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林毅夫:“一帶一路”彰顯中國的影響力與發言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694.html

林毅夫:“一帶一路”彰顯中國的影響力與發言權

一財網 薛皎 2015-05-16 16:14:00

林毅夫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符合國內、國際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不僅能夠讓中國有一個更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幫助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也可以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國家現代化夢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原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近日在“中國自由貿易區與開放新階段”高峰論壇上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恰逢適宜。一方面中國正從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發展為高收入國家,必須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市場;同時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應在國際上承擔相應責任,也該有相應影響力和發言權。

林毅夫(資料圖)

林毅夫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符合國內、國際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不僅能夠讓中國有一個更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幫助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也可以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國家現代化夢想。 ‘一帶一路’之所以能夠得到57個國家的響應,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不僅是中國自己的利益,還將創造一個國際和平的發展環境。”

在他看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在基礎設施建設、外匯儲備、所處發展階段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

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我國不管是從產業還是建設能力方面都有優勢。基礎設施建設往往成為限制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明顯瓶頸,如果中國能幫助這些國家解決技術設施建設問題,無疑會受到發展中國家的歡迎。

在資金方面,林毅夫表示,我國目前有3.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並且展望未來,中國每年的外匯儲備還是會增加。“所以中國用這些外匯儲備來支持這些基礎建設的能力不管從資金來看還是建設能力來講,都是非常優越的。”

中國所處的經濟轉型階段,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合作共贏的機會,這也成為“一帶一路”戰略提出的優勢之一。

“前期中國以勞動力密集型加工業的快速發展,讓中國變成最大的出口國和世界工廠。而現在隨著經濟發展的上升,中國在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業上失掉比較優勢,開始要把這些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業轉移到其它工資水平比較低的國家,而且要轉移出去的規模非常巨大,” 林毅夫說道:“在60年代,日本整個制造業的規模是970萬人,80年代的時候,亞洲四條小龍之一的韓國,制造業規模是230萬人,新加坡只有50萬。而中國的整個制造業,按照第三次工業普查是1.25億人。所以我國‘一帶一路’提出後,不僅為了中國的利益,讓中國能夠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資源,同時可以創造一個國際和平的發展環境,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帶來千載難逢發展機遇。”

林毅夫表示:“正因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合作共贏的機會,才獲得這麽多國家的響應。”

此外,在回顧中國經濟走過的歷程以及對未來經濟預期時,林毅夫依然充滿贊嘆和信心。

“中國從1979年開始,由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在過去這36年的過渡轉型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每年增長9.7%,對外貿易增長46.4%,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林毅夫指出:“2009年時,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時,中國的出口超過了德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國;2013年,中國的貿易總量,也就是進口加出口超過美國,變成全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並且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在2014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變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林毅夫認為,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各種產業的特性,發揮好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兩只手”的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即使在相對不利的國際環境下,我國經濟也能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前後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編輯:薛皎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12

轉基因問題上最有發言權的國家阿根廷:農業官員一周至少吃三次轉基因玉米

在阿根廷,除了足球,還有轉基因作物。

從1996年首次引進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阿根廷已經有20年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實踐。在討論轉基因這一話題時,有著20年種植經驗的阿根廷是最有發言權的國家之一。

日前,阿根廷農業專家團到訪中國,在同農業部磋商事宜間歇,舉辦了一次媒體見面會。阿根廷生物產業部副國務秘書馬里亞諾·勒查多(Mariano Lechardoy)、阿根廷駐華使館農業參贊赫爾南·維埃拉(Hernan Viola)、阿根廷農業質量衛生局農業生物安全科科長西爾維亞·帕薩拉瓜(Silvia Passalacqua)等專家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

今年是生物技術作物(又稱遺傳改良作物或轉基因作物)商業化20周年。連續20年關註轉基因作物種植的國際組織ISAAA(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發布報告稱,20年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累計種植面積達到空前的20億公頃。其中,阿根廷作為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大國,以2450萬公頃的種植面積位列世界第三。

