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抓住趨勢》台灣領頭廠商 研華劉克振:懂得賣服務 才能通吃物聯網30年商機

2015-09-28  TWM

研華是台灣少數積極投入物聯網產業的高科技公司,董事長劉克振認為,製造業會直接面臨物聯網威脅,這個時代,「不擁有」也是一個擴張市場的選項。過去,你 要騎腳踏車,你會上腳踏車店買車,現在,你只需向YouBike「租」一輛。以前,你跟腳踏車的關係,必須天長地久,現在,你只須在乎何時擁有。以下是劉 克振對未來物聯網經濟的看法。

我認為,物聯網會分成三個階段發展,這是一個三十年的商機。

物聯網的前二個階段,對台灣廠商是有利的,因為它需要大量的硬體。第一個階段,是物聯網設備的發展期,這個階段,從感測器到工業電腦,會比較快速地發展,但是到二○二○年之後,成長率就會開始放緩了。

工業電腦產業也是,五年內還會高成長,但五年後,需求量會增加,但是價格會跌,就像手機、PC一樣,這是第一階段的發展。

第二個階段,物聯網會進入平台發展期,就是硬體開始跟軟體連接起來,提供更完整的服務,有點像煮速食麵,跟麵不太一樣,但已經可以吃了。

未來,不會一廠獨大第三個階段,是物聯網價值最高的一段,就是物聯網和雲端服務完全整合的階段。如果第二階段是速食麵,那這個階段就像開餐廳了,它可以直接對人提供最完整的服務,這個階段是靠服務來賺錢,這個階段就不是靠硬體了,對台灣廠商挑戰會大一點。

能在這個階段勝出的,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像醫療就很有可能會是醫院,不太可能會是做電腦的人。以後每個領域都會有三、五家大的服務公司出現。

PC也經歷過這三個階段,先有硬體,再來有了Windows系統,第三階段開始有Google、Facebook這些服務。

但是物聯網跟PC、手機不一樣的是,它不會是一個贏家通吃的生意。在PC時代,是微軟、英特爾拿走大部分利潤;在手機時代,是蘋果拿走大部分利潤;但在物聯網時代,每個領域都有可能會有大廠出現,但應該不會有人能通吃整個市場。

因為物聯網時代是以服務為導向的,物聯網時代能刺激市場需求的,是與機器結合的服務和軟體。

像懂得做車用物聯網的公司,它可能懂交通,在汽車領域很強;但在零售業,可能就沒辦法掌握這個產業的服務訣竅。不會像PC時代,只有標準化的硬體;軟體也一樣,程式會非常多,以後汽車也有自己的App、工廠也會有自己的App。

物聯網時代另一個不同的地方是,產品是賣給系統整合商(SI),不是直接賣給終端消費者。最近麥肯錫出了一個報告,物聯網的最大需求是工廠,不會是消費者。因為,我也許可以選擇用手機去開窗簾、冷氣,但這樣做對我的幫助有限,我不一定要這樣選。

目前,還有四個路障要移除物聯網的邏輯是分享經濟,不是買產品的經濟,這點我必須特別說,物聯網時代,不一定是靠賣硬體設備賺錢,我也可以靠租設備,或賣 服務賺錢。像生產裝瓶設備的廠商,可以改成替別人提供裝瓶服務賺錢,做多少服務賺多少。就像房屋租賃網站Airbnb一樣,不用蓋旅館,也能提供住宿服 務。

工廠加上物聯網後,它的效益和獲利模式都會不一樣,工廠在物聯網上的採購金額會比個人更高,所以物聯網時代的產品,它是賣給公司、工廠的;數量不會像手機那麼多。物聯網會是以少量多樣,服務公司為主的模式,硬體廠商需要有製造少量多樣產品的能力。

台商在硬體製造的優勢在物聯網時代會延續下去。像在工業電腦領域,台灣有十五家工業電腦公司,占全世界比率超過一半,這在國外是沒有的。台灣在感測器領域比較少,但在通訊和PC的部分是領先的。

為什麼物聯網還要二、三十年?兩年為什麼做不出來?你看手機從很爛到變得很厲害,只花了大概五年,就是因為它的路障被拿掉了,物聯網要拿掉四個障礙後,就會快速成長。

第一個是無線IC。現在物聯網的無線晶片還是太耗電,技術和通訊協定也還不到位。

第二個是電信公司還沒提供物聯網專門服務。物聯網的運作方式是很不一樣的,一台機器可能一天只需要傳回一點點資料,它可能需要跨國移動,可能需要電信公司的安裝服務,這些服務都是過去手機時代沒有的。

第三個是軟體,物聯網要連上雲端,必須靠軟體平台,現在這樣的軟體還不完備。

第四個是大型的SI還沒產生,現在還是靠各行業自己做,要等到提供物聯網服務的大型供應商出現,商機才會大。

但物聯網會大紅的應用,絕對是超出你的想像,不要去想現在的應用,要不斷創新,這樣你才會成功。

物聯網30年商機,最大挑戰在第三階段

——物聯網發展階段

1硬體擴張期

硬體需求量增加,從感測器到工業電腦,都快速發展

2平台發展期

硬體開始跟軟體連接起來

第一、二階段:台灣有硬體製造優勢,最有利。

3服務整合期

直接對人提供完整服務,獲利大爆發第三階段:能否把觸角伸到整合服務,將是台灣最大挑戰。

撰文 / 口述/劉克振 整理/林宏達、吳沛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05

物聯網趨勢超熱 全球都在靠它賺錢!


2015-09-28  TWM

在德國,賓士和BMW搶用物聯網,搶占租車市場, 每分鐘13元台幣,就能租到雙B汽車。 在美國,愛迪生創立的通用電氣,靠物聯網賺大錢, 今年宣布出售千億美元金融事業。 在西班牙,ZARA集團靠物聯網提高營運效率, 去年獲利創5年新高。 現在,從葡萄、牛隻到輪胎,都連上網賺錢了, 新一波爭奪賽正在開打。 這是郭台銘、蔡明介都搶著布局的新商機。

今年,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瘋物聯網。原因很簡單,靠物聯網賺到錢,或推出全新商業模式的公司越來越多,打破了原有的遊戲規則,完全顛覆你我的想像!

故事,要從台北市晴光市場說起。

哪些櫃位最熱門?

物聯網微定位裝置,會「告訴」百貨業者今年八月底,晴光商圈成為第一個集體裝設物聯網感應器做行銷、導覽的在地商圈,總共有十四個地點裝設了感應裝置,這 種技術叫「微定位」(Beacon),最大的特色,就是能知道顧客在店面裡的精確位置,甚至,知道你的逛街路線,主動出擊邀請顧客上門。

安裝一個叫「FootPoint踩點趣」的App,系統就會告訴你,哪些店家願意花錢請你去逛街(註:走進店裡即可累積點數,這些點數可免費兌換商品), 你走進店內後,物聯網裝置會認出你,幫你「打卡」,逛完一圈晴光商圈,什麼都不買,就能累積七百點,足夠換到一個免費的小Pizza。

八十年次的林亞華,用這個App已經半年,「如果剛好路過可以換到點數的店家,就會去看看。」她說,她曾多次換到咖啡、超商禮券等贈品。

看來不起眼的技術,百貨業者卻有高度興趣。購物中心協會理事長蔡明璋分析,有物聯網技術後,使用者在賣場裡怎麼逛,哪些櫃位最熱門,以前,這些數據要發問卷才能知道,「現在可以第一手直接觀察。」今年,微風新開的松高店,和台中的新時代購物中心,都會布建這套系統。

寶雅是台灣最積極採用物聯網的賣場,寶雅和CheckMe App合作,全台一百二十一家店,都安裝了微定位感應裝置。

寶雅網路行銷陳筱葳表示,一檔推防曬產品的活動,一個月「可吸引近萬人來店裡」,物聯網行銷變成寶雅把消費者從網路拉進店面的新武器。

這是美國最熱門的物聯網零售應用。去年,美國梅西百貨宣布,跟App公司Shopkick合作,在四千家店面布建微定位系統,是美國零售業最大的微定位系 統應用,3C賣場Best Buy、百貨商場JCPenny等也都紛紛採用。今年,Facebook還宣布免費對全美國店家發送微定位系統。推動這套系統最成功的公司— Shopkick,去年以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四億元),被韓國公司收購。

在服飾業,投資物聯網的競爭,也已經展開。

走進ZARA台北京站店,每件衣服上都附有小型天線的無線標籤RFID(無線射頻技術);這個小小的標籤,只比手機SIM卡大一點,藏在防盜扣裡。這個標籤像是衣服的身分證,每件衣服的材質、樣式等資訊,都能透過標籤識別,再連上雲端。

「我會說,這(RFID)是我們過去十年,在店面管理上最大的進步。」ZARA母公司、英德斯(Inditex)董事長伊薩拉(Pablo Isla)在去年的年報中寫道。以前,ZARA以快聞名,一件衣服從繪圖製版,到送至全世界六千家店面的貨架,只要二周。問題是,製造速度越快,越可能製 造更多的滯銷庫存,ZARA找到的答案,是用物聯網管理每一件衣服。

去年,ZARA在西班牙馬德里郊外,投資一億五千萬歐元的新物流中心正式落成,每年上億件商品出貨時,小到每一件衣服的材質,大至要送到哪家店,都清楚標 記在標籤裡。ZARA店員,找衣服不需要再一件一件找,只要打開感應器,一次就能掃描幾十件衣服,連哪件衣服放錯貨架,都能立刻發現。

「這對我們的庫存管理、店面日常流程、客戶服務,都帶來巨大改變。」伊薩拉在年報中指出,以前,ZARA在馬德里的旗艦店,盤點一次要四十名員工,人工清 點五個小時才能完成;現在,只需要九名員工,拿著感應器掃描,二個半小時就能清查完畢。以前,ZARA每半年才盤點一次;現在,每六周就能盤點一次。去 年,ZARA的淨利,創下五年新高。

哪件衣服差點就賣出去了?

