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反俄同盟確立?美日澳同意深化安全合作、共對俄羅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69

奧巴馬,普京,日本,安倍晉三,澳大利亞,制裁

美、日、澳三國的最高元首今日就深化國家軍事合作達成一致,認為應合作加強亞太地區的海洋安全,承諾反對俄羅斯侵入原烏克蘭自治區克里米亞。三個盟友國的領導人在七年來首次會談後發出了對俄立場的明確信號,未來俄羅斯將面臨亞太地區“反俄同盟”的阻力,中國東海與南海的領土爭端走向也將更為複雜。

美國總統奧巴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會晤後發布聯合聲明稱,三人一致同意:

   · “深化安全與國防方面已有的密切合作”,致力於推動“打造海洋安全能力。”

   · 反對“俄羅斯有意並入克里米亞及其破壞烏克蘭東部穩定的行為”,承諾“讓那些要為馬航MH17客機墜機負責的人繩之以法”。

   · 聲明還模糊指向了中國南海諸島爭端問題,稱需要“根據國際法和平解決海洋爭端”。

華爾街見聞今日稍早文章提到,俄羅斯總統普京決定縮短今天參加G20峰會的時間,提前回國。外界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不斷施壓。

本次G20峰會期間,西方國家領導人的確在給普京“臉色”看。昨日多位西方領導人警告,如俄政府未能停止支持烏克蘭的分裂武裝,俄羅斯就將遭到更多制裁。加拿大總理哈珀甚至坦言,他只想和普京說,盡快從烏克蘭滾蛋。

昨日奧巴馬利用講話試圖安撫盟友對亞太地區安全的擔憂。他承諾,亞太地區仍將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根本關註點”,美國不會因全球事務偏離這一重點。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評價稱,雖然未直接提到中國,但

奧巴馬“幾乎毫不掩飾地”警告中國,有關中國東海與南海領土爭端的激進行動可能“演變為沖突”。

對那些有爭議的“偏遠島嶼、巖島和淺灘”,奧巴馬的評論無疑在指向中國政府與南海和東海鄰國的緊張關系。

華爾街見聞此前前瞻性文章提到《華爾街日報》的觀點,預計此次美、日、澳領導人會晤期間,美國將敦促日本和澳大利亞兩位盟友加強軍事與安全合作,以此抑制亞洲地緣政治形勢日趨緊張。這次涉及“亞洲安全”的會晤有激起中國敵對的風險,中國會因為自身崛起被視為亞洲的挑戰而憤怒。

上述文章稱,美國和日本最近都在北京APEC峰會期間著力修複對華關系,澳大利亞也在尋求增強對華關系。分析師預計,上述三國領導人會晤的談話內容可能意義不大,更大的意義在於重新確認三方聯盟,並且口氣不會那麽堅決,以免引起中國註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04

弗林辭職風波未平 俄官員稱反俄勢力蠢蠢欲動

在媒體和國會的多方驅動下,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身上的麻煩遠非主動辭職就能結束。

當地時間2月13日深夜,在任上僅幹了23天的弗林宣布辭職。

去年12月,弗林與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基斯利亞通過電話。起初弗林否認在電話中與基斯利亞討論過涉及制裁俄羅斯的議題,後來,弗林又推翻自己的話,說可能在談話中談了制裁的事。

如此反複再三,美國司法部認為,弗林在同俄羅斯外交人員的聯絡上存在不當行為,可能面臨受到俄羅斯政府勒索的風險。

包括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在內的美國情報機構也已經對弗林與俄羅斯政府的關系,以及弗林此前與其他俄羅斯人士的聯絡展開調查。

弗林的白宮之路止步,但這只是引子,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所掀起的沖擊波正在靠近美國的核心政治能量場,夾雜著陰謀、質疑、角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監控得知弗林與俄羅斯大使打電話討論了對俄制裁的問題之後,司法部已經告知了白宮法律顧問,這就意味著白宮是最早知道這些信息的。於是,問題就來了。為什麽等到媒體在幾周後曝出好幾篇報道後,白宮才“意識”到弗林在撒謊?

無論如何,國會正在呼籲對弗林辭職背後的來龍去脈展開更廣泛的調查。同時,參眾兩院情報委員會都將繼續對俄羅斯是否幹擾2016年的大選展開調查。

與此同時,弗林事件中另一個未發聲、或者說“躺槍”的角色,莫斯科也正感受到這股風波。

但是,克里姆林宮至今拒絕對此事置評,稱這是美國的內政,跟俄羅斯官員無關。

不過,也有一些俄羅斯官員認為弗林只是被推上前臺,背後則是一股反俄羅斯的勢力。

這樣判斷的原因是,弗林“親俄”的態度一直遭到媒體和外界質疑,被認為是主導特朗普“親俄”的主要力量。具體來說,美國上下現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弗林在2015年參加《今日俄羅斯》活動時與普京同桌用餐時到底說了些什麽。

俄羅斯國家杜馬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Aleksey Pushkov)在推特上直言,弗林並非目標,美國與俄羅斯的關系才是真正目標。

而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科薩切夫(Konstantin Kosachev)還在臉書上表示,弗林與俄羅斯對話在華盛頓看來更像是犯了“思想罪”(thought-crime),即雖無實際行動,但思想上與統治階層相背離。

“新政府從上之下都感染了俄羅斯恐懼癥。”科薩切夫稱。

科薩切夫的話透露出克里姆林宮的另一個關註點,即美國政界對俄羅斯如此敵意,以至於特朗普迫於壓力,可能會修改他的一些帶有親俄立場的觀點,代之以更嚴厲的對俄政策。

盡管有一些擔憂,但克里姆林宮現在正淡定地觀望著白宮里的“一團亂”,而他們幾乎什麽也不用幹,僅僅是用了一通電話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35

