了一位創業者,從波士頓回來,兩次創業,我幫他判斷都沒過第一關,即找到剛性需求;第二關是顛覆性創新;第三關是發現天使客戶。三關都過,可能就到了陽春三月,「有春天,無所謂」了。

優秀創業家最為重要的特質:銳利。仔細研討推敲戰略,把產品做到極致,決不錯過一次推廣的機會,用心策劃每一次員工活動……用極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和團隊,甚至苛刻的程度。即便今天做得不夠完美,但知道方向在哪裡,竭盡全力向目標不斷推進。銳利,才能成大器!

「給客戶做多一點,再多一點」……這是一種邏輯,更是態度和文化。而實際我們的社會中,很多人或公司,對客戶潛意識中都有一種吝嗇和世故,唯恐多做了一點。這就是新的創業團隊的市場和機會。

創業家的理想主義,是指遠大的抱負和倡導的文化。但運營公司還是要腳踏實地。每個月每個季度把握好運營數據,持續開發和改進好每款產品……惟有穩步邁進,才能支撐起偉大的理想。理想是需要經歷時間和耐力的嚴厲考驗。

天使投資大會閉幕,很多人激情澎湃,但我說幾句,天使投資是一個苦逼的活,拼的是體力,90%時間是在苦口婆心勸說創業者、幫找人、調方向和產品、 預測風險等等。天使投資是有點錢又有點蛋疼的理想主義者,想在年輕人身上找到當年自己影子,或者想翻過人生的另一座山的一些人。

【管理的本質】就是一個數據採集整理分析,然後有所針對地改善一些關鍵數據,提升整體表現。如果沒有數據的基礎,或者數據極其粗獷,那麼管理會無從下手。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數據的管理改善都是沒有根據的,都是一種惑誘。

現在的O2O項目往往需要社會化營銷、B2C、移動互聯網、ERP、地面拓展、某個領域的專業策劃研發生產、物流、廣告等人才團隊和資源,的確是一個跨領域的創業項目,難度較大,但門檻也較高,一旦成功,複製不太簡單。

勤奮的人,願意努力嘗試,吃別人吃不了的苦,機會當然垂青;聰明的人點撥之下,花別人幾分之一的時間,可能體會就會刻骨銘心;在優秀公司鍛鍊的人, 知識和信息大,容易高屋建瓴;跟對老師的人,確立做人做事風格和方法,步步邁向成功之路。人的經歷不可替代,但人的性格稟賦和運氣不同,命運迥然而異。

【穿越】絕大多數人總是活在自己固有的世界裡,但少數人卻可以在不同情境和時空中自由穿越。當他們身處逆境時,卻看到百花盛開、感受和煦陽光;不僅知曉過去,還能夠看見自己未來。這是一種人生喧囂之後的淡泊,也是孜孜以求之後的寧靜。它能助你穿越物理藩籬,自由馳騁在理想的國度。

剛畢業那幾年,工作緊張,盼著放假;當上了部門經理,別人放假,心裡總有點放心不下;成了總經理,別人放假,你反而更忙;退到董事位上,別人放假,你反而想去上班了---人生其實能衝鋒陷陣的時光並不多,能沖時還是盡情去沖吧。

人這輩子需要很多徹悟,但首當其要搞清楚「我是誰?」要清楚自己的生理狀況、興趣和動力、稟賦和專長、處於什麼樣的社會大潮、可能的發展通道 ----毫不誇張地說,80%的人一輩子碌碌無為,就是沒搞清楚我是誰。要千萬次地問自己及身邊的朋友,不斷探究思考嘗試,這門課你儘早通過,人生就會更 從容。

【創業公司打敗大公司】的利器就是大膽妄為、機動靈活、快速前進;創業公司打敗大公司絕不是神話,歷史上和今天 每天都在上演這幕大戲,且永遠不會落幕;創業公司打不過大公司,別怨天尤人,你還不夠大膽妄為、不夠顛覆和神速;創業公司模仿大公司,徹頭徹尾是個錯誤, 別人的故事,永遠只能當神話去聽。