只要有人試穿,衣服就會「告訴」店家今年,UNIQLO加入競爭。《日本經濟新聞》報導,UNIQLO正在興建能和無線標籤整合的新倉庫,一完成,就會快 速推廣到UNIQLO全日本四百家店面使用。業界人士觀察,這種新的倉庫,上萬件商品進出,能透過感應器即時連上雲端,完成登帳和盤點。今年二月到八 月,UNIQLO旗下副牌GU,開始在店面擺上自動結帳機,刷一下衣服上的晶片,不用排隊,一分鐘內就能結帳走人。

UNIQLO何時會大量採用這種新技術?GU發言人Daisuke Hase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顧客對新技術接受度高,UNIQLO集團正在評估,未來是否要全面採用這種新技術。

物聯網還能幫忙賣衣服。今年,在西門町的漢中街上,也出現一家用物聯網技術管理的實驗店。

這家店裡,每件衣服都裝有和ZARA類似的無線標籤,掛衣服的吊桿背後、試衣間的牆壁裡,都裝上了天線。

消費者每次拿起衣服瀏覽、試穿,天線就會自動讀取衣服裡的「身分證」上傳雲端,比對結帳資料,即時知道哪款衣服能吸引消費者的眼光,卻沒有被買走,就能隨時推出新的促銷方案,拉高購買率。

這是一個全世界的大公司都看好的商機。

七月三十日,日本軟體銀行董事長孫正義公開表示,物聯網是軟體銀行未來三十年最重要的三大發展方向之一。「像智慧型手機一樣,物聯網將再一次劇烈的改變人 的生活。」他預言,「我們將會看到一種情況,那就是『沒有一項裝置不會連上網路』。」全球IC設計產業,也因為物聯網快速整併。

九月七日,聯發科宣布以新台幣二九二億元,購併立錡科技,讓兩家公司願意並肩作戰的關鍵字,就是物聯網。

缺什麼技術買什麼公司

蔡明介、郭台銘看到什麼商機?

過去一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和物聯網相關的購併案,總金額高達七百四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兆四千六百億元)。全世界半導體大廠開始瘋狂採購,像半導體製 造龍頭英特爾公司,砸一百七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千五百億元)購併晶片製造商Altera,就是為了取得未來最重要的「連網」能力。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投資物聯網商機,他旗下的新創公司創星物聯,就打算用物聯網偵測駕駛人的開車習慣,推出按使用行為計費的汽車保險。

這是一場由物聯網推動的商業淘汰賽, IBM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歐康納(Christopher O'Connor)八月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物聯網每年以兩成的速度成長,產品和市場也已經出現,那些覺得物聯網還沒準備好的人,會被拋在後面。」物聯 網的威力從何而來?

歐康納分析,二○○八年時,IBM就預見物聯網的趨勢,「我們認為,資料中心(data center)的能力可以應用在更廣的地方。」就像Google改變人們獲取資訊的方法,讓汽車,甚至普洱茶連上網路,都會創造出新的商業應用。

IBM認為,把物聯網找到的資料,和不同資訊混搭,就能找到新的商業模式,「物聯網的核心,是跟你如何使用資訊有關。」歐康納說。

他舉例,有了物聯網之後,未來汽車的保固條件,就能重新設計。「譬如,我可不可以依據你開車的習慣給你保固?」歐康納說,以前,汽車經銷商不會知道駕駛人 怎麼開車;但是,有物聯網之後,汽車可以隨時回傳資料,駕駛人會不會猛踩油門,都能透過車上的物聯網裝置一一掌握,「他們可以寄e-mail給我 說,Christ,我們注意到你的開車習慣變了,所以我們要給你更長保固。」歐康納說。

參數科技台灣區總經理卓曾中觀察,物聯網消弭了實體和虛擬的界限,你能在電腦世界裡,精確掌握到現實世界的細微變化,就像電影《阿凡達》的劇情,控制你在虛擬世界裡的分身,做出你原本做不到的事情。

全世界都在瘋物聯網,有三個新趨勢,值得關注。

趨勢一:提供服務者,才最賺錢!

德國戴姆勒集團改做服務,去年營收大爆發物聯網正在改寫產業的遊戲規則,「它們重新塑造產業界限,並創造出全新的產業。」哈佛大學講座教授麥可波特 (Michael E. Porter)去年底在《哈佛商業評論》撰文分析,「智慧連網產品會迫使他們(業者)問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究竟從事什麼事業?』」全球工業電腦龍頭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則認為,服務提供者才是物聯網時代分到最多利潤的角色。

賓士汽車所屬的母公司德國戴姆勒集團(Daimler AG),○九年就利用物聯網重新定義自己,從汽車製造商變成運輸服務公司。

德國人不是說說而已,戴姆勒推出「CAR2GO BLACK」服務,只要下載App,就可以在德國八個城市租到附有衛星導航系統的賓士B Class汽車,按小時計費,一小時收費十四.九歐元(約合新台幣五五○元),這筆錢,包括油料、維修和保險的費用。

「他們把車子變成物聯網裝置,你只要拿手機在車子前面刷一下,就可以在街上直接取車;你租車的同時,戴姆勒同時也把保險賣給你。」歐康納分析。

整個租車過程裡,你不用排隊、填表格。類似台灣的YouBike,你在手機上預約指定地點的車,當你找到車,車裡會顯示一組密碼,只要在你的手機裡輸入密碼,雲端系統就會指示汽車打開車門。

而且,你只要開到目的地的指定停車格,就能馬上還車;換句話說,你只須為你開車的時間付租金。維修,也沒問題,因為汽車連上網路,服務團隊會知道每一輛車在哪裡,主動找到汽車,進行清潔維修。

在德國之外,戴姆勒集團還在全世界三十一個城市提供Smart電動車出租服務,以分計費,每分鐘只要新台幣十三元。

一一年,BMW也跟進,推出共乘服務系統「DriveNow」,每分鐘收費○.三四歐元(約合新台幣十三元),你就能租到一輛BMW i3。這個費用,同樣包括油錢、停車和保險。租二十四小時也只要約新台幣四千元。

租BMW只要銅板價,這是物聯網帶來的改變,「以前這種模式根本不可能收到錢。」卓曾中說,透過物聯網,汽車公司隨時都可以控制汽車,才能讓這種新服務模式成真。根據戴姆勒的新聞稿,戴姆勒的租車服務,去年營收首次達一億歐元;戴姆勒主管也透露,部分城市已出現獲利。

趨勢二:你想不到的東西,都上網了!

輪胎、葡萄、牛,從數據分析來賺聰明財一三年,輪胎大廠米其林把輪胎也連上了物聯網,做服務。

米其林的盤算是,在輪胎裡裝置感應器,連上雲端,米其林就能追蹤貨運車隊的使用狀況;等到車隊輪胎該換的時候,就主動提醒。而且,米其林因為掌握了消費者的動向,還可以預估使用者何時會大量需要輪胎,以便調節產能。

米其林還能用輪胎蒐集到的資料,知道貨運車隊裡,每一個司機的駕駛習慣。不但能提供計算碳足跡的服務,還能幫忙訓練司機的駕駛習慣,節省油錢。

在美國加州,出口最多紅酒的嘉露酒莊(E.&J.Gallo Winery),也用物聯網提高產能。他們認為,每一塊土地的特質都不一樣,用同樣的方法施肥、灌溉,「只會產生同樣品質的酒」。

他們在葡萄園裡布下物聯網系統,蒐集雨量、葉片溼度、氣溫等資料,結合衛星照片、地圖,分析不同地形的農地,再用智慧型灌溉系統,精確灌溉經過精密計算的水量。這個酒莊的葡萄酒,不但品質更佳,營收增加一到二成,用水量還下降二成。

在台灣,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江昭皚、博士生林子翔和茶葉改良場文山分場合作,實驗用物聯網控制病蟲害。研究團隊設計出能偵測害蟲斜紋夜蛾的 裝置,偵測害蟲在茶園裡的狀況,農夫就不會看到一隻害蟲就狂噴農藥;確定害蟲數量要大爆發時,再出手,降低農藥使用率。

在日本,富士通還開發出「牛聯網」,自動量測牛的體溫,提高繁殖成功率。研究團隊在牛身上綁上無線裝置,自動偵測體溫,上傳雲端。以前繁殖小牛需要技術,成功率只有三成,用這種方法,電腦會在正確的時間通知獸醫來配種,成功率提高到六成五。

趨勢三:越老企業,越要跟上腳步!

