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投資是一場風險管理!」不重風險管理,只重分析只有輸錢一途!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8/11/14-nov-2008.html

牛市時,很多投資者都是門外漢,只管炒炒炒,人買佢又買,越買越大,越買越爛(由優質股買至劣質股),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越高回報便要冒越大風險,越大風險 亦可能會越大虧損,更遑論知道什麼是風險管理!以為就此發達,不想想若是那樣容易發達,以前那樣多牛市又不見大部分人成為富豪,反而是每次牛市後卻有些富 豪倒下!

另一些投資者則有多年投資經驗,卻過份沉迷分析,有些更沉迷至只傾向看到行業的美好一面、公司的美好一面,還以為自己真的很了解 一些透明度其實不高的行業及公司,結果於如去年的超級大牛市時仍高價搶入作長線投資!他們應該懂什麼是風險管理,但卻被分析分析分析及主觀主觀主觀沖昏了 頭腦!

筆者懂基本股票分析、基本財務報表分析、基本經濟分析,但絕非高手,絕非專家,因要成為專家是要很長時間的全職鍛鍊,所以筆者仍視 自己為「散户」!但是這「散户」心態卻成為筆者投資上的好處。若投資者以為自己很清楚某個行業,很了解某間公司,對經濟變化瞭如指掌,便很容易放鬆了風險 管理,大市若突變便很易中招!

筆者就是知道股市的凶險難測,經常抱着「怕輸」的心態投資,以致非常重視風險管理,投資組合才能於過往三年 仍錄可不錯的回報,現時組合內的現金比重亦不差!筆者崇尚投資組合表期的穩定回報,於「筆者簡介」中,一直寫着「但因傾向保守,牛市時有時會賺得比別人 少!」這個不打緊,最重要是牛市過去後,筆者賺得比別人多!

先前亦曾提及,筆者於2003年股市低潮以便宜的價錢買入了一堆股票,並於 2005年至2006年逐步沽出,不過事後回顧當然是過份小心,沽得過早!之後筆者一直認為很多股票的股價不算便宜,便每一次買入一隻股票都訂下止賺止蝕 位並嚴厲執行,但因做足風險管理,當時亦正值升市,所以筆者於2005年至2007年是任何股票也會買,但任何股票亦會沽,致使當時經常買入賣出而被投資 者詬病!但當2007年尾股市開始倒下,這個風險管理卻幫了大忙!

筆者亦會留意最新形勢以制訂不同策略,好像今年年初已定性現在是多年難 見的「經濟亂局」而不再主觀分析經濟,並只長期儲貨不作短炒,避免了其後股市大幅波動引發的不斷止蝕虧錢。之後因局勢更差而只買長期優質股並呼籲不值得投 資二三線股以避免中地雷,而其後便出現了連串二三線股財困出問題。

其後於今年9月金融海嘯淹至,筆者亦自覺長線儲貨進行得太早而於恒指跌 至16,000至17,000時暫停了分段買貨計劃,直至恒指見底反彈至12,500才再入貨,使筆者仍保留以投資組合現值計40%為現金之靈活性。現在 筆者察覺未來經濟越見差劣而部署恒指若反彈至16,500會減持部份股票便投資組合更形健康。這些都是風險管理!

有投資者認為投資股票如 做生意,畏首畏尾怎成大器?首先請明白做生意的個案亦是失敗多、成功少,不少人以為做生意很易賺大錢,只因你的朋友只會吹噓成功,掩藏失敗,傳媒經常報喜 不報憂,其實有時傳媒曾經大幅吹捧的生意奇才,過幾年後或會見到某一小段新聞報導其已清盤收場!似曾相識,這和傳媒胡亂吹噓或吹捧投資者沒兩樣!

做 生意要長期得到成功,全情投入見招拆招非常重要,自己做生意,必須努力聰明靈活變通。那麼投資者買了上市公司的股票,只擁有其少數股份,其實是很被動的。 若大家選一些擁有優質管理層的上市公司不就可以嗎?如投資了匯豐(5)、大家樂(341)、利豐(494)等優質企業,這可解決部分問題,但這些公司已買 少見少,這些公司亦會犯下重大錯誤,如匯豐(5)數年前買入Household!若退而求其次買入「應該」擁有優質管理層的上市公司呢?筆者現在還未明白 招商銀行(3968)為什麼要堅持高價買入永隆銀行(96),背後有什麼原因?天知曉!

若大家有能力如畢菲特般成為公司的大股東,並進入其董事局,這樣投資股票才是真正做生意,否則請不要以為做了小股東便經營了那間公司那樣天真!亦不要以為自己真的能成為另一個畢菲特!

只要有自知之明,只要不貪心,不經常想賺盡,風險管理便可常在心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

中環在線:當年今日1999年後另一場五四運動 李華華

2009-05-04 AppleDaily






 

1919 年今日,北京數以千計愛國學生以科學、民主精神拯救中華,賽先生同德先生嘅五四精神長存至今。1999年今日,已經畀番北京管嘅香港,有位李先生同袁先 生,以cyber高科技為口號展開另一場五四運動。李先生嘅盈科數碼動力(當年股票編號1186)落實入股香港電訊(即係今日8號仔),「1186」喺 99年5月4日復牌,狂升23倍,全日低位同高位分別係1.15元同3.25元,創單日波幅紀錄,收市雖然落番1.83元,但「得信佳」變「得信楷」,點 石成金嘅李先生成為香港神話,亦為後來2000年8號仔小股民十載漫長抗爭埋下伏線。