當今社會信息氾濫讓我過載,我只能減少負荷;這三年基本上沒看過電視、極少翻過報紙、門戶網站基本不用;我只看書、行業雜誌和一些博客;瀏覽微博基 本上對很多消息視而不見-----信息對我這種不算聰明的人來說,夠用就行了。我始終認為人這輩子能做的事有限,努力嘗試過,就算精彩人生。

今天同@曹輝在路上 聊天,談到他的產品時,我分明看到他兩眼發光,充滿感情和自豪。我就喜歡這樣的創業者!整天商業模型,不去極度關注自己產品和運營,這樣的項目玄之又玄。

【事業】周國平:事業是精神追求和社會性勞動的統一,精神追求是內涵和靈魂,社會性勞動是形式和軀殼,二者不可 或缺。一個僅為了名利而從政、經商、寫書的人,無論在社會上取得怎樣成功,都不能說他有事業;一個不能把自己理想、思考、感悟體現為某種社會價值的人,無 論他內心多麼真誠,也不能說他有事業。

【創業者要有些理想主義】這一點讓我較為崇尚,創業者倘若從來不想從事可能無望的精神追求,那麼未免太有點過於現實。創業者當然要腳踏實地,在生命的土壤中紮根,但時而不要忘了仰望星空,追尋自己夢中的北斗。祝您有個快樂豐富的一週!

人生的過程A B C D ----;但人生的結局卻是一樣(A B C D -----)X0=0,一切歸於空無;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儘量想延長那個加法運算,讓過程儘量精彩;人生本是一趟旅途,過程就是一切;創業者的人生在演繹 加法同時,有時還會奇蹟般地出現創造性的乘法,每個人【人生過程公式】都不一樣,你的會是哪一種?

創業者開始凡事親力親為,但隨著企業成長攀升,要求你的角色在變化,最大的變化是由帶頭做事轉變為開始帶人。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很多創業者因為沒轉變過來而最終導致企業失敗

剛才同一個團隊聊天強調:抓住剛性需求,每一次遇到困難都是前進中的困難;否則,每一次所謂進步,到頭來發現還是原地踏步。

近期因創業公司業務對接或人員招聘,接觸了一些正在輝煌的互聯網公司或其它類大公司高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同他們聊天,語境完全不同於同創業者聊天。他們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往往創業者可能認為只是小事一樁。膽識和勇氣,破壞性創新,這就是創業者最寶貴的財富!

前兩天見一位朋友,他開玩笑說:「你們天使投資感覺像高利貸。」我一時語塞,然後想了想說:「大家無數次聽到放高利貸的人追殺欠債的人,但從沒聽說 過創業者做砸了公司,天使投資人追債,這就是最大的不同。」天使投資是一門生意,的確風險非常高,別人看到的是輝煌,其實無數次打掉牙只能自己嚥下。

【如何批評員工】首先:對事不對人。你可以說這事沒做好,甚至開玩笑罵:是不是眼睛長在屁股上了?但你千萬不能 說:你怎麼這麼笨?其次:批評後要幫助分析指正,否則你的批評就變成純粹發洩,只能讓手下一頭霧水;最後:批評後要鼓勵,所謂要邊打邊揉,不能一棍子打 死,鼓勵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味地批評。

【創業的原始驅動力】有的人說是金錢、成就感、興趣驅動---其實仔細研究,可能更多是因為性格。有些人就是不甘寄人籬下,有些人就愛折騰,也有的人目標感極強---這些性格往往塑造了創業者獨一無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讓他們奮不顧身成為創新時代的弄潮兒。

我最喜歡自己砸錢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的創業團隊。無論你是已經摸到了方向,感覺曙光在前;還是依然在黑暗中探索,覺得前途渺茫-----總之,這一 段旅程你自己必須經歷,否則你會感覺創業沒有想像中艱難,可能會栽更大的跟頭。創業從來都是「我」為主體,天使VC等一切力量皆為輔助和從屬。

我的粉絲今晚可能要過20萬了。雖然不代表什麼,但也算是對我的一種勉勵。寫微博近兩年,粉絲從個位慢慢爬升,一路到現在。為了刷屏,我少讀了幾十 本書,有些後悔但惡習難改了。以後我還會好好寫,還是一如既往以談創業為主,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給創業者哪怕小小的提醒和幫助,我心願就實現了!感恩!