越傳統產業,用物聯網改善效益就越明顯印度軟體代工大廠塔塔(TATA)調查,廠商生產的產品越貴,越有興趣投資物聯網。報告中指出,產品價格超過一千萬美元的公司,如飛機引擎製造商,對物聯網的技資,比起產品價格低於一百美元的公司,高出八.五倍。

採訪中,我們也發現,這一波因物聯網獲益的公司,許多都是百年老公司。

像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去年營收四兆八千億新台幣,這家公司○三年時金融事業占營收比率高達五六%,今年卻宣布出售一千億美元金融資產,重新擁抱傳 統製造業,關鍵之一,就是物聯網技術。「越傳統的產業,用物聯網改善的效益越明顯。」 IBM 台灣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盧志浩觀察。

「這會是台灣的下一個大機會!」工研院IEK電子組組長紀昭吟認為。而根據資策會創研所副所長洪毓祥觀察,像微定位需要的硬體,網通IC大廠瑞昱,以及太和光都已投入研發。

但長時間看,在物聯網時代能賺得到錢的贏家,都是能提供整合資源、服務的公司,和台灣科技廠商習慣拚規格、價錢的製造思惟不同;現在科技業界最難找的人才,是懂分析、解讀數據的人。

今年開始,靠物聯網賺到錢的公司越來越多,懂得運用的公司,能逆勢擴大市場;死守舊思惟的公司將逐漸被淘汰,誰能用物聯網提供新服務,就能重啟成長引擎。

想靠物聯網翻身

你得先準備好五件事

盤點手上的數據

1 知道自己有什麼,再想缺什麼,要用物聯網得到什麼樣的資料。

2 要有人負責過濾和分析資料,知道怎麼用這些資料,開發新的商業模式。

資料是否侵犯隱私

要知道資料是從哪

一種物聯網裝置來

的,是企業用的,

還是供消費者個人

用的?必須注意不

能侵犯個人隱私。

判別資訊真偽

要確定這些資料會

不會被駭客竄改或

有錯誤,讓你誤判狀況。

知道怎樣用雲端工作

要了解怎樣可以便

宜、有效地連結雲

端,用你需要的分析工具得到結果。

用創意人才找資料潛力

這個人要了解公司的商業

模式,能替你從資料裡,看出你能給顧客,

或是供應商什麼

樣的新選擇。

製作人/林宏達 撰文/林宏達 研究員/吳沛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6

物聯網超商機 金融保險、汽車、快時尚產業 都搶先插旗

2015-09-28  TWM

在台北街頭,物聯網大戰已經開打;全球快時尚產業、保險業、製造業,爭著用物聯網擠下對手當老大。

不懂物聯網,不只獲利被威脅,連市場地位都會拱手讓人。

你身邊的每一筆資訊,都是未來的新金礦。

104人力銀行報告顯示,景氣低迷,但物聯網相關職缺兩年成長327%。

台灣企業一才難求,美國、中國也一樣,亞馬遜、中國微軟研究院挖角挖到台灣來。

這是一場延續30年的大機會,領先的個人和企業,已經擊敗對手,成為物聯網時代的贏家。

超夯物聯網帶來商機、人才兩大需求你想得到的,跟你想不到的東西,都連上網了。

物聯網將是下一個無所不知的雲端服務,能幫你找到以前不可能得到的答案,你的機會和薪水都會跟著三級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27

車聯網引發車險變革:3000億UBI車險市場待挖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042.html

車聯網引發車險變革:3000億UBI車險市場待挖掘

第一財經日報 楊海艷 2015-11-06 06:00:00

在汽車保險領域,一種結合了車聯網的創新定價和運營模式——UBI車險,已經開始興起。所謂UBI,即是UsageBasedInsurance縮寫,即基於使用量的保險。

車聯網正逐漸給汽車後市場帶來變化。

在汽車保險領域,一種結合了車聯網的創新定價和運營模式——UBI車險,已經開始興起。所謂UBI,即是UsageBasedInsurance縮寫,即基於使用量的保險。這種模式旨在通過監控駕駛員行車過程中的種種使用數據,例如連續駕車時間、急剎車頻率等來掌握車主的駕駛行為,從而按照實際的風險進行相應的車險定價。基於UBI的數據和定價,保險公司能夠將產品進一步細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並保證自身的償付成本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

眼下,這種模式在國外已經成為一種相對主流的定價方式。以美國為例,最大的車險提供商Progressive就推出了UBI車險產品,選擇加入UBI車險計劃的用戶會收到一個Snapshot硬件——即一個OBD(On-BoardDiagnostic,車載診斷系統)盒子。然後將其插到車上實時記錄數據,以30天為一個觀察期,使用6個月後,保險公司會收回硬件,然後制定一個更新的保險優惠政策,最高優惠可以達到30%。現在,Snapshot已經擁有了超過200萬車險用戶。

銷售為王向精細化轉變

在國內,長期以來,車險最大的定價因素為新車購置價。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定價模式極為不合理。首先是過度強調車價而忽略了車型,而隨著“汽車零整比報告”的披露,同等車價、不同車型之間零部件差異懸殊,但在車險價格上,這一價格差異並未得到合理的展示。另外,現有模型過於關註車本身,而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70%的交通事故是人為引起。

車險定價模型在科學和精準度方面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車險行業綜合成本率的居高不下。據2014年險企年報,我國產險業全年實現承保利潤47.8億元。其中,市場份額超七成的車險,整體承保虧損超10億元;經營車險的公司中,虧損的超過八成。人保、平安、太保等“老七家”中也有4家公司車險的綜合成本率超過100%,其中太保財險的車險承保虧損最嚴重,綜合成本率為102%。

“在過去20年,國內的車險本身並沒有產品方面的大創新,更多的只是渠道的改變。”里程保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帥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過,隨著費率市場化的範圍逐漸鋪開,傳統保險公司如果僅僅依靠渠道的變革和價格戰的方式,顯然難以應對競爭日漸激烈的市場。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逐漸從銷售為王向精細化管理的方式轉變,而基於使用量和車主使用習慣的UBI車險定價模式成為保險公司關註的主要方向。據了解,目前眾多的保險公司都新設立了UBI車險事業部。

參照上述Progressive的做法,保險公司能否實現更加合理和精準的定價,取決於其背後是否有一個有效且龐大的可供分析的數據。只有基於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才會產生合理的定價模型。帥勇告訴記者,雖然傳統的保險公司有大量的車主信息和數據,但這些數據並不能實現對車主進行精準的行為畫像。

因此,雖然從2013年開始,創新的UBI模式就已經廣受業內關註,而直至現在,也並沒有太多的保險公司推出相關產品。由於大數據的缺乏,更多公司對於產品的推出依然持有一種相對謹慎的態度。不過,也有更大膽的險企希望率先邁出第一步,搶占先機。與互聯網數據公司的合作成為他們破題“駕駛行為數據”缺乏的重要方式。

掘金3000億市場

近期,都邦保險和南京人人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就宣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按照駕駛里程付費的“里程保”產品。據記者了解,未來具有良好駕駛習慣、年行駛里程在10000公里以內的車主,選擇“里程保”產品,年度商業險的價格將有望低至1000元以下。

在“里程保”誕生的過程中,人人保下屬的車寶公司所累積的車主駕駛行為數據,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基礎。“通過與車寶的深度合作,都邦可以獲得更為豐富的駕駛數據,這些數據將在未來幫助都邦保險制定出更科學、更人性也更細分的車險價格。”都邦保險首席精算執行官彭喜峰坦言。

在帥勇看來,車險的細分不僅將讓保險公司獲益,同時也會讓車主受益。因為在眼下,只有約17.5%的車主是經常出險的,而剩下超過80%的車主只是偶爾才會出險。“但是,在保費上,所有的車主保費標準上並沒有差異,這本身對車主來說就是不公平的”。如果費率能夠全面市場化、定制化,這些不公平的因素會逐漸被降低。

今年,國家保監會啟動了對於商業車險的費率市場化改革試點。數據顯示,前期參與費率市場化試點的6個城市和地區,6~8月,有約77%的消費者保費同比下降。與此同時,2015年6月的數據顯示,6個試點地區共承保商業車險保單和保費收入同比增長,而綜合成本以及賠付率則出現下降的趨勢。這讓業內人士看到了基於大數據的UBI車險模式所具有的廣闊的發展空間。按照興業證券的預估,如果車險費率市場化全面放開,UBI的滲透率在2020年將達到25%,市場規模接近3000億元。

雖然如此,在短時間內,UBI車險模式要大規模鋪開還並不容易。制約的關鍵因素在於數據,中國的汽車保有量超過1.5億,即便是車寶這樣的專註於OBD數據的公司,能掌握的數據規模也還不夠大。更何況,目前市面上的OBD產品,更多的只是用來提供故障碼的診斷和油耗讀取,收集到的數據並不能和保險公司需要的行為數據進行有效匹配,對後者來說利用價值不夠。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94

飛機開始聯網,互聯網+航空機會來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30/153012.shtml

導讀 : 今天的人們已經越來越離不開智能手機,離不開上網,如何在飛機上度過漫長的時間成為了眾多經常坐飛機客戶心中的痛。

對於坐飛機,相信很多人心中多少會覺得有些無聊,尤其是坐國際航班或者距離較遠的國內航班。美國最新一項針對2000多名成年人的民調發現,93%的人承認他們在床上使用手機,近80%的人在上廁所及43%的人在紅燈停車時使用手機。今天的人們已經越來越離不開智能手機,離不開上網,如何在飛機上度過漫長的時間成為了眾多經常坐飛機客戶心中的痛。

日前,東方航空率先開啟了上海往返紐約、洛杉磯、多倫多航線上的空中互聯服務,成為國內首家將空中互聯服務投入商業運營的航空公司,未來還將會在上海往返北京、廣州、重慶、昆明、成都等國內航線的部分航班也上線此項服務。此消息一出,不少網友紛紛為之歡呼吶喊。除了東方航空,國航、南航等其他幾大航空公司也在快速加強在航空方面的wifi布局。對於航空公司而言,互聯網+航空將給他們的盈利空間帶來新的希望。

1、wifi會員

其實對大多數的中國用戶而言,如果讓他們在飛機上上網還需要支付相當的費用,他們定然會提出各個異議,估計他們當中的很多用戶都不會使用付費的wif上網i,但同時還是會有少數部分的用戶會願意付費。那麽對於航空公司而言,就完全可以分而治之。針對那些願意付費的用戶可以推出VIP會員制度,提供無廣告和無任何附加條件的網絡服務;而針對免費的wifi用戶則可以通過和APP或者桌面程序進行綁定。

當然,通過這些wifi會員並不能收到太多的會員費用,但是大家不要小看了這些wifi會員的價值空間。今天各大航空公司為他們的會員提供了很多增值服務,同時會員也為航空公司帶來了許多更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而wifi會員同樣擁有這樣的價值。很多VIP的wifi會員如果能夠享受更多的增值服務,一旦對於該航空wifi具有足夠的忠誠度,他們就會成為該航空公司的長期忠誠用戶。

2、在線酒店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坐飛機往往都會是去外地出差或者旅遊,那麽他們定然就會有酒店方面的需求,一般人下了飛機之後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大多就是直奔酒店。這個時候如果飛機上能夠上網,並且航空公司所提供的APP或者wifi入口網站能夠提供在線酒店的預定,這對用戶而言必然是一件十分便利快捷的事件。