「得信佳」變「得信楷」

經科網股泡沫爆 破、股份五合一、沙士、金融海嘯洗禮,當年「信佢老竇」而唔揀cash、唔揀半現金半股份,投李先生信心一票嘅老電老股民,加埋2000年都係因「信佢老 竇」而上船嘅散戶,為咗反對李先生提出私有化,搵證監會出頭,代佢哋同李先生對簿公堂,上訴庭更峯迴路轉將私有化推翻。2009年今日,完全唔知點解李先 生要私有化嘅上訴庭法官,仲未寫完份判詞,李先生袋咗25億特別股息但仲未知上唔上訴,「財技高手」袁先生到底係咪「真正高手」、仲使唔使俾人查仍係疑 問。小股東留到李先生個人,但留唔到李先生個心,拎完1.3元仲有乜揸拿?8號仔,繼續係李先生撇極都撇唔到嘅「舊愛」。

小股東終曉理智勝感情

2019年今日,大股東可能已經唔係李先生;小股東可能終於理智戰勝感情,放棄同大股東鬥長命;「高手」可能已經隱世;8號仔可能已經完完全全畀番阿爺唔再「仍fall」。十年一覺盈科夢,回頭已是百年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8

香港猛人大陸值錢 中環在線:郎咸平一場演講收15萬 李華華


2009-05-14  AppleDaily





 

中國上一代人崇洋崇港,但80年代出生嘅一代就有自己立場,未必睇得起港燦。

不 過內地評論經濟嘅名人,仍以香港人吃香,據中國評論新聞網報道,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郎咸平喺舊年,上半年出席一個為期兩日嘅論壇,酬金12萬銀(人民 幣.下同),下半年喺另一個論壇,只係講半日就袋6萬。今年3月,有記者問佢一條經濟問題,郎咸平拒絕咗,原因係乜唔重要,最緊要係佢話:「你們要知道, 我的出場費是上漲的了,目前是15萬元,不過具體銀價也是可以談的。」

報道冇講一場演講幾多粒鐘,但15萬銀講一場,可以話係內地收費最貴嘅經濟名人。據報道,排第二亦係由香港北上發展嘅經濟學家謝國忠,收10萬銀一場。

謝國忠收10萬排第二

牛 市時,內地金融機構鍾意請有名氣嘅經濟學家講吓嘢,呢個潮流冇因金融海嘯減退,可能啲散戶失晒方向,需要專家指點迷津,所以搞到專家出場費水漲船高。北京 一間公關公司負責人話,請名嘴出場,佢哋有好多條件,好似要帶助理、交通工具要搭頭等、仲要睇同場嘅經濟學家係咪同級數、自己嘅出場次序。

內地經濟名人演講收費

郎咸平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講座教授

每場收費:15萬人民幣

謝國忠著名經濟學家、玫瑰石投資公司顧問

每場收費:10萬人民幣

宋鴻兵《貨幣戰爭》一書作者

每場收費:10萬人民幣

左安龍上海電視台財經頻道主持人

每場收費:10萬人民幣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每場收費:3至5萬人民幣

樊綱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

每場收費:3至5萬人民幣

易憲容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

每場收費:3至5萬人民幣

資料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

福特汽车:20年收购梦一场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31519.html

到10年耗费巨资收购的沃尔沃被折价出售给中 国的吉利汽车公司,坐在必和必拓董事长办公室的雅克·纳赛尔不知做何感想。
1999年,正是时任福特汽车CEO的雅克·纳赛尔顶着福特家族的压力,以6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

但现在,纳赛尔当政期间收购的沃尔沃、路虎,包括福特更早时候收购的阿斯顿·马丁和捷豹,都不再属于福特汽车。

新的福特汽车CEO艾伦·穆拉里彻底推翻雅克·纳赛尔的并购扩张战略,以“一个福特”为发展方向。

不过回顾10年前,雅克·纳赛尔担任CEO的2000年却是福特汽车迄今为止最辉煌的一年。从辉煌到平庸,福特汽车10年并购,换取的是一把心酸的 泪水。

膨胀的收购

福特的全球扩张战略可以回溯至1987年,此后的10年里,终极性全球防御战略一直是福特汽车的投资行动主导,并在20世纪末达到巅峰。

事实上,在20世纪的80年代,世界汽车界就流行着一种预言:未来全球汽车只会仅剩6家大型集团,2家欧洲公司、2家美国公司和2家亚洲公司。对于 当时的福特而言,实力强大无疑是安全的保障。

1989年,福特汽车收购英国捷豹汽车15%的股权,并在当年10月以25.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捷豹汽车。1996年,福特汽车再次在亚洲大展拳 脚,将持有马自达的股权增持至33.4%。1999年,雅克·纳赛尔开始担任福特汽车CEO,当年就以64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沃尔沃汽车。纳赛尔的理由 是,福特虽然在美国拥有林肯这样的豪华车,但在欧洲豪华车市场,福特汽车却没能占有一席之地。2000年,纳赛尔再次主导了福特对豪华越野车品牌路虎的收 购,收购价格为30亿美元。

在这11年里,福特汽车对外并购汽车公司的累计花费就达到了120亿美元以上。如果将福特汽车收购的汽车租赁公司等资产计算在内,该期间福特汽车用 于收购的金额更高达200亿美元。

但即便如此,福特汽车在20世纪末时依然有着值得骄傲的资本。1999年,福特汽车手中持有的现金高达220亿美元,1997年~2000年,福特 汽车的盈利达到惊人的390亿美元。但福特汽车的好运没有持续太久,此后的12个月里,福特汽车面临着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导火索正是雅克·纳赛尔和费尔 斯通轮胎。