【現實和理想】創業路上的同學,無論你的商業模式多麼偉大,前景多麼光明,你還是要想辦法有營收,慢慢有盈利。 同時,你還不能只是追求營收和利潤,而忘了創業的初衷和夢想,你是來改變世界的,你是來服務社會的。創業者必須盯著報表,卻不被利益而左右,永遠心懷理 想,才有可能成為偉大的企業家。

投資界有的被稱呼為VC、PE,為什麼給我們早期投資人一個美麗的稱呼---天使投資?這是一種褒獎,更是一種鞭策,要求我們對待幾乎沒有財務數據 的初創團隊做到無罪推定,相信對方。我見到的優秀的天使投資人,都善良率真和理想主義。當然,他們也絕不是傻冒和散錢童子,往往閱人無數,練就了一副火眼 金睛。

【創業者的特質造就了團隊文化】無論你是一位嚴謹認真、好學勤奮的人,還是好大喜功、急於求成,總之,你的團隊逐漸就會有你個人的特徵;世界上沒有兩個特徵完全相同的人,也就沒有兩個文化相同的團隊。團隊雖小,可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塑造未來的文化。創業者言傳身教,遠遠好過大部頭的教案

創業公司找人幾乎不可能一次就能找對。以下經驗供大家參考:招來人後,如果你把事情交代給他,開始不順,逐漸不用擔心,恭喜你招對人了;如果一兩個月下來,交代給他的事,你心裡總是七上八下,其實直覺已經告訴你,招錯人了,立即辭退,免得後患無窮!//

初創團隊,堅持自己培養人是對的,但因為培養能力和速度有限,CEO和其他合夥人,兩眼要始終盯著行業的大牛們,保持同他們的密切互動,經常試探他 們加入團隊的意願。往往一位關鍵人物加盟,需要幾年的努力和嘗試,當然除工資外,股份和期權也很關鍵。公司成功需若干要素,能否凝聚行業中堅力量是非常關 鍵要素。

【團隊成員互補非常關鍵】我們常說志同道合才能共事,那是指價值觀。在性格和能力分佈上,差異越大越易合作。清 華畢業的,最好找北大的;O型血最好找AB型;技術人員一定要找銷售或管理背景;情感性最好找邏輯型;等等。世界上沒有完美個人,只有相對完美團隊。團隊 成員不互補,實際上就是在削弱戰鬥力。

【表達】無論你在演講,公司內部開會,還是客戶交談。表達非常關鍵。首先要言中有物,恰忌誇誇其談,儘量用比 喻,間或幽默;其次,要言簡意賅,能一句不說兩句,能站著說,不必坐下;最後,掌握語速語調和肢體語言,兩眼緊盯對方,配合手勢,抑揚頓挫,或鏗鏘或溫 柔。表達好的人,只要一次見面,別人永遠不會忘記

我:天使投資的最大勇氣和能力是信任對方、無罪推斷。我們只能憑著極其有限的數據或資料,憑直覺去感受創業者。判斷創業者成為偉大企業家的可能,項目的當前狀態和趨勢。判斷的絕大部分數據來自創業者,如果不能信任對方,一切無從談起。

【大公司團隊VS創業團隊】大公司有好的IDEA,召集團隊來實現,其起步代價和成本要遠遠高於創業團隊。大公司的團隊無法有創業的神聖使命感,無法有一切為己任的責任意識,無法有創業團隊夾縫裡求生存的天生本能,更沒有一分錢掰成兩半用的艱苦奮鬥的精神。這些都不是錢可以買到的團隊特質!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多年在市場中殘酷競爭後沉澱下來的賴以生存的獨特能力。主要表現為每一位員工提升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員工和員工之間溝通的順暢程度。每每遇到剛剛起航不久的創始團隊同我講核心競爭力,我只能無言以對。