無形之中,航空公司就成為了去哪兒、攜程、美團等酒店預定平臺之外的新酒店平臺。憑借著航空公司的實力以及龐大的出行用戶,相信很多酒店都會願意主動與航空公司達成合作。這是一個三分共贏的事情,航空公司能夠從中獲取一定的利潤,酒店能夠通過飛機上的預定為自己帶來更多穩定可靠的用戶,而消費者的出行生活也變得更加便利。

3、出行O2O

從機場到酒店的路上,必然會有一段路程。可能有的用戶會有專人接送,但並不是所有用戶都有,這個時候下了飛機之後很多用戶就會有打車、拼車的出行需求。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旅遊的用戶會有租車方面的需求,比如在冬天到海南旅遊的用戶會非常多,但是在海南旅遊如果沒有專車的話會非常不方便,租一輛車費用並不很貴,但是卻為旅遊解決了出行上不便利的痛點。

尤其是很多用戶經常會有去國外旅遊的經歷,比如加拿大,很多旅遊城市的旅遊景點是沒有任何公交車的,你只能選擇租車。這個時候如果飛機上就有該城市的租車預定服務,相信有相當部分的乘客都會通過航空公司提供的平臺來預定,乘客也更放心。

4、景點門票

坐飛機的乘客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用戶都是來旅遊的乘客。很多乘客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於這個地方的諸多旅遊景點也並不是非常熟悉,當然不排除一部分旅客會在來之前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是多數旅客並不熟知。這個時候航空公司通過飛機上的wifi入口,同時也提供當地相關旅遊景點的服務,比如景點介紹、門票預訂等,相信有很多旅客都會有這方面的需求。

很多地方的景點都比較火爆,但同時景點也比價緊張,到現場購票不但價格要貴,甚至還需要排隊購票。但是通過航空公司與景點之間達成的合作,用戶可以以更低的價格提前預定門票,他們何樂而不為?

5、在線機票預定

目前國內很多用戶訂機票都是通過去哪兒的各大分銷平臺,攜程等在線旅遊平臺來預定機票,對於航空公司來說,這些平臺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用戶,但同時他們也需要從中獲取一定的利潤,這降低了航空公司的利潤。如果航空公司能夠通過機上wifi入口,讓用戶在自己的官網或者APP上直接可以預定返程機票,相信很多人還是會有這個需求的。

一旦用戶形成了習慣之後,日後就可能會經常通過自己的平臺來預定機票。一方面,能夠方便用戶尤其是航空公司的會員直接預定機票;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培養該用戶對於航空公司的忠誠度。

6、電商

飛機上的wifi除了能夠提供給用戶各種旅遊相關服務之外,劉曠認為電商也會是一個比較大的盈利點。一個是當地的特產電商,很多乘客去到一個地方旅遊,但由於時間、攜帶不方便等原因,可能會有很多原先想要購買的當地特產沒有購買到,有的旅客甚至原本還想買些特產送人。如果航空公司能夠與這些當地特產經銷商達成戰略合作,乘客只需要直接從飛機上下單同樣就能夠購買到一些特產並帶回家,同時該經銷商還能夠直接把商品送到乘客所成的飛機,並由飛機來托運。

另一個則是跨境電商,今天國內的消費者對於跨境電商具有龐大的需求,不過跨境電商由於物流成本、關稅等各方面的原因,跨境電商在國內市場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但是航空公司卻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國際航班的優勢,為乘客提供跨境電商方面的相關服務,它很有可能會讓跨境電商迎來一個比較大的突破口。

7、空中互聯網金融

任何網上涉及到交易的方面,就必須要跟互聯網金融掛上鉤。就在去年的年底,國航的“空中互聯網產業聯盟”也正式成立,其中中興通訊、航通公司、中國銀聯、京東商城、新浪、優酷土豆等互聯網企業都成為了該產業聯盟核心成員。而東方航空在其引進的波音777-300ER客機上還與中國銀聯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對外發布了全球首個“空地互聯雲支付平臺”,意圖率先搶攻空中互聯網金融。

經常坐飛機的乘客往往都是一些經濟實力相對還不錯的用戶,這些用戶多少都會有一些積蓄,如果能夠把他們發展成為航空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忠實用戶,對於其金融平臺的發展必然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8、廣告

在飛機沒有提供wifi入口之前,很多航空公司只能通過飛機座椅等來賺取一些費用並不是很高的廣告,形式也比較單一。但是一旦飛機上開放wifi入口,該航空公司就能通過線上面向更多更廣的乘客,獲取更高的廣告費用也就成為了可能。

對於旅遊公司、酒店、旅遊景點等與旅遊相關的當地企業、經銷商來說,針對來當地旅遊的飛機乘客進行線上廣告營銷,具有更強的針對性,他們自然也就會更願意投放廣告。而過去由於飛機空間的限制,導致廣告位也大大受限,今天通過飛機上的wifi作為入口,其廣告展示空間也就更多。

對於以上七大與飛機wifi相關領域,劉曠個人認為是與飛機上乘客緊緊相關的七個領域。但是互聯網+航空的商機並不僅僅局限於此,在智能、飛機乘客大數據等方面,還將有著更廣泛的應用。當然,在飛機上開通wifi,確實深得用戶的歡迎,但同時他們的互聯網+航空之路並非那麽一帆風順,他們還將面臨眾多的困難與阻礙。

一、安全問題

對於在飛機上能夠連上wifi,很多用戶對此都抱有比較大的擔憂。的確,飛機能夠連上無線網,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今天,我們坐飛機時往往都會聽到來自空姐的友情提醒:請關閉手機!也就是說手機信號對於飛機的正常飛行實際上存在非常大的幹擾。當然手機的信號與wifi無線網還是存在非常大的區別,但是wifi無線網卻給黑客攻擊帶來了可能。

來自美國政府問責局最近公布的飛機報告稱,由於和飛機航空電子系統使用相同的網絡,波音787夢想飛機和空客A350、 A380上的乘客用WiFi將增加黑客攻擊導航系統,或者通過機上網絡控制飛機的可能。Wifi與航空電子系統是由防火墻隔離的,但是這個防火墻卻完全有可能被黑客所攻破。也就是說,雖然說wifi將飛機與機外世界連接在了一起,但是同時它也為很多惡意攻擊者打開了遠程破壞飛機系統的窗戶。

一旦飛機的wifi被黑客所攻破,黑客就有可能控制飛機的航空電子系統,最終控制整個飛機,這個巨大的安全隱患,對於航空公司來說,不得不防。

二、wifi技術成本難題

FlightView survey曾對美國600個乘客進行調查,結果只有28%的乘客對機內Wi-Fi服務感到滿意。當前國內多家航空公司都已經開始布局空中無線網,但是他們當中的大多所謂wifi無線網,只是局域網而已,並不能實現與地面上的鏈接。就飛機wifi技術本身而言,對於一些實力比較雄厚的大航空公司來說,並不存在太大的難題,但是其技術成本難題卻是不可忽視的。

目前國內的天地互聯wifi技術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國航采用的,通過飛機上安裝的內部無線網絡和衛星進行通訊,再通過衛星和地面的主站進行通訊,地面主站再和國內網絡運營商進行連接。這種手段的優勢在於全球覆蓋,但不過最大的問題是速度慢,只能實現‘窄帶’傳輸;另一種方式是海航采用的,利用機載設備同地面基站建立網絡鏈接。其優勢在於速度快,而問題是必須要對基站進行改造而且服務僅限於經過基站改造的這一段航線上。

無論是國航的方式還是海航的方式,實際上都存在著巨大的高成本問題。不光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非常之高,同時數據傳輸的費用也比咱們正常在地面上網的成本要高出很多。

三、競爭壓力

對於航空公司而言,要想實現他們自己的互聯網+航空計劃,無異於是從其他的互聯網平臺上虎口奪食。比如機票酒店預訂方面,必然會面臨來自去哪兒攜程的競爭;出行方面,也會面臨來自滴滴出行、Uber的競爭;電商、金融就更不用說了,競爭對手滿滿都是。

當然,航空公司也可以選擇與互聯網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的方式,航空公司只是提供wifi入口,並把這個入口開放給合作的互聯網公司。但是這樣一來,對於航空公司而言,只是成為了一個空中門戶網站,並沒有太大的價值而言。要想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互聯網+航空生態產業鏈,各大航空公司只有迎接挑戰。

總體看來,如果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實現wifi無線上網的話,對於整個互聯網+航空意味著巨大的機會和空間,對於創業者來說興許也意味著新的機會。但是飛機wifi聯網的同時也給飛機安全帶來了更多的隱患,要想普及飛機wifi還將面臨著巨大的成本難題,同時航空公司的互聯網+之路也將會面臨一定的市場競爭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88

敗局!盲目擴張後,意圖布局物聯網的一丁集團宣布破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analysis/2015/1202/153045.shtml

導讀 : 公司老板吳建榮在“跑路”前總結了三點失敗經驗:“第一,永遠不要跟銀行借錢;第二,永遠不要向民間借貸;第三,量力而行。

e2611cfadd73088b812327aa555c2c90

一丁的線下門店已人走貨空

i黑馬訊 12月2日消息,曾經獲得“中國連鎖百強企業”、“中國軟件百強企業”稱號的一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今天在福州宣告破產,其在全國的數百家分店已經關閉,公司老板吳建榮目前處於失聯狀態。

早在11月30日,就有多家福建媒體爆料,一丁集團的門店全數關閉。其員工透露,他們也是29日晚上才接到結業通知,之前沒有任何預兆。而在一丁集團位於福州大利嘉城的總部,還張貼著恒生銀行的索償函,稱截至11月30日,一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欠該行貸款人民幣本金115200000元及相應利息、費用等。