著名的“福特-费尔斯通”翻车案不仅使福特损失55亿美元,几乎是一夜之间,福特在汽车世界中的优势荡然无存。

沃尔沃的悲情样本

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福特汽车彻底陷入困境。原本高价买进的汽车公司,不得不开始低价抛售。

2007年,福特汽车以8.5亿美元价格将阿斯顿·马丁出售给英国的一个投资集团。2008年,福特将捷豹、路虎打包出售,价格为23亿美元,不到 它购买价格的1/2。同年,福特将其持有的20%的马自达股份出售,持股降低至13.4%。2010年,福特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将沃尔沃出售给中国吉 利汽车公司,出售价格不到其购买时的1/3。

值得一提的是,福特汽车在收购路虎后耗费了近百亿美元,但也没能帮助路虎实现盈利。2007年,福特在路虎和捷豹的经营上就损失了15亿美元。福特 汽车海外并购的“失败”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比起捷豹、路虎和阿斯顿·马丁这些小众品牌,加入福特11年的沃尔沃汽车的失意更加令人难以释怀。2000年收购沃尔沃后,2001年沃尔沃全 球销量达到42万辆,创下历史新高。此外,福特汽车也可借助沃尔沃全球领先的技术,提高自身技术实力。直至出手前,福特的部分品牌车型依然与沃尔沃共平台 生产。

但福特经营欧洲豪华车的能力依然没能得到验证。与奔驰、宝马和奥迪的较量中,无论是在欧洲、北美还是亚洲等新兴市场,沃尔沃销量持续落后于竞争对 手。2009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33.48万辆,同比下降10.6%。比起2007年的45.8万辆下滑了12万辆。

在中国,2009年沃尔沃轿车销量为2万多辆,同期奥迪中国销量达到20万辆,为沃尔沃的10倍。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长时期处于亏损状况,其最近一次季度盈利还是在2007年第一季度。金融危机爆发后,沃尔沃亏损加剧。2008年第三、 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沃尔沃利润率最低时达到-22.72%。2008年福特提出要将沃尔沃出售时,当年沃尔沃的亏损高达15亿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35

打一場必勝的波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588


巴黎:

很多人不明白"勝兵先勝才去戰爭,和敗兵要透過戰爭去嘗試求勝利"兩者不同的大道理。不大了解分散投資的重要性,以下是一篇巴黎回 Blog友的文。

意大利常在World Cup有很好的成績,是因為它先做好防守,不會被你入波,但它只能打和,幾時才會勝?就是在對手貪勝時後防有漏洞時,意大利才被迫下出 腳入波。

投資人是要先在如輪盆36個數字中選走少機會的股票,所謂少機會,是賠 率不好而非企業不好,以股票比喻是不能以3蚊買價值10蚊野(我在站內已有例子證明最惡劣的股票或債券,只要價格低賤,一樣 是個好的投資,之前的PMI、AVG是一 例),買入賠 率好的股票後,就應一直持有它,等待下面的三種機會。

投資賺錢有三種方法:

1.收企業派的息,所以你的組合的總息率要合理,Blog友要自已想想以 100元買入,收有1蚊息是否合理;
2.企業派息低, 但它的ROE大,所以保留了大部份每股盈利再投資,令到它的帳面值增大後,股價隨後也增大,就能賺股價差價
3.買入一些股價和企業內在價值有強烈的相差的企業,持有它,隨著兩者的相差收窄,賺取買入時和現在的相差

所以如 果你的股票只有 上述其中一個條件,你可能仍然賺錢,但你的取勝機會肯定較另一組有兩個條件的股票差一點,較有三個條件的股票,就更加是低下了!

2007 年Warren Buffett以32元買 富銀WFC,當時富銀book value per share 是US13.5,我今天是在它Book Value 23元時以32元及28元買它,派息率按買入價肯定有8%以上,ROI有15%以上,1,2,3條件有齊,我這隻股是很難輸。

假如我一註 (或40%資金)獨買WFC,過兩三年後,有很大可能巴黎會見報,說什麼又一新股神!  但是我們要問自已,如果有意外呢?

只因為其它人 唔識貨,令到我的組合隻隻出現在輪盆次數在肯定不止36份之一下仍然有1賠36或以上賠率,所以我的組合每隻都有齊三個條件,我已有鋼鐵防守陣型,是不可 能敗陣。

既然如此,無論WFC多吸引,再加大它的比重就是在希望透過過度戰鬥求大勝利,這不就是加大自已在已經穩勝下敗仗的機會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48

富士康涨薪真相调查:一场有效的“危机公关”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612/13447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14

一場大病讓呂采妮學會「放下」勁永 郭台強入主 記憶體模組三強洗牌

2010-7-19  今周





一場大病加一堂心靈課程,讓昔日的記憶體模組廠女強人老闆,甘願讓出股權與經營權,只願追求事業以外的人生目標。在呂采妮退出的後勁永時代,郭台強能為勁 永注入多少新血,市場等著看。

撰文‧賴筱凡

在台灣記憶體模組產業叱吒風雲、人稱「真勇(台語發音似勁永)!」的勁永董事長呂采妮(原名呂美月),這位一度捲入禿鷹案,卻堅決不讓勁永股票變壁紙的經 營者,選在勁永逐漸走向康莊大道之際,無預警將經營權拱手讓人,就連最後一席法人代表的董事席位也不留。

決定「放下」的原因

「勁永就像我的女兒,我怎麼會把它推入火坑?」這是呂采妮在禿鷹案爆發後,最深層的感慨。然而,事隔四年,呂采妮卻選在這時候,將自己一手拉拔的「女兒」 賣掉,不僅整樁投資案讓業界人士霧裡看花,就連勁永內部主管,也都是透過媒體才知道公司老闆換人當。