我以前一直認為,O2O來自兩大陣營:傳統產業和互聯網領域。經過幾個月的探索,我不得不修改我的說法:O2O幾乎來自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同傳統行業的人關係不大。因為只有互聯網領域的人有勇氣去叮無縫的雞蛋,傳統行業人很多只是想一想,一時還難以下手。

【與前行中的創業者共勉】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風風雨雨,多少場淚流滿面,多少回絕地逢生,---都是為了那 虛無縹緲,卻朝朝暮暮的夢;堅持,摔倒,爬起,艱難前行,越過茫茫雪原,穿過重重迷霧,一次次摔倒,爬起再前行----彷彿看到了天際邊有點泛紅,剎那 間,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照亮了我的心,照亮了整個的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69

員工比利潤更重要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001/1605.html

創業邦》雜誌 文/Paul Spiegelman

作為一個研究企業文化的人,我一直在關注有關美國失業問題的新聞。這些新聞給我的感覺很複雜,有點恐慌,但更多是不解。很明顯,公司的東西賣不出去,裁員 也是必然的。但削減倖存員工的薪水和退休金能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有什麼好處?聽起來很奇怪,但越是這種時候就越是不要吝嗇,要讓員工心情好起來。

快樂是「以人為本型」管理的標誌性元素,就是說將員工的感受放在利潤之前。近期美國管理協會(AMA)的研究發現,以人為本的辦公室文化在市場波動中更加穩定。

我們總是在尋找能改善公司氛圍的方法,比如在橄欖球超級杯開賽前,每個員工都可以在週五穿著自己喜歡的球隊的運動衫來上班,贏得公司內部「驚險大挑戰」冠軍的人會得到紐約四日遊作為獎勵,我還會主持年度山寨版選秀比賽。

讓工作變得更有樂趣很重要,如果沒有積極快樂的員工隊伍,就很難提供優質的服務,也就無法收取更高的服務費。有什麼好辦法呢?

以人為本的企業明白,人心惶惶的員工無法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當前經濟形勢下,消費者已經積蓄了很大壓力,不會再忍受企業的服務問題。所有人都在努 力削減開支,我們的管理團隊卻給70%的員工加薪。雖然利潤降低了,但是3%~5%的加薪幅度對那些要養育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簡直是菩薩降世,而我們的付 出也會從員工的忠誠度和服務質量上收回來。

以人為本的企業清楚,經理層在危機時期應做好領導者的角色。坦白心意比坦白賬目還要困難,但保持與員工的開放對話是避免團隊內部恐懼情緒蔓延的好方 法。內部論壇就像一個市政大廳,可以在那裡說:「我們無法做出任何承諾,但我們在盡一切努力保護你們。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一起渡過難關嗎?」員工會感到安 全,更加努力。假如裁員真的無可避免,員工至少知道你確實盡了自己最大努力來保護他們。

以人為本的企業總是提前與員工充分溝通。經濟不景氣的年份,優秀企業會與員工分享公司的發展目標,公開對話,建立信任,以此穩定根基。早在市場徹底崩潰前,員工就已經瞭解了公司的財務狀況,都在努力幫助削減開支。

以人為本的企業不會在危機時削減培訓經費。我們剛剛完成了一項訓練,確定每個人都理解我們的品牌。這會花一定時間,顧問費也不便宜,但所有人現在都能將企業戰略和每天的工作聯繫起來,齊心協力提高業績,留住客戶。

綜上所述,即使現在收入減少,仍然應該和員工培養感情。改善公司文化,為下一次危機做好準備。不管你要做什麼,別忘了美國管理協會的建議:「別讓市 場問題損及企業文化。」

(譯/金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