歐洲歌唱大賽克里米亞悲情惹共鳴烏克蘭女歌手 唱反俄歌封后

1 : GS(14)@2016-05-19 02:22:23

■賈馬拉憑《1944》在歐洲歌唱大賽奪冠,高舉獎座。



經過一輪緊張的投票和評分,2016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結果揭盅,烏克蘭唱作女歌手賈馬拉(Jamala)憑描述韃靼人悲慘歷史的反俄歌曲《1944》,以半爆冷姿態擊敗賽前大熱的澳洲和俄羅斯歌手奪大獎,情況猶如當日香港電影《十年》贏得金像獎最佳電影。賈馬拉表示,她獲此殊榮反映了歐洲人「願意聆聽別人的苦難!」



■克里米亞20萬韃靼人在二戰時被史太林流放。


這場泛歐歌唱決賽,前晚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澳洲韓裔歌手林多玫的天籟之音,本來是各國評審的至愛,但當計入觀眾電話投票後,賈馬拉便後來居上。顯然,在血紅色的舞台上,賈馬拉如泣似訴的獨特唱腔,唱出糅合瀕危滅絕的韃靼語和英語的悲情民謠《1944》,更加獲得歐洲觀眾的共鳴。她賽後說:「當你唱出真相,就會打動民眾。」




史太林害死20萬韃靼人

32歲的賈馬拉是有韃靼血統的烏克蘭人,《1944》以蘇聯領袖史太林二戰為懲罰勾結納粹的韃靼人,將克里米亞大批韃靼人集體驅逐到中亞作為背景,當時賈馬拉的曾祖母也被迫離開原居地,雖然後來韃靼人獲准回克里米亞,但至少有20萬人在流放時死亡,而且在克里米亞亦淪為少數民族。《1944》歌詞包括陌生人「把你們殺光」、「你以為你們是神,但所有人都會死」,但無直接提克里米亞和其他政治敏感詞。《1944》雖然是講述前蘇聯歷史事件,但外界更相信賈馬拉是用來借古諷今,她賽前也承認「此曲當然也關於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這兩年來充滿悲傷,大家試想想,作為創作歌手,兩年來都不能回家(克里米亞),只能透過Skype同90歲患病的祖父見面,卻不能探望他的心情。」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賈馬拉勝出後立即在推特向她發出道賀,克里米亞的韃靼人也高興慶祝。歐洲歌唱大賽幾十年來一直規定歌曲內容不涉政治,俄傳媒賽前批《1944》「反俄」,俄方投訴此曲違例,試圖封殺,但主辦的歐洲廣播聯盟最後裁定沒有違規,認為「此歌只是表達歷史事實,賈馬拉參考了家族遭遇」。俄議員昨批此曲勝出是政治蓋過藝術,呼籲俄明年抵制賽事。



「當面摑了俄羅斯一巴」

有趣的是,賽前被博彩公司視為大熱的俄羅斯歌手拉扎列夫(Sergei Lazarev)跟絕大多數俄人的想法相反,他不贊成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試過拒絕參加慶祝克里米亞「回歸」的祝賀會。觀察家貝內特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觀眾過去一般都會投俄羅斯票,但這次投烏克蘭票向俄「發出訊息」。不過,作家奧康納認為大賽「當面摑了俄羅斯一巴」並不妥當,對大賽變成政治平台表示失望和憤怒。除了歐洲國家,今屆歐洲歌唱大賽在中國、美國、哈薩克、澳洲、新西蘭、美國、YouTube都有直播,全球觀眾有近2億人。美聯社/法新社/英國《衞報》/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6/19613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24

特朗普委任 向內部派定心丸反俄前議員料任情報總監

1 : GS(14)@2017-01-07 07:08:03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因為俄羅斯被指派黑客干涉美國大選,與情報機關意見相左,更傳他有意整頓情報部門。在這情況下,他選定由反俄前參議員科茨(Dan Coats)出任國家情報總監,似乎想塞住指他親俄批評者的嘴巴,並向情報部門派定心丸。



傳媒廣泛報道特朗普將提名科茨出任這個911襲擊後設立的職位,協調各情報和執法部門的工作,扮演總統首席情報顧問的角色,提名須參議院確認。73歲的科茨在1980年代出任印第安納州聯邦眾議員8年,89年起當參議員10年,之後曾任說客和駐德國大使,2011年再當選參議員,但去年決定不角逐連任。


料不會倉卒改組部門

科茨曾任參院情報特別委員會成員,狠批俄羅斯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大力施壓要奧巴馬政府對俄嚴厲制裁。俄被制裁後報復,宣佈禁止美國六名議員和三名白宮官員入境,科茨名列黑名單,當時稱對此感「榮幸」。科茨的提名曝光,正值特朗普與情報機關對立加劇。《華爾街日報》周三晚報道他有意縮減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的規模,以及改組中央情報局(CIA),候任白宮發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前天聲言報道「百分百是假的」,但CIA前局長伍爾西(James Woolsey)已決定辭任特朗普的國安高級顧問,稱他不想「打着假招牌示人」,知情人士指過渡團隊對情報問題的討論大多沒他份。路透社指特朗普陣營對於整頓情報部門有內部分歧,候任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當國防情報局局長時剛愎自用,最後被克拉珀辭退,現在主張削ODNI規模,但消息人士指特朗普多名親信雖都認為ODNI擴張太快、規模過大,但未必會即時處理。有熟識科茨的官員認為,他不會倉卒改組情報部門,定會小心行事。科茨當參議員時非常支持情報部門,叛諜斯諾登2013年揭發國家安全局大規模竊聽監控後,他撰文為情報部門辯護。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7/198890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7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