呂采妮一連串的大動作,從三天內完成私募繳款、召開董事會到正崴入主、辭去董事長與總經理,只簡單透過一封內部信,向勁永的員工交代她的健康出了狀況。然 而,深知內情的人士透露,呂采妮不只健康亮紅燈,生的還是一場癌症大病,才會讓這位曾經在記憶體模組業界風光一時的女強人,選擇放下,讓更好的經營團隊接 手勁永。

時間拉回去年夏天,因緣際會之下,呂采妮參加了一場由圓桌教育基金會所設計的心靈成長課程,參與的學員多半是企業主,學費不低,三期課程下來,高達十七萬 六千元。但呂采妮上完之後,不僅大有心得,還出資讓勁永所有的主管去上課。

一位貼近呂采妮身邊的人士觀察,「呂采妮願意對視如己出的勁永放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就連呂采妮的姊姊呂彩美都大嘆,「如果不是生病,她(指呂采妮) 是一定會做到死為止。」顯見呂采妮對於勁永的情感有多深厚。

的確,當初呂采妮是誤打誤撞才踏進記憶體模組產業;但從她親自跑光華商場爭取訂單、動手焊板子,到創辦勁永,勁永對呂采妮來說,不僅是一手經營的公司,更 是她心頭上的一塊肉。

然而,捲入一場禿鷹案,讓原本敢衝敢拚的呂采妮,開始轉為保守,二○○八年日本私募基金一度企圖將勁永持股轉賣給威剛,更讓呂采妮此後謝絕外部資金挹注。

對於以操作記憶體價格、買賣現貨為獲利重心的模組廠來說,為了掌握垂直整合的優勢,與上、下游策略聯盟是常有的事;像威剛、創見,就非常積極地布建上、下 游關係,不論是透過策略聯盟,抑或是投資入股。

相較之下,不讓外部資金進門,又只靠記憶體價格操盤來獲利的勁永,顯然保守許多;所以上半年記憶體模組大漲,威剛、創見業績大幅反彈,勁永業績回升的幅度 卻不如人。

呂采妮在勁永後期的營運管理,保守到什麼程度?內部主管是這麼形容的,「所有大小事都得先經過呂采妮同意,甚至主管出差都要呂采妮簽字。」禿鷹案獲判緩 刑,讓呂采妮時時刻刻都得繃緊神經,因為她一點小錯都犯不得。對一路拉拔勁永長大的呂采妮來說,禿鷹案是她最抹滅不去的汙點,日本私募基金的叛變更讓她行 事小心翼翼。

如此保守謹慎的一位女強人,卻同意引進新的外部股東,跟在她身邊多年的主管說,「如果不是她有意願,就算正崴想買也買不到。」這更凸顯出一件事實,呂采妮 的健康狀況遠比想像的差,加上心靈課程的撼動,讓她動了「放下」的念頭。

業界局勢將重新洗牌?

今年三月在醫生的安排下,呂采妮接受了第一階段的手術治療;眼見自己的身體亮紅燈,她默默地找上正崴董事長郭台強,前後談了兩個月不到,知情者更不超過兩 人,就拍板敲定要將勁永交給郭台強。

郭台強的入主,不僅讓記憶體模組廠維持好些年的「三足鼎立」局面,開始出現鬆動,背後意義更引起偌大想像空間。一來,郭台強找力晶共同入股勁永,原本就相 當令人玩味;其次,郭台強與創見董事長束崇萬的好交情是市場皆知。雖然目前勁永與創見的發言管道都撇清,尚未聽說結盟的事情,但未來的事誰也抓不準,就算 勁永最終與創見結盟,也不令人意外。

正式入主勁永的第一周,除了派駐財務主管到勁永外,郭台強也開始個別與勁永主管開會,因為他的當務之急,就是穩定局面。此外,他還下了最高指導原則:「賠 錢的生意先不要做。」再來就是整頓,包括要求各業務主管將客戶名單交出來,就是為了摸清楚整個勁永的營運脈絡。

只是記憶體模組生意並不好做,業內人士就直言,「做這行必須一直釘在這看盤。」因為每一筆記憶體IC的進出,都是上億元的生意,若抓不到市場價格的脈動, 賠錢是常有的事。然而,郭台強豈能如呂采妮的高壓管理,大小事通抓,內部步調的調整,就夠讓郭台強頭痛了。

如今,在記憶體模組產業的一代女老闆退居大股東後,郭台強的入主將讓勁永進入另一個世代,威剛、創見、勁永三足鼎立的局勢,也將因為郭台強手腳伸了進來, 要開始洗牌。不論如何,未來勁永能有什麼表現,一定更值得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0

蔡力行挾千億元攻入薄膜太陽能 一場決定太陽能產業的祕密會議


2010-7-12 今周





一場在上海祕密進行的會議,是蔡 力行的一步新棋,繼參股茂迪與Stion後,蔡力行找來老同事助陣,透過十億元的投資案,一腳踩進聯相布局多年的薄膜太陽能戰區,點燃晶圓雙雄在綠能新戰 場的另一把戰火。

撰文‧賴筱凡、羅弘旭

接近六月尾聲,這是台積電新事業組織總經理蔡力行接手新事業的一周年, 也是台積電宣示進軍綠能產業的一周年。

這一天,蔡力行才剛出席完台灣半導體協會活動,下午立刻祕密趕到上海;在這個周末,他將做出一項重大 決策,這項決策不僅影響未來台積電綠能事業的布局,也關係晶圓雙雄下一個十年千億元太陽能戰爭的勝負。