網絡公開資料顯示,一丁在兩次發展熱潮中興起,第一波是2000年組裝電腦市場快速發展,第二波是2008年iPhone風靡全國的時候,一丁拿到了蘋果銷售的代理權。2012年一丁集團在全國的門店數量為391家,同比增長122%,營業額達38億元,但多家門店虧損。到去年,其門店數量下降為363家,公司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

公司副總裁林德誌則在網絡上發表了長篇公開信,他認為,公司的倒閉與銀行和廠商有關:“銀行說,你生意做那麽好,我給你貸款吧,沒事,多貸點;廠商說,你生意做那麽好,我給你授信吧,一個億夠不夠,給你三個億吧。就這樣,一個靠借貸維持運轉的資金鏈條形成了。”

同時林德誌表示,公司的盲目擴張,對一些新業態的超前布局是更為重要的原因。“他的心太大了,他要改變零售的業態,一口氣在全國開十幾家智能生活體驗館,每家投入及虧損額度驚人。在做一丁網的時候,意圖打造一個包羅未來物聯網社會所有方面的網站,要做中國最大最專業的IT技術上門O2O,提前三年布局,為傳說中2018年會全面到來的物聯網社會做準備。”

在信中林德誌還提到:“其實我剛到集團工作時曾和老板聊到這個話題,我說大哥,咱們能不能不要布這麽龐大的局,只專心做其中的一塊業務好不好?那是BAT要幹的活。後來我知道他也有苦衷:他根本停不下來,只有大的布局,才能講出大的故事,才會有銀行和廠商繼續支持他這個不賺錢、靠借貸維持的體系。”

林德誌稱,吳建榮總結了三點失敗經驗:“第一,永遠不要跟銀行借錢;第二,永遠不要向民間借貸;第三,量力而行。他說,以後牢記這三點,我們一定還會東山再起。”

在公司破產的情況下,多名民間借貸人和供貨商已與12月1日強行進入公司總部,搬走複印機、電腦、桌椅等財物。而有知情人稱,今年7月曾與一丁集團達成合作的上市公司國脈科技將會接手一丁,但遭到國脈集團董事長陳國鷹的否認:國脈不可能像媒體說的接手一丁,也不可能介入。

以下為一丁集團副總裁林德誌的公開信:

我們願意付出代價為錯誤埋單!

當我敲下這個鍵盤的時候,時間是23:56分,還是2015年的11月30日。盡管這個冬天不太冷,一丁還是沒能熬過去。

就在今天,一丁宣布破產。

在這之前,一丁已經走過了15年。

今天,一丁刷爆了朋友圈:有人懷念,有人傷感,有人同情,也有人,幸災樂禍。。。而我們,傷感的同時是感到一陣輕松。是的,你沒有看錯,是輕松。背負這麽大的壓力前行,企業太累,老板太累,員工也太累。如今,解脫了。

從今天下午開始,接了上百個電話,到現在耳朵還是燙的。有來自朋友的關心,有來自同行的同情,還有來自媒體的采訪。在這之前,我從來都沒覺得一丁竟然有這麽大的影響力。但是原諒我,後面的電話實在是不想接了,同樣的話說了百來遍,你試試看?而且,事實就如我在前面的微信里所說的,我所知道的,也並不比你們多。

我知道的就是今天要宣布企業破產,比正式公布提前幾天知道,僅此而已。寫此文之前,我本來是和幾個小夥伴在KTV唱歌,我不想回應社會上的各種傳說,因為隨著政府及司法機關介入調查,真相自會大白於天下。而且,我確實不知道太多的情況。而且我不想接受采訪,我自己幹了15年媒體,言多必失,許多時候背黑鍋的都是新聞發言人,你懂的。

但是後面,網絡上的一些不實傳聞持續發酵,也有些人話說得刻薄難聽,我覺得我的所知盡管有限,但還是應該告訴大家,或許有一定的主觀色彩,或許也是片面的,但畢竟身臨其境,比起外面的無端臆測要真實些。

其實這幾天作為我們高管是很痛苦的,我已經連續幾天沒睡好了。已經知道公司不得不宣布破產,一切努力可能都無濟於事,你的員工每天兢兢業業地上班向你匯報今天要做的事,而你還要裝做什麽都沒發生一樣地去鼓勵或者指導他們。此外,還要面對最近幾天在公司轉悠的有黑道背景的債權人。我覺得,沒有北影表演系的功底,是很難處理好這種情緒的。當然,大部分一丁的員工,真的非常可敬可愛,盡管有些部門已經收到通知,這兩天公司閑雜人多不安全,但他們還是堅持到了最後。

今天的局面有些失控。民間債權人都收到風聲,數十名社會上的小混混強行進入公司,把所有能搬走的東西都搬空了,大到複印機、電視機、電腦,小到椅子、排插,洗劫一空。這也就是為什麽不提前跟員工知會一聲,就是怕出現債權人無序沖擊導致員工出現意外傷害。而下午宣布之前,已經跟員工打好了招呼,讓大家有所準備。

關於老板跑路這事,或許真有其事。我們目前確實聯系不上。但我覺得老板暫時消失是明智的選擇。因為那些民間債權人,一旦知道錢拿不回來的時候,誰能保證他們不做出危害人身安全的舉動?老板之前說過他絕不跑路,他說他犯下的錯他自己來承擔。按我的理解,等債權人情緒穩定下來,政府和司法機關正式介入之後,老板應該就會出現。他曾經推心置腹地跟我說過,從經商的第一天起,就做好了進監獄的心理準備。因為在他看來,中國的企業家不可能沒有原罪。這是中國企業家的悲哀,更是我整個中國的悲哀。

順便說說老板這個人。出身於草根,幾乎是白手起家,從一家20平米的小店,發展為資產十億,年銷售額56億,最高峰時員工逾2000人的集團公司,靠的是什麽?除了他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全體員工的努力外,還有就是今天讓他深陷漩渦的銀行和廠商。銀行說,你生意做那麽好,我給你貸款吧,沒事,多貸點;廠商說,你生意做那麽好,我給你授信吧,一個億夠不夠,給你三個億吧。就這樣,一個靠借貸維持運轉的資金鏈條形成了。野心越來越大,流水越做越多,業務越鋪越廣,然並卵,傳統的電腦手機業務並不賺錢。靠借貸維持的不賺錢的業務越做越大,離死期也就越來越近了。當有一天,哪個環節的貨款收不回來,資金鏈條出現裂痕的時候,你就死定了。這年頭,經濟大環境不好,都是三角債,無論多小的一家企業倒閉,都會引起多米諾骨牌的崩塌。

當然,我並不是說,一丁的破產,全是銀行和廠商的錯。老板個人的盲目擴張,對一些新業態的超前布局或許是更重要的原因。有時候,領先一步半步成為先驅,領先兩步三步就成為先烈。老板個人是很有格局很有追求的企業家,他不抽不喝不嫖不養小三,也不怎麽陪老婆孩子,平均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周末的時候想到什麽問題也隨時把所有高管喊過來開會的變態工作狂人,我經常感嘆的一點是,光他這精力,就非常人所能及,所以他不成功真是沒有天理。但是他的心太大了,他要改變零售的業態,一口氣在全國開十幾家智能生活體驗館,每家投入及虧損額度驚人。在做一丁網的時候,意圖打造一個包羅未來物聯網社會所有方面的網站,要做中國最大最專業的IT技術上門O2O,提前三年布局,為傳說中2018年會全面到來的物聯網社會做準備。可是一丁網的業務也是燒錢的,一丁網是為了2018而布局,然而他沒有錢堅持到那一天,銀行和廠商也不會等到那一天。所以,靠借貸維持運轉的一丁,其破產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其實我剛到集團工作時曾和老板聊到這個話題,我說大哥,咱們能不能不要布這麽龐大的局,只專心做其中的一塊業務好不好?那是BAT要幹的活。後來我知道他也有苦衷:他根本停不下來,只有大的布局,才能講出大的故事,才會有銀行和廠商繼續支持他這個不賺錢、靠借貸維持的體系。

最近這幾天,他形容憔悴,而又感覺如釋重負。他說,破產也好,“進去”也好,終於可以解脫了。每年一個多億的利息,一個不贏利的企業,幾百上千號的員工。每天他醒過來第一件事,就是要考慮今天銀行的利息在哪里?明天員工的工資怎麽辦?後天給廠商的貨款能否及時到位?他活得很累,又要強行給自己打雞血;他知道公司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又要考慮給新的項目找錢;他放棄了與家人歡聚的時光,只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我相信他說解脫了是真心話,表面光鮮的全國“雙百強”企業的掌門人,其實是一個隨時可能進監獄的“負翁”,這是他的不幸,也是所有靠燒錢維持運轉的O2O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究竟是先把規模做大,還是先把贏利問題解決好?潮水退去,終會知道誰在裸泳。

他解脫了,這一天越早到來,他就越早解脫。每年一個多億的利息,放在哪個企業身上,都是一個沈重的負擔,何況是一個不贏利的民營企業。他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也做好了為這一切埋單的準備,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哪怕是“進去”,總比現在強撐著這麽一大攤子要強。所以,當陸續有債權人上門的時候,他盡力配合。只是後面的局勢失控了,出於人身安全的考慮,他不得已“跑路”了。跑路之前,他反思了三點:第一,永遠不要跟銀行借錢;第二,永遠不要向民間借貸;第三,量力而行。他說,以後牢記這三點,我們一定還會東山再起。

他用整個集團的破產重組換來了這三點認識,也許還要用犧牲幾年自由的代價來換取另一個自由。盡管代價沈重,但他正在為他的錯誤埋單。許多人走過的彎路,他也走了。這一跤,摔得有點慘,以致於成為這麽大的一個集團無法承受之痛。今天他失敗了,不等於他對整個互聯網發展的認識是錯的。方向對了,時機錯了。後果就是一地雞毛。但我相信,他會回來。我相信,他會東山再起。十五年前,剛走出大學校門、一無所有滿臉青澀的吳建榮,一手創辦了一丁集團,今天,有經驗、有人脈、有能力,也有過慘痛教訓的吳建榮,有什麽理由不會東山再起?