勒查多介紹道,最近阿根廷政府換屆以後,原來的農業部更名為農業產業部,這體現了政府對新技術尤其是生物技術的重視。他說,如果綜合考慮給環境、人、國家帶來的整體利益,轉基因技術已經產生了高度的積極影響。網絡上有人將殺蟲劑、除草劑不規範使用導致的問題與轉基因聯系在一起,在沒有科學依據和嚴肅研究的前提下就質疑轉基因,並宣稱食用轉基因產品對人類健康有害。他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其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且可能是受某些國家或者某一方利益的驅使,才出現了這些言論。

帕薩拉瓜表示,阿根廷1991年成立了國家農業生物技術委員會,1996年批準並引進了首例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進行商業化種植。目前阿根廷的糧食生產面積為3000萬公頃,其中2400萬公頃種植的是轉基因作物,最主要種植的是轉基因大豆,面積超過2000萬公頃,其次是轉基因玉米,約為400萬公頃,隨後是轉基因棉花,約51萬公頃。其中,種植的大豆基本上100%為轉基因大豆,玉米96%為轉基因玉米,棉花也是100%為轉基因棉花。

阿根廷轉基因種植面積為2400萬-2500萬公頃。其中,種植的大豆基本上100%采用轉基因大豆,種植的玉米96%采用轉基因玉米,種植的棉花100%采用轉基因棉花。來源:阿根廷生物技術信息和發展委員會(ArgenBio)

總體來看,阿根廷對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規定了較為嚴格的審批條件和程序,一種轉基因作物要想獲得產業化種植方面的批準,至少必須滿足四個條件:其一,通過農業生物技術咨詢委員會(CONABIA)的環境風險評估,獲得環境釋放和生產性試驗許可;其二,符合全國農產品健康和質量管理部(SENASA)關於食品安全評估的規定,產品被證明是安全的;其三,經國家農業食品市場部(DNMA)的市場分析,得出該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將對阿國際貿易產生利大於弊影響的預期;其四,獲得農畜漁食秘書處的最終批準後,在其下設的國家種子研究所(INASE)進行新品種登記。

維埃拉表示,阿根廷國內不需要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這是因為考慮到轉基因作物通過審批之後,其食用安全性便已經得到確認。阿根廷消費者之所以信任轉基因,在於民眾充分信任本國國內的法規和標準體系。阿根廷的食品法規和標準體系1991年就已經形成,而1996年第一個轉基因作物才獲批。在獲批之前,轉基因品種要進行一系列的田間試驗、實驗室試驗,以充分證明它的食用安全性,因此在它獲批之日起就已經得到了充分證明。

“一星期至少要吃三次轉基因玉米”

記者:中國一些民眾會擔心轉基因的安全性,出現很多類似於“能不能先讓政府官員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至少要先試吃100年”等言論,不知貴國是如何讓民眾相信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

勒查多:對阿根廷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實際上,在我們國內銷售轉基因食品就像銷售一盒牛奶一樣,沒有任何區別,民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沒有顧慮。

至於你提到民眾所擔心的那些問題,在阿根廷從來就沒有過。請允許我冒昧地問一聲,是不是你們對民眾的擔心有些過度關註了呢?或者,有沒有可能這些擔心或反對聲僅僅來自某個小群體?是否調查過反對轉基因的聲音到底來自哪一部分人呢?

實際上,網絡上一些反對轉基因的內容我也曾了解過,在我看來,那些言論完全是無稽之談。作為阿根廷政府官員,我們都吃轉基因食品,而且我的家人、孩子們也都在吃,完全沒有問題,我一個星期至少要吃三次轉基因玉米。

記者:阿根廷有沒有種植非轉基因作物呢?

勒查多:在阿根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非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都非常低,非轉基因玉米品種主要用途是加工成爆米花。

“阿根廷國內不存在轉基因謠言”

記者:在中國國內有著很多反對轉基因的聲音,在阿根廷是否也有,貴國政府的官方態度如何?貴國是否也有關於轉基因的謠言?

勒查多:我不知道你所謂的謠言具體指什麽,但阿根廷國內不存在關於轉基因的謠言。

在轉基因的應用方面,農民和科技人員的態度高度一致,他們都認為轉基因技術是有益的,它能夠並且已經給他們帶來了實際的收益,未來還將繼續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利益。

當然,應用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一些地方出現了抗性雜草。但要想解決抗性雜草這一問題,絕不是去減少轉基因技術的應用,相反要更多地使用生物技術,準確地說,要更多地使用多樣化的生物技術。

從消費者角度來講,實際上阿根廷人對轉基因的安全性沒有任何疑慮或者有任何其他問題,相反,社會上更為關註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不當操作和過度使用。

反對轉基因並非科學問題

記者:中國民眾對於轉基因的接受程度不高,你如何看待?