解決薄膜電池的量產困 境

頂著烈日,蔡力行風塵僕僕趕往上海,與會的除了他以外,還有台灣太陽能供應鏈的系統、崇越電,融程電、銘異也都派代表出席。此外,蔡力行 還找來一批老朋友,像是前台積電客服部副總吳子倩、前應用材料副總裁張柏齡,都是這場會議的要角。

小小一間上海辦公室聚集了台灣半導體、太 陽能產業的要角,他們不會只是聊天、敘舊,他們要決定一件大事──替台積電跨入全新的薄膜太陽能領域尋找新武器。這件高達十億元的投資案,由吳子倩與張柏 齡領軍,任務很簡單,要投資一家專門生產薄膜太陽能設備的供應商。

台積電切入薄膜太陽能已不是新聞,設備向國外採購就有了,為何還要自己花 大錢投資?聽到這場祕密會議後,對於台積電投資專門生產薄膜太陽能設備的供應商,台灣太陽能業者均表示:「這是台積電為解決薄膜電池無法量產在找辦法。」 台積電研究的CIGS(銅銦鎵硒) 薄膜電池,在實際量產上遇到了問題;CIGS的製程主要有三大步驟,分別需要濺鍍機、雷射機、硒化爐等設備。

這 些迥異於半導體的製程,等同全新技術,而且半導體製程由於技術成熟,業者採購設備時已有經驗累積,知道哪部分的機台應該向哪些設備商購買。但目前市面上能 提供CIGS薄膜製程Turnkey Solution(整廠設備輸出)的選擇並不多;某外資分析師甚至以「災難」來形容現有的Turnkey Solution,「所謂全時運轉是要二十四小時運轉,目前能買到的製程,卻是八小時要停機再開機,不是災難是什麼?」但業者自行採購生產設備,不同設備 有不同的選擇,都會影響產品最終良率,對於設備成本占生產成本七成以上的薄膜電池來說,「錯誤的機台,幾乎就代表失敗的良率。」工研院分析師王孟傑如此表 示。

薄膜與多晶矽 如何選擇?

於是,為了解決薄膜太陽能在設備上的先天門檻問題,蔡力行決定投資老同事們組成的精曜;透過 精曜自行開發的薄膜設備,確保年底台積電在中科的薄膜太陽能廠動工後,能夠順利抓到薄膜太陽能的產業先機,縮短台積電投入薄膜太陽能領域的學習曲線。

除 此之外,台積電透過旗下創投入股美商Stion,進一步獲得Stion授權,移轉CIGS製程技術給台積電,台積電等於可快速取得關鍵技術,在新領域中拉 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但令外界好奇的,在於薄膜太陽能電池前景不明,業界公認「薄膜電池成本仍高於矽晶電池」、「薄膜電池的保用期仍無具體案 例可證明」都是薄膜電池的發展阻礙。為何蔡力行還是執意要花大錢投入?

目前多晶矽電池的主要材料多晶矽,價格已從二○○八年第三季的每公斤 五百美元天價,降到去年的每公斤五十美元,降幅達九○%;連帶多晶矽電池價格也大幅往下調降,目前多晶矽電池每瓦約一.三美元,價格競爭力遠超過薄膜。

而 相比於多晶矽電池基本已經可以保證二十年的使用期限,大部分的客戶對於薄膜電池是否能保證使用二十年都還存有疑慮,這也阻礙了薄膜電池市場化的腳步。而且 台積電早已經入股茂迪,掌握了多晶矽電池的生產,在這時機,台積電為何選在此時切入薄膜太陽能電池?

台積電的思考仍在於「技術的長遠性投 資」和「市場的最終使用考慮」。某創投業者表示,「太陽能電池產品,最終仍必須回歸到物理特性。」多晶矽太陽能雖然技術成熟,普遍轉換率已經達到一六%以 上,但不可諱言,轉換率的極限也就在二○%上下。

另外,多晶矽電池必須在強烈日照地區才能充分發揮,北歐這些低強度日照國家,就不適合使用 多晶矽電池。

薄膜電池剛好相反,雖然量產技術不成熟,但物理極限遠高於多晶矽電池,實驗室的轉換率早已突破二○%以上;而且低日照也能使 用,宇通光能甚至發展出在月光亮度也能發電的技術。

但相對於市場上還有更成熟的薄膜太陽能技術,例如矽薄膜已可以做到一○%的轉換率,但台 積電為何選擇難度更高的CIGS薄膜,宇通董事長蔡進耀直言:「台積電不做me too的生意。」蔡進耀分析,矽薄膜的製程與TFT LCD類似,如果友達切入薄膜,絕對有能力以TFT的製程提升:「如果台積電也走矽薄膜製程,很難後發先至趕在友達之前。」以台積電的立場,要做就要做台 灣第一和全世界第一,所以才會挑戰CIGS薄膜這項高難度的技術。

成立於○六年的Stion,年產能僅五百萬瓦,在業界的確不算老字號公 司,工研院分析師王孟傑表示:「Stion創始者的技術背景與Solar Frontier類似,都是CIGS這一脈相關的背景。」雖然Solar Frontier是全球少數能量產CIGS薄膜電池的公司,但Stion的技術是否能直追Solar Frontier,業者多持保留態度。

晶 圓雙雄的全新戰場

台積電現在可以說已經一腳踏入未知的領域,但搶進薄膜太陽能廠的晶圓廠,台積電並非先行者;早在○七年,聯電就以資本額八 億元,將子公司晶能改名為聯相,導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製造。