不當老板,不知道當老板的苦。你只看到他成功的一面,你只看到他光鮮的一面,你只看到他上頭條的一面,其實每人心中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一丁倒了你可以去二丁,二丁倒了去三丁,無非是換一份工作換一個老板而已,每月領完薪水大體上吃喝生活是不愁的。對你來說,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而對企業家來說,企業是他的全部,沒錯,盡管他剝削你的一部分勞動收入,但他承擔了全部的風險。他要為他的失誤甚至你的失誤付出代價。有時候,這個代價甚至直至付出生命。一個群友說的好,企業家以一已之力,創造產品,創造價值,創造工作崗位,而自己承擔起了全部的風險。他失敗了,說說風涼話可以,落井下石,唯恐天下不亂真的有必要嗎?

再說說我自己。非常感謝朋友們的關心,患難見真情,當然也可以看得出來不少人挺八卦。奚落一下別人的失誤,消費一下別人的失敗,再八卦一下網絡上亦真亦假的消息,越發顯現得出來自己的消息靈通英明果敢不同凡響。許多人都這樣,我也理解,只是消費別人的失敗,也不見得能讓自己更成功。

很多朋友關心我怎麽樣,從事發到現在,接了一兩百個電話,還有無數微信上的問候。不同的人,同樣的事,同樣的內容,我回答了無數遍,還是那句話:我很好,我沒事。真的,我沒事。老板的資金問題雖然讓幾個人受到牽連,但並未牽扯到我本人。因為我不管財務,不管供應鏈,也不管集團和老板的自持物業。簡單說,我分管的是花錢的部分而非收錢的部分。所以不管是銀行還是“黑社會”,找我都沒用。所以我真的沒事。

我一樣有解脫的感覺。我從今年六月擔任集團副總裁,分管營銷事業部和一丁創客咖啡,到現在時間不過半年。剛到集團不久,就感覺老板布局太過宏大,不是我們的資源和能力所能做的事情,也跟老板提過,但他就是停不下來。所以後面這一兩個月其實是一直想離職,由於各種原因沒有走成。再到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集團出了這樣的狀況,反而要堅持到最後。所以昨天最後一天上班,跟我的同事們做了一個交待,然後收拾東西回家。

然後就和小夥伴約了去唱歌。這段時間里電話就沒斷過,後來我就沒接了,因為答案是一樣的,我所知道的就這麽多。很感謝媒體的朋友們,從我到一丁集團上班起,你們就一直關心著我這個同行老同誌,許多朋友不請自來,對我們一丁集團和一丁創客咖啡做了大量的正面報道。也很對不起媒體的朋友們,許多有經營任務的朋友來找我談廣告,我只能請喝咖啡,以“呵呵”來應對,現在你們知道了,我們確實沒錢投廣告,又不能告訴你我們沒錢,所以只能這樣了。還有昨天,許多記者打電話找我,讓我談什麽呢?我知道的你全知道,我不知道的集團欠款的數據,還是你從網絡上幫我找來的。所以我只能說抱歉。

還有要說抱歉的是一些從事廣告設計行業的朋友,他們為我們拍了視頻、做了物料,結果因為貨款結算的不及時,現在還拿不到錢,到時只能等破產清算了。雖然不多,但都是小本生意,出了這個事,我心難安。所以我想說的是,我會盡力幫助大家看看能否獲得優先的清算。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只能由我個人慢慢還了。

如果還有一個群體要說對不起的,那就是營銷事業部和一丁創客咖啡的同事們。他們對於集團的狀況並非完全不知,但是一直堅持到了最後,營銷事業部的小夥伴們,昨天下午也全體都在。有個剛來一個月的小姑娘,已經知道唯一的這個月工資有可能要拖很久,今天上午還堅持報了自媒體的選題。我的助理小許,晚上唱歌時,還在討論之前答應陽光學院的一件事,12月份讓創客講堂進高校。一丁創客咖啡的帥哥美女咖啡師,一直如常營業到晚上十點!我們就象大戰風車的唐吉訶德,也象推著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明知做了沒什麽用還是努力去做,堅持到了最後一刻。這就是我們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操守!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這個團隊非常棒,只要這種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在,即便放到哪個城市或是哪個公司,我們也豪不輸人。心若在,夢就在,一切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所以說我雖然沒事,但如果說有牽掛的,那目前就是老板的安危和這般小夥伴的出路。老板的安危估計不由我左右,但員工的出路我還是要想想辦法,畢竟年底了,有些人有家有小的。所以我特別感謝一些朋友,從消息傳出到現在,有十幾位老板願意接受我們的團隊成員,有意向的現在基本上安排得差不多了。我只能說,你們太有眼光了,畢竟一丁的團隊是經過市場的錘練,在血與火的戰鬥中成長起來的。相信我,他們不會讓你們失望。

讓我感動的是,許多朋友對這場劫難抱以深切的同情,並提了很多好的建議。尤其是一丁創客咖啡,創辦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熱切關註,一關了之確實令許多人不舍。有些朋友希望一丁創客講堂能易地舉行,還有不少朋友表達了通過眾籌方式讓一丁創客咖啡繼續運營的想法。還有不少朋友希望我本人去上班,或者通過某種方式與我的團隊合作。在這里,我一並感謝你們,相信我,即使一丁不在了,稍作休整之後,我們的夢想還會繼續生根發芽。

這就算是我對一丁破產事件的個人回應和個人看法,不代表任何人。媒體的朋友們,如果想喝咖啡,換個地方我請你,如果想采訪,那我只能說抱歉,確實我所知道的就這麽多,或許還不全對。

還有,請允許我,一個曾經的文青,賣弄一點已經過時的騷情:

傷痛讓你如此美麗

你可以更加看清自己

前行的路上再無畏懼

即使面對

再多的風雨

傷痛讓你如此美麗

讓你可以了解世事如棋

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錯了一次

就要輸掉全局

傷痛讓你如此美麗

讓你懂得人心可期

只要我們都尚存一息

暫時別離

定會等來更好的相聚

傷痛讓你如此美麗

讓你明白活著就會有轉機

我們的事業還會繼續

風雨過後

等著你東山再起

最後,套用一句《魔鬼終結者》里的臺詞:I’ll be bac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890

免插電或電池,「振動發電」當紅! 一指力道 解決物聯網缺電

2015-12-07  TCW

讓物體連網,透過慼測器監控的物聯網生活,有致命缺點:慼測器發電來源,靠電池或配電線,耗成本且不便,現在,這一切正因「振動發電」而有所突破。

各產業競相投入的物聯網,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電源。

即使打算在全球各地設置感測器,透過網路蒐集資訊,但如果沒有電力驅動相關機械裝置,這項計畫不過是紙上談兵。因為不可能讓所有感測器都拉電線連接電源,內建電池成本也相當可觀。

要解決這個問題,或許可把希望寄託於「振動發電」技術。這是將汽車或火車通行時產生的縱向振動,或冷氣機馬達的定期振動等,轉換成能源的技術。身兼振動發 電等業界團體事務局的NTT資料經營研究所資深經理竹內敬治指出:「振動發電除了一般想像中的振動外,也可利用人類推、踩的力道。」

過去這種技術的發電效率極差,但振動幅度「寬頻化」等技術進展,已經突破了原有瓶頸。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把各式各樣的振動有效轉換成電能。只要技術普及,全球各地就會出現許多「小型電廠」,足以支撐物聯網所需能源。

免治馬桶升級沒接電也能遙控沖水

令人意外的是,一般家庭的馬桶也應用了振動發電原理。

全球最大衛浴設備製造商東陶(Toto)於今年二月推出最新型馬桶,牆上安裝的搖控器上,有一排看來很熟悉的操作按鍵,就和一般免治馬桶設備一樣,按下 「沖水」按鍵就可以搖控沖水。不過,Toto負責人卻說,這個搖控器沒有插電,也未內建電池。那麼到底為什麼可以沖水?

這就是振動發電的功勞。只要用手按下按鍵,手指的力道就會傳到搖控器內部,讓搖控器內建的發電裝置磁鐵轉動,和線圈之間產生「電磁感應」,因而產生電能。Toto就利用這個電能,讓搖控器傳送電波信號,搖控馬桶沖水。

Toto電子技術本部電子機器開發部組長山中章己表示:「包含開關的按壓觸感在內,這項產品總共花了三年時間研究。在減少傳送電波時消耗的電力,同時提高 發電能力後,終於成功實用化。」Toto把這項裝置命 名為「環保搖控器」。這項技術不只可應用在馬桶上,還可延伸用在各種搖控器上。

三優勢助功方便監控偏僻水壩、橋樑

由Toto馬桶的案例,可分析出振動發電的三大優點。第一就是不需要電池。因為不用定期換電池,即使是地處偏僻的水壩或橋樑等,也可以安裝慼測器。

如果安裝在社會各角落的感測器需要換電池,就會大幅提高管理難度;相對的,利用振動發電供電到感測器,安裝好後就能「半永久性」的持續傳送資訊。

既然不用電池,也就不用配線接電,可省下配電工程,這正是振動發電的第二項優點。就算是在有多種製造設備與管線的工廠,也不需要增加配線工程,即可安裝感測器。

第三項優點則是省略電池和配線後,感測器得以小型化。

事實上即使是Toto的馬桶,振動發電裝置也只占了搖控器的一個小角落而已,而且零件數量越少,故障風險就越低。

Toto採用的量二美電機的振動發電裝置,三美電機宣稱此裝置持久耐用,按壓二百五十萬次也不會壞。該公司也致力於讓裝置更加輕薄,將來希望運用在照明與門的開關等。

獲取未被活用、反而被埋沒的微弱能量,轉換成電力,這構想被稱為「能量蒐集」(EnergyHarvesting)能量可以來自光、熱、電波等各種源頭,目前即將實用化的就是振動發電。