維埃拉:在與中方人員的交流當中,我們確實就公眾接受這一話題進行過探討,而且這也是近兩年一直關註的議題。讓我們回到網絡上流傳的一些謠言:盡管並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但由於其文字或者所配圖片貌似都很完整,容易迷惑中國民眾的認知。比如,曾經流傳的一些關於阿根廷轉基因農業聳人聽聞的謠言,只要大家理性認真地去研究一下,很容易發現一些內容無法自圓其說。還有一些內容一看就是不真實的。但不得不說,那些配圖的確很具有沖擊力,容易引起大家的關註,這也是能夠理解的。

我們知道中國農業部也開展了很多工作,積極尋求有效的信息傳播機制,將這些科學信息向公眾進行宣傳,但是需要以一種公眾容易理解、能夠接受的語言進行科學普及。也許,中國可以借鑒阿根廷過去20年來生物技術使用實踐中的一些經驗。

記者:對於有調查稱絕大多數人是反對轉基因的,你怎麽看?

勒查多:我一再強調,這是一個政治、經濟的問題,而非科學問題。

關於轉基因的言論,有些人是基於謊言而非科學依據,他們蓄意把農藥濫用問題跟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混為一談。在阿根廷,一些年輕農民由於沒有接受過培訓,對農藥操作不當從而出現了問題,這些問題是現實存在的,但有一些人蓄意將這些問題和轉基因聯系起來,這便是其他性質的問題了。

一般都是謠言和小道消息最容易傳播。這麽多年來蓄意的負面宣傳,一些謠言在消費者腦海中已經形成負面烙印,這樣他們也就達到了自身目的。實際上,不論是中國政府還是阿根廷政府,發現這一問題都為時已晚,直到現在才意識到大力宣傳的重要性。最後說明一下,不論是中國、阿根廷的政府官員,還是國際組織的官員,都有義務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來對抗這些謊言。

記者:最近俄羅斯禁止轉基因食品的進口和使用,貴國如何看待此事?

勒查多:反對食用轉基因食物實際上是一種貿易壁壘,比如,歐盟一些國家就有類似的壁壘。這樣的禁止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所以我反對這樣做。一句話來總結,這不是科學,是交易。

帕薩拉瓜:我再補充一點,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90億。要想養活這麽多的人口,推廣轉基因食物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目前,全球的耕地面積十分有限,但如果采用轉基因技術,將能夠突破這樣的限制,從而增加糧食產量。很遺憾俄羅斯會做出禁止轉基因食品進口的決定。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我們對轉基因評估的法律框架體系都是非常堅實的。

不強制要求標識

記者:從1996年允許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至今,20年來阿根廷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達到2000多萬公頃,政府是否采取了刺激措施?

勒查多:在轉基因大豆種植之初,政府並沒有采取任何的刺激推廣舉措。相反,這20年來,阿根廷政府對轉基因大豆、玉米還有小麥的種植采取的是出口征稅的抑制措施。直到2015年,對於出口的轉基因大豆,政府還征收高達35%的重稅。(據新華社報道,2015年12月14日,阿根廷新任總統馬克里宣布,即日起大豆出口稅率從35%降低至30%)盡管出口稅率很高,但得益於生物技術、免耕直播技術的使用,農民還是有錢可掙。促使國民種植的原因,是大宗商品的國際價格在不斷升高。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後期增加的種植面積,是原來的半畜牧半農業用地,由於種植農作物的收益較高,牧民就遷出去了,這些土地也就變成了真正的農業種植區。另外還帶動了土地價格的高企。

1997-2015年,六類主要作物在阿根廷的播種面積和產量示意圖。其中,1996年政府批準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農業面積增幅約80%,產量增加約185%,很重要的原因在於GMOs(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的不斷攀升。

記者:貴國有在做轉基因食品標識嗎?效果如何?