這三年來,聯相不只中科一、二廠已投產,產出規模將會有六十百萬瓦,今年四 月更在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的老家山東濟寧投資九千萬美元,打造三十五百萬瓦的薄膜太陽能生產線。

就長遠來看,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前景將優於 多晶矽太陽能電池,但市場不會只存在單一產品,對於台積電的規畫,資策會分析師高鴻翔以策略布局來形容:「從台積電、聯電的規畫來看,二種產品各有各的市 場,科技大廠切入太陽能不會只側重晶矽或薄膜單一技術。」聯相目前並未公布生產的矽薄膜電池轉換率,但業界推測,聯相目前的產能僅足以供給聯電旗下轉投資 的永盛(山東)能源和濟寧華瀚光伏所使用,對外銷售的數量不多。

但有趣的是,台積電先以入股茂迪的方式,取得太陽能產業第一張門票後,才加 大力道,布局薄膜太陽能產業。

而聯電剛好相反,先成立聯相光電研發薄膜太陽能電池,去年又成立泓昌光電,延攬益通前總經理郭俊華,開始投產 晶矽太陽能電池,二家公司在太陽能布局又雙雙槓上。

在這個時間點,蔡力行找來舊識吳子倩打造生產線與關鍵設備,團隊中更有多位聯電出身的技 術顧問,像是清華大學副教授游萃蓉,曾在聯電擔任八年技術長,等於是挑動晶圓雙雄的新一波戰爭。而這場晶圓雙雄之爭,戰場將從晶圓代工,轉向太陽能產業。

台 積電布局

——統帥:台積電新事業部總經理蔡力行矽材矽晶圓電池片電池模組茂迪轉投資茂迪茂迪茂迪購併奇異電子模組廠、美國AE 和日本伊藤建設合組Itogumi Motech、轉投資美國Stion(薄膜)取得技術、

中科興建薄膜太陽能廠

聯 電布局

——統帥:聯電集團新事業發展中心營運長陳文洋

電池片電池模組系統

泓昌光電聯相(薄膜)永盛

(矽 晶圓)華瀚光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0

一場結構債口頭指導 為何讓投信業者官司纏身?呂東英、李賢源 法庭關鍵告白

2010-8-16 TWM




五年前結構債風暴,至今仍是許多業者不願提起的痛,隨著今年初前金管會主委呂東英與委員李賢源,接受庭訊時的答辯內容曝光,兩人在法庭上針對政府處理結構債的告白,從中亦還原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背後真相。

撰文‧徐介凡

五年前的一場結構債風暴,不但讓國內投信業者慘賠上百億元,甚至官司纏身,如今二審宣判在即,當事人無一例外地拒談事件內容,讓人不禁更加好奇,究竟什麼樣的真相,會成為大家心中難以磨滅的痛?

回 首民國九十四年,因為美國利率快速反彈,讓許多投信公司所發行的債券型基金,因持有連動利率的結構債,而在一個月內遭到擠兌三千七百億元,當時金管會委員 李賢源為了避免可能的金融危機,以不尋常的方式,下令所有投信業者「限時出清」手上所有結構債,虧損的部分則要投信大股東自行認賠了事。

結 果事後證明,或許真的避免了一場可能的風暴,但限時出清的動作,不僅許多保本的結構債因提前解約而慘虧,而且官員前所未見地要大股東替所有基金投資人認賠 的命令,也成為國際上的特例,讓當時許多外資投信負責人無法向國外總公司解釋「為什麼會這樣?」後續更衍生出一些大股東不甘白白認賠,因此想方設法從其他 管道把虧損「撈」回來的奇特景象。

﹁說服﹂投信接受指導?

如今看似陳年的歷史金融事件,許多人還在痛苦的官司之中,事情的真相究竟為何?法庭上的攻防或許可以讓真相越顯清晰,從中也可嗅出前金管會主委呂東英、委員李賢源兩人在政策執行上,輕重拿捏截然不同。

事 過境遷,當時處理結構債的﹁總司令﹂李賢源自評,「這是我替中華民國政府所做的重要功績,連︽金融時報︾等國外媒體都大篇幅報導。」可是看在呂東英眼中, 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他說如果業者應主管機關要求,配合政府解決金融危機,「不應有的刑事責任,政府部門有必要協助業者向司法機關說明問題的始末,釐清責 任。」以下是︽今周刊︾取得今年一月十二日上午一審法庭上,呂東英、李賢源在接受審判長庭訊時的攻防,盡可能保留原始問答,不做更動,留予外界公評。

審 判長問呂東英:「投信股東吸收結構式債券損失,金管會作法有沒有法令依據?」呂東英表示:「當時我們不敢下行政命令,我們透過說服,請投信公會,投信公會 有祕書長。」審判長進一步問及:「透過投信公會祕書長勸導,這樣合乎依法行政原則?」呂東英則回答:「我們適當閃避更改法令的途徑,當時已經有爭議情形 下,若是改法令,別人會覺得怪怪的,我們透過說服的方式,讓投信公司自己接受我們指導,為何接受?因為(不遵守)後面基金不能發行。」針對審判長問到金管 會的作法,「現在看起來是否有效?」呂東英回答:「對,但是心裡看起來不忍……不然以後新的基金不能發,舊的不能增加規模。」而審判長進一步問:「這樣算 行政指導?」呂東英坦承:「很強烈的行政指導。」審判長追問到:「金管會對於九十四年結構式債券處理,有沒有限期處理的要求?」呂東英回答:「我們內部委 員會時知道李賢源他是要主導九十四年底之前,要把所有結構式債券四千多億處理掉,後來事實證明也是九十四年底前處理掉,……我們以現在眼光看,當初若三四 二○億元完畢後,掌握流動性處理,不要急著九十四年底前處理完畢,投信股東不會損失這麼多,當時李賢源認為這是一個毒瘤,一定要處理。」李賢源則回答: 「九十四年年底結構債全部要搬出。」九十四年底前處理掉最好?