松下當先行者研發因應各種振動的發電

竹內敬治說:「過去很多裝置只能在特定頻率(每秒振動次數)發電,所以很難將振動發電應用在實際的現場。」

因為即使是同一座橋樑,振動方武也會因位置而略有差異。如果要把振動發電裝置安裝在橋樑,就必須先詳細調查,並依位置調校頻率,以讓振動裝置發揮作用。這種做法不但曠日費時,而且一旦振動方式不如預期,就無法發電,並不可靠。

竹內敬治表示,要解決這個問題,得靠「可因應各種振動的寬頻技術」。傳統振動發電裝置只能因應事前設定好的「快速振動」、「大幅振動」等力道來發電,而寬頻技術可以因應各種「變化球」進行發電。

這種寬頻技術的先行者,就是松下(Panasonic)。該公司目前正致力於開發稱為「壓電效果」的振動發電方武,利用振動對發電裝置內的陶瓷施力,產生電壓,預計兩到三年後可進入實用階段。

這項技術的普及關鍵,在於機器的耐用性。就算不用換電池,如果機器因為常振動而損壞,就沒有任何意義。松下汽車電子與機電系統公司主任技師勝村英則指出,振動發電要商業化,「必須確認發電裝置可以持續稼動五至十年。」

因此松下和新能源及產業技術總合開發機構(NEDO)等合作,在德國化學大廠BASF位於神奈川縣內的工廠等地進行實證實驗。在幫浦或伺服器機房等處安裝 振動發電機,實際調查發電狀況。這項驗證預計進行到二〇二八年中,以發掘工廠要大規模導入振動發電裝置時會遇到的課題。

因為物聯網的發達,慼測器市場規模也擴大,日本富士凱美萊總研(FCR)調查顯示,到了二〇一九年度,全球感測器市場規模將比二〇一四年度成長超過兩成,預計可達五兆五千五百七十六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兆五千億元),連帶的,振動發電市場也可望確實成長。

歐美雖然積極朝著制定技術標準努力,不過目前日本的感測器技術和寬頻技術,還是領先歐美。這項將理論化為實際的技術,就是「積少成多」的成果。

(Nikkei Business (c)2015 Nikkei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譯.李貞慧 審稿.張務華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708

物聯網商潮韋僑在RFID領域的高本益比

2015-11-02  TWM

除了產業物流與製造業積極導入,一般民眾對RFID技術使用,也不再局限於門禁與支付工具,關鍵就在近年來智慧型手機普及,也讓韋僑有機會在產業競爭中獲取龐大商機。

全球經濟低迷,物聯網商潮剛好給了文明進化新夢想的寄情,在台股,物聯網供應鏈相關公司正以股價高本益比回應新夢想。

韋僑(六四一七),長期深耕RFID(無線射頻辨識),正向連結物聯網商潮,其在台股IPO(首度公開發行)股價走勢中,正反映高本益比內容!

日本軟體銀行(市值七.七八兆日幣)擁有日本最大的網站、電子商務市場和第三大移動通訊公司, 長期專注於IT業(網路、電信等)創業投資,一九九六年投資雅虎一億美元,現值達八十五億美元,九九年投資阿里巴巴三五○○萬美元,持股三四%,現值達六 五三億美元,九九年至今,軟銀內部報酬率(IRR)高達四五%。一五年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公開表示,物聯網是軟銀未來三十年最重要的三大發展方向之一。成功 者的投資邏輯,值得投資人細究其中端倪。

本文由工作夥伴劉珉豪(一九八八年∼,輔大經濟系、國際貿易金融學系)撰述,我加以修正完稿,與讀者共勉。

「物聯網」透過資料擷取與通訊,連結實體物件與虛擬數據,進行控制、偵測、識別及服務;而RFID技術正是以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數據,正好成為物件與數據間的最佳連結,是物聯網商機爆發下新崛起供應鏈。

RFID目前幾大應用產業中,零售類占比四○%最高,其次,非接觸式卡片(如悠遊卡、門禁卡等)二○%、大眾運輸票券九%、物流及庫存管理七%、工業應用五%。

零售服飾業以全球市值最高的快速時尚品牌ZARA(市值一○二○億歐元)為例,一三年起產品線全面植入RFID晶片,精準掌握各店庫存及服飾位置,提高管 理效率八○%,並透過記錄消費者拿取衣物次數,蒐集顧客習性,以對應推出新產品,因而締造一五年上半年營收成長一七%佳績,遠高於過去五年一○%的複合成 長率。

此外在各種工業製造中,RFID運用亦日漸普及,德國戴姆勒(市值八一六億歐元,賓士母公司)旗下引擎製造公司Detroit Diesel,其工廠藉由RFID搭配平板,取代零件說明書每月五十五萬張用紙量,省去四十八小時前置作業時間。

德國博世(BOSCH,年營收四八九億歐元)旗下組裝廠力士樂(Rexroth),應用RFID於兩千多種零件,讓同一生產線,可生產多樣產品,執行快速換線,實踐少量多樣並且高度自動化製造理念,成功提高產線一○%的產量。

除了產業物流與製造業積極導入,一般民眾對RFID技術使用,也不再局限於門禁與支付工具,關鍵就在近年來智慧型手機普及。

過去RFID受限於讀取設備昂貴,須大量使用才符合成本效益,但隨智慧型手機NFC(近距離無線通訊)功能啟動,手機成為RFID個人讀取器,各種高端商 品防偽、生產履歷,甚至到配送過程的環境監控,都可能透過個人行動裝置輕鬆讀取,未來可應用方式有無限發展空間。

據IDTechEx統計,全球RFID產值從一三年七十七.七億美元,至一四年八十八.九億美元,成長一四.四%,預計至一八年達兩百億美元,年複合成長 率達二二%,成長潛力驚人,隨應用面不斷擴展,產業高成長態勢已確立,切入其供應鏈者將備受市場重視與矚目,相關公司股價高本益比,順勢而起!

韋僑成立於一九九九年,資本額三.五六億元,為RFID Transponder(無線射頻識別詢答器)專業設計製造廠,產品線包括RFID Tag八八.七%、Label八.三三%與其他二.九七%。

董事長曾穎堂(一九四八年∼,同為希華電子董事長),充分授權總經理江鴻佑(一九六四年∼;南加大電機工程碩士),一位電子產業老前輩預見了產業未來成長潛能,積極培育與扶植後進的優秀團隊,給予資金支持並親自參與公司每周經營會議;總經理則全力衝刺公司業務與技術,董事長的經驗與支持,成了公司前進最強大後盾。

RFID並非全新技術,但物聯網、大數據、工業四.○這一系列大時代產業浪潮,將其推上浪尖,各家廠商紛紛在RFID技術尋求自己利基,韋僑有機會在產業 競爭中獲取龐大商機,並占有一席地位:1、 全製程廠內完成:韋僑從天線設計製造、IC封裝到最後產品測試全製程,皆不假手他人,同時自行開發的SRF檢測機台,可一○○%進行天線頻率檢 測;RFID無線電的訊號需同時應付不同來源的干擾,包括使用環境到產品本身材質選擇,公司聚焦深度客製的高階產品,與客戶共同開發過程,各製程調整的高度彈性與產品穩定度,成了最大利基。

2、 與上游IC廠密切連結:在產業新興應用,韋僑合作對象往往是國際一線IC設計大廠(如英特爾),而高階應用客戶也多指定使用大廠IC非山寨IC,在上游 IC廠商、韋僑、終端企業使用者,三方緊密合作架構下,為韋僑帶入了穩定訂單、營收與最即時趨勢與終端需求。

3、 應用品項經驗完整:公司歷經十五年磨練,Label、各式Tag甚至到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手機、數位相機)模組,皆已具商品化實力,隨終端應用不斷擴展,韋僑憑藉在RFID技術各項應用的實戰經驗,有機會大幅縮短新應用達成商品化所需的時間與成本,搶占市場先機。

韋僑一二至一四年合併營收各為六.八五億元、六.七四億元及七.二四億元,毛利率二二.○三%、二○.一%及二四.○四%,稅後EPS(稅後純益)一.四 五元、○.四八元及一.六二元,一五年上半年受惠全球積木龍頭品牌訂單放量的貢獻,營收年成長三七%達四.七四億元,EPS○.八四元。

從韋僑IPO內容觀察,資本市場以高本益比回應物聯網供應鏈中勝出公司的角色肯定,其他相關勝出公司,例如昇達科、華星光、神準、正淩、光環,正為沉悶台股注入了新內容活水,都應注意,股市永遠有驚喜,唯勤奮,自能不疏漏。

現為呂張投資團隊成員,以走訪台灣南北、中國、東南亞、東歐的台商生產基地為唯一工作內容。

每周走訪請益六家30億元資本額以下且創業家仍在線上的掛牌公司董事長。

(第一線走訪觀察,非投資建議,亦未設任何立場。)

撰文 / 呂宗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38

可口可樂、統一升級物聯網,都指名要它 15人科技小隊 傳產業搶「嗶商機」王牌

2015-11-23  TCW

一家營收約三億元的小公司,如何成為捷安特、可口可樂、統一集團與台灣大車隊等傳產龍頭升級物聯網,不可或缺的大腦?

目前已遍佈雙北與中部的微笑單車(Youbike),在你借還車的一秒內,背後其實運作了許多大工程。包括辨識車子騎了多久、扣款、再馬上回報中央系統哪一站還車,哪一站借車等等。這一切,都靠微程式資訊整合軟硬體的功夫。

十一月,它躍上國際,成為英特爾投資部(Intel Capital)今年對外宣佈投資的五十六間公司裡,唯一台灣廠商。

英特爾看好微程式,是因他們已將觸角深入各傳產龍頭。

可口可樂與統一集團靠他們升級販賣機,一「嗶」,就能付款,台灣大車隊靠他們完成全台一萬五千輛計程車的悠遊卡支付,連日本人也慕名而來,找他們作自動儲物櫃的支付方案。

台灣有許多資訊服務公司,規模都比微程武大,例如宏碁、精誠等等,但為什麽是微程武吃到這塊傳產升級物聯網的大餅?