勒查多: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在營養成分方面並無不同,也沒有負面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應該強制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當然,如果企業認為消費者希望對轉基因產品知情的話,他們可以標識有或沒有轉基因成分。從阿根廷政府的角度講,這並不是國家的政策,我們的態度是不強制要求標識。

尚未商業化種植本國轉基因品種

記者:阿根廷是否有本土研發的轉基因品種?

勒查多:按照現行的法規,一些阿根廷本土企業已在開展環境釋放之類的試驗,但目前還沒有本國轉基因品種的種植和商業化。本國農科院正在研發一種具有更好固氮功能的轉基因小麥。

記者:據了解,有中國企業在阿根廷進行轉基因品種的研發、種植,貴國在這一方面有何政策?

勒查多:無論是對中國企業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企業,我們在轉基因品種研發和種植方面的政策都是一致的,都需要按照阿根廷現行的法律標準體系和要求開展有關工作。在本次跟中方的交流訪問中,這也是我們非常關註的一點。而且,已經有一家中國企業和阿根廷企業合作,成立了合資公司,他們將共同研發轉基因品種,將來不僅要在阿根廷生產,而且還要在全球範圍內銷售。這是雙方開展良好合作的見證,也展示了未來雙方的合作機遇。

記者:有謠言稱,貴國使用孟山都轉基因種子每年需要向其繳納巨額種子專利費,剛才你也提到種植的轉基因作物都是采用國外專利產品,專利費用情況如何?

勒查多:阿根廷不對任何企業支付這些專利費用。準確來說,阿根廷的農民在購買種子時向這些企業支付的是其產品的研發費用,從而使企業能夠持續進行產品和技術方面的改良。阿根廷有一個相當於中國種子局的政府機構,負責監督本國所有種子的使用,保證每一顆種子都有來源信息。實際上,農民購買種子所花費的資金,是為了保證研發商對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改進。有一些種子農民有權留種自用,但是禁止將種子作為商品再銷售給他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36

蘇格蘭以獨立公投相威脅後,終於獲得更大“脫歐”發言權

英國首相府24日發布公告說,首相特雷莎·梅提議在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地方政府與英國“脫歐”事務部之間設立直接聯系機構,讓它們獲得更大“脫歐”發言權,使其在年內有至少兩次機會像英國政府提出自己的脫歐訴求。

據新華社報道,根據公告,新設立的聯系機構將由三個地區的代表與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斯共同參與,確保英國在明年年初正式啟動與歐盟的“脫歐”談判前,三個地區與英國政府可以直接聯系、協調立場。

公告說,這一舉措將使這三個地區“幫助塑造英國的‘脫歐’策略”。

24日,梅將與蘇格蘭、威爾士與北愛爾蘭的首席大臣進行會談,這是英國首相兩年來首次同時與三地首席大臣會談。梅表示,她已做好傾聽各方觀點的準備,並強調英國最終“脫歐”立場必須對全英有利。

梅表示,“英國目前正面臨一項至關重要的談判,地方自治政府也需要為此做出貢獻。”

蘇格蘭曾在2年前進行過一次脫歐公投

英國今年6月舉行全民公投決定“脫歐”,但蘇格蘭地區投票結果則傾向“留歐”。蘇格蘭政府此前曾多次警告,為應對英國“脫歐”後可能帶來的影響,蘇格蘭將為包括獨立在內的所有可能性做好準備。

據悉,10月20日,蘇格蘭政府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二次獨立公投法案草案,向選民征求意見。蘇格蘭政府稱,如果英國政府一意孤行,堅持“硬脫歐”,法案草案在征求意見後,將隨時可能提交蘇格蘭議會進行表決,以“維護蘇格蘭的利益”。法案草案的征求意見期將持續到明年1月11日。

所謂“硬脫歐”是指英國徹底從歐盟獨立出來,重新與歐盟通過談判建立各種關系,包括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下建立貿易關系,而且優先考慮控制移民,而不是歐盟單一市場的準入權。這與歐盟方面堅持的單一市場準入與自由移民掛鉤正相反。

這已經不是蘇格蘭第一次掀起公投風波,2014年9月19日,蘇格蘭曾進行過獨立公投,計票結果顯示,55.8%、共1877252名選民對獨立說“不”,英國繼續保持統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