審判長進一步問及:「是否在九十四年八月間才要求投信公司搬出結構債?」李賢 源則回說:「詳細情形我不記得,但是在處理過程中間發生越來越危險,才做這個要求,剛開始只是要投信公司搬,並沒有時限,這是為了國家好才叫他們趕快。」 金管會在處理結構債案件上,曾對投信業者訂定三大處理鐵律,包括符合法令、不可讓基金投資人受損,以及如有損失應由股東自行吸收等;審判長問及:「上開三 個鐵律,特別是第一、二鐵律法律依據為何?」李賢源答到:「我們也想說如果看投信業結構債其實沒有信用風險,只是因為買了結構債,當時美國利率升起來,跌 價會比台灣一般債券快,所以當時我們有想要是否國家出錢把這些債券全部搬出來,我們也找了郵政公司,要把債券全部搬出來,由投信付利息,但是郵政公司不答 應,於法不合,只願意從事附條件交易,所以政府這邊變成因為沒有錢,不可能出來保證,最後只好找股東來自己解決問題。」當審判長進一步追問:「上開兩個鐵 律法律依據為何?」李賢源回答:「本來就有經過金管會委員會決議,法律依據就是第一個,買的商品不對,第二,拿全部專業經理人來問他們也不懂,這個就是專 業的問題,所以法律依據就是本為管理錯誤。」至於審判長問到:「為何主管機關開會會沒有紀錄?」李賢源則說:「我就說按照我們的賠償處理原則處理,一開始 也沒有規定要如何做,開始有爭論時就是檢查局那次開會,因為有爭論所以我們才把這個原則講出來。」而當審判長針對金管會要求投信業者處理結構債案造成的損 失時問到:「是股東或是大股東負擔?」呂東英回答:「金管會一開始是股東負擔,但是小股東怎麼負擔的起?所以後來由大股東負擔,是事實造成的。」李賢源面 對審判長問及:「投信股東應該如何處理結構債的損失?」他亦回答:「我們也有判斷結構債跟利率有關,不會一下子損失很多,且持有到期的話本金就回來,不會 輸錢,又不會有信用風險,所以虧的部分只有利率。」審判長又問道:「當時金管會是否有規畫結構債的承接者應如何做後續處理?」李賢源則回答:「股東之間如 何分擔認列損失,我們主管機關不過問,這是公司內部治理的事情。」而審判長問:「在小組會議中,相關投信有無陳報如何分擔損失的處理方式?」李賢源說: 「我的小組從來沒有討論過投信如何分擔損失,理論上利潤都知道怎麼分,負的怎麼不知道怎麼分,對我們來說那個問題很細微。」審判長進一步問到:「在你們小 組會議過程中,有無對提出比例分擔曾經對外表示過該原則?」李賢源則說:「我從未教過人家如何分擔,我認為這是常識,印象中沒人來問過。」非常時期的唯一 辦法?

不願具名的國內券商高層坦言,八十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包括東隆五金、廣三集團、茂矽等地雷公司債事件爆發時,便曾有過為了避免系統風險,而由投信股東自掏腰包、忍痛認列損失的經驗。

回 顧主導整起結構債案件的李賢源,案例在前卻仍有三大處理不夠周延的問題,首先便是要求持有結構債的金融機構,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把所有部位全數搬出」, 因為當時許多保本結構債,繼續持有到期並不會對本金造成虧損,若採取更彈性的作法,清楚告知業者會全額負擔虧損,且給予最早設定的三年內全部出清目標作為 時間緩衝,便可兼顧穩定投資人信心與政策面的要求。

李賢源對此則認為:「當時是基於即將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危機,也就是投資人將出現擠兌的情 況,才會有此決定。」由於結構債投資者多為專業機構法人、上市櫃公司財務長等,專業條件並不輸負責販售的金融機構,眼見美國與台灣利率走揚、持有債券價格 開始下跌,立即就會出脫手中的部位,只要有一個這麼做了,其他人就會開始跟進,「所以,我們研判這個地雷的引信一定要先移除。」第二個問題則是在李賢源主 導的債券小組許可下,讓業者可透過引進國外較高利率的債券包裝,將原本結構債的價格風險轉變為信用風險,甚至若以當時未出清的結構債持有至今進行觀察,反 而還會賺錢。

最後一個問題則是針對法律面上,業者埋怨當時李賢源強勢要求業者出清,卻又沒有給予業者完整的法令面規範與約束,像是匯集法務、檢查等單位共同思考,讓業者在處理的同時,能夠更加清楚界限與規定。

李 賢源憤怒的強調:「在那個時候,有誰能夠預料到利率會反轉、甚至跌到零利率?」他強調在當時美國利率上升之際,因為研判台灣央行也會跟進升息,到時候結構 債的虧損會變得更大,反而引發更多投資人擠兌的問題,因此才會要求業者盡速把部位搬出,這是非常時刻的必要手段,不應以事後觀點分析。

如果 時間能夠重來一次,李賢源表示他仍會選擇相同的作法,「這是唯一的解法。」他亦明確指出「絕對可以讓人民來打分數,看看到底是誰對誰錯。」捲入結構債風波 的投信公司公司罪名起訴理由一審判決寶來投信背信罪寶來投信股票高價轉賣寶來證券,獲利上億餘元因白文正去世而無後續追究