提供服務前,先研究顧客

秘密,在於他們三年前養了一支約十五人的服務科學團隊。在提供客戶服務之前,先深度理解使用者的行為模式。

「我們做過太多專案,都以為客戶講的是對的,每個人都說,這以後要賣全球,做多大多大,我們也很努力做完了。(才發現)??怎麽賣不出去,原來消費者不要。」

微程武總經理吳騰彥表示,這個服務科學團隊,成員涵蓋資工、通訊、社會科學等背景,研究消費行為的好手。台灣大車隊最新的悠遊卡支付系統,就是他們的成品。

五年前,北部的計程車隊其實也曾透過微程式,打造悠遊卡系統,卻失敗告終。

這一次,從專案上線前一年,微程式就開始派出服務科學團隊成員,對全台各地的司機與乘客訪談,再經過反覆實驗,終於打造出新一代的支付系統。(請參考表)

一台灣大車隊全台灣有一萬五千輛車在跑,乘客有超過四、五十萬人,你不可能一一教育他們,要設計到讓他們一看就會用。」吳騰彥表示。

例如,他們選擇把讀卡機固定於副駕駛座頭靠左側,是服務科學團隊成員在乘車情境實驗室中反覆模擬後,找出所有人上車後,視線都會看到的地方。而且固定式的裝置,可避免司機拆除。

吳騰彥說,若放在車子中控處,或其他地方,都會因車款內裝不同而需調整,只有副駕駛座頭靠後方,不管什麽車,都一定有兩根支架在那,方便施工。而且只有這位置,既符合乘客坐右後方的習慣,同時又方便司機用眼神確認扣款是否成功,甚至坐前座也可以慼應。要能標準化,未來才有整套模式輸出的可能。

經過訪談,微程式知道許多司機過去不喜歡悠遊卡系統,其實跟會不會用、程序是否麻煩無關,純粹不想被扣手續費,以及無法馬上收到車資。

讓利,計程車更願意裝機

因此這一次,悠遊卡公司和車隊決定讓利,不扣手續費並設計好後台帳款系統,說服金流公司在兩到三天內撥款給司機。甚至要改變商業模武,營造「司機主動提醒乘客用悠遊卡付款」的使用情境。

微程式技術長薛共和透露,目前正規畫,未來收據背面會結合即時地理資訊,提供周遭商家的優惠券,乘客若持券消費,司機將可分潤,增加誘因。

八月上線後,現在乘客搭車使用悠遊卡付款的頻率,已是當年的三倍到四倍。

微程式一個案子的前置作業就要花一年以上,是一般競爭者接專案模式的五倍以上時間,這種看似賠本的做法,對吳騰彥來說,卻是降低失敗風險的妙方。此外,他可藉此跟客戶走得長久,改變資訊服務業總只一次性接專案的命運。

如微程武跟Youbike從合作至今,已經長達六年,近兩三年更平均每季都會拓新站點,未來甚至可能前進海外。

這種看長遠的方武,也讓微程武提高競爭門檻,讓其他對手即便今日也成立一個團隊,也很難立刻搶得訂單。

十年前,微程式卡位悠遊卡系統的生意時,這筆生意對其他大廠來說,只是一次性生意,除了賣硬體,還得考慮乘客的使用者行為,只有規模小的微程式,願意「啃雞肋」。但微程式卻藉此卡位,累積起大量消費者的行為經驗,成為今日能提供精準服務的最佳籌碼。

現在,微程式雖然已獲利逾十年,並切入了前景看好的物聯網領域,但除了Youbike與台北捷運已經經過市場考驗,其他專案的量都在長大中。扎馬步扎了二十年的微程式,接下來能否再往上跳一個層次,得看「物聯網」這概念,究竟多快滲透進一般人的生活。

撰文者 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13

常超速、急煞車,它的監控器都會「說」台灣車聯網小兵 賺贏美國老大哥

2015-11-23  TCW

一個市場後進的台灣小兵,為什麼能夠打敗「美國老大」,擁有超高獲利率?

十一月二十日,成立不過五年的威潤科技以每股六十九元掛牌上櫃,是台灣車用衛星定位監控器(GPS Tracker)營收規模最大的公司。今年上半年毛利率達五七%,比全球龍頭美國CalAmp高二十個百分點;上半年淨利率一九%,也比CalAmp高十二個百分點,比興櫃同業康訊高十八個百分點。

威潤的產品和一般人熟知的衛星定位導航機不同,最大差別在多了無線通訊功能,不只能定位,還能讀取行車資訊,「就是讓車子說話!」威潤董事長湯潤?解釋。行車資訊透過通訊模組回傳後台解讀,適用於車隊追蹤管理、物品監控等,是車聯網最新應用。

舉例來說,有了監控器,駕駛有沒有常超速、猛踩油門或急煞車、急轉彎等,全都能記錄下來,還能知

道油料有沒有異

常減少,防範駕

駛偷油;透過溫

度監控,當冷凍

物流車溫度異常

時,也可第一時間響起警報,提

醒駕駛即時處

理:甚至運鈔車

裝上監控器,還

能指定特定地點

才能打開金庫,

離開就會自動上

鎖。該產品以物流業者等商用車為最大客戶。

威潤創業時,全球龍頭CaIAmp已推出相關產品約五年,台灣也有七、八家業者投入,但規模都不大。哪怕現在,全球龍頭的年營收也只有新台幣七十億元,代表這個利基市場還很新,仍有拓展空間。

湯潤濶曾在宏碁、華邦電子等公司任職,五年前受過去同事、現任威潤技術長吳柏慶邀約,看好對方在工業電腦通訊領域近二十年的經驗與眼光,決心共同投入新領域創業。

闖藍海》讓車「聽」得到

關鍵天線技術,美國掛保證要讓車子說話並不容易,時速、位置、耗油量、引擎壓縮、車門開關等行車時的各種資訊,都得先讓監控器「聽到」,才能把行車資訊「說」給後台知道,這是第一個難關。

關鍵在於天線。不像手機可以容忍偶爾收不到訊號,車用監控器從插上電源那一刻起,就不允許有任何閃失,否則客戶不會採用,因此,解決電源千擾問題的天線設計是關鍵。

「天線就像人的耳朵,耳朵越大能聽到聲音一定越多,小耳朵(該產品僅約十公分見方,天線又只是其中一個零件)怎樣聽到很多聲音,是很大的技術考驗。」吳柏慶透露,同業有的不知道關鍵在天線,有的知道,但技術無法突破。

技術的突破,讓威潤成了亞洲第一家同時取得美國電信商AT&T與Verizon認證的衛星定位監控廠,有機會率先切入全球最大的美國市場。

鑽缺口》客製化訂單練兵

不挑單,一年虧一半資本額第二個難關在於,光讓車子說話還不夠,隨不同客戶需求,要讓汽車說的話也不同,也就是客製化。全球通訊模組供應商泰利特(Telit)台灣暨東南亞地區業務總監王釭德觀察,威潤最強的,是依客戶不同需求客製化的研發能耐,一般廠商不容易做到。

身為後進者的威潤,不像先行者有挑訂單的本錢與資源。

唯有對各種客製化訂單來者不拒,持續投入金錢與時間挑戰,才有贏的機會。全球通訊模組大廠、u-blox台灣分公司商業開發經理劉彥呈觀察,威潤抓住的正是這樣的市場缺口。

「最小十、二十個訂單也

接,」湯潤濶說,一個新客戶從開始接觸、了解需求,進展到買樣口叩、反覆測試,再到真正下單,最少三個月,一般來講九個月、一年甚至一年半都算正常。@這生意很不好做是事實,大廠怎麼受得了這種業務週期。」例如,加拿大冬季須派剷雪撒鹽車清除道路積雪,對於鹽、水的噴灑量與比率,須監控以達最佳效率。威潤為了符合客戶需求,甚至去整合全球五大鏟雪車撒鹽控制器通訊協議,並讓產品能在零下四十度的環境運作。

這類特用車都不是大訂單,是一般廠商嫌量小且技術複雜、不願承接的苦差事.敢挑戰客製化訂單,讓威潤創業第一年營收一千六百萬元,卻虧掉近一千四百萬元、超過半個資本額。

「急不得,每天認真把事情做對,當能量夠了就會開始爆發。」迫於後進者的現實,湯潤濶仍堅持挑戰難度更高的客製化訂單。

拓市場》目標切人大車廠

數十億行車資料庫成賣點

沒想到透過一次次練兵,威潤的技術更純熟,第二年彌補虧損,至今共累積超過一千次客製化服務,甚至建置出高達數十億種行車情境應用組合的資料庫,供客戶挑選。當同業需要三到五天,甚至數月做到客製化,它最短在一小時內就能修改完成,成了客製化秘密武器,開始享受客單價平均比龍頭高一五%、比中國同業高逾一倍的高毛利率。現在連豐田汽車、美國前三大快遞業者都主動上門談合作。

但客製化的代價是,每年投入研發經費至少占營收的八%,公司每四人就有一人負責研發,薪資、分紅與獎金更占研發經費八成,這樣的研發投入在業界極少見。

如今,它打算藉上櫃,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並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隨豐田汽車近期宣布,明年出廠新車將全面配備車與車通訊(V 2 V)功能,美國也將在後年強制立法,威潤能否切入汽車廠的車聯網市場大餅,是接下來的挑戰。

威潤的例子告訴我們,切入市場的時機落後,不代表成績注定落後。勇於挑戰別人不願做的,墊高客製化的門檻後,哪怕營收規模無法快速擴大,仍能替自己創造高獲利率,後來居上。

撰文者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