元大投信背信、

詐欺罪元大投信股票高價轉賣元京證券,獲利4億元以上馬志玲、杜麗莊夫婦各判刑七年半金鼎投信背信罪將金鼎投信結構債,轉賣旗下五家投資公司,造成金鼎證券帳上虧損1億元以上張平沼、陳淑珠夫婦分別判刑七年半、八年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63

一場奪權奇襲 加速中纖兄弟分家

2010-9-27  TCM




九月十五日晚上八點,老牌上市公司中纖,緊急發布重大訊息:「王貴鋒先生未經合法程序,假造董事會會議紀錄,推舉自己為本公司新任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本公司董事長王貴增已委請律師對王貴鋒上開不法行為提出刑事告訴及緊急假處分……。」

十五日上午,中纖在經濟部的公司登記,董事長與總經理的名字,突然從王貴增變成王貴鋒;幾小時後,又出現上述重大訊息,究竟是怎麼回事?

隔天,事件中又出現第三個名字:王貴賢,他出面「滅火」,向中纖高層及外界喊話:「我一定會把事情處理好,保證讓這件事和平落幕。」王貴賢是中纖集團「大哥」、現任台中銀行副董事長。

王 貴賢、王貴鋒、王貴增,是三兄弟,是中纖前董事長王朝慶的兒子。三個兒子在王朝慶栽培下,均畢業於美國名校,王貴賢美國紐約大學金融財政所畢業、王貴鋒美 國紐約大學MBA、王貴增美國波士頓大學、政大EMBA,三個兒子中,以王貴鋒最晚進集團任職,回台灣前,他曾經在香港百富勤證券的企業融資部門,擔任副 總經理。

埋導火線:老三王貴增任董座救火 王朝慶多年前罹患巴金森氏症,逐漸退出經營核心,多年來以中藥調理身體,病情獲得控制,因為生病,將事業體交給三個兒子掌理。

目前中纖集團旗下的公司,包括了中纖、台中銀行、磐亞、久津、德信證券、德信投信等,版圖涵蓋傳產、金融、太陽能,更和中油等國內企業籌組國光石化,進軍石化上游業。

中纖是集團的核心事業,也是主要控股公司。原本董事長由長子王貴賢擔任,但因中纖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失利,加上本業虧損,導致九十七年度大虧十六億多元;去年十月,在媽媽鄭彩蓮、王朝慶主導下,董事長才改由三子王貴增接棒,總經理則由王貴鋒擔任。

至於王貴賢,則轉往台中銀行,擔任副董事長,因為,台中銀行投資連動債失利,而中纖則投資了台中銀行三成的股權,「奉家族會議之命,出面處理。」王貴賢曾如此說明。

不料,這件人事安排,卻讓兄弟鬩牆,分家戲碼提前浮出檯面。

據了解,王貴鋒、王貴增兄弟兩人個性南轅北轍,王貴鋒霸氣、企圖心強,王貴增幹練、活潑,至於大哥王貴賢,則較內斂。王貴增浮上檯面後,「老三壓倒老大、老二」的氛圍,彌漫集團內,三兄弟的關係開始質變。

老 三王貴增近年在集團的戰功較多,他曾戲稱自己是「滅火隊」,像德信證券爆發久津違約交割案,他奉命接任德信董事長。後來,集團吃下久津,他又擔任久津重整 後的董事長。去年中纖虧損,他又接下董事長,集團「哪裡有事,就哪裡去」,幾乎所有集團旗下公司均歷練過,顯見父母對這位么子很放心。

炸彈引爆:老二王貴鋒總座遭拔除 今年六月十七日中纖董監事改選,王貴增當選董事長,但原來擔任總經理的王貴鋒,卻意外被拔除,不在董監事名單裡,由媽媽鄭彩蓮遞補;改選後,王貴增則董、總雙兼。這次改選結果,讓內部老臣感覺:「有事要發生。」

果然約三個月後,九月十五日,王貴增又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遭董事會解除董、總二職,王貴增怒向法院提出刑事告訴及緊急假處分,透過法律途徑「討回公道」。不過,王貴增的法律動作,卻在鄭彩蓮的眼淚下,暫止。

據了解,鄭彩蓮原本支持老三,但在老二強力要求「分家」,並大動作切割和老三關係下,不得不「妥協」,同意三兄弟分家。

近 日,鄭彩蓮為了兄弟鬧分家的事,非常傷心。據了解,王貴賢已經找來會計師、精算師,針對中纖集團旗下的公司價值,進行評估,由於中纖集團交叉持股綿密,集 團旗下公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股權難分難切,因此,必須找客觀的專家,進行股權重組;中纖集團也計畫拿台中銀行的股權,向銀行辦理質押,預計取得 一、兩百億元資金,進行分家事宜。

分家動向:王貴增吃虧,恐有復仇記

據了解,未來分家的可能方向是,王貴鋒掌中纖,擔任董事長;王貴賢掌台中銀行,董事長黃秀男即將退休,預計十一月由王貴賢接任;至於王貴增,則分到磐亞、德信證券、德信投信,還有久津。

相關人士說,初步分家結果,掌中纖的老二王貴鋒占上風,因為中纖的資產雄厚,近一年來付出不少心力的王貴增較吃虧。

但董事會上比的是股權實力,誰掌握的股權多,誰就掌實權,這次老二能夠迅速取得董事長位子,不排除老大、老二結盟,甚至聯合外面勢力,將老三逐出中纖門外。

這次屈居劣勢的老三,會甘心如此不明不白的離開集團核心?未來會不會有「王子復仇記」?

答案就看這次「家」是否能分得乾淨、清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